高考历史材料类选择题答题技巧
高考历史选择题的答题技巧
高考历史选择题的答题技巧高考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1.优先关注“阿拉伯数字”(关注历史年代和数据)历史选择题的阅读,快速准确提取信息是最重要的能力。
历史选择题中的“阿拉伯”数字是很容易看到的信息。
在一大堆汉字里面找到找到阿拉伯数字还是是很容易的。
历史选择题中的“阿拉伯”数字往往就是解题的关键,就是解题的钥匙。
因为历史选择题中的“阿拉伯“数字,不是年代,就是与答案有关的数据。
2.“穿衣戴帽”是重点(关注标点符号括号引号书名号的作用)大家知道在汉语言的表达中,标点符号占重要地位。
这里的“穿衣”就是指括号和书名号。
括号在历史选择题中的出现往往是用来解释说明题目中的关键信息,书名号的出现意味着材料的出处已经告诉。
材料的出处了解了,材料的作者、作者的立场等许多问题就得到解决。
“戴帽”这里指的是引号,历史选择题中出现的引号,要么就是关键信息,要么就是强调的学科术语。
在材料中运用标点符号的知识,进行快速解题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
3.绝对化的选项一般错误4.省略号后有答案,否则也会被省略5.抓大放小抓主流,有全集时不选子集6.矛盾的互补选项中必有一个是答案7.答案一般是主流,陌生选项不靠谱8.看见什么选什么(题目考察的是历史现象)9.看见什么不选什么(题目考察历史本质、规律、特点)这9大技巧其实反映了高考中历史学科的特点:历史学科是高度关注历史问题的时空定位的,历史高考是特别强调历史学科概念和体系结构的,历史学科高考特别关注学生历史思维逻辑的培养的。
下面我们来分析下高考历史真题。
对每一个题目做一个简单的解析,大家一起体会一下高考历史选择题的解题思路。
1.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
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A.河南B.河北C.陕西D.山东解析本题首先要优先关注“穿衣戴帽“的关键考点“雅言”。
“雅言”就是西周的普通话。
然后本题考查学生的历史逻辑推理能力。
“雅言”可能最早起源来自何处?题目中的四个选项都是中国文化的发祥地,题目还是有一定的迷惑度的。
高中历史高考选择题答题指导(共两种方法)
高考历史选择题答题指导一、材料中心意思选择法【方法指导】“把材料的中心意思读懂,选择与中心意思最接近的那个选项。
”中心意思法:把材料的中心意思读懂,选择与中心意思最接近的那个选项正负态度法:材料对某个人某件事是正态度还是负态度,哪个选项与之匹配核心意思法【真题讲解】1.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
这反映出()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读懂材料:前边说商朝产生了多少王,继承方式是兄终弟及,然后后面用一个分号隔开,说西周产生了多少王,这反映出?你有没有发现分号后面那一句话有没有少点什么?把材料结构简单变一下: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西周产生的王要比商朝产生的王要少,说明后面的东西发生了变化,这就是材料的核心意思,哪个跟继承方式有关你就选哪个就行。
所以闭眼选B。
2.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定价为40万钱一张。
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
朝廷这种做法()A.加强了货币管理B.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C.削弱了诸侯实力D.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读懂材料:朝廷制作了这种皮币,价格很高,诸侯王来献礼「必须」买这种币,但是诸侯王收入很少。
在材料中一旦出现了“必须”“一定”等这种表示情感态度的词,那么一定是解题的关键。
一句话总结材料的核心意思:朝廷让本不富裕的诸侯雪上加霜。
用这个中心意思去选一个和它最接近的选项,闭眼选C,至于ABD完全和中心意思无关。
3.福建各地族谱中大量关于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记载,此类现象在清乾隆年间骤然增多,这说明乾隆年间()A.族谱编修顺应了移民的需求B.大量移民已在台湾安居繁衍C.内地宗族开始整体迁移台湾D.两岸居民正常往来受到阻碍材料的核心意思就是:在乾隆年间,有很多关于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记载。
高考历史有哪些答题技巧及方法
高考历史有哪些答题技巧及方法高中历史考试的答题技巧1.高中历史阅读材料:概括材料意思(或有一个意思,或有几个意思);通过时间、人物等关键词联系课本知识,锁定课本相关内容。
2.设问:看是“表明”“体现”“原因”“目的”“影响”等。
3.多管齐下,尝试不同方法筛选法:根据审题,搞清楚高中历史题目的基本要求,根据基本要求,把四个选项一一过滤,直到找到正确的选项。
重点突破法:在审题中确定关键词后,如果对关键词相关的史实了解清楚,那么可不用逐一考虑各个选项,而是直接确定正确答案。
猜测法:如果对各个选项认识不清,无法确定正确的选项,可用猜测法,猜测时有以下规律:一般情况下,选项如果超出课本知识范围或超出课表范围,则为错误。
3.选项:符合高中历史材料与课本知识,正确选项。
程度词,动词太绝对,高几率错误选项。
不符合材料(脑补选项;本身正确但无关选项),错误。
不符合历史史实,错误逻辑以偏概全(孤证不立)、偷换概念、因果倒置等;错误4.看全选项,互相印证,得出正确选项。
5.遵循理论,利用规律答题高中历史在常用方法的基础上,可以根据平时掌握的相关历史理论和规律及经验来答题。
例如,主观原因为主,客观原因为辅;经济原因为主,政治军事文化等原因次之;深层次原因为主,浅层次原因为次;生产力原因是根源等。
高考历史的答题窍门步骤一,审问题。
一般材料型的问答题在问题的设置上有三种提示语:第一种的提示语往往有“根据材料分析……”,就是解题时必须完全依据材料进行,答案就在材料中;第二种提示是“根据(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题时要联系所学过的教材知识,答案来自教材和所学知识。
第三种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题时既要依据材料又要与教材知识相结合。
步骤二,带着问题阅读材料,阅读过程要注意对材料进行分层,一般要注意材料中的句号、分号、省略号。
步骤三,注意材料的出处和时间。
一般会在材料的开头和最后有提示。
步骤四,关注每段(种)材料。
高考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
高考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高考历史选择题的解题技巧(____、5)一、高考历史选择题的命题思路和干扰项设置的基本方法和技巧1.偷梁换柱法。
这种方法就是题目或备选项在推理、判断历史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中,用偷换概念、移花接木等方法来设臵学生推理、分析、判断的障碍,从而达到掩人耳目的目的。
晋冀鲁豫解放军在鲁西南强渡黄河后,国民党方面“对于解放军下一步究竟是东越运河、直接策应华东野战军打破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还是南进截断陇海路直趋徐州、粉碎蒋介石的作战计划,捉摸不定。
”解放军的”下一步”军事行动及其真实意图是()A.跃进大别山,开始战略反攻 B.夺取徐州,准备战略决战C.破坏陇海路,支援淮海战役 D.强渡长江,迅速解放南京2.因果混淆法。
这种方法的主要目的是将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发生的原因和结果混臵一起,以造成考生的判断失误。
(天津文综卷)‚17世纪末科学革命的胜利为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
这是因为( )A.科学革命为启蒙运动奠定了理性主义思想基础B.科学革命为启蒙运动奠定了人文主义思想基础C.有些启蒙思想家本身就是科学家D.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都反对封建统治和天主教会3.以偏概全法。
这种方法通常是用局部代替全部,以部分代替整体,以一种情形代替所有情形,有意用片面性的说法制造全面的假象。
(江苏历史卷)徐坷《清稗类钞》记述:‚先由男子陈志愿于父母,得父母允准,即延介绍人约期订邀男女会晤,男女同意,婚约始定。
‛这反映晚清婚俗的变化是( )A.媒灼之言控制婚约缔定 B.婚姻尊重当事人的意愿C.婚姻听凭父母安排 D.婚姻仪式简约文明4.舍本求末法。
这种方法是以表象或假象否定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客观规律,以细枝末节、无关紧要的叙述来代替根本的、主要的因素,使考生辨别不出真相,结果求末而舍本。
(广东文综卷)1959年,美国国家展览会在莫斯科举办。
对于榨汁机和洗碗机等展品,赫鲁晓夫表示工人阶级决不会购买这些无用的小器具,当场引起了美国副总统尼克松的反对。
高考历史答题技巧完全版
高考历史答题技巧完全版高考历史答题技巧完全版一、选择题:审清两个要素在做选择题时,需要审清两个要素:条件限制和题目的主题内容。
条件限制包括时间、地点、领域和人物等限制。
时间限制通常有四种情况,需要根据历史知识准确判断时间的上下限制。
对于近年来文综试卷中出现的专题式选择题,除了总序中对时间有限定以外,每一道小题中均有指定的概念,需要弄清楚每个小题的时间要求。
答题主题指试题所提供的各种材料和命题人要求你所答的主题和主流价值取向,需要审清这一要求,选择的方向才能确定。
二、非选择题在做非选择题时,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1.把握六种题型在高考试题中,材料解析题通常以下列六种题型出现:叙述型、综合型、说明型、比较型、评述型和开放型。
叙述型是从历史的角度归纳和综合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过程,需要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或者是直接从材料中提炼论点回答。
题目中一般含有“简述”、“叙述”、“概述”、“试述”等提示语,回答时要紧紧围绕事件或者人物的主要活动,注重考查对教材知识的再认再现和归纳总结。
2.掌握论述技巧论述题要求考生对某一问题进行深入思考,进行分析和论证。
需要掌握论述技巧,如正确理解题目要求,确定论述的范围和角度,运用历史事实和论据进行分析和论证,注意论述的逻辑结构和语言表达等方面。
3.注意材料的分析和运用材料解析题需要考生对材料进行分析和运用,理解材料的含义和作用,运用历史知识对材料进行解释和评价。
需要注意材料的来源、性质和价值,对材料进行分类和归纳,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解释。
同时,需要注意材料的运用,将材料与所学知识进行联系,进行综合分析和论述。
2、综合型题目融合了不同章节、国度和历史时期的历史内容,考查学科知识之间的系统联系,注重多层次、多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解答方法多样,包括叙述、论证、分析、比较等,内容跨度大,能力要求高。
3、说明型题目要求对事物的本质或事件进行分析和说明,常用的设问词有“试分析”、“试说明”、“表明”、“体现了”、“反映出”等。
高中历史选择题、问答题高分技巧
高中历史选择题、问答题高分技巧【历史选择题】一、历史:稳定的原则(步骤)有很多文科生都说历史选择题是玄学,某种程度上是,特别是当你被一些狼虎之题搞炸心态的时候。
但是高考历史题都是比较人性,也可说是人文,它更加严谨,同时也更加创新。
但总体上,我认为历史题的魔咒是可破的。
二、选择题的不变原则1. 看设问,弄清方向比如设问是“这说明什么?”那么你就要到题目找到这是什么,而说明则是告诉你通过现象看本质2.看材料,划分材料结构层次,最终能用自己的话或关键词总结材料。
(十分重要!不做吃亏!不做吃亏!不做吃亏!)Ps:如何快速总结:找出主谓宾,用横线来划起来这里我习惯用圈圈圈起关键词(材料主旨词,转折词,语义词),用/划分材料层次。
我首先也必须先圈材料给的时间,那样我会立马根据基础联系相关史实.3.圈选项词眼Ps:在判断选项的时候我脑里会不断重复总结句,然后问自己总结句是否能与选项匹配。
关键词也不一定要圈,可以划,那样比较省时,如果心中有数就可省略这一步骤。
4. 将2与3配对Ps:如何最佳匹配?接下来看完我的实操。
以下分为基础版与进阶版,基础版是为一刚开始用的同学准备的,通过基础版你可以理解这一套方法的理念并可以避开选择题中的许多坑,大大提高选择题的准确率。
进阶版的话是为不满足基础班的速度和追求满分与速度的同学准备的。
当然,我建议同学们要从基础版到进阶版去实战,不要一开始就用进阶版,那样你将达不到理想效果,毕竟胖子也要一口一口吃,瘦子也是一斤一斤瘦的。
基础版1.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
这反映出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好了,反复强调的步骤我会一一来示范,让做题不仅高命中,也有难得的仪式感。
(1)设问:“这反映出”,那么“这”是什么呢?抱着这一好奇心我读材料会更加精准,然后“反映”便是透过事实看本质。
高中历史材料题答题技巧
高中历史材料题答题技巧(1)读,解题的前提注意两点:①读懂材料。
对材料一般应读三遍:粗读,通过浏览材料,尽可能地抓住作者的命题意图或材料的主题;细读,理解材料的观点,获取有效信息;带着设问重点读,提取有效信息,并确定材料与相关材料知识的联系,把握作者的命题意图和考查方向。
②看两头。
材料的两头是命题者对材料的出处和内容作简介的地方,内容一般包括材料的背景、时间、国别和作者等这些说明性文字给解题者以某种暗示,可能隐藏着解题的有关信息,有一定的启发性。
(2)找,解题的关键①找到有效信息。
读材料时要善于抓关键词。
无论材料的文字有多少,无效信息的干扰程度有多强,材料的涵义往往都在几个关键词上。
②对照材料和设问找信息。
材料题,顾名思义是要把对问题的回答建立在分析、运用材料上,用材料进行论证,说明问题的特点。
只有坚持“论从史出”的原则,才能发挥材料的功能。
因此,要做到一边读材料一边读设问,将设问置于材料中对照,从材料中找出回答设问的信息,或从设问的行文中进一步获得读材料时忽略的重要方面,避免撇开材料和设问,随意发挥的倾向。
③将有效信息回归教材。
虽然材料题一般都是新材料,新情景,新设问,但必然与教材有着某种不可分割的联系。
这里的联系,一是指题目以教材内容为背景,二是指题目的一二处设问需要从教材内容来确定大致的方向。
确定了材料和教材内容的联系回答问题就不会太难。
当然有的设问可以在教材中直接“对号入座”。
(3)答,解题的归宿①审准设问。
在设问中,往往有限制性词语对问题回答作出限制,如:“不得摘抄原材料”、“依据材料……”、“评价材料的观点”、“比较材料”等。
②解答要完整而有层次。
解答的完整和层次性,直接影响得分。
③注意运用史观。
用史观分析材料,是历史阐释的最高要求,在高考中呈上升趋势。
运用史观分析材料,可以有效辨别观点错误的材料,提高判断能力。
④答题要简明。
答题时一定要做到言简意赅,条理清楚,问什么答什么,不可啰里啰唆,言之无物,涂涂改改,答非所问。
高考历史材料类选择题的答题技巧是什么
高考历史材料类选择题的答题技巧是什么高考历史材料类选择题的答题技巧一、材料是解题关键,需要读懂1、题干选项均材料。
当题干和选项都是材料的时候,很显然,材料不读无法做题,材料不读懂无法做对题。
然而,整个题目都是材料的时候尤其是文言文材料的时候,一般我们都会因为看不懂很烦躁而很长时间不能进入正题。
所以当遇到这类情况,我们要镇定自如,要坚信麻烦不代表难,难也不是针对我一个,我不会别人也未必会。
这样自我宽心可以让我们耐心读题,从而理清题目,快速准确解答。
2、仅是题干有材料。
一般来说,“题眼”来自题干。
如果题干主体就是材料,那么不言而喻,“题眼”就在材料中,所以读懂题干材料的显性和隐性信息非常必要。
显性信息自然一读便可得,至于隐性信息,顾名思义则需要我们的“火眼金睛”去深挖发掘。
如何练就我们的“火眼金睛”?除了认真审题和具有扎实基础,还需要的就是抓住细节、反复揣摩。
3、仅是选项有材料。
四个选项之一就是题目的正确答案,所以当选项是材料的时候,我们必须把四个选项认真读懂,然后联系题干要求再作答。
这类题目不可偷懒只去读部分选项进行排除,非材料类的选择题之所以可以运用简单排除法,是由于其文字理解难度小,有的叙述错误明显。
而材料类选项本身材料就难懂,孰对孰错就更难分辨,模棱两可下是不可以使用排除法的。
二、材料是解题辅助,无需太懂高考是多种能力的考查,为了体现出区分度,命题者也可谓“煞费苦心”。
增加一些文言材料到选择题一方面增加了试题难度,另一方面也丰富了试题内容给考生设了一个“障眼法”。
换句话说,有的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形式上看是在考查学生文言理解能力和文字信息处理能力,实际上考的就是简单的书本知识。
即使文言内容看不懂,只要基础知识牢固,题目照样可以轻松解决。
不过,这些材料也不是一无是处,它可以起到解题辅助作用,让考生更顺利的解题。
三、材料是混淆视听,无需读懂现在似乎是一个“包装时代”,试题也越来越注重包装追赶时代潮流。
高考历史选择题答题方法
高考历史选择题答题方法1、高考历史选择题秒杀法历史选择题秒杀法1.最佳型选择题(程度型选择题)是单项选择题中的基本题型,旨在考查对历史知识理解掌握的准确性,考查辩证思维能力。
特点是题肢与题干隐含着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在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其它选项虽有一定道理,但因不够全面或不合题意而不能成为最佳选项。
题干求答项前后,多有“最主要”、“最重大”、“最突出”、“根本”、“主导”等表示程度的副词和形容词。
是选择题中难度最大的类型。
解题方法:先根据题干要求,确定好题目的逻辑思维关系,即论点与论据的关系。
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确定住“最佳”标准,进行判断。
在此基础上,运用优选法,逐个比较、分析备选项,找出最佳答案。
谨防以偏概全的错误,或者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历史选择题秒杀法2.因果型选择题此类题目,旨在考查综合分析、运用知识的能力。
通常将历史现象中存在的不同因素列出,再根据题干的指向列出相应的原因泪的或结果等。
考查的角度有两方面:第一种形式由结果推断出原因,其结构是题干为果,备选项为因。
第二种形式是由原因推出结果或影响,其结构是题干为因,备选项为果。
常用根本原因、直接原因,根本原因、主要原因等表示。
解题方法:此类题目主要着眼于历史现象的背景、条件、结果、影响等方面的考查。
要审清题意,明确因果关系,搞清命题意图。
同时注意区别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内外因等要求。
切忌因果颠倒,互相混淆,不分主次等。
历史选择题秒杀法3.否定型选择题(逆向选择题)此类选择题通常要求选出与史实不符的选项。
其特点是题干部分采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如用“不是”、“无”、“没有”、“不正确”等词语,所以要特别注意逆向思维。
历史选择题秒杀法4.推理型选择题推理选择题是指对这类选择题可以通过推理达到解题目的。
这类题目往往涉及一些规律性问题,考生通过对历史规律的掌握,来分析具有同类性质的历史现象。
解题方法:解答这类题可采用推演法,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
高考历史选择题解题思路技巧方法大全
高考历史选择题解题思路技巧方法大全高考历史选择题解题思路近几年是随着高考历史题难度的增加和对学生历史做题能力的要求提高,导致历史学科成绩下降,相比之下历史在文综的得分最低,究其原因主要是客观题得分太低,因为二卷材料题差别不会太大,因此这几年高考历史试题中有“得选择题者,得历史高考的天下”这样的说法。
通过几年的高三教学经验,现在结合自己对高考试题的认识和解法谈谈自己对高考选择题解题思路的几点认识。
一.每道题都会有突破口,再难的题目题目都有,做题和破案有很多相似之处,总会留下线索和细节,只要有足够的耐心,仔细,和信心。
一定会做正确。
做任何一道题首先心态要好,难的不要慌张,简单的不要高兴。
要做到宠辱不惊,心态平和。
即使做不出来也不要影响做下面试题的心情。
二.先根据考点判断,读题过程中看出这个题要考你什么知识,出题人的意图想考哪个高考的考点,然后迅速联系课本,联系考点,然后根据选项就可以直接判断出来。
例如(2014年全国大纲卷20)开辟新航路的探险家都是西班牙或葡萄牙的资助下完成探险活动的,这主要是因为,与西欧其他国家相比,西、葡两国A.王室大力支持B.地理位置优越C.商业资本发达D.金银需求量大此题考查的考点就是西葡两国率先实现中央集权,封建王室权力较大。
因此根据选项直接判断A。
例如(2014山东卷13)13.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
这一做法A.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B.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度C.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D.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此题考查的考点是孔子的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而可以根据四个选项直接判断A。
三.读题一定要认真,仔细,不放过任何细节,看懂,看清题目的要求和所问的问题是什么。
然后在四个选项里面找出答案。
题干要三看:一看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二看否定、肯定,确定答题方向;三看关键词语,有没有专有名词、历史概念。
明确内涵外延。
特别是看清楚最后的问法。
例如(2014年全国1卷)30.20世纪20年代,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当时在上海放映的各种影片中,外国片与国产片比例约为2:1;而在北京和天津,这一比例高达5:1甚至6:1。
高考历史特点类材料题解题技巧
高考历史特点类材料题解题技巧特点类选择题特点就是指某一个历史事物的特殊之处,既反映了历史事物的具体性,又显现了其所具有的特殊性。
其设问一般含有以下词语:主要特点、新特点、时代特点、基本特点、共同特点、不同特点(各自特点)等。
此类型试题主要通过对个别或群体的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化分析,归纳其个性形态,或找出它们在本质上互相区别之处。
特点、特征型设问的角度较多,有针对某一历史现象的设问,也有依托某段材料的设问,还有对历史知识进行比较的设问。
解题方法1.从历史事件的构成要素角度分析:(1)背景:某事件发生前是否产生了新的经济因素、阶级力量,是否采用特殊的方式做准备,是否受外部因素的影响,等。
比如,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形成的背景,与以往儒家思想产生和发展的背景相比,其特点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2)时间:从发生时间的早晚、经历时间的长短等方面概括。
常见语有“历史悠久”(题干中出现很早的时间或者朝代)、“分阶段”“逐步”(题干中出现多个阶段性时间)、“具有持续性”“持续时间长”(题干中出现持续性时间)等。
另外,如果题干中出现了多个时间段且每个时间段所描述的史实或事件不具有共性,则可以按阶段概括时间特征。
(3)目的:为某个阶级或某部分人服务或具有多重目的等。
如辛亥革命和太平天国运动同属旧民主主义革命,但辛亥革命具有新的特点:从经济上说,是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从政治上说,是要建立资产阶级统治,挽救民族危亡。
(4)过程:注意历史事件的新发展和新变化。
如果题干中多次出现政府或者国家某些鼓励性措施,可以概括为“政府/国家推动……”,如果题干中有在不同阶段采取不同措施的内容,可以概括为“根据……调整”“服务于现实需要”“……与时俱进”等。
(5)内容(措施):常见的答案关键信息有“措施全面”“措施具体”“以……措施为主”“内容广泛”“注重……”“以……为核心/中心/重心/重点”“向……倾斜”“特别重视……”“服务于……”等。
例谈高考历史材料型选择题的类型及解答技巧
例谈高考历史材料型选择题的类型及解答技巧张文芝随着文综高考日益注重对获取信息和解读信息能力的考查,各种材料也逐步渗入到历史客观选择题中,构成了材料型选择题。
此类试题因对学生的阅读、思辨及概括能力要求较高,故成为选择题解答中的难点。
下面笔者就来谈谈此类试题的主要类型和解答技巧。
一、信息概括型信息概括型材料选择题主要是通过一段材料或一组材料,要求学生能够组织和应用相关学科的知识去概括材料中所包含的所有信息,考查学生的综合性信息解读能力。
解答此型试题:一是要抓住材料中关键的核心词语,明确其不同词语所表达的真实信息;二是要注意对诸多材料的内容进行分层分点地逐一归纳概括,提炼出其所有的有效内容;三是此型试题多为组合型选择题,可结合组合型选择题的基本解法去破解;四是因其是材料型组合选择题,故答案选项中必然有假信息进行迷惑,以增加试题难度,因此,应特别注意对信息真伪的判30别。
例1(2003年高考北京卷)西藏的布达拉宫是世界文化遗产,初为唐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为文成公主营建,清代重修。
布达拉,梵语为佛教圣地。
对上文蕴含信息归纳完整的是()①藏族在唐时称吐蕃②唐蕃和亲③佛教文化的历史传承④藏族文化在祖国和世界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D.③④例2(2004年高考河北文综卷)图5(图略)为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印记,其上部文字为济南刘家功夫针铺;中部文字为认门前白兔儿为记;下部文字为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不误宅院使用,转买兴贩,别有加饶,请记白。
从该印记中能够获取的准确历史信息是()A.宋代开始生产钢针B.宋代出现中国最早的商标、广告C.宋代已有集原料收购、生产加工和批发贩卖为一体的经营方式D.宋代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解析:通过题目材料,我们分析例1的要点:西藏的布达拉宫是世界文化遗产,说明了其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唐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为文成公主营建,说明了唐蕃曾和亲联姻;唐时到清代的延续,说明其有文化历史的传承性;通过这些要点对各给出项进行定位分析,很明显各给出项都符合要点内容,故所有的给出项都正确,正确选项为A。
高中历史选择题类型与解题技巧
高中历史选择题类型与解题技巧一、选择题的类型1.文字材料型:这是历史试题中的传统题型。
设计者提供一段或几段文字(多为中国古代文献、名人名言、原始资料),学生根据这些材料提炼有效信息来组织答案。
2.图表材料型:这是近年来高考历史试题的创新题型。
设计者将文字材料和图表结合起来,学生既要通过文字提炼信息,又要对图表作以正确的分析。
3.图片型选择题:这种题型是通过图片来展示历史发展进程,让学生在图片所提供的信息中找寻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和本质内容。
4.混合型材料选择题:这是近年高考历史试题中出现的新的题型,既有文字、图表,又有图片等材料的综合运用。
一道题中融合了多种历史信息,包含的知识点也更多,难度自然加大。
二、选择题的解题技巧1.直选法:即根据所学的历史知识,直接从题目所给的条件中作出判断,选择出能说明历史现象的选项。
这种方法适用的范围最大,主要在考查历史基础知识的情况下适用。
2.排除法:通过排除不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来达到正确解答的目的。
如有一道题目要求选择反映我国古代农业垦殖现象的资料,而给出的四个选项都是明朝的事例,我们只需要将这四个选项一一排除,正确答案自然就会浮现出来。
排除法主要在题干或选项中存在不符合史实、不符合历史逻辑的情况时使用。
3.比较分析法:通过比较分析各个选项,可以排除与史实不符的答案,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如通过比较分析,如果能够确定四个选项中三个选项表述的是同一个知识点内容,而另一个表述的是与其不相关的知识点,此时同学们就应选择后者。
4.因果分析法:根据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来分析选项,找出正确答案。
因为历史上的各种事件、现象是相互联系并受一定规律支配的。
有的时候因果关系比较明显,有的则不太明显。
如果能够通过分析抓住这种因果关系,就很容易找出正确答案。
如有的选项表述正确但并非最佳答案,而有的表述虽然只有细微差别但却为正确答案。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采用因果分析法,便能找出最佳答案。
高三历史答题技巧及答题思路大全
高三历史答题技巧及答题思路大全高中历史答题技巧及答题思路一、选择题解题技巧“三看三思”的方法。
审题干“三看”:看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看否定、肯定,确定答题方向;看关键词语,明确内涵外延。
特别要注意提取隐性时间信息,明确时限。
搞清历史现象的横向、纵向的历史空间和阶段特征,明确题目的时间范围和空间。
三思:思是否符合史实;思是否符合题干要求;思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
特别要注意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诸如生产力观点、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观点、阶级斗争观点、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等,以这些理论观点为指导,再进行论证和分析。
二、非选择题解题的“五步法”。
①先仔细研究问题,准确把握问题的要求。
②带着每一个问题认真阅读题目所给的相关材料,正确、全面理解材料含义,边阅读材料,边把与该问题有关的关键字、词、句,甚至标点符号,分值都勾画出来。
③分层,材料越长,越要处乱不惊,要一层一层来找层意,就是找段句号的关联句,每个段句号就是一个意思,每个关联词的转折和并列就是另外一层意思或者两个意思的构成,这样就会清楚,有很大的得分效应。
④回忆所学过的有关史实,观点及方法,根据问题的要求,分析材料,提炼观点。
⑤归纳整理,以简炼准确的文字去表述。
三、非选择题万能答题模式1、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⑴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2、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3、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⑴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⑵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原因广度与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更侧重于动态分析。
4、原因深度:原因:→直接→主要→根本⑴直接原因: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导火线、借口等)⑵主要原因:包括引发事件的主观、客观各方面重要因素⑶根本原因:历史趋势(生产力发展、时代要求)+主观需要等三者既有层次区别,又有联系渗透,如“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主要原因涉及当时国内外各种矛盾,包括帝国主义侵略、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壮大、十月革命影响、马克思主义传播等因素;根本原因则是主要原因中最深层的因素。
高考历史解题技巧全总结
高考历史解题技巧全总结最重要的:每一道材料题都要特别注意材料的开头和结尾。
开头往往会告诉特定的时空,结尾往往是对材料的总结性论述。
不管是选择题还是主观题,实在拿不准的,先卡死首末句再说(基础差的学生特别要注意这点,非常有效)。
记住,所有的主观题都是小切口、深分析,由小见大,由近及远,就是这样一个逻辑。
今年命题风格会比去年要往全国卷方面靠拢一些,但一切都有套路。
一、选择题做题方法审题:1划(题眼:首末句、时间、因果和转折逻辑词、跟课本联系紧密的词汇、括号内、省略号前后的)2审(中心思想)做题:3代(把选项代入题眼和中心思想)4排(排除与题眼和中心思想矛盾、无关、夸大、错误或者不全面的选项)。
注意:对于实在看不懂的题目,就卡死首末句(代入首末句,按照上述情况进行排除)!除非你有把握,否则一般不能选绝对化的和非主流(超出材料和所学知识)的陌生选项;相互矛盾的互补型选项中可能有正确答案。
选择题要注意正确答案都是往往都是正面的,无法抉择时,尽量选正面的(譬如符合核心价值观的、中央集权、国家管理、民族交融、经济文化交流、人类命运共同同体、近代化、五育并举、创新意识、责任担当等)。
卡死首末句——也就是说如果材料很长或者看不懂,就把首末句串联起来,想想它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基本上就不会跑偏,甚至可以说能解决75%左右的题目。
这是因为试题命制者,要将一个很长的材料变成一则短材料,需要压缩。
因此,材料的开端往往会有严格的时空限制,或者一个环境的限制。
中间句往往会带着干扰信息,有的甚至是两个三个。
末句基本上会往结论上引导。
所以把握住开头和结尾往往是非常重要的。
首末句一般不骗人。
二、解答主观题(将材料概括总结,基本上就可以拿一半分)广东卷的特点就是“小切口深分析”(以小考大),以一个很鲜活的角度,没见过的角度切入某个大事件或大潮流。
要将其视为一篇议论文,材料前面往往有一句导语,那就是文章的题目(往往就是所有答案的指导思想,只要时空没有冲突放哪都能做答案),材料一、二就是论据,设问(其中的关键词就是分析的逻辑,即命题者对材料分析方向的引导,回答问题必须按照此逻辑进行)和你的答案就是对论据的分析与论证。
高考答题技巧历史材料解析方法
高考答题技巧历史材料解析方法高考是每个学生都必须面对的一场考试,历史作为一门人文学科,是高考必考科目之一。
历史考试中最重要的部分莫过于材料分析,而在材料分析中理解材料的方法至关重要。
下面介绍几种高考历史材料解析方法,希望对广大考生有帮助。
一、整体分析法整体分析法是指从整体上来把握史料材料的写作意图、全文脉络和主要论点等。
此法适用于较长且结构比较复杂的史料材料。
首先需要整体快速扫描一遍,先捕捉文章大意,掌握作者的叙述方式及其措辞,最后再对细节进行逐一分析。
该方法可以帮助考生把握历史事件的全貌和关键词。
二、逐段分析法逐段分析法是指从具体的某个句子或段落入手来分析文章的意思。
只有详细分析每一段,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含义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逐段分析法主要可以帮助考生清晰思路,准确把握材料中的重点和难点。
三、分类分析法分类分析法是指把材料按照内容进行分类,从而找到相应的信息。
此方法有助于将材料进行系统化的分析和思考,可以帮助考生快速捕捉到文章重点信息。
四、对比分析法对比分析法是指将材料与历史事件的变化进行对比,找出其相似之处和差异之处,推出结论。
适用于需要从不同文献中找出相互联系与不同点的情况。
该方法迫使学生深入各种历史事件的事实,找到事物本质与变革之间的联系。
除了以上四种方法,还有一些细节方面的技巧,在历史材料解析中也非常实用:1. 弄清材料的时空背景,认真阅读材料中的时间、地点、人物等细节信息;2. 把握材料的类型,区别不同类型材料的表现形式和特点;3. 注意材料中的否定词、修饰语等,避免误解材料的含义;4. 重视材料中的数字、数据和图表,掌握有效信息;5. 对材料中的背景、原因、结果等进行剖析,深入挖掘材料中的内涵。
总之,历史材料解析是历史考试的重要环节之一。
考生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和积累,运用多重方法,有效地把握材料的含义,从而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高考历史答题技巧讲解
高考历史答题技巧讲解一、高考历史选择题技巧(一)抓“类型”解历史选择题,首先要明确它的基本类型,主要分为程度型(又称最佳型)、比较型、因果型、材料型(包括文字和图表)、逆向型(又称否定型)、概念型、组合型、条件型、论证型、结论型等10种类型,然后根据各种类型的解题方法“对号入座”。
而把握题目类型的基本方法,大多数情况下是通过考查题干中的“答题项”,也就是答案所包含的项目(一般置于题干的末尾)来确定的。
【例1】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动摇。
对这一结论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欧共体在许多经济领域赶上或超过美国B.西欧日本开始力求摆脱美国的控制C.美国丧失资本主义世界强国地位D.资本主义世界形成美、日、欧共体三足鼎立局面【解析】从题干中的“答题项”——“不正确的是”,可以判断本题属于逆向型选择题(题干中有表示否定或限制的提示词如“错误的、不包括、无关的、不属于”等即可判定该题为逆向型选择题。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历史概念的理解能力。
通过仔细审题,很容易发现C 项与题干中的表述是互相矛盾的。
题干中明确表明了“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动摇”,而C项中是“丧失资本主义世界强国地位”,显然“动摇”与“丧失”互相矛盾。
由于欧、日经济的发展,经济实力的增强,在外交上也开始要求独立,这样就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虽然美国的经济实力相对下降,但它仍然是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军事力量最强、影响力最大的国家,所以不能认为它已经丧失了世界强国的地位。
故本题的正确选项是C项。
(二)抓“题干”抓“题干”,就是要明确“答题项”(答案包含的项目)、“主干语”(选项论述的对象)和“限定语”(限定回答的内容)各是什么。
我们可以从“答题项”中把握题目所属的基本类型及命题人考查的目的;从“主干语”中把握题目所考查的内容及要求;从“限定语”中明确题目所限定的时空范围或特点。
【例2】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的抗英斗争,到18世纪末转变为联合一致的美国独立战争,出现这一转变主要是由于A.英国压迫加剧,北美人民反英意识增强B.北部几个殖民地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C.各殖民地之间初步形成了统一的市场D.统一的美利坚民族开始形成【解析】题干中的“答题项”是原因(“由于”),“主干语”是“转变”(从分散的抗英斗争联合一致的独立战争)、“限定语”有时间(18世纪末)、地点(北美)、特点(从分散到联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历史材料类选择题答题技巧
无论各科的学习,最后一个多月只要重视突出,肯下苦功总会见效果。
那么高考各科答题技巧有哪些呢?
材料类选择题是材料解析题的变形,在材料解析题基础上孕育而生。
近年来,它在选择题中的比重就有增无减。
因其能将其他如比较型、组合型、逆向型、因果型等各种类型选择题融为一体使试题类型变幻多样,而且能提高考查学生获取分析信息的能力,故而一直深受命题者的青睐。
“材料”来源广泛,同时形式多样,分为文字材料(诗词歌赋、名人名言或文言典籍等)和图表材料(如地图、漫画、照片或统计图表等),前者往往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后者往往考查学生对课本图表的熟知或对数据的处理分析能力,可以说这样实现了历史与语文和数学、地理等其他学科的综合跨越。
然而“材料”并不一定对解题有用处,有的只是命题人为了让试卷图文并茂或者是为了专门干扰考生而设的障碍信息。
所以在高考考场中解答选择题务必静下心来认真审题,“精”心尽力方能无怨无悔。
考生只能关心自己解题需要的信息,对其他毫无意义的干扰要视而不见,否则会误入歧途、浪费时间。
要知道,高考中的时间是很昂贵的。
按照材料的
重要性,我把这类选择题再细分为三小类:
一.材料是解题关键,需要读懂
页 1 第
1.题干选项均材料。
当题干和选项都是材料的时候,很显然,材料不读无法做题,材料不读懂无法做对题。
然而,整个题目都是材料的时候尤其是文言文材料的时候,一般我们都会因为看不懂很烦躁而很长时间不能进入正题。
所以当遇到这类情况,我们要镇定自如,要坚信麻烦不代表难,难也不是针对我一个,我不会别人也未必会。
这样自我宽心可以让我们耐心读题,从而理清题目,快速准确解答。
2.仅是题干有材料。
一般来说,“题眼”来自题干。
如果题干主体就是材料,那么不言而喻,“题眼”就在材料中,所以读懂题干材料的显性和隐性信息非常必要。
显性信息自然一读便可得,至于隐性信息,顾名思义则需要我们的“火眼金睛”去深挖发掘。
如何练就我们的“火眼金睛”?除了认真审题和具有扎实基础,还需要的就是抓住细节、反复揣摩。
3.仅是选项有材料。
四个选项之一就是题目的正确答案,所以当选项是材料的时候,我们必须把四个选项认真读懂,然后联系题干要求再作答。
这类题目不可偷懒只去读部分选项进行排除,非材料类的选择题之所以可以运用简单排除法,是由于其文字理解难度小,有的叙述错误明显。
而材料类选项本身材料就难懂,孰对孰错就更难分辨,模棱两可下是不
可以使用排除法的。
二.材料是解题辅助,无需太懂
页 2 第
高考是多种能力的考查,为了体现出区分度,命题者也可谓“煞费苦心”。
增加一些文言材料到选择题一方面增加了试题难度,另一方面也丰富了试题内容给考生设了一个“障眼法”。
换句话说,有的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形式上看是在考查学生文言理解能力和文字信息处理能力,实际上考的就是简单的书本知识。
即使文言内容看不懂,只要基础知识牢固,题目照样可以轻松解决。
不过,这些材料也不是一无是处,它可以起到解题辅助作用,让考生更顺利的解题。
三.材料是混淆视听,无需读懂
现在似乎是一个“包装时代”,试题也越来越注重包装追赶时代潮流。
诚然,试题进行一定的包装改造,可以将考过的试题翻来覆去,也可以使整份试卷视觉感受不错。
然而,有时也会成为考生答题的负担和干扰。
所以我们考生不要畏惧纸老虎,再烦的题目、再难的题目都是由简单容易的题目组合改造而来。
题目考的方式在变,但是知识点是不变的。
页 3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