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 模型讲解 水平方向上的碰撞
高考物理重难点考点:碰撞类模型问题
专题强化七“碰撞类”模型问题【专题解读】1.本专题主要研究碰撞过程的特点和满足的物理规律,并对碰撞模型进行拓展分析。
2.学好本专题,可以使同学们掌握根据物理情景或解题方法的相同或相似性,进行归类分析问题的能力。
3.用到的知识、规律和方法有:牛顿运动定律和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动量守恒定律,动能定理和能量守恒定律。
模型一“物体与物体”正碰模型1.弹性碰撞碰撞结束后,形变全部消失,动能没有损失,不仅动量守恒,而且初、末动能相等。
(1)m1v1+m2v2=m1v1′+m2v2′12m1v 21+12m2v22=12m1v1′2+12m2v2′2v1′=(m1-m2)v1+2m2v2m1+m2v2′=(m2-m1)v2+2m1v1m1+m2(2)v2=0时,v1′=m1-m2m1+m2v1v2′=2m1m1+m2v1讨论:①若m1=m2,则v1′=0,v2′=v1(速度交换);②若m1>m2,则v1′>0,v2′>0(碰后,两物体沿同一方向运动);③若m1≫m2,则v1′≈v1,v2′≈2v1;④若m1<m2,则v1′<0,v2′>0(碰后,两物体沿相反方向运动);⑤若m1≪m2,则v1′≈-v1,v2′≈0。
2.非弹性碰撞碰撞结束后,动能有部分损失。
m1v1+m2v2=m1v1′+m2v2′12m1v 21+12m2v22=12m1v1′2+12m2v2′2+ΔE k损3.完全非弹性碰撞碰撞结束后,两物体合二为一,以同一速度运动,动能损失最大。
m1v1+m2v2=(m1+m2)v12m1v 21+12m2v22=12(m1+m2)v2+ΔE k损max4.碰撞遵守的原则(1)动量守恒。
(2)机械能不增加,即碰撞结束后总动能不增加,表达式为E k1+E k2≥E k1′+E k2′或p212m1+p222m2≥p1′22m1+p2′22m2。
(3)速度要合理①碰前若同向运动,原来在前的物体速度一定增大,且v前≥v后。
专题16 类碰撞模型(解析版)
2023年高三物理二轮常见模型与方法强化专训专练专题16 类碰撞模型一、与弹簧有关的类碰撞模型1.如图所示,两光滑且平行的固定水平杆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两静止小球m 1、m 2分别穿在两杆上,两球间连接一个保持原长的竖直轻弹簧,现给小球m 2一个水平向右的初速度v 0.如果两杆足够长,则在此后的运动过程中( )A .m 1、m 2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B .m 1、m 2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C .弹簧最长时,其弹性势能为12m 2v 02 D .当m 1速度达到最大时,m 2速度最小 【答案】A【详解】由于两球竖直方向上受力平衡,水平方向所受的弹力的弹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两球组成的系统所受的合外力为零,系统的动量守恒,A 正确;对于弹簧、12m m 、组成的系统,只有弹力做功,系统的机械能守恒,由于弹性势能是变化的,所以12m m 、组成的系统机械能不守恒,B 错误;当两球的速度相等时,弹簧最长,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以向右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2012m v m m v =+,解得2012m v v m m =+,由系统的机械能守恒得()2220121122P m v m m v E =++,解得()2120122Pm m v E m m =+,C 错误;若12m m >,当弹簧伸长时,1m 一直在加速,当弹簧再次恢复原长时1m 速度达到最大.弹簧伸长时2m 先减速后,速度减至零向左加速,最小速度为零.所以1m 速度达到最大时,2m 速度不是最小,D 错误. 2.如图所示,A 、B 、C 三个半径相同的小球穿在两根平行且光滑的足够长的水平杆上,三个球的质量分别为ma =1kg ,mb =3kg ,mc =1kg , 初始状态三个球均静止,B 、C 球之间连着一根轻质弹簧,弹簧处于原长状态。
现给A 一个向左的初速度v 0= 10m/s ,之后A 与B 发生弹性碰撞。
球A 和B 碰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球A 的速度变为向右的5m/sB .弹簧恢复原长时球C 的速度为5m/s C .球B 的最小速度为2. 5m/sD .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为9. 375J【答案】ACD【详解】A .A 与B 发生弹性碰撞,动量守恒得012A A B m v m v m v =+机械能守恒得222012111222A AB m v m v m v =+ 解得15m/s v =−;25m/s v =,A 正确;D .碰后B 向左运动,因为弹簧弹力的作用,B 向左减速,C 向右加速,当B 、C 速度相等时弹簧最长,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由23()B B C m m m =+v v ;22p 2311()22B BC E m m m =−+v v 解得p 9.375J E =,D 正确;BC .接下来B 继续减速,C 继续加速,C 的速度大于B 的速度,弹簧开始缩短,当弹簧恢复原长时球B 的速度最小,由245B B C m m m =+v v v ;222245111222B BC m m m =+v v v 解得4 2.5m/s =v ;57.5m/s =v ,B 错误C 正确。
2023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核心素养微专题(三)模型建构——板块模型
核心素养微专题(三) 模型建构——板块模型【模型解读】滑块和木板组成相互作用的系统,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发生相对滑动,称为板块模型。
板块模型是高中动力学部分中的一类重要模型,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能从多方面体现物理学科素养。
此类模型的一个典型特征是:滑块、木板间通过摩擦力作用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常见类型如下:类型图示规律分析B 带动A木板B 带动物块A ,物块恰好不从木板上掉下的临界条件是物块恰好滑到木板左端时二者速度相等,则位移关系为x B =x A +LA 带动B物块A 带动木板B ,物块恰好不从木板上掉下的临界条件是物块恰好滑到木板右端时,二者速度相等,则位移关系为x B +L =x AF 作用在A 上力F 作用在物块A 上,先考虑木板B 与地面是否有摩擦,然后利用整体受力分析和隔离B 受力分析,分析相关临界情况 F 作用在B 上力F 作用在木板B 上,先考虑B 与地面是否有摩擦,然后利用整体受力分析和隔离B 受力分析,分析相关临界情况【模型1】 物块、木板上均未施加力【典例1】(2022·山东等级考)如图所示,“L ”形平板B 静置在地面上,小物块A 处于平板B 上的O'点,O'点左侧粗糙,右侧光滑。
用不可伸长的轻绳将质量为M 的小球悬挂在O'点正上方的O 点,轻绳处于水平拉直状态。
将小球由静止释放,下摆至最低点与小物块A 发生碰撞,碰后小球速度方向与碰前方向相同,开始做简谐运动(要求摆角小于5°),A 以速度v 0沿平板滑动直至与B 右侧挡板发生弹性碰撞。
一段时间后,A 返回到O 点的正下方时,相对于地面的速度减为零,此时小球恰好第一次上升到最高点。
已知A 的质量m A =0.1 kg,B 的质量m B =0.3 kg,A 与B 的动摩擦因数μ1=0.4,B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225,v 0=4 m/s,取重力加速度g = 10 m/s 2。
高考经典物理模型:碰撞问题(二)
碰撞问题(二)——碰撞与类碰撞碰撞问题是动量部分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在课本中,从能量角度把碰撞分为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而学生往往能够掌握这种问题的解决方法,但只要题型稍加变化,学生就感到束手无策。
在此,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研究碰撞问题。
从两物体相互作用力的效果可以把碰撞问题分为: 一般意义上的碰撞:相互作用力为斥力的碰撞相互作用力为引力的碰撞(例如绳模型)类碰撞:相互作用力既有斥力又有引力的碰撞(例如弹簧模型)一、一般意义上的碰撞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两个质量分别为m 1、m 2小球相碰。
这种碰撞可分为正碰和斜碰两种,在高中阶段只研究正碰。
正碰又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完全弹性碰撞:碰撞时产生弹性形变,碰撞后形变完全消失,碰撞过程系统的动量和机械能均守恒2、完全非弹性碰撞:碰撞后物体粘结成一体或相对静止,即相互碰撞时产生的形变一点没有恢复,碰撞后相互作用的物体具有共同速度,系统动量守恒,但系统的机械能不守恒,此时损失的最多。
3、一般的碰撞:碰撞时产生的形变有部分恢复,此时系统动量守恒但机械能有部分损失。
例:在光滑水平面上A 、B 两球沿同一直线向右运动,A 追上B 发生碰撞,碰前两球动量分别为s m kg P A /12⋅=、s m kg P B /13⋅=,则碰撞过程中两物体的动量变化可能的是( )A 、s m kg P A /3⋅-=∆,s m kg PB /3⋅=∆B 、s m kg P A /4⋅=∆,s m kg P B /4⋅-=∆C 、s m kg P A /5⋅-=∆,s m kg P B /5⋅=∆D 、s m kg P A /24⋅-=∆,s m kg P B /24⋅=∆[析与解]:碰撞中应遵循的原则有:1、 统动量守恒原则:即0=∆+∆B A P P 。
此题ABCD 选项均符合2、物理情景可行性原则:(1)、碰撞前,A 追上B 发生碰撞,所以有碰前B A v v >(2)、碰撞时,两球之间是斥力作用,因此前者受到的冲量向前,动量增加;后者受到的冲量向后,动量减小,既0<∆A P ,0>∆B P 。
2020高三物理模型组合讲解——水平方向上的碰撞+弹簧模型
2020高三物理模型组合讲解——水平方向上的碰撞+弹簧模型车晓红[模型概述]在应用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功能关系和能量转化等规律考查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时,常有一类模型,确实是有弹簧参与,因弹力做功的过程中弹力是个变力,并与动量、能量联系,因此分析解决这类咨询题时,要细致分析弹簧的动态过程,利用动能定理和功能关系等知识解题。
[模型讲解]一、光滑水平面上的碰撞咨询题例1. 在光滑水平地面上有两个相同的弹性小球A 、B ,质量都为m ,现B 球静止,A 球向B 球运动,发生正碰。
碰撞过程中总机械能守恒,两球压缩最紧时的弹性势能为E P ,那么碰前A 球的速度等于〔 〕A.mE PB.mE P2 C. mE P2D. mE P22解析:设碰前A 球的速度为v 0,两球压缩最紧时的速度为v ,依照动量守恒定律得出mv mv 20=,由能量守恒定律得220)2(2121v m E mv P +=,联立解得m E v P 20=,因此正确选项为C 。
二、光滑水平面上有阻挡板参与的碰撞咨询题例2. 在原子核物理中,研究核子与核子关联的最有效途径是〝双电荷交换反应〞。
这类反应的前半部分过程和下述力学模型类似,两个小球A 和B 用轻质弹簧相连,在光滑的水平直轨道上处于静止状态,在它们左边有一垂直于轨道的固定挡板P ,右边有一小球C 沿轨道以速度v 0射向B 球,如图1所示,C 与B 发生碰撞并赶忙结成一个整体D ,在它们连续向左运动的过程中,当弹簧长度变到最短时,长度突然被锁定,不再改变,然后,A 球与挡板P 发生碰撞,碰后A 、D 都静止不动,A 与P 接触而不粘连,过一段时刻,突然解除锁定〔锁定及解除锁定均无机械能缺失〕,A 、B 、C 三球的质量均为m 。
图1〔1〕求弹簧长度刚被锁定后A 球的速度。
〔2〕求在A 球离开挡板P 之后的运动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
解析:〔1〕设C 球与B 球粘结成D 时,D 的速度为v 1,由动量守恒得10)(v m m mv +=当弹簧压至最短时,D 与A 的速度相等,设此速度为v 2,由动量守恒得2132mv mv =,由以上两式求得A 的速度0231v v =。
经典高三物理模型水平方向上的碰撞及弹簧模型 知识点分析
水平方向上的碰撞及弹簧模型[模型概述]在应用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功能关系和能量转化等规律考查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时,常有一类模型,就是有弹簧参与,因弹力做功的过程中弹力是个变力,并与动量、能量联系,所以分析解决这类问题时,要细致分析弹簧的动态过程,利用动能定理和功能关系等知识解题。
[模型讲解]一、光滑水平面上的碰撞问题例1. 在光滑水平地面上有两个相同的弹性小球A、B,质量都为m,现B球静止,A球向B球运动,发生正碰。
已知碰撞过程中总机械能守恒,两球压缩最紧时的弹性势能为EP,则碰前A球的速度等于()A.B.C.D.解析:设碰前A球的速度为v0,两球压缩最紧时的速度为v,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出,由能量守恒定律得,联立解得,所以正确选项为C。
二、光滑水平面上有阻挡板参与的碰撞问题例2. 在原子核物理中,研究核子与核子关联的最有效途径是“双电荷交换反应”。
这类反应的前半部分过程和下述力学模型类似,两个小球A和B用轻质弹簧相连,在光滑的水平直轨道上处于静止状态,在它们左边有一垂直于轨道的固定挡板P,右边有一小球C沿轨道以速度v0射向B球,如图1所示,C与B发生碰撞并立即结成一个整体D,在它们继续向左运动的过程中,当弹簧长度变到最短时,长度突然被锁定,不再改变,然后,A球与挡板P 发生碰撞,碰后A、D都静止不动,A与P接触而不粘连,过一段时间,突然解除锁定(锁定及解除锁定均无机械能损失),已知A、B、C三球的质量均为m。
图1(1)求弹簧长度刚被锁定后A球的速度。
(2)求在A球离开挡板P之后的运动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
解析:(1)设C球与B球粘结成D时,D的速度为v1,由动量守恒得当弹簧压至最短时,D与A的速度相等,设此速度为v2,由动量守恒得,由以上两式求得A的速度。
(2)设弹簧长度被锁定后,贮存在弹簧中的势能为EP,由能量守恒,有撞击P后,A与D的动能都为零,解除锁定后,当弹簧刚恢复到自然长度时,势能全部转弯成D的动能,设D的速度为v3,则有以后弹簧伸长,A球离开挡板P,并获得速度,当A、D的速度相等时,弹簧伸至最长,设此时的速度为v4,由动量守恒得当弹簧伸到最长时,其势能最大,设此势能为EP”,由能量守恒,有解以上各式得。
2024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二能量与动量、机械振动与机械波专题突破2板块模型的综合应用
B. 仅增大木板的质量M
C. 仅增大木块的质量m
D. 仅减小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考点二 板块模型中动量、能量的综合问题
板块模型中因滑块与滑板间的滑动摩擦力做功,产生摩擦热,所以常涉
及能量问题。若滑板在光滑水平面上,无水平外力作用时,滑板和滑块
组成的系统满足动量守恒,如涉及时间,可应用动量定理,所以该模型
M,平板车右端放一物块m,开始时M、m均静止。t=0时,平板车在外
力作用下开始沿水平面向右运动,其v-t图像如图乙所示,整个过程中
物块m恰好没有从平板车上滑下。已知物块与平板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0.1,g取10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 0~4s内,物块m的加速度一直变大
B. 整个过程中,物块m相对平板车M滑动的时间为4s
(1) 在平台上运动的时间t。
解:(1) 在平台上,根据牛顿第二定
律,有F=mAa,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
2
的位移公式,有L= at ,解得t= s。
(2) 刚滑上木板B时,地面对木板B的摩擦力f。
解:(2) 木块A刚滑上木板B时,A对
B的摩擦力大小为f1=μmAg=4N,假设
木板B滑动,地面对B的摩擦力为f2=μ
(mA+mB)g=6N,可知f1<f2,所以
木板B静止,由平衡条件得出f=f1=
4N,方向水平向左。
(3) 滑上木板B并与其右端碰撞后的最大动能Ekm。
解:(3) 对木块A,设其与木板B碰撞
前的速度为v1,根据动能定理,有FL-
μmAgL= mA ,碰撞为弹性碰撞,设
碰撞后A、B的速度分别为vA、vB,根据
2024年高考物理热点-碰撞与类碰撞模型(解析版)
碰撞与类碰撞模型1.碰撞问题是历年高考试题的重点和热点,它所反映出来的物理过程、状态变化及能量关系,对学生的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分析推理能力要求比较高。
高考中考查的碰撞问题,碰撞时间极短,位移为零,碰撞过程遵循动量守恒定律。
2.高考题命题加重了试题与实际的联系,命题导向由单纯的解题向解决问题转变,对于动量守恒定律这一重要规律我们也要关注其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学会建构模型、科学推理。
3.动量和能量综合考查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在选择题和计算题中都可能出现,选择题中可能考查动量和能量知识的简单应用,计算题中一般结合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模型、板块模型或弹簧模型等压轴考查,难度较大。
此类试题区分度较高,且能很好地考查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能量观念动量观念和科学思维要素,因此备考命题者青睐。
题型一人船模型1.模型简析:如图所示,长为L 、质量为m 船的小船停在静水中,质量为m 人的人由静止开始从船的一端走到船的另一端,不计水的阻力。
以人和船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在人由船的一端走到船的另一端的过程中,系统水平方向不受外力作用,所以整个系统动量守恒,可得m 船v 船=m 人v 人,因人和船组成的系统动量始终守恒,故有m 船x 船=m 人x 人,由图可看出x 船+x 人=L ,可解得x 人=m 船m 人+m 船L ,x 船=m 人m 人+m 船L 。
2.模型特点(1)两个物体作用前均静止,作用后均运动。
(2)动量守恒且总动量为零。
3.结论:m 1x 1=m 2x 2(m 1、m 2为相互作用物体的质量,x 1、x 2为其对地位移的大小)。
题型二“物块-弹簧”模型模型图例m 1、m 2与轻弹簧(开始处于原长)相连,m 1以初速度v 0运动两种情景1.当弹簧处于最短(最长)状态时两物体瞬时速度相等,弹性势能最大:(1)系统动量守恒:m 1v 0=(m 1+m 2)v 共。
210212共pm 2.当弹簧处于原长时弹性势能为零:(1)系统动量守恒:m1v0=m1v1+m2v2。
高考物理常用模型九:碰撞
模型九:碰撞碰撞特点①动量守恒 ②碰后的动能不可能比碰前大 ③对追及碰撞,碰后后面物体的速度不可能大于前面物体的速度。
◆弹性碰撞: 弹性碰撞应同时满足:⎪⎩⎪⎨⎧'+'=+'+'=+)2(v m 21v m 2121v m 21)1(v m v m v m 22221122221122112211v m v m 2'2212'1222121'K 2'K 1K 2k 12m p 2m p 22m p E m 2E m 2E 2E m 22121+=++=+m p m⎪⎪⎩⎪⎪⎨⎧++-='++-='2111212221221211m m v m 2)(v m m 2v )m m (v v m m v m2111'2v21121'1vm m v m 2m m )v m m (0'22++-===时当v m ①一动一静且二球质量相等时的弹性正碰:速度交换②大碰小一起向前;质量相等,速度交换;小碰大,向后返。
③原来以动量(P)运动的物体,若其获得等大反向的动量时,是导致物体静止或反向运动的临界条件。
◆“一动一静”弹性碰撞规律: 即m 2v 2=0 ;22221v m =0 代入(1)、(2)式 解得:v 1'=12121v m m m m +-(主动球速度下限) v 2'=1211v m m m 2+(被碰球速度上限)◆完全非弹性碰撞应满足:v m m v m v m '+=+)(212211 '=++v m v m v m m 11221221221212'212211)(21)(212121m m v v m m v m m v m v m E +-=+-+=损 ◆一动一静的完全非弹性碰撞特点:碰后有共同速度,或两者的距离最大(最小)或系统的势能最大等等多种说法.v m m v m '+=+)(02111 2111m m v m v +='损E )(210212'21211++=+v m m v m 12122112122121212'21211E 21)()2()(2121E k m m m v m m m m m m v m m v m m v m +=+=+=+-=损讨论:①E 损 可用于克服相对运动时的摩擦力做功转化为内能 E 损=fd 相=μmg ·d 相=20mv 21一'2M)v (m 21+=M)2(m mMv 20+⇒ d相=M)f2(m mMv 20+=M)g(m 2mMv 2+μ②也可转化为弹性势能;③转化为电势能、电能发热等等;(通过电场力或安培力做功)由上可讨论主动球、被碰球的速度取值范围210121121m m v m v m m )v m -(m +〈〈+主 21112101m m m 2m m v m +〈〈+v v 被“碰撞过程”中四个有用推论推论一:弹性碰撞前、后,双方的相对速度大小相等,即: u 2-u 1=υ1-υ2 推论二:当质量相等的两物体发生弹性正碰时,速度互换。
高中物理动量守恒碰撞问题专题讲解
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碰撞)【要点梳理】 要点一、碰撞1.碰撞及类碰撞过程的特点(1)时间特点:在碰撞、爆炸等现象中,相互作用时间很短.(2)相互作用力特点:在相互作用过程中,相互作用力先是急剧增大,然后再急剧减小,平均作用力很大. (3)动量守恒条件特点:系统的内力远远大于外力,所以,系统即使所受外力之和不为零,外力也可以忽略,系统的总动量守恒.(4)位移特点:碰撞、爆炸过程是在一瞬间发生的,时间极短,所以,在物体发生碰撞、爆炸的瞬间,可忽略物体的位移.可以认为物体在碰撞、爆炸前后仍在同一位置.(5)能量特点:碰撞过程中,一般伴随着机械能的损失,碰撞后系统的总动能要小于或等于碰撞前系统的总动能,即:1212k k k k E E E E +≤+''.(6)速度特点:碰后必须保证不穿透对方. 2.碰撞的分类(1)按碰撞过程中动能的损失情况,可将碰撞分为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①弹性碰撞:碰撞过程中机械能不损失,即碰撞前后系统总动能守恒:1212k k k k E E E E +=+''.②非弹性碰撞;碰撞过程中机械能有损失,系统总动能不守恒:1212k k k k E E E E ++''<.③完全非弹性碰撞:碰撞后两物体“合”为一体,具有共同的速度,这种碰撞动能损失最大.(2)按碰撞前后,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沿同一条直线,可将碰撞分为正碰和斜碰. ①正碰:碰撞前后,物体的运动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也叫对心碰撞. ②斜碰:碰撞前后,物体的运动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也叫非对心碰撞. 高中阶段一般只研究正碰的情况. ③散射指微观粒子之间的碰撞.要点诠释:由于粒子与物质微粒的碰撞并非直接接触,而是相互靠近,且发生对心碰撞的概率很小,所以多数粒子在碰撞后飞向四面八方. 要点二、碰撞问题的处理方法 1.解析碰撞问题的三个依据(1)动量守恒,即1212p p p p +=+''.(2)动能不增加,即1212k k k k E E E E +≥+''.(3)速度要符合情境:如果碰前两物体同向运动,则后面物体的速度必大于前面物体的速度,即v v 后前>,否则无法实现碰撞.碰撞后,原来在前的物体的速度一定增大,且原来在前的物体速度大于或等于原来在后的物体的速度.即v v ≥后前'',否则碰撞没有结束.如果碰前两物体是相向运动,则碰后,两物体的运动方向不可能都不改变,除非两物体碰撞后速度均为零. 2.爆炸问题爆炸与碰撞的共同点是物理过程剧烈,系统内物体的相互作用力(内力)很大,过程持续时间很短,即使系统所受合外力不为零,但合外力的冲量几乎为零,故系统的动量几乎不变,所以爆炸过程中可以近似认为动量守恒.要点诠释:爆炸与碰撞的不同点是爆炸过程中有其他形式的能向动能转化,故爆炸过程中系统的动能会增加. 【典型例题】类型一、碰撞中的可能性问题例1(多选).质量为m 的小球A ,沿光滑水平面以速度0v 与质量为2m 的静止小球B 发生正碰.碰撞后,A 球的动能变为原来的1/9,那么小球B 的速度可能是( ).A .013v B .023v C .049v D .059v 【思路点拨】动量守恒定律是一个矢量式,所以要注意A 球速度的方向性。
高考物理建模之碰撞模型
高考物理建模之碰撞模型高中物理考查碰撞通常结合两个定律:动量守恒定律、能量转化定律,历年是高考物理必考考点。
做为高考热点,通常以选择、实验、更是压轴题形式出现。
高二物理常见的碰撞模型图
碰撞的特点
1、遵循动量守恒定律;
2、碰撞后动能不可能增大,即碰撞后机械能小于或等于碰前机械能;
3、追击类碰撞,碰前,后面物体的速度一定要大于前面物体的速度;碰后,若两物体同方向运动,后面的物体速度不可能大于前面物体的速度;若碰后两物体速度反向,则两者速度大小没有任何关系。
两类典型碰撞
1、弹性碰撞
特点:弹性碰撞必须除了遵循动量守恒定律外,还遵循机械能守恒定律。
正因为有这2个特点,因此可但凡看到物体属于弹性碰撞,我们可以列出两条方程组。
即:
讨论:
(1)一动一静且m1=m2的弹性碰撞时,碰后两球速度交换;
(2)大物体碰小物体,一起向前运动;质量相等,速度交换;小碰
大,向后退;
(3)原来动量P运动的物体,若其获得等大反向的动量时,是导致
物体静止或反向运动临界条件。
2、完全非弹性碰撞
特点:完全非弹性碰撞,碰后两物体共速,碰后机械能损失。
即:
说明:损失的机械能用于克服相对运动时摩擦力所做的功,转化为内能。
四个非常有用推论
1、弹性碰撞前后,双方的相对速度大小相等,即:v2-v1=v1-v2;
2、当质量相等的两物体发生弹性正碰时,速度交换;
3、完全非弹性碰撞后两物体共速;
4、碰撞过程中,遵循动量守恒定律、能量不增加定律、运动的合理性这三个条件的制约。
高考经典物理模型:碰撞问题(一)
碰撞问题(一)——考点透析碰撞问题是历年高考试题的重点和热点,同时它也是同学们学习的难点.它所反映出来的物理过程、状态变化及能量关系,能够全方位地考查同学们的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分析推理能力.高考中考查的碰撞问题,碰撞时间极短,位移为零,碰撞过程遵循动量守恒定律.一、考点诠释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相遇,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仅持续一个极为短暂的时间,而运动状态发生显著变化,这种现象称为碰撞。
碰撞是一个基本,十分重要的物理模型,其特点是:1.瞬时性.由于物体在发生碰撞时,所用时间极短,因此在计算物体运动时间时,通常把碰撞时间忽略不计;在碰撞这一极短的时间内,物体的位置是来不及改变的,因此我们可以认为物体在碰撞中位移为零。
2.动量守恒性.因碰撞时间极短,相互作用的内力大于外力,所以系统在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
3.动能不增.在碰撞过程中,系统总动能只有减少或者不变,而绝不会增加,即不能违背能量守恒原则。
若弹性碰撞则同时满足动量、动能守恒。
非弹性碰撞只满足动量守恒,而不满足动能守恒(系统的动能减少)。
二、解题策略首先要根据碰撞的瞬时性特点,正确选取相互作用的研究对象,使问题简便解决;其次要确定碰撞前和碰撞后系统中各个研究对象的状态;然后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及其他规律求解,并验证求得结果的合理性。
三、边解边悟1.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三个完全相同的小球排成一条直线.2、Array3小球静止,并靠在一起,1球以速度v0射向它们,如图所示.设碰撞过程不损失机械能,则碰后三个小球的速度为多少?解析:本题的关键在于分析清楚实际的碰撞过程:由于球1与球2发生碰撞时间极短,球2的位置来不及发生变化,这样球2对球3也就无法产生力的作用,即球3不会参与此次碰撞过程.而球1与球2发生的是弹性碰撞,质量又相等,故它们在碰撞中实现速度交换,碰后球1立即停止,球2速度立即变为0v ;此后球2与球3碰撞,再一次实现速度交换.所以碰后球1、球2的速度为零,球3速度为v 0.2.用轻弹簧相连的质量均为m =2㎏的A 、B 两物体都以v =6m/s 的速度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运动,弹簧处于原长,质量M = 4㎏的物体C 静止在前方,如图所示。
(2024年镜像物理)高考二轮复习解密突破《碰撞的四类模型》教学设计(全国通用)
(1)物理动画资源:物理动画资源可以直观地展示碰撞现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碰撞过程。例如,《碰撞与冲击》等动画资源,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视觉体验,加深对碰撞现象的理解。
(2)物理实验资源:物理实验资源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碰撞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例如,《碰撞实验》等实验资源,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并分析碰撞过程,加深对碰撞模型的理解。
②接着,教师应详细列出每种模型的定义、特点和计算方法,以便学生理解和记忆。例如,弹性碰撞的定义为碰撞后物体动能完全恢复的碰撞,计算方法为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③最后,教师应列出碰撞问题的数学计算方法,如动量守恒方程和能量守恒方程,并给出具体的计算步骤和公式。
2.板书设计应重点突出
①教师应在黑板上突出显示碰撞四类模型的核心知识点,如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3)物理案例资源:物理案例资源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学习碰撞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碰撞案例分析》等资源,可以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运用碰撞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2.拓展建议
(1)组织学生观看物理动画资源,如《碰撞与冲击》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碰撞现象。通过观看动画,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碰撞过程,加深对碰撞模型的理解。
(4)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查找与碰撞相关的资料,如学术论文、科普文章等。通过自主学习,学生可以拓展知识面,提高物理思维能力。
(5)组织学生参加物理竞赛或活动,如物理知识竞赛、物理实验竞赛等。通过参加竞赛,学生可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板书设计
1.板书设计应条理清楚
①首先,教师应在黑板上清晰地列出碰撞四类模型的名称,包括弹性碰撞、非弹性碰撞、完全非弹性碰撞和几何碰撞。
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 模型讲解 水平方向的圆盘模型
2013年高考二轮专题复习之模型讲解水平方向的圆盘模型[模型概述]水平方向上的“圆盘”模型大多围绕着物体与圆盘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中心展开的,因此最大静摩擦力的判断对物体临界状态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模型讲解]例1. 如图1所示,水平转盘上放有质量为m 的物块,当物块到转轴的距离为r 时,连接物块和转轴的绳刚好被拉直(绳上张力为零)。
物体和转盘间最大静摩擦力是其正压力的μ倍,求:图1(1)当转盘的角速度ωμ12=gr 时,细绳的拉力F T 1。
(2)当转盘的角速度ωμ232=g r时,细绳的拉力F T 2。
解析:设转动过程中物体与盘间恰好达到最大静摩擦力时转动的角速度为ω0,则μωmg m r =02,解得ωμ0=gr 。
(1)因为ωμω102=<gr ,所以物体所需向心力小于物体与盘间的最大摩擦力,则物与盘间还未到最大静摩擦力,细绳的拉力仍为0,即F T 10=。
(2)因为ωμω2032=>g r,所以物体所需向心力大于物与盘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则细绳将对物体施加拉力F T 2,由牛顿的第二定律得:F mg m r T 222+=μω,解得F mgT 22=μ。
例2. 如图2所示,在匀速转动的圆盘上,沿直径方向上放置以细线相连的A 、B 两个小物块。
A 的质量为m kg A =2,离轴心r cm 120=,B 的质量为m kg B =1,离轴心r cm 210=,A 、B 与盘面间相互作用的摩擦力最大值为其重力的0.5倍,试求图2(1)当圆盘转动的角速度ω0为多少时,细线上开始出现张力?(2)欲使A 、B 与盘面间不发生相对滑动,则圆盘转动的最大角速度为多大?(g m s =102/)解析:(1)ω较小时,A 、B 均由静摩擦力充当向心力,ω增大,F m r =ω2可知,它们受到的静摩擦力也增大,而r r 12>,所以A 受到的静摩擦力先达到最大值。
ω再增大,AB 间绳子开始受到拉力。
高考经典物理模型:碰撞问题(一)
碰撞问题(一)——考点透析碰撞问题是历年高考试题的重点和热点,同时它也是同学们学习的难点.它所反映出来的物理过程、状态变化及能量关系,能够全方位地考查同学们的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分析推理能力.高考中考查的碰撞问题,碰撞时间极短,位移为零,碰撞过程遵循动量守恒定律.一、考点诠释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相遇,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仅持续一个极为短暂的时间,而运动状态发生显著变化,这种现象称为碰撞。
碰撞是一个基本,十分重要的物理模型,其特点是:1.瞬时性.由于物体在发生碰撞时,所用时间极短,因此在计算物体运动时间时,通常把碰撞时间忽略不计;在碰撞这一极短的时间内,物体的位置是来不及改变的,因此我们可以认为物体在碰撞中位移为零。
2.动量守恒性.因碰撞时间极短,相互作用的内力大于外力,所以系统在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
3.动能不增.在碰撞过程中,系统总动能只有减少或者不变,而绝不会增加,即不能违背能量守恒原则。
若弹性碰撞则同时满足动量、动能守恒。
非弹性碰撞只满足动量守恒,而不满足动能守恒(系统的动能减少)。
二、解题策略首先要根据碰撞的瞬时性特点,正确选取相互作用的研究对象,使问题简便解决;其次要确定碰撞前和碰撞后系统中各个研究对象的状态;然后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及其他规律求解,并验证求得结果的合理性。
三、边解边悟1.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三个完全相同的小球排成一条直线.2、Array3小球静止,并靠在一起,1球以速度v0射向它们,如图所示.设碰撞过程不损失机械能,则碰后三个小球的速度为多少?解析:本题的关键在于分析清楚实际的碰撞过程:由于球1与球2发生碰撞时间极短,球2的位置来不及发生变化,这样球2对球3也就无法产生力的作用,即球3不会参与此次碰撞过程.而球1与球2发生的是弹性碰撞,质量又相等,故它们在碰撞中实现速度交换,碰后球1立即停止,球2速度立即变为0v ;此后球2与球3碰撞,再一次实现速度交换.所以碰后球1、球2的速度为零,球3速度为v 0.2.用轻弹簧相连的质量均为m =2㎏的A 、B 两物体都以v =6m/s 的速度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运动,弹簧处于原长,质量M = 4㎏的物体C 静止在前方,如图所示。
高考物理解题模型-水平方向弹性碰撞
高考物理解题模型第三章 功和能一、水平方向弹性碰撞1. 在光滑水平地面上有两个相同弹性小球A 、B ,质量都为m ,现B 球静止,A 球向B 球运动,发生正碰。
已知碰撞过程中总机械能守恒,两球压缩最紧时弹性势能为E P ,则碰前A 球速度等于( )A.mE PB.mE P2 C. mE P2D. mE P22解析:设碰前A 球速度为v 0,两球压缩最紧时速度为v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出mv mv 20=,由能量守恒定律得220)2(2121v m E mv P +=,联立解得mE v P 20=,所以正确选项为C 。
2. 在原子核物理中,研究核子与核子关联最有效途径是“双电荷交换反应”。
这类反应前半部分过程和下述力学模型类似,两个小球A 和B 用轻质弹簧相连,在光滑水平直轨道上处于静止状态,在它们左边有一垂直于轨道固定挡板P ,右边有一小球C 沿轨道以速度v 0射向B 球,如图3.01所示,C 与B 发生碰撞并立即结成一个整体D ,在它们继续向左运动过程中,当弹簧长度变到最短时,长度突然被锁定,不再改变,然后,A 球与挡板P 发生碰撞,碰后A 、D 都静止不动,A 与P 接触而不粘连,过一段时间,突然解除锁定(锁定及解除锁定均无机械能损失),已知A 、B 、C 三球质量均为m 。
图3.01(1)求弹簧长度刚被锁定后A 球速度。
(2)求在A 球离开挡板P 之后运动过程中,弹簧最大弹性势能。
解析:(1)设C 球与B 球粘结成D 时,D 速度为v 1,由动量守恒得10)(v m m mv +=当弹簧压至最短时,D 与A 速度相等,设此速度为v 2,由动量守恒得2132mv mv =,由以上两式求得A 速度0231v v =。
(2)设弹簧长度被锁定后,贮存在弹簧中势能为E P ,由能量守恒,有P E mv mv +⋅=⋅2221321221撞击P 后,A 与D 动能都为零,解除锁定后,当弹簧刚恢复到自然长度时,势能全部转弯成D 动能,设D 速度为v 3,则有23)2(21v m E P ⋅=以后弹簧伸长,A 球离开挡板P ,并获得速度,当A 、D 速度相等时,弹簧伸至最长,设此时速度为v 4,由动量守恒得4332mv mv =当弹簧伸到最长时,其势能最大,设此势能为E P ',由能量守恒,有'3212212423P E mv mv +⋅=⋅解以上各式得20361'mv E P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高考二轮专题复习之模型讲解
水平方向上的碰撞
[模型概述]
在应用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功能关系和能量转化等规律考查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时,常有一类模型,就是有弹簧参与,因弹力做功的过程中弹力是个变力,并与动量、能量联系,所以分析解决这类问题时,要细致分析弹簧的动态过程,利用动能定理和功能关系等知识解题。
[模型讲解]
一、光滑水平面上的碰撞问题
例1. 在光滑水平地面上有两个相同的弹性小球A 、B ,质量都为m ,现B 球静止,A 球向B 球运动,发生正碰。
已知碰撞过程中总机械能守恒,两球压缩最紧时的弹性势能为E P ,则碰前A 球的速度等于( )
A.
m
E P
B.
m
E P
2 C. m
E P
2
D. m
E P
22
解析:设碰前A 球的速度为v 0,两球压缩最紧时的速度为v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出
mv mv 20=,由能量守恒定律得220)2(2
1
21v m E mv P +=,联立解得m E v P 2
0=,所以正确选项为C 。
二、光滑水平面上有阻挡板参与的碰撞问题
例2. 在原子核物理中,研究核子与核子关联的最有效途径是“双电荷交换反应”。
这类
反应的前半部分过程和下述力学模型类似,两个小球A 和B 用轻质弹簧相连,在光滑的水平直轨道上处于静止状态,在它们左边有一垂直于轨道的固定挡板P ,右边有一小球C 沿轨道以速度v 0射向B 球,如图1所示,C 与B 发生碰撞并立即结成一个整体D ,在它们继续向左运动的过程中,当弹簧长度变到最短时,长度突然被锁定,不再改变,然后,A 球与挡板P 发生碰撞,碰后A 、D 都静止不动,A 与P 接触而不粘连,过一段时间,突然解除锁定(锁定及解除锁定均无机械能损失),已知A 、B 、C 三球的质量均为m 。
图1
(1)求弹簧长度刚被锁定后A 球的速度。
(2)求在A 球离开挡板P 之后的运动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
解析:(1)设C 球与B 球粘结成D 时,D 的速度为v 1,由动量守恒得10)(v m m mv +=当弹簧压至最短时,D 与A 的速度相等,设此速度为v 2,由动量守恒得2132mv mv =,由以上两式求得A 的速度023
1
v v =。
(2)设弹簧长度被锁定后,贮存在弹簧中的势能为E P ,由能量守恒,有
P E mv mv +⋅=⋅222132
1221撞击P 后,A 与D 的动能都为零,解除锁定后,当弹簧刚恢复到自然长度时,势能全部转弯成D 的动能,设D 的速度为v 3,则有2
3)2(2
1v m E P ⋅=
以后弹簧伸长,A 球离开挡板P ,并获得速度,当A 、D 的速度相等时,弹簧伸至最长,设此时的速度为v 4,由动量守恒得4332mv mv =
当弹簧伸到最长时,其势能最大,设此势能为E P ',由能量守恒,有
'3212212423P E mv mv +⋅=⋅解以上各式得2
36
1'mv E P =。
说明:对弹簧模型来说“系统具有共同速度之时,恰为系统弹性势能最多”。
三、粗糙水平面上有阻挡板参与的碰撞问题
例3. 图2中,轻弹簧的一端固定,另一端与滑块B 相连,B 静止在水平直导轨上,弹簧处在原长状态。
另一质量与B 相同滑块A ,从导轨上的P 点以某一初速度向B 滑行,当A 滑过距离l 1时,与B 相碰,碰撞时间极短,碰后A 、B 紧贴在一起运动,但互不粘连。
已知最后A 恰好返回出发点P 并停止,滑块A 和B 与导轨的滑动摩擦因数都为μ,运动过程中弹簧最大形变量为l 2,重力加速度为g ,求A 从P 出发时的初速度v 0。
图2
解析:令A 、B 质量皆为m ,A 刚接触B 时速度为v 1(碰前) 由功能关系,有
12
1202
121mgl mv mv μ=- A 、B 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令碰后A 、B 共同运动的速度为v 2 有212mv mv =
碰后A 、B 先一起向左运动,接着A 、B 一起被弹回,在弹簧恢复到原长时,设A 、B 的共
同速度为v 3,在这一过程中,弹簧势能始末状态都为零,利用功能关系,有
)2()2()2(2
1)2(2122322l g m v m v m μ=- 此后A 、B 开始分离,A 单独向右滑到P 点停下,由功能关系有12
32
1mgl mv μ= 由以上各式,解得)1610(210l l g v +=μ
四、结论开放性问题
例4. 用轻弹簧相连的质量均为2kg 的A 、B 两物块都以s m v /6=的速度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运动,弹簧处于原长,质量为4kg 的物体C 静止在前方,如图3所示,B 与C 碰撞后二者粘在一起运动。
求:在以后的运动中,
图3
(1)当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时物体A 的速度多大? (2)弹性势能的最大值是多大? (3)A 的速度有可能向左吗?为什么?
解析:(1)当A 、B 、C 三者的速度相等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由于A 、B 、C 三者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有
A C
B A B A v )m m m (v )m m (++=+
解得:s m v A /3=
(2)B 、C 碰撞时B 、C 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设碰后瞬间B 、C 两者速度为'v ,则
s m v v m m v m C B B /2'')(=+=,
设物块A 速度为v A 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为E P ,根据能量守恒
J v m m m v m v m m E A C B A A C B P 12)(2
121')(21222=++-++=
(3)由系统动量守恒得
B C B A A B A v m m v m v m v m )(++=+
设A 的速度方向向左,0<A v ,则s m v B /4> 则作用后A 、B 、C 动能之和
J v m m v m E B C B A A k 48)(2
12122>++=
实际上系统的机械能
J v m m m E E A C B A P 48)(2
1'2
=+++=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E E k >是不可能的。
故A 不可能向左运动。
[模型要点]
系统动量守恒21p p =,如果弹簧被作为系统内的一个物体时,弹簧的弹力对系统内物体做不做功都不影响系统的机械能。
能量守恒P k E E ∆=∆,动能与势能相互转化。
弹簧两端均有物体:弹簧伸长到最长或压缩到最短时,相关联物体的速度一定相等,弹簧具有最大的弹性势能。
当弹簧恢复原长时,相互关联物体的速度相差最大,弹簧对关联物体的作用力为零。
若物体再受阻力时,弹力与阻力相等时,物体速度最大。
[模型演练]
如图4所示,在光滑水平长直轨道上,A 、B 两小球之间有一处于原长的轻质弹簧,弹簧右端与B 球连接,左端与A 球接触但不粘连,已知m m m
m
B A 22
==,,开始时A 、B 均静止。
在A 球的左边有一质量为
m 2
1
的小球C 以初速度0v 向右运动,与A 球碰撞后粘连在一起,成为一个复合球D ,碰撞时间极短,接着逐渐压缩弹簧并使B 球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D 球与弹簧分离(弹簧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
图4
(1)上述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是多少? (2)当弹簧恢复原长时B 球速度是多大?
(3)若开始时在B 球右侧某位置固定一块挡板(图中未画出),在D 球与弹簧分离前使B 球与挡板发生碰撞,并在碰后立即将挡板撤走,设B 球与挡板碰撞时间极短,碰后B 球速度大小不变,但方向相反,试求出此后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值的范围。
答案:(1)设C 与A 相碰后速度为v 1,三个球共同速度为v 2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由动量守恒,能量守恒有:
2
2221max 022*******
1321216
1232121121mv mv mv E v v v m mv v v v m mv p =⋅-==><⋅==><⋅= (2)设弹簧恢复原长时,D 球速度为3v ,B 球速度为4v
>
<⋅+=>
<+=422
12121322
423214
31mv mv mv mv mv mv
则有3
32
631
014013v v v v v v ==-
=-=, (3)设B 球与挡板相碰前瞬间D 、B 两球速度65v v 、
><+=522
1
650mv mv mv
与挡板碰后弹性势能最大,D 、B 两球速度相等,设为'v
><=-6'
3265mv mv mv
24
)4(836
)4(238'321
)2(21'6
43223232'20520205202
20050
550565v v m mv v v m mv v m v m E v v v v v v v v v v P --=-⨯-=⨯⨯-⨯⨯=-=-=
+-
=-= 当40
5v v =时,'P E 最大8'2
0max mv E P =
60
5v v -=时,'P E 最小,108'20min mv E P =
所以8
'1082
20mv E mv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