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源性传染病的预防
常见四种血液传染病传播途径以及预防措施
接触后的处理步骤
由远心端向近心端 挤压出数滴血液
用流动的清水冲洗 伤口5~10min
75%酒精或 0.5%碘伏消毒
抽血、化验
上报科室负责人,以及 医院感染科/预防科
翻阅患者的病 例或化验单
根据自己的化验结 果采取相关措施
(2)HBV暴露后应尽早监测抗体,并依据免疫状 态及抗体水平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医务人员在接触病人前后必须 洗手,接触任何含病原体的物
质时,应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1) 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 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 手套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 在操作过程中病人的血液,体液可 能溅起时,须戴手套,防渗透的口罩, 护目镜;在操作时若其血液、体液可能 发生大面积飞溅或可能污染医务人员身 体时,还必须穿防渗透隔离衣或围裙, 以提供有效的保护。
丙肝传播途径
三、性传播。与感染者性交或高危的性方式增加传播 的可能性。同时伴有其他性传播疾病者,特别是艾滋 病病毒(HIV)感染者,感染HCV的危险性更高。
四、母婴传播。抗-HCV阳性母亲将HCV传播给新生 儿的危险性为2%,若母亲在分娩时HCVRNA阳性, 则传播的危险性增高4%至7%,合并HIV感染时,传 播的危险性增高至20%,高HCV病毒载量可能增加传
二、经破损的皮肤和黏膜暴露传播。这是目前最主要的传播方 式,在某些地区,因静脉吸毒导致的HCV传播占60%至90%。使 用非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未经严格消毒的牙科器械、内镜、针 刺等也是HCV传播方式之一。一些可能导致皮肤破损和血液暴露 的传统医疗方法也可能与HCV传播有关;纹文身和穿皮孔也是潜 在的经血传播方式。
如何杀灭乙肝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有一层非常坚硬的外壳, 抵御能力非常强,在60℃的水中能活10 个小时,100℃的水中能活10分钟。空气 中能存活相当长的时间,尤其在病毒适 宜的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存活时间更长。
医护人员的血源性传染病防护要点
医护人员的血源性传染病防护要点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疾病的不断增多,医护人员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血源性传染病的威胁。
血源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血液或其他体液传播,对医护人员的职业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保障医护人员的健康,提高防控能力,下面将介绍医护人员在工作中需要注意的血源性传染病防护要点。
一、正确佩戴防护装备在与患者接触之前,医护人员应正确佩戴防护装备,包括一次性手套、防护口罩、护目镜、防护衣等。
手套的选择要适合自身的手型,并确保无穿孔;防护口罩要选择符合标准的口罩,并正确佩戴;护目镜要能够防止眼睛受到血液飞溅的侵害;防护衣要选择合适的尺寸,并确保能够有效覆盖全身。
在脱下防护装备时,要采取正确的顺序和方法,避免污染皮肤和其他物品。
二、遵循标准预防措施医护人员在进行与血液接触可能性较大的操作时,应严格遵循标准预防措施。
包括正确洗手,使用专用器械进行操作,并正确处理和处置产生的废弃物。
对于可能产生飞沫的操作,应戴好面罩,避免血液飞溅。
三、注射用具的安全使用医护人员在进行注射操作时,应选择安全注射器,并学会正确使用。
在使用过程中要提高警惕,避免误伤自己或他人。
使用完毕后,要将注射器等一次性器材放置在指定的集中回收容器内,以防止二次感染。
四、正确处理事故与暴露医护人员在工作中,难免会发生意外事故或暴露病人体液的情况。
一旦发生事故或被血液或其他体液溅到,医护人员应立即采取措施。
首先要及时清洗皮肤或其他受到溅到的部位,避免感染的发生。
其次要及时向相关部门汇报,并按照规定的程序接受相关的检查和治疗。
五、定期接受健康检查为确保医护人员的身体健康状况,预防血源性传染病的发生,医护人员应定期接受健康检查。
这包括定期进行病原体血清学检查,以及其他相关检查。
通过定期检查,可以及早发现病因的存在,防止疾病的扩散。
总之,医护人员的血源性传染病防护要点涉及到防护装备的佩戴、标准预防措施的遵循、注射用具的安全使用、处理事故与暴露情况以及定期接受健康检查。
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的预防处理
医务人员因职业暴露而感染疾病,可能影 响其医疗服务质量。
02
预防措施
培训与教育
定期开展血源性传染病职 业暴露的培训和教育工作 ,确保医务人员了解相关 知识。
培训内容包括血源性传染 病的传播途径、危险因素 、防护措施以及应急处理 方法等。
提高医务人员的自我防护 意识和技能,确保他们在 工作中始终保持警惕。
05
总结与建议
提高安全意识与培训
定期开展职业安全培训,确保 医务人员熟悉血源性传染病的 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和处理流 程。
加强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医务 人员对职业暴露风险的警觉性 和自我保护意识。
建立安全文化,通过宣传、教 育、培训等多种方式,使安全 意识深入人心。
加强防护措施与设备
配备充足、合格的个人防护用品 ,如手套、口罩、隔离衣等。
03
处理流程
暴露后紧急处理
立即停止暴露源的接触
一旦发现暴露源,应立即 停止与血液或其他体液的
接触,并保持冷静。
清洗和消毒
尽快用肥皂和水清洗暴露 部位,并使用适当的消毒
剂进行消毒。
记录和报告
详细记录暴露事件,包括 时间、地点、暴露源和暴 露方式等,并及时报告给
相关部门或医疗机构。
暴露后追踪与评估
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的预防 处理
汇报人:文小库
2024-01-05
CONTENTS
• 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概述 • 预防措施 • 处理流程 • 案例分析 • 总结与建议
01
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概述
定义与类型
定义
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地被具 有传染性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黏膜,或者被含有传染性病原体的血液、体 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感染的情况。
健康科普知识宣传栏内容
健康科普知识宣传栏内容健康科普知识宣传是各国进行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健康素养,进而促进公众健康的重要措施之一。
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健康科普知识宣传栏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健康科普知识宣传栏内容篇1一、艾滋病的传播和防治艾滋病(AIDS)主要通过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等体液传播。
已证实的传染途径有三种:1、性传播:通过异性或同性性行为传播。
2、血液传播:通过共用不消毒的注射器和针头注射毒品、输入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或血液制品、使用未经消毒或消毒不严的各种医疗器械、共用剃须(刮面)刀及牙刷等传播。
3、母婴传播:通过胎盘、产道和哺乳传播。
其主要预防措施为:1、遵守法律和道德、洁身自爱、反对婚前性行为、反对性乱。
2、不搞卖淫、嫖娼等违法活动。
3、不以任何方式吸毒,远离毒品。
4、不使用未经检验的血液制品,减少不必要的输血。
5、不去消毒不严格的医疗机构打针、拔牙、针灸、美容或手术。
6、不共用牙刷、剃须(刮面)刀。
7、避免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沾上伤者的血液。
8、根据国外经验正确使用避孕套有助于避免感染艾滋病。
9、患有性病后应及时、积极进行治疗,否则已存病灶会增加艾滋病感染的危险。
二、吸烟的危害烟草主要是由碳水化合物(占40%~50%)羧酸、色素、萜烯类物质、链烷烃、类脂物质等组成,同时还有一些生长过程中必需的营养物(如硝酸盐等)以及某些污染物(如农药、重要金属元素等)烟雾中含有许多致病物质,如烟碱、二氧化氮、氢氰酸、丙烯醛、砷、铅、汞等。
这些有害气体对人身的危害极大。
吸烟的三大危害:烟草燃烧后冒的严重含有20多种毒素,对生命危害最大的要算尼古丁了。
仅就这一点来说,吸烟有三大危害:1、可以直接毒杀生命有人通过动物实验获得了下列惊人的结果:再大的马也经不住注射8滴尼古丁,就会很快死亡;活蹦乱跳的狗,用不了一滴尼古丁注射到静脉里就可以将它置于死地;另外,使某些动物长期吸烟后,可以发现有血管收缩甚至硬化的明显趋向。
血源性病原体感染的防控要点有哪些?
血源性病原体感染的防控要点有哪些?
预防血源性疾病传播应从以下几点做起:①树立标准预防理念,视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而不仅仅是血源性病原体感染标志物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患者,医务人员接触这些物质应做好防护措施,诊疗器械被这些物质污染后应严格消毒灭菌。
②一次性诊疗用品不得重复使用,且使用后应进行无害化处理。
对于过期未使用的一次性医疗用品,也不得再次消毒灭菌后使用于临床。
③严格按照消毒技术规范要求,加强器械消毒灭菌管理,保证器械使用安全。
④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消毒隔离制度及安全注射制度。
⑤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⑥规范处置医疗废物,及时对污染的环境进行清洁消毒,保证环境安全。
清洁的双手、清洁的操作、清洁的产品、清洁的环境及清洁的器械是预防血源性疾病传播的重要措施。
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预防与控制-精选文档
HIV
2019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 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发布的《2019年中国艾滋病疫情估计 》报告显示,截止2019年底,估计中国存活HIV感染者和 艾滋病患者78万人,女性占28.6%,全人群感染率为0.058 %。 据报道,因针刺伤而感染HIV只需0.1ml血液。 职业暴露后感染HIV的危险性主要取决于以下几方面: 皮肤黏膜接触血液、体液量的大小; 接触时间长短; 造成表皮损伤的针头粗细、类别; 刺伤的深度; 所接触的病毒浓度高低; 所暴露的人员的免疫功能。
HCV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疫情报告数据显示,近年来 ,丙型肝炎发病人数逐年上升,据卫生部公布的数据显示 ,2019年全国HCV的发病数为173872例,是2019年的3倍 多,人类对丙肝普遍易感,我国丙肝的感染率一般为3% ,受血者或接受血液制品,血液透析患者和接触血液的医 疗护理人员感染率高达50~60%。 国内外学者根据流行病学的研究认为,HCV的传播途径50 %可通过血液,10%可通过性接触,40%仍不十分明确。 医务人员在特定的环境下,被感染的机会大大增加,且感 染后约有半数病例可形成慢性肝炎。 据报道:被HCV污染的锐器刺伤感染HCV的比率为1.8%。
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前预防措施2
2、 安全器具的推广:如有刺伤防护装置设计的锐器(装 有减少职业暴露事故的内置安全构件的锐器)、无针系统、钝头 针等。 3、接种疫苗:乙肝疫苗用于HBV的预防;目前无有效的疫 苗可预防HCV和HIV。 4、行为控制:又称工作实践控制,是指通过员工的行为 管理控制职业危害的发生,通常是以提出具体做法的方法 以避免(如回套使用过的针头)或推动某种措施(如使用 适当的容器处理锐器)的执行。
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的防护五篇
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的防护一、医务人员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的防护1、防护重点是避免与病人或携带者的血液和体液有直接接触2、加强对医务人员防护意识的宣传教育,树立良好的消毒灭菌观念3、医务人员应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视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和体液污染的物质,在操作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正确的操作程序并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4、医务人员在接触病人前后必须洗手,接触任何含病原体的物质时应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1)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立即洗手,必须时进行手消毒(2)在操作过程中病人的血液,体液可能溅起时须戴手套、防渗透的口罩、护目镜;在操作时若有血液、体液可能发生大面积飞溅或可能污染医务人员时必须穿防渗透隔离衣或围裙,以提供有效的防护(3)建议工作人员暴露部位如有伤口、皮炎等应避免与血源性传染病如艾滋病、乙肝等感染者的护理工作,也不要接触污染的仪器设备(4)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操作过程中,应保证充足的光线,注意规范的操作程序,防止发生意外针刺事件。
5、摒弃将双手回套针帽的操作方法。
如需回套,建议单手回套法,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禁止拿着污染的锐器在工作场所走动,避免意外刺伤他人或自伤。
6、污染的针头和其他一次性锐器用后立即放入耐刺、防渗透的利器盒或进行安全处置。
医院口腔科职业暴露防护为了保障我院医务人员及相关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有效预防医务人员及相关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感染艾滋病病毒,根据卫生部《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和《黑龙江省艾滋病性病防治方法》,结合我院实际,制定了集贤县人民医院艾滋病职业暴露应急预案。
请遵照执行。
一、定义职业暴露是指在从事艾滋病防治工作及执行相关工作的过程中,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破损的皮肤或非胃肠道黏膜,或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从而可能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情况。
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预防与控制
1、在涉及针或其他锐器的操作开始之前 (1)确保执行操作所必需的设备在伸手可及的范围内。 (2)评估工作环境,有足够的照明和空间来执行操作。 (3)如果将在操作中使用多个锐器,组织工作区(如使 用托盘程序)。 (4)确定锐器盒的位置,如果是可移动的,应尽量靠近 使用点,以便立即处置锐器。 (5)评估患者是否不配合、狂躁或意识不清。在必要时 获得其他工作人员或家庭成员的援助,以协助平息或抑止 患者。 (6)告知患者操作中避免任何突然的移动,以防碰撞锐 器伤害医务人员。
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前预防措施2--锐器盒使用规范
锐器盒的选用: (1)根据医疗护理操作所使用的锐器选择大小合适的锐 器盒,锐器可以完整放入。 (2)锐器盒符合以下要求:耐用、防穿刺、防渗漏、内 装的针头、玻璃碎片等不能刺穿锐器盒。 (3)所选用的锐器盒为整体黄色。 (4)锐器盒外表印刷有医疗废物警示标识。 锐器盒使用 (1)锐器盒组装正确,盖子严密。 (2)锐器盒尽可能放在靠近工作场所的醒目位置上,以 方便安全使用。 (3)锐器盒放置在护理人员随手可及的位置,不需要二 次分拣后才放入。 (4)可移动式的锐器盒放在腰部高的位置为宜。
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前预防措施2--锐器盒使用规范 (10)所有使用锐器的员工都要携带锐器盒。携带锐器盒 时应该使用手柄,或是用托盘携带较小的锐器盒,禁止把 锐器盒靠着自己的身体。 (11)医疗机构要禁止非锐器类废弃物放入锐器盒。非锐 器废物会增加锐器盒的处理费用,并在锐器盒打开的时候 产生不安全的隐患。 (12)在使用新的锐器盒前,应培训员工如何使用锐器盒 。并将持续的培训纳入年度预防锐器伤培训中。锐器盒的 生产商和医疗机构共同合作,进行安全的锐器丢弃培训。 锐器盒的更换与移出 (1)锐器盒禁止装满。锐器到达标记线时就更换锐器盒 ,滿3/4时应该更换。
《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
《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卫生部关于发布《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XXX通告XXX〔2009〕4号现发布推荐性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
其编号和名称如下:GBZ/T 213-2008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本标准于2009年9月1日起实施。
特此通告。
二〇〇九年三月二日前言本导则为推荐性标准。
本导则的附录A~F为资料性附录。
本导则由卫生部职业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导则由XXX批准。
本导则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福建省职业病与化学中毒预防控制中心,XXX 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XXX,XXX,XXX,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本导则首要起草人:XXXXXXXXXXXXXXXXXXXXXXXX保XXXXXXXXXXXXXXXXXXXXX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1范围本导则规定了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的预防控制措施、个人防护用品以及职业接触后的评估、预防及随访等要求。
本导则适用于医疗卫生气希望构,也适用于其他存在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的用人单位。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目通过本导则的援用而成为本导则的条目。
通常注日期的援用文件,其随后一切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订正版均不适用于本导则,然而,鼓励按照本导则达成协议的各方研讨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通常不注日期的援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导则。
GBZ158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导则。
3.1血源性病原体Bloodborne pathogen指存在于血液和某些体液中的能引起人体疾病的病原微生物,例如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艾滋病病毒(HIV)等。
3.2职业接触Occupational exposure指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中,通过眼、口、鼻及其他粘膜、破损皮肤或非胃肠道接触含血源性病原体的血液或其他潜在传染性物质的状态。
手术室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及防护
健康域公卫手术室血源性病原体暴露是指医护人员在手术过程中意外通过眼、口、鼻及其他黏膜、破损皮肤接触含有血源性传染病(如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病原体的血液或其他潜在传染性物质,感染血液传播疾病。
手术室工作重且节奏快,精神压力较大,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风险非常高,增强手术室医务工作者的专业防护意识,加强管理人员的重视,落实和规范医护自身防御措施,确保手术室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
手术室血源性病原体感染特征血源性感染是血液交换后造成的感染,手术室由于其工作性质和手术有创操作的特殊性,导致医务工作者血源性感染风险很大。
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梅毒等是血源性感染病原体的主要种类。
传播方式主要是血源性传播,其主要通过皮肤损伤暴露、黏膜暴露直接进入血液中导致感染。
造成手术室血源性感染的主要因素手术锐器和防护用品、工作流程、个人因素、职业暴露环节和管理不足问题都可以造成手术室血源性感染。
手术室血源性病原体感染预防方法增强手术室医护防护意识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职业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掌握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危害,增强自我防护安全意识和防护行为,培训必须持续化。
规范操作手术患者术前做好常规传染病7项检查,术中实施安全职业防护隔离措施;擦拭器械动作轻柔;使用一次性注射器的针筒,掰安瓿要小心操作;弯盘内传递刀片、缝针和针头等锐器,要避免或减少传递过程中锐器刺伤的概率;在较高风险职业暴露手术中戴两副手套,建议戴保护眼睛和面部的一体式口罩等防护装备;尽可能的减少锋利器械或针头的使用次数,严格遵从安全注射原则。
伤后处理措施若被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时,及时处理非常必要,戴手套者迅速脱去手套,立即在伤口旁由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压,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伤口,用生理盐水对被污染的黏膜进行冲洗。
在规定时间上报医院感染控制中心,配合完成相关检查,定期检测、随访以及预防用药。
推广使用安全型医疗器械和设备安全、防锐器损伤的医疗用品如防止针、刀片刺破的新型材料手套、回缩式的注射器、自动毁形注射器、锐器收集容器、钝头缝合针、安全型留置针等,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
关于血防工作的总结
关于血防工作的总结血防工作是对于血源性传染病的防控工作,旨在通过各种途径,减少和控制人们在输血、手术等过程中,感染病毒、细菌等疾病的风险。
血防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所以必须高度重视。
本文将对血防工作进行总结,以期达到更好的防控工作。
一、血样和病情报告的及时性血样和病情的报告非常重要,因为及时报告可以为血制品的制备和治疗提供准确的信息,早期发现病毒可以避免其传播、扩散和浪费。
因此,在血样和病情报告方面,我们应该加强宣传和培训,建立健全的血样和病情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疫情的扩散。
二、血液检测的严格执行血液检测是血防工作中的关键环节,它可以帮助我们及时发现血样中存在的病毒或细菌,保障血制品的质量和安全。
因此,我们应该做好检测的准备工作,积极推广现代检测技术,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敏感性。
同时,加强对检测设备和技术的培训,形成一支专业的检测队伍,保证血液检测的严格执行。
三、严格实行血液润滑验证血液润滑验证是现代血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可以为血制品的质量和安全提供重要的保障。
在血液润滑验证方面,我们应该建立科学高效的操作流程,提高润滑验证的准确性和敏感性,加强对润滑验证技术的研究和推广,不断改进和完善润滑验证体系,使其更好地满足实际需求。
四、加强对采供血机构的考核和监管采供血机构是保障血液质量和安全的关键环节,必须加强对其考核和监管。
在采供血机构方面,我们应该建立严格的血液质量和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血液采集和运输过程的监督和管理,建立健全的质量控制和风险管理机制,确保血液品质和安全可控。
五、加强社会宣传和教育血防工作是有全社会参与的,需要广泛宣传和社会教育。
在社会宣传和教育方面,我们应该利用各种媒体,向公众普及血防知识、提高疫情防控意识。
同时,加强对志愿者队伍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志愿者的素质和技能,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志愿者队伍,提高社会支持和参与度,增强社会层面的综合防控能力。
医务人员的三级防护
医务人员的三级防护医务人员应当根据接诊患者的不同采取不同的防护措施并符合以下要求1.一般防护适用于普通门急诊、普通病房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工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外科口罩。
(3)认真执行手卫生。
2.一级防护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 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3)工作时应穿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帽和外科口罩必要时戴乳胶手套。
(4)严格执行手卫生。
(5)下班时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呼吸道与黏膜的防护。
3.二级防护适用于进入甲型H1N1流感留观室、甲型H1N1流感隔离病房、隔离病区的医务人员接触从患者身上采集的标本、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使用过的物品和死亡患者尸体的工作人员转运患者的医务人员和司机。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根据甲型H1N1流感的传播途径采取飞沫隔离与接触隔离。
(3)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4)进入隔离病房、隔离病区的医务人员必须戴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服、隔离衣或防护服、鞋套戴手套、工作帽。
严格按照清洁区、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的划分正确穿戴和脱摘防护用品并注意呼吸道、口腔、鼻腔黏膜和眼睛的卫生与保护。
4.三级防护适用于为实施可引发气溶胶操作的医务人员。
可引发气溶胶的操作包括气管内插管、雾化治疗、诱发痰液的检查、支气管镜、呼吸道痰液抽吸、气管切口的护理、胸腔物理治疗、鼻咽部抽吸、面罩正压通气、高频震荡通气、复苏操作、死后肺组织活检等。
除二级防护外应当加戴面罩或全面型呼吸器标准预防是将普遍预防和体内物质隔离的许多特点进行综合,认定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根据传播途径采取接触隔离,飞沫隔离,空气隔离,是预防医院感染成功而有效的措施1概念简介是指认为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预防措施。
血源性传染病控制的优先等级
IV能将针刺伤害降低78.7%o
工程控制通过工程控制措施控制或转移工作场所的危害,如使用锐器处置容器(也称为安全盒)或者立即回收、插套或钝化使用后的针具(也称为安全针具装置或有防伤害装置的锐器)。
使用锐器容器可将伤害减少2/3。调查表明,安全针装置可将伤害减少23%~100%,平均能减少71%。
消除针具的重复使用可将针刺伤害减少2/3o
个人防护用品(PPE)在劳动者与危害之间设置屏障或过滤装置,如护目镜、手套、口罩和防护服。
PPE可以预防血液溅洒时的意外职业接触,但是不能预防针刺伤害。外科手术时使用双层手套可将内层手套被刺穿的可能性降低近60%〜70%。
血源性传染病控制的优先等级
1血源性传染病的控制应遵循职业病防治的优先等级原则。首先是消除风险,其次是工程控制、管理措施和行为控制,再次是个人防护和接触后预防措施。
2各种控制方法的控制效果见表K
表1血源性传染病风险控制效果一览表
控制方法
控制措施效能
消除危害应当尽可能优先采用消除危害因素的措施,如将锐器和针具全部转移到工作场所之外,消除所有不必要的注射,用喷射注射器来替代注射或针具,清除不必要的锐器,如手巾钩和采用无针IV防策略,包括组建劳动者卫生安全委员会和针刺伤害预防委员会,制定职业接触风险控制计划,移走所有的不安全装置,持续培训安全装置的使用方法。
安全意识薄弱和减员将会增加近50%的针刺伤害。
操作规程控制通过改变劳动者的行为减少对血源性病原体的职业接触,如消除针具的重复使用,将锐器容器放在视线水平且在手臂所能及的范围内,在锐器容器装满之前将其清空,在开始一项医疗程序之前,建立安全处理和处置锐器的设施方法。
标准预防与血源性传染病职业防护
精选ppt
16
乙肝职业暴露
▲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医院工作人员中HBV的感染率比一般 居民高3-6倍 。
▲德国汉诺威医学院对3370名医务人员做血清免疫学检查, 发现HBV病毒感染史护士为20.1%,内科医生为18.2%, 清洁工为26.3%。且HBV感染率随着从医时间延长而有 升高趋势 。
母婴传播 ——患急性乙肝和携带HBsAg的母亲可 将HBV传染给新生儿。据统计人群中40%50%HBsAg携带者是由母婴传播所致。
性 接 触 —— 精液、阴道分泌物。 密切接触 —— 共用牙刷、洗澡刷、剃须刀等。
精选ppt
10
丙肝病人预后
★HCV病毒血症持续6个月仍未清除者为慢性感染,
HCV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性感染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部 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
美国自1981年以来,共有54位医务人员 在医疗活动中感染了HIV,其中48人是因 为污染的针头刺破皮肤而感染。
被感染HBV的危险性明显高于HCV及HIV
精选ppt
19
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的危险概率
医务人员因一次暴露于感染的血液,被 感染HBV、HCV、HIV的概率:
HBV: 6%—30%;
HCV: 0.4%—1.8%,
精选ppt
35
三级暴露: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 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暴露类型为 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 重,为深部伤口或者割伤物有明显可见的 血液。
精选ppt
36
暴露源分级
病毒载量水平分为轻度、重度和暴露源不明三种类型。
预防血源性传播的防护流程
预防血源性传播的防护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预防血源性传播的防护流程该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预防血源性传播的防护流程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血源性传播是指通过血液传播病原体引起传染病的过程,包括艾滋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危害性较大的疾病。
血源性病原体接触防护程序
血源性病原体接触防护程序一、血源性病原体防护程序的目的:提高员工对血液传播疾病的认识,增加员工对血液传播疾病的自身防护意识,在工作和生活中尽量减少或避免不细心所致的血液性传染病的侵害。
二、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工作环境和工作过程中可能接触血液/体液的员工,包括急救员及清洁工。
三、定义⏹血液病原体:致病微生物,例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病毒(HIV),乙肝病毒(HBV),丙肝(HCV)它们都可能存在在人体血液中并会导致人类疾病⏹专业保护控制:用于隔离或消除工作区域危险的技术和设备。
如:专业医疗器械、保护性医用设备等。
⏹传染性物质:血液,干涸的血迹或其他潜在的被污染的有传染性的物质,包括但不仅限于衣服、工具、土壤和个人防护器具等。
⏹劳动保护用品:防止员工直接暴露于血液和其他传染性物质的中的专用设备.⏹锋利物:包括但不限于针、刀、碎玻璃,试验室破损的试管等。
四、职责:1. EHS部门:负责制定本程序;每年组织对可能接触血液/体液的员工接受血媒传染病的培训,以及急救员急救知识的培训;监督本程序的实施;维护和更新暴露控制计划和相关的所需的记录保管。
2.员工: 立即报告所有的血液暴露事件,并遵守本程序的规定。
五、血源性病原体防护程序的流程:1、员工如受伤正在流血,应立即通知厂医(内线电话:308)或急救小组人员,相关人员根据出血的情况必须戴上医用手套或口罩,并对受伤员工进行清洗创面、消毒、止血包扎处理,并合理安置伤员。
2、如受伤场地、工作桌面及物品被血污染,该部门急救小组人员应在被污染的场地或设备上张贴警告标识,避免其它工作人员直接接触被血污染的物品,由急救小组人员戴上医用手套立即用速消净消毒粉和75%酒精对场地、桌面、物品进行消毒处理。
3、厂医将根据受伤人员的被血污染的物品和换药的医疗废弃物进行分类及处理。
(医疗废弃物的处理将由保健室医生与沙井预防保健所联系)。
4、在现场急救小组人员如果有直接接触到受伤员工的血液(或自身有创面接触到血液),应立即采取以下应急处理:a.用洗手液和流动水清洗被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被污染的粘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源性传染病的预防
病毒性肝炎
1、种类:甲肝、乙肝、丙肝、丁肝、戊肝等。
2、主要表现:
(1)急性肝炎:起病急,畏寒、发热、全身乏力、厌油、恶心、呕吐、皮肤巩膜黄染;
(2)慢性肝炎:疲乏、厌食、恶心、呕吐、腹胀、腹泻、肝区不适等。
3、传播途径:
(1)甲肝、戊肝:主要通过肠道传播,即进食被病毒污染的食品或水而感染生病;
(2)乙肝、丙肝、丁肝:主要经血液传播,可通过输血、不安全注射、血透等途径传播,亦可经由母亲传给新生儿。
4、预防方法:
(1)接种甲、乙肝疫苗可有效预防甲、乙肝;
(2)养成良好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不吃生、冷、变质食物,生食、熟食要分开存放,剩饭菜要热透(尤其是热天),不随便到不卫生的摊点、饮食店就餐,防止病从口入。
(3)使用一次性注射器,不与他人共用针头(包括针灸);尽量避免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患乙肝或携带乙肝病毒的妇女分娩时应加强对婴儿的防护,避免传给孩子,新生儿生下24小时内注射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不接触病人的血液及被血液污染的物品;不与病人共用食具、洗刷用具、剃须刀等。
昆明益康中西医结合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