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公转 教学设计
初中地球自转公转教案
初中地球自转公转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能说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 知道五带的名称、界线及特点。
2. 方法与过程:- 能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 能根据生活观察和体验,初步理解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的原因。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懂得地球上的地理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培养探究地球奥秘的热情。
教学重点:-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难点:- 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导致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的原因。
教学工具:- 自制多媒体课件、地球仪教学课时:- 2课时教学环节实施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 利用自制多媒体课件,展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动画,引导学生思考地球是否有其他运动方式。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地球自转:- 讲解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和周期(24小时)。
- 演示地球仪上地球的自转运动,让学生观察并理解昼夜交替的现象。
2. 地球公转:- 讲解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和周期(一年)。
- 演示地球仪上地球的公转运动,让学生观察并理解四季变化的现象。
三、课堂练习(15分钟)- 学生分组讨论,根据生活观察和体验,总结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的原因。
- 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总结出地球自转和公转导致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的原因。
四、拓展知识(10分钟)- 讲解五带的名称、界线及特点,让学生了解地球不同纬度地区的气候特点。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提问学生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二、课堂讲解(10分钟)- 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运动规律,引导学生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重要性。
- 举例说明地球自转和公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时差、航海等。
三、实践活动(15分钟)- 学生分组,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 观察并记录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运动规律,总结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的原因。
四、总结与反思(10分钟)-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分享自己的收获。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2单元第6课《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教案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2单元第6课《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教案一. 教材分析《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地球公转的概念以及地球公转产生的四季变化现象。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以及四季变化的原因。
本课内容是小学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训练的重要内容。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地球的运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地球公转的概念以及四季变化的原因,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从而深入理解地球公转与四季变化的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地球公转的概念,理解地球公转产生的四季变化现象,能够用科学语言描述四季变化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对于理解世界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公转的概念。
2.地球公转产生的四季变化现象及其原因。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直观教学:通过图片、模型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地球公转与四季变化的关系。
3.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地球公转的模型或图片。
2.四季变化的图片或视频。
3.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地球公转的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地球的运动。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地球是怎样运动的吗?地球的运动会产生什么现象呢?”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四季变化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四季的变化。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四季为什么会变化吗?地球公转与四季变化有什么关系呢?”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观察地球公转的模型或图片,分析地球公转与四季变化的关系。
《地球的公转》七年级地理教案
《地球的公转》七年级地理教案《地球的公转》七年级地理教案1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地球公转的概念、运动方向、周期。
2.使学生理解由于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成66。
5的夹角、太阳直射点的转变规律、二分二至点的含义。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地球公转示意图,弄清二分二至点的含义教学媒体:手电、地球仪、自制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成66.5度的夹角模型。
教学过程:[片段]:分析地球公转示意图[讲解]:地球上的光热来自太阳,冷暖的转变也与接受到的太阳光热密切相关。
由于日地距离遥远,地球比太阳小的多,一般把太阳照射到地球的光线看作一组平行光。
[板图]:平行光照身射球体时直射点的图形特征[提问]:哪儿是直射点?直射点在图形上有什么特征?[小节]:平行光线延伸过圆(球)心的光线是直射线,和球的交点就是直射点[演示] 步骤:(1) 地球仪在灯泡的照射下,最亮处就是直射点(2) 另一地球仪摆在对面(注意观察两者轴的倾斜方向)用教鞭连接两地球仪的直射点,教鞭恰好通过光源中心,三点成一线。
(注意两个球体的光点的位置有什么不同)(3) 旋转教鞭一周,所得轨迹就是公转轨道。
[学生活动] 由学生充当太阳和地球,演示地球公转示意图。
请观察,地球绕日公转中,直射点的位置有无变化?一个学生(个儿稍高)当太阳,在中间,向两侧张开双臂,表示平行光四个学生(个儿差不多)的头当地球,分别站在P11地球公转示意图的四个位置上。
[演示步骤]:1.找齐. “太阳”张开双臂旋转一周,他的手指均指向四位同学鼻子位置。
(鼻尖代表赤道)2.倾斜. A,B,C,D四个“地球”的头同时指向北极星方向(A前倾,C后仰,B,D侧偏)3.观察. 确定二分二至点。
(太阳的直射光分别指向 ---A眼睛、C嘴、C,D鼻子)4.公转. 四个“地球”在轨道运行,位置相互替换。
辨别新位置(注意保持头的倾斜方向不变)5.自转加公转。
留一个“地球”,让他自身旋转一周的同时向前跨一步(注意保持头的指示方向不变)[分小组演示]:教师指导[提问]:哪个时间看不到头顶?哪个时间看不到下巴?这两个时间出现的是什么现象?读一读:极昼极夜[小结]:学生用观察和体验的结果填入表中板书:二.地球的公转1.绕太阳旋转2.方向:自西向东3.周期:一年(356天)《地球的公转》七年级地理教案2教材分析《地球公转》在七年级已经学过,初中阶段的重点是: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地轴倾斜及由此产生的太阳直射点移动、昼夜长短变化、四季的形成。
地球的公转—教学设计
地球的公转—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掌握地球公转时的状态及方向和周期;理解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及地理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自主演示,引导学生掌握太阳直射点,运动规律,以及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规律,并提高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实验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科学严谨的求知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地球的运动规律及对地理现象的原因阐释。
三、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自主合作
四、教具:激光笔,地球仪,支架。
五、教学设计:
同学知道了地球的自转方向,那么请同学们分组来演示地球围绕公转的实验。
1、实验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1)地轴没有始终指向北极星的固定位置;
(2)在转动的过程地球运动的轨迹是否是一个平面。
2、对于学生的实验,请同学进行观察纠错,然后教师进行总结,指出实验中应当注意的事项。
3、按正确的实验步骤进行后,请同学们进行实验结果的记录。
实验记录表:
4、请不同组别的同学进行实验总结。
5、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具体总结,并画图进行检测,请同学们描述。
地理教学设计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地理教学设计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理教学设计: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一、引言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地方,但是了解地球的运动对于深入理解地理知识至关重要。
本文将围绕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展开讨论,设计一节地理教学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地球运动的基本原理以及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描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2.理解地球自转引起的昼夜变化;3.掌握地球公转引起的四季变化;4.认识地球运动对气候和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内容1.地球的自转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的运动。
这一运动导致了地球上的昼夜变化。
通过使用模型或多媒体展示,向学生介绍地球的自转过程,并解释为什么地球的不同地区会有昼夜交替的现象。
2.昼夜变化的原因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或讨论,了解昼夜变化的原因。
引导学生发现地球自转引起地球上不同地区照射太阳的时间和强度不同,从而导致了昼夜的交替。
3.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
这一运动影响了地球的季节变化。
通过使用模型或多媒体展示,向学生介绍地球的公转过程,并解释为什么地球上的季节会有所变化。
4.四季变化的原因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或讨论,了解四季变化的原因。
引导学生发现地球公转引起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和地球照射太阳的角度的变化,从而导致了四季的变化。
5.地球运动对气候和生活的影响通过讨论或案例解析,让学生认识到地球运动对气候和生活的重要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如此大,以及地球运动如何影响种植、农业、动物迁徙等方面。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多媒体展示通过使用幻灯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生动展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球运动的基本原理。
2.实物模型和实验准备一个小型地球仪或模型,让学生亲自操作,模拟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过程。
辅以实验,让学生观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昼夜和季节变化的影响。
3.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讨论并回答问题。
地球公转教案
地球公转教案
【教案】地球公转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公转的基本概念。
2.掌握地球公转的轨迹、周期和原因。
3.理解地球公转对季节变化的影响。
二、教学过程:
1.导入:
让学生回顾一下地球自转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自转对日出日落和昼夜交替的影响。
2.呈现:
通过讲解和示意图展示地球公转的定义和特点,重点强调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迹是椭圆形,且周期为一年。
3.讲解:
解释地球公转的原因,即地球绕太阳公转是由于太阳的引力作用。
4.实验:
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利用一个磁铁和一根绳子,在课堂上模拟地球的公转运动,并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5.拓展:
让学生思考地球公转对季节变化的影响,引导他们讨论地球公
转对不同地区的季节差异的影响。
6.巩固:
请学生完成一些与地球公转相关的练习题,检验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7.总结:
总结地球公转的内容,并强调地球公转是地球上各种气候现象和季节变化的基础。
8.实践:
鼓励学生到户外观察和记录不同季节的特点和变化,加深对地球公转的理解。
三、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讨论、实验和练习题的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四、教学延伸:
可引导学生开展一些研究活动,如观察不同季节的气温和日照时间变化,进一步探讨地球公转对气候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五、板书设计:
地球公转
- 椭圆轨迹
- 周期为一年
- 太阳引力的作用
六、反馈和复习:
在下一堂课开头回顾和检查上一堂课所学内容,帮助学生巩固和复习地球公转的知识。
地球的公转名师教案初中
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动的过程。
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周期是一年。
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有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产生、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
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位置会发生变化。
这是因为地球的轴线与公转轨道面成66.5度的夹角,使得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
当太阳
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时,北半球夏至,南半球冬至;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时,北半球冬至,南半球夏至;当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时,北半球春分或秋分,南半球也是春分或秋分。
地球公转的意义在于,它是地球四季变化和昼夜长短变化的主要原因。
由于地球公转,不同季节地球表面受到的太阳辐射量不同,导致气温、降水等气候条件发生变化。
同时,地球公转还影响了地球上的生物生活,如植物的生长周期、动物的迁徙等。
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节 地球的公转》教学设计3
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节地球的公转》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地球的公转。
地球公转是地球围绕太阳转动的运动,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年。
教材主要包括地球公转的轨道、地球公转引起的现象、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等内容。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地球公转的基本知识,理解地球公转引起的现象及其地理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学习了地球的自转,对地球的运动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学生对地球公转的理解和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的学习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公转的基本知识,如地球公转的轨道、周期等。
2.理解地球公转引起的现象,如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等。
3.掌握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如农业生产、气候变化等。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公转的基本知识。
2.地球公转引起的现象及其地理意义。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2.地球公转模型3.季节变化和昼夜长短变化的案例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地球公转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地球是如何运动的?地球公转有什么意义?2.呈现(15分钟)介绍地球公转的基本知识,如地球公转的轨道、周期等。
展示地球公转模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地球公转的运动。
3.操练(10分钟)分析地球公转引起的现象,如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等。
以季节变化和昼夜长短变化为例,让学生分析其原因,并运用案例进行佐证。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如农业生产、气候变化等。
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总结讨论成果。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地球公转还有哪些未解决的问题?如地球公转的起源、地球公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等。
6.小结(5分钟)对本节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地球公转的基本知识、地球公转引起的现象及其地理意义。
观察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地球自转公转教案
观察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地球自转公转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的基本概念,并且进行实际观察、演示和分析。
2.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点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了解地球的日、月、年、季节等基本概念和知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及其特点。
2.利用具体的实验、模型等形式来加深学生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
1.项目演示台,摆放各类模型。
2.实际演示道具,例如针线球、陀螺等。
3.生动的辩证教育思想和具体操作演示,营造活跃氛围。
四、教学过程
1.引入话题
通过举例和讲解让学生了解地球的自转公转。
2.理解地球自转公转的概念及其特点
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在自身轴线上旋转的行为;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行为。
3.实际操作演示
通过实物、模型等形式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让学生亲手操作,表达感悟。
4.利用概率进行分析
通过对日、月、年、季节等基本概念和知识,结合实际生活及其问题进行分析,让学生初步了解这些常识。
5.问题讨论
结合学生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讨论回答。
6.以图像进行演示
结合多媒体工具或PPT进行演示,利用简单易懂的图像进行分析和解释,让学生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五、教学总结
通过以上教学方法的运用,学生们对地球的自转、公转以及季节变化等问题的理解更加深入,充分表达了对自然科学知识的热爱和追求。
这不仅是一节教学课程,还是对学生未来的科学素养培养产生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地球的公转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商务星球版》
《地球的公转》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地球的公转运动是指地球盘绕太阳运动的规律和特点。
2. 掌握地球的公转周期、轨道形状和公转速度等基本知识。
3. 能够诠释地球公转引起的季节变化和昼夜交替现象。
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诠释日食、月蚀等现象。
二、导学内容:1. 地球的公转运动是指地球绕太阳做椭圆形轨道运动的现象。
2. 地球的公转周期是365.24天,轨道形状靠近椭圆,公转速度为每小时约30公里。
3. 地球的公转引起了季节变化和昼夜交替现象。
4. 地球的公转还与日食、月蚀等天文现象有关。
三、导学步骤:第一步:导入问题1. 请同砚们思考一下,为什么我们能感受到四季变化?为什么白天有阳光,夜晚有月亮星星?2. 你知道地球是如何绕太阳运动的吗?第二步:进修地球的公转运动1. 通过观看视频或图片,了解地球的公转运动是指地球绕太阳做椭圆形轨道运动的现象。
2. 讲解地球的公转周期、轨道形状和公转速度等基本知识,让学生掌握相关观点。
第三步:探究季节变化和昼夜交替现象1. 通过实验或模拟演示,让学生理解地球的公转引起了季节变化和昼夜交替现象的原理。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在地球的不同位置季节不同,昼夜交替的时间也不同。
第四步:诠释日食、月蚀等现象1. 讲解地球的公转与日食、月蚀等天文现象的干系,让学生理解其原理。
2. 通过实例或图片,展示日食、月蚀的发生过程,引导学生探究其科学诠释。
第五步:小结与拓展1. 总结本节课进修的内容,强化地球的公转运动对季节变化、昼夜交替和天文现象的影响。
2.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地球的公转运动对人类生活和地球环境的影响。
四、导学作业:1. 阅读相关材料,总结地球的公转运动的规律和特点。
2. 观察日出日落的时间变化,分析其原因并写出结论。
3. 设计一个实验,探究地球公转引起的季节变化现象。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应该能够掌握地球的公转运动的基本知识,并能够诠释其对季节变化、昼夜交替和天文现象的影响。
地球公转教学设计
1.2.2 地球的公转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等基本特点。
2、理解地球公转产生的四季变化和五带的划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地球仪演示与AR视频的观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2、通过绘制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示意图,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宇宙观,认识宇宙是运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2、通过演示操作与观察,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地球公转运动的特点与产生的地理意义
三、教学难点:
四季的形成与昼夜长短的变化
四、教法设计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不仅是一个认知过程,更重要的是一个合作和交流的过程,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把教学目标、学生的关注点和兴趣有机的结合起来,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参与合作与交流。
教学中通过观察、模拟演示,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互动,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启发、指导观察、比较、讨论、归纳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
五、教学过程:。
《地球公转》教学设计
《地球公转》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的公转运动及其对季节变化的影响;2.能够描述地球的公转运动和季节变化的原理;3.提高学生的科学观察和实验能力;4.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1.地球公转运动的基本原理;2.季节变化的原因。
教学难点:1.描述地球公转运动的基本原理;2.描述季节变化的原因。
教具准备:投影仪、教学PPT、纸板、彩色笔、实验用的地球仪、植物实验材料、季节图片。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一下前几节课学到的内容,简要复习地球的自转运动及其对昼夜变化的影响。
通过投影仪展示地球的公转及季节变化的有关图片,引导学生分析并提出问题。
然后讲解地球的公转运动和季节变化的基本原理,重点解释以下几个概念:静止点、黄道、地球轨道、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等。
Step 3:实验探究(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每组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实验材料,用一颗小植物模拟地球,并用一盏台灯模拟太阳,观察光线的照射情况,进而了解地球公转引起的季节变化的原理。
学生将实验结果绘制在纸板上,并描述实验现象。
随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与总结,帮助学生理解地球公转与季节变化之间的关系。
Step 4:归纳总结(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重点强调地球公转运动的基本原理和季节变化的原因。
并与学生一起总结出相应的口诀,便于记忆。
Step 5:课堂讨论(15分钟)教师根据提前准备好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并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地球公转运动和季节变化的原理,以及它们的关系。
每组学生轮流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交流,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评价。
Step 6:巩固练习(15分钟)教师提供一些练习题或者情景题供学生自主完成,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动手能力。
随后,教师进行梳理和解答,确保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正确的掌握。
教师提供一些拓展知识和实例,让学生了解地球公转与其他行星的公转运动的异同点,并可以讨论地球的季节变化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公转》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湘教19选择性必修1
《地球的公转》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地球公转的基本概念,包括公转轨道、公转周期和公转方向等。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地球公转对地球气候、季节变化的影响,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实际地理现象。
同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地球公转的三大要素:轨道、周期和方向,以及这些要素对地球的影响。
难点在于帮助学生形成地球公转的动态空间观念,能够通过实例理解地球公转与季节变化的关系,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教学课件,包括地球公转的动画演示、季节变化与地球公转的关系图等。
2. 准备地球仪、手电筒等教具,用于课堂上的模拟演示。
3. 收集与地球公转相关的地理现象和实例,如四季变化、昼夜长短变化等,用于课堂讲解和讨论。
4. 准备相关练习题和作业,以巩固学生对地球公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课堂教学进行的过程中,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们的反馈和疑惑,通过于课堂讲解和讨论来增强他们的学习效果。
这一过程中,要特别强调地球公转对地球产生的影响和在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运用实例和案例来生动形象地讲解地球公转对季节变化、昼夜更替的深远影响,同时激发同学们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课后,为进一步巩固学生们对地球公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应准备相关练习题和作业。
这些练习题应涵盖公转的原理、速度变化、轨道形态等各个方面,既要有基础知识的考察,也要有综合应用能力的检验。
作业的布置要合理,既要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又要避免过多的压力。
在学生们完成作业后,教师需及时批改并给予反馈,对于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纠正,确保学生们能够全面、准确地掌握地球公转的知识。
这样,既保证了教学质量,也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课堂开始之初,教师首先会通过一段精心制作的动画视频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这段视频展示地球公转的轨道和周期,配以简明的解说,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地球公转的动态过程。
地球的公转--教学设计
阅读教材第13、14页,独立完成下列问题:1.说出地球公转的方向和周期。
答案:方向为自西向东,周期为一年。
2.地球公转有什么特征?答案: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
3.绘制地球公转示意图,补画地轴、赤道、运动方向、太阳直射光线的位置、日期。
答案:略。
4.读教材P14图1.19“地球上的五带”,分析五带的特征。
答案: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温带四季分明。
探究活动地球的公转地球绕日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一年一年地球绕日公转时的姿势直立倾斜某地一年内正午太阳高度有无变化无高低不同某地一年内每天昼夜长短有无变化无长短不同某地一年内各月获得热量有无差别无多少不同原因分析太阳始终直射赤道太阳有时直射赤道,有时直射南回归线或北回归线(3)教师用地球仪在讲桌上分别进行以上两项演示(可以用电脑动画演示),要求学生以学习小组边观察、边思考、边讨论、边记录表中内容。
(4)组织学生交流各小组的观察、讨论的情况后,教师指出:同学们,通过以上对比演示,使我们知道了假如地球是直立着身子围绕太阳公转,一年内我们的日常生活可就单调乏味了。
正是由于地球在绕日公转时地轴倾斜,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的转动特点,才使我们在一年内有了现在这样冬去春来的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
过渡:那么,一年内冬去春来的季节变化是如何形成的呢?下面我们以北半球为例,进行演示分析。
2.一年之中,当地每天白昼的时间一样长吗?什么季节较长?什么季节较短?白昼时间的长短与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有什么关系呢?答案:不一样长,夏季较长,冬季较短,白昼时间越长,获得的太阳热量就越多,反之越少。
【精讲点拨】图示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也就是太阳直射点的范围最北可以到达北纬23.5°,最南可以到达南纬23.5°。
南、北回归线以南以北地区没有太阳直射现象。
过渡:由于地球是个很大的球体,在同一时间上,纬度不同的地方,受到的阳光照射情况不同,冷热有差异,因此,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球表面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带”。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2-6《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2-6《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地球公转的基本知识,以及地球公转与四季变化之间的关系。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四季变化的原因,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于地球和天空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地球公转和四季变化的内在联系可能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地球公转的基本知识,掌握地球公转与四季变化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公转的基本知识。
2.地球公转与四季变化之间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地球公转的模型,了解地球公转的基本知识。
2.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模型,加深对地球公转的理解。
3.讨论法:分组讨论地球公转与四季变化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四季变化现象,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
六. 教学准备1.地球公转的模型。
2.PPT课件。
3.四季变化的案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短的动画,介绍地球公转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使用PPT课件,详细介绍地球公转的过程,以及地球公转与四季变化之间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动手操作地球公转的模型,加深对地球公转的理解。
4.巩固(5分钟)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地球公转和四季变化的掌握情况。
5.拓展(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讨论地球公转与四季变化之间的关系。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地球公转与四季变化之间的关系。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有关地球公转与四季变化的思考题,让学生课后思考。
七年级地球公转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球公转教学设计篇一:地球公转教学设计科学概念:恒星的周年视差证明地球确实在围绕太阳转。
其他的证据也可以证明这一点。
在围绕某一物体公转时,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会观察到远近不同的物体存在视觉位置差异。
过程与方法:在模拟实验中,观察并做出恰当描述。
结合模拟实验进行推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对科学现象的解释需要得到证据的支持和从已知出发进行推理。
认识到科学家在获得证据的过程中需付出艰辛的努力,同时也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
在活动中培养小组合作精神。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两个铁架台,一把米尺,两只乒乓球,八个夹子。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师:同学们,生活中存在这样的现象,当我们跑步或乘车的时候,会发现两旁的事物好像在往身后运动,到游乐园坐旋转木马的时候,也能观察到周围事物在朝相反方向运动。
这就是相对运动。
如果我发现周围很多事物都朝东边方向运动,那我可能在朝哪边运动呢?如果看到周围事物在朝顺时针方向旋转,那我可能在做怎样的运动呢?(教师讲解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学生回答)师:我们经常看到太阳东升西落,这说明地球在朝哪个方向自转呢?教师出示一个地球仪,让学生认识地球上的方位,一般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师:现在请一个同学上来让地球转动起来。
想想,地球应该怎样旋转?学生操作后,教师让学生观察从北极上空看地球旋转,并要求学生用手比划。
师:从北极上空观察,我们发现地球是逆时针方向旋转的。
一、引入师:地球会自转,那么地球在公转吗?(板书:地球在公转吗)学生回答。
师:什么是公转?你还知道些什么?学生回答。
师:以人类现在的科学技术,只要到太空中观测一年,就知道了。
那以前的人们又是怎么知道地球在公转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在地球上经历一次科学探索之旅。
二、实验探究1、恒星周年视差师:我们要寻找的证据就隐藏在满天繁星中,哪几位同学观察过星空?现在到外面能看清楚吗?(强调晚上观察更清楚,晚上也就是我们背对太阳的时候。
)师:我们在天空中看到的满天繁星大多数是恒星(板书:恒星),恒星是能自己发光发热的天体,由于恒星离我们非常遥远,所以肉眼看过去好像是不动的,由此古人称之为恒星。
地球的公转教学设计
地球的公转教学设计地球公转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地球公转的基本概念和规律,掌握地球公转的轨道和周期。
2. 能力目标:观察和测量地球的公转和变化,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实验和数据分析。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地球及宇宙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地球公转的概念和规律2. 地球公转的轨道和周期3. 地球公转的影响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教师使用太阳系模型或地球仪向学生展示地球围绕太阳运动的现象,并引导学生观察太阳的位置和光线的变化。
2. 概念解释和讲解(2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教材简明扼要地解释地球公转的概念和规律,并引导学生回答问题,例如:地球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动,公转一周约365天,地球公转轨道是椭圆形等。
3. 实验与观察(3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使用白纸、铅笔和装饰物(如彩色胶带)来观察和记录地球公转的变化。
教师示范在白纸上插入一枝铅笔,然后在铅笔顶部固定装饰物。
要求学生以白纸为地面,用铅笔表示地球,装饰物表示地球上的一个点,观察铅笔的位置和装饰物的变化。
学生根据实际观察,记录铅笔和装饰物的位置变化,并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4. 数据分析与讨论(20分钟)教师要求学生交流观察数据,并就观察到的变化进行分析与讨论。
学生可以发现地球公转会使得太阳在地球上看上去有不同的位置,从而引起昼夜交替和季节变化。
5. 温故知新(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回顾地球公转的关键概念和规律,对前面的实验与观察进行总结,强化学生的学习成果。
6. 拓展延伸(15分钟)教师给学生展示一段有关地球公转的科普视频,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地球公转的相关知识,并引导学生探究地球公转对生物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7. 课堂小结(10分钟)教师对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强调地球公转的重要性和影响,并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地球和宇宙知识的兴趣。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包括观察记录的准确性、数据分析和讨论能力等。
(完整版)《地球的公转》教学设计
《地球的公转》教学设计课标教材分析地球的运动包括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两方面内容,新的地理课程标准对地球的运动要求是:一是“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自转、公转”;二是“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三是观测不同季节太阳光下物体影子长度的变化。
教材围绕“地球公转的定义、方向、周期、特点及意义”这一主线而展开,图文并茂,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
因此本节课是教材的重点之一。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公转,说出公转轨道、方向、周期,并解释产生的季节变化。
2.例举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说明是由地球公转而产生的;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课堂演示、合作探究、动手实验、地理观测等方式理解地球公转的规律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地球公转运动的探究,增强学生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地理学习兴趣;感受生活中的地理知识,体会地理学科的价值。
重点难点 1.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
2.四季的形成。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同学们,最近早晨上学天亮的迟了还是早了?为什么?(学生议论纷纷,表现出极强求知欲)。
这就需要了解今天的学习内容——地球的公转。
(课前预习)指导学生对照“图1.18 地球公转示意”预习课文,完成下面的内容。
(1)地球围绕太阳的旋转叫________.(2)地球公转的轨道形状是______,方向是_______,周期为______.(3)地球公转的重要特征是:地轴是______的,且_______保持不变,这样,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表面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也就不完全相同,便产生了_________.(学习预习时,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下面略图)(检查预习)分别请四位学生上台完成下列活动,其他学生帮助纠错,教师指导。
1,在图中指出太阳、地球,用手指画公转轨道并说出轨道形状。
2,标出地球自转、公转的方向。
3,在公转的四个位置上画出赤道、回归线、极圈,并说出纬度。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2.6 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2.6 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教案一. 教材分析《2.6 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等。
本节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五年级时已经学习了《地球的运动》,对地球的自转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学生对地球公转产生的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等现象的理解还有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实例和生活经验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
(2)知道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3)理解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等。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地球公转的现象。
(2)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地球公转产生的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界的神奇和科学的美妙。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公转的概念及其方向。
2.地球公转产生的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等现象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球公转的现象。
2.采用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合作中思考,共同探讨地球公转产生的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等。
3.采用生活实例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理解地球公转的现象。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地球公转的模型或图片。
2.准备四季变化的图片或视频。
3.准备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图片或视频。
4.准备昼夜长短变化的图片或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出问题:“地球为什么会有四季变化?为什么会有白天和黑夜?”引起学生对地球公转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地球公转的模型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地球公转的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的公转》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地球公转到二分二至点时,受太阳直射的情况。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学会利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公转,了解地球公转时二分二至点,总结太阳直射点周年回归运动规律。
⑵通过头脑构建地理运动图式,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⑶由地理现象反过来分析起本质,学会分析、推理的方法和技能。
2.过程与方法:
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公转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地球公转的兴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树立科学的宇宙观。
三、教学重难点
1.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情况的差异。
2.太阳直射点周年回归运动的规律。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
五、教学准备
地球仪、50cm长棒手电筒
六、教学过程
教学情
景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新课导入回顾上节课一些知识:
1.地球公转的轨道是?(黑板画出椭
圆轨道)
2.地球公转的方向?(教鞭比划自
西向东)
3.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是倾斜的还
是竖直的?地轴指向是否发生变化?
板图
学生依次回
答:椭圆、自
西向东、倾
斜、没有。
拿出草稿纸
跟着画图
让学生回忆太
阳的公转,方便
下面新知识的
理解。
板图加深学生
已学知识
让学生产生对
四季划分作为
二分二至的背
1)、一天当中,早晚和中午什么时候气温高?你认为与什么有关?
2)、一年当中,最热的是什么季节?最冷的是哪个季节?哪个季节正午时分太阳升得高一些,那个季节低一些?与冷热有什么关系?
3)、一年当中,不同时间白天时间长短一样吗?什么季节较长?什么季节较短?
教师总结:地球表面的冷热与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有关。
教师讲解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用手电筒演示直射和斜射,让学生讨论哪种情况获得的太阳光热多
下面,我们运用地球仪进行地球公转的模拟演示。
讨论回答
做笔记
目光由黑板
转向教师手
中的地球仪,
观察起来
景知识的理解
理解并记忆
通过地球仪进
行地球公转的
模拟,加深学生
对地球公转的
理解。
二、新课教学由于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所
以,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受
太阳照射的情况不完全相同。
我们通过地球仪模拟地球公转到A、
B、C、D四个特殊位置时,用长棒模
拟光线,分别找出其对应的直射点。
我们先来观察D点,其太阳直射点在
南回归线,此时南半球受热比北半球
多,北半球处于冬季,D点在12月
22日前后,为冬至日。
再来观察A点,其太阳直射点在赤道,
此时南半球与北半球受热同样多,北
半球处于春季,A点在3月21日前后,
为春分日。
然后是B点,其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
线,此时北半球受热比南半球多,北
半球处于夏季,B点在6月22日前后,
为夏至日。
最后是C点,与A点相似,其太阳直
学生积极思
考,并认真听
讲,在书中分
别对A、B、C、
D四个特殊位
置做相应的
笔记。
通过地球仪模
拟地球公转,长
棒模拟光线的
直观演示,使学
生正确理解二
分二至日太阳
直射情况的差
异。
培养学生的
空间想象能力。
射点在赤道,此时南半球与北半球受热同样多,北半球处于秋季,C点在9月23日前后,为秋分日。
最后,我们根据A、B、C、D四个特
殊公转轨道位置,依次在图上作出其对应的直射点位置,如下图:
我们分析可以得到太阳直射点周年回归运动的规律: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不断往返运动。
学生跟着教
师的指引,分
别找出各直
射点位置,总
结太阳直射
点周年回归
运动规律。
让学生通过自
身思考分析得
出结论,加深理
解。
三、总结这节课主要讲授地球公转到二分二至点时,受太阳直射的情况。
通过地球仪模拟地球公转,直观演示,加深学生的理解,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但在演示的过程中,难度较大,未能让学生充分明白,仍需继续思考改良。
动手实验和模拟辅导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学生的思维想象,进而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
演示过程中组织学生观察,在演示、观察、思考、提问、争辩、归纳过程中达成教学目标。
通过补充一些照片、资料、故事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欲望,从而使地理课堂充满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