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优题训练系列之语文(7)Word版含答案
高三优题训练系列之语文(10)Word版含答案
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1〜3題.①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题,20世纪解释学兴起,一个名为“接受美学”的美学分支应运而生,于是研究艺术品的接受成为艺术美学中的显学。
②过去,通常只是从艺术家的立场出发,将创作看作艺术家审美经验的结晶过程,作品完成就意味着创作完成。
而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这一完成并不说明创作已经终结,它只说明创作的第一阶段告一段落,接下来是读者或现众、听众的再创作。
由于未被阅读的作品的价值包括审美价值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只有通过阅读,它才转化为现实的存在,因此对作品的接受具有艺术本体的意义,也就是说,接受者也是艺术创作的主体之一。
③艺术文本即作品对于接受者来说具有什么意义呢?接受美学的创始人,德国的伊瑟尔说艺术文本是一个“召唤结构”,因为文本有“空白”、“空缺”、“否定”三个要素。
所谓“空白”是说它有一些东西没有表达出来,作者有意不写或不明写,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所谓“空缺”,是语言结构造成的各个图像间的空白,接受者在阅读文本时要把一个个句子表现的图像片断连接起来,整合成一个有机的田像系统;所谓“否定”指文本对接受者生活的现实具有否定的功能,它能引导接受者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由此可见,文本的召唤性需要接受者呼应和配合,完成艺术品的第二次创作,正如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含蓄与简洁,其有限的文字常常引发出读者脑海中的丰富意象。
④接受者作为主体,他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海德格尔提出“前理解”,即理解前的心理文化结构,这种结构影响着理解。
理解不可能是文本意义的重现,而只能是文本与“前理解”的统一。
这样,文本与接受就呈现出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一方面文本在相当程度上规定了接受者理解的范围、方向,让理解朝它的本义靠拢;另一方面,文本不可能将接受者完全制约住、规范住,接受者必然会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作品,于是不可避免地就会出现误读或创造。
高考最新模拟名校优化卷语文试题及答案七(含答案及答题卡)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高考最新模拟名校优化卷语文试题及答案七(含答案及答题卡)人教版高三总复习绝密★启用前高考最新模拟名校优化卷(七)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华传统文化兼容并包,其中重要的文化精神是儒释道合一,这三家共同特点是顺应自然。
天地万物都是自然而然形成,天、地、人三才中,人类因为有分辨能力具有特殊性,所谓“天生之,地养之,人成之”。
人有能力也应该全面认识自己,通过认识自己在万物中的地位规范自己。
中华文化根本特点是自觉和自律。
自觉就是认识到人类跟万物不同,成己成物;自律就是要求人类管理好自己,不能做不该做的事情。
我们把这种自觉和自律总结为人本精神。
这种人本精神早在西周就已经确立,而西方到了近代才破除中世纪神本主义,有了理性智慧的发生和发展。
两次世界大战之后,许多西方政治家、哲学家都在反思西方文化的片面性,提出要建立新的人文精神,而且几乎一致认为,要到东方,特别是中国去寻找。
肯.威尔伯在《事事本无碍》中,对西方社会发展和科学发展的思维模式做了全面反思,认为西方二元思维造成人类的灾难痛苦。
“愈来愈多的科学家开始同意物理学家卡普拉的看法:‘现代物理的两个基本论点,反映出东方人的世界观’。
”这两个基本论点就是钱学森先生经常提到的系统论和整体论。
威尔伯通过卡普拉的观点告诉人们:“现实世界是不可分割的形态。
”进入现代社会,西方重举新人本主义大旗,为的是将人从财富牢笼中解脱出来,成为遵循人道、关爱人类、懂得自觉自律的人。
高三三模阶段性测试七语文试题练习六及答案解析
C处,前面说“成就一个更有意思的你”,后面“是因为他大量阅读……”解释人有意思的原因,此处是因果复句,应填:一个人之所以有意思。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修辞、标点,修改病句的能力。
C.③句存在语病,“四年的大学”与“时光”搭配不当,可把“四年的大学”改为“大学的四年”。
【答案】
1.A培养出思辨的习惯;B绝对是最好的一次机会;C一个人之所以有意思。
2.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A处,语境在说学会思考的实质,下文“学会思考就是以思辨的眼光审视身边事物”强调的是思辨的习惯,应填:培养出思辨的习惯。
B处,前文说“它既不是第一个机会,也不是最后一个机会”,此处转折,下文强
大学承担的责任首先是教会学生如何思考。学会思考实质上是A,并把这一习惯运用于实际生活中。简单来讲,学会思考就是以思辨的眼光审视身边事物。
①真正的教育的首要责任,是教会人类把自己从以讹传讹所形成的常识中解救出来。②要认清它,思考它,而不是被“常识”这匹蒙着眼睛的野马拉着跑。③四年的大学是一段珍贵的时光,学生有机会认真思考。④大学所提供的另一个重要资源就是朝夕相处的同学。同学们对各种话题可以用严谨的态度相互质疑和辩论,以最放松的心情促膝相谈至深夜。而大学并不是学会思考的唯一机会,它既不是第一个机会,也不是最后一个机会,但它B。如果你在大学毕业时还没学会真正地思考,那么在毕业之后成功概率就更低了。大学的使命是成就一个更有意思的你。C,是因为他大量阅读,习惯思考,放缓脚步,投入深度对话,并为自己创建了一个丰满的内心世界。
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高三优题训练系列之语文(13)Word版含答案
语文试题(一)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为何“乌纱帽”是当官的代称我们有时会看到反映官场百态的古装电视剧,戏剧中常有当了官叫作“戴了乌纱帽”,被革职的称作“摘去乌纱帽”的剧情。
可是,为什么乌纱帽被用来作为当官的代称呢?在早期的中国,并没有“帽”这种称呼,《仪礼》中称帽为“头衣”或“元服”(元,首也)。
到了东晋成帝时,皇帝让在宫廷中做事的官员戴一种用黑纱制成的帽子,叫做“乌纱帽”。
后来,南朝宋明帝时,建安王刘休仁创制了一种用黑纱抽边的半透明帽子,也叫乌纱帽。
当时,这种帽子很快就在民间流行了,也成了百姓常戴的一种便帽,而且无论官民贫富都可以戴,但这种帽子还未成为官职的象征。
在《通典·礼十二》上记载:“隋文帝(杨坚)开皇初,尝着乌纱帽,自朝贵以下至于冗吏,通着入朝。
”所以隋朝天子百官都戴乌纱帽,并且成了官职高低的分别。
根据文献上的记载,隋朝文武官员的服饰有四种,而乌纱帽上的玉饰则显示官职的大小。
一品官是最高级官员,玉饰有九块,二品有八块,三品有七块,四品有六块,五品有五块,六品以下就不准佩带玉饰了。
不过,到了宋朝时乌纱帽的形状有了改变。
宋太祖赵匡胤登基后,为防止大臣们在朝廷上交头接耳,就下诏书修改乌纱帽的样式,在乌纱帽的两边各加一个翅,有一尺多长,并在翅上装饰不同的花纹用以区别官阶高低。
如此一来,朝臣们只要脑袋一动,软翅便会随之摆动,皇上居高临下,就看得清清楚楚了。
明朝时乌纱帽则成为官员的象征。
在《明史·舆服志》上载:“洪武三年定,凡上朝视事,以乌纱帽、团领衫、束带为公服。
”从此,乌纱帽便正式成了当官的代称。
而自明世宗开始,乌纱帽的双翅也做了一些变动,翅的长度缩短,其宽窄也改变了,官阶越高,双翅就越窄,官阶越低,双翅则越宽。
到了清初顺治皇帝入关后,由于收留了众多明朝的降臣,为笼络人心,就允许不少地方官员仍穿着明朝朝服,并戴明朝乌纱帽。
高三考前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习题练习七及答案解析
“附近”往往是我们最熟悉的,但“附近”又往往是最陌生的。
社会学家项飙认为,面对一个迅疾变化而又很不稳定的世界,人要勇敢、坚定地“重建附近”。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分析:本题的材料提出了一个深刻的观点:“附近”既是我们最熟悉的,又往往是我们最陌生的。
这一观点揭示了现代人在日常生活中对“附近”的复杂感受,即在地理或情感上的邻近并不必然带来深度的熟悉与了解。
材料中的“社会学家项飙”的观点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解题的钥匙——面对变化多端、不稳定的世界,我们应该勇敢地“重建附近”。
在审题立意时,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首先,分析“附近”的含义,即什么是“附近”,以及在现代社会,“附近”为什么变得陌生。
其次,探讨“重建附近”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重建”。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联想到个体与社区、传统与现代、科技与人文等关系,并思考如何在这些关系中实现“附近”的重建。
最后,确定文体和标题,根据所选的角度和立意,选择适当的文体(如议论文、记叙文等),并拟定一个既符合题意又引人入胜的标题。
综上,本文的立意可以围绕“现代社会中‘附近’的陌生感与重建的重要性”展开,探讨个体如何面对变化的世界,重建与“附近”的深刻联系。
重建附近:在熟悉与陌生之间寻找自我在快速变化的现代社会中,我们常常感受到一种深深的疏离感,即使身处“附近”,也可能对周围的一切感到陌生。
这种矛盾的情感让我们不禁思考,如何在熟悉与陌生之间找到平衡,如何在日新月异的世界中“重建附近”?“附近”通常指的是我们生活的空间范围,是我们最亲近的环境。
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全球化的加速,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便捷,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似乎也在悄然拉远。
我们可以通过手机和电脑与千里之外的人交流,但却可能忽视了身边人的感受。
这种“附近”的陌生感,让我们不禁感到困惑和无奈。
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优练题(7)(含解析)新人教版-精装版
教学资料范本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优练题(7)(含解析)新人教版-精装版编辑: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精选】20xx最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优练题(7)(含解析)新人教版李仕才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最近,朋友圈等社交媒体不断被“丢书大作战”刷屏,这个公益活动源于英国伦敦,现在也正在我国如火如荼地进行着.②江苏宜兴的朋友告诉我,只有保证了泥质、工具、款制,甚至做壶的心境等诸多条件,才能做出一把珠圆玉润的精品壶.③达尔维什作为一个享誉世界诗坛的诗人,除了在阿拉伯世界耳熟能详,也为中国诗人和诗歌读者熟知.④在本次公益阅读推广活动中,与会专家们对儿童图画书、童话诗、幻想文学等不同类型的儿童文学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学理分析和细致入微的文本解读.⑤元好问认为,写诗就是要抒发真性情,要表达个人的感受,如果人家如何,自己就跟着如何,随人俯仰、陈陈相因,就太可怜了.⑥动物专家认为,在人类对待野生动物的问题上,“天地之漠漠无亲”是大慈悲,人类的小德小惠反是不仁.希望大家广而告之,众口铄金.A.①②④ B.②③⑥C.①④⑤ D.③④⑤答案B解析①如火如荼: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②珠圆玉润:形容歌声婉转优美或文字流畅明快.对象误用.③耳熟能详: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语法功能误用.④鞭辟入里:形容能透彻说明问题,深中要害.⑤陈陈相因:沿袭老一套,没有改进.⑥众口铄金:原形容舆论的力量大,后形容人多嘴杂,能混淆是非.褒贬误用.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朗读者》这个节目采用参与者先讲述人生故事,让情感达到高潮点之后,才来朗读文艺作品,抒发情怀的模式,突破了不只是读书这一局限.B.遂宁设立首期10亿元的产业发展基金,重点支持龙头企业走农工结合、农商结合、农旅结合等创新之路,构建农产品加工、电子商务、休闲农业等新业态.C.不久前,《文汇报》刊发了一篇莫言新作《马的眼镜》,回忆了作者在解放军艺术学院学习期间,吴小如先生授课的点点滴滴,质朴的文字里满含着对恩师的深情.D.大家知道电子垃圾污染致癌率很高,但为什么至今有关部门对这种随意倾倒电子垃圾的现象仍然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呢?答案B解析A项否定不当,应去掉“不”字.C项缺少主语,可在“回忆”前加“这篇新作”.D项句式杂糅,可删去“引起”.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老王,今天参加座谈会的多是新人,你就先来个抛砖引玉吧. B.朋友之间应真诚相待,朋友有了困难,我一定会鼎力相助.C.你我亲如兄弟,数次有幸聆听令尊教诲,不胜感激.D.在贵公司成立十周年之际,过誉之词我就不多说了,只祝愿事业发达、蒸蒸日上.答案C解析A项“抛砖引玉”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谦辞误用.B项“鼎力相助”指别人对自己的大力帮助,敬辞误用.D项“过誉”是对别人的称赞表示客气的话,谦辞误用.4、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我们平常说的西方文化实际上指的是西方近代文化,①西方中世纪的文化,更不是西方的希腊文化及之前的文化,②西方自希腊以来,特别是自近代以来,文化发生了一次根本转型;而中国文化③最近一个多世纪以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④自古以来⑤是秦朝以来没有发生过根本转型,因此,中国文化自古至今只有一个含义.①②③④⑤A 也即因为尽管然而尤其B 而不是由于不管但特别C 也即由于不管然而特别D 而不是因为尽管但尤其答案D解析第①处注意和前面的“是”及后面的“更不是”的照应;第③④处应该是转折关系,不是条件关系.5、下列关于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出,指的是京官外调.如白居易《琵琶行》中有“予出官二年”. B.庠序,指的是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如《寡人之于国也》中有“谨庠序之教”一说.C.国子监,中国古代的中央官学,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是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而非教育行政机构.D.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六部之一,长官为户部尚书.答案C解析国子监也是国家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机构.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王在听了邹忌的进言以后,决心虚心纳谏,并给予进谏者一定的奖励.其中,受下赏的条件是“ ,”.(2)崔护《题都城南庄》中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写出了桃花依旧、人面不见的物是人非之感;李煜《虞美人》中的词句“ ,”也写出了这样的感受,由此勾起作者无穷的亡国伤感之情.(3)李白《蜀道难》中直接描写剑阁地势险要的句子是“ ”.答案(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2)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3)剑阁峥嵘而崔嵬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白重赞,宪州楼烦人,其先沙陀部族.重赞少从军,有武勇.汉初,自散员都虞侯三迁护圣都指挥使.乾佑__中,李守贞据河__中叛,隐帝以重赞为行营先锋都指挥使.河中平,以功领端州刺史.周初,转护圣左厢都指挥使.未几,出为郑州防御使,改相州留后.广顺__中,授义成军节度.在镇日,河屡决,重赞亲部丁壮,塞大程、六合二堤,诏书褒美.世宗征刘崇,以重赞为河东道行营马军都指挥使,重赞与李重进居阵西偏,樊爱能、何徽居阵东偏.既合战,爱能与徽皆遁走,惟重赞与重进率所部力战,__世宗自督亲军合势薄之,并人大败,爱能等受诛__,重赞以功授保大军节度使.及世宗征太原,以河阳刘伺为随驾都部署,命重赞副之.忻州监军杀刺史赵皋及契丹大将杨耨姑以城降而契丹兵犹盛命重赞及符彦卿击走之世宗还京改河阳三城节度检校太尉__及征淮南,命重赞率亲兵三千军于颖上.未几,改淮南道行营马步军都虞侯,俄迁彰义军节度.宋初,加检校太师,改镇泾州.有马步军教练使李玉,本燕人,凶狡,与重赞有隙.遂与部下阎承恕谋害重赞,__密遣人市马缨,伪造诏书云重赞构逆,令夷其族.__乃自持伪制并马缨,以告都校陈延正曰:“使者致而去矣.”延正具白重赞,重赞封其书以闻.太祖__大骇,令验视之,率皆诞谬,遂命六宅使陈思诲驰赴泾州,禽玉及承恕鞫问,伏罪弃市__.延正擢领刺史以赏之,太祖诏诸州,凡受制书,则详验印文笔迹.俄改泰宁军节度.乾德__四年,又为定国军节度.开宝二年,改左千牛卫上将军,奉朝请.三年,卒__,年六十二.(选自《宋史·列传第十二》,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D )A.忻州监军杀刺史赵皋/及契丹大将杨耨姑以城降/而契丹兵犹盛/命重赞及符彦卿击走之/世宗还京/改河阳三城节度/检校太尉/ B.忻州监军杀刺史赵皋/及契丹大将杨耨姑以城降/而契丹兵犹盛/命重赞及符彦卿击/走之世宗/还京/改河阳三城节度/检校太尉/ C.忻州监军杀刺史赵皋及契丹大将杨耨姑/以城降/而契丹兵犹盛/命重赞及符彦卿击/走之世宗/还京/改河阳三城节度/检校太尉/ D.忻州监军杀刺史赵皋及契丹大将杨耨姑/以城降/而契丹兵犹盛/命重赞及符彦卿击走之/世宗还京/改河阳三城节度/检校太尉/ [解析] 正确标点为:忻州监军杀刺史赵皋及契丹大将杨耨姑,以城降.而契丹兵犹盛,命重赞及符彦卿击走之.世宗还京,改河阳三城节度,检校太尉.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A.“乾佑”“广顺”“乾德”“太祖”等都是皇帝年号,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名号.B.“河”在古代专指黄河,“江”专指长江;先秦时,“山”指崤山,“关”指函谷关.C.“弃市”是死刑的一种,在闹市对犯人执行死刑,多用于处决某些罪大恶极的犯人.D.“卒”这里指士大夫死.古代对死的称呼有明确规定,如天子死为崩,诸侯死为薨.[解析] “太祖”不是皇帝年号,而是庙号.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D )A.白重赞为官有道.他少年从军,战功显赫,官职多次得到升迁,在不同的官任上做了许多令人称道的事情.B.白重赞颇有政绩.在黄河决堤的抢险战斗中,他亲自带领民夫修复大程、六合两处堤坝,受到皇帝的褒奖.C.白重赞英勇善战.在征伐刘崇的战斗中,面对其他将领溃逃的不利局面,白重赞仍然率所辖军队奋力作战.D.白重赞磊落耿直.在遭到李玉等人陷害时,他毅然上报,太祖查验证据发现均为伪造,之后提拔他为刺史.[解析] “之后提拔他为刺史”错误,应是陈延正被提拔.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世宗自督亲军合势薄之,并人大败,爱能等受诛.(5分)译文:__周世宗亲自指挥身边的护卫亲军,与白、李二部合力冲击敌阵,并州军大败,樊爱能等人被世宗诛杀.__(2)密遣人市马缨,伪造诏书云重赞构逆,令夷其族.(5分)译文:__(李玉)暗中派人购买马缨,伪造诏书说白重赞谋反,下令诛杀他的家族.__[解析] (1)“督”“薄”“诛”各1分,句意2分.(2)“市”“构逆”“夷”各1分,句意2分.[译文] 白重赞,宪州楼烦人,其祖先为沙陀部族,白重赞年少即从军,武艺高强,作战勇猛.后汉初年,由散员都虞侯多次升迁,官至护圣都指挥使.乾佑年间,节度使李守贞占据河中叛乱,隐帝刘承佑任命白重赞为平叛大军行营先锋都指挥使.河中叛乱平息后,白重赞凭借军功兼任端州刺史.后周初年,白重赞转任护圣左厢都指挥使.不久,出朝为郑州防御使,又改任相州留后.广顺年间,升任义成军节度使.期间,黄河曾屡次决口,他亲自率领年轻力壮的男子,堵住了大程、六合两大堤的决口,得到太祖颁诏褒奖.周世宗柴荣出师征北汉刘崇,让白重赞担任河东道行营马军都指挥使.白重赞与李重进统率所部居周师战阵西侧,樊爱能和何徽部居东侧.战斗开始后,樊爱能、何徽临阵逃走,只有白重赞与李重进率部拼力作战.周世宗亲自指挥身边的护卫亲军,与白、李二部合力冲击敌阵,并州军大败,樊爱能等人被世宗诛杀,白重赞则凭借战功被任为保大军节度使.等到周世宗率军征太原时,让河阳节度使刘伺担任随驾都部署,任命白重赞做他的副将.忻州监军闻讯杀死忻州刺史赵皋及契丹大将杨耨姑,举忻州全城投降周师.而契丹军势仍然很强盛.于是世宗命白重赞和符彦卿率部攻击契丹军并打退了他们.世宗得胜还京后,改任白重赞为河阳三城节度使、检校太尉.接着周师征讨淮南,世宗派白重赞率三千护卫亲军驻防颖上,不久,改任淮南道行营马步军都虞候,很快又升任彰义军节度使.宋初,白重赞被加授检校太师,改任泾州节度使.马步军教练使李玉,本是燕州人,性情凶悍狡诈,与白重赞有些小矛盾,便与他的部下阎承恕陷害白重赞.李玉暗中派人购买马缨,伪造诏书说白重赞谋反,下令诛杀他的家族.李玉拿着伪造的制书和马缨去见都校陈延正,说:“朝廷的使者将此送来后便走了.”陈延正把情况汇报了白重赞,白重赞不置一词,将“诏书”和马缨密封起来,并报告皇上.宋太祖大为惊骇,命拆封验看,发现全都是伪造的.太祖于是命令六宅使陈思诲快马赶往泾州,擒获李玉及阎承恕进行审问,李玉及阎承恕认罪后被处死.陈延正被提拔为刺史并得到赏赐,太祖颁诏诸州,今后凡接到朝廷制书,都要详细查验印文笔迹,辨别真伪.不久,白重赞改任泰宁军节度使.乾德四年,又担任定国军节度使.开宝二年,改任左千牛卫上将军,奉朝请.开宝三年,白重赞去世,享年62岁.三、古诗鉴赏阅读下面这首曲,然后回答问题.[双调]得胜令四月一日喜雨张养浩万象①欲焦枯,一雨足沾濡②.天地回生意,风云起壮图.农夫,舞破蓑衣绿;和余③,欢喜的无是处.注①万象: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或现象.②沾濡(rú):润湿,润泽.③和余:连同我.一说即“余和”,跟着一齐欢唱.1.下列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一、二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也从侧面写出了降雨前后作者的不同心情.B.三、四句,作者以纤细的笔触,通过对天地、风云变化的描写,表现了这场雨带来的巨大变化和它的重大意义.C.“农夫,舞破蓑衣绿”描写了农夫披着蓑衣在雨中狂舞,哪怕把蓑衣舞破也在所不惜的欢乐情景.D.“舞破蓑衣绿”中的“绿”字与“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有异曲同工之妙.E.“无是处”是说没办法、不得了的意思,表现了作者与民同忧乐的思想感情.2.这首小令的诗眼是什么?全曲是如何来表现诗眼的?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答:【参考答案】1.BD [B项“纤细的笔触”错,三、四句对雨后广阔的宇宙空间的变化做了大笔勾勒,纤细的笔触和一景一物的描绘是难以表现这场雨的重大意义和带来的巨大变化的.D项“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是化静为动,写出了春回大地、草木萌发的勃勃生机;而“舞破蓑衣绿”中的“绿”则是说蓑衣因旧而枯黄,如今因雨仿佛得以返绿,并不是真变绿,只是借此表达了喜悦的心情,故选项有误.]2.(1)诗眼是“喜”.(2)①借景抒情.通过描写雨后大地又有了生机、一切在风云突起中变得壮观雄奇,寄寓喜悦之情.②直抒胸臆,通过写农夫起舞和作者自己的欢喜直接表现诗眼“喜”.11 / 11。
高考高三语文试卷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村文化逐渐衰落,乡村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许多乡村学校面临生源不足、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资源匮乏等问题,乡村教育的发展受到了严重影响。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教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旨在提高乡村教育质量,促进乡村教育公平。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乡村文化衰落是城市化进程的必然结果。
B. 乡村教育面临着生源不足、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资源匮乏等问题。
C.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教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D. 提高乡村教育质量,促进乡村教育公平是当前乡村教育发展的主要目标。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文章首先提出了乡村教育面临的挑战,然后分析了这些挑战的原因。
B. 文章通过举例论证,说明了我国政府为改善乡村教育所采取的措施。
C. 文章最后总结了提高乡村教育质量、促进乡村教育公平的重要性。
D. 文章结构清晰,论证严密,逻辑性强。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节选自《平凡的世界》)孙少安站在门口,听着那熟悉而又陌生的脚步声,心头猛地一震。
他知道,那声音是从县上来的,而且,就是那个人的。
他抬起头,果真看见县上的那个人出现在门口。
“是少安哥,是你回来了?”县上的那个人说。
“是的,我回来了。
”孙少安回答。
“少安哥,听说你在外面混得不错,还想着回来吗?”县上的那个人问。
“我想回来,我离不开这片土地。
”孙少安说。
县上的那个人沉默了一会儿,说:“少安哥,你知道,你在外面混得那么好,回来能做什么呢?”孙少安笑了笑,说:“我知道,但我还是想回来。
这里是我的根,这里有我的亲人,这里有我的朋友。
”县上的那个人看着孙少安,心里不禁暗暗佩服。
他知道,孙少安是个有情怀的人。
2019高考语文一轮优练题7含解析新人教版
⑤李路写文章思路来得很快,经常是看到题目后就一挥而就,我们都很佩服他。
⑥自从上了高中以后,张林便积极参加各种文学社团活动,展示出自己文学天赋,其表现是可圈可点的。
A.①②③B.①③⑥C.③⑤⑥D.②④⑥解析:选A ①不孚众望: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
应为“不负众望”。
②夜不闭户:夜里睡觉不用闩上门。
形容社会治安情况良好。
望文生义。
③良莠不齐: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
使用对象错误。
④蓬荜生辉:使寒门增添光辉(多用作宾客来到家里,或赠送可以张挂的字画等物的客)。
⑤一挥而就:形容写字、写文章、画画快。
⑥可圈可点:文章精彩,值得加以圈点,形容表现好,值得肯定或赞扬。
(病句)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随着波斯托伊纳溶洞设施的完善及知名度越来越高,每逢节假日,溶洞总是人满为患,而且游客越来越多,在旅游旺季,洞口列车站的繁忙程度堪比大型火车站。
.支付宝旗下移动支付平台支付宝钱包率先推出指纹支付,用户不再需要输入数字密码,只需用手指①“富有攻击性”和④“具备维护个人观点的强劲自卫能力”并列,①④相连,排除A。
末句“它们指代②“适度的流派之争都应当被恢复起来”。
.下面是某公司的组织架构图,请把这个图的内容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得当,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
答案 某公司管理层由总经理和两个副总经理构成,其中一个副总兼风险总监,分管交易部、交易运作部、研究发展部。
另一个副总分管结算财务部、综合管理部。
人力资源部由总经理直管。
.下列关于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三司,三种官职的合称,东汉以太尉、司空、司徒为三司。
.乞身,古代以做官为委身事君,故称请求辞职为乞身。
四、古诗词鉴赏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郡斋①雨中与诸文士燕集(节选)韦应物兵卫森画戟,宴寝凝清香。
海上②风雨至,逍遥池阁凉。
烦疴近消散,嘉宾复满堂。
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
理会③是非遣,性达形迹忘。
注 ①郡斋:指苏州刺史韦应物官署中的斋舍。
高三优题训练系列之语文(14)Word版含答案
语文试题(一)一、现代文阅读(9分,第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魏晋时代的“啸”魏晋名士,风流倜傥,雅好长啸。
然而啸却不是由他们所首倡,早在《诗经》里就屡次提到啸,《小雅·白华》中就有“啸歌伤怀,念彼硕人”之语。
啸,郑玄说它的意思是“蹙口而出声”,也就是现代所说的吹口哨。
值得注意的是《诗经》里出现的啸者多是女性,她们心怀忧怨,发而为啸。
在其他记载中也常提到妇女作啸,如《古今注·音乐篇》说商陵牧子婚后五年无子,将别娶,妻闻之,中夜起,倚户而悲啸。
妇女用吹口哨来舒其不平之气,大概是古代所常见而现代已较陌生的一种习俗。
不过,啸也不完全是抒情的,它也用在某些行施巫术的场合中。
葛洪的《神仙传》记西汉人刘根学成道术,郡太守知道后,命刘召鬼,如召不来,将加刑戮。
刘根于是“长啸”,啸音非常清亮,“闻者莫不肃然,众客震悚”。
忽然南壁裂开数丈,有许多兵护送一辆车出来,车上以大绳缚着郡守已亡故的父母。
至东汉时,这种音调既清越、用意又含有若干神秘色彩的啸,逐渐从妇女和巫师那里进入文士的生活圈。
魏晋以后,关于吟啸的记事更加常见。
这时的吟啸不仅出现在情绪激动的场合,而且当其意趣恬适、心境旷放、谈玄挥麈、登高临远之际,也常常且吟且啸。
但于大庭广众之前放声长啸,自然有点旁若无人的样子。
可是在“魏晋之际,天下多故”荦卓不群之士由主张达生任性而走向逸世高蹈的时代背景下,这却正是他们很欣赏的一种姿态。
所以吟啸之风,不胫而走,广泛流行,成为名士风度的一个组成部分。
其实啸只是形式,倨傲狂放才是它的灵魂;《世说新语》用“傲然”来形容周顗啸咏时的神态,可谓搔中痒处。
而这种动作和神态又可被简称为“啸傲”,即郭璞《游仙诗》所说的“啸傲遗世罗,纵情任独往”,陶渊明《饮酒诗》所说的“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至于《归去来兮辞》中的“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虽不言傲,而傲世之态,已尽在其中。
但魏晋时的吟啸,现代却有时把它理解为“唉声长叹”(新版《辞源》)或“感慨发声”(新版《辞海》),果如是,它就只不过是一种哼哼唉唉的声音,既谈不上什么音乐性,也和讲风骨、讲谈吐的魏晋名士的气质颇不相投了。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 高三 语文(七) 参考答案
• 2. B(第①句是说花云在遇贼时为保护太祖而冲人入敌阵; 第②句“是贼人对花云的恐惧,;第③句“既说明了他的勇敢, 又表明他武艺高强;第④句虽能说明他勇敢不惧怕敌人,但反 映不出他的武艺高强;第⑤句是反映了他艺高和胆大两个方面; 第⑥句“只是说明了他的胆大,而无法反映他的艺高。) • 3.
B(叙述朱文逊死于城池被攻破之后,与原文意思
三、
• 1、D,归:使(灵柩)回乡。(解实词题通常注意语法和
语境两点,此处是皇帝让天孚弟弟把灵柩送回故里,不是归 还。) • 2、C(前三项都表现“所至有治绩”,后三项全表现“忠 心”,关键是直接,第三项和第六项都是间接表现。) • 3、B(本题容易失分,关键对于原文细节把握不准。刘天孚 并非象唐太宗一样吃下青虫。)
不符。)
• 4.
(1)贼寇进攻三天不得人城,利用大船趁 着涨水,沿着船尾攀爬城墙的垛口上去。 • (2)遇上败军抢走船只把他们丢弃在江中, 靠着断木漂浮进入芦苇洲中,采摘莲子喂养小 儿,七天都未死去。
• 【试题分析】评分参考对译出全句大意与译出关键词语分别 提出了要求,并各自赋予了一定的分值。 “大意”中包括对 实词与虚词,特别是对虚词理解的要求;“关键词语”则侧重 在对实词的理解上。 • 第(1)小题的关键词语有“乘”“缘”“攀”三个。“乘”指 “趁着”,是常用义,现代汉语仍在使用。“缘”指“沿着”, 成语“缘木求鱼”中的“缘”正是此义。“攀”当“攀爬”讲, 一直沿用到现在。较难的词语如“堞”,未列入关键词语,这 正体现了降低难度的意思。 • 第(2)小题中的关键词语有“浮”“莲实”两个。“浮”当 “飘浮”讲,古今汉语是相同的。 “莲实”中的“实”当果 实讲,“莲实”即“莲子”,
六、
• 1. B 行:巡视。 • 2. C(③“盗畏之甚”,属间接表现;④因“慷 慨强果”而被陷害中计;⑥表现的是廉洁奉公。) • 3. B(在皇帝的干预下免于处罚”与原文不符。) • 4.(1)皇上了解了情况,倒是喜欢先生的刚
2019年高考最新模拟名校优化卷语文试题(七)参考答案、详细解析、作文立意及范文示例
绝密★启用前2019年高考最新模拟名校优化卷(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详细解析1.答案 A解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理解文本的能力。
B项,无中生有,原文没有提到解决人类灾难痛苦的有效途径。
C 项,以偏概全,选项说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思想的内容。
D项,因果不当,以偏概全。
深入发掘、宣传中国传统文化是为了解决前文所讲的当前存在的问题。
2.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B项“论证了要到东方,特别是中国去寻找新的人文精神的观点”错,由原文第二段可知,肯·威尔伯引用卡普拉的看法,论证了“现实世界是不可分割的形态”。
3.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整合文中信息并对其分析推断的能力。
“西方到了近代才破除中世纪神本主义”只是一个客观陈述,并不能得出“西方之前尚不具备自觉和自律精神”的结论。
4.答案 A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从材料一的图中可知,2005~2014年间我国固体废物进口总量并不是“不断持续增长”的。
5.答案 A解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B项,“美国、澳大利亚、日本都在思考垃圾再利用的问题”错,由材料二第四段可知,“日本已经有先进的‘再回收、再利用、再生产’方法”。
由材料二的第二段可知,美国侧重的是垃圾分拣。
只有澳大利亚“转而力求将自然资源尽可能多次地循环利用”。
C项,“毫无作用”错,由材料三第一段“西方国家的垃圾废料曾帮助促进中国制造业繁荣”可知其并非毫无作用。
D项,“分析了我国进口垃圾的现状”错,材料二和材料三并未分析我国进口垃圾的现状。
6.答案①建设生态文明,走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②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对输出国乃至全球固体废物循环利用产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将起到促进作用。
③有利于推动本国环保事业,激励国内废品回收产业,使其得以发展,把中国回收产业带入一个新方向,加速产业转型。
④赋予地方政府开发更好系统的额外动力。
高三优题训练系列之语文(12)Word版含答案
语文试题(一)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洗漱.(sòu)缄.默(jiān)盥.洗室(guān)光阴荏.苒(rěn)B.摈.弃(bǐng) 造诣.(yì)恣.欢谑(zī)曲高和.寡(hè)C.吐槽.(cáo) 豆豉.(gǔ) 倒.插门(dào)怨声载.道(zài)D.狭隘.(ài ) 傩.戏(nuó)与.会国(yù)呼天抢.地(qiāng)答案:D(A项:漱shù,盥guàn;B项:摈bìn, 恣zì;C项:豉chǐ)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鞭笞阴霾天然汽相形见绌B.宣泄睥睨明信片寥若晨星C.厮打烦躁暴发户黄梁美梦D.编篡蜇居炒鱿鱼殒身不恤答案:B(A项:汽—气;C项:梁—粱;D篡—纂,蜇—蛰)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各大景区要不断提升景观的文化内涵和,当地政府要加强制度建设,使相关决策透明、运行透明,让游客看得到、听得懂、能监督。
②回望这个夏天,电视综艺节目可谓,“中国好声音”无疑是其中有且仅有的亮点。
它在收视上傲视群雄,更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其成熟的商业模式以及造星能力。
A.品味权力琳琅满目不仅B.品位权利琳琅满目不但C.品位权力乏善可陈不仅D.品味权利乏善可陈不但答案:C(第一组“品味”,作动词用,有“品尝”、“玩味、体会”等意思。
作名词用,有“格调和趣味”“(物品)的品质和风味”等意思;第一组“品位”,是名词,本指矿石中有用元素或有用矿物含量的百分率,百分率越大,品位越高。
现泛指人或事物的品质和水平;第二组“权利”,指公民和法人依法行使的权力和享受的利益<跟“义务”相对而存在>。
第二组“权力”,指政治上的强制力量,也可指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第三组“乏善可陈”:说不出有什么优点,没有什么好称道的。
2019年高考语文优编增分练(全国通用版)群文通练七Word版含解析
群文通练七读透一个人——曹操(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微导语他是伟大的诗人,却不算知识分子;他是盖世英雄,却斤斤计较;他豪爽无边,却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
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颙异焉。
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征拜议郎。
光和末,黄巾起。
拜骑都尉,讨颍川贼。
迁为济南相,国有十余县,长吏多阿附贵戚,赃污狼藉,于是奏免其八;禁断淫祀,奸宄逃窜,郡界肃然。
久之,征还为东郡太守;不就,称疾归乡里。
金城边章、韩遂杀刺史郡守以叛,众十余万,天下骚动。
征太祖为典军校尉。
会灵帝崩,太子即位,太后临朝。
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谋诛宦官太后不听进乃召董卓欲以胁太后卓到废帝为弘农王而立献帝京都大乱卓表太祖为骁骑校尉,欲与计事。
太祖乃变易姓名,间行东归。
卓遂杀太后及弘农王。
太祖至陈留,散家财,合义兵,将以诛卓。
初平元年春正月,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勃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同时俱起兵,众各数万,推绍为盟主。
太祖行奋武将军。
建安元年春正月,太祖军临武平,太祖将迎天子。
汝南、颍川黄巾何仪、刘辟、黄邵、何曼等,众各数万,初应袁术,又附孙坚。
二月,太祖进军讨破之,斩辟、邵等,仪及其众皆降。
天子拜太祖建德将军,迁镇东将军,封费亭侯。
天子假太祖节钺..,录尚书事,后以太祖为大将军,封武平侯。
初,公为兖州,以东平毕谌为别驾。
张邈之叛也,邈劫谌母弟妻子;公谢遣之,曰:“卿老母在彼,可去。
”谌顿首无二心,公嘉之,为之流涕。
既出,遂亡归。
及吕布破,谌生得。
众为谌惧,公曰:“夫人孝于其亲者,岂不亦忠于君乎!吾所求也。
”以为鲁相。
十三年春,汉罢三公..官,置丞相、御史大夫。
夏六月,以公为丞相。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谋/诛宦官太后不听/进乃召董卓/欲以胁太后卓/到废帝为弘农王/而立献帝京都大乱/B.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谋/诛宦官/太后不听进/乃召董卓欲以胁太后/卓到/废帝为弘农王而立献帝京都大乱/C.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谋诛宦官/太后不听进/乃召董卓/欲以胁太后/卓到废帝/为弘农王而立献帝/京都大乱/D.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谋诛宦官/太后不听/进乃召董卓/欲以胁太后/卓到/废帝为弘农王而立献帝/京都大乱/答案 D解析根据名词“大将军何进”“袁绍”“宦官”“太后”“进(何进)”“董卓”“卓(董卓)”“帝”“弘农王”“献帝”“京都”,虚词“与”“乃”“以”“为”“而”,再结合本句意思“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计划除掉宦官,太后不听建议,何进于是召见董卓,想要以此威胁太后。
高三三模语文试题练习七及答案解析
如今不少中小学生都有一周每天每个时间段的自律打卡本或自律打卡表,用各种颜色标记全天时间轴;一些青年参加了诸如30天运动打卡训练营或百日阅读自律营,每天标记这是完成的第几天,距离目标还差几天;一些成年人每次吃饭都会带上一台电子秤,计算食物精确到克来控制热量……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生活数字化,并把这种新方式命名为“量化生活”。
量化人生目标、精确时间管理让人生具有目标感、掌控感,但也带来了一些思考:人的生活究竟能否被量化?人生必须量化吗?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问题情境的内容,聚焦现实生活热点问题,贴近生活实际;问题情境的主题,导向鲜明,引导当代青少年积极关注生动鲜活的社会生活,运用科学的方法理性地思辨,去伪存真,把握本质,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自己的良好的生活态度。
角度一:“量化”是规划管理,是高效行事,是掌握感,是提升生活品质的途径。
量化具体到实施数字标准,可行性高,于是人们变得更加理性与务实,不拘泥于现状,更有理想与抱负。
量化让人们清晰地明白了自己在同领域里与他人的差距,数据的客观利于全方位认识自我,正视自我⋯⋯诸如此类,都促使人们着手规划人生,把握时间,追求积极上进又自律的生活。
角度二:“量化生活”是程序化,是枷锁,是遏制压抑,会让人陷入自我焦虑。
量化让一些人剑走偏锋,因为与数据的深度捆绑,事无巨细的给自己布置任务,仿佛被困在充满数据的牢笼里,充斥着无穷尽的自我怀疑和挫败感,陷入无法自我救赎的精神内耗里。
角度三:量化生活于个人发展有一定作用,但如果运用不当,于己于人都会造成严重的危害。
以人为本,以生活为本,这应当是我们量化生活的根,离开了这个根,人生的色彩必然黯淡无光。
所以要理性地认识它,合理地运用它。
【参考立意】量化生活有目标,诗意人生更美好。
拒绝过分量化,人生还要有情有意。
高三优题训练系列之语文(9)Word版含答案.doc
语文试题(一)一、基础知识检测(每小题3分,共9分)1.下列各选项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①比.得软脚病(比:近来)②鹤鸣于九皋.(皋:沼泽)③字.而幼孩(字:抚养)④草木无情,有时..飘零(有时:有的时候)B.①暮则傃.东山而归(傃:向)②玄.裳缟衣(玄:白色)③六国互丧,率.赂秦耶(率:都)④不省.所怙(省:知道)C.①洎.牧以谗诛(洎:及,等到)②不志.其大(志:向慕)③烟霏云敛.(敛:聚集)④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章:显明)D.①勖.尔植(勖:勉励)②始速.祸焉(速:加速)③宛将集.兮(集:栖止)④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劫:胁迫)2.下列各选项中,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A.蚓无爪牙之利/ 闻有声自西南来者B.后秦击赵者再/ 饮酒于斯亭而乐之C.草拂之而色变/ 草木震动D.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 故不我若也3.下列各选项中,词类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②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③驼业.种树④时从.宾佐僚吏⑤横江东.来⑥掠予舟而西.也⑦义.不赂秦⑧不能独完.⑨岂爱人之善.A.①⑥/②④⑦/③/⑤/⑧⑨B.①③⑥⑦/②④/⑤/⑧/⑨C.①⑥⑦/②④/③/⑤/⑧/⑨D.①③⑦/②④/⑤⑥/⑧⑨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刑部尚书富察公神道碑袁枚公讳傅鼐,字阁峰。
先世居长白山,号富察氏。
祖额色泰,从太宗文皇帝用兵,有大功。
子四人,次子骠骑将军噶尔汉辅圣祖致太平,生公。
公眉目英朗,倨身而扬声,精骑射,读书目数行下。
年十六,选入右卫,侍世宗于雍邸。
骖乘持盖,不顷刻离。
雍正元年,补兵部右侍郎。
年羹尧以大逆诛,穷.其党,公谓廷臣曰:“元恶已诛,胁从罔治。
鼐事上久,能知上之用心。
倘诸公心知某冤而不言,非上意也。
”诸王大臣以公语,平反无算。
岳兴阿者,九门提督隆科多子也。
隆柄用时礼下于公,公不往。
及隆败,公为上言岳无罪。
高三优题训练系列之语文(17)Word版含答案.doc
语文试题(一)第Ⅰ卷阅读题(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受封建宗法制度的影响,徽派建筑的最大特点是规范化、系统化,具体表现为:一、聚族而居,杂姓不得混居。
即使同一村落,各族宗祠、民居亦界域分明。
二、无论宗族人丁多寡,象征宗法势力的祠堂,展现宗族荣耀的水口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
三、讲究群体布局,即以封建“风水”术为理论依据,在封建族权的制约下强调宗族建筑整体轮廓必须像模像样。
如不符合要求,则须设法修改或弥补。
站远了看,徽派建筑总体布局与封建城池模式如出一辙:以祠堂为中心放射状散开的民居群类似于拱卫内城的外廓;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水口类似于护城河,具有抵御外族入侵的防卫功能;被民居众星拱月般团团簇拥着的祠堂则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表明了宗法势力的至高无上,不容侵犯,也便于在此召集宗族成员议事、祠祭,公布村规民约,行使族权。
祠堂在徽派建筑中的地位也体现在其建筑规模上。
祠堂的外观形象、内部设施直接反映了一个宗族的社会地位、文化素质、经济实力,是宗族间相互攀比争雄的首要内容。
各族各姓对祠堂建设毫不含糊,尽力而为,从族产收入,挨家摊派到主动捐赠,族人有钱出钱,没钱交粮卖力,将祠堂修得高大雄伟,壮观亮堂。
囿于族权的约束,徽派民居的地势、规模均不得超过祠堂,且不能遮挡与其遥相辉映的山峰河流,影响风水,妨碍宗族的繁荣昌盛。
民居外廓大,住房多,却井然有序,有回廊彼此连通,按男女长幼,房系嫡庶有序排列,主人住正(厢)房,佃仆散居四周,缜密繁杂,等级森严,堪称封建王室寝宫位序结构的翻版。
水口是走官道进村的必经之地。
学子赶考,高官归省,巨贾还乡,族人在此迎来送往,举行欢庆仪式。
在显示族威荣耀、宗族凝聚力的同时,教育族中晚辈笃学敬业,勤勉执著,将来光宗耀祖。
宗族的荣誉和荫护使族人沾沾自喜,忘乎所以,对水口建设热情洋溢,不遗余力;功成名就的高官巨贾更是慷慨解囊,一掷千金,支持家乡的水口建设:育林、砌桥、修亭、刻碑、撰联……大力弘扬水口文化,以协调宗族内部关系,淡化阶级矛盾。
高三优题训练系列之语文(13)Word版含答案.doc
语文试题(一)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为何“乌纱帽”是当官的代称我们有时会看到反映官场百态的古装电视剧,戏剧中常有当了官叫作“戴了乌纱帽”,被革职的称作“摘去乌纱帽”的剧情。
可是,为什么乌纱帽被用来作为当官的代称呢?在早期的中国,并没有“帽”这种称呼,《仪礼》中称帽为“头衣”或“元服”(元,首也)。
到了东晋成帝时,皇帝让在宫廷中做事的官员戴一种用黑纱制成的帽子,叫做“乌纱帽”。
后来,南朝宋明帝时,建安王刘休仁创制了一种用黑纱抽边的半透明帽子,也叫乌纱帽。
当时,这种帽子很快就在民间流行了,也成了百姓常戴的一种便帽,而且无论官民贫富都可以戴,但这种帽子还未成为官职的象征。
在《通典·礼十二》上记载:“隋文帝(杨坚)开皇初,尝着乌纱帽,自朝贵以下至于冗吏,通着入朝。
”所以隋朝天子百官都戴乌纱帽,并且成了官职高低的分别。
根据文献上的记载,隋朝文武官员的服饰有四种,而乌纱帽上的玉饰则显示官职的大小。
一品官是最高级官员,玉饰有九块,二品有八块,三品有七块,四品有六块,五品有五块,六品以下就不准佩带玉饰了。
不过,到了宋朝时乌纱帽的形状有了改变。
宋太祖赵匡胤登基后,为防止大臣们在朝廷上交头接耳,就下诏书修改乌纱帽的样式,在乌纱帽的两边各加一个翅,有一尺多长,并在翅上装饰不同的花纹用以区别官阶高低。
如此一来,朝臣们只要脑袋一动,软翅便会随之摆动,皇上居高临下,就看得清清楚楚了。
明朝时乌纱帽则成为官员的象征。
在《明史·舆服志》上载:“洪武三年定,凡上朝视事,以乌纱帽、团领衫、束带为公服。
”从此,乌纱帽便正式成了当官的代称。
而自明世宗开始,乌纱帽的双翅也做了一些变动,翅的长度缩短,其宽窄也改变了,官阶越高,双翅就越窄,官阶越低,双翅则越宽。
到了清初顺治皇帝入关后,由于收留了众多明朝的降臣,为笼络人心,就允许不少地方官员仍穿着明朝朝服,并戴明朝乌纱帽。
高三优题训练系列之语文(4)Word版含答案
语文试题(一)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纶.巾/沉沦.胸脯./蒲.公英熨.贴/蔚.为大观B.屏.藩/摒.弃溯.源/朔.望月亢.奋/沆.瀣一气C.山坳./执拗.笑靥./厌.食症拂.晓/自愧弗.如D.咀嚼./爵.位澄.澈/黄澄.澄踉.跄/锒.铛入狱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装订果腹起搏器宁缺毋滥B.贻误糜烂木版画继往不咎C.幅员临摹敞蓬车秘而不宣D.通谍陨落并蒂莲烟消云散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近年来,在我国举办的国际学术会议数量急剧上升,2014年超过3000次,国际学术会议滥.觞.之势的背后难掩泥沙俱下的事实。
B.根治雾霾,投入的成本可能很高,但只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这些成本不但不会成为发展的阻力,反而..会成为发展的动力。
C.一些景区为获取眼前最大利益,凭借人流量大的优势,任意提高门票价格却不注重服务质量,这种朝不虑..夕的行为实不可取。
D.伴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民主监督的眼睛越来越多,少数官员感到习以为常....的特权行为,越来越亮身于阳光下,无处可藏。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国际油价持续下跌,不仅为我国企业“转方式、调结构”的战略转变提供了良好的机遇,而且还能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企业利润。
B.贺岁电视节目之所以能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是因其具有契合节日欢庆祥和的氛围、能满足观众放松身心的心理需求等特点决定的。
C.为规范食品市场秩序,促进食品市场健康发展,有效遏制违法行为和不正当竞争行为,我市对食品市场开展了严格的执法活动。
D.每当雾凇形成,吉林松花江岸十里长堤“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把人们带进如诗如画的美丽仙境。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曹丕提出“文以气为主”的命题,说“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
曹丕的“文气”说,第一次正式把文学研究与对人的研究结合起来,开创了综合评论作家作品的风气。
2021高考语文一轮优练题(7)(含解析)新人教版
2021高考语文一轮优练题(7)(含解析)新人教版李仕才一、语言文字运用1.(成语)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日本宇航机构负责人对中国的航天技术不以为然....,事实上“长征”运载火箭已发射了100多次,而日本的主力火箭“H2A”执行发射任务才只是13次。
②凤凰卫视《鲁豫有约》栏目的闻名主持人鲁豫,身材娇小,着装文雅,谈吐伶俐,如此玲珑剔透....又如此咄咄逼人,与她面对面,你简直不可能有任何躲闪的余地。
③戊戌变法后,废科举,兴学校,已成为历史进展的必定,西方的教育体系也登堂入室....,私塾成了布满历史尘蠹的老朽,科学成了新宠。
④平常如有什么摸索,应该及时地把它写出来,不能只是在口头上与人交谈,假如述而..不作..,时刻一长,先前一些有价值的方法就会忘掉了。
⑤那时他虽已被撤职罢官,然而“身在江湖....”,仍心系国家大事,关注政局....,心悬魏阙的变化。
⑥二战爆发后,一直实行绥靖政策的张伯伦政府引起人们的强烈不满。
1940年春天,多数下院议员都明确表示政府无能,首相应当辞职。
在对政府的信任投票中,张伯伦惨遭失败。
随后,丘吉尔临危受命....,在困难时期挑起了国家的大梁。
A.①②⑤B.①③④C.②⑤⑥D.③④⑥解析:选B ①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
那个地点应改“不以为意”。
②玲珑剔透,正确。
其形容的对象能够是物也能够是人。
形容器物精巧,孔穴明晰,结构奇巧;形容人聪慧伶俐。
③把“登堂入室”误解为“进入”。
④述而不作:作,创作。
指只阐述前人的理论、演说,而自己并不提出新的见解。
望文生义。
⑤身在江湖,心悬魏阙:魏阙,古代宫门外高大的建筑,用作朝廷的代称。
旧指解除官职的人,仍惦念着进朝廷的事。
后常用以讽刺迷恋功名的假隐士。
属多义成语,正确。
⑥临危受命:在危难之际同意任命。
注意区别“临危授命”。
2.(病句)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由于旅行市场的进一步规范和接待条件的不断改善,我国差不多成为2010年世界上增长最快、最具活力的旅行目的地国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试题(一)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勒lè勒.令勒.索亲勒.六军悬崖勒.马B.宁níng 宁.静宁.亲息事宁.人宁.缺毋滥C.着zháo 着.凉着.数不着.边际上不着.天D.嚼jiáo 嚼.舌咀嚼.味同嚼.蜡咬文嚼.字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眩晕/ 光彩炫目重叠/ 高潮迭起心酸/ 人间辛酸B.心率/ 心律不齐掠夺/ 攻城掠地陈规/ 墨守成规C.轻闲/ 清闲自在再世/ 再所不辞青山/ 山清水秀D.法治/ 法制社会绿阴/ 绿草如茵直言/ 仗义执言3.下列各句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主要作了允许抵扣固定资产进项税额、堵塞因转型可能会带来的一些税收漏洞、降低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等五方面的修订。
B.2013年2月14日早上6点12分,上海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接报:中山西路2271号上海商学院徐汇校区学生宿舍楼着火,警方迅速派员前往处置。
C.当时西南联大的女生很爱吃这种粑粑,昆明人又叫女大学生为摩登,这种面饼也就被叫成摩登粑粑,而且成了正式的名称。
D.之所以说熏陶更接近教育的本质,就是因为熏陶比之管理、训练,更带有老师的体温:自身的示范、心灵的融合以及情感的感化。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A.炙手可热....的名校遭到冷遇,“天之骄子”受到社会指责,人们不禁要问:“大学生到底怎么了?”B.这次运动会,小李得了冠军,骄傲的尾巴都翘到了天上,对朋友竟然也侧目而视....。
C.这位文学老人被誉为“农民诗人”,他最善于在田间地头和锅台灶边捕风捉影....,从普通百姓的日常小事中发现劳动之乐、生活之趣和人性之美。
D.福建莆田市交通综合执法支队将公款吃喝“阵地”悄然转向更具隐蔽性的私人会所,这种采取潜藏“阵地”的方式吃喝,就能吃得心安理得....吗?岂不是自欺欺人、遗害无穷。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中国雕塑院院长吴为山认为,城市雕塑是人民的艺术,是美丽中国的文化表现,应该多措并举下大力气发展好。
B.中国电影要保持可持续发展与繁荣,必须解决两个环节的问题:一个是夯实中国电影的基础工程——电影文学队伍与新人培养,另一个是电影市场不能急功近利。
C.河南省作协名誉主席凌解放(二月河)代表建议我国设立国家级奖项或民族奖项,对好的文学作品大力扶持,对优秀的作家进行奖励,鼓励作家挖掘传统文化,提高整个民族对传统文化精髓的认识。
D.李鹏举捐赠油画作品展日前在民族文化宫举行,34幅油画作品是旅美油画家李鹏举应西藏高山文化发展基金会的邀请,历经两年精心创作完成并捐赠该基金会。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儒家君子道德当代困境李育书道德学说在儒家学说中历来占据重要位置,同时儒家道德有较强的对象性,关注的主要对象是君子。
君子主要指士大夫阶层,既有政治内涵,也有道德内涵;平民指普通百姓。
在对君子平民作出区分的基础上,儒家道德学说主要对君子提出了道德要求。
对于平民的道德要求就是成为一名君子,在儒家道德中,没有专门针对平民的道德要求,可以说,平民并没有独立的道德地位,平民在道德地位上依附于君子,在这层意思上讲,儒家道德根本上是君子道德。
儒家的君子主要有两层意思:一是政治意涵,二是道德意涵。
政治意涵是政治上的执政者,是有位之人;道德意涵是道德上的贤人,是有德之人。
对此,朱熹在《论语集注》中就曾指出:“君子,谓贤士大夫也。
”(《论语集注·先进》)在君子的界定上,儒家思想存在政治与道德的混同。
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倾向就是平等化,人和人之间人格平等,同等享有基本的政治权利,固定的等级、阶级逐渐消亡,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变小。
这一过程笔者称之为“同质化”。
市场化改革以来,意识中的平等观念在经济生活中得到了再次说明,经济与物质利益的平等意识愈加深入人心。
在此过程中,自我意识得到了极大发展,从自我意识出发,经济、政治、道德等领域的平等观念取得全面支配地位,人与人在意识层面的差别日益变小,道德地位上的差距也被抹平,不再有君子和平民的自我区分与定位。
儒家道德中君子平民之分的目标指向是君子,其道德要求是让所有人都成为君子,强调的是道德主体性。
现代社会君子和平民都变成了公民,而儒家道德学说中,缺少与公民政治生活的对接。
儒家道德主体性未能延伸到政治主体性,对此,不能不说是一大缺憾。
同时,儒家道德对平民缺少约束力。
同质化带来的结果是,在平等基础上,不再有传统意义上的君子,所有人都成了平民,平民道德缺失的问题就进一步暴露出来。
每一种价值都在自己那里得到正当性的说明,道德失范行为都能得到辩护。
这种价值相对主义导致具有普遍约束力的道德规范进一步萎缩,平民进一步滑向无道德约束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本来就面向“小众”、面向君子的儒家道德更加丧失影响力。
如今,君子的角色已经消亡,“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平民的道德失去了目标参照。
就此而论,君子的消亡恰恰给儒家道德带来了两方面的打击;一是主体道德难以建立,二是道德失去参照,这两方面都构成了儒家道德的时代困境。
6.下列选项中关于“儒家君子道德”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儒家君子道德是对君子提出的要求,对于平民没有道德要求。
B.儒家君子道德既有政治内涵,也有道德内涵,存在着政治与道德上的混同。
C.儒家君子道德的要求是让所有人都成为君子,强调的是道德主体性。
D.儒家君子道德学说,只有与公民政治生活的对接,缺少对平民的约束力。
7.下列对于造成儒家君子道德当代困境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倾向就是平等化,人与人之间没有了差别。
B.平等意识愈加深入人心,自我意识得到了极大发展。
C.人与人在意识层面的差别日益变小,道德地位上的差距也被抹平。
D.在平等基础上,不再有传统意义上的君子,所有人都成了平民。
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儒家的君子既是执政者,是有位之人,又是道德上的贤人,是有德之人。
B.平民道德缺失让所有价值都能得到正当性的说明,君子的道德失范行为都能得到辩护。
C.平民道德缺失带来的价值相对主义导致道德规范进一步萎缩,平民进一步滑向无道德约束的状态。
D.君子的消亡使主体道德难以建立,让道德失去参照,从而构成了儒家道德的时代困境。
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郑绍叔字仲明,荥阳开封人也。
累世居寿阳。
祖琨,宋高平太守。
绍叔年二十余,为安丰令,有能名。
后为本州中从事史。
时刺史萧诞弟谌被诛,台遣收诞,兵使卒至,左右惊散,绍叔独驰赴焉。
诞死,侍送丧柩,众咸称之。
到都,司空徐孝嗣见而异之,曰“祖逖之流也”。
梁武帝临司州,命为中兵参军,领长流。
因是厚自结附。
帝罢州还都,谢遣宾客,绍叔独固请愿留。
帝曰:“卿才幸自有用,我今未能相益,宜更思他涂。
”固不许。
于是乃还寿阳。
刺史萧遥昌苦要引,绍叔终不受命。
遥昌将囚之,乡人救解得免。
及帝为雍州,绍叔间道西归,补宁蛮长史、扶风太守。
东昏既害朝宰,颇疑于帝。
绍叔兄植为东昏直后,东昏遣至雍州,托候绍叔,潜使为刺客。
绍叔知之,密白帝。
及植至,帝于绍叔处置酒宴之,戏植曰:“朝廷遣卿见图,今日闲宴,是见取良会也。
”宾主大笑。
令植登城隍,周观府署,士卒器械,舟舻戎马,莫不富实。
植退谓绍叔曰:“雍州实力,未易图也。
”绍叔曰:“兄还具为天子言之,兄若取雍州,绍叔请以此一战。
”送兄于南岘,相持恸哭而别。
天监初,入为卫尉卿。
绍叔忠于事上,所闻纤豪无隐。
每为帝言事,善则曰:“臣愚不及,此皆圣主之策。
”不善,则曰:“臣智虑浅短,以为其事当如是,殆以此误朝廷也。
臣之罪深矣。
”帝甚亲信之。
母忧去职。
绍叔有至性,帝常使人节其哭。
顷之,封营道县侯,复为卫尉卿。
以营道县户凋弊,改封东兴县侯。
三年,魏围合肥,绍叔以本号督众军镇东关。
事平,复为卫尉。
既而义阳入魏,司州移镇关南,以绍叔为司州刺史。
绍叔至,创立城隍,缮兵积谷,流人百姓安之。
性颇矜躁,以权势自居,然能倾心接物,多所举荐。
士亦以此归之。
征为左将军,至家疾笃,诏于宅拜授,舆载还府。
中使医药,一日数至。
卒于府舍。
帝将临其殡,绍叔宅巷陋,不容舆驾,乃止。
诏赠散骑常侍、护军将军,谥曰忠。
绍叔卒后,帝尝潸然谓朝臣曰:“郑绍叔立志忠烈,善必称君,过则归己,当今殆无其比。
”其见赏惜如此。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兵使卒.至,左右惊散卒:士兵,士卒B.雍州实力,未易图.也图:谋取,对付C.帝甚亲信.之信:相信,信任D.缮兵.积谷,流人百姓安之兵:武器,兵器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因.是厚自结附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B.兄还具为.天子言之不足为.外人道也C.以.营道县户凋弊,改封东兴县侯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D.于是乃.还寿阳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骑,质于齐。
兵乃.出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直接表现郑绍叔对梁武帝“忠烈”的一组是(3分)()①绍叔独驰赴焉②及帝为雍州,绍叔间道西归③绍叔知之,密白帝。
④绍叔忠于事上,所闻纤豪无隐⑤士亦以此归之⑥善必称君,过则归己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④⑤D.②⑤⑥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郑绍叔做本州从事史的时候,州的刺史萧诞因为弟弟的事受到牵连,被处死,只有郑绍叔一个人护送灵柩,受到了大家的称赞。
B.郑绍叔的哥哥奉命刺杀梁武帝,这事被郑绍叔知道了,就暗地里告诉梁武帝并做好准备,并且和哥哥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C.郑绍叔的性格很是拘谨而急躁,往往以权势自居,但是能够真心地待人接物,对人才也多有举荐,士人多半因此而归附于他。
D.郑绍叔被征召为左将军,但因为病重,只能在家里接受诏书,皇帝还派人一天数次到他家里为他治疗,死后,梁武帝亲自参加了他的葬礼。
(二)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崩.盘/硼.砂找碴./豆腐渣.黯.然/三聚氰胺.B.搽.粉/换茬.巷.道/避风港.阽.危/沾.沾自喜C.沔.水/钙.化疳.积/擀.面杖匡.扶/吃糠.咽菜D.翎.毛/绫.罗妖娆./绕.口令蚊蚋./木讷.寡言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拥戴编纂侯车室川流不息B.肇事坐标红彤彤脍灸人口C.暴躁永诀天灵盖洁白无瑕D.奢靡诙谐条形码趋之若骛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无论如何变迁,中国老百姓永远在心灵深处为毛泽东主席留有一个重要的位置。
②运动会导致心跳过快,心脏负担过重,因此,老年人应该选择较为舒缓的运动。
③染头发可以使人美观,但染发过多容易伤及发根头皮,有时会诱发相关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