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电子证据的认定
刑事案件中的电子证据的认定问题
刑事案件中的电子证据的认定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证据在刑事案件中的重要性和普遍性也日益突出。
然而,在电子证据的认定上,由于其特殊性和复杂性,一直存在着一些难题。
本文将探讨刑事案件中的电子证据的认定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以推动电子证据认定的合理化和规范化。
一、电子证据的定义和特征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电子证据的定义和特征。
电子证据是指以电子形式保存的可以提供案件相关信息的证据。
与传统纸质证据相比,电子证据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易于复制:电子证据可以通过复制、转发等方式轻松复制和传播,使得证据的保全和调取更加方便。
2.易于篡改:在电子化信息交流的过程中,电子证据也面临着被篡改、伪造的风险,这使得电子证据的真实性备受质疑。
3.不易获得原件:电子证据通常以电子文件、互联网存档等形式存在,而并非传统证据的纸质原件,给调取和鉴定带来一定困难。
二、刑事案件中电子证据的认定标准在刑事案件中,电子证据的认定标准是关键。
常见的电子证据包括电子邮件、短信记录、通话录音、社交媒体信息等。
为了正确认定电子证据的有效性,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合法获取原则:电子证据的获取必须遵守法律程序,不能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
例如,在取证过程中,需要获得合法的搜索令或经过当事人同意。
2.真实性原则:电子证据必须具备真实性,不能经过编辑、篡改等处理。
为了保证电子证据的真实性,可以借助专业的鉴定机构或者技术手段,对电子证据进行提取和鉴定。
3.完整性原则:电子证据应当保持完整,不能存在明显遗漏或丢失的情况,否则可能影响证据的可信度。
在电子证据的质证过程中,需要注意保证证据的完整性。
三、电子证据的认定方法为了解决电子证据的认定问题,可以考虑以下几种方法:1.证人证言:可以通过证人的陈述来证明电子证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例如,当事人可以提供电子证据的来源、获取过程以及与电子证据相关的事实情况。
2.技术鉴定:可以借助科学技术手段对电子证据进行鉴定。
电子证据的认定
电子证据的认定电子证据的认定是指法院在审理案件时对电子数据、电子文件、电子邮件等电子信息是否具有证据效力进行鉴定和确认的过程。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证据在刑事、民事和行政诉讼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对电子证据的认定显得尤为重要。
电子证据与传统证据相比,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1.易被篡改:电子数据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进行篡改和伪造,因此在认定电子证据时需要考虑其真实性和完整性。
2.易被删除:电子证据可以通过删除、修改等手段进行销毁,因此需要通过技术手段进行取证和保存。
3.容易隐藏:电子数据可以通过加密、隐藏等手段进行保护,因此需要运用相应的技术手段进行鉴定和确认。
二、电子证据的鉴定方法在认定电子证据时,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鉴定:1. 数据封存技术:通过数据封存技术可以对电子数据进行固化,以确保电子证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2. 数字签名技术:数字签名技术可以对电子文件和数据进行数字签名,以确保其完整性和真实性。
3. 数据提取技术:通过数据提取技术可以对电子设备、电子邮件等进行取证,并对相关数据进行鉴定和确认。
三、电子证据的鉴定标准在认定电子证据时,可以参考以下鉴定标准:1. 真实性:电子证据必须能够证明其来源和真实性,包括其产生时间、地点、人员等相关信息。
2. 完整性:电子证据必须能够证明其完整性,包括其未经篡改、修改等的完整性。
3. 可信度:电子证据必须具有一定的可信度和可靠性,包括其来源、提取和鉴定的过程。
4. 法律效力:电子证据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要求,包括其取证程序、鉴定标准、存储和保护等方面。
四、电子证据的认定程序在认定电子证据时,可以按照以下程序进行:1. 取证:对电子设备、电子文件、电子邮件等进行取证,包括数据提取、封存、保护等过程。
2. 鉴定:对取证的电子数据进行鉴定和确认,包括通过技术手段进行数据恢复、分析、鉴定等过程。
3. 证据提交:将鉴定确认的电子证据提交给法院,作为案件审理的证据材料。
安全法对电子证据的认定
安全法对电子证据的认定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的快速发展,电子证据在法律领域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然而,由于其特殊性,电子证据认定问题常常引发争议。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于2017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该法对电子证据认定作出了明确规定。
一、电子证据的概念及认定标准在网络安全法中,电子证据被定义为能够证明网络活动、网络犯罪以及与网络安全相关事件的电子数据、电子记录等。
为了能够确保电子证据的有效性和可信性,网络安全法对于电子证据的认定提出了一些标准。
首先,电子证据应当具备真实性。
法律要求电子证据应当真实可靠,不能经过篡改或伪造。
这就要求在电子证据的起源、收集、封存、提取等环节都应当予以严格监管,以确保其真实性。
其次,电子证据应当具备合法性。
法律规定,电子证据的获取和使用应当符合法律程序。
只有在依法取得的情况下,才能够作为证据使用。
这就要求从取证过程开始,就要遵循法定程序,确保证据的合法性。
最后,电子证据应当具备完整性。
法律要求电子证据在存储和传输过程中不能发生遗漏或损毁,否则可能影响对案件的判断和论证。
因此,在电子证据的保存和传递中,需要采取相应的技术手段保证证据的完整性。
二、电子证据的采集、固定及鉴定根据网络安全法的规定,电子证据的采集、固定及鉴定应当依法进行。
以下是常见的电子证据相关环节:1. 电子证据的采集:依据合法手段获取电子证据,可以采用电子取证工具、网络监控设备等方式,确保证据的真实性。
2. 电子证据的固定:将采集到的电子证据进行固定,以防止证据被篡改或损毁。
可以使用数字签名、数字时间戳等技术手段对电子证据进行固定。
3. 电子证据的鉴定:对电子证据进行技术鉴定,确定其真实性和完整性。
可以通过数字取证技术、数据恢复技术等手段对电子证据进行鉴定。
三、电子证据的举证和推定在网络安全法中,对于电子证据的举证和推定也作出了明确规定。
根据法律的规定,当事人可以通过电子证据来证明自己的权益。
同时,对于由于特殊原因无法提供电子证据的当事人,法律规定可以采取合理推定的方式进行证明。
论电子证据的认定与采信问题
论电子证据的认定与采信问题电子证据的普及与快速发展使得传统的证据规则面临着新的挑战。
在现代社会中,电子证据已经成为了各类案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电子证据的认定与采信问题依然存在着一定的困扰与争议。
本文将从电子证据的特点、电子证据的认定和电子证据的采信三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讨论。
首先,电子证据具有易伪造性和易篡改性的特点。
相比传统证据,电子证据在形式上更加灵活,使得人们可以轻松地进行修改、篡改甚至伪造。
这为电子证据的认定带来了困难。
在电子证据的认定过程中,法庭应注重从多个方面综合考虑,如电子文件的创建时间、创建者的身份、文件的存储位置等,以减少伪造和篡改的可能性。
此外,技术手段的运用也是认定电子证据的关键。
例如,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的IP地址、短信记录的发送时间和手机号等来确认电子证据的真实性。
其次,电子证据的认定需要充分考虑信息安全和保护个人隐私的问题。
在处理电子证据时,法庭需要权衡证据的真实性和涉及的隐私权利。
一方面,电子证据的认定应充分考虑信息安全的保护,采用合适的技术手段确保证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另一方面,法庭也不能因此忽视被告或其他当事人的隐私权利。
在处理涉及隐私的电子证据时,法庭应尽量避免公开披露个人隐私,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如对证据进行匿名化处理,以保护相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最后,电子证据的采信问题也需要更加重视。
虽然电子证据有其困难和特殊性,但不应盲目排斥或忽视其价值。
电子证据与传统证据一样,可以提供事实的证明,辅助法庭做出公正的裁决。
因此,法庭应根据情况综合使用多种证据形式,如书面证据、口供证据和电子证据等,以确保案件的公正公平。
为了更好地采信电子证据,法庭应配备专业的技术人员,借助相关科技手段对电子证据进行鉴定,提高证据的可信度。
总之,电子证据的认定与采信问题是当代司法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难题。
为了应对电子证据的挑战,法庭需要注重从多个角度对证据进行认定,采取适当的措施确保证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论电子证据的定位基于中国现行证据法律的思辨
论电子证据的定位基于中国现行证据法律的思辨一、概述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电子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的证据形式,在司法实践中日益显现出其重要性。
电子证据,即以电子形式存在的、用作证据使用的一切材料及其派生物,或者说借助电子技术或电子设备而形成的一切证据。
它包括了电子邮件、聊天记录、网络日志、电子交易记录、数字签名、音频视频文件等多种形态。
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电子证据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司法公正和效率提出了新的挑战。
中国现行的证据法律体系主要由《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等法律构成,其中对于证据的种类、收集、审查、判断等方面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面对电子证据这一新兴证据形式,传统的证据法律规则在一定程度上显得捉襟见肘,无法完全适应电子证据的特性。
如何在现行法律框架下对电子证据进行合理定位,成为司法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通过深入分析电子证据的特点和现状,结合中国现行证据法律的规定,对电子证据的定位进行思辨。
文章将首先梳理电子证据的基本概念和特征,然后分析现行证据法律对于电子证据的认可程度和应用现状,接着探讨电子证据在司法实践中的挑战和困境,最后提出完善电子证据法律定位的建议和对策。
通过这一系列的探讨,本文旨在为电子证据在司法实践中的合理运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 电子证据的定义与特点电子证据具有高科技性。
电子证据的产生、存储和传输都需要依赖电子设备和技术,如计算机、智能手机、网络等。
这些设备和技术的复杂性使得电子证据的收集、分析和鉴定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电子证据具有易变性和易损性。
电子数据可以被轻易地修改、删除或篡改,且修改后的数据往往不留痕迹。
同时,电子数据也容易受到病毒、黑客攻击等外部因素的干扰而损坏。
再次,电子证据具有海量性和多样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数据的生成速度和规模都在快速增长。
同时,电子数据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包括文本、图像、音视频等多种形式。
电子证据法电子数据存证与使用
电子证据法电子数据存证与使用电子证据法:电子数据存证与使用电子证据法是指依法规定和认定的电子数据在诉讼中作为证据所适用的一整套法律制度。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信息化的发展,电子数据存证和使用已经成为现代诉讼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本文将从电子证据的定义、电子数据存证的方式、电子数据的使用以及相关问题的解决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电子证据的定义电子证据是指以电子形式产生或保存的记录、文件、音像资料等,可以用于证明争议事实的证据。
它具有不可篡改、易于保存和传输、存储容量大等特点。
在电子证据的认定上,法定清晰的标准是必不可少的,以确保其真实性和有效性。
二、电子数据存证的方式1. 数字签名:数字签名是通过一套特定的算法和密钥对电子数据进行加密和验证的过程,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在存证过程中,可以通过数字签名对电子数据进行加密和验证,以防止数据被篡改和伪造。
2. 时间戳:时间戳是指对电子数据生成一个能够证明其存在的时间标记,可以作为证据的一部分。
时间戳的生成需要借助第三方机构的公证服务,以确保时间戳的有效性和可信度。
3. 可信存储:可信存储是指将电子数据存储在专门设置的安全环境中,通过密码学和其他技术手段进行保护,以确保数据的机密性和安全性。
只有通过特定途径和权限的人员才能够访问和使用存储的电子数据。
三、电子数据的使用在诉讼过程中,电子数据的使用应遵循相关法律规定和程序,确保证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以下是电子数据使用的一些常见情形:1. 电子邮件和短信记录:电子邮件和短信等通讯记录可以作为证据,用于证明当事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内容。
2. 网络聊天记录:网络聊天记录可以作为证据,用于证明当事人在网络平台上的言论和行为。
3. 网络交易记录:网络交易记录可以作为证据,用于证明当事人之间的交易过程和交易结果。
4. 网络日志和服务器记录:网络日志和服务器记录可以作为证据,用于追溯网络活动的发生过程和相关数据的变动情况。
四、相关问题的解决1. 电子数据保全:在收集、保存和使用电子数据时,需要采取合理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以确保电子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电子证据在刑事诉讼中的认定与采信问题研究
电子证据在刑事诉讼中的认定与采信问题研究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电子证据在刑事诉讼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然而,电子证据的认定与采信问题也愈发凸显,对于公正司法的实现和证据权益的保障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电子证据在刑事诉讼中的认定与采信问题进行研究。
一、电子证据的定义与特点电子证据是指以电子形式存在的证据,包括电子文件、电子邮件、短信、社交媒体内容等。
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易于产生和保存。
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电子证据的产生和保存变得更加简便和迅速。
第二,易于修改和篡改。
相比于传统证据,电子证据更容易被篡改或制造。
第三,易于获取和鉴定。
电子证据的获取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快速完成,同时由于其本身具备时间戳等技术特征,鉴定起来也更加容易。
二、电子证据的认定问题1. 电子证据的真实性问题电子证据的真实性是刑事案件中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之一。
因为电子证据易于修改和篡改,所以对其真实性的认定显得尤为重要。
在认定电子证据的真实性时,需要考虑各个环节的可信性,包括证据的采集、处理、存储等。
同时,还需要依靠计算机技术对证据进行鉴定,比如通过数字签名、时间戳等来确认证据的真实性。
2. 电子证据的合法性问题除了真实性外,电子证据的合法性也是一个关键问题。
在刑事诉讼中,只有合法获取的证据才能被认定为有效证据,否则将被排除。
因此,在使用电子证据时,需确保证据的来源合法、获取方式合规,并且需要遵守相关法律规定。
此外,鉴定电子证据时,还需要确保鉴定技术的合法性和专业性,以保证证据的合法性。
三、电子证据的采信问题1. 电子证据的证明力问题电子证据的证明力指的是它能够证明或推定的程度。
相较于传统证据,电子证据有时存在一定的难以把握的问题,如篡改性、伪造性等。
因此,在对电子证据的证明力进行评估时,需要综合考虑其获取的方式、证据链的完整性、真实性的可靠性等多个因素,并且需要结合其他证据进行综合分析。
2. 电子证据的法律地位问题电子证据的法律地位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可能存在差异。
电子证据的认定与保全技术分析
电子证据的认定与保全技术分析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上的交流和交易量也日益增加,而网络争端和诈骗案件也随之增加,如何准确鉴别和认定电子证据,以及如何保全这些证据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电子证据的认定电子证据是指以电子形式记录的证据,例如:电子邮件、短信、网页截图等。
在法律上,电子证据虽然没有纸质文件具有的物证特征,但其证据价值同样重要。
在认定电子证据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证据是否真实可靠:鉴别电子证据的真伪,需要通过技术手段进行验证,例如:证据源的鉴定、MD5验证等。
2.证据是否完整:如果证据不完整,可能会导致判断错误,因此,需要保全证据整个过程,确保证据的完整性。
3.证据是否关联:证据之间的相关性是判断案件的关键,因此,需要在鉴定证据的同时,确认证据之间的关联性。
二、电子证据的保全技术为了保证电子证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需要采取一系列技术措施,包括:1.网络监控技术:可以对涉案网络进行实时监控,保障证据不被篡改、删除或伪造。
2.加密技术:对证据进行加密处理,可以保证证据的更高的安全性。
3.数据备份技术:数据备份是保证证据完整性的有效措施,唯一的目的是防止数据丢失。
4.防篡改技术:通过对证据所在的设备进行安全措施,例如:使用防篡改技术,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证证据不被篡改。
总之,保全电子证据需要采取多种技术手段相结合,这些手段可以前 period 保证证据实现身份鉴定、权限控制、信息备份等功能,切实有效地保障证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结论电子证据的认定与保全是一个非常复杂和繁琐的问题,需要综合运用技术手段和法律手段进行处理。
但总体而言,我们必须做到技术精益求精,法律监督不断加强,通过不断完善机制与手段,来保障电子证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维护网络秩序与社会安全,提高该领域的解决问题的效率和质量。
电子证据的法律认定与使用指南
电子证据的法律认定与使用指南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证据在法律领域的使用越来越普遍。
然而,电子证据的法律认定和使用仍然存在许多挑战和困惑。
本文将探讨电子证据的法律认定与使用指南,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电子证据。
一、电子证据的法律认定在法律上,电子证据的认定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真实性认定和合法性认定。
1. 真实性认定电子证据的真实性认定是指判断电子证据是否属实和真实。
在进行真实性认定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首先,电子证据的完整性。
完整性是指电子证据是否完整,是否有被篡改或删除的痕迹。
法庭可以通过检查元数据、时间戳和哈希值等技术手段来判断电子证据的完整性。
其次,电子证据的可信度。
可信度是指电子证据的来源是否可靠。
法庭可以考虑证人的证词、电子证据的制作过程以及相关的技术专家鉴定意见等来判断电子证据的可信度。
最后,电子证据的真实性。
真实性是指电子证据所反映的事实是否真实。
法庭可以通过与其他证据相互印证、调查取证和质证等方式来判断电子证据的真实性。
2. 合法性认定电子证据的合法性认定是指判断电子证据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要求。
在进行合法性认定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首先,电子证据的收集方式。
电子证据的收集方式必须合法,不能违反个人隐私权等法律规定。
例如,非法入侵他人电脑系统获取证据是不被法律认可的。
其次,电子证据的保存方式。
电子证据的保存方式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确保证据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例如,应当采取技术手段保护电子证据的安全性,并妥善保存证据链条。
最后,电子证据的提取和呈现方式。
电子证据的提取和呈现方式必须符合法律程序,确保证据的可信度和可审查性。
例如,应当采用合法的取证程序提取电子证据,并以合适的方式呈现给法庭和相关当事人。
二、电子证据的法律使用电子证据的法律使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证明力和价值评估。
1. 证明力评估电子证据的证明力评估是指判断电子证据在法庭上的说服力和效力。
在进行证明力评估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首先,电子证据的关联性。
解读电子证据法电子数据在法律诉讼中的使用
解读电子证据法电子数据在法律诉讼中的使用电子证据法是指通过电子手段收集、保存、呈现和审查证据的法律规定及相关实践原则。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数据在法律诉讼中的使用也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对电子数据在法律诉讼中的使用进行解读。
一、电子证据的概念及重要性电子证据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移动通信等电子设备产生、存储、传输和显示的信息,包括电子文件、电子邮件、短信记录、网络日志等形式。
电子证据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证据的收集和使用效率,提高了诉讼的速度和质量。
二、电子证据的认定原则在法律诉讼中,电子证据的认定原则主要有三个方面:真实性原则、合法性原则和权威性原则。
1. 真实性原则电子证据的真实性原则要求证据的提供者对所提供的电子数据负有真实性的责任。
电子证据的真实性可以通过数字签名、时间戳等技术手段加以保障,确保证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2. 合法性原则电子证据的合法性原则要求电子证据的获取和使用符合法律规定。
在收集和使用电子证据时,需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并获得相关当事人的同意或授权。
3. 权威性原则电子证据的权威性原则要求证据的提供方具备权威性。
通常情况下,权威的电子证据应由可以确保数据安全和可靠性的第三方机构进行存储和管理,以确保其真实性和合法性。
三、电子证据的提取和呈现电子证据的提取和呈现是指将电子数据转化为可供法庭审查使用的形式。
1. 电子证据的提取电子证据的提取包括数据获取、数据分析和数据备份等环节。
为了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信度,应采用专业的取证工具和方法进行提取操作。
2. 电子证据的呈现电子证据的呈现包括证据的组织、整理和展示等环节。
为了使证据更具说服力,可以采用数据可视化、数据对比等手段进行呈现。
四、电子证据的认定和效力在法庭审查中,电子证据的认定和效力需要经过一定的程序和方式。
1. 电子证据的认定电子证据的认定需要遵循合法获取、真实性和权威性等原则。
法庭可以通过鉴定机构对电子证据进行鉴定或从专家意见进行认定。
电子证据在民事诉讼中的认定与运用
电子证据在民事诉讼中的认定与运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电子证据在民事诉讼中的认定与运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过去,人们对于证据的定义往往局限于实物证据和书证,如今,电子证据的产生和使用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本文将探讨电子证据在民事诉讼中的认定与运用,并提出一些观点供参考。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电子证据的概念。
电子证据是指通过数字化方式记录的证据,包括但不限于电子邮件、短信、网络聊天记录、微信支付记录等。
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离不开互联网和电子设备,因此电子证据的产生和使用已经成为司法实践中的一部分。
然而,与传统的实物证据和书证相比,电子证据存在着一些特殊的问题和挑战,如真实性、完整性和可信度等,这就需要法院在认定和运用电子证据时有一套相应的规则和标准。
其次,电子证据的认定应遵循的原则是真实性和合法性。
在民事诉讼中,法院应该对电子证据的真实性进行认定,确保其内容不被篡改或伪造。
为了保持证据的真实性,法院可以采取一些技术手段,如数据鉴定、取证程序的规范等。
此外,电子证据的合法性也是认定的重要因素。
法院应该审查电子证据的来源,确保其获得的合法性,例如是否经过合法的授权或合法的获取等。
然后,电子证据的运用应注重保护个人隐私和合法权益。
在运用电子证据时,法院应该尊重个人的隐私权和合法权益,不得滥用或泄露个人的隐私信息。
同时,法院还应审查电子证据的合法性和有效性,确保其具备相应的证明力。
此外,法院还可以采取一些保护措施,如限制对敏感信息的公开,以避免给当事人造成不必要的损害。
最后,电子证据的认定和运用需要法官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更新速度的加快,法官应该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电子证据。
同时,法院还可以设立专门的岗位或机构,负责电子证据的鉴定和认定,提高司法决策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综上所述,电子证据在民事诉讼中的认定与运用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
在认定时,法院应注意其真实性和合法性的保证;在运用时,法院应注重个人隐私和合法权益的保护,并且法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电子证据的认定
电子证据的认定电子证据的认定在当今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法律意义,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子证据在各种法律纠纷和案件中越发频繁地被使用。
如何正确地认定电子证据成为了法律实践中的一项重要挑战。
本文将从电子证据的概念、认定原则和方法以及认定中的注意事项等方面展开探讨。
我们需要了解电子证据的概念。
电子证据是指以电子形式存在的证据,包括但不限于电子邮件、短信、微信、QQ聊天记录、社交媒体信息、电子文件、电子图片、录音、录像等。
这些电子资料都是现代通讯和信息技术的产物,使用广泛、便捷、快捷,因此在法律证据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电子证据的认定原则和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在认定电子证据时,一般遵循的原则有真实性原则、合法性原则、完整性原则、可靠性原则和权威性原则。
这些原则是认定电子证据的基本判断标准,有利于确保电子证据能够在法庭上得到合理、公正的认定。
认定电子证据的方法包括技术鉴定方法和法律推定方法。
技术鉴定方法是指通过计算机取证、数据还原、数据提取等技术手段对电子证据进行鉴定;法律推定方法则是指根据一般经验或法律规定对电子证据所包含的内容予以认定。
在电子证据认定中,需要特别注意一些问题。
首先是电子证据的真实性问题。
因为电子资料可以被轻松地复制、篡改,所以在认定时必须对电子证据是否经过篡改或伪造进行严格的检验和鉴定,以确保其真实性。
其次是电子证据的来源问题。
在使用电子证据时,必须清楚其来源,避免使用非法获取的电子证据,以免被认定为无效证据。
在认定电子证据时,还应考虑到电子证据的时间戳、数字签名、数据完整性等技术特征,以确保电子证据的合法性和可靠性。
在实际的法律实践中,电子证据的认定其实是一个较为繁琐的工作,尤其是在缺乏相关法律专业知识和技术鉴定手段的情况下,更容易出现认定失误。
为了提高电子证据认定的准确性和公正性,法律实践中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
应加强对电子证据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培训。
法律从业人员和司法鉴定人员应了解电子证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提高对电子证据的认定能力。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对电子证据的认定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对电子证据的认定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互联网的普及,电子证据在治安案件调查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由于其特殊性质,电子证据的认定一直是一个争议的焦点。
本文将探讨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对电子证据的认定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电子证据类型在治安案件中,电子证据主要包括电子邮件、社交媒体信息、手机短信、即时通讯记录、网络聊天记录等。
这些电子证据可以作为证明事实的依据,帮助公安机关还原案件真相。
二、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对电子证据的认定原则1. 真实性原则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对电子证据的认定,首先要求证据的真实性。
换言之,电子证据必须能够证明事件发生的真实情况,不能经过修改或伪造。
在认定电子证据真实性时,可以借助技术手段进行鉴定,比如数字签名、时间戳等。
2. 确凿性原则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对电子证据的认定还要求证据具有确凿性。
即电子证据的内容必须明确且能够证明案件事实,不能模糊或引起歧义。
公安机关在处理案件时,应对电子证据进行充分的审查和解读,确保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
3. 合法性原则电子证据的采集和存储应当符合法律规定,遵循合法程序。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对电子证据的采集有一定的限制,比如需要取得相关当事人的同意或者法院的授权。
对于非法获取的电子证据,公安机关不得将其作为依据进行处罚。
只有经过合法手段采集的电子证据才能得到认可和使用。
三、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对电子证据的认定案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对电子证据的认定,以下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假设某人涉嫌散布谣言,引发社会恐慌。
公安机关收到举报后,通过对其社交媒体账号进行调查,找到了相关证据。
此时,公安机关需要判断这些社交媒体信息是否属于有效的电子证据。
在这个案例中,公安机关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对电子证据进行认定:1. 鉴别证据来源公安机关需要确认社交媒体信息的真实来源,以排除伪造或修改的可能性。
可以借助技术手段追踪信息的发出IP地址、账号注册信息等,确保证据来源可靠。
电子证据法电子文档与证据认定
电子证据法电子文档与证据认定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证据在法律实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由于电子证据的特殊性,其认定过程较传统证据更为复杂。
本文将就电子证据的基本概念、认定要素以及相关规则进行探讨,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电子证据法。
一、电子证据的基本概念电子证据是指以电子方式生成、存储、传输或呈现的证据。
与传统纸质证据相比,电子证据具有易复制、易修改、易删除等特点。
因此,在电子证据的认定过程中,需要重视电子证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二、电子证据的认定要素1. 可信性要素电子证据的可信性是认定其法律效力的基础。
在电子证据的认定中,需考虑以下要素:(1)产生环境:包括电子文档生成的时间、地点、方式等,以确定其是否存在伪造的可能性;(2)存储介质:要确定电子证据是否存在丢失、损坏、篡改等风险;(3)生成过程:包括电子证据从生成到呈现的全过程,需确认其中是否存在中断、修改、删除等情况;(4)相关数据:要验证电子证据中的关键数据是否真实准确,是否存在伪造可能。
2. 完整性要素电子证据的完整性要求证据的内容不受篡改或者损毁。
为此,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生成环节的完整性:要求证明电子证据在生成的过程中没有被篡改或损坏;(2)传输环节的完整性:要求证明电子证据在传输过程中没有被干扰或损毁;(3)存储环节的完整性:要求证明电子证据在存储过程中没有被删除或损坏。
三、电子证据的相关规则1. 原始数据原则根据电子证据的原始数据原则,法院在认定电子证据时,应尽力获取、采用原始数据。
原始数据是指电子证据产生时所存在的数据,可以通过合法渠道获取。
采用原始数据可以确保证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2. 鉴定规则鉴定是电子证据认定的重要环节。
对于涉及电子证据的案件,法院可以委托专家进行鉴定,以验证电子证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鉴定机构应当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能够分析、解读电子证据,提供鉴定结论。
3. 比对规则当涉及同一事实的多份电子证据时,法院可以采用比对的方式予以认定。
《民事电子证据认定问题研究》范文
《民事电子证据认定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证据在民事诉讼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电子证据因其独特的属性,如易篡改、易消失、难以直接识别等,给民事诉讼中的证据认定带来了新的挑战。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民事电子证据的认定问题,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二、电子证据概述电子证据是指以电子形式存在,以数字化技术存储于计算机系统或网络中的信息。
电子证据具有存储方便、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等特点,但在民事诉讼中,其真实性、完整性和合法性认定相对困难。
三、民事电子证据认定中的问题(一)真实性认定问题电子证据的真实性认定是民事诉讼中的关键问题。
由于电子证据容易被篡改,且篡改后不易被察觉,导致其真实性的认定难度较大。
此外,电子证据的生成、传输和存储过程中可能存在技术漏洞,也增加了其真实性的不确定性。
(二)完整性认定问题电子证据的完整性是指其内容是否完整无缺。
由于电子证据可能通过网络传输、多处存储等方式存在,其完整性易受到破坏。
同时,对电子证据的篡改往往难以被直接察觉,导致其完整性难以确认。
(三)合法性认定问题电子证据的合法性主要涉及其收集、保存和提交的过程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由于缺乏统一的电子证据收集和保存规范,可能导致电子证据的合法性存疑。
此外,不同地区的法律法规对电子证据的认定标准可能存在差异,也给其合法性认定带来困难。
四、原因分析(一)技术原因电子证据的认定需要依赖一定的技术手段和设备。
由于技术发展水平的不均衡,部分地区或个人可能缺乏必要的设备和技术支持,导致无法有效认定电子证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二)法律原因当前关于电子证据的法律规范尚不完善,缺乏统一的认定标准和程序。
不同地区的法律法规对电子证据的认定标准可能存在差异,导致在跨地区诉讼中难以统一认定标准。
五、解决对策(一)加强技术支持加大对电子证据相关技术的研发和投入,提高电子证据的识别、提取和认定技术水平。
同时,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操作技能和法律意识。
《民事电子证据认定问题研究》范文
《民事电子证据认定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证据在民事诉讼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传统的纸质证据被数字信息和电子数据所取代,民事电子证据的认定成为了法律界与科技界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
本文旨在分析当前民事电子证据认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挑战,并探讨相应的解决策略和未来发展方向。
二、民事电子证据概述民事电子证据是指以数字形式存在,以电子方式形成、发送、接收或存储的,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或其他信息。
电子证据的种类繁多,包括但不限于电子邮件、社交媒体信息、电子文档、数据库记录等。
其具有易篡改、易丢失、技术依赖性强的特点,因此在民事诉讼中的认定显得尤为重要。
三、民事电子证据认定现状及问题(一)认定现状目前,我国法律对电子证据的认定已有一定规定,但在实际操作中仍面临诸多困难。
由于技术门槛较高,电子证据的提取、固定和审查过程相对复杂。
法院在审理案件时,往往需要借助专业技术人员的帮助。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1. 真实性认定困难:电子证据容易被篡改且无原始凭证,其真实性的认定成为一大难题。
2. 合法性标准模糊:现行法律对电子证据的收集、保存和提交等环节缺乏明确的标准和规范。
3. 技术依赖性强:电子证据的认定往往需要依赖专业的技术设备和人员,普通法院在技术方面存在不足。
4. 跨区域、跨平台取证难:随着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电子证据的存储和传输呈现出跨区域、跨平台的特点,取证难度加大。
四、民事电子证据认定问题的解决策略(一)完善法律法规建议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电子证据的合法性标准、收集和提交的程序以及技术要求等,为法院认定电子证据提供法律依据。
(二)加强技术支撑法院应加强与科技企业的合作,引入先进的技术设备和人员,提高电子证据的提取、固定和审查能力。
同时,应培养具备法律和技术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以满足民事诉讼对电子证据认定的需求。
(三)建立电子证据认证中心建立专门的电子证据认证中心,负责电子证据的鉴定和认证工作。
电子证据的法律效力与认定研究
电子证据的法律效力与认定研究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电子证据在司法实践中的使用日益广泛,对于电子证据的法律效力和认定也备受关注。
在传统的法律体系中,纸质证据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但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传统的证据形式已无法满足审判实践中的需求。
为此,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以适应电子证据的提出和认定。
在我国,电子证据的法律效力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得到规定。
第六十五条明确规定:“当事人对不能以书证、物证证明的事实,可以依照本法第六十条至六十四条的规定,提供电子数据,经过技术认证程序可以确认其真实性的,可以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可以看出,电子证据在民事诉讼中具有与传统证据同等法律效力的地位。
然而,电子证据的真实性与有效性往往难以确定,因此,如何认定电子证据的真实性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于电子证据的认定,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多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电子证据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并经过司法机关认证,才能够作为有效证据。
这种观点强调了电子证据的规范性和权威性,以司法机关的认证为准则,有力地保障了电子证据的真实性。
然而,这种观点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司法机关认证的程序较为繁琐,往往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限制了电子证据的运用。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电子证据的认定应以合理性和科学性为标准。
电子证据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进行鉴定和验证,如数字签名、加密技术等,以保证证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这种观点较为灵活,在保证真实性的同时,也更兼顾了效率和便利性。
然而,这种观点在实际操作中面临的挑战较大。
因为电子证据的技术手段繁多,非专业人士难以进行准确的判断和鉴定。
针对电子证据的认定难题,应该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采取综合性的认定方式。
在认定电子证据时,可以结合相关技术手段进行初步鉴定,如数字签名、加密技术等。
同时,还需要考虑证据的合理性和可信度,如与其他证据相互呼应、相互印证等。
其中,与其他证据印证往往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通过与其他证据比对,进一步验证电子证据的真实性。
电子证据的认定
电子证据的认定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证据在法律实践中的作用不断得到重视。
电子证据指的是以电子方式创造、存储、传输、处理的涉及事实的信息。
在诉讼中,电子证据的证明能够丰富事实认定的内容,增强判决的可信度,因此各国立法机关和司法机构都纷纷制定了有关电子证据的规定和标准。
但是,电子证据的认定也必须面对一些困难和挑战,如证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可靠性、可审查性等问题,因此电子证据的认定是法律实践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电子证据的认定依据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证明人证言证明人证言是电子证据的一种认定方式,即通过证人的口头陈述来证明电子证据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证明人可以是电子证据制作、存储、传输、处理的人员,也可以是电子证据涉及的事实的当事人或第三人。
证言内容应具体、详实、独立,证明电子证据的来源、制作工具、存储方式、登录时间、传输路径、处理过程等情况。
2. 技术鉴定意见技术鉴定意见是电子证据认定的另一种方式,即通过专业的技术人员对电子证据进行鉴定和分析,以确定其真实性、完整性、可靠性等问题。
技术鉴定应该在法庭上进行,鉴定人应该有一定的资质和专业技能,能够对电子证据所涉及的技术和相关法律进行解释和评估,向法庭提供独立、客观、权威的鉴定意见。
3. 书证书证是指以书面形式记录的电子证据,如电子邮件、聊天记录、短信、电子合同等。
这些书面记录可以作为证据提交法庭审理,原则上可以直接被认可。
但是,也需要对这些书面记录进行真实性和完整性的鉴定,以确认其是否可以作为有效电子证据。
4. 遵循法律与法规电子证据的认定还需要遵循所在国家的法律和法规,例如欧盟规定的电子签名与电子认证的标准或中国《民事诉讼法》和《证据规定》等法律条款的规定,这些法律和法规可以作为电子证据认定的重要依据。
1. 真实性真实性是指电子证据是由事实产生,没有人为伪造、篡改、捏造的情况。
电子证据的真实性认定需要考虑证据的来源、时间、制作工具、存储方式等相关信息,并需要与其他证据进行比对、交叉验证。
电子证据的取证与认定
电子证据的取证与认定电子证据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日益凸显。
作为数字时代的产物,电子证据在法律诉讼和调查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然而,由于其特殊性,电子证据的取证与认定也存在一系列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探讨电子证据的取证过程以及认定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以确保电子证据在司法程序中的有效利用。
一、电子证据的重要性电子证据,包括但不限于电子邮件、短信、社交媒体聊天记录、电子合同和数字照片等,已成为了许多刑事案件和民事纠纷中的关键要素。
与传统纸质证据相比,电子证据具有以下优势:首先,电子证据具有时效性。
在数字时代,人们相互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主要依赖于电子设备和互联网。
电子证据能够准确记录和反映特定时期内的言论和行为,而且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间的推移,电子证据往往会越来越多。
其次,电子证据具有实质性。
与口供等人证证据相比,电子证据更加客观、准确。
电子数据的来源可以被追溯,且很难进行篡改或伪造。
当案件需要确定特定事实的真伪时,电子证据往往能够提供有力支持。
最后,电子证据具有量大且易于存储的特点。
在数字化时代,电子数据呈指数级增长,相比之下,纸质证据的收集和保管要困难得多。
电子证据可以通过电子设备进行存储,并能够轻松备份和检索,大大提高了证据的收集和管理效率。
二、电子证据的取证过程电子证据的取证过程需要遵循一系列法律程序和技术手段,以保护证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首先,采集原始数据。
这包括收集和保留涉及案件的电子数据,比如电子邮件、短信、社交媒体记录等。
收集时应注意保护证据的完整性,避免对数据进行篡改或破坏。
其次,确保取证工具的可靠性。
当使用取证工具进行数据采集时,需要确保工具的合法性和可靠性。
取证工具应该具备专业的技术能力,能够完整地提取、分析和保存电子证据。
接下来,进行数据分析。
通过对电子证据的分析,可以从中提取关键信息和证据链。
数据分析需要借助专业软件和专业人员进行,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最后,报告和呈现证据。
电子证据的认定
电子证据的认定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法律事件涉及到了电子证据的认定问题。
这些电子证据既包括电子邮件、电子合同、电子图片等,还包括更为复杂的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库等,都具有成为证据的潜力。
然而,电子证据的特殊性质使得其认定更加困难,同时也需要相关的认定标准和方法。
一、电子证据特殊性质相比于传统的书面证据和口述证据,电子证据具有以下几个特殊性质:1、易于篡改。
电子证据容易被修改、删除和篡改,特别是采用了技术手段进行伪造的情况更加复杂。
因此,在电子证据的认定过程中限定篡改的可能性是至关重要的。
2、可复制。
电子证据易于进行复制和传播,人们可以轻松地在多个地方拷贝同一份电子证据。
与书面证据不同,电子证据的理论上的无限复制可能也增加了其可信度的问题。
3、涉及技术错误。
由于电子证据涉及到计算机技术,也就意味着一些技术错误引发的问题可能会对电子证据的有效性产生影响。
当计算机有误操作、拥有虚假软件和在线上有安全漏洞的时候,可能会导致证据被篡改、丢失、遗漏等情况的产生。
4、资料量多样性。
与传统证据不同,电子证据具有极大的资料量和多样性。
电子证据可能包含电子邮件、电子表格、数据库、视频、照片、录音等,并且在线通讯的各种形式,例如:即时通讯等,也是一种常见的电子证据形式。
电子证据的认定标准是指在电子证据作为法律证据时必须满足的一些必要条件。
这些条件通常要涵盖证据收集、证据保存、证据传输等方面的问题,以确保电子证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一般情况下,电子证据的认定要求具备以下几个要素:1、合法性。
电子证据在收集、保存和传输过程中必须符合相关法律和规定。
也就是说,如果涉及到个人隐私或者商业机密,必须事先获得相关当事人的授权或同意。
2、真实性。
电子证据的内容必须真实可信,而且其展现的事实必须与真实情况相一致。
同时要求证据收集时不能对其内容进行人为篡改,以免影响其可信度。
3、完整性。
电子证据的完整性是指证据应当包括全部的原始数据,而不是被删除、修改、删减或者遗漏的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电子证据的认定
作者:张瑞华
来源:《法制博览》2014年第10期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互联网的利用得到普及。
科技纵然给人带来了便利,但与此同时,网络犯罪,电信犯罪等案件发生的次数逐年增加。
网络电信犯罪具有隐蔽性好,不易侦查,社会危害性大的特点。
因此,电子证据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本文从电子证据的一般性,论证了电子证据的可采纳性认定与电子证据的证明力度认定,并结合实际分析了电子证据认定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电子证据;电子证据可采纳性;证明力度认定
一、电子证据的概念
从人们开始关注电子证据到如今,电子证据还没有在法律上的明文规定,即使我国新修改的《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三条对证据的类别规定上,也仅仅是“电子数据”寥寥几字而已,并未作出进一步细化。
但是有不少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总结出来定义电子证据的两种观点:第一,从广义上来说,就是以电,数字,磁,光学等网络电信形式,利用电脑或别的可以形成,记录并存储可传递的设备,可以证明某些事实或者案件的电子材料。
据此可以把电子证据分成三种,一是通讯设备中的电子证据;二是封闭在电脑系统中的证据材料;三是公开电脑系统的证据,表现为互联网的证据。
第二,从狭义上来说,电子证据就是电脑或者电脑系统在工作过程中记录的并有可能反应某些事实或者案件的材料。
电子证据的特点如下:(1)认定难:相对传统证据,电子证据还是一种新型的证据,而很多从业的司法机关人员,平时很少接触这类证据,在工作中也不擅长发现、归纳这些证据,特别是检察院和法院的办案人员,如果对“电子证据”不敏感的话,很难从中找到犯罪的蛛丝马迹,即便找到,也会在认定上产生极大的困难。
因此,需要审判者具有一定该方面的专业知识,有时还需要凭借鉴定技术手段。
(2)证据保全难:由于“电子证据”并非是实体证据,并且并非用复印、打印的形式就能物化的,因而极易对其进行修改。
若不能即使进行实体化保存,很容易被篡改、修饰,而且高技术的修饰型行为很难被察觉。
二、电子证据认定的概念及相关法律规范
认定电子证据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两个任务:第一,断定哪种或者哪些电子材料可以被法庭所承认;第二,如何断定电子材料的证据与事实案件的关系。
这就是所谓的可采纳性与证明力度的认定问题。
(一)可采纳性的认定
证据的可采纳性指的是在法律允许范围内证据资料可以作为证据的资格,电子材料的可采纳性指的是哪些材料可以充当证据被法律所认可并能进入到诉讼程序。
在这个问题上,世界上各个国家大都根据等同功能原则认可电子材料的可采纳性。
因此在法律尚未确定电子材料可采纳性准则之前,人们需要遵守非歧准则,就是指不管是各种的纸质证明或者是电子材料的物证形式,对事实和案件相关的争议点拥有证明性,并且这种证据本身真实性可靠,法庭应当支持并采纳。
1关联性准则
证据的自然属性包括关联性,关联性是指案件事实与证据本身二者之间存在的联系。
在法庭案件诉讼过程中,关联性作为证据采纳的一个基本标准,指的是对事实案件的证明有着实质性的意义。
也就是说,在逻辑上和待证明事件之间,证据必须具有充足的证明关系。
有关联性证明关系的电子材料可以采纳,否则不予采纳。
2合法性准则
所谓电子证据的合法性,是指将要被采纳的证据,必须是符号法律规定的根据或材料。
3真实性准则
证据的真实性指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必须具有客观存在的属性。
用来证明案件的证据,其的存在方式以及证据的内容表现形式必须是真实可靠的。
其中,客观性是证据的最主要特性,如果不具备这个特性,证据也就不能成为证据了。
证据的客观性有着三层含义,一是证据所能证明的内容必须是真实发生过的,或者是将来的某一天会发生的事实;二是具有客观性特点的证据所能证明的事实或者内容应当是客观存在的;三是证据客观性表明事实案件的认定具有可靠性。
(二)证明力度认定
研究电子材料证明力度,指的是电子材料自身或者是电子材料与事实案件中的其他证据一道在多大程度上能证明要证实的事物。
证据证明力度的高低取决于证据本身具有的充分性与确定性。
而电子材料作为证据具有它独特的特点,往往电子证据还会有是否能证明完整的事实情况,也就是说,假如某份电子证据形成过后遭受到外来的增加或者删减,甚至是损坏,会影响它的证明力度。
因此遵循传统证据的模式,电子证据会带来很多麻烦,电子材料的形成与电脑PC等现代设备联系紧密,这个问题令技术专家都非常头痛。
而且,随着信息科学技术越来越快的发展,新的技术问题会产生的很多,即使是“法律专家”、“证据专家”的法官也肯定会感到非常大的压力。
因此,制定一些判断的标准和间接推定的规则,对电子证据证明力判断是必不可少的了。
1充分性准则
与案件相关的电子证据,不但要具备实质真实性的内容,更要具备证明的充分性;不仅要可以“证明确实”,更要“证据充分”。
所谓的“证据充分”,是指电子证据具有的证明力或价值足够证明涉及案件中待证事实。
2可靠性准则
可靠性准则是指证据具有的实际可靠程度,就是指实质上的真实性标准。
它来说明了电子证据有可能处在一种“模棱两可”的状态,而并不是将其作为“非真即假”的逻辑进行简单处理。
3完整性准则
制定考察电子材料证据证明力度的特殊指标,联合国国际社会贸易法律法规《电子商业示范法》、印度尼西亚《1999年信息技术法》与马来西亚《电子证据规则》陆续应用了这一规范术语。
从中这些法律可以看出,完整性共有两层含义:第一,电子证据本身具备的完整性;第二,电子材料证据所依赖的电脑PC系统的完整性。
参考文献:
[1]公安网电子证据的概念、特征及其研究意义[EB/OL]
[2]徐建宏浅谈对电子证据的认识及其在公安工作中的调取[EB/OL]公安网,2008-12-24
[3]曹建明在公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A]载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编民事诉讼证据司法解释及相关法律规范[C]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