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承式路堤中加筋体工作机理研究_庄妍
桩承式加筋路堤中加筋体的计算方法研究现状
( 扬州大学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 院 , 江苏 扬州 252 ) 2 17
摘
要: 在对 国内外桩 承式加筋 路堤 中加筋体 的计算 方式 进行 总结 的基础 上 , 分析 了加筋体 在竖 向荷
载和边坡 推力影响下的计算方式 的区别 ; 利用有 限元对加 筋体进 行模 拟能够较 为直观 的看 出格 栅 的变
成材料 会 产生一 定 的拉 伸 变 形 和 拉 力 , 以承 受 一 可 定 的竖 向路堤 荷 载 , 通 过拉 力 的垂 直 分 量 传 递 到 并 桩体 上 , 少 了原 路基 土 的沉 降及差 异 沉降 , 减 这就 是 拉膜 效应 l 。对于 土 拱效 应 的研 究 方 面 , 在 14 3 j 早 93 年 ,e ahE 通过 活 动 门试 验 就验 证 了土 拱 效 应 的 T r g i] z 4
bn a kme t th me a d a r a ns a o n b o d。t ed f rn e ewe n t ec luain meh d fter if re n o isi h e c l h if e e sb t e h ac l t to so eno c me tb d e n t ev  ̄ia e o h la d u d rte ifu n e o lp h u tae a ay e e p c iey.Usn efn t lme tt i lt h en oc . o d a n e h n e c fso e t r s r l z d r s e t l n l n v ig t i ee n o smuae t e ri re h i e f me tc n mo e d rc l e h eomain o h rd.Th c o as i i a ala S le ta h eo ma in o d n a r ie t s e te d fr t ft e gi y o e sh lr n Ch n l s UT h tte d f r t f I o wo l e i h l t a g u d b n t e ea i r n e,b tt e dfee ta s mp in u isae a o e o c ry o tt esmuain,a d te fito s c u i r n u to n t r d ptd t ar u i lto h f s h n h rcin wa ewe n te r i o c d b d n olb d Ssmuae y u i g t e d rc mb d ig a d G o ma lme t .A1 y b t e h en r e o y a d s i o y i i ltd b sn h ie te e dn o d n e e n s f n 一
桩承加筋式路堤的承载机理研究
文 章 编号 : 0 18 6 ( 0 7 0 -0 4 0 1 0 - 3 0 2 0 ) 40 7 - 6
桩承加筋式路堤的承载机理研究
陈福 全 吕艳 平 侯 永 峰 , ,
( .福 州 大 学 土 木 工 程学 院 ,福 建 福 州 30 0 ;2 1 5 0 2 .北 京 交 通 大 学 土 木建 筑学 院 ,北 京 10 4 ) 0 04
v r d e a o ls r t o i p ov h a i a c t ft e s bg a e b d,r du e t t la d d fe e ta e — e e p we k s i t a a t m r e t e be rng c pa iy o h u r d e e c o a n if r n ils t te e s,e ha c he e fce c ft a f r i he l a r m he s i o t e pie l m nt n n e t fii n y o r ns e rng t o d f o t o lt h ls,a e c he c ns r ton nd r du e t o t uc i
s nt tc a g e a e pl to m .Th nfu nc f t s g a a t r y he i— g r g t a f r e i l e e o he de i n p r me e s on GRPS e b n m a kme t s s u e n de n s i t did i - t i, hede i r me e s i c u hee a l t sgn pa a t r n l det mba m e e g ,p o r y o ilc n t u to nk nth i ht r pe t ffl o s r c in,pi pa i g,p l o — l s cn e iem d ul frg d t e o i i iy,g os nt e i e i tfne s,a o ii n o hege s nt tc r i f r e nt S m e c ncus‘ns e y h tc t nsl s if s e nd p s to ft o y he i e n o c me . o o l i o o he nu e ia na y i r l f lt hede i n o he GRPS e ft m rc la l ss a e he p u o t sg ft mba m e . nk nt Ke r :p l y wo ds ie;p l— u or e e n o c d e ie s pp t d r i f r e mba m e t e s n he i enf r e n nk n ;g o y t tc r i o c me t;l d ta f r;nu e ia oa r ns e m rc l
关于桩承式路堤中荷载传递机理现有研究的比较 曾国强
关于桩承式路堤中荷载传递机理现有研究的比较曾国强摘要:土拱效应是桩承式路堤中荷载传递机理的重要内容。
为了研究荷载传递机理,本文基于现有的土拱效应理论,利用FORTRAN与MATLAB进行了计算,并将其结果与现场试验结果或PLAXIS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关键词:桩承式路堤;土拱效应;数值模拟1.引言桩承式路堤[1]是近年来国内外出现的一种新型不良地基处理技术,其由桩下硬土层,刚性桩(一般穿过软土层而作用于持力层上),桩间软土,作用于桩帽上的位于路堤底部的土工布(格栅),路堤填土材料构成。
这是一种由桩-加筋体-桩间软土协同工作,荷载主要由刚性桩承担,但桩间土仍然发挥一定承载作用的路基处理技术。
由于这种处理方式能够充分调动桩、网、土三者的潜力,具有沉降变形小、工后沉降容易控制、稳定性高、工期短、施工方便、施工组织设计容易组织等特点,故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
桩承式路堤的工作机理非常复杂,目前尚无统一结论。
土拱效应是桩承式路堤中荷载传递机理的重要内容。
常用的参数有桩体荷载分担比E,桩土应力比η。
其中桩土应力比是直接反应土拱效应的指标,桩体荷载分担比能直接反应荷载传递的效果,是路堤设计中的一个关键性指标,其定义式如下:2、现有关荷载传递机理研究国内外学者有关荷载传递机理研究的结论尚未统一,主要观点如下:Hewlett(1988)[2]等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假设桩帽以上土体形成半球壳形土拱,并将其拆分为一个球形土拱和四个平面土拱。
在未考虑加筋体对填土中土拱效应影响作用下,提出了在竖向不一定满足受力平衡条件的桩体荷载分担比的理论计算公式。
Low[3]等在Hewlett(1988)的研究基础上,认为填土在拱顶处更易达到极限状态,运用在拱顶处平衡微分方程得到了桩间土上的应力,桩帽顶面所受应力,桩土应力比n。
陈云敏[4]等认为Hewlett(1988)模型中土拱在拱顶与拱脚不一定处于极限状态,改进了模型在极限状态下空间土拱效应的分析方法,将土拱分为处于弹性和塑性两种状态,应用平衡方程得到了桩体荷载分担比公式E。
桩承式路堤考虑筋材作用桩土应力比分析
・1 9・
桩 承式 路 堤 考 虑 筋 材 作 用 桩 土 应力 比分 析
赵 景锋 ,方
( .中铁二 院集 团有 限责任公 司 ,成都 1
胜
60 3 ) 10 1
6 0 3 ;2 10 1 .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 院,成都
摘 要:针 对 H we 土拱理论 设计桩承式加筋路堤 桩土应 力 比时没 有考虑 筋材作 用的缺 陷,在 elt t H we 土拱理论 的基础上 考虑 筋材 的作 用,建立路 堤 土拱、 筋材与路 堤 土体相 互作 用 的力 学模 型 , elt t 推导 出考虑筋材作用 下桩承式路堤 桩土应力 比的计算公式 ,并通过广梧 高速公路 一试验段 工程 实测数 据 的对 比分析 ,验证 了改进算法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
。
广 一
1 口 \ m
H
O" r
下 卧 硬 土层
图 1 桩 承式 加 筋 路 堤 平 面 示 意
图 2 土 拱 模 型 受力 分 析
本文针对采用 H we 土拱理论设 计桩 承式加筋 elt t
根据极限平衡条件 可知
=
,
路堤桩 土应力 比时没有考虑筋材作用 的缺陷 ,将筋材
首先分 析只采用桩体加 固软土路基情况 下桩土荷 载分 担 比计 算公式 。根据 w.. el t M F R no h JH we 和 . adl t p 采用模型试验的研究 ,基于弹塑性 理论 和极 限平衡 条件 推导 出了荷载分担 比 ,假设在路堤 自重及 路面交 通荷 载作用 下拱顶处达到极 限平衡状 态 。图 2为桩承 式路 堤土拱模 型受力分析简 图 ,其 中路堤填 土高度为 桩 间距为 S ,桩体 宽度为 b ,外拱半径 r= / ,内 n s2 拱半径 = ( — )/ ,路堤 外拱拱 顶处受桩 间均布 s b 2 压应力 为 。 ,内拱所受 压应 力 为 。在拱 顶取 微单 元进行受力分 析 ,径 向应力 为 , ,切 向应力为 。
路堤荷载下桩承式加筋路堤数值模拟研究
以长治至安阳高速公路长平f 长治—平J J  ̄ i ) 段长 治东枢纽工程 M C K 4 0 + 8 2 6 大桥 0 号桥 台台背试验 段 为 背景㈣, 进行 数值模 拟 分析 。桥 台地 貌类 型 主要 为丘陵地貌 ,分布地层主要为新生界第 四系全新统 冲洪积粉质黏土、 砂砾土 、 中更新统冲洪积粉质黏土 等 。根据地质勘察资料本试验段桥台台背地基土 自
1 . 2 . 1 边 界条 件及 网格 划分 采用 F L A C 3 D有 限差 分 软 件 对 试 验 段 进 行 建 模分 析 。 取 单 桩影 响范 围进行 建模 , 根 据对 称性 模 型
本文依托长治至安 阳高速公路一桥头桩承式加 筋路堤试验段 ,采用 F L A C 3 D软件建立单桩模型 , 对该桩承式加筋路堤试验段 的土压力 和竖向沉降进
航( 1 9 8 4 一 ) , 男, 浙 江绍兴人 , 副总经理 , 助理工程师 , 大学本科 , 2 0 0 8年毕业 于浙江科技 9 7 9 一 ) , 男, 湖北荆 门人 , 工程 师 , 工程硕士 , 2 0 1 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工业工程专业 。
黏聚力 泊松 比 0 _ 3 3 0 _ 3 3 O 3O O _ 3 0 O - 3 O
c / k P a
勘 材
桩体一 钦 土 地基 、
- 。 偷 萄 酾 芭 ‘ 、\
E f MP a
内摩 擦角
们
l 7 . 2 1 7 . 8 2 0 . 1 1 8 3 1 9 . 0
摘要 : 目前 , 桩 承 式加 筋路堤 在 工程 中得 到 广泛应 用。为 了更 深入 了解桩 承 式加 筋路 堤 作
桩承式加筋路堤关键问题研究综述
桩承式加筋路堤关键问题研究综述摘要:为了促进中国道路工程学科的发展,系统梳理了桩承式加筋路堤关键问题的学术研究现状、热点前沿、存在问题。
对桩承式加筋路堤设计涉及到的路堤土拱效应及桩土荷载承担比、路堤沉降组成及规律。
桩身负摩阻力及承载力等问题进行了综述。
以期为道路工程学科的学术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基础资料。
关键词:桩承式加筋路堤;土拱效应;路堤沉降;桩身负摩阻力桩承式路堤由路堤填料、一层或多层水平加筋体、桩帽、桩和地基土组成,是近年来在软土地区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路堤型式。
与传统的软基处理方法如堆载预压法或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相比,桩承式路堤具有以下优点:由于大部分路堤荷载通过桩传递给了深层强度较高的土层,因而路堤总沉降及工后沉降较小;桩和水平加筋体的共同作用使得路堤侧向变形较小、稳定性较高;路堤无需分期填筑,大大缩短了施工工期。
与桩筏基础相比,桩承式路堤取消了桩顶筏板,而以桩帽代替,并采用较大的桩间距,因此具有良好的经济性。
目前,桩承式路堤在国内外已开始广泛应用。
如中国杭甬高速公路拓宽工程[1]、英国伦敦Stansted 机场的铁路连接线加宽工程[2]、巴西圣保罗北部的公路拓宽工程[3]和荷兰的部分高速公路[4]等。
桩承堤设计涉及到的关键问题包括:①路堤土拱效应及桩土荷载承担比;②路堤沉降组成及规律;③桩身负摩阻力及承载力。
[5]路堤土拱效应研究表明,路堤高度H和桩托板净间距Sa的关系应满足HSa-1>1.4,以使路堤填料中形成完整土拱,否则路堤顶面会出现蘑菇状的不均匀沉降[1][6-7]。
英国、德国、北欧等规范和标准中提供了桩土荷载分担比(或者桩土应力比)计算公式,但是这些公式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仍然存在一定差异。
而中国目前还没有相关规范提供考虑土拱效应的桩土荷载分担比的计算公式。
交通荷载会弱化土拱效应,导致桩荷载减小,桩间土荷载增加,并增加路堤沉降。
对于沉降控制严格的路堤,尤其是高速铁路路堤,需要研究动荷载下土拱演化规律,并分析其对路堤沉降和荷载分担比的影响。
桩承式加筋复合路堤桩土应力比的研究进展
桩承式加筋复合路堤桩土应力比的研究进展摘要:综述了国内外关于桩承式加筋复合路堤(GRPS路堤)中桩土应力比的研究成果,并进行了相应的分析与讨论。
分析表明:桩土应力比是GRPS路堤设计中需考虑的一个重要参数;许多研究者提出了许多桩土应力比的计算方法,但各方法间计算结果差异较大;桩土应力比的影响因素较多,设计中可按桩体的刚性程度大致确定桩土应力比大小;分析与结论为今后GRPS路堤研究提供有益的方向。
关键字:GRPS;复合路基;桩土应力比;进展Abstract: This paper sum up the pile reinforced composite embankment (the GRPS embankment) the pile-soil stress ratio of research results.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pile-soil stress ratio is an important parameter to be considered in the GRPS embankment design; many researchers have proposed many pile-soil stress ratio calculated, but the calculated results between the various methods different; the PILES the impact factor more rigid according to the pile design largely determine the pile-soil stress than the size; analysis and conclusions for GRPS embankments research in the future provide useful direction.Key words: GRPS; composite subgrade; PILES; progress1引言桩承式加筋土复合路堤(桩-网复合路堤),或称GRPS(geosynthetic reinforced pile supported)路堤,由路堤填料、水平加筋体、桩体以及地基土组成,是近些年在软土地区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路堤形式。
桩承式加筋路堤桩土应力分担工作特性研究
摘要桩承式加筋地基作为一种新型的地基处理技术,其有可快速填筑施工、施工工期短、无须预压和二次开挖、能有效控制地基变形的沉降和侧向变形等突出优点,为建设在软弱地基上的路堤、堤坝、挡土墙、储油罐等提供了一种即经济又有效的解决方法,特别适合于需快速施工和对沉降要求严格的软土地区高速公路扩建工程。
桩土应力比或桩体荷载分担比是复合地基中一个基本概念和计算指标,它揭示了复合地基中桩和土的应力分布、荷载分担情况,是计算复合地基沉降量和承载力时的一个关键参数,桩承式加筋路堤设计计算时一般应先求得桩体荷载分担比。
现有研究成果显示,目前对于桩承式加筋路堤桩土应力分担工作特性及其作用机制认识还较模糊,值得进一步系统深入研究。
本文结合广三高速公路扩建工程实践,通过现场试验,观测和分析桩承式加筋路堤中桩土应力分担工作特性,并采用有限元模拟分析手段,对桩承式加筋路堤的工作机制进行较系统的分析和研究。
研究表明:桩土应力比随着填土高度与桩中心距的比值H/s 增大而增大;采用PHC管桩加固方式桩间距宜比采用CFG桩加固方式桩间距增大约0.5倍;同等填土高度下,CFG桩加固的桩承式加筋路堤桩土应力比大于PHC管桩加固的桩土应力比,对扩建公路而言,桩土应力比有从新旧路基结合部向坡脚减小的趋势;考虑拉膜效应计算得出的桩体荷载分担比与现场实测值更为接近;桩承式加筋路堤桩土应力比对桩间距和变化较为敏感,桩径对桩土应力比有较小影响,垫层膜量和桩帽厚度对桩土应力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桩承式加筋路堤的设计计算时,需要合理考虑。
关键词:桩承式加筋路堤;桩土应力比;土拱效应;桩体荷载分担比;数值模拟IABSTRACTThe geosynthetic-reinforced and pile-supported embankment as a new type of foundation treatment technology has many prominent advantages. Such as quickly filling construction, short construction period, without preloading and secondary excavation,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ground settlement and lateral deformation. It has been a good solut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embankment, dams, retaining walls and oil tanks on soft subgrade, especially for the highway expanding project which needs rapid construction and strict settlement control in soft soil area.The pile-soil stress ratio or pile efficacy is one of the basic concepts and calculation index in composite foundation. Revealing the pile and soil stress distribution and the load case of composite foundation, it become a key parameter when calculating the settlement and bearing capacity of composite foundation. Generally speaking , it comes first to figure out the pile efficacy when designing and computing the GRPS embankment. The present study shows that it is not clearly for the working performance and machanism on pile-soil stress distribution of GRPS embankment which is worth studying systematically and deeply.This thesis combines the Guang-San highway expanding project, observing and analyzing the working performance of pile-soil stress distribution of GRPS embankment through the in-situ test and using the method of the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 analysis to study and analyse the working mechanism of GRPS embankment.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pile-soli stress ratio is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ratio fill height to pile space. The pile space can be expanded half and the pile-soli stress ratio is larger with the same fill height when use the PHC pile comparing with the CFG pile to reinforce the soft ground. For highway expanding project, it is a tendency that the pile-soli stress ratio is decreasing from the joint part of the old and new road to the slope angle. It is closer to the real measured value when calculating the pile efficacy thinking about the tensioned membrane effect. The pile-soli stress ratio of GRPS embankment sensitive to the change of pile space and can be affected by pile diameter in a very small degree. And it is influenced by the Cushion modulusIIand the thickness of the pile cap in some degree that need to be concerned reasonably when doing the design calculation of the GRPS embankment.Keywords:GRPS embankment, pile-soil stress ratio, soil arch effect, pile efficacy, numerical simulation.III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第一章绪论 (1)1.1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2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1.2.1桩承式加筋路堤的荷载传递规律及变形特征 (2)1.2.2桩土应力比的计算分析方法 (4)1.2.3 桩土应力比的试验研究 (8)1.2.4桩土应力比的有限元法研究 (9)1.3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1)第二章桩承式加筋路堤的工作机理 (12)2.1桩承式加筋路堤荷载传递机理 (12)2.2土拱效应理论 (13)2.2.1土拱效应的基本概念 (13)2.2.2土拱效应计算方法 (14)2.3拉膜效应理论 (18)2.3.1拉膜效应计算方法 (18)2.4应力集中效应 (23)2.5桩土应力分担 (23)2.6本章小结 (24)第三章桩承式加筋路堤工作特性现场试验 (25)3.1工程概况 (25)3.1.1工程简介 (25)3.1.2试验段工程地质条件 (26)3.2试验监测断面软基加固工程设计方案 (28)3.3试验监测内容及元件布置 (29)3.3.1元件简介 (29)3.3.2试验监测内容及布置 (30)IV3.3.1桩及桩间土压力 (34)3.3.2 桩土应力比 (39)3.3.3两种加固方式补充分析 (43)3.4桩土应力比的理论计算及分析 (44)3.4.1考虑土拱效应的桩土应力比计算 (44)3.4.2考虑拉膜效桩土应力比计算 (47)3.4.3对比和分析 (49)3.5本章小结 (50)第四章GRPS路堤桩土应力分担工作特性有限元分析 (52)4.1有限元软件及基本理论 (52)4.1.1Plaxis有限元软件 (52)4.1.2地基土本构模型 (52)4.1.3桩体模型 (53)4.1.4土工格栅模型 (53)4.1.5接触面模型 (54)4.2有限元计算模型 (54)4.2.1计算基本条件 (54)4.2.2 参数选择 (55)4.2.3网络划分 (56)4.2.4施工过程模拟 (57)4.3计算模型验证 (57)4.3.1路基沉降 (57)4.3.2土压力 (58)4.4桩体应力分担影响因素分析 (59)4.4.1桩间距 (59)4.4.2桩径 (61)4.4.3桩帽厚度 (62)4.4.4垫层模量 (62)4.5本章小结 (63)V参考文献 (66)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70)致谢 (71)VI第一章绪论1.1研究的背景和意义桩承式加筋路堤(Geosynthetic-Reinforced and Pile-Supported Embankment简称GRPS路堤)由路堤填土、水平加筋体、桩及桩帽、桩间软土层和下卧持力层共同组成,这五部分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其工作机理和应力应变特性非常复杂。
一种桩承式路堤中土拱效应的三维有限元建模方法[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桩承式路堤中土拱效应的三维有限元建模方法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庄妍,王康宇,崔晓艳,陆亚明
申请号:CN201310538715.8
申请日:20131104
公开号:CN103605840A
公开日:
20140226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桩承式路堤中土拱效应的三维有限元建模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对桩承式路堤的实际情况进行简化,提取结构的几何参数,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取1/4的桩、桩周土体和路堤作为典型单元进行分析,建立有限元模型;路堤填料和软土采用摩尔-库伦模型,并赋予相应的材料参数;设置路堤和软土的单元属性,进行网格划分;设置路堤结构的边界条件;对路堤结构施加荷载。
本发明基于ABAQUS三维有限元数值软件,通过对桩承式路堤的实际结构进行简化,并同时考虑软土的承载力对土拱效应的影响,建立了研究桩承式路堤中土拱效应的研究三维有限元数值模型,可为桩承式路堤设计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申请人:河海大学
地址:210098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西康路1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虞希光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超前注浆PTCC桩桩承式加筋路堤施工工法
超前注浆PTCC桩桩承式加筋路堤施工工法超前注浆PTCC桩桩承式加筋路堤施工工法一、前言在公路交通建设中,路堤是承载道路通行荷载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提高路堤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超前注浆PTCC桩桩承式加筋路堤施工工法应运而生。
该工法通过注浆PTCC桩与路堤土体形成一体化,使得路堤的承载力得到有效提高,同时提高了路堤的稳定性和抗沉降性能。
二、工法特点超前注浆PTCC桩桩承式加筋路堤施工工法具有以下特点:1. 施工便捷:施工过程简单、快速,不需要繁琐的土石方运输和填筑工序。
2. 施工周期短:注浆PTCC桩桩与路堤土体一体化施工,使得工期大大缩短。
3. 施工成本低:不需要大量的土石方填筑和修整工序,减少了施工成本。
4. 提高路堤承载能力:注浆PTCC桩与路堤土体形成一体化,有效提高了路堤的承载力。
5. 增加路堤稳定性:通过注浆PTCC桩与路堤土体连接,增加了路堤的抗滑动和抗倾覆能力。
三、适应范围超前注浆PTCC桩桩承式加筋路堤施工工法适用于各种路堤工程,尤其适用于软基处理、沉降较大的地区以及需要提高路堤承载能力和稳定性的工程。
四、工艺原理超前注浆PTCC桩桩承式加筋路堤施工工法的工艺原理是通过注浆PTCC桩与路堤土体形成一体化,提高路堤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工程需要和地质条件,采取以下技术措施:1. 建立施工平台:对施工区域进行清理和平整,确保施工平台的稳定性。
2. 钻孔施工:根据设计要求,在路堤土体中钻孔安装注浆PTCC桩,并进行注浆加固。
3. 桩土连接:采取桩架固定等措施,使注浆PTCC桩与路堤土体形成一体化。
4. 填筑土体:在注浆PTCC桩与路堤土体连接后,进行土石方填筑和压实,形成稳定的路堤结构。
五、施工工艺超前注浆PTCC桩桩承式加筋路堤施工工法的施工工艺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 现场准备:清理施工区域,搭建施工平台,准备施工所需的材料和机具设备。
2. 钻孔施工:按照设计要求,在路堤土体中进行钻孔并安装注浆PTCC 桩。
桩承式路堤中加筋褥垫层的工作性状
桩承式路堤中加筋褥垫层的工作性状庄妍;程欣婷;肖衡林;刘奂孜;周倍合;李嘉俊【期刊名称】《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年(卷),期】2018(052)012【摘要】建立桩承式加筋路堤三维有限元模型,对比分析多层土工格栅与单层土工格栅情况下软土表面沉降、软土表面竖向应力与加筋体应变的分布规律.研究发现:软土表面的沉降仅与土工格栅的总强度有关,而土工格栅的层数对软土表面的沉降影响不大;对比单层与三层加筋体模型结果可知,三层加筋体能更明显地减小作用在软土中心的竖向应力,从而使得两桩之间的竖向应力分布更加均匀.在土工格栅总强度相同的情况下,多层加筋体底层土工格栅的最大应变是单层加筋体的1.38~1.50倍.【总页数】7页(P2279-2284,2305)【作者】庄妍;程欣婷;肖衡林;刘奂孜;周倍合;李嘉俊【作者单位】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 210096;河海大学岩土力学与堤坝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岩土工程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江苏南京 210098;河海大学岩土力学与堤坝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岩土工程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江苏南京 210098;湖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湖北武汉 430068;河海大学岩土力学与堤坝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岩土工程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江苏南京 210098;河海大学岩土力学与堤坝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岩土工程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江苏南京 210098;河海大学岩土力学与堤坝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岩土工程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江苏南京 21009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470【相关文献】1.刚性桩复合地基褥垫层工作性状分析 [J], 李诗;冯鸿宽2.桩承式路堤的工作性状分析 [J], 许峰;陈仁朋;陈云敏;徐立新3.CFG桩复合地基褥垫层工作性状研究 [J], 詹云刚4.动荷载下桩承式路堤中加筋体的作用机理 [J], 陈玲玲;马露;王志远5.褥垫层对刚性桩复合地基工作性状的影响 [J], 鲍鹏;赵捷;马少春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桩承式加筋路堤设计方法比较
桩承式加筋路堤设计方法比较彭涛;林浛宇;章定文【摘要】在桩承式加筋路堤的设计计算中,荷载分担比和应力折减系数是比较分析土拱效应发挥程度的两个重要指标.随着桩承式加筋路堤研究的不断深入,与其相关的土拱效应计算方法也不断增多,但是目前尚未有一种适应性较好的桩承式加筋路堤设计方法.介绍了现有的Terzaghi、Hewlett、Randolph、Low和Van Eekelen土拱理论及英国、德国、日本以及北欧规范中的设计方法,通过3个工程案例,分析比较了不同方法计算得到的荷载分担比和应力折减系数与实测值之间的差异,并评价了各种方法的适用性.研究表明:由于不同方法的土拱模型假设不同,且与是否考虑加筋体作用及桩基布设形式有关,各种方法所得的计算结果差异较大.【期刊名称】《现代交通技术》【年(卷),期】2018(015)004【总页数】6页(P1-6)【关键词】桩承式加筋路堤;荷载分担比;应力折减系数【作者】彭涛;林浛宇;章定文【作者单位】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南京210019;东南大学交通学院,南京210096;东南大学交通学院,南京21009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16.12桩承式加筋路堤是处理高速公路软基的有效办法。
桩承式加筋路堤组成包括:桩体(常为刚性桩,如预制管桩)、加筋体、上部填土、垫层,可选择设计桩帽,增大承受上部荷载的面积。
桩间土上部的填土与桩帽顶部土体二者受力的差别会产生差异沉降,从而发生应力重分布,土体上的大主应力发生偏移,路堤土体将会被进一步压实逐渐形成拱形壳体,此种现象称为土拱效应[1]。
桩承式加筋路堤的大部分填土荷载能通过土拱效应传递到桩体之上,降低了对桩间土承载能力的要求,减小了地基沉降[2]。
土拱效应的发挥与路堤填土高度、填料性质、桩间距、桩帽大小等相关。
如果桩间距过大且桩帽尺寸设计不合理,则导致土拱效应不能充分发挥,桩与桩间土的差异沉降过大引起路面不平整。
反之,过小的桩间距也会使工程造价增加,经济效益不佳。
桩承加筋土复合地基的理论分析及模型试验研究的开题报告
桩承加筋土复合地基的理论分析及模型试验研究的开题报告一、课题背景与研究意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建筑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对于地基工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然而,伴随着建筑物坡度、重量等指标的不断增加,地基承载能力的提升远远不能以传统的加深基础为唯一手段。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需要寻求一种能够在保证结构安全的前提下提高地基承载力的方法。
针对这个问题,目前已经出现了很多的方案,其中包括了土工合成材料、灌注桩、挤浆桩等。
这些方法可以分别针对土体压缩强度、剪切强度、抗拉强度等进行工程增强,但是各自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针对这种状况,人们开始探索一种新的方法,即采用桩承加筋土复合地基作为一种强化地基的方式。
桩承加筋土复合地基是一种将桩、加筋土和普通土相结合的一种材料,其特点是利用桩的承载作用,增强土体的承载能力,同时利用加筋土的固结作用,以增强土体的剪切强度。
从而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且简化设计流程的效果。
因此,本文将会着重研究桩承加筋土复合地基的理论分析及模型试验研究,探索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价值,同时也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课题拟分为两个部分进行研究:1.理论分析:通过对桩承加筋土复合地基的力学特性和变形规律进行分析,建立其理论模型,并利用有限元软件对其进行数值模拟。
从而研究桩承加筋土复合地基的特点和适用条件。
2.模型试验:利用实验室开展桩承加筋土复合地基的试验研究,包括单桩承载试验、复合地基的静载试验和动力荷载试验等。
通过试验数据的采集和分析,验证理论模型的可靠性,并对桩承加筋土复合地基的工程应用进行探讨。
三、预期目标和意义通过本次研究,预期实现以下目标:1.建立桩承加筋土复合地基的理论模型,并进一步探究其力学特性和变形规律。
2.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对该理论模型进行验证,提高其适用性和工程实用性。
3.研究桩承加筋土复合地基的优劣特点,探讨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价值,为设计者提供一个新的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einforcement performance of piled embankments
ZHUANG Yan1, 2, WANG Kang-yu1, 2, LIU Han-long1, 2
(1. Key Laboratory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for Geomechanics and Embankment Engineering, Nanjing 210000, China; 2.Geotechnical Research Institute, HoHai University; Nanjing 210000, China)
-3
E 25
度/(kN·m ) 系数 K0 /MPa 17.0 0.5
泊松比 0.33
黏聚力 摩擦角 剪胀角 /kPa 0 /(°) 30 /(°) 0
1
1.1
数值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模型的建立与参数选择 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 ABAQUS, 建立三维有限元
分析模型。桩土的平面位置如图 1 所示。本文的分析 对象是路堤填料,路堤填料采用莫尔–库仑模型,加 筋体模型具体参数按表 1 选取,土体模型具体参数按 表 2 选取。考虑到模型的对称性,取 1/4 实体(图 1 中阴影部分)进行分析。具体几何模型及其网格划分 如图 2 所示。所建模型为立方体形状,模型四周约束
───────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铁联合基金项目( U1134207 ) ;江苏 省 333 项目 (BRA2011146)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51108155) ; 江苏省博士后基金项目(1102070C) 收稿日期:2013–02–28
增刊 1
庄 妍,等. 桩承式路堤中加筋体工作机理研究
水平方向位移,底部 1/4 桩帽约束竖直方向位移,桩 间土区域采用竖向均布荷载模拟软土承载力作用。模 型的底面一部分为为桩帽的 1/4 (面积为 a2 / 4) , 其余 。路堤填料采用 8 节点 为软土(面积为(s2 - a2)/ 4) 1 次实体单元,土工格栅采用 4 节点 1 次膜单元,土 工格栅与填料的相互作用采用带有惩罚系数的接触模 拟,摩擦系数 i 分别采用 30°和 0°。
-
Program 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得出路堤填料竖向应 力随填料深度的变化曲线(图 3 中 P & Z 分析结果) 。 本文利用 ABAQUS 建立的有限元模型进行分析,得 出路堤填料竖向应力随填料深度的变化曲线(图 3 中 本文分析结果) , 其中 P & Z 分析结果所对应的模型路 堤高度为 4.0 m,路堤下存在直径为 2.0 m 的孔洞;本 文分析结果所对应的模型路堤高度为 3.5 m,桩间距 为 2.0 m,且路堤下桩间土对其具有支撑作用。从图 3 可以看出,路堤填料中竖向应力随着路堤填料高度的 减小而逐渐减小,且路堤填料中的竖向应力等于其自 重应力,表明填料没有受到土拱效应的影响;当路堤 填料高度减小到一定值时,路堤填料中的竖向应力小 于其自重应力,表明在土拱效应的作用下应力发生重 分布,填料间竖向应力开始减小,由于 Potts 等建立 的模型中孔洞对其上部填料没有支撑作用,故在填料 高度为零时,填料间竖向应力减小到零;而本文所建 立的模型中, 路堤下软土对其上部填料具有支撑作用, 因而在填料高度减小为零时,填料间的竖向应力不会 减小到零。由于两种情况的路堤填料高度不同,因此 两条分析线呈现平行关系,而不是重合。通过图 2 中 所描述的路堤填料竖向应力与路堤填土高度的变化关 系,可以认为本文建立的模型是合理的。
图 2 数值模型及网格划分 Fig. 2 Typical finite element mesh
296
岩 土 工 程 学 报
2013 年 表 3 数值模拟工况
1.2
模型的验证 Potts 等
[15]
采用 Imperial College Finite Element
工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表 1 加筋体模型所用参数 Table 1 Parameters of geogrid 加筋体层数 1 1 3 E/MPa 12000 6000 2000 泊松比 0.3 0.3 0.3 厚度/m 0.001 0.001 0.001
图 1 桩土平面示意图 Fig. 1 Plan sketch of piles and soil 表 2 数值模型中采用的材料参数 Table 2 Parameters of materials 土体饱和重 土压力
0
引
言
桩承式加筋路堤由路堤填料、 水平加筋体、 桩 (桩 帽或桩梁)和地基土组成,是近年来在软土地区兴起 的一种新型路堤形式,采用桩承式加筋路堤,能有效 地控制地基的沉降和侧向变形,从而减小工后沉降和 不均匀沉降,同时可快速填筑施工,无需预压期和二 次开挖,大大缩短施工工期,施工质量容易控制,其 造价与水泥搅拌桩地基基本相当,具有明显的经济效 益和社会效益。目前,桩承式加筋路堤在国内外已开 始应用。 桩承式加筋路堤受力性状比较复杂,涉及路堤填 土、桩、桩间土和水平加筋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其中 土拱效应和拉膜效应是桩承式加筋路堤涉及的重要研 究课题。由于桩和桩间软土的刚度存在较大的差异, 在路堤自重荷载作用下,桩间土上部的路堤填料相对 桩帽上路堤填料会发生较大的向下位移而形成差异沉
第 35 卷 增刊 1 2013 年 .7 月
岩
土
工
程
学
报
Chinese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Vol.35 Supp.1 July 2013
桩承式路堤中加筋体工作机理研究
庄 妍
1,2
,王康宇
1,2
,刘汉龙
1,2
(1. 岩土力学与堤坝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 南京 210098;2. 河海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0098)
摘
要:通过建立桩承式加筋路堤三维数值模型,对桩承式加筋路堤中的加筋体工作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分析了路
堤高度、桩间距及加筋体拉伸强度等因素对加筋体工作机理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加筋体具有足够大的竖向 位移时,桩间土承担的竖向荷载可以很大程度的减小;加筋体中的最大拉力位于桩帽边缘,且其值是相邻两桩对角线 中点处加筋体中拉力的 2~3 倍;桩间距和拉伸强度对加筋体的承载力具有重要影响,且桩间距的影响较大。该研究成 果可为桩承式加筋路堤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桩承式路堤;三维数值模拟;桩土应力比;桩土差异沉降;土拱 中图分类号:TU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548(2013)S1–0294–06 作者简介:庄 妍(1982– ),女,江苏徐州人,副教授,博士,2009 年毕业于英国诺丁汉大学岩土工程专业,主要从 事软基处理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E-mail:
土拱效应不足,桩间土承担的荷载太大,路堤顶面容 易出现过大的差异沉降,影响使用;反之则达不到桩 承式加筋路堤应有的经济效果。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关于加筋褥垫层受力特性进 行了大量的研究:一类是单层加筋褥垫层,加筋褥垫 层表现出张拉薄膜的性质;另一类是采用双层或多层 加筋褥垫层, 加筋褥垫层表现得像板或梁[2],Fluet 等[3] 指出采用 “梁” 系统比完全柔性的加固效果要好。 Wang [4] 等 也在假定一个近似黏聚力的情况下考虑了多层加 筋的情况。 BS8006[5]和 Russell 等[6]对单层加筋时加筋 材料的拉力进行了估算。加筋褥垫层中加筋材料张拉 力的计算方法主要有:英国 BS8006 法、Catenary 法、 Carlsson 法以及 Sintef 法。 其中 BS8006 法[5]是以薄膜 理论为基础,在对填土荷载等作了简化近似计算后得 出了桩间(或桩帽间)土工筋材的拉力,Russell 等[6] 考虑三维效应的影响,对 BS8006 法提出的公式进行 了修正。 Catenary 法[7]是由 John 假定加筋材料在竖向 荷载下变形曲线服从悬链线分布得出的,因此称为悬 链线法。 Carlsson[8]提出了一个较为简单的筋材最大挠 度计算公式和二维 平面内的筋材 拉力计算公式, Rogbeck 等[9]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考虑三维效应的修正 系数。以上这 3 种方法都只考虑了单层加筋的情况, 而且除了 Catenary 法中简单考虑了桩间土作用外,其 余 3 种方法都忽略了桩间土的支撑作用。Chen 等[10] 通过 1 g 平面应变的试验分别研究了有加筋体和没有 加筋体路堤填土中的土拱效应。曹卫平等[11]通过模型 试验,研究了桩土相对位移、路堤高度、桩梁净间距、 桩梁宽度及水平加筋体等因素对桩土应力比及路堤沉 降的影响。陈福全等 [12] 基于三维土拱效应和改进的 Hewlett 土拱效应算法对桩承式加筋路堤进行了分析。 夏唐代等 [13] 通过现场试验研究了筒桩桩承式加筋路 堤的工作机制。费康等[14]通过现场试验与数值模拟对 桩承式加筋路堤进行了分析研究。本文进行了三维数 值模拟,对桩土应力分布的变化规律、路堤沉降变形 性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Abstract: Finite element numerical simulation i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behavior of piled embankment. It is found that the geogrid is capable of reducing the ultimate stress on the subsoil to zero. The maximum tension in the geogrid occurs at the corner of the pile cap. For the case with three layers of reinforcement distributed through the bottom of the embankment, the upper two layers share relatively little tension compared to the bottom layer. The sag of the reinforcement is very sensitive to the span of the geogrid between piles, but relatively insensitive to the stiffness of the geogrid. The conclusions drawn from the tests may provide valuable reference for the practice. Key words: piled embankment; three-dimensional simulation; pile-subsoil stress ratio; differential settlement; soil ar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