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北师版从梯子的倾斜程度谈起.doc

合集下载

北师大九年级数学教案-从梯子的倾斜程度谈起

北师大九年级数学教案-从梯子的倾斜程度谈起

第一章解直角三角形課題:§1、1從梯子的傾斜程度談起——第一課時一、教學目標:1、通過具體問題情境,抽象出銳角的正切的概念,並讓學生進一步體會用直角三角形兩直角邊的比值來刻畫梯子的傾斜程度即傾斜角的大小。

2、使學生理解從特殊到一般是認識事物的基本方法。

重點:通過豐富的實例,抽象出銳角的正切的概念。

難點:使學生理解:在直角三角形中,當銳角A固定時,它的對邊與鄰邊的比值也是一個固定值。

二、教學和活動過程:(一)教學準備:制做相應的課件(二)教學過程:第一環節:引入新課:課件播放1分鐘的錄像,說明梯子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體第二環節:新課講解課件展示梯子實物,提問下列問題:實例1:(1)在圖1-1中,梯子AB和EF哪個更陡?你是怎樣判斷的?你有幾種判斷方法?實例2:2.5m2m5m 5mFEDCBA(2)在圖1-2中,梯子AB 和EF 哪個更陡? 你是怎樣判斷的?學生四人小組討論 設計意圖:1、課件展示梯子實物,教師應引導學生分析後,抓出關鍵的直角三角形。

2、實例1學生還可能有的思路: 1)測量∠B,∠F 的大小2)在DF 上截取DM=CB,然後比較∠EMD 與∠F 的大小。

3、實例2學生也會有許多自己的想法,教師應給學生充分的發揮空間,讓他們各抒己見,從而使課堂氣氛達到第一次高潮。

實例3: 想一想:如圖(見課本):如果現在有一個梯子搭在城牆上, 我們手頭只有皮尺與計算器,請同學們思考我們可以通過測量哪些資料來刻畫梯子的傾斜程度呢? 學生答:過B 1點沿著牆面向地面引垂線B 1C 1,連接AC 1,測量B 1C 1與AC 1的長度,計算B 1C 1與AC 1的比值,來刻畫梯子的傾斜程度。

假設我們的皮尺比較短,或不想爬到城牆上,還可以測量哪些資料來刻畫梯子的傾斜程度呢?為什麼?(1) 直角三角形AB 1C 1和直角三角形AB 2C 2是什麼關係?1.3m 1.5m3.5m 4mFEDCBA C 2B 2C 1B 1A(2)111AC C B 和222AC CB 有什麼關係? (3) 如果改變B 2在梯子上的位置呢?由此你能得到什麼結論? 設計意圖:原來教材上的問題是:小明想通過測量B 1C 1及AC 1,算出他們的比,來說明梯子的傾斜程度;而小亮則認為通過測量B 2C 2及AC 2,算出他們的比,也能說明梯子的傾斜程度.你同意小亮的看法嗎? 教師做了適當的改編,以實際測量的問題的形式給出,增強趣味性。

北师大九年级数学教案-从梯子的倾斜程度谈起

北师大九年级数学教案-从梯子的倾斜程度谈起

第一章直角三角形的邊角關係第一課時從梯子的傾斜程度談起(一)直角三角形中邊角之間的關係是現實世界中應用廣泛的關係之—.銳角三角函數在解決現實問題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如在測量、建築、工程技術和物理學中,人們常常遇到距離、高度、角度的計算問題,一般來說,這些實際問題的數量關係往往歸結為直角三角形中邊與角的關係問題.本節首光從梯子的傾斜程度談起。

引入了第—個銳角三角函數——正切.因為相比之下,正切是生活當中用的最多的三角函數概念,如刻畫物體的傾斜程度,山的坡度等都往往用正切,而正弦、余弦的概念是類比正切的概念得到的.所以本節從現實情境出發,讓學生在經歷探索直角:三角形邊角關係的過程中,理解銳角三角函數的意義,並能夠舉例說明;能用sinA、cosA、tanA表示直角三角形中兩邊的比,並能夠根據直角三角形的邊角關係進行計算.本節的重點就是理解tanA、sinA、cosA的數學含義.並能夠根據它們的數學意義進行直角三角形邊角關係的計算,難點是從現實情境中理解tanA、sim4、cosA的數學含義.所以在教學中要注重創設符合學生實際的問題情境,引出銳角三角函數的概念,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現實世界的聯繫,鼓勵他們有條理地進行表達和思考,特別關注他們對概念的理解.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目標1.經歷探索直角三角形中邊角關係的過程.理解正切的意義和與現實生活的聯繫.2.能夠用tanA表示直角三角形中兩邊的比,表示生活中物體的傾斜程度、坡度等,外能夠用正切進行簡單的計算.過程與方法目標經歷觀察、猜想等數學活動過程,體驗數形之間的聯繫,逐步學習利用數形結合的思想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情感與價值觀目標積極參與數學活動,對數學產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形成實事求是的態度以及獨立思考的習慣.教學重點1.探索直角三角形的邊角關係.2.理解正切、傾斜程度、坡度的數學意義,密切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教學難點理解正切的意義,並用它來表示兩邊的比.教學過程創設情境,引發探究[問題1]在直角三角形中,知道一邊和一個銳角,你能求出其他的邊和角嗎?[問題2] 想一想,你能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測出這座古塔的高嗎?這節課,我們就先從梯子的傾斜程度談起.師生互動,探索新知小明的問題在圖中,梯子AB和EF哪個更陡?你是怎樣判斷的?你有幾種判斷方法?提示:1、從圖中很容易發現∠ABC>∠EFD,所以梯子AB比梯子EF陡.2、因為AC=ED,所以只要比較BC、FD的長度即可知哪個梯子陡.BC<FD ,所以梯子AB 比梯子EF 陡. 小穎的問題在下圖中,梯子AB 和EF 哪個更陡?你是怎樣判斷的?提示:第(1)問的圖形中梯子的垂直高度即AC 和ED 是相等的,而水準寬度BC 和FD 不一樣長,由此我們想到梯子的垂直高度與水準寬度的比值越大,梯子應該越陡. ∵385.14==BC AC , 13353.15.3==FD ED 133538〈, ∴梯子EF 比梯子AB 更陡。

从梯子的倾斜程度谈起(1)定稿doc

从梯子的倾斜程度谈起(1)定稿doc

课题:§1.1从梯子的倾斜程度谈起(1)主备: 审核:初三数学组 审批: 班级: 学习小组: 姓名:【学习目标】1.经历探索直角三角形中直角边与锐角关系的过程,培养合作探究的能力.2.理解并掌握正切的意义,并能应用正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习重点】理解并掌握正切的意义,并能应用正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习难点】能应用正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自主预习】应知应会1.如图1所示的两个梯子,哪一个倾斜程度较大?说出你的判断方法.2.如图2所示的两个梯子,哪一个倾斜程度较大?说出你的判断方法.思考:梯子的倾斜程度与什么有关?小结:梯子的倾斜程度与梯子的垂直高度与水平宽度的比值有关.【合作探究】探究活动一.正切的概念问题1 小明想通过测量B 1C 1及AC 1,算出它们的比,来说明梯子的倾斜程度;而小亮则认为,通过测量B 2C 2及AC 2,算出它们的比,也能说明梯子的倾斜程度.你同意小亮的看法吗?请说明你的理由.图1图2问题2如上图:(1)直角三角形A B 1C 1和直角三角形A B 2C 2有什么关系?(2)222111AC C B AC C B 和有什么关系? (3)如果改变B 2在梯子上的位置呢?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问题3 如果改变∠A 的大小,∠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值会改变吗?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如图,在Rt △ABC 中,如果锐角A 确定,那么∠A 的对边与邻边之比便随之确定,这个比叫做∠A 的正切(tangent ),记作tanA ,即tanA=的邻边的对边A A ∠∠. 注意:(1)tanA 是一个完整的符号,并不表示“tan ”乘以“A ”,它记作∠A 的正切,记号里习惯省去角的符号“∠”;用“希腊字母”表示角时也省去角的符号,而当用“数字”或“三个大写字母”表示角时就保留角的符号;(2)tanA 没有单位,它是一个比值,即直角三角形中∠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思考:(1)在上图中,∠B 的正切如何表示?它的数学意义是什么?(2)梯子的倾斜程度与倾斜角、倾斜角的正切有何关系?例1:判断:(1) 如图1, tanA=BC AC ( ) tanA=AB BC ( ) tanA=710 ( ) tanA=0.7m ( ) (2)如图2,tanA=AC BC ( ) A B C 图2图1107B A C例2:如图在Rt △ABC 中,∠C =90°,BC=12,AB=20,,求tanA 和tanB 的值 .例3.如图是甲,乙两个自动扶梯,哪一个自动扶梯比较陡?探究活动二.坡角、坡度的概念正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如建筑、工程技术等. 正切经常用来描述山坡的坡度、堤坝的坡度.我们把山坡的倾斜角叫坡角,坡角的正切叫做坡度或坡比. 注意:这里要区分坡度和坡角.坡面的铅直高度与水平宽度的比即坡角的正切称为坡度(也称坡比).坡度越大,坡面就越陡.例4:若山坡的坡度i =43,一辆汽车从山脚下出发,把货物运到距山脚垂直高度为300米处,求汽车行驶的路程.家长签字:【达标测评】1.如图,△ ABC 是等腰三角形,你能根据图中所给数据求出tanC 吗?BA C D E 2. Rt △ABC 中,∠C=90°,BC=3,tanA=512,求AC.3.如右图,Rt △ABC 中,∠C=90°,D 是AC 上的一点,DE⊥AB,垂足为E ,AB=13,AC=12,求tan ∠ EDA.4.如图,某人从山脚下的点A 走了200m 后到达山顶点B ,已知点B 到山脚的垂直距离为55m ,求山的坡度.(结果精确到0.001).【课堂小结】【课后反思】。

从梯子的倾斜程度谈起

从梯子的倾斜程度谈起

从梯子的倾斜程度谈起北师大出版社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第一节一、教学建议本节课是由梯子的倾斜程度问题引入正切的概念,教科书呈现了梯子的几种情况,教学时可以呈现更多情形,供学生讨论,比如,可以增加“底边相同,高度不同”、“底边与高度成比例”的情形。

采用倾斜角的正切来刻画倾斜程度,学生可能不太容易理解,教学时要注意引导。

通过对教材上问题的讨论, 要引导学生总结刻画梯子倾斜程度的几种方法,以便为后面引入正切、正弦、余弦的概念奠定基础。

二、教学案例1教学背景分析锐角三角函数在解决现实问题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直角三角形角之间的关系、边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借助于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梯子为切入点,通过研究梯子的倾斜程度,将问题转化为研究两边之比,利用相似知识解决问题,总结规律。

同时建立比较系统的研究问题的方法,学生认识和理解了正切的概念后可以为学习正弦、余弦作铺垫。

2整合思路采用倾斜角的正切来刻画倾斜程度,学生不太容易理解,首先应展示学生比较熟悉的梯子的各种形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生讨论问题的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演示梯子的形状变化,让学生理解可以用倾斜角的对边与邻边的比来刻画梯子的倾斜程度,从而正确掌握正切的含义。

同时在幻灯片中展示不同类型建立模型:题引出正切的概念用电脑出示梯子的几种情况出示:情况你能求出其它的边和角吗?比如:要测一个古塔的高度,下面的方法行吗?(幻灯片展示)通过本章的学习,相信大家一定能够解决此问题。

探索新知:问题1:如图1,等高不等底的两个梯子,哪一个倾斜程度较大?学生观察图形,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合作交流, 最后总结出不同的方法。

方法总结如下:(1)测量(2)BC与DF大小比较.(3)AC 与EDBC DF的大小比较.(4)过E点作EMI AB等.问题2 :如图2,底与高都不等的两个梯子, 哪一个倾斜程度大?联系生活,激发学习兴趣通过讨论引导几种方法,以便为后面引入正切、正弦、余弦的概念奠定基础.㈠二)三)出示〈想一想〉内容(幻灯片出示)问题3:你还会想到哪些类型?(幻灯片展示)问题4:(幻灯片展示)小明,小亮的做法对吗?B.让学生充分理解当倾斜角确定时,其对边与邻边的比随之确定.这一比值只与倾斜角有关,而与直角三角形的大小无关。

数学北师大版九年级下从梯子的倾斜程度谈起

数学北师大版九年级下从梯子的倾斜程度谈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与同伴们分享。
回顾、反思、深化:
1、正切的定义. 2、梯子的倾斜程度与tanA的关系。 3、数形结合的方法;构造直角三角形 的意识.
独立
作业
知识的升华
P6 习题1.1 1、2题
祝你成功!
驶向胜利 的彼岸
数学,就如一条伶俐的小狗,你若喜欢 它,它就向你摇头摆尾,忠心相随;可是 你若嫌弃它,疏远它,它就会向你狂吠, 冷不防咬你一口!
A
C2 C1
B
∠A的大小确定, ∠A的对边与
B1
邻边的比值不变。
B2 如果改变∠A 的大小,
∠A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值会
随之改变吗?
A
C2
C1
∠A的大小改变, ∠A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值随之改变。
由此你得出什么结论?
当直角三角形的锐角确定后,它的对边与邻边的比 值也随之唯一确定;比值和三角形的大小无关,只 和倾斜角的大小有关。
BC
(3)tanA= BC ( )
AB
(4)tanA=0.7m( )
10
(5) tanB= ( )
7
3、在Rt△ABC中,锐角A的对边和邻边同时扩 大100倍,tanA的值( )
A、扩大100倍 B、缩小100倍
C、不变
D、不能确定
定义的几点说明:
11))初初中中阶阶段段,,正切正是切在是直在角直三角角形三中角定形义中的定,义∠的A是,一个 锐∠角A.是(一注个意锐数形角结. 合,构造直角三角形). 2惯为2记)):省号tat去atn里an∠角nA习BA的是A惯是符一C省一.号个∠“完去个1的∠整角完正”的的整切。符符的表但号号符示∠,为“号B它A:表∠,tCan示的”它∠∠正。表1A切. 的但示表正∠∠示切BA的,A记C正的号切里正,习切 3表)示ta为nA:t﹥an0∠且B没A有C单,∠位1,的它正表切示一表个示比为值:t,a即n∠直1角. 三角形 中顺43角 序))锐序三:ta对 角:t角na∠对邻An形)不AA)中的﹥表.. 对示锐0 边“且角与t没a∠n邻有”A边的乘单的以对位比“边(,A与注它”意邻表. 边示的一比个(比注值意,顺即直 54))tt邻aannAA的不大表小示只“与∠taAn的”大乘小以有“关A,”而与. 直角三角形的边

北师大九年级数学教案-从梯子的倾斜程度谈起

北师大九年级数学教案-从梯子的倾斜程度谈起

教學反思---從梯子的傾斜程度談起恩格斯說,“數學是研究現實世界的數量關係和空間形式的科學。

”數學與現實生活和人類社會息息相關,它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社會生活和生產實踐。

在數學教學中,力求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社會現實出發,選擇學生身邊感興趣的事物,提出有關的數學問題,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動力,培養他們聯繫實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節課的設計是從現實情景入手,以人們熟知的梯子的傾斜程度展開問題的討論,通過實驗,讓學生從實踐問題中篩選處理加工資訊與資料,掌握數學認識結構,用數學的觀點和方法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所以本節課提出的問題是:如何來判斷梯子的傾斜程度?而讓學生討論的結果是:梯子的傾斜程度不僅與梯子的傾斜角的大小有關還與梯子與地面和牆面形成的兩條邊有關係。

這個結果也就是我們本節課教學的目的:如何把生活知識轉化成數學問題來解決。

我還設計本節課課堂教學方法以實驗討論為主,通過對小組式研究性學習,教師給出幾幅不同且有對比價值的圖,讓學生利用觀察、類比等活動探究梯子的傾斜程度與哪幾個量有關係?同時設計這樣的問題串:你是怎樣判斷出來的?你能用語言來描述嗎?你能用數學知識來解釋嗎?找到運用數學解釋現實生活的方法,探究出解決問題的一般規律,同時提高應用意識和能力。

為下面給出正切的定義做好鋪墊,突破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

這節課是概念探究型課,探究歸納概念的給出是重點而運用定義解決問題也是重點,所以本節課的另一任務是學以致用,建立數學模型解決問題,讓學生體驗學習中的成功與快樂,在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中我認為較突出的一點是為了讓學生更準確的體會梯子的傾斜程度,與梯子與牆面地面形成的垂直高度和水準距離的比值有關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讓學生自己擺梯子,怎樣擺梯子更陡?通過動手動腦實踐加深了學生的理解和體驗,為本節課的難點做好了鋪墊,更好的完成本節課的教學。

从梯子的倾斜程度谈起学案.doc

从梯子的倾斜程度谈起学案.doc

从梯子的倾斜程度谈起学案
《从梯子的倾斜程度谈起》学案
教师寄语:独立感悟,勇于思考,才能真正做到“温故而知新”,从而成为驾驭学习的主人。

班级:学生:
学习目标
1.理解、记忆正切的定义。

2.能够用正切表示生活中物体的倾斜程度、坡度等,能够用正切进行简单的计算。

重点难点
1.理解正切的定义,并能用它来表示两边的比。

2.理解倾斜程度、坡度的数学意义,能够用正切进行简单的计算。

学习方法
自学、探讨法
自主检测
1.在三角形中,一个锐角的边与边的比,叫做这个角的正切。

2.如图,在R1AABC中,锐角A的对边和邻边同时扩大100倍,tanA的值()A.扩大100倍
B.缩小100倍
C.不变
D.不能确定
3d知甲、乙两坡的坡角分别为a、B,若甲坡比乙坡更徒些,则tana tanB。

(< 或〉)
交流展示
1.如图,在ZsABC 中,ZC = 90° , AB=5, AC = 4
的值,tan A和tan B
有什么关系?
2.如图,在ZUBC 中,AB=BC, BD丄AC,
3.
B D A 如图,在RtAAB
C 中,ZC=90° , BC=3, tanA=
4.如图,某人从山脚下的点A走了200m后到达山顶的点B,已知点B到山脚的垂直距离为55m,求山的坡度.(结果精确到0. 001)
能力检测
1.如图,在Z\ABC 中,ZACB=90° , BC=3, AC=4, CD丄AB,垂足为D,求tanZBCD。

A。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从梯子的倾斜程度谈起(二)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从梯子的倾斜程度谈起(二)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从梯子的倾斜程度谈起( 二)课题§从梯子的倾斜程度谈起( 二 )教课目的( 一 ) 教课知识点1. 经历研究直角三角形中边角关系的过程,理解正弦和余弦的意义.2. 能够运用sinA 、 cosA 表示直角三角形两边的比.3. 能依据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进行简单的计算.4.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意义 .(二 ) 能力训练要求1.经历类比、猜想等过程 . 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楚地论述自己的看法.2.领会数形联合的思想,并利用它剖析、解决问题,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三 ) 感情与价值观要求1.踊跃参加数学活动,对数学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2.形成合作沟通的意识以及独立思虑的习惯.教课要点1.理解锐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的意义,并能举例说明.2.能用 sinA 、 cosA 表示直角三角形两边的比 .3.能依据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进行简单的计算.教课难点用函数的看法理解正弦、余弦和正切.教课方法研究——沟通法.教具准备多媒体演示 .教课过程Ⅰ . 创建情境,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师 ] 我们在上一节课曾议论过用倾斜角的对边与邻边之比来刻画梯子的倾斜程度,而且得出了当倾斜角确准时,其对边与斜边之比随之确立 . 也就是说这一比值只与倾斜角相关,与直角三角形的大小没关 . 并在此基础上用直角三角形中锐角的对边与邻边之比定义了正切.此刻我们提出两个问题:[ 问题 1] 当直角三角形中的锐角确立以后,其余边之间的比也确立吗?[ 问题 2] 梯子的倾斜程度与这些比相关吗?假如有,是如何的关系?Ⅱ. 解说新课1.正弦、余弦及三角函数的定义多媒体演示以下内容:想想:如图(1)直角三角形 AB1C1和直角三角形AB2C2有什么关系 ?(2)A1C1 和A2C2有什么BA1BA2关系?BC1和BC2呢? BA1BA2(3)假如改变 A2在梯子 A1 B上的地点呢 ?你由此可得出什么结论 ?(4)假如改变梯子 A1B的倾斜角的大小呢 ?你由此又可得出什么结论 ? 请同学们议论后回答.[ 生 ] ∵A1C1⊥ BC1, A2C2⊥ BC2,∴A1C1//A 2C2.∴Rt △BA1C1∽ Rt △ BA2C2.A1C1和A2 C2BA1BA2BC1 和BC 2( 相像三角形对应边成比率 ).BA1BA2因为 A2是梯子 A1B 上的随意—点,因此,假如改变A2在梯子 A1 B上的地点,上述结论仍建立 .由此我们可得出结论:只需梯子的倾斜角确立,倾斜角的对边. 与斜边的比值,倾斜角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值随之确立. 也就是说,这一比值只与倾斜角相关,而与直角三角形大小没关 .[ 生 ] 假如改变梯子A1B 的倾斜角的大小,如虚线的地点,倾斜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邻边与斜边的比值随之改变.[ 师 ] 我们会发现这是一个变化的过程. 对边与斜边的比值、邻边与斜边的比值都跟着倾斜角的改变而改变,同时,假如给定一个倾斜角的值,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邻边与斜边的比值是独一确立的. 这是一种什么关系呢?[ 生] 函数关系 .[ 师 ] 很好 ! 上边我们有了和定义正切相同的基础,接着我们类比正切还可以够有以下定义:( 用多媒体演示)在 Rt △ ABC中,假如锐角 A 确立,那么∠ 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邻边与斜边的比也随之确立. 如图,∠ 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 A 的正弦 (sine) ,记作 sinA ,即sinA=A的对边斜边∠ A 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 A 的余弦 (cosine) ,记作 cosA ,即A 的邻边 cosA=斜边锐角 A 的正弦、余弦和正切都是∠ A 的三角函数 (trigonometricfunction).[ 师 ] 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解说一下你是如何理解“ sinA 、cosA 、 tanA 都是之 A 的三角函数”呢 ?[ 生 ] 我们在前面已议论过, 当直角三角形中的锐角A 确准时 . ∠ 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A 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值,∠ 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值也都独一确立 . 在“∠ A 的三角函数”概念中,∠ A 是自变量,其取值范围是 0° <A<90°;三个比值是因变量 . 当∠ A 变化时,三个比值也分别有独一确立的值与之对应.2. 梯子的倾斜程度与 sinA 和 cosA 的关系 [师 ] 我们上一节知道了梯子的倾斜程度与 tanA 相关系: tanA 的值越大,梯子越陡. 由此我们想到梯子的倾斜程度能否也和 sinA 、 cosA 相关系呢 ?假如相关系,是如何的关系?[ 生 ] 以下图, AB = A 1B 1,19在 Rt △ ABC 中, sinA=BC,在ABRt △ A 1B 1C 中, sinA 1=B 1C.A 1B 1∵BC <B 1C,AB A 1B 1即 sinA<sinA 1,而梯子 A 1B 1 比梯子 AB 陡,因此梯子的倾斜程度与 sinA 相关系 .sinA 的值越大, 梯子越陡 . 正弦值也能反应梯子的倾斜程度 .[ 生 ] 相同道理 cosA= AC1A 1Ccos A =ABA 1B 1∵ AB=ABAC > A 1C 即 cosA>cosA ,11ABA 1B 11因此梯子的倾斜程度与 cosA 也相关系 .cosA 的值越小,梯子越陡 .[ 师 ] 同学们剖析得很棒,能够联合图形剖析就更加妙哉 ! 从理论上讲正弦和余弦都能够刻画梯子的倾斜程度,但实质中往常使用正切.3. 例题解说多媒体演示 .[ 例 1] 如图,在 Rt △ABC 中,∠ B=90°, AC = 200.sinA =0.6 ,求 BC 的长 .剖析: sinA 不是“ sin ”与“ A ”的乘积, sinA 表示∠ A 所在直角三角形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已知 sinA = 0.6 ,BC= 0.6.AC解:在 Rt △ ABC 中,∠ B = 90°, AC = 200. sinA=0.6 ,即 =BC0.6 ,BC = AC × 0.6 = 200× 0.6=120.AC思虑: (1)cosA = ? (2)sinC =? cosC = ?(3)由上边计算,你能猜想出什么结论?解:依据勾股定理,得AB =AC 2 BC 2 2002 1202 =160.在 Rt △ ABC 中, CB = 90°. cosA= AB160 4 =0.8 ,AC 200 5sinC=AB 160 4 =0.8 ,AC 200 5cosC = BC1203=0.6 ,AC200 5由上边的计算可知 sinA=cosC = O.6,cosA =sinC = 0.8.因为∠ A+∠ C = 90°, 因此, 结论为“一个锐角的正弦等于它余角的余弦” “一个锐角的余弦等于它余角的正弦” . [ 例 2] 做一做:如图,在 Rt △ ABC 中,∠ C=90°, cosA =12, AC = 10, AB 等于多少 ?sinB 呢 ?cosB 、sinA13呢?你还可以得出近似例 1 的结论吗 ?请用一般式表达.剖析:这是正弦、余弦定义的进一步应用,同时进一步浸透 sin(90 ° -A) =cosA , cos(90 ° -A)=sinA.解:在 Rt △ ABC 中,∠ C = 90°, AC=10, cosA =12, cosA =AC,13AB∴ AB=Ac10 13 65 ,cos A12 1061213sinB =Accos A12 AB13依据勾股定理,得222= (652265260225 2BC= AB -AC6)-10 =3662∴BC=25.625∴ cosB=BC625 5 , AB6565136sinA =BC5 AB13能够得出同例 1 相同的结论 .∵∠ A+∠ B=90°,∴sinA : cosB=cos(90-A) ,即 sinA = cos(90 ° -A) ;cosA =sinB = sin(90 ° -A) ,即 cosA= sin(90 ° -A).Ⅲ. 随堂练习多媒体演示1.在等腰三角形 ABC中, AB=AC= 5,BC=6,求 sinB ,cosB , tanB.剖析:要求 sinB , cosB,tanB ,先要结构∠ B 所在的直角三角形 . 依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可过 A 作 AD⊥ BC, D 为垂足 .解:过 A 作 AD⊥ BC, D 为垂足 .1∴ AB=AC,∴ BD=DC= BC=3.2在 Rt△ ABD中, AB= 5,BD=3,∴ AD=4.sinB= AD4cosB =BD3 ,AB5AB5 tanB=AD 4 .BD32.在△ ABC中,∠ C= 90°, sinA =4, BC=20,求△ ABC的周长和面积 . 5解: sinA= BC,∵ sinA=4,BC= 20,AB5∴ AB=BC20== 25. sin A45在 Rt△ BC中, AC=252202=15,∴ ABC 的周长= AB+AC+BC = 25+15+20= 60,△ ABC 的面积: 1 AC × BC=1×15× 20=150.223.(2003年陕西 )( 增补练习 )在△ ABC 中. ∠ C=90°,若 tanA= 1,2则 sinA= .解:如图, tanA=BC = 1.AC 2设 BC=x , AC=2x ,依据勾股定理,得AB= x 2(2x)25x .∴ sinA=Ⅳ . 课时小结BCx 1 5 .AB5x55本节课我们类比正切得出了正弦和余弦的看法, 用函数的看法认识了三种三角函数,即在锐角 A 的三角函数看法中,∠ A 是自变量,其取值范围是 0° <∠ A<90°;三个比值是因变量 .当∠ A 确准时,三个比值分别独一确立;当∠ A 变化时,三个比值也分别有独一确立的值与之对应 . 类比前一节课的内容,我们又进一步思虑了正弦和余弦的值与梯子倾斜程度之间的关系以及用正弦和余弦的定义来解决实质问题.Ⅴ . 课后作业习题 1、2 第 1、2、 3、4 题 Ⅵ . 活动与研究已知:如图, CD 是 Rt △ ABC 的斜边 AB 上的高,求证: BC 2= AB ·BD.( 用正弦、余弦函数的定义证明 )[ 过程 ] 依据正弦和余弦的定义,在不一样的直角三角形中,只需角度相同,其正弦值 ( 或余弦值 ) 就相等, 不用只限制于某一个直角三角形中, 在 Rt △ABC 中,CD ⊥ AB.因此图中含有三个直角三角形 . 比如∠ B 既在 Rt △ BDC 中,又在 Rt △ABC 中,波及线段 BC 、 BD 、 AB ,由正弦、余弦的定义得 cosB =BC,cosB=BD.ABBC[结果 ] 在 Rt △ ABC 中, cosB =BC又∵ CD ⊥ AB.∴在 Rt △ CDB 中, cosB = ABBDBCBC BD2∴=BC = AB · BD.AB BC板书设计§1.1.2 从梯子倾斜程度谈起 ( 二)1.正弦、余弦的定义在 Kt △ ABC中,假如锐角 A确立 . sinA =A的对边斜边cosA=A的对边斜边2.梯子的倾斜程度与 sinA 和 cosA 相关吗 ?sinA 的值越大,梯子越陡cosA 的值越小,梯子越陡3.例题解说4.随堂练习。

北师大九年级数学教案-从梯子的倾斜程度谈起

北师大九年级数学教案-从梯子的倾斜程度谈起

§1.1 第二課時從梯子的傾斜程度談起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目標理解正弦和余弦的意義.;能夠運用sinA、cosA表示直角三角形兩邊的比;能根據直角三角形中的邊角關係,進行簡單的計算;理解銳角三角函數的意義.過程與方法目標經歷探索直角三角形中邊角關係的過程,經歷類比、猜想等過程.發展合情推理能力,能有條理地、清晰地闡述自己的觀點.體會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並利用它分析、解決問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情感與價值觀目標積極參與數學活動,對數學產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形成合作交流的意識以及獨立思考的習慣.教學重點1、理解銳角三角函數正弦、余弦的意義,並能舉例說明.2.能用sinA、cosA表示直角三角形兩邊的比.3.能根據直角三角形的邊角關係,進行簡單的計算.教學難點用函數的觀點理解正弦、余弦和正切.教學過程創設情境,引入新課[師]我們在上一節課曾討論過用傾斜角的對邊與鄰邊之比來刻畫梯子的傾斜程度,並且得出了當傾斜角確定時,其對邊與斜邊之比隨之確定.也就是說這一比值只與傾斜角有關,與直角三角形的大小無關.並在此基礎上用直角三角形中銳角的對邊與鄰邊之比定義了正切.現在我們提出兩個問題:[問題1]當直角三角形中的銳角確定之後,其他邊之間的比也確定嗎?[問題2]梯子的傾斜程度與這些比有關嗎?如果有,是怎樣的關係?師生互動、學習新課1.正弦、余弦及三角函數的定義 想一想:如圖 (1)直角三角形AB 1C 1 和直角三角形AB 2C 2有什麼關係? (2)211122BA C A BA C A 和有什麼關係? 2112BA BC BA BC 和呢? (3)如果改變A 2在梯子A 1B 上的位置呢?你由此可得出什麼結論? (4)如果改變梯子A1B 的傾斜角的大小呢?你由此又可得出什麼結論?請同學們討論後回答.[生]∵A 1C 1⊥BC 1,A 2C 2⊥BC 2,∴A 1C 1//A 2C 2.∴Rt △BA 1C 1∽Rt △BA 2C 2.211122BA C A BA C A 和2112BA BC BA BC 和(相似三角形對應邊成比例). 由於A 2是梯子A 1B 上的任意—點,所以,如果改變A 2在梯子A 1B 上的位置,上述結論仍成立.由此我們可得出結論:只要梯子的傾斜角確定,傾斜角的對邊.與斜邊的比值,傾斜角的鄰邊與斜邊的比值隨之確定.也就是說,這一比值只與傾斜角有關,而與直角三角形大小無關.[生]如果改變梯子A 1B 的傾斜角的大小,如虛線的位置,傾斜角的對邊與斜邊的比值,鄰邊與斜邊的比值隨之改變.[師]我們會發現這是一個變化的過程.對邊與斜邊的比值、鄰邊與斜邊的比值都隨著傾斜角的改變而改變,同時,如果給定一個傾斜角的值,它的對邊與斜邊的比值,鄰邊與斜邊的比值是唯一確定的.這是一種什麼關係呢? [生]函數關係. 類比正切還可以有如下定義:在Rt △ABC 中,如果銳角A 確定,那麼∠A 的對邊與斜邊的比、鄰邊與斜邊的比也隨之確定.如圖,∠A 的對邊與鄰邊的比叫做∠A 的正弦(sine),記作sinA ,即 sinA =斜边的对边A ∠∠A 的鄰邊與斜邊的比叫做∠A 的余弦(cosine),記作cosA ,即cosA=斜边的邻边A ∠銳角A 的正弦、余弦和正切都是∠A 的三角函數[師]你能用自己的語言解釋一下你是如何理解“sinA 、cosA 、tanA 都是之A 的三角函數”呢?[生]我們在前面已討論過,當直角三角形中的銳角A 確定時.∠A 的對邊與斜邊的比值,∠A 的鄰邊與斜邊的比值,∠A 的對邊與鄰邊的比值也都唯一確定.在“∠A 的三角函數”概念中,∠A 是引數,其取值範圍是0°<A<90°;三個比值是因變數.當∠A 變化時,三個比值也分別有唯一確定的值與之對應. 2.梯子的傾斜程度與sinA 和cosA 的關係[師]我們上一節知道了梯子的傾斜程度與tanA 有關係:tanA 的值越大,梯子越陡.由此我們想到梯子的傾斜程度是否也和sinA 、cosA 有關係呢?如果有關係,是怎樣的關係? [生]如圖所示,AB =A 1B 1, 在Rt △ABC 中,sinA=AB BC,在 Rt △A 1B 1C 中,sinA 1=111B A CB . ∵ABBC<111B A C B , 即sinA<sinA 1,而梯子A 1B 1比梯子AB 陡,所以梯子的傾斜程度與sinA 有關係.sinA 的值越大,梯子越陡.正弦值也能反映梯子的傾斜程度. cosA=ABACcosA 1=111B A C A ∵AB=A 1B 1ABAC>111B A C A 即cosA>cosA 1, 所以梯子的傾斜程度與cosA 也有關係.cosA 的值越小,梯子越陡.3.例題講解19[例1]如圖,在Rt △ABC 中,∠B=90°,AC = 200.sinA =0.6,求BC 的長.分析:sinA 不是“sin ”與“A ”的乘積,sinA 表示∠A 所在直角三角形它的對邊與斜邊的比值,已知sinA =0.6,ACBC=0.6. 解:在Rt △ABC 中,∠B =90°,AC =200. sinA =0.6,即=ACBC0.6,BC =AC ×0.6=200×0.6=120. 思考:(1)cosA =? (2)sinC =? cosC =?(3)由上面計算,你能猜想出什麼結論? 解:根據畢氏定理,得AB =2222120200-=-BC AC =160. 在Rt △ABC 中,CB =90°.cosA =54200160==AC AB =0.8, sinC= 54200160==AC AB =0.8,cosC = 53200120==AC BC =0.6,由上面的計算可知 sinA =cosC =O.6, cosA =sinC =0.8.因為∠A+∠C =90°,所以,結論為“一個銳角的正弦等於它餘角的余弦”“一個銳角的余弦等於它餘角的正弦”. [例2]做一做:如圖,在Rt △ABC 中,∠C=90°,cosA =1312,AC =10,AB 等於多少?sinB 呢?cosB 、sinA 呢?你還能得出類似例1的結論嗎?請用一般式表達.分析:這是正弦、余弦定義的進一步應用,同時進一步滲透sin(90°-A)=cosA ,cos (90°-A)=sinA.解:在Rt △ABC 中,∠C =90°,AC=10,cosA =1312,cosA =ABAC , ∴AB=665121310131210cos =⨯==A Ac , sinB =1312cos ==A AB Ac 根據畢氏定理,得BC 2=AB 2-AC 2=(665)2-102=2222625366065=-∴BC =625. ∴cosB =1356525665625===AB BC ,sinA =135=AB BC 可以得出同例1一樣的結論. ∵∠A+∠B=90°,∴sinA :cosB=cos(90-A),即sinA =cos(90°-A); cosA =sinB =sin(90°-A),即cosA =sin(90°-A). 隨堂練習1.在等腰三角形ABC 中,AB=AC =5,BC=6,求sinB ,cosB ,tanB.分析:要求sinB ,cosB ,tanB ,先要構造∠B 所在的直角三角形.根據等腰三角形“三線合一”的性質,可過A 作AD ⊥BC ,D 為垂足.解:過A 作AD ⊥BC ,D 為垂足. ∴AB=AC ,∴BD=DC=21BC=3.在Rt △ABD 中,AB =5,BD=3, ∴AD =4. sinB =54=AB ADcosB =53=AB BD , tanB=34=BD AD .2.在△ABC 中,∠C =90°,sinA =54,BC=20,求△ABC 的周長和面積.解:sinA=AB BC ,∵sinA=54,BC =20, ∴AB =5420sin =A BC ==25. 在Rt △BC 中,AC =222025-=15,∴ABC 的周長=AB+AC+BC =25+15+20=60, △ABC 的面積:21AC ×BC=21×15×20=150. 3.(2003年陝西)(補充練習) 在△ABC 中.∠C=90°,若tanA=21, 則sinA= .解:如圖,tanA=AC BC =21. 設BC=x ,AC=2x ,根據畢氏定理,得 AB=x x x 5)2(22=+. ∴sinA=55515===x x AB BC . 歸納提煉本節課我們類比正切得出了正弦和余弦的概念,用函數的觀念認識了三種三角函數,即在銳角A 的三角函數概念中,∠A 是引數,其取值範圍是0°<∠A<90°;三個比值是因變數.當∠A 確定時,三個比值分別唯一確定;當∠A 變化時,三個比值也分別有唯一確定的值與之對應.類比前一節課的內容,我們又進一步思考了正弦和余弦的值與梯子傾斜程度之間的關係以及用正弦和余弦的定義來解決實際問題. 課後作業習題1、2第1、2、3、4題 活動與探究已知:如圖,CD 是Rt △ABC 的斜邊AB 上的高,求證:BC 2=AB ·BD.(用正弦、余弦函數的定義證明)[過程]根據正弦和余弦的定義,在不同的直角三角形中,只要角度相同,其正弦值(或余弦值)就相等,不必只局限於某一個直角三角形中,在Rt △ABC 中,CD ⊥AB.所以圖中含有三個直角三角形.例如∠B 既在Rt △BDC 中,又在Rt △ABC 中,涉及線段BC 、BD 、AB ,由正弦、余弦的定義得cosB =AB BC ,cosB= BC BD. [結果]在Rt △ABC 中,cosB =ABBC又∵CD ⊥AB.∴在Rt △CDB 中,cosB =BC BD ∴AB BC =BC BD BC 2=AB ·BD.。

1.1 从梯子的倾斜程度谈起

1.1 从梯子的倾斜程度谈起
A
E
5m
4m
B
F
3m
2m
从梯子的倾斜程度谈起
若小明因身高原因不能顺利测量梯子顶端到墙脚 的距离B1 C1 ,进而无法刻画梯子的倾斜程度,他该 怎么办?你有什么锦囊妙计?
B1
B2
A
C2
C1
想一想
B1
B2
A
C2
C1
想一想
B1 (1)直角三角形AB1C1和直角三
角形AB2C2有什么关系?
B1C 1 B 2C 2 (2) 和 有什么关系? AC 1 AC 2
A A
1.5 ┌ D B
C
┌ C
3、在梯形ABCD中,AD//BC,AB=DC,AD=6,
BC=14,s梯形ABCD=40,求tanB的值
A D
B
E
F
C
4、一个直角三角形两边长分别为3、4, 则较小的锐角的正切值是________. 5、如图,山坡AB的坡度为5∶12,一 辆汽车从山脚下A处出发,把货物运送 到距山脚500 m高的B处,求汽车从A到 B所行驶的路程.
梯子与地面的 夹角(倾斜角)
想一想
源于生活的数学
从梯子的倾斜程度谈起 你能比较两个梯子哪个 更陡吗?
驶向胜利 的彼岸
在实践中探索新知
在实践中探索新知
在实践中探索新知
在实践中探索新知
梯子在上升变陡过程中,倾斜 角发生了什么变化?
在实践中探索新知
倾斜角
铅 直 高 度
水平宽度
在实践中探索新知
C C
6
B
8
A B
E
D
A
由感性到理性
想一想
B1 (1)直角三角形AB1C1和直角三

1.1从梯子的倾斜程度谈起

1.1从梯子的倾斜程度谈起
E B
13m
A
5m C
6m F 8m D
36
问题解决: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这个呢?梯子AB和EF哪个更陡?
A
E 4.2m
3.9m
B 1.5m C
F 1.3m D
37
生 活 常 识 : 认 识 “ 坡 度 ”
小明说坡度为30度,你认为他说的对吗?
坡面
铅 直 高 度
坡角
坡面
坡角
水平宽度
水平宽度
38
用数学去解释生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山 的 哪 一 侧 坡 面 更 陡 ?
生活常识:认识“陡”与“缓”
坡面
铅 直 高 度
坡角
坡面
坡角
水平宽度
水平宽度
12
一、感悟导入:源于生活的数学
梯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
两个梯子哪个更“陡”?
13
1.比眼力 比速度:
B
哪个梯子更陡?
E
(1)
10m
6m
Rt△ABC:
B
C
AC BC
tanB
坡度
正切经常用来描述山坡的坡度
40
在红顶工程中,要求许多楼顶是人字型并挂红瓦装饰, 现知道楼顶的坡度超过1.3时瓦片挂不住。
下图是某一建筑楼顶的初步设计方案。你根据图 中数 据说明这一建筑的楼顶是否能挂住红瓦?
A 10m
10cm
12m
B
12cm
41
C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 收获?
C
31
随堂练习
八仙过海,尽显才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课时 回顾与思考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能通过回顾与思考,建立起本章的知识框架图;能利用计算器,发现同角的正弦、余弦、正切之间的关系;体会到直角三角形边角关系这一数学模型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的应用价值.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进一步感悟三角函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情感与价值观要求在独立思考问题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尊重与理解他人的见解,在交流中获益;认识到数学是解决现实问题的重要工具,提高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教学重点、难点建立本章的知识结构框架图;应用三角函数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理解三角函数的意义.教具准备多媒体演示、计算器教学过程回顾、思考下列问题,建立本章的知识框架图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是现实世界中应用广泛的关系之一.通过本章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锐角三角函数在解决现实问题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如在测量、建筑、工程技术和物理学中,人们常常遇到距离、高度、角度的计算问题,—般来说,这些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往往归结为直角三角形中边和角的关系. 利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是本章的重要内容,很多实际问题穿插于各节内容之中.[问题1]举例说明,三角函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例1:甲、乙两楼相距30 m ,甲楼高40 m ,自甲楼楼顶看乙楼楼顶.仰角为30°,乙楼有多高?(结果精确到1 m)解:根据题意可知:乙楼的高度为30tn30°=40+30×33=40+103=57(m), 即乙楼的高度约为57 m .例2,为了测量一条河流的宽度,一测量员在河岸边相距180 m 的P 和Q两点分别测定对岸一棵树T的位置,T 在P 的正南方向,在Q 南偏西50°的方向,求河宽(结果精确到1 m). 解:根据题意,∠TPQ =90°,∠PQT=90°-50°=40°,PQ =180 m . 则:PT 就是所求的河宽.在Rt △TPQ 中,PT=180×tan40°=180×0.839≈151 m ,即河宽为151 m .[师]三角函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下面我们来看一个例子.典例1:如图.MN 表示某引水工程的一段设计路线从M 到N 的走向为南偏东30°,在M 的南偏东60°的方向上有一点A ,以A为圆心,500 m 为半径的圆形区域为居民区,取MN 上的另一点B ,测得BA 的方向为南偏东75°,已知MB =400 m ,通过计算回答,如果不改变方向,输水路线是否会穿过居民区?[师生共析]解:根据题意可知∠CMB=30°,∠CMA =60°,∠EBA =75°,MB=400 m ,输水路线是否会穿过居民区,关键看A 到MN 的最短距离大于400 m 还是等于400 m ,于是过A 作AD ⊥MN .垂足为D .∵BE//MC .∴∠EBD =∠CMB =30°. ∴∠ABN=45°. ∠AMD =∠CMA-∠CMB =60°-30°=30°.在Rt △ADB 中,∠ABD =45°,∴tan45°= BD AD ,BD =︒45tan AD =AD , 在Rt △AMD 中.∠AMD=30°,tan30° =MDAD ,MD =︒30tan AD =3AD , ∵MD=MD-BD ,即 3AD-AD =400, AD-200(3+1)m>400m .所以输水路线不会穿过居民区.[问题2]任意给定一个角,用计算器探索这个角的正弦、余弦、正切之间的关系.例如∠α=25°,sin α、cos α、tan α的值是多少?它们有何关系呢?[生]sin25°≈0.4226,cos25°≈0.9063, tan25°≈0.4663.而 ︒︒25cos 25sin ≈0.4663. 我们可以发现 ααcos sin =tan α. 这个关系是否对任意锐角都成立呢?我们不妨从三角函数的定义出发来推证一下.[师生共析]如图,在Rt △ABC 中.∠C =90° ∵sinA =AB BC cosA =AB AC tanA =ACBC , ACBC AC AB AB BC AB AC AB BC A A =⋅=÷=cos sin =tanA,tanA=AA cos sin . 这就是说,对于任意锐角A ,∠A 的正弦与余弦的商等于∠A 的正切.下面请同学们继续用计算器探索sin α,cos α之间的关系.sin 225°≈0.1787,cos 225°≈0.8213,可以发现:sin 225°+cos 225°≈0.1787+0.8213=1.我们可以猜想任意锐角都有关系:sin 2α+cos 2α=1,你能证明吗?[师生共析]如上图.sinA= AB BC ,cosA=AB AC sin 2A+ cos 2A =2222222AB AC BC AB AC AB BC +=+, 根据勾股定理,得BC 2+AC 2=AB 2,∴sin 2A+cos 2A =1,这就是说,对于任意锐角A ,∠A 的正弦与余弦的平方和等于1.[师]我们来看一个例题,看是否可以应用上面的tanA 、sinA 、cosA 之间的关系.已知cosA=53,求sinA .tanA . [生]解:根据sin 2A+cos 2A =1.得sinA =.54)53(1cos 122=-=-A tanA=345354cos sin ==A A . [生]我还有另外一种解法,用三角函数的定义来解.解: ∵cosA = .53=∠斜边的邻边A设∠A 的邻边=3k .斜边=5k .则∠A 的对边=.4)3()5(22k k k =- ∴sinA=.5454==∠k k A 斜边的邻边 tanA=.3434==∠∠k k A A 的邻边的对边 [问题3]:你能应用三角函数解决哪些问题?锐角三角函数反映了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凡是属于直角三角形的问题或可以转化为直角三角形的问题,都可以用三角函数来解决.我们知道在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有两个锐角.两条直角边以及斜边共5个元素,它们之间的关系很丰富.如图: 在Rt △ABC 中,∠C =90°,∠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1)边的关系:a 2+b 2=c 2(勾股定理):(2)角的关系:∠A+∠B =90; (3)sinA=c a ,cosA=c b ,tanA=b a ; sinB=c b ,cosB=c a ,tanB=ab . 利用三角形的全等和直角三角形全等,以及作图,我们知道:当一直角边和斜边确定时,直角三角形唯一确定,即直角三角形的一直角边和斜边已知,则直角三角形中其他元素都可以求出.同学们不妨试一试.例如Rt △ABC 中,∠C =90°.a =4,c=8求b ,∠A 及∠B解:∵a =4,c =8,根据勾股定理可得 b=3422=-a c .∵sinA=c a =2184=, ∴∠A =30°.又∵∠A+∠B =90°,∴∠B =60°.问题:是不是只要知道直角三角形除直角外的两个元素,其余元素就都可以求出呢?在Rt △ABC 中,∠C =90°,a 、b 、c 分别是∠A ,∠B 、∠C 的对边.(1)已知a =3,b =3,求C ,∠A ,∠B .(2)已知b =5,c =10,求a ,∠A ,∠B .(3)已知∠A=45°,c =8,求a ,b ,∠B .解:(1)根据勾股定理c .=23332222=+=+b a.又∵tanA ∴∠A=b a =33=1, ∴∠A=45°. 又∵∠A+∠B =90,∴∠B =45°. (2)根据勾股定理,得a=355102222=-=-b c ,又∵sinB =21105==c b ∴∠B=30°. 又∵∠A+∠B=90°∴∠A=60°.(3) ∵sinA=ca ∴=csinA=8×sin45°=42, 又∵cosA =cb ∴b=c ·cosA =8×cos45°=42, 又∵∠A+∠B =90°,∴∠B=45°.实践证明,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除直角外的两个元素(至少有一个是边),利用直角三角形中特殊的边的关系、角的关系、边角关系,就可求出其余所有元素.因此,在现实生活中,如测量、建筑、工程技术和物理学中,常遇到的距离、高度、角度都可以转化到直角三角形中,这些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往往就归结为直角三角形中边和角的关系问题.[问题4]:如何测量一座楼的高度?你能想出几种办法?第一种:用太阳光下的影子来测量.因为在同一时刻,物体的高度与它的影子的比值是一个定值.测量出物体的高度和它的影子的长度,再测出高楼在同一时刻的影子的长度.利用物体的高度:物体影子的长度=高楼的高度,高楼影子的长度.便可求出高楼的高.第二种:在地面上放一面镜子,利用三角形相似,也可以测量出楼的高度.第三种:用标杆的方法.第四种:利用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求楼的高度.本章内容框架:随堂练习1.计算 (1)︒-︒︒-︒45cos 60sin 45sin 30cos (2)sin 230°+2sin60°+tan45°-tan60°+cos 230°; (3).60tan 60tan 60tan 212︒-︒+︒-2.如图,大楼高30 m ,远处有一塔BC ,某人在楼底A处测得塔顶的仰角为60°,爬到楼顶D 测得塔顶的仰角为30°,求塔高BC 及楼与塔之间的距离AC(结果19确到0.0l m).解:没AC=x ,BC =y ,在Rt △ABC 中,tan60°=xy , ① 在Rt △BDE 中.tan30°=xy 30-, ② 由①得y =3x ,代入②得33=x x 303-. x=153≈25.98(m). 将x =153代入y=3x=3×153 =45(m).所以塔高BC 为45 m ,大楼与塔之间的距离为25.98 m .归纳提炼本节课针对回顾与思考中的四个问题作了研讨,并以此为基础,建立本章的知识框植架结构图.进一步体验三角函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课后作业复习题A 组1,2,5,6,8 B 组2.3,4,5,6活动与探究如图.AC 表示一幢楼,它的各楼层都可到达;BD 表示一个建筑物,但不能到达.已知AC 与BD 地平高度相同,AC周围没有开阔地带,仅有的测量工具为皮尺(可测量长度)和测角器(可测量仰角、俯角和两视线间的夹角).(1)请你设计一个测量建筑物BD 高度的方案,要求写出测量步骤和必要的测量数据(用字母表示),并画出测量示意图:(2)写出计算BD 高度的表达式.[过程]利用测量工具和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来解决.这里的答案不唯一,下面只写出一种方法供参考.[结果]测量步骤(如图):①用测角器在A 处测得D 的俯角α;②用测角器在A 处测得B 的仰角β③用皮尺测得AC=am . (2)CD=αtan a , BE=αtan a ·tan β, BD=a+αβtan tan a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