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急性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方案()
急性咳嗽病中医诊疗方案
急性咳嗽病中医诊疗方案文章来源:转载发布时间:2012年07月13日点击数:214 次字体:小大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1)有明确的感冒或有呼吸道感染或慢性支气管炎病史。
(2)咳嗽为主,或伴有咳痰,或咽干、咽痒。
(3)肺部可无阳性体征或可闻及干性或湿性啰音。
(4)X线检查无明显异常或仅有肺纹理增加。
2.西医诊断:参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2009年)。
属于急性咳嗽(病程<3周)的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及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者。
(1)上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为鼻部相关症状,如流涕、打喷嚏、鼻塞和鼻后滴流感,咽喉刺激感或不适,伴或不伴发热。
(2)急性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呈自限性,全身症状可在数天内消失,但咳嗽、咳痰一般持续2-3周。
查体双肺呼吸音粗,有时可闻及湿性或干性啰音。
血常规检查:一般正常,病毒感染者,血中淋巴细胞可增加。
X线检查无明显异常或仅有肺纹理增加。
(3)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诊断标准:咳嗽、咳痰连续2年以上,每年累积或持续至少3个月,并排除其他引起慢性咳嗽的病因(如肺结核、尘肺、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癌、心脏病、心力衰竭等)时,可作出诊断。
如每年发病持续不足3个月,但有明确的客观检查依据(如胸部X线片、呼吸功能等),亦可作出诊断。
急性发作期:指在一周内出现脓性或黏液脓性痰,痰量明显增加或伴有发热等炎症表现,或“咳”、“痰”、“喘”等症状任何一项明显加剧。
(二)证候诊断1.风寒袭肺证: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咯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或见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2.风热犯肺证: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嘶哑,喉燥咽痛,咳痰不爽,痰粘稠或黄,咳时汗出,常伴流黄涕,口渴,头痛,身楚,或见恶风,身热等表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3.风燥伤肺蒸:干咳,连声作呛,喉痒,咽喉干痛,唇鼻干燥,无痰或痰少而粘,不易咯出,或痰中带有血丝,口干,初起或伴鼻塞,头痛,微寒,身热等表证,舌质红干而少津,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小数。
5.咳嗽病(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方案
咳嗽病(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指南(2015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中医内科常见病临床诊疗指南》(ZYYXH/T72-2008)。
(1)咳嗽是因邪犯肺系,肺失宣肃,肺气上逆所致的以咳嗽为主要症状的一种肺系病证。
(2)主要临床表现:咳而有声,或伴咯痰。
(3)由外感引发者,多起病急、病程短,常伴恶寒发热等表证;由外感反复发作或其他脏腑功能失调引发者,多病程较长,可伴喘及其他脏腑失调的症状。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2009版)。
(1)症状:起病急,通常全身症状较轻,可有发热。
初为干咳或少量粘液痰,随后痰量逐渐增多,咳嗽加剧,偶伴血痰等。
(2)体征:查体可无明显阳性表现。
也可在两肺闻及散在干、湿性啰音,部位不固定,咳嗽后减少或消失。
(3)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可正常。
伴有感染者,可伴有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血沉加快。
X线胸片一般无异常或仅有肺纹理增粗。
(4)无慢性肺部疾病者需除外肺炎。
根据病史、咳嗽和咳痰等症状,两肺散在干湿性啰音等体征,结合血象和X 线胸片,可作出临床诊断。
(二)证候诊断参照《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指南(2015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中医内科常见病临床诊疗指南》(ZYYXH/T72-2008)。
1.风寒袭肺证:①咳嗽、痰白、痰清稀,或干咳;②鼻塞、流清涕;③恶寒、无汗或并发热;④肢体酸痛;⑤舌苔白,或脉浮或浮紧。
具备①项,加②、③、④、⑤中2 项。
2.风热犯肺证:①咳嗽、痰黄或白黏,或痰少、咯痰不爽,或干咳;②鼻塞、流浊涕,或鼻窍干热;③恶风或并发热;④咽干甚则咽痛;⑤口干渴;⑥舌尖红,或舌苔薄黄或薄白干,或脉浮数。
具备①项,加②、③、④、⑤、⑥中3 项。
3.燥邪犯肺证①干咳,或痰少或黏、难以咯出;②唇鼻干燥;③口干甚则口渴;④咽干甚则咽痛;⑤恶风或并发热;⑥舌尖红,或舌苔薄黄或薄白干,或脉浮或浮数。
咳嗽病(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方案
咳嗽病(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指南(2015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中医内科常见病临床诊疗指南》(ZYYXH/T72-2008)。
(1)咳嗽是因邪犯肺系,肺失宣肃,肺气上逆所致的以咳嗽为主要症状的一种肺系病证。
(2)主要临床表现:咳而有声,或伴咯痰。
(3)由外感引发者,多起病急、病程短,常伴恶寒发热等表证;由外感反复发作或其他脏腑功能失调引发者,多病程较长,可伴喘及其他脏腑失调的症状。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2009版)。
(1)症状:起病急,通常全身症状较轻,可有发热。
初为干咳或少量粘液痰,随后痰量逐渐增多,咳嗽加剧,偶伴血痰等。
(2)体征:查体可无明显阳性表现。
也可在两肺闻及散在干、湿性啰音,部位不固定,咳嗽后减少或消失。
(3)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可正常。
伴有感染者,可伴有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血沉加快。
X线胸片一般无异常或仅有肺纹理增粗。
(4)无慢性肺部疾病者需除外肺炎。
根据病史、咳嗽和咳痰等症状,两肺散在干湿性啰音等体征,结合血象和X 线胸片,可作出临床诊断。
(二)证候诊断参照《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指南(2015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中医内科常见病临床诊疗指南》(ZYYXH/T72-2008)。
1.风寒袭肺证:①咳嗽、痰白、痰清稀,或干咳;②鼻塞、流清涕;③恶寒、无汗或并发热;④肢体酸痛;⑤舌苔白,或脉浮或浮紧。
具备①项,加②、③、④、⑤中2 项。
2.风热犯肺证:①咳嗽、痰黄或白黏,或痰少、咯痰不爽,或干咳;②鼻塞、流浊涕,或鼻窍干热;③恶风或并发热;④咽干甚则咽痛;⑤口干渴;⑥舌尖红,或舌苔薄黄或薄白干,或脉浮数。
具备①项,加②、③、④、⑤、⑥中3 项。
3.燥邪犯肺证①干咳,或痰少或黏、难以咯出;②唇鼻干燥;③口干甚则口渴;④咽干甚则咽痛;⑤恶风或并发热;⑥舌尖红,或舌苔薄黄或薄白干,或脉浮或浮数。
急性支气管炎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
急性支气管炎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一、定义1、中医定义:支气管炎相当于中医:咳嗽,痰饮等范畴。
支气管炎临床以咳嗽,咯痰或伴喘息为主要特征。
其中急性者多属外感咳嗽,慢性者多为内伤咳嗽。
2、西医定义:本病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为支气管粘膜发生炎症所致。
因气管大多同时发炎,实际上可以说是气管支气管炎。
临床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双肺可闻干罗音或不固定的粗湿罗音。
二、诊断标准(一)中医诊断1、诊断依据的出处: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中医儿科学》第6版,“咳嗽”章节。
2、诊断要点:(1)以咳嗽为主要症状,多继发于感冒之后,常因气候变化而发作。
(2)肺部听诊双肺呼吸音粗糙或有少许干罗音。
(3)X线检查,肺纹理增粗。
3、中医鉴别诊断:(1)顿咳:以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为主证,咳毕呕吐痰涎,伴鸡鸣样回声,进行性加重,入暮尤甚。
(2)肺炎喘嗽:以发热,咳嗽,气急,鼻煽为主证,肺部听诊有细湿罗音,胸部X线检查可见斑片状阴影。
(二)西医诊断1、诊断依据的出处:参照陈吉庆,吴升华主编《实用儿科诊疗规范》2002年版。
2、诊断要点:(1)症状:可急可缓,大多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后逐渐咳嗽加重。
主要症状为咳嗽、咳痰,发热可有可无。
婴幼儿可有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年长儿可诉头痛、胸痛。
(2)体检:肺部听诊呼吸音粗糙,可闻干罗音或粗湿罗音,随体位变动及咳嗽而改变。
(3)X线检查:可以正常或有两肺纹理粗重。
(4)血常规:感染导致的支气管炎白细胞总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严重者可有核左移。
病毒感染者多数白细胞计数正常。
3、西医鉴别诊断:(1)上呼吸道感染:发热伴鼻咽部症状,干咳,双肺听诊无异常。
(2)支气管肺炎:发热、咳嗽、喘憋,双肺听诊吸气末可闻及固定的中小水泡音,重症肺炎有呼吸困难及紫绀。
(3)支气管异物:有异物吸入史,呛咳,双肺体征不对称,限局性肺气肿及肺不张,胸部X线透视可见纵隔摆动。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一)风寒袭肺1.主证:咳嗽声重有力,痰稀色白,鼻塞流清涕,或伴恶寒,无汗,头痛肢楚,舌苔薄白,脉浮紧。
儿科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医儿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咳嗽》(ZY/~)制定。
(1)好发于冬春二季,常因气候转变而发病。
(2)病前多有伤风病史。
(3)咳嗽为主要临床症状。
(4)肺部听诊:两肺呼吸音粗糙,或闻及干啰音。
(5)血象检查:病毒感染者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细菌感染者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6)X线检查:胸片显示正常,或肺纹理增粗,肺门阴影增深。
2.西医诊断:参照2021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诸福棠实用儿科学·急性支气管炎》(第7版)制定。
(1)症状:以咳嗽为主症。
大多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逐渐出现明显的咳嗽,也可突然出现频繁而较深的干咳,以后渐有支气管分泌物。
轻者无明显病容,重者可有发烧、头痛、胸痛、纳差、乏力,也可伴有腹痛、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2)体征:肺部呼吸音粗,可闻干、湿啰音,以不固定的中等湿啰音为主。
(3)实验室检查:外周血象检查一般白细胞正常或偏低,升高者可能继发细菌感染。
胸部X线检查多阴性或仅见两肺纹理增粗、紊乱。
(二)证候诊断1.风寒袭肺证:咳嗽,痰稀色白,鼻塞流清涕。
或伴恶寒,无汗,咽部不红。
苔薄白,脉浮紧。
2.风热犯肺证:咳嗽,痰黄而稠,鼻塞,流浊涕,发烧恶风,咽红而肿。
舌尖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
3.痰热壅肺证:咳嗽,痰黄白粘稠,咯吐不爽,咳时面赤唇红,或伴发烧口渴,咽喉痛。
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4.痰湿蕴肺证:咳嗽,痰多色白如泡沫,咳时喉有痰声,或呼吸气粗,多不发烧。
苔白腻,脉滑。
二、医治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风寒袭肺证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推荐方药:杏苏散加减。
杏仁、紫苏、荆芥、白前、金沸草、姜半夏、桔梗、生姜、大枣等。
加减:恶寒无汗加麻黄;苔腻、痰多加陈皮、莱菔子;腹胀便秘加全瓜蒌、枳壳;有化热之势加黄芩、大青叶。
咳嗽病的中医诊疗方案
咳嗽病的中医诊疗方案发表者:赵东奇(访问人次:217)一.定义:咳嗽是邪客肺系,肺失宣肃,肺气不清所致,以咳嗽、咯痰为主要症状的病症。
多见于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
二.病因病机:咳嗽的病因包括外感与内伤两类。
1.外感六淫外邪,侵袭肺系。
多因肺的卫外功能减退或失调,以致在天气冷热失常、气候突变的情况下,六淫外邪或从口鼻而入,或从皮毛而受。
属邪实。
松原市中医院推拿按摩科赵东奇2.内伤总由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所致。
可分它脏腑病变涉及于肺和肺脏自病两类。
多邪实与正虚并见。
无论外感或内伤咳嗽均属肺系受病,肺气上逆所致。
三.辨证施治:(一)外感咳嗽(多见于急性支气管炎、急性肺炎早期)1. 风寒袭肺: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咯痰色白稀薄,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恶寒,发热而无汗等,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治以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方选止嗽散加减:荆芥12g 桔梗15 g 陈皮12 g 蜜紫苑12 g百部12 g 白前12g 甘草9 g 防风12 g黄芩9 g 山药15 g 生姜9 g 大枣9 g2.风热犯肺: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嘎哑,咯痰不爽,痰粘稠或稠黄,咳时汗出,常伴鼻流黄涕,口渴咽痛喉燥,恶风,身热等,舌苔薄黄,脉浮数。
治以疏风清热,宣肺化痰。
方选桑菊饮加减:桑叶12 g 菊花12 g 连翘15 g 薄荷9 g桔梗15 g 炒杏仁12 g 芦根15 g 前胡12 g双花12 g 柴胡12 g 玄参12 g 浙贝12 g甘草9 g 山药15 g 瓜蒌153.风燥咳嗽:干咳连声作呛,无痰或痰少粘连,不易咳出,或痰中带血丝,伴唇鼻干燥,咽喉干痛,可伴表证,舌苔薄白或薄黄,质红、干而少津,脉浮数治以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方选杏苏散加减:炒杏仁15 g 苏叶10 g 陈皮12 g 百合12桔梗15 g 前胡12 g 蜜紫苑12 g 蜜款冬12 g百部15 g 浙贝12 g 麦冬15 g 玄参12 g(二)内伤咳嗽1.痰湿蘊肺: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痰多而粘腻,色白或带灰色,进食甜腻而加重,痰出嗽平,伴胸闷,脘痞,体倦,便溏,舌苔白腻,脉滑。
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中医临床路径
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的门诊患儿。
一、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小儿咳嗽病(TCD 编码:BEZ01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ICD-10 编码:J20.904)。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1994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医儿科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咳嗽》(ZY/T001.1-001.9-94)。
(2)西医诊断:参照2002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诸福棠实用儿科学·急性支气管炎》(第7版)。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临床常见证侯:风寒袭肺证风热犯肺证痰热壅肺证痰湿蕴肺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药治疗,且其家长或监护人同意者。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7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的患儿。
2.患儿同时具有其它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合并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者,不能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脉(指纹)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血常规。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胸部X线检查、C反应蛋白、肺炎支原体检测、心电图、尿常规、便常规、痰培养、血培养、血清IgE、过敏原检测等。
(八)治疗方法:1. 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风寒袭肺证: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咳嗽中医诊疗方案
咳嗽中医诊疗方案咳嗽是常见病症之一,多因肺部疾病引起,也可以是因为身体免疫力下降引起的症状。
中医认为,咳嗽是由于体内气血不调、肺失宣降或肺热上炎导致的。
因此,中医对咳嗽的诊疗方案与西医有所不同。
下面介绍中医常用的咳嗽诊疗方案。
一、诊断中医的诊断是通过望、闻、问、切四种方法进行的。
首先,医生会询问患者症状的情况,并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脉象等。
其次,医生会闻听患者的呼吸声音、咳嗽声音等。
最后,医生还会用手按压患者的身体,以判断身体的反应情况。
二、方案1. 清热化痰法该方案适用于痰中黄腻较多,口干舌燥、咽喉干燥、咳声低沉或嗓音嘶哑、胸痞不舒、肢体不适等症状的患者。
中医认为,这些症状是由于体内有湿热,需要清热化痰来缓解。
清热化痰的常用中药包括用于清热的黄芪、金银花、连翘,以及用于化痰的杏仁、枇杷叶、海藻等。
2. 滋阴止咳法该方案主要适用于痰逐渐增多,口干咽燥,咳嗽吐逆等症状的患者。
中医认为,这些症状是由于体内阴虚,而需要滋阴止咳来缓解。
滋阴止咳的常用中药包括用于滋阴的人参、麦冬、枸杞,以及用于止咳的蜂蜜、川贝等。
3. 祛风止咳法该方案适用于咳嗽声高、声音嘶哑、肢体酸痛等风寒咳嗽症状的患者。
中医认为,这些症状是由于体内有外风侵袭,需要祛风止咳来缓解。
祛风止咳的常用中药包括用于祛风的羌活、防风、桑叶,以及用于止咳的百部、桔梗等。
三、其他治疗除了中药治疗外,中医还提倡患者进行针灸、推拿、气功等非药物治疗。
针灸可以刺激体内的神经系统,改善身体的免疫力;推拿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气血流通;气功可以帮助患者调节呼吸和心态,缓解症状。
总之,中医的治疗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包括了许多草药和非药物治疗方法。
如果您正在患有咳嗽等症状,建议您去医院就诊并寻求中医医生的意见。
儿科-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中医临床路径(试行)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的门诊患儿。
一、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小儿咳嗽病(TCD编码:BEZ01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ICD-10编码:J20.904)。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1994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医儿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咳嗽》(ZY/T001.1~001.9-94)(2)西医诊断:参照2002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诸福棠实用儿科学·急性支气管炎》(第7版)。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临床常见证候:风寒袭肺证风热犯肺证痰热壅肺证痰湿蕴肺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
2.患儿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且其家长或监护人同意者。
(四)标准治疗时间≤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的患儿.2.患儿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合并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者,不能进入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指纹)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血常规.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胸部X线检查、C反应蛋白、肺炎支原体检测、心电图、尿常规、便常规、痰培养、血培养、血清IgE、过敏原检测等.(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风寒袭肺证: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儿科-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中医临床路径
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中医临床路径(试行)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的门诊患儿。
一、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小儿咳嗽病(TCD编码:BEZO1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ICD-10 编码:J20.904 )。
(二)诊断依据1 .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 1 994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医儿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咳嗽》(ZY Z T001.1〜001.9-94 )(2)西医诊断:参照2002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诸福棠实用儿科学•急性支气管炎》(第7版)。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临床常见证候:风寒袭肺证风热犯肺证痰热壅肺证痰湿蕴肺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 .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
2.患儿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且其家长或监护人同意者。
(四)标准治疗时间W 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的患儿。
2.患儿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合并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者 , 不能进入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指纹)特点。
注意证候的 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血常规。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胸部 X 线检查、C 反应蛋白、肺炎支原体检测、心电图、 尿常规、便常规、痰培养、血培养、血清 IgE 、过敏原检测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2) (3) (4)2.辨证选择中药注射剂。
咳嗽中医诊疗方案
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中医诊疗方案2012 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 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咳嗽的诊断标准。
①咳逆有声,或伴咽痒咳痰。
②外感咳嗽,起病急,可伴有寒热等表证。
③内伤咳嗽,每因外感反复发作,病程较长,可咳而伴喘。
④急性期查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
⑤两肺听诊可闻及呼吸音增粗,或伴散在干湿性罗音。
⑥肺部X 线摄片检查,正常或肺纹理增粗。
2、西医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2009年发布的《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①临床有慢性或反复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每年发病至少3 个月,并连续2年或以上者②如每年发病持续不足3个月,而又明确的客观检查依据(如X线、肺功能等)亦可诊断③排除其他心、肺疾患(如肺结核、肺尘埃沉着病、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癌、心脏病、心功能不全、慢性鼻炎等)引起的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等。
(二)证候诊断①风寒袭肺:咳嗽声重,咯痰稀薄色白,恶寒,或有发热,无汗。
舌苔薄白,脉浮紧。
②风热犯肺:咳嗽气粗,咯痰粘白或黄,咽痛或咳声嘶哑,或有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舌尖红,苔薄白或黄,脉浮数。
③风燥伤肺:干咳少痰,咯痰不爽,鼻咽干燥,口干。
舌尖红,苔薄黄少津,脉细数。
④痰热壅肺:咳嗽气粗,痰多稠黄,烦热口干。
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⑤肝火犯肺:咳呛气逆阵作,咳时胸胁引痛,甚则咯血,舌红,苔薄黄少津,脉弦数。
⑥痰湿蕴肺:咳声重浊,痰多色白,晨起为甚,胸闷脘痞,纳少。
舌苔白腻,脉滑。
⑦肺阴亏虚:咳久痰少,咯吐不爽,痰粘或夹血丝,咽干口燥,手足心热。
舌红,少苔,脉细数。
(一)辩证选择中药汤或中成药1、风寒袭肺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方药: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
炙麻黄、杏仁、荆芥10g、白前、炙紫菀、百部、桔梗、陈皮炙、甘草等2、风热犯肺: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方药:桑菊饮加减。
桑叶、菊花、薄荷、杏仁、桔梗、连翘、芦根、炙甘草等3、风燥伤肺治法: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方药:桑杏汤加减。
咳嗽病中医诊疗方案
咳嗽病中医诊疗方案1. 咳嗽病概述咳嗽是一种常见的症状,通常由呼吸道感染、过敏、炎症或其他疾病引起。
中医认为,咳嗽病主要与肺、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中医采用综合的诊断方法和针对病因的治疗方法,常常能够有效缓解咳嗽症状。
2. 中医咳嗽病诊断中医诊断咳嗽病主要依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来判断病情。
常见的咳嗽病类型包括阳虚咳嗽、阴虚咳嗽、痰湿咳嗽、热毒咳嗽等。
以下是常见的中医咳嗽病症状:•干咳:干咳症状多见于热毒咳嗽或肺燥干咳。
•咳痰:咳痰症状多见于痰湿咳嗽或寒湿咳嗽。
•咳喘:咳喘症状多见于痰热咳喘或肺气虚喘。
•咳血:咳血症状多见于肺热咳血或肺虚咳血。
3. 中医咳嗽病治疗方案3.1. 肺燥干咳治疗方案方剂推荐:•养阴润肺方:使用生地黄、沙参、麦冬等滋阴润燥的草药,同时配合膏方如枇杷膏或川贝膏等,以滋润肺燥、止咳化痰。
穴位推荐:•太渊穴:位于手厥阴肺经,可负责清热润燥,适用于肺燥型干咳。
3.2. 痰湿咳嗽治疗方案方剂推荐:•清痰化湿方:使用苦杏仁、竹茹、枳实等具有清热化湿作用的草药,同时配合膏方如川贝母、百合等,以清热化湿、化痰止咳。
穴位推荐:•足三里穴:位于足太阳膀胱经,可平喘化痰,适用于痰湿型咳嗽。
3.3. 痰热咳喘治疗方案方剂推荐:•清热通腑方:使用黄连、连翘、桑白皮等具有清热解毒、疏肝理气作用的草药,同时配合膏方如川贝膏或瓜蒌膏等,以清热化痰、平喘止咳。
穴位推荐:•胃俞穴:位于脊柱胸部,可疏肝理气,适用于痰热型咳喘。
3.4. 肺气虚喘治疗方案方剂推荐:•益气养肺方:使用党参、白术、山药等具有益气养阴作用的草药,同时配合膏方如川贝膏或灸甘草糖方等,以补气养阴、止咳平喘。
穴位推荐:•中府穴:位于前胸部,可补肺气,适用于肺气虚喘。
4. 注意事项在中医治疗咳嗽病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根据不同的病情选择合适的方剂和穴位进行治疗。
•遵医嘱服药,注意药物的剂量和服用频率。
•注意饮食调理,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急性咳嗽病中医临床路径(门诊)(试行)
急性咳嗽病中医临床路径(门诊)(试行)一、急性咳嗽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急性咳嗽病(TCD编码:BNF011)。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ICD-10 编码:J06.903)或急性支气管炎(ICD-10 编码:J20.904)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ICD-10 编码:J44.1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4)。
(2)西医诊断:参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2009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急性咳嗽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急性咳嗽病临床常见证候:风寒袭肺证风热犯肺证风燥伤肺证痰热郁肺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急性咳嗽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4-2008)及中华中医药学会《咳嗽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1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急性咳嗽病(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支气管炎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药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急性咳嗽病(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支气管炎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患者。
2.有明确的感冒或呼吸道感染及慢性支气管炎病史。
3.胸部X线未见明显异常。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5.内伤咳嗽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2)胸部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咽拭子检查,痰培养+药敏试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鼻咽镜检查、鼻窦CT检查、24小时食管PH监测、胸部CT检查、肺功能检查、支气管舒张试验等。
咳嗽中医诊疗方案
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中医诊疗方案2012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咳嗽的诊断标准。
①咳逆有声,或伴咽痒咳痰。
②外感咳嗽,起病急,可伴有寒热等表证。
③内伤咳嗽,每因外感反复发作,病程较长,可咳而伴喘。
④急性期查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
⑤两肺听诊可闻及呼吸音增粗,或伴散在干湿性罗音。
⑥肺部X线摄片检查,正常或肺纹理增粗。
2、西医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2009年发布的《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①临床有慢性或反复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每年发病至少3个月,并连续2年或以上者。
②如每年发病持续不足3个月,而又明确的客观检查依据(如X线、肺功能等)亦可诊断。
③排除其他心、肺疾患(如肺结核、肺尘埃沉着病、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癌、心脏病、心功能不全、慢性鼻炎等)引起的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等。
(二)证候诊断①风寒袭肺:咳嗽声重,咯痰稀薄色白,恶寒,或有发热,无汗。
舌苔薄白,脉浮紧。
②风热犯肺:咳嗽气粗,咯痰粘白或黄,咽痛或咳声嘶哑,或有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
舌尖红,苔薄白或黄,脉浮数。
③风燥伤肺:干咳少痰,咯痰不爽,鼻咽干燥,口干。
舌尖红,苔薄黄少津,脉细数。
④痰热壅肺:咳嗽气粗,痰多稠黄,烦热口干。
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⑤肝火犯肺:咳呛气逆阵作,咳时胸胁引痛,甚则咯血,舌红,苔薄黄少津,脉弦数。
⑥痰湿蕴肺:咳声重浊,痰多色白,晨起为甚,胸闷脘痞,纳少。
舌苔白腻,脉滑。
⑦肺阴亏虚:咳久痰少,咯吐不爽,痰粘或夹血丝,咽干口燥,手足心热。
舌红,少苔,脉细数。
二、诊疗方案(一)辩证选择中药汤或中成药。
1、风寒袭肺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方药: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
炙麻黄、杏仁、荆芥10g、白前、炙紫菀、百部、桔梗、陈皮炙、甘草等2、风热犯肺: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方药:桑菊饮加减。
桑叶、菊花、薄荷、杏仁、桔梗、连翘、芦根、炙甘草等3、风燥伤肺治法: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方药:桑杏汤加减。
急性支气管炎的中医疗法
急性支气管炎的中医疗法一、辨证施治1.风寒咳嗽证候:咳嗽喉痒声重,痰白稀薄,鼻塞流涕,恶寒无汗,发热头痛,或全身酸痛,舌苔薄白,脉象浮紧。
病机分析:本型以咳嗽喉痒声重,痰白稀薄,鼻塞流涕,恶寒无汗,发热头痛,舌苔薄白,脉浮紧为辨证要点。
病机:风寒犯肺,肺失宣肃而致本证。
舌苔薄白,脉浮紧为风寒在表之象。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方药:金沸草煎加减:金沸草6g,前胡9g,荆芥9g,半夏6g,生姜6g,杏仁6g,桔梗3g,甘草3g,炙麻黄1.5g。
水煎服,每日1剂。
2.风热咳嗽证候:咳嗽不爽,痰黄粘稠,不易咯出,口渴咽痛,鼻流浊涕,伴有发热头痛,恶风,微汗出,舌苔薄黄,质红,脉象浮数。
病机分析:本型以咳嗽不爽,痰黄粘稠,口渴咽痛,伴发热头痛,恶风汗出,舌苔薄黄,舌红,脉浮数为辨证要点。
病机:风热犯肺,肺失清肃而致本证。
舌苔薄黄,脉浮数,为风热邪在肺卫之象。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方药:桑菊饮加减:桑叶9g,菊花9g,连翘12g,杏仁9g,桔梗6g,薄荷3g,芦根12g,生甘草3g,黄芩3g,射干6g,川贝6g。
水煎服,每日1剂。
3.风燥咳嗽证候:干咳,痰少而粘或痰中带血,口燥咽干,或恶风发热,咽喉疼痛,舌干少津,舌红,苔薄,脉浮数。
病机分析:本型以干咳,痰少而粘,口燥咽干,舌干少津,舌红苔薄,脉浮数为辨证要点。
病机:风燥犯肺,肺失濡润而致本证。
舌干少津,舌红苔薄,脉浮数,为风燥侵袭肺卫,肺阴耗伤之象。
治法:清肺润燥,化痰止咳。
方药:桑杏汤加减:桑叶9g,杏仁9g,沙参9g,川贝6g,栀子3g,苇根15g,瓜萎皮9g,炙杷叶9g,炙百部9g,麦冬9g。
水煎服,每日1剂。
4.痰热咳嗽证候:咳嗽痰多,稠粘难咯,发热面赤,目赤唇红,口苦作渴,烦躁不安,甚则鼻衄,小便短赤,大便干燥,舌红苔黄,脉象滑数。
病机分析:本型以咳嗽痰多,稠粘难咯,发热面赤,口渴烦躁,便干溺赤,舌红,苔黄,脉滑数为辨证要点。
病机:外感之邪,化火入里,灼津成痰,或肝热心火素蕴,炼液成痰,而致本证。
咳嗽的中医诊疗方案
咳嗽的中医诊疗方案(总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咳嗽的中医诊疗方案咳嗽是因邪客肺系,肺失宣肃,肺气不清所致,以咳嗽、咯痰为主要症状的病症,多见于西医急慢性气管炎。
一、诊断依据1、咳逆有声,或伴咽痒咳痰。
2、外感咳嗽,起病急,可伴有寒热等表证。
3、内伤咳嗽,每因外感反复发作,病程长,可咳儿伴喘。
4、急性期查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
5、两肺听诊可闻及呼吸音增粗,或伴散在干湿性啰音。
6、肺部X线摄片检查,正常或肺纹理增粗。
二、分证论治1、风寒袭肺证候:咳嗽声重,咯痰稀薄色白,恶寒,或有发热,无汗。
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代表方剂:三拗汤合止嗽散。
常用药物:麻黄、荆芥、杏仁、紫苑、白前、百部,陈皮、桔梗、甘草等。
2、风热犯肺证候:咳嗽气粗,咯痰粘白或黄,咽痛或咳声嘶哑,或有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
舌尖红,苔薄白或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代表方剂:桑菊饮加减。
常用药物:桑叶、菊花、连翘、薄荷、桔梗、杏仁、芦根、甘草、前胡、浙贝母、牛蒡子、金银花等。
3、燥邪伤肺证候:干咳少痰,咯痰不爽,鼻咽干燥,口干。
舌尖红,苔薄黄少津,脉细数。
治法: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代表方剂:桑杏汤加减。
常用药物:桑叶、豆豉、杏仁、象贝母、南沙参、梨皮、山栀子、天花粉等。
4、痰热壅肺证候:咳嗽气粗,痰多稠黄,烦热口干。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肃肺,豁痰止咳。
代表方剂:清金化痰汤加减。
常用药物:黄芩、山栀子、知母、桑白皮、川贝母、桔梗、栝篓、麦冬、甘草、陈皮等。
5、肝火犯肺证候:咳呛气逆阵作,咳时胸胁引痛,甚则咯血。
舌红,苔薄黄少津,脉弦数。
治法:清肝泄肺,化痰止咳。
代表方剂:黛蛤散合黄芩泻白散加减。
常用药物:黄芩、青黛、海蛤壳、桑白皮、地骨皮,甘草,川贝母、郁金、桔梗等。
6、痰湿蕴肺证候:咳嗽生重,痰多色白,晨起为甚,胸闷脘满,纳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咳嗽(急性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方案(2016)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咳嗽(急性支气管炎)优势病种诊疗方案(急诊科2016年)
病名:咳嗽
中医病名:咳嗽病
西医病名:急性支气管炎
急性支气管炎是由生物、物理、化学刺激或过敏等因素引起的急性气管-支气管黏膜炎症。
多为散发,无流行倾向,年老体弱者易感。
临床症状主要为咳嗽和咳痰。
常发生于寒冷季节或气候突变时。
也可由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迁延不愈所致。
急性支气管炎属于中医“咳嗽病”范畴。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 、中医诊断:
(1)咳逆有声,或伴咽痒咳痰。
(2)外感咳嗽,起病急,可伴有寒热等表证。
(3)内伤咳嗽,每因外感反复发作,病程较长,可咳而伴喘。
2、西医诊断:
(1)发病急,常于上呼吸道感染后出现刺激性干咳,或有少量粘液痰,伴胸骨后不适感或钝痛,有细菌感染时可有粘液脓性痰。
支气管痉挛时有气喘,全身症状有轻度畏寒、发烧,体温38℃左右。
(2)肺部体征阴性或两肺呼吸音粗糙,或可闻散在的干、湿罗音。
(3)血液白细胞数大多正常,细菌感染时增高。
(4)胸部X线检查正常,或有肺纹理增粗。
(5)病程一般为自限性,全身症状3~5天消退,咳嗽咯痰症状有时可延续2~3周才消失。
(6)应排除百日咳、肺炎、支气管肺炎、支气管肺癌、肺结核等。
(二)证候诊断
(1)风寒袭肺:咳嗽声重,咯痰稀薄色白,恶寒,或有发热,无汗。
舌苔薄白,脉浮紧。
(2)风热犯肺:咳嗽气粗,咯痰粘白或黄,咽痛或咳声嘶哑,或有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
舌尖红,苔薄白或黄,脉浮数。
(3)风燥伤肺:干咳少痰,咯痰不爽,鼻咽干燥,口干。
舌尖红,苔薄黄少津,脉细数。
(4)痰热郁肺:咳嗽气粗,痰多稠黄,烦热口干。
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5)肝火犯肺:咳呛气逆阵作,咳时胸胁引痛,甚则咯血,舌红,苔薄黄少津,脉弦数。
(6)痰湿蕴肺:咳声重浊,痰多色白,晨起为甚,胸闷脘痞,纳少。
舌苔白腻,脉滑。
(7)肺阴亏虚:咳久痰少,咯吐不爽,痰粘或夹血丝,咽干口燥,手足心热。
舌红,少苔,脉细数。
二、诊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风寒袭肺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处方: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止嗽散中桔甘前,荆陈紫菀百部研,诸般咳嗽凭加减,姜汤调下约三钱。
)麻黄10克、杏仁10
克、荆芥10克、白前10克、桔梗10克、陈皮12克、紫菀10克、百部12克、枳壳12克、甘草6克。
2.风热犯肺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处方:桑菊饮(桑菊饮桔梗翘,杏仁甘草薄荷饶,芦根为引轻清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桑叶10克、菊花12克、杏仁10克、薄荷6克、连翘10克、桔梗6克、川贝母10克、钩藤15克(后下)、芦根30克、僵蚕10克、甘草6克。
3.风燥伤肺
治法: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处方:桑杏汤(桑杏汤中象贝宜,沙参栀豉与梨皮,干咳鼻涸还身热,清宣凉润燥能医。
)桑叶10克、杏仁10克、淡豆鼓10克、南沙参12克、象贝10克、杏仁10克、瓜蒌皮12克、桅子9克、黄芩10克、梨皮10克。
4.痰湿蕴肺
治法:燥湿化痰、理气止咳。
处方: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二陈汤中夏和陈,意以甘草与茯苓。
三子养汤白苏菔。
)半夏10克、茯苓25克、陈皮12克、厚朴10克、甘草6克、苍术12克、苏子10克、白芥子10克、莱菔子12克。
5.痰热郁肺
治法:清热肃肺,化痰止咳。
处方:麻苇合剂:炙麻黄10克、杏仁10克、生石膏30克(先煎)、芦根30克、薏米仁30克、冬瓜仁12克、桃仁10克、黄芩10克、全瓜蒌12克、枳壳10克、桑白皮10克、甘草6克。
6.肝火犯肺
治法:清肺泻肝,止咳化痰。
处方:黛蛤散加黄芩泻白散(黛蛤散:青黛,海蛤壳。
黄芩泻白地骨皮,桑白粳米甘草比。
)黄芩10克、桑白皮12克、地骨皮15克、青黛6克、海蛤壳15克、甘草6克。
7.肺阴亏耗
治法:养阴清热,润肺止咳。
处方:沙参麦冬汤(沙参麦冬花玉桑,扁豆甘草止咳爽。
)沙参12克、麦冬12克、五味子12克、百合12克、紫菀10克、款冬花10克、桑白皮12克。
(二)辨证选择静脉注射中药注射剂。
1、风热犯肺、痰热郁肺,予喜炎平、双黄连疏风清热、清热解毒。
2、肺阴亏虚,予参麦注射液益气养阴。
(三)中医特色疗法
1、针灸
根据病情可选择大椎、肺俞、定喘、风门、天突、合谷、尺泽、足三里等穴。
2、药物贴敷
根据病情可辩证选择药物贴敷治疗。
3、刮痧、拔罐疗法
万花油或甘油涂擦后背暴露部位,用砭石反复刮、擦背部膀胱经、督脉,以微观红瘀为度,可配合风门、大椎、肺俞等穴闪罐,达到疏通经络、驱散风邪的作用。
每日1-2次。
4、其他疗法
根据临床情况选用艾灸疗法,也可配合使用经络刺激法,伴有咽痒、咽部不适等症状时,可配合中药雾化吸入治疗。
(四)西医治疗
1、抗感染:青霉素、头孢曲松钠、头孢他啶等静脉滴主。
2、止咳化痰:氨溴索静脉滴主
(五)、预防及护理
1、注意气候变化,做好防寒保暖,避免受凉,尤其在气候反常时更要注意调摄。
2、咳嗽痰多,饮食不宜肥甘厚味,以免蕴湿生痰。
风热、气火、风燥、肺阴虚咳嗽不宜食辛辣香燥之品及饮酒,以免伤阴化燥助热。
戒烟酒等不良习惯。
3、痰多者应尽量鼓励其将痰排出。
咳而无力者,可翻身拍背等以助痰排出,必要时吸痰,但吸时要避免刺激或损伤咽部。
4、适当参加体育运动,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5、教育患者进行呼吸操锻炼。
6、口服补肺汤合玉屏风散预防外感(补肺参芪熟地黄,桑白五味与紫菀。
)太子参12克、黄芪30克、熟地10克、紫菀10克、桑白皮12克、五味子12克、白术15克、防风10克、银花15克、桑叶12克。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1、痊愈:咳嗽症状完成消失(治疗后降至0分);
2、显效:咳嗽症状明显减轻(治疗后较治疗前减少6~9分);
3、有效:咳嗽症状减轻(治疗后较治疗前减少2~5分);
4、无效:咳嗽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二)评价方法
咳嗽症状积分:由患者每天根据自己24小时的咳嗽症状,对照积分表进行判断及记录:总积分=日间积分+夜间积分。
咳嗽症状积分表可作为病情评价和判断药物疗效之用。
咳嗽症状积分表
分
值
日间咳嗽症状积分夜间咳嗽症状积分0无咳嗽无咳嗽
1偶有短暂咳嗽
入睡时短暂咳嗽或偶有夜间咳嗽
2
频繁咳嗽,轻度影响日
常活动
因咳嗽轻度影响夜间睡
眠
3
频繁咳嗽,严重影响日
常活动
因咳嗽严重影响夜间睡
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