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必修二教案 全
高一数学必修二教案(优秀3篇)
高一数学必修二教案(优秀3篇)高一必修二数学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函数作为初等数学的核心内容,贯穿于整个初等数学体系之中。
函数这一章在高中数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对学校函数概念的承接与深化。
在学校,只停留在详细的几个简洁类型的函数上,把函数看成变量之间的依靠关系,而高中阶段不仅把函数看成变量之间的依靠关系,更是从“变量说”到“对应说”,这是对函数本质特征的进一步熟悉,也是同学熟悉上的一次飞跃。
这一章内容渗透了函数的思想,集合的思想以及数学建模的思想等内容,这些内容的学习,无疑对同学今后的学习起着深刻的影响。
本节《函数的概念》是函数这一章的起始课。
概念是数学的基础,只有对概念做到深刻理解,才能正确敏捷地加以应用。
本课从集合间的对应来描绘函数概念,起到了上承集合,下引函数的作用。
也为进一步学习函数这一章的其它内容供应了方法和依据。
二、重难点分析依据对上述对教材的分析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函数的概念既是本节课的重点,也应当是本章的难点。
三、学情分析1、有利因素:一方面同学在学校已经学习了变量观点下的函数定义,并详细讨论了几类最简洁的函数,对函数已经有了肯定的感性熟悉;另一方面在本书第一章同学已经学习了集合的概念,这为学习函数的现代定义打下了基础。
2、不利因素:函数在学校虽已讲过,不过较为肤浅,本课主要是从两个集合间对应来描绘函数概念,是一个抽象过程,要求同学的抽象、分析、概括的力量比较高,同学学起来有肯定的难度。
四、目标分析1、理解函数的概念,会用函数的定义推断函数,会求一些最基本的函数的定义域、值域。
2、通过对实际问题分析、抽象与概括,培育同学抽象、概括、归纳学问以及规律思维、建模等方面的力量。
3、通过对函数概念形成的探究过程,培育同学发觉问题,探究问题,不断超越的创新品质。
五、教法学法本节课的教学以同学为主体、老师是数学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加者,我一方面细心设计问题情景,引导同学主动探究。
高中英语必修二教案
高中英语必修二教案【篇一:人教新课标高一英语必修2_unit_1教案】unit 1cultural relicsi. 单元教学目标ii. 目标语言ii. 教材分析与教材重组1. 教材分析本单元以cultural relics为话题,旨在通过单元教学使学生了解世界文化遗产,学会描述它们的起源,发展和保护等方面的情况,复习并掌握定语从句,能就如何保护和处理世界文化遗产给出自己的观点。
1.1 warming up 热身部分提供了四幅图片,设计了三个问题让学生交流对于cultural relic的了解,并就此进行讨论。
这部分的目的是呈现本单元的中心话题“文化遗产”。
1.2 pre-reading 是reading的热身部分,提供了ambers的图片并就此此设计了两个问题。
这两个问题极易引起学生对amber的兴趣,并能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prediction。
1.3 reading是关于寻找丢失了的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送给俄罗斯沙皇的那个琥珀房子的建立、转让、被毁、重建的整个历史。
设计这篇文章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文化遗产以及讨论保护和重建文化从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4 comprehending既有知识性的问题,同时又跳出了课文,对文章进行整体评价,由易到难,有较好的梯度,全面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exercise 1将人物及相关事件匹配,检验学生对文章细节的理解;exercise 2 将所给的问题与段落匹配,是段落大意理解题;exercise 3安排了对于重建lost cultural relics的意义进行讨论,使得学生能对本单元的主题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
1.5 learning about language 分discovering useful words and expressions 和discovering useful structures两部分。
其中第一部分的exercise 1着重训练对英语单词解释的理解。
高中必修一必修二数学教案
高中必修一必修二数学教案教学内容:集合与函数教学目标:1. 了解集合的基本概念,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和集合的运算规律;2. 掌握函数的定义和函数的性质,学会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集合的基本概念和运算;2. 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教学难点:1. 函数的性质的应用;2. 真实问题转化成函数模型。
教学准备:1. 教科书《高中数学必修一》《高中数学必修二》;2. 教学课件;3. 教学实例。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集合的基本概念和运算1. 导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引导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2. 引入:介绍集合的符号表示和集合的元素;3. 讲解:介绍集合的相等、子集、全集、交集、并集等基本运算规律;4. 示例演练:通过例题演示集合的运算方法;5. 练习:让学生进行集合的相关练习。
第二课时:函数的定义和性质1. 复习:回顾集合的概念和运算;2. 引入:介绍函数的定义和函数的性质;3. 讲解:讲解函数的奇偶性、周期性、单调性等性质;4. 示例演练:通过例题演示函数的性质;5. 练习:让学生进行函数的相关练习。
第三课时:函数的应用1. 复习:回顾函数的性质;2. 引入:介绍如何将真实问题转化成函数模型;3. 讲解:讲解如何应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4. 示例演练:通过真实问题演示函数的应用方法;5. 练习:让学生进行函数应用的相关练习。
教学反馈:1. 师生互动:与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解答;2. 案例分析:让学生自主分析案例,巩固学习内容;3.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集合和函数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掌握了集合的运算规律和函数的性质,为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高中必修二数学全册教案
高中必修二数学全册教案
第一节:直线和平面的方程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直线和平面的方程。
教学重点:直线和平面的一般方程、截距式方程、点斜式方程、交点坐标、平面的截距式方程。
教学难点:平面的一般方程的推导。
教学过程:
1.引入直线和平面的方程。
通过实际例子引导学生了解直线和平面的一般方程。
2.介绍直线的方程。
讲解直线的截距式方程和点斜式方程,并通过例题演示如何转换。
3.介绍平面的方程。
学习平面的一般方程和截距式方程,并讲解如何根据平面上的点和法向量来确定平面的方程。
4.练习。
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直线和平面的方程的知识。
5.总结。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提醒学生注意要点。
教学资源:教材、黑板、彩色粉笔、习题册。
课后作业:完成课后习题,练习直线和平面的方程,并思考如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扩展阅读:了解不同方程的应用领域,并与实际生活进行联系。
高一物理教案必修二5篇(实用)
高一物理教案必修二5篇(实用)教师在写教案时,一定从实际出发,要充分考虑从实际需要出发,要考虑教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该简就简,该繁就繁,要简繁得当。
这里由小编给大家分享高一物理教案必修二,方便大家学习。
高一物理教案必修二篇1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要求学生会计算人造卫星的环绕速度,知道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本节是第五节,万有引力定律、圆周运动、天体运动都已经讲过,从知识上讲学生运用牛顿第二定律直接推导出卫星的速度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实际上学生遇到卫星问题时总是感到困难和无从下手.究其根源是因为学生对地球、卫星的空间关系不清楚,学生无法从自己站立的一个小小的角落体会巨大空间中发生的事情.因此,用各种视频、课件和图片帮助学生建立空间的概念是十分必要的,有了空间的图景,对问题的认识和思考就有了依托.所以,本节课我使用了大量的图片和视频来模拟、展示,让学生有比较深刻的感性认识.设计理念通过对前几节知识的学习,学生对曲线运动的特点、万有引力定律已有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获得新知识.重视科学跟生活、跟社会的联系,让学生体会物理学就在身边.体会生活质量与物理学的依存关系,体会科学是迷人的、是改变世界的神奇之手.学情分析:尽管学生对天体运动的知识储备不足,猜想可能缺乏科学性,语言表达也许欠妥,但只要学习始终参与到学习情境中,激活思维,大胆猜想,敢于表达,学生就能得到发展和提高.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人造卫星的发射与运行原理,知道三个宇宙速度的含义,会推导第一宇宙速度.了解人造卫星的运行原理,认识万有引力定律对科学发展所起的作用,培养学生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二、途径与方法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发展思维的独立性,提高发散思维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主动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体验愉悦的学习氛围,在探究中不断获得美的感受不断进步.学习科学,热爱科学,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教学准备:多媒体电脑及图片.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第一宇宙速度的推导.2.运行速率与轨道半径之间的关系难点:沿椭圆轨道运行的卫星按照圆周运动处理,卫星的环绕速度是最小发射速度.高一物理教案必修二篇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形变的概念,了解弹力是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产生的.2、能够正确判断弹力的有无和弹力的方向,正确画出物体受到的弹力.3、掌握运用胡克定律计算弹簧弹力的方法.能力目标1、能够运用二力平衡条件确定弹力的大小.2、针对实际问题确定弹力的大小方向,提高判断分析能力.教学建议一、基本知识技能:(一)、基本概念:1、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回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2、弹性限度:如果形变超过一定限度,物体的形状将不能完全恢复,这个限度叫做弹性限度.3、弹力的大小跟形变的大小有关,形变越大,弹力也越大.4、形变有拉伸形变、弯曲形变、和扭转形变.(二)、基本技能:1、应用胡克定律求解弹簧等的产生弹力的大小.2、根据不同接触面或点画出弹力的图示.二、重点难点分析:1、弹力是物体发生形变后产生的,了解弹力产生的原因、方向的判断和大小的确定是本节的教学重点.2、弹力的有无和弹力方向的判断是教学中学生比较难掌握的知识点.教法建议一、关于讲解弹力的产生原因的教法建议1、介绍弹力时,一定要把物体在外力作用时发生形状改变的事实演示好,可以演示椭圆形状玻璃瓶在用力握紧时的形状变化,也可以演示其它明显的形变实验,如矿泉水瓶的形变,握力器的形变,钢尺的形变,也可以借助媒体资料演示一些研究观察物体微小形变的方法.通过演示,介绍我们在做科学研究时,通常将微小变化“放大”以利于观察.高一物理教案必修二篇3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2)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3)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2、过程和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2)通过自制弹簧测力计以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通过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爱动手动脑的好习惯二、重点难点重点:什么是弹力,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高中数学必修2全册教案
高中数学必修2全册教案课题: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目标:1. 了解直线和圆的定义及相关性质。
2. 掌握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并能够根据给定条件求解相关问题。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直线和圆的定义和性质。
2.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1. 根据给定条件判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2. 解决实际问题时,灵活运用直线和圆的性质。
教学内容:1. 直线和圆的定义和性质。
2.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
3. 实际问题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应用。
教学过程:一、引入问题:1. 引导学生回顾直线和圆的定义及性质,引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问题。
2. 提出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讨论如何确定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二、学习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1. 分组讨论,利用直线和圆的性质,确定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
2. 学习直线和圆相交的情况、相切的情况和相离的情况,并学会判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三、实际问题解决:1. 提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灵活运用直线和圆的性质,解决问题。
2. 分组讨论,互相交流解题思路,并汇总讨论结果。
四、小结讲解:1.总结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
2. 强化重点难点,梳理知识点。
五、练习与巩固:1. 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对练习题进行检查,并及时指导学生纠正错误。
六、作业布置:1. 布置课外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 要求学生认真对待作业,按时完成并提交。
七、教学反思:1. 总结本节课教学效果,找出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2.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教学资源:1. 课本、教学课件等教学工具。
2. 相关练习题、讨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解决。
教学互动环节:1. 学生分组讨论,合作解决问题,互相交流。
2.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引导解答,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教学评估与反馈:1. 课堂小测验,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反馈,鼓励学生进一步提高。
高一语文必修二教案
高一语文必修二教案高一语文必修二教案12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一语文必修二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一语文必修二教案1教学目的一、积累一定量的文言实词、虚词。
了解一些常见的文言句式。
二、体会作品开合自如的章法和说理的手法;指导学生有意模仿,进行写作。
三、指导学生学习文中对事物的分析方法,观察思考问题。
教学安排本课拟用三课时讲授:第一课时,疏通文意;第二课时,分析作品;第三课时,指导背诵,加强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设想基于学生对这段历史有所了解,理解课文的难度较先秦散文小,打算采用以朗读带动文意疏通,以背诵带动对作品鉴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__设计同学们大概听说过弱肉强食这一成语吧,在自然界这似乎是一条法则,但在人类社会,这条法则常常会被打破。
在两千多年前,秦朝国力还是那样的不可一世,一场农民战争就打破了开国者千秋万代的梦想,这一切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西汉的政治家、文学家贾谊为我们阐述了他的看法,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过秦论》。
过秦就是指出秦的过错,那秦之过是什么呢?二、作者简介贾谊,西汉政治家、文学家。
他的散文有战国纵横家的风格,他的赋作趋向散文化,所以有开汉赋之先声者之称。
作品有《过秦论》、《鹏鸟赋》、《吊屈原赋》等。
三、朗读课文,疏通文意1.教师范读课文,提示学生注意朗读节奏,依据朗读节奏推知意群,进而理解词句意义。
2.学生自读课文。
逐段让学生提出自己难以理解的词句,教师点拨学生猜度词义,并将重点词语形成板书。
3.学生已能初步理解作品文字意义基础上朗读课文,通过纠正学生朗读节奏的错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作品内容,检查学生对词、句的理解、掌握。
4.指导学生在笔记上总结重点实词、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现象、重点文言句式。
高一必修2物理教案(优秀6篇)
高一必修2物理教案(优秀6篇)高一必修2物理教案篇一【电荷】⑴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⑶使物体带电的方法:摩擦起电:电荷(电子)从一个物体静电感应:电荷(电子)从物体的一部分【电荷守恒定律】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
这就是电荷守恒定律。
【元电荷】⑴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
⑵在国际单位制中,电荷量的单位是,简称,符号为。
⑶最小的电荷量就是所带的电荷量,质子、正电子所带的电荷量与电子相同,但符号相反。
⑷人们把最小的电荷量叫做。
用e表示。
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或等于e,或是e 的。
电荷量是不能连续变化的物理量。
e=1.6×10-19C巩固练习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摩擦起电和静电感应都是使物体的正负电荷分开,而总电荷量并未变化B.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带负电,是摩擦过程中硬橡胶棒上的正电荷转移到了毛皮上C.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是摩擦过程中玻璃棒得到了正电荷D.物体不带电,表明物体中没有电荷2.带电微粒所带电量不可能是下列值中的()A.2.4×10-19CB.-6.4×10-19CC.-1.6×10-18CD.4.8×10-17C【库仑定律】⑴真空中两个静止的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与它们的电荷量的成正比,与它们的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
这个规律叫库仑定律。
电荷间的这种相互作用叫做静电力或。
⑵点电荷: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
当带电体的形状、及电荷分布状况对静电力的影响可以忽略时,带电体可看成点电荷。
⑶公式:,式中k=9×109Nm2/C为静电力常量。
高一物理必修二教案篇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平抛运动是加速度为g的匀变速运动,其水平方向是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为自由落体运动。
2、了解斜抛运动及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迁移应用。
过程与方法会用平抛运动的规律解答相关问题,以数学中的抛物线方程及图象为工具建立物理模型,理解抛体运动的规律及处理方法。
高中必修二数学教案(最新8篇)
高中必修二数学教案(最新8篇)高中数学必修2优秀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在上一节认识空间几何体结构特征的基础上,本节来学习空间几何体的表示形式,以进一步提高对空间几何体结构特征的认识。
主要内容是:画出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
比较准确地画出几何图形,是学好立体几何的一个前提。
因此,本节内容是立体几何的基础之一,教学中应当给以充分的重视。
画三视图是立体几何中的基本技能,同时,通过三视图的学习,可以丰富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视图”是将物体按正投影法向投影面投射时所得到的投影图。
光线自物体的前面向后投影所得的投影图称为“正视图”,自左向右投影所得的投影图称为“侧视图”,自上向下投影所得的投影图称为“俯视图”。
用这三种视图即可刻画空间物体的几何结构,这种图称之为“三视图”。
教科书从复习初中学过的正方体、长方体……的三视图出发,要求学生自己画出球、长方体的三视图;接着,通过“思考”提出了“由三视图想象几何体”的学习任务。
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之间的相互转化是高中阶段的新任务,这是提高学生空间想象力的需要,应当作为教学的一个重点。
三视图的教学,主要应当通过学生自己的亲身实践,动手作图来完成。
因此,教科书主要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动手作图来展示教学内容。
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学会三视图的作法,体会三视图的作用。
对于简单几何体的组合体,在作三视图之前应当提醒学生细心观察,认识了它的基本结构特征后,再动手作图。
教材中的“探究”可以作为作业,让学生在课外完成后,再把自己的作品带到课堂上来展示交流。
值得注意的问题是三视图的教学,主要应当通过学生自己的亲身实践、动手作图来完成。
另外,教学中还可以借助于信息技术向学生多展示一些图片,让学生辨析它们是平行投影下的图形还是中心投影下的图形。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画三视图的基本技能(2)丰富学生的空间想象力2、过程与方法主要通过学生自己的亲身实践,动手作图,体会三视图的作用。
高一必修二教案
高一必修二教案高一必修二教案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一必修二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必修二教案1【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气候变化的各种尺度及相互关系2、了解全球及中国气候变化的趋势3、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及适应对策二、能力目标1、培养资料收集和资料分析的能力2、培养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三、德育目标树立学生的环境、全球观念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教学重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及适应对策【教学难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及适应对策【教具准备】录像带、投影仪、投影片、全球变暖的有关资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备注:本部分可以用投影的形式展现)阅读资料:①1982年冬,美国纽约出现22℃高温,创百年纪录;1987年夏,希腊雅典出现罕见持续46℃高温天气;1988年7月,中国武汉高温天气持续25天之久。
20xx年也出现了持续40多天的.高温天气。
思考:上述现象反映什么问题?【学生回答】全球变暖。
【教师引入】全球变暖已成为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它直接造成对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基础的破坏。
因此,我们今天所要探讨的重要课题就是:全球气候变化。
【板书】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预习新课】(备注:本部分可以用投影的形式展现)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教材P49—50《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部分》,思考1、①什么是气候变化?②气候变化主要表现是什么?③气候变化按时间尺度不同,可以划分为几种类型?④各种不同尺度气候变化的概念分别是什么?⑤不同尺度的气候变化的相互关系?2、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是什么?我国的情况如何?3、区域性气候的变化与全球性气候变化的关系?【板书】一、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学生回答】1、①气候变化是长时期大气状态变化的一种反映。
高一数学必修二教案5篇
高一数学必修二教案5篇高中数学必修2优秀教案篇一1教学目标1、知道柱体、锥体、台体侧面展开图,弄懂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的求法。
2、能运用公式求解柱体、锥体和台体的表面积,并知道柱体、锥体和台体表面积之间的关系。
2学情分析通过学习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了解了空间几何体和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从中反映出一个思想方法,即平面图形和空间几何体的互化,尤其是空间几何问题向平面问题的转化。
该部分内容中有些是学生已经熟悉的,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首先要对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再认识,提炼出解决问题的一般思想——化归的思想,总结出一般的求解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类比获得解决新问题的思路,通过化归解决问题,深化对化归、类比等思想方法的应用。
3重点难点重点:知道柱体、锥体、台体侧面展开图,弄懂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公式。
难点:会求柱体、锥体和台体的表面积,并知道柱体、锥体和台体表面积之间的关系。
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第1课时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一)、基础自测:1、棱长为a的正方体表面积为__________.2、长、宽、高分别为a、b、c的长方体,其表面积为___________________.3、长方体、正方体的侧面展开图为__________.4、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为__________.5、圆锥的侧面展开图为__________.(二)。
尝试学习1、柱体的表面积(1)侧面展开图:棱柱的侧面展开图是____________,一边是棱柱的侧棱,另一边等于棱柱的__________,如图①所示;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_______,其中一边是圆柱的母线,另一边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如图②所示。
(2)面积:柱体的表面积S表=S侧+2S底。
特别地,圆柱的底面半径为r,母线长为l,则圆柱的侧面积S侧=__________,表面积S表=__________.2、锥体的表面积(1)侧面展开图:棱锥的侧面展开图是由若干个__________拼成的,则侧面积为各个三角形面积的_____,如图①所示;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_______,扇形的半径是圆锥的______,扇形的弧长等于圆锥的__________,如图②所示。
人民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全套)
人民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全套)第一课修辞与修辞手法
课程目标
本课要求学生了解修辞的基本概念,并能够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分析和鉴赏篇章。
最终目标是能够在写作和阅读中有意识地运用修辞手法,提高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
- 修辞手法的分类和鉴赏
- 运用修辞手法的提高
教学难点
- 不同修辞手法在具体文本中的运用和解读
教学方法
- 课堂讲授
- 个人或小组展示
- 篇章分析
教学过程
1. 了解修辞的基本知识
- 通过阅读教材和其他文本,了解修辞的定义和分类。
2. 研究常见的修辞手法
- 同义反复
- 对比
- 排比
- 比喻
- 拟人
- 夸张
- 省略
- 等等
3. 鉴赏修辞手法的运用
- 分析文本中修辞手法的具体运用,探讨其效果和意义。
4. 运用修辞手法
- 练在写作和阅读中运用修辞手法,提高鉴赏和创作能力。
作业安排
1. 阅读一篇文学作品,分析其中的修辞手法,写一篇500字的读后感。
2. 根据所学修辞手法,设计一篇300字以上的文章。
教学反思
本课程通过对修辞基本概念和常见手法进行详细介绍和深入分析,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修辞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作为必修课程的一部分,本课可以加深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同时提高其写作能力和文化素养。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本课程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使得教学效果更佳。
高一物理教案必修二5篇
高一物理教案必修二5篇高一物理教案必修二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变压器的构造.知道变压器是用来改变交流电压的装置.2、理解互感现象,理解变压器的工作原理.3、掌握理想变压器工作规律并能运用解决实际问题.4、理解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中电压、电流与匝数的关系,能应用它分析解决基本问题.5、理解变压器的输入功率等于输出功率.能用变压器的功率关系解决简单的变压器的电流关系问题.6、理解在远距离输电时,利用变压器可以大大降低传输线路的电能消耗的原因.7、知道课本中介绍的几种常见的变压器.二、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物理观察能力和正确读数的习惯.2、从变压器工作规律得出过程中培养学生处理实验数据及总结概括能力.3、从理想变压器概念引入使学生了解物理模型建立的基础和建立的意义.三、情感目标1、通过原副线圈的匝数与绕线线径关系中体会物理学中的__、统一美.2、让学生充分体会能量守恒定律的普遍__及辩__统一思想.3、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教学建议教材分析及相应的教法建议1、在学习本章之前,首先应明确的是,变压器是用来改变交变电流电压的.变压器不能改变恒定电流的电压.互感现象是变压器工作的基础.让学生在学习电磁感应的基础上理解互感现象.这里的关键是明白原线圈和副线圈有共同的铁芯,穿过它们的磁通量和磁通量的变化时刻都是相同的.因而,其中的感应电动势之比只与匝数有关.这样原、副线圈的匝数不同,就可以改变电压了.2、在分析变压器的原理时,课本中提到了次级线圈对于负载来讲,相当于一个交流电源一般情况下,忽略变压器的磁漏,认为穿过原线圈每一匝的磁通量与穿过副线圈的磁通量总是相等的.这两个条件,都是理想变压器的工作原理的内容.利用课本中的这些内容,教师在课堂上,首先可以帮助学生分析变压器原理,原线圈上加上交变流电后,铁心中产生交变磁通量;在副线圈中产生交变电动势,则副线圈相当于交流电源对外供电.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从能量角度分析,可以看成是电能(原线圈中的交变电流)转换成磁场能(铁心中的变化磁场),磁场能又转换成电能(副线圈对外输出电流).所以,变压器是一个传递能量的装置.如果不计它的损失,则变压器在工作中只传递能量不消耗能量.要使学生明白,理想变压器是忽略了变压器中的能量损耗,它的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相等,这样才得出原、副线圈的电压、电流与匝数的关系式.在解决有两个副线圈的变压器的问题时,这一点尤其重要.当然,在初学时,有两个副线圈的变压器的问题,不做统一要求,不必急于去分析这类问题.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引导他们进行分析讨论.3、学生对变压器原理和变压器中原、副线圈的电压、电流的关系常有一些似是而非的模糊认识,引导学生认真讨论章后习题,对学生澄清认识会有所帮助.4、变压器的电压公式是直接给出的.课本中利用原、副线圈的匝数关系,说明了什么是升压变压器和什么是降压变压器,这也是为了帮助学生能记住电压关系公式.利用变压器的输出功率和输人功率相等的关系,得到了i1i2=u1u2.建议教师做好用输出负载调节输入功率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当负载端接入的灯泡逐渐增多时,原、副线圈上的电压基本上不发生变化,原线圈中的电流逐渐增大,副线圈中的电流也逐渐增大.5、介绍几种常见的变压器,是让学生能见到真实的变压器的外型和了解变压器的实际构造.教师应当尽可能多地找一些变压器的给学生看一看.变压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十分广泛的应用.课本中介绍了一些,教学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向学生进行介绍,或看挂图、照片、实物,或参观,以开阔学生眼界,增加实际知识6、电能的输送,定__地说明了在远距离输送电能时,采用变压器进行高压输电可以大大减少输电线路上的电能损失.这里重点描述了输电线上的电流大小与造成的电热损失的关系,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析,理解采用高压输电的必要__. 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变压器工作原理及工作规律.2、难点:(l)理解副线圈两端的电压为交变电压.(2)推导变压器原副线圈电流与匝数关系.(3)掌握公式中各物理量所表示对象的含义.3、疑点:变压器铁心是否带电即如何将电能从原线圈传输出到副线圈.4、解决办法:(l)通过演示实验来研究变压器工作规律使学生能在实验基础上建立规律.(2)通过理想化模型建立及理论推导得出通过原副线圈电流与匝数间的关系.(3)通过运用变压器工作规律的公式来解题使学生从实践中理解公式各物理量的含义高一物理教案必修二篇2学习目标:1.知道滑动摩擦产生的条件,会正确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高中数学必修二全部教案
高中数学必修二全部教案课题:函数和导数第一课时:函数的概念教学内容: 1. 函数的基本概念和符号表示2. 函数的定义和定义域、值域的概念3. 函数的图像与直角坐标系教学目标:学生掌握函数的基本概念和符号表示,能够区分定义域、值域,能够画出简单函数的图像。
教学重点和难点:函数的概念和符号表示,画出简单函数的图像。
教学准备:彩色粉笔、板书、PPT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入函数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函数与自变量、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2. 呈现:讲解函数的基本概念和符号表示,引导学生理解函数的定义和定义域、值域的概念。
3. 实践:让学生通过绘制函数图像的练习,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4. 总结:对函数的概念进行总结,强调函数在数学中的重要性。
板书内容:函数的概念:函数是一种对应关系,将自变量映射到唯一的因变量上。
符号表示:y = f(x)定义域: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值域:因变量的取值范围作业:完成课后习题,练习函数的符号表示和画函数图像。
第二课时:导数的概念和性质教学内容: 1. 导数的定义和几何意义2. 导数的性质:可微、导数存在、导函数3. 导函数与原函数的关系教学目标:学生掌握导数的概念和性质,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能够找到函数的导数。
教学重点和难点:导数的定义和几何意义,导函数与原函数的关系。
教学准备:彩色粉笔、板书、PPT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车速与时间的变化引出导数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导数的意义。
2. 呈现:讲解导数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理解导数存在的条件和导函数的概念。
3. 实践:让学生通过求导数的例题,掌握导数的计算方法。
4. 总结:对导数的概念和性质进行总结,强调导数在求解最值和切线方程中的应用。
板书内容:导数的定义:$$f'(x)=\lim_{\Delta x \to 0}\frac{f(x+\Delta x)-f(x)}{\Delta x}$$导数的几何意义:切线的斜率导数存在的条件:函数在该点可导导函数:f'(x)作业:完成课后习题,练习求导。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教案_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教案人教版语文必修二教案【篇一: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二教案全集】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二教案全集第一单元一、《荷塘月色》教学目标1.把握写景抒情散文情景交融的特点。
2.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比喻、通感的巧妙运用,动词、叠词的精心选用。
3.提高对情景交融意境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一)作者怎样从多角度描摹荷塘美景?(二)本文的写作线索是什么?(三)“通感”这种修辞方法的特点及作用是什么?(四)在特定语境中揣摩语句的含义。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课文:我们对朱自清这个名字并不陌生了,初中语文教材曾选了他的散文名篇《春》和《背影》,这两篇散文都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分析:不加掩饰直抒情怀,显出作者内心有苦闷,心绪烦乱。
这也正是夜深人静出游荷塘的缘由,即,欲排遣苦闷之情。
)2、第三段中路上的一段独白:“路上只我一个人……这是独处的妙处”。
(分析:此段抛开写景,句句都是内心活动,这样写是不是偏离了文章的主题呢?明确:A、抒写月下独处的自由感正是对“心里颇不宁静”的自我调节,蕴涵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B、这“情”没有离开“景”,如果不是月下独行在那条极幽僻的路上,又怎么能抒发所谓“独处”之情呢?)3、第三段最后一句:“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分析:A、这是过度句,提示下文重笔写荷塘月色;B、这一句感情上起了变化,作者没有陷入哀愁的泥淖不能自拔。
)三、解析第四段,看作者是怎样从多角度来描摹荷塘美景的:分析:(1)按观察的角度、逐渐由近及远,由上而下的顺序:茂密荷叶→多姿荷花→缕缕荷香→叶花颤动→流水以上是顺序特点,细分析,还可以看出作者的匠心:A、抓静态与动态的结合,把荷塘写“活”。
(这个问题要启发学生回答,读进去)而且,作者笔下的景物都是“动”的,“静”不过是“动”的瞬间表现,扬静而情动。
B、抓可见与可想的结合,写出了散文的神韵。
所谓“可想”,是指由“可见”引起的合理联想,把不可见的景物写得很有风采。
高一英语必修二教案(最新3篇)
高一英语必修二教案(最新3篇)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Students should learn some useful words and phrases: musician,clap, passer-by, form, extra, earn, advertisement,2 attractive, instrument,loosely, actor dream of, be honest with, play jokes on, or so, break up.3)Students should understand the general idea of the passage 2.语言能力目标:1)Developthe Ss’skills of skimming, scanning and careful reading.2) Train the Ss to findthe key words and the topic sentences.3)Encourage the Ssto guess the new wordsaccording the reading.3.情感态度与文化意识目标:1)Encourage the Ss to share the differentkinds of music.2)Improve the cooperation and share among the students.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a.To understudend the passage better b.To find the main idea of eachparagraph2、教学难点:a.Master the reading ability b.Develop the skills ofreading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本节课共45分钟,具体教学步骤如下:Step I Leading-in播放一段小视频,内容为歌曲 If you arehappy的英文版本,通过介绍演唱乐队twins引出本单元话题。
高一必修二数学教案5篇
高一必修二数学教案5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一必修二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一必修二数学教案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物操作,增强学生的直观感知。
(2)能根据几何结构特征对空间物体进行分类。
(3)会用语言概述棱柱、棱锥、圆柱、圆锥、棱台、圆台、球的结构特征。
(4)会表示有关于几何体以及柱、锥、台的分类。
2.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空间物体,从实物中概括出柱、锥、台、球的几何结构特征。
(2)让学生观察、讨论、归纳、概括所学的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感受空间几何体存在于现实生活周围,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括能力。
二、教学重点:让学生感受大量空间实物及模型、概括出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难点: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的概括。
三、教学用具(1)学法:观察、思考、交流、讨论、概括。
(2)实物模型、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1、由六根火柴最多可搭成几个三角形?(空间:4个)2在我们周围中有不少有特色的建筑物,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这些建筑的几何结构特征如何?3、展示具有柱、锥、台、球结构特征的空间物体。
问题:请根据某种标准对以上空间物体进行分类。
(二)、研探新知空间几何体:多面体(面、棱、顶点):棱柱、棱锥、棱台;旋转体(轴):圆柱、圆锥、圆台、球。
1、棱柱的结构特征:(1)观察棱柱的几何物体以及投影出棱柱的图片,思考: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共同特点是什么?(学生讨论)(2)棱柱的主要结构特征(棱柱的概念):①有两个面互相平行;②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③每相邻两上四边形的公共边互相平行。
(3)棱柱的表示法及分类:(4)相关概念:底面(底)、侧面、侧棱、顶点。
高一必修二教案 全
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一、教学目标⑴知识方面: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
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⑶能力方面: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
(2)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教育。
(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2.教学难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假说—演绎法。
三、教学方法:讨论法、演示法、实验法四、教学课时:2五、教学过程第1课时【导课】“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仔会打洞”这体现了一种什么现象?---------遗传现象〖第一节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
〖提示〗1.粉色。
因为按照融合遗传的观点,双亲遗传物质在子代体内混合,子代呈现双亲的中介性状,即红色和白色的混合色──粉色。
2.此问题是开放性问题,目的是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身边的生物遗传现象,学生通过对遗传实例的分析,辨析融合遗传观点是否正确。
有些学生可能举出的实例是多个遗传因子控制生物性状的现象(如人体的高度等),从而产生诸多疑惑,教师对此可以不做过多的解释。
只要引导学生能认真思索,积极探讨,投入学习状态即可【正文】1.孟德尔的初步介绍设疑:在140多年前孟德尔通过杂交实验揭示了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
孟德尔为什么能揭示这一科学奥秘?组织学生交流对孟德尔的初步了解。
讲述:结合学生的汇报,主要对孟德尔做以下简介。
①孟德尔自幼酷爱自然科学,通过对自然科学和数学的学习,孟德尔具有了杂交可使生物产生变异的进化思想,以及应用数学方法分析遗传学问题的意识。
②在实践中孟德尔选用豌豆、玉米、山柳菊等植物,连续进行了多年的杂交实验研究,其中最成功的是豌豆实验③当时科学界开展对多种动植物的杂交实验,孟德尔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创新研究方法,如从单一性状入手观察分析遗传结果;用前人从未在生物学研究领域用过的数学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敢于挑战传统的观点,提出了颗粒遗传的思想等。
人教版高一英语必修二教案(精选9篇)
高一英语必修二教案人教版高一英语必修二教案(精选9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高一英语必修二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高一英语必修二教案篇1教学目标To help students learn to express attitudes, agreement & disagreement and certaintyTo help students learn to read the text and learn to write diaries in EnglishTo help students better understand “friendship”To help students learn to understand and use some important words and expressionsTo help students identify examples of Direct Speech & Indirect Speech (I): statements and questions in the text 教学重难点Wordsupset, ignore, calm, concern, settle, suffer, recover, packExpressionsadd up, calm down, have got to, be concerned about, go through, set down, a series of, on purpose, in order to, at dusk, face to facer, no longer/ not …any longer, suffer from, get/ be tired of, pack (sth.) up, get along with, fall in love, join in Patterns“I don’t want to set down a series of facts in a diary as most peop le do,” said Anne. →Anne said that she didn’t want to set down a series of facts in a diary as most people do.I stayed awake on purpose until half past eleven……it was the first time in a year and a half that I’d seen the night face to face…教学工具ppt教学过程Hello, everyone. I’m so glad to be your teacher of English. I’d like to make friends with you, to build up a close friendship with you. Today we shall take Unit 1. The topic of this unit is Friendship. What do you think friendship is?1. Warming up⑴ Warm ing up by defining friendshipHello, everyone. I’m so glad to be your teacher of English. I’d like to make friends with you, to build up a close friendship with you. Today we shall take Unit 1. The topic of this unit is Friendship. What do you think friendship is?Yeah, there are many explanations about friendship. However, friendship is a relationship that can’t be restricted(限制)by definition(定义). It can only be experienced. True friendship can exist between any two souls, be it between people or animals. It can happen at any moment, to anyone. Even to lifeless things, like a diary, a ball, a friendship can happen.Then what is your opinion about friendship?Do you think that friendship is important to our life? Why?⑵Warming up by learning to solve problem sNice to meet you, class. We shall be friends from now on. For everybody needs friends. But being a good friend can sometimes be hard work. Learning how to solve problems in a friendship can make you a better friend and a happier person. Discuss the situation below and try to solve the problems wisely.Common problems among teenagersSolutionSome of the common problems include forgetting friends’ birthday, not keeping promises, letting out friends’ secrets and so on.Maybe we can have a heart-to-heart talk with our friends to ask for forgiveness.Situation 1: Friends get angry with each other when they try to talk about something difficult.Try to understand your friend/ Try to talk about the problem in a different way.Situation 2: Friends don’t know how to apologizeStart by telling each other that you are sorry. A simple apology is often enough and is a good starting point.Situation 3: Some friends don’t know how to keep secrets.Keep your secrets to yourselfTips on being a good friendTreat your friends the way you want to be treated. Keep secrets that are told to you.Pay attention when your friend is talking. Keep your promises. Share things with your friend. Tell your friend the truth. Stick up for your friend.⑶Warming up by doing a surveyGood morning, class. I am your teacher of English. Glad to be here with you. Today we shall take Unit 1 Friendship.To be frankly, I’d like very much to keep a close friendship with you, my dear students, in the following years. How about you then? Ok, thanks. I do hope to be your good teacher as well as your helpful friend (良师益友).Now please do the survey on page one.Add up your score according to the scoring sheet on page 8.You don’t have to tell your results. You can just keep it a secret.高一英语必修二教案篇2教学目标I. 单词和词组permission, nation,reduce, fetch, compare, therefore, remain, dislik, share, persuade, hardly, go ahead, burn down, compared to, give up, call for, be used to, get into the habit ofII. 日常交际用语1.请求May / Could / Can I do that?I wonder if I can do that.Would / Do you mind if I come earlier?Will you tell me if can go now?2.允许Yes, please. / Of course. / Sure. / Certainly.Go ahead, please.That’s all right. / OK.It’s all right to me.3.拒绝I’m sorry, but it’s not allowed here.You’d better not.I’m afraid not. It’s not right.III.语法复习名词性从句作宾语和表语的用法。
高一数学必修二教案
高一数学必修二教案高一数学必修二教案 (7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一数学必修二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一数学必修二教案 1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基本概念,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常用数集的记法和集合中元素的特性、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概念,教学重点:集合概念、性质;“∈”,“?”的使用教学难点:集合概念的理解;课型:新授课教学手段: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军训前学校通知:8月15日8点,高一年级在体育馆集合进行军训动员;试问这个通知的对象是全体的高一学生还是个别学生?在这里,集合是我们常用的一个词语,我们感兴趣的是问题中某些特定(是高一而不是高二)对象的总体,而不是个别的对象,为此,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概念——集合(宣布课题),即是一些研究对象的总体。
研究集合的数学理论在现代数学中称为集合论,它不仅是数学的一个基本分支,在数学中占据一个极其独特的地位,如果把数学比作一座宏伟大厦,那么集合论就是这座宏伟大厦的基石。
集合理论是由德国数学家康托尔,他创造的集合论是近代许多数学分支的基础。
(参看阅教材中读材料P17)。
下面几节课中,我们共同学习有关集合的一些基础知识,为以后数学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新课教学“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数学中也有类似的分类。
如:自然数的集合0,1,2,3,……如:2x-1>3,即x>2所有大于2的实数组成的集合称为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如:几何中,圆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1、一般地,指定的某些对象的全体称为集合,标记:A,B,C,D,…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标记:a,b,c,d,…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A,记作a∈A,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集合A,记作a?A思考1:列举一些集合例子和不能构成集合的例子,对学生的例子予以讨论、点评,进而讲解下面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一、教学目标⑴知识方面: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
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⑶能力方面: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
(2)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教育。
(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2.教学难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假说—演绎法。
三、教学方法:讨论法、演示法、实验法四、教学课时:2五、教学过程第1课时【导课】“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仔会打洞”这体现了一种什么现象?---------遗传现象〖第一节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
〖提示〗1.粉色。
因为按照融合遗传的观点,双亲遗传物质在子代体内混合,子代呈现双亲的中介性状,即红色和白色的混合色──粉色。
2.此问题是开放性问题,目的是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身边的生物遗传现象,学生通过对遗传实例的分析,辨析融合遗传观点是否正确。
有些学生可能举出的实例是多个遗传因子控制生物性状的现象(如人体的高度等),从而产生诸多疑惑,教师对此可以不做过多的解释。
只要引导学生能认真思索,积极探讨,投入学习状态即可【正文】1.孟德尔的初步介绍设疑:在140多年前孟德尔通过杂交实验揭示了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
孟德尔为什么能揭示这一科学奥秘?组织学生交流对孟德尔的初步了解。
讲述:结合学生的汇报,主要对孟德尔做以下简介。
①孟德尔自幼酷爱自然科学,通过对自然科学和数学的学习,孟德尔具有了杂交可使生物产生变异的进化思想,以及应用数学方法分析遗传学问题的意识。
②在实践中孟德尔选用豌豆、玉米、山柳菊等植物,连续进行了多年的杂交实验研究,其中最成功的是豌豆实验③当时科学界开展对多种动植物的杂交实验,孟德尔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创新研究方法,如从单一性状入手观察分析遗传结果;用前人从未在生物学研究领域用过的数学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敢于挑战传统的观点,提出了颗粒遗传的思想等。
2. 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成功的原因讲述:课件和学生的回答,讲述豌豆的结构特点:①豌豆自花传粉(且闭花受粉),结果是:自花传粉(自交),产生纯种;②豌豆花大,易于进行人工杂交;即去雄—套袋(防止其他花粉的干扰)—授粉(采集另一种豌豆的花粉,授到去掉雄蕊的花的柱头上),获得真正的杂种;③具有稳定遗传的、易于区分的性状,如豌豆茎的高度有悬殊的差异,通过观察很容易区分,进行数据统计。
讲述:结合上述内容,引导学生给出性状、相对性状、自交、杂交、正交和反交等概念。
性状:指生物体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征。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杂交:基因型不同的两个个体的杂交;自交:基因型相同的两个个体或同一个体的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正交:高茎作为父本,矮茎作为母本为正交;反交:矮茎为父本,高茎为母本则为反交。
3. 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讲述〗利用幻灯片让学生比思考边讲解。
纯种高茎豌豆×纯种矮茎豌豆F1: 高茎豌豆自交F2: 高茎豌豆:矮茎豌豆787 :2773 : 1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F2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是偶然的吗?讲解:孟德尔8年一共做了很多种性状,其中非常有成就的是7对相对性状,(课件展示他做的豌豆杂交实验的结果)发现显性和隐性不是偶然的,它带有相当的必然性,另外它还带有普遍性,而且F2代还带有特定的比例,大致都在3:1左右4.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结合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图解,引导学生分析:孟德尔是如何解释子一代只出现显性性状的?为什么子二代会出现性状分离,且分离比为3∶1?结合图1-5讲解孟德尔的解释P: DD ×dd 1.遗传因子是独立存在的. 互不融合2.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F1配子: D d 3.F1在形成配子的时候成对的遗传因子要发生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F1: Dd ○x Dd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F2配子:D d D dF2: DD Dd Dd ddDD : Dd : dd1: 2: 1纯合子:杂合子:假如雌雄配子的结合不是随机组合的能出现F2=3∶1的结果吗?〖提示〗因为满足孟德尔实验条件之一是雌、雄配子结合机会相等,即任何一个雄配子(或雌配子)与任何一个雌配子(或雄配子)的结合机会相等,这样才能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第2课时5.实验针对上节课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见解。
设疑:孟德尔在不知道遗传因子是什么的情况下,用抽象的遗传因子来分析杂交实验结果。
提出了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配子中单个出现的假说,是超越自己时代的一种非凡的设想。
生物体在进行有性生殖时,遗传因子分离,配子随机组合真能出现3∶1的性状分离现象吗?让我们通过模拟实验来体验孟德尔的假说。
指导学生阅读实验的目的要求,明确相关的问题。
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明确实验要求。
1.两个小桶代表什么?两个小桶中的D小球和d小球代表什么?答:两个小桶分别代表生物体的精巢和卵巢;D小球和d小球分别代表含有显性遗传因子和隐性遗传因子的配子。
2.为什么每个小桶内的d小球和D小球数目都是10个?答:每个小桶内的d小球和D小球数目都是10个,确保雌、雄配子数目相等。
3.分别从两个小桶内抓取一个小球组合在一起的含义是什么?答:分别从两个小桶内抓取一个小球组合在一起的含义是:模拟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4.将抓取的小球放回原来的小桶内,摇匀,按步骤(3)重复做50~100次的含义是什么?答:将抓取的小球放回原来的小桶内,摇匀,按步骤(3)重复做50~100次,是为了确保观察样本数目足够多。
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
【思考】:为什么全班的实验结果与预期的结果更接近?如果孟德尔在研究遗传实验时,只统计10株豌豆杂交结果,他还能正确解释性状分离现象吗?答:与每个小组的实验结果相比,全班实验的总结果更接近预期的结果,即彩球组合类型数量比DD∶Dd∶dd=1∶2∶1,彩球代表的显性与隐性类型的数值比为3∶1。
因为实验个体数量越大,越接近统计规律。
如果孟德尔当时只统计10株豌豆杂交的结果,则很难正确地解释性状分离现象,因为实验统计的样本数目足够多,是孟德尔能够正确分析实验结果的前提条件之一。
当对10株豌豆的个体做统计时,会出现较大的误差。
6、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的验证设疑:孟德尔假说合理地解释了豌豆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
但是作为一种正确的假说,仅能解释已有的实验结果是不够的,还应该能预测另一些实验结果。
孟德尔是如何实现这一目的的呢?讲述:孟德尔的测交实验,给出测交概念,指导学生通过绘制遗传图解,预测测交实验的结果。
巡视检查学生习作的情况。
通过课件或板图,展示规范的测交遗传图解,对学生出现的错误给予及时的纠正。
杂交子一代隐性纯合子高茎矮茎测交 Dd × dd配子 D d d测交后代 Dd dd高茎矮茎1 : 1展示孟德尔的测交实验结果,即用子一代高茎豌豆(Dd)与矮茎豌豆(dd)测交,在得到的64株后代中,30株是高茎,34株是矮茎,两种性状之比接近1∶1。
设疑: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与预测结果是否相同,这一结果说明了什么?孟德尔设计测交试验的巧妙之处是什么?介绍假说—演绎法。
7. 分离定律依据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引导学生归纳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技能训练】〖提示〗将获得的紫色花连续几代自交,即将每次自交后代的紫色花选育再进行自交,直至自交后代不再出现白色花为止。
教学反思: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一是本册书的一个基础,而且又是一个难点,第一节学习的好坏决定了整册数的学习,所以本节课我上的比较慢,而且采用边讲课文内容边练的方式,使得学生的基础方面打牢,并且我在讲完新课后安排了两节习题课,给学生讲各类题型,因为试验一是实验二的基础。
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一、教学目标⑴知识方面1.阐明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自由组合定律2.说出基因型、表现型和等位基因的含义。
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
⑶能力方面1、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及杂交试验分析图解2、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试验及其图解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阐明自由组合定律。
(2)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
2.教学难点:)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三、教学方法:归纳法、讨论法、师生互动法及讲授法等四、教学课时:2五、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引言〖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
〖提示〗可以通过水稻杂交育种等实例,使学生自然地认识到任何生物都不止表现一种性状,后代表现的特征可以是两个亲本性状组合的结果。
进一步地思考讨论,双亲的性状是遵循什么规律进行组合、传递给后代的?在育种实践中人类如何获得所需的性状组合?阅读思考讨论回答引起思考注意,引入新课。
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问〗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影响其他相对性状?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是怎样设计的?〖讲述〗教师以挂图和学生的回答讲述: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一)实验现象1、杂交P:黄色、圆粒 X 绿色、皱粒(种子)(种子)(植株)(植株)F1:(受精卵)黄色、圆粒(种子、100%)2、F1自交:黄色、圆粒(种子时的F1)(即:黄、圆 X 黄、圆)同植株卵子精子F2:种子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315 108 102 32(≈ 9 : 3 : 3 : 1 )(二)数据分析1、分析每对性状的F2:①粒色:黄/绿 = 315+101 / 108+32 ≈ 3:1②粒形:圆/皱 =315+108 / 101+32 ≈ 3:12、结论:1)每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仍遵循分离定律;2)两对相对性状遗传时,遗传因子互不干扰。
阅读P9~P10第三段,思考时提出的问题。
以旧学新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1、杂交:纯黄、圆 X 绿、皱P基因型(YYRR)(yyrr)配子: YR yrF1: YyRr (黄色圆粒——种子)2、F1自交植株 F1配子:♀YR yR Yr yr (每对遗传因♂ 1/4 1/4 1/4 1/4 子彼此分离,YR 不同对的遗传yR 因子可以自由Yr 组合)YrF2:YR(1/4)yR(1/4)Yr(1/4)yr(1/4)YR (1/4 YYRR YyRR YYRr YyRryR 1/4 YyRR yyRR YyRr yyRrYr 1/4 YYRr YyRr YYrr Yyrryr 1/4 YyRr yyRr Yyrr yyrrF2基因型则有:至少有一Y一R黄圆(前显后显)(9/16): Y_R_:YYRR (1/16) YyRR (2/16)YYRr (2/16) YyRr (4/16)二yy有R: yyR(前隐后显)绿圆 _:(3/16)yyRR (1/16) yyRr (2/16)有Y两rr: Y_rr(前显后隐)黄皱:(3/16)YYrr (1/16) Yyrr (2/16)两yy两rr: yy rr(前隐后隐)绿皱:(1/16)yyrr (1/16)〖提示〗从数学角度看,(3∶1)2的展开式为9∶3∶3∶1,即9∶3∶3∶1的比例可以表示为两个3∶1的乘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