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一教案: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章末整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教案(4)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教案(4)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教学设计【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1第二章第2节(见附录)【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一、教材分析1.地位与作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这一节是整个高中运动学的一个基础内容,也是高一所接触的第一个物理运动模型。

本节从速度与时间图像着手,通过速度与时间图像来探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建立物理运动模型,推导运动学关系式。

本节内容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能够让学生体验生活走向物理,物理走向社会的特点,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具有重要作用。

2.课程标准要求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中,对本节课有明确要求:理解匀变速直线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知道其对应的v-t图像的特点。

能用公式和图像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体会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

二、学情分析1.知识基础:学生前面已学习了描述运动的几个物理量:时间、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但不清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2.技能基础:高一学生通过对前面的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如运用理想模型和数学方法(图像),并且对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有了一定的掌握。

3.思维障碍:匀变速直线运动在生活中很常见,但是根据生活中的一些前概念对学生会造成一定的干扰。

针对学生的一些不完全理解,教师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寻找真理。

当然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物理规律的能力总体来说比较差,因此,需要在教师引导下进行学习,运用课堂上学生所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控教学过程。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v-t图像的特点,理解图像的物理意义;⑵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式,并能利用所学公式分析解决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⑴培养学生分析图像的能力,掌握对物理规律进行总结和归纳的方法;⑵通过对图像的探究,理解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时间关系式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通过联系生活中一些现象,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体会物理源于生活,物理联系社会。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第二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教案(5)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第二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教案(5)

2.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整体设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为了使学生对速度公式获得具体的认识,也便于巩固所学知识,教材从上节探究小车运动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得到v-t 图象入手,分析v-t图象是一条直线,表明运动小车的加速度不变,由此定义了匀变速直线运动.为了扩展学生的认识,在“说一说”栏目中列举了一个加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的例子.速度公式的推导是本节课的重点,利用匀变速运动的概念、加速度的概念,猜想速度公式,之后再从公式变形的角度推出.教材最后通过两个例题加深对速度公式的理解.本节教学过程中,可采用探究式、讨论式教学方法突破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的推导.教学难点灵活运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课时安排2课时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v-t图象的特点,会根据图象分析解决问题;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公式,能进行有关的计算.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速度公式,经历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过程,体会科学研究方法;2.通过寻找规律得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并用数学公式表达物理规律并给出各符号的具体含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速度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用物理语言表达物理规律的意识,激发探索与创新的欲望.2.通过v-t图象的理解及应用,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用不同方法表达同一规律的科学意识.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故事导入2007年2月,在泰安市青年路上,一位女士推着一辆电动车在斑马线上,正准备穿过马路.突然,一辆小轿车自西向东冲了过来,站在斑马线上的女士还没来得及反应就被撞飞了出去.由于小轿车以超过了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行驶,推车的女士一下子被撞飞了两米多高,然后重重地摔在了肇事车辆的挡风玻璃上,接着又掉在了路中心,当场不省人事.可见,速度过大会带来严重危害.但若司机紧急刹车的话,就有可能避免这场灾难.若司机刹车之后,小轿车会做什么样的运动?需要用多长时间刹车才能避免灾难.图2-2-1情景导入播放影片资料(跳伞表演).当飞机离地面某一高度静止于空中时,运动员离开飞机自由下落,运动一段时间后打开降落伞,直到落到地面.运动员在打开伞前做什么样的运动?在打开降落伞之后又做了什么样的运动呢?(假设空气阻力恒定)运动员的速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打开降落伞的时间是运动员任意选取的吗?图2-2-2复习导入复习旧知:1.速度—时间图象的意义:描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即质点在不同时刻的速度.2.速度—时间图象的绘制:⎩⎨⎧-)(Excel t v 如图象计算机绘制描点作图法课件展示:图2-2-3 图2-2-4 以上两图为两个质点运动过程中的v-t 图象.图2-2-3表示质点在任意时刻速度均不变化,它描述的是匀速直线运动.图2-2-4是一条倾斜的直线,与上节实验中,小车在重物牵引下运动的v-t 图象相同.它表示质点在做什么样的运动?推进新课一、匀变速直线运动在现实生活中,不同物体的运动快慢程度往往不同.就是同一物体的运动,在不同的过程中,运动情况也不一定相同.比如:火车出站时速度由零逐渐增大,速度达到一定值后匀速运动,进站时速度逐渐减小至零.整个过程中,运动情况不同.教师设疑:火车在不同阶段速度如何变化?加速度发生变化吗?交流讨论:火车出站时速度增加,其v-t 图象如同上节小车在重物牵引下运动的v-t 图象; 在平直轨道上行驶时速度不变,v-t 图象是平行于t 轴的直线;进站时速度逐渐减小,三个阶段v-t 图象分别如图2-2-5甲、乙、丙所示:图2-2-51.在以上三个v-t 图象中,取相同时间Δt 看速度的变化量Δv 如何变化.发现图甲Δv>0,且数值相同,图乙Δv=0,图丙Δv <0且数值也相同.2.取相同时间间隔Δt ′<Δt ,观察Δv 的变化,结论与上述相同.3.取相同时间间隔Δt ″<Δt ′,观察Δv 的变化,仍得到上述结论.结论: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图甲、图丙Δv 不变.由a=tv ∆∆知:加速度不变 图乙Δv=0,说明做匀速直线运动.归纳:如果一个运动物体的v-t 图象是直线,则无论Δt 取何值,对应的速度变化量Δv 与Δt 的比值t v ∆∆都是相同的,由加速度的定义a=tv ∆∆可知,该物体做加速度恒定的运动. 课件展示: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2.特点:(1)相等时间Δv 相等,速度均匀变化;(2)tv ∆∆=a 恒定,保持不变; (3)v-t 图象是一条倾斜直线.3.分类⎩⎨⎧.,:.,:00越来越小反向与匀减速直线运动越来越大同向与匀加速直线运动v v a v v a 课堂训练如图2-2-6所示为四个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的v-t 图象,由图象可以看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是( )图2-2-6解析:v-t 图象的斜率就是物体的加速度,A 中图象平行于时间轴,斜率为零,加速度为零,所以做匀速直线运动.B 图象斜率不变,加速度不变,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且由图象可看出,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减小,所以是做匀减速直线运动.C 图象斜率不变,加速度不变,做匀加速直线运动.D 图象的切线斜率越来越大,表示物体做加速度越来越大的变加速运动.答案:C二、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解决物理问题的常用方法有两种,即图象法和数学分析法.我们可以通过对图象的分析判定物体是否做匀变速运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定量描述是怎样的呢?(设计方案一):利用例题用数学归纳法得出v-t 关系.例1火车原以10.0 m/s 的速度匀速行驶,后来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是0.2m/s 2,从火车加速起第1 s 末、第2 s 末、第3 s 末……第t 秒末的速度分别是多少? 解析:火车匀加速运动时,速度是均匀增大的.加速度是0.2 m/s 2,说明火车每1 s 速度增大0.2 m/s.v 1=10.0 m/s+0.2 m/s=10.2 m/sv 2=10.2 m/s+0.2 m/s=10.4 m/s=10.0 m/s+0.2 m/s+0.2 m/sv 3=10.4 m/s+0.2 m/s=10.6 m/s=10.0 m/s+0.2 m/s+0.2 m/s+0.2 m/s.由以上可类推:第t 秒末的速度应等于初速度加上t 秒内速度的增加,即为:v t =v 0+at. (设计方案二)利用加速度的定义式推导 a=x v ∆∆=00--t v v =t0v -v 解出v=v 0+at答案:v=v 0+at这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点评:通过两个方案推导出速度时间关系,领悟多种途径可解决同一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点扫描1.速度公式反映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瞬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式中v 0是开始计时时的瞬时速度,v t 是经过时间t 后的瞬时速度.[来源:学.科.网]2.速度公式中v 0、v t 、a 都是矢量,在直线运动中,规定正方向后(常以v 0的方向为正方向),都可用带正、负号的代数量表示,因此,对计算出的结果中的正、负,需根据正方向的规定加以说明.若经计算后v t >0,说明末速度与初速度同向;若a <0,表示加速度与v 0反向.3.若初速度v 0=0,则v t =at ,瞬时速度与时间成正比.4.若初速度v 0的方向规定为正方向,减速运动的速度公式v t =v 0-at.当v t =0时,可求出运动时间t=v 0/a.5.利用v=v 0+at 计算未知量时,若物体做减速运动,且加速度a 已知,则代入公式计算时a 应取负数,如v 0=10 m/s ,以2 m/s 2做减速运动,则2 s 后的瞬时速度v t =10 m/s-2×2 m/s=(10-4) m/s=6 m/s.课堂训练汽车以40 km/h 的速度匀速行驶,现以0.6 m/s 2的加速度加速,10 s 后速度能达到多少?分析:此问题已知v 0、a 、t ,求v t ,因此可利用速度关系来求解.解析:设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v 0=40 km/h=6.340 m/s=11 m/s 因为加速,故a 与v 0同向,a=0.6 m/s 2,时间t=10 s10 s 后速度为:v=v 0+at=11 m/s+0.6 m/s 2×10 s=17 m/s.答案:17 m/s知识拓展以上是关于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练习,而对于匀减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解题结果要符合物理实际,物理问题并不是简单的数学运算.例2小明驾驶汽车以v=20 m/s 的速度匀速行驶,突然前面有紧急情况,(如图2-2-7所示)小明紧急刹车,加速度大小为4 m/s 2.求汽车6 s 末的速度.图2-2-7解析:在式子v=v 0+at 中有四个物理量,题目中出现了其中的三个,即v 0=20 m/s ,a=-4m/s 2,t=6 s 代入公式中,解得:v=v 0+at=20+(-4)×6 m/s=-4 m/s意思是车正以4 m/s 的速度后退,这显然与实际现象违背.根据题意知,刹车一段时间(t=420 s=5 s )后,汽车速度减为零,以后就会静止,不会后退,故所求速度v=0.答案:0交流讨论:1.在实际生活中,汽车刹车停止后,不会做反向加速运动,而是保持静止.2.题目给出的时间比刹车时间长还是短?若比刹车时间长,汽车速度为零.若比刹车时间短,可利用公式v=v 0+at 直接计算,因此解题前先求出刹车时间t 0.3.刹车时间t 0的求法.由v=v 0+at ,令v=0,求出t 0便为刹车时间,即t 0=av 0. 4.比较t 与t 0,⎩⎨⎧+=<=>.,;0,t t 000at v v t t v 则若则若 课堂训练某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以43.2 km/h 的速度匀速正常行驶,现因前方出现危险情况而紧急刹车,加速度的大小是6 m/s 2.问刹车后经过5 s ,汽车的速度变为多少?分析:此题与例题相似,解此类题目先求刹车时间t ,然后比较t 与t 0的关系得出结论. 解析:设汽车经时间t 0停止.v 0=43.2 km/h=12 m/s ,v=0,a=-6 m/s 2由v=v 0+at 得t 0=a0v -v =6120-- s=2 s 则知汽车从刹车开始经过2 s 速度就减为零,故再经过3 s ,汽车速度仍为零. 答案:0[来源:Z&xx&]三、对速度—时间图象的理解速度—时间图象描述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从“v-t ”图象中我们可获得如下信息:1.某时刻的瞬时速度.2.某段时间内速度变化量.3.加速度大小.4.位移的大小.合作探究为了加深对“v-t ”图象的理解,说出如图2-8-示图线所代表的意义.图2-2-81.若图象过原点,说明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如图①.2.图象不过原点,若与纵轴有截距,表示运动物体初速度为v 0,如图②;若与横轴有截距,表示物体经过一段时间后从t 0开始运动,如图③.3.两图线交点说明两物体在该时刻具有相同的速度.4.图线是直线说明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图线是曲线则表示物体做变加速运动,如图④.5.图线⑤表示物体的速度逐渐减小,做匀减速运动.6.图线⑥在t 轴下方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方向反向(与正方向相反).7.图线与横轴t所围成的面积在数值上等于该物体在该段时间内的位移.8.图线的倾斜程度(即斜率),反映了速度改变的快慢,倾斜程度越大,表示速度改变得越快;倾斜程度越小,表示速度改变得越慢,如图线②比图线③速度改变得慢.说明:1.若图线⑤跨过t轴,表示在交点时刻速度减为零,之后做反向加速运动.如图2-2-9所示.图2-2-92.图线不表示物体的运动轨迹.[来源:学科网]课堂训练如图2-2-10所示,物体在各段时间内做何种运动?哪一段时间内加速度最大?[来源:学§科§网Z§X§X§K]图2-2-10分析:v-t图象的斜率等于加速度的大小,负斜率表示加速度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解析:由v-t图象的意义可知,物体在0——t1、t4——t5时间内做匀加速运动;t2——t3、t6——t7时间内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在t1——t2、t5——t6时间内做匀速直线运动. v-t图象的斜率大小等于加速度大小,t2——t3段斜率最大,所以加速度最大.小结:速度大小的变化情况仅由速度和加速度方向的关系确定,不要认为加速度为负值,就做匀减速运动.思考与讨论:为什么v-t图象只能反映直线运动的规律?因为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只可能有两个速度方向,规定了一个为正方向时,另一个便为负值,所以可用正、负号描述全部运动方向.当物体做一般曲线运动时,速度方向各不相同,不可能仅用正、负号表示所有的方向,所以不能画出v-t图象.所以,只有直线运动的规律才能用v-t图象描述,任何v-t图象反映的也一定是直线运动规律.四、速度—时间关系的应用运动学问题往往有多种解法.解题时可灵活处理,以开拓思路,提高能力.本节课学习了速度—时间关系,利用此关系,我们来探究一道题目的解法.例3火车沿平直铁轨匀加速前进,通过某一路标时的速度为10.8 km/h ,1 min 后变成54 km/h ,又需经多少时间,火车的速度才能达到64.8 km/h ?分析:题中给出了火车在三个不同时刻的瞬时速度,分别设为v 1、v 2、v 3,火车的运动的示意图如图2-2-11所示.由v 1、v 2和时间t 1可以算出火车的加速度a ,再用速度公式就可算出t 2.还可以画出v-t 图,如图2-2-12所示.图2-2-11解法一:三个不同时刻的速度分别为v 1=10.8 km/h=3 m/s[来源:Z§xx§]v 2=54 km/h=15 m/sv 3=64.8 km/h=18 m/s时间t 1=1 min=60 s据a=tv v 12-得加速度 a=60315-m/s 2=0.2 m/s 2 则时间t 2=av v 23-=2.01518- s=15 s. 解法二:此运动加速度不变由于a=t v ∆,所以112t v v -=223t v v - 得所求时间t 2=1223v v v v --t 1=15 s.[来源:学.科.网] 解法三:因为物体加速度不变,作出其v-t 图象如图2-2-12所示,由图中的相似三角形可知1213v v v v --=121t t t +图2-2-12代入数据315318--=60602t +,解得t 2=15 s. 答案:15 s规律方法总结:1.速度公式v t =v 0+at 的适用条件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所以应用公式时必须首先对运动性质和运动过程进行判断和分析.2.分析物体的运动问题,要养成画运动草图的习惯,主要有两种草图:一是v-t 图象;二是运动轨迹.这样将加深对物体运动过程的理解,有助于发现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相互关系.3.如果一个物体的运动包含几个阶段,就要分段分析,弄清物体在每段上的运动规律.如果全过程不是匀变速运动,但只要每一小段做匀变速运动,也可以在该小段应用匀变速速度公式求解.课堂训练发射卫星一般应用多级火箭,第一级火箭点火后,使卫星向上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为50 m/s 2,燃烧30 s 后第一级脱离,第二级火箭没有马上点火,所以卫星向上做加速度为10 m/s 2的匀减速运动,10 s 后第二级火箭启动,卫星的加速度为80 m/s 2,这样经过1分半钟第二级火箭脱离时,卫星的速度多大?解析:整个过程中卫星的运动不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但可以分为三个匀变速直线运动处理.第一级火箭燃烧完毕时的速度v 1=a 1t 1=50×30 s=1 500 m/s减速上升10 s 后的速度v 2=v 1-a 2t 2=1 500 s-10×10 s=1 400 m/s第二级火箭脱离时的速度v 3=v 2+a 3t 3=400 s+80×90 s=8 600 m/s.答案:8 600 m/s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时间关系以及图象.本节课不仅是知识的学习,更为重要的是渗透着探究科学问题所采用的一系列方法.这在物理学研究中以及整个人类探索自然科学的研究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2.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v=v 0+at.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 图象:一条倾斜的直线.布置作业1.教材第36页“问题与练习”1、2、4题.2.课下观察现实生活中哪些运动可近似认为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根据本节所学内容,探究如何避免车祸的发生.板书设计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来源:学*科*网Z*X*X*K] 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a v v t t v v a at v v at v v t v 0000::::::求运动时间求加速度求某时刻的速度应用公式倾斜的直线图象加速度恒定的直线运动定义匀变速直线运动 活动与探究课题:火车道上枕木之间的距离可以认为是相等的,均为Δx ,火车进站的运动是匀减速直线运动,现在想估算一下火车进站的过程加速度大小,而手边没有计时工具,但是知道自己脉搏跳动的时间间隔为T.你该怎么做呢?分析:1.在T 时间内听有几次响动,就有几个Δx ,由此估算出此时速度v 1.2.心中默数经过时间nT.3.在T 时间内听有几次响动,由此估算出此时速度v 2.4.利用本节所学速度公式v=v 0+at 估算加速度a 的大小.结论:能估算出加速度的大小,测量方式如上述分析.习题详解1.解答:初速度v 0=36 km/h=10 m/s ,加速度a=0.2 m/s 2,末速度v=54 km/h=15 m/s. 根据v=v 0+at 得t=av v 0-=2.01015- s=25 s. 2.解答:初速度v 0=72 km/h=20 m/s ,加速度a=-0.1 m/s 2,时间t=2 min=120 s ,根据v=v 0+at 得v=20 m/s-0.1×120 m/s=8 m/s.3.解答:(1)1 s 末速度是1.5 m/s ,4 s 末速度为2 m/s ,最大,7 s 末速度为1 m/s ,最小.(2)这三个时刻的速度均为正值,速度方向相同.(3)1秒末加速度为0.5 m/s 2,4 s 末加速度为零,最小,7 s 末加速度为1 m/s 2,最大.(4)1 s 末加速度为正值,7 s 末加速度为负值,加速度方向相反.说明:速度、加速度都是矢量,比较矢量的大小是按矢量的绝对值判定.4.如图2-2-13所示.图2-2-13设计点评本节课内容虽仅涉及一个公式:v=v 0+at ,但对于此公式的推导相当重要.因为这种推导所采用的方法,渗透着学科思想,对今后探索很多物理规律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因此本设计注重了过程的推导.分别从三个角度,把公式推导出来,利用图象、教学归纳、公式变形.这样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的能力.。

高一物理必修一学案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高一物理必修一学案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2.1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学习目标1.会正确使用打点计时器打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纸带。

2.会用描点法作出v-t 图象。

3.能从v-t 图象分析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学习重点能从v-t 图象分析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学习难点会计算各点的瞬时速度。

学习过程自主学习1.实验目的:探究小车速度随变化的规律。

2.实验原理:利用打出的纸带上记录的数据,以寻找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3.实验器材:打点计时器、低压电源、纸带、带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细线、复写片、。

二、探究点拨(一)实验步骤1.如课本31页图所示,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

2.把一条细线拴在小车上,使细线跨过滑轮,下边挂上合适的。

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纸带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

3.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后,放开,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行小点,随后立即关闭电源。

换上新纸带,重复实验三次。

4.从三条纸带中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舍掉开头比较密集的点迹,在后边便于测量的地方找一个点做计时起点。

为了测量方便和减少误差,通常不用每打一次点的时间作为时间的单位,而用每打五次点的时间作为时间的单位,就是T=0.02 s ×5=0.1 s 。

在选好的计时起点下面表明A,在第6点下面表明B,在第11点下面表明C……,点A、B、C……叫做计数点,两个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分别是x1、x2、x3……5.利用第一章方法得出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填入下表:6.以速度v为轴,时间t为轴建立直角坐标系,根据表中的数据,在直角坐标系中描点。

7.通过观察思考,找出这些点的分布规律。

(二)注意事项1开始释放小车时,应使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

2先接通电源,计时器工作后,再放开小车,当小车停止运动时及时断开电源。

3要防止钩码落地和小车跟滑轮相撞,当小车到达滑轮前及时用手按住它。

新课标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教案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教案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教案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复习)★新课标要求1、通过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体会公式表述和图象表述的优越性,为进一步应用规律奠定基础,体会数学在处理问题中的重要性。

通过史实了解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所用的实验和推论方法,体会科学推理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科学推理能力。

2、在掌握相关规律的同时,通过对某些推论的导出过程的经历,体验物理规律“条件”的意义和重要性,明确很多规律都是有条件的,科学的推理也有条件性。

★复习重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应用。

★教学难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实际应用。

★教学方法复习提问、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一)投影全章知识脉络,构建知识体系图象位移-时间图象意义:表示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应用:①判断运动性质(匀速、变速、静止)②判断运动方向(正方向、负方向)③比较运动快慢④确定位移或时间等速度-时间图象意义:表示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应用:①确定某时刻的速度②求位移(面积)③判断运动性质④判断运动方向(正方向、负方向)⑤比较加速度大小等 主要关系式: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 位移和时间的关系: 位移和速度的关系: at v v +=02v v v +=2021at t v x +=ax v v 2202=-匀变速直线运动 自由落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特点: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的加速度都相同,这个加速度叫做自由落体加速度 自由落体加速(二)本章复习思路突破Ⅰ物理思维方法l、科学抽象——物理模型思想这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在研究具体问题时,为了研究的方便,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从而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理想模型,把实际复杂的问题简化处理。

如质点、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等都是抽象了的理想化的物理模型。

2、数形结合思想本章的一大特点是同时用两种数学工具:公式法和图象法描述物体运动的规律。

最新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二章教案+(1)名师优秀教案

最新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二章教案+(1)名师优秀教案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二章教案 (1)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全章概述本章是在第一章运动描述的基础上,进一步用实验的方法,探索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和特点,并结合公式、图象对匀变速直线运动进行研究。

通过使用打点计时器设计相关实验探索运动规律,并用语言、公式、图象进行描述。

本章重点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掌握,重点掌握其研究的方法和运动的规律及应用。

本章公式和推论较多,在学习时要分清公式的应用条件和前提,不可乱套公式,在物理过程比较复杂时可以分解过程,—一突破并建立相关联系,必要时可借助图象进行分析比较。

本章可分为三个单元(1)基本规律的探索及描述(一、二、三节)(2)相关的推论的整理及应用(三节后半部分)(3)特殊应用及伽利略的研究史实(第四、五节)新课标要求本章也是必修模块中物理1模块的第一部分,为第一个二级主题。

1、通过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体会公式表述和图象表述的优越性,为进一步应用规律奠定基础,体会数学在处理问题中的重要性。

通过史实了解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所用的实验和推论方法,体会科学推理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科学推理能力。

2、在掌握相关规律的同时,通过对某些推论的导出过程的经历,体验物理规律“条件”的意义和重要性,明确很多规律都是有条件的,科学的推理也有条件性。

新课程学习1.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教案1)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根据相关实验器材,设计实验并熟练操作。

2、会运用已学知识处理纸带,求各点瞬时速度。

3、会用表格法处理数据,并合理猜想。

二、能力目标:1、初步学习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实验,完成某种规律的探究方法。

2、对打出的纸带,会用近似的方法得出各点瞬时速度。

三、德育目标1 、通过对小车运动的设计,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并锻炼其思考的全面性、准确性与逻辑性。

2、通过对纸带的处理,实验数据的图象展现,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能使学生灵活地运用科学方法来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创新意识。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教案教学设计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教案教学设计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教学设计1.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 1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 8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 13 -4.自由落体运动............................................................................................................. - 19 -1.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巩固打点计时器的使用、纸带数据处理和测量瞬时速度的方法;2. 会运用已学知识处理纸带,求各点瞬时速度。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验探究,体验如何从实验研究中获取数据,学会利用图像处理实验数据的科学方法;2. 对打出的纸带,会用近似的方法得出各点瞬时速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对小车运动的设计,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并锻炼其思考的全面性、准确性与逻辑性;2. 通过对纸带的处理,实验数据的图象展现,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能使学生灵活地运用科学方法来研究问题,解决间题,提高创新意识;3. 在对实验数据的猜测过程中,提高学生合作能力。

【重点难点】1、处理纸带的数据分析,求各点瞬时速度。

(重点)2、各点瞬时速度的计算。

(难点)3、对实验数据的处理、规律的探究。

(难点)【教学准备】课件、打点计时器、纸带、小车、细绳、槽码、刻度尺、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铝板【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物体的运动通常是比较复杂的。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 第二章第二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教案2 Word版含解析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 第二章第二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教案2 Word版含解析

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第二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教学设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为了使学生对速度公式获得具体的认识,也便于巩固所学知识,教材从上节探究小车运动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得到v-t图象入手,分析v-t图象是一条直线,引入火车进出站时的速度变化的物理情景,通过对比两张v-t图象由此定义匀变速直线运动。

速度的推导是本节课的重点,利用匀变速运动的概念、加速度的概念,推导出速度时间关系式。

教材通过例题加深对速度公式的理解。

本节教学过程可采用探究式、讨论式教学方法突破重点及难点。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含义.2.识别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线.3.能根据加速度的定义,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理解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含义.4.能用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v-t图线,学会识别、分析图象和用物理语言表达相关过程。

2.体会研究图象,得出匀变速直线运动概念的过程。

3.学习用数学公式表达物理规律并知道各符号的含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准确理解体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养成用不同的方法(语言、公式、图象和表格)表达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通过v-t图线,学会识别、分析图象和用物理语言表达相关过程。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一)重点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含义。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二)难点1.能用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2.体会研究图象,得出匀变速直线运动概念的过程。

三、教学方法与学习策略建议情景导入1.想一想在乘坐电梯时,你在上升和下降时的速度分别是怎样变化的?2.这是一个沉重的话题,由于司机偶尔分散精力,未能及时刹车,造成了悲剧,想一想,如果司机紧急刹车,小轿车会做怎样的运动,需要多长时间刹车才能避免灾难?复习导入给出匀速直线运动v-t 图象,提问学生图象中直线的含义,说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不随时间发生变化。

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1教学教案第二章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1)_1

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1教学教案第二章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1)_1

第二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一、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特点,理解图象的物理意义.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v—t图象的特点.3.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v—t图象的物理意义,会根据图象分析解决问题,4.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公式,能进行有关的计算.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识别、分析图象和用物理语言表达相关过程的能力.2.引导学生研究图象、寻找规律得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3.引导学生用数学公式表达物理规律并给出各符号的具体含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用物理语言表达物理规律的意识,激发探索与创新欲望.2.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甩不同方法表达同一规律的科学意识.二、教学重点1.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v—t图象的物理意义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公式及应用.三、教学难点1.匀变速直线运动v—t图象的理解及应用.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时间公式的理解及计算.四、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回忆:(投影)1、匀速直线运动?2、匀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有什么特点?3、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有什么特点?探究:(投影)1、从图可判断物体速度如何变化?2、物体的加速度如何如何变化?分析:相同时间间隔内,速度变化量相同,即加速度不变一、匀变速直线运动(1)定义:沿着一条直线运动,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2)分类:①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的直线运动.②匀减速直线运动:速度随时间均匀减小的直线运动.(3)图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投影)课本说一说注意:1、vt图象若是一条倾斜直线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若是一条曲线则表示变加速直线运动。

2、vt图象只能描述直线运动,它不是物体运动的轨迹。

思考判断(投影)(1)匀变速直线运动是速度均匀变化的直线运动.(√)(2)速度随时间不断增加的运动叫做匀加速直线运动.(×)(3)物体的加速度为负值时,不可能是匀加速直线运动.(×)(4)物体运动的加速度越来越大,但速度可能越来越小.(√ )(5)加速度不变的运动一定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二、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探究交流:试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分别通过加速度的定义式和v-t图象推导出速度v和时间t关系的数学表达式.方法一:通过加速度的定义式推导解:设t=0时速度为v0,t时刻的速度为v则△t=t0=t,△v=vv0;由于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所以a不变,又得:v=v0+at方法二:通过v-t图象推导由于加速度a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所以at就是整个运动过程中速度的变化量;再加上运动开始时物体的初速度v0,就得到t时刻物体的速度v。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第二章)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第二章)

2.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学习目标:1. 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

2. 掌握速度公式的推导,并能够应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

3. 能识别不同形式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

学习重点:1. 推导和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2. 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的运用。

学习难点: 对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物理意义的理解。

主要内容:一、匀变速直线运动: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1. 匀加速直线运动:2. 匀减速直线运动:二、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1.公式:at v v t +=02.推导:①由加速度定义式变形:②也可以根据加速度的物理意义和矢量求和的方法推出:加速度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速度的改变量,且时间t 内速度的改变量△V=at ,设物体的初速度为V 0,则t 秒末的速度为V t = V 0+△V= V 0+at3.物理意义:4.由数学知识可知,V t 是t 的一次函数,它的函数图象是一条倾斜直线,直线斜率等于a ,应用速度公式时,一般取V 0方向为正方向,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a >0,在匀减速直线运动中a <0。

【例一】汽车以40km/h 的速度匀速行驶,现以0.6m/s 2的加速度加速运动,问10s后汽车的速度能达到多少?【例二】一辆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初速度大小为15m/s ,加速度大小为3m/s 2,求:①汽车第3s 末的瞬时速度大小?②汽车速度刚好为零时所经历的时间?【例三】火车从A 站驶往B 站,由静止开始以0.2m /s 2加速度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经1分钟达到最大速度V m 后匀速行驶,途中经过一铁路桥,若火车过桥最高限速为18km /h ,火车减速的最大加速度为0.4m /s 2,则(1)火车的最高行驶速度为多少?(2)火车过桥时应提前多长时间开始减速?【例四】如图所示,在一光滑斜面上,有一小球以V 0=5m/s沿斜面向上运动,经2s 到达最高点,然后又沿斜面下滑,经3s 到达斜面底端,已知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恒定,试求:(1)小球运动的加速度。

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2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教案

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2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教案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时间的关系教材分析从上节探究小车运动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得到的v -t 图象入手,分析v -t 图象,当图象是直线时,其意义表明加速度不变,由此定义了匀变速直线运动,进一步导出速度公式v =v 0+at ,最后通过两个例题加深理解。

为了扩展学生的认识,在“说一说”栏目中列举了一个加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的例子。

学生通过思考进一步加深对物体做变速运动的认识。

学情分析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研究小车运动的方法,通过分析、计算,作出了小车运动的v -t 图象。

学生也掌握了分析一次函数图象的数学知识。

本节课将数理知识结合起来,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设计思路在上节通过实验,真实记录小车在重物牵引下运动时,根据时间与对应的速度的数据作出了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图象,发现存在着这样一种运动:它的v -t 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提出以下具有启发性的问题:v -t 图象中的一点表示什么含义?(某一时刻的速度)小车的v -t 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表明小车的速度随时间是怎样变化的?有什么特点?(小车速度不断增大。

速度变化是均匀的,即加速度是不变的。

)这条倾斜直线所表示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怎样用公式来描述? 引导学生进行下述推理:va t ∆∆=,现在a 是定值(不变),Δt =t -0,Δv =v -v 0,代入上式00v v a t -=-,得v =v 0+at 。

要注意逻辑推理的过程,要让学生体验科学推理的方法。

这段教学的处理,目的是强化从实验得出规律的一般性过程,练习用图象分析问题的一般方法,逻辑线索清晰。

它在价值观及科学过程、科学方法上的教育价值比较高。

应该避免直接从加速度的定义0v v a t-=出发,经过代数式的变形,马上就得到v =v 0+at 的做法。

对导出的速度公式,要让学生理解不仅适用于匀加速直线运动,也适用于匀减速直线运动。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特点,理解图象的物理意义; 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v —t 图象的特点;3.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v—t图象的物理意义,会根据图象分析解决问题;4.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公式,能进行有关的计算。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第一节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教案(4)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第一节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教案(4)

必修一 2.1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教案)教材分析:本节实验为探究实验,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研究小车在重物牵引下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的规律,经历科学探究的活动,学会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

教学目标:1、通过小车在钩码牵引下运动的实验探究,进一步掌握打点计时器的使用方法和利用打点计时器研究物体运动的方法。

2、会计算各个计数点的速度。

3 、设计表格填入实验数据,并能在坐标纸上画出v-t图象。

教学重难点:1、探究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

2、纸带上各点瞬时速度的计算。

3、纸带实验数据的处理办法。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在初步了解打点计时器及其使用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本节实验,因此要老师的指导下,引导学生积极动手去做,去画v-t图像。

教学方法: 精讲点拨,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2课时。

实验器材: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小车、带有小钩的细线、钩码若干、打点计时器、纸带、坐标纸,刻度尺、学生电源、导线若干、夹子。

实验过程:1、器材安装:学生讨论如何安装,有一个学生代表回答,老师补充总结。

学生动手操作。

(1)把带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

(2)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的一端并连接好电源,将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限位孔(从复写纸下面穿过)。

(3)将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放在长木板上,把纸带的一端固定在小车后端。

(4)将细绳绕过定滑轮,细绳的一端连在小车的前面,另一端挂上适当的钩码。

2、数据采集:(1)先启动打点计时器,然后放开小车(注意顺序),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行小点。

随后立即关闭电源。

(2)取下纸带,换上新纸带,每组测量三次。

(3)在三条纸带中选择点迹清晰、没有漏点的一条进行数据处理。

3、数据处理:老师点拨,学生分组操作。

(1)如图所示舍掉纸带开头一些过于密集的点迹,找一个适当的点做为计时起点,并记为0点。

(2)从起点开始,每隔4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分别记为1、2、3、4、5点。

思考: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多少秒?(3)用直尺分别测量各个计数点间的距离,填入下表。

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物理第2章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物理第2章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教案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理解“匀”的含义是指加速度恒定.2.理解v­t图象中图线与纵轴的交点、斜率的物理意义.3.会从加速度的定义式中推导速度和时间的关系,明白在v­t图象中速度和时间的关系.4.会用v=v0+at解释简单的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一、匀变速直线运动及v­t图象1.定义: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2.分类(1)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的直线运动.(2)匀减速直线运动:速度随时间均匀减小的直线运动.3.图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二、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1.速度公式:v=v0+at.2.对公式的理解: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t时刻的速度v等于物体在开始时刻的速度v0加上在整个过程中速度的变化量at.1.思考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匀变速直线运动是速度均匀变化的直线运动.(√)(2)物体的加速度为负值时,不可能是匀加速直线运动.(×)(3)公式v=v0+at仅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4)速度随时间不断增加的运动叫作匀加速直线运动.(×)(5)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由公式v=v0+at可知,经过相同时间t,v0越大,则v越大.(×)2.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是加速度不变、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的直线运动B.是速度不变、加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C.是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加速度也随时间均匀变化的直线运动D.当加速度不断减小时,其速度也一定不断减小A[匀变速直线运动是速度均匀变化,而加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所以只有A正确.]3.(多选)如图所示的四个图象中,表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是( )A B C DAD[匀加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远离时间轴的倾斜直线,选项A中速度为负值代表速度方向与规定正方向相反,但速度在均匀增大,选项D中速度为正值,代表速度方向与规定正方向相同,速度不断均匀增大,故A、D正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象1.而v­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从图象中可以直接读出速度的大小和方向.甲乙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乙所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1)直线a反映了速度随着时间是均匀增加的,为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图象.(2)直线b反映了速度随着时间是均匀减小的,为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图象.(3)直线c反映了速度随着时间先均匀减小,后均匀增加,由于加速度不变,整个运动过程也是匀变速直线运动.3.v­t图象的应用图线上某点的纵坐标正负号表示瞬时速度的方向绝对值表示瞬时速度的大小图线的斜率正负号表示加速度的方向绝对值表示加速度的大小图线与坐标轴的交点纵截距表示初速度横截距表示开始运动或速度为零的时刻图线的拐点表示加速度改变两图线的交点表示速度相等图线与横轴所围图形的面积表示位移,面积在横轴上方时位移为正值,在横轴下方时位移为负值v tA.在第8 s末相对于起点的位移最大B.在第4 s末相对于起点的位移最大C.在第2 s末到第4 s末这段时间内的加速度最大D.在第4 s末和第8 s末在同一位置上思路点拨:①v­t图线的斜率越大,物体的加速度越大.②v­t图线与t轴所围面积表示物体的位移.D[由图可知,6 s内物体一直沿正方向运动,6~8 s内物体反向运动,故第6 s末相对于起点的位移最大,故A、B错误;图象的斜率表示物体的加速度,由图可知,4~8 s内的加速度最大,故C错误;4~6 s内和6~8 s内物体的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第8 s末物体回到第4 s所在的位置,故D正确.]应用v­t图象的技巧(1)v­t图象只能描述直线运动,无法描述曲线运动.(2)v­t图象反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不表示物体运动的轨迹.速度方向是否发生改变,要看图线是否处在时间轴的两侧,图线在时间轴的同一侧时,速度方向不发生变化.(3)利用图线的斜率比较加速度.1.(多选)甲、乙两物体从同一位置出发沿同一直线运动,两物体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做匀变速直线运动B.两物体两次速度相同的时刻分别在第1 s末和第4 s末C.乙在前2 s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2 s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D .2 s 后,甲、乙两物体的速度方向相反BC [由v ­t 图象知,甲以2 m/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在0~2 s 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 1=2 m/s 2,2~6 s 内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 2=-1 m/s 2,A 错误,C 正确;t =1 s 和t =4 s 时二者速度相同,B 正确;0~6 s 内甲、乙的速度方向都沿正方向,D 错误.]速度公式的理解和应用1.(1)公式中的v 0、v 、a 均为矢量,应用公式解题时,首先要规定正方向,一般取v 0的方向为正方向,a 、v 与v 0的方向相同时取正值,与v 0的方向相反时取负值.计算时将各量的数值和正负号一并代入计算.(2)a 与v 0同向时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 与v 0方向相反时,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2.公式的适用条件公式v =v 0+at 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3.公式的特殊形式(1)当a =0时,v =v 0(匀速直线运动).(2)当v 0=0时,v =at (由静止开始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4.速度公式v =v 0+at 与加速度定义式a =v -v 0t的比较 速度公式v =v 0+at 虽然是加速度定义式a =v -v 0t的变形,但两式的适用条件是不同的: (1)v =v 0+at 仅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2)a =v -v 0t还可适用于匀变速曲线运动. 【例2】 在平直公路上,一辆汽车以108 km/h 的速度行驶,司机发现前方有危险立即刹车,刹车时加速度大小为6 m/s 2,求:(1)刹车后3 s 末汽车的速度大小; (2)刹车后6 s 末汽车的速度大小.思路点拨:①汽车刹车至速度减为零后将停止运动. ②判断汽车在3 s 末、6 s 末是否停止运动.[解析] 汽车行驶速度v 0=108 km/h =30 m/s ,规定v 0的方向为正方向, 则a =-6 m/s 2, 汽车刹车所用的总时间t 0=0-v 0a =0-30-6s =5 s. (1)t 1=3 s 时的速度v 1=v 0+at =30 m/s -6×3 m/s=12 m/s.(2)由于t 0=5 s<t 2=6 s ,故6 s 末汽车已停止,即v 2=0. [答案] (1)12 m/s (2)0上例中,若司机前方有下坡,汽车以6 m/s 2的加速度加速,则经3 s 末汽车的速度大小? [提示] 由v =v 0+at 得v =30 m/s +6×3 m/s=48 m/s.处理刹车问题的三点提醒(1)明确车辆的刹车时间(车辆末速度变为零时所用的时间).通常可由t =v -v 0a计算得出.并判断要研究的时长与刹车时间的大小关系.(2)若要研究的时长小于刹车时间,则汽车在要研究的时间段内的实际运动时间等于时长;反之,实际运动时间等于刹车时间.(3)常见错误:误以为汽车在给定的时间内一直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简单套用速度公式v =v 0+at ,得出的速度出现负值.2.磁悬浮列车由静止开始加速出站,加速度为0.6 m/s 2,假设列车行驶在平直轨道上,则2 min 后列车速度为多大?列车匀速运动时速度为432 km/h ,如果以0.8 m/s 2的加速度减速进站,求减速160 s 时速度为多大?[解析] 取列车运动方向为正方向(1)列车2 min 后的速度v =v 10+a 1t 1=0+0.6×2×60 m/s=72 m/s. (2)列车匀速运动的速度v 20=432 km/h =120 m/s.列车进站过程减速至停止的时间t 0=v 20a 2=1200.8s =150 s所以列车减速160 s 时已经停止运动,速度为零. [答案] (1)72 m/s (2)0课堂小结知识脉络1.匀变速直线运动是指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改变的直线运动,分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和匀加速直线运动两种情况.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为v=v0+at.3.在v-t图象中,平行于t轴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倾斜直线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4.在v-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的加速度的大小,斜率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1.如图所示为四个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是( )A B C DC[A图象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B图象表示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C图象表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D图象表示物体做加速度增大的加速运动.故选项C符合题意.] 2.(多选)在公式v=v0+at中,涉及四个物理量,除时间t是标量外,其余三个v、v0、a都是矢量.在直线运动中这三个矢量的方向都在同一条直线上,当取其中一个量的方向为正方向时,其他两个量的方向与其相同的取正值,与其相反的取负值,若取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匀加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a取负值B.匀加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a取正值C.匀减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a取负值D.无论匀加速直线运动还是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均取正值BC[若取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加速度为正值,表示初速度方向和加速度方向相同,物体加速,若物体加速度为负值,物体减速,故B、C正确.]3.歼­20飞机在第11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进行飞行展示,这是中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隐身战斗机首次公开亮相.在某次短距离起飞过程中,战机只用了10 s就从静止加速到起飞速度288 km/h ,假设战机在起飞过程中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它的加速度大小为( )A .28.8 m/s 2B .10 m/s 2C .8 m/s 2D .2 m/s 2C [飞机末速度v =288 km/h =80 m/s ,飞机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公式v =v 0+at 可知v =at ,即a =v t =8010m/s 2=8 m/s 2,选项C 正确.]4.一物体从静止开始以2 m/s 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5 s 后做匀速直线运动,最后2 s 的时间内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至静止.求:(1)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速度大小; (2)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的加速度. [解析] (1)由速度、时间的关系式得v 1=v 0+a 1t 1=2×5 m/s=10 m/s即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速度大小为10 m/s. (2)由v =v 1+a 2t 2得a 2=v -v 1t 2=0-102m/s 2=-5 m/s 2.负号表示加速度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答案] (1)10 m/s (2)5 m/s 2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2.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优秀教案优秀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

2.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优秀教案优秀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

2.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课型】新课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什么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2.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线特点,理解图线的物理意义。

3.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并会应用关系式解决简单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分析图象,并能用物理语言描述对应过程的能力;
2.引导学生研究图象,尝试运用实验方法,及数学工具来研究物理问题;
3.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能力,尝试用物理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和学生一起感受探索物理规律的过程,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教学中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物理,学会关注身边的物理现象;
3. 让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将所学的知识服务于他人,服务于社会。

【教学重点】
教的重点: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线的物理意义
2.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时间关系式及应用
学的重点:1.学会分析v-t图线
2.掌握速度时间关系式并会运用。

【教学难点】
1.对图象的理解
2.对公式的运用
【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自主学习
【教具】实验器材,多媒体
【教学过程】
总体思路:
1.复习设问,导入目标——寻找规律,得出概念——讨论交流,明确分类。

2.创新思路,公式推导——理解公式,应用计算——明确符号,理解意义。

【教学反思】
在过去的教学中,对于这节课的教学,学生经常在以下两个知识点犯错误,在教学中应注意:
1. 矢量的方向性;
2. 实际的减速,如刹车问题的处理。

2.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优秀教案优秀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

2.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优秀教案优秀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一、教案背景本节课是人教版物理必修1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第二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新课程强调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反对将学生处于被动的应付、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简单重复之中;新课程倡导让物理贴近学生的生活、联系社会实际。

怎样落实这些理念呢?在上本堂课前,让学生找到一些相关视频,并让有条件的学生去地铁站拍摄地铁进站和出站的视频,设置物理情景,使学生了解加速和减速的过程。

在课堂上,教师提问让学生共同探讨。

在推到速度与时间的公式中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更好的对这一公式进行了解,不至于死记硬背,从而体会了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二、教案课题《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三、教材分析匀变速直线运动是机械运动中一种重要的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是高中物理运动学部分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课教材从上节探究小车运动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得到图像入手,分析图像是一条直线,表明运动小车的加速度不变,由此定义了匀变速直线运动。

速度公式的推导是本节课的重点,利用匀变速运动的概念、加速度的概念,猜想速度公式之后再从公式变形的角度推出。

教材最后通过一个例题加深对速度公式的理解。

t v -t v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图象。

(2)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概念和特点。

(3)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公式v = v 0 + at,并会应用它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1) 通过探究速度公式,经历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过程,体会科学研究方法。

(2) 通过寻找规律得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并用数学公式表达物理规律并给出各符号的具体含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速度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用物理语言表达物理规律的意识,激发探索与创新的欲望。

(2) 通过图象的理解及应用,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用不同方法表达同一规律的科学意识。

人教版高中物理物理必修1第二章2.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物理物理必修1第二章2.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教学设计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匀速直线运动t -υ图象。

(2)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t -υ图象,概念和特点。

(3)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公式v = v 0 + at,并会应用它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初步了解探究学习的方法.(2)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数形结合的能力,应用数学知识的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素养。

(2)培养学生建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唯物主义观点。

(3)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t -υ图象,概念和特点。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公式v = v 0 + at,并会应用它进行计算。

难点:应用t -υ图象推导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公式v = v 0 + at 。

三、教学方法合作交流,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四、教学设计科学的探究总是从简单到复杂,研究运动是从匀速直线运动开始,由匀速直线运动的t -υ图象入手,先分析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特点,再分析匀变速直线运动t -υ图象中斜率不变,得到加速度不变,得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并通过推理或数形结合两种途径得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公式v = v 0 + at 。

最后通过两道例题的教学巩固对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理解。

五、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师:上节课,同学们通过实验研究了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小车运动的υ-t 图象。

问:小车运动的υ-t 图象是怎样的图线?学生画出小车运动的υ-t 图象,并能表达出小车运动的υ-t 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师问:在小车运动的υ-t 图象上的一个点P (t 1,v 1)表示什么?学生回答:t 1时刻,小车的速度为v 1 。

学生回答不准确,教师补充、修正。

(二)讲授新课1、匀速直线运动向学生展示一个υ-t 图象:提问:这个υ-t 图象有什么特点?它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

创新设计2014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一教案2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创新设计2014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一教案2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目标定位 ] 1.认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看法和特色 .2.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时间图象的特色 .3.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会依据速度公式进行相关计算.一、匀变速直线运动1.定义: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 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分类: (1)速度跟着时间均匀增添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叫匀加速直线运动.(2)速度跟着时间均匀减小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叫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想想:在图 221 在图中,图线 a 和图线 b 分别表示什么运动?图 221答案 a 图线速度跟着时间均匀增添,表示匀加速直线运动; b 图线速度随时间均匀减小,表示匀减速直线运动.二、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1.速度公式: v=v0+at2.对公式的理解: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由于加速度 a 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因此at 就是t 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再加上运动开始时物体的速度 v0,就可以获取 t 时辰物体的速度 v.想想:速度时间公式既适用于匀加速直线运动,也适用于匀减速直线运动吗?答案速度时间公式适用于加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也是不变的,因此相同适用.一、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认识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色(1)加速度 a 恒定不变;(2)vt 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2.分类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跟着时间均匀增大,加速度 a 与速度匀减速直线运动:速度跟着时间均匀减小,加速度 a 与速度例 1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v 同向.v 同向.A.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是恒定的,不随时间而改变B.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C.速度不停随时间增添的运动,叫做匀加速直线运动D.速度随时间均匀减小的运动,叫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解析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是恒定的,大小和方向都不随时间变化,其vt 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A 、B 均正确.假如速度随时间均匀增添,那么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假如不是均匀增添,就不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因此 C 错.速度随时间均匀减小,那么是匀减速直线运动, D 正确.答案 ABD二、对速度公式的理解1.公式 v= v0+at 中各量的物理意义v 是经时间 t 后的瞬时速度,称v0是开始计不时的瞬时速度,称为初速度;为末速度; at 是在时间 t 内的速度变化量,即v= at.2.公式的适用条件: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3.注意公式的矢量性公式中的 v0、v、a 均为矢量,应用公式解题时,一般取 v0的方向为正方向,若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a 取正当;若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a 取负值.4.特别状况(1)当 v0=0 时, v= at,即 v∝ t(由静止开始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当 a= 0 时, v=v0(匀速直线运动 ).例 2 汽车以 45 km/h 的速度匀速行驶.(1)若汽车以 0.6 m/s2的加速度加速,则10 s 后速度能达到多少?(2)若汽车刹车以0.6 m/s2的加速度减速,则10 s 后速度能达到多少?(3)若汽车刹车以 3 m/s2的加速度减速,则10 s 后速度为多少?解析 (1)初速度 v0==,加速度=2,时间=.45 km/h 12.5 m/s a0.6 m/s t10 s 10 s 后汽车的速度为v= v0+at=+×10) m/s= 18.5 m/s.(2)汽车匀减速运动, a=- 0.6 m/s2,减速到停止的时间0-v00-t m=a=-s=20.83 s>10 s因此 10 s 后汽车的速度为v=v0+at=-×10) m/s= 6.5 m/s.v0(3)汽车刹车所用时间t2=a2=3s< 10 s因此 10 s 后汽车已经刹车达成,则10 s 后汽车速度为零.答案 (1)18.5 m/s(2)6.5 m/s(3)0小题大做对匀减速直线运动,要注意减速为零后停止,加速度变成零的实际状况,如刹车问题,注意题目给定的时间若大于“刹车”时间,则“刹车”时间今后的时间内车是静止的.图 222针对训练质点在直线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如图 222 所示,若在 A 点时的速度是 5 m/s,经过 3 s 到达 B 点时的速度是 14 m/s,若再经 4 s 到达 C 点,则在C点时的速度多大?解析依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公式有a=v B- v A=14-5m/s2= 3 t3m/s2,则 v C=v B+ at′=14+3× 4 m/s=26 m/s.答案26 m/s三、 vt 图象的理解和应用1.匀速直线运动的vt 图象如图 223 甲所示,匀速直线运动的 vt 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从图象中可以直接读出速度的大小和方向.由图象知, A、B 两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且 v A<v B.图 223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 图象(1)如图 223 乙所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 vt 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直线 a 为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图象;直线 b 为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图象.(2)假如某时间段内 vt 图象一段在 t 轴上方,另一段在 t 轴下方,但还是直线,但是说明运动方向发生了改变,但加速度是恒定的,全过程可以看作一致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如图乙中的 c 所示.3.斜率:斜率表示加速度,斜率的大小表示加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号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2.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优秀教案优秀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

2.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优秀教案优秀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

第2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运动规律及特点。

2.知道v-t图象的意义,会根据图象分析解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研究v-t图象,寻找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通过自己做实验并发现规律,激发学生探索规律的兴趣。

2.体验同一物理规律的不同描述方法,培养科学价值观。

3.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增加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欲望。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的物理意义。

教学难点学会用v-t图象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提问:回顾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随时间有什么样的变化关系?教师总结:这是一种最简单的变速运动,如果一个物体在整个过程中保持加速度不变,那么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如何变化呢?如何用数学方法表示出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呢?学生讲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有关规律。

教师引导:前面我们学习了如何描绘运动物体的v-t图象,本节课我们就从v-t图象入手,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规律。

二、进行新课(一)匀变速直线运动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观察图2-2-8的v-t图象,它们分别表示物体在做什么运动?图2-2-8学生1:①中物体的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随时间变化,说明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学生2:②中物体的速度随时间不断增大,说明物体在做加速直线运动。

教师提问:仔细观察②中物体速度增加的有规律吗?学生回答:是均匀增加。

如果取相等的时间间隔,速度的变化量是相同的。

教师引导:很好。

请同学们自己画图操作,试一试。

学生自己画图,动手操作教师用图2-2-9,进一步加以阐述。

图2-2-9教师总结:我们发现每过一个相等的时间间隔,速度的增加量是相等的。

所以无论t ∆选在什么区间,对应的速度v 的变化量v ∆与时间的变化量t ∆之比v ∆/t ∆都是一样的,即物体的加速度保持不变。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沿着一条直线运动,且加速度保持不变的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章末整合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1.公式中各量正负号的确定
x 、a 、v 0、v 均为矢量,在应用公式时,一般以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凡是与v 0方向相同的矢量为正值,相反的矢量为负值.
2.善用逆向思维法
特别对于末速度为0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倒过来可看成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
直线运动,这样公式可以简化(如v =at ,x =1
2at 2),初速度为0的比例式也可以应用.
3.注意
(1)刹车类问题一般先求出刹车时间.
(2)对于有往返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全过程加速度a 恒定),可对全过程应用公
式v =v 0+at 、x =v 0t +1
2at 2、……列式求解.
(3)分析题意时要养成画运动过程示意图的习惯.对于多过程问题,要注意前后过程的联系——前段过程的末速度是后一过程的初速度;再要注意寻找位移关系、时间关系.
图1
例1 如图1所示,一小物块从静止沿斜面以恒定的加速度下滑,依次通过A 、B 、C 三点,已知AB =12 m ,AC =32 m ,小物块通过AB 、BC 所用的时间均为2 s ,求:
(1)小物块下滑时的加速度;
(2)小物块通过A 、B 、C 三点时的速度分别是多少?
解析 法一 (1)设物块下滑的加速度为a ,则x BC -x AB =aT 2,所以a =x BC -x AB T 2=20-122
2
m /s 2=2 m /s 2
. (2)v B =x AC 2t =32
2×2
m /s =8 m /s
由v =v 0+at 得v A =v B -at =(8-2×2)m /s =4 m /s v C =v B +at =(8+2×2)m /s =12 m /s .
法二 由x =v 0t +1
2at 2知
AB 段:12=v A ×2+1
2a ×22①
AC 段:32=v A ×4+1
2a ×42② ①②联立得v A =4 m /s ,a =2 m /s 2 所以v B =v A +at =8 m /s ,v C =v A +a·2t =12 m /s .
法三v B=x AC
2t=8 m/s,由x BC=v B t+
1
2at
2
即20=8×2+1
2a×2
2,得a=2 m/s2
由v=v0+at知v A=v B-at=4 m/s,v C=v B+at=12 m/s.
答案(1)2 m/s2(2)4 m/s8 m/s12 m/s
二、自由落体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v0=0、加速度a=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一切规律(包括推论公式)都适用于自由落体运动.
图2
例2有一根长L=5 m的铁链悬挂在某楼顶上,楼中有一窗口,窗口上沿离铁链的悬点H=25 m.当铁链从静止开始下落后始终保持竖直,不计空气阻力,g=10 m/s2.求:
(1)铁链的下端A下落到窗口的上沿B时,铁链的速度大小;
(2)接着铁链经过整个窗口用了t=0.3 s的时间,窗口的高度h为多少?
解析(1)铁链的下端到达窗口上沿时的速度,
由v2=2g(H-L)得
v=2g(H-L)
=2×10(25-5)m/s=20 m/s=20m/s.
(2)继续下落时L+h=vt+1
2gt
2
代入数据解得h=1.45 m.
答案(1)20 m(2)1.45 m
三、运动图象的意义及应用
1.“六看”识图象
首先要学会识图.识图就是通过“看”寻找规律及解题的突破口.为方便记忆,这里总结为六看:一看“轴”,二看“线”,三看“斜率”,四看“面”,五看“截距”,六看“特殊值”.
(1)“轴”:纵、横轴所表示的物理量,特别要注意纵轴是x,还是v.
(2)“线”:从线反映运动性质,如xt图象为倾斜直线表示匀速运动,vt图
象为倾斜直线表示匀变速运动.
(3)“斜率”:“斜率”往往代表一个物理量.xt图象斜率表示速度;vt图象斜率表示加速度.
(4)“面”即“面积”:主要看纵、横轴量的乘积有无意义.如xt图象面积无意义,vt图象与t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
(5)“截距”:初始条件、初始位置x0或初速度v0.
(6)“特殊值”:如交点,xt图象交点表示相遇,vt图象交点表示速度相等(不表示相遇).
2.位移图象xt、速度图象vt的比较(如图3甲、乙所示)
图3
例3一枚火箭由地面竖直向上发射,但由于发动机故障而发射失败,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4所示,根据图象求:(已知10=3.16,g取10 m/s2)
图4
(1)火箭上升过程中离地面的最大高度; (2)火箭从发射到落地总共经历的时间.
解析 (1)由图象可知:当火箭上升25 s 时离地面最高,位移等于几个图形的面积,则
x =12×15×20+20+502×5+1
2×5×50=450 m .
(2)火箭上升25 s 后从450 m 处自由下落,由x =12gt 22得:t 2
=2x g =900
10s
≈9.48 s
所以总时间t =t 1+t 2=34.48 s . 答案 (1)450 m (2)34.48 s
四、纸带问题的分析和处理方法
纸带的分析与计算是近几年高考中考查的热点,因此应该掌握有关纸带问题的处理方法.
1.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
(1)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x =vt 知,若纸带上各相邻的点的间隔相等,则可判定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2)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Δx =aT 2知,若所打的纸带上在任意两个相邻且相等的时间内物体的位移差相等,则说明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2.求瞬时速度
根据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时间中间时刻的
瞬时速度:v n =x n +x n +1
2T ,即n 点的瞬时速度等于(n -1)点和(n +1)点间的平均速度.
3.求加速度 (1)逐差法
如图5所示,纸带上有六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 内的位移x 1、x 2、x 3、x 4、x 5、x 6.
图5
由Δx=aT2可得:
x4-x1=(x4-x3)+(x3-x2)+(x2-x1)=3aT2
x5-x2=(x5-x4)+(x4-x3)+(x3-x2)=3aT2
x6-x3=(x6-x5)+(x5-x4)+(x4-x3)=3aT2
所以a=(x6-x3)+(x5-x2)+(x4-x1)
9T2
由此可以看出,各段位移都用上了,有效地减小了偶然误差,所以利用纸带计算加速度时,可采用逐差法.
(2)两段法
将图所示的纸带分为OC和CF两大段,每段时间间隔是3T,可得:x4+x5+x6-(x1+x2+x3)=a(3T)2,显然,求得的a和用逐差法所得的结果是一样的,但该方法比逐差法简单多了.
4.利用vt图象求解加速度
先求出各时刻的瞬时速度v1、v2、v3、…、v n,然后作vt图象,求出该vt 图线的斜率k,则k=a.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舍掉一些偶然误差较大的测量值,因此求得值的偶然误差较小.
例4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得到一条如图6所示的纸带,按时间顺序取0、1、2、3、4、5、6共七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各有四个打出的点未画出,用刻度尺测得1、2、3、…、6各点到0点的距离分别为8.69 cm,15.99 cm,21.87 cm,26.35 cm,29.45 cm,31.17 cm,打点计时器每隔0.02 s打一次点.求
图6
(1)小车的加速度;
(2)打计数点3时小车的速度.
解析(1)由纸带的数据可知,小车在连续相等的时间T=0.1 s内的位移分别为x1=8.69 cm,x2=7.30 cm,x3=5.88 cm,x4=4.48 cm,x5=3.10 cm,x6=1.72 cm.
由逐差法可得小车的加速度为
a=(x4+x5+x6)-(x1+x2+x3)
(3T)2
=(4.48+3.10+1.72)-(8.69+7.30+5.88)
9×0.01
×10-2m/s2
=-1.397 m/s2.
(2)打计数点3时小车的速度v 3=x 3+x 4
2T 代入数据解得v 3=0.518 m /s . 答案 (1)-1.397 m /s 2 (2)0.518 m /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