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学大学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电气工程-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电气工程-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东北大学研究生院二OO九年三月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工程硕士专业目录1、电气工程2、电子与通信工程3、控制工程4、计算机技术电气工程一、专业领域简介电气工程是依托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工理论与新技术三个学科,涉及电力传动,电力配电系统自动化,大型工业过程自动化, 电力系统运行分析与控制、电力市场分析、电网调度自动化、继电保护、信息管理、电力企业管理现代化、厂站自动化和智能化仪器仪表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等相关学科,是一个综合性极强的学科,也是实现工业现代化的支柱性学科之一。

本学科的硕士点在国内建点广泛,学术上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在国际上也有一定知名度。

本学科学术梯队结构合理,研究方向先进,研究项目较多, 并有国际合作课题。

目前有教授5人(博士导师3人),副教授12人(归国留学博士5人)。

仅近5年,承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十余项;获国家、省、部级科技奖励12项;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

建点以来正式出版教材和专著20多部,培养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100余名。

所依托的基层学术组织电气自动化研究所近年来主要承接和开发了V/F控制PWM变频器、电力配电系统自动化、燃机控制与电力变换、开关磁阻电机控制的煤粉仓料位探测系统、发电厂计算机集散控制、沈空于洪场站飞机加油自动控制系统、输油管道泄漏检测与定位系统、残疾人自助机器人和电梯高精度控制系统等项目。

所培养的众多硕士和博士毕业生受到深圳华为、中兴通讯、东方电子、IBM、青岛海信集团等高科技公司和大学院校等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

二、培养目标电气工程学科工程硕士的主要培养目标是为国有大中型企业培养急需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电气工程领域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具体目标为:(一)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热爱本职工作,愿为社会主义祖国的现代化建设服务;(二)掌握电气工程领域的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三)掌握一门外语,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学科领域的外文资料,并有一定的外语写作能力;(四)具有科研组织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担负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

冶金学院工程硕士培养方案0902

冶金学院工程硕士培养方案0902

冶⾦学院⼯程硕⼠培养⽅案0902冶⾦⼯程(专业代码:085205)东北⼤学冶⾦⼯程学科于1951年开始办学,1981年⾸批获博⼠学位授予权,并设有博⼠后科研流动站,2007年被教育部评定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全国仅两家⾼校拥有冶⾦⼯程国家⼀级重点学科)。

本学科涵盖四个⼆级学科:钢铁冶⾦、有⾊⾦属冶⾦、冶⾦物理化学和冶⾦资源循环科学与⼯程,是我国冶⾦领域重要的科研与⼈才培养基地。

其中,以冶⾦物理化学⼆级学科为⽀撑,钢铁冶⾦与有⾊⾦属冶⾦两⼆级学科并举,各⼆级学科均在国内同类学科中名列前茅,并同时成为第⼀批国家重点学科(2001年)。

本学科现有教师127⼈(95%以上具有博⼠学位),其中教授40⼈,副教授56⼈,博⼠⽣导师38⼈。

上述教师中,含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2名,长江学者和杰出青年基⾦获得者1名,优青3⼈,青年千⼈3名,教育部新世纪⼈才7名,国家教学名师2名。

拥有“多⾦属共⽣矿⽣态化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材料电磁过程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部省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电磁冶⾦技术与装备国家地⽅联合⼯程实验室、“特殊钢先进冶⾦⼯艺与装备教育部⼯程研究中⼼”、“教育部材料先进制备技术⼯程研究中⼼”、“有⾊⾦属冶⾦过程技术教育部⼯程研究中⼼”、“特种钢冶炼辽宁省重点实验室”和“现代冶⾦技术辽宁省⾼校重点实验室”等⼗余个省部级科研基地。

⾃本学科成⽴以来,涌现出靳树粱、邱⽵贤、杜鹤桂、李殷泰、萧泽强、冀春霖、王常珍、翟⽟春、冯乃祥等⼀批享誉海内外的杰出学者,培养了⼤批活跃于海内外冶⾦领域的优秀毕业⽣,为我国乃⾄全球冶⾦⼯业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研究⽣培养质量始终处于国内前茅,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

同时,本学科与美国、加拿⼤、英国、法国、⽇本及澳⼤利亚等20多个国家的⼤学和科研机构建⽴了良好的学术交流关系,聘请了60余名国内外著名学者为本学科的名誉教授和兼职教授,吸引了许多国外留学⽣。

⼀、培养⽬标硕⼠专业学位获得者应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有服务国家服务⼈民的社会责任感。

东北大学大学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东北大学大学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研究生院二OO九年七月前言为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积极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学位教育,教育部自2009年起,扩大招收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范围,在此背景下,学校开展了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

为保证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研〔2009〕1号)和《国务院学位办关于转发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的通知》(学位办〔2009〕23号)的文件精神,研究生院在征求多方意见、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东北大学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实施纲要,编辑、整理、出台了《东北大学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是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的指导性文件,是制定培养计划、实施教学管理和学位授予工作的主要依据。

本培养方案立足于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充分体现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领域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特点,突出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特色。

培养方案的内容包括专业领域简介、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研究方向、课程设置及要求、学位论文工作等,还包括有关专业领域的实践教学大纲。

培养方案包含我校在2009年招生的七个专业领域内容。

本培养方案从2009级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开始执行。

东北大学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实施纲要一、培养方案的制订原则(一)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制订应在符合教育部有关规定和要求的前提下,立足于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充分体现专业领域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特点,突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特色。

(二)培养方案的内容包括专业领域简介、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研究方向、课程设置及要求、学位论文工作等。

(三)培养方案应由本专业领域所在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讨论通过,报研究生院审核备案后实施。

二、培养方案的内容及要求(一)专业领域简介主要介绍本专业领域所包含的学科以及师资、科学研究情况等。

工程专业硕士培养方案

工程专业硕士培养方案

工程专业硕士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工程专业硕士培养方案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具备工程项目管理能力和研发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

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毕业生将具备深入理解工程领域的核心知识和技能,在工程项目管理和研发创新方面具备出色的能力。

二、培养理念和任务工程专业硕士的培养理念是注重实践应用、培养创新人才、强化能力培养。

其培养任务主要包括:1. 培养学生的工程项目管理能力。

通过学习课程和实践项目,使学生具备完善的项目管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能够独立设计、组织和管理工程项目。

2. 培养学生的研发创新能力。

通过开展科研项目和实践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提高他们的研发创新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工程领域中开展独立的创新研究。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跨学科综合能力。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跨学科综合能力,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进行工程项目管理和创新研究。

三、培养方式和方法工程专业硕士培养方案采用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方式,主要包括课程学习、实践训练、科研项目和学术交流等环节。

培养方法主要包括:1. 理论学习。

学生需修满一定学分的专业课程,涵盖工程项目管理、研发创新、经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为学生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2. 实践训练。

学生将参与工程实践项目,亲身体验实际工程项目的管理和创新过程,提升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科研项目。

学生将参与科研项目的设计和实施,积累科研经验,进一步提高研发创新能力。

4. 学术交流。

学生将参加学术会议和学术报告,与同行交流学术成果,提高学术素养和专业水平。

四、课程设置1. 工程项目管理:介绍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的项目组织、计划和管理能力。

2. 研发创新:介绍工程研发创新的原则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管理能力。

3. 工程经济管理:介绍工程经济分析和决策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经济分析和管理能力。

4. 工程实践项目:学生将参与工程实践项目,在实践中提升项目管理和创新能力。

东北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实施办法(试行)

东北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实施办法(试行)

东北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实施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专业实践是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教学环节,高质量的专业实践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

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研…2009‟1号)、《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3号)等有关文件精神,为进一步推动我校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工作的有效开展,确保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质量,特制定本办法。

一、专业实践基本要求(一)专业实践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必修环节,所有专业学位研究生都必须参加专业实践。

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专业实践,其中以应届本科毕业生身份考取的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

专业实践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

(二)专业学位研究生一般应于第二学期在校内和校外导师共同指导下制定专业实践计划,并从二年级开始进入专业实践阶段;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学位论文工作交替方式进行。

(三)专业实践须有具体的实践目的、任务、时间安排及明确的实践场所和预期目标,实施校内和校外导师共同指导。

专业实践内容应是面向本专业类别(领域)的实践工作,主要包括专业实验、专业调研、专业实习、岗位实训及技术研究等。

(四)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专业实践经考核合格后,获得相应的专业实践学分。

二、专业实践开展形式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的形式包括:(一)学院(部)根据培养需要,结合校外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基地提供的条件,组织学生赴专业实践基地进行专业实践。

(二)依托校内导师承担的横向科研课题,组织学生到科研课题的委托单位或科研课题合作单位等科研基地进行专业实践。

(三)利用校外导师提供的专业实践场所及条件,安排研究生进行专业实践。

(四)符合要求的其它方式的校外专业实践。

东北大学关于修(制)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通知

东北大学关于修(制)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通知

东北大学关于修(制)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通知各学院(部):为适应研究生学制调整,满足研究生人才培养需要,不断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学校决定修(制)订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及各类别(领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现将有关工作通知如下:一、工作原则培养方案修(制)订工作应相应遵循《东北大学关于修订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见附件1)、《东北大学关于修订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见附件2)、《东北大学关于制订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见附件3)以及国家有关文件精神(专业学位培养方案还须符合相应全国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的政策要求),坚持科学论证、系统设计、整体优化,形成具有前瞻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的高水平培养方案。

二、工作安排(一)各学院(部)要高度重视培养方案修(制)订工作,加强组织领导、调研论证、统筹协调和严格审核,积极发挥学科和专业学位类别(领域)负责团队和相关研究生导师、授课教师的作用,保证培养方案质量。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修(制)订过程中要吸取企业(行业)或实际部门意见。

(二)本次修(制)订的培养方案范围包括2011年以来已招生的学科和专业学位类别,其它符合条件的拟招生学科应同时制定培养方案。

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原则上按照一级学科修(制)订;除工程专业学位按照工程领域修(制)订培养方案外,其它专业学位类别原则上按专业学位类别修(制)订培养方案。

(三)本次培养方案修订的负责单位和去年合格评估的负责单位一致,没有参加合格评估的按学科处确定的学科牵头单位负责。

工程博士的培养方案涉及三个领域,分别组织编写,电子与信息领域由信息学院牵头(计算机学院、机器人学院、软件学院参加);能源与环保领域由冶金学院牵头,组织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编写;先进制造领域由材料学院牵头(机械学院、RAL、EPM参加)。

东北大学材料工程研究生培养方案

东北大学材料工程研究生培养方案

附件11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材料工程(085204)一、专业领域简介与研究方向(一)专业领域简介东北大学材料工程是国家首批试点招收与培养工程硕士的领域之一,也是首批设立培养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领域之一。

与本领域相对应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是我国冶金与材料领域最早建立的学科之一,涵盖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3个二级学科,具有学科齐全、理工结合等特点。

本学科1962年起开始培养研究生,1981年具有首批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1998年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007年被评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并于同年设立博士后流动站。

依托本学科,建有“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材料电磁过程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材料各向异性与织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发改委与地方共建的“材料电磁冶金国家工程实验室”、“金属材料微结构设计与控制辽宁省重点实验室”、“教育部新材料与功能材料网上合作研究中心”、“新材料技术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和“辽宁省金属防护专业技术服务中心”等科研教学基地。

本学科以金属材料和无机非金属材料为重点,以功能材料为发展前沿,以金属材料升级换代和新材料研制为使命,围绕工艺绿色化、装备智能化和产品高质化开展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及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在行业关键共性技术和高端金属材料产品两方面实现突破,为材料的研制、生产和应用提供原创性理论和关键技术。

学科立足国际前沿,致力于建设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培养、科研与成果转化和学术交流的国际一流基地,使学科成为推动材料发展、促进材料技术进步和服务经济社会及国防建设的典范。

(二)研究方向:1.材料设计、模拟与仿真2.低维材料的制备、结构与性能3.材料微结构与性能的调控4.新型功能材料的制备、结构与性能5.高性能陶瓷及粉末冶金材料6.材料表面技术7.材料电磁过程研究8.材料塑性成形理论与工艺9.材料成形过程智能控制10.金属材料成形与热处理装备智能化11.金属材料短流程工艺与理论12.材料腐蚀与防护二、培养目标材料工程领域培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品学兼优, 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和敬业精神,能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东北大学工程硕士培养方案在职动力工程

东北大学工程硕士培养方案在职动力工程

动力工程一、专业领域简介动力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硕士,由“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负责培养。

一级学科下设热能工程、工程热物理及低温与制冷工程3个二级学科,设有“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

本学科依托热能与环境工程研究所、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以及“国家环境保护生态工业重点试验室”和“辽宁省生态工业重点试验室”。

既有专家8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组员1人,博士生导师6人,副专家及高级工程师20人。

学术队伍构造合理,年富力强,可以组织高水平旳多学科交叉和合作,具有较强旳教学和科研实力。

数年来承担了大量国家及省部级重大研究课题,多次获得国家各级科技奖励,刊登和出版了一批高水平旳文章和著作,在工业炉窑热工、工业系统节能、热过程模型化、工业生态学、能源高效转换与洁净运用等方面一直保持国内领先水平。

每年招收硕士硕士50人左右,博士硕士20人左右。

本学科重点研究能量旳释放、转换、洁净运用理论与技术,研究冶金、化工、机械、建筑、能源和动力等工业旳热工理论、工程热物理问题及其生态化技术,重要从事工业炉窑热工、电厂热能动力工程、热过程模型化与计算机控制、能源转换与运用、工业系统节能、工业生态化理论与技术等领域旳研究及工程实践。

二、培养目旳面向国家经济发展和行业技术进步,为国家和企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旳应用型、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工程管理人才。

1. 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团体意识、拼搏精神和创新能力,具有良好旳专业素质、扎实旳理论基础和系统旳专业知识。

2. 理解本学科及其有关领域旳发展动态和学科前沿,有独立分析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

掌握一定旳社会人文、经营管理等方面知识,掌握处理工程问题旳先进措施和现代技术手段,可以综合运用以上知识和技能处理工程实际问题。

3. 具有纯熟阅读本学科外文资料、用外语进行学术交流旳能力,可以独立承担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工作。

计算机、试验技能和科技写作水平到达工程硕士毕业生规定。

东北大学关于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具体实施办法(补充说明)

东北大学关于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具体实施办法(补充说明)

关于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具体实施办法(补充说明)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2016年4月针对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4年9月版)中所列出的一些特殊课程及必修环节的实施办法,特做如下规定和说明:一、“学术道德与论文写作”(2014580001)课程此课程每学年面向同一年级所有硕士研究生分四次以讲座形式集中完成,一般安排在每学年的第二学期,学生成绩以四次讲座结束后提交大作业的方式最终评定(无故缺席2次不予评定成绩)。

二、“学术报告与讲座” (2014580002)课程此课程由各研究所或指导教师的课题组负责组织安排,以参加学术会议、听专题学术报告、做学术报告等形式进行。

学生的成绩由学生所在各研究所集中评定,并在第5学期(每年10月底之前)集中上报到学院教学办。

三、“补修课”课程本科就读非机械类的硕士研究生,以及以同等学力身份录取的硕士生,各专业培养方案中都明确列出了需要补修的课程名称。

此类学生入学后需要本人提出补修课程的申请,由学院批准后便可持批准的申请书与相应授课老师取得联系后直接听相应的本科课程,课程结束后由授课老师给出相应的成绩并报学院备案。

补修课程修读合格后方可正常毕业。

四、“专业实践”(y2014587001)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专业实践”(y2014587001)课程由实践教学和专业实践项目两部分构成。

1、实践教学由指导教师根据学位论文需要,对研究生的实验技能、实验仪器设备操作使用、工程软件使用等进行培训。

2、专业实践项目主要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内容:(1)学校、学院与相关企业联合建立的研究生科研实习基地的实践工作;(2)导师横向科研项目所涉及的现场实验和实践工作;(3)利用现有校内教学科研资源,在学院的实验室、工程训练中心等校内实践基地进行专业实践工作。

研究生在专业实践项目前,需填写《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专业实践计划表》,并由导师审核通过后,方可进入实践环节。

研究生进入相关企业实习,需与企业签署相关的协议,协议内容应明确双方的职责、义务以及研究生在企业实习期间的安全和有关知识产权等方面的问题。

教育部工程硕士培养方案

教育部工程硕士培养方案

教育部工程硕士培养方案一、引言工程硕士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高水平的工程技术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推动工程硕士教育的发展,教育部制定了工程硕士培养方案,旨在促进工程硕士教育的质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高水平的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目标1.培养具备扎实的工程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工程领域先进理论、技术和方法,能够从事高水平的科研与工程实践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

2.培养具有较强的工程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能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工程技术人才。

3.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能够适应和参与国际工程合作与竞争的工程技术人才。

三、培养方案1.课程设置(1)学术课程工程硕士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为目标,要求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工程项目,开设相关的学术课程。

这些课程包括工程基础理论、工程设计与实践、工程项目管理、工程实践与创新等方面的内容,旨在提高学生的工程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2)专业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研究方向和兴趣爱好,工程硕士教育还提供专业选修课程。

这些课程包括材料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能源与环境工程等方面的内容,旨在加强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

2.科研实践工程硕士教育注重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培养,要求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和工程实践。

学生需在导师指导下,完成一定数量的科研课题或工程项目,撰写科研论文或工程报告,培养科研素质和实践能力。

3.导师制度工程硕士教育实行导师制度,每位学生将配备一名导师。

导师将负责对学生进行学术指导、科研指导和实践指导,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和科研计划,保障学生在科研实践中取得成果。

4.学位授予工程硕士教育在学生完成学业的基础上,进行学位论文答辩。

学生须在导师指导下,撰写一篇符合学位要求的学位论文,并经导师和专业评审组书面评审通过,方可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东北大学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

东北大学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东北大学研究生院二OO九年三月前言目前我校使用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是2004年制定的,该培养方案对于指导我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近年来,我校相继增加了若干新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科,委托单位对研究生的培养要求也发生了很多变化,原来的培养方案已经不完全适用新的情况。

此外,全国各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陆续出台了一些指导性意见。

为此,研究生院在征求多方意见、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决定对现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进行修订。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是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的指导性文件,是制定培养计划、实施教学管理、质量评估和学位授予的主要依据,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一般要实施3年。

在修订过程中有关学院高度重视,认真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调研、讨论,结合本学院的科学研究方向、师资授课情况、委托单位要求,参考国内外知名大学相关学科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制定了各专业领域的具体培养方案。

本培养方案包括: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本培养方案包括了我校各专业学位学科(领域)的基本介绍和培养目标,学制和学分,论文工作的基本要求,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每门课程的学时和学分。

本培养方案由研究生院整理汇编,参加编辑整理的人员有:马士军、于采宏、董成杰、袁妍。

各有关学院参加编辑的人员有:王亮、吕兴仁、陈亚男、王大海、芦宙新、郭涛、梁成、李军、王乾兰、何鑫等。

整个培养方案由王明波、马士军统稿,刘春明、巩恩普主审。

研究生院2009年3月1日目录东北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实施纲要前言 (2)东北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实施纲要 (5)公共管理硕士(MPA)培养方案 (1)公共管理硕士(MPA)培养方案 (1)工商管理硕士培养方案 (4)工商管理硕士培养方案 (4)工程硕士培养方案 (9)机械工程 (9)材料工程 (12)冶金工程 (16)动力工程 (21)电气工程 (24)电子与通信工程 (29)控制工程 (34)计算机技术 (42)软件工程 (49)建筑与土木工程 (54)化学工程 (57)地质工程 (61)矿业工程 (65)安全工程 (68)环境工程 (71)生物医学工程 (74)车辆工程 (78)工业工程 (81)项目管理 (86)物流工程 (90)课程一览表 (95)专业学位公共课程代码及学时 (95)文法学院课程一览表 (96)理学院课程一览表 (99)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课程一览表 (100)材料与冶金学院课程一览表 (101)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课程一览表 (103)软件学院课程一览表 (106)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课程一览表 (108)中荷生物医学与信息工程学院课程一览表 (111)工商管理学院课程一览表 (112)东北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实施纲要一、修订培养方案的原则1、在现行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实施纲要的基础上,各学科(领域)本着“有利于学科发展、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有利于实施”的原则,遵循国家相关政策、依据自身情况、借鉴一流高等院校的经验进行修订。

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计划表

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计划表

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
培养计划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领域
研究方向
指导教师
企业导师
入学年月
制定日期
研究生部制表
填表说明
一、本表由导师(或指导小组)和学生本人根据该专业研究
生培养方案的要求进行填写。

二、本表存入研究生本人档案,要求用钢笔填写(或打印),
字迹清楚工整,如栏内填写不开,可另加附页。

三、本表经审查批准后,于新生入学后一个月内分别交所在
学院和研究生部各一份。

四、若课程计划执行过程中,有特殊情况需要变动,须提前
一学期向有关系、学院和研究生部申报。

经批准之前,不得自行调整。

注:1.所选课程均应为研究生部备案的课程。

2.所修总学分为30-32学分,其中学位课学分为16-18学分,非学位课学分为6-8 学分,必修环节10学分。

3.体育课课程安排在业余时间,不计入总学分。

二、主要培养环节计划安排(此部分内容由学校导师填写)。

工程硕博士培养方案怎么写

工程硕博士培养方案怎么写

工程硕博士培养方案怎么写一、培养目标工程领域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较高工程科学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促进学生科技创新和人文素养的全面发展,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层次的工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管理和教学人才。

二、培养要求(一)硕士研究生1. 具有扎实的数理基础和工程专业的基础知识,具备研究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2. 具有一定的外语水平,能够阅读相关外文资料,并进行技术交流;3. 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独立科研能力,能够开展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并解决实际工程问题;4. 具备较强的文献检索和科研论文撰写能力,能够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5. 具有良好的科研和工作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

(二)博士研究生1. 具有较强的工程专业理论和基础知识,具备对工程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和解决的能力;2. 具有扎实的研究方法和科学思想,能够开展创新型研究工作;3. 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和科研团队协作能力;4. 具备在学术期刊上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具备学术交流和国际合作的能力;5. 具有对国家和社会发展中重大工程问题进行研究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和国际视野。

三、培养方案(一)研究生入学:1. 研究生入学前,需要通过考核和面试,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确定入学资格;2. 对于博士研究生,一般要求具有硕士学位,对有实际工程经验的本科生给予特殊考察。

(二)学位课程学习:1. 研究生阶段学习分为硕士阶段和博士阶段,分别设置学位课程,包括学科基础课程、学术研究方法、专业课程等;2. 要求学生在学位课程学习期间,积极参加学术研讨会、学术活动,并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

(三)导师指导和科研实践:1. 在学期间,学生需要选择适合的导师进行指导,并积极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2. 学生要求根据自身特长和兴趣,选择合适的研究方向,并开展科研实践。

(四)学术交流和发表论文:1. 学生需要积极参加学术交流和学术会议,并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2. 鼓励学生从事国际合作项目,并加强国际学术交流。

专业学位机械学院东北大学

专业学位机械学院东北大学

目录机械工程 (1)(085201) (1)机械工程(085201)一、培养目标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培养应用型、复合式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机械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获得者应较好地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积极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该学位获得者应掌握本专业领域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解决专业问题的现代技术和方法,了解该领域的发展动态,具备独立担负本职业领域技术或管理工作的能力,掌握一定的社会人文、经营管理等方面知识和解决专业问题的现代技术和方法。

该学位获得者应具备熟练阅读本专业领域外文资料及初步利用外语进行国际交流的能力。

二、研究方向1、机电系统控制2、现代机械设计3、设备状态监测、诊断与控制4、先进制造工艺及自动化装备5、液压、气动控制6、现代真空技术及应用7、车辆工程三、学制与学习年限硕士生学制为2.5年,最长不超过4年。

学分要求为不低于32学分,其中必修课程学分不低于24学分(含专业实践6学分)。

四、培养方式实行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吸收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实践领域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员,共同承担硕士生的培养工作。

实行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五、课程设置及要求1、课程学习和实践教学实行学分制,硕士生修课学分不低于32学分,其中必修学分不低于24学分(含专业实践6学分)。

2、课程设置基本内容:备注1:与入学考试外语语种一致。

硕士外语语种,硕士外语的语种包括:英、日、俄、德、法等语种;备注2:专业实践要求见第六部分,专业实践考核合格可获得6学分。

备注3:第一外国语为非英语的硕士研究生必修二外英语。

备注4:研究生专业与本科专业不同的硕士、非本科毕业的硕士须补修研究生专业所对应的本科专业的主干专业课两门以上。

东北大学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东北大学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研究生院二OO九年七月前言为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积极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学位教育,教育部自2009年起,扩大招收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范围,在此背景下,学校开展了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

为保证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研〔2009〕1号)和《国务院学位办关于转发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的通知》(学位办〔2009〕23号)的文件精神,研究生院在征求多方意见、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东北大学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实施纲要,编辑、整理、出台了《东北大学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是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的指导性文件,是制定培养计划、实施教学管理和学位授予工作的主要依据。

本培养方案立足于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充分体现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领域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特点,突出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特色。

培养方案的内容包括专业领域简介、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研究方向、课程设置及要求、学位论文工作等,还包括有关专业领域的实践教学大纲。

培养方案包含我校在2009年招生的七个专业领域内容。

本培养方案从2009级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开始执行。

目录东北大学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实施纲要 (1)电气工程 (5)电气工程实践教学大纲 (11)电子与通信工程 (13)电子与通信工程实践教学大纲 (18)控制工程 (20)控制工程实践教学大纲 (26)计算机技术 (28)计算机技术实践教学大纲 (33)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公共类课程一览表 (35)东北大学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实施纲要一、培养方案的制订原则(一)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制订应在符合教育部有关规定和要求的前提下,立足于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充分体现专业领域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特点,突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特色。

东北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要求及过程管理规定

东北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要求及过程管理规定

东北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要求及过程管理规定添加时间:2006-1-23 19:18:00 点击次数:5214工程硕士研究生是以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科技、教育、经济相结合,为我国工矿企业和工程建设部门,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培养和输送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为目的而设立的一个新型专业学位。

为了加强工程硕士生的学位论文工作,提高培养质量,特制定本规定。

一、学位论文要求1.学位论文的选题论文选题可以是来源于生产实践的具有应用价值的设计、工艺、工程技术型课题,也可以是应用基础研究型课题。

鼓励按前者选题。

后者的选题参照东北大学各工学学科工学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论文选题要求。

前者可以是下列之一:1)完整的工程项目或生产方案设计;2)对现有工程设计或生产方案的重大改进,改进后的方案应比原方案有较明显的技术先进性,或能够产生显著的或预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3)生产实践中重要的攻关课题;4)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或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5)新技术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或重大技术改造。

不论是工程应用型选题还是应用基础型选题都应有一定的理论上或技术上的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应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科学、工程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从事科学、工程技术的研究能力。

2.学位论文形式论文形式可以是下列之一:1)完整的设计方案及其论证报告;2)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或新产品的研制开发报告;3)研究论文。

3.论文评价对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评价:1)综合运用本专业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2)先进性和实用性;3)可能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4)工作量应达到1个人年以上。

5)应达到东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写作格式的要求。

二、学位论文工作过程管理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工作需通过以下环节:1)双导师制度每名工程硕士研究生须配主、副指导教师各一名。

主导师是从学院选定,必须是从事本工程领域相关专业具有高级技术职称,并具有研究生指导经验的教师。

东北大学软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应用型)

东北大学软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应用型)

软件工程(专业类别(领域)代码:085212)一、培养目标软件工程学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应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维护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推进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诚实守信,恪守学术道德与规范,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创新精神和工作作风。

具有软件工程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本学科某一特定领域的前沿动态和主要进展,有能力获得从事该领域研究所需要的背景知识。

了解自己所从事领域内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具备通过文献数据库获取专业知识和研究方法的能力。

通过系统化的软件工程基本训练,具有参与实际软件开发项目的经历,具备作为软件工程师从事工程实践所需的专业能力。

具备综合运用掌握的知识、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个人工作与团队协作的能力、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及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具有良好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具备参与实验技术和科学问题讨论的能力。

能够对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陈述和答辩,能较为熟练地利用母语及英语等至少一门外国语进行口头和书面交流。

二、研究方向(一)、软件服务技术与应用研究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服务的建模、服务虚拟化、服务组合、服务匹配、服务动态选取、服务个性化、服务质量保证、面向业务领域的服务等技术;基于服务的业务流程的定义、建模、执行、管理、优化方法,以及面向应用的软件服务设计和发布技术;软件测试管理、软件质量管理、软件配置管理、软件安全管理、软件系统开发技术等。

(二)、云计算技术及应用研究云计算环境下多种关键技术,包括:存储、运算和软件资源的虚拟化和服务化,云数据存储和云数据管理,大规模云计算模式和云编程模型,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和软件即服务(SaaS),云安全,基于云的应用软件的开发、部署和维护以及生命周期管理等。

(三)、移动互联网技术与应用研究移动互联网协议、访问行为、应用模式与安全、智能手机的应用开发架构、用户至上的服务模式、跨操作系统的终端匹配、用户反馈机制、服务的稳定性与质量等相关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研究生院二OO九年七月前言为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积极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学位教育,教育部自2009年起,扩大招收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范围,在此背景下,学校开展了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

为保证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研〔2009〕1号)和《国务院学位办关于转发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的通知》(学位办〔2009〕23号)的文件精神,研究生院在征求多方意见、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东北大学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实施纲要,编辑、整理、出台了《东北大学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是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的指导性文件,是制定培养计划、实施教学管理和学位授予工作的主要依据。

本培养方案立足于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充分体现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领域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特点,突出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特色。

培养方案的内容包括专业领域简介、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研究方向、课程设置及要求、学位论文工作等,还包括有关专业领域的实践教学大纲。

培养方案包含我校在2009年招生的七个专业领域内容。

本培养方案从2009级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开始执行。

东北大学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实施纲要一、培养方案的制订原则(一)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制订应在符合教育部有关规定和要求的前提下,立足于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充分体现专业领域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特点,突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特色。

(二)培养方案的内容包括专业领域简介、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研究方向、课程设置及要求、学位论文工作等。

(三)培养方案应由本专业领域所在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讨论通过,报研究生院审核备案后实施。

二、培养方案的内容及要求(一)专业领域简介主要介绍本专业领域所包含的学科以及师资、科学研究情况等。

(二)培养目标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培养应用型、复合式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具体要求: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及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2.掌握从事领域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在领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管理等能力。

3.具备熟练阅读本专业领域外文资料及初步利用外语进行国际交流的能力。

(三)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1.采用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课程设置应体现厚基础理论、重实际应用、博前沿知识,着重突出专业实践类课程和工程实践类课程。

实践教学是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环节,应积极组织工程硕士研究生到企业实习,可采用集中实践和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

工程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学。

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技术背景。

2.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学制一般为两年,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四年。

(四)研究方向1.研究方向应是本专业领域的发展方向与我校相关领域的优势和特色的结合,要充分凝练和概括。

2.研究方向应注重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求、特别是工矿企业、工程建设部门紧密结合。

3.研究方向应具有科学性、规范性、稳定性。

(五)课程设置及要求课程学习和实践教学实行学分制。

各领域应根据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特点,按照学校的基本要求,确定各类课程的内容及其学分,以达到工程硕士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

1.课程设置要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能力的提高为核心。

教学内容要强调理论性与应用性课程的有机结合,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不断培养学生研究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1)公共课程包括政治理论、外语等。

(2)基础理论课程包括数学类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

(3)实践教学包括专业技术实践课程和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主要是依托项目现场或实习单位(实践基地)对研究生进行主题明确、内容明确、计划明确的系统化实践训练。

(4)选修课程可依据专业领域培养的需要而设置。

2.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所修学分不低于32学分。

注:(1)“文献综述与学术活动”包括“信息检索”和“知识产权”各4学时的专题学术讲座,还包括领域的现状与前沿、参加其它学术报告与讲座、做学术报告等内容。

“信息检索”和“知识产权”专题讲座由研究生院统一安排,讲座教师负责考核,成绩各占“文献综述与学术活动”总成绩的15%;其它内容由学院安排,最终成绩由学院确定并上报。

(2)“专业技术实践课程”应单独设置、单独授课。

(3)除“实践教学”外,其它课程的设置如果与本领域对应的学术型统招硕士专业的有关课程设置一致,该课程可不单独开设。

(六)论文工作1.学位论文的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背景,可以是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

论文的内容可以是:工程设计与研究、技术研究或技术改造方案、工程软件或应用软件开发、工程管理等。

论文应具备一定的技术要求和工作量,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并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具有先进性、实用性。

鼓励实行双导师制,其中一位导师来自培养单位,另一位导师来自企业的与本领域相关的专家。

也可以根据研究生的论文研究方向,成立指导小组。

2.论文质量要求(1)文献综述应对选题所涉及的工程技术问题或研究课题的国内外状况有清晰的描述与分析。

(2)综合运用基础理论、科学方法、专业知识和技术手段对所解决的工程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并能在某方面提出独立见解。

(3)论文工作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或理论深度,论文成果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

(4)论文工作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要体现研究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论文实际工作量一般不少于一年。

(5)论文写作要求概念清晰、结构合理、层次分明、文理通顺、版式规范。

(6)不同论文形式的具体要求:①工程设计类论文:应以解决生产或工程实际问题为重点,设计方案正确,布局及设计结构合理,数据可靠,设计符合行业标准。

②技术研究类论文:应综合应用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分析过程严密、正确,实验方法科学、可靠,实验结果准确、可信,论文成果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

③侧重于工程管理的论文:应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研究成果应具有一定经济或社会效益,统计或收集的数据可靠、充分,理论建模和分析方法科学正确。

④工程软件或应用软件为主要内容的论文(不包括计算机技术领域的论文):应需求分析合理,总体设计正确,程序编制及文档规范,并通过测试或可进行现场演示。

3.论文评审和答辩(1)学位论文的评审应着重审核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审核学位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审核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进展;审核其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计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审核其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研究生必须完成开题报告,论文工作中期报告等培养方案规定的所有环节,获得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成绩合格,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3)学位论文应有2位本领域或相近领域的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评阅(校内外各1人),指导教师不能作为评阅人。

答辩委员会应由5位与本领域相关的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组成,指导教师不能作为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

三、学位授予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论文答辩者,经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四、其它事项(一)学院应着力加强适应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特点的师资队伍建设,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二)学院应充分挖掘各方资源,加强教学基础设施、案例库以及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为全日制工程硕士学习、实践、创业等提供条件。

(三)各领域须制定本领域实践教学大纲及实施细则。

机械工程一、专业领域简介机械工程包括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等主要学科领域,是支撑国家装备制造业这一基础支柱产业的重要学科。

由于现代人类制造活动正在由技艺上升为科学,以及制造活动的综合性与开放性,使机械工程学科与现代物理、数学、化学、信息、材料、自动化、生命、管理和系统等科学的发展密切结合和交叉,又是富有活力和迅速发展的学科。

东北大学机械工程学科具有几十年的历史,机械工程一级学科为辽宁省重点一级学科,机械工程下设的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为国家重点二级学科,机械工程是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学科。

学科拥有以闻邦椿院士为首的一批学术带头人和杰出科研学术队伍,包括教授31人(博士生导师15人)、副教授57人,并具有良好的实验研究条件和公共研究支撑平台。

近五年在重大装备动力学和综合设计、机械结构强度及可靠性、高速高效加工工艺技术、数字化并联制造装备、网络化制造、设备监测故障诊断等几个重要方向先后承担国家重大专项、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重大项目及其他项目200余项、科研经费总额近0.6亿元,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10余项、发明等专利30余项,发表论文近千篇,出版著作近百部。

二、培养目标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培养应用型、复合式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机械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获得者应较好地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积极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该学位获得者应掌握本专业领域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解决专业问题的现代技术和方法,了解该领域的发展动态,具备独立担负本职业领域技术或管理工作的能力,掌握一定的社会人文、经营管理等方面知识和解决专业问题的现代技术和方法。

该学位获得者应具备熟练阅读本专业领域外文资料及初步利用外语进行国际交流的能力。

三、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1.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采用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课程设置体现厚基础理论、重实际应用、博前沿知识,着重突出专业实践类课程和工程实践类课程。

实践教学是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环节。

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技术背景。

2.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学制一般为两年,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四年。

四、研究方向(一)机电系统控制(二)现代机械设计(三)设备状态监测、诊断与控制(四)先进制造工艺及自动化装备(五)液压、气动控制(六)现代真空技术及应用(七)车辆工程五、课程设置及要求1.课程学习和实践教学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低于32学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