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MR血管造影对四肢血管性疾病和血管狭窄模型的应用研究
生物医学影像技术的多模态成像应用
生物医学影像技术的多模态成像应用在当今医学领域,生物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其中,多模态成像技术作为一种融合了多种成像模式的创新手段,正逐渐展现出其独特的优势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多模态成像技术,简单来说,就是将不同类型的成像方法结合在一起,以获取更全面、更准确的生物体内信息。
常见的成像模态包括磁共振成像(MRI)、计算机断层扫描(C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超声成像(US)、光学成像等等。
每种成像技术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例如 MRI 对软组织的分辨能力较高,CT 则在骨骼和肺部成像方面表现出色,PET 能反映生物体的代谢活动,而超声成像操作简便、实时性强。
那么,多模态成像技术究竟在哪些方面得到了应用呢?首先,在肿瘤诊断中,它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肿瘤的复杂性和异质性使得单一成像模态往往难以全面评估其特征。
通过将 MRI 提供的解剖结构信息与PET 显示的代谢活性相结合,医生能够更准确地确定肿瘤的位置、大小、边界,以及判断其恶性程度和分期。
这有助于制定更精准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在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和诊断中,多模态成像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例如,对于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MRI 可以观察到大脑结构的变化,如海马体萎缩等;而 PET 能够检测到大脑中淀粉样蛋白的沉积情况。
将这些信息综合起来,能够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病情监测提供更有力的依据。
心血管疾病方面,多模态成像同样表现出色。
CT 血管造影可以清晰地显示血管的形态和狭窄程度,而磁共振血管成像则能够评估血流速度和血管壁的功能。
结合心肌灌注成像等技术,能够全面了解心血管系统的健康状况,为冠心病、心肌梗死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详细的指导。
除了疾病诊断,多模态成像在药物研发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药物临床试验阶段,通过对动物模型或患者进行多模态成像,可以实时监测药物在体内的分布、代谢和药效,从而加快药物研发的进程,提高研发成功率。
血管造影图像的配准与分割技术研究
血管造影图像的配准与分割技术研究引言:血管造影是一种重要的诊断技术,广泛应用于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
然而,由于血管形态的复杂性和图像的噪声,准确地配准和分割血管造影图像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复杂而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本文将讨论血管造影图像的配准与分割技术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最新的方法和应用。
一、血管造影图像配准技术研究1. 传统的配准方法:传统的血管造影图像配准方法通常基于几何变换模型,如刚体变换和仿射变换。
这些方法依赖于手工选择的特征点进行图像对齐,虽然能够实现一定程度的配准,但对于变形较大的血管结构,效果较差。
此外,这些方法对图像噪声和血管形态的差异较敏感。
2. 基于特征匹配的配准方法:随着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技术的发展,基于特征匹配的配准方法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这些方法首先提取血管造影图像中的特征,如角点、斑点和边缘等,然后利用特征匹配算法找到对应的特征点,最后通过求解变换模型实现图像的配准。
支持向量机(SVM)和卷积神经网络(CNN)等机器学习方法在特征提取和匹配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这些方法能够较好地处理血管的形变和噪声,但对于大尺度的变形和局部重叠的血管区域,效果仍有待提升。
3. 深度学习在图像配准中的应用:近年来,深度学习技术在图像配准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深度学习无需手工提取特征,能够自动学习图像的特征表示,进而实现更精确的配准结果。
深度学习主要应用于图像配准的关键步骤,如特征提取、特征匹配和变换模型的学习等。
卷积神经网络(CNN)和生成对抗网络(GAN)等深度学习模型在血管造影图像配准中表现出良好的效果。
此外,结合传统的配准方法和深度学习方法也成为一个研究热点,能够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提升配准的精度和鲁棒性。
二、血管造影图像分割技术研究1. 基于阈值分割的方法:基于阈值分割的方法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分割技术。
通常,该方法利用图像的灰度信息或梯度信息设置合适的阈值进行分割。
然而,由于血管图像的灰度分布和噪声的影响,阈值分割方法对于不同图像的适应性较差。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术前MRA诊断进展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术前MRA诊断进展李杰;赵俊功;李明华【摘要】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增高,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是严重并发症之一,日益威胁着广大患者的肢体健康.外周血管病变的术前影像学评估包括多普勒超声(DUS)、CT血管成像(CTA)、MR血管成像(MR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影像设备和影像技术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本文概述了以上方法的价值、局限性及其进展,并着重总结了MRA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术前诊断方面的价值和进展.文献统计MRA 无创而且诊断结果最接近DSA,是术前评价和术后长期随访的理想方法.【期刊名称】《介入放射学杂志》【年(卷),期】2010(019)002【总页数】5页(P161-165)【关键词】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多普勒超声;CT血管成像;MR血管成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作者】李杰;赵俊功;李明华【作者单位】200233,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放射科;200233,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放射科;200233,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放射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1世界范围内糖尿病发病率迅速增高,发达国家糖尿病患者达10%以上,我国糖尿病患者已超过4%,个别发达地区达6%,呈上升趋势[1]。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我国现有糖尿病患者约3千万,并且发病率还在快速增长,如果这种趋势得不到有效控制,到2010年,我国的糖尿病患者人数将达到 6300万,将居世界各国之首[2]。
糖尿病患者外周血管病变的发病率在40~59岁为 2.5%,60 ~ 69 岁为 8.3%,70 ~ 79 岁为 18.8%[3]。
截肢术在外周血管病变患者中几乎不可避免,每年的截肢率为 1.8 ~ 11.4 例/10000 例患者,男性高于女性[4]。
对外周血管病变患者进行积极干预包括血管旁路移植术、介入治疗,控制感染,促进溃疡愈合,可以减少截肢率,降低截肢平面。
CT、MR血管造影及灌注成像在头颈部动脉狭窄的临床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
CT、MR血管造影及灌注成像在头颈部动脉狭窄的临床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摘要】头颈部动脉狭窄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严重时会导致卒中等危及生命的后果。
CT、MR血管造影及灌注成像是近年来应用较为广泛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本研究旨在探讨CT和MR血管造影及灌注成像在头颈部动脉狭窄的临床应用,提高其诊断准确率和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头颈部动脉狭窄;CT;MR;血管造影;灌注成像;临床应用【引言】头颈部动脉狭窄是由于颈部动脉内膜增厚、斑块形成或血栓形成等原因导致血管腔狭窄或闭塞而引起的一种疾病。
严重时有可能导致卒中等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对于头颈部动脉狭窄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CT和MR血管造影及灌注成像作为影像学检查方法被广泛应用于该领域,且在诊断准确度和临床应用价值方面得到了较好的表现。
【研究内容】1. 研究目的:探讨CT和MR血管造影及灌注成像在头颈部动脉狭窄中的应用价值,提高其诊断准确率。
2. 研究对象:以头颈部血管狭窄为研究对象,共招募100名患者,男女不限,年龄在20-80岁之间。
其中,50例患者进行CT血管造影检查,50例患者进行MR血管造影及灌注成像检查。
3. 研究方法:采用对照研究方法,对CT和MR血管造影及灌注成像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比较。
分别采用CT和MR血管造影及灌注成像技术,对患者进行头颈部血管成像检查,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诊断。
4. 研究结果及预期成果:通过比较CT和MR血管造影及灌注成像技术在头颈部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准确度和临床应用价值,探讨其优缺点及适用范围,提高其临床应用价值,为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更为精准的依据。
【研究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CT和MR血管造影及灌注成像在头颈部动脉狭窄的临床应用,对于完善该领域的影像学检查方式,提高其诊断准确率及临床应用价值,从而为头颈部动脉狭窄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加精准的依据。
同时也可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促进影像学检查方法在头颈部动脉狭窄治疗中的应用。
msct血管造影(cta)诊断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的应用价值
1334Vol.30No.11Journal of Aerospace Medicine Nov2019MSCT血管造影(CTA)诊断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的应用价值吴明穗林金泉[摘要]目的探究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诊断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的应用价值。
方法分析2016年2月-2018年2月就诊的30例疑似下肢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疾病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CTA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比较不同诊断方式的诊断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探讨16层螺旋CTA对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结果CTA在灵敏度、准确度及特异度(92.59%、90.00%、66.67%)上与超声相比(74.07%、70.00%、33.33%)显著较高(P<0.05)。
结论CTA对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具有高灵敏度、准确度及特异度。
[关键词]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螺旋CT血管造彩;超声检查;诊断[中图分类号]R543.5[文献标识码]B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是由于动脉粥样病变而引起的慢性血管闭塞性疾病,会导致肢体缺血或坏死,以老年人最为常见⑴。
临床在治疗时常以外科或放射性介入治疗,影像学检查为诊断及制定外科治疗方案提供了重要依据⑵。
分析近年来就诊的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患者影像学资料,总结CTA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特点,探讨CTA对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分析2016年2月-2018年12月就诊的30例疑似下肢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疾病患者,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的临床诊断标准。
所有患者可耐受CT血管造影检査,具备完整的临床影像学资料,对碘剂无过敏史。
排除标准:存在下肢外伤、骨折、慢性炎症及恶性骨肿瘤所致下肢动脉血管异常疾病,具有精神意识障碍,合并肝肾功能障碍等内外科严重疾病。
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44-94岁,平均(64.57±5.56)岁。
SCTA、MRA与DSA血管成像对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对比研究
SCTA、MRA与DSA血管成像对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对比研究[摘要] 目的探讨scta、mra和dsa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特点。
方法对100例患者进行scta、mra、dsa检查,并由该院3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专家组成评估小组,采用双盲法对患者血管成像结果进行评价。
结果 dsa、scta和mra的灵敏度逐渐降低(99%,92%,86%),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a的检查准确度(98%)明显低于scta(100%)和dsa(100%),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诊断应综合考量后选择适当的方法,scta可作为疑似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首选诊断方法,mra可对因动脉狭窄引起缺血类脑病的患者进行诊断和手术的指导,而dsa由于有创伤、费用高、有风险等特点,最好不要作为诊断的主要方法,但可作为临床治疗的首选。
[关键词] scta;mra;dsa;血管成像,脑血管疾病[中图分类号] r74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1(b)-0174-02脑血管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甚至诱发死亡。
目前对脑血管类疾病主要采用ct血管成像(cta)、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三种方法[1],可通过不同角度了解脑血管的分布、走向、狭窄程度、动脉瘤等情况,从而尽早做出准确诊断,实现脑血管疾病的早发现早施治,为挽救患者生命创造机会[2]。
该研究选择2010年6月—2012年8月来该院就诊的100例患者,探讨和对比mra、scta和dsa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特点。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100例患者,均经该院临床诊断疑似脑血管疾病中患者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复视、失语、偏瘫等;包括男性64例,女性36例;年龄最低36岁,最高52岁,平均(46.8±3.2)岁;脑动脉硬化狭窄32例,脑动脉瘤26例,脑动脉畸形22例,烟雾病5例,脑出血15例。
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及进展
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及进展张婷婷;夏海琴【摘要】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is a relatively new and noninvasive vascular imaging technique,of which the basic imaging principle is flow-related enhancement effect and phase changeeffect,having the advantages of no radiation,convenience and low cost.As the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imaging technique continues to improve,it fully demonstrates its advantages in the screening and early diagnosis of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principle,strengths and weaknesses,and new progress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he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磁共振血管成像是一种较新的、无创的血管成像技术,其基本成像原理是流动相关增强效应和相位改变效应,具有无辐射、便捷、价格低廉的优势,随着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的不断改进,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筛查、早期诊断中充分展示了其优势.本文对磁共振血管成像的原理、优缺点以及临床应用的新进展进行综述.【期刊名称】《中国医药导报》【年(卷),期】2013(010)015【总页数】3页(P43-45)【关键词】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缺血性脑血管病;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作者】张婷婷;夏海琴【作者单位】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神经内科,山西太原030000;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神经内科,山西太原0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814.4脑血管病是指由脑血管病变所导致的脑功能障碍。
介入放射学试题及答案
介入放射学试题一、单选题(每题仅一个最佳答案)1、应用下列哪种栓塞材料后,侧支循环难以建立?(C)A、不锈钢圈B、明胶海绵C、微球D、血凝块E、球囊2、中效栓塞剂的栓塞时间通常为(B)A、48小时以内B、48小时~1个月C、1个月以上D、2个月以上E、3个月以上3、PTA的全称是(A)A、经皮经腔血管成形术B、腔内支架术C、经皮引流术D、血管内化疗术E、经导管血管内灌注化疗术4、无水乙醇特点是(E)A、价格昂贵B、不溶于水C、有抗原性D、固体E、破坏血管内皮细胞、持久栓塞5、介入放射学依据其诊治途径一般分为(B)A、肿瘤性和非肿瘤性B、血管性和非血管性C、诊断性和治疗性D、神经性E、非神经性6、不属于介入导向设备的是(E)A、胃镜B、超声C、透视D、CTE、心电图7、介入治疗中,血管内给予尿激酶的意义是(D)A、扩血管B、抗肿瘤C、缩血管,止血D、溶栓E、降低血液粘度8、属于血管介入的是(B)A、PTCD术B、脾动脉栓塞术C、经皮腰穿刺术D、经皮腰间盘切吸术E、冠脉搭桥术9、脑膜瘤术前栓塞最常用的栓塞物质为( A )A、明胶海绵颗粒B、碘油C、微粒D、无水酒精E、自身血凝块10、下列“灌注加压素治疗动脉出血”技术特点,说法错误的是(D )A、超选择插管,微导管给药B、灌注时间可维持24~48小时C、对结肠出血,比栓塞法更安全D、对骨盆外伤性出血疗效好E、对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疗效好11、动脉内穿刺插管,最常见的并发症是(B )A、假性动脉瘤B、暂时性动脉痉挛C、插管器械折断D、血管断裂E、皮下血肿12、属中期栓塞物的是(B )A、自体血块B、明胶海绵C、可脱球囊D、螺圈E、聚乙烯醇13、不属于血管介入的是(D )A、血管内灌注药物治疗B、血管腔内成形术C、血管内导管栓塞术D、血管内血栓抽取术E、血管造影术14、动脉DSA血管穿刺最常用的部位是(B )A、左腹股沟区股动脉B、右腹股沟区股动脉C、左肱动脉D、右肱动脉E、颈动脉15、下腔静脉滤器通常置于(B )A、右肾上腺水平B、双肾静脉下方1~2cmC、左肾下极水平D、髂嵴水平E、左肾上腺水平16、颈内动脉造影主要用于诊断(C )A、小脑病变B、颈髓病变C、大脑半球和鞍区病变D、脑干病变E、四脑室病变17、穿刺插管,局部出现血肿,最恰当的治疗措施为(C )A、静脉内注射右旋糖酐B、静脉内注射盐酸罂粟碱C、局部热敷、静脉内注射肝素D、手术E、以上都不对18、短期栓塞物为 (B )A、明胶海绵B、自体血块C、硅酮D、无水酒精E、钠圈19、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介入治疗常用的栓塞剂为(D)A、40%碘化油B、医用胶(NBCA)C、弹簧圈D、球囊E、明胶海绵20、男性患者,57岁,右下肺胸膜下有一2×3cm大小肿块,选择活检方法最佳的是(D)A、纤支镜下活检B、经气管内活检C、纤支镜冲刷活检D、经皮肺穿活检E、经气管穿刺活检21、男性患者,17岁,突然昏迷、失语,脑血管造影示右顶叶有一鹅蛋大小动静脉畸形。
血管成像的原理和应用
血管成像的原理和应用一、引言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血管成像成为了临床诊断和治疗中重要的工具之一。
血管成像通过使用不同的成像方法,可以帮助医生获取关于血管结构和功能的信息,从而辅助医生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本文将介绍血管成像的原理和应用。
二、血管成像的原理血管成像的原理是利用不同的成像技术对血管进行观察和记录。
常见的血管成像技术包括CT血管造影、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超声血管成像以及光学显微镜成像等。
1. CT血管造影CT血管造影采用X射线和计算机技术,可以生成具有空间解剖信息的血管图像。
通过静脉注射造影剂,可以使血管内的血液更加可见。
CT血管造影可以检测动脉硬化、血栓形成、血管狭窄等疾病。
2.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磁共振血管成像利用磁场和无线电波来生成血管图像。
它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血管影像,且无需使用放射线。
MRA可以检测血栓、动脉瘤、血管狭窄等,并可以评估血管的供血情况。
3. 超声血管成像超声血管成像利用超声波的特性来观察血管内部的情况。
它可以实时观察血管的血流情况,检测动脉狭窄、血栓形成、动脉瘤等病变。
超声血管成像无放射线,安全性较高。
4. 光学显微镜成像光学显微镜成像利用光的特性来观察血管。
它可以观察微小血管和毛细血管的形态,研究血管的血流动力学等。
光学显微镜成像常用于实验室研究和临床实践中。
三、血管成像的应用血管成像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列举了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1.心脑血管疾病诊断:血管成像可以帮助检测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脑血管病等,通过观察血管是否存在狭窄、堵塞、动脉瘤等异常,确定疾病的类型和程度。
2.血管畸形评估:血管成像可以用于评估血管畸形的情况,如血管扩张、畸形血管网络等,有助于了解病变的程度和治疗的可行性。
3.动脉硬化筛查:血管成像可以帮助筛查动脉硬化等疾病,通过观察动脉壁的厚度、斑块的形态等指标,评估动脉硬化的程度和风险。
4.血流动力学研究:血管成像可以用于研究血流的速度、方向和血管壁的应力分布等,有助于了解血管功能的变化及其对疾病的影响。
介入血管造影报告
介入血管造影报告摘要本报告旨在介绍血管造影的概念、适应症、操作过程、并发症以及相关注意事项。
血管造影是一种常用的医学检查方法,通过注入对比剂进入血管系统,可以清晰显示血管的结构和功能,对各种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起着重要的作用。
1. 引言血管造影,又称为血管X线造影或介入血管造影,是一种通过将对比剂注入血管系统,借助X线摄影技术观察血管的一种诊断技术。
它可以描绘血管系统的解剖结构、血流情况和异常改变,为诊断和治疗心血管病、肾脏疾病等提供重要依据。
2. 适应症血管造影广泛应用于多种临床领域,包括心血管病、肾脏病、脑血管病等。
适应症包括但不限于:•心脏病:心脏梗死、冠状动脉疾病等;•肾脏病:肾动脉狭窄等;•脑血管病:脑血管狭窄、脑动脉瘤等;•周围血管病:动脉瘤、血栓等。
3. 操作过程血管造影是一种有一定风险的操作,需要经验丰富的医生和专业的设备。
一般的操作过程包括以下步骤:3.1. 患者准备在进行血管造影之前,患者需要接受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包括签署知情同意书、测量血压、抽血等。
3.2. 穿刺部位选择根据需要检查的血管部位,医生会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一般选择股动脉、肘动脉等。
3.3. 麻醉和导管插入在穿刺部位进行局部麻醉后,医生会插入一根导管,通过导管将对比剂引入血管系统。
3.4. 对比剂注入和摄影随着对比剂的注入,医生会利用X线摄影设备观察血管的情况,记录所见的异常或病变。
3.5. 结束和处理血管造影完成后,医生会拔除导管,并采取适当的止血措施。
患者需要接受观察一段时间,以确保没有并发症发生。
4. 并发症血管造影虽然是一种常用的检查方法,但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
常见的并发症包括:•对比剂过敏反应;•静脉注射后血栓形成;•血管破裂出血;•心律失常等。
因此,只有在医生权衡风险和收益后认为必要时,才会选择进行血管造影。
5. 注意事项在进行血管造影时,需要患者和医生注意以下事项:•患者需要告知医生过敏史和当前用药情况;•患者需要保持安静,配合医生操作;•检查前需要进行必要的准备,如禁食等;•检查后要严密观察患者情况,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
外周血管疾病低场MRA与血管造影对照研究
【 摘要 】 目的 探 索低 场开放式磁 共振仪外周血管磁共振血管成像 ( A 成像方法的改进 ; MR ) 评价其在外周血管闭塞性疾
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2 例 患者同时接受低场 M A与数 字减影血管成像 ( S 或静脉 血管 x线造影检 查, 1 R D A) 并对 2 例病例共观察 了 18支血 管, A发 现 3 1 4 MR 7支血管狭窄或闭塞, S D A或静脉血 管 x 两种检查结果进行对 照研究。结果
线造 影检 查 共发 现 3 3支血 管狭 窄或 闭塞 。 与 D A或 静 脉 血 管 x线 造 影 对 照 , R S M A检 查 对 外 周 血 管 闭 塞性 疾病 诊 断 的 灵
敏度为 8 .% , 79 特异度为 9 .% 。经统计学分析 MR 30 A检查与 D A或静脉血管 x线造影检查诊 断效能之 间的差异无统计 S
学意义。结论 低场 MR A能 了解 外周血管闭塞性疾病的程度 、 置, 位 对临床治疗提供 重要的参考信息。 【 关键词 】 外周血 管闭塞性 疾病 低 场磁 共振仪 M A S 静 脉血管 x线造影 R D A
Co ai no o edM R n n iga h rp r hrl aclrds ss Y N e — in , mp r o f w fl A a da go rp yf ei ea vsua ia e. A GZ i na 删 J n— i’ ⅡuQn一 .1 — s L i o p e i qn , i a De p r etfR d l y 2Deat n f lt vni a R d l y og u nS i n epeH si l D ng a u nd n 2 3 1 hn . at n ai o ; m o og p r to n r to l a i g ,D n g a hl gP ol o t , og u nG ag og5 3 2 。C ia me ee n o o o pa
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评价颈部血管狭窄的临床应用研究
横 断 面 图 像 、 R、 P v MP MI , R及 V V 成 像 可 清 晰 显 A
示 钙 化 斑 块 。T测 量 值 为 (8 + 1 Hu , 维 斑 块 C 49 13 )纤 密度 介 于 肌 肉密 度 与 对 比剂 之 间 . T测 量 值 为 ( l C 5 士 1H ) 9 u 。软 斑 块 内富 含脂 肪成 分 , T测 量值 为 ( C 6
维普资讯
・
4 ・ 4
江 西 医药 2 0 0 8年 第 4 卷 第 1 3 期
,
・
检 测与诊断 ・
1层螺旋 C 6 T血管造 影评价颈 部血管狭 窄的临床应 用研 究
袁建军 沈剑敏 夏费武( 浙江省台州市立医院影像科 , 台州,100 380 )
中颈 总动 脉 3处 。 内动 脉 l 颈 2处 。 动 脉 4处 ; T 椎 CA
1材料 和方 法
11临床 资料 : . 收集 2 0 0 5年 l 0月~2 0 0 6年 1 1月 间 在 我 院行椎动 脉 C T管 造影 检 查 的患者 3 0例 . l 男 3 例. l 女 7例 ; 年龄 3 l岁~8 8岁 , 均 6 . 。临床 平 46岁
关键词 断层摄影术 ; X线计算机 ; 颈部 血管 ; 血管造影术
中图分类 号. 534 " 4: R
随着 多层 螺旋 C T的临 床应 用. 种重 建技 术 特 各
9 %)I 级 - 塞(0 %) 。 9 ; V 。 闭 10 t ”
2结 果 3 0例 C A 检 查 患 者 均 获 得 高 质 量 的 检 查 图 T 像 。 满 意 显示 两 侧 的 颈动 脉 、 动 脉 的形 态 、 行 较 椎 走
间分辨 力 、 空间 分辨 力和 密度分 辨 力 。 其能 够更 为 使
医学影像技术试题及答案(磁共振试题)
医学影像技术试题及答案(磁共振试题)磁共振试题1核磁共振的物理现象是哪一年发现的()A. 1946 年 B. 1952 年 C. 1972 (w D. 1977 年 E. 1978 年2第一幅人体头部MR图像是哪一年获取的()A. 1946 年 B. 1952 年 C. 1972 年(D. 1977 年 E. 1978 年3下列哪一项不是MRI的优势()A.不使用任何射线,避免了辐射损伤氏对骨骼,钙化及胃肠道系统的显示效果C.可以多方位直接成像D.对颅颈交界区病变的显示能力E.对软组织的显示能力.4下列元素中哪个不能进行MR成像()A. 13C B. 31P C. 2H D. 23Na E. 19F w 5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A.由于静磁场的作用,氢质子全部顺磁场排列B.由于静磁场的作用,氢质子全部逆磁场排列C.由于静磁场的作用,氢质子顺,逆磁场排列数目各半D.顺磁场排列的质子是低能稳态质子E.逆磁场排列的质子是高能稳态质子6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A.逆磁场方向排列的质子是高能不稳态质子B.顺磁场方向排列的质子是高能稳态质子C.顺磁场方向排列的质子是高能不稳态质子D.逆磁场方向排列的质子是低能稳态质子E.逆磁场方向排列的质子是低能不稳态质子7下列等式中,哪一项是正确的()A. 1T=1OG B. IT= 102G (C. IT= 103G D. 1T=1O4G E. 1T=1O5G8在0.5Tesla的场强中,氢质子(1H)的共振频率约为()wA. 6.4MHz B. 21.3MHz C. 42. 6MHz (wD. 63. 9MHz E. 85. 2MHz9横向弛豫是指()A.T1弛豫B.自旋-自旋弛豫C.自旋-晶格弛豫D.氢质子顺磁场方向排列E.氢质子逆磁场方向排列10纵向弛豫是指()A.T2弛豫B.自旋-自旋弛豫C.自旋-晶格弛豫D.氢质子顺磁场方向排列E.氢质子逆磁场方向排列11磁场梯度包括()A.层面选择梯度B.相位编码梯度C.频率编码梯度D.以上均是E.以上均不是 12在三个梯度磁场的设置及应用上,下述哪一项正确()A.只有层面选择梯度与相位编码梯度能够互换B.只有层面选择梯度与频率编码梯度能够互换C.只有相位编码梯度与频率编码梯度能够互换D.三种梯度磁场均不能互换E.三种梯度磁场均能互换13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A.梯度场越大,层面越薄B.梯度场越小,层面越厚C.梯度场越大,层面越厚D.射频频带宽度越窄,层面越薄E.射频频带宽度越宽,层面越厚14在MR成像过程中,三个梯度磁场启动的先后顺序是()A.层面选择一相位编码一频率编码B.层面选择一频率编码一相位编码C.相位编码一频率编码一层面选择D.频率编码一相位编码一层面选择E.相位编码一层面选择一频率编码15在MR成像过程平面信号的定位中()A.频率编码起作用,相位编码不起作用B.相位编码起作用,频率编码不起作用C.频率编码和相位编码共同起作用D.以上均是E.以上均不是16付里叶变换的主要功能是()wA.将信号从时间域值转换成频率域值B.将信号从频率域值转换成时间域值C.将信号由时间函数转换成图像D.将频率函数变为时间函数E.将信号由频率函数转变成图像17下列各项中,哪一项与扫描时间完全无关()A.重复时间B.平均次数C.相位编码数D.频率编码数F.矩阵大小18门值是指90°脉冲后,纵向磁化矢量恢复到何种程度的时间()A. 37%B. 63%C. 36%D. 73%E. 99%19 T2值是指横向磁化矢量衰减到何种程度的时间()A. 37%B. 63%C. 36%D. 73%E. 99%20 SE序列中,90°射频(RF)的目的是()A.使磁化矢量由最大值衰减到37%的水平B.使磁化矢量倒向负Z轴C.使磁化矢量倒向XY平面内进动自D.使失相的质子重聚E.使磁化矢量由最小值上升到63%的水平(本21 SE序列中,180° ?RF的目的是()(本A.使磁化矢量由最大值衰减到37%的水平B.使磁化矢量倒向负Z轴C.使磁化矢量倒向XY平面内进动D.使失相的质子重聚E.使磁化矢量由最小值上升到63%的水平本22反转恢复(IR)序列中,第一个180° ?RF的目的是()A.使磁化矢量由最大值衰减到37%的水平B.使磁化矢量倒向负Z轴C.使磁化矢量倒向XY平面内进动本.D.使失相的质子重聚E.使磁化矢量由最小值上升到63%的水平23在SE序列中,TR是指()90°脉冲到180°脉冲间的时间A.90°脉冲到信号产生的时间180°脉冲到信号产生的时间D.第一个90。
精准医学中多组学分析方法在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精准医学中多组学分析方法在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多组学分析方法是指利用多种分子水平的生物信息数据,如基因表达数据、蛋白质组学数据、代谢组学数据等,结合统计学和生物信息学等方法进行全面分析的一种方法。
在精准医学中,多组学分析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疾病的早期诊断中,可以提供更准确、准确、针对性更强的诊断结果,为疾病的早期干预和治疗提供有力的支持。
首先,多组学分析方法在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可以帮助识别出潜在的生物标志物。
生物标志物是指在人体生理和病理状态发生变化时可以被测量的指标,能够提供关于疾病的信息。
通过对多组学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可以发现与疾病相关的生物标志物,这些生物标志物有助于提高疾病的早期诊断准确性。
例如,对于一些常见的癌症类型,多组学分析方法可以通过分析基因表达、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等数据,鉴别出特异性的生物标志物,用于该癌症的早期筛查和诊断。
其次,多组学分析方法还可以通过构建预测模型来进行疾病早期诊断。
预测模型是通过训练数据集建立起来的数学模型,可以根据特定的生物信息数据预测一个人是否患有某种疾病。
多组学分析方法可以集成不同类型的生物信息数据,利用机器学习和模式识别等方法构建预测模型。
这些模型可以根据多种生物标志物的组合,对疾病的早期发生进行预测。
例如,在乳腺癌的早期诊断中,多组学分析方法可以结合基因表达、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等数据,构建乳腺癌的风险预测模型,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评估个体乳腺癌的患病风险。
此外,多组学分析方法还可以帮助解析疾病发生和发展的分子机制。
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往往涉及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和分子网络的调控。
通过对多组学数据的分析,可以揭示不同组学水平之间的关联关系,从而提供疾病发生的深入理解。
例如,在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研究中,多组学分析方法可以将基因表达与蛋白质组学数据集成起来,从而揭示出与心血管疾病有关的调控网络,为心血管疾病的机制研究提供重要线索。
最后,多组学分析方法在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还可以为个体化治疗提供指导。
人体血液流动仿真模拟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人体血液流动仿真模拟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人体血液流动仿真模拟技术是一种基于计算机运算并借助前沿虚拟现实技术的医学研究方法,它可以用来分析和模拟人体血液在心血管系统内的流动情况,以及在血液中传递、扩散、吸附、积累等过程中的生理和生化过程。
这种技术可以为人体血管病变诊断、治疗方法与计划制定、药物靶点评估以及生物材料性能优化等方面提供有力的支持。
要实现这种技术,需要完善的计算机软件和硬件支持,同时,这种技术也需要深入的生理、生化、生物学和医学知识搭配模型式与算法式的支持。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与因素之间复杂的交互关系,需要对极为微小的变化、扩散、移行、反应等过程进行计算和预测。
一、血液流动仿真模型的建立血液流动模拟需要通过实验从生物学、物理学和流体力学等方面取得实际的数据,并将这些数据整合到一个动态模型中。
这个模型可以被储存到计算机中,精确的复制和背景下系统运行实验,为计算机建模提供必要的数值和反馈。
血液性质,如粘度和密度,必须被纳入到模型中,此外还要考虑是否存在动态的壁面反应,如血管炎症、血栓形成、斑块形成等。
模型中的参数包括血栓形成的速率和粘度参数。
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流场的数学建模、模型的网格独立性、稳定性和时间步长,以及模型可视性和验证效率等。
二、人体血液流动仿真模拟的主要应用1.心血管病变的研究心血管疾病是目前世界上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计算机仿真可以帮助医生们更好地了解血液流动和心血管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而了解血管疾病的形成机制和病变进程,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有效的帮助。
近年来,医学模拟已经开始在大规模的临床试验中广泛应用。
模拟可以协助医生预测血管狭窄的风险以及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绘制出患者动脉硬化的三维图像,并进行模拟运算,判断患者的动脉硬化问题是否可治愈。
2.药物靶点评估进行虚拟药物筛选,确定最佳的药物靶点和组合方案,通过计算机仿真技术快速的确定药物的优化效果。
模拟仿真可用于确定尚未被使用的药物的合适靶点,运用这种方法,可以在药物到达标准之前比传统的药物筛选技术更加迅速和有效的发现新的疗效果。
磁共振血管成像评估颈动脉狭窄的研究进展
磁共振血管成像评估颈动脉狭窄的研究进展张浩南1,宋清伟1*,张钦和1,张楠1,宋宇2作者单位:1.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大连116011;2.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放射科,成都610041*通信作者:宋清伟,E-mail:中图分类号:R445.2;R653文献标识码:A DOI :10.12015/issn.1674-8034.2021.03.022本文引用格式:张浩南,宋清伟,张钦和,等.磁共振血管成像评估颈动脉狭窄的研究进展[J].磁共振成像,2021,12(3):92-94.[摘要]颈动脉狭窄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原因,早发现和早治疗可显著降低其致死率和致残率。
磁共振血管成像以无创、无辐射、软组织分辨率高等特点而在颈动脉狭窄评估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就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time of flight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TOF-MRA )、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contrast enhanced MRA,CE-MRA )、四维相位对比磁共振血管成像(four dimensional flow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4D-Flow-MRA )、零回波时间动脉自旋标记血管成像(zero echo time arterial spin labeling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zTE-ASL-MRA )、黑血成像技术(black blood,BB )和磁共振同时非增强血管成像和斑块内出血成像(simultaneous noncontrast angiography and intraplaque hemorrhage imaging,SNAP )等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以及磁共振快速成像技术在评估颈动脉狭窄的应用及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磁共振成像;血管成像;压缩感知技术Research advances of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in evaluating carotid arterystenosisZHANG Haonan 1,SONG Qingwei 1*,ZHANG Qinhe 1,ZHANG Nan 1,SONG Yu 21Department of Radiology,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Dalian Medical University,Dalian 116011,China;2Department of Radiology,West China Second University Hospital,Sichuan University,Chengdu 610041,China *Correspondence to:Song QW,E-mail:Received 18Dec 2020,Accepted 21Jan 2021;DOI :10.12015/issn.1674-8034.2021.03.022Cite this article as:Zhang HN,Song QW,Zhang QH,et al.Research advances of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in evaluating carotid arterystenosis[J].Chin J Magn Reson Imaging,2021,12(3):92-94.Abstract Carotid stenosis is an important cause of ischemic stroke.Early detection and early treatment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fatality and disability rates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the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carotid artery stenosis because of its advantages such as non-invasive,non-radiation and better resolution of soft tissue.This paper reviews the latest technology applications and research advances in the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carotid artery stenosis using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such as time of flight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TOF-MRA),contrast enhanced MRA (CE-MRA),zero echo time arterial spin aabeling MRA (zTE-ASL-MRA),four dimensional flow MRA (4D-Flow-MRA),black blood (BB),simultaneous noncontrast angiography and intraplaque hemorrhage imaging (SNAP),and rapi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Key words carotid stenosis;magetic resonance imaging;angiography;compressed sensing 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 )是指脑供血不足导致的脑组织坏死,具有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等特点。
核磁共振血管成像对诊断脑血管疾病的价值体现分析
生命科学仪器 2023年第21卷/第6期技术与应用101作者简介:刘承友,男,湖南永州,1992.4,汉族,本科,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影像科,初级技师,研究方向:核磁共振血管成像,邮箱634585613@q q.c o m ㊂通讯作者:周全,性别:男,安徽安庆,1968.6,汉族,博士,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影像诊断,邮箱:634585613@q q.c o m ㊂核磁共振血管成像对诊断脑血管疾病的价值体现分析刘承友 周 全通讯作者(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影像科,广东广州510000)摘要 目的:评价核磁共振血管成像在脑血管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㊂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资料,各患者均接受血管造影检查(本研究金标准方法)和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式检出结果,并分析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对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作用㊂结果:血管造影检查共检出98例阳性,占比98%;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共检出95例阳性,占比95%,两种方式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323,P >0.05)㊂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95例阳性结果中含94例真阳性㊁1例假阳性;且结果含1例真阴性结果㊁4例假阴性结果㊂其灵敏度㊁特异度㊁阳性预测值㊁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92%㊁50%㊁98.95%㊁20%㊂94例经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真阳性的患者,其中58例梗死灶面积<20mm ,36例ȡ20mm ;梗死灶面积<20mm 者血管狭窄率62.07%㊁血管正常率37.93%高于梗死灶面积ȡ20mm 者血管狭窄率35.00%(χ2=12.2312)㊁血管正常率11.11%(χ2=7.9853),血管闭塞率0%低于梗死灶面积ȡ20mm 者血管闭塞率63.89%(χ2=49.059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㊂结论:在临床上,核磁共振血管成像可以用来对脑血管疾病进行检测,这种方法可以获得良好的诊断效果,且准确性高,且明确各患者血管状态,可为医护人员提供患者血管异常状况,但仍需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最为合适的诊断方案,以便制定治疗方案㊂关键词 核磁共振血管成像;脑血管疾病;检查;诊断A n a l y s i s o f t h e V a l u e o f M a g n e t i c R e s o n a n c e A n g i o g r a p h y i n D i a g n o s i n g Ce r e b r o v a s c u l a r D i s e a s e s L i u C h e n g yo u ,Z h o u Q u a n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M e d i c a l I m a g e ,T h e T h i r d A f f i l i a t e d H o s p i t a l o f S o u t h e r n M e d i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G u a n g z h o u 510000,G u a n g d o n g )ʌA b s t r a c t ɔO b je c t i v e :T o e v a l u a t e t h e a p p l i c a t i o n v a l u e of m ag n e t i c r e s o n a n c e a n g i o g r a ph yi n t h e d i a g n o s i s o f c e r e -b r o v a s c u l a r d i s e a s e s .M e t h o d s :R a n d o m l y se l e c t d a t af r o m 100p a t i e n t s w i t h c e r e b r o v a s c u l a r d i s e a s e s a d m i t t e d b e -t w e e n M a r c h 2021a n d D e c e m b e r 2022,E a c h p a t i e n t u n d e r w e n t a ng i o g r a ph y (t h e g o l d s t a n d a r d m e t h o d o f t h i s s t u d y )a n d m a g n e t i c r e s o n a n c e a n g i o g r a p h y (M R I ).T h e d e t e c t i o n r e s u l t s o f t h e t w o e x a m i n a t i o n m e t h o d s w e r e c o m p a r e d ,a n d t h e r o l e o f M R I i n t h e d i a g n o s i s o f c e r e b r o v a s c u l a r d i s e a s e s w a s a n a l yz e d .R e s u l t s :A t o t a l o f 98c a -s e s w e r e d e t e c t e d a s p o s i t i v e i n a n g i o g r a p h y ,a c c o u n t i n g fo r 98%;A t o t a l o f 95c a s e s w e r e d e t e c t e d a s p o s i t i v e i n m a g n e t i c r e s o n a n c e a n g i o g r a p h y ,a c c o u n t i n g f o r 95%.T h e r e w a s n o s t a t i s t i c a l l y s i gn i f i c a n t d i f f e r e n c e i n t h e p o s i -t i v e d e t e c t i o n r a t e s b e t w e e n t h e t w o m e t h o d s (χ2=1.3323,P >0.05).A m o n g t h e 95p o s i t i v e r e s u l t s o f m a gn e t i c r e s o n a n c e a n g i o g r a p h y ,94w e r e t r u e p o s i t i v e a n d 1w a s f a l s e p o s i t i v e ;A n d t h e r e s u l t s i n c l u d e 1t r u e n e g a t i v e r e s u l t a n d 4f a l s e n e g a t i v e r e s u l t s .I t s s e n s i t i v i t y ,s p e c i f i c i t y ,p o s i t i v e p r e d i c t i v e v a l u e ,a n d n e g a t i v e p r e d i c t i v e v a l u e a r e 95.92%,50%,98.95%,a n d 20%,r e s p e c t i v e l y .94p a t i e n t s w i t h t r u e p o s i t i v e r e s u l t s i n m a g n e t i c r e s o n a n c e a n gi -o g r a p h y,o f w h i c h 58h a d a i n f a r c t a r e a o f <20mm a n d 36h a d a i n f a r c t a r e a o f ȡ20mm ;T h e v a s c u l a r s t e n o s i s r a t e a n d n o r m a l b l o o d v e s s e l r a t e w e r e 62.07%a n d 37.93%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a n i n f a r c t a r e a o f <20mm ,w h i c h w e r eh i gh e r t h a n t h o s e w i t h a n i n f a r c t a r e a o f ȡ20mm ,w i t h a v a s c u l a r s t e n o s i s r a t e o f 35.00%(χ2=12.2312)a n d a n o r m a l b l o o d v e s s e l r a t e o f 11.11%(χ2=7.9853).T h e v a s c u l a r o c c l u s i o n r a t e o f 0%w a s l o w e r t h a n t h a t o f63.89%(χ2=49.0595)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a n i n f a r c t a r e a o f ȡ20mm ,a n d t h e d i f f e r e n c e s w e r e s t a t i s t i c a l l y s i gn i f i -c a n t (P <0.05).C o n c l u s i o n :I n c l i n i c a l p r a c t i c e ,m a g n e t i c r e s o n a n c e a n g i o g r a p h y ca nb e u s e d t o d e t ec t c e r e b r o v a s -c u l a rd i se a s e s .T h i s m e t h o d c a n a c h i e v e g o o d d i a g n o s t i c r e s u l t s ,h i g h a c c u r a c y ,a n d c l a r if y th e v a s c u l a r s t a t u s o f e a c h p a t i e n t .B u t i t i s s t i l l n e c e s s a r y t o c h o o s e t h e m o s t s u i t a b l e d i a gn o s t i c p l a n b a s e d o n t h e a c t u a l s i t u a t i o n o f t h e技术与应用生命科学仪器 2023年第21卷/第6期102p a t i e n t ,I t c a n p r o v i d e m e d i c a l s t a f f w i t h a b n o r m a l v a s c u l a r c o n d i t i o n s f o r p a t i e n t s t o d e v e l o p tr e a t m e n t p l a n s .ʌK e y wo r d s ɔM a g n e t i c r e s o n a n c e a n g i o g r a p h y ;C e r e b r o v a s c u l a r d i s e a s e s ;I n s p e c t i o n ;d i a g n o s i s 中图分类号:R 445.2 文献标识码:A D O I :10.11967/2023211222脑血管疾病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多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病,其发病率㊁死亡率均较高[1]㊂临床将脑血管疾病分高血压脑病㊁脑梗死㊁脑出血等类型,若不及时诊治,不仅仅是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影响,还会危及其生命安全㊂因近年我国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脑血管疾病发病率也逐年攀升㊂报告显示[2-3],及时有效的诊治脑血管疾病,为确保治疗疗效㊁改善疾病预后的关键环节之一㊂现临床诊断脑血管疾病多采用影像学方式,如螺旋C T ㊁核磁共振血管成像等方式,其中螺旋C T 虽具有较高检查准确性,但辐射较大,在脑血管疾病中有一定局限;核磁共振血管成像具有无需使用对比造影剂㊁无创等优势,已在临床各疾病诊治中得到应用和认可[4],可清晰反应出血管构成状况,让医护人员明确患者血管组织和结构特征㊂现本文就此点共纳入2021年3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脑血管病100例加以讨论,现报道如下㊂1 资料及方法1.1 一般资料 研究随机收集2021年3月至2022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影像科的10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临床资料㊂100例患者体质量为45-78k g ,平均(67.54ʃ4.21)k g;年龄52-78岁,平均为(65.35ʃ1.21)岁,女性48例,男性52例㊂各患者基本资料均满足本研究条件㊂研究在获得伦理委员会的通过和患者的同意后开展㊂入选标准:①各患者均接受血管造影检查得到确诊;②病历记录完整㊂排除标准:①依从性差;②合并严重内分泌性疾病㊁精神性疾病者;③合并恶性肿瘤者,如乳腺癌㊁肺癌等;④合并造血系统疾病和血液性疾病者;⑤中途脱离研究者㊂1.2 方法 各患者都通过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明确诊断,本研究使用的仪器是P H I L I P S I n ge n i a 3.0T 核磁共振仪,取仰卧位,头部垂直与线圈㊂方法:(1)采用T O F-3D-M R A 序列,选择180mm 的F O V ㊁11m s 的T E ㊁30m s 的T R 进行横断面扫描,将颈动脉设为整体扫描的初始位置,并在胼缘动脉的最大密度投影下开展3D 重建操作,沿轴的不同顺序,即前㊁后㊁左等进行旋转,其中每一帧图像的间隔以19度为宜㊂(2)根据S E 序列进行横断面扫描,在T 1加权像上,设置30m s 的T E ㊁400m s 的T R ;T 2加权像下,设置325m s 的T E ㊁4000m s 的T R ,从枕骨大孔区开始,直到头部顶端,矢状位T 2加权成像时,需要对脑干病变和小脑病变状况进行扫描㊂各患者均需行脑血管造影检查:患者取仰卧位,将头部调节到合适的位置,上肢固定,下肢略向外侧,以便于监测导联的连接,在选择好穿刺点后,先对穿刺点及会阴部进行常规消毒,然后实施局麻㊂将导丝插入导引鞘,再将造影剂注入造影导管开展检查㊂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本研究各患者的各项检查均由医院2名工作时间ȡ5年的有专业执业证的医师负责,若发生意见分歧,根据疾病判定标准,讨论确定检查结果㊂本研究将血管造影检查作为此次检查金标准,未确定为阴性,确定为真性㊂分析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的效能,计算灵敏度=真阳性例数/(假阴性例数+真阳性例数)*100%[5];特异性=真阴性例数/(假阳性例数+真阴性例数)*100%[6];阴性预测值=真阴性例数/(假阴性例数+真阴性例数)*100%[7];阳性预测值=真阳性例数/(真阳性例数+假阳性例数)*100%[8]㊂并根据检查结果分析血管状态与梗死灶面积之间的关系㊂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以S P S S 22.0统计软件为基础,计数资料以频数或率表示,两组之间的比较均以χ2检验,以P <0.05为有差异㊂2 结果2.1 血管造影检查结果与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结果的比较 血管造影检查共检出98例阳性,占比98%;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共检出95例阳性,占比95%,两种方式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323,P >0.05),见表1:2.2 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的灵敏度㊁特异度㊁阴性预测值㊁阳性预测值 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95例阳性结果中含94例真阳性㊁1例假阳性;且结果含1例真阴性结果㊁4例假阴性结果,见表2㊂其灵敏度㊁特异度㊁阳性预测值㊁阴性预测值分生命科学仪器 2023年第21卷/第6期技术与应用103别为95.92%(94/98)㊁50%(1/2)㊁98.95%(94/95)㊁20%(1/5)㊂表1 血管造影检查结果与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结果的比较[n ,(%)]组别例数脑梗塞颅内动脉狭窄颅内动脉瘤脑出血阳性检出率(%)血管造影检查10045(45.00)29(29.00)14(14.00)10(10.00)98(98.00)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10044(44.00)28(28.00)14(14.00)9(9.00)95(95.00)χ2--1.3323P--0.2480表2 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阳性㊁阴性结果[n ,(%)]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血管造影检查阳性阴性共计阳性94195阴性415共计9821002.3 梗死灶面积大小与血管状态之间的关系94例经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真阳性的患者,其中58例梗死灶面积<20mm ,另36例梗死灶面积ȡ20mm ,比较分析后得知,梗死灶面积<20mm者血管狭窄率62.07%㊁血管正常率37.93%高于梗死灶面积ȡ20mm 者血管狭窄率35.00%(χ2=12.2312)㊁血管正常率11.11%(χ2=7.9853),血管闭塞率0%低于梗死灶面积ȡ20mm 者血管闭塞率63.89%(χ2=49.059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表3 梗死灶面积大小与血管状态之间的关系[n ,(%)]梗死灶面积例数血管狭窄血管闭塞血管正常<20mm 5836(62.07)0(0.00)22(37.93)ȡ20mm369(35.00)23(63.89)4(11.11)χ2--12.231249.05957.9853P--0.00010.00010.00503 讨论脑血管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都很高,临床上主要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种[9]㊂报告表明[9],在我国,近75%的脑血管病患者都是缺血性脑血管病㊂对脑血管病进行早期㊁准确的诊断,是提升疾病治疗疗效和治愈率的主要方式[10],可让医护人员根据病情的不同,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以促进病情的恢复㊂近年来,临床上对脑血管病的诊断多依赖于影像学检查,但现有的影像检查手段繁多,因此,如何筛选出漏诊率低㊁准确率高的检查方法,一直是医学界的研究热点㊂90年代以来,脑血管造影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已成为脑血管疾病诊断的金标准,但动脉被穿刺后引起血管剥离㊁血肿㊁静脉栓塞等副作用;且部分患者可能会有视觉障碍㊁过敏反应㊁血管痉挛等症状,从而引起脑缺血发作或加重,具有较高的应用风险㊂螺旋C T 是目前最常用的脑血管病诊断方法之一[11],虽然具有较高的诊断精度,但仍有较大的辐射和较低的扫描分辨率,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㊂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以其操作简便㊁诊断精度高㊁图像清晰等特点,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2]㊂而核磁共振血管成像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对血流与血管周围相关重要组织的辨识,获取相应的血流流速㊁方向与分布状况等信息数据,从而有利于判断血管的具体情况,加强脑血管疾病诊断的效率㊂研究表明[13-14],核磁共振血管成像对脑血管病变如动脉瘤和烟雾病等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可以通过对脑血管损伤的严重程度进行监测㊂本研究结果显示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的阳性检出率为95%,与金标准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提示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准确率高,对临床疾病诊治的参考意义较大,但结果中仍有1例假阳性,分析其原因:含有或几乎没有氢原子的组织,如骨㊁钙化灶等,核磁共振血管成像的组织结构并不理想,同时图像质量容易受到技术㊁外界环境的影响以及梯度线圈等因素的存在,使得扫描范围受限,因此,会出现一定的假阳性㊂本研究结果显示: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的灵敏度㊁阳性预测值较高,分别为95.92%㊁98.95%;特异度为50%㊁阴性预测值为20%㊂可见,核磁共振血管成像在脑血管疾病中的灵敏度㊁阳性预测值较高,而特异度㊁阴性预测值仍有待提高,分析其原因:核磁共振血管成像学作为一种新兴的影像学技术,在临床上已被广泛应用于血管引流和动脉瘤狭窄等疾病的诊断中[15]㊂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是血流通过梯度场时,使其自旋饱和度的改变,与周边的静息组织及血管相比较,获得血流成像㊂当扫描结束时,核磁共振血管成像可以得到高信号的原始血管图像,加之后期处理,可获得叠加图像,通过对扫描面的投影重构,可以实现对血管图像的三维可视化㊂核磁共振血管成像下的图像清晰度和分辨率都回增高[16],含有大量的信息,特别是在软组织显示技术与应用生命科学仪器 2023年第21卷/第6期104方面,可明显提升诊断效果㊂而若想提高特异度㊁阴性预测值,就需要加大联合试验力度,如串联或并联等,不断强化样本采集时机㊁种类的特异度分析,且需要强化技术,排除干扰,做好质量控制㊂本研究数据还显示,94例经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真阳性的患者,其中58例梗死灶面积<20mm ,另36例梗死灶面积,比较分析后得知,梗死灶面积<20mm 者血管狭窄率62.07%㊁血管正常率37.93%高于梗死灶面积ȡ20mm 者血管狭窄率35.00%㊁血管正常率11.11%,血管闭塞率0%低于梗死灶面积ȡ20mm 者血管闭塞率63.89%(P <0.05),提示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在检查灵敏度高,且可让医护人员明确患者血管异常状况㊂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在血管狭窄及闭塞的诊断上有其独特之处,其是通过灌注显像,使医务人员能够清楚地了解大脑半球的低灌注情况[17],并与血流动力学检查相结合,实现对血管狭窄程度㊁部位㊁形态㊁范围及闭塞程度的清晰显示,并与原始影像进行对比,能更好地反映病变血管与脑组织的联系,从而为临床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㊂与传统的脑血管造影术相比,该方法具有更高的分辨率,能更好地显示一般造影所不能显示的部分㊂将其用于诊断血管畸形中,可充分显示出供血动脉㊁引流静脉㊁畸形供血等,更为清晰的显示血管间的关系,为疾病诊治提供指导㊂在诊断动脉瘤中,此方式可清晰显示出病灶位置㊁病灶大小㊁病灶形态,并让医护人员明确载瘤动脉与动脉瘤之间的夹角及邻近血管之间的对应关系,并可以任意转动,也可以局部放大,对肿瘤内部的血管和颅底结构进行清晰的显示,且具有任意旋转及局部放大的能力,能够完整地显示肿瘤内的血管及颅底结构,并与手术方式相结合,为临床上肿瘤的诊治奠定基础㊂综上,临床可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检查脑血管疾病,其方式诊断效果较好,准确性高,且明确各患者血管状态,可为医护人员提供患者血管异常状况,但仍需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最为合适的诊断方案,以便制定治疗方案㊂参考文献[1]严君.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效果及价值研究[J ].现代医用影像学,2022,31(11):2036-2038.[2]K e n s h i S ,A t s u s h i K ,R e i K ,e t a l .P o s t pa r t u m r e v e r s ib l ec e r e b r a l v a s o c o n s t r i c t i o n w i t h c o r t i c a l s u b a r a c h n o id he m o r -r h a g e a n d p o s t e r i o r r e v e r s i b l e e n c e p h a l o p a t h y s yn d r o m e c o n -c o m i t a n t w i t h v e r t e b r a l a r t e r y d i s s e c t i o n d i a g n o s e d b y M RI M S D E m e t h o d :A c a s e r e po r t a n d r e v i e w o f l i t e r a t u r e [J ].C l i n i c a l C a s e R e po r t s ,2022,10(9):e 6257-e 6257.[3]王立亮.3.0T 磁共振血管成像与3D-A S L 脑灌注成像技术在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效果[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1,5(19):78-79.[4]许晓金,董铿.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效果及准确性研究[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1,5(08):113-114.[5]滕云.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临床分析[J ].当代医学,2021,27(01):164-165.[6]蒋惠宗.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效果及准确性研究[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1,5(02):94-95.[7]刘奇龙.磁共振血管成像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分析[J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22,6(11):114-117.[8]张天翼,董璟.磁共振血管成像(M R A )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J ].贵州医药,2023,47(12):1971-1972.[9]张磊.核磁共振设备与螺旋C T 设备在诊断老年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对比观察[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3,29(16):121-123.[10]Y M Z ,D u a r t e R A ,J A G ,e t a l .R e v a s c u l a r i z a t i o n i m -p r o v e s v a s c u l a r h e m o d y n a m i c s -a s t u d y a s s e s s i n g ce r e b r o -v a s c u l a r r e s e r v e a n d t r a n s i t t i m e i n M o y a m o y a p a t i e n t s u s i n gM R I .[J ].J o u r n a l o f c e r e b r a l b l o o d f l o w a n d m e t a b o l i s m :o f f i c i a l j o u r n a l o f t h e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S o c i e t y of C e r e b r a l B l o o d F l o w a n d M e t a b o l i s m ,2022,43(2S ):271678X 221140343-271678X 221140343.[11]谭鑫,赵芳芳.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价值研究[J ].贵州医药,2022,46(12):1983-1984.[12]严君.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效果及价值研究[J ].现代医用影像学,2022,31(11):2036-2038.[13]徐冰洁.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联合核磁共振血管成像对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1,14(32):177-178.[14]丘文科,刘伟波,郑华英.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诊断脑血管病及对诊断准确率影响分析[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1,5(09):103-104.[15]赵春刚.核磁共振血管成像与螺旋C T 血管成像技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价值分析[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1,5(12):67-68.[16]S a n a z S ,Y u e k a i J ,P h i l i p pe J E ,e t a l .A b s t r a c t 56:C h a n -ge s I n C a r d i o v a s c u l a r H e a l t h W i t h i n M i d l if e A n d F r o m M i d l i f e T o L a t e -l i f e A s s o c i a t e d W i t h M R I M a r k e r s O f C e r -e b r a l V a s c u l a r D i s e a s e I n L a t e-l if e [J ].S t r o k e ,2023,54(S u p pl _1):A 56-A 56.[17]高静静,潘梦音,李加男,等.M S C T 脑血管成像和M R I 检查诊断脑血管疾病的价值[J ].黑龙江医药科学,2023,46(06):149-150+153.。
低场强磁共振TRICKS MRA对下肢血管病变的应用价值
低场强磁共振TRICKS MRA对下肢血管病变的应用价值胡建新【摘要】目的探讨低场磁共振的时间分辨率对比剂动态显影技术(TRICKS)在下肢血管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1例下肢血管病变患者(其中动脉狭窄、闭塞36例、下肢静脉曲张21例,动静脉畸形4例)行常规MRI扫描后,经肘静脉注入造影剂后应用TRICKS 技术进行动态血管造影.分析MRI图像,并将检查结果与手术病例或DSA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全部病例均顺利完成检查,利用TRICKS技术得到的下肢血管图像能够清晰显示下肢动静脉充盈情况及病变血管的程度、病变范围,所得图像能够满足临床诊断需要,并与术后病理诊断及DSA检查结果符合.结论在低场磁共振上利用TRICKS MRA完成的下肢血管图像对下肢血管观察满意,操作简单,对下肢血管病变的检查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期刊名称】《河北医药》【年(卷),期】2012(034)019【总页数】2页(P2921-2922)【关键词】血管病变,下肢;磁共振成像;血管造影术【作者】胡建新【作者单位】074100,河北省涞水县医院放射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814.46时间分辨率对比剂动态显影技术(time-resolved imaging of contrast kinnetics,TEICKS)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的MRI血管成像技术,与其他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CE MRA)比较,具有成像时间短,可以多时相动态观察血管动静脉充盈情况的优点[1]。
以往该技术主要应用于高场强磁共振,由于低场磁共振软硬件逐步完善,特别是随着梯度线圈技术的进步,低场磁共振检查时间进一步缩短,以往只能在高场磁共振仪上才能应用的扫描序列在低场磁共振仪上也能完成,使得TRICKS技术得以在低场磁共振仪上实现,并取得了较好的检查效果,满足了基层医院临床需要。
DSA成像技术模拟题6
DSA成像技术模拟题61. DSA设备的发展方向是A.一体化B.程序化C.自动化D.智能化E.多元化答案:ABCD[解答] DSA设备的发展向一体化、程序化、自动化、智能化等方向发展。
2. DSA与传统血管造影相比具有的优势是A.对比剂用量少、浓度低B.显像清析C.运动性伪影减小D.辐射剂量减小E.成像质量高答案:ABCDE[解答] DSA与传统血管造影相比,其优势是:所需对比剂浓度低、用量少;显像清晰,能使直径0.5mm 的小血管显示,血管相互重叠少;运动性伪影发生概率减小;放射辐射剂量减小;成像质量高,诊断准确性增加,同时有利于介入治疗。
3. 选择性IV-DSA可用于下列哪些静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A.门静脉B.腔静脉C.髂静脉D.肾静脉答案:ABCDE[解答] 选择性IV-DSA可用于门静脉、腔静脉、髂静脉、肾静脉、逆行股深静脉等部位的疾病诊断和介入治疗。
4. 对于DSA高压发生器的要求是A.输出稳定B.高千伏C.低毫安D.短脉冲E.长时间答案:ABD[解答] X线高压发生装置是向X线管两端施加高电压用以产生X线的装置,DSA设备中需要使用能产生高千伏、短脉冲、输出稳定的高压发生器。
5. 下列选项中受X线控制器控制的是A.管电压B.管电流C.摄影时间D.对比度E.密度答案:ABC[解答] X线控制器能控制管电压、管电流和摄影时间等参数。
6. DSA摄影时使用的焦点有A.0.2mmB.0.4mmC.0.6mm答案:CE[解答] DSA摄影时要使用0.6mm焦点的X线管,患者体重大或大角度摄影等情况下需要采用1.0mm焦点的X线管进行。
7. X线管的冷却方式包括A.直接冷却方式B.间接冷却方式C.风冷方式D.水冷方式E.风、水结合方式答案:CD[解答] X线管的冷却方式有风冷和水冷两种方式。
8. 影像增强器的基本构造包括A.输入屏B.光电面C.电子透镜D.输出屏E.管套答案:ABCDE[解答] 影像增强器的基本构造由输入屏、光电面、电子透镜、输出屏和管套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放射学杂志 $##’ 年 0 月第 "W 卷第 0 期
-789 X &:A8;>,V<H@<BK<D $##’,Y;> "W,Z;L 0
基础研究・ ・
多种 %& 血管造影对四肢血管性疾病 和血管狭窄模型的应用研究
徐海波 孔祥泉 杨亚莉 肖学宏 熊茵 刘定西 杨帆 于群
【摘要】 目的
通过多种 %& 血管造影技术在模拟狭窄血管的体外模型和四肢血管性疾病中的
应用分析, 评估其价值和限度。方法 (’) 实验研究: 对不同狭窄程度、 长度的模型行二维时间飞跃 磁共振血管造影 ($( )*+ %&,) 、 幅度对比磁共振血管造影 (%-,) 、 增强 ( -.)%-, 和三维增强磁共振 血管造影 ("( -. %&,) , 测量并计算狭窄程度、 长度及其对狭窄程度评估的准确性。 ($) 临床应用: 对 其中血管瘤 ’$ 例, 动脉粥样硬化 $# 例四肢血管性疾病的患者行 "( -. %&,、 $( )*+ %&, 和 %- %-,, 假性动脉瘤 ’ 例, 脂肪瘤 ’ 例, 骨转移瘤 ’ 例, 动脉破裂修补术 ’ 例, 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比较上 ! 例, 述 %&, 的图像质量和血管显示情况。结果 ( ’) 实验结果: $( )*+ %&,、 %-,、 -. %-, 和 "( -. 02’1 、 ’32$1 和 4$241 , "( -. %&, 对狭窄 %&, 对管腔狭窄程度为 /01 的分级准确性分别为 "/2!1 、 ( ! 6 #2##’) , 但比起真实值仍有高估 ( ! 6 #2##’) 。 ($) 临床应用: 5 /01 的评估优于其他 %&, 方法 $( 对 ’$ 例血管瘤的异常血 %-, 和 "( -. %&, 的动脉显示率分别为 0$2/1 , 0!2!1 和 032’1 ; )*+ %&,、 管显示分别为 # 例、 / 例和 ’’ 例。结论 狭窄程度的评估还是对病灶的 "( -. %&, 无论对图像质量、 供血血管及病灶与血管关系的显示均具有明显优势, 但对狭窄程度的高估仍不可避免。 【关键词】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模型, 生物学; 外周血管疾病; 四肢 !"#$%#&’() (* +! ,-.、 ,+. #)/ 01 234 ,-. *(5 675’6875#$ "#9:%$#5 /’97#97: #) ’) "’&5( 7;675’<7)& #)/ :$’)’: #66$’:#&’() "# $%&’( , )*+, "&%-./0%- , 12+, 1%3& , 45 %3 6 748%95:4-5 (; <%=&(3(.> , "&4?4 H0?%- !"##$$,-789: $(@8&5%3 ,A(-.B& C4=&D%3 ED?((3 ,$0%F?(-. #-&G49@&5> (; ED&4-D4 %-= A4D?-(3(.> , 【.=9&5#:&】 3=>7:&’"7 ); <=:>?:@< @7< =:>?< :9A >8B8@:@8;9 ;C A8CC<D<9@ B:E9<@8F D<G;9:9F< :9E8;ED:H7I (%&,)G<J?<9F<G 89 A<@<F@89E =:GF?>:D A8G<:G<G KI B<:9G ;C G@?AI ;9 :D@<D8:> G@<9;@8F B;A<> 89 =8@D; :9A F>898F:> ( $()@8B<N;CNC>8E7@、 M9N=8@D; G@?AI:@O;NA8B<9G8;9:> :HH>8F:@8;9 89 H<D8H7<D:> =:GF?>:D A8G<:G<GL ,7&8(/9 ( ’) ( O8@7 P O8@7;?@ QAN()R, ) B:E98@?A< F;9@D:G@ :9A "( F;9@D:G@N<97:9F<A %&, O<D< H<DC;DB<A C;D 9;9H?>G:@8>< G@<9;@8F B;A<> 89 =8@D;L )7< D<G?>@G ;C %&, 89 A<@<F@8;9 ;C @7< A<ED<< :9A ><9E@7 ;C G@<9;G8G O<D< B<:G?D<A :9A ( -,):9A D<:> =:>?<GL ( $) ->898F:> :HH>8F:@8;9:"( -. F;BH:D<A O8@7 @7< C89A89EG ;C F;9=<9@8;9:> :9E8;ED:H7I %&,,$( )*+ %&, :9A %- %-, O<D< H<DC;DB<A 89 $# H:@8<9@G O8@7 =:GF?>:D A8G<:G< 89 <S@D8B8@IL , M9N F;BH:D:@8=< G@?AI ;C 8B:E< J?:>8@I 89 A8CC<D<9@ %&, G<J?<9F<G :9A =<GG<>GT A<@<F@8;9 O:G B:A<L -79%$&9 (’) (/01 ) %-,、 -. %-, :9A "( -. %&, C;D G8E98C8F:9@ G@<9;G8G =8@D; G@?AI:)7< ED:A89E :FF?D:FI ;C $( )*+ %&,、 O:G "/2!1 , 02’1 , ’32$1 :9A 4$241 , D<GH<F@8=<>IL "( -. %&, O:G G?H<D8;D @; ;@7<D %&, B<@7;AG 89 ( 5 /01 ) ( ! 6 #2##’) :9A G@8>> ;=<D<G@8B:@<A @7< G@<9;G8G F;BH:D<A :GG<GGB<9@ ;C @7< A<ED<< ;C G8E98C8F:9@ G@<9;G8G ( ! 6 #2##’) @; @7< D<:> =:>?<G L($) ->898F:> :HH>8F:@8;9:)7< :D@<D8:> A<@<F@<A D:@< ;C $( )*+ %&,, %-, :9A "( -. %&, O:G 0$2/1 , 0!2!1 :9A 032’1 , D<GH<F@8=<>IL $( )*+ %&,、 %-, :9A "( -. %&, A<B;9G@D:@<A #, / :9A ’’ ;C @7< ’$ 7<B:9E8;B:G,D<GH<F@8=<>IL +():$%9’() "( -. %&, 8G B:DU<A>I G?H<D8;D @; ;@7<D %&, @<F798J?<G 89 @7< 8B:E< J?:>8@I,G@<9;G8G :GG<GGB<9@ :9A A<B;9G@D:@8;9 ;C C<<A89E :D@<DIL ,9A ;=<D<G@8B:@8;9 ;C @7< G@<9;G8G 8G G@8>> ?9:=;8A:K><L 【?7@ A(5/9】 %:E9<@8F D<G;9:9F< :9E8;ED:H7I; %;A<>G, K8;>;E8F:>; R<D8H7<D:> =:GF?>:D A8G<:G<G; .S@D<B8@8<G
算, 大约相当于注入人体 0,! $$C( ) QA 的剂量) , 流 速为 " $( ) *。扫描参数和序列同 426, 人体未使用 23 426 检查。 将 !. $( NOP17M6 注入 .00 $( 水 . F #1 23 456: 仅更换扫 中, 重复增强 426 在模型上使用的方法, 描序列为三维稳态进动快速成像 (#1 9:<M) 行冠状 面成像。人体采用 #1 9:<M 序列行冠状面扫描时, 加脂肪抑制。 75 ’,0 $*, 翻转角 #0J, 矩 73 !,/ $*, 视 野 "-& $$ K ##. $$ ; ’.0 $$ K 阵 ".0 K "./, 层厚 # ; . $$, 扫描时间 !# ; ’# *。扫描方 .00 $$, 法为, 在注射 NOP17M6 前, 先进行第 ! 次动态扫描 作为 减 影 的 蒙 片, 然 后 将 "’ ; ’. $( (大 约 相 当 于 的对比剂经肘前静脉以 " $( ) * 的速度 0," $$C( ) QA) 进行手推团注, 在对比剂到达感兴趣区时进行第 " 次动态 扫 描, 并 连 续 进 行 # ; . 次, 间隔时间 0 ; 每组原始图像经减影后行 4:M 重建, 可获得不 "0 *。 同时间的# ; . 组血管图像。 四、 常规动脉造影检查 设备为 <=>$>?* E=%CR 2 形双臂血管造影机。于 体外模型管腔内注射 !0 $( ’0+ 泛影葡胺行 S 线血 管造影, 注射速度为 # $( ) *。 五、 资料分析 (一) 体外模型 (放大倍数 !0 K !0) , 用 ! F 在普通低倍显微镜下 带刻度的目镜测量图片上狭窄段流入口、 流出口及 中点的管径 ( 1) , 计算平均值, 记为 1! , 再测量流入 前、 流出后正常段的管径, 计算平均值, 记为 1" , 算 出狭 窄 程 度 <。计 算 公 式 为 < T( 1" U 1! ) ) 1" 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