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北师大版语文第八册《欲速则不达》word导学案2
北师大版语文《欲速则不达》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
北师大版语文《欲速则不达》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欲速则不达》的主旨,领悟“欲速则不达”的含义。
2.培养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感受文言文的韵味。
3.提高学生运用课文中的成语、典故进行写作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欲速则不达”的含义。
2.教学难点:正确朗读课文,感受文言文的韵味。
三、教学准备1.课文《欲速则不达》2.多媒体设备3.课堂讨论记录表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以轻松幽默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论语》篇章,如《学而时习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激发学生对《论语》的兴趣。
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欲速则不达’这个成语吗?它是什么意思呢?”2.自学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欲速则不达》,注意把握文言文的朗读节奏。
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在书上做好笔记。
3.课堂讨论教师引导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讨论,如:“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这句话中,孔子为什么说‘恕’可以终身行之?”学生分组讨论,记录讨论成果。
4.课堂分享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5.课文解读教师深入解读课文《欲速则不达》,引导学生理解“欲速则不达”的含义。
教师举例说明“欲速则不达”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个成语。
6.朗读课文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注意把握文言文的朗读节奏。
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指导,纠正发音、语气等问题。
7.写作训练教师给出一个关于“欲速则不达”的写作题目,要求学生运用课文中的成语、典故进行写作。
学生当堂完成写作,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
五、课后反思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进行调整教学策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欲速则不达》的主旨,领悟“欲速则不达”的含义,并能够运用课文中的成语、典故进行写作。
同时,本节课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同学们,你们认为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事情是因为急功近利而导致失败的?”“如果我们在学习或者生活中遇到困难,应该怎样做才能避免‘欲速则不达’的情况发生?”2.教学难点补充:“请大家跟我一起读,注意文言文的停顿和语气,比如‘子曰’后面通常有一个小的停顿。
欲速则不达详案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十一单元《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执教:黄惠珠教学目标:1.了解“欲速则不达”的故事经过,探究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过于性急图快,反而适得其反,不能达到目的。
2.用心体会齐景公求“欲”时的动作、语言,理解课文内容,读出自身的情感体验。
3.朗读古文,感悟古文的凝练,读出古文的韵味。
重难点:1.用心体会齐景公求“速”时的动作、语言,理解课文内容,读出自身的情感体验。
2.探究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巧借课题,引发阅读期待1.板书金文“欲”,让学生猜。
2.板书“欲”,提示书写时的注意事项,激发学生回忆自己了解的带有“欲”的成语。
3.师小结导课:。
大多数成语都产生于古代,它们有一个出处,而且附有一个故事。
你们刚才说的成语都是四个字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五个字的成语故事。
补充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关于这个成语会有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赶快走进课文读读吧。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字词自学情况,出示两组生词:驿使危在旦夕驺子心急如焚驭马①指名读,齐读,重点指导“驺”、“焚”的读音。
②思考探究:你发现这两组词语有什么特点?③第一组词中三个生字都带有马字旁,你能猜猜它们表示的意思吗?④“危在旦夕”是什么意思?你能联系上下文读懂它的意思吗?⑤指导朗读句子。
你还知道哪些表示情况危急的成语?3.请你用上“危在旦夕”“心急如焚”这两个成语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三、聚焦“文眼”,设疑引思1.提炼文眼。
快速浏览课文,你感受到什么?请用一个字概括。
2.引导质疑。
围绕这个“急”字,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怎么急?为什么急?)师梳理提炼问题;3.小结学法:问题是思维的发动机,提出一个问题有时比解决十个问题更有价值。
齐景公为什么急呢?请看课文第一段。
四、紧扣重点,品读感悟(一)了解“急”之因1.句式训练。
齐景公为什么急?你能用下面的句式说一说吗?因为,所以。
北师大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欲速则不达》教案2
欲速则不达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熟读古文和译文,对照译文理解古文大意。
3、感悟文章所蕴含的深刻含义:欲速则不达。
教学重点:感悟文章所蕴含的深刻含义:欲速则不达。
教学难点:感悟文章所蕴含的深刻含义:欲速则不达。
教学准备:小黑板、字典。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欲速则不达》,看了这个题目,你猜一猜,题目是什么意思。
(过于性急,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2、对于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学生提问题)过渡:根据你提出的问题读课文,老师相信你一定能找出问题的答案。
3、学生读课文。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找学生读课文。
2、指名认读生字词语。
3、读了课文,你都读懂了什么?三、小组合作学习(一)分小组讨论以下问题:1、齐景公为什么要火速往回赶?2、齐景公是怎样往回赶的?3、齐景公会很快赶回都城吗?为什么?4、如果你是齐景公身边的一个侍从,当看到齐景公嫌马跑的不努力,自己下车步行时,你打算怎样说服他回到马车上去?(二)合作学习,小组讨论,交流。
(三)全班交流。
四、作业搜集生活中有哪些事是欲速则不达。
第二课时一、与《挑山工》进行比较阅读,讨论,深化认识。
(一)再读《挑山工》,讨论:1、挑山工为什么不像游人一样走直线?2、难道他们不知道走折尺形路线比游人走直线路程要长一倍吗?(二)全班交流。
二、联系实际,深化理解1、练习生活实际,谈一谈自己对欲速则不达的理解。
2、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欲速则不达?三、熟读古文和译文,对照理解。
1、熟读译文。
2、熟读古文。
3、古文译文对照读,整体感知,理解文意。
四、作业。
课后搜集一些短小精悍的文言文,若有读不懂得课请教老师、家长或借助一些工具书进行理解,让学生感受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
板书设计:让驺子驾车亲自赶车欲速则不达想快反慢(越来越慢)。
四年级下语文教案-欲速则不达-
《欲速则不达》教案北师大小学语文第八册学情分析:《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目标指出:“能结合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要求能抓住课文的关键词句进行阅读理解和体会。
四年级下期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如:会做批注笔记等,但缺乏抓关键词句的敏感,品词析句的意识较弱,本课教学主要依托抓关键字词,将这一方法在课文加以运用,不断地训练提高其“咬文嚼字”的能力。
通过反复琢磨、用心涵咏,以去掉重点词语比一比,近义词替换比一比等形式,对比学习,个性朗读,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借助语言这一工具,读懂课文,感悟道理,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和想象,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对文言文有了一定的接触,对文言文的特点有一定的感知,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古文的方法,激发学习祖国传统文化的热情。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从齐景公的形象中,感悟故事蕴含的道理:欲速,如方法不对,则不达。
2、继续练习写批注笔记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读相应的古文片段,初步感知古代汉语的特点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从齐景公的形象中,感悟故事蕴含的道理:欲速,如方法不对,则不达。
板书:欲速则不达快与慢急站晏婴(危在旦夕)喊嫌十分焦急齐景公心急如焚又嫌夺绳赶车弃车徒步教学过程:一、研读课题,导入新课。
师:春秋战国时期,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曾说过这样的话。
出示PPT:欲速,则不达;……——《论语》来,读一读(生读句子)师: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就和这句话有关系,谁来读读课题,注意这两个字的发音喔!(手指:速则)(生读课题)师:平舌音读得真准,谁不仅能读准字音,还能读出恰当的停顿?(生再读课题)(生组词,背诗句)师:“欲罢不能”、“欲盖弥彰”、“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从生中生成)这些词语中的“欲”都是什么意思?(生答)师:刚才还有同学说到诗句“欲穷千里目”,诗中的作者是想要干什么?(生答)师:那就得(生补充:更上一层楼)师:课题中的“欲速”是想要干什么?(生答)师:(手指题目)谁能把这种愿望用读来告诉我们?(生读课题)师:结果呢?也能读出来吗?(生再读课题)师:想要快却没有达到,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划“?”)让我们一起到文中去寻找答案吧!二、读通课文,了解文意师:打开书P97,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出恰当的停顿。
《欲速则不达》教案
《欲速则不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成语“欲速则不达”的含义。
让学生掌握成语的拼音、解释和例句。
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培养学生通过成语学习提高语文素养。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懂得耐心和恒心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明白任何事情都不能急于求成的道理。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成语“欲速则不达”的拼音、解释和例句。
成语的正确使用方法。
2.2 教学难点:理解成语“欲速则不达”的深层含义。
培养学生通过成语学习提高语文素养。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讲解成语“欲速则不达”的拼音、解释和例句。
3.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成语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3 讨论法:引导学生通过讨论理解成语的深层含义。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通过一个故事引入成语“欲速则不达”。
4.2 讲解:讲解成语“欲速则不达”的拼音、解释和例句。
4.3 应用:分析成语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4 讨论:引导学生通过讨论理解成语的深层含义。
4.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第五章:作业布置5.1 抄写成语“欲速则不达”的拼音、解释和例句。
5.2 找两个生活中的例子,说明成语“欲速则不达”的应用。
5.3 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对成语“欲速则不达”的理解和体会。
第六章:教学评估6.1 评估方式:通过课堂问答、作业和短文来评估学生对成语“欲速则不达”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6.2 评估内容:学生对成语“欲速则不达”的拼音、解释和例句的掌握程度。
学生能否正确运用成语“欲速则不达”进行表达。
学生对成语“欲速则不达”深层含义的理解程度。
第七章:教学反思7.1 反思内容: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学生对成语“欲速则不达”的理解程度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
7.2 改进措施: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
通过额外辅导帮助理解有困难的学生。
加强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第八章:拓展活动8.1 活动一:成语接龙游戏以“欲速则不达”为例,引导学生进行成语接龙,巩固所学成语。
《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与说明(通用15篇)
《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与说明(通用15篇)《欲速则不达》与说明篇1教材简析:《欲速则不达》是北师大第八册第11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快与慢”。
“快与慢”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快”是相对于“慢”而言,“慢”是相对于“快”而言,主观感觉起很大作用。
解决“快”与“慢”的矛盾,应从主观上努力:一是要树立时间意识;二是想方设法提高效率。
《欲速则不达》这篇课文篇幅短小,语言简洁,从反面说明了过于性急反而达不到目的,方法不当会适得其反。
学情简析: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本课篇幅短,其义显。
学生已学过《晏子使楚》及其已具有一定的课外查找资料的能力,因此学生要理解课文内容并不难,但是其揭示的道理却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借助资料,通过齐景公的动作、语言,体会齐景公对晏婴的情深义重。
3.质疑问难、品词析句。
通过齐景公的言行,设身处地体会他的心理活动。
探究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不信任外部条件,只靠自己,反而想快却达不到目的。
4.朗读古文,感悟古文的凝练,读出古文的韵味。
教学重、难点:质疑问难、品词析句。
通过齐景公的言行,设身处地体会他的心理活动。
探究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策略:新课标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本课教学中,我主要采用质疑问难法,引导学生关注矛盾点,引发问题意识,采用品词析句法深入读书。
在同伴互助中,解决一些浅层次的问题,,引发更深入地思考,关注新的矛盾点,产生新的问题,更深入地读书,进而发展思维。
在读懂文章的同时,受到启发,达到文道统一的目标。
课前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有关晏婴资料教学过程:课前活动:播放《欲速则不达》动画。
北师大版第八册《欲速则不达》教案设计
北师大版第八册《欲速则不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欲速则不达》的中心思想,体会“欲速则不达”的含义。
2.通过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辩证思维。
3.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增强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欲速则不达”的含义。
2.教学难点:运用辩证思维分析问题,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思考。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于“欲速则不达”这句话的理解。
2.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我们是否遇到过类似的情况?二、课文朗读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理解生字词。
2.教师领读,学生跟读,感受文言文的韵味。
三、课文解析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和作者。
2.分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欲速则不达”的含义。
3.学生讨论:在课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四、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在现实生活中,你们认为“欲速则不达”的道理是否适用?2.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代表发言。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课文内容,回顾“欲速则不达”的含义。
2.学生分享上次课堂讨论的收获。
二、案例分析1.教师呈现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是否体现了“欲速则不达”的道理。
2.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代表发言。
三、写作训练1.教师给出题目:“欲速则不达”在生活中的体现,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写作。
2.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课文内容,回顾“欲速则不达”的含义。
2.学生分享自己的生活实例,谈谈对“欲速则不达”的理解。
二、活动设计1.教师设计一个小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欲速则不达”的道理。
2.学生参与游戏,分享游戏中的感悟。
三、辩证思维训练1.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辩证思维分析问题,如:在追求目标时,如何避免“欲速则不达”的情况?2.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代表发言。
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课文内容,回顾“欲速则不达”的含义。
欲速则不达 说课稿
欲速则不达强台小学刘艳芳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欲速则不达》是北师大版第八册第十一单元第三篇主体课文,教材从不同的角度选编了三篇课文说明“快”与“慢”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解决“快”与“慢”的矛盾,应从主观上努力:一是要树立时间意识;二是想方设法提高效率。
《欲速则不达》是一则古代寓言故事,这篇文章从反面说明了过于性急反而达不到目的,方法不当会适得其反。
本次说课的内容为第二课时。
2、学生分析通过四年的语文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语文素养,初步有了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如:孩子们已经养成了课前预习新课文的习惯,大多数孩子能够通过预习,借助各种教辅资料,自学生字新词,能够通读课文,初步了解文章大意。
这样,为课堂上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做了充分的准备。
二、说教学目标1、了解“欲速则不达”的故事经过,探究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过于性急图快,反而适得其反,不能达到目的。
2、用心体会齐景公求“速”时的动作、语言,理解课文内容,读出自身的情感体验。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用心体会齐景公求“速”时的动作、语言,理解课文内容,读出自身的情感体验。
以读促悟,在读中理解人物心急欲速的心理,在读中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难点:了解“欲速则不达”的故事经过,探究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过于性急图快,反而适得其反,不能达到目的。
五、说教法、学法这节课我采用了以读代讲、学生合作探究完成学案,从而理解课文内容的教学模式。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较好的进行小组合作探究;通过抓住重点词语认真体会理解文意。
六、说教学过程(一)谈话交流,闯关引入。
让学生说说在生活中遇到过什么急事?自己当时的心情如何?让学生讲述亲身经历的事情,体会遇到急事后心情产生的变化。
再让学生用学过的与“急’有关的词语来形容自己当时的心情;接着引导学生积累与急有关的词语。
使用闯关的模式去检查学生对课文生字的识记和重点词语的理解情况,让学生能在愉快的活动中复习巩固所学生字词。
北师大版语文第八册《欲速则不达》导学案2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主备:赵红霞审批:第_十一单元:欲速则不达教学基本建议:本篇课文为讲读课文,建议用两课时:探究案为一课时;训练案为一课时。
新授课前需用30分钟时间展开预习,并完成预习案。
课堂上应有对预习内容的检查,如读课文,认读生字,交流摘录笔记等。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知识与技能:(1)掌握本课生字及其组成的新词。
(2)熟读古文和译文,对照着理解古文文意。
(3)了解课文内容,明确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欲速则不达。
2、过程与方法:(1)了解“欲速则不达”的故事经过,探究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过于性急图快,反而适得其反,不能达到目的。
(2)通过反复读,读出古文的韵味,感悟古文的凝练,熟悉古文和译文,对照着理解古文文意。
(3)课后延伸阅读,提高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
3、情态态度价值观:(1)用心体会齐景公求“速”时的动作、语言,理解课文内容,读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2)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悟出道理,在生活中避免犯类似的错误。
重点:熟读古文和译文,对照着理解古文文意。
难点:探究故事中蕴涵的与时间有关的深刻道理,并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对“欲速则不达”的理解。
一、预习案:(一)、预习任务安排:1、依据预习案通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勾画本课生字词语及优美句段;熟记生字字音、字形,解释重点词语。
2、完成预习自测,了解与本篇课文有关的背景知识。
3、限时,独立完成。
(二)信息链接:1时代背景:春秋后期,一次齐景公去东海游玩。
忽然,一名驿使从国中飞马赶来,向景公报告说:“丞相晏婴病重,危在旦夕,请大王火速赶回。
不然,怕难以相见。
”故此,景公速回。
2、作者简介:韩非生于周赧王三十五年,卒于秦王政十四年(约前281年-前233年),韩非为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汉族,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
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北师大小学语文第八册《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
北师大小学语文第八册《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本教学设计以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和附属中学配套出版的北师大小学语文第八册为基础,以《欲速则不达》为例,旨在通过本教学设计使学生在学习中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1.掌握《欲速则不达》的文意;2.学习了解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的形式、特点、意义;3.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文字表达能力;4.培养学生的批判和分析思维能力;5.了解故事中的道德教育和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2. 教学准备•本文教学设计所需的教学用具:屏幕、投影仪、PPT、《北师大小学语文第八册》教材、学生练习册,白板、黑板、粉笔等。
•本首次课程所需的材料包括:学生阅读《欲速则不达》,阅读后完成相关问题、练习和提出问题作业。
3.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知识引入教师首先展示一张图片,并提问:“你们看到的这张图片是什么意思?”,然后在屏幕上展示“欲速则不达” 这几个字,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理解解释这句话的意思。
正文展开情境模拟教师在教室内放置一些散乱的小球,同学们奔跑逐球,并记录用时。
教师随后展示另一幅图片,让同学们思考在没有障碍物的情况下,它们是否能跑得更快。
阅读理解学生借助第八册语文教材,阅读《欲速则不达》,学生至少读两遍并记录故事情节和结尾,并回答书本上提出的问题。
此外,学生需要根据阅读体验,提出自己的问题并牢记。
约定口号学生一起口诀学习:欲速则不达,进步莫急迫,一步一个脚印,谨记always!练习舞动学生们分组练习舞蹈,To的音乐后,每个人都要完成身体的一次大步伸展。
第二课时内容回顾教师让学生们坐在座位上,启动PPT,播放第一清冷片。
教师问:“这场景是什么?”让学生回答:“这是类似耶路撒冷大街的场景。
”之后,教师放场所类似于学校偏远地区的图片,使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并回忆从关于欲速则不达的阅读体验。
探究寓言故事教师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让学生知道历史上著名的寓言作家和著作。
学生通过分组阅读工具书,将寓言故事的形式、特点、意义等重点内容编写成思维导图,期望学生把要素整理出来既方便学习,又能申茂知识形势。
《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2篇
《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2篇《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八册十一单元的主题课文。
这是一篇古文的译文。
__虽然短小,却蕴藏着深刻的道理,那就是题目所概括的:欲速则不达。
即:过于性急反而达不到目的。
通过__的教学,应使学生悟出这个道理。
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的七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欲速则不达”、“危在旦夕”、“心急如焚”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欲速则不达”的道理。
4、能够联系课文,速读相关的文言文。
教学重点、难点:1、体会齐景公焦急的心情,进一步体会齐景公与晏婴之间的深厚感情。
2、弄清“欲速则不达”的道理。
教学策略: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课文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1、生字卡片。
2、有关课文内容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学习新课以前,老师有个问题想问你们:战国时候,我国分为哪七个诸侯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发生在齐国的一个小故事。
(板书课题:欲速则不达)2、指名起来读题目,并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遇到难读的词语和句子要多读几遍。
2、检查读课文,纠正字音。
3、检查生字和词语的掌握情况。
4、整体感知,快速浏览课文,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小故事?启发导入:齐景公为什么要急着赶回都城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划出有关句子。
三、精读课文,体会齐景公的焦急之情,进而感受齐景公与晏婴之间的深厚感情。
(一)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
1、默读课文划出有关句子。
2、通过学生交流,多媒体出示课文一二自然段。
3、指名读。
4、交流:齐景公急着往回赶的原因是什么?(理解并板书:危在旦夕)5、讨论:课文还有哪些地方写出齐景公急着往回赶的.原因?(另一名驿使飞马而至,理解“飞马而至”)6、小结并指导朗读:可见情况万分紧急,危在旦夕的丞相晏婴随时可能死去,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1、指名读;2、再指名读;3、齐读。
《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
《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教材依据:北师大版语文第八册第十一单元“快与慢”的第三篇主体课文;设计思路:本着《新课程理念》中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宗旨,以学段目标为基础,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方式的开展,通过丰富的语言实践,从听说读写思问等方面进行训练,切实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能力。
教材解析:《欲速则不达》讲述齐景公在得知丞相晏婴病重后,急于赶回去,结果由于太过心急,先后嫌弃马、车夫都够快,自己去驾车,进而徒步往回跑的故事。
告诉我们急于求成反而会适得其反。
文章短小精悍却层次清晰,充满意趣,围绕“欲速则不达”写了“欲速”的原因和做法,而没有写“不达”的结局,同时在过程描述中,有很多文本留白之处,给读者留下了想象和思考的空间,可以作为语言拓展表达的切入点。
同时,本文后附原文,对于学生感受现代白话文和文言文不同的节奏和韵味,是开展对比阅读、互文理解的好范文。
同时能够从相对的角度引导学生理解“快与慢”,充满了思考的意蕴。
生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自主识字能力,能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含义,能够在初读的基础上把握叙事性作品的主要内容,具有一定的联想和现象能力,能结合文本范例思路进行合理的补充性联想,具有较为清楚、具体的语言表达能力。
对于文言文对比阅读尝试不多,对比阅读、互文理解的能力还需要指导练习。
同时对“快与慢”的辩证关系理解上还需要提升认知,可以结合文本和生活实际理解“欲速则不达”。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尝试读出不同文本的节奏。
2、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飞马赶来、危在旦夕、好车良马、心急如焚、索性”等词语的含义,积累摘录。
3、了解故事的大致情节,通过文本内容版块和语句的品评感受齐景公的“急”,结合全文内容及生活实际理解“欲速则不达”的含义和原因。
4、抓住文本细节和情节留白,尝试发挥合理想象,丰富文本情节,加深情境体会。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学习结合语境理解、积累新词,学习在质疑解疑中抓住叙事性文本的要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欲速则不达”的原因。
四年级语文下册《欲速则不达》教案2北师大版
欲速则不达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读懂故事意思,探究寓言蕴含的道理:欲速则不达。
2.学会运用抓住重点词句,结合背景资料,联系上下文相结合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景公内心的变化。
3、通过对比,熟读课文,对照理解古文意思,初步感受古文语言简练,富有韵味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多种方法相结合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内心的变化,读懂故事意思,感悟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欲速则不达。
教学过程:一:有这样一则故事,流传至今已有两千多年。
这是一则怎样的故事,能如此经久不衰呀。
且听——放录音。
师:亲爱的同学们,喊出这流传千古的故事的名字——师:且看古文的这个欲字,(课见)左边一个五谷丰收的谷,右边乃一饥肠辘轳的张着大嘴的人,在这里它的意思是——那欲速指的就是——想要快,结果却——师:是呀,一心想要快,反而却达不到把这样的感受送进去,在读读课题!二:检查预习1.师:回家都预习了吧,课文虽然不长,但是拦路虎可不少呀,你看,老师把其中几只小老虎提了出来。
谁来教大家读读!(三个词语)(2生读)师:亲爱的同学们,睁大你们的亮眼睛看看这三个带音节的字,你们发现了什么?(生谈都是马字旁,师追问为何均有马旁在侧。
目的:弄清驿使,驺子的职业均与马有关,扫除理解课文字意障碍)师:这就是中华民族汉字的魅力,通过偏旁,就能大概知道一类字的意义,文章的语言也充满着魅力,我们一起来读课文!谁来读第一段。
(请一生,)师:其他同学仔细听,且思考,你能用一句话概括这个段的内容吗?开始!(贴概括)生读2-5段并概括小结:完整,简练!你看,我们用简洁的语言,两句话就把课文的主要内容概括的清楚明了,真是种好方法,能把课文读薄。
(贴读薄)三:针对课文质疑师:书读至此,你有何疑问?生谈师:问要自己提,疑要自己解。
回忆回忆,我们以前在理解课文内容,品读语句时,用了些什么样的方法?生: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性词语,搜集相关资料,(师贴)师:亲爱的同学们,今天就请你们用上这些方法,选择一个你最感兴趣的问题,小组自学!时间:5分钟出示自学提示:任选黑板上一个你最想探究的问题自学,要求:1用上这几种方法(抓关键词,联系上下文,结合背景资料。
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通用9篇)
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通用9篇)欲速则不达篇1《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修改稿师:今天我们要讲述的是发生在2000多年前齐国的故事,当时大(dài)王是景公,丞相是晏婴。
晏婴貌不出众,却凭介自己的智慧和才能一心辅佐景公,并为齐国昌盛立下汗马功劳。
想听他们的故事吗?(生:想。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欲速则不达》。
欲:想;速:快速、火速;则:结果;不达:不能达到目的。
师:你能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吗?生:这句话是说,想快却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师:读题。
翻开书,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师:看看这些字你都掌握了吗?出示:()()驿使韩枢()()驺子心急如焚()()驭马霍地师:谁来简要地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生:(说课文主要内容)。
师:齐景公能很快赶回都城吗?为什么?生:不能,路途远,他跑一定很慢。
生:不能。
因为他太(一心)想快了,以至都慌了。
师:看看他为什么想快?生:读①自然段。
师:“危在旦夕”如何理解?生:危险在早晚之间。
师:带着你的理解,再来读读。
师:《晏子使楚》你们还记得吗?自从晏子出使楚国后,他的经历迅速传遍诸侯,晏子便成为雄辩和不辱使命的象征。
因为晏子的存在,诸侯没有人敢轻视齐国,齐国在晏子的治理之下,逐渐强盛起来。
这样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危在旦夕,景公听了,能不想快点见到晏子吗?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一心想快?生:景公听了,急得霍地站起来。
从“霍地”可以看出他想快。
师:你是从动作描写来看出来的。
“霍地”如何理解?生:突然地、猛然地、忽地……师:还从哪个地方看出景公就想快?生:从“十分焦急、高声喊道”可以看出他就想快。
师:你是从神态描写看出来的。
生:景公说“火速回去”。
“火速”也能体现景公一心想快。
生:从“快快准备好车良马,让驺子韩枢为我驾车,火速回去。
”这个句子能看出他就想快。
师:你是从语言描写中看出来的。
看这样的两句子有什么异同?出示:“准备好车良马,让驺子韩枢为我驾车,火速回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主备:赵红霞审批:第_十一单元:欲速则不达教学基本建议:本篇课文为讲读课文,建议用两课时:探究案为一课时;训练案为一课时。
新授课前需用30分钟时间展开预习,并完成预习案。
课堂上应有对预习内容的检查,如读课文,认读生字,交流摘录笔记等。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知识与技能:(1)掌握本课生字及其组成的新词。
(2)熟读古文和译文,对照着理解古文文意。
(3)了解课文内容,明确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欲速则不达。
2、过程与方法:(1)了解“欲速则不达”的故事经过,探究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过于性急图快,反而适得其反,不能达到目的。
(2)通过反复读,读出古文的韵味,感悟古文的凝练,熟悉古文和译文,对照着理解古文文意。
(3)课后延伸阅读,提高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
3、情态态度价值观:(1)用心体会齐景公求“速”时的动作、语言,理解课文内容,读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2)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悟出道理,在生活中避免犯类似的错误。
重点:熟读古文和译文,对照着理解古文文意。
难点:探究故事中蕴涵的与时间有关的深刻道理,并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对“欲速则不达”的理解。
一、预习案:(一)、预习任务安排:1、依据预习案通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勾画本课生字词语及优美句段;熟记生字字音、字形,解释重点词语。
2、完成预习自测,了解与本篇课文有关的背景知识。
3、限时,独立完成。
(二)信息链接:1时代背景:春秋后期,一次齐景公去东海游玩。
忽然,一名驿使从国中飞马赶来,向景公报告说:“丞相晏婴病重,危在旦夕,请大王火速赶回。
不然,怕难以相见。
”故此,景公速回。
2、作者简介:韩非生于周赧王三十五年,卒于秦王政十四年(约前281年-前233年),韩非为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汉族,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
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3、关于课文: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欲”,想要。
“速”是快、迅速的意思。
“则”是反而的意思。
“欲速则不达”是指想要快反而慢了。
课文以此为题,概括了故事的主要内容。
4、其他资料:(1)齐景公,原名姜杵臼,齐庄公的异母弟,在位时有名相晏婴辅政。
史书记载他“好治宫室,聚狗马,奢侈,厚赋重刑”,喜欢打猎,箭法却不高明,晏子劝谏他,齐景公能纳谏,在位58年,国内治安相对稳定,是齐国执政最长的一位国君。
(2)晏子。
名婴,字平仲,汉族,春秋时齐国夷维(今山东高密)人。
晏婴历任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朝的卿相,辅政长达50余年。
是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
以有政治远见和外交才能,作风朴素闻名诸侯。
他爱过忧民,敢于直谏,在诸侯和百姓中享有极高的声誉。
整体感知:(以习题形式呈现)1、你认为课题“欲速则不达”是什么意思()2、写出带有“欲”的成语,说说在这个成语中的,“欲”是什么意思呢?3、为划横线的字注音。
驿使()丞相()晏婴()驭马()催促()驺子()心急如焚()嫌弃()缰绳()索性()徒步()达到()韩枢()危在旦夕()4、检查课文朗读。
现在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故事。
你能根据课文内容把这些空白处填上吗?()得知()的消息后,十分焦急,就叫()为他驾车,后来因为太急,就()回都城。
这晏婴到底是谁?他和景公到底是怎样的关系呢?(请学生结合自己查找的资料谈晏婴与齐景公的关系。
)(三)、预习自测:(以习题形式呈现,此过程约分钟)1、课文通过叙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齐景公一心想要_____________,可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下列词语。
役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危在旦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飞马而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驺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心急如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索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徒步:__________________4、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病重()火速()催请()索性()5、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焦急()危在旦夕()6、形近字组词。
丞()婴()旦()樊()嫌()驭()邹()僵()役()承()樱()担()焚()歉()御()驺()缰()驿()(四)我的疑问:二、探究案:(一)导入新课:寓言故事我们以前就学过,它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它篇幅短小,有故事情节,大多具有讽刺、劝喻或教训的寓意。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寓言。
通过预习同学们已经对本课的内容有了了解,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讨论一下本课所讲的内容吧。
(二)自主学习展示:展示疑惑,互相解疑。
(三)质疑探究:我思考,我收获。
1、本课讲了一件什么事?2、本课所蕴含的深刻含义是什么?学完课文后你有什么启发?(学习建议)1、请同学们用2分钟时间认真思考这些问题。
2、结合自己的疑问开始下面的探究学习。
(小组互助学习探究解决质疑)探究点一:精句赏析1、自由读,用“______”画出文中景公两次由于焦急而做法不妥的句子。
2、请同学们说说对课文最后一段话的理解。
本组发现:探究点二:蕴含哲理1、齐景公为什么要火速赶回?2、齐景公心急如焚,他是怎样做的?3、本文所蕴含的哲理是什么?本组发现:(四)拓展提升,总结升华1、齐景公能很快赶回都城吗?为什么?2、如果你是景公身边的人,在当时的情况下,你会怎么劝景公呢?3、从课文中你能体会到景公和晏婴君丞之间有着怎样的感情?(五)当堂达标:(达标练习题)1.选择恰当的汉字组成词语。
[邹驺]()子驾()[驭御] [嫌歉] ()弃[僵缰]()绳[驿役]()站[樊焚] ()烧2.读拼音,写词语。
dào dá chéng xiàng kǒng pà yuan dàn( ) ( ) ( ) ( )tú bù suǒ xìng dū chéng fǒu zé( ) ( ) ( ) ( )3、用横线标出句中的错字并改正。
(1)邹子驾车跑了大约几百步,景公心急如焚,嫌邹子驾得太慢了,就夺过僵绳,亲自赶起车来。
()(2)他驾车驭马行了几百步,又嫌马不努力向前,索性弃车,自己徙步跑开了。
()4、根据句意写出相应的词语。
(1)比喻形式十分危急,随时都会发生生命危险。
()(2)形容心里十分着急,像火烧一样难忍。
()(3)表示直截了当,干脆。
三、训练案(一)基础知识题(把最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1、读句子,为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达:①达到;实现②姓③通;到达(1)达.尔文很喜欢小动物。
()(2)这条高速公路直达.北京。
()(3)列车早已抵达.上海。
()2、用下列词语造句。
心急如焚:危在旦夕:3、我会照样子写词语。
危在旦夕(情况紧急)心急如焚(带“如”字)4、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欲速.则不达()A.着急,火速B.邀请C.速度(2)驿.站()A.服兵役B.旧时传送文书的人中途休息的地方(3)徒.步()A.步行B.空白的C.只、仅仅(二)综合训练题1、阅读,并回答问题。
景公十分焦急,高声喊道:“快快准备好车良马,让邹子韩枢为我驾车,火速回去!”(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焦急——()高声——()(2)从哪里可以看出景公十分着急?2、阅读下面的古文,回答问题。
齐景公游少海,传骑从中来谒(yè)曰:“婴疾甚且死,恐公后之。
”景公遽(jù)起,传骑又至。
景公曰:“趋驾烦且之乘,使邹(zōu)子韩枢(shū)御之。
”行数百步,以驺为不疾,夺辔(pèi)代之。
御可数百步,以马为不进,尽释车而走。
(1)解释下面各字的意思。
谒:遽:走:驺:辔:释:(2)“婴疾甚且死”和“以驺为不疾”中的两个“疾”字意思一样吗?加以解释。
(3)齐景公能很快地赶回都城吗?为什么?(三)错题整改区(即使错误也美丽,但前提是知错就改)1、我的错题号2、出错原因3、改正措施4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