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的压-焓图(R744)

合集下载

制冷剂的压焓图

制冷剂的压焓图

制冷剂的压焓图
1.压焓图的构成
制冷剂的压焓图又称lgp-h图,是根据1kg制冷剂的状态变化绘制的。

横坐标表示焓h,标度是均匀的;纵坐标表示压力P,为使低压区内交点更清晰,采用对数坐标,标度是不均匀的。

坐标系内的每一点都对应着制冷剂的一种状态。

为了使用方便,图中还绘制了各种曲线,主要的几种曲线是:
1)等压线和等焓线
图中平行于横轴的直线为等压线,平行于纵轴的直线为等焓线。

2)饱和液体线和干饱和蒸气线
饱和液体线用x=0表示,在这条线上,制冷剂总是处于饱和液体状态;干饱和蒸气线用x=1表示,在这条线上,制冷剂总处于干饱和蒸气状态。

这两条线的交点叫临界点,用K表示。

这两条线将lgp-h图分为三个区域:x=0左边的区域称过冷区,在这个区域,制冷剂总是处于过冷液状态;x=1右边的区域,称为过热蒸气区,在这个区域,制冷剂总是处于过热蒸气状态;中间的区域称为饱和区,制冷剂在这个区域总保持湿蒸气状态。

3)等温线
等温线用t表示,是一条折线:在过冷区为竖虚线;在饱和区为水平虚线与等压线重合;在过热蒸气区为向下的斜线,用虚线绘制。

4)等比体积线
等比体积线用v表示,用点画线绘制。

5)等熵线
等熵线用S表示,为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6)等干度线
它只存在于饱和区内,用X表示。

在实际应用中,以上各种曲线都有若干条,并标明相应的数据。

呼末二氧化碳曲线图 ppt课件

呼末二氧化碳曲线图 ppt课件

呼末二氧化碳曲线图

呼末二氧化碳曲线图

呼末二氧化碳曲线图

呼末二氧化碳曲线图

呼末二氧化碳曲线图

呼末二氧化碳曲线图

呼末二氧化碳曲线图
❖ 需与心率,血压,脉搏容积曲线,体温,PaO2, PaCo2,气道压,CVP,酸碱度综一些分流,V/Q部分失调PaCo2与PetCo2 有差异。健康成人P(a-et)Co2=3~5mmHg( 0.4~0.6KPa)小儿1mmHg ,个别可达1~13mmHg。
❖ 影响因素: ❖ 1,V/Q正常时,PaCo2,PACo2,PetCo2可相似或相等
,如V/Q>0.8,肺泡无效腔量增加,P(a-et)Co2增加。 ❖ 2,先心病,左向右分流,P(a-et)Co2较小。
❖降低:低温,通气量减少和各种原因引起 的肺血流显著减少,Co2体内蓄积。
呼末二氧化碳曲线图 ❖二氧化碳波形消失,麻醉机停止工作,导
管误入食管等,
❖呼吸道部分堵塞,PetCo2值升高,气道压 增高
呼末二氧化碳曲线图
❖心血管手术 ❖仪器故障 ❖病理因素:弥散障碍,VA/Q,分流 ❖麻醉,体外,低温,PEEP,快R 导致低估
呼末二氧化碳曲线图
呼末二氧化碳曲线图
1, 间接反映动脉血二氧化碳的变化
2,
协助判断通气功能
3,
排除呼吸机故障
4, 早期判断气管插管误入食管,肺栓塞
呼末二氧化碳曲线图
二氧化碳分析仪测Co2浓度有红外线,质谱,拉曼散射三种
采样方式有主流和旁流。 主流直接将传感器探头放在气管导管或面罩与呼吸管道的连
接处。 旁流通过采样管不断从气道抽气送入分析仪测定
PaCo2, ❖急慢性呼吸循环系统疾病,PetCo2亦可大

制冷剂的压焓简介[1]

制冷剂的压焓简介[1]

六制冷剂的压焓(lg-h)图和热力性质表图6-1 R12压焓图表6-1 R12饱和液体和气体性质表(续表)图6-2 R22压焓图表6-2 R22饱和液体和气体性质表(续表)注:b=正常沸点;c=临界点。

图6-3 R23压焓图表6-3 R23饱和液体和气体性质表(续表)图6-4 R32压焓图表6-4 R32饱和液体和气体性质表(续表)注:a=三相点;b=正常沸点;c=临界点。

图6-5 R50压焓图表6-5 R50饱和液体和气体性质表图6-6 R123压焓图表6-6 R123饱和液体和气体性质表(续表)注:b=正常沸点;c=临界点。

图6-7 R124压焓图表6-7 R124饱和液体和气体性质表(续表)注:b=正常沸点;c=临界点。

图6-8 R125压焓图表6-8 R125饱和液体和气体性质表(续表)注:a=三相点;b=正常沸点;c=临界点。

图6-9 R134a压焓图表6-9 R134a饱和液体和气体性质表(续表)注:a=三相点;b=正常沸点;c=临界点。

图6-10 R152a压焓图表6-10 R152a饱和液体和气体性质表(续表)图6-11 R170压焓图表6-11 R170饱和液体和气体性质表(续表)注:b=正常沸点;c=临界点。

图6-12 R290压焓图表6-12 R290饱和液体和气体性质表(续表)图6-13 R404A压焓图表6-13 R404A沸腾状态液体和结露状态气体性质表(续表)注:b=1个标准大气压时的沸点和露点;c=临界点。

图6-14 R407c压焓图表6-14 R407C沸腾状态液体和结露状态气体性质表(续表)图6-15 R410A压焓图表6-15 R410A沸腾状态液体和结露状态气体性质表(续表)图6-16 R507A压焓图表6-16 R507A饱和液体和气体性质表(续表)①在沸点和露点压力共沸时有些误差。

注:b=正常沸点;c=临界点。

图6-17 R600压焓图表6-17 R600饱和液体和气体性质表(续表)图6-18 R600a压焓图。

R744

R744

R744热泵目前流行于日本,是使用二氧化碳为工质的新一代热泵!随着蒙特利尔议定书与京都议定书的发展,HCFC的替代技术愈来愈受到重视,因此如何选用适当的冷媒与使用较节能的设备,便成为目前刻不容缓的议题。

冷媒在冷冻空调与热泵系统中扮演工作流体的角色,而理想的冷媒应具备稳定的化性与惰性,且拥有良好的热传特性与流体流动的性质。

此外,它必须与其它物质相容、与润滑油互溶、无毒、成本低及符合环保的特性。

当然,并非所有的物质都符合这些特性,因此许多不同种类的冷媒开始发展并应用于HVAC&R的系统中。

随着冷媒的发展与蒙特娄议定书的管制,使用的冷媒由CFC、HCFC到HFC,虽已渐渐不再严重威胁我们生存的环境,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的环境仍受所使用的冷媒种类所影响。

CO2的特点在CFC尚未问世前,自然冷媒在冷冻空调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CO2在地球上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物质,早在二十世纪初就已使用在工业与渔业的冷冻系统中,冷媒代号为R-744。

CO2具有高容积比的体积冷冻能力特性,与HCFC-22相比较高出约5倍,因此在系统的尺寸上可大幅缩小。

表1为CO2的特性,表2为CO2与R-134a热力性质比较。

由于CO2具有较小的表面张力与液态黏滞度,而较小的表面张力促成气泡的形成,因此产生较高的热传系数;另外,较小的液态黏滞度将使CO2在管道中的压力降较小。

其它的特点包括:(1)不破坏臭氧层。

(2)全球暖化潜势(GWP)为1。

(3)取得容易(可从工业废气中取得),成本极低。

(4)对人体健康与居住环境无短、中、长期之害处,故不需回收或再处理。

(5)无毒且不会分解出刺激性物质。

(6)不可燃(Non-Flammable)与不会爆炸(Non-Explosive)。

(7)极佳的热力性质。

(8)CO2冷媒系统可使用传统的矿物类润滑油。

(9)CO2系统在一般夏季外气条件之散热过程为穿越临界点或超越临界点的过程,因无实际上的冷凝现象,故散热用热交换器,称之为气体冷却器。

CO_2非共沸混合工质制冷系统的理论分析_张桂荣

CO_2非共沸混合工质制冷系统的理论分析_张桂荣

2009年第1期 总第167期低 温 工 程CRYOGE N I CSNo 1 2009Sum N o 167CO 2非共沸混合工质制冷系统的理论分析张桂荣1张仙平2(1石家庄铁道学院机械工程分院 石家庄 050043)(2河南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系 郑州 450007)摘 要:在设定工况条件下,采用3组CO 2非共沸混合工质(R744/R22、R744/R1270、R744/R600a),对制冷系统进行了热力学理论分析和计算。

研究了系统制冷量、压缩机功耗、制冷COP r 和冷凝压力随CO 2质量配比的变化关系。

结果表明:在相同工况下,R744/R600a 的冷凝压力最低,比R744/R22平均低22.9%,比R744/R1270平均低18.8%;R744/R1270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

关键词:C O 2 COP r 非共沸混合工质 理论分析中图分类号:TB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 6516(2009)01 010 04收稿日期:2008 09 25;修订日期:2008 12 18作者简介:张桂荣,女,37岁,女,硕士,讲师。

Theoretical ana l ysis on refri gerati ng syste m s usi ng CO 2aszeotropic m i xture refri gerantZhang Gu irong 1Zhang X ianping2(1Schoo l ofM echan i calE ng i neeri ng ,Sh iji az huang Rail w ay Ins tit u te ,Sh iji az huang 050043,Ch i na)(2Depart m ent ofC i vil Engi n eeri ng ,H enan In stit u te ofE ngi neeri ng ,Zhengz hou 450007,Ch i na)Abst ract :U nder the desi g n operating conditions ,the perfor m ances of a refrigerating syste m w as ana l y zed by usi n g three g r oups of C O 2zeotrop ic m ixture refri g erants (R744/R22,R744/R1270,R744/R600a)respective ly .The influence of CO 2co m position on refri g erati n g capacity ,co m pressor po w er ,COP r at coo li n g m ode and condensi n g pressure w as i n 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 w that under sa m e operating con d iti o ns the high pressure o f syste m usi n g R744/R600a is m i n i m u m,wh ich is averagely lo w er than that of R744/R22by 22.9%,R744/R1270by 18.8%.R744/R1270has a better co m prehensive characteristics .K ey w ords :CO 2;COP r ;zeotrop i c m i x ture refrigeran;t theo retica l ana l y sis1 引 言CO 2作为自然工质,它的性能非常优良(环保(ODP=0,GW P=1)、安全、无毒、不可燃、易获取、热物理性质极佳)。

二氧化碳释放时因焓降的关系温度

二氧化碳释放时因焓降的关系温度

二氧化碳释放时因焓降的关系温度
根据热力学原理,二氧化碳释放时因焓降的关系可以通过下述方式描述。

热力学中的焓(H)可以表示为物质系统的内能(U)加上系统对外界所做的功(P-V),即H = U + P-V。

在二氧化碳的释放过程中,系统内能(U)保持不变。

当温度发生变化时,焓的变化可以表示为ΔH = ΔU + Δ(P-V)。

由于释放过程中气体的体积变化很小,P-V的贡献可以忽略不计,因此焓的变化可以近似为ΔH ≈ ΔU。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 = nRT,其中P为压力,V为体积,n为摩尔数,R为气体常数,T为温度,可以推导出气体的内能变化ΔU与温度变化的关系为ΔU = ΔQ - ΔW,其中ΔQ为吸热量,ΔW为对外界做的功。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ΔU = ΔQ - ΔW,即ΔH = ΔQ - ΔW。

二氧化碳释放时因焓降的关系可以近似为ΔH ≈ ΔU = ΔQ - ΔW。

具体温度下二氧化碳的释放焓降情况可以通过实验测试得出,随着温度的升高,焓的降低程度可能会有所增加。

为了给出一个数值关系,需要借助相关的热力学数据和实验结果,以计算出具体温度下的焓降值。

二氧化碳气体190摄氏度常压下的焓值

二氧化碳气体190摄氏度常压下的焓值

二氧化碳气体在190摄氏度常压下的焓值是一个相对复杂的概念,它涉及到热力学和物质性质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通过对这个主题的深入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二氧化碳气体在不同条件下的性质和作用,对环境监测、工业生产、甚至地球气候变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让我们来解释一下“焓值”的概念。

焓是热力学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它表示的是系统的内能和对外界做功的总和。

在常温常压下,焓值是物质在单位质量条件下的热量。

而对于二氧化碳气体在190摄氏度常压下的焓值,我们需要考虑到它的物态变化和热力学性质。

我们需要了解到二氧化碳气体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的物态变化规律。

在190摄氏度常压下,二氧化碳处于气体状态,具有一定的分子间距和动能。

这时,它的焓值代表的是单位质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所含有的热量。

而在不同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二氧化碳气体可能会发生相变,由气体转化为液体或固体,这时焓值的计算方式也会有所不同。

在实际应用中,了解二氧化碳气体在190摄氏度常压下的焓值对于很多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

比如在工业生产中,控制二氧化碳气体的温度和压力,可以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在环境监测领域,了解二氧化碳气体的热力学性质,有助于准确地监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从而更好地了解地球气候变化的情况。

在个人理解方面,我认为对二氧化碳气体在190摄氏度常压下的焓值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利用这一物质。

通过掌握二氧化碳气体的热力学性质,我们可以更好地应用它在工业生产中的各种技术,同时也可以更好地监测和理解地球气候变化的情况,从而更好地保护地球生态平衡。

二氧化碳气体在190摄氏度常压下的焓值是一个涉及热力学、物质性质等多个方面知识的重要概念。

通过对这一主题的深入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二氧化碳气体的性质和应用,对于环境保护和工业生产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希望本文对您的学习和工作有所帮助。

如有不懂之处,欢迎随时与我通联。

在190摄氏度常压下,二氧化碳气体的焓值是一个相对复杂的概念,它涉及到许多热力学和物质性质的知识。

饱和蒸汽和过热蒸汽焓值表正式版

饱和蒸汽和过热蒸汽焓值表正式版

饱和蒸汽和过热蒸汽焓值表正
式版
1、饱和蒸汽压力- 焓表(按压力排列)
2、饱和蒸汽温度-焓表(按温度排列)
4、过热蒸汽温度、压力-焓表(二)
过热蒸汽密度表
续表
注:压力为绝对压力,密度单位是kg/m3
热焓表(饱和蒸汽或过热蒸汽)1、饱和蒸汽压力- 焓表(按压力排列)
2、饱和蒸汽温度-焓表(按温度排列)
3、过热蒸汽温度、压力-焓表(一)
4、过热蒸汽温度、压力-焓表(二)
附表三:热焓表(饱和蒸汽或过热蒸汽)1、饱和蒸汽压力- 焓表(按压力排列)
2、饱和蒸汽温度-焓表(按温度排列)
3、过热蒸汽温度、压力-焓表(一)
4、过热蒸汽温度、压力-焓表(二)。

CO2压缩机技术及应用源自冰轮

CO2压缩机技术及应用源自冰轮

R22 0.055 7100 112.0 4.113 -160 -40.8 0.50
4344
1

CO2的应用范围 CO2在制冷空调领域的应用范围
冷冻 --30℃~ -55℃
作为载冷剂 传递能量
5~-30
热泵 65℃~ 95℃

CO2压缩机技术

CO2侧的设计参数(不采用பைடு நூலகம்气融霜)
系统设计压力(饱和吸气温度):40bar(+5℃) 安全阀设定:36bar(-10%MWP) 系统应急处理设定:34bar(-1℃) 排气压力设定:30bar(-5℃) CO2冷凝温度和高温制冷剂蒸发温度的差值越小,冷凝蒸发器效率 越高。 随着冷凝蒸发器换热温差的增加,整个制冷系统的总效率会降低。 NH3/ CO2的复叠系统效率与其他制冷剂与CO2的复叠系统相比最高。
4、修订中间温度:由于压缩机机型已确定,理论排气量配比为定值, 所以需对假设的中间温度进行修正。根据修正后的中间温度查表得其 制冷量,是否可以满足低温级需求

选型计算说明
5、低温侧辅机选型(续): CO2阀门采用danfoss电动阀,控制灵敏、精度高 CO2泵的额定流量按1~2倍循环倍率圆整选择 CO2泵 注意气液分离器的供液高度与泵之前的供液管路阻力对应的高度 之差必须大于泵的气蚀高度,避免运行时泵发生气蚀 6、配置辅助制冷机组:
采用的组成齿曲线均为二次曲线及其共轭包络线 The tooth
100
curves are conic and conjugated envelope
80
60
40
20
0
-20
80
-40
60
-60 40
-80

co2制冷2012-08

co2制冷2012-08

(一)相关理论1 降温除湿单元的原理图及理论说明1.1降温除湿单元的降温原理降温除湿单元的基本制冷原理为开式节流制冷,其本质是利用预存的液态制冷剂经节流后蒸发,吸收外界热量,从而达到降低环境温度的目的。

制冷过程一般采用压-焓图(lgP-h图)表示,降温除湿单元根据制冷剂状态的不同(可分为液态和气态),具体制冷过程如图1、2所示。

图中的3、4、1、2为制冷剂的状态点,3-4-1-2过程表示为制冷剂工作过程。

以图1为例,贮瓶内的制冷剂(如R22、R134a、R744等)为常温下的饱和液态(3点),3-4为制冷剂节流过程(称为等焓过程),压力和温度降低;4-1为制冷剂蒸发过程,释放冷量;1-2为制冷剂气体升温过程,继续释放冷量。

当制冷剂气体达到2点状态时,对外排放。

在此过程中制冷剂释放的单位质量制冷量为△h=h2-h4。

图2表示,制冷剂为常温下的气态(3点),3-4为制冷剂节流过程(称为等焓过程),压力和温度降低直至变为液态;4-1为制冷剂蒸发过程,释放冷量;1-2为制冷剂气体升温过程,继续释放冷量。

当制冷剂气体达到2点状态时,对外排放。

此过程制冷剂单位质量制冷量为△h=h2-h4。

降温除湿单元就是采用开式节流制冷原理,通过各组部件的组合实现制冷降温过程的装置。

1.2 降温除湿单元的除湿原理降温除湿单元的除湿过程是通过制冷降温过程来实现的。

根据工程热力学原理,在不同温度下,饱和湿空气中的含水量是定值,而湿空气温度越低,其水蒸气含量也越低。

除湿过程就是利用上述原理,将室内较高温度的非饱和湿空气降温至饱和湿空气的温度,通过继续降温使湿空气中的水分结露析出,然后将析出水的低温饱和湿空气与室内较高温度湿空气混合后升温,形成相对湿度较低的湿空气,从而达到室内除湿的目的。

具体过程如图3所示图3湿空气的焓-湿图图3为例,除湿过程为1→2→3→4。

1→2过程为非饱和湿空气在蒸发器周围冷却,湿空气温度降至露点温度(2点),此时变为饱和湿空气,即2点湿度为100%;湿空气持续降温,即2→3过程,此时湿空气中水蒸气部分转变为冷凝水,空气中含湿量降低;通过蒸发器后的湿空气与外界空气混合,温度升高,相对湿度降低,即3→4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