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1教学案(初稿)
《分数除法整理与练习(1)》(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分数除法整理与练习(1)》(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整理与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除法的概念,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够熟练进行分数除法的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分数除法的概念: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明确分数除法与整数除法的区别与联系。
2. 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掌握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分数、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3. 分数除法的应用:能运用分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特别是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分数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以及分数除法与整数除法的区别与联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整数除法,引导学生思考分数除法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分数除法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3. 讲解计算方法:通过例题,讲解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分数、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4.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练习,相互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5. 巩固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分数除法的概念2. 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a. 分数除以整数b. 整数除以分数c. 分数除以分数3. 分数除法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完成练习册上的分数除法题目。
2. 提高练习: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分数除法进行计算。
3. 拓展练习:研究分数除法与整数除法的联系与区别。
八、课后反思1. 学生对分数除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3.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和合作意识的培养。
一、讲解计算方法二、小组合作1. 分组: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34人,确保每组都有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
2023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练习课(第1课时) 】
8 20以内的进位加法练习课(第1课时)▷片头语:同学们,大家好,欢迎来到状元成才路慕课堂,我是小西老师。
前面我们一起学习了“9加几”的相关知识,今天我们就来上一节练习课,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和复习。
请大家准备好学习用品,开始学习吧!一、知识巩固师:在学习9加几的加法计算时,我们学会了一个好方法,谁能给我们说一说?2学生:计算9加几,看到9想到1,从另一个加数里拿出1,和9凑成十,再算10加几等于十几。
3师:说得真好!计算9加几,凑十法最简便:拆小数凑大数,小数分成1和几。
9和1凑成10,10加几得十几。
(点击)好的,那么现在我们就用凑十法来玩一个小游戏吧,请大家翻开数学书90页,看到第二题:移动9,每次加上卡片上的数.请大家按下暂停键,把结果记录下来。
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停顿)同学们算完了吗?我们来核对一下答案吧。
谁来汇报一下呢?4学生: (注意语速不要过快) 9+2=11,9+4=13,9+5=14, 9+7=16,9+0=9,9+1=10, 9+9=18,9+8=17,9+10=19,9+6=15,9+3=12。
(点击)5师:说得对极了,看来啊大家对于9加几的的计算掌握得非常好。
那么请同学们观察这些9加几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6学生1:我发现这些算式的和都是十几。
7学生2:我还发现和的个位上的数字比9加几的“几”少1。
8师:是这样的吗?为什么这些算式的和的个位上的数字比9加几的“几”少1呢?这个1去哪了?9学生:从“几”里面拿出的1与9凑成10了,所以和的个位上的数字比9加几的“几”少1。
10师:原来是这样啊,你真会动脑筋!所以20以内进位加法中,9加几的和十位上都是1,和的个位上的数比加上的几少1。
这可是计算9加几的一个小窍门呢!真棒!好的,接下来,我们继续看到下一个问题,一共有几人?请同学们独立完成。
(停顿)做完了吗?谁来说说你知道了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11学生:山坡上有9人,又来了7人,要求一共有几人?12师:你是怎么知道山坡上有9人的?13学生:(点击)我是看图数出来的。
教案《练习课(第1~4课时)》教学设计1人教版数学五上(最新)
练习课▶教学内容完成教科书P60~61“练习十三”第3、10*、11*题。
▶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熟练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及数量关系,能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出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2.结合具体情境,经历用字母表示数和求值的练习过程,培养抽象概括的能力。
3.在练习活动中,体会生活中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的方法。
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出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教学难点理解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及数量关系,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师:同学们,这几天我们一直都在学习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学习完这一部分的知识,你们有什么收获呢?【学情预设】预设1:我们学习了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既可以表示数,又可以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
预设2:我们还学习了用字母可以表示以前学过的运算定律和图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师:那么我们解题时要注意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上一节有关“用字母表示数”的练习课。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旧知识,帮助学生梳理前几堂课所学的知识点、在练习中发现的易错点,为后面分类整理知识点提供素材。
二、整理知识点学生小组合作,整理本小节的知识点,并派代表交流汇报。
根据学生的汇报适时小结并在课件中出示。
【教学提示】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整理好本小节的知识点,在课堂上直接汇报交流,以便节省时间。
【设计意图】通过整理本小节的知识点,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学习能力,增强学生对本小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小组合作整理知识点还可以培养学生分工协作的意识,方便学生取长补短。
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科书P60“练习十三”第3题。
学生自主完成后,教师指名口答。
【学情预设】学生会结合生活经验说出很多含义,如树上有20只小鸟,a只大鸟,树上一共有(20+a)只鸟等等。
只要合理,教师都要予以肯定。
【设计意图】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变抽象为具体。
教案《练习一》教学设计1人教版数学二上(最新)
5 练习一一课时教学内容练习一。
(教材第8~10页)教学目标1.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测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数)。
3.初步认识线段,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画线段(限整厘米数)。
重点难点重点: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画线段(限整厘米数)。
难点: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测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
教具学具课件。
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师:同学们,时间过得真快,转眼我们已经把第一单元《长度单位》学完了,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收获吧!你愿意与大家分享吗?【设计意图:通过谈话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教学过程,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收获,梳理知识结构】二自主探究师:今天,咱们首先回忆所学知识,把自己的收获、体会、快乐分享给每一个人,好吗?生1:我知道为什么要统一长度单位。
因为如果长度单位不统一,那么即使是测量相同的物体,测量的结果也可能不相同。
生2:我知道了“厘米”和“米”是国际上常用的长度单位。
生3:我知道了手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
生4:我知道课桌的长度大约是1米。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可是有一点大家没有注意到,总结知识点的时候,我们尽量按课本呈现的先后顺序进行才不容易漏掉哟!大家再想一想还有什么要补充的。
生1: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时,用“米”作单位。
生2:我还学会了,结合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积累的生活经验,就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很多生活中的问题。
生3:我知道了1米=100厘米。
师:再想想,你会不会测量线段的长度啊?线段有什么特点呢?谁来告诉大家。
生: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并且是可测量的。
师:这样一小节一小节地回忆,才能说得更全面,否则就把这一点丢了,是吧?师:同学们总结得很好,老师希望今后学完每一个单元,大家就这样积极主动地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这也是我们良好学习习惯的一部分。
今后面临的检验还很多,同学们需要继续努力啊!【设计意图:在活动中使学生学会自己梳理知识,逐步建构知识网络,为今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奠定基础】三总结提升师:(课件出示本单元知识网络图)想想自己的收获有这么多吗?不足之处就要抓紧时间弥补,勤奋刻苦地学习才能赶上来。
文言文虚词练习1教案
文言文虚词练习1教案第一篇:文言文虚词练习1教案文言文虚词练习(一)1、指出下列各句中“而”字的用法。
① 尽心力而为之,必有后灾(04 全国卷)②太守归而宾客从也(04全国卷)③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04湖南卷)④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04浙江卷)⑤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05重庆卷)⑥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05广东卷)1、①连词,表示承接关系(或修饰)②连词,表示承接关系。
③连词,表示修饰关系。
④连词,表示递进关系⑤连词,表示转折关系⑥连词,表示转折关系2、比较下列各句中的“而”字,对其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②余知而无罪也③提刀而立④子产而死,谁其嗣之A ①与③相同,②与④相同B ①与③相同,②与④不同C ①与③不同,②与④相同D ①与③不同,②与④不同2、解析:B ①连词,表修饰②代词,你③连词,表修饰④连词,表假设3、分别找出“而”的正确用法A表并列 B表承接 C表转折 D表修饰 E表因果①吾恂恂而起()②城入赵而璧留秦()③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④黑质而白章()⑤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3、DBCAE4、说出下列各句中“而”的词类、用法和意思。
①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②扁鹊望桓侯而还走③ 劳而无所,必有悖心④而翁长铨,迁我京都,则汝朝夕侍母⑤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⑥ 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⑦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⑧余知而无罪也⑨子产而死,谁其嗣之⑩林木茂而斧斤至焉⑴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⑵人而无知,与木何异4、①⑤⑦连词,表修饰;┅┅地,┅┅着。
或不译③表转折;却,但⑧代词,同“尔”,作宾语;你,你们⑥连词,表并列;又,还⑩连词,表因果;因此⑨⑵连词,表假设;如果②⑴连词,表承接;就,便④代词,同“尔”,定语;你的。
5、下列句中加点的“何”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是()例: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A.徐公何能及君也B.大王来何操C.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D.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E.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5、无(A怎么 B什么,宾语 C什么,定语 D为什么 E多么)6、加点的何与例句中加点的何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A 何可胜道也哉B 何其衰也C 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D 何哉?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6、D7、下面句中“何”字与“吏呼一何怒”中的“何”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B.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C.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D.水何澹澹,山岛竦峙7、D8、说出下列各句中“何”的词类和意思。
《稍复杂的分数实际问题练习(1)》(教案)六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
《稍复杂的分数实际问题练习(1)》(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实际操作等方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2. 分数问题的解决方法3. 分数问题的练习与讨论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分数问题的解决方法,能够灵活运用分数知识解决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2. 学具:练习本、铅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入分数问题的讨论。
2. 新课讲解:讲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分析分数问题的解决方法。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数问题,共同解决问题。
4. 实际操作: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分数问题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2. 分数问题的解决方法3. 分数问题的练习与讨论七、作业设计1. 分数实际问题练习题2. 分数实际生活应用题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使学生掌握了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组讨论和实际操作环节,学生的参与度较高,能够积极思考问题,达到了教学目标。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继续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学过程详细说明1. 导入新课引入话题:通过展示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物品或场景(如食物分配、时间管理等),提出分数相关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目标:使学生意识到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2. 新课讲解讲解内容: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食谱中材料的比例、家庭成员分享食物等)。
分数问题的基本类型及其解决方法(如比较大小、加减乘除等)。
《 练习1》教学设计
《练习1》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基础的写作技巧,包括如何构思文章内容、组织文章结构、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思想等。
教学重点:1. 如何构思文章内容;2. 文章结构的合理安排;3. 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教学难点:1. 如何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思想;2. 如何提高写作效率和质量。
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个问题或者给学生展示一幅图片来引入本节课的写作主题,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例如,可以给学生展示一幅描绘大自然美景的图片,然后让学生根据图片展开自由写作。
二、讲解写作技巧1. 构思文章内容:学生可以通过头脑风暴、列出关键词、绘制思维导图等方法来构思文章内容,确保思路清晰明了。
2. 组织文章结构: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常见的文章结构,如记叙文的起承转合、议论文的提出论证反驳总结等,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文章的组织方式。
3. 语言表达:通过举例分析、模仿写作等方式,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让他们在写作中运用恰当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三、实践操作1.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一个写作主题,互相交流不同的观点和构思。
2. 写作练习:让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题目进行写作练习,督促他们在实践中掌握写作技巧。
四、展示成果在写作练习结束后,可以邀请几名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点评,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写作技巧。
五、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并强调写作的重要性以及不断练习的必要性。
同时,鼓励学生在平时多读多写,积累写作经验。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实施,相信学生能够在写作方面有所提高,掌握基础的写作技巧,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愿大家在写作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写越好!。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练习一(1)》数学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练习一(1)》数学教案知识目标1.能够正确读懂简单的数学题目;2.能够熟练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方法;3.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2.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1.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方法;2.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教学方法1.问题导入法结合图像演示法;2.模型法与解决问题相结合;3.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1. 问题导入老师向学生出示一张图片,图片上有若干个水果,老师问学生:“图片上有几个苹果?”2. 引入新知1.老师出示苹果和梨子图案,引导学生分别识别苹果和梨子;2.老师引导学生口算一组简单的两位数的加减法,并让学生自己完成计算;3.老师向学生普及奇数、偶数等基本数学概念,并让学生识别苹果和梨子的个数;3. 合作探究1.学生分组合作,每组一位“扮演”苹果,一位“扮演”梨子,另外两位则“扮演”加法和减法,模拟一个加减法的过程;2.学生在探究中总结所学的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方法,并在实践中不断熟练掌握;3.学生通过与小伙伴们的合作,提高了相互之间的理解和对团队的意识。
4. 拓展练习老师引导学生自己发掘周围的实际问题,利用所学的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方法解决问题,丰富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总结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熟练掌握了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方法,能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学生们也锤炼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团队合作意识。
在今后的学习中,希望学生们能够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应用能力,为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做好准备。
二年级数学(人教版)10000以内数的认识练习1教案
第七单元第8课时:10000以内数的认识练习年级:二年级教材版本:人教版授课教师单位及姓名:北京市朝阳区星河实验小学刘翀指导教师单位及姓名: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孙佳威一、教学背景简述“10000以内数的认识练习”是安排在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例十之后的一节练习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万以内数的组成、读写、比较大小和近似数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巩固提高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对知识的梳理,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拓展深化万以内数的认识,为后续认数和计算的学习奠定基础。
学生刚刚学完10000以内数的有关知识,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掌握了万以内数的组成、读写、比较大小和近似数等知识,有了一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但是这些知识相对多而零散,且学生年龄较小,所以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
根据知识特点和学习困难,形成本节课的教学策略:1.通过看书的形式,带着孩子回顾本单元之前所学的内容,头脑中初步形成本单元的知识体系;通过学生自己尝试写一写、画一画表示数的意思以及在数线上找数等形式,创设多样化的活动,帮助学生深化对数的意义的理解。
2.借助直观模型,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化对数的意义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结构化。
二、学习目标1.深化对数的意义的理解,巩固100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数的组成、大小比较、近似数等有关内容。
2.进一步体会数的实际意义和十进位值制,培养数感。
3.在梳理知识的各种活动中,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教学过程(一)看书回顾万以内数的相关知识1.学习引入导语:最近我们一直在研究10000以内的数,下面我们就一边看书一边回顾一下这些知识吧。
2.看书回顾、梳理出示教材图第74页:指导语:在猜体育馆大约能坐多少人时,发现用我们以前认识的百以内的数已经不够表示这么多的数量了,我们需要认识更大的数。
出示教材图第75页和第76页:528米指导语:在数数的过程中认识了计数单位“千”,知道了1000以内的数都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练习5写字 导学案
练习1写字教学案
一、教学目标
1.写好钢笔字
描红本单元生字,注意行款整齐,字体工整。
2.写好毛笔字
学写毛笔字“陪”“将”,注意字形左窄右宽。
二、教学重点难点
写钢笔字、毛笔字的技巧及布局美。
三、教学时间:1课时
四、教学流程
写好钢笔字
1.观察字帖。
2.交流观察所得。
3.教师补充:诗歌书写应注意的问题。
4.学生书写,教师巡回指导。
5.评比书写情况。
6.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对写得不好的字,进行纠正,强化训练。
写好毛笔字
1.复习毛笔字书写要点。
2.读帖。
①字形特点
②笔画特点
3.教师示范书写,讲解要点。
4.学生书写,教师巡回指导。
5.评讲书写作业。
6.反馈。
(1)展示优秀作业,师生评议。
(2)指出存在问题,进行强化训练。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练习课(第1课时)教案与反思
练习课(第1课时)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棋辰学校陈慧兰▶教学内容完成教科书P73~74“练习十七”中第4~10题。
▶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意义,熟记7的乘法口诀,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会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熟悉乘法口诀之间、乘法口诀与乘法算式之间的联系,为后面的解决问题打好基础。
▶教学重点运用7的乘法口诀正确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熟练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教学准备课件,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完成教科书P73“练习十七”第4题。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7的乘法口诀,还记得吗?背一背吧。
师生对口令,同桌对口令。
2.完成教科书P74“练习十七”第6题。
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回答。
【设计意图】复习乘法口诀和相关的计算,使学生的计算准确、流利,并逐步做到迅速。
二、分层练习1.完成教科书P73“练习十七”第5题。
【教学提示】解决问题时,一定要让学生说说这样列式的理由,明确算理。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学情预设】学生很会看图,都能说出:从图中知道每只骆驼运4箱,一共有7只骆驼,求一共运了多少箱。
明白题意后,学生独立解答,然后集体订正。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用了哪句口诀。
【学情预设】一般学生都知道用了哪句口诀,这里也可以追问:为什么用乘法计算?引导学生从乘法的意义上说明理由。
2.完成教科书P74“练习十七”第7题。
师:认真观察这幅图,说说你知道了哪些信息,需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学情预设】在观察图时,有的学生可能是横着观察,有的学生可能是竖着观察,教师要引导学生表达清楚奶粉的桶数组成。
师:要求一共有多少桶奶粉,该怎样解决呢?请同学们讨论,然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学情预设】预设1:7+7+7+5=26(桶)。
预设2:7×3+5=26(桶)。
预设3:4×5+6=26(桶)。
预设4:7×4-2=26(桶)。
由于观察方法不同,所以解决方法也多样化。
语文初中基础习题课教案
语文初中基础习题课教案
课程目标:
1. 巩固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细致观察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内容:
1. 词语理解:通过练习题,让学生掌握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2. 句子理解:通过练习题,让学生理解句子的含义和结构。
3. 文章理解:通过练习题,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和内容。
4. 写作技巧:通过练习题,让学生掌握写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教学步骤:
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练习题:针对每个练习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3. 学生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答案解析: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答案,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纠正学生的错误。
5.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提出学生的学习要求。
6.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
1. 学生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考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练习题的形式,让学生巩固了语文基础知识,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练习1-教学教案
练习1-教学教案教学目标:1.按笔顺写字。
2.学用字词句:认真读词语和描红;制作课程表;给句子加标点,再分角色朗读。
3.读读背背:读背成语,读背古诗。
4.写铅笔字,生疏先横后竖的笔顺规那么。
5.口语交际:说说我的家教学时间:四课时。
第一课时一、教学“认清笔顺〞1.审题。
〔1〕引导同学看题目要求,听老师范读。
同学齐读一遍。
〔2〕组织争辩:这道题可以怎样去完成〔3〕老师小结,明确要求:读准每一个字音自学笔顺表,熟记生字笔顺,按笔顺写字。
2.同学自学,老师行间巡察,个别辅导。
〔1〕各自轻读,书空笔顺。
〔2〕同桌沟通说笔顺。
3.指导。
〔1〕指名认读生字,并书空笔顺,相机订正。
〔2〕质疑:哪几个字的笔顺你觉得很难记,需要多练。
相机出示生字〔视同学的具体状况而定〕〔3〕强化记忆板书下来的生字的笔顺。
〔4〕同桌相互抽查笔顺简洁错的字。
〔5〕老师小结。
4.练习。
〔1〕强调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
〔2〕同学按笔顺写字一遍,老师个别辅导。
5.反应。
呈现写得好的字,表扬书写姿势正确的同学。
二、教学“写好铅笔字〞1.审题。
〔1〕练读题目。
〔2〕引导与上题比拟,明确写字要求。
2.弄清笔顺,练习描红。
〔1〕认读生字。
〔2〕提名说笔顺,老师同步师范描红。
〔3〕强调描红要求与写字姿势。
〔4〕同学完成描红练习,师个别辅导。
3.点拨笔顺规那么,仿影体会。
〔1〕师生谈话,引导同学发觉笔顺规那么——先横后竖。
〔2〕同学仿影体会。
4.指导临写。
〔1〕出示“干〞,提示同学留意“干〞的其次笔横较长。
〔2〕老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干〞。
〔3〕同学练习写一个“干〞。
〔4〕按上面的步骤和方法,指导同学学写“羊〞和“草〞。
〔5〕反应。
其次课时教学“学用字词句〞。
一、教学第一题1.审题:指名读题明确要求。
2.同学分组练说本班的课程名称。
3.提名说,其他人补充。
4.同学借助拼音认读词语。
5.检查认读,相机正音。
6.同学质疑生字的笔顺,老师师范描红。
7.明确描红要求,强调写字姿势,同学练习描红。
小学语文一年级《练习》教案(1)
教师自我评价
教学目标达成度
评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是否 有效传递了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课堂氛围营造
评估本节课的课堂氛围是否积极、活 跃,学生是否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
中学习。
教学方法有效性
反思本节课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有 效,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 主动性。
教学不足与改进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不足之处,思考改 进的方法和措施,以提高教学质量和 效果。
04
学生反馈如何
收集学生的反馈,了解他们对课 堂和教学内容的看法,是否有任
何困惑或不解。
改进措施
调整教学目标
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目标,使之更符合学生 的实际需求和教学大纲的要求。
增强课堂互动
设计更多的互动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 课堂氛围。
ABCD
优化教学方法
尝试新的或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 的学习需求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05
教学评价与反馈
学生表现评价
课堂参与度
作业完成情况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是否能够 积极回答问题,是否能够主动参与小组讨 论。
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度和质量,了解学生 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学习进步
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比较学生不同时间段的表现,评估学 生的学习进步和成长。
观察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表现,是否能够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实物、图片、视频等直观 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提高学习兴趣。
小组合作法
将学生分成小组,通过讨论、 交流、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学 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情境教学法
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情境, 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增强情 感体验和语言运用能力。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练习课(1)教案与反思
练习课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怀辰学校陈海峰组长▶教学内容完成教科书P90“练习二十”第1~5题。
▶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9加几的加法的计算方法,加深对“凑十法”的理解。
2.正确地口算9加几的加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灵活的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操作习惯及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熟练运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
▶教学难点选择合适的方法正确计算9加几,发现9加几的和的规律。
▶教学准备课件、9加几的口算卡。
▶教学过程一、算一算,找规律1.完成教科书P90“练习二十”第2题。
教师演示移动9,用9依次加上卡片上的数,学生说出口算结果。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贴出部分算式卡(有意识地按顺序摆)。
9+1=10 9+2=11 9+3=12 9+4=13 9+5=149+6=15 9+7=16 9+8=17 9+9=182.探究规律。
师:观察这些9加几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这些算式的和都是十几,还有的学生会发现和的个位上的数字比9加几的“几”少1。
师:是这样的吗?为什么这些算式的和的十位上都是1,而和的个位上【教学提示】口算9加几时让学生说出用“凑十法”计算的思维。
例如口算9+5时,可以说:5可以分成1和4,9加1等于10,10加4等于14。
的数字比9加几的“几”少1呢?这个1去哪了?【学情预设】引导学生说出:从“几”里面拿出1与9凑成10,所以和的个位上的数字比9加几的“几”少1。
师小结:20以内的9加几的和的十位上都是1,和的个位上的数比加上的几少1。
【设计意图】本题是9加几的口算练习,既巩固了“凑十法”的计算方法,又通过观察比较,找到了9加几的口算的规律,让学生能熟练掌握9加几的口算。
二、闯关练习,巩固提高1.第一关:算一算。
师:同学们对9加几的知识掌握得怎么样呢?我们来闯关试一试吧!完成教科书P90“练习二十”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订正,教师注意收集错题进行集体订正。
新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练习一》备课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备课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导学案(2页)
新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练习一》教学设计
练习一
教学目标:
1.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数的大小。
2.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3.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重点: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过程:
一、多位数的读、写的练习
练习一第1题:先回顾计数单位的顺序,再根据书中的数据说说它们是几位数,最高位在什么位上,并进行读、写。
二、多位数的改写
练习一第2题:先复习多位数的不同数位上数字的不同意义。
再进行数的改写。
三、读写游戏。
同桌间进行的游戏:第1步一个同学读数,另一个同学根据所读的数写数,经过几次读数,两人可交换角色;第2步一个同学写数,另一个同学根据所写的数读数,然后交换角色进行。
在同桌练习的基础上,可选派代表在全班进行比赛,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多位数比大小
做第4题:完成后说说比较的方法。
(一)组数游戏:
请每个同学准备一些数字卡片;然后请学生代表提出组数的要求,根据要求每个同学都摆一摆;接着,选择一部分学生所摆的数,供全班观察讨论。
2017-2018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
(二)有关近似数的练习
讨论括号内的数字有几种可能性,分析哪些是“五入的”,哪些是“四舍的”。
板书设计:练习一
级万级个级
千百十亿千百十万千百十个
亿亿亿万万万
13820000
计数单位一千三百八十二万
2017-2018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
一年级数学(人教版)-画图解决问题练习-1教案
第四单元第18课时:画图解决问题练习年级:一年级教材版本:人教版一、教学背景简述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了经历过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审清题意、解决问题、检验答案,并且初步接触了如何审题,如何运用画图、分析数的组成、操作学具等帮助思考解题的策略,在检验时学生也理解了不同的检验方法。
但是,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丰富多样,解决问题的策略众多,学生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才能领悟与掌握。
本节练习课,就是在学生初步了解解决问题全过程的基础上,对解题策略与方法进行巩固与强化,同时通过问题分析提高学生观察、抽象、推理的数学能力,继续加深学生对画图解决问题、数数或数的组成的知识去解决问题等方法的学习,同时将数与形相结合,培养学生数感。
二、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数位的意义,将“数”与“图形”紧密结合,发展数感。
2.在经历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简单的推理能力。
3.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一)回顾解决问题的步骤1.同学们,上节课结束时,老师给大家布置了一个实践活动:说一说,下面的问题该怎样解决?82块饼干,10块装一袋,可以装满几袋?我们的思考是从读懂题目开始的,读题时就想“我知道了什么,问题是什么?”在思考怎样解答时要先计划一下:用什么办法解决问题?我们可以用圈一圈、画一画图的方法;也可以摆一摆学具来研究;还可以写一写数表示出题目中这些数之间的关系。
计划好了,就可以才动手解答了。
老师相信你已经做出答案了:“能装满8袋,并且知道还剩2块饼干不能装进袋子里。
”答案做出来之后还要问自己:我的解答正确吗?也就是对答案进行检验,我们学到了多种检验的方法:可以把问题用原来的方法重新做一遍;也可以换一种方法再做一遍;还可以用得到的答案“能装满8袋,还剩下2块饼干”算一算,看看是不是一共有82块饼干。
这节课我们就用这样的解决问题的步骤去研究新的问题。
北师大二年级上册教案-练习一(第1课时)
练习一(第1课时)
总课时
6
教学目标1.能真确计算100内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2.能运用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
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优化算法,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
教学准备
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
(3)买哪两种玩具剩下的钱最多?剩下多少元?
(4)买哪几种玩具正好需要花100元?请你给出一个答案。
5.填一填,算一算。(书本第8页第4题)
三、总结提升。
师: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四、作业。
板书设计
练习一
连加 连减 加减混合运算
56+21+18 48+32-16 39-13+47 96-34-35 57+22-45 100-69+25
教学反思
师:说一说在本单元的学习中,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整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算式,以及计算方法。
二、练习。
1.笑笑做了一只彩色的蝴蝶,用了46个红笔帽,34个黄笔帽,16个蓝笔帽。笑笑一共用了多少个彩笔帽?
2.淘气用瓜子做了一只猫头鹰,一共用了80粒葵花子,西瓜子比葵花子少25粒,南瓜子比西瓜子少39粒。淘气用了多少粒南瓜子?
3.计算。
56+21+18 48+32-16 39-13+47 96-34-35 57+22-45 100-69+25
师:请6生板演,其余学生选作其中的2题。
4.买玩具。
机器人:45元;飞机:32元;汽车:23元;轮船:85元;娃娃,40元;魔方:15元。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习题课(教案)
绵外实校初中部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案(初稿)九年级数学(课题: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的综合运用)主备人:一、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画图(象)、看图(象)、识图(象)、读图(象)能力、体会用“数、形”结合思想解答函数题.二.课堂探究:(一)利用函数图像的位置特征判断函数的图像例.若函数y ax c=-与函数byx=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函2y ax bx c=++的大致图象为()A. B. C. D.(例题)(练习1)(练习2)练习1.如图1所示的函数图象的解析式可能是()A.xy=B.xy1=C.xy1=D.2xy=2.如图所示是三个反比例函数xky1=,xky2=,xky3=的图象,由此观察k1、k2、k3的大小关系是(用“<”连接).3.如下左图,矩形ABCD中,AB=3,BC=4,动点P从A点出发,按A→B→C的方向在AB和BC上移动,记PA=x,点D到直线PA的距离为y,则y关于x的函数图象大致是()A. B. C. D.(练习3)(二)利用函数图像求字母范围及线段长yxO图1例1.一次函数y=-2x+3与反比例函数myx=在同一个坐标系内只有唯一的一个交点A。
(1)求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及A点坐标。
(2)如果它们没有交点,求m的取值范围。
例2.如图,反比例函数kyx=(k≠0,x>0)的图象与直线y=3x相交于点C,过直线上点A(1,3)作AB⊥x轴于点B,交反比例函数图象于点D,且AB=3BD。
(1)求k的值。
(2)求点C的坐标。
(3)在y轴上确定一点M,使点M到C、D两点距离之和d=MC+MD最小,求点M的坐标。
例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O为坐标原点,正方形OABC的边OA、OC分别在x轴、y轴上,点B的坐标为(2,2),反比例函数(x>0,k≠0)的图象经过线段BC的中点D.(1)求k的值;(2)若点P(x,y)在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运动(不与点D重合),过点P作PR⊥y轴于点R,作PQ⊥BC所在直线于点Q,记四边形CQPR的面积为S,求S关于x的解析式并写出x的取值范围.(三)两个双曲线的综合运用例.如图,A点是双曲线9yx=-上一点,连接OA交双曲线于点B,BC平行于x轴并交双曲线于点C,△OAC的面积为 .(例题) (练习1)练习1、如图,A 点是双曲线9y x=-上一点,B 点为双曲线上一点,BC//x 轴并交双曲线于点C,AB=AC,则△ABC 的面积为 .二.巩固练习:1. 如图,在x 轴上,点P 的右侧有一点D ,过点D 作x 轴的垂线交双曲线xy 1=于点B ,连结BO 交AP 于C ,设△AOP 的面积为S 1,梯形BCPD 面积为S 2,则S 1与S 2的大小关系是S 1 ___S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习1主备人:袁巷中心小学戴赛金审核:课型:新授授课时间:两课时【教材分析】本练习共安排了五项内容,包括语文与生活、诵读与欣赏、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其中语文与生活中仿写诗句、诵读与欣赏中体会“诗中有画”的意境和口语交际中有礼貌、说清楚地请教别人是训练的重点,也是难点。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规定: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也要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培养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才是现代化建设的迫切要求。
语言表达力和思维力是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语文老师应该着力培养的。
而作为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练习安排,其不应该停留在表面的依葫芦画瓢,而应该作为培养学生语言和思维的载体与凭借。
【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观察、发挥想象、模仿续写诗句,让学生了解诗歌反复的写法,引导学生处处留心观察自然,积累背诵古诗。
2.学习古诗《题秋江独钓图》,诵读理解,感受诗人逍遥自在、怡然自得又难免孤独寂寞的心情。
3.写好钢笔字,引导学生在欣赏行款布局美观的同时,体悟每个字间架的匀称合理。
4.练习口语交际,学会请教,引导学生把请教的问题说清楚,同时注意有礼貌,说话得体。
5.学写毛笔字,指导学生写好草字头和竹字头。
【教学重点】1.通过诵读观察、发挥想象、模仿续写诗句,让学生了解诗歌反复的写法,引导学生处处留心观察自然,积累背诵古诗。
2.学习古诗《题秋江独钓图》,诵读理解,感受诗人逍遥自在、怡然自得又难免孤独寂寞的心情。
3.练习口语交际,学会请教,引导学生把请教的问题说清楚,同时注意有礼貌,说话得体。
【教学难点】1.通过诵读观察、发挥想象、模仿续写诗句。
2.练习口语交际,学会请教,引导学生把请教的问题说清楚,同时注意有礼貌,说话得体。
练习1(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观察、发挥想象、模仿续写诗句,让学生了解诗歌反复的写法,引导学生处处留心观察自然,积累背诵古诗。
2.学习古诗《题秋江独钓图》,诵读理解,感受诗人逍遥自在、怡然自得又难免孤独寂寞的心情,增强学生将文字还原成图画的想象力。
3.写好钢笔字,引导学生在欣赏行款布局美观的同时,体悟每个字间架的匀称合理。
【教学重点】1.通过诵读观察、发挥想象、模仿续写诗句,让学生了解诗歌反复的写法,引导学生处处留心观察自然,积累背诵古诗。
2.学习古诗《题秋江独钓图》,诵读理解,感受诗人逍遥自在、怡然自得又难免孤独寂寞的心情。
【教学难点】通过诵读观察、发挥想象、模仿续写诗句。
【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1.读读“语文与生活”中两段小诗,你有什么发现?请写下来。
2.想一想,你知道哪些带“风”的诗句,背一背,准备参加赛诗会。
另请选择自己喜欢的几句写在下面横线上。
3.读熟《题秋江独钓图》,借助插图和工具书,说说诗句描绘的画面,再读读这首诗,你感受到什么?【设计意图: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和方法,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不能零起点,完全可以向前延伸,充分地培养、发挥学生的自学能力。
当然,预习的内容不宜太深,可侧重于搜集、背诵、查阅资料等方式进行。
此设计一是让学生带着教材,带着问题走进课堂,二是为课堂教学作一个知识的铺垫。
】二、课堂导学(一)学习“语文与生活”1.以谜导入风同学们,我们的语文和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则谜语,想不想来猜一猜?那就请你猜猜它是生活中的哪种自然现象?课件出示: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齐说-----齐读这首诗。
过渡:风儿来无影,去无踪,它在哪儿呢?【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猜谜这种孩子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出“风”,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
】2.练习续写风(1)请同学们轻轻把书翻开到20页,读一读“语文与生活”中小诗,它告诉了你我,风儿在哪里?交流。
(2)请个同学再来读一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比较,看看有什么发现。
教师伺机归纳:a.诗歌的反复手法;b.整小节设问、修辞手法的运用……(3)请同学们美美的读一读,感受诗歌的反复手法和修辞手法的运用,注意读出风动而意静的感觉,给人以想像的空间。
(4)“风儿拂过树梢,又掠过湖面,她还在哪儿留下了足迹?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诗句旁的三幅插图,再联系你的生活实际,想一想,拿起笔,模仿书中的两小节,续写下去。
看谁续写得多,写得好!交流,指导修改,请写的好的学生板演到黑板上。
例:风儿在哪里?你不知道,我不知道。
你看,云彩在空中飘动,风儿已从那里走过。
(竹叶沙沙地唱歌,风铃叮叮当当地响起。
/雪花在空中飞舞,小草微微地点头。
姑娘的发丝轻轻地飘动,海面卷起了白浪!……)【设计意图:诗歌具有跳跃性和模糊性的特点,因此教学中以读为主线,关注学生个性感悟,通过理解内容、比较语言、品味写法、模范写作等环节让学生对这首小诗有了更深地理解,对于现代诗的反复手法等特点有了进一步了解。
对于学生续写的诗句,教师不能仅仅停留在其“原创”的角度,可以适当帮其提炼修改,如语言的凝练与韵味,修辞的使用等等,这既是语言准确性的体现,也是缜密思维训练的需要。
】3.给诗命题、加个结尾。
同学们写得多好啊!这句句小诗清新活泼,让老师感受到你们灵动的思绪。
如果请你给这首小诗加个题目,你会加什么题目呢?请写在小诗的旁边。
如果请你给小诗加个结尾,你又会怎样写呢?教师预设:题目:《风儿在哪里》(在全诗中出现频率最高,全诗都在回答这个问题,总领全诗)结尾:风儿在哪里?你知道,我知道,他就在会发现人的眼睛里!(小诗的结尾应起到总结作用,如果能画龙点睛,揭示一定的中心更好。
)【设计意图:对于这首现代诗的教学如果仅仅局限于模仿,还不够完整,因此设计一个加题目和结尾练习,引导孩子关注题目和结尾的升华。
当然,这一设计更多的是让学生了解“诗眼”和“画龙点睛”的收尾,让有兴趣的学生得到提升。
】4.赛诗《风儿在哪里》让我们感受到了风的神奇与无处不在,其实,历代诗歌中也有大量诗句含有“风”字,接下来,我们来赛一赛背诵这些诗好吗?(1)四人小组交流预习收集的带“风”的诗句,选择一位代表参加赛诗会。
(2)组织赛诗会。
(3)同学们积累得真多啊!让我们一起共享经典,出示经典诗句,齐读: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合作等形式丰富了学生的积累,通过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积累的兴趣。
】(二)学习古诗《题秋江独钓图》1.指读,要求正确、流利。
正音:蓑、笠、扁、樽,自读,读准这些字音。
2.自己读这首诗,观察这首诗,你一眼发现了什么?“——”(数字诗)短短二十八个字,竟用了九个“一”,这就是这首诗的独特之处。
3.对这首诗有什么不理解的吗?生质疑,交流。
古人说:“诗中有画”,能结合插图和之前的预习,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所描绘的画面吗?一个渔人,穿着一件蓑衣,戴着一顶斗笠,坐在一叶轻舟上,手拿一根钓竿在江上垂钓。
渔人一面歌唱,一面喝酒,一个人独自在这秋天的江面上垂钓。
4.从这首小诗中你感受到诗人怎样的心情?(逍遥自在、怡然自得、孤寂……)5.介绍作者王士禛——清朝初期杰出诗人,5岁读书,六七岁读《诗经》,22岁考中进士,23岁游历济南,曾创“秋柳诗社”。
5.出示《江雪》,读一读,比较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三)学习“写好钢笔字”1.齐读这段话,观察整体的布局、行款的优美,细心观察每个字的结构的匀称、合理。
2.自己练习,教师巡视。
3.反馈,再次练习。
【设计意图:到了高年级,应该引导学生关注布局行款,同时提高学生的观察里和评价意识,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
】三、巩固练习1.观察书上插图,发挥想象,对“语文与生活”中小诗进行续写,然后为加个题目和结尾,誊抄下来。
2.读背《题秋江独钓图》,然后观察插图,用自己的话把诗描绘的画面和表达的情感写下来。
练习1(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练习口语交际,学会请教,引导学生把请教的问题说清楚,同时注意有礼貌,说话得体。
2.学写毛笔字,指导学生写好草字头和竹字头。
【教学重点、难点】练习口语交际,学会请教,引导学生把请教的问题说清楚,同时注意有礼貌,说话得体。
【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1.读下面的故事,想一想牛皋和岳飞的问路有什么不同,结果分别怎样。
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收获。
问路牛皋向一位老者问路,他在马上吼道:“呔,老头儿!爷问你,小校场往哪去?”老人不但没有给他指路,反而生气地骂他是个“冒失鬼”。
过了一会儿,岳飞也来到这里,他先离镫下马,然后上前施礼:“请问老丈,方才可曾见一个骑黑马的?他往哪条路上去了?”老人见岳飞很有礼貌,便耐心地给他指路,二、课堂导学(一)学习口语交际——《学会请教》1.导入揭题。
(1)之前请大家读了故事《问路》,相信牛皋和岳飞的问路方式和结果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能来交流交流吗?(交流预习中问题)(2)在平时的生活与学习中,同学们也一定会遇到一些困难,这时候就需要向他人请教(板书课题:学会请教)。
【设计意图:从故事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交际热情,通过明显对比,学生有话可说,话匣子一下子就被打开了。
】2.明确要求,交际练习。
(1)指读口语交际要求,明确重点:把请教的问题说清楚。
(2)选择其中一个场景,同桌练习表演。
(3)上台表演,师生点评,标准是:a. 把请教的问题说清楚。
b.用语礼貌, 表示诚意。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再现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这样可以使学生不受到课堂的限制,热烈地表达真实的感受。
交际过程中,教师密切关注出现的问题,适当地作指导、纠正,增强了口语交际训练的实效性。
】3.小结拓展。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掌握了向人请教的方法和注意点,还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真是收获不少!真诚地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别忘了请教别人;同时,更别忘了真诚地帮助向我们请教的人。
(二)学习“学写毛笔字”1.审题。
明确本次学写的偏旁:草字头和竹字头。
2.指导。
(1)学生读贴,小结写好草字头和竹字头的要点。
(2)教师范写,讲解“花”、“笑”的结构特点和写法。
3.练习。
(1)学生仿照课本来写,教师指导。
(2)学生再次练习,注意基本笔画的位置。
三、巩固练习1.选择书上其中一个场景,结合表演,用一段话写下来,要求说清楚,有礼貌。
2.继续练习“花”“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