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PPT课件

合集下载

沁园春长沙_优秀课件(共27张PPT)

沁园春长沙_优秀课件(共27张PPT)

万物 总写
学生研讨
好的诗歌往往在语言是经过反复锤
炼的,所以鉴赏诗歌语言是我们鉴 赏诗歌的一个关键,在这几句景物 描写中,你认为哪些字用的好,表 现力特别强?
看万山红遍
现这 力几 特句 别中 强哪 些 词 表
提示:
分析写景的语言 , 层林尽染 也就是分析精妙 漫江碧透 的词的用法。对 于景物描写中的 百舸争流 静景我们往往要 注意形容词和副 鹰击长空 词;对于动景我 鱼翔浅底 们往往要注意动 万类霜天竞自由 词。
起句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人物:诗人自己 时令:深秋 地点:橘子洲畔
2、词的上片写了哪些意象(景物)?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鹰 鱼
湘 江 秋 景 图
万类霜天竞自由。 万物
⑴ 、词人是怎样变换观察视角写 景的? 山
树 水 景
远眺

鹰 鱼
近观
仰望 俯瞰
设问结尾,采用了象征手法,含蓄巧妙回答
了“谁主沉浮”的问题。 回忆与同伴到水流中央游泳,在激流中奋臂 划水,掀起的浪花甚至阻挡了飞速前进的船 舶的场景,毛泽东曾经说过“自信人生二百 年,会当击水三千里”,要像当年中流击水、 搏击风浪那样,勇敢地投身革命风浪之中, 急流勇进,担负起主宰国家命运前途的大任。
·
长 沙


沁园春,词牌名。相传东汉明帝女
儿沁水公主的园林,被外戚窦宪仗 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 此词牌 由此而得名。 长沙,题目,告诉我们写作地点是在 长沙 如:《沁园春.雪》
(全班齐读 )
沁园春· 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 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 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 水,浪遏/飞舟?

《沁园春长沙》ppt课件20张

《沁园春长沙》ppt课件20张

请活输动入二您:要的品文鉴字上阙的炼字和意象描绘
上阙第二层: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 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运用了由远及近、由高到低的写景顺序,诗人远看万山层林, 近观碧水千帆,仰视鹰击长空,俯瞰鱼翔浅底,短短四句诗, 描绘出一幅立体的寥廓万里、绚丽多彩的江南秋景图。
山上: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远眺)
江中: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近观)—— 写景,景中有情
天空:鹰击长空
(仰视) 设问
水底:鱼翔浅底
(俯察)
请活输动入二您:要的品文鉴字上阙的炼字和意象描绘
上阙第二层: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 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由眼前景物一下子扩展到世间万物,并做了哲理性 升华。既然世间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的生活, 那么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特别是被压迫被剥削的人 民,更应该“竞自由”,这实际上是对被压迫人民的 一种号召与呼唤。
沁园春
沁园相传为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的花园,后来 被外威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词牌由 此而得名。
请作输者入介您绍要的文字
毛泽东(1893-1976) 字润之,湖南湘潭人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 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 家。
结合拓展阅读材料,感悟老一辈无产 阶级革命家们的青春情怀,思考未来 最美好的青春时光如何度过,写一封 信给三年后的自己。
请活输动入一您:要的自文主字诵读,整体感知
思考:本词上下阕各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各写了什么内容?
上阕以描写为主,是对湘江秋景的描绘; 下阙以抒情为主,是对青年时代的回忆,抒发了少年毛泽东的 革命豪情。

沁园春 长沙 课件(共25张PPT).ppt

沁园春 长沙 课件(共25张PPT).ppt

三、研读下片 自由讨论,分享交流
➢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句设问与上片末 尾的设问句有什么联系?
采取象征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壮志。 以设问结尾,实际上是对“谁主沉浮”的巧妙回答——主宰 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改造 旧世界的革命青年。
《沁园春·长沙》PPT下载
孤独?悲秋之情?
三、研读上片 ➢ 品味“看”字的统领七句
写景语句
万山红遍 层林浸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
自由
描写角度
/
描写技巧
用词分析
三、研读上片 ➢ 品味“看”字的统领七句
写景语句
描写角度
万山红遍 层林浸染
远眺:山色
静景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近观:江景
鹰击长空 仰视:天空 动景
1、词是诗的别体,是隋唐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 的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 2、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近体乐府等,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 3、词的分类: (1)字数: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个字;长调:91个字以上。
宋人将词分为令、引、近、慢四种。简单地说,令即小令,引和近约等于中 调,慢词就是所谓的长调。 (2)词一般都分两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阕) (3)词派:婉约派、豪放派
情感:这一怅一问道出了诗人的雄心壮志,书写出对国家命运的关 切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
《沁园春·长沙》PPT下载
上阕写了些什么?
明确: 上阕描写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 的湘江秋景图,并即景抒情,提出了 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
《沁园春·长沙》PPT下载
三、研读下片 自由讨论,分享交流

沁园春长沙-优秀课件(共27张PPT)

沁园春长沙-优秀课件(共27张PPT)

• • • • • •
枯藤 老树 昏鸦, 小桥 流水 人家, 古道 西风 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 在天涯。 冷落凄凉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竟自由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生气勃勃
• 这种不同与气度、胸襟、心境、性格、身份 有关。 • 当时毛泽东作为以天下为己任、要彻底改造 旧世界的革命青年,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则肯 定有别于封建文人。因而,同是面对“秋”, 由于胸襟抱负不同,所选取的景物、着眼点 不同,所渲染的情绪、抒发的感情也就不同。 • 诗如其人

• 那时候,同学们正当青春年少,意气风发, 才华横溢,激情奔放,敢说敢做,革命精神 十分旺盛。 • 面对祖国大好河山,指点谈论。经常在一起 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讨恶扬善的文章,把主 宰一方的军阀统治者看的如粪土一般。
• • • •
“恰”:正当,正值。 “方”:正当。 “粪土”:名词作动词,视……如粪土。 万户侯:反动军阀,官僚地主
时代背景
• 这首词作于1925年。1925年,是北伐战争开始 的前一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 • 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 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 南农民运动,建立了农民协会,创建了党支部。 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 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 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这时 湖南省长赵恒惕再次通缉毛泽东,这首词大概 是毛泽东离开长沙时所作。
• 远望群山,重重叠叠的树林点染如画; • 近看满江的秋水碧绿清澈,无数船只争相行 驶。 • 仰视,雄鹰在升空展翅高飞; • 俯看,鱼儿在江水中轻快地畅游。 • 宇宙中的万物都在秋天里生气勃勃地自由舒 展、蓬勃生长。 • 诗人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 典型景物进行描写,远近相间,动静结合, 对照鲜明。这七句,为下面的抒情烘托了背 景,准备了气氛。

《沁园春长沙》课件(共46张).ppt

《沁园春长沙》课件(共46张).ppt

3.古人非常讲究炼字,往往“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上 阕中,锤炼得十分精彩的字有哪些?并具体分析表达效果。按要 求填写下列表格。
相关语句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关键词 万、遍 层、染 漫、透
效果分析
万——山之多,写出了群山重叠之态; 遍——红之广,写出了红得广阔,红得彻底 层——林之密 染——拟人手法,写出了秋景红色之深 漫——写出了江水的溢满之状 透——写出了湘江之水清澈见底的特征
白话译文
回想过去,我和我的同学,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 游玩。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那无数不平凡的岁月至 今还萦绕在我的心头。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 ;大家踌躇满志,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评论国家大 事,写出这些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那些军阀官僚看 得如同粪土。还记得吗?那时我们在江水深急的地方游 泳,那激起的浪花几乎挡住了疾驰而来的船?
“意象”,可以说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 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 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简单地说就 是借物抒情。
肆 巩固练习
•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又称为 长短句、。诗余
• 按字数分类:58字内称为 小令 , 59-90内称为 中调 ,91以上内称为 长调。
广阔无垠的大地啊,谁才是主宰你消长兴衰命运的主人呢?
——想到了祖国的命运与革命的未来。提出了谁是大地的主宰的问题: 革命领导权的问题。
这表明了词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博 大胸怀和凌云壮志。
讲解课文 下片(下阙)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在全诗中的作用?
讲解课文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在全诗中的作用?
文体知识
(三)沁园春:沁园相传为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园,后 来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此词牌由此 而得名。

《沁园春 长沙 》ppt课件30张

《沁园春 长沙 》ppt课件30张

同为秋景,有的衰败凋零,有的明朗而富有生机。
意 创作者的思想感情 象 作品中的客观物象
意象
诗人的思想感 情与客观物象融 合形成意象。
意境
组合
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 和组合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 的艺术境界。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 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王国维《人间词话》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中流击水图
浪遏飞舟?
1925年
活动二:精品细读,赏析湘江秋景的特点
1.诗人眼中的湘江秋景有着怎样的特点呢?请你从画面入手,细品语 言,感受景物特征和画面意境并进行批注。
(1)自主阅读探究批注。 (2)小组合作,分享交流。 (3)小组选派代表展示成果。 要点提示


全词由眼前景到人生哲理,由问到答,层次分明,逐步深入。
独立寒秋图 湘江秋景图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峥嵘岁月图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秋天的树叶红得彻底、全面; 湘江之水蓝得广阔、清得透彻; 江上千帆竞发,争先恐后,昂 扬奋进。
炼字 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 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 现人或事物的形、声、色、态、韵等 方面的特征,借以表情达意,主要是 炼动词、形容词、量词和副词。

《沁园春长沙》-课件-(共41张PPT)

《沁园春长沙》-课件-(共41张PPT)
推敲关键词句。 3.掌握词中意象,体味词的意境。
预习作业检测
• 给下面加线字注音
(1)沁园春( qìn ) (2)峥嵘岁月( zhēng róng ) (3)百舸争流( gě ) (4)怅寥廓( liáo )( kuò ) (5)挥斥方遒(qiú ) (6)浪遏飞舟( è )
2.解释下列加线的词语
• (三)词的组成:
• 1.标题 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
• 2.词牌 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决定 着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词以字 数的多少分为小令(58字及以下)、中 调(59-90字)和长调(91字及以上)。
• (四)沁园春:沁园相传为东汉明帝女儿 沁水公主园,后来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取, 有人作诗咏其事,此词牌由此而得名。
(3)领字后面要停顿。如:看/万山红遍;恰/ 同学少年。
(4)四字句按“二二”停顿。如:湘江/北去; 层林/尽染;
下一页
沁园春 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 /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独立寒秋图
• (1)思考: • 朗读开头三句,诗人写的是什么时候,什
么地方的景色?
• 明确:秋天
橘子洲
• (2) 本词的开头三句,哪位同学能按调 整好的正常语序,把三句的大意顺畅地 说一下
• 寒秋独立,橘子洲头,湘江北去。
• 在深秋时节,毛泽东独立于橘子洲头, 看着湘江水滚滚北去。
• (3)词中的“独立”能否改为“站立”或 “直立”?
诗人通过种种 意象的创造和 组合所构成的 一种充满诗意 的艺术境界
《沁园春 长沙》的意象
从空间: 山上的“层林” 江中的“百舸” 空中的雄鹰 水底的游鱼

《沁园春长沙》(25张PPT)

《沁园春长沙》(25张PPT)
单调 双调 三叠 四叠
豪放派 婉约派
词牌
句数 字数 平仄
词牌 标题
第一单元 青春激扬
树立伟大革命抱负,理解作者对国家命运前途的关注,激发青春热情,敞开心扉,追寻理想,拥抱未来。
单元目标
01
理解诗歌运用意象抒发感情的手法(1、2)把握小说叙事、抒情的特点 (3)
02
感受文学作品意蕴丰富性和语言表达特殊方式,学习从语言、形象、情感等不同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
03
早年
1924~1927
国民大革命
1927~1937
国共十年对峙,红军长征
1937~1945
抗日战争
1946~1949
解放战争
1925
五卅运动 省港大罢工
直接领导
任务一:通读课文3遍,回答问题。(10分钟)
根据下面的节奏大声朗读课文3遍,回答问题。本词上下片分别写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
上阕写景,描绘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________,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问题。下阕抒情,通过______________抒发_________,艺术地回答上阕提出的问题,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美丽壮观的湘江深秋景色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了解作家作品及词的相关知识通过理解诗歌运用“意象”抒发情感的方法,品味诗歌语言的独特魅力,提升审美鉴赏能力掌握诗歌写景角度,抓炼字炼句,理解本词寓情于景、情中显志的特点感受革命前辈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树立远大理想,奋发向上
预 习 自 检----词的知识
(1)词又名_______、_____、_______。是一种押韵的可以配乐歌唱的文体,句式长短不一。作为诗歌的一种,词兴起于_____,盛行于____。 (2)词根据字数可分为_____(≤58字)、____(59-90)、____(≥91字)。 根据段落片数分,又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创作风格又可分________、________两大类。 (3)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_____。它决定词的_____、_____和_____。《沁园春·长沙》中“沁园春”是词的______,“长沙”是词的_____。

《沁园春 长沙》ppt课件23张

《沁园春 长沙》ppt课件23张
任务目标
1、诵读全文,字音正确、节奏准确、情感饱满 2、梳理并概括本词上下片的内容
上片——写景 “看”字总领写景内容。 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
下片——重情 “恰”字总领抒情内容。 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
学习活动三
析内容,悟情感
一、析开篇,入诗境
独立寒秋,
任我务站一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
层林尽染:树经霜后变红的程度和红遍现象。 联系:杜牧《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 月花。”染:用了拟人的手法。古人早就用了“染”字来 描绘秋林,王实甫在《西厢记》中即有“晓来谁染霜林 醉,总是离人泪”的名句。一个“染”字就把一带枫林彷 佛人工染成的一样的壮美景色描绘出来。
二、品语言,析意象
独 立 寒 秋 ,是怎么样的呢? 湘 江 北 去 , 体会“独立”这个词语的表现力
①写出独自一人来此游览,远望、凝思的情状,思考自
橘子洲头。
我的人生价值;
②与下阕开头“携来百侣曾游”相照应,说明今天是一
人旧地重游;
③联系创作背景,可以看出这里更表现出了无产阶级伟
大领袖在革命斗争的惊涛骇浪中昂然屹立的高大形象。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泽东从1911年到1925年,一直在长沙学习和开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展革命工作,并经常到岳麓山上锻炼身体,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同战友们谈论国家大事。现在旧地重游,自 然勾起对往事的回忆。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写同学们(战友们)的精神面貌、革命活动和战斗激情。
小结
词的上阕借景抒情,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绚丽 多彩、生气勃勃的湘江秋景图,从而产生联 想,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谁来主宰 的问题,引出了下文的回忆。

《沁园春·长沙》课件 (共26张PPT)

《沁园春·长沙》课件 (共26张PPT)

古人:悲秋,凄婉哀伤、孤寂冷清
研讨: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同?
主要原因:“诗言志”。人的情怀 抱负不同,作品的情感自然有异。
高中语文第一册(苏教必修)
1.写壮景,抒豪情。
思考:这首词写的是寒秋景物,却毫无过去一般旧诗词 里的那种肃杀、感伤的“悲秋”情调,诗人笔下的秋景 是活泼的、美好的、壮丽的。这是为什么?

下阕有没有回答“谁主沉浮”这一问题? 怎么回答的? 词人塑造了一群以天下为己任、充满壮 志豪情的革命青年形象。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问句结尾,回答“谁主沉浮”:投身革命, 急流勇进, 担负大任。
下阕小结
主宰国家命运的,应当是以天 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敢于 改造旧世界的革命青年。 下阙追忆往事,借事抒情,巧 妙的回答了上阕的问题。
[鉴赏要点]
原因在于越是 写山河的壮丽, 就越能使人感 到人民不能主 宰大地的可悲, 越感到革命的 必要。诗人正 是从这种不一 致中突出了强 烈的革命精神。 当然,这里面 也含有热爱祖 国壮丽河山的 感情。
沁 园 春 长 沙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 而变衰。 《楚辞》 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 《登高》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曹雪芹 《红楼梦》
中心思想
本词通过描绘多姿多彩,生 机勃勃的湘江秋景及回忆当年与 革命战友同游橘子洲的生活,表 现了革命青年以天下为己任,决 心改造旧世界的伟大抱负,抒发 了他们激流勇进、蔑视反动派, 改造旧中国的凌云壮志。
听录音,鉴赏
⑴ 、词人是怎样变换视角写景的? 山
树 水 景
远眺

鹰 鱼
近观
仰望 俯瞰
万物
⑵ 、词人是怎样触景生情的?

《沁园春长沙》-课件-(共54张PPT)

《沁园春长沙》-课件-(共54张PPT)
•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 不到长城非好汉 。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
• 把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他的本事就大了。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 敌人一天天烂下去,我们一天天好起来 。
• 敌人有的,我们要有,敌人没有的,我们也要有。原子弹要有, 氢弹也要快。管他什么国,管他什么弹,原子弹、氢弹,我们 都要超过。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愚公移山,人定胜天 。
2、时代背景
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 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 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革命运动。同 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 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星星之火,可以 燎原。毛泽东的心里充满了希望、激情,所 以他看到的秋是生机勃勃的!
3、写作意图
• 把江山写得如此壮美,就越加 突出了我们主宰大地的需要,也就 是革命的需要。这也就更加突出了 作者强烈的革命精神。
2、从状态: 静态的火红的枫林, 动态的“争流”的 “百舸”等
或广 博,或 宏伟, 或雄峻。 竞相向 上、生 机勃勃
与毛泽东积 极向上,昂扬奋 进的立意契合。
以壮景抒豪情
(二)意象美来自意象的组合
1、并置式
看:山、林、江、舸、鹰、鱼 忆:指点、激扬、击水、
明确:面对生机蓬勃、绚丽壮美的大自然和 广阔宇宙,一个“怅”,写出诗人思绪万 千,百感交集。诗人很自然地想到了祖国 命运和革命未来,进入了理性的思考,提 出谁是大地主宰的问题,即革命领导权问 题。
这一问表现出作者怎样的精神或胸怀?
明确:这一问也写出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以天 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凌云壮志。
上阕小结


前 景

沁园春长沙课件共29张PPT

沁园春长沙课件共29张PPT

同学们找一找,在描写这些景物时,哪几 个字用得特别传神?试着找出一例并赏析。
❖ “遍”字,写出了红之广。 ❖ “染”字,化静为动,写出了变红的动态过程。 ❖ “漫”字,写出了江水溢满之状。 ❖ “争”字,活现出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闹场面。 ❖ “击”字,而不用“飞”,形象地描绘了雄鹰展翅
的迅猛有力,拍打翅膀的矫健以及勇猛的雄姿。 ❖ “翔”字,原指鸟不扇翅膀盘旋而飞,这里用来描
导入:
枫 叶
菊梧 花桐
桂 花
大 雁
秋 霜
寒圆 蝉月
从上面景物中选取自己喜欢的来描写秋景。 今天,我们来学习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看看毛泽 东在写秋景时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沁园春·长沙
朗读
沁园春 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 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 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 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这首元曲在描写景物时运用了哪些方法?
答案:
❖ 明确1、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江帆比作箭等;比拟( 拟人)如说新月学扇;夸张,如“疾如电”、“飞如电”; 对偶,其中一二两句对偶,三四两句对偶。如果答排比,如 前四句也可。
❖ 2、(1)写景顺序: ①由大处到个体,由远及近。一二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 ,写的是大处、远景;三四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 是个体、近景; ②由白天到晚上,由下到上。五、六句从前四句的白天转到 傍晚,由地面转到天空。 (2)动静角度: 动静相结合。一二句侧重写江、山的雄伟,是静态的;三四 句着重写江帆的迅疾、山泉飞流,是动态的。
写游鱼在水中轻快自如的状态,形象生动。
根据以上我们对景物描写的分析,可 归纳出常用的景物描写方法:

《沁园春 长沙 》ppt课件37张

《沁园春 长沙 》ppt课件37张

看万山红遍
炼字
层林尽染
山红水绿的
漫江碧透
静景的色彩美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万物争先的
鱼翔浅底
动态的雄壮美
万类霜天竞自由
点拨
赏析写景语言,也就是分 析精准词的表达效果。
静景描写中,我们要关 注形容词;
动景描写中我们往往要 关注动词。
诗词讲究炼字炼句,表现力特别强的字
炼字
点拨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直,孤
下片: 抒情——忆往昔生活
总领词——忆(忆什么—为何忆—如何忆)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情感 —— 手法
意象、意境的概念
“意象”简释
诗人笔下的意 象不应是客观 的白描,而是 “灌注了生气 的形象”(康德 语)。

创作者的思想感情

作品中的客观物
诗人的思 想感情与 客观物象 融合而成
象(人、物、事)
一切景语皆情语
“秋”在很多诗词中是凄凉、感伤的代名词(如前面所举 诗词),本诗的秋景为什么充满活力?
明确:这与作者的身份、性格、胸襟、志向有关。 本诗作者不是一介普通书生,而是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胸 怀救国救民的杰出的政治家。
知人论世
他有经天纬地之才,再造乾坤之志,他有博大的胸襟,崇高 的风范,奋发向上的永不消沉的乐观性格,所以他的诗词也 不同凡响,笔下秋景意象当然就充满活力,渗透其豪情壮志。
学习目标
1. 通过自主预习,了解作者作品、创作背景、文化常 识,并积累相关素材; 2. 抓住主要意象,感受诗歌意境,学会简要分析本词 典型艺术手法,学以致用。 3. 体味词人的伟大情感与博大情怀,学习其“以天下 为已任”的理想抱负和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木兰花

宋祁
•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 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 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 [注] 縠皱:皱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
• 这首词的上半阙是如何描写春色的?试对此进 行分析。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 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词的常识
词这种文学样式产生于隋唐,全盛于宋,始称 “曲子”或“曲子词”又名“长短句”、“诗 余”等。
最初的词都是配乐歌唱的,写词时依据的乐 谱叫做“词调”,各种词调的名称便是“词 牌”,如“沁园春”、“满江红”、“西江月” 等。有的作家在词牌下另标词题,如《沁园春 长沙》。
“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词可 以分上下两段,叫做“片”。也可以叫做 “阕”。因为格式是固定的,所以写词叫“填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整体把握
前半片虽着重写景,却处处景中寓情。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既是四周枫林如火 的写照,又寄寓着诗人火热的革命情怀。红色象征 革命,象征烈火,象征光明,“万山红遍”正是作 者“星火燎原”思想的形象化表现,是对革命与祖 国前途的乐观主义的憧憬。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则是作者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感叹, 则由写景直接转入抒怀,自然带出下半片的抒情乐 章。
人图” !
‖问题探究
1、在这首词中,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怀?
在多数古典诗词中,“秋”总是与“悲”“愁”等 情感联系在一起。如“秋风萧瑟天气凉”“秋风秋雨愁 煞人”等,而这首词写的虽是寒秋景物,诗人的情感却 是豪迈昂扬的。在诗人笔下,秋虽然给人“寒”的感觉, 但却是一派“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欣欣向荣的景象。面 对祖国的大好河山,毛泽东抒发了改天换地的壮志豪情, 发出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浩叹,为“寒秋” 景象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情感。这值得在写作时借鉴、学 习。
词的分类
小令(58字以内) 按长短分: 中调(59--90字)
长调(91字以上)
按片数分: 单调、双调、三调
‖背景介绍
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 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毛泽东直 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革命运动。同时,国共两党 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 式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 讲习所,在长沙停留期间,重游橘子洲,写下了 这首词。
毛泽东用古典诗词形式写现代精神。他的诗词, 记录了他革命人生的心路历程,反映了中国革命各 个时期的现实生活,是一部中国革命的英雄史诗。 他生前同意并公开发表的诗词有三十九首,其中, 以“沁园春”为词牌的长调(91字以上)只有两首。 初中我们学习了《雪》,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是《长 沙》。长沙是毛泽东革命人生的起点,让我们追寻 伟人的闪光足迹,走进伟人的崇高心灵。
起句: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铺叙: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结 构 分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小结: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上阕主要写什么内容?与下阕有何关系? 写生机勃勃的深秋景物, 为下阕抒情作铺垫。
在起句中讲述了哪些内容?
交代了人物、时间、地点、环境。
(一)意象美来自景物的选取
1、从空间: 山上的“层林”, 江中的“百舸”, 空中的雄鹰, 水底的游鱼
2、从状态: 静态的火红的枫林, 动态的“争流”的 “百舸”等
或广 博,或 宏伟, 或雄峻。 竞相向 上、生 机勃勃
与毛泽东积 极向上,昂扬奋 进的立意契合。
以壮景抒豪情
(二)意象美来自意象的表达
1、山红水绿的静景的色彩美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中的 “万”“层”“漫”以及“遍”“尽”“透”这 些词在范围、程度、层次等方面,使红绿两色更 为突出,更为丰富,更为浓艳鲜明。令人喜爱。
(三)意象美来自意象的组合
1、并置式
看:山、林、江、舸、鹰、鱼 忆:指点、激扬、击水、
浪遏飞舟
2、辐射式
看 诗人 (我) 忆
万类
同学 少年
各种并 置景物
各种并 置活动
动静搭配,远近结 合,从而构成一幅色彩 绚丽的“湘江秋色图” , 描绘了一幅生气勃勃的 “少年学子图”。
胸怀博大的看景人 也便成了“风景”,形 成一幅气势磅礴的“伟
3、有关“秋”的诗句
悲哉,秋之为气也,草木摇落而为衰! ——宋玉《悲秋之始》
秋风秋雨愁煞人。 ——秋瑾
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 《登高》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曹雪芹 《红楼梦》
君不见满川红叶,尽是离人眼中血。 ——王实甫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忧国伤己)
• 答: 春天美景富有层次感:首先看到了东风乍
起,春波绿水,波面生纹,如细皱纱縠;然后是 杨柳初醒,嫩绿浅碧,遥望一片青烟薄雾;再望 去杏花怒放,如喷火蒸霞。春的风光正是这样一 层一层展开,故用了“渐觉”一语。
• 作者用一“闹”字,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 烈,甚至还让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 鸣,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色表现得淋 漓尽致。
万类 描写 议论
下阕 抒发诗人以天下为已任的伟大抱负。
—— 恰
风华 意气 指点 激扬 粪土
记 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意象”

创作者的思想感情

作品中的客观物象
诗人 的思想 感情与 客观物 象融合 形成意
象。
意境
诗人通过种种意 象的创造和组合所构 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 艺术境界
如何由意象到意境?
《沁园春 长沙》的意象
2、这首词的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特点是怎 样体现出来的?
融情入景、情景交融是写景抒情诗文中常见的表 现手法,即在景物描写中自然而然地融入作者的思想感 情,“物皆著我之色彩”。这首词的上片,虽然也是一 般地写秋,但这秋景却全是诗人眼中景,打上了诗人鲜 明的情感烙印。无论是树叶经霜变红似染过的“万山”, 还是搏击长空的雄鹰和水中自在来往的游鱼,都是经诗 人眼中筛选过的景物,并经过诗人眼光折射出来。这些 景物不像古人眼中的秋景,给人的感觉不是“悲”,不 是“愁”,而是“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热烈、喜人的场 面,诗人传达给读者的是一种乐观、昂扬向上的情绪。
过渡:
“携游”所

写文章
论国事
铺叙: “忆”(言事) 蔑权贵
击中流
结句:
“记”浪遏飞舟 (抒情)
上阕 表达诗人博大的胸怀和革命的壮志凌云。
点:时、地
山上——层林尽染 (静)

江中—— 百舸争流 (动)

生秋
机 勃 勃
景 图

天空—— 鹰 水底—— 鱼
击 (远) 翔 (近)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下半片虽着重抒情,但也不乏情中含景之处。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以峥嵘形容岁月, 新颖、形象,将无形的不平凡的岁月,化为一座 座有形的峥嵘的山峰,给人以巍峨奇丽的崇高美。 “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也是一幅奋勇进 击、劈波斩浪的宏伟画面。可以说,《沁园春 长沙》的崇高美,是以情为经线,景为纬线,交 织而成的。它不仅使我们得到欣赏壮丽秋景的艺 术享受,也使我们从诗人昂扬炽烈的革命情怀中, 汲取奋发前进的信心和力量。
目录
导入新课 词的常识 背景介绍 相关图片 生词注音 整体把握
结构分析 课文图解 “意象” 问题探究 艺术特点 延伸阅读
‖导入新课
中国是一个诗歌大国。谈起诗歌传统,人们总 是喜欢把诗经楚辞汉赋相提,唐诗宋词元曲并论。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20世纪的中国 又造就了一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独领 一代风骚的大诗人——毛泽东。
3、下阕追忆往事,唤起了诗人对年青时的革 命同志和革命活动的思念和追忆,那是怎样的人和 事呢?
1911年,18岁的毛泽东来到长沙,开始了他在此 地长达13年之久的求学和革命斗争生活。 1913-1918年,他在湖南一师读书,常和同学在 橘子洲一带游览游泳。 1918年4月,与何叔衡创立了以改造中国和世界 为奋斗目标的新民学会; 五四时期,主编《湘江 评论》,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文。 1915年9月,诗人印发反袁称帝的小册子。 1919年底组织和领导湖南驱逐军阀张敬尧的运动。
‖艺术特点
(景)
交融
(情)
政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象 征)星火燎原的革命火炬

与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象征) 波澜壮阔的革命潮流
情 与 景 的 交
艺 术 的 统 一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象征) 争取自由的革命理想 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象征) 勇往直前的革命理想

革命的政治内容和
完美的艺术统一
‖延伸阅读
• “自古逢秋悲寂寞”,古人写秋多怨秋、 悲秋。“风急天高猿啸哀”、“草木摇落而 变衰”、“秋风秋雨愁煞人”等等。
• 元朝马致远的《秋思》,不也是写秋的悲凉 吗?那么,毛泽东笔下的秋为何如此绚丽多 姿、充满生机呢?为何如此与众不同呢?这 与一个人的什么有关?
意向的对比
• 天净沙 秋思
沁园春 长沙
• 枯藤 老树 昏鸦, • 小桥 流水 人家, • 古道 西风 瘦马, • 夕阳西下, • 断肠人 在天涯。 • 冷落凄凉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竟自由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生气勃勃
• 04年(吉林 、黑龙江、四川、云南) •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