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复习教案新人教版
第五单元补充:一、复习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掌握常用字词与重要语句。
2、会阅读课文重要语段,理解课文内容与作品主题。
3、会利用注释与工具书,阅读课外浅近的文言文语段。
二、复习重点:1、了解作家作品,掌握常用字词与重要语句。
2、会阅读课文重要语段,理解课文内容与作品主题。
三、复习难点:会利用注释与工具书,阅读课外浅近的文言文语段。
四、学法指导:自主、合作、探究五、教具准备:多媒体六、复习导入:本单元为文言文单元,重点要注意背诵。
七、复习内容:(一)文学常识。
1、《桃花源记》:选自《》。
作者陶渊明,又名,字元亮,浔阳柴桑人,(填朝代)著名诗人。
2、《陋室铭》:选自《全唐文》。
作者,字梦得,被称为“”。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或者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3、《爱莲说》:选自《》。
作者,字茂叔,(填朝代)哲学家,著有《》《》等。
4、《核舟记》:选自清朝人编辑的《》。
本文作者是,明末人。
5、《大道之行也》选自《》。
这部书与《》,《》,《》《》并称“五经”。
6、杜甫,字子美,号,世称杜少陵。
被喻为“”,其诗被称为“”。
著有《杜工部集》。
“三吏”是指《》,《》,《》;“三别”是指《》,《》,《》。
(二)精彩语段阅读。
《桃花源记》“林尽水源……不足为外人道也!”1、解释加点字⑴具.答之()⑵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⑶屋舍俨然..()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⑴可爱者甚蕃.()⑵濯清涟而不妖.()⑶香远益.清()⑷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2、翻译文言语句莲之爱,同予者何人?3、选文第1节从、、三个方面对莲花进行了描写。
4、短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则是作者思想情怀的抒发,可现实生活中,有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对待的?请简述理由。
《核舟记》⑷各复延.至其家()⑸乃.不知有汉()⑹便要.还家()2、下列加点字与“皆叹惋”句中的“皆”字意义不同的是()A、男女衣着,悉.如外人B、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D、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3、有些成语出自本文,请写出两个4、下列加点词语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阡陌交通.. 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C、无论..魏晋 D、设酒杀鸡..作食5、翻译句子(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说课稿(全)
4.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熟读成诵,理解文章的内容。
能力目标:积累迁移,培养想象能力、创新能力。
德育目标:正确评价作者的理想,思考现代人生。
二、教学设想
1.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一个“春蚕收长丝,秋收靡王税”般的社会,和平恬静,怡然自乐。它是一种理想,一种美的象征。因此,我把本节课设计为赏析课,以“美”为突破口,开展教学,突出重点。
《陋室铭》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介:《陋室铭》是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文,这是一篇优美的抒情短文,本文通过赞扬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全文只有9句,81字,但以其立意鲜明,构思精巧,韵味深长而脸炙人口,流传百世,显示了它永久不衰的艺术魅力。(二)教学目标的确定及依据:根据《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显易懂文言文”,“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的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1、知识目标:掌握文言常用实词,翻译并背诵全文。2、技能目标: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3、情感态度目标:理解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用时代眼光看待古代文化,客观评价古人。
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五单元
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五单元桃花源记·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165页~169页。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基本的文言句式,了解古今词义的变化,积累部分文言常用词语。
2.学习本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以简练、质朴的语言进行记叙的写作特点。
◆过程与方法1.布置预习,重点讲解。
2.点拨法、讨论法、诵读法、问答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作者通过描绘“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2.认识陶渊明的“理想社会”在当时背景下的现实意义,以及人民希望过安宁、和睦、平等、自由的生活的心愿。
重点难点疑点剖析◆重点1.掌握文章中基本的文言词语,了解常用的文言句式。
2.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叙事的表现手法。
◆难点1.认识作者在文章中所反映的思想,学习本文的记叙方法。
2.课文中的生字词和文言的句式。
◆疑点1.作者为什么开头结尾写得简略,中间写得详细。
2.桃源人为何“不复出”。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了解陶渊明的生平简介,作品风格和这篇文章的背景。
◆学生准备提前预习课文,并在疑难之处作标记。
第l课时教学派程设计教学步骤板书设计1.字词垂髻()要()俨然()邑人()阡陌()骥()怡然()2.行文思路桃花源记发现桃花源(段)访问桃花源(、段)重寻桃花源(、段)对理想社会的追求12345⎧⎨⎪⎩⎪⎫⎬⎪⎭⎪第2课时教学流程设计教学步骤练习设计1.试从课文中找出出自本文的成语,并选用其中的三个成语写一段话。
辅导练习提示:要求:(1)语句流畅,围绕一个中心选择材料。
(2)运用叙述和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3)字数100字左右。
教法探讨1.指导学生当场背诵课文,可以分三个阶段进行: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在扫清语言障碍的基础上多次诵读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对“故事”作一定分析,激活学生形象思维,可以轻松地复述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思想感情,有助于学生熟练背诵课文。
2.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运用想象力来探究故事情节,品味陶渊明独具特色的写作风格。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五单元教学设计《桃花源记》教学设计(第2课时)教学目标:1、把握文章的整体思路。
2、感受桃花源美妙社会生活,明确的写作目的。
教学过程:一、回忆所学,检查字词积存(1)根本实词(2)常用虚词(3)古今异义(4)一词多义二、再读课文,概述课文1、以渔人的口吻叙述文本故事2、以村人的口吻叙述文本故事3、以读者的口吻叙述文本故事4、师生沟通,理清思路三、析读文本,感受美妙1、感受桃花源的漂亮2、感受桃花源的神奇3、感受桃花源的人物4、用自己的话概述向我们呈现出的桃花源怎样的社会图景?四、联系背景,体悟表达1、补充创作背景,结合本文,说说的写作目的。
2、局部探究,体会表达之妙(1)体会以下句子各有什么表达效果A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B 渔人甚异之C 缺乏为外人道也D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E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2)为什么要将仆人公设计成“渔人”,为何不将仆人公设计成“猎人”或其他什么人呢?五、总结课堂,共性评价1、总结本课教学2、的这一抱负在当时的条件下能不能变成现实?今日我们应当怎样对待这样的抱负?《陋室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把握文言词汇,体会文章的写法特点。
2、理解的思想感情,熟悉作品的现实意义。
3、用不同时代的眼光对待古代文化,客观地评价古人。
教学重点:诵读品尝美丽的语言。
教学难点:1、体会本文的写法特点。
2、理解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在大唐的历史上,有一位性格倔强的诗人,三十四岁那年,由于参与政治革新活动,一觉醒来被赶出了朝廷。
十年后,召回长安后,因到玄都观去赏桃花,写了一首惹祸的诗:紫陌红尘扶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由于这首诗,他又被贬到连州。
一贬又是十四年,等他五十七岁再回到长安时,玄都观里的桃花已荡然无存,只剩下一片乱草。
这不怕惹祸的诗人,又写了一首《再游都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开尽菜花开。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
第五单元单元要点: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2、领会文章丰富的内涵;3、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
教学时间:15课时21桃花源记教学目标:1.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 3.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朗读、背诵文言文;(2)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3)把握文章的叙事线索。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故事曲折回环,悬念迭起,引人入胜的写法。
教学方法: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一、导语:我国东晋末年,封建国家分裂,政权交替,战争频繁。
东晋王朝极端腐败,对外一味投降,安于江左一隅之地。
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加深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榨。
可以说,和平,是每一个民族共同的向往。
有一个成语就是这一社会理想的集中体现,它就是——世外桃源!这个成语出自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名作《桃花源记》。
它描述的是一个与世隔绝、没有战祸,安乐而美好的地方。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二、作者简介: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伟大诗人。
他所作的诗文,内容多描写农村生活,表现了优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乐于和农民来往和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但也包含了乐天知命、消极适世的因素。
本文写作年代大约是宋永初二年(421年),其时陶渊明已经五十七岁了。
他拒绝同刘格的来政权合作,不满黑暗的政治现实,同时由于他和农民接近,理解他们追求理想社会的愿望,所以写了这篇记和诗。
三、检查预习情况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豁然开朗(huò)屋舍俨然(yǎn)阡陌交通(qiān mò)黄发垂髫(tiáo)便要还家(yāo)刘子骥(jì)诣太守(yì)四、课文分析1.朗读课文。
(或听老师范读,听课文录音后齐读课文)2.同学齐读课文。
3.利用工具书及课后注释,笔译全文。
五、小结:(1)古今异义词(2)一词多义(3)判断句第二课时一、回顾前堂,朗读课文二、课文分析1、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精选12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精选12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理解文题2、读---读准字音,读出句读,把握感情基调3、掌握重点词语、特殊句式4、掌握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情感教学过程一、由“世外桃源”导入,并释题。
——计划2分钟桃源----桃园(辨析理解)二、走近作者,你对陶渊明了解多少呢?(提前布置预习)—计划3分钟预设:陶渊明(公元365—427年),字元亮,又名潜,别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生活在东晋的分裂崩亡时期和晋末的换代之际,社会矛盾尖锐,兵荒马乱,民不聊生。
“不为五斗米而折腰”,对东晋的黑暗现实不满而归隐,一生好酒,常设酒宴客。
三、读---读音、句读、感情基调(给予准确的评价、恰当的鼓励)计划12分钟1、全班齐读,自我评价。
2、教师范读,同学们评价。
3、分组读,其它组评价。
4、学生个人主动读,同学们评价。
预设:为(wèi)(wéi) 夹(jiā)数(shuò)陌(mò)要(yāo)语(yù)诣(yì)骥(jì)咸(xián)四、重点词语的理解(提前布置预习)———计划10分钟1、指出下列标记词语的古今意义阡陌交通(古义:互相通达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芳草鲜美(古义:花今义:芳香)芳草鲜美(古义:鲜艳美丽今义:羹味道美)咸来问讯(古义:都今义、盐味)咸来问讯(古义:讯问消息今义:调查、讯问)妻子邑人(古义:妻子和儿女子单今义:男子的配偶)来此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与外人间隔(古义:隔断、隔绝今义:距离)无论魏晋(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条件关系关联词,不管) 便扶向路(古义:沿着今义:携扶、搀扶)便扶向路(古义:原先今义:朝着)处处志之(古义:作标记今义:志向、意志)寻病终(古义:不久今义:找)延至其家(古义:邀请今义:延长)此中人语云(古义:说今义:云朵)缘溪行(古义:沿着今义:缘分)欲穷其林(古义:走到......的尽头今义:贫穷)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篇2一、教材分析:《陋室铭》是一篇短文力作,是我国古代文苑中的一朵奇花,千百年来经久不衰。
(语文教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敬畏自然中写道:再也不应该把其他生物仅仅看做恶魔的美食佳肴,而首先应该把它们看做是与我们平等的生命,看做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看做是宇宙之美的展示者。
一起看看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欢送查阅!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情怀,学习的描写手法。
2、过程与方法:品味形象、生动、优美的语言。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的思想感情,受到热爱自然的熏陶。
【重点】学习本文的描写手法。
【难点】形象性、知识性、抒情性的结合。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敬畏自然中写道:再也不应该把其他生物仅仅看做恶魔的美食佳肴,而首先应该把它们看做是与我们平等的生命,看做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看做是宇宙之美的展示者。
首先应该敬畏它们,就像敬畏我们自己一样。
利奥波德,这位美国论理学家,他对大雁是这样,他怀着喜爱的心情,欣赏的心情,观察大雁种.种活动情景,他对大雁感同身受的情感体验,能让我们走近大雁。
二、课前热身1、生字识记:雾霭(ǎì)缄(jiān)默狩(shòu)猎凋(diāo)零2、词语识记:目空一切弥漫滑翔迁徙筹码3、预习效果反应:对大雁作了哪些描写这些描写突出了大雁的哪些个性特点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描写了南飞的大雁,描写了冬季的大雁,描写了孤雁,描写了4月间大雁群居的鸣叫,在大雁身上找到了善性、友情、亲情、找到了联合的观念,找到了大自然的诗意。
四、合作探究1、仔细体会下面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所表述的理想感情。
⑴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三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临了。
大雁是春天真正的使者,大雁给人们带来了春天的生机,春天的希望,春天的喜悦。
⑴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会叫起来,似乎它们溅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蒲身上的冬天。
归来的大雁让香蒲乃至万物从此迎来春天,欣欣向荣。
语言生动形象。
2、阅读课文第6──10自然段,探究以下问题⑴选文对大雁作了哪些描写选文对大雁到玉米地的旅行,春雁的集会秩序以及集会中的剧烈辩论等作了生动的描写。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 教案新人教版
第五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学习以说明事物为主的说明文。
有介绍中国建筑、园林和绘画艺术的,也有介绍动物的。
阅读这样的文章,学生可以了解我国人民在这些方面的卓越成就,感受前人的非凡智慧与杰出创造;可以引导学生去发现大自然的奥秘,激发科学探索的兴趣。
茅以昇的《中国石拱桥》通过抓特点、举例证,向人们介绍有关中国石拱桥的知识,歌颂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叶圣陶在《苏州园林》中以总说和分说相结合的形式,井然有序地为读者介绍苏州园林的各种特点,让读者感受到苏州园林的艺术美、图画美;法布尔的《蝉》以文学的笔调,从科学研究的角度对“蝉的地穴”和“蝉的卵”进行了详尽的观察和分析总结,将蝉写得活灵活现,有很强的可读性;毛宁的《梦回繁华》主要介绍了《清明上河图》这一国宝级画作,从社会背景、作者到画作的内容、艺术特点,都进行了条理分明的介绍,娓娓道来,引人入胜。
学习本单元课文时,要引导学生了解如何抓住事物特征说明事物,学习围绕中心有条不紊地说明的方法。
要让学生学习并掌握各种说明方法,同时还要了解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在此基础上,增进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特别是建筑艺术和绘画艺术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和社会的兴趣,培养其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
教学写作部分要指导学生掌握抓住事物的特征来说明事物的方法,采用合理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来说明事物。
要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从而提升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在“口语交际复述与转述”的教学中,要指导学生了解复述和转述的区别,并能区分详细复述和简单复述。
要求学生掌握各种转述的方法,并能灵活运用。
在教学名著导读时,要引导学生体会科普作品中蕴含的科学思维、科学理念和科学精神,并关注科普作品的艺术趣味。
分类内容课时教学要点18.中国石拱桥 2 1.引导学生感受说明文中求真求实的理性精课文19.苏州园林 2 神,激发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探索兴趣。
20.蝉 1 2.指导学生把握说明文的文体特征,了解常21.梦回繁华 1 见的说明方法,学会抓住特征来说明事物。
八级上册第五单元语文教学教学设计人教版
答案:《背影》一文中的情感变化从最初的对父亲的误解和不满,逐渐转变为理解和感激。这种变化的原因主要是父亲深沉的爱子之情和对儿子的无私奉献。
3.题目:请解释文中“背影”一词在文中所承载的意义。
答案:在文中,“背影”一词承载了父亲对儿子的深沉爱意和无尽的牵挂,同时也象征着父亲默默付出、无私奉献的精神。
2.能力层次: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培养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引导讨论、分析课文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3.素质层次:学生具有不同程度的文化素养,但他们的文化素养还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介绍作者背景、分析课文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拓展建议
1.学生可以利用图书馆或网络资源,查阅更多关于朱自清的作品和资料,深入了解其文学风格和创作背景。
2.学生可以参加学校或社区组织的文学鉴赏活动,如文学讲座、作品研讨会等,以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交流能力。
3.学生可以尝试自己创作一些文学作品,如短篇小说、诗歌等,通过创作过程锻炼自己的文学表达能力。
答案:文中的“默默”一词形容父亲的行为,意味着父亲在关爱儿子时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4.题目:请解释文中“无尽的牵挂”一词的含义。
答案:文中的“无尽的牵挂”一词形容父亲对儿子的思念和关心,意味着父亲对儿子的关爱是永无止境的。
5.题目:请解释文中“孝顺父母”一词的含义。
答案:文中的“孝顺父母”一词指的是子女对父母的尊敬、关爱和照顾,表达对父母的感激和回报。
4.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可以设置分组讨论区,供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此外,可以准备一些展示板和白板,方便学生进行展示和记录。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教案标题:探索诗歌的魅力——《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并理解本单元所学诗歌的基本知识和特点;2. 培养学生欣赏、鉴赏和创作诗歌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4. 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重点:1. 掌握本单元所学诗歌的内容和形式;2. 培养学生的诗歌欣赏和鉴赏能力;3. 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深入理解和感悟能力;2. 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教学准备:1. 教材《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本;2. 多媒体设备;3. 课堂活动所需的诗歌材料和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优美的诗歌朗诵或背诵,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2. 以问题形式激发学生对诗歌的思考:“你对诗歌有什么了解?你认为诗歌有什么特点和魅力?”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介绍本单元所学的诗歌内容和主题,包括作者、背景等;2. 分析诗歌的形式和特点,让学生理解诗歌的语言之美和意境之美;3.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表达手法和修辞技巧,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三、课堂活动(30分钟)1. 学生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意义和情感表达;2. 学生分组进行诗歌鉴赏和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3. 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主题或素材,进行小组创作诗歌;4. 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进行互动交流和评价。
四、课堂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和课堂活动;2. 强调诗歌的重要性和魅力,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和欣赏诗歌。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要求学生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2. 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和欣赏其他诗歌作品,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并理解本单元所学诗歌的基本知识和特点,培养了学生的诗歌欣赏、鉴赏和创作能力。
通过课堂活动,学生积极参与,展示了自己的创作成果,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全套教案(共42页)
不行。“比较早”程度较轻,这样表达比较稳妥。
3.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不但”“而且”能否删去?“结构坚固”“形式优美”能否调整顺序?)
“不但”“而且”不能删去。如果删去后,它们之间的关系就变成了并列关系。先说外观,再说功能,符合人们的认识逻辑。并且对于桥来说,其实用价值远远重于形式,所以二者不能调整顺序。
11. 卢沟桥与赵州桥有哪些异同点?
同:赵州桥卢沟桥
(1)历史悠久1300多年800多年
(2)结构坚固保持雄姿极少出事
(3)形式优美艺术价值高 “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独一无二”“美丽奇观”
异: 赵州桥卢沟桥
(1)制造奇特拱肩加拱用料省联拱石桥
(2)历史意义世界著名,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 反帝斗争纪念意义
2.说明文要有一定的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从整体到局部、从一般到具体、从原因到结果、从现象到本质……),可综合运用。
二、著名桥梁图片欣赏
三、预习检测
(一)给下面的字注音
弧( )形拱( )桥洨( )河陡( )坡 和谐( ) 饮涧( )
桥墩( )郦( )道元 张鷟()匀称( ) 惟妙惟肖( )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介绍新的文体——说明文
1. 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
2. 事物、事理说明文。
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有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特点、功能;事物的含义、原理、关系、演变等。
1.说明文的说明方法根据具体内容、写作目的来选用。
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画图表和引资料。
第四,说明全桥的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的配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新人教版本单元主要研究四篇说明文,包括《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蝉》和《梦回繁华》。
通过研读这些文章,学生将了解到建筑园林、名胜古迹等事物的特征,以及说明文的写作方法和语言特点。
三、教学重点:1.把握单元主题,理解说明文的特征。
2.掌握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理清说明文的说明顺序。
3.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四、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一些著名的建筑园林和名胜古迹,引导学生进入单元主题。
2.整体感知:让学生通读四篇文章,了解其主要内容和说明对象,感知说明文的文体特征。
3.精读精讲:选取其中一篇文章,如《中国石拱桥》,进行精读精讲,分析其说明方法和语言特点。
4.群文阅读:让学生在小组内阅读《苏州园林》及其对应的丛书《故宫博物院》材料,比较不同园林的特点和说明顺序。
5.以读促写:让学生阅读《蝉》和《梦回繁华》,研究说明语言的平实性和生动性,然后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写一篇简单的说明文。
6.名著导读:让学生阅读《昆虫记》,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全书的大致内容,感受昆虫的奇妙世界,同时研究复述和转述的方法。
7.自主实践:让学生在家庭、社区等环境中寻找一些有代表性的建筑园林或名胜古迹,写一篇说明文,并在班内分享。
阅读内容:丛书《自然物语》研究目标:1.速读课文,了解自然界中的奇妙事物。
2.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掌握说明文的写作方法。
思考问题:1.文章中介绍了哪些自然现象?它们有什么特点?2.作者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介绍这些自然现象?3.如何运用说明文的写作方法来描述自然现象?师生活动建议: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自然现象的特点和作者的写作思路。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者采用的说明方法,如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并帮助学生掌握说明文的写作方法。
3.学生自主思考,课堂展示,教师评价和总结。
阅读内容:《蝉》《梦回繁华》《绿色蝈蝈》《松鼠》研究目标:1.分析文章内容,了解写作对象的特征或性。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5单元教案设计范文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5单元教案设计范文一、单元概述本单元主题为“自然之美”,通过不同文体的课文,引导学生领略自然风光,感悟自然之美,培养审美情趣和环保意识。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正确理解并背诵课文;(2)学习并运用描写自然景物的表达技巧;(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开展课堂讨论,分享对自然之美的感悟;(3)进行写作训练,提高写作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自然之美;(2)学习描写自然景物的表达技巧;(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感悟课文中的自然之美;(2)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
四、教学安排1.课时安排:共5课时(1)第1课时:《阿里山的雾》(2)第2课时:《黄山奇石》(3)第4课时:《长城》(4)第5课时:《壶口瀑布》2.教学步骤:第1课时:《阿里山的雾》一、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自然景观课文,如《草原》等;2.介绍《阿里山的雾》的作者及背景。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内容;2.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
三、课堂讨论1.请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课文中的自然之美。
2.布置课后作业:写一篇关于自然之美的作文。
第2课时:《黄山奇石》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2.介绍《黄山奇石》的作者及背景。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内容;2.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
三、课堂讨论1.请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课文中的自然之美。
2.布置课后作业:仿写《黄山奇石》中的描写手法,写一篇关于自然景观的短文。
第4课时:《长城》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2.介绍《长城》的作者及背景。
精选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第五单元教学设计寻文化之旅赏园林古迹课型:单元导读课课时安排:2课时一、学习目标:1.了解单元主题——“寻文化之旅赏园林古迹”2.从说明文对象的特征、说明方法、说明文语言的特点等方面感知说明文文体知识。
3.感受前人的非凡智慧与杰出创造力,激发科学探索的兴趣。
二、单元学习内容:1.整体感知单元内容,作家作品(茅以升法布尔),文学体裁;2.通读课文,勾画字词;3.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三、思考问题:1.如何确定说明对象?2.说明顺序有哪些?3.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哪些?其作用是什么?教师在黑板出示说明方法作用的答题框架,学生可以有答题方向,根据框架进行答案的整理,例如:本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的说明了事物什么特点。
4.说明文语言有哪些特点?5.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6.了解四种语气句式的不同。
四、师生活动建议:1.学生默读单元提示部分,教师点拨提示单元主题与语文素养。
2.师生梳理说明文基础知识3.通读本单元文章,勾画、解决生字词(正字音、明字义、记字形),明确各篇课文的说明对象。
(一看文题,二抓中心,三看首位)五、课节内容安排建议:第一课时重在明确单元主题、语文素养,以及阅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第二课时重在说明文基础知识的梳理。
中国石拱桥课型:主题阅读课(精读精讲)课时安排:1课时一、学习目标:1.理清文章结构,理解怎样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
2.学习列数字、举例子等常见说明方法及作用。
3.品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周密性。
思考问题:1.作者抓住了中国石拱桥的哪些主要特征来怎样进行说明的?2.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找出例句并分析其作用。
3.文章中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词语或句子有哪些?作用是什么?(结合课后“积累拓展”题四来完成)学生活动建议:1.学生快速阅读全文,圈点勾画,明确中国石拱桥的总体特点,并理清说明顺序。
(自主思考,课堂展示,教师明确。
)2.结合课后“思考探究”题二回顾常见的说明方法,,然后再读课文勾画出相应例句,结合课文语境分析作用。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第五单元教案学案
悉,具,咸:都表“全,都”闻:听说
乱:战乱邑人:“同乡人”
遂:就乃:竟
道:说
3.以下几个词要明白得
何世:哪一代,即秦几世。因源中人是秦时逃出来的,一直以为外面的世界仍然是秦的天下。
秦始皇是第一个皇帝,他的子孙为二世、三世……故源中人么问.
语云:对……说
不足:不值得
第四段、第五段、渔人告发及他人再也找不到世外桃源
有几个词能够通过组词扩充来解。
陋:简陋名:出名
灵:灵异阅:阅读
乱:扰乱上:爬上、长上
入:映入调:调弄
译文:
山不必然要高(或山不在意高仍是低),有神仙(居住)就出名;水不必然要深,(或水不在意深仍是浅),有龙(居住)就有灵气了。
这是间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质好(就不感到简陋了)。[前三句关系明显,前两句是铺垫,是比兴,第三句语意从字面解就显得不连贯,因此第三句能够猜译为:这是间简陋的屋子,只是因为有我这道德高贵的人住着,就出名了。第三句可仿前两句写为:室不在陋,有吾那么胜]苔藓给石阶铺上绿毯(或苔藓的绿色爬上石阶),芳草将帘内映得碧青(或芳香把青翠映入门帘),(与我)说说笑笑的是学问渊博的人,(与我)来往的没有粗陋的平民。我能够弹奏朴素的古琴,阅读宝贵的佛经。没有音乐扰乱我的耳朵,(没有成堆的)公函劳累我身心。(它比如)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杨雄的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那里的人)看见了渔人,超级吃惊,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杀了鸡,做饭(来招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都来探问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先人为了躲避秦朝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那个跟人世隔间的地址,再也不出去,就跟外面的人隔间了来往。(他们)问此刻是秦哪代皇帝(统治)了,竟然不明白有过汉代,魏晋两朝就更不用说了。渔人把自己明白的事一一详细地告知了他们,(听罢),他们都感叹不已。其余的人又把渔人请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招待他)。(渔人)停留了几天后,向村里人告辞。(临别时)村里人嘱咐他道:“(咱们那个地址)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教新课标第五单元复习教案
第五单元文言文阅读复习复习目标:了解作家作品,掌握常用字词与重要语句1.会阅读课文重要语段,理解课文内容与作品主题2.会利用注释与工具书,阅读课外浅近的文言文语段课时安排:2课时复习内容:作家作品:1. 《陶花源记》:异属悉并要咸遂皆延足道既向及规津鲜美交通妻子无论绝境2. 《短文两篇》:名灵斯惟鸿乱劳蕃独益谓鲜宜3. 《大道之行也》:与分归恶是故兴作乱故是谓4. 《杜甫诗三首》:阴阳曾会当凌绝小浑逾走一何戍新已惟去虽犹得绝独重要语句:1. 《桃花源记》:①渔人甚异之。
②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③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④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2. 《短文两篇》: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孔子云:何陋之有?③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④莲,花之君子者也。
⑤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 《大道之行也》:①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②男有分,女有归。
4. 《杜甫诗三首》:①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②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③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内容主题:课外文言文阅读: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也。
安贫乐道①,专精耽②学,不营产业,常丐③食诵《诗》,虽家无斗储,意怡如也。
其妻患之,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曰:“卿不闻朱买臣④妻耶?”时闻者多哂⑤之。
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注】①乐道:以坚持自己的信念为快乐。
②耽:极爱好。
③丐:乞讨。
④朱买臣:汉朝人,家贫困好读书,他的妻子忍受不了苦日子,便与朱买臣离婚了,后来朱买臣做了会稽太守。
⑤哂:讥笑。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1)虽.家无斗储(2)、意.怡如也(3)其妻患.之(4)、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2. 将“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3. 你怎样看待王欢妻子的言行?(2分)4. 读了该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2分)。
教案八年级语文上第五单元教案
教案:八年级语文上第五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课文《钟楼怪人》的情节及意义,能运用所学的知识点进行文本分析、判断、理解、推测等。
2.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培养学生锻炼分析、推理、归纳、演绎能力,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对社会与人生的洞察力和批判意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二、教学重点1.能够运用所学的方法进行文本分析,理解文本语言的内涵。
2.能够理解人物与事件之间的关系以及情节的发展规律。
三、教学难点1.能够把握文本的主旨,认识到人性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2.能够深入理解文本背后的思想和情感的表达方式。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讲师可以用一个小故事或者一个短暂的视频段落来引起学生对钟楼怪人这篇文章的兴趣。
2. 预读(10分钟)让学生先看一遍《钟楼怪人》,然后让他们轻松地回答几个问题,从而准备他们为我们即将进行的文本分析。
•请确认你对文章的主题有什么想法?•简要地概括文章的情节3. 文本分析(30分钟)在预读过程中,你已经检查了学生是否理解了文章的主题,以及文章的背景。
在文本分析过程中,你要确保他们理解了文章中更具细节的部分。
你可以介绍一些新的术语、上下文容易引起歧义的单词,并给学生时间思考问题。
•究竟谁才是“怪人”?•爱护母亲是钟楼之间人物形象的一个重要元素。
(是/否)•钟楼的自然景色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4. 阅读策略(20分钟)在本节课中,我们教授的不仅仅是一个故事。
我们希望教育学生如何研究和分析故事。
这是一个重要的技能。
一些标准的阅读策略,如预测、总结、推断、影响和提问可以帮助学生使用文本,并理解其中的内涵。
5. 思考讨论(25分钟)在本节中,教师可以持续在学生当中引入与文章有关的讨论问题。
这会帮助学生真正地理解文章,并激发他们自己的创造性思考。
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他们的想法来研究故事的含义。
他们可以通过开始一个小组讨论的形式启发学生们自由地交流思想。
•福兽的作用是什么?•钟楼怪人的出现是为了表达什么意思?五、课堂结束在课程结束后,回顾本日的教学体验,以及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将学生从课堂中带回日常生活并近一步激励他们继续思考文章的内涵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八年级上第五单元教案
八年级上第五单元教案《桃花源记》《短文两篇》《核舟记》《大道之行也》《杜甫诗三首》(人教版八年级必修)单元提要:本单元为文言文单元,文章从体裁上看,有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也有诗歌,诗歌又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
文章或表达对美好社会生活的的向往之情,或表现能工巧匠的精湛技艺,或抒发自己清白、高洁的情怀,或鞭挞战乱的祸害。
本单元就是在诵读、理解、背诵浅易文言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熟悉常用的文言句式,培养学生欣赏、品读经典文言文的能力。
单元教学要求:1、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熟悉常用的文言句式。
2、能够背诵一定量的古文。
3、初步培养文言文的语感,能够欣赏品读经典的篇章。
4、学习文言文,要注意领会句子的含义,不拘泥于字面的意思。
5、体会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文章丰富的内涵。
6、了解文章的写作特点单元教学重点难点: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
2、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熟悉常用的文言句式。
3、培养文言文的诵读能力,识记名家名篇。
4、了解文章的写作特点,并运用于写作实际。
5、以掌握的词汇量为基础,能够独立阅读浅显的文言文。
6、初步培养文言文的语感,能够欣赏品读经典的篇章。
教学时间安排:《桃花源记》2课时《短文两篇》2课时《核舟记》1课时《大道之行也》1课时《杜甫诗三首》3课时21 桃花源记教学目标:1.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作品。
2.通过点拨、启示、讨论、交流,学习本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以简练质朴的语言进行记叙的写作特点,体会悬念迭起的写法,把握文章的主题。
3.通过多种阅读方式,读通、读懂课文,品味课文语言,培养想象能力。
4、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5、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了解文言文中主语的省略,掌握“皆”、“咸”、“具”、“俱”、“并”等副词的用法,辨识“妻子”、“交通”、“无论”、“鲜美”、“绝境”等文言词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深圳市龙华中英文实验学校孙家祥单元要点: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
2、领会文章丰富的内涵。
3、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
教学时间:22课时21 桃花源记教学目标:1.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
3.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朗读、背诵文言文。
(2)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
(3)把握文章的叙事线索。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故事曲折回环,悬念迭起,引人入胜的写法。
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一、导语:我国东晋末年,封建国家分裂,政权交替,战争频繁。
东晋王朝极端腐败,对外一味投降,安于江左一隅之地。
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加深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榨。
元代诗人张养浩在《潼关怀古》一诗中发出了这样的慨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可以说,和平,是每一个民族共同的向往。
有一个成语就是这一社会理想的集中体现,它就是——世外桃源!这个成语出自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名作《桃花源记》。
它描述的是一个与世隔绝、没有战祸,安乐而美好的地方。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二、作者简介: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伟大诗人。
生于东晋末朝,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
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
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不得展。
做过小官,由于不满官场的丑恶,弃官回乡,这时他四十一岁,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
忧愤、饥寒、劳累、赢疾一起折磨着他,六十三岁去世。
后称靖节先生。
他所作的诗文,内容多描写农村生活,表现了优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乐于和农民来往和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但也包含了乐天知命、消极适世的因素。
在形式上一反当时华而不实的文风,明朗清新,质朴自然,善于抓住客观事物最突出的特征,淡淡几笔传神的表现它的形象,简洁含蓄而富有韵味,对后代作家有较大的影响。
本文写作年代大约是宋永初二年(421年),其时陶渊明已经五十七岁了。
他拒绝同刘格的来政权合作,不满黑暗的政治现实,同时由于他和农民接近,理解他们追求理想社会的愿望,所以写了这篇记和诗。
三、检查预习情况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豁然开朗(hu )屋舍俨然(y n)阡陌交通(qi nm )黄发垂髫(ti o)便要还家(y o)刘子骥(j )诣太守(y )四、课文分析1.朗读课文。
(或听老师范读,听课文录音后齐读课文)2.同学齐读课文。
3.利用工具书及课后注释,笔译全文五、小结(1).古今异义词:鲜美古义:鲜艳美丽芳草鲜美今义:(味道)新鲜交通古义:交错相通阡陌交通今义:交通运输妻子古义:妻子儿女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今义:指男方的配偶,老婆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来此绝境今义:没有出路的地方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无论魏晋今义;不管(连词)缘古义:沿缘溪行今义:缘故,缘分延古义:请余人各复延至其家今义:延长.延伸津古义:渡口这里问津指探访。
后遂无问津者今义:口液(2).一词多义舍:舍弃便舍船寻:寻找寻向所志房子屋舍俨然不久寻病终志: 做标记处处志之向: 以前寻向所志标记寻向所志对着眈眈相向(3).判断句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南阳的刘子骥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六、作业:1、熟读课文2、课后练习第二课时一、回顾前堂,朗读课文二、课文分析1、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按渔人行踪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节):写渔人捕鱼时偶然发现桃花林的经过。
第二部分(第2~3节):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在桃源人家里做客及辞去的经过。
第三部分(第4~5节)写渔人离开桃源后,太守派人先后探访桃源未果的情形。
2、质疑解难:①. 渔人怎么发现桃花源的?讨论并归纳: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人。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②.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讨论并归纳: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③.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源的生活环境的?讨论并归纳:土地平旷,屋舍产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④.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的?讨论并归纳: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⑤.桃源人见渔人为什么“乃大惊”?讨论并归纳:写出桃源人对陌生人的惊异,显示桃源与世隔绝的久远。
⑥.渔人—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讨论并归纳: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为桃源外的人没有过上安定和平的生活而叹惋。
⑦.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讨论并归纳:不希望外人来打扰这里的生活。
也为下文再寻桃源不得埋下伏笔。
⑧. 渔人出桃源时,“处处志之”,为什么再往时,“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讨论并归纳: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
暗示桃源是虚构的。
⑨.为什么说桃花源是当时的理想社会?我们今天应当怎么评价?讨论并归纳:作者虚构的世外桃源,是与作者所处的现实社会相对照的。
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确实是当时乃至整个封建社会人民理想的世界。
这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但在当时的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因而它只是一种空想。
第三课时三、总结结构,思考文章主题全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把发现桃源的经过,在桃源的所见所闻所历,离开桃源后再寻桃源的情形,都贯串起来了。
故事曲折回环。
它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
(中心思想)四、背诵课文五、作业1.课后练习。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板书设计发现桃花源: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景色优美)进入桃花源: 所见:土地平旷、屋舍严然、良田美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环境良好)怡然自乐(生活安定)所闻:避秦时乱,来此绝境(与世隔绝之久)所历: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民风淳朴)离开桃花源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无问津者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似有而无理想社会教学后记:学生对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等认识得比较好。
22 短文两篇教学要点:1、积累文言词句。
2、领会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陋室铭一、解题1.陋室,是刘禹锡的室名,就是简陋的房子。
据说是刘禹锡在安徽和州任刺史时修建的。
一正房,两厢房,坐北朝南。
正房中有石碑一方,碑首有篆书“陋室铭”三个字,现在安徽和县仍保存着。
2.铭,本是古代刻在器物或石碑上用来歌功颂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独立的文体。
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
二、作者简介(板书:刘禹锡)刘禹锡,是唐代进步的思想家,又是一位有成就的文学家。
他一生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词散文,受到同时代大诗人白居易的推崇。
《陋室铭》就是一篇传世佳作。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赏析这篇文章的写作特色(板书:学习目的:赏析写作特色)三、课文分析1.出示胶片(与本文有关的山水画),齐读课文两遍。
2.提问:这篇短文可分为几个层次?回答: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山不在高一惟吾德馨”;第二层:“苔痕上阶绿一无案牍之劳形”;第三层:“南阳诸葛庐一孔子云:何陋之有?”我们一层层讲解。
(出示与第一层意义相吻合的山水画胶片)3.教师讲解文章的题目是《陋室铭》,但是作者并没有直接写陋室,而是从什么写起呢?回答:山水写起。
4.教师讲解“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是说山不在乎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丁。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水不在乎深,有蛟龙就会显灵。
这些都是古人的俗语。
古代传说中,神仙多住在山上,有神仙的山,就是名山;水中常有蛟龙隐现,兴云作雨,所以人们认为水中有龙就会显示神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虽然是一间简陋的房子,因为我品德高洁而芳香四溢。
“馨”本意是发散很远的香‘乙这里比喻道德高尚,名声传播很远。
5.提问:这里诗人用有仙之山、有龙之水具体比什么呢?山和水来比?(回答)室。
用“不在高”“不在深”来比 ?(回答)陋。
用仙和龙来比 ?(回答)德。
用名和灵来比 ?(回答)馨。
6.教师讲解作者的目的是要写陋室(板书陋室),却用山水(板书山水)作比喻,引出要写的内容,这种方法叫比兴(板书比兴)。
这种比兴的修辞方法,不仅构思新颖,文意通达,而且句句相连,使文章波澜起伏耐人寻味。
既然山之名不在于高而在于仙,水之灵不在于深而在于龙,那么,室之陋与不陋,也就不在于它是否富丽堂皇,而在]:/臼的主人之德是否高尚。
也就是说,尽管这房子的确是个陋室,但只要主人品德高尚,也就不觉得陋,反而处处可见其高雅明亮,“馨”字画龙点睛,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文眼”。
文章先用山水起兴,暗暗施墨,徐徐点题,如小溪直下,水到渠成,十分自然地引出主人陋室不陋的原因——惟吾德馨。
那么,陋室究竟是怎样的陋,而主人又是如何不觉其陋呢?请看下文(出示与“草色入帘青”相吻合的山水画)。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台阶上已经长满了绿苔——可见房子常年失修,极为简陋;窗前门旁长满青草——居住的环境荒凉冷落。
这是写陋室的环境(板书环境)。
作者写陋室的环境采用什么修辞方法呢?回答:对偶。
(板书:对偶)7.提问:苔痕相对?回答:草色。
提问:阶绿相对?回答:帘青。
提问:上相对?回答:入。
除了对偶还用了什么方法呢?回答:拟人。
8.教师讲解“上、入”采用拟人的方法以动写静(板书:拟人):采用拟人的手法,赋予苔藓、草色以人的灵性,“苔藓”也想从台阶爬到陋室,听听主人在说些什么;“草色”也想从窗户窥视主人在干些什么。
这样把苔藓和青草写活了。
既有精神又有韵味,我们已不觉陋室的环境凄凉、荒芜,而感觉春意正浓,生机盎然。
用拟人的手法渲染了环境的幽雅,流露出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陋室的环境宜人,而与陋室主人来往的都是什么人呢?(出示占人弹琴图胶片)9.教师讲解“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写陋室的人物。
鸿儒,大学问家。
白丁,原指平民百姓,这里指没有学问的人,在这个陋室里.常有学识渊博、才华出众的鸿儒谈笑风生,高谈阔论。
这两句也是工整的?回答:对偶。
10.提问:谈笑相对 ?答:往来。
有相对 ?回答:无。
鸿儒相对 ?回答:白丁。
11.教师讲解作者并没有写自己是什么人,而是写与他交往的朋友(板书:朋友)。
俗话说,欲知其人应知其友,知其友者必知其人。
这就是说,要想知道他的为人,只要看看他的朋友就知道了。
因此,我们便知主人必是高雅之士。
这两句在于衬托(板书:衬托)。
主人德才兼备,表明主人高雅脱俗的情怀。
时有鸿儒来往,常同高朋谈笑,可以推想陋室主人的才德。
他们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可以调素琴,阅金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