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遥感和GIS的南充市顺庆区LUCC动态变化分析
基于遥感的土地利用变化动态分析
基于遥感的土地利用变化动态分析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而土地利用的变化则反映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遥感技术以其宏观、快速、准确和周期性等特点,成为研究土地利用变化的重要手段。
遥感技术通过卫星、飞机等平台搭载的传感器,获取地表的电磁波信息,从而能够对大面积的土地进行监测和分析。
这些信息经过处理和解读,可以为我们提供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分布等详细数据,为研究土地利用变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全球范围内的土地利用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使得大量的耕地和林地被转化为城市建设用地;农业的发展导致了耕地的扩张和集约化利用;而生态保护政策的实施则促进了一些地区的森林和草地的恢复。
这些变化不仅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产生了影响,也在全球尺度上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等问题带来了挑战。
以我国为例,东部沿海地区的城市化发展迅速,许多原本的农田和农村地区逐渐被高楼大厦和工业园区所取代。
遥感图像清晰地显示出城市边界的不断扩张,以及城市内部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
在中西部地区,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和资源开发的进行,土地利用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例如,大型交通线路的建设可能会导致沿线土地的开发利用,而矿产资源的开采则可能造成土地的破坏和污染。
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土地利用变化动态分析,通常需要经过一系列的步骤。
首先是数据的获取,包括选择合适的遥感影像数据源,如Landsat 系列、MODIS 等。
然后是对影像进行预处理,包括辐射校正、几何校正等,以提高影像的质量和准确性。
接下来是土地利用分类,这是一个关键的环节,通常采用基于像元或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将影像中的土地利用类型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等。
在分类的基础上,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的影像,就可以分析土地利用的变化情况。
在土地利用变化分析中,还需要考虑一些影响因素。
人口增长是推动土地利用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人口的增加,对住房、粮食等的需求也相应增加,从而导致土地利用的调整。
基于RSGIS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LUCC论文
基于RS与GIS的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LUCC研究摘要:以湘潭市2001年、2005年和2009年三期tm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应用监督分类、非监督分类和决策树分类相结合的方法获取土地利用动态变化信息,利用gis技术研究湘潭市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情况、类型转化状况及变化程度。
湘潭市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和林地为主,2001-2009年耕地、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减少,其中耕地面积减幅最大;建设用地和林地面积不断增加,其中林地面积先减后增,建设用地面积则持续增加;在土地利用空间格局转化中,耕地大部分转化为建设用地,小部分转化为林地,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地主要转向建设用地和林地;在土地利用变化程度上,2001-2004年为0.111,2005-2009年为0.268,土地利用变化程度不断增大。
结果表明两型社会建设加快了湘潭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速度。
关键词:两型社会;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监督分类;决策树分类;转移矩阵中图分类号:tp753;p96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2.38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02-94-04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人口、资源与环境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土地资源是人类高度重视的自然资源之一,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影响着全球生态环境与气候的变化,成为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之一[1]。
lucc的过程、趋势、驱动力及生态环境效应是研究的重点,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进行相关研究成为lucc研究的主要方法[2-4]。
目前,lucc研究已经成为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核心,具有重要的现实性意义。
湘潭市作为我国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明显。
在此形势下,如何高效的管理与利用土地资源已经成为当地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对该区域的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进行研究,揭示湘潭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状况,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为更好的促进两型社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依据[5-7]。
LUCC的研究方法、主要指标及其应用ppt课件
一、LUCC研究方法
2、野外实地调查/考察方法
野外实地调查/考察资料作为早期的野外地表景观环境实 地观测的第一手数据,对于LUCC研究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其主要思路可以概括为: 对不同时期、不同尺度和不同来源 的野外实地调查/考察资料,进行相关信息的挖掘与整理,并 对多期的资料进行标准化处理( 裁剪、类别的合并与分划、 类别的统一等) ,形成易于进行对比分析的统一数据,然后 进行相关的研究对比工作[3-5]。
2、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模型可以分为经验统计模型、随 机模型、优化模型、基于过程的动态模型及综合模型。 模型分类:经验统计模型、随机模型、概念机理模型、综合 模型[2,5]。
11
一、LUCC研究方法
经验统计模型采样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分析每个因子对 土地利用变化的贡献率,并将 LUCC与驱动因子之间的相互 作用定量化,从而从统计学角度表征 LUCC的原因。 经验统 计模型,如线性回归模型、Logistic回归模型、主成分分析
经济发展战略 五年计划资料 有关经济效果分析
(4)社会情况资料 人口资料 行政组织
文教、卫生等基本情况
4
一、LUCC研究方法
以文献调查方法为主要数据源进行LUCC研究,学者较 多在考证不同种类和不同来源的历史文献基础上,挖掘和提 取有用的信息,利用不同的数据处理方法( 如类比法、断面 定量比较法、订正法、插补法、森林恒等式和薄记模型等) 整理和标准化不同时期、不同来源和不同格式的资料,采用 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好的数据,最后对结果数据进行对比 分析,早期主要以文字描述的方式定性或半定量研究LUCC 所采用的一般方法。
一、LUCC研究方法
8
一、LUCC研究方法
(二)LUCC研究模型 由于土地利用 /覆被变化(LUCC)涉及各方面因素繁多,
国际LUCC研究发展趋势综述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国际LUCC研究发展趋势综述》国际LUCC研究发展趋势综述摘要:在对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LUCC 研究的主要方向及关键问题。
国际对LUCC的研究主要包括4个方面:①LUCC的状况研究、②LUCC的驱动力及驱动机制研究、③LUCC的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④LUCC的模型模拟与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
LUCC研究的基础在于数据的来源及整合,难点在于尺度的转换,焦点是模型的建立和完善。
关键字:LUCC;国际;研究进展Summary about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international research on LUCCBian Yingying(Institute of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Science,Xinjiang University,Urumqi 830046) Abstract:Based on a systematic summary of the research progress in 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 (LUCC)summarized the main directions of research on LUCC and key issues. International research on LUCC 4 main parts: LUCC study, II of LUCC driving forces and driving mechanism research in, and aim at effect and mechanism study on LUCC, LUCC simulation and study on land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models. LUCC research is based on the sources of data and integration, conversion of the difficulty scale, the focus is the establishment and perfection of a model.Key words: LUCC; International; Research progress20世纪中期以来,随着人口激增、环境污染降、能源和资源短缺等诸多全球性重大问题的出现,世界正面临非常严峻的环境问题。
基于GIS的土地利用时空动态变化分析
基于GIS的土地利用时空动态变化分析摘要: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对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有着重要的影响。
分析土地利用时空变化是研究区域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
以信阳出山店水库建设为例,运用RS和GIS技术,对研究区不同时期的遥感影进行解译处理,叠加计算和空间分析,通过生成MARCOV土地转移矩阵,构建单一动态度、综合动态度等模型,定量分析土地利用结构的时空变化特征,以揭示不同时空尺度内土地利用的变化规律。
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8年间,研究区在水库建成前后土地利用情况发生了显著变化。
总体特征表现为水域增加明显,增加量达到10%。
林地、建设用地略有增加,耕地显著减少,减少量达到18%。
而且不同时段,土地类型的空间动态度变化差异明显。
2000-2015年除建设用地外,其他类型土地空间动态度变化均较小。
2015-2018年水域和建设用地空间动态度变化尤为剧烈,分别达到98.7%和85.6%。
研究成果为区域生态系统健康发展提供决策依据,为未来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等提供有效基础信息支撑。
关键词:水库,生态,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动态变化GIS-based Analysis of Dynamic Spatial and Temporal Changes of Land Use—take the construction of Chushandian Reservoir in Xinyang as anexampleZHANG Jun hua ,WU Qing,CHEN jing,WANG Kun ,CHENG Jun jie,LU Heng,LIZiwei(1.mapping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hool of North China University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2.SHui fa planning and design co.LTD) Abstract:This essay takes the construction of Chushandian Reservoir in Xinyang as an example to explain the problems such as the destructive impact on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eservoir project. With the support of GIS technology, the essay conducts geographical calculation and spatial analysis of the remote sensing images and land use maps in different periods of time.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MARCOV transfer matrix, single dynamic degree, comprehensive dynamic degree and other models, the essay aims at doing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change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and use structure and revealingthe changes of land use landscape pattern.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indicate that between 2000 and 2018, the land use situation in this area changed significantly before and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the reservoir. Overall, the water area, forest land and construction land ha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especially the water area. And the cultivated land ha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by 18%, Moreover, the spatial dynamics of land types vary dramatically in different periods. Except for construction land, the spatial dynamics of other types of land changed little from 2000 to 2015. From 2015 to 2018, the spatial dynamics of water and construction land changed drastically, reaching 98.7% and 85.6% respectively. The research results provide essential information support for the future improvement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reservoir area, the promo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n the reservoir area, and the sustainable use of land resources. It also provides the basis for decision-making for the rational use of land resources and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ecosystem in the reservoir area.Key words: reservoir, ecology, land use, transfer matrix, dynamic change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干扰日益强烈,生态恶化问题是目前人类生存所面临的严峻问题。
基于遥感和GIS的南充市顺庆区LUCC动态变化分析
19 3
基于遥感和 G S的南充市顺庆 区 I LC U C动态变化 分析
洪伟 杨 武年
( 成都理工大学遥感与 G S 究所 ,国土 资源信 息技术 与应用 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 室,四川 成都 6 0 5 ) I研 1 0 9
[ 摘要]利用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方法 ,精确解译顺 庆区 2 0 0 0年与 2 0 0 7年两期 L n s t T a d a— M遥感影像 ,获 得 该地 区土地利用/ 覆被 的矢量 图及定量统计数据 ,综合运用动态指标分析 了 L C U C特征 。研 究结果表 明:该地 区的耕地 、林地和建设用地是 L C U C的核心类型 ,三者面积之和超过研究区总面积 的 9 % 0 。7年间土地利用/ 覆 被变化速度较快 ,耕地面积逐年减少 ,林地和建 设用地面积显著增加 ,草地、水域则有少许减少 。这些分析结 果为查 明该区土地利用及 变化情况 ,揭示其 中存在 的问题 ,相关部 门制定国土规划提供 了科学依据 。 [ 关键词]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土地利用/ 土地覆被 [ 中图分类号] 2 7 P 3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 17 — 0 9( 0 0 3 0 3— 5 64 5 1 2 1 )0 — 19 0
Unvri f eh oo yC e g u6 0 5 , hn) ies y T cn lg , hn d 10 9 C ia to
Ab t a t sr c :RS a d GI r p l d t tr r t r c s l n d a- n S we e a p i i e p e e iey La s t e o n p TM e t e sn ma e o u q n e in i r mo e s n i g i g fs n i g r g o h n
【毕业论文选题】遥感本科生毕业论文题目
遥感本科生毕业论文题目遥感是以航空摄影技术为基础,在20世纪6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门先进又实用的空间探测技术。
学术堂为你提供了以下遥感本科生毕业论文题目,望借鉴采纳。
遥感本科生毕业论文题目一:1、GIS和遥感辅助下流域模拟的空间离散化与参数化研究与应用2、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支持的土水资源分类、评价与预测研究3、基于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的洪灾风险区划研究4、基于遥感影像与GIS数据的变化检测理论和方法研究15、基于遥感、GIS的陕北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效应研究6、遥感图像的目标检测方法研究7、遥感图像编码技术与算法研究8、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矿区环境监测与评价9、卫星遥感成像计算机仿真系统的研究与应用10、基于JPEG2000的高速遥感图像实时压缩仿真系统研究11、基于内容检索的遥感影像数据库系统研究12、基于遥感影像的地图道路网数据的变化检测13、基于小波变换的遥感图像融合算法的研究14、高分辨率遥感影像道路分割算法研究15、基于控制点影像数据库的遥感卫星影像几何矫正和半自动配准16、遥感和GIS技术在磐石市土壤侵蚀定量分析的应用研究17、GIS技术支持下的海岸带遥感动态监测分析18、基于灰度共生法和小波变换的遥感影像纹理信息提取19、荒漠化评价遥感信息模型的研究20、基于J2EE的遥感影像数据库检索与发布系统的设计与实现21、现代遥感和GIS技术支持下的江苏省某市土地利用变化研究22、基于单时相遥感影像与GIS的土地利用变化检测方法研究23、GIS和遥感(RS)在滇西北三江并流区地貌环境演化研究中的应用24、海量遥感图像内容检索关键技术研究25、基于多分辨率分析的遥感图像融合算法研究26、遥感软件知识产权与数字遥感影像版权保护27、基于特征点的遥感图像配准方法及应用研究28、基于成像系统建模提高遥感图像分辨率方法研究29、基于随机场模型的遥感影像变化检测方法研究30、基于特征区域的遥感影像数字水印研究231、基于数据库方式的遥感图像库内容检索研究32、面向对象的滩涂湿地遥感与GIS应用研究33、基于面向对象理论的城市空间信息遥感分析研究34、基于遥感和GIS的上海土地利用变化与土壤碳库研究35、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单株立木识别与树冠分割算法研究36、虚拟样机技术及其在航天遥感器研发中的应用37、基于内容的光学遥感图像检索关键技术研究38、空域自适应滤波方法及其在斜模式遥感图像复原中的应用39、基于遥感和GIS的观测气温订正及对LUCC响应研究40、遥感影像数字水印算法研究遥感本科生毕业论文题目二:41、遥感与GIS在油气管道线路选择中的应用研究42、基于AcrGISServer的卫星遥感影像管理系统43、多权限遥感影像信息隐藏技术研究44、MODIS卫星遥感数据云检测软件设计45、基于GIS的遥感影像快速浏览系统的设计与实现46、基于遥感与GIS技术的锡林郭勒盟干旱监测与预警研究47、点、线结合下的多源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匹配48、基于无人机遥感平台图像采集处理系统的研究49、基于OpenGL的遥感图像三维可视化重建50、面向对象的高分辨率遥感图像分割方法的研究51、基于遥感与GIS技术的汶川县地震前后生态环境质量评价52、遥感和GIS在汶川地震灾区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中的应用研究53、遥感影像面状地物半自动提取方法354、遥感影像数据库原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55、遥感图像配准与变化检测中的关键技术研究56、遥感图像分割算法研究与实现57、高分辨率可见光遥感图像港口及港内目标识别方法研究58、遥感图像融合及应用研究59、暴雨诱发的地质灾害遥感监测与评估60、基于遥感和GIS的高分辨率城市人口密度模拟61、基于遥感技术的大庆地区地质环境监测与变化趋势评价62、基于ArcGISEngine的遥感土地退化监测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63、基于ArcGIS与ENVI一体化的遥感影像数据的网络发布与共享64、基于GIS和遥感的景观视觉资源评价65、第二次土地调查遥感解译与数据库建立研究66、基于遥感分类图的矢量化算法研究及应用67、GIS支持下的中国陆地生物量遥感动态监测研究68、基于多源遥感信息的WebGIS的设计与实现69、GIS辅助的遥感图像处理与分析技术的研究70、GIS和遥感辅助下的江西潋水河流域化学径流计算机模拟探讨71、基于遥感和GIS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环境效应分析72、基于遥感和GIS的塔里木河下游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73、基于小波包的遥感图像半脆弱性数字水印74、海量遥感影像数据库系统的设计和实现75、基于遥感和GIS的青藏铁路生态累积效应研究76、多光谱和全色遥感图像融合算法研究77、矿区遥感监测业务处理及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78、决策树分类器的实现及在遥感影像分类中的应用79、基于Hadoop遥感影像存储与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480、基于空间信息核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的遥感图像分类遥感本科生毕业论文题目三:81、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交通路网提取技术研究82、基于面向对象遥感技术的矢量元胞自动机建模及应用83、基于遥感技术的土地违法发现系统的研制与开发84、主客观相结合的遥感图像质量评价方法研究85、遥感图像几何定位精度评价方法研究86、基于颜色和纹理特征的遥感图像检索87、基于特征的遥感图像自动配准技术研究88、基于MongoDB与Hadoop的地学遥感大数据管理系统的设计89、陇南金矿区矿山环境遥感监测与GIS评价研究90、定量化遥感数据网络发布模型设计与实现91、遥感与GIS技术在工业园规划中的应用研究92、多源遥感信息集成应用系统综合处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93、海量遥感影像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94、基于遥感和GIS的兴和县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研究95、彩色遥感图像分割算法研究96、基于遥感和GIS的京津冀都市圈城乡建设用地变化分析97、基于遥感与GIS的乌鲁木齐市绿地资源分析98、湖北省土壤侵蚀遥感监测信息WEB发布系统开发及实现99、基于小波变换的遥感图像自动配准算法研究100、基于内容的遥感图像数据库检索研究及实现101、遥感影像纹理特征提取及其在影像分类中的应用102、基于高光谱遥感图像的植被分析软件设计5103、基于MODIS遥感影像及元胞自动机的京津冀地区城市模拟研究104、土地调查数据库中海量遥感影像数据的组织管理模式研究105、多源微波遥感数据综合应用系统设计与实现106、遥感影像配准与融合技术研究107、分布式遥感空间数据库信息共享平台的设计与实现108、基于遥感与GIS的北京市城镇化进程的动态研究109、基于支持向量聚类的遥感图像分割算法研究110、基于遥感和GIS技术的淮安市土地利用变化研究111、基于遥感与GIS的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方法研究112、基于地理信息Web服务的海量遥感影像分布式处理与发布113、基于Oracle数据库的遥感影像数据管理与应用114、基于遥感和GIS的河流湖泊湿地信息提取与分析115、遥感图像分割算法研究及应用116、遥感与GIS技术在矿山环境监测与质量评价中的应用117、遥感与GIS技术在山区铁路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应用研究118、基于遥感影像的专题图制图综合研究及实践119、基于遥感影像的地物信息自动提取技术研究与实现120、基于遥感和GIS的重庆市涪陵区城市扩展分析遥感本科生毕业论文题目四:121、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中舰艇目标的分割与提取技术研究122、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本底数据库建设与应用123、水源林遥感图像空间信息特征数据挖掘124、多尺度遥感图像分割算法研究与应用125、基于遥感和GIS的矿山环境评价体系的构建与研究6126、遥感数据处理软件的设计与实现127、卫星遥感影像处理系统浏览图生成与云掩膜生成模块的设计与实现128、遥感图像道路信息提取研究129、基于四元数的彩色图像部分加密研究及在遥感图像的应用130、遥感专题产品生产中业务流程控制与资源调度设计与实现131、基于隐马尔可夫树模型与旋转不变性的遥感图像纹理检索方法研究132、基于遥感图像的内河航道识别研究133、资源三号遥感影像阴影检测与补偿系统研究与开发134、红外遥感图像仿真系统算法集成软件设计与实现135、基于MongoDB遥感数据存储管理策略的研究136、多光谱遥感图像变化检测的聚类算法研究137、基于Hadoop的遥感数据存储与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138、海洋遥感数据传输系统研究与设计139、中科星图遥感应用软件营销策略研究140、基于遥感影像的数字水印的研究与实现141、基于脆弱水印的遥感影像完整性认证算法研究142、面向遥感产品的可视化建模方法研究143、基于Petri网的遥感产品生产模型研究与应用144、遥感产品并行生产技术的研究及其应用145、面向服务的消息中间件在异构遥感系统中的应用146、面向遥感数据的云数据库技术研究与应用147、面向高分应用的在线遥感数据挖掘研究7。
基于遥感与GIS的新疆LUCC变化的时空信息研究及分析
o U C i ij n ae nR n ST c n lg fL C X ni gB sdo Sa dGI eh ooY n a
W e , n u n i g iYi Ya g H a m n
( . h olt nC nrl e t f rmq,U u q 30 3 hn ; 1T eP l i o t nr o u i rm i 0 6 ,C ia uo oC e U 8 2 Xi in n i n e tl nt n et t i ,U u i 3 0 , hn ) . n agE v o m na Moi r gC nr Sa o j r o i e t n rmq 8 0 1 C ia 1
基 于遥 感 与 GS的新 疆 L C I U C变化 的
时 空 信 息 研 究 及 分 析
魏 毅 ‘杨 焕 明 ,
(. 1 乌鲁木齐市污染控制 中心 , 新疆 乌鲁木齐 8 0 6 ;. 3 0 32 新疆环境监测 中心站 , 新疆 乌鲁木齐 8 0 1 ) 3 0 1
摘
要: 文章应用 R s和 GS等技 术提取新 疆地 区近 十几年 来土地利 用变化信 息, I 从现 状分析 、 发展动 态等 方面
S o h a ln s t e b g e to h l s e . s d o h b v n l ss a d r s l , n l z d t e d v n o c s o h ft e f r a d i h i g s ft e 6 c a s s Ba e n t e a o e a a y i n e u t we a a y e h r i g f r e f t e m s i
对土地利 用与 土地覆被 ( U C) 息进 行定 量和 定性 的分析 。并运 用土地利 用动态度进一 步说 明新 疆 L C LC 信 UC
LUCC资料
一、当前美国LUCC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热点问题:1.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结构类型分析;2.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过程研究;3.探讨人类对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反应;4.建立综合的全球性或区域性的变化模型,探讨不同空间尺度上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的动力学机制。
二、LUCC研究技术手段——3S技术结合与集成遥感在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的调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由于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研究要揭示变化的过程和机制。
因此,首先要具有能动态地反映变化过程的信息及其处理方法。
而遥感技术在这方面大有用武之地,因此得到广泛应用。
目前利用遥感手段监测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已成为LUCC研究的主要手段之一。
但由于遥感图像本身的固有误差和其他误差,使得在遥感图像上判读图上的区域界线比较困难。
而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应用,则为准确地界定区域界线提供了可能。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又为多种来源的海量时空数据综合处理、动态存取、集成管理及建模和模拟提供了主要手段。
因此,利用3S技术的结合与集成获取LUCC数据越来越受到重视。
德克萨斯大学的KellyACrews-Meyer 利用遥感和GIS手段来研究人类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
德克萨斯大学的HongxinLiu提出一种新的遥感分类方法用于城市土地利用分析。
田纳西大学地理系的Shi-LungShaw和XiaohongXin提出时间GIS概念,并建立时间GIS模型用于分析土地利用和交通之间的相互作用。
三、LUCC模型研究进展及出现的问题:在LUCC研究领域,科学的分支及其相应的传统使得不同学者从不同的视角来建模。
例如社会学家具有从微观尺度研究个体行为的传统,主要运用一些定性或定量的微观经济学和社会心理学的方法[8];而具有自然科学背景的学者,如地理学家、生态学家,更加关注宏观尺度的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变化,运用RS、GIS和特定社会组织水平的宏观特征来建立模型。
目前,土地利用变化模型在分析水平、空间尺度、综合水平、时间动态等方面呈现多样化的特点:空间的和非空间的、动态的和静态的、归纳性的和演绎性的、描述性的和优化性的、基于主体的和基于像元的、全球尺度的和地方尺度的。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研究进展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研究进展作者:余慧容,蒲春玲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第19期摘要: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研究一直是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
从LUCC相关概念入手,对LUCC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归纳,得到结论:国外LUCC领域的研究启动早、覆盖面广且研究较为深入,中国LUCC研究主要集中在时空变化、驱动机制、生态环境效应及模型模拟研究四个方面,加强区域性研究、提高模型的实用性仍是中国今后LUCC领域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LUCC; 时空演变; 模型模拟中图分类号:F301.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9-0142-03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研究是全球变化研究的核心主题之一[1],其研究成果对于实现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LUCC相关概念土地覆被(Land Cover)曾被IGBP(国际地圈与生物圈计划)和IHDP(全球环境变化人文计划)定义成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共同作用后在近地面层及地球陆地表层所形成的自然状态[2],其他组织机构和学者也给出了其他定义,但其内涵均包括:(1)其本身是由植被、土壤和陆地表面的水体等构成;(2)其是构成陆地生物圈的重要成分[3]。
土地利用(Land Use)于1985年被世界粮农组织(FAO)定义为土地利用是由自然条件与人的干涉所决定的土地功能[4],但目前应用较广的定义是:人类所进行的一切有目的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的行为活动的总称,如耕地、林地、牧草地、建设用地等都是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1]。
可见,土地覆被和土地利用间具有巨大的关联性,前者的变化作用于后者,而后者又是造成前者变化的最重要影响因素,其二者共同构成了土地的社会、自然双重属性。
二、LUCC国外研究进展1990年全球变化研究委员会最早提出了一个全球性LUCC研究框架。
国际上真正意义上的LUCC研究开始于1992年,联合国在“21世纪议程”中明确提出将加强LUCC研究作为21世纪工作的重点[5]。
基于卫星遥感数据的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监测及分析
基于卫星遥感数据的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监测及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已经成为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为了实现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动态监测及有效的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卫星遥感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监测和分析中。
本文将就如何基于卫星遥感数据进行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监测及分析这一主题展开对话。
1. 基于卫星遥感数据的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监测方法在多源遥感数据的基础上,通过生成遥感影像相应的指数和应用专用软件进行影像分类,可以获取土地利用信息,从而进行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监测,其中NDVI (归一化植被指数)和光谱是常用的遥感影像分类指数。
基于NDVI指数,提取有关植被的校正上下文,可以得到城市地表的特征,用于土地利用信息筛选。
在光学遥感影像处理中,SVM(支持向量机)分类法可以对城市土地利用进行分类,并可以让数据集处于最佳分割案例。
2. 基于卫星遥感数据的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分析方法针对不同时间段遥感影像所提取的土地利用信息,可以利用GIS(地理信息系统)方法和变化检测方法进行变化分析,以研究城市土地利用的演变和变化趋势。
通过比较不同时间段的土地利用类型、数量和空间分布等信息,可以评估城市土地利用的变化状况,得到诸如城市扩张速度、土地利用改变类型、城市发展对环境的影响等内容的定量化结果。
3. 基于卫星遥感数据的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监测与分析实践案例成都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中心城市之一,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加速,产生了大量土地利用变化。
为了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开展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监测和分析十分必要。
在成都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进行的研究中,利用收集的Landsat 8 OLI遥感数据,结合Google Earth影像、地籍图、行政区划图等多种数据资源,重建了城市环境遥感数据库,实现了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监测。
通过评估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情况,成都市通过合理规划城市用地功能,实现了合理地利用城市资源。
4. 基于卫星遥感数据的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监测与分析的优劣势卫星遥感技术具备高时空分辨率、高覆盖率、非接触式等优势,为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监测和分析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来源和技术方法。
基于GIS和RS的延龙图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
基于GIS和RS的延龙图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满卫东;李春景【摘要】According to the TM images in 2000 and 2009,and the spatial analysis methods of remote sensing and GIS,the dynamic changes of land use in Yanji , Longjing and Tumen during the period from 2000 to 2009 was research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quantity of the agricultural lands changs is the most signifiant and the water changes stands out in Yanji City, and the quantities of the agricultural lands and green lands significant are most of all. The change of water stands out in Longjing and the agricultural land changes standeol out in Tumen. During all kinds of land-use types, it is the only green lands that reduces. The others increase from the green lands, and the agricultural lands increased the most of all.%根据2000年和2009年的两期遥感图像,通过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方法,研究了延吉市、龙井市和图们市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情况,并与延龙图整个区域的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变化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延吉市的农用地年变化量最大,水域变化最显著;龙井市和图们市农用地和绿地年变化量较大,龙井市的水域变化最显著,而图们市的农用地变化最显著。
论文范文:国内水土流失定量测评——基于遥感与GIS技术
论文范文:国内水土流失定量测评——基于遥感与GIS技术第一章绪论1.1 研究背景和意义当前,水土流失是全球范围内发生最广泛、危害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据估算全球的水土流失面积约为16.43×106km2,占地表总面积的10.95%(李占斌2005)。
其中,中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的人口和农业大国,国土面积约为960 万km2,其中,山区、丘陵区约占国土面积的2/3,也是我国水土流失的主要地区(冯绳武1989;秦天枝2009)。
水土流失在我国的危害已达到十分严重的程度,虽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治理,但流失面积还在扩大,可以说“治理赶不上破坏”。
根据2002 年全国水土流失公告,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km2(不包括冻融侵蚀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37.1%,其中水力侵蚀面积165 万km2,风力侵蚀面积191 万km2(陈雷2002;秦天枝2009;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2002)。
它不仅造成土地资源的破坏、粮食减产、降低土壤肥力、淤积库容和湖泊、导致农业生产环境恶化、生态平衡失调、水旱灾害频繁,而且影响各业生产的发展(彭珂珊2000a,2000b,2001;王占礼2000a,2000b;张俊飚2001)。
水土流失是我国的头号环境问题(李运学等2002),是我国土地资源遭受的最常见的地质灾害,其中以黄土高原地区最为严重(秦天枝2009)。
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土壤侵蚀从面积和强度上都是由东到西逐渐递增,土壤侵蚀分布存在集中连片的特点(李运学等2002;赵晓丽等2002)。
我国水土流失不仅面积大、范围广,且其类型多样、成因复杂,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自然地理现象。
地形起伏不平、坡陡沟多、多暴雨、降水集中、植被稀少、土质疏松等,是水土流失发生的自然原因,也是其发生和发展的潜在条件。
国内学者(彭珂珊2000a,2000b,2001;史更申1994;王占礼2000a,2000b;张俊飚2001)以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黄土高原地区、长江流域部分地区为例进行分析,影响土壤侵蚀的自然因素主要包括降雨、地形地貌、植被、土壤等,而人为因素包括土地利用方式不合理、滥垦滥伐、过度放牧、陡坡开荒、毁林毁草、工程建设的影响等,它是加速土壤侵蚀的催化剂。
lucc地理名词解释
lucc地理名词解释
LUCC是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的缩写,指的是地球表面土地利用和覆盖的变化。
这一概念在地理学、环境科学和遥感技术领域被广泛应用。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研究主要关注人类活动对土地利用和覆盖的影响,包括城市化、农业扩张、森林砍伐、草原退化等。
通过对LUCC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为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在LUCC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数学模型等。
研究人员通过遥感数据获取土地利用/覆盖的信息,利用GIS技术进行空间分析,通过数学模型预测未来的变化趋势。
这些方法帮助科学家更准确地监测和评估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情况,为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LUCC研究对于生态环境保护、资源管理、城市规划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了解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模式和趋势,可以制定更有效的保护和管理策略,促进可持续发展。
因此,LUCC研究在当今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总之,LUCC即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是指人类活动对地球
表面土地利用和覆盖造成的影响,通过科学研究和技术手段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估,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三调与lucc转换 -回复
三调与lucc转换-回复【三调与lucc转换】是地理学和环境科学领域中常用的两个概念。
三调指的是对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和土地资源进行调查和评价的一种研究方法。
而Lucc转换则是指基于三调数据,对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进行分析和预测的过程。
本文将逐步回答有关三调和Lucc转换的问题。
一、什么是三调?三调是土地利用/覆盖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土地资源进行调查和评价来获取土地利用和覆盖的信息。
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和土地资源。
土地利用是指土地的功能利用,例如农田、城市、林地等;土地覆盖是指土地表面被不同物种、群落或物理现象覆盖的情况,例如植被、河流、湖泊等;土地资源则是指土地的物质和能源特性,例如矿产资源、水资源等。
二、三调的目的是什么?三调的主要目的是获取土地利用和覆盖的相关信息,为土地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土地利用的调查,可以了解土地利用结构和变化趋势,为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和城乡建设提供参考。
通过对土地覆盖的调查,可以了解不同类型土地覆盖的空间分布和变化情况,为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提供基础数据。
通过对土地资源的调查,可以了解土地的物质和能源特性,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和保护土地生态提供依据。
三、什么是Lucc转换?Lucc转换是基于三调数据,对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进行分析和预测的过程。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数据预处理、变化检测、转换矩阵建立和模型验证。
首先,需要对三调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数据的空间校正、投影转换和分类统一。
然后,对不同时间点的三调数据进行比较,通过变化检测方法找出土地利用/覆盖的变化情况。
接下来,根据变化情况建立转换矩阵,描述不同土地利用/覆盖类型之间的转换关系。
最后,通过模型验证可以评估Lucc转换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为什么需要进行Lucc转换?Lucc转换有助于了解土地利用/覆盖的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预测未来的土地利用/覆盖模式,为土地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三调与lucc转换 -回复
三调与lucc转换-回复三调(Multifunctional Comprehensive Survey)和Lucc(LandUse/Cover Classification)转换是一种用于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研究的常用方法。
三调主要通过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详细细查,而LUCC转换则通过对时间序列遥感影像进行解译与分析,以得到土地利用/覆盖的时空变化情况。
下面将一步一步回答关于这两个方法的一些常见问题。
什么是三调?三调是一种综合地理调查方法,旨在获取土地资源利用的详细信息。
它采用了问卷调查、田块调查、卫星图像解译等技术手段,并结合地形、气候、土壤等地理因素,全面了解某个特定区域的土地资源利用特点和问题。
通过三调,我们可以掌握土地利用的种类、面积、分布和变化情况等信息,为制定土地规划、资源保护和区域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三调的步骤有哪些?三调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 设计调查方案:确定调查区域、调查目标和调查内容,制定调查指南和调查表格等。
2. 采集基础资料:收集并整理关于地形、气象、土壤、水文等基础资料,为后续调查提供依据。
3. 田块调查:利用规划图、遥感图像等,对目标区域的田块进行实地调查,统计田块面积、种植作物、农业措施等信息。
4. 问卷调查:逐户、逐人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居民的土地利用方式、用地需求和满意度等。
5. 数据整理与分析:将采集的各类数据整理统计,并进行分析,提取关键信息,比如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分布、变化趋势等,用于制定土地规划和政策制定。
6. 结果报告:根据分析结果,编制成报告,向相关部门和公众提供科学依据,为土地利用和地理决策提供参考。
什么是LUCC转换?LUCC转换是指通过分析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and Use/Cover Change,简称LUCC),了解和解释土地利用/覆盖的时空演变过程。
它主要使用时间序列遥感影像,并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技术等手段,进行土地利用分类、变化检测和模拟预测,揭示土地利用变化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LUCC的研究方法、主要指标及其应用-文档资料
模型分类:经验统计模型、随机模型、概念机理模型、综合 模型[2,5]。
2021/4/21
11
一、LUCC研究方法
经验统计模型采样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分析每个因子对 土地利用变化的贡献率,并将 LUCC与驱动因子之间的相互 作用定量化,从而从统计学角度表征 LUCC的原因。 经验统 计模型,如线性回归模型、Logistic回归模型、主成分分析
化的历史数据,而且由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具有非线性的特
LUCC模型的建立是深入了解土地利用和覆被变化复杂 性的重要手段,其作用和目的可以概括为: 对土地利用/覆被 变化情况进行描述、解释、预测,并制定对策。
2021/4/21
9
一、LUCC研究方法
2021/4/21
10
一、LUCC研究方法
1、国际上土地利用变化模型呈现多样化: 空间模型与非 空间模型、经验统计模型和概念机理模型、综合模型等。
2021/4/21
3
一、LUCC研究方法
1、文献调查方法
2021/4/21
4
一、LUCC研究方法
以文献调查方法为主要数据源进行LUCC研究,学者较 多在考证不同种类和不同来源的历史文献基础上,挖掘和提 取有用的信息,利用不同的数据处理方法( 如类比法、断面 定量比较法、订正法、插补法、森林恒等式和薄记模型等) 整理和标准化不同时期、不同来源和不同格式的资料,采用 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好的数据,最后对结果数据进行对比 分析,早期主要以文字描述的方式定性或半定量研究LUCC 所采用的一般方法。
法、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典型相关分析法、系统动力学方法 、空间统计模型及非线性回归模型等,通常是基于大量的土 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数据,把土地利用/覆变化的各种转化概
lucc研究报告
lucc研究报告Lucc研究报告1. 研究背景Lucc(Land Use and Cover Change)是国际上广泛应用的一种地质学研究方法,用于分析和评估土地利用和覆盖变化对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影响。
它主要利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来获取和处理土地利用和覆盖的空间数据,并通过模型和算法分析其变化过程和趋势。
2. 研究目的本次研究的目的是利用Lucc方法,分析一定时期内某地区土地利用和覆盖的变化情况,并评估其对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影响,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3. 研究方法本次研究选择某地区的遥感影像数据,并通过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提取土地利用和覆盖信息。
然后,使用GIS软件对数据进行空间分析和统计,分析土地利用和覆盖的变化过程和趋势。
最后,通过模型和算法评估土地利用和覆盖变化对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影响。
4. 研究结果根据研究的结果,我们发现在研究地区的一定时期内,农田面积减少,而城市建设和工业用地的面积增加。
这种土地利用和覆盖变化导致了土壤质量下降、水资源减少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等环境问题,同时也对农业生产和人居环境产生了不利影响。
5. 研究结论本次研究表明,土地利用和覆盖的变化对环境和人类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需要制定有效的土地资源管理策略。
例如,要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合理调控农田和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保护农田和生态环境。
同时,还要加强环境监测和评估,以及科学研究,为土地利用和覆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6. 研究局限性本次研究仅选取了某地区的遥感影像数据,并进行了简单的数据分析和评估,结果可能受数据质量和分析方法的限制。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扩大研究范围和数据采集方式,以获得更全面和准确的结果。
7. 研究展望基于本次研究的结果,我们可以对土地利用和覆盖变化的影响因素和机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开展相应的模型构建和预测。
同时,还可以与其他学科和研究领域进行合作,探索解决土地利用和覆盖变化问题的综合性解决方案。
1987-2020年三门湾海岸带LUCC与近岸生态环境变化
1987-2020年三门湾海岸带LUCC与近岸生态环境变化李梅娜;刘晓凤;印萍;曹珂;陈小英
【期刊名称】《海洋地质前沿》
【年(卷),期】2024(40)3
【摘要】分析LUCC(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提高土地开发利用效率和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选取三门湾海岸带为研究区,以1987—2020年6期Landsat影像为数据源,采用GIS和RS技术,利用定量分析法、土地转移矩阵模型对三门湾海岸带土地利用时空格局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①建设用地、耕地和水产养殖用地是三门湾海岸带主导土地利用类型,人类活动和城镇化导致建设用地和水产养殖面积增加,土地利用转移主要表现为耕地向建设用地、滩涂向水产养殖用地转移的趋势。
②在土地利用结构性质转变影响下,近30年来三门湾近岸水体营养盐含量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近20年来近岸综合潜在生态指数由16.47升至21.18;人类活动对三门湾海岸带近岸生态环境造成威胁。
【总页数】9页(P55-63)
【作者】李梅娜;刘晓凤;印萍;曹珂;陈小英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青岛国实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736;P748
【相关文献】
1.杭州湾南岸近岸海域海水质量2006—2015年变化特征
2.近30年三门湾海岸线时空变化及人为干扰度分析
3.基于极地近岸海洋环境监测系统的南极长城湾生态环境变化初析
4.近20年来长江三角洲海岸带典型区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环境效应研究
5.近10年三门湾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变化及来源解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遥感和GIS的南充市顺庆区LUCC动态变化分析洪伟杨武年(成都理工大学遥感与GIS研究所,国土资源信息技术与应用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四川 成都 610059)[摘要] 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方法,精确解译顺庆区2000年与2007年两期Landsat-TM遥感影像,获得该地区土地利用/覆被的矢量图及定量统计数据,综合运用动态指标分析了LUCC特征。
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的耕地、林地和建设用地是LUCC的核心类型,三者面积之和超过研究区总面积的90%。
7年间土地利用/覆被变化速度较快,耕地面积逐年减少,林地和建设用地面积显著增加,草地、水域则有少许减少。
这些分析结果为查明该区土地利用及变化情况,揭示其中存在的问题,相关部门制定国土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中图分类号]P2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5019(2010)03-0139-05Dynamic Change Analysis on LUCC of Shunqing NanchongBased on RS and GISHONG Wei YANG Wu-nian(Ministerial Key Lab of Land and Resource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Application/Institude of RS & GIS, Chengdu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engdu 610059, China)Abstract: RS and GIS were applied to interpret precisely Landsat-TM remote sensing image of shunqing region in 2000 and 2007.Quantitative statistic and phasor diagram on land use/cover had been worked out ,and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LUCC were analyzed.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cropland, forest and Construction land were main types of LUCC in this region, the total area of the three accounting for more than 90 percent of the whole area. In 7 years, the cropland area decreased, forest land and construction land increased, grass and water area reduced a litter. These analysis could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relevant departments to know about the situation of the region and make a better use of the land resources.Key words: Remote sensing;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Land use/ cover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是全球环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核心问题之一[1]。
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退耕还林的实施,必将加速引发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过程。
研究清楚其实施过程中的土地利用问题,对于土地利用的良性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方法,对顺庆区2000年和2007年两个时相的Landsat-TM影像进行数字处理和信息提取,建立了该地区土地利用时空数据库,并对其2000~2007年7年间的土地利用/覆被数量、类型及变化进行分析研究。
研究结果可为顺庆区生态环境治理、区域生产活动和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决策依据,以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1 研究区概况南充市顺庆区位于四川东北部丘陵地区,四川盆地中部,嘉陵江中游西岸,北纬30°14′~31°16′,东经106°~107°1′之间。
北邻南部县,西南与嘉陵区交界,西接西充县,东北毗邻蓬安县, 东南与高坪区隔江相望。
顺庆区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地势由于受地质构造、崖石、河流浸蚀的影响,西北高,东南低,海拨一般在270米至530米之间, 最高点在重仙境山,山顶海拨523米,最低点在嘉陵江中心与高坪嘉陵两区交界处,海拨265.40米。
境内分布着河谷平坝,浅后宽谷,中丘中谷和深丘窄谷四种地貌类型。
2 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2.1 数据来源以2000年9月12日和2007年9月20日获得的Landsat-TM 卫星影像数据为主要数据源,作为土地利用现状解译、制图及面积量算的基本依据。
同时使用1:10万地形图及行政区划图、该区地理位置、气候、水文、人口、土壤、自然资源等其他统计资料。
2.2 研究方法土地利用变化的研究方法总体上可概括为:综合定性分析,在GIS 支持下对不同时期的遥感影像或土地利用图进行地理计算和空间分析,通过定量化的指标和定位的空间表达,揭示土地利用变化的过程和规律,辨析出某一个地区土地利用随时间变化的总体趋势,或研究区内土地利用空间变化趋势的差异[2]。
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特征、时间过程可从变化幅度、速度和类型转化方向等方面进行分析,通过动态度、转移矩阵等一系列相应模型模拟[3]。
顺庆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动态变化主要从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幅度、速度和类型转化等方面进行研究。
利用遥感及GIS 技术提取不同时期遥感图像对比的差别信息。
运用RS 和GIS 相结合技术进行两期TM 遥感影像预处理、辐射纠正和几何纠正、图像配准等。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分类主要参考《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及《中国西南地区(四川、重庆、云南、贵州)陆地卫星TM 假彩色数据土地资源信息提取标志》,在专业遥感图像处理软件Erdas 中对两个时期的遥感影像分别使用监督分类法进行计算机判译,然后通过目视解译校正,建立土地利用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生成2000年和2007年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分类结果,再将两期的分类结果图经过几何校正、人机交互式信息修正等信息处理,排除干扰因素,得到不同时期的土地覆盖类型图,如图1所示。
通过此图利用GIS 软件可进行分类面积量算和统计,以及地图代数运算等。
图1 顺庆区土地利用图:2000年(左)、2007年(右)3 LUCC 动态变化分析土地利用变化主要表现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和土地利用强度变化两方面[4]。
通常,人们通过两种途径加大土地的产出,一是扩大面积,通过变更地类、用途转移实现;二是提高单位面积的产出,借助于增加技术和劳动投入,即提高集约度来实现。
3.1 LUCC 变化幅度与速度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是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重要方面,而结构的变化首先反映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相互转化的幅度和速度上,从而揭示LUCC 变化过程和变化趋势,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基础的数据依据。
3.1.1 土地利用变化幅度分析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幅度主要是指不同时期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的变化,体现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在总量上的变化。
土地利用/覆被动态变化首先表现为各种土地类型面积在数量上的变化,通过分析土地利用类型面积总量的变化,可以了解土地利用变化总的趋势和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及该时段内人类对土地资源利用变化的强弱程度[5]。
其数学模型为:K = U b - U a (1)其中K为研究时段内某一土地利用类型的总变化幅度,U a、U b分别为研究期初及研究期末某一种土地利用类型面积。
本文通过对2000年、2007年两期影像解译得到的土地利用/覆被类型空间分布数据进行统计,对比分析顺庆区七年期间LUCC数量变化总体特征。
统计数据见表1。
从表1中得出,南充市顺庆区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耕地以及建设用地(城乡居民点和工矿交通用地)为主,2000年到2007年虽然数量和格局发生了变化,但是这三大利用类型的面积之和占总面积比例都达到90%以上。
2000~2007年顺庆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表现为耕地、草地、水域、未利用地面积减少,林地、建设用地面积增加的态势。
从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总量来看,研究时段内研究区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大幅度变化,面积总量变化较大的土地利用类型有耕地、林地和建设用地。
耕地变化幅度最大,7年内面积减少了3885.08hm2,年平均减少555.01hm2,所占比例年均下降了1.02个百分点;林地变化次之,7年内面积增加了3135.99hm2,年平均增加448hm2。
建设用地变化率很大,说明研究区城市化发展很快,城市扩展幅度很大。
草地、水域总变化幅度很小,但是由于其总量基数较小,所以变化率也较大。
而耕地、林地虽然总变化幅度很大,但是由于其总量基数大,达到90%以上,所以变化率不是最大的。
表1 顺庆区2000~2007年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2000年 2007年类型面积/hm2比例/% 面积/hm2比例/%面积增减/hm2变化率/% 耕地 27332.00 50.2 23446.92 43.0 -3885.08 -14.1 林地 17294.12 31.7 20430.11 37.5 3135.99 18.1 草地 634.83 1.2 564.97 1.0 -69.86 -11.0 水域 2631.06 4.8 2343.07 4.3 -287.99 -10.9 建设用地 5819.56 10.7 7125.72 13.1 1306.16 22.4 未利用地 788.43 1.4 589.21 1.1 -199.22 -25.33.1.2 土地利用动态度分析土地利用变化速度指数以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为基础,关注研究时段内类型面积变化的结果。
其意义在于可以直观地反映类型变化的速度,也易于通过类型间的比较反映变化的差异。
通过分析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速度,可以反映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剧烈程度,对比较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差异和预测未来土地利用变化趋势都有积极的作用[4]。
本文采用单一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模型[6,7,8]来监测研究区土地利用结构速度变化情况[9]。
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又可分为反映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绝对量的动态度K1和反映转入和转出变化过程的动态度K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