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溃疡性结肠炎
发作期 发作期
大肠湿热证 方 芍药汤加减 理 气血并治,寒热共投,侧重于“热者寒之”,兼以“通因通用”,清 热化湿,调气行血。
血瘀肠络、热毒内结证 方 仙方活命饮加减 理 本证型多数疮痈,《删补名医方论》说:“仙方活命饮治一切疮疡, 未成脓者内消,已成脓者即溃,又止痛、消毒之圣药也。
缓解期
消 化 科
溃 疡 性 结 肠 炎
1
2 3 4
概
述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辅助检查 诊断标准 治 疗
5
6
7
临床运用
概
述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未明的结肠和直肠的慢性 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与克罗恩病一起,统称为炎 症性肠病。 主要症状有腹泻、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病程 漫长、易复发,病情轻重不一,同时与结肠癌的发 病存在一定关系,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病 之一。
治
疗
控制急性发作。
维持缓解。
减少复发。
防治并发症。
一、一般治疗
1.调节饮食:“三”高 “两”低 “三”高:高糖、高蛋白、高维生素 “两”低:低脂、低渣 2.避免诱因:如忌牛奶、预防感染及情绪紧 张 3.慎用解痉药等,以防中毒性巨结肠
二、西药治疗
1、氨基水杨酸制剂 2、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
传统药物
临床诊断前三排除
A
B
C
排除: A 特异性结肠炎 B 其他非特异性结肠炎 C 非炎症性结肠病
A 特异性结肠炎
细菌性痢疾 阿米巴痢疾 血吸虫病 肠结核 霉菌性结肠炎 厌氧菌性结肠炎 药物、放疗引起的结肠炎等
B 其他非特异性结肠炎
粘液性结肠炎 克罗恩病 缺血性结肠炎 肿瘤相关性结肠炎(白血病等)
遗传因素
溃疡性结肠炎有哪些症状?
溃疡性结肠炎有哪些症状?*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溃疡性结肠炎症状,尤其是溃疡性结肠炎的早期症状,溃疡性结肠炎有什么表现?得了溃疡性结肠炎会怎样?以及溃疡性结肠炎有哪些并发病症,溃疡性结肠炎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溃疡性结肠炎常见症状:腹痛、里急后重、体重减轻、低蛋白血症、便血、结肠膨胀、左下腹痛、肠出血、粪便黑色并带有血液*一、症状临床表现1、类型按临床表现和过程可分4型。
(1)初发型:症状轻重不一,既往无溃结史,可转变为慢性复发型或慢性持续型。
(2)慢性复发型:症状较轻,临床上最多见,治疗后常有长短不一的缓解期。
复发高峰多在春秋季,而夏季较少。
在发作期结肠镜检查,有典型的溃结病变,而缓解期检查仅见轻度充血、水肿,黏膜活检为慢性炎症,易误为肠易激综合征。
有的患者可转为慢性持续型。
(3)慢性持续型:起病后常持续有轻重不等的腹泻、间断血便、腹痛及全身症状,持续数周至数年,其间可有急性发作。
本型病变范围较广,结肠病变呈进行性,并发症多,急性发作时症状严重,需行手术治疗。
(4)急性暴发型:国内报道较少,约占溃结的2.6%,国外报道占20%。
多见于青少年,起病急骤,全身及局部症状均严重,高热、腹泻每天20~30次,便血量多,可致贫血、脱水与电解质紊乱、低蛋白血症,衰弱消瘦,并易发生中毒性结肠扩张,肠穿孔及腹膜炎,常需紧急手术,病死率高。
2、主要症状腹泻或便秘,病初症状较轻,粪便表面有黏液,以后便次增多,重者每天排便10~30次,粪中常混有脓血和黏液,可呈糊状软便。
便血是较常见的症状,主要由于结肠黏膜局部缺血及溶解纤维蛋白的活力增加所致。
一般为小量便血,重者可呈大量便血或血水样便。
腹痛多局限左下腹或下腹部,轻症者亦可无腹痛,随病情发展腹痛加剧,排便后可缓解。
里急后重系由于炎症刺激直肠所致,并常有骶部不适。
消化不良时常表现厌食、饱胀、嗳气、上腹不适、恶心、呕吐等。
全身表现多见于急性暴发型重症患者,出现发热、水电解质失衡、维生素、蛋白质丢失、贫血、体重下降等。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指南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指南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由遗传背景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导致的慢性炎症性疾病,表现为结直肠黏膜的持续性炎症反应,病变呈连续性,累及直肠并不同程度地累及结肠,临床以反复发作和缓解交替为特点。
术语及定义溃疡性结肠炎:以结直肠黏膜连续性、弥漫性炎症改变为特征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其病变主要局限于结直肠黏膜。
根据其临床特点,多属于中医“久痢”“肠澼”“泄泻”“便血”等范畴。
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优势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主要病机是湿热蕴肠、气血失调,通过清肠化湿、调气和血,能够诱导临床缓解;湿热致瘀、瘀热伤络是本病易出现血便的重要因素,结合凉血化瘀可以提高脓血便的消失率;清化温通结合调肝健脾可以有效缓解腹痛;口服联合灌肠,内外合治,生肌敛疡,可以促进黏膜愈合。
缓解期脾虚为本,湿热稽留,久则及肾,通过健脾补肾,兼以清肠化湿,可以维持病情缓解,防止反复发作。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主要是由于脾胃虚弱、运化不健所致,应用益气健脾可以改善消化功能,提高营养吸收利用,还能帮助诱导和维持疾病的缓解。
西医诊断诊断要点:结合临床表现、内镜检查和组织病理学、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进行综合分析,在排除感染性和其他非感染性肠病的基础上进行诊断。
若诊断存疑,应在一定时间(一般是6个月)后进行内镜及病理组织学复查。
1.2 最低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为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伴腹痛、里急后重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病程在6周以上。
内镜下特征表现为连续的、表浅的、弥漫的、融合的、分界清晰的结肠炎症和直肠受累,重度患者表现为黏膜质脆、自发性出血和深溃疡形成。
需排除感染性肠炎、克罗恩病、缺血性肠病、嗜酸粒细胞性肠炎、白塞病等疾病。
1.3 附加标准钡灌肠、CT或MRI结肠显像见典型溃疡性结肠炎改变,大便隐血阳性,血沉、C反应蛋白或粪钙卫蛋白升高,血红蛋白、铁蛋白、白蛋白降低。
1.4 最特异性标准本病无诊断金标准,但如果具有内镜下特征性表现,组织病理学具有以下特征,可作为最特异性标准:①结构特征:广泛的隐窝结构改变和黏膜萎缩;②上皮异常:黏蛋白损耗,潘氏细胞化生;③炎症特征:伴基底浆细胞增多的弥漫性黏膜全层炎细胞浸润,急性炎症导致的隐窝炎和隐窝脓肿。
溃疡性结肠炎的规范诊治
溃疡性结肠炎的规范诊治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带来沉重的家庭负担。
目前,国内对溃疡性结肠炎诊治的整体水平较为落后,主要依靠少数医疗中心。
考虑到该病终身复发性的特点、长期随诊的家庭负担以及医疗资源合理配置等综合因素,加快溃疡性结肠炎规范化诊治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势在必行。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类目前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的肠道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的肠道黏膜慢性炎症病变,由直肠黏膜受累起始,可倒灌累及近端结肠。
通常认为我国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率要低于西方人群,且存在南北差异,但近20年发病率呈逐渐升高趋势,约为1.45~2.0/10万人。
溃疡性结肠炎多于青中年起病,目前尚无根治方法,治疗目标强调延长临床缓解时间,以期达到组织学缓解。
然而,约20%的患者在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病情急性加重,转化治疗及围术期并发症风险极高;长期维持缓解效果欠佳增加结直肠癌发病风险,以上均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预后不良的主要因素。
为了帮助临床医师更好地认识溃疡性结肠炎,本文将从危险因素、诊断、规范评估、治疗及癌变筛查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溃疡性结肠炎的危险因素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尚未阐明,目前认为与黏膜屏障功能损伤、黏膜免疫失衡及肠道菌群紊乱密切相关,并且存在遗传易感性及环境因素参与。
8%~14%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存在炎症性肠病家族史,患者一级亲属发病的风险是普通人群的4倍。
现已发现超过160个基因突变位点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有关,参与黏膜上皮修复、固有免疫调节等,但绝大多数的突变携带者最终不会发病。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环境因素在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软饮料、高糖饮食、红肉、缺乏新鲜蔬菜及水果的饮食方式均可增加溃疡性结肠炎的患病概率,其具体机制可能与饮食习惯介导的肠道菌群结构和功能改变有关。
研究发现,高糖饮食会增加粪便菌群中促炎的变形菌门菌群比例,减少益生菌的丰度,同时降低肠道中短链脂肪酸水平,从而重塑肠道微生态增加肠炎的易感性。
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与治疗
Severe ulcerative colitis with pseudopolyps Figure 4-4. Severe ulcerative colitis with pseudopolyps. In addition to severe mucosal ulceration and inflammation, chronic ulcerative colitis is often associated with the formation of pseudopolyps, which represent islands of regenerating mucosa and exuberant inflammation amidst diffuse mucosal destruction. Pseudopolyps have no malignant potential.
+++
++
+++
++
+偶有 -无
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与治疗
•评估溃疡性结肠炎严重性的标准
指标
轻症
重症
暴发
1、大便(次数/ 天) 2、大便中带血 3、体温(°C) 4、脉搏(次/分) 5、血红蛋白
<4
间歇性 正常 <90 正常
6、血沉(mm/hr)
≤30
7、结肠放射学
无
表现
8、体征
无
6-10
>10
经常
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与治疗
Severe ulcerative colitis Figure 4-3. Severe ulcerative colitis. The mucosa shows extensive ulceration and diffuse thickening with an inflammatory infiltrate. In contrast to Crohn`s colitis, the ulceration lacks depth.
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概述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未明的主要累及直肠、结肠粘膜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和粘液脓血便和里急后重以及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
该病迄今病因未明,病程漫长,病情轻重不一,常反复发作。
在西方发达国家的患病率一直很高,但是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被完全阐明,在治疗上仍存在较多问题,不仅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而且还存在一定的癌变率[1]。
本文重点讨论祖国医学运用中药内服及灌肠等综合疗法在治疗本病上取得一些较好疗效。
二、病因病机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与自身免疫损伤、遗传、感染、神经精神等因素有关。
近年多项研究结果表明与血液高凝状态存在相关性,微血栓形成可能是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持续的高凝状态可能与患者的临床进展有关,具有促进炎症发生发展的作用。
有研究发现,有血栓形成的疾病的病理过程及临床并发症与组织因子,及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有密切的关系。
何灏澜等[2]研究发现组织因子多表达在溃疡周围粘摸组织中的胞膜和胞浆,呈现棕黄色为阳性,溃疡性结肠炎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结肠组织。
组织因子抑制剂多表达为溃疡周围粘摸组织中胞浆内棕黄色细小颗粒,溃疡性结肠炎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结肠组织。
祖国古医籍中并无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名,但根据其症候学特点,应属“泄泻、“久痢”、“休息痢”等范畴。
《素问·太阴阳明》篇云:“饮食不节,起居不时,阴受之,阴受之则入五腑,入五腑则腹满闭塞,下为飧泄,久为肠”。
中医较早认识到这一疾患,认为病位在大肠,但病理基础在脾虚。
其发病与感受外邪、饮食所伤、情志失调、病后体虚、禀赋不足等密切相关。
溃疡性结肠炎病因复杂,有内因和外因之分 ,内因主要为内伤七情、脾胃虚弱、饮食不节、劳倦所伤;外因主要为外感湿热、疫毒之邪[3]。
其基本病机变化为脾胃受损,湿困脾土,肠道功能失司,病位在肠,脾失健运是关键,同时与肝、肾密切相关。
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标准模板
简介【英文名称】Ulcerative Colitis基本概述是一种局限于结肠粘膜及粘膜下层的炎症过程。
病得多位于乙状结肠和直肠, 也可延伸至降结肠, 甚至整个结肠。
病理漫长, 常重复发作。
本病见于任何, 但20-30岁最多见。
编辑本段病理溃疡性结肠炎-病因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至今仍不明。
虽有多种学说, 但当前还没有肯定的结论。
细菌的原因已经排除, 病毒的原因也不象, 因为疾病不会传染, 病毒颗粒也未能证实。
克隆病患者血清溶酶体升高,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则为正常。
基因因素可能具有一定地位, 因为白人中犹太人为非犹太人的2~4倍, 而非白人比白人约少50%, Gilat等对特拉维也夫的犹太人的研究中报道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率明显降低, 为3.8/10万, 而丹麦哥本哈根为7.3/10万, 英国牛津7.3/10万和美国明尼苏达州7.2/10万。
另外, 女性与男性比例也仅0.8而其它报道为1.3。
显然地理上和种族上的差异影响本疾病的发生。
心理因素在疾病恶化中具有重要地位, 现在已明确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与配对对照病例相比并无异常的诱因。
再者, 原来存在的病态精神如抑郁或社会距离在结肠切除术后明显改进。
有人认为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许多病人血中具有对正常结肠上皮与特异的肠细菌脂多糖抗原起交叉反应的抗体。
再者, 淋巴细胞经结肠炎病员的血清培养可变为对结肠上皮有细胞毒性。
另外在结肠炎病人的T和B淋巴细胞群中发现有改变。
但以后认识到这些异常并非疾病发生所必须, 而是疾病活动的结果。
事实上, Brandtzueg等清楚地证明并非溃疡性结肠炎病人残留腺体中组织水平免疫球蛋白活动有缺陷, IgA运输正常, 而IgG免疫细胞反应为对照病员的5倍。
因此, 有可能IgG在疾病的慢性过程中具有作用, 但与疾病发生则无关。
溃疡性结肠炎(UC)发病机制为: 肠道菌群失调后, 一些肠道有害菌或致病菌分泌的毒素、脂多糖等激活了肠粘膜免疫和肠道产酪酸菌减少, 引起易感患者肠免疫功能紊乱造成的肠粘膜损伤。
UC诊断与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UC)诊断标准及疗效评价标准发布日期:2005-4-22 13:33:07 作者:消化学会出处:2000年全国炎症性肠病学术研讨会,成都溃疡性结肠炎(UC)一、诊断标准1. 临床表现:有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粘液脓血便伴腹痛、里急后重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
可有关节、皮肤、眼、口及肝、胆等肠外表现。
2. 结肠镜检查:病变多从直肠开始,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表现为:①粘膜血管纹理模糊、紊乱,充血、水肿、易脆、出血及脓性分泌物附着,亦常见粘膜粗糙,呈细颗粒状;②病变明显处可见弥漫性多发糜烂或溃疡;③慢性病变者可见结肠袋囊变浅、变钝或消失、假息肉及桥形粘膜等。
3. 钡剂灌肠检查:主要改变为:①粘膜粗乱和(或)颗粒样改变;②肠管边缘呈锯齿状或毛刺样,肠壁有多发性小充盈缺损;③肠管短缩,袋囊消失呈铅管样。
4. 粘膜病理学检查:有活动期和缓解期的不同表现。
活动期:①固有膜内有弥漫性、慢性炎症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②隐窝有急性炎症细胞浸润,尤其是上皮细胞间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及隐窝炎,甚至形成隐窝脓肿,可有脓肿溃入固有膜;③隐窝上皮增生,杯状细胞减少;④可见粘膜表层糜烂、溃疡形成和肉芽组织增生。
缓解期:①中性粒细胞消失,慢性炎症细胞减少;②隐窝大小、形态不规则,排列紊乱;③腺上皮与粘膜肌层间隙增大;④潘氏细胞化生。
5. 手术切除标本病理检查:可发现肉眼及组织学上UC的上述特点。
在排除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慢性血吸虫病、肠结核等感染性结肠炎及结肠CD、缺血性结肠炎、放射性结肠炎等疾病的基础上,可按下列标准诊断UC。
1.根据临床表现、结肠镜检查3项中之任何一项和(或)粘膜活检支持,可诊断本病。
2.根据临床表现和钡剂灌肠检查3项中之任何一项,可诊断本病。
3.临床表现不典型而有典型结肠镜或钡剂灌肠改变者,也可临床拟诊本病,并观察发作情况。
4.临床上有典型症状或既往史而目前结肠镜或钡剂灌肠检查并无典型改变者,应列为"疑诊"随访。
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X
诊断:
症状和体征: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且反 复粪便检查无病原体。体征:肠外表现。
实验室检查:无明显特殊的诊断意义。 结肠镜检查+活检:具有明确诊断的意义。 钡剂灌肠X线检查:为重要的诊断方法。
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 + 内镜/钡灌中一项 初诊 临床表现 + 内镜/钡灌中一项 + 活检中一项 确诊 典型内镜/钡灌 初诊 典型症状 疑诊 分级、分段、分期、分型、并发症 例:溃疡性结肠炎,中度,直乙结肠炎,初发 型,活动期。 重度溃疡性左半结肠炎,慢性复发型,活动期, 肠病性。 关节炎。
治疗
手术治疗
并发癌变、瘘管、穿孔等。
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手术后标本
总
结
A:溃疡性结肠炎的概念 主要病理特征
B:好发部位
C:诊断依据 D:主要并发症和治疗
克
Crohn
隆
病
Disease
Crohn 病结肠镜下的特征
Crohn病的标本
非干酪样肉芽肿的形成
钡 剂 造 影 下
Crohn
病 的 特 点
结 肠 粘 膜 广 泛 充 血 、 水 肿 、 糜 烂 及 出
内
镜
美兰染色显示UC的镜下结构特点
粘膜及粘膜下层有淋巴细胞、浆细胞、嗜酸及中性粒 细胞浸润。肠腺底部隐窝有微小脓肿形成。
病因:
自身免疫:常并发结节性红斑、关节炎、虹膜炎、眼 色素膜炎等。还发现病人血清中有抗大肠杆菌抗体O14。
并发症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血液检查:WBC↑;ESR ↑;电解质;.若缓解期 血清中a2球蛋白增加,r球蛋白降低提示UC 有复发. 粪便检查:活动期为粘液脓血便
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治(上)
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治(上)作者:杨桂彬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6年第03期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结肠炎,病变主要限于结肠的黏膜,表现为炎症或溃疡,多累及直肠和远端结肠,可逆行向近端扩展,以至遍及整个结肠,呈连续性分布。
其临床特点为有持续性或反复发作腹痛、腹泻和黏液脓血便,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
溃疡性结肠炎在西方国家相当常见,在我国及日本等东方国家并不是常见病,但是也并非罕见,近20年来其发病率在我国更是显著增加,这主要和饮食习惯逐渐西化以及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提高有关。
本刊邀请航天中心医院消化科杨桂彬教授对本病进行详细介绍,以期提高基层医生对本病的认识,更新知识,掌握基本诊疗知识。
本期重点介绍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临床特征及诊断,下期将对本病的治疗进行详细介绍。
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基因因素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至今仍不明。
虽有多种学说,但目前还没有肯定的结论。
基因因素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中具有一定地位,美国的研究表明,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率和种族有关,白人中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率是非白人的2倍,白人中犹太人发病率是非犹太人的2~4倍。
还有研究表明,同一人种在不同地区的发病率也有很大差别,美国犹太人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率要远高于以色列。
因此种族和地区的差异对本病的发生影响很大。
自身免疫因素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许多患者血中存在对正常结肠上皮与特异的肠细菌脂多糖抗原起交叉反应的抗体。
心理因素和感染因素心理因素和感染因素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有密切关系,但是不同的研究中关于心理和感染因素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中所起的作用存在争议。
2007年日本首相安倍因所患溃疡性结肠炎加重辞去日本首相职务。
据日本媒体报道,安倍中学毕业时就一直被溃疡性结肠炎困扰。
安倍在初中三年级时,一到考试高压季就会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
在出任首相后,面临巨大的工作压力,症状明显加重,这印证了心理因素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及病情加重中起一定作用。
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CT检查
CT检查一直被认为是诊断IBD肠外并发症,尤 其是脓肿的“金标准”
肠道CT检查:包括常规CT和CT肠道显影造影)
三、结肠镜检查和粘膜活检(主要依据)
活检病变符合上述活动期或缓解期改变,结合临床,可报 告符合UC病理改变。宜注明为活动期或缓解期。如有隐窝 上皮异型增生(上皮内瘤变)或癌变,应予注明
左边可见很多正常的腺体, 但右边腺体明显发育不良, 是第一个有可能发展成癌 的标志
四、其他检查
肠道影像学检查有助于确诊IBD以及鉴别UC与CD,并能 评价病变程度和累及范围,判断有无肠外并发症,随 访临床疗效
三、结肠镜检查和粘膜活检(主要依据)
结肠镜下UC病变多从直肠开始,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表现为: ➢ 黏膜血管纹理模糊、紊乱或消失、充血、水肿、质脆、自发性或
接触性出血和脓性分泌物附着,亦常见黏膜粗糙、呈细颗粒状 ➢ 病变明显处可见弥漫性、多发性糜烂或溃疡; ➢ 缓解期可见结肠袋变浅、变钝或消失以及假息肉、黏膜桥等。
环境因素
作用
遗传易感者
肠道菌群 肠道免疫系统
启动
免疫反应和炎症
临床症状
二、临床表现
UC最常发生于青壮年期,男:女约1.0~1.3:1
(
UC是一种慢性、间歇性、反复发作的疾病, 症状轻重不一,发病初期病情隐匿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临床表现
最常见症状:粘液脓血便
二、临床表现
消化系统: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粘液脓血 便伴腹痛、里急后重,便秘可视为直肠UC重 要症状
结肠镜检查遇肠腔狭窄镜端无法通过时,可应用钡剂 灌肠检查、CT或MRI结肠显像显示结肠镜检查未及部位
注意:重度UC患者行钡剂灌肠有诱发肠腔扩张、肠穿 孔的可能,故不推荐该项检查
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摘要】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或特发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炎症性结肠病。
主要病变累计直肠、乙状结肠,也向大肠近端连续不问断地逐渐扩展遍及整个结肠和末端回肠。
青壮年多见。
病因迄今不完全清楚,专家、学者多认为与自身免疫因素和遗传因素有关,感染和精神状态是其促发因索。
饮食失调,过度疲劳亦为本病复发的常见诱因。
临床通常依据病理经过、病情程度、病变部位和范围分型,按病程经过分为:初发型、慢性复发型、慢性持续型、急性暴发型。
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型、中型、重型。
按病变范围分型:直肠炎、直肠乙状结肠炎、左半结肠炎、右半结肠炎、区域性结肠炎和全结肠炎。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诊断鉴别诊断1 临床症状症状轻重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
1.1 腹泻每日数次至数十次,甚至大便失禁,大便可为稀水样,黏液血便或完全血便,多伴有黏液。
5%左右的病人可有便秘。
1.2 腹痛为隐痛或左下腹绞痛。
轻型或病变间歇期可无腹痛或仅有腹部不适。
里急后重系直肠受累的结果。
1.3 便血新鲜血附着大便表面多为直肠受累,脓血便、黏液血便或全血便提示病变累及乙状结肠以上部位。
1.4 其他症状可有发热、贫血、消瘦、低蛋白血症、血沉快、水电解质紊乱,精神焦虑或神经衰弱等表现。
尚有食欲不振、腹胀、重症病人可伴恶心呕吐。
1.5 体征轻型甚至中型患者大多数无阳性体征,部分患者受累肠段可有轻度压痛。
有些患者可触及痉挛或肠壁增厚的乙状结肠。
直肠指检可能正常,或感觉黏膜肿胀,柔软光滑,肛管触痛,指套有血液附着。
重型或急性暴发型患者可有明显鼓肠,腹肌紧张,腹部压痛或反跳痛。
1.6 肠外表现关节炎发生率约为5%~10%;皮肤病变可有结节性红斑,多型性红斑、口疮性溃疡、坏疽性脓皮病等;眼病可有虹膜炎、葡萄膜炎、角膜炎等;溃疡性结肠炎还可伴有脂肪肝、肝硬化、慢性活动性肝炎、胆管周围炎、硬化性胆管炎等。
溃疡性结肠炎诊疗指南
溃疡性结肠炎诊疗指南诊断标准:溃疡性结肠炎(简称UC)缺乏诊断的金标准,主要结合临床、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内镜和组织病理学表现进行综合分析,在排除感染性和其他非感染性结肠炎的基础上做出诊断。
若诊断存疑,应在一定时间(一般是6个月)后进行内镜及病理组织学复查。
临床表现:UC最常发生于青壮年期,根据我国资料统计,发病高峰年龄为20~49岁,男女性别差异不明显[男女比约为(1.0~1.3)]。
临床表现为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伴腹痛、里急后重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病程多在4~6周以上。
可有皮肤、黏膜、关节、眼、肝胆等肠外表现。
黏液脓血便是UC最常见的症状。
不超过6周病程的腹泻需要与多数感染性肠炎相鉴别。
肠镜检查:结肠镜检查并黏膜活组织检查(以下简称活检)是UC诊断的主要依据。
黏膜活检:建议多段、多点取材。
组织学上可见以下主要改变。
活动期:(1)固有膜内有弥漫性、急性、慢性炎性细胞浸润,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嗜酸粒细胞等,尤其是上皮细胞间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即隐窝炎),乃至形成隐窝脓肿;(2)隐窝结构改变,隐窝大小、形态不规则,分支、出芽,排列紊乱,杯状细胞减少等;(3)可见黏膜表面糜烂、浅溃疡形成和肉芽组织。
缓解期:(1)黏膜糜烂或溃疡愈合;(2)固有膜内中性粒细胞浸润减少或消失,慢性炎性细胞浸润减少;(3)隐窝结构改变可保留,如隐窝分支、减少或萎缩,可见帕内特细胞化生(结肠脾曲以远)。
UC活检标本的病理诊断:手术切除标本病理检查诊断要点:在排除其他疾病的基础上,可按下列要点诊断。
(1) 具有上述典型临床表现者为临床疑诊,安排进一步检查;(2)同时具备上述结肠镜和(或)放射影像学特征者,可临床拟诊;(3)如再具备上述黏膜活检和(或)手术切除标本组织病理学特征者,可以确诊;(4)初发病例如临床表现、结肠镜检查和活检组织学改变不典型者,暂不确诊UC,应予密切随访。
疾病评估:UC 诊断成立后,需全面估计病情和预后,制定治疗方案。
结肠镜检查对溃疡性结肠炎早期诊断的价值
结肠镜检查对溃疡性结肠炎早期诊断的价值【摘要】目的:探究和讨论结肠镜检查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早期诊断的价值。
方法:对2013年-2015年来我院就诊的8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诊断及时和诊断延误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其中首诊进行肠镜检查的有11例患者。
其余患者均为首次未做肠镜患者,而且其中有40例患者的诊断延误,占48.8%。
诊断及时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诊断延误的患者,而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结肠镜检查对早期发现溃疡性结肠炎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结肠镜;溃疡性结肠炎;早期诊断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较为常见的肠道疾病,而且我国近年来其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而且患者发病后无典型的临床表现,而且诊断多需要借助相关检验和检查才能诊断[1]。
而且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对其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找到早期诊断的有效方法迫在眉睫。
1材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我们收集到2013年-2015年来我院就诊的8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其中男性46例,年龄范围为19-66岁,平均年龄为38岁;女性36例,年龄范围为18-63岁,平均年龄为34岁。
病程3个月-4年,平均(1.8±1.3)年。
本次研究的患者排除合并有其他肠道疾病的患者。
1.2 诊断标准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诊断,按照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制定的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标准进行,并且经过结肠镜检查确诊。
1.3 临床表现患者主要临床表现有腹痛(61例)、腹泻(78例)、粘液脓血便(23例)、排便后里急后重(48例)和便秘(27例)。
1.4 治疗及效果评价对确诊病人利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
并且效果评价标准分为三级,分别为治愈(在治疗后,患者体征和症状完全消失,结肠镜检查肠黏膜恢复正常,大便恢复正常)、有效(在患者治疗之后,症状基本消失,结肠镜检查可见肠黏膜仍有轻微的炎症,大便恢复正常)、无效(在患者治疗之后,症状未缓解或是加重,肠镜检查也未发生好转或是炎症更加恶化)。
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概述溃疡性结肠炎就是一种病因未明得主要累及直肠、结肠粘膜得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与粘液脓血便与里急后重以及伴有不同程度得全身症状。
该病迄今病因未明,病程漫长,病情轻重不一,常反复发作。
在西方发达国家得患病率一直很高,但就是其病因与发病机制至今尚未被完全阐明,在治疗上仍存在较多问题,不仅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而且还存在一定得癌变率[1]。
本文重点讨论祖国医学运用中药内服及灌肠等综合疗法在治疗本病上取得一些较好疗效。
二、病因病机溃疡性结肠炎得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就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与自身免疫损伤、遗传、感染、神经精神等因素有关。
近年多项研究结果表明与血液高凝状态存在相关性,微血栓形成可能就是得重要发病机制之一,持续得高凝状态可能与患者得临床进展有关,具有促进炎症发生发展得作用。
有研究发现,有血栓形成得疾病得病理过程及临床并发症与组织因子,及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有密切得关系。
何灏澜等[2]研究发现组织因子多表达在溃疡周围粘摸组织中得胞膜与胞浆,呈现棕黄色为阳性,溃疡性结肠炎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结肠组织。
组织因子抑制剂多表达为溃疡周围粘摸组织中胞浆内棕黄色细小颗粒,溃疡性结肠炎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结肠组织。
祖国古医籍中并无溃疡性结肠炎得病名,但根据其症候学特点,应属“泄泻、“久痢”、“休息痢”等范畴。
《素问·太阴阳明》篇云:“饮食不节,起居不时,阴受之,阴受之则入五腑,入五腑则腹满闭塞,下为飧泄,久为肠”。
中医较早认识到这一疾患,认为病位在大肠,但病理基础在脾虚。
其发病与感受外邪、饮食所伤、情志失调、病后体虚、禀赋不足等密切相关。
溃疡性结肠炎病因复杂,有内因与外因之分 ,内因主要为内伤七情、脾胃虚弱、饮食不节、劳倦所伤;外因主要为外感湿热、疫毒之邪[3]。
其基本病机变化为脾胃受损,湿困脾土,肠道功能失司,病位在肠,脾失健运就是关键,同时与肝、肾密切相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目前,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标准中比较通用的有国际Lennard-Jones标准,国内1993年太原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制定的《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及疗效标准》(简称太原标准)。
尽管具体内容有所不同,两者的侧重点仍在于排除诊断,内镜及组织学特征。
1、临床表现:有持续性或反复发作熟液巾使、腹痛、不同程废的今身症状。
不应忽视少数只有便秘或无血便的患者。
眺往文及体检中要注意关节、眼、皮肤、口腔和肝脾等肠外表现。
2、结肠镜所见:
①黏膜有多发性浅溃疡,伴充血、水肿,病变大多从宜肠开始,且呈弥漫性分布;
②动膜粗糙呈细颗粒状,豹膜血管模糊,脆易出血,或附有脓性分泌物;
③可见假性息肉,结肠袋往往变钝或消失。
3、黏膜活检:组织学检查为尖性反应,同时常可见糜烂、溃疡、隐窝脓肿、腺体排列异常、杯状细胞减少及上皮变化。
4、肠易激综合征:发病与精神、心理障碍有关,常有腹痛、腹胀、腹鸣,可出现便秘与腹泻交替,伴有全身神经官能症症状。
粪便有黏液但无脓血,显微镜检查偶见少许白细胞,结肠镜等检查无器质性病变。
5、结肠血吸虫病:有血吸虫疫水接触史,常有肝脾肿大,慢性期直肠可有肉芽肿样增生,可有恶变倾向;粪便检查可发现血吸虫卵,孵化毛蚴呈阳性结果。
直肠镜检查在急性期可见黏膜有黄褐色颗粒,活检黏膜压片或组织病理学检查可发现血吸虫卵。
6、慢性细菌性痢疾:一般有急性痢疾的病史,多次新鲜粪便培养可分离出痢疾杆菌,抗生素治疗有效。
7、直肠结肠癌:多见于中年以上人群,直肠癌指诊检查时常可触及肿块,粪隐血试验常呈阳性。
结肠镜和钡灌肠检查对鉴别诊断有价值,但须和溃疡性结肠炎癌变相鉴别。
8、缺血性结肠炎:多见于老年人,由动脉硬化而引起,突然发病,下腹痛伴呕吐,24~48h后出现血性腹泻、发热、白细胞增高。
轻者为可逆性过程,经l~2周至1~6个月的时间可治愈;重症者发生肠坏死、穿孔、腹膜炎。
钡灌肠X线检查时,可见指压痕征、假性肿瘤、肠壁的锯齿状改变及肠管纺锤状狭窄等。
内镜下可见由黏膜下出血造成的暗紫色隆起,黏膜的剥离出血及溃疡等,与正常黏膜的明显分界。
病变部位多在结肠脾曲。
9、慢性阿米巴痢疾:病变常累及大肠两端,即直肠、乙状结肠和盲肠、升结肠。
溃疡一般较深,边缘潜行,溃疡与溃疡之间黏膜多为正常,粪便检查可找到溶组织阿米巴滋养体
或包囊,通过结肠镜采取溃疡面渗出物或溃疡边缘组织查找阿米巴,阳性率较高,抗阿米巴治疗有效。
原文链接:/jcy/2014/0807/189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