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工作压力与职业枯竭的关系:职业承诺的调节效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问题提出
教师压力指教师由于自身素质及外界各方面的
原因而导致的一种不愉快的情感体验,如愤怒、焦虑、紧张、沮丧等(Kyriacou,2001;李琼,张国礼,周钧,2011)。
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教师是一种高强度高压力的职业,并且较高的工作压力会导致教师工作效率的降低,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并阻碍个人的专业发展(Chan,2002;石林,2003)。
教师职业枯竭指教师无法应付外界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度要求时,所产生的生理、情绪情感、行为等方面的身心耗竭状态(Kalliath et al,2000;王芳,许燕,2004)。
由二者的概念可以看出,工作压力与职业枯竭具有一定的关系。
Vandenberghe 和
Huberman (1999)也提出,如果个体长期处于压
力下无法得到解决,这期间又没有缓冲资源和支持系统,那么压力就会逐渐引起职业枯竭。
目前,国内外对于教师工作压力与职业枯竭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研究。
普遍发现,教师工作压力与职业枯竭呈显著正相关,教师工作压力的不同方面对职业枯竭的不同方面具有一定的正向预测作用(刘晓明,2004;崔岐恩,钞秋玲,张晓霞,常宝宁,
2011;Kokkinos,2007)。
最近关于工作压力与职业
枯竭关系的研究引入了第三变量(中介变量或调节变量)。
刘晓明等人(2008)研究发现,职业压力借助个体的认知系统对职业枯竭产生作用;另外一些研究者发现,教学效能感在工作压力与职业枯竭之
间起调节作用(刘毅,吴宇驹,邢强,2009;Schwarz -
er,Hallum,2008)。
陈衍(2011)认为,人格特征、
工作满意度、社会支持、自尊等都会对工作压力与职业枯竭的关系产生影响。
教师职业承诺指教师对职业的认同程度,对教师的主要工作是否感到内在的满足,以及对教学工作的投入程度(刘在花,卿素兰,2006)。
因此,职业承诺可以从认知层面调节教师对自己职业的感知与情感体验,从行为层面增强教师对工作的投入程度。
国内外已有相关研究发现,教师职业承诺对职业枯竭具有负向预测作用(刘在花,2010;张丽,边玉芳,2010;Klassen,&Chiu,2011)。
目前,对教师工作压力、职业枯竭、职业承诺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分别探讨两两之间的作用,而同时探讨三者之间作用机制的研究较为鲜见。
在时代变迁、教育发展改革的社会背景下,在压力存在的前提下,想要降低教师的职业枯竭感,教师的职业承诺将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因此,本研究拟探讨职业承诺对工作压力与职业枯竭的调节效应,提升教师职业承诺来减轻教师职业枯竭的程度,这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一定的价值。
并且,本研究调查的样本量比较大,研究结果较为稳定。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选取
以北京市小学四五年级、初中二年级教师
2114人作为被试,他们均参加了相应问卷的测评。
心理与行为研究2013,11(1):110~114
Studies of Psychology and Behavior
110
收稿日期:2011-3-22
作者简介:张国礼,男,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心理教研室讲师,博士。
E-mail:guoli_zhang@ 。
教师工作压力与职业枯竭的关系:职业承诺的调节效应
张国礼1,2边玉芳2董奇2
(1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学院运动心理教研室,北京100084)
(2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5)
摘要应用工作压力、职业枯竭和职业承诺问卷对中小学教师2114人进行调查,主要探讨职业承诺对工作压
力与职业枯竭关系的调节效应。
结果发现:工作压力与职业枯竭的情绪衰竭、非人性化、认知枯竭具有显著正相关,情感承诺、规范承诺与职业枯竭具有显著负相关;教师职业承诺以及所包括的情感承诺、留职承诺、规范承诺对工作压力与职业枯竭关系具有负向调节效应;不同教龄段教师在职业枯竭不同方面存在差异。
关键词工作压力,职业枯竭,职业承诺,调节效应。
分类号
G443
第1期
样本构成为:小学1319人,初中795人;女教师1605人,男教师507人,缺失2人;教龄0-5年260人,教龄6-15年916人,教龄16-25年663人,教龄26年以上192人,缺失83人。
2.2研究工具
2.2.1教师工作压力问卷
参考“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问卷”(朱从书,申继亮,刘加霞,2002;王文增,2005),编制了本研究中教师工作压力问卷项目。
对问卷项目进行一线教师访谈和专家审阅,确定了社会因素、职业因素、组织因素、自我因素、学生因素5个维度,共34个项目。
对每个项目进行等级化,形成“没有压力、有一点压力、一般、压力较大、压力很大”5点量表。
对量表进行了初测,被试为180人。
对问卷结构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较好地拟合了数据(RMSEA<0.05),工作压力总问卷Alpha= 0.97,社会因素、职业因素、组织因素、自我因素、学生因素的Alpha系数分别为0.81、0.85、0.91、0.73、0.86。
2.2.2教师职业枯竭问卷
选用中小学教师职业枯竭问卷(王芳,许燕, 2004)。
本问卷为自陈式量表,包括情绪衰竭、非人性化、认知枯竭、个人成就感降低4个维度,共32个项目。
本研究中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为:职业枯竭总问卷Alpha=0.89,情绪衰竭、非人性化、认知枯竭、个人成就感降低的Alpha系数分别为0.92、0.80、0.84、0.75。
2.2.3教师职业承诺问卷
参考“中小学教师职业承诺问卷”(李霞, 2001;刘世瑞,2005),编制了本研究的教师职业承诺问卷项目。
对问卷项目进行一线教师访谈和专家审阅,确定了情感承诺、留职承诺、规范承诺3个维度,共17个项目。
对每个项目进行等级化,形成了“完全不符合、不太符合、部分符合、比较符合、完全符合”5点量表。
对量表进行了初测,被试为180人。
对问卷结构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较好地拟合了数据(RMSEA<0.05),职业承诺总问卷Alpha=0.81,情感承诺、留职承诺、规范承诺的Alpha系数分别为0.92、0.82、0.84。
测评结果使用SPSS15.0和Amos4.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3研究结果
3.1教师工作压力与职业枯竭的相关分析
工作压力会给教师本人心理与行为带来一系列消极影响,这种消极影响长期持续作用于教师个体,会使教师逐步走向职业枯竭的状态。
对教师工作压力各维度与职业枯竭各维度进行相关分析,具体结果见表1。
表1教师工作压力与职业枯竭的相关分析
注:*p<0.05,**p<0.01。
以下同。
由表1结果可知,教师工作压力各维度与职业枯竭的情绪衰竭、非人性化、认知衰竭之间均具有显著的正相关(p<0.01),与情绪衰竭的相关关系最高;教师工作压力各维度与职业枯竭的个人成就感降低之间的相关未达到显著性(p>0.05)。
3.2教师职业承诺与职业枯竭的相关分析
对教师职业承诺各维度与职业枯竭各维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见表2。
表2教师职业承诺与职业枯竭的相关分析
由表2结果可知,教师情感承诺、留职承诺、规范承诺与情绪衰竭、非人性化、认知衰竭之间均具有显著的负相关(p<0.01);情感承诺、规范承诺与个人成就感降低之间具有显著的负相关(p<0.01);而留职承诺与个人成就感降低之间出现显著的正相关(p<0.05)。
3.3教师职业承诺对工作压力与职业枯竭的调节
效应分析
参考温忠麟等人(2005)关于调节效应的做法,对自变量和调节变量进行中心化变换(即变量观测值减去其均值)。
3.3.1教师职业整体承诺对工作压力与职业枯竭的
调节效应分析
首先计算出工作压力、职业枯竭和职业承诺的情绪衰竭非人性化认知衰竭个人成就感降低社会因素0.59**0.44**0.38**-0.02
职业因素0.68**0.49**0.44**-0.01
组织因素0.57**0.50**0.45**0.04
自我因素0.59**0.48**0.42**0.07
学生因素0.54**0.43**0.40**0.02
情绪衰竭非人性化认知衰竭个人成就感降低情感承诺-0.46**-0.43**-0.28**-0.35**
留职承诺-0.18**-0.16**-0.20**0.06*
规范承诺-0.31**-0.37**-0.22**-0.32**
张国礼等:教师工作压力与职业枯竭的关系:职业承诺的调节效应111
心理与行为研究第11卷
问卷总平均分,作为总体效应的分析变量。
其次将教师职业承诺作为调节变量,通过回归方程分析教师工
作压力与职业枯竭之间的关系,具体结果见表3。
表3
教师职业整体承诺对工作压力与职业枯竭的调节效应分析
注:X 为自变量,Y 为因变量,M 为调节变量。
t 值为XM 回归系数检验值。
以下同。
调节变量回归方程
R 2R 2的变化t 值
职业承诺
第一步Y=0.45X-0.25M
0.349第二步
Y=-0.002+0.451X-0.247M-0.07XM
0.352
0.003*-3.096
由表3可以看出,在第二步回归方程中,职业承诺对工作压力与职业枯竭的调节效应显著(p <0.05),即XM 的回归系数显著(t =-3.096),R 2的变化为
0.003。
教师职业承诺对工作压力与职业枯竭具有负向
调节效应,承诺得分越低,工作压力对职业枯竭的效应就越大。
随着职业承诺逐步增高,工作压力对职业枯竭的效应会逐步减小。
同时,教师工作压力、职业
承诺对职业枯竭的预测效应也显著(p <0.01)。
3.3.2教师职业承诺不同方面对工作压力与职业枯竭的调节效应分析
教师职业承诺分为情感承诺、留职承诺和规范
承诺,分别以情感承诺、留职承诺和规范承诺为调节变量,通过回归方程分析教师工作压力与职业枯竭之间的关系,具体结果见表4。
表4
教师职业承诺不同方面对工作压力与职业枯竭的调节效应分析
调节变量回归方程
R 2R 2的变化t 值
情感承诺
第一步Y=0.385X-0.275M
0.440第二步
Y=-0.007+0.389X-0.272M-0.061XM
0.4440.004*-3.894
留职承诺
第一步Y=0.451X+0.082M
0.281第二步
Y=-0.004+0.452X+0.083M-0.066XM
0.2850.004*-3.648
规范承诺
第一步Y=0.433X-0.229M
0.392第二步
Y=-0.002+0.434X-0.227M-0.04XM
0.394
0.002*-2.370
由表4结果可知,在第二步回归方程中,情感承诺、留职承诺和规范承诺对工作压力与职业枯竭的调节效应均显著(p <0.05),R 2的变化均达到了显著性。
情感承诺、留职承诺和规范承诺对工作压力与职业枯竭均具有负向调节效应,承诺得分越低,工作压力对职业枯竭的效应就越大。
随着情感承诺、留职承诺和规范承诺逐步增高,工作压力对职业枯竭的效应会逐步减小。
同时,教师工作压力、情感承诺、留职承诺和规范承诺对职业枯竭的预测效应也显著(p <0.01)。
3.4教师职业枯竭的群体差异分析
以性别、教龄为自变量,以情绪衰竭、非人性
化、认知枯竭、个人成就感降低为因变量,进行二因素多元方差分析。
结果发现,性别的主效应不显著(F =2.37,p >0.05),教龄的主效应显著(F =
7.16,p <0.001),性别与教龄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 =1.67,p >0.05)。
对教龄进行事后多重比较(LSD 法),结果发现,在情绪衰竭、非人性化上,
教龄为6-15、16-25的教师显著大于教龄为0-5的得分;在认知枯竭上,教龄为0-5的教师显著小于其他教龄段教师得分;在个人成就感降低上,教龄为0-5的教师显著大于教龄为16-25、26以上教师得分。
具体信息见表5。
表5
不同教龄教师在职业枯竭上的差异分析
4
分析讨论
4.1
教师工作压力、职业承诺与职业枯竭之间的关系
0-56-15
16-2526以上M
SD
M
SD
M
SD
M
SD
情绪衰竭 2.440.80 2.760.93 2.720.95 2.580.92非人性化 1.890.56 2.080.66 2.010.66 1.910.65认知枯竭
1.880.68
2.190.65 2.180.64 2.190.71
个人成就感降低 2.72
0.81 2.690.67 2.500.68 2.520.75
112
第1期
本研究发现,教师工作压力各维度与职业枯竭的情绪衰竭、非人性化、认知枯竭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而与个人成就感降低之间的相关很低。
此结论与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相一致(刘晓明,2004;崔岐恩,钞秋玲,张晓霞,常宝宁,2011;Kokkinos, 2007),说明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压力主要影响其职业枯竭中的情绪衰竭、非人性化和认知枯竭;而对于个人成就感降低影响不大,这或许受教师主观上对成就大小认知的影响。
教师可以不受工作压力的影响,独立地设定自己的成就动机水平。
对职业承诺与职业枯竭的相关分析发现,教师情感承诺、留职承诺、规范承诺与情绪衰竭、非人性化、认知衰竭之间均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情感承诺、规范承诺与个人成就感降低之间具有显著的负相关。
该结论也与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相一致(刘在花,2010;张丽,边玉芳,2010;Klassen,&Chiu, 2011);而留职承诺与个人成就感降低之间出现显著的正相关,这与已有研究有所不同,但也可以理解。
事实上,教师愿意坚守自己的岗位,与他们自己的追求目标有关,如果教师追求高个人成就感,或许就不会有高水平的留职承诺,他们很可能选择自己追求的方向去发展。
4.2职业承诺对工作压力与职业枯竭的调节效应
Meyer和Allen(1991)对职业承诺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提出了情感承诺、继续承诺和规范承诺。
情感承诺是指个体对所从事职业的心理归属感,继续承诺指对离开现有职业的代价的认知,规范承诺则指个体留在原职业中工作的一种义务感。
本研究中继续沿用情感承诺和规范承诺,而将继续承诺以留职承诺进行替换,更加通俗易懂。
首先从整体上进行分析,发现职业承诺对工作压力与职业枯竭的调节效应显著,即职业承诺越低,工作压力对职业枯竭的正向效应越大,随着职业承诺增高,工作压力对职业枯竭的正向效应变小。
其次分别以情感承诺、留职承诺、规范承诺为调节变量进行分析,发现情感承诺、留职承诺和规范承诺对工作压力与职业枯竭的调节效应均显著,即情感承诺、留职承诺和规范承诺分别对工作压力与职业枯竭的关系具有负向效应。
在教师职业枯竭的研究中,针对压力源存在的前提下,从缓解教师职业枯竭的角度主要形成了两个支持系统:社会支持和自我支持。
社会支持系统主要有两个理论模型,即社会支持的缓冲器模型和主效应模型(徐晓宁,2005)。
缓冲器模型认为,社会支持对处于压力状态下的个体具有有益的缓冲作用。
主效应模型认为,社会支持具有普遍的增益作用,无论个体是否面对压力情境,高社会支持总伴随着良好的身心状态。
自我支持系统主要涉及自尊、自我概念、自我效能感、人格特征等,能够缓解职业压力对教师职业枯竭的影响(刘晓明,王丽荣,金宏章,秦红芳,2008;李志鸿,任旭明,林琳,时勘,2008)。
而职业承诺是自我对职业的认同及投入程度,可以看作是综合了自我支持和社会支持的第三个系统,因此同样具有缓解职业枯竭的功能,也符合社会支持的缓冲器模型和主效应模型。
本研究发现职业承诺的调节效应,也支持了上述观点。
同时,本研究还发现中年教师(教龄为6-25年)在情绪衰竭、非人性化、认知枯竭方面问题比较突出,这与王芳和许燕(2004)的研究结果相一致,他们发现教龄在11-20年的教师枯竭程度较高。
这部分教师处于中年阶段,上有老下有小,家庭的重负很容易使得该年龄段教师感觉到疲于应付,精疲力竭。
而青年教师(教龄为0-5)在个人成就感降低方面问题比较突出。
这部分教师进入工作岗位不久,通常会出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感,并且教师的工作很难获得成就感。
5结论
本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教师工作压力与职业枯竭的情绪衰竭、非人性化、认知枯竭具有显著正相关,而与个人成就感降低相关不显著;除留职承诺与个人成就感降低之间出现显著正相关外,教师其他承诺与职业枯竭具有显著负相关。
(2)教师职业承诺以及所包括的情感承诺、留职承诺、规范承诺分别对工作压力与职业枯竭的调节效应均显著,即承诺越低,工作压力越容易引起教师的职业枯竭。
(3)中年教师在情绪衰竭、非人性化、认知枯竭方面问题比较突出,而青年教师在个人成就感降低方面问题比较突出。
参考文献
陈衍.(2011).国内教师职业倦怠研究回顾与展望.教学与管理,6, 10-11.
崔岐恩,钞秋玲,张晓霞,常宝宁.(2011).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及职业枯竭状况调查.中国公共卫生,27(2),245-246.
李琼,张国礼,周钧.(2011).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源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27(1),97-104.
李霞.(2001).中小学教师职业承诺问卷的研制.华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李志鸿,任旭明,林琳,时勘.(2008).教学效能感与教师工作压力
张国礼等:教师工作压力与职业枯竭的关系:职业承诺的调节效应113
心理与行为研究第11卷
及工作倦怠的关系.心理科学,31(1),218-221.
刘世瑞.(2005).中小学教师职业承诺问卷的编制及适用研究.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刘晓明.(2004).职业压力、教学效能感与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关系.心理发展与教育,20(2),56-61.
刘晓明,王丽荣,金宏章,秦红芳.(2008).职业压力影响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作用机制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6(5),537-539.刘毅,吴宇驹,邢强.(2009).教师压力影响职业倦怠:教学效能感的调节作用.心理发展与教育,25(1),108-113.
刘在花,卿素兰.(2006).教师职业承诺研究的新进展.外国教育研究,33(12),64-67.
刘在花.(2010).中小学教师职业承诺的现状及其对职业枯竭的影响.心理研究,3(5),89-94
石林.(2003).工作压力的研究现状与方向.心理科学,26(3),494-497.王芳,许燕.(2004).中小学教师职业枯竭状况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心理学报,36(5),568-574.
王文增.(2005).小学教师职业压力职业倦怠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及干预研究.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温忠麟,侯杰泰,张雷.(2005).调节效应与中介效应的比较和应用.心理学报,37(2),268-274.
徐晓宁.(2005).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的关系.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张丽,边玉芳.(2010).中小学教师职业枯竭状况及其与职业承诺的关系.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18(3),317-319.朱从书,申继亮,刘加霞.(2002).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源研究.现代中小学教育,(3),50-54.
Chan,D.W.(2002).Stress,self-efficacy,social support,and psy-chological distress among prospective Chinese teachers in Hong Kong.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22,557-569. Klassen,R.M.,&Chiu,M.M.(2011).The occupational commit-ment and intention to quit of practicing and pre-service teach-ers:Influence of self-efficacy,job stress,and teaching context.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Psychology,36(2),114-129. Kokkinos, C.M.(2007).Job stressors,personality and burnout in primary school teachers.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77,229-243.
Kyriacou, C.(2001).Teacher stress: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Educational Review,53(1),27-35.
Meyer,J.P.,&Allen,N.J.(1991).A three-component conceptu-alization of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Some methodological considerations.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Review,1,61-98. Schwarzer,R.,&Hallum,S.(2008).Perceived teacher self-efficacy as a predictor of job stress and burnout:Mediation Analyses.
Applied Psychology,57,152-171.
Vandenberghe,R.,&Huberman,A.M.(1999).Understanding and preventing teacher burnout:A sourcebook of international re-search.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Job Stress and Occupational Burnout:Moderate
Effects of Occupational Commitment
Zhang Guoli1,2,Bian Yufang2,Dong Qi2
(1Sport Psychology Section,Sport Sciences College,Beijing Sport University,Beijing100084;2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State Key
Laboratory of Cognitive Neuroscience and Learning,Beijing100875)
Abstract
By investigating2114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with the questionnaires of job stress,occupa-tional burnout and occupational commitment,the study mainly explored the moderate effects of occupational com-mitment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job stress and occupational burnout.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each-ers′job stress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emotional exhaustion,non-humanistic,and cognitive burnout,while affective,normative commitment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occupational burnout.The teachers′occupational commitment,as well as emotional commitment,retention commitment,normative commitment,had significant neg-ative moderate effect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job stress and occupational burnout.The different teaching age also had different effects on the specific occupational burnout.
Key words job stress,occupational burnout,occupational commitment,moderate effects.
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