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茶文化的起源
中国传统茶文化
中国传统茶文化神农有个水晶肚,达摩眼皮变茶树,中国饮茶起源众说纷纭:追溯中国人饮茶的起源,有的认为起于上古,有的认为起于周,起于秦汉、三国、南北朝、唐代的说法也都有,造成众说纷纭的主要原因是因唐代以前无“茶”字,而只有“荼”字的记载,直到茶经的作者陆羽,方将荼字减一画而写成“茶”,因此有茶起源于唐代的说法。
其它则尚有起源于神农、起源于秦汉等说法。
1、神农说唐·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
”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与农业、与植物相关的事物起源最终都归结于神农氏。
而中国饮茶起源于神农的说法也因民间传说而衍生出不同的观点。
有人认为茶是神农在野外以釜锅煮水时,刚好有几片叶子飘进锅中,煮好的水,其色微黄,喝入口中生津止渴、提神醒脑,以神农过去尝百草的经验,判断它是一种药而发现的,这是有关中国饮茶起源最普遍的说法。
另有说法则是从语音上加以附会,说是神农有个水晶肚子,由外观可得见食物在胃肠中蠕动的情形,当他尝茶时,发现茶在肚内到处流动,查来查去,把肠胃洗涤得干干净净,因此神农称这种植物为“查”,再转成“茶”字,而成为茶的起源。
2、西周说道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茶蜜……皆纳贡之。
”这一记述说明在周朝的武王伐纣时,巴国就已经以茶与其它稀有产品纳贡与周武王了。
《华阳国志》中还记述,那时并且就存有了人工栽培的茶园了。
3、秦汉说西汉·王褒《僮约》:现存最早较可靠的茶学资料是在汉代,以王褒撰的僮约为主要依据。
此文撰于汉宣帝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正月十五日,是在茶经之前,茶学史上最重要的文献,其文内笔墨间说明了当时茶文化的发展状况,内容如下:舍中存有客。
提壶行及酤。
汲水并作哺。
涤杯整案。
园中忽蒜。
斫苏切脯。
筑城肉臛芋。
脍鱼炰鳌。
要烧尽具。
哺已砌藏。
舍后存有一棵。
当裁作船。
上至江州。
进到煎主。
为府椽谋一大笔钱。
推纺恶败。
蠢索绵亭。
中国茶文化形成发展历程
中国茶文化形成发展历程
1.传说时代(公元前2737年):相传,中国的茶文化起源于公元前2737年的秦朝时期。
据史书记载,当时的中国皇帝神农氏喜爱饮茶,并
将茶树视为一种药物。
2.唐宋时代(公元618年-1279年):唐宋时期,茶叶开始成为一种
重要的商品,并在社会上广泛传播。
唐代的陆羽著有《茶经》,成为中国
茶文化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3.明朝时期(公元1368年-1644年):明朝时期,茶文化得到了进
一步的发展和推广。
茶叶的种植技术不断提升,茶文化开始与中国传统文
化相融合。
4.清朝时期(公元1644年-1912年):清朝时期,茶文化达到了巅峰。
清代的茶叶制造技术和茶叶饮用方式成为后来中国茶文化的基石。
5.近代以后:近代以后,茶文化遭遇了一些挑战和改变。
在19世纪
末20世纪初的中国茶叶国内外市场滞销,产量大幅下降。
但在近几十年
的开放中,茶叶行业逐渐恢复并发展壮大,茶文化在中国的地位重新凸显。
总的来说,中国茶文化的形成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从神农氏时期开始,经过了秦汉、唐宋、明清等朝代的酝酿和发展,最终形成了现代茶文化。
茶文化在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仅是饮品,更成为
了一种生活方式和文化标志。
茶道、茶艺、茶叶制作等相关文化形式也得
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展。
无论是中国国内还是国际上,中国茶文化都以其
独特的魅力吸引人们的关注。
茶的起源与发展
茶的起源与发展一、茶的起源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737年的中国。
相传,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帝王神农尝百草,发现了茶树的存在。
茶树原产于中国云南、四川、贵州等地的山区。
茶叶的制作最早是将茶叶晒干,然后将其煮沸,制成茶汤饮用。
二、茶的发展1. 中国茶文化的形成茶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逐渐形成为了独特的茶文化。
在唐朝时期,茶叶的制作工艺逐渐改进,开始有了炒制和揉捻的步骤。
宋朝时期,茶的品种和制作工艺进一步发展,茶叶的品质得到了提升。
明清时期,茶叶的制作工艺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浮现了龙井茶、碧螺春等名优茶。
2. 茶的传播与发展茶的传播与发展离不开丝绸之路的贸易活动。
茶叶通过丝绸之路传入西亚和欧洲,成为当地人民爱慕的饮品。
在日本,茶叶的传播和发展得到了极大的推动,茶道文化成为日本的传统文化之一。
3. 茶的种植与制作技术的进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茶叶的种植和制作技术也得到了提升。
茶叶的种植采用了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如有机肥料的使用、防虫害的控制等,使茶叶的品质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制茶技术的进步也使茶叶的加工更加精细化,茶叶的口感和香气更加出色。
4. 茶的品种多样化随着茶叶种植和制作技术的进步,茶的品种也得到了多样化的发展。
除了传统的绿茶、红茶、乌龙茶等,还浮现了白茶、黄茶、黑茶等新品种。
每一种茶叶都有独特的风味和特点,满足了不同人群的口味需求。
5. 茶的国际化发展茶叶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产品,已经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份。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生产国和消费国,茶叶的出口量也在不断增加。
同时,茶文化也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爱慕并品尝茶叶。
6. 茶的保健功效的研究近年来,茶叶的保健功效引起了广泛关注。
研究发现,茶叶中含有丰富的茶多酚、咖啡碱等成份,具有抗氧化、防癌、降血脂、抗衰老等多种保健功效。
茶叶的保健功能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和接受。
总结:茶的起源与发展是一个历经千年的故事。
从中国古代神农尝百草的传说开始,茶叶的制作工艺逐渐改进,种植和制作技术不断提升,茶的品种也越来越多样化。
茶文化发展史
茶文化发展史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下面我将从茶文化的起源、发展、传播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回答。
一、茶文化的起源
茶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
据历史记载,中国古代的神农氏曾经尝试过吃茶叶,但当时的人们并没有将茶叶当成饮料来使用。
直到唐代,茶叶才逐渐成为一种饮料,被广泛地使用。
二、茶文化的发展
唐代是茶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当时的人们开始将茶叶作为一种饮料来使用,并且在茶叶的制作和品尝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宋代时期,茶文化进一步发展,茶叶的种植和制作技术得到了提高,茶道也开始形成。
明清时期,茶文化达到了巅峰,茶道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茶艺家们开始注重茶具的制作和使用,茶道的礼仪和规矩也越来越严格。
三、茶文化的传播
茶文化的传播主要是通过茶叶的贸易和茶道的推广来实现的。
唐代时期,茶叶的
贸易开始发展,茶叶开始向国外输出。
明清时期,茶叶的贸易达到了巅峰,茶叶不仅输出到了东南亚和欧洲等地,还成为了中国的一种重要出口商品。
同时,茶道也开始向国外传播,茶道的独特魅力吸引了很多外国人前来学习和了解。
总结: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茶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经过唐、宋、明、清等历史时期的发展和传播,茶文化已经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并且在国内外都有着广泛的影响。
茶文化起源于什么时候
茶文化起源于什么时候1.神农时期:唐·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
”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与农业、与植物相关的事物起源最终都归结于神农氏。
归到这里以后就再也不能向上推了。
也正因为如此,神农才成为农之神。
2.西周时期: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茶蜜....皆纳贡之。
”这一记载表明在周朝的武王伐纣时,巴国就已经以茶与其他珍贵产品纳贡与周武王了。
《华阳国志》中还记载,那时并且就有了人工栽培的茶园了。
3.秦汉时期:西汉。
王褒《僮约》:“烹荼尽具”,“武阳买荼”,经考该荼即今茶。
近年长沙马王堆西汉墓中,发现陪葬清册中有"一笥"和“一笥"竹简文和木刻文,经查证槚的异体字,说明当时湖南饮茶颇广。
1.西南说:“我国西南部是茶树的原产地和茶叶发源地。
”这一说法所指的范围很大,所以正确性就较高了。
2.四川说:清·顾炎武《日知录》:“自秦人取蜀以后,始有茗饮之事。
”言下之意,秦人入蜀前,今四川一带已知饮茶。
其实四川就在西南,四川说成立,那么西南说就成立了。
四川说要比西南说“精密”一些,但是正确的风险性会大些。
3.云南说:认为云南的西双版纳一代是茶树的发源地,这一带是植物的王国,有原生的茶树种类存在完全是可能的,但是这一说法具有“人文”方面的风险,因为茶树是可以原生的,而茶则是活化劳动的成果。
4.川东鄂西说:陆羽《茶经》:“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
”巴山峡川即今川东鄂西。
该地有如此出众的茶树,是否就有人将其利用成为了茶叶,没有见到证据。
5.江浙说:最近有人提出始于以河姆渡文化为代表的古越族文化。
江浙一带目前是我国茶叶行业最为发达的地区,历史若能够在此生根,倒是很有意义的话题。
其实我认为在远古时期肯定不只一个地方有自然起源的茶树存在。
有茶树的地方也不一定就能够发展出饮茶的习俗来。
基本茶类1.绿茶:茶是不经过发酵的茶,即将鲜叶经过摊晾后直接下到一二百度的热锅里炒制,以保持其绿色的特点。
茶文化资料
茶文化资料第一章茶的起源:1、云贵高原——山茶科植物分布中心2、云贵高原—现存大量野生茶树-1700年左右树龄3、云贵高原野生茶树的生化特性属于原始类型4、云贵高原发现茶籽化石5、茶树学名及一些国家对茶的称呼都与中国有关6、迄今考古发现的最早茶具在中国饮茶的起源与发展西汉王褒的《僮约》:“烹茶尽具,已而盖藏”。
浙江上虞出土的汉代陶土茶碗,浙江湖州出土的东汉青瓷瓮。
专门的茶具出现在唐朝茶叶栽培发展过程茶树栽培起始时期:《华阳国志》推断,周代以前,巴蜀一带已有人工种茶的迹象。
扩大时期:西汉《四川通志》记载了吴理真(植茶始祖)在蒙山种茶的事迹;茶树种植已从巴蜀之地广泛传播至南方各省。
兴盛时期:隋唐至清朝,是我国历史上茶叶生产的兴盛时期。
茶的外形变化过程从生煮羹饮到晒干收藏:《晋书》记“吴人采茶煮之,曰茗粥”。
从蒸青造形到龙团凤饼:唐代《茶经》“蒸茶制饼”:“晴,采之。
蒸之,捣之…。
”从团饼茶到散叶茶:元代王桢《农书》”制蒸青散茶”“采讫,一甑微蒸,生熟得所…”。
从蒸青到炒青:《茶疏》记载”高温杀青、揉捻、复炒、烘焙至干…” 。
从绿茶发展至其它茶类:通过不同的制造工艺,制成各类色、香、味、形品质特征不同的六大茶类,即绿茶、黄茶、黑茶、白茶、红茶、青茶。
茶文化的启蒙与发展茶文化启蒙:东汉华佗《食经》“苦茶久食,益意思” 。
茶文化萌芽:两晋南北朝有识之士提出“养廉”,孙皓对韦曜“以茶代酒”茶文化形成:《茶经》,是唐代茶文化形成的标志,把儒、道、佛三教融入饮茶中,首创中国茶道精神。
茶文化兴盛:宋代“斗茶”、元代“玩茶”、明清““撮泡法” 。
茶在国内外的传播秦汉以前:巴蜀是中国茶业的摇篮。
三国两晋:长江中游成为茶业发展壮大。
唐代:长江中下游地区成为茶叶生产和技术中心。
宋代:茶业重心由东向南移。
东传路线:由中国传向日本,韩国。
西传路线:由福建、广州通向南洋诸国,然后经马来半岛、印度半岛、地中海走向欧洲各国。
北传路线:传入土耳其、阿拉伯国家、俄罗斯。
探源:剖析茶之源
5
探源篇
SEEKING CHAPTER
(一)茶文化的起源
3、贵州茶文化之源在湄潭
湄潭是贵州重要的古老茶区之一 唐代陆羽《茶经》载有:“黔中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据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知县吴宗周续修《湄潭县志》地理志记述: “唐(贞观十六年)废牢州以义泉隶夷州。”1948年《贵州通志》唐代建置沿革也记到:“夷州:绥阳、凤冈、湄潭”。说明在1200多年前,湄潭已是全国主产茶区之 一。 北宋乐史(987年前后)的《太平寰宇记》载有:“夷州土产茶……”和“夷州、播州、思州以茶为土贡”。 明代黄一正(1591年)辑注《事物绀珠》载:“茶类:平越茶、播州茶、永宁茶……。”当时平越州辖福泉、湄潭、余庆、瓮安等地。其中福、余、翁诸县历来产茶
01
探源:剖析茶之源
SEEKING CHAPTER
茶文化的起源 茶文化的传播 茶文化的内涵
探源篇
SEEKING CHAPTER
(一)茶文化的起源
1、世界茶文化之源在中国
中国是茶树原产地
原产地是指事物的最初来源之地,茶树原产地即茶树的最初起源之所。 中国是茶的祖国,本来是毋庸置疑,为世界公认的。然而到了19世纪初出现了关于茶树原产地的异议。 1824 年,驻印度的英国少校勃鲁土(R·Bruce)在印度阿萨姆省沙地耶(Sadiya)地方发现有野生茶树后,提出茶树原产地在印度。从此以后,在国际学术界开展了一场 茶树原产地之争。国外学者中代表性的论点主要有 4 个,即中国说、印度说、无名高地说和二源论说。除主张中国是茶树原产地外,其他三种都是从 1824 年勃鲁士在印度发 现野生大茶树后才开始的,形成这些观点的唯一依据,就是中国有没有野生大茶树。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野生茶树的地方 根据史料记载:早在三国(公元220-280 年),《吴普·本草》引《桐君录》中就有“南方有瓜芦木(大茶树)亦似茗,至苦涩,取为后茶饮,亦可通夜不眠”之说。陆羽 在《茶经·一之源》中称:“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宋代沈括的《梦溪笔谈》称:“建茶皆乔木。”宋子安(1130~1200年)《记东溪茶树》中说:“柑 叶茶树高丈余,径七八寸”。明代云南《大理府志》载:“点苍山(下关)……,产茶树高一丈”。又据(广西通志》载;“白毛茶,……树之大者高二丈,小者七、八尺。嫩 叶如银针,老叶尖长,如龙眼树叶而薄,背有白色茸毛,故名,概属野生”。可见,我国早在1700多年前就发现了野生大茶树。 中国是现存野生大茶树最多、最集中的地方 近代以来,在全国许多省份也相继发现野生大茶树,有的甚至成片分布,这是中国为茶树原产地的历史见证。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全国已有10个省区198处发现有野生大 茶树。如湖北房县桥上乡千坪村海拔1100米处发现大茶树,基部围径达3.2米,树龄达千年,印证了《茶经》所载确有其事。 中国的野生大茶树表现出最原始的特征特性 有无野生大茶树,固然是确定茶树原产地的重要依据之一,但发现有野生茶树的地方,不一定就是茶树的原产地。1984年,陈椽先生专著《茶业通史》从茶树生长自然条 件、品种、分布及演化对茶树原产地作了更加深入地分析与论证,提出中国的野生大茶树表现出最原始的特征和特性,进一步论证了中国是茶树原产地的定论。 此外,早在1922年,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就在《中华农学会报》第 37 期《学艺》栏发表《茶树原产地问题》文章。这是第一篇系统反驳外国某些人对茶树原产地偏见的 文章,并根据大量事实,证明茶树无疑是原产于中国的。
我国茶文化追溯到什么年代
我国茶文化追溯到什么年代我国茶文化历史悠久,那么我国茶文化的起源是什么呢?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我国茶文化的起源,一起来看看。
我国茶文化的起源(1)神农时期:唐·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
”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与农业、与植物相关的事物起源最终都归结于神农氏。
归到这里以后就再也不能向上推了。
也正因为如此,神农才成为农之神。
(2)西周时期:晋·常璩的《华阳国志·巴志》:“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茶蜜皆纳贡之。
”这一记载表明在周朝的武王伐纣时,巴国就已经以茶与其他珍贵产品纳贡与周武王了。
《华阳国志》中还记载,那时已经有了人工栽培的茶园。
(3)秦汉时期:西汉。
王褒《僮约》:“烹荼尽具”,“武阳买荼”,经考该荼即今茶。
长沙马王堆西汉墓中,发现陪葬清册中有"?一笥"和“?一笥"竹简文和木刻文,经查证"?"即"槚"的异体字,说明当时湖南饮茶颇广。
我们仍饮用着与很古老的祖先如姜太公相同的饮料,确实是很使人心潮澎湃的事情。
能够给我们很多的遐想。
(4)宋元时期:茶区继续扩大,种茶、制茶、点茶技艺精进。
宋代茶文化发达,出现一批茶学著作,如蔡襄《茶录》、宋子安《东溪试茶录》、黄儒《品茶要录》,特别是宋徽宗赵佶亲著《大观茶论》等。
宋元之际,刘松年《卢仝烹茶图》、赵孟頫的《斗茶图》等更是汉族茶文化的艺术珍品。
我国茶文化的发展历史关于茶,在中国最具权威性的论著莫过于陆羽的《茶经》,《茶经》是一部总结性的著作,从茶树的生长到茶叶的采制,从煮到饮,这本书中还特别谈到了水。
水对饮茶是关健性的,水不好,茶再好也不会显出其好来。
可以说,陆羽的《茶经》是茶文化发展到唐朝的一个总结,茶在中国的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更加久远的年代,但在茶文化发展的进程中,有三个时期十分重要,一是魏晋南北朝,这是中国历史上十分重要的时期,政治军事文学艺术在这个时期都有十分重大的转折。
茶文化
2、茶文化的形成与唐代科举制度有关 唐代采取严格的科举制,茶可以帮助考生与 监考官提神。
3、茶文化的形成与唐代诗风大盛有关 一些诗人需要茶来激发文思,提神助兴。
一碗入喉吻润,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有何处? 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卢仝《七碗茶诗》 卢仝《 卢仝 七碗茶诗》
唐 茶碾
白釉风炉、 唐五代 白釉风炉、 茶釜
东汉 陶碗 南朝 莲花纹碗
宋代(食用阶段) 宋代(食用阶段) 茶的形式: 茶的形式:茶饼 烹制方法: 烹制方法:点茶法(不直接将茶放在釜中烹 煮,而是先将茶饼碾碎,置碗中待用,水沸后 冲点入碗。但茶末与水同样要交融) 饮用方法: 饮用方法:如同唐代一样添辛香料一起饮用
六、中国茶道
(一)茶艺与茶道的关系 茶艺与茶道是茶文化的核心。 “艺”指选茶、制茶、烹茶、品茶等艺术。 “道”指茶艺过程中贯彻的精神。 有道无艺,道是空洞理论。 有艺无道,艺则没有精神。
(二)儒家思想与中国茶道精神
儒家思想是中国茶道精神的主体,也造就了 中国茶文化的总体基调为高雅而深沉,博大 而精深。 1、在中国茶道精神中,处处贯彻着儒学中的 中庸、和谐思想。 2、在中国茶道精神中,吸收了儒家乐感的精 神,欢快气氛比较浓重。 3、在中国茶道精神中,吸收了儒家“礼”的 精神,主张互相节制,有秩序。
宋代流行斗茶 斗茶,又称“茗战” 。它是古人集体品评茶 的品质优劣的一种形式。这种几乎在社会各 阶层都流行起来的斗茶风气,对促进茶叶学 和茶艺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明清时期(饮用阶段) 明清时期(饮用阶段) 茶的形式: 茶的形式:散茶逐渐取代了茶饼 烹制方法: 烹制方法:泡茶法(将散茶放入器皿中,然 后冲入沸水,水与茶不交融) 饮用方法: 饮用方法:瀹(yuè)饮法(朱权所创),滗 去茶叶,喝茶汁 药用——食用 食用——饮用 药用 食用 饮用
中国茶文化的历史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历史概况
中国茶文化的历史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历史概况1.茶的起源和早期发展(公元前2700年-公元200年)茶的起源传说是由中国神农氏发现的。
据史书记载,茶叶作为药草使用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700年左右的西周时期。
在以前的时候,茶叶以草药的形式使用,用于治疗疾病。
随着时间的推移,茶叶逐渐成为饮品。
2.茶的发展和繁荣(公元200年-公元960年)在东汉末年,茶叶开始以饮品的形式普及,并在三国时期得到了大规模推广。
在此期间,茶的饮用方式也不断发展,从最初的煮茶和烹茶演变为煮茶、烹茶、煎茶和炒茶等多种烹饪方法。
茶开始被广泛用于社交和礼仪活动,成为文人士大夫的日常必备之物,也开始成为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的一部分。
3.茶道的形成和传播(公元960年-公元1368年)宋代是中国茶道发展的高峰时期。
这一时期,茶道作为独立的艺术形式逐渐形成,并开始出现茶具、泡茶艺术和茶席等概念。
茶道成为文人士大夫和官员们交流思想和情感的场所,也成为士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茶道的内容逐渐丰富多样,茶具的制作工艺也日益完善。
4.茶文化的兴盛和传承(公元1368年-现代)明代是茶文化的发展和兴盛时期。
明代,茶的消费普及,茶文化在民间广泛传播。
李时中的茶经成为当时茶文化的重要著作,对茶的质量、茶叶的采摘和烹制等方面都有详细的描述。
茶楼的出现,为人们提供了品茶的场所。
在清代,茶叶的品种不断丰富,加工技术也进一步提高,丝绸之路的开通为茶叶的贸易带来了机遇。
至今,中国茶文化仍然是中国人民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中国的茶叶品种繁多,制茶工艺精湛,茶具独特精美。
茶作为中国的国饮,具有养生、陶冶情操和提神醒脑的功效,每年都有大量的游客来中国体验和学习茶文化。
总结来说,中国茶文化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和演变,从神农氏发现茶叶的起源,到茶的普及和茶道的形成,再到茶文化的兴盛和传承,都是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今,中国茶文化已成为国际上独一无二的文化瑰宝,也是中国人民自豪的传统。
有关茶文化的起源
有关茶文化的起源茶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的史前时期。
据考古学家的研究,最早发现茶叶的起源地是中国的长江流域地区。
茶叶最早被人们使用,是作为一种药物来治疗疾病。
古代的药方中就有茶叶的使用,认为它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据史书记载,在中国商代(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50年)时期,茶叶已经在一些宫廷和贵族家庭中开始被广泛使用。
茶文化的崛起可以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589年)。
在这个时期,茶饮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的风尚,人们开始赋予茶叶更多的含义。
这是因为当时的社会动荡不安,人们寻求心灵的安抚和宁静。
茶叶的清香、淡雅成为了人们心灵的寄托。
唐代(618-907年)是茶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
唐代的文人墨客将茶作为他们的灵感源泉,茶具有了更深远的文化意义。
茶楼、茶室纷纷兴起,人们相聚品茶、讨论诗文,茶文化开始在社交圈中流行。
宋代(960-1279年)是茶文化进一步发展的时期,茶的品种和制作工艺有了更大的创新。
宋代的文人墨客充分发挥了茶的精神价值,茶文化经过他们的推广和宣扬,已经深入到了百姓的生活中。
元代(1271-1368年)时,茶文化进一步扩散到了西方国家。
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他的《马可·波罗游记》中,赞美了中国人的茶文化,并将茶叶带回了欧洲。
从此,茶叶的种植和消费在世界范围内得以普及。
明代(1368-1644年)时,茶文化在中国达到了巅峰。
明代的茶叶种植和制作工艺更加精细,出现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茶叶品种,如龙井茶、碧螺春等。
茶文化的热潮席卷全国,家家户户都开始饮茶,茶文化深入民间。
清代(1644-1912年)是茶文化的延续和发展时期。
清代的茶叶出口量大幅增加,茶叶开始走向世界,茶文化也在中国社会中继续繁荣。
此时的茶文化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茶道体系,在社交礼仪、艺术鉴赏、烹饪技巧等方面都有丰富的内涵。
现代,茶文化在中国仍然占据重要地位。
茶叶产业成为了中国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简述茶文化
简述茶文化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茶文化是指以茶为载体的一种文化形态,包括茶的制作、品饮、礼仪、艺术等方面。
茶文化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也是中华民族智慧和精神财富的重要体现。
一、茶文化的历史渊源1. 茶的起源与发展据考证,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叶的国家。
早在西周时期,人们就已经开始采摘野生茶树叶来饮用。
随着时间推移,人们逐渐掌握了制作茶叶的技艺,并将其发扬光大。
2. 茶文化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在唐代,喝茶已经成为了一种风尚。
唐代著名诗人陆羽所著《茶经》被誉为“中国第一部专论饮茶之书”,它对于推广和普及茶文化起到了积极作用。
宋代则是中国茶文化发展最为繁荣的时期之一。
当时出现了“茶道”、“茶艺”等概念,人们对于制作和品饮茶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明清时期,茶文化的发展更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当时出现了很多著名的茶人和茶师,如明代陈普、唐顺之、清代袁宏道、黄宾虹等人。
他们不仅在制作和品饮方面有着独特见解,还在艺术上有着卓越成就。
二、茶文化的内涵1. 制作茶叶制作茶叶是茶文化中最为基础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环。
制作好的茶叶不仅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还能够满足人们对于口感和香气的需求。
2. 品饮茶叶品饮茶叶是指通过对于色、香、味、形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来体验和欣赏不同种类和品质的茶叶。
在品饮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一些礼仪和注意事项。
3. 茶道与艺术茶道是一种将制作、品饮、礼仪等多种元素融合在一起的文化形态,它强调的是一种“和谐”的生活方式。
茶道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三、茶文化的影响1. 社会生活茶文化在中国社会生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人们通过品饮茶叶来缓解压力、放松身心。
同时,茶文化还能够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2. 经济发展茶叶作为中国传统农产品之一,在国内外市场上有着广泛的需求。
中国的茶叶产业已经成为了一个庞大而完整的产业体系,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古代茶文化
中国古代茶文化1.茶源与茶缘中国是茶的故乡,种菜、制茶、饮茶均起源于中国。
茶原产于以大娄山为中心的云贵高原,后传入蜀。
周武王伐纣时,西南诸夷从征,蜀人将茶带入中原地区,故周公知茶。
《神农本草经》载“神农尝百草,日遇72毒,得茶而解之。
”古代“荼”(tu)字与“茶”字通。
《神农本草经》成书时间学术界有争议,大体上书,该书形成于战国至西汉时期。
西汉宣武神爵三年(前59年),王褒的《僮约》中有“武阳买茶”和“烹茶尽具”两项条款。
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扬雄均系蜀人。
《舆地纪胜》、《四川通志》亦载,蒙山在西汉时已经开始种茶。
20世纪70年代,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和湖北江陵马山西汉墓的考古挖掘中,均有茶叶出土。
根据上述文献记载和考古成果可以得出结论,早在西汉时期,茶已由云贵高原经四川盆地沿长江东下。
长江流域的土壤和气候都很适于种茶,故东汉时期已有名士葛云在浙江天台山设立“茶之圃”的记载。
和茶最早结缘的是文土、雅土、隐士和僧人。
这些人的共同点是“逸”和“闲”。
茶的这些“知音”为茶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魏、晋以降,清淡家、道家、释家……均有饮茶之风。
唐朝的陆羽集茶之大成著《茶经》,茶文化开始形成。
由于茶的产地在南方,故茶文化首先在长江流域形成,然后向南北辐射。
从总体上讲,茶文化中心一直在南方,这不仅是茶的产地在南方所决定的,也是唐以后我国经济、文化发达之区由黄河流域南移至长江流域所决定的。
秦岭、淮河以北地区气候寒冷,茶树不宜生长,但北方人亦嗜酒,中州、三晋、齐鲁、燕赵之地,虽不产茶,但茶文化也各有千秋。
漠南、漠北、漠西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对茶更是情有独钟。
《新唐书·回纥(he)传》中就有回纥人朝驱马市茶的记载。
宋元明清均有“茶马互市”,草原上的奶茶飘香,也象征着民族和睦国家昌盛。
青藏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但飞鸟难逾的崇山峻岭却挡不住茶马古道的通畅。
藏胞们的日常生活、宗教生活都离不开茶,有酥油茶的地方也就会有歌声和诵经声。
茶文化的起源和发展是什么
茶文化的起源和发展是什么(1)神农时期:唐·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
”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与农业、与植物相关的事物起源最终都归结于神农氏。
归到这里以后就再也不能向上推了。
也正因为如此,神农才成为农之神。
(2)西周时期: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茶蜜皆纳贡之。
”这一记载表明在周朝的武王伐纣时,巴国就已经以茶与其他珍贵产品纳贡与周武王了。
《华阳国志》中还记载,那时已经有了人工栽培的茶园。
(3)秦汉时期:西汉。
王褒《僮约》:“烹荼尽具”,“武阳买荼”,经考该荼即今茶。
长沙马王堆西汉墓中,发现陪葬清册中有“一笥”和“一笥”竹简文和木刻文,经查证“一笥”即“槚”的异体字,说明当时湖南饮茶颇广。
人们现在还饮用着与很古老的祖先如姜太公相同的饮料,确实是很使人心潮澎湃的事情。
能够给人们很多的遐想。
在古代史料中,茶的名称很多,但“茶”则是正名,“茶”字在中唐之前一般都写作“荼”字。
“荼”字有一字多义的性质,表示茶叶,是其中一项。
由于茶叶生产的发展,饮茶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茶的文字的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因此,民间的书写者,为了将茶的意义表达的更加清楚、直观,于是,就把“荼”字减去一划,成了现在看到的“茶”字。
①三国以前的茶文化启蒙很多书籍把茶的发现时间定为公元前2737-2697年,其历史可推到三皇五帝。
东汉华佗《食经》中:“苦茶久食,益意思”记录了茶的医学价值。
西汉以将茶的产地县命名为“荼陵”,即湖南的茶陵。
到三国魏代《广雅》中已最早记载了饼茶的制法和饮用: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
茶以物质形式出现而渗透至其他人文科学而形成茶文化。
②晋代、南北朝茶文化的萌芽随着文人饮茶之兴起,有关茶的诗词歌赋日渐问世,茶已经脱离作为一般形态的饮食走入文化圈,起着一定的唐代茶文化的形成。
“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新茶。
”中唐时,陆羽《茶经》的问世使茶文化发展到一个空前的高度,标志着唐代茶文化的形成。
中国茶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史是什么
中国茶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史是什么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那么大家知道中国茶文化的起源和发展的历史吗?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中国茶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史,希望对您有用。
中国茶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史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栽培茶树,使用茶叶的国家。
茶树的起源至少已有六七万年的历史,茶被人类发现和利用,大约有四五千年的历史,茶的利用最初是在原始野生采集活动之中的。
陆羽最先在他的《茶经》中探讨茶的起源,他认为据《神农食经》“荼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及“神农尝百草,日遇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茶事应当开始于神农,而这种说法目前存在着较大的争议。
学界比较认同的是茶叶生产始于四川。
东晋常璩在《华阳国志.巴志》中记述了巴蜀地区在汉时就大量种植茶树,甚至把茶作为贡品向西汉都长安进贡,秦汉以后茶叶开始向外传播。
对于茶文化的起源问题,各家说法不一。
陆羽有关茶起源问题的这种说法虽然存在着争议,但其中一丝微弱的信息却表明:在原始社会,人们在“茶”在长久的食用过程中注重的是它的某些治愈疾病的“药”用之性,而没有产生文化。
有学者认为把茶作为一种文化而不是单纯的饮用真正有历史记载的应该从西汉算起。
王褒《僮约》中“烹茶尽具”、“武阳买茶”的记载,充分证明了西汉时茶叶市场的存在和饮茶风俗的形成。
《集古录》则提出茶文化起于魏晋,魏晋名仕以饮茶于山水来怡情养性,,形成了一种茶的名仕文化。
同时随着文人饮红茶的兴起,有关茶的诗词歌赋日渐问世,茶已经脱离一般形态的饮食走入文化圈,起着一定的精神、社会作用。
关于茶字的由来,依照《诗经》等有关文献记载,在史前期,“荼”是泛指各种苦味野生植物性食物,独立的“茶”字则是在发现了荼的药用价值及饮用价值之后才产生的。
在食医合一的历史时代,人们很容易就发现了茶类植物的止渴、清神、消食、除瘴、利便等药用功效。
然而,由药用汤剂发展为日常的饮料,还必须存在人们实际生活中的某种特定需要。
巴蜀地区深处内陆,地势低凹、山岭环绕,一直是疾病和瘟疫多发的地区。
茶文化的简介
茶文化的简介一、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1. 茶的起源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737年,我国神农氏时期。
据《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氏尝百草,日啖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这说明茶的药用价值在很早就被发现了。
经过长时间的演变,茶从药用逐渐转向饮用。
2. 茶的发展茶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1)秦汉时期:茶从药用转向饮用,逐渐成为民间饮品。
(2)魏晋南北朝:茶文化开始形成,茶道、茶宴、茶诗等逐渐兴起。
(3)唐宋时期:茶文化达到鼎盛,茶道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茶宴成为社交场合的重要组成部分。
(4)明清时期:茶文化逐渐普及,茶馆兴起,茶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饮品。
二、茶的分类与特点1. 茶的分类根据制作工艺和品质特点,茶可以分为六大类:绿茶、红茶、乌龙茶、黄茶、白茶和黑茶。
(1)绿茶:绿茶经过杀青、揉捻、干燥等工艺制作而成,保留了茶叶的天然色泽和营养成分,具有很高的保健价值。
(2)红茶:红茶经过发酵、揉捻、干燥等工艺制作而成,色泽红亮,滋味醇厚。
(3)乌龙茶:乌龙茶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经过半发酵工艺制作而成,具有独特的香气和口感。
(4)黄茶:黄茶经过特殊的“闷黄”工艺制作而成,色泽黄绿,口感醇厚。
(5)白茶:白茶经过简单的晾晒和干燥工艺制作而成,色泽白嫩,香气清雅。
(6)黑茶:黑茶经过长时间的发酵、揉捻、干燥等工艺制作而成,色泽黑亮,口感醇厚。
2. 茶的特点(1)独特的口感:茶叶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茶多酚、茶碱、氨基酸等,使得茶叶具有独特的口感。
(2)丰富的营养价值:茶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等营养成分,具有很高的保健价值。
(3)悠久的传承:茶文化源远流长,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三、茶道与茶艺1. 茶道茶道是一种以茶为中心的综合性文化艺术,包括茶具、茶艺、茶宴、茶诗、茶画等。
茶道强调“和敬清寂”,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2. 茶艺茶艺是指泡茶、品茶的一系列技艺,包括茶具选择、泡茶方法、品茶技巧等。
中国茶文化知识简介
中国茶文化知识简介1、神农时代:5000年以前,神农时代利用生叶煮着喝,把茶叶拿来当药用。
拿来当药用。
2、西周、东周:3000以前,开始人工栽培茶树,当菜食。
拿来当药用。
3、秦代:2300年以前,开始当茗饮,调煮,羹饮。
拿来当药用。
4、汉代:(西汉)2000年以前,开始商业化,成都成为中国茶叶最早的集散中心。
(东汉)1500年左右,开始制作茶饼,以便运输。
5、唐代:1200年以前,受唐代经济、文化的影响;陆羽《茶经》的倡导;僧道生活和茶为教事吸收的影响,气候条件也有得于茶业的发展。
拿来当药用。
6、宋代:1000年以前泡茶技艺的改进;水质的讲究;斗茶获得。
拿来当药用。
7、元代:700年以前,制作散茶,重炒略蒸。
拿来当药用。
8、明代:据今600多年,黄茶、黑茶和花茶的工艺相继形成。
拿来当药用。
9、清代:300年以前,中国茶风靡世界,独步世界茶市,当时出口茶叶的只有中国,工艺以烘青和炒青为主,制作了乌龙茶、红茶、黑茶、花茶、绿茶、白茶。
拿来当药用。
10、近代:(1)1846-1886年是中国茶叶的兴盛时期(茶园面积不断的扩大,茶叶产量迅速增递,有力的促进了对外贸易发展)。
(2)1886-1947年,是中国茶叶生产的衰落时期(政治、经济方面、国际茶叶市场竞争失败)。
(3)1950-1988年,是中国茶叶生产的恢复发展时期,政府的支持和重视,大力恢复旧茶园,建立新茶园,改进新品种,推行科学种茶,茶叶经济走向稳定发展之路。
使得茶叶生产量居世界第二位。
1、药用:发现和利用茶可以追溯到原始时期,中国第一步药物专著《神农本草》中就有“神农氏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茶做药用,生嚼内服,清热,外敷消炎解毒。
2、食用:从生嚼到煮食,茶叶可以和粮食一起煮“茶粥”,“羹印”,或者灼煮,捞起,加调料。
今云南基诺族仍有“凉拌茶菜”。
3、饮用:饮用源于食用,饮茶比喝白水解渴。
牧区将茶掺入牛奶共饮,少数民族地区有擂茶和打油茶。
茶文化起源于什么时候
茶文化起源于什么时候中国历史上有很长的饮茶纪录,已经无法确切地查明到底是在什么年代了,但是大致的时代是有说法的。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茶文化起源时间,一起来看看。
茶文化起源时间1.神农时期:唐·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
”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与农业、与植物相关的事物起源最终都归结于神农氏。
归到这里以后就再也不能向上推了。
也正因为如此,神农才成为农之神。
2.西周时期: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茶蜜....皆纳贡之。
”这一记载表明在周朝的武王伐纣时,巴国就已经以茶与其他珍贵产品纳贡与周武王了。
《华阳国志》中还记载,那时并且就有了人工栽培的茶园了。
3.秦汉时期:西汉。
王褒《僮约》:“烹荼尽具”,“武阳买荼”,经考该荼即今茶。
近年长沙马王堆西汉墓中,发现陪葬清册中有"一笥"和“一笥"竹简文和木刻文,经查证槚的异体字,说明当时湖南饮茶颇广。
茶文化起源地点1.西南说:“我国西南部是茶树的原产地和茶叶发源地。
”这一说法所指的范围很大,所以正确性就较高了。
2.四川说:清·顾炎武《日知录》:“自秦人取蜀以后,始有茗饮之事。
”言下之意,秦人入蜀前,今四川一带已知饮茶。
其实四川就在西南,四川说成立,那么西南说就成立了。
四川说要比西南说“精密”一些,但是正确的风险性会大些。
3.云南说:认为云南的西双版纳一代是茶树的发源地,这一带是植物的王国,有原生的茶树种类存在完全是可能的,但是这一说法具有“人文”方面的风险,因为茶树是可以原生的,而茶则是活化劳动的成果。
4.川东鄂西说:陆羽《茶经》:“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
”巴山峡川即今川东鄂西。
该地有如此出众的茶树,是否就有人将其利用成为了茶叶,没有见到证据。
5.江浙说:最近有人提出始于以河姆渡文化为代表的古越族文化。
江浙一带目前是我国茶叶行业最为发达的地区,历史若能够在此生根,倒是很有意义的话题。
茶文化的文化背景是什么
茶文化的文化背景是什么在中国古代,文人用茶以激发文思;道家用以修心养性;佛家用以解睡助禅等,物质与精神相结合,人们在精神层次上感受到了一种美的熏陶。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茶文化的文化背景,一起来看看。
茶文化的文化背景中国茶文化茶文化起源于中国,中国茶文化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2700年之前,当时茶叶被当作一种草药使用;而茶叶正式被作为饮品大约在公元前59年。
到唐代,饮茶已经变得非常流行。
唐代的陆羽(公元733-840年)被誉为“中国茶圣”,其著作《茶经》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茶叶和饮茶的著作,对茶叶起源和历史、茶叶生长和加工过程、饮茶方法、茶艺等问题进行了描述,对当时和后代具有深远影响。
在唐代以前,中国茶叶已经出口到日本、韩国、印度和中亚地区,成为世界上主要茶叶出口国;到了17世纪,中国茶叶第一次被出口到欧洲。
伴随着茶叶贸易的繁荣发展,中国茶叶被源源不断输送到世界各地并与当地文化结合,逐渐形成不同特色的茶文化。
Yang(2007)认为中国茶文化的核心是和谐,融合了社会、历史、宗教、民族、音乐、舞蹈、绘画、美术、食品、烹饪等各个方面。
Wang(2001)则认为中国茶文化是“可见的艺术和不可见的道”相结合的产物,而“道”的内涵却非常丰富,自然法则是其主要内涵之一。
从哲学视角看,中国茶文化的形成受儒家、道家和佛家文化的三重影响。
“和谐”和“中庸”是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之一:茶文化强调“以茶会友”和“以茶交友”,主张通过以饮茶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和谐”思想的体现;而茶艺表现过程也要求泡茶的水温不高不低,则正是“中庸”思想的体现。
道家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而茶叶的种植、采摘和后期加工均具有严格的时间和季节限制,要求遵循自然规律和自然法则。
佛家思想强调“无欲”和“自省”,而中国茶艺则强调通过饮茶达到放松自我、反省自我的目的。
中国茶文化博大而精深,对一品好茶的要求可谓良多,包括颜色、香味、形状、口感、茶具、水、时间、温度等。
中国茶道起源典故简介
中国茶道起源典故简介中国茶道起源于古代中国,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茶道是以茶为媒介,通过泡茶、品茶、赏茶的过程,传达着人们对自然之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内心的宁静追求。
中国茶道有着丰富的起源典故,这些典故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茶道的文化内涵。
一、神农尝百草茶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737年的中国古代。
相传,当时的中国首位传说中的君主神农氏正在进行一次巡视时,他在一棵树下休息时,树上的几片茶叶意外地掉进了他正在煮水的壶中。
神农氏闻到了茶叶的香气,好奇地尝了一口,感到茶叶味道鲜美,之后开始研究茶叶的药用价值和烹饪方法。
神农氏将茶叶作为草药应用于医疗中,并称之为“茶”,成为茶道起源的重要契机。
二、嫦娥奔月另一个与茶道起源有关的典故是和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有关的《嫦娥奔月》故事。
相传,古代的中国有十个太阳同时出现在天空中,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使得人们的生活重新回到了正常。
后羿以功成名就,但由于力量气质等问题,为了避免自身受到世人的追求,保护自己的妻子和妹妹,他决定吃下生命特殊药物,并使自己飞往月亮。
后羿的妻子嫦娥得知此事后,决定留在人间守护自己的家人和亲友。
为了缅怀嫦娥的伟业,人们开始在中秋节时举行嫦娥奔月的活动,这个活动中的主角是月饼。
月饼的制作和品尝成为了茶道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三、佛教的传播佛教的传播也对中国茶道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佛教僧侣将茶叶带到了中国,并将茶作为一种修行的媒介。
茶道在此时开始发展,茶叶成为僧侣们饮用的饮品,用于帮助其保持专注和冥想的状态。
随着佛教的传播,茶道逐渐成为一种禅学的表达方式,并在中国茶文化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四、茶道的繁荣与演变在唐代和宋代,茶道经历了繁荣与演变的时期。
茶的产量增加,茶文化不再局限于寺庙和僧侣,而是普及到了民间。
茶道成为社交的一部分,茶馆在城市中涌现出来,成为人们交流的场所。
人们开始关注泡茶的技艺和茶品的品质,茶道逐渐发展为一种艺术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茶文化的起源
(1)神农时期:唐•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
”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与农业、与植物相关的事物
起源最终都归结于神农氏。
归到这里以后就再也不能向上推了。
也
正因为如此,神农才成为农之神。
(2)西周时期: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周武王伐纣,实
得巴蜀之师,茶蜜皆纳贡之。
”这一记载表明在周朝的武王伐纣时,巴国就已经以茶与其他珍贵产品纳贡与周武王了。
《华阳国志》中
还记载,那时已经有了人工栽培的茶园。
(3)秦汉时期:西汉。
王褒《僮约》:“烹荼尽具”,“武阳买荼”,经考该荼即今茶。
近年长沙马王堆西汉墓中,发现陪葬清册
中有"一笥"和“一笥"竹简文和木刻文,经查证""即"槚"的异体字,
说明当时湖南饮茶颇广。
我们现在还饮用着与很古老的祖先如姜太
公相同的饮料,确实是很使人心潮澎湃的事情。
能够给我们很多的
遐想。
在古代史料中,茶的名称很多,但“茶”则是正名,“茶”字在中唐之前一般都写作“荼”字。
“荼”字有一字多义的性质,表示
茶叶,是其中一项。
由于茶叶生产的发展,饮茶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茶的文字的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因此,民间的书写者,为了
将茶的意义表达的更加清楚、直观,于是,就把“荼”字减去一划,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茶”字。
“茶”字从“荼”中简化出来的萌芽,始发于汉代,古汉印中,有些“荼”字已减去一笔,成为“茶”字之形了。
不仅字形,“茶”的读音在西汉已经确立。
如现在湖南省的茶陵,西汉时曾是刘欣的
领地,俗称“荼”王城,是当时长沙国13个属县之一,称为“荼”
陵县。
在《汉书•地理志》中,“荼”陵的“荼”,颜师古注为:音
弋奢反,又音丈加反。
这个反切注音,就是现在“茶”字的读音。
从这个现象看,“茶”字读音的确立,要早于“茶”字字形的确立。
中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因而在语言和文字上也是异彩纷呈,对同一事物有多种称呼,对同一称呼又有多种写法。
在古代史料中,有关茶的名称很多,到了中唐时,茶的音、形、义已趋于统一,后来,又因陆羽《茶经》的广为流传,“茶”的字
形进一步得到确立,直至今天。
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很早便有关于食茶的记载,而且随产地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
中国的茶早在西汉时便传到国外,汉武帝时曾派
使者出使印度支那半岛,所带的物品中除黄金、锦帛外,还有茶叶。
南北朝时齐武帝永明年间,中国茶叶随出口的丝绸、瓷器传到了土
耳其。
唐顺宗永贞元年,日本最澄禅师回国,将中国的茶籽带回日本。
尔后,茶叶从中有关茶文化的起源国不断传往世界各地,使许
多国家开始种茶,并且有了饮茶的习惯。
但是也有人能够找到证据指出,饮茶的习惯不仅仅是中国人发明的,在世界上的其它一些地方也是饮茶的发明地,例如印度、非洲。
1823年,一个英国侵略军的少校在印度发现了野生的大茶树,
从而有人开始认定茶的发源地在印度,至少是也在印度。
中国当然
也有野生大茶树的记载,都集中在西南地区,记载中也包含了甘肃、湖南的个别地区。
茶树是一种很古老的双子叶植物,与人们的生活
密切相关。
在国内,也有关于茶树的最早原产地的争论,有好几种说法。
不少人认为在云南,有一学者在认真研究考证以后断言,云南的西双
版纳是茶树的原产地。
人工栽培茶树的最早文字记载始于西汉的蒙
山茶。
这在《四川通志》中有记载。
茶的利用最初是孕育于野生采集活动之中的。
古史传说中认为“神农乃玲珑玉体,能见其肺肝五脏”,理由是,“若非玲珑玉体,尝药一日遇十二毒,何以解之?”又有说“神农尝百草,日遇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两说虽均不能尽信,但一灵缕微弱的信息却值得注意:“荼”在长久的食用过程中,人们越来注重它的某些疗病的“药”用之性。
这反映的是一种洪荒时代的传佚之事。
依照《诗经》等有关文献记录,在史前期,“荼”是泛指诸类苦味野生植物性食物原料的。
在食医合一的历史时代,茶类植物油的
止渴、清神、消食、除瘴、利便等到药用功能是不难为人们所发现的。
然而,由一般性的药用发展为习常的专用饮料,还必须有某种
特别的的因素,即人们实际生活中的某种特定需要。
巴蜀地区,向
为疾疫多发的“烟瘴”之地。
“番民以茶为生,缺之必
病。
”(清·周蔼联《竺国游记》卷二)故巴蜀人俗常饮食偏辛辣,
积习数千年,至今依然。
正是这种地域自然条件和由此决定的人们
的饮食习俗,使得巴蜀人首先“煎茶”服用以除瘴气,解热毒。
久
服成习,药用之旨逐渐隐没,茶于是成了一种日常饮料。
秦人入巴
蜀时,见到的可能就是这种作为日常饮料的饮茶习俗。
茶由药用转化为习常饮料,严格意义的“茶”便随之产生了,其典型标志便是“茶”(cha)音的出现。
郭璞注《尔雅·释木》“槚”云:“树小如栀子,冬生叶,可煮作羹饮。
今呼早采者为茶,晚取
者为茗,一名荈,蜀人名之苦荼。
”可见,汉时“荼”字已有特指
饮料“茶”的读音了,“茶”由“荼”分离出来,并走上了“独立”发展道路。
但“茶”字的出现则是伴随茶事的发展和商业活动的日
益频繁,直到中唐以后的事,也正符合新符号的产生后于人们的社
会生活这样一种文字变化的规律。
中国从何时开始饮茶,众说不一,西汉时已有饮茶之事的正式文献记载,饮茶的起始时间当比这更早一些。
茶以文化面貌出现,是
在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期。
茶文化从广义上讲,分茶的自然科学和茶的人文科学两方面,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与茶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
富的总和。
从狭义上讲,着重于茶的人文科学,主要指茶对精神和
社会的功能。
由于茶的自然科学已形成独立的体系,因而,现在常
讲的茶文化偏重于人文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