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高热护理常规.doc

合集下载

小儿发烧期间护理措施

小儿发烧期间护理措施

小儿发烧期间护理措施引言小儿发烧是常见的儿童疾病,通常是由于感染引起的免疫系统反应。

在这个过程中,正确的护理和处理可以帮助减轻症状,促进康复。

本文将介绍小儿发烧期间的护理措施,帮助家长和保姆正确照顾发烧的孩子。

1. 保持室温适宜室温的环境对发烧的小儿非常重要。

将房间保持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通常在22-24摄氏度之间。

避免过度穿着或过度包裹,以免导致过热。

同时,注意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湿度过高。

2. 衣着合适为发烧的小儿选择合适的衣着也非常重要。

应选择柔软透气的棉质衣物,避免使用合成纤维和毛料。

对于低烧状况,可以使用薄一些的衣物,以便散热。

如果发烧严重,可以使用轻薄的被子,以保持温度适宜。

3. 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小儿发烧时,会出现身体水分流失的情况。

因此,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非常重要。

鼓励孩子多喝水,包括温水、温热水或温牛奶。

如果孩子不喜欢喝水,可以尝试给予果汁、汤类食物或冰棍,提供足够的水分摄入。

4. 提供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在小儿发烧期间,由于身体状态不适,食欲通常较差。

因此,应提供清淡、易消化的饮食。

可选择米粥、面条或汤类食物,避免油腻和刺激性食物。

如果孩子胃口很差,可以分成小份多次餐食,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

5. 适当的体温调节在小儿发烧期间,适当的体温调节是必要的。

如果孩子的体温过高,可以使用物理降温方法,如用稍凉的湿毛巾轻拍额头和手臂等外肢体。

但是,不应使用冷水或冰块直接与孩子的皮肤接触,以免引起寒冷或过度降温。

6. 观察病情变化在小儿发烧期间,及时观察病情的变化非常重要。

家长和保姆应密切注意孩子的体温变化、精神状态、食欲情况和排尿情况等。

如果体温持续上升、孩子出现呼吸急促、皮肤发紫或其他异常症状,应及时咨询医生。

7. 避免传染小儿发烧期间,由于疾病通常是由病毒或细菌引起的,传染的风险较高。

为了保护其他家庭成员免受感染,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鼓励发烧的孩子使用纸巾或肘部遮掩口鼻,避免与他人近距离接触,定期洗手,保持环境的清洁和通风。

小儿高热护理常规

小儿高热护理常规

高热护理常规体温升高,口温超过℃称发热,口温达℃~℃称为高热,体温超过41℃称为超高热。

体温过高,对人体器官有严重损伤,可引起惊厥、抽搐、昏迷。

[护理评估]1、病史:了解发热的原因及诱因,询问发热的急、缓及伴随症状。

2、症状:①体温上升期:畏寒或寒战,皮肤苍白无汗。

②高热持续期:皮肤潮红而灼热,呼吸加快,尿量减少。

③退热期:大量出汗,皮肤温度降低。

3、心理社会反应:因发热原因不明,患儿及家属焦虑不安。

4、辅助检查:结合病史及体征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助检查。

[主要护理问题]1、体温过高与体温调定点升高等有关。

2、情绪焦虑与体温上升期患者突然寒战、发冷等有关。

3、疲乏与高热致体能消耗过多、摄人不足及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失常等有关。

4、体液不足与高热时出汗过多及摄入水量过少等有关。

5、营养失调与进食过少及消耗增加有关。

6、有坠床的危险与体温升高患儿烦躁有关。

[护理措施]1、将患儿置于安静、舒适的环境,酌情通风。

2、高热患儿易发生舌炎、齿龈炎等,应保持口腔清洁,防止感染和黏膜溃烂。

3、高热患儿在降温过程中伴有大汗,应及时更换衣裤和被褥,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卫生和床单干燥、舒适,防止皮肤受压与破损。

4、饮食以清淡为宜,给细软、易消化、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低脂肪饮食。

鼓励患儿多饮水,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

5、严密观察体温、呼吸、脉搏、血压、神志变化,观察治疗反应。

体温在39℃以上,应予物理降温,方法有:使用冰袋或冰帽、冷敷、乙醇擦浴、温水擦浴、冰盐水灌肠、降温毯等措施。

30min后再次测量体温,结果记录于体温单和护理记录单上。

6、密切观察发热规律、特点及伴随症状,患儿大量出汗或退热时,注意有无虚脱现象。

7、观察末梢循环情况:高热而四肢末梢厥冷、发绀者,往往提示病情严重,经治疗后体温下降和四肢末梢转暖,发绀减轻或消失,提示治疗有效。

观察有无腹泻、出疹、出血或颅内压增高、惊厥等症状,以协助诊断。

8、高热惊厥实施保护性约束措施前,防止坠床和碰伤,向患儿及家属书面告知并签字,床边备开口器与舌钳,防止舌咬伤,及时清除鼻咽部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高热患儿的护理常规

高热患儿的护理常规

高热患儿的护理常规概念:高热是指病理性的休温升高,是人体对于致]病因子的一种全身反应。

高热是指体温在39℃以上,超过41℃称为过高热,高热超过1—2周,尚未查明原因者称不明热。

引起发热的病因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

前者最为多见,如细菌、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消化道、尿路及皮肤感染等,后者主要由变态反应性疾病如药物热、血清病以及自主神经功能护理项目护理内容评估要点生命体征、伴随症状、心理状况环境要求保持病室安静,减少探视,室内空气清新,定时开窗通风。

卧位护理绝对卧床休息。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体温高于38.5℃时,应每4小时测量一次体温、脉博、呼吸,处于体温变化过程中的患者应2小时测量一次并做记录,或按病情需要随时监测。

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细软、易消化。

宜食高热量、高蛋白质、管维生素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忌食煎炸、油腻之品,根据情况可进热汤、温开水以促汗出。

基础护理1.加强口腔护理,每日2-3次,饮食前后漱口。

2.保持皮肤清洁卫生,穿棉质内衣,保持衣服干燥、舒适,防止受惊。

专科护理腋表温度>38.5℃时可遵医嘱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遵医嘱正确应用抗生素,保证按时、足量,现配现用。

安全问题有谵妄、意识障碍时应加床栏或适当约束,预防跌倒、坠床;高热惊厥时注意防止舌咬伤,立即配合医生予以镇静等处理。

出院指导1 加强机体抵抗力,保证营养的摄入。

2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定时通风,避免去人员密集的地方,以防感染。

3 注意体温变化,如有体温增高及时予物理降温,体温38度时予口服退热药。

4 一旦发生高热惊厥,应予压迫人中,合谷穴等,并保持呼吸道通畅,解开衣领,使患儿平卧,头偏向一侧,及时送医救治。

小儿发热护理常规

小儿发热护理常规

小儿发热护理常规小儿发热是指儿童体温超过正常范围的情况。

一般来说,小儿发热是由于身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功能不完善,免疫力较低,容易受到感染或其他刺激因素的影响所引起的。

对于小儿发热,家长要掌握一些护理常规,以提供适当的护理,下面将介绍一些小儿发热的护理常规。

1.观察体温变化:定期测量小儿体温的变化,可以使用电子体温计或者腋下体温计来测量。

如果小儿体温超过38°C,应及时告知医生。

另外,要注意记录体温的变化情况,方便医生进行判断和诊断。

2.保持室内环境舒适:保持室温适宜,通风良好,避免过热或过冷的环境,可以使用空气调节器或者电风扇来调节室内温度。

3.控制小儿穿着:根据小儿的体温情况,选择合适的衣物,避免过多或过少的穿着,保持孩子的适宜温度。

4.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小儿发热时,由于出汗增多,容易导致水分流失,因此需要给小儿提供足够的水分,保持身体的水分平衡。

可以给小儿适量的开水、糖水、果汁等。

5.适当调节饮食:小儿发热时,食欲通常会减退,可以给予小儿流质或者半流质饮食,如米汤、稀饭、面条等,避免给予过多油腻或者辛辣的食物。

6.保持休息:小儿发热时,身体需要充分休息,保持良好的睡眠。

不适宜进行剧烈活动,应避免过度劳累。

7.观察病情变化:定期观察小儿的病情变化,如出现呼吸急促、面色苍白、食欲不振、持续高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8.避免使用退热药物:小儿发热时,家长要注意,不要随便给小儿使用退热药物。

使用退热药物应按照医生的指导,遵循正确的用药剂量和用药时间,以免造成药物过量或药物滥用。

9.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小儿口鼻清洁,勤洗手,避免接触其他患病的人或者患病的物品,避免交叉感染。

10.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其他相应护理:小儿发热的原因多种多样,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接受医生的指导进行相应的护理和治疗。

家长要密切配合医生的治疗,并定期复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小儿发热护理的常规主要包括观察体温变化、保持室内舒适环境、控制穿着、保持充足水分摄入、适当调节饮食、保持休息、观察病情变化、避免使用退热药物、注意个人卫生以及根据医生指导进行其他护理。

小儿发热护理讲课文档

小儿发热护理讲课文档
特点:产热>散热,体温上升。
• 高热期:解开衣服加快散热或根据医嘱进行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
症状:皮肤发红、干燥,自觉酷热。 关系:中心体温与上升的调定点水平相适应。 特点:产热与散热在较高水平保持相对平衡。
• 体温下降期:指导家属及时更换汗湿的衣服注意测量体温以防虚脱。
症状:皮肤血管舒张、出汗。 关系:体温调定点回降,中心温度>调定点。
7、饮食护理:患儿发热时,新陈代谢加快,营 养物质的消耗大大增加,体内水分的消耗也 明显增加。同时,发热时消化液分泌减少,胃 肠蠕动减慢,消化功能明显减弱,因此,不宜 多食油腻、辛辣之品,应平衡营养膳食,可给 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营养丰富易 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发热时呼吸快, 蒸发的水分多,因此要鼓励患者多饮水,以 3000ml/d为宜。多喝水还可促使多排尿,通 过排尿有利于降温和毒素的排泄,最好饮用 温开水,有利于出汗。
第二十五页,共27页。
• 婴幼儿:
1、体温在38 ℃以下时,让患儿多饮温开水,如末 梢循环差,四肢凉时可先保暖;
2、体温在38.5℃以上周身无汗时,遵医嘱使用退热剂 ,同时仍需给患儿多饮开水,以免液体不足造成大汗 后虚脱;
3、如使用退热剂仍不退热或体温继续上升,周身无汗 ,超过4 h~6 h,可重复使用退热剂;如在4 h 内, 可给酒精擦浴或温水擦浴, 同时可适量服用镇静剂 ,以免发生惊厥。如患儿体温在38.5 ℃以上,但头 部、躯干有汗时,则不要包裹太多,并多饮水,体 温可很快下降。
高热时至少应1次/4h,待体温恢复正常3天后 ,改为1~2次/d。注意发热类型、程度及经过 ,同时观察呼吸、脉搏和血压的变化。 3、有谵妄、意识障碍时应加床栏或适当约束, 注意安全;高热惊厥时注意防止舌咬伤,立即 配合医生予以镇静等处理。

新生儿发热护理常规

新生儿发热护理常规

新生儿发热护理常规【概述】1.疾病介绍1)定义:正常新生儿的核心温度(肛温)为36.2℃~37.8℃。

新生儿肛温超过37.8℃,定义为发热。

2)发热分度:低热(37.8~38.0℃)中热(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以上)2.临床表现体温升高、脸部潮红、嘴唇干热,精神不好或哭闹不安。

3.治疗原则1)明确发热原因;2)由感染引起,应查明感染源,积极控制感染;3)由环境因素引起,应去除病因,如降低室温,打开包被,调节暖箱、光疗箱温度,检查远红外辐射台皮肤温度电极是否脱落等;4)由脱水引起,应尽快补充水分。

【护理措施】1.病情观察与评估:1.1了解发热的原因,判断有无外界环境导致的发热;1.2观察患儿的一般情况,如体温、脉搏、呼吸、神志、面色、食欲等;1.3观察病情进展,关注有无惊厥等并发症的发生;1.4观察患儿的液体入量、尿量,注意有无脱水症状。

1.5观察应用退热药和抗生素的效果和不良反应。

2.降温的护理措施2.1环境:维持室温在22℃~24℃,相对湿度55%~65%。

2.2降温方式:T>39℃时应尽快降温,防止惊厥发生。

可给予物理降温。

①加强散热:松解患儿衣被,注意对腹部保暖。

②冷敷降温:将冷水袋置于血管丰富处,一般放置的部位是在前额、颈部、双侧腹股沟、腋窝等处。

每次放置时间不宜超过20 分钟。

③温水擦浴:T>39.5℃时可给予温水擦浴。

擦浴水温32℃~34℃。

擦浴部位为四肢、颈部、背部,至双侧腋窝、腹股沟、腘窝等血管丰富处,停留时间稍长达3~5 分钟,以助散热。

新生儿忌用乙醇擦浴,防止体温急剧下降,造成不良影响。

3.保证营养的供给:保持水分摄入,高热时由于迷走神经兴奋性降低,肠蠕动减慢,消化液生成减少,因此影响消化吸收功能。

应给予少量多餐,对于不能进食者,应按医嘱从静脉通路补充营养与水分,同时监测患儿的尿量和出汗情况,以便调整补液量,并保持大便通畅。

4.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及时更换汗湿衣服,促进患儿舒适。

儿科常见疾病的处理

儿科常见疾病的处理

儿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一、儿童高热的护理1.卧床休息,减少活动,以减少机体消耗。

2.供给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保证足够的营养和水分供给,少量多次喂水,不能进食者遵医嘱予鼻饲或静脉补液。

3.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经降温处理后30min~2h内测量体温并记录在体温单上。

4.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处理;降温过程中出现虚脱现象,给予保暖和饮热开水。

5.发热并寒战、四肢发凉时,足部应给热水袋保暖,以改善周围血循环。

6.做好口腔护理及皮肤护理,及时擦干汗液和更换衣物,避免受凉。

7.高热伴呕吐者取头高侧卧位,头偏向一例,以防呕吐物吸入成造窒息。

8.有高热惊厥史的,遵医嘱使用药物降温。

对原因不明的发热慎用药物降温,以免影响对热型及临床症状的观察。

9.必要时遵医嘱留取血培养标本。

二、儿童惊厥的护理1.惊厥发作时患儿取侧卧位,头偏向一侧,打开气道,备好负压吸引器,及时清除口鼻腔分泌物与呕吐物。

立即移除可能损伤的物品,放入开口器,如有义齿应取出,解开衣扣、裤袋。

2.按医嘱吸氧并观察氧疗效果。

3.根据医嘱应用镇静药物,并观察用药效果。

准备气管插管和吸痰等用物。

4.患儿未清醒前应禁食,以免造成窒息。

做好口腔护理。

5.避免强光、声音刺激,保持安静,治疗护理操作尽量集中进行,动作轻柔、敏捷。

6.观察患儿病情变化,注意观察患儿面色、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瞳孔,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采取急救措施。

7.注意安全,防止碰伤及坠床,必要时约束肢体。

做好皮肤护理,注意翻身,预防肺部感染及压疮的发生。

三、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护理1.饮食:提倡母乳喂养,按时添加辅食,给予富含维生索D、钙、磷和蛋白质的食物。

2.舒适护理:衣着柔软、宽松,床铺松软。

3.增加日光照射:新生儿期应开窗,使紫外线能够透过,尽早户外活动,一般生后2~3周应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从每天10分钟逐渐增加到每天2小时。

高热中医护理常规

高热中医护理常规

高热中医护理常规
因外感六淫、疫疠之毒及饮食不洁等所致。

以体温升高在39℃以上为主要临床表,。

病位在表或在里,急性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一般护理
1、按中医内科急症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高热期间应卧床休息。

3、烦躁不安者,应实施保护性措施。

4、对于时行疫疠引发的高热,按呼吸道传染病隔离。

5、持续高热不退或汗出较多者应避风,及时更换衣被,用温水擦身,定时变换体位。

二、临证(症)施护
1、发热恶寒重、头痛、四肢酸痛、无汗者,遵医嘱给予背部刮痧,以助退热。

2、壮热者,遵医嘱用物理降温、药物降温或针刺降温。

三、健康指导
1、保持心情舒畅,怡养情操,利于康复。

2、注意病愈初期的休养,避免过劳,适当活动。

注意保暖,慎风寒,以免复感外邪。

3、饮食宜清淡、少油腻、易消化。

多食蔬菜、水果,忌食辛辣、油腻之品,忌烟酒。

4、根据自身条件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以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5、积极治疗原发病。

6、坚持遵医嘱服药、治疗,定期到门诊复查。

儿科..护理常规

儿科..护理常规

??常见急症患儿护理常规(一)发热患儿护理常规1.??执行儿科急诊一般护理常规。

2.??保持病室内清洁,空气流通及适宜的温湿度。

3.??卧床休息。

给予舒适的卧位。

4.??给予适量脂肪、高蛋白、丰富的维生素、适量的碳水化合物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5.??密切观察体温的变化和退热效果。

监测体温,每4小时测体温1次,根据体温的情况采取相应的降温方式,降温后30min测6.??7.??1.??2.??3.??4.??5.??6.??7.??8.??9.??(三)过敏性休克患儿护理常规1.??立即终止与可疑致敏物质接触,更换液体及输液插管或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以利抢救。

2.??取休克卧位,注意保暖。

3.??立即皮下或肌注1/1000肾上腺素0.01~0.02mg/(kg.?次),地塞米松0.5mg/(kg.?次)加入5%~10%葡萄糖静滴。

4.??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痰,给氧。

喉头水肿者做好气管插管或切开的准备。

5.??备好急救药品和物品协助抢救。

6.??口头医嘱复述一遍无误后执行,保留安瓿瓶以便核对。

7.??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意识、面色、末梢循环、生命体征、尿量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做好记录。

8.??对患儿及家长给予安慰和关心,减轻其恐惧感。

9.??病情好转后护送住院治疗。

(四)输液反应患儿护理常规1.输液后不适者立即减慢滴数并通知医生。

2.疑为输液反应者马上停药,更换液体及输液插管。

3.立即转入重症监护室以便抢救和观察病情。

4.5.6.7.1.2.3.4.5.1.2.34.遵医嘱用药,应用洋地黄制剂时要按时按量,并观察疗效及副作用;使用利尿剂后应记录24h尿量。

5.控制输液滴数,根据医嘱及病情限制液体量。

6..对患儿及家长给予安慰和关心,减轻其恐惧感。

7.病情稳定后护送住院治疗。

(七)心跳骤停患儿护理常规1.分秒必争,就地实施心肺复苏术。

2.立即通畅气道迅速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去枕,头后仰,松衣扣,抬高下颌角,避免舌根后坠。

小孩发烧护理实施方案

小孩发烧护理实施方案

小孩发烧护理实施方案一、目标:有效控制和缓解小孩发烧的症状,促进其康复。

二、实施步骤:1. 观察和监测:定期测量小孩的体温,记录下每次测量结果,并观察其他症状的变化,如咳嗽、流鼻涕等。

2. 体温调节:使用物理降温方法,如擦拭温水、冷敷或体温计置于腋下等,帮助小孩降温。

避免使用酒精擦拭或冷水浸泡的方法来降温。

3. 饮食调理:给予小孩充足的水分,以防脱水。

避免过多进食油腻、辛辣等食物,可适量增加蛋白质摄入,提高免疫力。

4. 营养补充:根据医生建议,在小孩能够进食的情况下,提供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以帮助恢复体力。

5. 休息养疗:给予小孩足够的休息时间,减少体力消耗。

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6. 就医咨询:若小孩发烧持续时间超过3天,体温超过39度或其他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建议和治疗。

7. 药物治疗:遵循医生的指导,按时给予小孩推荐的退烧药物。

避免滥用药物和自行调整剂量,以免产生不良后果。

8. 温馨护理:给予小孩充分的关心和照顾,提供安全、温暖的环境。

与小孩进行沟通,鼓励他们多喝水、坚持用杯子喝水等健康行为。

9. 卫生措施:教育小孩正确的洗手方法,帮助他们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预防交叉感染。

三、注意事项:1. 避免过度包裹或穿戴过多衣物,以免影响热量散发。

2. 避免让小孩接触过冷或过热的环境。

3. 定期清洁、消毒常用物品和小孩常接触的物品。

4. 规律、适量的运动有助于促进小孩的康复,但需避免过度运动。

5. 家长应在小孩康复期间及时咨询医生,了解小孩的身体状况和进一步的护理建议。

四、评估:定期观察小孩的体温、症状和一般情况的变化,评估护理措施的有效性,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小儿高热惊厥的护理常规

小儿高热惊厥的护理常规

小儿高热惊厥的护理常规
1.保持安静,取头侧平卧位,头偏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

2.惊厥患儿应就地抢救、吸氧,及时清理咽部分泌物及呕吐物。

3.用止惊药,开通静脉通,密切观察病情.
4.惊厥时可将纱布包裹的压舌板或开口器放于上下门齿之间,以防舌咬伤。

5.高热惊厥时应及时给予降温措施,如物理降温、酒精擦浴或药物降温,新生儿解开包裹降温。

6.对惊厥持续不止者,应密切观察呼吸频率、节律、深浅等,同时观察生命体征及瞳孔、囟门、神志的变化,防止脑水肿的发生。

7.惊厥发作时,禁食。

待惊厥停止、神志清醒后根据病情适当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8.治疗和护理操作要尽量集中进行,动作轻柔敏捷,禁止一切不必要的刺激。

快速记忆程序:一体位、二给氧、三止惊、四通道、五防咬伤、六、降温观察、七禁食少刺激。

高热的护理常规

高热的护理常规

高热的护理常规
引言
本文档旨在提供高热的护理常规,以帮助护理人员有效应对高热病情,提供适当的护理措施。

高热的定义
高热指体温超过正常体温范围的严重升高,一般认为体温超过39摄氏度为高热。

高热的护理常规
1.监测体温:定期测量患者的体温,记录体温变化并与基准值进行比较。

同时,关注患者是否出现寒战、出汗等症状。

2.保持通风:确保患者的病房或病床有足够的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如果条件允许,可以使用风扇或空调设备来促进空气流动。

3.提供足够的水分:高热患者容易脱水,要确保患者有足够的
饮水量。

可以适量给予患者水分补充剂,但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进
行合理控制。

4.注意营养摄入:高热期间,患者往往食欲不振,容易导致营
养不良。

护理人员应提供易于消化和富含营养的食物,以满足患者
的营养需求。

5.保持环境清洁:保持患者的病房或病床的清洁卫生,定期更
换床单、被罩等物品,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6.尽量让患者休息:高热对患者的身体产生一定的负担,护理
人员应尽量减少患者的活动量,提供良好的休息环境。

7.观察病情变化: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注意是否出现其
他症状,如呼吸急促、心率增快等。

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向医生
报告。

8.给予药物治疗:根据医生的建议,给予患者适当的药物治疗,如退热药物等。

总结
通过执行上述高热的护理常规,可以有效应对高热病情,提供适当的护理措施,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注意:本文档提供的信息只作为护理参考,具体的护理措施应根据医生的指导和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小儿发热的护理方法

小儿发热的护理方法

小儿发热的护理方法小儿发热是指儿童体温超过正常范围,通常是指腋下体温超过37.5摄氏度。

发热是儿童常见的症状之一,可能由感染、免疫性疾病、药物反应等多种原因引起。

对于小儿发热,家长和护理人员需要及时采取正确的护理方法,以确保儿童的健康和安全。

以下是针对小儿发热的护理方法:1. 观察体温变化定期测量儿童的体温,可以选择电子体温计或者红外线体温计。

建议每4小时测量一次体温,并记录下来,以便医生分析。

同时,观察儿童的其他症状,如是否有咳嗽、流鼻涕、喉咙痛等,及时向医生描述。

2.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确保室内空气流通,保持空气清新。

可以打开窗户通风,避免空气污浊。

同时,避免让儿童暴露在空调直吹或者暖气下,以免加重发热症状。

3. 适量衣物根据儿童的体温情况,选择适量的衣物。

如果儿童发热较高,可以给儿童穿薄棉质衣服,避免过厚过多的衣物导致体温过高。

4. 补充水分发热时,儿童容易出现脱水现象,因此需要及时补充水分。

可以给儿童喝温水、果汁、淡盐水等,避免给儿童喝刺激性饮料或者含咖啡因的饮料。

5. 合理饮食发热期间,儿童的胃口可能会变差,但仍需保证营养的摄入。

可以给儿童提供易消化的食物,如清淡的粥、面条、蔬菜汤等,避免给儿童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6. 调节环境温度保持室内温度适宜,避免过热或者过冷。

可以使用风扇或者空调调节室内温度,让儿童感到舒适。

7. 注意休息发热时,儿童的抵抗力较弱,需要充分休息以帮助身体恢复。

可以让儿童多睡觉,避免剧烈运动或者过度劳累。

8. 注意个人卫生发热期间,儿童容易出现出汗现象,需要及时擦拭儿童的汗水,保持皮肤清洁。

同时,保持儿童的口腔卫生,定期帮助儿童刷牙,避免口腔感染。

9. 就医治疗如果儿童的发热持续时间较长,伴随其他症状如呼吸困难、抽搐、意识模糊等,建议及时就医。

医生会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治疗,如药物降温、抗生素治疗等。

总之,对于小儿发热,家长和护理人员需要密切关注儿童的体温变化和症状表现,及时采取正确的护理方法。

小儿高热护理

小儿高热护理
家长护理难度增加
小儿高热需要家长更多的关注和护理,可能 给家长带来额外的负担。
02
小儿高热的常见原因
心理压力
高热给小儿带来身体上的不适 ,同时也给家长带来心理压力 ,这种压力可能间接影响小儿
的心理状态。
高热对小儿日常生活的影
日常活动受限
高热可能导致小儿体力下降,使其日常活动 量减儿的社 交意愿和表现可能受到影响。
学习与注意力受影响
高热可能影响小儿的注意力和学习能力,使 其在学习过程中表现不佳。
小儿高热护理
汇报人: 2024-01-04
目录
• 高热对小儿的影响 • 小儿高热的常见原因 • 小儿高热的护理方法 • 高热惊厥的护理与预防 • 小儿高热护理的注意事项
01
高热对小儿的影响
高热对小儿身体的影响
消化系统影响
高热可能导致小儿食欲 减退、消化不良,甚至
腹泻、呕吐等症状。
神经系统影响
持续高热可能引起小儿 烦躁不安、嗜睡、惊厥
等神经系统症状。
呼吸系统影响
高热可能加重小儿呼吸 系统感染症状,如咳嗽
、气促等。
心脏疾病风险
高热可能增加小儿患心 肌炎等心脏疾病的风险

高热对小儿心理的影响
情绪不稳定
高热可能导致小儿情绪烦躁、 易怒,影响其情绪稳定性。
睡眠障碍
高热可能干扰小儿的正常睡眠 ,导致睡眠质量下降。
行为异常
持续的高热可能影响小儿的行 为,使其表现出不同于平时的 行为特点。

小儿高热护理常规试题及答案

小儿高热护理常规试题及答案

小儿高热护理常规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小儿发热的定义是什么?A. 体温超过36.5℃B. 体温超过37.0℃C. 体温超过37.5℃D. 体温超过38.0℃答案:D2. 小儿高热时,以下哪项措施是不正确的?A. 保持室内通风B. 给予足够的水分C. 用冰袋冷敷D. 过度包裹答案:D3. 小儿发热时,以下哪种药物是不建议使用的?A. 对乙酰氨基酚B. 布洛芬C. 阿司匹林D. 消炎痛答案:C4. 小儿高热时,以下哪种物理降温方法是错误的?A. 温水擦浴B. 酒精擦浴C. 冷敷额头D. 减少衣物答案:B5. 小儿发热时,以下哪种情况需要立即就医?A. 发热持续超过3天B. 发热伴有皮疹C. 发热伴有呕吐D. 所有以上情况答案:D二、判断题1. 小儿发热时,可以给予成人剂量的退热药物。

(错误)2. 小儿发热时,应避免使用冰水或酒精擦浴,以免引起体温骤降。

(正确)3. 小儿发热时,应多穿衣物以保暖。

(错误)4. 小儿发热时,应定时测量体温,并记录。

(正确)5. 小儿发热时,可以给予足够的水分,以防止脱水。

(正确)三、简答题1. 简述小儿发热时的护理措施。

答案:小儿发热时,护理措施包括保持室内通风,定时测量体温,给予足够的水分,适当减少衣物,用温水擦浴进行物理降温,必要时给予医生推荐的退热药物,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2. 描述小儿发热时,家长应如何观察病情。

答案:家长应观察小儿的体温变化,注意发热的持续时间,观察有无其他症状如皮疹、呕吐、腹泻等,同时注意小儿的活动力、食欲和精神状态,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四、案例分析题某3岁小儿,体温39.5℃,家长发现后立即给予冰袋冷敷,结果小儿体温骤降,出现寒战。

请分析家长的护理措施是否正确,并给出正确的护理建议。

答案:家长的护理措施不正确。

冰袋冷敷可能会导致体温骤降,引起小儿寒战,不利于病情恢复。

正确的护理建议是:保持室内通风,给予足够的水分,适当减少衣物,用温水擦浴进行物理降温,必要时给予医生推荐的退热药物,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高热护理常规-精选.doc

高热护理常规-精选.doc

高热护理常规【病情观察要点】1、密切观察病情与热型,测体温、脉博、呼吸至少每4小时1次,必要时监测血压。

2、注意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与血常规变化。

3、观察末梢循环与尿液情况,高热而四肢末梢发冷、发绀等提示病情加重。

4、观察有无抽搐、休克等并发症。

5、患者的心理状态,有无恐惧、焦虑等。

【主要护理问题及相关因素】1、体温过高:与体温调定点升高等有升。

2、疲乏:与高热致体能消耗过多、摄入不足及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失常等有关。

3、焦虑、恐惧:与体温上升期患者突然寒颤、发冷等有关。

4、口腔黏膜改变:与发热时唾液分泌减少,口腔黏膜干燥等有关。

5、有体液不足的危险:与高热时出汗过多及摄入水量过少等有关。

【主要护理问题的护理措施】1、降低体温,腋表温度>38.5℃时可遵医嘱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常用物理降温方法有冰枕、冰敷、温水浴、醇浴、冰垫等。

行降温措施30分种后应复测体温。

2、加强病情观察,定时测量体温,一般4次/d,高热时至少应1次/4h,待体温恢复正常3天后,改为1~2次/d。

注意发热类型、程度及经过,同时观察呼吸、脉搏和血压的变化。

3、患者卧床休息,有谵妄、意识障碍时应加床栏或适当约束,注意安全;高热惊厥时注意防止舌咬伤,立即配合医生予以镇静等处理。

4、提供患者合适的休息环境,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环境安静,空气新鲜,定时开窗通风。

5、遵医嘱正确应用抗生素,保证按时、足量,现配现用。

6、补充营养和水分,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鼓励患者多饮水,以3000ml/d为宜。

7、酌情口腔护理2~3次/d或进食前后漱口。

8、保持皮肤清洁卫生,穿棉质内衣,保持衣服干燥、平整,防止受惊。

年老体弱者,定时翻身,防止压疮的发生。

9、加强心理护理,保持患者心情愉快,处于接受治疗护理最佳状态。

【健康指导】1、嘱咐患者食用易消化、高热量、低蛋白的饮食,多饮水。

2、穿着宽松、棉质、透气的衣服,以利排汗,如汗湿了衣物应及时更换,更换时防止着凉。

小儿高热护理常规

小儿高热护理常规

小儿高热护理常规
一、概述
发热即体温高于正常,为小儿时期许多疾病发生过程中最常见的症状,是机体防御疾病和适应内外不境异常的一种代偿性反应。

高热时体温在39℃以上,持续高热可使体内调节功能失常、代谢增加、氧量增加、心搏加快、脑皮质过度兴奋(烦躁、惊厥等)或高度抑制(谵妄、昏睡、昏迷等)影响小儿健康因此,对高热患儿要设法降温,细心护理,减轻患儿痛苦,避免高热给患儿带来的危害。

二、护理措施
1、病情观察每4h测量体温1次,必要时随时测量并记录。

同时,观察热型以及发热时伴随症状,如有无寒战、头痛、呕吐、腹痛、腹泻、便血、皮疹等,寻找病因,协助诊断。

2、营养支持供给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保证足够的营养和水分,少量多次喂水,不能进食者可鼻饲或静脉补液。

3、高热护理高热者先用物理降温,如头部冷敷、头置冰袋(小婴儿用冷水袋)、温水擦浴等。

效果不佳时,遵医嘱给退热药,同时多喂开水,防止因大量出汗而虚脱,经降温处理后0.5h测量体温。

发热伴寒战,四肢发凉,应给热水袋双下肢保暖,以改善周围血循环。

观察患儿精神状态,有无嗜睡、惊厥、昏迷等,随时通知医生,并备好氧气、吸引器、监护仪及抢救药品,协助进行抢救。

高热伴呕吐者取头高侧卧位,头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吸入造成窒息。

4、口腔皮肤护理加强口腔护理,2~3次/天,口唇干裂涂以润滑油。

注意皮肤护理,有汗时用毛巾擦干,保持衣被、床单、尿布平整干燥清洁,经常变换体位。

儿童发烧期间护理措施

儿童发烧期间护理措施

儿童发烧期间护理措施引言发烧是让很多家长感到担心的常见问题之一。

儿童发烧期间,正确的护理措施非常重要,可以帮助缓解不适,保障孩子的健康。

本文将介绍儿童发烧期间的护理措施,以帮助家长们更好地照顾孩子。

1.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儿童发烧期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非常重要。

可以打开窗户适当通风,保持空气新鲜。

同时,避免让孩子暴露在过冷或过热的环境中,创造一个舒适的温度环境。

2. 维持充足的水分摄入儿童发烧时,易出现体内水分流失。

因此,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是非常重要的。

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多喝水,可以给予适量的温水、果汁、汤等饮品,避免过于刺激性的饮料。

3. 保持休息和良好的睡眠儿童发烧期间,要保持充分的休息和良好的睡眠。

家长应尽量避免孩子过于疲劳,安排孩子充足的休息时间,尤其是睡眠时间。

如果孩子因发烧而失眠,可以给予一些适量的舒缓助眠的方法,例如温水泡脚、给予温暖的拥抱等。

4. 注意保持环境卫生在儿童发烧期间,保持环境的卫生是很重要的。

家长应定期擦拭孩子常接触的物品和表面,如玩具、门把手等,以减少病原体传播的机会。

此外,保持室内清洁,避免灰尘和过敏原的积累。

5. 注意饮食调理儿童发烧期间,注意饮食调理也是很重要的。

家长可以给予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帮助增强孩子的抵抗力。

避免孩子食用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加重症状。

此外,要合理安排饮食量,避免让孩子过饱或过饿。

6. 注意服用药物的正确方法在儿童发烧期间,家长可能会给孩子服用退烧药或其他药物。

在使用药物时,务必遵循医生的说明,并按照正确的剂量给予孩子。

另外,家长要定时记录孩子的体温变化和服药情况,以便随时向医生咨询和报告。

7. 观察症状变化儿童发烧期间,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的症状变化。

如果发现孩子的症状有明显恶化,或者出现其他异常症状,如呼吸困难、剧烈头痛等,及时就医并向医生描述详细情况。

8. 注意个人卫生在儿童发烧期间,家长要教育孩子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孩子应经常洗手,尤其是接触到食物、口腔、鼻子等部位时,要勤洗手,以减少感染的机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热护理常规
体温升高,口温超过37.2℃称发热,口温达39.0℃~40.0℃称为高热,体温超过41℃称为超高热。

体温过高,对人体器官有严重损伤,可引起惊厥、抽搐、昏迷。

[护理评估]
1、病史:了解发热的原因及诱因,询问发热的急、缓及伴随症状。

2、症状:①体温上升期:畏寒或寒战,皮肤苍白无汗。

②高热持续期:皮肤潮红而灼热,呼吸加快,尿量减少。

③退热期:大量出汗,皮肤温度降低。

3、心理社会反应:因发热原因不明,患儿及家属焦虑不安。

4、辅助检查:结合病史及体征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助检查。

[主要护理问题]
1、体温过高与体温调定点升高等有关。

2、情绪焦虑与体温上升期患者突然寒战、发冷等有关。

3、疲乏与高热致体能消耗过多、摄人不足及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失常等有关。

4、体液不足与高热时出汗过多及摄入水量过少等有关。

5、营养失调与进食过少及消耗增加有关。

6、有坠床的危险与体温升高患儿烦躁有关。

[护理措施]
1、将患儿置于安静、舒适的环境,酌情通风。

2、高热患儿易发生舌炎、齿龈炎等,应保持口腔清洁,防止感染和黏膜溃烂。

3、高热患儿在降温过程中伴有大汗,应及时更换衣裤和被褥,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卫生和床单干燥、舒适,防止皮肤受压与破损。

4、饮食以清淡为宜,给细软、易消化、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低脂肪饮食。

鼓励患儿多饮水,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

5、严密观察体温、呼吸、脉搏、血压、神志变化,观察治疗反应。

体温在39℃以上,应予物理降温,方法有:使用冰袋或冰帽、冷敷、乙醇擦浴、温水擦浴、冰盐水灌肠、降温毯等措施。

30min后再次测量体温,结果记录于体温单和护理记录单上。

6、密切观察发热规律、特点及伴随症状,患儿大量出汗或退热时,注意有无虚脱现象。

7、观察末梢循环情况:高热而四肢末梢厥冷、发绀者,往往提示病情严重,经治疗后体温下降和四肢末梢转暖,发绀减轻或消失,提示治疗有效。

观察有无腹泻、出疹、出血或颅内压增高、惊厥等症状,以协助诊断。

8、高热惊厥实施保护性约束措施前,防止坠床和碰伤,向患儿及家属书面告知并签字,床边备开口器与舌钳,防止舌咬伤,及时清除鼻咽部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9、用药观察:应用激素、解热镇痛药、冬眠合剂等时,注意观察用药效果及不良反应。

[健康指导]
1、针对患儿发热原因,讲解有关疾病知识,加强感染性疾病预防知识的宣传,增强体质及免疫力。

2、指导患儿发热期注意休息、睡眠、口腔护理、皮肤护理、合理喂养,鼓励患儿多饮水。

3、不能自行滥用退热药及抗生素,需要时应该由医师指导。

[护理评价]
1、物理降温后体温下降,高热伴随症状减轻或消失,患儿舒适。

2、护理并发症预防处理及时、有效。

3、患儿及家属了解发热基本知识,并能主动配合治疗。

4、观察病情细致,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如惊厥、抽搐等。

5、急救药品、物品准备充分,患儿发生意外时,抢救及时有效。

宝宝发热,临床上常用的降温方法主要有两种:物理降温、药物降温。

不管采用何种方法帮助宝宝降温,要根据宝宝的年龄、体质和发热程度来决定。

婴幼儿一般感染所致的发热最好先采用适当的物理降温措施。

但对麻疹等出疹性疾病的患儿不宜采用冷敷和酒精擦浴降温,以免刺激皮肤,影响皮疹透发。

如果使用药物降温,要注意剂量不要太大,以免使宝宝出汗过多而引起虚脱或电解质紊乱。

儿科常用的退热药物种类很多,不管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