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量构效关系(QSAR)及研究方法
三维定量构效关系方法
三维定量构效关系方法1. 引言在药物研发和化学领域中,了解分子结构与其生物活性之间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三维定量构效关系方法(3D-QSAR)是一种在分子层面上研究分子结构与生物活性之间定量关系的方法。
它通过计算分子的三维结构参数,并将其与实验测得的生物活性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而揭示出分子结构与活性之间的定量关系。
2. 3D-QSAR方法原理3D-QSAR方法基于分子的三维结构参数进行模型建立和预测。
其主要步骤包括:选择合适的分子对齐方法、计算分子描述符、建立统计模型、验证和优化模型。
2.1 分子对齐分子对齐是3D-QSAR方法中的第一步,它通过将一系列具有相似结构但不同生物活性的化合物进行比对,找到最佳对齐方式。
常用的对齐方法包括最大共享法和最小二乘法。
2.2 分子描述符计算在确定了分子对齐方式后,需要计算每个分子的各种结构参数,这些参数被称为分子描述符。
分子描述符可以包括电荷分布、分子表面积、立体构型等。
计算分子描述符的方法有很多,常用的方法包括量子力学计算和经验公式计算。
2.3 统计模型建立在计算了分子描述符后,需要将其与实验测得的生物活性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建立定量构效关系模型。
常用的统计方法包括多元线性回归、偏最小二乘回归和支持向量机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找到最佳的模型参数,并评估模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2.4 模型验证和优化建立了统计模型后,需要对其进行验证和优化。
验证主要是通过交叉验证和外部预测来评估模型的预测能力。
如果模型表现良好,则可以继续使用;如果模型不理想,则需要进行优化,调整模型参数或重新选择分子描述符。
3. 3D-QSAR应用3D-QSAR方法在药物研发和化学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3.1 药物设计通过3D-QSAR方法,可以揭示出药物分子结构与其生物活性之间的关系,从而为药物设计提供指导。
通过优化分子结构,可以提高药物的活性和选择性,减少不良反应。
3.2 农药设计3D-QSAR方法也可以应用于农药设计中。
二维及三维定量构效关系(qsar)模型
定量结构- 活性关系(Quantitativ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QSAR)是一种研究化学物质结构与生物活性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
QSAR 模型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化合物的生物活性、毒性、代谢稳定性等性质,从而在药物设计、化学品评估和环境风险评估等领域发挥作用。
二维QSAR 模型主要基于化合物的二维结构信息(如分子式、原子类型、键长等)与其生物活性之间的关系。
常见的二维QSAR 方法包括:基于量子化学的描述子、基于机器学习的算法(如支持向量机、神经网络等)以及基于统计方法的回归分析等。
三维QSAR 模型则进一步考虑了化合物的三维空间结构,通常采用分子对接技术、分子模拟方法以及人工智能算法等,从而更精确地描述化合物与生物靶点之间的相互作用。
三维QSAR 模型可以提供更准确的活性预测,但在计算复杂度和数据需求方面也相对较高。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二维QSAR 模型示例,使用MATLAB 编写:
1. 准备数据:首先,你需要一个包含化合物结构及其生物活性的数据集。
数据集通常包括分子的二维结构信息(如原子类型、键长等)以及对应的生物活性值(如IC50、Kd 等)。
2. 特征提取:使用适当的方法从化合物的二维结构中提取特征。
这些特征可以包括原子电荷、原子立体化学、键长、键角等。
3. 模型训练:根据提取的特征和生物活性数据,选择合适的机器学习算法(如支持向量机、神经网络等)训练模型。
4. 模型评估:使用交叉验证或其他方法对模型进行评估,确定模型的预测性能。
5. 活性预测:将训练好的模型应用于新的化合物结构,预测其生物活性。
3D-QSAR的原理及研究方法简介
它的基本原理是:如果一组相似化合物以同 样的方式与受体部位发生相互作用,那么它 们的生物活性的强弱就取决于每个化合物周 围分子场的差别,这种分子场可以反映药物 分子和受体之间非键相互作用特性。近年来, 研究人员对传统的CoMFIA进行了大量的改进, 其中涉及到活性构象的确定,分子叠加规则、 分子场势函数的定义以及分子场变量的选取 等等,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CoMFA计算的成 功率。
3D-QSAR研究方法
比较分子场(CoMFA)法、 假设活性网格法(HASL)、 比较分子矩分析法(CoMMA)、 比较分子相似性指数分析法(CoMSIA)、 距离几何学三位定量构效关系(DG 3D-QSAR)、 分子形状分析(MSA)、 虚拟受体(FR)等方法等。
• 比较分子力场分析方法(CoMFA),是目前最为 成熟且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
3D-QSAR的基本原理
利用数学模式对药物的化学结构信息(如各种 取代基参数,拓扑指数以及量子化学与分子力学 计算参数)与其生物活性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分 析,找出结构与活性间的量变规律,然后根据这 种规律及未知化合物的结构预测未知化合物的性 能。
由于3D—QSAR直接反映药物分 子与受体三维空间上的互补性,更 准确表达了药物与受体之间的相互 作用,因此,近十多年来3D-QSAR 方法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3D-QSAR的基本原理 3D-QSAR研究方法
定量构效关系(QSAR)
定量构效关系是一种借助分子的理化 性质参数或结构参数,以数学和统计学手 段定量研究有机小分子与生物大分子相互 作用、有机小分子在生物体内吸收、分布、 代谢、排泄等生理相关性质的方法。 QSAR可用来预测化学品在环境中的暴 露水平,同时又可对其生物活性作出评价。
3D-QSAR
定量构效关系(QSAR)在新兽药研发中的应用
定量构效关系(QSAR)在新兽药研发中的应用利用化合物定量构效关系(QSAR)方法研制新兽药,是今后药物研究开发的热点和重点。
此稿介绍应用QSAR法通过化学的合成获得新药——鱼腥草素α-位衍生物、大蒜新素衍生物和水溶性氟苯尼考琥珀酸钠的方法原理,扩大了发展新药的思路,谨供阅览。
定量构效关系(Quantitativ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QSAR)是在传统构效关系的基础上,以数学和统计学手段,研究化合物分子的理化性质参数或结构参数与其生物活性的定量关系。
在药理学中,可利用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参数或结构参数,结合物理化学中常用的经验方程推测化合物的药理活性,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药物分子与生物大分子结合的模式,预测或解释有机小分子的药理活性,以及在生物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生理相关性质。
在药物设计中,可利用受体或药理作用靶位特点,结合化合物分子的量子化学参数或结构参数,通过经验方程设计新化合物结构,在体外模拟其生物活性,有目的的合成新药物分子。
1、定量构效关系(QSAR)的研究背景1868年,A Crum-Brown等人提出了Crum-Brown方程,用化学结构的函数来表示化合物的生理活性,药物构效关系研究由定性研究发展到定量研究。
随着技术和分子生物学、分子药理学的快速发展,定量构效关系已从经典的二维定量构效关系发展到具有直观性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再到可以模拟化合物分子全部构象的四维定量构效关系,直至可以模拟诱导契合的五维定量构效关系,使人们对药物配体-受体的结合过程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这对于药物分子设计和先导化合物改造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QSAR研究中涉及了多种经验方程。
1962年,美国波蒙拿学院的Hansch提出了表示二维定量关系的Hansch方程。
1980年代前后人们开始探讨基于分子构象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的可行性。
1979年,Crippen提出“距离几何学的3D-QSAR”;1980年Hopfinger等人提出“分子形状分析方法”;1988年Cramer等人提出了“比较分子场方法”(CoMFA)。
定量构效关系及研究方法
定量构效关系及研究方法定量构效关系及研究方法在新药研发领域中,构效关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
定量构效关系研究涉及多个学科,主要关注分子结构与生物活性之间的定量关系,从而可以更好地理解药物分子的作用机制,加速新药研发过程。
定量构效关系研究需要综合运用化学、生物学、统计学等知识,以下是关于定量构效关系及研究方法的简介。
一、什么是构效关系?构效关系(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简称SAR)指的是分子结构与生物活性的定量关系。
其中,结构是指化合物的化学构成,包括它们之间的键和原子。
而活性是指化合物的生物学效应,可以用化合物在生物系统中产生的任何测量结果来描述。
构效关系可以帮助科学家们预测化合物的活性,从而设计新的化合物结构和合成路线,这些化合物可以更好地满足特定的药理学活性要求。
通过对不同化合物结构的定量构效关系的研究,可以为新药研发提供很多指导意见。
二、定量构效关系研究的步骤1、确定需要的生物活性我们需要确定要研究的化合物的特定药理活性。
可以在《药理学评论》(Pharmacological Reviews),《化学生物学杂志》(Chemical Biology),《生物健康科学》(Bioorganic & Medicinal Chemistry)等各种出版物中找到相关信息。
2、确定结构参数确定分子结构参数时,可以使用现有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法,例如糖苷化合物和脂肪酸酯类化合物和蛋白质(对于蛋白质,后述)。
一些常用的结构参数包括化合物的大小、氢键、芳香性、位置异性、甲基化、氧化和酯化等。
3、收集数据在确定需要的活性后,需要从各种文献和数据库中收集现有的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是某种化合物结构的活性值,例如生物抑制浓度(IC50)、生物效价等,也可以是化合物的各种物化性质,例如溶解度、蒸汽压等。
4、数据处理数据处理是定量构效关系研究中非常关键的一步。
必须确定分子结构参数和生物活性之间的相关性。
药物分子的定量构效关系
药物分子的定量构效关系药物一直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药物治疗疾病的方法,我们可以使自己的身体得到治愈。
然而,药物的研发与制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药物分子的定量构效关系(Quantitativ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s,简称 QSAR)是一种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药物研究的方法。
它通过分析化学性质与药物活性之间的关系,探索药物分子的结构与活性。
这篇文章将详细解析药物分子的定量构效关系,帮助读者更深入了解药物研究的过程。
一、 QSAR的定义QSAR是药学中一种比较综合的技术方法,它可用数学和计算机技术,将药物分子的结构与测定的药理活性建立数学模型,从而分析分子结构与药理活性之间的关系。
这种关系有助于为药物设计和药效预测提供指导。
二、 QSAR的研究现状随着计算机技术与化学研究的发展,QSAR已成为药物研究领域的一种重要手段。
它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药物分子的结构特征对药理活性的影响,提高药物设计的准确性。
在QSAR的研究中,我们需要通过大量的实验数据与统计分析来建立数学模型,从而揭示药物分子结构和药效的关系。
目前,最常用的QSAR方法是线性回归和人工神经网络等。
三、 QSAR的基本概念1. 分子描述符分子描述符是化学分子的数值表示,通常由分子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组成。
我们可以通过计算这些描述符与药理活性之间的关系,构建数学模型,发现描述符与药理活性的相关性。
2. 分子结构分子结构是构成分子的化学基团以及它们的排列方式。
每种结构都会带来不同的属性和性能,因此研究分子结构对药效影响是QSAR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
3. 药理活性药理活性是药物分子与细胞或生物体发生相互作用的结果。
药理活性越强,药物的疗效就越好。
四、 QSAR的应用1. 新药研发利用QSAR技术可以预测药物的活性,提高药物研发的效率和准确性。
它可以帮助制造商在前期研究阶段确定药物的毒性和安全性,从而减少实验浪费和成本。
定量构效关系(QSAR)及研究方法.
分为三部分内容:1定量构效关系及研究现状2二维定量构效关系的概念模式及研究方法3三维定量构效关系研究一、定量构效关系及研究现状1、定量构效关系(QSAR)就是定量的描述和研究有机物的结构和活性之间的相互关系。
最初它作为药物设计的一个研究分支,是为了适应合理设计生物活性的需要发展起来的。
近二三十年,特别是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使QSAR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其应用范围也在迅速扩大。
2、目前,QSAR在药物、农药、化学毒剂、环境毒理学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QSAR在药物和环境研究领域具有两方面的功能:根据所阐明的构效关系的结果,为设计、筛选或预测生物活性化合物指明方向根据已有的化学反应知识,探求生理活性物质与生物体的相互作用规律,从而推论生物活性所呈现的机制3、QSAR的发展主要历程了三个阶段:早期朴素认识很早以前,人们就已经认识到物质的反应性与其结构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由于当时对物质认识水平肤浅,这种对结构--活性的认识是最朴素最原始的。
定性阶段Crum-Brown和Frazer开创了结构-活性定量关系研究的先河,他们认为化合物的生物活性与结构之间有某种函数关系Ψ=f(C)定量阶段Hansch等人从研究取代基与活性的关系出发,建立了线性自由能模型,从而使构象关系的研究从定性构效关系转向定量构效关系。
4、目前QSAR研究呈现三个方面的的特点:综合性QSAR的研究越来越多的借助数学、化学、生物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理论性主要是量子化学、量子生物学的理论应用于QSAR方程程序化即专家系统和数据库的开发和研制二、二维定量构效关系的概念模式及研究方法1、QSAR的研究程序包括五个主要步骤:选择合适的待测数据资料,建立待测数据库。
从数据库中选择合适的分子结构参数及欲研究的活性参数选择合适的方法建立结构参数与活性参数间的定量关系模型模型检验,选择更好的结构参数或建模方法,使模型更优化;同时需给出模型的约束条件和误差范围实际应用,预测新化合物的活性2、自从Hansch在1964年构建了线性自由能关系模型形成QSAR以来,经过许多研究者的努力当前已有多种QSAR模型,大致可分为两种:数值模型和推理模型,在这里我们主要介绍数值模型。
药物构效关系
药物构效关系介绍药物构效关系是指药物分子结构与其生物活性之间的关系。
研究药物构效关系有助于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优化设计药物分子、预测药物的生物活性等,在药物研发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药物构效关系的概念、研究方法以及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药物构效关系的概念药物的构效关系是指药物分子结构与其生物活性之间的定量或定性关系。
药物分子的结构包括原子和基团的排列方式,以及它们之间的键和键的性质。
药物的生物活性包括与生物目标的亲和力、抑制活性、选择性等。
药物构效关系的研究方法研究药物构效关系的方法主要包括定量构效关系(QSAR)和定性构效关系。
定量构效关系是指将药物分子的结构参数与其生物活性进行数学模型的建立和分析。
定性构效关系是指通过药物分子结构与生物活性之间的相似性判断不同化合物的活性。
定量构效关系定量构效关系是药物构效关系中较为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
它利用统计学和数学方法建立数学模型,将药物分子的结构参数与其生物活性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描述。
常用的定量构效关系方法包括多元线性回归、偏最小二乘回归等。
多元线性回归多元线性回归是一种常见的定量构效关系建模方法。
它通过将多个影响因子(药物分子结构参数)与生物活性进行线性组合,得到一个数学模型,从而预测药物的生物活性。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建立需要依赖一定数量的药物分子结构参数和对应的生物活性数据。
偏最小二乘回归偏最小二乘回归是一种统计建模方法,尤其适用于样本数小于变量数的情况。
在研究药物构效关系时,往往样本数较少,变量数较多,因此偏最小二乘回归可以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它通过将药物分子结构参数与生物活性进行线性组合,并通过最小化残差来拟合数据,得到一个较为准确的模型。
定性构效关系定性构效关系是通过分析化合物的结构与生物活性之间的相似性,判断不同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定性构效关系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药物分子的对比法、药物片段法等。
这些方法不需要建立数学模型,仅通过药物分子的结构特征进行判断。
药物分子设计中的QSAR方法
药物分子设计中的QSAR方法药物分子设计中的 QSAR 方法药物分子设计是药物研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分子结构设计直接影响到药物的活性和毒性。
因此,药物分子设计需要依赖快速高效地方法以帮助研究人员筛选、设计分子结构。
其中 QSAR (Quantitativ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s,定量构效关系)方法就是药物分子设计中不可缺少的方向。
QSAR 方法是一种描述分子结构和生物活性之间定量关系的方法。
它通过对分子化学结构与生物活性之间关系的研究,将化学结构数学化,并得到预测分子活性的数学模型。
QSAR 方法可以在潜在分子内部实施更深层次的分析,对它们的能量、形态、电子分布、几何参数等方面进行描述,从而能够快速但准确地预测药物活性,为药物研究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
在 QSAR 方法的构建过程中,一般会使用生物活性数据和分子描述符(描述分子物理化学性质的参数,比如化学键长、离子态、电性等)作为模型构建的输入。
其中,生物活性数据可以是化合物对某些靶点内生物反应的抑制或刺激效果、毒性等;分子描述符则可以分为经验、理论或混合型的方法来计算。
经验方法,如Morgan指纹和一些简单的QSAR描述符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理论方法则根据密度泛函理论(DFT)、分子力学(MM)、量子力学(QM)等基于物理规律的理论来计算分子描述符。
混合一些基于物理规律的理论和基于经验的方法也常常用于QSAR模型的构建。
使用 QSAR 方法的优势在于它可以预测潜在化合物的生物活性而无需合成和测试大量的化合物,这不仅提高了药物研究的效率,同时也减少了制备成本。
通过 QSAR 方法,能够快速而准确地预测潜在化合物对靶点的活性,有助于加速新药研究的进程。
因此,它在药物研究和开发中广泛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然而,QSAR 方法并非就没有缺点。
QSAR 方法是一种基于数据和模型的方法,预测结果的可靠性与模型的质量有很大关系,而模型的质量又取决于所选用的分子描述符,建模数据的质量与数量以及预测的领域等方面。
3D-QSAR的原理及研究方法简介
1988年Cramer等提出的比较分子场分析方法 (Comparative Molecular Field Analysis,CoMFA) 将具有相同结构母环的分子在空间中叠合,使其空间 取向尽量一致,然后用一个探针粒子在分子周围的空 间中游走,计算探针粒子与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并 记录下空间不同坐标中相互作用的能量值,从而获得 分子场数据。不同的探针粒子可以探测分子周围不同 性质的分子场,甲烷分子作为探针可以探测立体场, 水分子作为探针可以探测疏水场,氢离子作为探针可 以探测静电场等等,一些成熟的比较分子场程序可以 提供数十种探针粒子供用户选择。
3D-QSAR研究方法
比较分子场(CoMFA)法、 假设活性网格法(HASL)、 比较分子矩分析法(CoMMA)、 比较分子相似性指数分析法(CoMSIA)、 距离几何学三位定量构效关系(DG 3D-QSAR)、 分子形状分析(MSA)、 虚拟受体(FR)等方法等。
• 比较分子力场分析方法(CoMFA),是目前最为 成熟且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
3D-QSAR的基本原理
利用数学模式对药物的化学结构信息(如各种 取代基参数,拓扑指数以及量子化学与分子力学 计算参数)与其生物活性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分 析,找出结构与活性间的量变规律,然后根据这 种规律及未知化合物的结构预测未知化合物的性 能。
由于3D—QSAR直接反映药物分 子与受体三维空间上的互补性,更 准确表达了药物与受体之间的相互 作用,因此,近十多年来3D-QSAR 方法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3D-QSAR
(Quantitative Structure Activity Relationship,QSAR)
三维定量构效关系 简介
制作人: 学 号: 报告人: 学 号: 朱时俊 2011310200103 吴晓烨 2011310200106
药物设计常用方法QSAR方法介绍
药物设计常用方法QSAR方法介绍一QSAR方法定义和发展过程简介定量构效方法(quantitativ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QSAR)是应用最为广泛的药物设计方法。
所谓定量构效方法就是通过一些数理统计方法建立其一系列化合物的生理活性或某种性质与其物理化学性质之间的定量关系,通过这些定量关系。
可以预测化合物的生理活性或某些性质,指导我们设计出具有更高活性的化合物。
早在1867年,Crum-Brow 和Fraser就提出了构效关系的概念,1900年前后,Overton 和Meyer等提出了麻醉作用的类脂学说,即化学结构各异的麻醉剂其活性随着脂-水分配系数增加而增加的现象,这可能是最早提出的化合物生理活性和物理化学性质之间的定量分配关系模型。
但只是到近几十年,尤其是Hansch 法提出后,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多变量解析技术的引入,定量构效关系方法才逐渐发展和应用起来,现在它已经成为药物设计和药物开发中不可缺少的工具。
二:常用QSAR方法介绍1 二维定量构效关系方法(2D-QSAR)传统的二维定量构效关系方法很多,有Hansch法、模式识别Free-Wilson法和电子拓扑法。
其中最为著名应用最为广泛的就是Hansch和Fujita提出的Hansch法。
它假设同系列化合物某些生物活性的变化是和它们某些可测量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相联系的。
这些可测量的特性包括疏水性、电性质和空间立体性质等,都有可能影响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Hansch法假定这些因子是彼此孤立的,故采用多重自由能相关法,借助多重线性回归等统计方法就可以得到定量构效关系模型。
Hansch法最初可以表达为下面的公式lg1/c=algp+bσ+cE+……+constant既活性和疏水性参数π或lgp、电负性参数σ以及立体参数E有关。
后来Hansch发现药物要交替穿过水相和类脂构成的体系,其移动难易程度和lgp呈现出函数关系。
qsar名词解释
qsar名词解释QSAR是化学研究领域中常见的术语,全称是Quantitativ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指的是定量结构-活性关系,也被称为定量构效关系。
它指的是一种结构活性关系的研究方法,主要用于研究化合物结构与生物活性之间的关系。
在 QSAR 研究中,通过对化合物结构与其生物活性数据的系统分析和数学模型的建立,来预测新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下面将从三个方面详细解释 QSAR 的含义。
1.定量结构化合物的结构是 QSAR 研究中最基本的因素。
可以通过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来描述它的结构。
化合物结构的描述方法包括分子式、分子量、官能团、键长、键角等,还可以利用化学信息学中的描述方法,如 SMILES 和 InChI 代码等来描述分子结构。
我们需要确定哪些结构特征与生物活性有关,这需要大量的实验数据和计算方法的支持。
2.活性生物活性通常是指化合物在生物系统中产生的效应。
QSAR 研究的重点就是结合多种活性数据,包括药效、毒性、代谢反应以及生物配合物等。
这些数据是实验数据和计算模型的基础。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化合物结构与其生物活性之间的关系。
3.关系QSAR 研究的核心在于建立化合物结构与生物活性之间的数学模型。
这些模型可以预测新化合物的生物活性,以帮助药物研究人员设计更有效的化合物。
本质上,建立 QSAR 模型需要大量的已知化合物的结构和生物活性数据。
这些数据通过数学和统计分析等手段来建立QSAR 模型,进而预测新化合物的活性。
建立 QSAR 模型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如数据质量和量,模型预测能力和可靠性等。
总的来说, QSAR 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学研究领域的科学研究方法。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QSAR 研究也将越来越具有前景。
因为它不仅可以应用于药物研究及阐明其他化合物的结构-活性关系,还可以推动基于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发展,以及新型物质的搜索和预测等方面。
定量构效关系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
定量构效关系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
定量构效关系(Quantitativ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简称QSAR)是一种通过定量分析药物分子结构与其药效之间的关系,从而预测和优化药效的方法。
在药物研究中,QSAR 有以下应用:
1. 药物设计:QSAR可以帮助研究人员通过分析和预测药物分子的结构与活性之间的关系,根据QSAR模型的预测结果,设计新的药物分子,提高药效或降低不良反应。
2. 药效预测:通过建立QSAR模型,可以对尚未研究的化合物的活性进行预测。
这对于筛选具有潜在药理活性的化合物非常有价值,可以在药物发现的早期阶段排除一些无活性化合物,从而节省时间和资源。
3. 毒性预测:QSAR不仅可以预测药物分子的活性,还可以预测其毒性。
通过建立模型,可以快速筛选出具有潜在毒副作用的化合物,提前警示潜在的安全问题。
4. 药物代谢预测:代谢是药物在体内发生的转化过程,也是药物活性和毒副作用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通过QSAR模型,可以预测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途径和代谢产物,指导药物设计和评价药效。
5. 药物作用机制解析:通过QSAR模型,可以分析药物与靶点之间的关系,揭示药物的作用机制和作用位点。
这对于理解药物活性和优化药物设计非常重要。
总之,定量构效关系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通过定量分析药物分子结构与活性之间的关系,为药物设计、活性预测、毒性评估、代谢预测和作用机制解析提供重要的指导和支持。
定量构效关系及研究方法
定量构效关系及研究方法定量构效关系是指在研究中通过定量方法来测量和分析不同因素或变量对于一些特定结果或目标的影响程度和关系。
构效关系研究方法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和预测不同变量之间的关联性,并为实践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介绍定量构效关系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实验设计是构效关系研究的基础,其目的是通过设计合适的实验方案来控制和操作研究中的各个因素。
常用的实验设计方法包括随机对照试验、配对实验和因子设计等。
在实验设计过程中,需要确定实验的目标、样本规模、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设定,以及实验条件的统一和控制等。
数据收集是指对实验或观察中产生的数据进行收集和记录。
数据收集方法主要包括问卷调查、实地观察、实验记录和文献检索等。
在数据收集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数据收集工具和方法,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统计分析是构效关系研究的核心内容,其目的是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以得出结论和推断。
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包括描述统计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因子分析等。
在统计分析过程中,需要根据研究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进行数据的整理和转换,并进行适当的假设检验和模型拟合。
定量构效关系研究对于实践决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定量构效关系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和发现不同变量之间的关联性和作用机制,从而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意见。
比如,在市场营销领域,可以通过定量构效关系研究来探索产品、价格、促销和消费者购买行为之间的关系,以优化营销策略和提高销售业绩。
总之,定量构效关系研究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通过实验设计、数据收集和统计分析三个过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和解释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并为实践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在进行定量构效关系研究时,需要合理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合适的数据收集方法和统计分析方法,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药物设计常用方法QSAR方法介绍
药物设计常用方法QSAR方法介绍一QSAR方法定义和发展过程简介定量构效方法(quantitativ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QSAR)是应用最为广泛的药物设计方法。
所谓定量构效方法就是通过一些数理统计方法建立其一系列化合物的生理活性或某种性质与其物理化学性质之间的定量关系,通过这些定量关系。
可以预测化合物的生理活性或某些性质,指导我们设计出具有更高活性的化合物。
早在1867年,Crum-Brow 和Fraser就提出了构效关系的概念,1900年前后,Overton 和Meyer等提出了麻醉作用的类脂学说,即化学结构各异的麻醉剂其活性随着脂-水分配系数增加而增加的现象,这可能是最早提出的化合物生理活性和物理化学性质之间的定量分配关系模型。
但只是到近几十年,尤其是Hansch法提出后,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多变量解析技术的引入,定量构效关系方法才逐渐发展和应用起来,现在它已经成为药物设计和药物开发中不可缺少的工具。
二:常用QSAR方法介绍1 二维定量构效关系方法(2D-QSAR)传统的二维定量构效关系方法很多,有Hansch法、模式识别Free-Wilson法和电子拓扑法。
其中最为著名应用最为广泛的就是Hansch和Fujita提出的Hansch法。
它假设同系列化合物某些生物活性的变化是和它们某些可测量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相联系的。
这些可测量的特性包括疏水性、电性质和空间立体性质等,都有可能影响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Hansch法假定这些因子是彼此孤立的,故采用多重自由能相关法,借助多重线性回归等统计方法就可以得到定量构效关系模型。
Hansch法最初可以表达为下面的公式lg1/c=algp+bσ+cE+……+constant既活性和疏水性参数π或lgp、电负性参数σ以及立体参数E有关。
后来Hansch发现药物要交替穿过水相和类脂构成的体系,其移动难易程度和lgp呈现出函数关系。
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的定量构效关系QSAR的研究
第27卷第1期Vol 127,No 11广西农业生物科学Journal of G uangxi Agric 1and Biol 1Scie nce 2008年3月Mar 1,2008 收稿日期:2007212227; 修回日期:2008201210。
基金项目国家3子课题项目(B 66)。
作者简介韦航(2),女(壮族),广西邕宁人,广西大学助理研究员、编辑,硕士;2@x 。
文章编号:100823464(2008)0120073205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的定量构效关系(QSAR)的研究韦航1,杜奇石2(1 广西大学学报编辑部,广西南宁530005;2 广西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广西南宁530005)摘要:以31个分子结构与生物活性(2lgI C 50)已知的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抑制剂为训练集,选用16个分子的理化描述子,包括分子的形状,静电作用能和范德华作用能以及疏水描述子,用二维定量构效关系(2D 2QSAR)方法建立了预测模型。
计算中使用偏最小二乘(PL S)和主成分分析(PCA)降低变量维数,减少噪音干扰。
用交叉验证法(leave o ne out ,LOO)检验了预测模型的可信性,并用一个由4个抑制剂组成的测试集进一步验证预测模型的预测能力,证实了QSAR 预测模型有较好的预测能力。
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的QSA R 预测模型的建立为抗流感药物的设计和改进提供了有用的研究工具。
关键词: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抗流感药物;构效关系;药物设计中图分类号:Q782 文献标识码:AQu ant itat ive str ucture 2a ctivity r ela tionship (QSAR)studiesof influenza neura minida se inhibitor sW EI Hang 1,DU Qi 2shi 2(1 Editorial Office of Journal of Guangxi University ,Nanning 530005,China ;2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uangxi University ,Nanning 530005,China)A bstract :A Q SA R p re dicti ve mode for neurami nida se i nhibit or de si gn was bui lt usi ng a t raini ng set consi st s of 31mol ecules 1In t he QSAR calculation 16molec ul ar p hysicoche mical descript ors were used ,including mol ecula r shape de scrip tor ,elect rost atic and Van der Waal s i nt eraction descriptor ,and hydrophobic descriptor 1Partial l ea st square (PLS)an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 ysi s (PCA)were used to reduce t he di mensions and noi se error in t rai ni ng set 1The Q SA R predictive model was checked wit h t he cross vali dation L OO (leave one o ut )t est 1And t he predicti ve model was f urt her te sted i n a 42inhibit or t est set 1The Q SA R predictive model of neura mi nida se i nhi bitor s provided a useful tool for anti 2i nf lue nza drug design a nd i t s developme nt 1K ey w or ds :neura mini dase ;i nhi bitor ;anti 2infl uenza dr ug ;Q SA R ;drug design流感病毒是引发高度传染性的流行性感冒暴发的病原体[1,2]。
定量构效关系(QSAR)及研究方法
分为三部分内容:1定量构效关系及研究现状2二维定量构效关系的概念模式及研究方法3三维定量构效关系研究一、定量构效关系及研究现状1、定量构效关系(QSAR)就是定量的描述和研究有机物的结构和活性之间的相互关系。
最初它作为药物设计的一个研究分支,是为了适应合理设计生物活性的需要发展起来的。
近二三十年,特别是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使QSAR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其应用范围也在迅速扩大。
2、目前,QSAR在药物、农药、化学毒剂、环境毒理学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QSAR在药物和环境研究领域具有两方面的功能:根据所阐明的构效关系的结果,为设计、筛选或预测生物活性化合物指明方向根据已有的化学反应知识,探求生理活性物质与生物体的相互作用规律,从而推论生物活性所呈现的机制3、QSAR的发展主要历程了三个阶段:早期朴素认识很早以前,人们就已经认识到物质的反应性与其结构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由于当时对物质认识水平肤浅,这种对结构--活性的认识是最朴素最原始的。
定性阶段Crum-Brown和Frazer开创了结构-活性定量关系研究的先河,他们认为化合物的生物活性与结构之间有某种函数关系Ψ=f(C)定量阶段Hansch等人从研究取代基与活性的关系出发,建立了线性自由能模型,从而使构象关系的研究从定性构效关系转向定量构效关系。
4、目前QSAR研究呈现三个方面的的特点:综合性QSAR的研究越来越多的借助数学、化学、生物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理论性主要是量子化学、量子生物学的理论应用于QSAR方程程序化即专家系统和数据库的开发和研制二、二维定量构效关系的概念模式及研究方法1、QSAR的研究程序包括五个主要步骤:选择合适的待测数据资料,建立待测数据库。
从数据库中选择合适的分子结构参数及欲研究的活性参数选择合适的方法建立结构参数与活性参数间的定量关系模型模型检验,选择更好的结构参数或建模方法,使模型更优化;同时需给出模型的约束条件和误差范围实际应用,预测新化合物的活性2、自从Hansch在1964年构建了线性自由能关系模型形成QSAR以来,经过许多研究者的努力当前已有多种QSAR模型,大致可分为两种:数值模型和推理模型,在这里我们主要介绍数值模型。
3D-QSAR综述
3D-QSAR定量结构一活性关系(Quantitativ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QSAR),即化合物的化学结构与化合物活性之间的关系的探索,起始于药物设计领域,通过研究生物活性和理化参数之间的相关性预测新化学品的活性,指导新药和杀虫剂的合成。
在环境化学领域,QSAR可用来预测化学品在环境中的暴露水平,同时又可对其生物活性作出评价。
定量构效关系(QSAR)是一种借助分子的理化性质参数或结构参数,以数学和统计学手段定量研究有机小分子与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有机小分子在生物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生理相关性质的方法.。
这种方法广泛应用于药物、农药、化学毒剂等生物活性分子的合理设计,在早期的药物设计中,定量构效关系方法占据主导地位,199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计算能力的提高和众多生物大分子三维结构的准确测定,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逐渐取代了定量构效关系在药物设计领域的主导地位,但QSAR在药学研究中仍然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维定量构效关系(3D-QSAR)是引入了分子三维结构信息进行定量构效关系研究的方法。
这种方法间接地反映了分子与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过程中两者之间的非键相互作用特征,相对于二维定量构效关系有更加明确的物理意义和更丰富的信息量。
3D-QSAR的基本原理主要是利用数学模式对药物的化学结构信息(如各种取代基参数,拓扑指数以及量子化学与分子力学计算参数)与其生物活性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找出结构与活性间的量变规律,然后根据这种规律及未知化合物的结构预测未知化合物的性能。
它建筑在以下观念上:(1)分子的形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生物活性,分子的活性构象是研究3D—QSAR的关键;(2)药物分子与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借助可逆的、非共价结合的弱作用力实现的,如静电引力、疏水作用、氢键、范德华引力等。
由于3D—QSAR直接反映药物分子与受体三维空间上的互补性,更准确表达了药物与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近十多年来3D-QSAR方法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化学构效关系的研究方法
化学构效关系的研究方法化学构效关系研究是现代药物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研究分子结构、环境条件以及其它因素对药物分子作用的影响,从而揭示出化合物分子结构与其药效关系的规律。
这种研究方法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就出现了,并已成为药物研发中一种成功的方法。
化学构效关系研究的重点不在分子的明确作用机制,而是在建立药效与药物分子结构之间的联系。
本文将介绍化学构效关系研究的方法、技术和应用。
化学构效关系研究方法化学构效关系研究方法包括定量构效关系(QSAR)和定性构效关系(QSPR)。
定量构效关系是指通过一定的数学模型,将分子结构与生物化学活性之间的关系描述为数学方程式。
这种方程式可以用来预测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定性构效关系则是研究由分子结构引起的药物性质变化,但并不考虑这些变化的数值关系。
这种方法适用于探索分子活性的定性规律。
化学构效关系的研究是基于分子分析技术和模拟技术的。
分子分析技术分子分析技术用于测量分子结构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分子结构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对药物的活性有重要的影响,并与活性密切相关。
分子分析技术包括以下几种:1. 紫外吸收光谱:可用于测定化合物的电子结构。
2. 质谱:可用于测定化合物的分子量和分子片段的质量。
3. 核磁共振(NMR)光谱:可用于测定化合物的结构、芳香性、立体异构和原子的化学环境等。
4. 循环伏安(CV):可用于研究电化学反应和电子转移效应。
5. 原子力显微镜(AFM):可用于测量物质的表面形貌和微观结构。
模拟技术模拟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对化学反应和分子结构进行模拟,做出分子模型、模拟分子交互以及模拟分子活性等。
模拟技术能够帮助科学家预测分子反应动力学机理,提高药物研发效率。
模拟技术的主要方法包括分子力学模拟、分子动力学模拟、量子力学模拟等。
化学构效关系的应用1. 药物研发:通过研究化合物的结构,揭示其生物活性以及作用机制,为药物研发提供重要参考。
2. 农药研究:通过研究农药分子的特性及其与农作物的互作关系,帮助设计更有效的农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为三部分内容:
1定量构效关系及研究现状
2二维定量构效关系的概念模式及研究方法
3三维定量构效关系研究
一、定量构效关系及研究现状
1、定量构效关系(QSAR)就是定量的描述和研究有机物的结构和活性之间的相互关系。
最初它作为药物设计的一个研究分支,是为了适应合理设计生物活性的需要发展起来的。
近二三十年,特别是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使QSAR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其应用范围也在迅速扩大。
2、目前,QSAR在药物、农药、化学毒剂、环境毒理学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QSAR在药物和环境研究领域具有两方面的功能:
根据所阐明的构效关系的结果,为设计、筛选或预测生物活性化合物指明方向
根据已有的化学反应知识,探求生理活性物质与生物体的相互作用规律,从而推论生物
活性所呈现的机制
3、QSAR的发展主要历程了三个阶段:
早期朴素认识很早以前,人们就已经认识到物质的反应性与其结构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由于当时对物质认识水平肤浅,这种对结构--活性的认识是最朴素最原始的。
定性阶段Crum-Brown和Frazer开创了结构-活性定量关系研究的先河,他们认为化合物的生物活性与结构之间有某种函数关系Ψ=f(C)
定量阶段Hansch等人从研究取代基与活性的关系出发,建立了线性自由能模型,从而使构象关系的研究从定性构效关系转向定量构效关系。
4、目前QSAR研究呈现三个方面的的特点:
综合性QSAR的研究越来越多的借助数学、化学、生物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理论性主要是量子化学、量子生物学的理论应用于QSAR方程
程序化即专家系统和数据库的开发和研制
二、二维定量构效关系的概念模式及研究方法
1、QSAR的研究程序包括五个主要步骤:
选择合适的待测数据资料,建立待测数据库。
从数据库中选择合适的分子结构参数及欲研究的活性参数
选择合适的方法建立结构参数与活性参数间的定量关系模型
模型检验,选择更好的结构参数或建模方法,使模型更优化;同时需给出模型的约束条件和误差范围
实际应用,预测新化合物的活性
2、自从Hansch在1964年构建了线性自由能关系模型形成QSAR以来,经过许多研究者的努力当前已有多种QSAR模型,大致可分为两种:数值模型和推理模型,在这里我们主要介绍数值模型。
目前比较普遍使用的QSAR数值模型有:Hansch线性自由能关系模型,Free-Wilson取代基贡献模型,辛醇-水分配系数法和分子连接法。
Hansch线性自由能关系模型
这个图是Hansch方程的一个发展历程。
最下面是经典的Hansch方程形式,这个模型是以生理活性物质的半数有效量作为活性参数,以分子的电性参数、立体参数和疏水参数作为线性回归分析的变量。
它的基本思想认为药物分子的活性可由其物化参数来定量表达。
中间这个方程是由日本学者藤田稔夫对经典的Hansch方程作出一定改进得到的,它是用抛物线模型描述疏水性与活性的关系。
这一方程比经典方程的拟合效果更好。
后来Hansch发现药物要交替穿过水相和类脂构成的体系,其移动难易程度和lgP呈现出函数关系,最后确定以双直线模型描述疏水性与活性的关系。
双直线模型的预测能力比抛物线模型进一步加强。
下面是Free-Wilson取代基贡献模型
这是模型的数学表达式。
他的基本假设是:分子中任一个位置上所存在的取代基始终是等量改变相对活性的对数值;取代基的活性贡献大小取决于它在分子中的不同位置。
在QSAR研究中涉及众多的参数,主要可分为两大类:结构参数和活性参数
活性参数是构成二维定量构效关系的要素之一,常见的活性参数有:半数有效量、半数有效浓度、半数抑菌浓度、半数致死量、最小抑菌浓度等
疏水参数:疏水性是影响药物生理活性的一个重要性质,疏水参数最常见的是脂水分配系数. 电性参数:用以表征取代基团对分子整体电子分配的影响,其数值对于取代基也具有加和性。
立体参数表征分子内部由于各个基团相互作用对药效构象产生的影响以及对药物和生物大分子结合模式产生的影响
几何参数是与分子构象相关的立体参数,常见的几何参数有分子表面积、溶剂可及化表面积、分子体积、多维立体参数等。
拓扑参数:根据分子的拓扑结构将各个原子编码,用形成的代码来表征分子结构。
理化性质参数:偶极矩、分子光谱数据、前线轨道能级、酸碱解离常数等理化性质参数有时也用做结构参数参予定量构效关系研究。
三、三维定量构效关系的研究
由于二维定量构效关系不能精确描述分子三维结构与生理活性之间的关系,随着构效关系理论和统计方法的进一步发展,引入了三维定量构效关系。
这种方法间接地反映了药物分子与大分子相互作用过程中的非键相互作用特征,相对于二维定量构效关系有更加明确的物理意义和更丰富的信息量,因此三维定量构效关系逐渐取代了二维定量构效关系的地位,成为基于机理的合理药物设计的主要方法之一。
这是3D-QSAR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出自从80年代提出以来,它的发展还是很快的。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方法是比较分子场方法和比较分子相似性方法。
(1) 比较分子场分析方法
这种方法通过分析分子在三维空间内的疏水场、静电场和立体场分布,以这些参数为变量对药物活性做回归分析。
它的基本原理是:如果一组相似化合物以同样的方式作用于同一靶点,那么它们的生物活性就取决于每个化合物周围分子场的差别,这种分子场可以反映药物分子和靶点之间的非键相互作用特性。
优点:通过比较同系列分子附近空间各点的疏水性、静电势等理化参数,将这些参数与小分子生理活性建立联系,从而指导新化合物的设计
不足:分子的排列是该模型最关键、最困难的问题,也就是说化合物与受体作用位点结合的方向,任何小误差出现在过程中都将导致计算结果的不精确。
⑵比较分子相似因子分析法与比较分子场分析方法最大的不同就是分子场的能量函数采用了与距离相关的高斯函数的形式,这种方法中共定义五种分子场的特征,包括立体场、静电场、疏水场以及氢键给体场和氢键受体场。
这个方法是人们对比较分子场分析方法做了大量修正和改进得到的更具优势的模型。
优势体现在:采用了与距离相关的高斯函数形式,可以有效地避免在传统比较分子场分析方
法中由静电场和立体场的函数形式所引起的缺陷;由于分子场能量在格点上的迅速衰退,不需要定义能量的截断值。
⑶距离几何法这种方法假定配体分子的活性基团与受体分子间的结合位点之间是相互作用的,它将药物分子划分为若干功能区块定义药物分子活性位点,计算低能构象时各个活性位点之间的距离,形成距离矩阵;同时定义受体分子的结合位点,获得结合位点的距离矩阵,通过活性位点和结合位点的匹配为每个分子生成结构参数,对生理活性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⑷分子形状分析法研究步骤一般可分为:
①分析药物分子的构象,得到分子构象库:
②确定分子的活性构象;
③根据分子的活性构象选定参考构象;
④将其他分子构象与参考构象进行重叠;
⑤根据重叠构象确定公共重叠体积和其他的分子特征;
⑥最后根据重叠体积和分子特征,建立QSAR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