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诊疗方案

合集下载

乙肝诊疗方案指南最新

乙肝诊疗方案指南最新

乙肝诊疗方案指南最新1. 引言乙肝病毒感染是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卫生问题,乙型肝炎病毒感染(HBV)是导致慢性肝病和肝癌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更好地诊断和治疗乙肝病毒感染,相关学会和机构制定了乙肝诊疗方案指南,以提供标准化的诊疗方案和指导。

本文将介绍最新的乙肝诊疗方案指南,包括诊断、治疗和预防方面的内容。

2. 诊断乙肝病毒感染的诊断主要依靠乙肝病毒标记物(HBsAg、HBsAb、HBcAb、HBeAg和HBeAb)的检测。

根据乙肝病毒标记物的检测结果,可以对乙肝病毒感染的状态进行判断。

根据最新的乙肝诊疗方案指南,乙肝病毒感染的诊断标准如下:•慢性乙肝病毒感染:持续性或间歇性HBsAg阳性超过6个月,且血清中HBV-DNA检测为阳性。

•治愈:HBsAg连续阴性至少6个月,HBsAb阳性。

除了乙肝病毒标记物的检测之外,还可以进行肝功能检查、肝超声、肝活检等辅助检查,以评估肝脏的病变程度和病情的严重程度。

3. 治疗乙肝病毒感染的治疗主要包括抗病毒治疗、肝保护治疗和免疫调节治疗。

具体的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肝功能状态和乙肝病毒感染的状态进行个体化制定。

3.1 抗病毒治疗抗病毒治疗是乙肝病毒感染的主要治疗手段,可以有效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和病毒载量的下降。

目前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包括核苷酸类和核苷类似物:•如阿德福韦酯、替比夫定等核苷酸类药物;•如拉米夫定、恩替卡韦等核苷类似物。

根据乙肝病毒感染的状态和临床情况,可以选择单药或联合治疗,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3.2 肝保护治疗肝保护治疗主要是通过改善肝脏的代谢功能和减轻肝脏的炎症和纤维化程度,以保护肝脏功能的正常运行。

常用的肝保护药物包括:•如乙酰谷胺酸、坎地沙等短期使用的药物;•如克肝宁、氨基酸口服液等长期使用的药物。

肝保护治疗的目标是改善肝脏的炎症和纤维化程度,减少肝功能受损,降低肝癌的发生风险。

3.3 免疫调节治疗免疫调节治疗主要是通过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对乙肝病毒的清除能力,以达到控制乙肝病毒感染的目的。

慢性乙型肝炎诊疗常规

慢性乙型肝炎诊疗常规

慢性乙型肝炎诊疗常规【概述】慢性乙型肝炎是我国常见的慢性传染病之一,严重危害人民健康。

HBV感染呈世界性流行,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HBV,其中3.5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每年约有100 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 (HCC) 。

我国属HBV感染高流行区,一般人群的HBsAg阳性率为9.09% 。

接种与未接种乙型肝炎疫苗人群的HBsAg阳性率分别为4.51% 和9.51%。

我国流行的HBV血清型主要是adrq+和adw2,HBV 主要经血和血制品、母婴、破损的皮肤和粘膜及性接触传播。

围生 (产) 期传播是母婴传播的主要方式,多为在分娩时接触HBV 阳性母亲的血液和体液传播。

日常工作或生活接触,如同一办公室工作 (包括共用计算机等办公用品)、握手、拥抱、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厅用餐和共用厕所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会传染HBV。

经吸血昆虫 (蚊、臭虫等) 传播未被证实。

【临床表现】有乙型肝炎或HBsAg 阳性史超过6 个月,现HBsAg 和(或) HBV DNA 仍为阳性者,可诊断为慢性HBV 感染。

根据HBV 感染者的血清学、病毒学、生化学试验及其他临床和辅助检查结果,可将慢性HBV 感染分为:(一) 慢性乙型肝炎1.HBeAg 阳性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sAg、HBV DNA 和HBeAg 阳性,抗-HBe 阴性,血清ALT 持续或反复升高,或肝组织学检查有肝炎病变。

2.HBeAg 阴性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sAg 和HBV DNA 阳性,HBeAg 持续阴性,抗-HBe 阳性或阴性,血清ALT 持续或反复异常,或肝组织学检查有肝炎病变。

根据生化学试验及其他临床和辅助检查结果,上述两型慢性乙型肝炎也可进一步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见2000 年《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二) 乙型肝炎肝硬化乙型肝炎肝硬化是慢性乙型肝炎发展的结果,肝组织学表现为弥漫性纤维化及假小叶形成,两者必须同时具备才能作出肝硬化病理诊断。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诊疗方案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诊疗方案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诊疗方案第一篇: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诊疗方案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诊疗方案一、定义: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并可引起多器官损害的一种传染病。

二、乙肝病毒几种传播途径1、血液或血制品:其中医源性感染占首位。

注射器的针头、手术器械,尤其是输血和血制品,可使乙肝病毒侵入体内。

所以主要途径是“病从血入”。

2、母婴围产期传播:母婴传播是HBSAG家庭聚集性的起因。

母亲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尤其HBEAG(+)和HBV-DNA(+)时婴儿受染十分常见。

3、性接触亦可可能传播乙肝,但不会经呼吸道传播。

三、诊断标准:(1)可能有急性肝炎病史(往往不明显);(2)临床表现和肝功能异常超过6个月以上;(3)HBsAg持续阳性超过6个月,伴抗HBc总抗体和IgG抗体阳性;如为活动期则抗HBc.IgM可呈中、低滴度阳性;(4)HBeAg、HBV-DNA和DNAP阳性,或前三者阴性而抗HBe阳性;1(5)作肝活组织检查进一步明确是慢性迁延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或慢性小叶性肝炎。

无症状HBsAg携带者无任何肝炎临床症状和体征,肝功能无异常,HBsAg持续阳性6个月以上。

四、西医治疗方法;(1)、抗病毒治疗,包括干扰素及核苷(酸)类似物。

(2)、免疫调节药,如胸腺肽。

(3)、保护肝细胞药物,如甘草甜素类药物。

(4)、抗肝纤维化。

五、并发症(1)、肝硬化:慢性肝炎发展为肝硬化,是肝纤维化的结果。

发生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尚见于亚急性、慢性重型肝炎及隐匿起病的无症状HBsAg携带者。

(2)、肝癌:HBV、HCV感染与之发病关系密切。

以慢活肝、肝硬化发生肝癌者多见。

也可见于慢性HBV感染未经肝硬化阶段发展为肝癌。

其发生机制目前认为与HBV-DNA整合有关,尤其是X基因整合。

HBxAg反式激活原癌基因起着重要作用。

此外黄曲霉素等致癌物质有一定协同作用。

(3)、肝性脑病:又称肝昏迷,或肝脑综合征,是肝癌终末期的常见并发症。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诊疗方案(2020年版)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诊疗方案(2020年版)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诊疗方案(2020年版)一、疾病诊断慢性乙肝属于中医“胁痛”、“黄疸”、“积聚”等范畴,多因人体正气不足,感受湿热疫毒之邪,侵入血分,内伏于肝,影响脏腑功能,损伤气血,导致肝脏气血郁滞,着而不行。

病情的发生发展与饮食不洁(节)、思虑劳欲过度有关。

本病病程较久,缠绵难愈。

常见胁痛、乏力、纳差、腰膝酸软、目黄、尿黄等症状,部分病人可见蜘蛛痣及肝掌。

病程超过6个月,症状持续和肝功能异常者,即为本病。

疾病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联合制订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

二、中医治疗(一)辨证论治1、湿热蕴结证证候:身目黄染,黄色鲜明,小便黄赤,口干苦或口臭,脘闷,或纳呆,或腹胀,恶心或呕吐,右胁胀痛,大便秘结或粘滞不畅,舌苔黄腻,脉弦滑或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茵陈蒿汤合甘露消毒丹加减。

组方:茵陈15~30g,栀子10~15g,制大黄6~15g (后下),滑石15~30g,石菖蒲15g,黄芩12g,车前草15g,射干9g,连翘9g,藿香10g。

中成药:乙肝清热解毒胶囊、肝泰舒胶囊、龙胆泻肝丸、茵胆平肝胶囊、鸡骨草胶囊、叶下珠胶囊、鸡骨草肝炎颗粒、茵栀黄颗粒、垂盆草颗粒等、双虎清肝颗粒等。

2、肝郁气滞证证候:两胁胀痛,善太息,得嗳气稍舒,胸闷腹胀,情志易激惹,嗳气,乳房胀痛或结块,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

组方:陈皮10g,柴胡12g,川芎15g,香附12g,枳壳12g,白芍15g,甘草6~9g,苏梗9g,丹参15g。

中成药:柴胡舒肝丸、逍遥丸、舒肝丸、丹芩逍遥合剂等。

3、肝郁脾虚证证候:胁肋胀痛或窜痛,急躁易怒,喜太息,纳差,或食后胃脘胀满,乳房胀痛或结块,嗳气,口淡乏味,便溏,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

治法:疏肝健脾。

方药:逍遥散加减。

组方:柴胡12g,当归15g,白芍15g,白术15g,茯苓15g,薄荷6g(后下),甘草6g,生姜3~6g。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临床路径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临床路径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临床路径(总7页)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慢性乙型肝炎中医临床路径一、慢性乙型肝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ICD-10编码:B18.103+B18.104)。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GB/T 16751.1-1997)、《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中华中医医学会内科肝胆病专业委员会制订的诊断标准(2002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感染病学分会制订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05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慢性乙型肝炎诊疗方案”。

慢性乙型肝炎轻中度临床常见证候:温热蕴结证肝郁气滞证肝郁脾湿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瘀血阻络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慢性乙型肝炎诊疗方案”及《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ZYYXH/T86-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诊疗时间≤2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慢性乙型肝炎(ICD-10编码:B18.103+B18.104)的患者。

2.伴有肝功能ALT<2倍正常值、TBIL<2倍正常值,或肝穿刺病理活检检查在G2以下:和/或ALT≥2倍正常值但有抗病毒治疗禁忌证得患者或患者自身原因暂不考虑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轻中度患者。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既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慢性乙型肝炎诊疗方案

慢性乙型肝炎诊疗方案

肝病科慢性乙型肝炎诊疗案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于乙型肝炎病毒(HBV)持续感染造成的肝脏慢性坏死性炎症,可分为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在中医学中归属于“黄疸”、“胁痛”的畴。

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国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和《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以及中华中医药学会科肝胆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诊断标准(2002年)。

本病多因人体正气不足,感受湿热疫毒,侵入血分,伏于肝,影响脏腑功能,损伤气血,导致肝脏气血郁滞,着而不行,病情的发生发展可与饮食不洁(节)、思虑劳欲过度有关。

本病病程多久,缠绵难愈。

常见胁痛、乏力、纳差、腰膝酸软、目黄、尿黄等症候,部分病人可见蜘蛛痣及肝掌,脾脏一般无明显变化。

肝病病程超过6个月,症状持续和肝功能异常者,即为本病。

部分病例因病时日久,病史可不明确。

而于检查后发现。

2、西医诊断标准有乙型肝炎或HBsAg阳性史超过6个月。

现HBsAg和(或)HBV DNA 仍为阳性者,可诊为慢性HBV感染。

慢性乙型肝炎可分为(1)HBeAg 阳性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sAg、HBV DNA和HBeAg阳性。

抗—HBe阴性,血清ALT持续或反复升高,或肝组织学检查有肝炎病变(2)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sAg和HBV DNA阳性,HBeAg持续阴性,抗—HBe阳性或阴性,血清ALT持续或反复异常。

或肝组织学检查有肝炎病变。

(二)证候诊断1.湿热蕴结证:身目黄染,黄色鲜明,小便黄赤,口干苦或口臭,脘闷,或纳呆,或腹胀,恶心或呕吐,右胁胀痛,大便秘结或粘滞不畅,舌苔黄腻,脉弦滑或滑数。

2.肝郁气滞证:两胁胀痛,善太息,得嗳气稍舒,胸闷、腹胀,情志易激惹,嗳气,乳房胀痛或结块,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

3.肝郁脾虚证:胁肋胀痛或窜痛,急躁易怒,喜太息,纳差或食后胃脘胀满,乳房胀痛或结块,嗳气,口淡乏味,便溏,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指南(2023年更新版)》要点汇总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指南(2023年更新版)》要点汇总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指南(2023年更新版)》要点汇总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指南 (2023年更新版)要点汇总指南概述本文档是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指南的要点汇总,基于2023年的最新研究和临床实践,为患者和医疗专业人员提供指导。

诊断- 对于疑似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进行血清学检测以确认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 应检测乙型肝炎病毒DNA和肝功能指标,以评估病情。

分级和评估- 使用乙型肝炎病毒DNA水平、肝组织病理学和肝功能评估的综合指标,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分级和评估。

- 评估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和肝纤维化程度,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计划。

治疗策略- 根据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肝功能和肝纤维化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策略。

- 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目标是达到持久的病毒学和临床反应,减少肝功能衰竭和肝癌的风险。

- 推荐首选药物为核苷类似物或核苷酸类似物,如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等,用于抑制病毒复制。

- 对于肝功能较差或肝纤维化较重的患者,联合使用抗病毒药物和免疫调节剂可能更有效。

治疗监测- 治疗期间应定期进行乙型肝炎病毒DNA检测和肝功能指标测定,以评估治疗效果。

- 定期监测肝功能,包括肝酶和肝功能衰竭标志物,以及肝纤维化程度的动态变化。

治疗终止和后续- 对于达到持久病毒学和临床反应的患者,治疗终止时应定期进行随访,并关注肝癌风险。

- 对于未达到治疗目标或重复治疗后仍复发的患者,应重新评估治疗策略,并考虑其他药物或治疗方案。

预防和注意事项- 推广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和预防措施,以降低感染风险。

- 对于合并其他肝病或免疫抑制的患者,应谨慎选择治疗策略,并密切监测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

- 治疗期间应避免饮酒和使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

这是《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指南(2023年更新版)》的要点汇总,旨在为医疗专业人员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提供指导和参考。

请在具体治疗时仔细阅读完整指南以获得更详细和准确的信息。

慢性乙型肝炎诊疗规范

慢性乙型肝炎诊疗规范

病毒学标志: HBsAg、HBeAg、 抗-HBe 和 HBV DNA 的基线状 治疗开始后每 3 个月检测 1 次 态或水平;
对于中年以上患者,应作心电图 应定期评估精神状态,尤其是对出现明显抑
检查和测血压
郁症和有自杀倾向的患者,应立即停药并密
切监护
排除自身免疫性疾病
HCG 检测以排除妊娠
中华医学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05.12
慢性乙型肝炎诊断和治疗
一.慢性乙型肝炎概述
二.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 三.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
全球HBV感染流行情况
20亿人曾感染HBV, 占全球人口1/3
15%~25%最终将死 于与HBV有关肝病
全球60亿人口
慢性HBV感染者约3.5~4亿, 其中亚洲占2/3,中国占1/3 每年全球死亡75~100 万例,占死因第7位
Lavanchy D.J Viral Hepatitis.2004;11:97-107
HBV感染的转归
急性HBV感染
95% 围产期/婴幼儿 期感染
5%-10%成年期感染
慢性 HBV 感染
10%-30%
慢性肝炎
5年內12%-20%
5年內6%-15% 肝硬化
5年內20%-23%
肝细胞癌
失代偿肝硬化
“持续病毒复制” 是慢性乙肝病情进展的主要病因
HBV DNA水平与肝细胞癌密切相关
台湾队列研究,N=3653
基线处HBV DNA水平,拷贝/mL
肝 癌 累 计 发 生 率
随访时间(年)
Chen CJ ,et al. JAMA. 2006,295(1):65-73
生存分布函数
HBV DNA载量与慢性肝病病死率密切相关

2024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全文指南

2024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全文指南

2024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全文指南一、前言慢性乙型肝炎(CHB)是我国常见的传染病之一,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为了提高我国慢性乙型肝炎的防治水平,减少疾病负担,依据《传染病防治法》和《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适用于从事慢性乙型肝炎防治工作的医务人员和患者,旨在为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慢性乙型肝炎提供科学依据。

二、慢性乙型肝炎的病原学乙型肝炎病毒(HBV)属于嗜肝DNA病毒科,基因组长约3.2kb,具有高度变异性。

HBV感染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据估计全球约有2.5亿人感染HBV,其中约7000万人患慢性乙型肝炎。

HBV感染可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等严重疾病。

三、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3.1 临床表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表现为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肝区疼痛等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黄疸、腹水、肝脾肿大等。

3.2 实验室检查(1)血清学检查: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等。

(2)病毒学检查:HBV DNA载量、HBV DNA耐药检测等。

(3)肝功能检查:ALT、AST、ALP、总胆红素、白蛋白、球蛋白等。

(4)肝脏影像学检查:超声、CT、MRI等。

(5)肝组织学检查:病理活检。

3.3 诊断标准依据《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标准如下:(1)HBsAg阳性持续超过6个月。

(2)HBV DNA载量≥10^5 IU/ml。

(3)肝功能异常,如ALT、AST升高,或肝组织学检查证实有慢性肝炎表现。

四、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4.1 治疗原则(1)抗病毒治疗:抑制HBV DNA复制,降低病毒载量。

(2)免疫调节治疗: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改善肝脏炎症。

(3)保肝治疗:保护肝细胞,促进肝功能恢复。

(4)抗纤维化治疗:延缓或逆转肝纤维化进程。

(5)肝移植治疗:对于终末期肝病患者,可考虑肝移植治疗。

EASL乙肝诊疗指南解读中文

EASL乙肝诊疗指南解读中文

2023-11-05•指南背景和目的•指南核心内容解读•指南亮点与特色•指南实践与经验分享•指南的局限性与不足目•总结与展望录01指南背景和目的•Easy-L乙肝诊疗指南是在中国制定的针对慢性乙型肝炎(CHB)的诊疗指南,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标准化、规范化的诊疗建议,提高CHB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该指南的制定是基于大量的临床实践和专家共识,经过深入研究和广泛讨论后得出的。

指南的背景和制定目的•本指南适用于所有类型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包括轻度、中度、重度以及代偿性和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等。

指南的目标受众是临床医生,包括内科、感染科、肝病科、消化科等领域的医生,以及从事肝病治疗和研究的相关人员。

指南的适用范围和目标受众02指南核心内容解读乙肝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其中,临床特征包括乏力、纳差、腹胀等;实验室检查包括肝功能检查和HBV血清学检测;影像学检查可帮助判断肝脏形态及结构。

诊断标准首先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初步诊断,然后进行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以进一步确认。

对于确诊的乙肝患者,还应进行病毒基因分型、病毒载量等检测,以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诊断流程乙肝诊断标准及流程治疗方案根据指南,乙肝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抗病毒、免疫调节、抗炎保肝和对症治疗。

其中,抗病毒治疗是关键,可有效抑制病毒复制,减轻肝组织损伤,改善肝功能。

用药原则抗病毒药物应尽早使用,并遵循口服给药、按疗程治疗的原则。

同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基因分型选择合适的药物,并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乙肝治疗方案及用药原则监测在治疗过程中,应定期监测患者的肝功能、病毒载量、肝脏影像学等指标,以评估治疗效果和调整治疗方案。

评估根据监测结果,评估患者的病情和预后。

对于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或更换药物。

同时,应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支持。

乙肝治疗过程中的监测与评估03指南亮点与特色Easy-L乙肝分类系统经过优化和更新,更加科学、实用和符合现代医学标准。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的规范诊治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的规范诊治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的规范诊治一、指南意见:依据2019版中国CHB指南意见,CHB抗病毒治疗适应症较2015版扩大:1、血清HBV-DNA阳性、ALT持续异常(>正常值1倍)且排除其他原因所致。

(B1)2、血清HBV-DNA阳性的代偿期和失代偿期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

(A1)3、血清HBV-DNA阳性、ALT正常,有下列情况之一者:(1)肝组织学检查提示显著炎症和(或)肝硬化(G≥2和(或)S≥2);(A1)(2)有乙肝肝硬化或乙肝肝癌家族史,且年龄>30岁;(B1)(3)无创或有创肝组织检查,存在明显肝脏炎症或肝纤维化;(A1)(4)HBV相关肝外表现(如HBV相关肾小球肾炎等)。

(B1)较2015版放宽了抗病毒治疗适应症,不再强调HBV-DNA数值。

二、治疗药物:1、核苷(酸)类似物(NAs):特点:高效、快速、价格低廉、停药困难、复发率高。

代表药物:拉米夫定(LAM)0.1,po,Qd;恩替卡韦(ETV)0.5mg,po,Qd;2、无环核苷酸类似物:特点:高效、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代表药物:阿德福韦酯(ADV)10mg,po,Qd;替诺福韦酯(TDF)商品名-韦瑞德300mg,po,Qd,与餐同服,(哺、育、孕、妊首选);丙酚替诺福韦酯(TAF)商品名-韦立德25mg,po,Qd,与餐同服,(哺乳期不建议,孕期必要时使用);3、干扰素(IFN):兼具抗纤维化作用和免疫调节作用。

(1)普通干扰素:干扰素α-2a:因特芬、贝尔芬干扰素α-1b:赛若金、运德素干扰素α-2b:甘乐能、安达芬、英特龙用法:肌注或皮下,隔日一次或每周3次。

特点:价格低廉,起效迅速,半衰期短。

(2)长效干扰素: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 α-2a):派罗欣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IFN α-2b):佩乐能用法:肌注或皮下,每周1次。

特点:价格昂贵,血药浓度稳定,病人经济较好者应首选。

4、乙肝疫苗三、用药方案:1、单药Vs联合:联合用药的疗效和降低复发率作用优于单药。

慢性乙肝单病种限价临床诊疗路径

慢性乙肝单病种限价临床诊疗路径

慢性乙肝单病种限价临床诊疗路径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ICD-10: B19.902 )诊断依据:根据2005-12乙肝防治指南1. 临床上出现乏力、上腹部不适、消化道症状,查体:慢性肝病体征。

2. 乙型肝炎或HBsAg阳性史超过6个月,现HBsAg(或)HBVDNA仍为阳性者,可诊断为慢性HBV感染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2005-12 乙肝防治指南和《传染病学》第7版1.一般治疗2.保肝、降酶、退黄、能量、必要时加促进肝细胞生长素、利尿剂3.对症4 抗病毒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 10-14 天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 B19.902 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重叠甲、丙、戊肝感染需排除4.诊断为肝衰或合并其它肝病需排除术前准备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1. 2. 3. 4.选择用药:抗生素类,预防性用药时间为天手术日为入院第天麻醉方式:手术材料:术中用药:输血:病理:术后住院恢复天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1. 血常规2. 肝功能术后用药:抗生素类,用药时间天出院标准:(围绕一般情况、切口情况、第一诊断转归)1.一般情况好、临床症状缓解2.肝功能明显好转,肝功能正常或者接近正常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1临床症状加重,病情进入肝功能衰竭期则不能计入该路径2如果临床出现院内感染或其他并发症也不计入该路径临床路径标准住院表单慢性乙肝临床路径适用对象: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ICD-10: B19.902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10-14 天。

慢性乙型肝炎诊疗方案梳理

慢性乙型肝炎诊疗方案梳理

慢性乙型肝炎诊疗方案梳理慢性乙型肝炎,这个让人听起来就有些沉重的名词,它如同一个隐形的敌人,悄悄潜入人体,长期潜伏,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少困扰。

作为一名有着十年方案写作经验的大师,今天我就来为大家详细梳理一下慢性乙型肝炎的诊疗方案。

一、诊断1.病史询问:了解患者是否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史,如输血、不洁性行为等。

2.体检:观察患者是否有肝掌、蜘蛛痣、黄疸等典型症状。

3.实验室检查:包括乙肝五项、肝功能、病毒载量等指标。

4.影像学检查:如B超、CT等,观察肝脏形态、结构变化。

5.病理检查:必要时进行肝脏穿刺活检,观察肝脏组织病变。

二、治疗明确了诊断,就是治疗。

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我们要抓住三个关键词:抗病毒、保肝、抗纤维化。

1.抗病毒治疗:这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核心。

常用的抗病毒药物有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

治疗过程中,要注意监测病毒载量,调整治疗方案。

3.抗纤维化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容易引发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

因此,抗纤维化治疗也至关重要。

常用的抗纤维化药物有熊去氧胆酸、复方丹参等。

三、并发症处理慢性乙型肝炎还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肝硬化、肝衰竭、肝癌等。

针对这些并发症,我们要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1.肝硬化:限制钠盐摄入,利尿剂治疗,必要时进行肝移植。

2.肝衰竭:给予人工肝支持治疗,如血浆置换、血液透析等。

3.肝癌:手术切除、射频消融、微波消融等方法治疗。

四、生活调护2.饮食清淡,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辛辣食物。

3.适量运动,增强免疫力。

4.保持心情愉悦,避免过度劳累。

5.定期复查,密切关注病情变化。

慢性乙型肝炎的诊疗方案梳理就如同一幅作战地图,我们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同时,生活调护也是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只要我们抓住抗病毒、保肝、抗纤维化这三个关键点,相信慢性乙型肝炎这个敌人最终会被我们打败。

注意事项一:密切监测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中,监测病毒载量是关键。

有时候,患者可能会忽视定期的复查,导致病毒反弹。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治疗策略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治疗策略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治疗策略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肝脏感染。

全球范围内有超过2亿人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其中大约有2400万人患有慢性乙型肝炎。

如果不及时干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肝硬化和肝癌。

因此,有效的治疗策略对于控制这一传染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治疗方法和策略。

一、抗病毒药物治疗1. 核苷类似物药物核苷类似物药物是目前最常用和最有效的抗乙型肝炎药物。

它们通过抑制HBV DNA合成来减少或清除体内的HBV载量。

常见的核苷类似物包括拉米夫定、阿德福韦等。

这些药物通常需要长期使用,并根据患者的血液测试结果进行调整剂量。

2. 干扰素治疗干扰素也是一种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它通过增强免疫系统对乙型肝炎病毒的清除作用来达到治疗效果。

然而,干扰素通常需要使用更长时间(至少6个月)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并且会引起一系列副作用如发烧、头疼和肌肉酸痛等。

二、个体化治疗方案由于乙型肝炎感染程度和表现各不相同,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是非常重要的。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HBV感染血液学指标、肝功能状态等因素来确定最合适的治疗策略。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患者是否存在其他慢性肝脏病变以及是否怀有妊娠意愿等特殊情况。

三、改善生活方式除了药物治疗外,改善生活方式也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和康复具有积极影响。

以下是一些建议:1. 饮食调整:避免高脂肪、高糖分和高盐的食物,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

2. 戒酒戒烟:长期饮酒和吸烟会对肝脏造成更大损害,因此最好戒酒戒烟以减轻肝脏负担。

3. 适度锻炼:适量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免疫系统功能,提高身体抵抗力。

4. 定期随访和监测:乙型肝炎患者应定期进行血清学指标检测、B超检查等,以评估治疗效果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四、预防控制除了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外,预防控制也是减少感染乙型肝炎传播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预防措施:1. 疫苗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这一传染病最有效的方法。

慢乙肝诊疗方案

慢乙肝诊疗方案

慢性乙型肝炎山西省中医院肝病科病毒性肝炎(viral heptitis)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较高等特点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肝肿大及肝功能损害部分病人可有黄疸和发热有些患者出现荨麻疹关节痛或上呼吸道症状其中由乙肝病毒感染所致的病毒性肝炎称为乙型肝炎。

HBV进入人体后侵袭肝细胞在其中复制繁殖并在肝细胞膜表面上形成特异性的病毒抗原从肝细胞逸出的病毒进入血循环后可刺激免疫系统(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产生致敏淋巴细胞(细胞免疫)和特异性抗体(体液免疫),此种致敏淋巴细胞与肝细胞膜表面上的病毒抗原相结合使致敏淋巴细胞释放出各种体液因子将病毒杀灭肝细胞亦遭受损害引起坏死和炎症反应免疫反应强烈的患者可能发生急性重症肝炎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者感染HBV后易演变为慢性肝炎。

既往有乙型肝炎或者HBsAg携带史或急性肝炎病程超过半年,而目前仍有肝炎症状、体征及肝功能异常者可以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

依据患者所表现的症状,慢性乙型肝炎多被归为祖国医学的“胁痛”、“黄疸”、“痞满”等范畴,无症状者则多以“肝着”统之。

诊断依据:CHB的诊断,参照1993年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肝病专业委员会《病毒性肝炎中医诊断标准》和2002中医药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标准;2000年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以及2008年《亚太地区慢性乙型肝炎(CHB)治疗指南》。

疗效判定标准:一、西医疗效判定:1、依据肝损害程度,临床将慢性乙型肝炎分为三度。

项目轻度中度重度ALT(IU/L)≤3×ULN3-10×ULN>10×ULNBIL(mmol/L)17.1-34.234.2-85.5>85.5* 凡白蛋白≤32g/l,胆红素大于五倍正常上限、凝血酶原活动度60%—40%、胆碱酯酶≤2500u/l,4项检测中有1项达到者即为重度慢性乙型肝炎。

慢性乙肝症状以及诊断治疗方案

慢性乙肝症状以及诊断治疗方案

慢性乙肝症状以及诊断治疗方案慢性乙肝症状以及诊断、治疗方案慢性乙型肝炎(CHB)临床最常见,大多数是由耐受期慢性无症状 HBv携带者发展而成,只有极少部分是由急性肝炎迁延不愈形成的。

CHB 的特点是容易复发,有的 CHB 经多次复发后,血清中 HBv 变异株增多,对常用抗病毒药产生耐受性,治疗难度增大。

所以对每一个 CHB 患者,都要首先了解病史和治疗用药情况,以便为下一步诊断用药提供参考依据,并可正确评估预后。

在慢性乙肝阶段,如及时合理地治疗,可以使病毒 DNA 转阴、病情稳定好转,如没有接受正规化治疗,或治疗不力,有可能在 3-5 年进展为肝硬化。

第一、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 (1)慢性重度乙型肝炎症状:既往有肝炎史(有时不明确),目前有较明显的肝炎症状,如乏力、食欲差、腹胀、便溏等。

体征:可有肝病面容,皮肤、巩膜黄染,蜘蛛痣、肝掌或脾肿大,而排除其他原因者。

实验室检查:HBv 标志物阳性,ALT 反复或持续升高,或 AST 轻度升高,或血浆白蛋白减低,白/球蛋白比例下降等。

以下 4 项中有一项者既可诊断为慢性重度乙型肝炎;①白蛋白1/ 1832g/L。

②胆红素5 倍正常值上限。

③凝血酶原活动度为 40%-60%。

④胆碱酯酶(ChE)2500U/l。

B 超检查提示:肝回声明显增粗,或肝表面欠光滑,脾脏轻度肿大,门静脉和脾静脉内径增宽,胆囊壁可见增厚或双层征。

可能兼有的肝外器官表现:如皮疹、关节炎、肾炎等。

以上四项中第三项为必需条件,并有其他二项阳性,或具有阳性体征,或肝活体组织检查符合慢性肝病的组织学改变者,皆可诊断为慢性重度乙型肝炎。

(2)慢性轻度乙型肝炎。

慢性轻度乙型肝炎是临床症状轻微,病情较稳定的慢性肝炎,许多患者没有自觉症状,偶有上腹不适、消化不良、右上腹隐痛。

一般无黄疸,ALT 轻度升高或者正常。

少数患者有蜘蛛病,常不典型。

B 超检查肝脾无明显异常。

(3)慢性中度乙型肝炎。

慢性中度乙型肝炎是介于重度与轻度之间的慢性肝炎,有明显的肝病症状:乏力、食欲差、腹胀等。

最新:慢性乙型肝炎基层诊疗指南要点

最新:慢性乙型肝炎基层诊疗指南要点

最新:慢性乙型肝炎基层诊疗指南要点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等慢性肝病的主要原因。

据估计,目前我国全人群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流行率为5%~6%,慢性HBV感染者约7000万例,其中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2000万~3000万例。

尽管HBV相关疾病所致的医疗负担很重,CHB的治疗方法也不断发展,但大多数HBV感染者对自身感染状况知晓率仍较低,导致部分患者就医时已经进展到疾病晚期。

因此CHB的早期筛查、诊断及后续的关怀管理是防治的关键环节。

一、检测(一)检测对象建议在不涉及入托、入学、入职的健康体格检查或医疗活动中,在保护隐私的前提下,对未进行乙型肝炎免疫的儿童以及18岁以上成人积极进行HBsAg和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检测,以达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降低疾病危害的目的。

(二)检测方法1. HBV血清学检测:目前为HBV感染的首选检测方法。

HBV血清学标志物包括HBsAg、抗-HBs、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e抗体(抗-HBe)、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和抗-HBc IgM。

临床意义见表1、2。

表1 HBV血清学标志物的临床意义图片表2 HBV血清学标志物临床意义组合分析2. HBV DNA定量检测:主要用于判断HBV复制水平,用于抗病毒治疗适应证的选择和疗效判断。

HBV DNA定量多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其检测下限值因不同生产厂商的试剂而异。

3. 生物化学检查:包括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血清胆红素、外周血常规检测、甲胎蛋白(AFP)等。

4. 肝纤维化无创性诊断检查:主要介绍3种方法,AST和血小板比率指数(APRI)、肝纤维化4因子指数(FIB-4)和瞬时弹性成像(TE),其中APRI评分、FIB-4 简单易行,可在社区开展并用于肝纤维化的评估,TE因受到设备限制,适合大型医院进行检查。

5. 影像学检查:主要目的是监测慢性HBV感染的临床疾病进展,包括了解有无肝硬化及门脉高压征象、发现肝占位病变并鉴别其性质,尤其是监测和诊断肝细胞癌(HCC),肝癌首次确诊时的大小和预后密切相关,定期复查腹部超声是最为有效筛查早期肝癌的手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病科
慢性乙型肝炎诊疗案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于乙型肝炎病毒(HBV)持续感染造成的肝脏慢性坏死性炎症,可分为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在中医学中归属于“黄疸”、“胁痛”的畴。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国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和《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以及中华中医药学会科肝胆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诊断标准(2002年)。

本病多因人体正气不足,感受湿热疫毒,侵入血分,伏于肝,影响脏腑功能,损伤气血,导致肝脏气血郁滞,着而不行,病情的发生发展可与饮食不洁(节)、思虑劳欲过度有关。

本病病程多久,缠绵难愈。

常见胁痛、乏力、纳差、腰膝酸软、目黄、尿黄等症候,部分病人可见蜘蛛痣及肝掌,脾脏一般无明显变化。

肝病病程超过6个月,症状持续和肝功能异常者,即为本病。

部分病例因病时日久,病史可不明确。

而于检查后发现。

2、西医诊断标准
有乙型肝炎或HBsAg阳性史超过6个月。

现HBsAg和(或)HBV DNA仍为阳性者,可诊为慢性HBV感染。

慢性乙型肝炎可分为(1)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sAg、HBV DNA和HBeAg阳性。

抗—HBe阴性,血清ALT持续或反复升高,或肝组织学检查有肝炎病变(2)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sAg和HBV DNA阳性,HBeAg持续阴性,抗—HBe阳性或阴性,血清ALT持续或反复异常。

或肝组织学检查有肝炎病变。

(二)证候诊断
1.湿热蕴结证:身目黄染,黄色鲜明,小便黄赤,口干苦或口臭,脘闷,或纳呆,或腹胀,恶心或呕吐,右胁胀痛,大便秘结或粘滞不畅,舌苔黄腻,脉弦滑或滑数。

2.肝郁气滞证:两胁胀痛,善太息,得嗳气稍舒,胸闷、腹胀,情志易激惹,嗳气,乳房胀痛或结块,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

3.肝郁脾虚证:胁肋胀痛或窜痛,急躁易怒,喜太息,纳差或食后胃脘胀满,乳房胀痛或结块,嗳气,口淡乏味,便溏,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

4.肝肾阴虚证:腰痛或腰酸腿软,胁肋隐痛,眼干涩,五心烦热或低热,耳鸣耳聋,头晕眼花,口干咽燥,劳累加重,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细或细数。

5.脾肾阳虚证:食少便溏或五更泄泻,腰痛或腰酸腿软或阳痿早泄或耳鸣耳聋等,形寒肢冷,小便清长或夜尿频数,舌质淡胖,太润,脉沉细或迟。

6.淤血阻络证:胁痛如刺,痛处不移,砂掌,或蜘蛛痣色暗,或毛细血管扩,胁下积块,胁肋久痛,面色晦暗,舌质紫暗,或有瘀斑
瘀点,脉沉。

二治疗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 湿热蕴结证
治法:清热利湿
药:茵蒿汤合甘露消毒丹加减。

茵、栀子、制大黄、滑、黄芩、虎杖、射干、连翘等。

2. 肝郁气滞证
治法:疏肝理气
药:柴疏肝散加减。

柴、香附、枳壳、皮、白芍、梗、八月札等。

3. 肝郁脾虚证
治法:疏肝健脾
药:逍遥散加减。

柴、当归、白芍、白术、茯苓、薄荷、甘草等。

4.肝肾阴虚证
治法:滋补肝肾
药:一贯加减。

北沙参、麦冬、生地、枸杞子、玄参等。

5.脾肾阳虚证
治法:温补脾肾
药:附子理中汤合金匮肾气丸加减。

党参、白术、制附子、炙桂枝、菟丝子、肉苁蓉、干等。

6..淤血阻络证
治法:活血通络
药:膈下逐瘀汤加减。

当归、桃仁、红花、川芎、赤芍、丹参、鳖甲等。

(二)中成药
清热利湿解毒类:双虎清肝颗粒,垂盐草冲剂等
疏肝解郁健脾类:逍遥丸,甘草酸制剂等
滋补肝肾类:五味子制剂等
活血化瘀类:扶正化瘀胶囊,复鳖甲软肝片等
(三)其他疗法
根据病情选择重要穴位注射、中药穴位敷贴治疗等疗法。

(四)护理
1. 情志护理:解除患者紧、忧虑悲观、怀疑过敏和急躁不安的不良情志,帮助患者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2. 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以营养丰富、易消化饮食为主。

忌饮酒、生冷、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

3. 生活护理:起居有时,寒温适度,劳逸得当,生活有节。

三难点分析
①乙型肝炎的中医辨证分型尚未完全统一,尚无明确分型标准;
②临床上单纯中药抗乙肝病毒的疗效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疗效得到肯定苦参素亦无很强的说服力;
③重型肝炎及亚急性重型肝炎单纯中药治疗的疗效难以体现优势。

应对策略与思路:
①发挥中医辨证论治的特色,在统一证型的基础上,寻找对乙
型肝炎病毒抑制和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中药及复制剂;
②加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肝的研究,特别是要加强在抗病毒领域的研究,重在增效、缩减疗程、减少病毒变异;初步探讨中药降低病毒变异的机理,目前省中管局在研课题即是本研究的深入,同时建议在重点专科协作组重点开展中药或中西医结合抗乙肝病毒治疗的临床实验研究;
③开展重型肝炎及亚急性重型肝炎的监测与中医治疗案的优化研究,对重症患者加大中医药介入力度,将在患者整体调节的基础上,减少并发症、控制病情进展。

四疗效评价
(一) 评价标准
1.中医证候疗效
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大于等于70% 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大于等于30% 无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小于30%
2.肝功能疗效评价标准(3个月疗程)
显效:ALT、AST、总胆红素降低80%,停药3个月ALT反跳小于50%
有效:ALT、AST、总胆红素降低50%,停药3个月ALT反跳小于80%
无效:ALT、AST、总胆红素无变化。

(二) 评价法:
1. 中医证候疗效:
每2评价一次,采用尼莫地平法
积分减少(%)=(疗前积分-疗后积分)/疗前积分×100% 总有效率=(临床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 肝功能疗效:治疗前后检查一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