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世界秩序的调整与世界经济大危机

合集下载

时事政策小论文---国际局势的变化和发展

时事政策小论文---国际局势的变化和发展

国际局势的变化和发展20世纪90年代,随着苏联、东欧发生剧变,冷战塑造的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瓦解,世界进人美国“一超多强”的后冷战时代。

新世纪以来,由“9〃11”事件引发,美国在伊拉克和阿富汗陷人两场至今仍难以收场的战争,美国实力下降。

2008年秋,美国次贷危机演变成大规模的金融风暴,美国软、硬实力遭受进一步打击,国际地位进一步下降,世界政治开始摆脱后冷战格局,加速向更加均衡的多极世界前进。

一、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动及特点国际金融危机不仅导致美欧日等西方发达国家经济陷人衰退,发展中国家也在不同程度上深受影响,其效应亦不断向国际政治领域扩散,国际体系受到剧烈冲击,国际政治格局酝酿大的变化与调整,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 (一)美国实力地位有所下降,但其一超优势短期内不会发生根本改变国际金融危机对美国经济实力形成较大冲击受次贷危机影响,美国经济自2007年12月开始衰退,至2009年第三季度触底回升,经历了17个月的衰退期,失业率一度高达10%,美国实体经济及国民士气均受到严重打击金融危机还加剧了美国的财政赤字。

据美国财政部报告2009财年美国预算赤字达1.42万亿美元,而预计2010财年美国财政赤字将进一步上升至1.5万亿美元,约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总量的11%,创下美国财政赤字新纪录。

高额预算赤字意味着美国面临爆发财政危机的潜在风险,一些美国学者甚至认为当今希腊面临的财政危机就是美国的前车之鉴。

美国哈佛商学院教授尼尔〃弗格森甚至担忧美国会因此突然转向衰落他在《洛杉矶时报》上撰文称,世界历史上大多数帝国的衰落与财政危机相关,因此美国走向衰落的警钟已经拉响。

他尤其强调,物质因素并非导致帝国危机的关键,关键是人们对帝国前景的预期,言下之意美国民众对美国未来前景的信心不足。

最近,美国《华盛顿邮报》与美国广播公司联合进行的一项民意测验显示,当被问到21世纪是更多地属于美国还是中国时,在经济方面,40%的受访者选择美国,41%的受访者选择中国,基本上不相上下;但在全球事务方面,受访者则更倾向于中国,43%的受访者认为21世纪属于中国,只有38%选择了美国。

世界经济秩序的三重变革

世界经济秩序的三重变革

世界经济秩序的三重变革随着全球化和科技的普及,世界的经济秩序正发生着巨大变化。

这些变化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经济模式的转型和国际经济规则的重构。

一、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在全球化进程中,全球经济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中国崛起、印度崛起、东南亚地区崛起等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使得全球贸易格局从欧美主导的北南对抗,转向了东亚、南亚、非洲等新兴地区崛起的多极化。

然而,新兴经济体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仍然巨大,经济发展程度、贸易额等指标仍然呈现出明显的不平等。

此外,全球贸易中心的不断转移,也导致了不同地区之间贸易伙伴的变化,这些都使得全球经济格局更多元化、更复杂化。

二、经济模式的转型经济模式的转型是指从传统的工业社会向现代化服务经济的方向发展。

全球化给各国带来了广阔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引发了许多问题。

传统的工业社会使得经济增长依靠城市化和消费扩张,而现代化服务经济的兴起,使经济增长更加依赖于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本的投资。

此外,随着新技术、新理念的不断涌现,企业必须适应经济转型的趋势,才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国际经济规则的重构国际经济规则的重构是指在全球化进程中,各国为了保护自身利益,对国际贸易发展的方向和方式做出的不断调整。

二战后,西方世界制定的经济规则成为了全球贸易的基础,而这些规则对于新兴经济体来说并不利。

近年来,在一系列国际贸易谈判中,新兴经济体提出的要求得到了更多重视,国际贸易规则得到了逐步改革。

在这个过程中,国家间既有竞争,也有合作,各国通过不断做出妥协,维护了国际经济规则的稳定。

总之,全球化进程所带来的三个方面的变化,与人们的经济生活息息相关。

在这个过程中,各国需要根据自身国情和发展需要,灵活应对变化,做出适当调整。

同时,各国也需要注意到全球化进程带来的负面影响,并呼吁更多的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实现更加公平、持续、包容的全球化发展。

高考历史题型讲解——两次世界大战和世界现代化模式的创新与调整(1914—1945年)

高考历史题型讲解——两次世界大战和世界现代化模式的创新与调整(1914—1945年)

第11讲两次世界大战和世界现代化模式的创新与调整(1914—1945年)20世纪上半期(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至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是两种社会制度并存、现代化模式调整与创新时期,也是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型时期。

1.政治上:十月革命将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开创了现代化的新模式;帝国主义要求重新瓜分世界,矛盾不断激化,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2.经济上:苏俄(联)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逐步确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面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开始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模式。

3.科技文化上:凯恩斯主义为国家大力干预经济奠定了理论基础;现代主义文学和艺术兴起,突出表现了生产力高度发达背景下人类的精神空虚和迷茫,着力描述人类非理性的一面。

政治方面(1)第一次世界大战:由于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之间矛盾加剧,1914年一战爆发,经历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等,最终同盟国战败,协约国取得了胜利;战争带来了深重灾难,也改变了世界格局。

(选修3)(2)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一战激化了俄国的社会矛盾,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在《四月提纲》的指导下,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起新型的无产阶级专政,开辟出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3)国际关系方面,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对世界的统治秩序;到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前国际关系相对稳定;20世纪30年代,在大危机打击下,各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国际市场的争夺,法西斯国家加紧侵略扩张,世界动荡不安。

(选修3)(4)第二次世界大战:随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所隐含矛盾的发展,在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的背景下,第二次世界大战从局部战争发展为世界全面战争,有苏德战场、北非战场、太平洋战场、中国战场等战场,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结成同盟,最终打败了德意日法西斯势力,取得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深刻影响了战后世界局势的变化。

专题-两次世界大战及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专题-两次世界大战及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美国称霸世界,力图建立单极世界, 对世界多极化趋势挑战。
经济全球化
1、经济全球化的原因:
(1)主要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2)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发展趋势。 (3)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2、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①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 ②跨国公司的影响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 化趋势加快。 ③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是经济全球化发 展的一个重要表现。
右图是1942年美国印制的一份 海报。从图上“united”(团结) 、“win”(获胜)等宣传语和美、 英、苏等国国旗,可以判断海报 与下列哪一文献密切相关?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联合国家宣言》 3.某校历史小组准备举办“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图片展”,不应选用以下哪幅图片 A.萨拉热窝刺杀事件 B.斯大林格勒战役 C.诺曼底登陆 D.日本代表签署投降
经济—实施“马歇尔计划”; 军事—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7、结束的标志:1991年苏联解体。 8、两极格局: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

冷战政策 概念演进:
杜鲁门 主义出台
美苏争霸
两极格局
二战 结束
马歇 尔计 划提 出
北 约 成 立
美苏 争霸 开始
两极 格局 形成
美苏冷战结 美苏争霸束 两极格局
实质
是英、法等西方国家对法西斯国家实行 绥靖政策的体现,是绥靖政策到达顶峰 的标志 牺牲弱小国家利益来安抚侵略者的政策
第二次世界大战
1939·9·1 德国闪击波兰,英 开始标志:法对德宣战 初期战事: 1940·5 德国进攻法国,法国投降;
扩大:
进一步扩大:
1940·7始进攻英国,不列颠空战 (丘吉尔首相号召抵抗 ) 1941·6 德国偷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莫斯科保卫战(苏联斯大林领导抵抗)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五版)论述题参考答案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五版)论述题参考答案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五版)论述题参考答案一、当代世界政治的特点(p13)(一)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1、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的方向发展(1)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是各国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到空前破坏;(2)冷战结束后,和平解决争端的模式已成为各国的共识和一般做法;(3)世界多极化趋势对吧权和强权政治是一种有力的制约。

2、促进发展已经成为各国人民的共同核心和各国政府的首要任务3、全球和区域合作方兴未艾:例如: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北美、亚太经济合作升温,亚欧会议,亚太经合组织等区域性合作机制日趋完善,东盟等次区域性组织也空前活跃。

(二)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1、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受到多方面挑战(1)2003年,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遭到中俄的反对;(2)法德也不赞成(3)联合国也不同意等,这都对美国形成了很大的牵制(4)第三世界反对霸权主义2、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增强(1)他们的发展有别于传统西方强国,历史文化传统、现代制度各具特色,而且发展道路也完全不同于西方的原始资本积累模式,真正体现了非传统的多元化模式;(2)它们的国际诉求从捍卫主权到要求国际关系民主化,在性质上与恃强凌弱的旧传统有根本区别;(3)它们正在成为变革国际机制的重要力量,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级有机构改革离不开这些新兴力量,建立新国际机制更加如此。

3、世界各力量出现新的分化组合例如:冷战结束后,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

联合图强,加快实现一体化,成为欧洲各国的共识。

4、多级化是新“合力”驱动的结果(1)经济全球化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2)科技日新月异;(3)世界发展模式多样化是世界多极化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条件;(4)世界上的各种文明、不同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之间应彼此尊重,在竞争比较重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

(三)倡导和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例如:(1)中俄关系是一个良好的典范。

世界格局的三次演变

世界格局的三次演变
为摆脱危机,进行了
怎样的改革? 美国
罗斯福新政
2.改革中心措施是什么?颁布了什么文件?
调整工业 《国家工业复兴法》
3.是否能够“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 缺点”? 不能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只要在欧洲的版图上,这个叫德国的国家四分五裂积弱不堪,
我们的尊严就不存在!只要其他国家的人,在聊天的时候说到德国
4.福煦的预言正确吗?为什么?
正确
没有从根本上消除矛盾
危机四伏——体系之受创 经济大危机 法西斯独裁统治
1929 地域

1933 特点
从美国开始,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涉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
年经 济大 危机
影响
(1)使生产力遭到巨大破坏 (2)引发了政治危机、社会危机和国际危机。

国 解
大国陨落— 两极格局的结束
1991年,苏联解体。
开始形成 北约成立 华约成立

极 格
发展

50、60年代开始对峙 70年代高潮 80年代缓和
结束 1991年苏联解体
第三板块
一超独大,多强制衡
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欧盟

中日

20世纪世界政治格局的三次转变
时期
世界政治格局
一战后至二战爆发前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第三阶段 20世纪 苏联全面收缩 苏联从阿富 80年代 美国有限缓和 汗撤军
此消彼长——两极格局发展
美苏长期争霸
阶段 时间
特点
典型事件
第一阶段
20世纪五 苏联实力不及美 六十年代 国,美国占优势
古巴导弹危机
第二阶段 20世纪 美国战略收缩 美深陷越战, 70年代 苏联积极进攻 苏占阿富汗

世界陷入大乱局的11个征兆

世界陷入大乱局的11个征兆

世界陷入大乱局的11个征兆作者:江凌飞来源:《当代世界》2012年第01期2011年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动荡加剧、乱象纷呈。

这是大家的共识。

但这个“乱”是一种局部的、短时期的或是震荡程度有限的乱,还是全局性、长时段的和剧烈震荡的乱呢?笔者的看法是后者。

也就是说,世界的大变局将要经历一场大动乱。

这个判断直接关系到中国对国际形势总体趋势的把握,关系到中国根本性的战略应对。

2011年的国际形势已经显露出了强烈的征兆。

第一个征兆,全球持续恶化的经济危机与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动叠加发生,国际经济政治秩序的基本盘面严重不稳。

世界陷入乱局第一位的原因是经济。

世界经济现在患了“心脏病”。

美国次贷危机和西方国家主权债务危机这两个接踵而至的冲击波,很可能推导全球经济步入双底衰退。

双底衰退,指的是在一个经济周期内,两次经济衰退。

如果出现双底衰退,第二次衰退往往更持久,负面影响更大,将导致世界经济陷入长期停滞的局面。

王岐山副总理说:“不确定之中可以确定的是,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世界经济衰退将长期化。

”这代表了中国政府对今后一个长时段国际经济形势走向的基本判断。

与经济危机的严峻形势相叠加的是国际政治格局的大变动。

这个大变动在2011年表现得尤为突出。

美国和西方在国际格局中的支配性地位下落、国际权责体系的调整加快、欧洲一体化进程严重受挫、中东地缘结构发生重大变局、美国重返亚洲迈出实质性步伐、欧盟在西亚北非事变的国际干涉和治理中走到前台、俄罗斯推出自己的欧亚联盟构想,总的来说就是单极体制坍塌,世界正根据新的力量关系消长重组格局,政治格局重组和经济金融危机深化相互激荡,致使国际经济政治秩序的基本盘失去了稳定。

第二个征兆,国际力量对比旧的平衡被打破,权力政治博弈影响大国关系走向的确定性。

在治理全球经济金融危机的努力中,美国说得最多的一个词是“再平衡”,这个概念不光是在经济意义上使用的,它实际反映了美国应对整个危机的战略考虑。

这就是国际力量对比在原有平衡被打破的形势下,美国全球战略将以修复失衡的面貌出现。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②经济危机的打击是根本原因
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比较晚,原有的经济基础比较 薄弱。其向帝国主义阶段的过渡,也主要是政府大力推动 的结果。同时,日本发展经济有着先天缺陷:国内市场狭 小,资源极度贫乏,因而严重依赖海外的原材料市场和商 品市场,进出口贸易是其生命线。因此,当危机爆发后, 世界各国纷纷提高关税,使货币贬值,大打贸易战,对日 本的打击就比任何一个国家都要严重。经济危机沉重打击 了日本经济。资本家为转嫁危机 ,大量裁减工人,并降低 在业工人工资,这又使阶级矛盾日趋尖锐,进而引发政治 危机 。统治阶级惶恐不安,亟需建立强权政治。
2.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魏玛政府 无力解决
1929--1933 危机
统治阶级 要建立独裁政府
民族主义 社会主义
勾结
讨好军队
欺骗
人民
国会第一大党 1933.1.上台组阁
3.德国法西斯政权的内外政策

政治 国会纵火案
种族灭绝政策
国民经济军事化 法西斯说教
经济 文化
洲 战
一党专政

德国

法西斯专政
源 地
②经济危机的打击是根本原因
德国在一战中战败,经济几乎完全崩溃。只是依靠美英 对它的贷款和援助,才使经济在20年代得到逐步的恢复和发 展。正因为接受了美国的大量贷款,从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 几乎立刻就波及到了德国。危机使社会矛盾激化,工农运动 此起彼伏,垄断资产阶级感到利用旧的资产阶级议会政治已 经无力继续维持自己的统治,于是逐渐倾向于建立一个独裁 的强权政府,这就为纳粹党人夺取政权创造了条件。
工农运动 1929-1933
矛盾激化
危机
军部 法西斯
2.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关于世界经济中心的转移和世界大国兴衰变化的轨迹的简述

关于世界经济中心的转移和世界大国兴衰变化的轨迹的简述

关于世界经济中心的转移和世界大国兴衰变化的轨迹的简述B07010202 孙莹在世界贸易的广泛兴起前,先进技术和稳定、有效的政府,带动了世界经济大国的出现。

公元500-1400年间,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高于西方世界,相当长的时间内在世界独占鳌头。

中国的实用科技先进,中央政权强大,科举制度择优录用,官僚制度便于施政。

中国经济得以在数百年内,居世界上游。

但是在十九世纪上半叶,英国在实现工业革命后,技术水平大大提高。

自由的经济政策,也促成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英国大力推动世界贸易,提高了它在世界经济中的领导地位。

英国经济后来居上,成为世界经济领袖。

1820年英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为中国的 3.4倍。

英国的成功,也带动邻近西欧和北欧逐步工业化。

1850年后,世界贸易兴起,席卷全球。

新的世界经济中心国,往往经济规模很大、与旧的世界经济中心国资源互补并有大量贸易来往。

通过世界贸易,资源与英国互补的美洲,对英贸易和经济迅速增长。

美洲中经济规模最大的美国取代英国,成为新的世界经济中心。

美国将这个地位保持了近200年,但是随着最近以美国为中心掀起的新一轮的世界经济危机,美国的世界经济中心地位正在不断被动摇,我们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努力实现中国在世界经济中新的崛起15世纪初,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掀起了开辟新航路的波涛,航海的队伍从欧洲出发穿越大洋,到达了美洲、亚洲等世界各地,为两国搜刮回了大量财富。

这便是欧洲各国资本原始积累的开始,同时这也为世界贸易掀开了新的一章。

随着世界范围内的贸易的发展,欧洲的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从西班牙、葡萄牙转移到了英国、法国。

伴随一系列的革命,英国最终成为了世界经济中心。

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英国产业革命,到19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基本完成。

其主要标志是以使用机器生产为基础的近代工厂,取代了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家庭手工业和手工工场,在国民经济中占了统治地位。

作为英国当时最主要工业部门的纺织工业,到19世纪40年代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工厂制度占据了优势。

世界政治经济秩序的历史演变与影响

世界政治经济秩序的历史演变与影响

世界政治经济秩序的历史演变与影响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国际关系的变化,世界政治经济秩序也在不断地演变。

这种演变在不同的时间段都产生了不一样的影响,对世界格局、国家关系、人民生活等方面都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就世界政治经济秩序的历史演变和对世界的影响做一简要探讨。

一、二战后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二战后,国际社会形成了以美国为主导的政治经济体系,被称为“布雷顿森林体系”。

由于二战造成的诸多损失,所有国家都希望能够重新建立经济秩序来促进各自的经济发展,这就是布雷顿森林会议形成的背景。

在布雷顿森林协议下,确定了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美国也成为了全球最强的经济大国,并在国际上扮演世界警察的角色。

此外,西方国家和东欧社会主义阵营在西欧和东欧分别形成了两种领先的意识形态模式。

美国作为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领导者,强制其他国家以美元作为储备货币,使其在金融领域上取得一席之地。

由此可见,二战后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对美国的优势和领先地位产生了直接的推动作用,而这也奠定了美国50年的国际霸权地位。

二、世界政治经济秩序的转型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世界政治经济秩序发生了较为显著的变化。

首先,在国际政治领域,随着冷战的进一步升级和苏联的崩溃,美国一枝独秀的国际霸权地位也被逐渐摆脱。

同时,在国际经济领域,以内需为主的发达国家开始逐渐降低对贸易的依赖,国际经济贸易逐渐成为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增长主要推动力。

这种转型不仅变化了国际经济和贸易的结构,也反映了发展中国家的实力和地位在国际上的逐渐提高。

这种转型影响了全球经济格局,带来了重大变化。

另外,新兴市场国家的崛起也打破了以欧美为主导的国际货币制度,人民币、欧元等成为多样化的国际货币。

三、世界政治经济秩序的新变局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世界政治经济秩序正进一步发生着深层次的变化。

网络时代的经济全球化越来越多地依赖于无形的金融资本市场,并给国际贸易和劳动力提供了“数字化”的平台,这种变化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全球经济格局。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二战前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调整与创新——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二战前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调整与创新——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C.发起自愿减少耕地运动以维持农产品价格
D.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一些银行和公共工程贷款
【考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胡佛反危机措施 【解析】关键信息:“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胡佛在奉行自由放任主义经 济政策的同时,也部分采取了干预经济的措施。①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大银行、大企业、大农场提供贷款,并允许复 兴金融公司向各州发放贷款,进行救济。②签署紧急救济与工程建设法,扩大公共工程项目。胡佛对经济的干预主要是 辅助富人和大公司摆脱经济危机,属有限干预;罗斯福新政侧重于救济穷人,属全面干预。结合胡佛实行的相关措施和 罗斯福新政的具体内容可知,D项正确。A、C项为罗斯福新政内容。1930年美国通过了霍利-斯穆特关税法。该法修订 了1125种商品的进口税率,其中增加税率的商品有890种;该法案破坏了国与国之间的互信机制,在该法案通过之后,许 多国家对美国采取了报复性关税措施,使美国的进口额和出口额都骤降50%以上,故B项错误。
济战使原有的世界货币体系四分五裂,资本主义经济秩序陷入混乱。
『思维导图』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胡佛政府反危 机措施失败
【针对训练】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2014·海南高考,20) 1923~1929年,美国的企业普遍使用流水线
等先进生产管理方式,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同时在少数企业中
【针对训练】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3.(2019·海南高考,19) 1933年,世界经济会议在伦敦举行,旨在解 决经济危机问题。在会议中,英国强调稳定国际金融,力图以此 重新主导世界经济秩序;美国则认为政府的首要责任是恢复国内 的繁荣,主张降低关税。会议未能取得实质性成果,是因为 A.国家干预尚未成为西方经济政策的主流 B.与会国没有合作意愿 C.各国发生危机的根本原因不同 D.经济利己主义的盛行

国际经济秩序演变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国际经济秩序演变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编者按:新冠肺炎大流行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巨大冲击,未来全球化的趋势成为普遍关注的焦点,本期“新冠肺炎大流行与全球化趋势”专栏的两篇论文提供了不同的观察视角。

本期专栏由南京大学经济学院张二震教授主持并组稿。

国际经济秩序演变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雷达初晓(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北京100872)摘要: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政策日趋成为西方国家的主要选项,加之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给未来世界经济带来诸多不稳定与不确定性。

在世界格局发展的重要历史拐点,延续中国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成功应对"百年变局"的挑战意味着我们仍然处于历史发展的机遇期。

回归经济基础层面,从国际经济秩序演变的视角来把握"百年变局"是根本。

"战争悖论”使得过去的"百年变局"由资本主义殖民体系转向新的国际经济秩序,未来的百年之变一定意味着对现有国际经济秩序的调整和完善。

因此,对现行国际经济秩序运行、变化、走势及矛盾的判断是关于世界经济未来的最根本问题。

关键词:国际经济秩序;战争悖论;百年变局;发展中国家群体崛起中图分类号:F7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894(2021)01-0003-10—、问题的提出2020年是世界经济不平凡的一年,从2019年底延续至今的新冠肺炎疫情,尽管在中国得到了基本控制,但是在世界范围内,它对经济、社会的冲击依然没有消减的迹象。

对世界中心国家美国而言,疫情冲击不仅使美国次贷危机之后的新一轮经济增长终结已成定局,同时也使特朗普政府“美国优先”的政策停留在口号层面,缺乏实际的经济效果。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经济展望》的预测,2020年美国的经济增长率为-5.9%,®2020年第二季度美国的GDP环比年化值下降37%0经济上的颓势使得美国两党在2020年11月的大选中不得不将竞选的议题重新拉回到“政治正确”的主题上,使美国国内社会的分裂日趋严重。

现代史_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调整与创新

现代史_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调整与创新

现代史_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调整与创新现代史?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调整与创新【知识体系】一、抓住一条发展线索: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运行机制的调整,以罗斯福新政为中心,分成三个阶段:新政前的自由放任;新政时期的国家干预;新政后的资本主义新变化。

二、紧扣两个关键词:“政府”和“市场”。

从罗斯福新政开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经济的手段一是市场的调节,二是政府的干预。

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差异仅仅是程度上的不同。

【重点解析】一、经济大危机迅速波及到世界的原因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各国经济联系密切,成为有机整体,一国经济领域的变化会迅速波及世界。

2.美国是世界头号经济强国,其经济对他国经济和世界市场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经济大危机给我们提供的教训和启示(1)注意内部机制和政策的调整(2)注意协调国际关系(各国政府以邻为壑的贸易保护主义损人不利已)(3)经济危机具有双重性(一方面表现为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危机;另一方面,迫使政府在进行反危机调整机制的过程中,有可能形成新的运行机制,成为一种难得的发展机遇)二、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和作用1.整顿财政金融:(1)措施:成立联邦储备银行,由政府为储户提供担保;禁止交换黄金和出口黄金,增发货币,实行美元贬值。

(2)作用:有利于恢复银行信用,促使金融业正常运行,为经济恢复创造了条件;美元贬值有利于扩大出口。

2.调整农业:(1)措施:实行减耕减产,国家提供补贴。

(2)作用:有利于稳定农产品价格,促进农业的恢复与发展,改善农业生产环境。

3.复兴工业:(1)措施:建立公平竞争和关于产量、价格、销售等规定,保障了工人的基本权利。

(2)作用:把工业生产置于国家监管之下,以减少盲目生产,为企业复兴创造条件,也有利于缓和劳资矛盾,维护资本主义统治秩序。

4.举办救济和“以工代赈”:(1)措施:通过政府拨款进行大规模的社会救济,实行养老金和失业保险制度,大力兴办公共工程等。

(2)作用: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维护社会稳定;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发展;改善基础设施,保护环境。

第11课 西方世界秩序的调整与世界经济大危机

第11课 西方世界秩序的调整与世界经济大危机

第课西方世界秩序的调整与世界经济大危机(对应学生用书第22~23页)*一、巴黎和会1.时间:1919年1月到6月。

2.地点:巴黎近郊的凡尔赛宫。

3.主要目的:清算战败国,重新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按新的力量对比建立战后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4.参加国:英、法、美、日、意等。

5.结果:与会各国与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

6.影响:帝国主义列强在西方的关系暂时得到调整。

7.国际联盟:1920年1月,国际联盟正式成立,美国没有加入。

二、《九国公约》1.华盛顿会议(1)背景:巴黎和会后,帝国主义列强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矛盾十分尖锐。

(2)时间:1921年11月。

(3)中心议题:协调彼此在这一地区的关系和限制海军军备。

(4)参加国:美、英、日、中等国家。

(5)结果:签订了《九国公约》和《五国公约》。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形成: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后,形成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新秩序,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评价:这一体系存在着难以克服的新老矛盾,又缺乏制止战争的体制和手段,仅仅维持了20年和平,人类又被卷入了新的世界大战。

三、世界经济大危机1.时间:1929年至1933年。

2.范围:从美国开始,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3.特点: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破坏性强等。

4.危害:引发了各国国内的政治和社会危机,加剧了各国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对应学生用书第23~24页)*【问题导学】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怎样建立的?这是一个“和平”的体系吗?答案:略。

2.世界经济大危机爆发于何时?该危机有什么特点?带来了怎样的危害?答案:略。

【小贴士】凡尔赛体系以英法为主导,在惩治战败国,主要是在惩治德国的基础上,分赃掠夺,宰割弱小民族。

【小贴士】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改变了欧洲及亚太地区的政治格局;激起了帝国主义乊间的新矛盾,埋下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祸根。

【备课札记】探究一巴黎和会的特点与影响阅读下列材料:1919年1月18日,战胜的协约国为了签订和平条约,对战后的世界做出安排,在法国巴黎的凡尔赛宫召开和平会议。

简述近代西方文明在20世纪上半叶面临的危机

简述近代西方文明在20世纪上半叶面临的危机

简述近代西方文明在20世纪上半叶面临的危机20世纪上半叶是西方文明面临多重危机的时期。

这些危机来自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技术等多个方面,它们共同影响着西方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一、政治危机20世纪上半叶西方国家政治危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依靠民主制度的政治体系受到了挑战;第二,战争和冲突不断,带来了对世界秩序的严重打击。

1.民主制度受挑战20世纪初,民主制度在西方国家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然而,随着经济萧条和社会动荡的到来,民主制度开始受到质疑。

在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一些极端政治运动兴起并在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上台,这些政治力量否定了自由民主制度的基本原则和价值观。

这些政治运动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2.战争和冲突20世纪上半叶,世界大战成为西方国家的家常便饭。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西方国家在战争中承受了巨大的人员和财力损失,也向整个世界展示了毁灭性的力量。

这使得西方国家开始对于战争和军备竞赛感到不安,开始探讨和平与国际合作的途径。

二、经济危机1.世界经济的不稳定20世纪上半叶,欧洲和美国成为世界贸易的主要中心,但是它们的经济联系并不稳定。

经济危机和政治冲突不断,导致了贸易紧缩和失业率的上升。

同时,世界大国之间的经济竞争也日益激烈。

2.大萧条的到来1929年,美国股市崩盘,引发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

这个危机被称为大萧条,它持续了数年之久,严重影响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大萧条使得许多人失去了工作和住房,导致了社会矛盾和动荡。

三、社会危机20世纪上半叶西方国家社会危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社会结构的变迁和职业结构的转型;第二,社会不公和种族冲突的激化。

1.社会结构的变迁和职业结构的转型20世纪上半叶,西方国家的社会结构和职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传统的职业结构逐渐消失,职业群体之间的差距和冲突日益激烈。

同时,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变迁,随着社会地位和权力的转移,社会不同阶层之间的矛盾和对立也愈加突出。

2007--2009世界金融危机成因及对策

2007--2009世界金融危机成因及对策

2007--2009世界金融危机成因及对策会计11-1国铁晖201110692007--2009金融危机的成因及对策经济危机的爆发具有周期性和气不可预测性。

每次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都有所不同。

研究金融危机的成因可以有效的减轻金融危机对本国经济的影响。

那么 2007~2009世界金融危机的成因是什么呢?美国如何从这次金融危机的阴影中走出来呢?此次金融危机的成因有很多,是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制度层面:资本主义基本矛盾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这一矛盾的发展,将产生两个方面问题:一是总供给大于总需求,从而造成生产过剩;二是引起社会生产比例失调,从而造成经济不能正常运行。

这两方面问题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就会爆发经济危机。

当前金融危机的实质就是生产过剩,次贷危机是这场金融危机的导火索,所谓次贷危机,就是由没有购房能力而且信用程度很低的穷人,通过贷款买房以后无力偿还抵押贷款而引发。

二、政治角度:1.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内在矛盾该观点认为,随着全球化的逐步发展和深入,世界经济发展出现了新特点:第一,全球经济体系的扩展与愈发紧密的相互依赖关系;第二,全球经济权力结构的多极化趋势;第三,非国家行为体作用凸显,很大程度上侵蚀了国家主权、淡化了领土边界。

上述三大特点不可避免地对美国主导下的现有国际经济秩序造成重大冲击。

这种冲击的直接表现就是现有美国霸权主导下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愈发不相适应,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内在紧张与矛盾。

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在很大程度上是世界政治经济秩序在体系结构层面矛盾不断激化的一个集中释放。

2.美国不稳定的政治体制。

美国自由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制度总体上行之有效,其中蕴藏着矛盾与冲突。

大资本所代表的少数人与小资本所代表的多数人,对市场和政府运行影响力在事实上不对等。

长期以往这种不对等的经济格局就被固化为一种权力不对等的政治格局。

欧洲剧变后的国际关系和世界格局

欧洲剧变后的国际关系和世界格局

欧洲剧变后的国际关系和世界格局随着欧洲历史上的一系列剧变,国际关系和世界格局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

从两次世界大战到冷战的结束,欧洲的剧变深刻地影响了全球的国际关系和世界格局。

本文将探讨欧洲剧变后国际关系与世界格局的演变和变化。

二战结束后,欧洲国家在全球范围内重新找到了自己的定位。

冷战期间,欧洲被分为东西两个阵营,东欧国家受到苏联的控制,而西欧国家则与美国结盟。

冷战结束后,东欧国家逐渐摆脱了苏联的控制,西欧国家也逐渐淡化了与美国的关系。

这一系列的变化影响了欧洲国家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关系,也影响了国际政治的格局。

欧洲剧变后,国际关系的一个重要变化是欧洲一体化的加速推进。

1951年,六个欧洲国家签署了《巴黎条约》,实现了煤钢共同体的建立,从而开启了欧洲一体化的历程。

1992年,欧洲共同体正式成立,逐渐向欧洲联盟发展。

欧洲一体化的加速推进,使得欧洲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拥有了更加统一和强大的声音。

欧洲联盟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集团,对世界经济、政治和安全事务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欧洲一体化也促进了欧洲国家之间的合作与沟通,有利于解决共同面临的挑战,使得欧洲在世界政治中扮演了更加积极的角色。

另一个国际关系的重要变化是欧洲国家在全球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渐凸显。

随着欧洲一体化的深化和扩大,欧洲国家在国际政治、安全和经济领域的影响力逐渐上升。

欧洲国家通过欧盟和其他国际组织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如气候变化、难民危机、恐怖主义等。

欧洲国家也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国际军事合作等,为世界和平与安全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这些都使得欧洲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渐凸显。

与此欧洲剧变也对世界格局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

冷战结束后,国际政治的格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东西方之间的对抗结束,国际关系的主要特征由对抗向多极化转变。

世界上出现了多个强国并存的局面,各国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依存度也不断加深。

在这种多极化的国际关系格局下,欧洲国家作为世界上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大国,对世界格局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大危机下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大危机下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 /u40/v_NDk3NzgzNzM.html世界历 史影像:日本法西斯 30分钟 • /u70/v_MjY1MDc4NTk.html 纳粹文 化专制
• 军部:是指在天皇制中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政治 、军事势力。它包括陆军参谋本部、海军参谋 本部、教育总监部及内阁中的陆军省和海军省 等部门。是一股以陆海军为主体的特别强大的 军人集团,是统治者执行帝国主义政策的实力 部队,是可以完全抛开政府直接与天皇联系的 军人特权阶层。
/programs/view/XO0NEhLUPGM/ 资本主义大危机
• (二)、危机的根源 •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 占有之间矛盾的恶性发展。 • 特殊原因: • 人的认识水平滞后于客观历史发展进程,用19世纪 的政策去应付20世纪的经济需要。 • 面对危机西方各国政府采取转嫁危机,损人自保的 经济政策。 • 20年代经济繁荣时出现的股票和地产投机狂热增加 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 20年代西方国家之间的经济依赖度增强,尤其严重 依赖美国。
• • • • •
(三)日本法西斯主义的主要特点 (1)以军部为核心力量推动 (2)内外结合逐步实现 (3)自上而下的方式为主 (4)没有突破近代天皇制的匡架范围
【复习思考题】
• • • • • • • • • • 一、名词解释 1. 国会纵火案 2. 墨索里尼 3. “二·二六”政变 4. 罗斯福“新政” 二、论述题 1. 简述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特点及其影响 2. 试析日本法西斯化的特点和过程。 3. 结合史实说明希特勒上台的原因及其历史教训。 4. 简述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并对“新政”作出评价。
• (三)、德国法西斯专制体制的确立和战争的 准备 • 1.纳粹独裁体制的建立 • (1)制造“国会纵火案” • (2)通过《授权法》 • (3)推行国家一体化政策。 • (4)实行党禁。 • (5)排斥和清除党内异己。

西方世界秩序的调整与世界经济大危机

西方世界秩序的调整与世界经济大危机

自学指导:
内容:57页到63页 时间:15分钟 要求:1 根据学习目标,认真阅读。
2 归纳总结自己的读书成果。
一、战后西方世界秩序的调整
(一)背景:一战结束,世界秩序混乱
(二)概况:1 巴黎和会

2《九国公约》
22
1、巴黎和会
1919、1—6 (1)时间:
(2)地点: 巴黎凡尔赛 (3黎和会通过的《凡尔赛和约》:一 个是没能达到领导战后世界目的美 国,一个是主权遭受严重践踏的国 家。这个国家是 D A、英国 B、法国 C、日本 D、中国
3.《凡尔赛和约》的内容中最能反映巴黎 和会是一次分赃性质的会议的是 C ①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移交给日本 ②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 ③德国的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④德国取消义务兵役制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二、世界经济大危机
4、后果: ①引发各国国内政治和社会危机(国内)
经济危机 政治危机 工人运动高涨、法西斯分子兴风作浪
②加剧各国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国外)
加紧对国际市场的争夺(资本主义国家 间的 矛盾) 加紧对殖民地的掠夺(资本主义国家 与 殖民 地间的矛盾)
③西方世界面临新的变革与动荡 (12课)
巴黎和会 1919年1—6 华盛顿会议 1921-1922
凡尔赛体系
凡尔赛-华盛顿
体系
华盛顿体系
相对稳 定时期
罗斯福新政
经济 危机
法西斯专政
自我检测:
1、帝国主义协约国集团召开巴黎和会 的真正目的是 B A、缔结和约,重建和平 B、重新瓜分世界 C、处理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关系 D、建立凡尔赛体系
zxx``````k
6、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建 立的统治世界的新秩序被称为 D A.雅尔塔体系 B.多极化格局 C.两极格局 D.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和调节

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和调节

货币政策工具:(1)常规性货币政策工具,或称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指对整个金融系统的货币信用扩张与紧缩产生全面性或一般性影响的手段,是最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存款准备金制度,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主要是从总量上对货币供应时和信贷规模进行调节。

(2)选择性的货币政策工具,是指针对某些特殊的信贷或某些特殊的经济领域而采用的工具,以某些个别商业银行的资产运用与负债经营活动或整个商业银行资产运用也负债经营活动为对象,侧重于对银行业务活动质的方面进行控制,是常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必要补充,常见的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证券市场信用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消费者信用控制。

(3)补充性货币政策工具,除以上常规性、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外,有时还运用一些补充性货币政策工具,对信用进行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

补充性货币政策工具包括:①信用直接控制工具,指中央银行依法对商业银行创造信用的业务进行直接干预而采取的各种措施,主要有信用分配、直接干预、流动性比率、利率限制、特种贷款;②信用间接控制工具,指中央银行凭借其在金融体制中的特殊地位,通过与金融机构之间的磋商、宣传等,指导其信用活动,以控制信用,其方式主要有窗口指导、道义劝告。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私人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

私人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形式包括:1)企业外部即流通过程的结合,如政府采购、发放补贴等等;2)企业内部即生产过程的结合,如国家资本和私人垄断资本联合组建股份公司等等。

3)国家还可以代表垄断资本家总体直接掌握和经营资本,如运用国有财政资本,进行投资、消费,或者是建立国有企业等等。

作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仍然是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和资本主义制度。

但是,从一般垄断资本主义转化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部分质变。

与私人垄断相比,,它具有以下特点:1)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相结合,并以其巨大的力量,对整个社会经济活动进行干预和调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外交失败说明了:弱国无外 交,落后就要挨打。
华盛顿会议对中国的影响?
答:会议中签署的《九国公约》,宣 称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 会均等”的原则,这为美国在中国的 扩张提供了方便,使中国恢复到几个 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一战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战胜国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及其一系列 条约,形成了臭名昭著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试图确立帝国主 义统治世界的新秩序。 (1)材料中的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所签订的最主要的条约是哪两个? 答:巴黎和会:《凡尔赛和约》;华盛顿会议:《九国公约》。 (2)两个条约都涉及到中国问题,说说它们给中国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答:①《凡尔赛和约》将原来由德国控制的山东由日本控制,引 发了五四运动的爆发。②《九国公约》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 了方便。 (3)这两个会议中国利益受损说明了什么? 答:说明了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
回答: (1)上表反映了什么时期的经济状况? 答: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大危机的状况。 (2)说明了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什么问题?首先出现在哪一国家?
答: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首先出现在美国。
(3)表中反映了这一问题的哪些特征? 答:波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特别长,破坏性特别大。
(4)用一句话评析“ຫໍສະໝຸດ 尔赛--华盛顿体系”。答: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了战后帝国主义统治世界的新秩序,是 战胜国妥协分赃的产物,它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争夺世界的矛盾。
阅读某时期资本主义经济状况简表: 工业生产(下降) 对外贸易(减少) 美国 德国 日本 资本主义世界 50% 40.2% 32.5% 1/3以上 75.5% 70% 50% 2/3 失业人数 1700万 600余万 近300万 3000万
第11课 西方世界秩序的调整与世界经济大危机 5.根据所学分析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是: 说明了 。 6.华盛顿会议上签订了 、 、 ,打破 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 7.通过两次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 ,这一体系 不可能消除 ,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8.1929年,一场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首先在 爆 发,然后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这次危机有如下几个 主要特点: , , 。
《凡尔赛和约》在法国凡尔赛宫签署
世界经济大危机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之所以空前严重,根本原因是经 过工业革命后,以生产力为中心的现代化进入了一 个新的阶段, 但是生产关系等方面没有及时进行适应性调整, 使得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极度扩大。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指生产日益社会化和生产资 料私有制的矛盾、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化和整个 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矛盾以及生产能力无限扩 大的趋势和购买能力相对缩小的矛盾, 这些矛盾使资本主义生产相对“过剩”,定期发 生经济危机。
第11课 西方世界秩序的调整与世界经济大危机 5.根据所学分析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是:中国在巴黎和会 上外交的失败。说明了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 6.华盛顿会议上签订了《四国条约》、《九国公约》、 《限制海军军备条约》,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 7.通过两次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 体系”,这一体系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因此 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8.1929年,一场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然 后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这次危机有如下几个主要特 点:波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特别长,破坏性特别大。
经济大危机
(1)时间: 1929—1933
美国股票价格暴跌 (2)导火线:
(3)特点: 时间长、范围广、破坏大 (4)影响: ①沉重打击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
激化了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矛盾和资 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②引起了资 本主义各国的政局动荡。
你知道经济危机是 怎么一回事吗?
说 一 说 :
巴黎和会对中国的影响? 答:在巴黎和会上,中国作为战胜国提出要收 回德国在山东一切权益的要求被拒绝,并把这 些权利转交给了日本,出席和会的中国代表拒 绝在合约上签字。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引发了 中国的五四运动。
第11课
西方世界秩序的调整与世界经济大危机
第11课 西方世界秩序的调整与世界经济大危机 【课堂预习案】 1. 年一月,战胜的 为了缔结和约,在 召开会议,这就是 。会议被 、 和 三国操纵。 2.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 ,对德 的 、 、 赔款、 等问题作出规定。协约国还分别同德国的盟国签 订了一系列和约,构成了 ,确立了帝国主 在 、 、 统治的新秩序。 3.根据巴黎和约规定,1920年1月成立了 ,由于 没有参加,所以它被英、法控制。 4.在 的倡导下,美英中等九国代表在 举行 会议,会上其主要作用是 。 、 、 三国。九国代表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 ,实际 上为 提供了方便。这次会议确立了帝国主义 在 、 地区的统治秩序。
世界经济大危机 其次,工业革命以来,流行的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是自由 放任。这种理论和政策反映了工业资产阶级的愿望,认为资 本主义经济体制是最完美的,即使发生经济危机也可以自行 恢复,政府不必插手经济,以便资本家最大限度地追求利润 。其实,工业革命后,经济规模急剧扩大,远远超过了工业 革命初期,经济危机的破坏力也不可同日而语,传统的经济 理论和政策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但是,各国政府基本 上恪守自由放任政策。 第三,1929年经济危机是在整体世界形成之后发生的。这 时,世界经济已经最终形成,各国经济相互依存。但是,经 济危机爆发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仍然采取以往利己主义的 做法,以邻为壑,企图把危机转嫁给其他国家,展开了关税 战、货币战、贸易战。这些政策使世界经济秩序陷入混乱, 世界经济无法正常进行,大大恶化了各国经济的外部环境 ,加深了经济危机的程度。
第11课 西方世界秩序的调整与世界经济大危机 【课堂预习案】 1.1919年1月,战胜的协约国为了缔结和约,在法国巴黎召开 会议,这就是巴黎和会。会议被英、法和美三国操纵。 2.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对德的领土、 军事、 政治、赔款、殖民地等问题作出规定。协约国还分别同德国 的盟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 主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3.根据巴黎和约规定,1920年1月成立了国际联盟,由于美国 没有参加,所以它被英、法控制。 4.在美国的倡导下,美英中等九国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会议,会 上其主要作用是美、英、日三国。九国代表签署了关于中国 问题的《九国公约》,实际上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 便。这次会议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 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