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优秀教学设计 建立模型
五年级科学上册《建立模型》教学设计
《建立模型》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建立模型》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本课教学内容有两个部分:第一、认识模型;第二、动手制作模型。
学习目标:1、知道模型的种类及作用。
2、能建立一个简单的模型。
学习重点难点:知道模型的作用,建立模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和三球仪、桃花模型、红绿灯模型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谈话:复习《解释》的主要内容,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建立模型》。
二、展示学习目标1、知道模型的种类及作用。
2、能建立一个简单的模型。
学习重点难点:知道模型的作用,建立模型。
三、自主学习(一)预习任务(阅读课文完成以下填空题)1、科学家常常利用____来解释他们的思想和发现。
2、模型能方便我们解释那些难以____观察到的事物内部构造、事物的____以及事物之间的____。
3、图形公示也是____。
4、我们学过的模型很多,仅以三年级教材为例,在“水”单元有_______________的图示模型;在“材料”单元有____________的物理模型;在土壤单元有____________的物理模型。
5、________可以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二)小组内读一读,比一比看看谁得记性好。
四、合作探究(一)观察课文第60页的模型,这些模型是怎样模拟事物的?他们起了什么作用?(二)许多江河的水源源不断地流入大海,可是大海的水面还是没有涨起来,是什么原因,结合课本的知识做出你的解释?(三)怎样建立模型解释现象?五、汇报交流1、逐一对合作探究问题进行小组讨论结果进行汇报。
2、其他小组交流。
六、巩固练习---利用课件进行(一)选择题1、在建立模型的时候,下列说法有误的环节是()A. 应该对事物有详细准确的解释B. 只有先建立了模型才能作出对事物进一步的解释C.要符合逻辑思维和能概括原事物的各个方面D.模型就是把事物的问题小化、简化2、在水的循环模型中,下列关于水的循环路径解释正确的是()A. 陆地—海洋—天空B. 陆地—天空—海洋—陆地C. 陆地—海洋—天空—陆地D. 陆地—天空—海洋3、骑自行车时,车胎滚动一圈所走的距离是()A. 轮胎高度的距离B. 轮胎周长的距离C.前轮和后轮高度之和的距离D. 前轮和后轮周长之和的距离4、下列不属于模型的是()A. 圆的面积公式B. 水的循环图解C. 地球仪D.变形金刚玩具二、判断题1、科学家们常常通过建立模型来解释他们的思想和发现。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解释与建立模型)教学设计
1.解释【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用多种方法对事物进行观察,并对观察到的事实进行思考、分析;教会学生根据观察的事实提出自己的解释。
2.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解释,理解事实与解释之间的关系,解释是科学探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实验活动让学生明白一个正确的解释,需要人们经过长期的验证3.通过活动让学生体会合理解释的重要性,认同解释有待不断完善;在小组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意识,乐于合作与交流。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对现象做出多种解释。
【教学难点】区分解释与事实。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记录表。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景,初步理解什么是解释1.同学们,今天我们的科学教室里面,跟以往的科学教室里面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任课老师不一样,多了听课教师,有苹果)2.大家观察得真仔细,(板书:观察),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了教室里有许多的变化,大家想一想,怎么会有这么多变化呢?(因为今天有新老师来上课比赛,借我们班上课,所以我们换了教师)(我想今天可能上课要用到苹果,所以老师带来了苹果)追问,你为什么这么说?3.刚才这位同学,在观察的基础上,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思考,(板书:思考),最后向大家进行了说明。
(板书:说明)4.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并说明,科学上叫它解释,今天我们学习的课题就是解释。
(板书,齐读)5.现在大家看一看,解释是不是随便说说呢?(不是)对,解释是在观察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经验认真思考,并合理地说明。
过渡:侦探都会对一些现象仔细观察,并结合自己的经验认真思考,从而发现一些秘密。
大家想不想当个小侦探,去发现一些秘密吗?(想)好,那我们就来当一回小侦探。
二、运用知识经验做出合理的解释(老师出示脚印图,从右向左逐步展示)1.看!图上有什么?这是雪地上留下的两只小动物的脚印图,大家观察一下,这些脚印是怎么样的呢?(大小、疏密)2.这是脚印的一部分,看,脚印还在延伸。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2.建立模型》ppt课件设计
桃花模型
手臂活动模型
红绿灯模型
7
动手建立模型
黑盒子模型。
1.这里有几种密封的盒子,盒子里有一个滚珠和一些用厚纸板做 的障碍物。厚纸板粘贴在盒子的某个部位,不许打开盒子,想办法把 小组内共同认可的障碍物的位置画下来。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学五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解释与建立模型
2 . 建立模型
2
点击输入标题
认识模型的作用 动手建立模型
3
认识模型的作用
科学家常常利用模型来解释他们的思想和发现。
三球仪
植物细胞模型
4
认识模型的作用
将圆从一个位置滚动一圈回到原位,圆走过的距离就 是圆周长。
8
动手建立模型
黑盒子模型。
2.把自己所在组研究的结果公布于众。 3.拿到相同编号盒子的同学在一起商量一下,尽可能使解释一致。
9
动手建立模型
纸筒模型。
1.这是一个密封的纸筒。在A、B、C、D4个位置露出4个线头,拉 动露在纸筒外面的任意一根线绳,其他的线绳都会缩进纸筒里。把纸 筒里线绳连接的情况画下来。
圆周长
圆周长 数学公式:π= 圆直径
5
认识模型的作用
从海上蒸发的水 有90%又回到了海中。
落到陆地上的水包括从陆地 表面通过蒸发后进入大气的水, 还有10%的水是从海洋蒸发的。
有些落在陆地上的水流入海中。
模型能方便我们解释那些难以直接观察到的事物内部 构造、事物的变化以及事物之间的关系。
6
认识模型的作用
10
动手建立模型
纸筒模型。
2.按照你画的模型,用这些材料做一个类似的纸筒,验证自己的解释。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建立模型苏教版
教学内容:苏教版《科学》五上第五单元第2课。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教学引入1讲述:当我们用来解释、说明一些不能看见,又不能触摸的物体或现象时,就必须使用模型。
2(出示图片或模型)提问:这些是什么模型?它们有什么作用?3介绍模型种类:物理模型:三球仪图示模型:植物细胞模型数学公式:圆周率=圆周长/圆直径现象模型:水的循环模型1了解模型的作用;2看图片;3讨论:三球仪等的作用;4交流;5了解模型的种类。
科学探究1提问:从三年级到现在,我们在哪里用过模型?2(出示桃花、手臂活动模型、红绿灯模型),提问:这些模型是怎样模拟事物的?它们起了什么作用?3组织学生讨论、填写活动记录;4组织学生交流;5指导学生对模型作出解释:)提出要求,60页。
)组织学生研究,要求画出简图;)组织学生交流;1型;2345)讲述:我们利用找障碍物的方法,并结合画图,对模型进行解释;6指导学生制作模型:)出示要求,61页;)启发学生画出符合要求的设计图;)分发材料;)指导学生按设计制作;)组织学生交流,提出改进意见;)组织学生完善模型。
6交流;7了解制作要求;8讨论,画出设计图;9领取材料;10制作模型;11交流;12改进,完善。
1对模型的作用和种类进行小结;2总结模型的方法步骤:)分析问题;)画出设计图;)确定材料;)建立初步模型;)修改、完善模型。
3提问: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1用;2骤。
3。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五单元《2 建立模型》 苏教版
建立模型一、教学目标:1.能运用模型解释并揭示事物的特征。
2.知道模型的作用及怎样模拟事物的。
3.能建立一些简单的模型,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做出合理解释。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模型的作用。
教学难点:建立模型。
三、教材分析:建立模型实质上是用模型来表现内在的思想,无论建立的是物理形态、图形态,还是数学公式形态的模型,其科学探究的意义、趣味与艰难程度都丝毫不亚于其他过程探究技能。
教材在展现一系列模型的基础上,说明模型的作用,指导学生展开针对具体模型的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模型解释了宏观世界的物体关系、模型解释了微观世界的物质形态、模型将静态的形态动态化、模型用静态结构解释了不同事物和现象的动态关系。
四、学情分析:学生从三到五年级已经接触不少模型,对于模型已经有基本认识,学生在遇到一些难以直观观察研究事物,初步会想办法用现有的模型来解释,但是让学生通过建立模型来研究还是比较少,所以指导学生建立模型是有难度的,特别在建立模型的过程当中,总结提炼出我们建立模型是为了更好研究内部结构、事物变化、事物之间联系,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有难度,最后要教会学生如何用建立模型方法研究日常生活当中遇到难以直接研究事物。
五、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月相盒、桃花模型、地球内构仪。
六、课时安排: 一课时七、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搭建食物网,建立食物网模型1.出示图片:看,这是一个什么样场景,能描述一下吗?丰收田野2.讲述:田野里住着很多有生命的物体,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生物呢(生答:稻谷田鼠青虫蛇老鹰青蛙)3.提问: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吃与被吃关系,具体和学生共同分析谁吃谁关系)4.谈话:刚才你们分析他们之间关系,好像有些复杂,能不能用比较简单的方法来解释他们关系呢?(学生想办法)5.(出示一个线团)能不能用这个线团来简单表示他们之间关系,说一说你打算怎么做?(生:我们可以用拉线来表示生物之间吃与被吃关系)6.评价:这是一个不错办法,下面我们一起来借助这个线团来模拟生物之间关系,既然要演戏,总得有演员吧,谁愿意来扮演里面角色(开始选演员),7.提问:你喜欢扮演什么角色?为什么喜欢扮演?(生:老鹰,因为他能翱翔于天空;生2:稻谷,能够提供粮食)8.(学生边说,老师边发给他们要演的角色),现在演员都找齐了,(请6位角色扮演者上台)剩余的同学。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建立模型
建立模型
呼吸系统包括哪几个器官?
咽喉
气管 鼻
支气管
它们分别在人体的哪个 部位?你能指一指么?
知识目标:知道模型的种类及作用。
技能目标:能够建立和分析一些简 单的模型。
情感目标:感受科学对生活的影响。
人 体 模 型
1、(模型)能方便我们解释(难以直接
观察到)的事物内部构造、事物的变化以及 事物之间的关系。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2、公式也是一种模型。
分析问题
收集数据
找出物体之间的关系
建立初步的模型
规定材料
确定条件Βιβλιοθήκη 评价模型修改模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1、(模型)能方便我们解释(难以直接观察到)的事物内部构造、事物的变化以及事物之间的关系。 如何来建立一个模型呢? 1、(模型)能方便我们解释(难以直接观察到)的事物内部构造、事物的变化以及事物之间的关系。 课后,以小组为单位,根据科学的流程,制作一个物体的模型。 技能目标:能够建立和分析一些简单的模型。
电流流动模型等) 知识目标:知道模型的种类及作用。
呼吸系统包括哪几个器官? 知识目标:知道模型的种类及作用。 技能目标:能够建立和分析一些简单的模型。 呼吸系统包括哪几个器官?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探究纸筒模型
A
B
C
D
再见 1课呼呼知课情呼课知如呼呼如1知平1如呼技知呼呼 如课知2情11课知、 、 、 、 、 、后吸吸识后感吸后识何吸吸何识行何吸能识吸吸何后识感后识(((公((, 系 系 目 , 目 系 , 目 来 系 系 来 目 四 来 系 目 目 系 系来 , 目 目 , 目模模模式模模以统统标以标统以标建统统建标边建统标标统统 建以标标以标型型型也型型小包包:小:包小:立包包立:形立包::包包 立小::小:)))是))组括括知组感括组知一括括一知的一括能知括括 一组知感组知能能能一能能为哪哪道为受哪为道个哪哪个道面个哪够道哪哪 个为道受为道方方方种方方单几几模单科几单模模几几模模积模几建模几几 模单模科单模便便便模便便位个个型位学个位型型个个型型型个立型个个 型位型学位型=我我我型我我底,器器的,对器,的呢器器呢的呢器和的器器 呢,的对,的们 们 们 。 们 们×根官官种根生官根种?官官?种?官分种官官?根种生根种解解解解解高据??类据活?据类??类?析类?? 据类活据类释释释释释科及科的科及及一及科及的科及(((((学作学影学作作些作学作影学作难难难难难的用的响的用用简用的用响的用以以以以以流。流。流。。单。流。。流。直直直直直程程程的程程接接接接接,,,模,,观观观观观制制制型制制察察察察察作作作。作作到到到到到一一一一一)))))个个个个个的的的的的物物物物物事事事事事体体体体体物物物物物的的的的的内内内内内模模模模模部部部部部型型型型型构构构构构。。。。。造造造造造、、、、、事事事事事物物物物物的的的的的变变变变变化化化化化以以以以以及及及及及事事事事事物物物物物之之之之之间间间间间的的的的的关 关 关 关 关系系系系系。。。。。
苏教版小学科学《建立模型》公开课教学设计(有配套课件)
苏教版小学科学《建立模型》公开课教学设计(有配套课件)《建立模型》作者:陈秋艳来源:常州市丽华新村第二小学教学目标:1、理解模型的作用:用模型来描述抽象事物;用模型来解释事物的原理。
2、了解建模的思路,能自己初步设计模型。
教学难点:了解建模思路,能自己初步设计模型教学准备:PPT课件、铁架台、机翼模型、条形磁铁图、飞机翼型设计图教学设计:一、了解用模型描述抽象事物的作用1、出示条形磁铁引导对话:这是什么?你怎么知道它是磁铁的?2、老师这有一根别针,你能吸一吸吗?这跟别针是被磁铁碰到了才被吸上去的吗?3、刚刚这个实验现象表明磁铁的周围存在着磁场。
那你知道磁场是什么样子的吗?画一画。
4、学生画磁场想象图,师巡视。
5、交流:6、那真实的磁场是不是这样的呢?我们来看看。
(出示平面磁感应线模型)你发现了什么?(指名学生描述)周围的这些线条所表现的就是这个磁铁周围的磁场。
现在你把你刚刚画的磁场样子修改一下吧。
7、那是不是只有这一个面有磁场呢?整个空间中的磁场又是什么样子的呢?指名学生说。
(出示立体磁感应线模型)你说的是不是这样?8、现在我们回过头来想一想,磁场这种东西看不见摸不着,是什么让我们对它有所了解?这些图画、实物都叫做模型。
可见模型能帮助我们描述抽象的事物。
(板书:用模型描述抽象事物)【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别针没有碰到磁铁就被吸引,让学生感知到磁场的存在从而引发学生进一步的思考。
让学生画出心中所想的磁场样子其实也是一个简单的建模的过程,而在通过观察实物模型后得到新的证据的基础上修改图画,也是在让学生感知建模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从平面到立体,从图画到实物,这些都是模型。
学生在理解这这一概念后,通过刚刚的活动体会模型的作用也就水到渠成。
】二、了解用模型解释事物原理的作用1、今天老师还为大家带来了一个大家伙,你猜猜:沉着应战(打一武器)(出示谜语)你怎么猜出来的?2、潜艇靠什么手段来完成这个沉和浮呢?知道的同学举一下手。
建立模型-苏教2001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建立模型-苏教2001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模型的定义和应用;2.学会建立简单模型的方法;3.学会运用模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准备1.课件;2.课本《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3.材料:卡纸、剪刀、胶水、铁丝、麻绳、小型轮胎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建立模型”,请同学们先看看PPT上的图片,这是大阪城的模型,请问它有什么用途?(等待学生回答)对,它是由精细建模的方式制成的,可以用来表达对象的各种属性,在建筑、交通、电子等领域中都有应用。
那么今天我们学习的建立模型和这个大阪城的模型有什么关系呢?2. 模型的定义和应用请同学们看看这个PPT上的同学组装的小汽车模型,在平面图中看不出来各个部分之间的相对位置,但当小汽车组装成功,同学们就可以清楚地知道车的结构、零部件和布局了。
这就是模型的应用。
它可以让我们在生活中更加清晰地理解一个事物,提高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学习建立模型的方法3.1 首先,我们来学习一下建立模型的方法,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如铁丝、麻绳、卡纸等材料组装成小型车辆模型。
请同学们按照以下步骤操作:1.先设计自己的模型,画出透视图和组合图;2.确定要使用的材料,准备好模型所需的工具;3.按照设计图做出模型的框架,可以使用铁丝或者卡纸;4.在模型的框架上,逐渐加入各种细节,使用麻绳制作轮子等。
3.2 接下来,我们来试着使用模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1.仿照上文提到的小汽车模型,升级版的小飞机模型;2.找出同学中身高相近的同学组成一组,使用模型测量身高;3.利用模型解决光线变换问题。
4. 课后作业1.制作一个简单的剪纸模型,并在课上进行展示;2.练习使用模型进行物理实验,报告实验结果;3.回家寻找身边物品,尽量多制作一些模型,学以致用。
四、教学效果通过本课学习,同学们对模型的定义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学们通过实际操作,学会了建立模型的方法,初步锻炼了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5.2 建立模型2-苏教版
《建立模型》教学设计瓦房店市杨家满族乡德深中心小学毕先锋学情分析:《建立模型》是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方法单元——《解释和建立模型》中的第二课。
五年级学生经过两年的科学学习,已经接触了很多通过模型来解释的科学知识,也在生活中见过很多模型,对模型有了一定初步的认识,但是对于为什么要建立模型以及如何建立模型的认识还很模糊。
科学方法对于学生有些抽象,不能单纯的讲解,本节课要通过设计实验情境,帮助学生经历建立模型的过程,理解建模的意义和一般步骤,从而激发他们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
教学目标:1、通过讨论和实验探究,认识三类模型:实物模型、图示模型和数学模型,理解模型是为了方便解释事物的内部构造,事物之间的关系和事物的变化过程。
2、经历建立模型的一般过程,了解建立模型的方法。
3、在实验过程中,形成探究兴趣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建立模型的意义和一般过程。
教学难点:自己建立一个模型。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教学课件、一些常见的实物模型、“隔物吹蜡烛”道具、“纸筒模型”实验器材。
2、学生准备:白纸、记号笔。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使学生初步感知模型及模型的意义。
1、谈话: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幅照片,你知道是什么地方吗?(课件出示售楼中心)你怎么知道的?2、提问:这些楼房模型有什么作用呢?3、提问:如果你是一位销售人员,你觉得这些模型对你有什么帮助?4、小结:说的真好,许多小区在销售时并没有建好,利用小区模型可以方便的向买房人介绍,这一过程就是我们向别人解释的过程。
5、谈话: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模型,板书。
二、认识3种模型,及理解模型的意义。
(一)、认识物理模型1、谈话:同学们见过哪些模型?你们说的对,其实在我们的科学学习中也使用了很多模型。
2、提问:(出示人耳模型)这是什么模型?人耳模型在学习时有什么帮助?在学习时用不用模型一样吗?3、小结:人耳模型能帮助我们解释事物的内部结构4、提问:(出示三球仪模型)这是什么模型?骨骼模型在学习时有什么帮助?在学习时用不用模型一样吗?5、小结:三球仪模型不仅能把宏观世界缩小,让我们一目了然,还能帮助我们解释事物之间的关系。
苏教小学科学五年级上《5.2.建立模型》word教案
2.《建立模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模型的种类及作用。
2、能够建立一些简单的模型。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模型的作用。
难点:动手建立模型。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黑匣子探秘1.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解释,这节课首先就请同学们来解释这只黑盒子。
这是一个密封的盒子,盒子里有一个滚珠和一些用厚纸板做的障碍物。
厚纸板粘在盒内的某个位置上。
请你在不打开盒子的情况下,想办法弄清楚障碍物的具体位置和形状,并做出解释。
现在考虑一下怎样才能知道障碍物的位置和形状以及怎样做出解释。
2.学生汇报。
(板书学生提出的方法)3.谈话:同学们已经知道怎样找障碍物的方法,而我们今天就采用画图的方法进行“解释”。
4.提供给学生同样的,包括里面障碍物的位置和形状,正面四角标有A、B、C、D的黑盒子。
并提供标有A、B、C、D的图纸。
5.学生分组搜集有关盒子的事实。
6.组与组之间进行交流。
7.全班交流。
(学生将各组研究结果粘贴在黑板上)二、认识如何用模型解释1.谈话:同学们是不是非常想知道盒子内的障碍物究竟是什么样的?遗憾的是我们并不能够打开这个盒子。
在现实的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类似于“黑盒子”的事物,我们无法通过直接观察它而获得结果,只能依靠这样那样的方法去推测。
你们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科学家又是如何解释的?2.教师出示三球仪(模型)、植物细胞模型(图)、自然界水的循环(课件)。
让学生说说对这些模型的认识以及作用,还可以说一说根据这些模型懂得了什么。
3、课件出示圆周率的推导过程,使学生明白公式也是一种模型。
4、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用画图的方法解释了“黑匣子”,又知道用图可以解释植物细胞的样子,用模型可以解释太阳、地球、月亮之间的关系,用动画可以演示自然界水的循环,用公式可以让我们轻易地解决很多问题。
这些都是科学研究中很重要的方法——“用模型解释”(板书)。
5、提问:我们以前用到过哪些模型?模拟了什么?起了什么作用?6、思考并交流:用模型解释事物或现象要经历怎样的过程?三、探究纸筒模型1、谈话:(出示一个纸筒模型)这是一个密封的纸筒,拉动露在纸筒外面的任意一根细绳,其他的线绳都会缩进纸筒里(教师演示一下),你们觉得纸筒里线绳是怎样连接的?把纸筒里线绳的连接情况画下来。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建立模型 (3)教案与反思
2.建立模型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战国策·赵策》原创不容易,【关注】店铺,不迷路!【教学目标】1.知道模型的种类及作用。
2.能够建立一些简单的模型。
【教学重点】认识模型的作用。
【教学难点】动手建立模型。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磁铁、黑盒子、纸筒、线。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用模型解释1.出示条形磁铁。
(1)这是什么?你怎么知道它是磁铁?(2)刚刚这个实验说明磁铁的周围有磁场,你知道磁场是什么样子的吗?(3)真是的磁场是不是同学画的那样?我们一起开看吧!(4)那是不是只有这一面有磁场呢?2.出示模型图片。
(1)你认识这些模型吗?(2)特别声明(像这样的图形公式也是模型)公式模型有哪些?(3)你还见过那些模型?二、建立模型(一)黑匣子探秘。
1.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解释,这节课首先就请同学们来解释这只黑盒子这是一个密封的盒子,盒子里有一个滚珠和一些用厚纸板做的障碍物。
厚纸板粘在盒内的某个位置上。
请你在不打开盒子的情况下,想办法弄清楚障碍物的具体位置和形状,并做出解释。
现在考虑一下怎样才能知道障碍物的位置和形状以及怎样做出解释。
2.学生汇报。
(板书学生提出的方法)3.谈话:同学们已经知道怎样找障碍物的方法,而我们今天就采用画图的方法进行“解释”。
4.提供给学生同样的,包括里面障碍物的位置和形状,正面四角标有A、B、C、D的黑盒子。
并提供标有A、B、C、D的图纸。
5.学生分组搜集有关盒子的事实。
三、探究纸筒模型1.谈话:(出示一个纸筒模型)这是一个密封的纸筒,拉动露在纸筒,外面的任意一根细绳,其他的线绳都会缩进纸筒里(教师演示一下)。
你们觉得纸筒里线绳是怎样连接的?把纸筒里线绳的连接情况画下来。
2.学生建立图示模型来解释。
3.提出进一步的要求:请同学们按照自己画的模型,用合适的材料做一个类似的纸筒,来验证自己的解释。
四、小1.如何获得“黑盒子”里的信息:可利用除视觉以外的其他感觉器官了解周围环境,以确定物体间的相互关系。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建立模型 (2)教案与反思
2.建立模型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原创不容易,【关注】店铺,不迷路!【教学目标】1.知道建立模型的过程。
2.运用图示模型解释“看不见却想得到”的现象。
3.学会建立简单的模型。
4.享受完成制作的乐趣。
5.乐于交流自己的解释和制作。
【教学重点】知道建立模型的过程,并学会建立简单的模型。
【教学难点】对纸盒模型做出解释。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魔瓶魔术”道具(纸板、塑料瓶、蜡烛、打火机、玻璃片)、纸盒、戒盈杯、吸管、彩笔、剪刀。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激趣: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件有趣的东西,请看,老师将一个方形的线圈通过铁线与电池连接在一起,同学们观察下,这时候线圈是怎样的呢?有动吗?如果老师在线圈的底下放一块磁铁,你猜会怎样?2.呈现马达,谈话:它其实是马达的一种模型。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模型的三种类型,你觉得它属于哪一种?3.揭题:许多科学家解释他们的发明或发现成果时,往往都需要用到模型进行解释。
今天我们也来像科学家们那样,体验建立模型的过程,学会建立模型。
二、初步尝试,建立模型活动一:“有魔力的瓶”。
1.表演魔术:一只蜡烛点燃后竖立在桌上,在前面分别放置同样大小的纸板和空瓶,隔着吹蜡烛。
2.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你知道魔术的秘密吗?除了用语言表达外,你能用我们所学过的模型进行解释吗?3.学生画图解释。
4.小结:图画可以帮助解释。
活动二:戒盈杯。
1.谈话:模型既然这么有用,老师要给大家出一个难题,考考大家。
2.演示:往杯子慢慢倒水。
3.提问:你看到了什么现象?跟你平时看的,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4.小组活动:观察杯子。
5.提问:你观察到了什么?6.分组实验:往水杯里慢慢倒水,观察水杯的变化。
并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7.提问:你有什么发现?8.小组讨论:这根管里会有什么奥秘呢?它的结构应该是怎样的?9.学生画图并汇报。
10.分组活动:按照图示模型制作杯子。
最新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建立模型》教案
《建立模型》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建立模型的重要的框架性问题;2.认识使用模型起到的作用;3.任何模型的建立都诞生于一个想法,想了要去做,行动的法则是成功建模的前提;4.发挥老师建模的示范作用,让学生了解建模的一般性步骤,激发学生建模的兴趣。
教学重点1、认识模型的作用;2、学会建模的思路教学难点建立模型教学方法多媒体授课展示模型小组讨论课前准备人体构造模型、机翼升力模型、地球内构仪、日晷模型、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解释,这节课我们大家一起来想一想以往我们学习事物都通过哪些方法?飞机能不能飞上天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工程师们发现飞机的机翼产生的升力是帮助飞机上升的主要因素,不同的机翼产生不同的升力,老师想知道那种机翼的升力好。
要怎么做?生答老师做了三个机翼的模型,你觉得哪个能产生比较好的升力?那要知道到底哪个好,我们该怎么办?对来做实验。
进行实验现在知道那种机翼的升力好了吗?看来模型真是个好东西。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建立模型这一课。
二、新授(一)认识模型的作用(板书)1、师:看到这个题目,同学们也许会问,什么是模型?建立模型有什么用呢?(板书:模型的意义)大家先不急,今天老师给大家也带来了几件模型,通过研究这些模型去解答我们心中的疑问。
在研究之前我想给大家提几点建议(1)注意爱护我们的模型。
(2)把我们的发现及时记录在导学案上。
2、学生研究模型,完成导学案。
3、学生汇报交流,哪一小组结合研究记录来说一下你们研究的结果4、师(小结):模型真了不起。
有了这些模型,能方便我们解释那些难以直接观察到的事物内部构造、事物的变化以及事物之间的关系(板书:解释)(二)模型的分类(板书)我们今天认识了很多的模型,之前我们在学校和生活中也接触了许多的模型,他们各有特点,有的又有相似之处,那你能不能给他们分分类。
小结:模型有四种类型,第一种是物理模型,如手摇发电机、地球构造模型等,第二种是数学模型,如数学公式、方程等,第三种是图示模型,如草履虫的结构模型、水循环模型等,第四种是仿真模型,他是借助现代计算机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模型,例如卫星云图等,在电脑上演示的各种模型。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建立模型》表格式教案
2、建立模型一、课程标准:●能对收集到的证据用文字、图表等方式来呈现。
●能运用语言、图、表等多种方式表达研究的过程和结论。
二、教学目的:●过程技能1.在识别不同类型模型的基础上归纳出建立模型的相同的意义。
2.举例辨别不同类型的模型。
3.运用图示模型解释“看不见却想得到”的现象。
4.以肘关节为例,学习以下步骤:作假设性解释——进行制作——作观察结果(证据)解释。
●科学知识1.了解模型的类型:物理模型,图示模型、数学模型。
2.知道教材例证模型的关联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享受完成制作的乐趣。
2.赞赏建立模型的意义。
3.乐于交流自己的解释和制作。
三、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在识别不同类型模型的基础上归纳出建立模型的相同的意义。
●了解模型的类型:物理模型,图示模型、数学模型。
●运用图示模型解释“看不见却想得到”的现象。
●能按照作假设性解释——进行制作——作观察结果(证据)解释的步骤解释问题。
四、学习成果评价:1、概念发展:层次一:了解模型的类型,但不能识别不同类型模型。
层次二:能识别不同类型模型,但不能归纳出建立模型的相同的意义。
层次三:在识别不同类型模型的基础上归纳出建立模型的相同的意义。
2、探究能力:层次一:不能运用图示模型解释“看不见却想得到”的现象。
层次二:能运用图示模型解释“看不见却想得到”的现象,不需教师指导。
层次三:能按照作假设性解释——进行模型制作——作观察结果(证据)解释的步骤解释问题。
五、教学材料:黑盒子、滚珠、不同形状的模块、胶带、厚纸板、纸筒、线绳、回形针、大头针、铁垫圈、橡皮筋、模拟关节的相关材料。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用模型解释》教案课件PPT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用模型解释》教案课件PPT优秀教学设计摘要本教学设计是基于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课程中《用模型解释》这一章节进行的。
该教学设计主要针对小学五年级学生,通过构建模型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事物的本质与构成,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和认识。
同时,本设计通过教案、课件、PPT等多种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使得教师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生了解模型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学生领会模型的构建原理和方法。
•学生学会用模型解释事物的本质和构成。
•学生学会用PPT制作展示模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了解科学是一门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
•学生意识到模型是一个表达和思考的工具。
•学生认识到通过模型的构建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事物。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了解模型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学会用模型解释事物的本质和构成。
教学难点•学生的模型构建能力和创造力。
•学生对模型使用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流程与时间安排教学流程1.导入(10min)本节课让学生通过观察教师带来的模型,自然地进入学习状态。
2.了解模型(10min)让学生自己讨论,了解模型在什么场合和用途下会使用。
3.模型构建(30min)首先学生自己动手尝试,通过相互交流讨论,提高模型实际应用的能力。
4.模型展示(10min)让学生一起展示自己精心构建的模型。
5.总结(10min)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了什么,达到对科学的了解和认识。
时间安排时间内容10:00 ~ 10:10 导入10:10 ~ 10:20 了解模型10:20 ~ 10:50 模型构建10:50 ~ 11:00 模型展示11:00 ~ 11:10 总结教学资源准备•PPT课件(包括模型的介绍与一些案例的讲解);•手工材料(让学生自由发挥);•教材(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
教学手段与方法•PPT课件辅助讲解;•模型构建与展示;•以学生为中心的讨论式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建立模型
一、设计理念
建立模型实质上是用模型来表现内在的思想,无论建立的是物理形态、图形态还是数学公式形态的模型,其科学探究的意义、趣味与艰难程度都丝毫不亚于其他过程探究技能。
建立模型非常有利于培养“心灵手巧”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教学目标
1、知道模型的种类及作用。
2、能够建立一些简单的模型。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三球仪、细胞模型、九大行星图。
2、学生准备:工具箱中的相关模型材料。
三、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模型的作用。
难点:建立模型。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了解用模型进行解释的过程与方法。
1、导入新课
(1)提问:科学家是怎样解释板块说的?
(2)提问:科学家解释板块说时不可能把地球上的每一个地区搬来搬去,他们是怎么来解释的呀?(引出课题:用模型解释)。
2、“黑盒子”里面是什么结构?
(1)了解科学家用模型解释其观点的事例。
(2)出示三球仪模型、细胞模型、九大行星图。
(3)你对这三个模型有什么认识?
(4)提问:你还知道科学家为了一些观点建立了哪些模型?这些模型有什么作用?
(5)学生回答。
3、通过滚珠的运动来猜测障碍物的位置。
(1)分组讨论研究,由各组选派代表在黑板上画出障碍物的位置。
(2)提问:你们是用什么方法确定它的位置?
(3)密封的盒子内部结构都有可能是不一样的,因此,学生画图也不可能相同,但是只要解释合理,就可以了!
4、密封纸筒里的秘密。
(1)出示一只大纸筒,有四个可以拉出的绳头,随意拉动哪一根,其他的绳头都会缩进筒里。
(2)让学生画出纸筒里是什么样的结构,然后在黑板上边画边解释。
(3)拓展性活动:肘关节模型,这一活动学生可选择身边的材料,因陋就简,只要能解释肘部的动作就可以。
(4)学生活动:利用工具箱里的材料,做一个神秘的盒子。
(5)教师巡回指导。
做完后师生一起来玩神秘的盒子,体会模型解释的作用和乐趣。
(6)这个神秘的盒子模型说明了什么?
5、全课总结。
六、板书设计
(略)
七、教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