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发展战略)杨村桥洋溪区域发展思路研究

合集下载

建德市大城东新城发展战略规划纲要

建德市大城东新城发展战略规划纲要

建德市大城东新城发展战略规划纲要(审议稿)引言城市化是工业革命以后出现的一种世界性现象,世界发达国家无一例外地经历过加快推进城市化的过程。

21世纪城市化与城市发展表现出区域城市化、城市区域化、城市区域网络化的趋势和特征。

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分类引导人口城镇化,把城镇群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

我省也提出了“走新型城市化道路”的重大决策部署,提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和城镇集聚。

杭州市提出了“一化带四化”、“一化七经济”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网络化大都市和城市国际化建设,合力推进五县市发展。

从上世纪末以来,建德市一直把加快推进城市化放在十分重要和突出的位置。

在新型城市化潮流中,如何遵循城市化发展规律,积极推进小城镇集群发展和协调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成为建德市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

建德地势狭长,地形破碎,地理特征特殊,城市化发展应由主城区单极化发展向多极化发展转变,这是建德城市化的必由之路。

随着杭黄铁路、临金高速、十里埠综合作业码头等重大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洋溪、下涯、杨村桥、梅城等乡镇的区位优势将日益凸现,这一区域,位于建德主城区以东,城镇较为密集,人口相对集中,交通较为便利,经济发展较快,生态环境优美,竞争活力和发展潜力较强,具备率先推进新型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的自然禀斌和客观条件。

通过加快对这一区域的规划建设,该区域必将成为杭州乃至浙江西部快速发展和城市化加快推进的重要区域,也是建德市走新型城市化道路的重要载体。

因此,提出大城东新城发展思路、加快新城规划建设,显得尤为迫切。

第一章规划依据、范围和期限一、规划依据《杭州市域总体规划》、《杭州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杭州西南部中小城市集群发展规划研究》、《建德市域总体规划(2006-2020年)》、《建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建德市“十一五”交通发展规划》、《“两江一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新安江泷江分区规划》、《建德市“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建德市环“三江口”经济圈发展规划》、《建德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等。

三螺旋理论下市域产教联合体“产学研一体化”模式构建

三螺旋理论下市域产教联合体“产学研一体化”模式构建

三螺旋理论下市域产教联合体“产学研一体化”模式构建作者:季馨怿邬杨来源:《成功密码》2024年第01期当前,国家正全力布局新质生产力建设,研究产教融合背景下市域产教联合体的构建,对以职业教育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三螺旋理论是被证实运用在“学校、产业、政府”三者间的产教融合理论。

姚奇富运用三螺旋理论对高职院校在县域中的产教融合办学模式展开了研究,重点对办学模式的“知识空间、共识空间、创新空间”进行了要素构建的历史化、过程性探究,以探索多方共赢的产教融合格局。

庄涛等将三螺旋理论应用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五大产业的纵向分析中,思考三大主体“政、产、校”对产学研合作效率的影响因素,指出政府应采取更多支持产学研合作的平台举措,企业应大力培养技术人才及加大资金投入来提升自身新技术吸引力,学校应主动建构基于科技成果转化率的教师评价机制等,由“政、校、企”三方共同促进产学研合作螺旋上升发展。

戴彬等针对北航杭州创新研究院的实例,从三螺旋理论出发,对创建平台、实施“双导双创”协同育人机制、创造性在研究院中设置“科研中介”岗位(将企业经验输入事业单位框架,如设立产学研服务专员岗)进行了深入探索,强调学校要在三方主体中获得准市场主体地位,应将人力、知识、技术等充分与产业体系进行对接及市场化交易,以此获得知识产权等保护,促进长期发展。

市域产教联合体是国家对产教融合的高度重视、多次推出相关指导意见及遴选文件后,于2023年正式引导兴建的产教融合的新载体,其构建模式的研究呈现短期内密集性的增长。

市域产教联合体作为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职普融通、职教本科办学、职教办学模式产学研深度结合的最新模式,其构建在产业园区基础之上,指向产学研一体化、实体化发展的目标。

为实现人才培养、知识创新、成果转化等一系列基于知识生产的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其本质是“政府、产业(企业群)、学校(普通高等学校、职业院校)及科研院所”各个主体类别间的协同合作创新。

住房和城乡建设局2021年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计划思路

住房和城乡建设局2021年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计划思路

住房和城乡建设局2021年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计划思路一、主要工作(一)坚定决心,推进重点专项争先创优1、拥江发展。

年度市单项考核名列第四,年度考核名列全第二,境内拥江绿道实现全线贯通,我市成功承办绿道现场会,并在省绿道现场会作交流发言,新安绿道九景连珠段获评省级最美绿道。

大洋、乾潭创成省级美丽城镇样板镇,大慈岩、、三都创成市级样板镇,我市被评为全省美丽城镇优秀市,住建局获评全省美丽城镇建设成绩突出集体,环三江口片区美丽城镇集群被列入年全省首批美丽城镇集群化典型案例培育名单。

2、城乡风貌整治提升(未来社区)。

按照走在省市前列的目标,推进城乡风貌样板区试点建设,个社区列入省市“未来社区”创建名单,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完成城乡风貌整治提升行动方案,三江汇流(梅城十三都+乾潭)、数智山水城(洋安新城)两个区块入选全省首批城乡风貌样板区试点建设名单。

3、农村人居环境提升。

落实人居环境常态化管理,年持续深化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三年行动成果,我市获评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县,被评为年度全省深化“千万工程”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工作优秀县市。

在年全球可持续城市与人居环境奖典礼上,我市荣获“全球绿色城市”称号,并作为国内唯一获得该称号的城市向全球分享了经验做法。

4、三改一拆。

全年拆除违建.万平方米,完成市年度任务的•%,年和两年拆后利用率.%。

旧住宅区改造.万方,完成市下达年度任务万方的.%。

下发交办本市级“四边三化”问题点位个全部完成整改。

依托两违防控平台和三级网格制度,全市个网格、个巡更点开展每周不少于次巡查,平台打卡率保持在%以上。

5、数字化改革。

“传统村落数字化服务”列入省级数字化改革试点;与审管办、经信局合作“企服通”获省数字经济系统应用场景大赛三等奖,并入选“首批全省项数字经济系统多跨应用场景推广目录”;“智慧农房”、“乡村小脑”、“临战疏散”列入市级试点项目,并成功举办市农房建设暨数字赋能现场会。

杨村村发展规划(最终定稿)(2)

杨村村发展规划(最终定稿)(2)

灵台县中台镇杨村村发展规划(2012年—2020年)为全面贯彻落实全省“联村联户、为民富民”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推进全村扶贫开发整村推进步伐,根据省、市、县、镇要求,结合杨村村发展实际,制定发展规划如下:一、基本情况杨村村位于灵台县中台镇西川,距县城中心区5公里,灵百公路纵贯全村,交通便利。

村内自然生态环境优美,达溪河贯穿全村,气候宜人,属亚带季风性气候,适宜小麦、玉米、蔬菜等粮食经济作物生长。

全村共有5个自然社,全村共辖5个合作社,237户960人,有贫困户104户,五保户3户,享受低保123人,加入合作医疗945人。

农户居住环境在近两年已得到基本改善,现居住砖混房屋的农户占30%,居住砖木结构的农户占25%,居住土坯房的农户占45%。

但因2008年5.12地震和2010年7.23暴雨灾害影响,30%的农户居住环境存在安全隐患。

耕地面积3400亩,其中川地910亩,山地2390亩,主要以粮食生产和蔬菜种植为主导产业。

2011年,全村人均产粮400公斤,人均收入2130元;种植蔬菜1720亩,收入138万元,人均增收1400元。

截止2012年,全村共建成日光温室24座,大中拱棚621座。

全村5个合作社均实施了电视村村通工程,98%的农户通上了自来水,村内现有小学1所,医疗卫生室1所,村级活动室1所。

二、致贫原因从杨村村实际情况来看,全村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处于中下水平,与全县其他经济发展较快的村相比,其区位、交通、经济都处于落后状态。

制约全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利因素主要有:一是产业结构单一,全村主要是以发展农业为主,二、三产业没有形成规模化,产业比严重不协调,农业科技含量不高,缺乏深加工,市场化、商业化程度低。

二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有效灌溉面积少,山台地面积大,上山生产道路不通,在农业生产方式上仍沿袭过去原始粗放的耕作方法,广种薄收,产出率低,直接影响了全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三是劳动力素质整体偏低,农民观念陈旧,思想消极保守,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差、机会少,致使农业生产力水平得不到大的提高,等、靠、要的思想严重,发展意识不强,科技文化水平难以适应发展的需求,普遍不够富裕。

统筹发展 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统筹发展 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张国锋
富余 劳力 转移 就业 的空 间 , 目前 全镇 已
有 8 .% 的农村 劳力 转 向了二三 产 业 。 54
二是 大力 发展 现代农 业 。 成 了53 万 完 .8 亩标 准农 田改 造 。 依托 1 家市 级 以上 农 3 质高 效农 产品基 地 。 在两 个千 亩方试 将 范 园区建设 。 针对 纯务 农人 口逐年 减少
境 整治 ,在巩 固提 高现有 7 省 、市 级 划 ,紧紧抓 好五 大重点 工作 。 个 突破 瓶颈 制约 .推动 经济 持续 示范村 的 同时 ,推动 1 个 示范村 创建 , 6

则 ,不失 时机 地 推进 土地 使 用权 流转 。 目前 , 镇 已集 中有偿 流转 土地 40 多 全 00 亩 ,实行 规模 化经营 、 准 化生 产 、 标 市 场 化运 作 , 促进 了 农业增 效 、 民增 收。 农
方面实行统筹规划 , 加大扶 持力度 , 引
% 商 战 导 高山、偏远农村 “ 外迁 内聚” ,易地致 8 。与此 同时 大力实 施 “ 贸活镇 ” 退二进 三 ”改造 步 富 。一方面 集 中进 行环境 整治 。 目前万 略 ,加快老 建成 区 “
竹、 董村片及萧王庙取 水 口周围 , 道路整
二 、加大 财政 投 入 ,编织 城 乡一体 的公 共服 务网络

争取 有 3—5个村达 到 宁波市 级 以上 全 面小康 建设 示范 村 ;积 极开展 “ 三拆 ” 、 “ 整治 ”工作 ,完 成 5 三 0个行政 村环 境
・ 发展 快速
实 施三 次产业 协调 发展 , 不断拓 宽 农 民就 业 空间 , 加农 民收入 。 是打 增 一 造特 色制造 业基地 。 我们 着力 加大 工业

徽州区杨村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徽州区杨村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徽州区杨村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徽州区杨村乡人民政府二〇一二年九月目录前言 (1)第一章土地利用现状 (2)第二章规划目标 (4)第三章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 (6)第四章主要用地安排 (10)第五章土地用途分区 (14)第六章村土地利用控制 (19)第七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21)前言杨村乡处于著名旅游胜地黄山脚下,位于徽州区北部,东依富溪乡,南邻洽舍乡,西接休宁县蓝田镇、北靠黄山区汤口镇,距市政府55公里,离区政府40公里。

205国道由南至北横穿山口、杨村、胡川3个行政村直达黄山风景区。

全乡辖5个村,人口5467人。

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保护生态环境,加强对全乡土地利用的宏观调控和统一管理,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目标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编制《杨村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在用地指标控制的前提下,研究和确定土地利用的目标,协调各业用地矛盾,划定土地用途区,合理安排土地整治项目,制定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

《规划》范围为杨村乡行政区域内的全部土地。

规划期限为2006~2020年。

规划基期年为2005年,规划目标年为2020年。

第一章土地利用现状一、土地利用现状2005年,全乡土地总面积5496.71公顷。

其中,农用地面积5191.11公顷,占全乡土地总面积的94.44%;建设用地面积89.43公顷,占全乡土地总面积的1.63%;其他土地面积216.17公顷,占全乡土地总面积的3.93%。

农用地中,耕地面积56.16公顷,占全乡农用地的1.08%;园地面积1641.89公顷,占全乡农用地的31.63%;林地面积3448.20公顷,占全乡农用地的66.43%;其他农用地面积44.86公顷,占全乡农用地的0.86%。

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20年市政府主要目标任务分解表》的通知

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20年市政府主要目标任务分解表》的通知

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20年市政府主要目标任务分解表》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东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0.06.12•【字号】东府〔2020〕42号•【施行日期】2020.06.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20年市政府主要目标任务分解表》的通知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府直属各单位:为全面落实好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各项重点工作,市政府制定了《2020年市政府主要目标任务分解表》,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以下要求,抓好工作落实。

一、进一步深化认识,把抓落实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复杂严峻的外部形势,做好今年各项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市委提出,按照省委十二届八次、九次全会和市委十四届十次全会的部署,执行落实省“1+1+9”工作部署和市“1+1+6”工作思路,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狠抓“六稳”“六保”落实,努力将疫情的影响降到最低,确保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努力推动“湾区都市、品质东莞”建设迈上新台阶。

围绕这个总体要求,《政府工作报告》对全年工作作了全面系统的部署,目前全市发展的路线图已定、时间表已明。

全市各级各部门必须严格按照《2020年市政府主要目标任务分解表》明确的目标要求和时间进度,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牢牢把握“三区”叠加重大机遇,将抓工作落实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二、进一步提质增效,以锐力进取的态度统筹工作推进各镇街(园区)、各部门要以时不我待、刻不容缓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切实强化目标意识、必成意识和率先意识,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更超常规的力度,尤其更多地采取创新性措施,通过集中时间,集中人、财、物、政策等各种资源,着力在关键领域、关键环节抓出亮点;着力解决深层次、两难的、长期想解决但没有能解决好的问题。

推动适度规模经营 转变农业生产方式——乔杨村实施土地集中经营的调查

推动适度规模经营 转变农业生产方式——乔杨村实施土地集中经营的调查

解决群 众后顾 之忧 ,乔杨村敏锐地认 定 。承包方将农机具产 权抵押给村集
识 到 ,以 “ 一家一户” 为特征 的土地 体 ,村集体臂 埔
两鼎
支持 和管理服务 。承 包人按每年每亩

乔 杨 村 推 进 土 地 规 模 经 营 平 台。马学红在承包后 ,先后购 置插
型设备共计2 6 台套。从 上半年小麦 收
成看 ,规模种 植亩产4 0 5 公 斤 ,比上 年增 ̄ ] 1 : 1 4 0 . 2 公 斤 ,增幅1 1 %。下半年
1 7 0 9 亩 耕 地 全 部 实 行 了 机 插 秧 。 至
地折算 田亩 由其进行统 一经营 ,上交
的水稻 、小 麦作为村集体 收入 。承包
消除 了秸杆焚烧 隐患。近年来 , 春秋两季防控秸杆烟 害 ,各级政府都
要投 入 大 量 人 力 、物 力 和财 力 。 但 由
人 ,大力推进 土地 集 中耕种 ,实现 了
“ 人 人 种 田” 向 “ 能人 种 田” 的 转 变 。推动 了传统农 业生产方式 的变革
和创 新 。
趋 势。近 期 ,泰州市委农工办对高港 乔杨村 向群众承诺 ,农户土地交村集 区乔杨 村推进土地流转实行集 中经 营 体 集 中耕 种 ,村里 按 每 亩 土地 补 贴 情 况进 行了专题调研 ,并就做好新 形 2 0 0 斤面粉 、3 5 0 斤大米 的标 准分配 势下农村土地流转 、促进农 业适度 规 到 户 。 方 案 出 台 后 ,农 户 十 分 拥 护 ,

黯 瘴
营 转 变 农 业 生
● ●
乔杨村实施土地集中 经
姚灿华 徐卫华 / 江苏省泰州市委农村 工作办公室
推进农业 适度规模经营 ,实现农 经营模式 已不 能适应现代 农业发展 的

建德市林下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建德市林下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和技术指导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建议,旨在为推进建德市林下经济科学合理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林下经济;主要问题;对策研究
文章编号:
1674

9944(
2020)
01

0148

03
中图分类号:
F326 文献标识码:
A
1 引言
林下经济是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以
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相关产品采集加工、森林景观利 用
3.浙江省建德市大洋镇事业服务中心,浙江 建德 311600)
摘要:指出了发展林下经济是推进乡 村 振 兴 的 重 要 抓 手,是 推 动 传 统 林 业 转 型 升 级 的 重 要 举 措,更 是 促 进
林农增收致富的重要举措,基于建德市林下经济发展现状 分 析,梳 理 了 存 在 的 问 题,从 合 理 布 局、政 策 扶 持
4 万 亩、山 核
桃(薄 壳 山 核 桃)
3.
25 万 亩、油 茶 4.
65 万 亩、花 卉 苗 木
2.
4 万亩,木业企业 255 家,
2018 年,全市林业行业总产
值达到 44.
亿元.全市有建德林场、
新安江林场、寿昌

林场三家国有林场,共有山林面积 20.
5 万亩,其中 生 态
公益 林 面 积 13.
支持下,农户在保持原有林上产品的基础上积极发展 林
下经济,这一方面可 实 现 农 民 增 收,另 一 方 面 为 当 地 创
造新的致富途径.目 前 建 德 市 已 经 形 成 多 种 林 下 经 营
模式,其中以板栗套种香榧、山核桃套种茶叶、香榧套 种
茶叶、林 + 小水果、毛竹林下养殖、林 + 粮等模式为主.

推广乡村片区组团发展模式需把握的几个重点环节

推广乡村片区组团发展模式需把握的几个重点环节

推广乡村片区组团发展模式需把握的几个重点环节作者:谢文渊来源:《宁波通讯·综合版》2021年第07期推进乡村片区化、组团式发展,是推进农业农村共同富裕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从本质上看,这是一种对乡村区域协调发展的模式创新,是村与村之间的协商式合作而不是行政村合并,是动态开放的伙伴组合而不是固定封闭的组织形态,是党组织引领下的发展共同体而不是单纯党建工作的联合体。

因此,深化推广慈溪乡村片区组团发展模式,必须始终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在具体工作中要把握好以下六个重点环节。

一要尊重村级自下而上的组团意愿,避免执行行政指令式的“一刀切”。

片区组团发展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但不是唯一途径,只有真正为群众带来切实利益的片区组团,才能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要找到共同利益。

组团村庄之间应具有利益契合点,无论是集体经济增收、生态环境治理,还是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都能通过组团达到盘活资源要素、统筹项目建设、推进协调发展,从而达成组团共识。

要统筹资源禀赋。

组团村庄之间应当具有发展梯度性、资源互补性或产业互通性,避免同质化竞争,特别是在用地指标、项目资金、环境治理等方面能产生叠加效应,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集聚发展。

尊重村民意愿。

组团发展应充分尊重村民意愿,综合考虑村庄之间的历史沿革、人缘关系、实力对比,克服“强村怕利益吃亏”“弱村怕失去话语权”等心理,防止出现“干部轰轰烈烈、村民冷眼旁观”的情况,避免村民之间、干群之间产生新矛盾。

二要明确党建联盟统筹协调的功能定位,避免产生承担具体事务的新主体。

党建联盟在乡村片区组团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是有效突破发展受制于村界束缚的核心力量,是村际协商协调的重要平台,但在实际操作中应避免其成为承担具体事务的实体性机构。

职责定位上,片区联合党委不是村务决策机构。

片区联合党委是一种特殊形态的功能性党组织,在片区组团中主要发挥把方向、管大事、抓协调的作用,其议定事项仍需通过“五议两公开”流程在各村进行民主决策。

推动适度规模经营转变农业生产方式——乔杨村实施土地集中经营的调查

推动适度规模经营转变农业生产方式——乔杨村实施土地集中经营的调查

推动适度规模经营转变农业生产方式——乔杨村实施土地集中经营的调查姚灿华;徐卫华【期刊名称】《江苏农村经济》【年(卷),期】2013(000)001【总页数】3页(P40-42)【作者】姚灿华;徐卫华【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委农村工作办公室;江苏省泰州市委农村工作办公室【正文语种】中文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农业转型升级,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趋势。

近期,泰州市委农工办对高港区乔杨村推进土地流转实行集中经营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就做好新形势下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出相关几点建议。

乔杨村推进土地规模经营的主要做法策应发展形势,集中流转土地。

近两年来,乔杨村大力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先后建设集中居住区近6万平米。

随着农民集中居住的推进,乔杨遇到两个难题。

一是农民承包地距集中居住点较远,往返耕种不便。

二是规划建设时集中居住点没有单设辅助用房,农机具存放成了一大难题。

为解决群众后顾之忧,乔杨村敏锐地认识到,以“一家一户”为特征的土地经营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最终决定推行“集中耕种”。

乔杨村向群众承诺,农户土地交村集体集中耕种,村里按每亩土地补贴200斤面粉、350斤大米的标准分配到户。

方案出台后,农户十分拥护,主动参与,土地流转工作势如破竹。

到目前为止,全村已流转农户承包地1359亩,整理出属于村集体的边缘田、低产田、折扣田及路渠界坎共350亩,实际集中耕种1709亩。

积极召引能人,推进市场运作。

土地成功流转,仅是推动土地规模经营的第一步。

紧接着,乔杨村马不停蹄,积极召引盐城响水能人马学红,把流转的连片土地交给他集中耕种,并与马学红签订委托种植合同,开启了土地市场化运作的大门。

合同规定,承包方将农机具产权抵押给村集体,村集体及农技人员为其提供技术支持和管理服务。

承包人按每年每亩向村集体上交水稻500公斤、小麦350公斤,合同期5年。

其中,属于村集体的沟渠、田埂、路堤部分,整理成平地折算田亩由其进行统一经营,上交的水稻、小麦作为村集体收入。

宜秀区杨桥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宜秀区杨桥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宜秀区杨桥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说明(2006—2020年)宜秀区杨桥镇人民政府二○一二年五月目录一、区域概况 (1)(一)地理位置与区位 (1)(二)自然资源条件 (1)(三)社会经济条件 (2)二、规划编制总则 (3)(一)指导思想 (3)(二)编制原则 (3)(三)规划任务 (4)(四)编制重点 (5)(五)规划范围 (5)三、规划编制简要过程 (6)(一)准备工作阶段 (6)(二)调查研究阶段 (6)(三)目标确定阶段 (6)(四)规划编制阶段 (7)(五)规划论证与公众参与阶段 (7)(六)成果报批阶段 (7)(七)规划公告阶段 (7)四、关于规划基础数据 (8)(二)相关基础数据来源 (8)(三)基础图件说明 (9)五、规划主要内容的说明 (10)(一)关于规划目标的说明 (10)(二)关于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的说明 (10)(三)关于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的说明 (12)(四)关于土地用途分区和空间管制的说明 (14)(五)关于建设用地空间管制的说明 (16)(六)关于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的说明 (17)(七)关于村土地利用控制的说明 (18)(八)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安排 (19)六、规划协调论证和公众参与规划衔接情况 (20)(一)与区级规划的协调 (20)(二)与各部门专项规划的协调 (20)七、规划方案环境影响评价 (22)(一)土地利用结构与规模调整对环境的影响 (22)(二)土地利用空间布局调整对环境的影响 (23)(三)土地用途分区生态合理性评价 (23)八、规划实施预期效益评价 (25)(二)社会效益 (25)(三)生态效益 (26)九、规划编制成果 (27)(一)文字成果 (27)(二)图件成果 (27)十、相关建议 (28)(一)关于解决建设用地供需矛盾的建议 (28)(二)关于耕地保有量与基本农田保护目标实现的建议 (28)(三)关于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的建议 (29)(四)关于有效实施本规划的建议 (30)一、区域概况(一)地理位置与区位杨桥镇位于安庆市宜秀区北郊,东连白泽湖乡和迎江区长风乡,南邻大桥街道办事处,西靠大龙山镇和罗岭镇,北与枞阳县接壤。

杨桥村脱贫(2018-2020)三年发展规划

杨桥村脱贫(2018-2020)三年发展规划

杨桥村脱贫(2018-2020)三年发展规划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统领,牢牢把握“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总要求,坚持“八个一批” 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我村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实践,按照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和脱贫攻坚的要求,制定三年发展规划。

一、村基本情况杨桥村位于石店镇南部,属重点贫困村。

全村耕地面积10398亩,水面560亩,林地50亩。

全村共有26个村民组,1095户4388人,劳动力127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44户689人,占总人口的16%。

本村村民文化程度普遍不高,以和种养殖为主,产业比较单一。

普遍致贫原因为因病、因残导致家庭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中断。

2017年全村有贫困户150户,333人(其中:一般贫困户44户126人,低保户54户150人,五保户52户57人)。

2014—2017年共脱贫163户486人(其中2014年脱贫19户74人,2015年脱贫13户50人,2016年脱贫27户96人,2017年脱贫104户266人)。

本村2016年贫困发生率为7.63%,2017年贫困发生率降低至1.2%。

2017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8.84元。

今年全村新增贫困户2户5人,动态调整、去除已脱贫人口,全村2018年尚有贫困人口39户53人。

本村的帮扶单位分别为县住建局、县规划局、县重点工程管理局,三结对帮扶单位共精选帮扶干部61名,联系包保本村贫困户122户。

把全村脱贫、预防返贫目标作为扶贫攻坚方向,通过加强领导、强化工作措施,以切实提升扶贫攻坚的工作成效。

二、近期规划(一)杨桥村现有贫困人口39户53人,其中一般贫困户4户8人,低保贫困户11户21人,五保贫困户24户24人。

(二)基础设施项目:1、新修大井组水泥公路长度为690米2、新建本村35个截制闸、涵闸3、硬化王楼组至藕塘组、东楼组至徐桥组支渠4、加宽杨桥组至雷庄组和七井至汪庄组道路路面宽度5、改建本村6000亩高标准农田(三)公共卫生和文化设施项目:1、改厕380户2、配备垃圾桶90个3、新建文化广场600平方米4、新建文化宣传长廊20米5、添制广场健身器材10件(四)环境综合整治项目1、七井组至利辛组、至汪庄组全长3000米道路进行美化、绿化和亮化2、杜桥组至雷庄组、杜桥组至藕塘组全长3900米道路进行美化、绿化和亮化(五)产业发展项目1、将本村“立华养殖厂”在原规模10980平方米的基础上再扩建3000平方米用于扶持壮大企业发展,带动贫困户进行联合租赁养殖,增加贫困户收入。

扬村集体产业发展规划

扬村集体产业发展规划
3.2作物种植基地:以种植订单为导向,形成项目公司+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合作与经营并存的发展模式。公司负责提供种苗、农资、技术以及按照市场价格收购,种植大户(家庭农场)提供人工和负责种植。双方签订合作协议,具体约定责权利。
二、发挥
1.开发条件分析
太村和杨村均属于扬村下辖自然村,两村都具备商业投资开发的基础条件,即:(1)区位交通便捷;(2)村落生态优良;(3)建筑风貌良好;
作物种植附属(配套)设施,不需办理林地征(
地占补平衡,涉及砍伐林木的,需依法办理林木采伐许可。
2.2作物种植基地
推广油菜+高粱、向日葵+玉米等粮油作物间作、轮作或混作技术,引导和组织农民规模化种植生产,为猪羊养殖小区提供饲料。有四点好处:
一是有效遏制耕地撂荒,减少耕地“非粮化”,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二是控制或减轻某些病虫害发生,减少化肥农药使用,改良土壤提高肥力;三是实现周年生产,增加亩产综合经济收益;四是结合大地艺术景观,发展观光旅游,增加村民收入。
综上所述,我司建议扬村: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做强一产, 做优三产,走出一条种养循环、农旅融合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具体为:
一、以现状主导产业为基础,将种植业和畜牧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种养
循环、农牧结合的生态循环农业。
1.产业发展思路
结合扬亭实际情况,并与相关专家初步探讨和论证,建议扬村整体布局发展“猪(牛羊)-沼-粮、猪(牛羊)-沼-油”一体化种养模式,构建扬村独有的“生态养殖+再生能源+绿色种植”的特色循环农业体系。即:
3.
3.1集中养殖小区
(1)合作模式:通过商 招方式引进知名畜牧公司与村集体公司合作,村集体公司以政府投入涉农惠农资金及流转土地作价出资,畜牧公司以现金作价出资,双方成立项目公司作为项目投资、建设和运营主体。双方签订合作协议,具体约定责权利。

杨村镇推进城镇化建设方案

杨村镇推进城镇化建设方案

杨村镇“丰乐杯”城镇建设竞赛活动实施方案为大力推进城镇化战略,进一步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我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天长市“丰乐杯”城镇建设竞赛活动实施方案》(天办[2009]60号)要求,并结合我镇实际,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战略意义城镇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各种发展要素积聚的载体、经济发展的引擎、招商引资的平台、展示形象的窗口。

目前,我镇被安徽省确定为首批扩权强镇试点镇,为我镇带来了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大好机遇。

认真做好此项工作,将有利于加快我镇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有利于拓展第三产业发展空间,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有利于扩大社会有效需求,为经济发展提供广阔市场和持久的动力;有利于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人口素质,促进社会和谐建设。

二、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依托杨村镇现有的工业、农业、交通、生态农业资源,把杨村建设成为天长北部的工贸城镇、科教强镇、生态农业示范镇,以布局合理的中心村为基础,构建城乡协调发展的新格局,以开展“丰乐杯”竞赛为契机,努力打造经济繁荣、布局合理、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社会和谐、环境优美、城乡一体的新型现代化中心城镇。

三、基本原则坚持科学规划,合理确定城镇功能定位,强化规划的刚性约束力;坚持经济强镇,产业富民,按照“培优医药优势产业,培强模具传统产业,培育铝型材新兴产业”总体思路,强力推进园区又好又快发展;坚持基础设施建设先行,加快城镇供水、供电、道路、通讯、文化、教育、卫生、广播电视等配套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坚持保护土地、环境基本国策不动摇,高度重视土地、水资源的保护和集约利用,强化节能减排,促进可持续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城镇管理长效机制,从根本上改善城镇的人居环境;坚持城乡发展,把城镇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进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战略)杨村桥洋溪区域发展思路研究建德市大城东新城发展战略规划纲要(审议稿)引言城市化是工业革命以后出现的壹种世界性现象,世界发达国家无壹例外地经历过加快推进城市化的过程。

21世纪城市化和城市发展表现出区域城市化、城市区域化、城市区域网络化的趋势和特征。

国家“十壹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分类引导人口城镇化,把城镇群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

我省也提出了“走新型城市化道路”的重大决策部署,提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和城镇集聚。

杭州市提出了“壹化带四化”、“壹化七经济”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网络化大均市和城市国际化建设,合力推进五县市发展。

从上世纪末以来,建德市壹直把加快推进城市化放于十分重要和突出的位置。

于新型城市化潮流中,如何遵循城市化发展规律,积极推进小城镇集群发展和协调发展,推进城乡壹体化,成为建德市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壹个重大战略问题。

建德地势狭长,地形破碎,地理特征特殊,城市化发展应由主城区单极化发展向多极化发展转变,这是建德城市化的必由之路。

随着杭黄铁路、临金高速、十里埠综合作业码头等重大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洋溪、下涯、杨村桥、梅城等乡镇的区位优势将日益凸现,这壹区域,位于建德主城区以东,城镇较为密集,人口相对集中,交通较为便利,经济发展较快,生态环境优美,竞争活力和发展潜力较强,具备率先推进新型城市化和城乡壹体化的自然禀斌和客观条件。

通过加快对这壹区域的规划建设,该区域必将成为杭州乃至浙江西部快速发展和城市化加快推进的重要区域,也是建德市走新型城市化道路的重要载体。

因此,提出大城东新城发展思路、加快新城规划建设,显得尤为迫切。

第壹章规划依据、范围和期限壹、规划依据《杭州市域总体规划》、《杭州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杭州西南部中小城市集群发展规划研究》、《建德市域总体规划(2006-2020年)》、《建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建德市“十壹五”交通发展规划》、《“俩江壹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新安江泷江分区规划》、《建德市“十壹五”旅游发展规划》、《建德市环“三江口”经济圈发展规划》、《建德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等。

二、规划范围杭新景高速新安江出口以东,以新安江和320国道为主轴,涵盖洋溪、下涯、杨村桥、梅城、三均五个乡镇(街道)的核心区域,规划面积约120平方km。

三、规划期限2010-2030年,其中近期2010—2015年,中期2016—2020年,远期2021—2030年。

基准年为2009年。

四、规划目的本规划纲要是建德市大城东新城规划、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是编制本区域各项规划的重要依据。

通过规划纲要的编制,进壹步明确新城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发展路径,指导本区域空间合理布局、产业优化提升、重大基础设施统筹建设、生态环境共建共享。

第二章发展现状和发展机遇壹、发展基础(壹)区域位置重要。

大城东新城是未来杭州西部的综合交通枢纽和区域级旅游集散中心的核心区域,是融入杭州网络化大均市和联结浙西及闽、赣、徽等区域的重要节点。

该区域集聚和辐射能力较强,区位优势明显,发展幅地巨大,具备较好的发展条件。

(二)城镇发育良好。

大城东新城规划范围内现有城乡居民住户约4.7万户,占全市总数的26.7%,人口13万人,占全市总数的25.4%,城镇化率达50%,明显高于浙西其它乡镇平均水平。

城镇联系度较高,发展活力和潜力较大,特别是有着近1800年历史的严州古城,具有其他城镇无可比拟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发展潜力极大。

(三)生态环境优美。

大城东新城地处“俩江壹湖”风景区核心区域,森林覆盖率于76%之上,新安江贯穿全境,特别是下涯至“三江口”壹带,生态保护良好,是发展休闲旅游和景观产业的最佳区域。

(四)经济相对发达。

2009年,区域生产总值约52亿元,占全市比重的31.2%,人均生产总值约4万元,高于全市平均水平7276元;工业销售产值近150亿元,占全市比重的36.2%。

新城产业基础良好,杭州市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发展初具规模,精细化工产业及低压电器、五金工具、纺织服装等块状经济有较好基础,草莓、柑桔等效益农业特色明显。

二、存于问题(壹)区域统筹协调不够。

新城规划范围内各乡镇(街道)行政管理相对独立,功能布局重复,基础设施共享程度较低,发展规划缺乏有机衔接。

(二)基础设施相对滞后。

新城规划范围内交通网络体系尚未完全形成,城镇、社会公建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且呈分散状态,共享程度较低。

(三)产业层次有待提升。

五金工具、低压电器等块状产业虽初具规模,但科技含量不高,产业层次较低,缺少龙头企业;现有各工业功能区布局“散、小、乱”,定位模糊、功能重复;旅游、商贸、物流等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三产基础薄弱。

三、发展机遇(壹)重大项目规划明确。

涉及这壹区域内的杭黄铁路、临金高速、富春江航道提升、杨村桥十里埠综合作业区、320国道改线等重大项目,均已明确规划,且将于“十二五”期间投入建设,这将给大城东新城城镇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明显的带动作用。

(二)城市定位更加清晰。

杭州市域总规和综合交通规划将建德定位为浙西次中心城市、杭州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和区域级旅游集散中心,且要求成为“杭州西部的重要增长极”。

于此背景下,大城东新城作为主城区东扩的重要腹地和对外联结辐射的重要节点,必然首先要求其率先成为支撑建德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三)重大规划完成修编。

目前,《建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和《建德市域总体规划(2007-2020年)》已经基本完成修编,建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正着手编制,这为大城东新城进壹步拓展发展空间、提高承载能力、优化空间布局、强化资源整合、加强规划衔接、彰显生态特色、提升优化产业提供了难得机遇。

第三章总体战略构想壹、指导思想按照新型城市化、城乡壹体化、城市区域网络化的要求,抓住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利契机,统壹规划布局,统筹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农村住房改造,加快城镇集聚步伐,全面推进大城东新城综合开发,着力构建“壹轴壹带俩城六区”城市框架,把大城东新城建设成为综合实力较强、产业特色明显、城市功能完善、城镇间联系度高、生态环境优美、社会发展和谐的生态型、组团式城镇集群。

二、基本原则——统筹规划,科学布局。

牢固树立统筹规划的意识,增强规划龙头作用,把大城东新城各项规划编制放于十分重要的位置。

于规划的统壹指导下,科学合理布局新城发展空间,明确功能定位,为全面推进新城建设提供指导。

——整合共享,集聚发展。

站于大城东新城整体发展的高度,打破现有行政区划的束缚,整合各类资源,推进产业和城镇集聚发展,增强区域辐射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保护生态,彰显特色。

山水资源是大城东新城的最大资源优势和发展潜力所于,把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作为新城发展的基础性工程。

于开发和建设中,着力培育生态产业,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加大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把大城东新城打造成生态特色明显的新型城镇集群。

——提升品位,打造品牌。

要将生态、低碳理念贯穿大城东新城开发建设的全过程,着力于规划设计、城市建设、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等各方面建成壹流品位、壹流环境、壹流产业、壹流城镇的城市新区,通过各种载体,全力打造高技术产业基地,打响旅游、文化、生态等品牌,为大城东新城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战略目标——经济实力:生产总值和工业销售产值年均增幅高于全市平均3-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发展明显加快,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高于全市平均5个百分点之上。

到2020年,省级高技术产业基地和黄饶乡村旅游综合体全面建成。

大城东新城对全市经济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

——城市功能:“壹轴壹带俩城六区”空间布局全面形成,新城基础设施配套到位,洋溪至下涯新城、梅城新城、杨村桥综合交通枢纽全面建成,严州古城保护工程基本完成,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比较完备,各城镇间分工合理、特色鲜明,和主城区形成网络化的城市(镇)集群。

城市化水平达到80%。

——生态环境:森林覆盖率保持于76%之上;年均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程度低于全市平均水平;沿新安江生态保护带、沿高速公路和320国道主城区至杨村桥快速路景观带全面建成,且得到有效控制和保护;环境管理能力和污染治理能力进壹步增强,建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态产业体系。

——社会发展:杭黄铁路建德站综合服务中心、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严州校区迁建、市二院迁建、梅城初级中学、梅城客运站等重大社会事业项目全面建成,各项社会基础设施比较完备,社会发展水平达到主城区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收入明显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三、发展路径——规划引领。

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大城东新城概念性规划、控制性详规和分区规划,加快编制城镇建设、交通建设、产业发展布局、新农村建设和生态保护等专项规划,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注重各种规划之间的有效衔接。

切实增强规划的刚性约束力,加强对规划建设区和生态保护区的严格控制和管理。

——多点推进。

于规划的统壹指导下,按照马目—南峰高新技术产业园、梅城新城、杨村桥综合交通枢纽、洋溪至下涯新城等不同载体,以重大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重点,以点带面,分区域、分节点逐步推进,最终构建“壹轴壹带俩城六区”城市框架。

——项目带动。

科学合理安排重大项目建设时序,加快推进杭黄铁路建德站综合服务中心、杨村桥换乘中心、新安江长途客运中心、临金高速、五马洲大桥、320国道和06省道改建、320国道主城区至杨村桥段快速路、马目—南峰高新技术产业园、十里埠综合作业码头、严州古城保护、黄饶乡村田园旅游综合体等项目开发建设,提升以项目建设带动大城东新城发展。

——产业共兴。

充分发掘新城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以休闲旅游、市场物流、文化创意、总部会所、景观产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择优发展精细化工、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等“三高壹低”产业;发展现代农业,提升现有高效农业的产业化水平,且实现和三产的融合发展。

四、建设时序大城东新城开发建设分三个时期。

壹是近期,即拓展期(2010—2015年),以规划编制和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

完成区域概念性专项规划、重要区块分区规划、沿新安江区域生态保护规划。

全力做好本市重大基础设施和杭黄铁路、临金高速等重大项目的衔接,基本完成重大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建设施建设,马目—南峰高新技术产业园现有规划区基本建成。

加大征地搬迁和农民住房改造力度,腾出发展空间。

洋溪至下涯新城、梅城新城初具规模。

二是中期,即发展期(2016—2020年),以产业提升和城镇发育为重点。

提升扩容马目—南峰高新技术产业园,基本建成省级高技术产业基地;加快“退二进三”、“优二进三”步伐,进壹步拓展现代服务业发展空间;以320国道建德主城区至杨村桥快速路、沿新安江为俩大发展轴,完成洋溪区内、梅城新城核心区块建设,加快旅游休闲、商贸物流、社会公建、生态居住等设施建设;旅游设施全面建成;俩大新城服务设施基本齐全,根据大城东新城发展格局,城市面貌基本形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