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 清朝前期的兴盛导学案

合集下载

第13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学案

第13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学案

第13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素养目标】1.结合清朝中枢机构的变化,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清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的影响。

2.结合清朝巩固国家统一、平定叛乱、反对外来侵略的史实,了解清朝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从时空观念和家国情怀角度认识清朝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

3.结合清朝中期的内外矛盾,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世界的变化及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

【重点难点】1.重点:清初加强君主专制、经略边疆的史实。

2.难点:清朝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

【问题导学】1.清朝君主专制强化的措施?(1)奏折制度:①特点:迅速、机密。

②作用:加强皇权,提高了决策效率。

(2)设立军机处:①特点:机构简单、办事效率高、保密性强②地位:在皇帝直接监督下工作,完全听命于皇帝,没有决策权③职责:跪受笔录,上传下达;商议军情,起草或处理机要文书。

④评价: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

(3)文字狱与文化专制,①禁锢思想②摧残文化与人才2.清朝疆域管理的措施?(1)台湾:郑成功收复台湾;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2)东北(雅克萨之战):沙俄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3)西北,①平定准喝尔部叛乱②维吾尔族平定大小和卓叛乱③蒙古族设立盟、旗两级单位④新疆设立伊犁将军(4)西藏:册封“达赖"班禅”;驻藏大臣(5)西南:改土归流(3)中央:设理藩院,采取因地制宜政策。

3、闭关锁国政策的含义?原因?影响?含义: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根本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原因: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

影响:①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殖民者的入侵;②导致中国与世隔绝,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潮流。

【问题探究】探究1乾隆、嘉庆时期,英国先后派出两个使团来华,希望扩大贸易、增开通商口岸,都以失败告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导学案(有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导学案(有答案)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课标要求通过清朝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事实||,了解清朝前期的兴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清朝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的史实;掌握清朝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的基本史实;理解清朝人口的增长的原因和表现;通过对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分析||,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相关知识点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教材《相关史事》《耕织图》(局部)、《清代纺织图》和观看《清朝人口增长的原因》视频资料||,了解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概况||,感受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继续发展||,通过问题探究||,分析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影响;通过查阅资料等活动||,培养学生运用辩证的方法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感受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了解自然环境、社会发展与人口增长的辩证关系;通过探索明清时期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活跃与人口增长、康乾盛世的关系||,培养学生从经济角度(生产力)入手分析新的社会现象(生产关系)的能力||。

重点:清朝经济发展的表现和作用||。

难点:晋商徽商||。

情景导入多媒体播放《清朝人口增长的原因》视频||。

师:清朝对当代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人口迅速增长是重要表现||。

中国人口曾经在北宋超过1亿||,之后到明朝晚期又达到1亿至2亿之间||。

明末清初||,中国人口又一次的急速下降||。

经历康乾盛世||,清朝人口的增长一反中国人口过去的波浪式增长型态||,呈现斜线上升||,人口数量也达到了封建社会的最高峰||。

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1、背景:明末清初的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的大破坏||,人口锐减与经济凋敝||。

明末人口为一亿||,到清世祖(顺治皇帝)时全国人口只剩下1400万人了||,锐减了80%多||,损失人口8000多万||。

2、原因:(1)清初的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导学案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导学案【学习目标】1.归纳清朝社会经济发展的表现(农、手工、商),认识到经济发展为清朝前期的强盛奠定了物质基础。

2.分析清朝人口增长的原因和影响。

3.总结清朝前期经济的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知识框架】【自主学习】1、农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诸位皇帝,十分________农业生产,大力推行_________政策。

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并有了较大的发展,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乾隆末年,全国的耕地面积比明朝情盛时期增加了近亿亩2、手工业:清朝前期,丝织业、棉织业、印染业、矿冶业、制瓷业、制糖业、制茶业等手工业。

尤其是、、、等方面,品种繁多,产品精良。

出现了比较成熟的______________。

如江宁的机户________、________。

3、商业:在一些大城市中,工商业非常繁荣。

如乾隆时期的_________。

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实力雄厚的地域性商帮,如:山西商人组成的 _和江南徽州府商人组成的。

4、人口:到康熙时,全国人口总数已达,到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已达,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

人口的快速增长,也带来了许多问题。

人口密度加大,___________突出。

水土流失严重,__________下降。

造成社会压力,影响了________的持续发展。

【合作探究】1.分析清朝农业生产恢复发展的原因和影响?原因: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并有了较大的发展。

影响:①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②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也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③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2.清代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1)政治条件。

清朝前期,特别是在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朝,政治清明,政局稳定,没有出现大的动乱,有利于人口增长。

(2)经济发展。

清朝前期,经济发展迅速,为人口增长提供了经济保障。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导学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导学案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学习目标】1.通过清朝初期经济发展的表现和人口增长的史实,了解清朝前期经济的兴盛。

2.知道康熙帝奖励垦荒屯田、兴修水利、减免租税等一系列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措施,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学习重难点】难点: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自主学习】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1.背景:(1)明朝末年的大动荡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

(2)淸初统治者认识到恢复和发展,是“国之大计”。

(3)顺治、康熙、雍正、乾隆都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政策。

2.表现:3.作用: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对和城镇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1.手工业的发展:(1)丝织业、棉织业、印染业、矿冶业、制瓷业、制糖业、制茶叶等手工业都有很大的发展。

(2)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有些颇具规模。

2.商业的发展:(1)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

(2)一些农村地区发展成。

(3)、江宁、扬州、苏州、杭州、广州等大城市中,工商业非常繁荣。

(4)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如山西的,江南徽州府的。

人口的增长1.原因:清朝前期的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的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人口数量有了很大的增长。

2.表现:时,全国人口总数达1.5亿。

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1/3。

3.影响:(1)人口密度加大,逐渐突出。

(2)进一步,使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

(3)庞大的人口造成社会压力,影响了经济的。

【合作探究】2.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1)学习与探究:结合中国历史地图册P51,找出清朝前期手工业和商业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2)材料(明清时期)商业资本十分活跃,积累了百万乃至千万资金。

全国各地出现了许多大小商人,他们在各地设会馆,公所,组织商帮……清代,山西票号商、两淮盐商、广东行商,富甲天下,山西庄氏号称数千万两。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七单元第19课清朝前期的兴盛导学案(无答案)川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七单元第19课清朝前期的兴盛导学案(无答案)川教版

《清朝前期的兴盛》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清朝初年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的情况。

2.掌握清朝前期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概况。

3.知道清朝前期人口增长的原因及带来的问题。

【自主学习】
1.清朝前期,_____等粮食产量显著提高。

_____和______普遍种植,成为我国南北方广大劳动人民的主要粮食。

2.制瓷中心_______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工艺水平也有了新突破。

______的丝织生产超过了苏州和杭州,成为新型的丝织业中心。

3._____、_____、_____、_____是清朝前期的四大商业城市,号称“天下四聚”。

4.清政府推行“__________________”等政策,人口迅速增长。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清朝前期普遍推广和种植的高产作物有哪些?
探究点二:清朝人口的增长的原因和问题?
探究点三:清朝手工工场的特点、实质及生产过程?
【当堂达标】
一、单项选择题
清朝前期,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下列表述,与史实不符的是()
A.清初统治者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B.到康熙末年,全国的耕地面积比明朝鼎盛时期增加了近3亿亩
C.对黄河、淮河、大运河进行治理
D.耕地面积不断扩大,边远地区得到了开发
2.清朝前期的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人口数量有了很大增长。

全国人口发展到 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1/3是哪位皇帝在位时()
A.康熙
B.雍正
C.顺治
D.乾隆。

(导学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导学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商齐名,它是( D )
A.浙商 B.闽商 C.冀商 D.晋商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 发展
课后练案
6.(2019·滨州)以下中国古代清明治世,按时间先
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D )
①贞观之治
②开元盛世
③文景之治
④康乾盛世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②①④③
D.③①②④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 发展
课堂导案
4.结合所学知识,探究社会经济发展与人口增 长之间的关系。 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增长就快。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 发展
课堂导案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 发展
课堂导案
【精例】下列关于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
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清初统治者重视农业,鼓励垦荒促进经济发展 B.出现一大批工商业市镇 C.人口的增长,反映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繁荣 D.人口的增长,加重了社会负担,阻碍了城市经 济的繁荣和边疆地区经济的发展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 发展
课后练案
材料二:根据嘉庆《清会典》,嘉庆十七年(1812), 全国总产粮约为3 013亿市斤,约为1.5亿吨。清朝康 熙时,全国人口总数已达到1.5亿,乾隆末年,全国 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1/3。
——配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 发展
主要集中在( A )
A.纺织业 B.采矿业 C.运输业 D.餐饮业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 发展
课后练案
4.清朝前期出现了一些大的商帮,主要有( A )
①晋商 ②徽商 ③ 闽商 ④浙商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学案

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学案

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导学案一、 学习目标1.通过梳理时间线索和运用历史地图,了解清朝开拓并巩固疆域的具体措施。

2.理解清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疆域奠定和统治危机的史实,并作出合理的历史解释。

3.通过对史料的分析,培养学生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意意识和能力。

4.通过对清朝经略边疆、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措施的学习习,认识这一时期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

二、 重难点重点:清朝君主专制的加强、奠定疆域的措施。

难点:如何理解清朝面临的统治危机;清朝奠定统一多民族国家疆域的意义。

三、基础感知 知识点一:康乾盛世的表现 1、阅读下列材料,归纳清朝的盛世表现在哪些方面。

材料一:“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王朝,它做了许多坏事,所以灭亡了。

” “但也做了几件好事:第一件,把中国许多兄弟民族联在一起,把中国的版图确定下来了,九百多万平方公里。

第二件,清朝为了要长期统治,减低了田赋,使农民能够休养生息,增加了人口,发展到四万万人,给现在的六亿五千万人口打下了基础。

第三件,清朝同时采用满文和汉文,使两种文化逐渐融合接近,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发展。

清朝在确定版图、增加人口、发展文化这三方面做了好事。

” ——《周恩来选集(下)》知识点二:君主专制强化1、阅读教材第一目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朕安。

尔虽无知小孩……故特恩至此。

虽不管地方之事,亦可以所闻大小事,照尔父密密奏闻,是与非朕自有洞鉴。

就是笑话也罢,叫老主子笑笑也好。

——康熙五十七年朱批曹烦奏折材料二 雍正帝……故虽深居大内,而于各地官僚之作为、政治、经济及社会动态,无不了如指掌……故称之为奏折政治。

——庄吉发《故宫档案述要》材料三 雍正以来,本章归内阁,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

天子无日不与大臣相见,无论宦寺不得参,即承旨诸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戴震《皇朝经世文编》材料四 它(军机处)的位置在宫禁附近,方便皇帝召见大臣议事或宣布旨意,能当上军机大臣的,都是皇帝亲信及重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的兴盛》教学设计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的兴盛》教学设计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的兴盛》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的兴盛》,主要讲述了清朝前期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以及疆域的扩大。

本课内容是学生对清朝历史的深入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我国历史文化的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清朝有了初步的了解,对于本课的内容,他们可能已经知道一些基本的知识点,如康乾盛世、疆域扩大等。

但是,对于这些知识点的深入理解和联系,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清朝前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繁荣,以及疆域的扩大,掌握康乾盛世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历史文化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清朝前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繁荣,疆域的扩大。

2.难点:康乾盛世的特点,以及清朝前期历史事件的联系和理解。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清朝前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繁荣,疆域的扩大。

2.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康乾盛世的特点,以及清朝前期历史事件的联系和理解。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清朝前期的历史。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文字、音频等。

3.视频:准备与本课相关的历史事件视频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清朝版图,引导学生回顾之前所学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清朝前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繁荣,疆域的扩大。

同时,教师通过课件展示相关的历史图片和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康乾盛世的特点,以及清朝前期历史事件的联系和理解。

七年级历史下册《清朝前期的兴盛》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下册《清朝前期的兴盛》教案、教学设计
3.历史事件的逻辑关系:指导学生理清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位皇帝的治理成就,以及这些成就对清朝兴盛的作用。
(二)教学设想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章内容,特提出以下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生动展示清朝前期的社会风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引导思考:设计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清朝前期兴盛的原因和表现。
4.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5.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历史。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清朝前期兴盛的原因及表现:这部分内容是本章的教学重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需要引导学生深入剖析,理解其内在联系。
2.清朝疆域扩张与民族关系:这是本章的难点,要求学生掌握清朝对蒙古、西藏、新疆等地区的统治,以及民族融合与矛盾的处理。
七年级历史下册《清朝前期的兴盛》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清朝的建立过程,包括清朝的起源、建立者努尔哈赤、皇太极等历史人物。
2.掌握清朝前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兴盛表现,如康乾盛世的形成、农业生产的提高、手工业的发展等。
3.了解清朝前期的疆域扩张与民族关系,包括对蒙古、西藏、新疆等地区的统治。
4.课后作业:布置与本节课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清朝前期兴盛知识点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结合教材和课堂所学,绘制一张关于清朝前期兴盛的思维导图,要求涵盖清朝的建立、政治、经济、文化、疆域扩张等方面的内容,以直观地展示清朝前期的发展状况。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七单元 第19课 清朝前期的兴盛教案 川教版(1)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七单元 第19课 清朝前期的兴盛教案 川教版(1)

《清朝前期的兴盛》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清朝初年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的情况。

掌握清朝前期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概况。

知道清朝前期人口增长的原因及带来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资料研究清朝前期普遍推广和种植的高产作物,合作探究清朝人口的增长的原因和问题,使学生掌握相关史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奠定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

秦朝巩固巩固统一的措施,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手工业和商业
教学难点:对手工工场特点、实质的理解
三、探究新知
(一)导入新课
“皇家看故宫,民宅看乔家”。

每年都有游客来观赏乔家大院的建筑,品味晋商文化,想象晋商的富有。

晋商的主要活动有哪些?与之匹敌的商帮叫什么?
(二)自主学习
自学指导:快速阅读课文,结合本课导学案【自主学习】环节,完成自学。

(三)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清朝前期普遍推广和种植的高产作物有哪些?
探究点二:清朝人口的增长的原因和问题?
探究点三:清朝手工工场的特点、实质及生产过程?
四、课堂小结
请结合本课课件
五、巩固练习
请结合本课导学案【当堂达标】环节。

【历史】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学案】

【历史】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学案】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学案【学习目标】通过清朝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事实,了解清朝前期的兴盛。

【重点难点】重点: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难点:人口增长的利弊问题【自主探究】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1、原因:清朝统治者非常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政策,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和发展,并有了较大的发展,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2、表现:面积不断扩大;注重兴修水利;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经济作物的种植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3、意义:有利于社会的和繁荣。

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也对和城镇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4、手工业:清朝前期的手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比较成熟的。

5、商业:清朝前期的商业很发达,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组成的商业网。

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的,拥有雄厚的资本,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

例如山西的和安徽的,对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

三、人口的增长6、原因:清朝前期的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强盛,社会安定,有了很大的增长。

7、影响:(1)人口密度加大,逐渐突出,随之而来的是进一步开垦荒田,使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2)造成社会压力,影响了。

【合作探究】1. 清朝前期为发展农业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农业发展的表现有哪些?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材料三清朝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直隶永定河边蓄水边防洪的淀泊“水退一尺,则占耕地一尺”,“每遇潦涨,水无所容,甚至漫溢为患”。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黄河“河滩地亩,尽皆耕种麦苗,并多居民村落……筑围打坝,填塞日多”。

依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结合教材,讨论分析人口增长带来的影响。

【拓展延伸】从清朝前期人口增长的原因及影响中我们能得到哪些认识?【学后反思】答案【自主探究】1.垦荒2.耕地3.稳定,手工业,商品经济4.手工工场5.全国性市场,商帮,晋商,徽商6.人口数量7.人地矛盾,经济的持续发展。

(七年级历史教案)清朝前期的兴盛导学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清朝前期的兴盛导学案

清朝前期的兴盛导学案七年级历史教案导学提纲●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1.农业:(1)条件: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发展农业生产,面积大幅度增加。

(2)表现: 等粮食产量显着提高;甘薯和普遍推广和种植;棉花、烟草、等经济作物的种植也更广泛。

2.手工业:(1)条件:随着农业的发展,手工业也得到进一步发展;手工业有一定程度的改进。

(2)表现:生产技术提高、扩大、生产分工更加细密;制瓷业中心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瓷器制作的工艺水平也有了新的突破; 成为丝织业中心;松江、生产的棉布畅销各地等。

●二、商业的繁荣1.条件: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的流通,使商业更加繁荣。

2.表现:在农村,快速发展;在城镇,不仅有各种各样的集市,还有林立的店铺,商品种类繁多,交易活跃。

3.代表:北京、、、佛山是清朝前期的四大商业城市,号称“天下四聚”。

●三、人口的增长1.原因:国力强盛,社会稳定,耕地面积扩大,的广泛种植,加之清政府推行“ ,”的政策。

2.影响:人口的增长有利于生产的发展,但快速的大幅度增长也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

●四、康乾盛世1.时间:清朝至乾隆年间(1684—1795)。

2.措施:统治者调整政策,使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发展。

3.结果:国家巩固,社会相对稳定,史书称这一时期为“ ”或“康雍乾盛世”。

巩固训练1.在清朝统治初期,统治者采取的主要措施是()CA.引进新的农产品B.大力兴修水利C.增加耕地面积D.研发新的农业生产丁具2.清朝农业发展的表现不包括()DA.耕地面积扩大B.水稻等粮食产量提高C.推广高产作物种植D.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3.瓷器凝聚了中国古代高超的科技智慧与东方民族精湛的审美意趣。

清朝时期中国着名的制瓷中心是()DA.南京B.松江C.广州D.景德镇4.下列哪些地方生产的棉布畅销各地()D①南京②苏州③无锡④松江⑤杭州。

第19课清朝前期的兴盛教案

第19课清朝前期的兴盛教案

第19课清朝前期的兴盛教案第19课清朝前期的兴盛【教学⽬标】1、知识与能⼒了解清朝前期经济繁荣,简述“康乾盛世”时期经济发展的史实,培养学⽣辩证的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2、过程与⽅法学习“康乾盛世”局⾯形成的有关史实,认识这⼀局⾯的出现是当时统⼀的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结果,进⼀步理解国家的统⼀、社会的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主学习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通过资料补充、合作探究等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延伸。

【教学重点】“康乾盛世”【教学难点】“康乾盛世”的原因【教学⽅法】本课时所使⽤的教学⽅法有:讲述法、讨论法等。

学习⽅法有:学⽣分组探究法、⾃主学习法等。

【课前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新课:清朝前期,我国的农业⽣产得到进⼀步发展。

随着农业的发展,⼿⼯业、商业取得了长⾜的进步。

经济的全⾯发展,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促使我国封建社会最后⼀个盛世局⾯的形成。

让我们⼀起去了解清朝当时兴盛的情景吧。

⼀、农业、⼿⼯业的发展教师:1、想想清朝前期耕地⾯积⼤幅度增加的史实给我们怎样的启⽰?学⽣:清朝前期,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权,采取了⼀系列措施发展农业⽣产。

教师:2、说说清朝前期农业发展的具体表现。

学⽣:清朝前期,⽔稻等粮⾷产量显著提⾼。

⾼产作物,特别是⽢薯和⽟⽶普遍推⼴和种植,成为我国南北⽅⼴⼤劳动⼈民的主要粮⾷。

棉花、烟草、⽢蔗等经济作物的种植也更加⼴泛。

教师:3、说说清朝前期⼿⼯业发展的具体表现。

学⽣:(1)景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业的中⼼(2)丝织业发展(3)棉织业发展(4)矿冶业、采煤业、造纸业等也得到了发展。

⼆、商业的繁荣教师:1、说说清朝前期商业繁荣的情况。

学⽣:在农村,集市贸易快速发展。

在城镇,不仅有各种各样的集市,还有林⽴的店铺,商品种类繁多,交易活跃。

北京、汉⼝、苏州、佛⼭是清朝前期的四⼤商业城市,号称“天下四聚”。

教师:2、看看图中的商业繁荣的情景。

2021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的兴盛》word教案-医药卫生

2021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的兴盛》word教案-医药卫生

2021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的兴盛》word教案-医药卫生2021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的兴盛》word教案课题章节第七单元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课题名称:第19课清朝前期的兴盛课标要求:通过清朝经济进展和人口增长的史实,了解清朝前期的兴盛。

重点:农业、手工业的进展难点:清朝前期经济进展的缘故四步互动课堂教学过程一、揭示目标,学法指导学生阅读“课标要求”,看书完成学生自学内容二、学生自学,教师巡视(看书,并将下列问题的答案在书中勾画出来)1、清朝前期农业进展的缘故和具体表现?2、清朝前期耕地面积大幅度增加的史实给我们如何样的启发?3、清朝前期手工业进展的缘故和具体表现?4、清朝前期商业繁荣的缘故和表现?5、清朝前期人口迅速增长的缘故?如何认识人口的增长?6、中国古代史上最后一个盛世局面是?形成的缘故有哪些?三、学生展现,教师精导(一)组内交流互相补充完整(二)组内合作交流:梳理中国古代史上的盛世,并归纳这些盛世局面形成的共同缘故,并分析能够为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如何样的体会?四、边练边清,巩固提升1、清朝前期,面积大幅度增加。

等粮食产量显著提高。

高产作物和普遍推广和种植,成为我国南北方的要紧粮食。

、、等经济作物广泛种植。

2、随着的进展,手工业也得到进一步进展。

手工业得到改进,得到提高,扩大,更细密。

制瓷业中心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制作工艺有新突破。

成为新兴的丝织业中心。

、的棉布畅销。

、、也得到进展。

3、清朝前期,、的进展促进了商品的流通,使商业更加繁荣。

在农村,快速进展。

、、、是清朝前期的四大商业都市,号称“”。

4、清朝前期,由于等政策,人口迅速增长。

5、经济的全面进展,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促使我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盛世局面――“”的形成。

6、(16 A)瓷器凝聚了中国古代精湛的科技聪慧与东方民族精深的审美意趣。

清朝时期中国闻名的制瓷中心是()A.南京B.松江C.广州D.景德镇7、下列哪些地点生产的棉布畅销各地()①南京②苏州③无锡④松江⑤杭州A.①②⑤B.①②④C.②③⑤D.③④8、“康乾盛世”时在位的皇帝有()①顺治帝②康熙帝③乾隆帝④雍正帝A.①②④B.②③④C.②③D.②④。

【中小学资料】七年级历史下册 18 清朝建立与前期的繁盛教案 华东师大版

【中小学资料】七年级历史下册 18 清朝建立与前期的繁盛教案 华东师大版

第18课清朝建立与前期的繁盛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明朝末年的社会危机,了解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的过程,认识农民起义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

2.了解清军入关、清朝前期的繁盛等史实。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清朝前期经济发展的状况,即农业、手工业较前代有了发展,商品经济空前活跃。

过程与方法:1.结合相关史料,说说明末政治腐败的表现,学会“论从史出”。

2.通过分析满洲兴起及清朝建立对全国统治的历史,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康乾盛世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以史为鉴,通过对明清帝国兴替的学习,明白朝代更替的规律,知道统治者采取正确政策的必要性,认识到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

2.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康乾盛世”是清王朝最强盛的时期,奠定了疆域广阔、统一强盛的大国的格局。

教学重难点:重点:李自成起义、清军入关、康乾盛世。

难点:用辩证的、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李自成起义失败原因。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清朝是我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前期出现了我国古代历史的又一个盛世——康乾盛世。

那么明朝灭亡的原因有哪些?明清帝国是怎样更替的呢?今天,就让我们学习第18课清朝建立与前期的繁盛。

二、学习新课:讲述明宪宗、明熹宗疏于朝政的相关史事及语文教材中关于“魏忠贤连升三级,一群混蛋。

”的文章,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表现在哪些方面?造成了怎样的后果呢?(一)农民起义与明朝灭亡1.背景:学生阅读P94归纳明朝农民起义的背景。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1)明朝后期,政治日益败坏,社会矛盾激化,王朝统治危机四伏。

(2)当时外部威胁也极其严重,努尔哈赤于1616年建立大金政权,史称“后金”;1636年,皇太极继位,改国号为“清”。

(3)满族兴起后多次打败明军,逐渐建立山海关外的东北全境。

2.爆发:学生对照课本了解:自1627年起,陕西地区因连年饥荒相继爆发多次农民起义。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清前期的兴盛与中期的危机教案中华书局版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清前期的兴盛与中期的危机教案中华书局版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清前期的兴盛与中期的危机教案中华书局版第18课清前期的兴盛与中期的危机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康乾盛世、清中期出现的危机、清初实行海禁和闭关等史实。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清朝前期经济发展的状况,即农业、手工业较前代有了发展,商品经济空前活跃。

通过清朝前期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史实,了解清朝前期的兴盛。

3.通过本课的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康乾盛世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清朝前期为什么要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等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康乾盛世、清中期出现的危机、清初实行海禁和闭关等内容的学习,了解中国由盛转衰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清朝的闭关政策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对中国产生了严重的后果,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明白闭关自守就会落后,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树立对外开放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康乾盛世、闭关锁国。

难点:清朝前期为什么要实行海禁与闭关。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清朝是我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前期出现了我国古代历史的又一个盛世——康乾盛世。

但距清康乾盛世仅一百来年的时间,便陡然发生天翻地覆的逆转。

到了清朝中期,出现了统治危机,再加上对外政策上实行海禁与闭关,使得处于鼎盛时期的中国古代农耕文明迅速在世界潮流中没落,陷入受侮挨打的危局。

二、学习新课:(一)康乾盛世谈话法学习:中华帝国最后一个繁荣时期是?(康乾盛世)“康乾盛世”是哪几位皇帝统治时期?(康熙、雍正、乾隆统治时期)教师指出:这个是盛世是从康熙到乾隆年间,为什么说这一时期是一个盛世呢?表现在三个方面(农业、手工业、商业),请同学们阅读课文P104-106归纳概括。

学生同桌交流后回答明确:农业:人口增长,耕地面积增加,粮食高产,农产品丰富。

手工业:生产工具有一定的改进,生产规模扩大,分工细密,产品种类多、质量高。

制瓷、丝织业、棉纺织业造纸业、制糖业、铜矿开采业均超过前代;对外贸易和商业城镇:北京、江宁、苏州、扬州都是繁华的大都市。

3.19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七年级历史下学期

3.19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七年级历史下学期

第十九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清朝康熙乾隆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史称“康乾盛世这是中国清王朝前期统治下的盛世,也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盛世。

此间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增长迅速,社会经济得以空前的发展,此课的地位在于为后来的“康乾盛世”的局面奠定了经济基础,对于后面清朝繁荣盛世有很大的作用激励学生进行学习进而掌握内容。

二、教学目标2.掌握手工业和商业发展、人口增长的知识点3.知道清初农业经济发展的原因与影响,领略到当时清朝在世界上的地位与实力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三、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的思维发展阶段处于形象思维,分析事物的能力存在于表象,以感性认识为主,但是他们的思维活跃,乐于表现,因此在教授本课时注重图文并茂,结合多媒体资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自学、与合作探究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清初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的具体表现包括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与人口的增长教学难点: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与影响五、教学学法教法:启发式教学、双师视频导入、演示法、史料分析法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学习法、整体感知学习法六、教学过程教授新课1.通过图片展示导入问题:教师提出问题在康熙时期出现的盛世画面主要包括什么?《盛世滋生于》又名《姑苏繁华图》。

为官廷面师徐扬所绘,总长12.41米,将乾隆时期繁盛的江南风等人物展现在观者面前。

导学目标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教师出示局部的耕织图,让学生自主阅读P96页第一段的内容得出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的背景与发展的作用(2分钟的时间进行完成)然后进行个别提问。

学生进行自主阅读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得出史论的能力导学目标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一、图片展示手工业发展:教师简要介绍清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情况(丝织、棉织、印染、制瓷等方面,品种繁多,产品精良;当时已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二、图片展示商业发展:读教材,学生总结清朝商业发展的条件是什么。

人教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导学案

人教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导学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学习目标】
1、归纳清朝社会经济发展的表现(农、手工、商),认识到经济发展为清朝前期的强盛奠定了物质基础。

2、分析清朝人口增长的原因和影响。

3、总结清朝前期经济的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史料研读1】
观察表格中的数据,说一说清朝前期耕地面积有什么变化?
【史料研读2】
耕地面积
(单位/万顷) 清朝耕地面积变化情况
清朝治水图
清朝《黄河筑堤图》
观察上面材料,能够说明什么问题?
【史料研读3】
在庄稼种植方面,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使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同时,经济作物的种植也有了较大的发展,品种增加,棉花、甘蔗、烟草、茶叶、药材,以及花卉、水果等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甘薯、玉米等抗旱、耐贫瘠、适应性强、产量高的农作物的推广,成为清朝前期人口快速增长的重要物质条件。

——根据七下教材和相关文献整理而成根据材料,说说清朝前期在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种植方面有何新的发展?
【史料研读4】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课文回答,清初统治者对农业的态度是怎样的?推行了什么政策?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手工业的发展)
【史料研读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朝前期的兴盛导学案
导学提纲
●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1.农业:
(1)条件: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发展农业生产,面积大幅度增加。

(2)表现: 等粮食产量显着提高;甘薯和普遍推广和种植;棉花、烟草、
等经济作物的种植也更广泛。

2.手工业:
(1)条件:随着农业的发展,手工业也得到进一步发展;手工业有一定程度的改进。

(2)表现:生产技术提高、扩大、生产分工更加细密;制瓷业中心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瓷器制作的工艺水平也有了新的突破; 成为丝织业中心;松江、
生产的棉布畅销各地等。

●二、商业的繁荣
1.条件: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的流通,使商业更加繁荣。

2.表现:在农村,快速发展;在城镇,不仅有各种各样的集市,还有林立的店铺,商品种类繁多,交易活跃。

3.代表:北京、、、佛山是清朝前期的四大商业城市,号称“天下四聚”。

●三、人口的增长
1.原因:国力强盛,社会稳定,耕地面积扩大,的广泛种植,加之清政府推行“ ,”的政策。

2.影响:人口的增长有利于生产的发展,但快速的大幅度增长也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

●四、康乾盛世
1.时间:清朝至乾隆年间(1684—1795)。

2.措施:统治者调整政策,使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发展。

3.结果:国家巩固,社会相对稳定,史书称这一时期为“ ”或“康雍乾盛世”。

巩固训练
1.在清朝统治初期,统治者采取的主要措施是()C
A.引进新的农产品
B.大力兴修水利
C.增加耕地面积
D.研发新的农业生产丁具
2.清朝农业发展的表现不包括()D
A.耕地面积扩大
B.水稻等粮食产量提高
C.推广高产作物种植
D.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
3.瓷器凝聚了中国古代高超的科技智慧与东方民族精湛的审美意趣。

清朝时期中国着名的制瓷中心是()D
A.南京
B.松江
C.广州
D.景德镇
4.下列哪些地方生产的棉布畅销各地()D
①南京②苏州③无锡④松江⑤杭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