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肠系膜上动脉疾病的治疗策略

合集下载

中医医案——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

中医医案——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温中益气、健脾降逆法治愈反胃病案:孟某,女,17岁。

初诊:1977年8月12日。

主诉及病史:自1972年起食后即吐,吐后即舒,须餐后胸膝位在床上爬半小时至一小时方可缓解。

经本院反复X线摄片检查诊断为“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

”近年来,病情逐渐加重,朝食暮吐,暮食朝吐。

伴见神疲乏力,面黄体瘦,时有畏寒,纳少,大便略稀日2~3次,月经自13岁初潮后至今未行。

经西药治疗症减不显,故转中医门诊治疗。

诊查:舌质暗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辨证:脉证合参、诊为寒凝中州,脾阳不振,不能运化水湿,脾气主升,胃气主降,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故朝食暮吐、暮食朝吐。

治法:治当温中健脾,和胃止呕。

处方:法半夏15g 陈皮10g 茯苓15g 川朴10g 丁香3g 柿蒂6g 鲜生姜9g 灶心土45g灶心土另包先煎代水。

二诊:8月17日。

药后症情好转,呕吐已减,并思纳食,能1进食稀粥等易消化之品。

舌脉如前,守原方续进药。

三诊:8月30日。

呕吐时减时增,大便已调,纳食显增;但气短仍甚,动则易汗。

苔薄脉弱。

此病程久延,呕吐频繁,中气大伤,治以补中益气、健脾和胃法。

处方:炙黄芪15g 党参12g 炒白术12g 陈皮10g 炙甘草9g 茯苓12g 当归10g 升麻3g 柴胡4.5g 半夏15g 鲜生姜9g 四诊:9月15日。

呕吐明显减轻,食后不需在床上俯卧,精神较振,体力有增,纳食可,面色渐转红润,唯月事仍未行。

舌苔薄,脉沉细略弦。

治以原法增活血之剂,原方加生山楂15g、红花9g。

五诊:9月24日。

药后经行3天,量少色淡,自无不适,呕吐未发,精神体力渐增,苔薄脉弱。

治宗原方调理2个月。

病情趋愈,呕吐已止,纳佳便调,精神体力恢复正常,月事按月而至,量可色正,自无所苦。

按语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是一种临床少见病,根据其临床见证属中医的“反胃”一证。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的护理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的护理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的护理定义: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是由于栓子进入肠系膜上动脉造成阻塞所引起的疾病。

肠系膜上动脉主干口径较大,与腹主动脉呈倾斜夹角,栓子易于进入,故临床上本病较多见,约占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的40%--50%.它具有起病急聚,病情凶险的特点,误诊率达90-95%,若延误治疗,病死率高达60-100%。

临床表现:腹痛、恶心、呕吐、腹泻、便血、腹膜炎体征及休克征象。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治疗早期确诊: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动脉,病情的演变速度与管腔闭塞程度和范围相关。

支持治疗:补足血容量,积极纠正存在的酸中毒,选用合适的抗生素及安置胃管等;镇痛可用罂粟碱30~60mg/小时输液泵向动脉内持续输入。

抗凝溶栓:主要为尿激酶和链激酶,可以在动脉造影时经导管注入栓塞部位(9小时以内进行,最好在6小时以内),也可以全身使用。

介入治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 (发病12h之内)。

如果已出现腹膜炎症状,则要立即进行剖腹探查。

手术:取栓血管搭桥(肠系膜上动脉﹣﹣腹主动脉"搭桥"手术)肠切除吻合或切除造瘘。

保守治疗疗效不显著,应早行手术探查。

方法有:肠系膜上动脉取栓术,若术中发现肠曲已坏死,需做肠切除术。

术后药物抗凝。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护理1、病情观察:神志、生命体征、吸氧、皮肤颜色温湿度、出入量,观察患者腹部症状。

腹痛和腹胀的部位、性质、程度以及经过治疗后腹痛、腹胀的变化。

患者有无恶心、呕吐等症状,观察呕吐物的性状、颜色及量。

观察患者肛门排气、排便情况,注意大便颜色、性状等。

体征:患者有无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肠鸣音是否消失。

辅助检查:腹腔穿刺抽出液是否为血性。

如患者出现腹痛、腹胀加重,伴频繁呕吐,呕吐物、胃肠减压抽出液或肛门排出物呈血性,腹腔穿刺抽出血性液体,则提示肠管缺血坏死。

2、活动下肢活动,早期下床活动3、引流管的护理4、皮肤的护理5、防止电解质及酸碱失衡记录24小时出入量溶栓后护理:1、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连接心电监护,严密观察脉搏,心率,心律变化,有无心律失常的发生,监测血压的动态变化,并应及时复查出凝血时间,警惕发生出血的可能,观察皮肤黏膜,牙龈有无出血。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体会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体会

1 1 0 0・
现代 中西 医结 合 杂 志 Mo d e r n J o u r n a l o f I n t e g r a t e d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a n d We s t e r n Me d i c i n e 2 0 1 3 A p r , 2 2 ( 1 0 )
1 . 3 治 疗 及 预 后
1 . 1 ~般资料
的S MA S患 者 1 6例 , 男 7例 , 女 9例 ; 年龄 2 . 5~6 2 ( 2 6 . 5 4 -
1 2 . 0 ) 岁; 病程 ( 1 0 . 8± 5 . 0 ) 个 月( 7 d~2 1 a ) 。 患 者 均 有 反 复
发作的进食后上腹部饱胀 、 疼痛或有反酸 、 恶心、 呕 吐 等症 状 ; 均有不同程度体质量下降 , 缓慢进行性加重 ; 合 并 慢 性 浅 表 性 胃炎 9例 , 十二 指 肠 球 部 溃 疡 4例 , 糖 尿 病 3例 , 轻 度 贫血 3 例; 4例 患 者 首 次 因 本 病 症 状 就 诊 , 其余 1 2例 患 者 均 先 后 多
分析 患 者 病 情 , 对因治疗是 S MA S的根 本 治 疗 原 则 , 强调先行保守治疗 , 必要 时联 合 手 术 治 疗 。 [ 关键词 ] 肠 系膜 上 动 脉 综 合 征 ; 鉴 别诊 断 ; 保 守治疗; 手 术
[ 中图 分 类 号 ] R 5 7 4 . 5 1
肠 系膜 上 动 脉 综 合 征 的诊 断 和 治 疗体 会
宋祥 树
( 湖 南省 常德 市 第四人 民医院 , 湖 南 常德 4 1 5 0 0 0 )
[ 摘要 ] 目的 总 结 肠 系膜 上 动 脉 综 合 征 ( S MA S ) 诊 断 的 要 点 和 治 疗 原 则 。 方 法 回顾 性 分 析 最 终 确 诊 的 】 6

肠系膜上动脉血栓的应对

肠系膜上动脉血栓的应对

护理
• 2.1.1心理护理由于本病起病较急,仅少部 分病例起病隐袭,而且临床症状多无明显 的特征性,加之腹痛及腹胀感剧烈,故患 者常担心因为诊断不清而延误诊治导致思 想负担加重,容易出现紧张、恐惧甚至濒 死感等。因此,应予以关心,做好相关疾 病的健康宣教,稳定患者情绪,以配合治 疗和护理。同时要加强与医生的沟通及配 合,做到医、护、患三者的充分理解与配 合。
肠系膜上动脉血栓的应对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ial thrombosis
胆道血管美容 程艳明
病因
• 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多发生在动脉粥样 硬化的基础上,这类病人常合并弥漫性动 脉硬化,少数患者由于自发性、孤立性肠 系膜上动脉夹层导致血栓。此外,肠系膜 血管移植术后,血管创伤、血液凝固状态 的改变亦可促使血栓形成。
• 2.1.3安全护理aMVT患者的主要治疗药物是肝素及尿激酶,前者 具有抗凝的作用,而后者的主要用途是溶栓。目前临床上常用 的抗凝药物为低分子肝素,常规剂量为低分子肝素钙4100IU, 每12h 1次,皮下注射。相比较普通肝素而言,其出血的副作用 更低。但是在与尿激酶等药物连用时仍有可能导致出血,严重 者可危及患者的生命,故而在护理过程中要严密观察患者的牙 龈、皮肤及结膜等部位有无出血现象,并观察患者的痰液、尿 液及胃肠引流液等,以便及时发现出血并报告医生给予相应的 处理。肝素的另一罕见副作用是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无 论普通肝素或低分子量肝素都可能出现,主要表现为进行性的 血小板计数下降及血栓形成。本组病例中1例患者因使用低分子 量肝素钙而出现该并发症,在停用肝素后血小板计数迅速恢复 正常,未造成明显的异位血栓。在护理中要严密监测患者的血 常规,发现血小板有下降的趋势时要及时通知医生给予处理, 必要时停用肝素并给予阿司匹林或更换为维生素K拮抗剂。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 病情说明指导书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 病情说明指导书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病情说明指导书一、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概述肠系膜上动脉栓塞(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ial embolism,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embolus)是指各种栓子进入肠系膜上动脉发生栓塞,引起肠系膜血供中断而导致肠壁营养、功能障碍,肠缺血性坏死。

栓子多为心源性或血管源性,少数来自经胸腔内自右向左分流的静脉血栓,偶见于血源性的细菌栓子所致。

英文名称: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ial embolism,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embolus其它名称:无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

ICD 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暂无资料。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与遗传无关发病部位:腹部常见症状:腹痛、呕吐、腹泻、呼吸困难、休克主要病因:心源性栓子、血管源性栓子、细菌栓子检查项目:体格检查、白细胞计数、血清酶检查、X 线检查、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磁共振血流成像、超声检查、腹腔镜检查、诊断性腹腔穿刺或灌洗、手术探查重要提醒:本病是一种极危重的急腹症,死亡率大多在80%以上。

临床分类:暂无资料。

二、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发病特点三、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病因病因总述: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多由于其他部位栓子形成后脱落进入肠系膜上动脉导致,肠系膜上动脉主干口径较大,与腹主动脉呈倾斜夹角,栓子易于进入,栓子可为心源性、血管源性或细菌栓子。

基本病因:1、心源性栓子引起本病的栓子主要来自于心血管,如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慢性房颤、心肌梗死的附壁血栓,心内膜炎和人工瓣膜上的赘生物。

2、血源性栓子常见的血管源性栓子来源为主动脉近端动脉硬化,动脉瘤产生的斑块自发脱落或导管操作时脱落的附壁血栓,少数栓子来自经胸腔内自右向左分流的静脉血栓。

3、细菌栓子偶见于血源性的细菌栓子所致,多见于脓肿或脓血症患者。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诊治2例病案汇报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诊治2例病案汇报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诊治2例病案汇报1. 引言1.1 引言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是一种罕见但危急的急性腹泻症状。

本文将报道两例患者的病例,以探讨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腹泻症状,常见于老年人或有动脉粥样硬化病史的患者。

患者可表现为急性腹痛、腹部膨胀、呕吐等症状,需要及时进行影像学检查以确诊。

治疗方面,早期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是主要的选择,可有效缓解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将详细描述两例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结果、治疗过程和并发症,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

通过本文的报道,希望能够加深对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了解,为其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2. 正文2.1 病史患者1为男性,63岁,主述腹痛3天,腹胀、腹泻、恶心、呕吐1天,无明显诱因。

既往有高血压史,无手术史。

查体:血压140/90mmHg,心率80次/分,腹部压痛明显,无反跳痛,肝脾未及。

两例患者均无特殊诱因,但患者1有高血压史,患者2存在多种合并症,需要进一步详细检查和综合治疗。

2.2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两例患者均表现为腹部疼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

患者1为男性,65岁,疼痛为持续性剧痛,伴有腹胀感,恶心、呕吐,腹部压痛明显。

患者2为女性,50岁,疼痛为阵发性绞痛,局部可触及腹部包块,伴有恶心、呕吐。

两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腹部压痛和腹部包块。

部分患者还出现腹部血管杂音和脉前压痛现象。

实验室检查显示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等指标异常,提示急性腹部情况。

在临床症状上,患者的表现多样,需要结合病史、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以达到早期诊断和治疗的目的。

2.3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是肠系膜上动脉栓塞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本次病例中,患者在入院后立即进行了腹部CTA检查,发现了明显的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征象。

影像学表现包括肠系膜动脉完全阻塞、相应孤立性肠段血供不足、受累肠管肠壁水肿、部分局部坏死等。

肠系膜上动脉狭窄的腔内治疗

肠系膜上动脉狭窄的腔内治疗
B: 选择性 SMA 造影结果
9
C
D
C: 狭窄部以直径6mm 球囊扩张后仍有明显狭窄,其残余狭
窄 率>50%
D: 植入一枚直径6mm Palmaz 球扩式支架后,狭窄解除。
术后当天腹痛缓解,第二天肠梗阻消失。
10
11
12
13
例2
女性, 74岁, 慢性腹痛及餐后痛3年,间断 便血1个月,肠梗阻2天。既往高血压、糖 尿病史。
6
结果(2)
1例在术后第32个月死于急性心肌梗死,其 生前没有再发症状。 1例在术后第6个月死于 肝脓肿、感染性休克。随访中1例在术后34 个月发现支架内再狭窄,狭窄率大约50%.
7
例1
男性, 70岁, 腹部不适感2年,餐后腹痛6 个月,肠梗阻5天入院。既往高血压、糖 尿病、冠心病史。
8
A
B
A: 侧位腹主动脉造影: 狭窄位于 SMA 主干, 长度: 1.2 cm, 狭窄率: 70%;
16
17
18
19
20
21
例3
❖患者 闫某,男 54岁 间断发作餐后腹痛约半 年
❖既往糖尿病史 ❖3年前双下肢动脉股腘转流术史
22
上肢入路造影
23
24
25
26
讨论
慢性SMA狭窄所致缺血性肠病经常被误诊为胆囊
炎、上消化道溃疡、胰腺炎等。很少能够得到 及时正确诊断。 晚期可发展为重度营养不良或 肠坏死等,危及生命。
37
肠系膜上动脉 闭塞患者的 Riolan氏弓
38
诊断
特征性临床表现——三联症、查体所见、体重 减轻。
注意:单一的内脏动脉狭窄或者阻塞的证据,并不足 以证明存在慢性肠系膜缺血。甚至有的患者,已有两 到三支肠系膜血管的阻塞,仍然没有临床症状。 所以,慢性肠系膜缺血的诊断有赖于临床症状和体征, MRA、CTA或血管造影的确认,并且要除外其他可能 的胃肠道病因。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干预护理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干预护理

控制基础疾病和危险因素
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等基础疾病, 降低血管病变的风险。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 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定期进行体检,及早发现潜在的 血管病变。
对于有家族史的人群,应加强监 测和预防措施。
宣传教育和公共卫生措施
宣传教育:向公众普及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预防知识,提高公众的认知度和自我保护意识。
生活方式调整
饮食:避免高脂、高糖、高盐、 高刺激性的食物,增加膳食纤维 摄入
戒烟限酒:戒烟限酒,避免对血 管造成损伤
运动:适当运动,保持身体健康, 避免久坐
控制体重:保持体重在正常范围 内,避免肥胖
定期复查和随访
定期复查:患者应遵医嘱定期到医院复查,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
随访:患者在出院后应保持与医护人员的联系,接受随访,以便及 时解决疑问和调整治疗方案。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的健康教育
疾病认知教育
疾病定义: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是指肠系膜上动脉因血栓形成或栓塞而引起的肠道缺血性疾病。
疾病症状:腹痛、恶心、呕吐、血便等,严重时可导致肠坏死。
疾病治疗:包括抗凝、溶栓、手术等治疗方法,需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疾病预防: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控制血压、控制血脂等,可降低肠系膜上动 脉栓塞的风险。
症状和诊断
症状:腹痛、呕吐、便血、肠鸣音消失等 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评估
疾病发展和预后
疾病发展: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病情发展较快,需要及时干预和治疗 预后: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大部分患者的病情可以得到控制和改善,但仍有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和后遗症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护理原则
进行治疗

慢性肠系膜上动脉狭窄闭塞的治疗策略

慢性肠系膜上动脉狭窄闭塞的治疗策略

慢性肠系膜上动脉狭窄闭塞的治疗策略慢性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SMA)狭窄闭塞是一种常见的腹部血管病变,严重的病例可导致肠道缺血,甚至引起肠坏死。

治疗策略主要包括保守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

以下将详细介绍这些治疗策略及其特点。

一、保守治疗保守治疗适用于轻度或无症状的狭窄闭塞病例,旨在改善症状并预防病情进展。

主要的保守治疗措施包括:1.药物治疗:使用抗凝血药物,如阿司匹林或华法林,用于预防血栓形成;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如硝酸甘油或曲美他嗪,有助于改善血流并缓解肠绞痛。

2.控制危险因素:以控制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等疾病为主,以减少血管病变的发生和进展。

3.切忌吸烟:吸烟会加速血管狭窄闭塞的进展,应立即戒烟。

4.饮食调节:遵循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饮食,并适当加强运动,有助于控制危险因素和改善血管功能。

二、介入治疗介入治疗是肠系膜上动脉狭窄闭塞的有效治疗方法,适用于狭窄程度较轻或中度的病例。

介入治疗的目标是扩张狭窄的血管,恢复肠道的血供。

常用的介入治疗方法包括:1. 血管成形术(Angioplasty):通过导管将气囊引入狭窄的血管内,然后通过充气的方式扩张血管,使其恢复正常的通畅度。

该方法简便、创伤小,但有些病例可能需要多次扩张,且有再狭窄的风险。

2. 血管支架植入(Stent Implantation):在血管成形术后,使用支架来维持血管的通畅。

支架可以防止再狭窄的发生,并帮助血管保持正常的通道。

血管支架是一种永久性的植入物,需要长期使用抗血小板药物以预防血栓形成。

3. 血管内溶栓术(Thrombolysis):适用于发生血栓形成的病例,通过导管将溶栓药物注入血栓部位,溶解血栓并恢复血管通畅。

溶栓术可能会导致出血风险增加,需要密切监测。

三、手术治疗对于病情严重或介入治疗无效的慢性肠系膜上动脉狭窄闭塞病例,手术治疗是必要的选择。

手术治疗主要是通过修复或重建血管来恢复血流,常见的手术方法包括:1. 动脉血栓内膜切除术(Endarterectomy):通过切除狭窄闭塞部位的血栓及内膜,恢复血管通畅。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病因治疗与预防上动脉综合征(superiormesenteryarterysyndrome)又称良性十二指肠淤滞,是由肠系膜上动脉或其分支压迫十二指肠水平部或升部引起的慢性肠梗阻。

一、病因局部解剖变化是由先天性解剖变异和(或)后天性因素引起的,使肠系膜上动脉压迫十二指肠水平部,导致十二指肠停滞扩张。

1.先天解剖变异(1)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之间的角度太小:十二指肠水平位于腹膜后,从右到左横跨第三腰椎和腹主动脉,前面有肠系膜上动脉神经鞘。

肠系膜上动脉一般处于第一腰椎水平,与腹主动脉相同50°~60°角。

正常成年人有时可以在十二指肠水平前看到肠系膜上动脉的压痕。

如果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的角度过小,或者肠系膜上动脉从腹主动脉的分支过低,可以压迫十二指肠从中间通过,引起梗阻症状。

(2)十二指肠位置高:由于十二指肠悬韧带过短或增厚,致使十二指肠位置较高,引起肠系膜上动脉对十二指肠压迫症状。

(3)脊柱前突:脊柱前突导致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角度过小。

2.肠系膜上动脉压迫十二指肠的其他情况(1)瘦体型:瘦体型和各种原因可削弱肠系膜对十二指肠水平部的支撑作用,内脏下垂牵拉肠系膜往往是本病的重要原因。

(2)术后粘连:腹腔内手术后粘连牵拉肠系膜可引起肠系膜上动脉对十二指肠水平部的明显压迫。

二、发病机制这种疾病是由于肠系膜上动脉和腹膜后固定组织(如腹主动脉和脊柱)的压迫引起的。

其机制(1)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成锐角。

(2)十二指肠与肠系膜上动脉分支的距离缩短。

(3)内脏下垂。

(4)胎儿期肠道分流异常等。

2.鉴于上述解剖关系和以下因素(1)体重急剧减轻。

(2)瘦长。

(3)慢性消耗性疾病长期卧床。

(4)腹膜后肿瘤。

(5)束腰或脊柱石膏固定易诱发本病。

1、症状:病人起病缓慢,反复发作,典型表现为餐后上腹胀痛或绞痛,有时疼痛可位于右上腹、脐上甚至背部,常见于进食后2~3h发作、俯卧位或胸膝位可减轻,缓解症状,部分患者可表现出类似十二指肠溃疡的疼痛,由于十二指肠淤塞和胃潴留,患者反复呕吐,饭后呕吐,伴有或不伴有腹痛,呕吐物多为胆汁,仰卧、站立或坐容易呕吐、位置改变、侧卧、躺或胸膝位可减轻症状。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健康宣教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健康宣教

心理辅导
心理压力:了 解患者心理压 力,提供心理 支持
01
心理干预:针 对患者心理问 题,进行心理 干预
03
02
情绪调节:帮 助患者调节情 绪,保持积极 心态
04
家庭支持:鼓 励家属参与心 理辅导,提供 家庭支持
家庭支持
家庭成员的关心与理解:家庭成员应给予患
01
者关心和理解,帮助患者度过难关。
家庭环境的改善:为患者创造一个舒适、安
迫综合征。
临床表现
01
腹痛:主要表现为持 续性、阵发性腹痛, 可放射至背部或下腹

04
腹部包块:部分患 者可触及腹部包块,
多为肠系膜上动脉 压迫所致
02
恶心、呕吐:由于肠 道缺血、缺氧,可出 现恶心、呕吐等症状
03
腹泻:肠道缺血、缺 氧可导致肠道功能紊 乱,出现腹泻等症状
预防措施
健康饮食
增加膳食纤维 摄入:多吃蔬 菜、水果、全 谷类食物
02
静的家庭环境,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家庭护理:家庭成员应学会基本的护理知识,
03
帮助患者进行日常护理。
家庭心理支持:家庭成员应给予患者心理支持,
04
帮助患者克服心理障碍,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发病原因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1
肠系膜上动脉压 迫综合征的主要 原因是肠系膜上 动脉与腹主动脉 之间的夹角过小, 导致肠系膜上动
脉受到压迫。
02
肠系膜上动脉压 迫综合征的发病 率随着年龄的增 长而增加,尤其
是老年人。
03
肥胖、高血压、 糖尿病等疾病也 可能增加肠系膜 上动脉压迫综合 征的发病风险。
04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诊治2例病案汇报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诊治2例病案汇报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诊治2例病案汇报【摘要】本文通过报告两例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病例,探讨了该疾病的诊治过程。

患者一为XX岁男性,主要临床表现为腹部剧痛、腹胀、腹泻等,经检查发现动脉栓塞。

患者二为XX岁女性,表现为腹痛、呕吐、恶心等,检查结果确认为肠系膜上动脉栓塞。

治疗过程包括介入手术、药物治疗等。

经过治疗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预后良好。

疗效评估显示手术效果满意,对患者的临床启示是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的重要性。

本文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认识,提高治疗水平,以期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关键词】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病例特点、临床表现、病史、检查结果、治疗过程、疗效评估、临床启示1. 引言1.1 病例特点两例患者均为50岁以上男性,无明显家族史及既往病史。

患者一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恶心呕吐,伴有呕血症状;患者二主要表现为急剧腹痛、腹胀,伴有大量腹泻。

两例患者均出现明显的腹部压痛、反跳痛及肠鸣音减弱等腹部体征。

经详细检查和评估后,确诊为肠系膜上动脉栓塞,需要进行紧急手术治疗。

这两例病例的特点为发病急骤、症状明显、病情迅速恶化,需要紧急干预,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和急迫性。

对于这种疾病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1.2 临床表现患者一的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大便次数减少,直肠指检发现有明显的腹腔内弥漫性明显气体,腹部平片示多发性小气泡征象。

患者二的临床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大便次数减少,直肠指检发现腹腔内有明显气体,腹部平片示多发性小气泡征象。

以上表现提示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可能并发肠气肿。

2. 正文2.1 患者一病史患者一,男性,65岁,因腹痛、呕吐伴便血1天入院。

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史。

查体:全身皮肤黏膜无苍白,神志清楚,T36.8℃,P75次/分钟,R18次/分钟,BP145/90mmHg。

腹平软,无压痛,肝、脾未及,肠鸣音亢进。

直肠指检无明显异常。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诊治2例病案汇报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诊治2例病案汇报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诊治2例病案汇报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是一种较为严重的急性腹痛疾病,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导致肠壁缺血坏死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本文将结合两例病例,介绍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过程,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疾病的认识和处理能力。

一、病例1
患者张某,女,65岁,因急性腹痛入院。

患者主诉在夜间突发剧烈腹痛,伴有恶心、呕吐,疼痛部位位于脐部周围并向右下腹部放射。

体格检查时发现患者腹壁紧张,压痛明显,肠鸣音减弱。

术前诊断为肠系膜上动脉栓塞。

经过全面检查,患者的CT血管造影显示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影响了肠系膜上动脉的供血。

立即进行了介入手术,经过栓塞部位的血管溶栓治疗,术后患者症状缓解,术后恢复良好,出院时腹部压痛缓解,术后1周复查CT显示无明显异常。

二、病例2
经过以上两例病例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临床表现以及术前检查和治疗方案具有一定的规律和特点。

对于这一疾病,我们需要充分了解和掌握其相关知识,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和死亡率。

三、诊治经验
1. 临床表现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临床表现以急性腹痛为主,常伴有呕吐、恶心等,腹部体格检查可见腹部压痛、肠鸣音减弱等。

2. 术前检查
CT血管造影是明确诊断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重要手段,其能够清晰显示肠系膜上动脉的血管情况。

3. 介入手术治疗
对于肠系膜上动脉栓塞,介入血管外科手术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治疗方法,通过介入手术治疗,能够减轻患者的症状,缓解疾病,术后恢复良好。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 病情说明指导书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 病情说明指导书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病情说明指导书一、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概述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syndrome,SMAS)是因肠系膜上动脉或其分支动脉压迫十二指肠水平部,进而引起一系列急、慢性十二指肠梗阻症状的一种疾病,亦称良性十二指肠淤滞症、十二指肠血管压迫综合征或 Wilkie 综合征。

可由多种病因引起,腹主动脉(AO)、肠系膜上动脉(SMA)及十二指肠三者解剖关系出现异常是其发病基础。

因其无典型临床表现,常被误诊为胃炎、胃下垂、功能性消化不良等,误诊率高达57.1%~67.3%。

该病临床表现以反复发作的餐后恶心、呕吐、腹痛和腹胀为主。

消化道造影、腹部彩超、内镜、腹部 CT、选择性 SMA 造影、磁共振血管成像等均已成为诊断 SMAS 的有效辅助检查手段。

目前以保守治疗为主,预后一般。

英文名称: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syndrome ,SMAS其它名称:良性十二指肠淤滞症、十二指肠血管压迫综合征、Wilkie 综合征相关中医疾病:腹痛ICD 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暂无资料。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无遗传相关性发病部位:腹部-十二指肠常见症状:反复发作的餐后恶心、呕吐、腹痛、腹胀主要病因:解剖结构异常、恶性肿瘤、胃下垂、淋巴结肿大、医源性因素检查项目:体格检查、立位腹平片、血常规检查、便常规+潜血试验、肿瘤标志物检查、上消化道造影、腹部彩超、胃镜检查、胃黏膜组织活检、SMA 造影重要提醒:慢性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病程长、病情重,可进一步加重原发病,形成恶性循环,需引起重视。

外科脊柱矫形手术是诱发该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应当及时就医治疗。

临床分类:基于发病情况分类:1、急性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急性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较少见,其发生多与创伤、躯干石膏固定、牵引、卧于过度伸展的支架之上有关。

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护理常规(修改)

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护理常规(修改)

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护理常规【相关知识】肠系膜上动脉 (Superior mesentericartery ,SMA )夹层系动脉腔内的血液渗入动脉壁中层与外层之间形成夹层血肿,沿动脉壁延伸剥离导致血管严重损害的一种急症,是临床上少见的疾病,自1947 年Bauersfeld 发现第1例以来,近年来临床上报道逐年增多。

【治疗原则】除了出现肠道缺血坏死和 SMA 破裂者需要立即行开放手术外,其余患者均给予保守治疗。

经保守治疗后腹痛不缓解或C T A 提示夹层范围进展等情况时,给予腔内介入治疗。

对于解剖条件不适合或腔内治疗失败的患者,可考虑开放性手术治疗。

一、保守治疗1. 禁食水,必要时行胃肠减压,液体支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对症止痛处理。

2. 合并高血压者控制血压到合理的水平(130/80 mmHg 以下)。

3. 同时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抗凝治疗,待病情平稳后,改用口服华法林抗凝(控制I NR 达到2~3)治疗,及口服阿司匹林100mg/d,防止血栓形成导致S MA 狭窄,也有应用抗血小板治疗者,避免肠系膜上动脉主干真腔及分支动脉继发血栓形成。

二、腔内支架治疗采用 Seldinger 技术常规穿刺股动脉,常规行腹腔干、肠系膜上下动脉造影。

根据造影结果,评价夹层部位、程度及肠道血供情况,导丝导管交换引入导引导管,送入支架,在狭窄处释放,再次造影,观察支架扩张、局部血流、周围分支动脉情况。

术后长期口服氯吡格雷(波立维)抗血小板治疗。

三、手术治疗常用术式包括:1. 腹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旁路转流术2. 动脉内膜切除+补片成形术3. 切除已明确坏死的肠管【护理】一、术前护理(一)术前评估1. 健康史和相关因素(1)有无家族史(2)生活方式:吸烟,饮酒史(3)年龄、职业、体重、营养状况、排便情况(4)过去史:近期手术,目前用药情况(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疾病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5)活动耐力和自理能力(6)腹痛情况(7)全身皮肤黏膜情况(8)心理和社会支持状况(认知程度,心理承受程度和社会支持系统)2. 专科症状体征(1)生命体征(2)腹痛的部位,性质,时间和程度,有无休克症状及血液的异常。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诊断与治疗PPT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诊断与治疗PPT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病理学检查主要包括对肠系膜上动脉的检查和对肠系膜上 动脉压迫综合征的诊断。
其他辅助检查
腹部CT扫描:观 察肠系膜上动脉 压迫情况
超声检查:评估 肠系膜上动脉压 迫程度
血管造影:明确肠 系膜上动脉压迫的 具体位置和程度
内镜检查:观察肠 壁和肠腔情况,排 除其他疾病可能
治疗方法与策略
体征评估: 检查患者 腹部是否 有压痛、 反跳痛等 体征
影像学检查: 通过CT、 MRI等影 像学检查评 估肠系膜上 动脉压迫程 度
实验室检查: 检测血常规、 肝功能、肾 功能等指标, 评估患者身 体状况
治疗效果 评估:观 察患者治 疗后症状 是否改善, 生活质量 是否提高
预后评估: 根据以上评 估结果,预 测患者预后 情况,制定 相应的治疗 方案和康复 计划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药物治疗
药物选择:根据 病情选择合适的 药物,如抗炎药、 止痛药、抗焦虑 药等
药物剂量:根据 病情和患者体质, 合理调整药物剂 量
药物副作用:注 意药物的副作用, 如胃肠道反应、 肝肾功能损害等
药物联合使用: 根据病情需要, 合理联合使用多 种药物,以增强 疗效
手术治疗
手术目的:解除肠系膜上动脉压迫, 恢复肠道血供
MRI检查:可提供更详细的病变信 息,有助于诊断和治疗
CT检查:可清晰显示肠系膜上动脉 压迫综合征的病变部位和程度
血管造影:可明确诊断肠系膜上动 脉压迫综合征,并指导治疗方案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观察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等指标 生化检查:检测肝功能、肾功能等指标 影像学检查:X线、CT、MRI等检查,观察肠系膜上动脉压迫情况 内镜检查:观察肠系膜上动脉压迫情况,并进行活检 超声检查:观察肠系膜上动脉压迫情况,并进行血流动力学评估 血管造影:观察肠系膜上动脉压迫情况,并进行血流动力学评估

一例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伴营养不良患者的个案护理

一例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伴营养不良患者的个案护理

一例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伴营养不良患者的个案护理摘要介绍一例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患者行营养治疗的护理。

通过NRS2002对患者进行筛查发现该患者存在营养风险;SAG得知患者为轻中度营养不良。

通过进行间接能量测定和人体组成分析来制订适合患者的营养治疗方案;对患者施行个体化营养干预;心理护理着重于心理干预应用,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利于营养治疗的顺利实施。

关键词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肠道营养;护理;个案1、前言: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superiormesentericartery syndrome,SMAS)是由肠系膜上动脉和腹主动脉间夹角变窄进而压迫十二指肠第3段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具有餐后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厌食和体重减轻等特征[19],多见于青少年,常呈慢性经过,反复发作,由于大多病程长,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它是一种罕见的却可以危及患者生命的胃肠道疾病[2],据国内文献报道发病率0.013%~0.3%[17],其发病率并不高。

通过对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方案制度,营养支持治疗基本恢复,现将本例个案报道如下。

2、病例介绍患者,女,18岁。

2021年7月22日因“反复呕吐1年余,偶有头晕”入院。

患者1年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呕吐,为胃内容物,进食后加重,有嗳气、腹胀,剑突下压痛、反酸、烧心,无发热、畏寒、寒战、黄疸,上消化道造影提示:胃下垂、幽门反流及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

起病以来,患者精神、睡眠可,胃纳正常,大便如前述,小便正常,体重与前相比减轻约15公斤。

既往:焦虑症、抑郁症,口服药物治疗,已停药半年。

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史,否认肝炎、伤寒、结核等传染病史,无特殊家族遗传病史。

体格检查:体温36.4℃,脉搏103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82/58mmHg(1mmHg=0.133 kPa),身高158cm,体重36kg,体重指数(BMI)14.4kg/m2 ;发育正常,体形消瘦,神志清楚,检查合作,全身皮肤无紫纹,阴毛、腋毛分布正常,心、肺、腹、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护理常规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护理常规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护理常规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指他处脱落的各种栓子经血液循环至肠系膜上动脉,导致该动脉供血障碍,供血肠管发生急性缺血性坏死。

肠系膜上动脉主干口径较大,与腹主动脉呈倾斜夹角,栓子易于进入,故临床上本病较多见,占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病变的40%〜50%。

栓子一般来自心脏的附壁血栓,故多见于风湿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及近期心肌梗死患者。

此外,栓子来自动脉粥样硬化造成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病因有心脏瓣膜病、心律失常、左心房血栓形成、主动脉动脉硬化、肿瘤等。

其发病急骤,初期时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但进展迅速,发生肠坏死、急性弥漫性腹膜炎后,病死率极高。

【临床表现】1、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1)多有风湿性心脏病、房颤、心内膜炎、心肌梗死、瓣膜疾病和瓣膜置换术等病史。

(2)突发剧烈腹部绞痛,不能用药物缓解,早期腹软不胀,肠鸣音活跃,症状与体征不符是早期病变特征。

(3)继续发展,出现绞窄性小肠梗阻表现及体征,呕吐及腹泻血样物。

(4)较早出现休克。

2、慢性肠系膜血管闭塞(1)进食后出现弥漫性腹部绞痛,可伴有恶心呕吐,严重性与进食量有关,症状进行性加重。

(2)慢性腹泻,泡沫样大便,吸收不良,体重下降。

【治疗原则】一旦确诊应及时给予抗凝、抗血小板药物,并及早进行手术干预。

外科手术方法包括肠系膜动脉切开取栓术,肠系膜动脉旁路移植术;腔内介人方法包括血栓抽吸术、置管溶栓术、球囊扩张成形术、支架成形术等。

如确诊有肠管坏死,应立即通过外科手术切除坏死肠段。

【护理评估】1、评估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职业、嗜好、身体状况、既往史等。

2、评估患者关于肠系膜上动脉的高危因素:风湿性心脏病、房颤、心内膜炎、心肌梗死、瓣膜疾病和瓣膜置换术等。

3、评估血压、有无腹痛、腹胀、腹痛程度及有无血便等。

4、评估各种检查情况:血管影像(血管彩超、腹部平片、选择性动脉造影、CTA);心电图及心脏彩超;血生化、血常规、凝血功能、血气分析、D 二聚体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入第二枚支架
术后5天,胃痛及肠梗阻症状完全消失,便潜血( -)
Case 3
SMA全程闭塞+CA狭窄
餐后腹痛→持续性腹痛
Case 4
小 结(诊断)
● 比较少见、容易误诊 (如:胃炎、上消化道溃疡、胰腺炎等) ● 三联征:(1)餐后腹痛;(2)体重减轻;(3)腹部血管杂音。 并非每一病例均具有三大症状,也并非具有全部三大 症状才能诊断本病
瘤腔内造影
减低、范围局限。
腹部血管CTA (术后)
治疗思路
选择性 动脉造影
(确定来源)
手 术
介 入
开 腹
(切除/旷置)
腹腔镜 覆膜支架
(旷置)
弹簧圈栓塞
肠缺血坏死 肝功能受损

SMA 狭窄/闭塞
11 例
腔内治疗 7 例
外科手术 4 例
PTA Stent
2例 5例
腹主-SMA人工血管转流 右髂-SMA人工血管转流 右股-SMA人工血管转流
慢性肠系膜上动脉疾病的
治疗策略
杨 宝 钟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血管外科
肠系膜上动脉分支动脉瘤
董 **, 女,58岁, 现病史:无诱因腹部不适近2月;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2年;腹部肿瘤 切除术后40年,肿瘤性质不 详,术后恢复良好。 查 体:左中上腹明显收缩期杂音; 余(-)
CTA:腹腔干分支变异,腹腔干
SMA狭窄/闭塞
YES PTA / Stent
试行介入 NO
杂 交 手 术 室
球扩式支架
开腹显露SMA
直径 5-7 mm
预扩张:严重狭窄
YES 逆行穿刺 NO 转 流
PTA / Stent
主动脉-SMA 髂动脉-SMA 股动脉-SMA
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
瘤 腔 内 造 影
放 置 弹 簧 圈
插 曲
1. 术后当晚有明显的腹部胀痛不适,伴恶心 呕吐,次日开始缓解,逐渐消失。 2. 术后当晚: 总胆红素: 37.12umol/L 直接胆红素: 10.01 umol/L , 间接胆红素: 27.1 umol/L(较正常 值增高一倍) 次日上述指标明显降低,术后一周 恢复至正常值。 3. 腹部仍有收缩期杂音,但声音较前明显
放置直径 6 mm Palmaz球扩支架, 狭窄消失。
胃痛症状当日消失,肠梗阻症状次日缓解。
Case 2
女性,74岁。慢性餐后腹痛3年,间断性黑便一个月,肠梗阻2天.
侧位主动脉造影:SMA 开口重度 狭 窄>95%
选择性SMA 造影
放置直径 7-mm Palmaz 球 扩支架时,支架出现前跳, 未能完全覆盖病变。
● 影像学:彩 超: 首选的筛选方法
CTA : 能高对该病的认识。
小 结(治疗)
1. 对于无症状的SMA狭窄, 是否需要治疗: 目前尚有争议,一般认为, 狭窄率>70%者也应考虑手术或腔内治疗. 单独SMA严重狭窄, 即可引起明显的临床症状: 目前的研究中, 多数学者认为腹腔动脉3支血管中至少有2支主干有狭窄 或闭塞才会出现症状。但我们临床观察的结果表明,单独SMA严重狭窄即 可引起明显的临床症状,行腔内/外科治疗,可获得显著的疗效。 如果SMA和腹腔干同时有严重狭窄, 则以治疗SMA狭窄为主: 如果SMA和腹腔干同时有严重狭窄, 则以治疗SMA狭窄为主, 若SMA狭窄完全 解除, 则临床症状大多可以缓解。而且研究也表明, 腹腔干短而细, 支架 放置有一定困难; 另外由于腹腔干起始部受中弓韧带压迫的机率较大, 不 易扩张, 植入支架后由于动脉弹性回缩易使支架受压, 甚至塌陷, 或刺激 内膜增生导致术后再狭窄的机率增高。
分支与肠系膜上动脉分支 形成吻合,肝动脉由吻合 支分支回流形成。吻合支 分支动脉瘤。门静脉血栓 形成。
SMA 造 影
造影显示:
腹腔内脏动脉变异,腹腔干 分支与肠系膜上动脉分支形成吻 合,肠系膜上动脉主干起始部发
出的第一分支形成一个直径约5cm
的动脉瘤,该动脉瘤血管发出回 流支与肝动脉吻合支分支相通。
2.能介入开通者:选择进入SMA并通过狭窄部是介入治疗的关键。 PTA / Stent 球扩式支架 (定位精确、稳定性好,适合于开口处病变) 直径 5-7 mm
预扩张:当SMA为重度狭窄时, 以直径3 mm左右小球囊行预扩张,
有助于支架的输送、放置及防止动脉出现夹层或破裂。 3. 不能开通者: SMA 探查 + 转流: 主动脉-SMA转流 髂动脉-SMA转流 股动脉-SMA转流
2例 1例 1例
■ 共同特点: 餐后腹痛 体重明显下降
持续性腹痛、阵发性加剧。
病史多年、多曾误诊。
■ 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是实现早期诊断、合理治疗的关键。
Case 1
男性,70岁,腹部不适2年,餐后腹痛6个月,肠梗阻5天。两年来体 重减轻30余斤。
侧位主动脉造影:SMA狭窄
选择性SMA造影
球囊扩张后有回缩,狭窄度>5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