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为生活和学习而设计》有感
大学生的读书笔记大全(精品7篇)
大学生的读书笔记大全(精品7篇)大学生的读书笔记大全篇1大学生理学是一门研究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以及体内物质代谢过程的科学。
这门课程主要探讨了人体在生理学方面的特征和规律,包括新陈代谢、生长发育、感觉器官、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排泄系统、免疫系统等方面的内容。
在学习大学生理学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人体内部结构的复杂性和精细性。
例如,在消化系统中,我们了解到胃部在食物消化中的作用,以及胃酸的分泌是如何受到神经和激素的调节的;在循环系统中,我们了解到心脏是如何工作的,以及血液是如何运输氧气的。
这些知识不仅让我对人体内部的运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更加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
除了生理学方面的知识,大学生理学还涉及许多其他领域的知识,如神经科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等。
这些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人体内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例如,在神经系统中,我们了解到神经系统是如何调节人体内部器官的,以及神经递质是如何传递信息的。
这些知识不仅让我对人体内部的运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更加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
在学习大学生理学的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
例如,有些生理过程比较复杂,需要我们掌握大量的基础知识才能理解。
此外,有些生理过程涉及到微观层面的结构,需要我们借助显微镜等设备才能观察到。
但是,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逐渐掌握了这些知识和技能,并逐渐克服了这些困难和挑战。
总之,大学生理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不仅让我们对人体内部的运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们更加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
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相信我们能够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为我们的健康和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大学生的读书笔记大全篇2读书笔记是一种记录阅读心得和个人观点的方式,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阅读的内容。
以下是一篇关于大学生读书笔记的全文:我读书的喜好随着我大学生活的推进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大一时,我的课业负担较重,再加上很多导读书让人昏昏欲睡。
集中学习的心得体会10篇
集中学习的心得体会10篇当我们脑海中的创意涌现而出时,最好撰写一篇心得体会。
而这篇心得体会,便是我们内心所体会到的感悟,如果掌握了正确的写作方法,就可以更全面地表达出来。
集中学习的心得体会【篇1】一、全面分析,正确认识自己准确找出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以便明确自己学习的特点、发展的方向,发现自己在学习中可以发挥的最佳才能。
二、结合实际,确定目标订计划时,不要脱离学习的实际,目标不能定得太高或过低,要依据:(1)知识、能力的实际;(2)“缺欠”的实际;(3)时间的实际;(4)教学进度的实际,确定目标,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达到为宜。
三、长计划,短安排要在时间上确定学习的远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近期目标。
在内容上确定各门功课和各项学习活动的具体目标。
学习目标可分为:(1)掌握知识目标;(2)培养能力目标;(3)掌握方法目标;(4)达到成绩(分数)目标。
长计划是指明确学习目标,确定学习的内容、专题,大致规划投入的时间;短安排是指具体的行动计划,即每周每天的具体安排和行动落实。
四、突出重点,不要平均使用力量所谓重点:一是指自己学习中的弱科或成绩不理想的课程或某些薄弱点;二是指知识体系中的重点内容。
订计划时,一定要集中时间,集中精力保证重点。
五、计划要全面,还要与班级计划相配合计划里除了有学习的时间外,还要有进行社会工作、为集体服务的时间;有保证睡眠的时间;有文体活动的时间。
时间安排上不能和班级、家庭的正常活动、生活相冲突。
六、安排好常规学习时间和自由学习时间常规学习时间(即基本学习时间):指的是用来完成老师当天布置的学习任务,“消化”当天所学知识的时间。
自由学习时间:指的是完成了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之后,所剩下的归自己支配的学习时间。
在自由学习时间内一般可做两件事:补课和提高。
补课是指弥补自己学习上的缺欠;提高是指深入钻研,发展自己的学习优势或特长。
不管是补课还是提高,最好要围绕一个专题进行,这样做,学习比较容易见效果。
设计之美读后感
设计之美读后感
阅读《设计之美》这本书,我对设计的理解更加深入,并且从中获得了很多启示和灵感。
书中讲述了许多关于设计的思考方法和原则,其中最吸引我的是“简洁”的理念。
作者指出,在设计中,简洁不仅仅是指产品的外观,更重要的是指产品的整体结构和功能。
简洁的设计能够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减少不必要的复杂性和混乱。
这使我深思:在设计中,我们应该追求简约而不是复杂,以用户的需求为中心,不断简化产品的功能和界面。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打造出令用户满意的产品。
此外,在书中我还了解到了关于平衡的概念。
作者提到,设计的平衡包括对称和不对称两种形式,每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美学效果。
平衡的设计能够给人以舒适和稳定的感觉,而不平衡的设计则能够创造出动感和张力。
这让我明白,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境和需求,选择合适的平衡方式来传达产品的意图和特性。
正如书中所言,设计需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创造力。
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设计不仅仅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服务。
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和期望,只有在实际使用中,用户才是最好的评判标准。
所以,我们在设计中不能只关注于表面的美感和炫技,更要深入了解用户的真实需求,理解他们的行为和习惯,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
通过阅读《设计之美》,我深刻地认识到了设计的重要性和影
响力。
设计不仅仅是创造美感和价值,更是连接人和产品的桥梁,是改善用户体验和提升生活品质的关键所在。
在今后的设计工作中,我将会更加注重细节,更加关注用户需求,努力追求简洁和平衡的设计,创造出更好的用户体验,为用户带来更多的美好。
设计结合自然读后感
设计结合自然读后感自然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给予我们美丽的风景、丰富的资源和无尽的灵感。
然而,随着人类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自然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污染。
《设计结合自然》这本书让我深刻地意识到了设计与自然之间的紧密关系,以及如何通过设计来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
在书中,作者通过丰富的案例和实践经验,向读者展示了设计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
他指出,设计不仅是为了满足人类的需求,更应该是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种方式。
例如,建筑设计可以充分利用自然光和自然通风,减少能源消耗;景观设计可以保护自然生态,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产品设计可以利用可再生材料,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损耗。
这些都是设计与自然紧密结合的典范,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启发和思考。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地意识到了自然对于设计的重要性。
自然是设计的源泉和灵感之源,设计应该是为了与自然共生共存。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从小事做起,比如节约用水、减少垃圾产生、选择环保产品等,都是对自然的尊重和保护。
同时,作为设计师,我们也应该将自然融入到自己的设计中,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除此之外,这本书还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自然的伟大和美丽。
自然是我们生命的根基,是我们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我们应该珍惜自然,保护自然,让自然的美丽永远存在。
只有与自然和谐共生,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让人类和自然共同繁荣。
总的来说,《设计结合自然》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发和思考。
它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设计与自然之间的紧密关系,以及如何通过设计来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
我相信,在未来的设计实践中,我会更加注重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为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而努力奋斗。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读到这本书,从中获得启发,共同致力于保护和利用好我们共同的家园——自然。
反思与学习计划
反思与学习计划•相关推荐【热门】反思与学习计划3篇时间真是转瞬即逝,我们的学习又进入新的阶段,为了取得更大的进步,为此需要好好地写一份学习计划了哦。
相信大家又在为写学习计划犯愁了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反思与学习计划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反思与学习计划篇1进了换了新的环境,让我还不是很适应,做什么事都感到迷茫。
科目一下子增多了几科,平时想预习、复习总是无从下手。
因此,我决定制定一份学习计划。
首先,我想要建设一个良好的班集体,我便应该和同学们有着共同的目标,前进的动力。
还应该各尽我所能,发挥我所长,奉献集体。
最重要的是,要和同学们团结协作,互助前行。
然后,我应该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和策略去学会自主学习。
我要摆脱对父母和老师的依赖,成为一个自主的学习者。
每逢在做完作业的时候,都要自觉学习这一周所上的新内容,新的知识点要熟记。
接着,我要提高学习效率。
只有把握好每个环节的质量,如课前认真预习,上课时专心听讲,课后及时复习,才能从整体上提高学习效率。
在要复习的时候,千万不能想着要推迟。
要记住学习后的短时间内对学习内容的保持量是不同的。
刚学完是能记住很多内容,但是在学后的短时间后遗忘的速度也是很快的,经过一段时间后遗忘的遗度开始减缓,最后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上。
因此,及时复习所学习的内容是很重要的。
最后,我要科学安排时间。
随着学习科目的增多,难度加深,科学的安排学习时间显得十分重要。
每一科的学习时间都要平均,一定不能出现偏科。
在做着某一个科目的作业的时候,不能想着另一科。
正所谓劳逸结合,留出不分时间,不能只是盲目的学习,要懂得适当的放松自己。
学会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科学安排时间,这些方法和策略,能使我们在学习中游刃有余,事半功倍。
反思与学习计划篇2在课改活动中,再度执教综合实践课,不是我所期望的事,这门课程的确太崭新了,尽管平日里,我也充当综合实践课的教师,实在是汗颜,只能算是语文化了的综合实践,并无多少综合型和实践性可言,这完全是与课标理念是背道而驰的。
设计源于生活
设计源于生活
设计是无处不在的,它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从我们所居住的房屋,到我们所穿的衣服,设计无疑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设计源于生活,也反过来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设计的影响无处不在。
当我们走进一家精心设计的咖啡店,我们会被舒适的座位、精致的装饰和精心设计的咖啡杯所吸引。
这种设计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一种舒适和愉悦的体验。
设计让我们的日常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更加有品味。
设计也在我们的日常用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当我们使用一款设计精良的手机,我们会感受到它给我们带来的便利和舒适。
设计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更加高效。
设计源于生活,也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而设计的灵感往往也来源于生活。
设计师们常常从生活中汲取灵感,创造出各
种各样的作品。
一位设计师可能会从日常生活中的一次旅行、一次美食体验或是一次与朋友的交流中获得灵感,然后将这些灵感转化为具有实用性和美感的作品。
设计从生活中汲取灵感,又为生活带来更多的美好。
因此,设计源于生活,也成就了生活。
它不仅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和便捷,更是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更多的色彩和可能性。
让我们珍惜设计带给我们的一切,让设计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国培学习心得体会范文通用15篇
国培学习心得体会范文通用15篇国培学习心得体会范文1首先感谢园领导给我这次外出培训学习的机会,感谢班级老师的大力支持,让我有幸参加了“国培计划陕西省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保教技能提升”培训项目。
从11月18日至27日,在这为期十天高强度、大密度的学习时间里,感谢国培给我们搭建的学习的平台,让我们每天收获知识,增长见闻。
本次培训由安康职业技术学院精心组织,周密安排,规范管理,严格考勤。
采取专题讲座、活动参与、跟岗观摩、网络研修、训后跟踪等多种形式相结合。
每天都忙碌而充实,每天都有收获,既是给我思想的一种洗礼,又给我指明了努力的方向,让我大开眼界,豁然开朗。
现将学习情况和大家分享交流。
一、我的收获。
培训中,有外聘专家和基地幼儿园园长、一线教师给我们进行讲座及经验交流。
讲座涉及到《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五大领域教学活动设计与指导、幼儿园安全管理、保育工作、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幼儿园环境创设及游戏指导等多方面内容。
他们用丰富幽默的语言和渊博的知识,把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传授给学员们,让我改变了陈旧的教学观念。
精彩的案例分析,也让我感受颇深。
专家们教给我的不仅是实实在在的理论知识,教给我的更是一种思想、一种境界、一种努力的方向。
1. 幼儿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师德修养。
热爱幼教事业,对幼儿充满爱心,对教育充满热情,是教师首先必备的职业行为准则。
幼儿教师应该有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
我们知道,幼儿年龄小,他们有特定年龄阶段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犯错在所难免,爱讲话、睡觉不老实更是他们的天性。
作为幼儿教师应亲近他们,爱护他们,耐心引导他们,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与幼儿一起相处的日子,多一份爱心,少一点虚荣;多一份理解、帮助,少一点指责、批评;多一份宽容、耐心,少一点责难、惩罚!这样会让教师的职业道路更加美好。
2.重新认识了3———6岁幼儿的学习及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幼儿园孩子所有经验的获得都称之为学习。
学习报告优秀范文四篇
【导语】每个⼈在学习上都会有不同的见解,倡导终⾝学习,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习报告优秀范⽂,欢迎阅读!学习报告优秀范⽂篇⼀ 20xx年10⽉18⽇,新安县教育系统后备⼲部⼀⾏⼆百余⼈在新安县教师进修学校王峰科长及李主任的带领下,慕名前往新安教育同仁⼼⽬的教育圣地――新安⼆⾼参观学习。
先是聆听了林保健校长语论式的教育教学的报告,然后如饥似渴地欣赏了新安⼆⾼的⽐建筑到⼈⽂的⽅⽅⾯⾯。
使我的⼼灵受到了极⼤的震撼,对新安⼆⾼连续九年来所创造的⾼考神话有了全新的感悟,并由衷地叹为观之。
⼀、校容校貌⼲净整洁,学⽣学习全神贯注犹如凤凰涅盘 新安⼆⾼占地⾯积仅有27000多平⽅⽶,却拥有38个教学班,学⽣2800余⼈,教职⼯175⼈,堪称新安⼈⼝密度的袖珍式花园学校。
站在学校⼤门⼝,举⽬四望⼀览⽆余。
校园⼲净整洁⼀尘不染,所有建筑窗明⼏净,让⼈赏⼼悦⽬之感。
⽆论是⾛进教学楼,还是⾛进班级;⽆论是⾛进宿舍楼,还是⾛进学⽣寝室;⽆论是⾛进办公楼,还是⾛进教师办公室,所到之处,⽆不洁净⼀⽚,地⾯⼏乎能映出你的脸,墙壁洁⽩胜似雪。
正应了⼀位教育家的话,对于⼀所学校⽆需听他的校长怎么说,只需⽤眼看⼀看地⾯就会见微知著,见瓶⽔之冰⽽知天下之寒也。
当我们听完报告后,百⼗号⼈脚步杂踏地在教学楼参观调研时,过了⼀会,我们参观者的脚步及谈笑之声慢慢消失了,原来被教室中学⼦们全神贯注地学习静谧所感化。
当我透过教室玻璃窗⽤热辣的⽬光扫视他们,企图寻觅我旧时的弟⼦时,竟⽆⼀学⽣向外张望。
接着我很不好意思地收敛了我的看客⾏为。
随后,百⼗号⼈都落地⽆声地从六楼蹑⼿蹑脚地“逃出”了⼆⾼孩⼦们的学习圣地――教学楼。
出来之后,我才开始⼤⼝⼤⼝地喘⽓。
原来他们和我有同感,也⼤⽓⼉不敢出,⽣怕“沾污”了孩⼦静谧的学习氛围!⼆⾼孩⼦们这凤凰涅盘⼊定式的学习境界给了我终⽣难忘的印象。
这样的境界,⼆⾼不创造⾼考神话,谁来创造呢?! ⼆、学校⽂化:瑰丽多彩,⼒透墙壁,慑⼈魂魄 (⼀)外显⽂化:如影随形,如沐春风 1、在新安⼆⾼门⼝设置如此的标语:“图安逸请到别处,怕吃苦莫进此门”告诫学⽣求学上进不能贪图轻松,为了加深师⽣对这个问题的理解,还⽤马克思和孟⼦的名⾔作为注解。
读书分享:学有所思行有所向读小学数学这样教有感
【第六期:读书分享】学有所思行有所向——读《小学数学这样教》有感大家好!非常荣幸今天能在这里与大家一起进行读书分享!我分享的书目是《小学数学这样教》,这是一套实操性较强的书籍,分为两册,面向一、二年级,它的作者是浙江省特级教师刘善娜。
下面我将从内容简介、感悟收获、实践反思三个方面和大家做以交流与分享。
一、内容简介初识刘老师是因为曾无意间拜读过她的《这样的数学作业有意思》一书,这为当时正在研究如何创新作业设计的我打开了思路,同时也敬佩刘老师对待教学的专注与热情。
去年,当从教二十多年的我第二次被分配带一年级时,我是倍感压力的!教材不熟悉,一、二年级的孩子如何组织课堂确保教学效果,“双减”政策实施如何进行作业设计?这些问题都困扰着我!无意间看到自己敬佩的刘老师的新书刚好是有关一、二年级的,不禁心生喜悦,果断入手。
一口气读完,被刘老师清新、流畅的文笔,具有创意的数学课堂和作业设计深深吸引!刘老师在书中用大量的教学实践,解答了我最初的困惑。
这套书是刘老师执教一、二年级时的教学日志,按照时间顺序和教材顺序,她记录了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感悟和反思,对幼小衔接、低年级探究作业、数学课、画数学如何操作,都有手把手地教和带。
“一年级的数学知识并不难,老师也不用着急教新课。
此时正是让我们感受数学美好的入门时期,是快乐的启蒙时光,我们有大量的时间和孩子一起玩数学。
”“一年级的数学,要借助动手操作、画图、讲故事等方式帮助孩子积累大量的生活经验,培养一定的数感和数学故事的逻辑。
”“口算训练的确是个重要的技能训练项目,训练过关,要明确要求,比如时间、数量,能过关的,不建议再花时间在这个上面。
每个孩子不一样,训练的要求不一样。
”等等都是书中刘老师的观点。
在接下来一年多的教学中,我跟着刘老师实践着,思考着,收获着……二、感悟收获1.画数学,让思维可见在关注学科核心素养的当下,“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是2022版数学课标倡导的三会之一。
幼儿园教学具设计与使用指导读后感
幼儿园教学具设计与使用指导读后感示例文章篇一:《读〈幼儿园教学具设计与使用指导〉有感》一、初识这本书当我第一次拿到《幼儿园教学具设计与使用指导》这本书的时候,我心里就在想,这会是一本多么枯燥的书啊。
毕竟,我还只是个小学生,幼儿园的事儿离我好像挺远的。
可是呢,当我翻开这本书,就像打开了一个充满惊喜的魔法盒子。
书里讲了好多好多关于幼儿园教学具的事儿。
比如说,那些五颜六色的积木,在我眼里可能就是用来搭房子玩的东西。
但在幼儿园里,它可不仅仅是这么简单哦。
老师可以通过积木教小朋友认识形状、颜色,还能让小朋友们一起合作搭一个大城堡呢。
就像我们玩游戏的时候,每个小伙伴都有自己的任务,大家齐心协力才能赢。
这积木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合作舞台,小朋友们在这个舞台上学会和别人一起努力。
我就想啊,这小小的积木原来有这么大的魔力呢。
我还看到书里说有那种可以穿珠子的小玩具。
这让我想到我在手工课上串珠子做手链。
对于幼儿园的小朋友来说,这串珠子可不只是为了做个漂亮的东西。
他们在穿珠子的过程中,可以锻炼手指的灵活性,就像小钢琴家在练习指法一样。
而且,小朋友还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串出各种各样的图案,这就像是他们在创造自己的小世界。
我突然觉得,幼儿园的教学具就像是一把把神奇的钥匙,能打开小朋友们探索世界的大门。
二、有趣的设计理念再往后看,书里讲的教学具设计理念可太有趣了。
它说教学具的设计要符合小朋友的年龄特点。
这就好比我们穿衣服,要选适合自己身材的衣服一样。
幼儿园的小朋友还小,他们的认知能力有限。
所以教学具不能太复杂,要是太复杂了,就像让小朋友去解一道超级难的数学题一样,他们会觉得很挫败的。
比如说那种拼图教学具。
如果是给小班的小朋友,拼图的块数就不能太多,而且图案要很简单,像小动物的脸啊之类的。
这样小朋友们拼起来就比较容易,他们每拼好一块就会特别有成就感,就像我在游戏里闯过了一关一样开心。
要是给大班的小朋友呢,拼图就可以复杂一点,有更多的块数,图案也可以是一个小故事场景。
2024年读教育教学专著心得(3篇)
2024年读教育教学专著心得教育是一项永不停歇的事业,而教学则是教育事业的核心部分。
教育教学专著是教育领域的重要文献,一本好的教育教学专著可以给教育者以启发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在我的学习和教育实践过程中,我读过许多优秀的教育教学专著,其中有一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本文中,我将分享其中几本专著的心得体会。
第一本专著是《教学设计的艺术》。
这本书的作者是李光耀,他是一位教育学者和教育实践专家。
在这本书中,李光耀系统地介绍了教学设计的理论和实践,并提供了许多实用的教学设计模板和案例。
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首先是因为它全面而系统地讲述了教学设计的各个方面,从教学目标的设定到教学方法的选择,再到评价和反思等。
其次,这本书强调了教学设计的艺术性,即教育者需要在理论指导下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创造力来设计教学活动。
这些经验和创造力是不能被简单地规范化的,每个教育者都应该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反思来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设计能力。
对我来说,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有关教学设计的指南,更是一本关于教学艺术的启示录。
第二本专著是《教育心理学导论》。
这本书的作者是叶庆芳,他是一位教育心理学家和教育实践专家。
这本书以清晰简明的语言讲述了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应用,帮助教育者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学习过程。
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首先是因为它突出了教育者对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性。
教育者只有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才能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和指导他们的学习。
其次,这本书提供了许多实用的心理学概念和工具,如学习理论和评价工具等,帮助教育者准确判断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
对我来说,这本书不仅是一本关于教育心理学的入门书,更是一本教育者实践指导的宝典。
第三本专著是《课堂教学的艺术》。
这本书的作者是刘志义,他是一位知名的教育学家和课堂教学专家。
在这本书中,刘志义以他自己的教学实践为基础,提出了一系列有关优质课堂的原则和方法。
读《爱的教育》有感作文(34篇)
读《爱的教育》有感作文(34篇)读《爱的教育》有感作文(精选34篇)读《爱的教育》有感作文篇1今天读了《爱的教育》一书。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写的一部儿童小说,它是一部对少儿进行美德教育的书。
该书主要是写一位12岁的小男孩安利柯在学校里一年的成长故事。
《爱的教育》记述了一年里安利柯在学校和家里的所见、所闻、所想,通过一个个小故事、通过一件件事情、通过老师和同学们的对话、通过老师对同学们的教育、通过安利柯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安利柯父母写给孩子的信、安利柯自己写的日记、安利柯和同学们的相处及和同学们建立的深厚友谊,细致地刻画和描写了人们的心理活动、人与人之间的爱。
《爱的教育》里的一则则故事,让人为之感动,一次次泪水打湿眼眶。
一位同学洛佩谛在上学的路上看到一名低年级的同学甩脱了妈妈的手,跌倒在路中央,眼看一辆汽车就要轧到他了,洛佩谛奋不顾身地冲上去把他救了出来,自己却不幸碾伤了脚,以至于使脚粉碎性骨折,落了个终身残疾。
还有一位同学在一艘快要下沉的船上,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让一位小姑娘上了救生船,自己却被海水淹没了。
一位叫卡隆的男孩,总是帮助别人。
还有一位克洛西家境贫寒,却热爱学习,有着坚忍不拔的毅力,一直保持学习成绩优异……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一个个富有爱心的人,同学、老师、家长、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充满了爱心。
《爱的教育》是一本培养人的爱心、培养人的毅力和意志力的书,看了这本书你会了解什么是爱,如何去爱。
《爱的教育》是一本培养男子汉的书,看了这本书你会知道什么是责任,怎么去担当责任,你会逐步成长。
读《爱的教育》有感作文篇2在今年暑假中,我自觉利用课余时间认真研读了意大利著名作家亚米契斯的作品《爱的教育》,收获颇大,体会如下:《爱的教育》是世界儿童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日记体小说,这部小说通过一个小学生的日记,以充满儿童情趣的幽默语言,记录了孩子们在整整一年中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
全书故事简单,风格朴素,感情浓烈,展现了一幅幅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的动人画面,是19世纪意大利最伟大的10本小说之一。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习作:写读后感 精品教案(集体备课)
习作:写读后感▶教学目标1.了解读后感的基本特点。
2.学习并掌握写读后感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3.学会运用联想、想象、质疑、思考、探究等方式,从不同角度感受作品,找准感悟点从而写好读后感。
4.通过老师的讲评指导,学会修改自己的读后感。
▶教学重点学习并掌握写读后感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运用联想、想象、质疑、思考、探究等方式,从不同角度感受作品,找准感悟点从而写好读后感。
▶教学策略1.重视学生准备读后感写作材料的过程。
读懂文章或书是写好读后感的基础和关键。
2.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教师不能以一个模式来要求学生,更不要用范文来束缚学生。
让学生自选内容,自读自悟,自主拟题,自由写作。
3.让学生紧密结合习作例文体会、学习写作方法,忌空洞的说教。
要尊重学生独特的理解和感受,从不同角度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和情感,不写空话、大话、套话。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读后感的基本特点。
2.学习并掌握写读后感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3.学会运用联想、想象、质疑、思考、探究等方式,从不同角度感受作品,找准感悟点从而写好读后感。
▶教学过程板块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大家最近喜欢看什么书呀?(《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2.能将古典名著完整地阅读一遍的人让人心中佩服,老师为你们点赞。
我在书上看到一个字谜,想拿来给大家猜一猜——黄昏方与志士别,你们能猜出这是什么字吗?(学生自由猜谜,老师相机板书谜底“感”字)《说文解字》中是这样解释“感”字的:“感,动人心也。
从心,咸声。
”这是一个形声字。
“咸”字本义是“呼喊”,所以“感”就可以说是“动人心的呼喊”了。
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读后感,把这“动人心的呼喊”写成一篇感想之花,让它绚烂绽放!板书习作主题,齐读习作主题。
(板书:写读后感)【设计意图】本环节我利用谈话导入本单元习作的学习,激发了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为写读后感打下了基础。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习作:《写读后感》教学设计三稿
部编五年级下册《写读后感》习作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读后感的基本结构。
(重点)2.通过小组交流、范文引路、师生交流等多种灵活多样的方式,引导学生找准感悟点,为写作读后感奠定基础。
(重点)3.聚焦“最深的感受”,联系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引用原文个别语句,按照要求完成习作,在习作中感情要真实具体,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写读后感的兴趣。
(难点)【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孩子对于读后感的写作并不陌生,但是从我批改作文的实践中发现,学生在写作中容易把读后感写成梗概,多叙述,而少感悟。
读后感由文章内容的概括和感想组成。
概括文章内容虽然是学生已经逐渐形成的能力,但写读后感时,要与文章题目、感想部分吻合。
写自己的感想是本课的难点。
教材提示感想要真实、具体。
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也可以引用原文中的个别语句。
【教学流程】活动一:认识读后感,学会拟标题1.谈话导入师:著名作家冰心奶奶曾经说过:“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您们一定读过不少好书,谈一谈您读过的书吧!【预设】《四大名著》《爱的教育》《城南旧事》《呼兰河传》……2.引出主题师:您们真是热爱读书的孩子!们读一篇文章或者一本书,往往会有自己的感想。
有时一些人物会给你留下很深的印象,如安徒生童话中的小人鱼;有时一些情形会让你收到触动,如《祖父的园子》中“我”跟着祖父学种菜的温馨情景;有时文字中蕴含的道理会让你深受启发,如《铁杵成针》揭示的做事要有恒心的道理。
把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的感想写下来,这就是读后感。
3.学会拟题师: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读题目就能让人对文章有大致了解。
在动笔之前,我们先学习拟标题吧!请您先默读书上第三段的提示,再看看这个范例。
同桌之间互相交流:怎样给读后感拟好标题?(生自由汇报)①读《×××》有感→读《小青石》有感②《×××》读后感→《小青石》读后感③×××——读《×××》有感→什么是有意义的生活——读《小青石》有感生1:从标题①和标题②来看,我觉得读后感的题目可以很简洁,直接告诉别人你读了什么书或者什么文章就可以了!生2:标题③由主、副两个标题组成。
有目的地读,有目的地写:六上语文第三单元解读与大单元设计
有目的地读,有目的地写:六上语文第三单元解读与大单元设计关于策略单元这是统编版教材中编写的最后一个阅读策略学习单元。
三年级,学习预测策略;四年级,学习提问策略;五年级,学习如何提高阅读速度——速度快慢的要求,关乎策略,但本身不是一种策略;六年级的本单元,学习根据阅读目的选择阅读方法——方法要合乎目的,这是常识,但阅读方法的合目的性并不是一种具体的阅读策略。
所以,虽然统编版教材编写者将这几个单元定位为“策略”单元,但实际上并不是严格的“阅读理解策略”的学习。
所谓阅读理解策略,指的是为了帮助理解而选择运用某种特定的阅读技能。
阅读理解策略是相对普适性的,是阅读过程中心理思维活动方式的运用。
最基本的阅读理解策略大致包括一下八种——预测,即在阅读起始阶段,基于标题和关键词等来预测将要阅读的内容;故事文本阅读中,对人物、事件、故事结局等进行预测。
联结,即在阅读过程中调取已有的背景知识和个人经验,从而更好地理解文本的意义。
提问,即在阅读前、阅读中和阅读后都能够提出基于文本的或从文本出发的问题,从而更深刻理解文本的含义。
推断,即能够利用文本提供的线索,合理进行补充假设和合乎常理的推断。
图像化,即在阅读过程中,由其“思维之眼”创造出“多重感官图像”,从而有助于对文本的理解。
确定重点,即根据文本的组织结构特点对文本中的信息进行重要和不重要的分类,并细读重要的内容。
释疑,即能够意识到自己遇到了理解困难,并为了读懂而停下来,回头重新阅读。
综合,即能够分析信息,整合文本和自己的认识或经验加以思考,并得出结论。
此八项阅读理解策略前后没有必然的顺序,它们相互联系并在实际的阅读理解过程中综合地运用。
也有的研究和倡导者将“自我监控和调节”也算作阅读策略之一。
“根据阅读目的选择阅读方法”,认识上属于常识,实践上就属于能力,要具备这样的能力,离不开阅读策略的运用——这里的阅读方法,可以理解为阅读策略的综合选择和运用,也可以理解为为了达成阅读目的而采取的一系列阅读措施和行为。
《给青少年讲论语-:乐在学习》读后感3篇--800字
读《给青少年讲论语:乐在学习》有感读完《给青少年讲论语:乐在学习》,我仿佛经历了一次心灵的洗礼。
在这本书中,樊登先生以《论语》为蓝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孔子的智慧传达给我们这一代青少年。
书中提到,《论语》本质上是一本关于学习的书,让我意识到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生活的态度。
书中从三个维度对学习进行了解读。
首先是学习态度,樊登先生告诉我们,学习不应是一种负担,而应是一种享受。
孔子倡导的“以学为乐”的理念,让我明白了学习的动力来源于内心的热爱,而不是外在的压力。
我在学习中的心态也开始慢慢改变,不再焦虑于短期的成绩,而是专注于长久知识的积累和认知的深化。
在学习习惯方面,书中强调了日常积累和持续努力的重要性。
通过每日阅读《论语》的简短篇章,我逐渐养成了勤于思考的习惯。
樊先生提出的“微习惯将影响一生”的观点,让我认识到每一个小习惯都可能成为未来成功的关键。
对于学习方法,书中提出了结合现代心理学、教育学的高效学习策略。
如何举一反三、如何在错误中学习、如何设立学习目标等,都让我有了更明确的学习方向。
通过实践书中的方法,我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效率自然提升了。
这本书的最大魅力在于,它不只是一本关于学习方法的指导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对待生活的哲学书。
樊登先生的话语中透露出的生活智慧,让我学会了在学习中寻找快乐,在成长中寻求意义。
这段时间的阅读体验,让我更加坚信,学习不单是为了应对考试,更是为了人生能够更好地前行。
将《论语》中的学习智慧融入到我的生活与学习中,我相信,未来的自己一定会感谢现在努力拼搏的自己。
《给青少年讲论语:乐在学习》读后所感探索古训与现代教育的结合,樊登的《给青少年讲论语:乐在学习》为我打开了一扇崭新的学习之门。
书里不仅剖析了《论语》内的学习之道,更是以浅显的语言将经典与现代教育理念巧妙融合,让我领悟到学习不仅是知识的获取,更书中,樊登提出以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为核心主题,这使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学习过程。
实践与认识读后感
实践与认识读后感读《实践与认识》有感当我刚开始读关于实践与认识的相关论述时,我感觉有些懵懂,就像是在一个错综复杂的迷宫里找出口一样。
那些理论性的语句看上去似乎很简单,但深入思考的时候,却发现里面蕴藏着无尽的深意。
读到关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这个部分时,我就想起了自己学习骑自行车的经历。
一开始,我只是在书上看别人说怎么保持平衡,怎么踩踏踏板,那些理论知识看起来好像都很容易理解。
可是,当我真正骑上自行车的时候,才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眼睛看到的平坦大路在骑的时候变得摇摇晃晃,理论中的平衡技巧在实际操作中变得难以掌控。
这让我深深体会到,只有通过亲身实践,才能真正认识到骑自行车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特别触动我的是实践对于认识发展的推动作用这一点。
就像厨师做菜,我们在菜谱上看到做菜的步骤只是第一步的认识。
但如果一位厨师总是按照菜谱一成不变地做菜,那他的厨艺可能永远不会有太大的提高。
而那些不断尝试新食材搭配、新烹饪方式的厨师,他们在实践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失败,比如菜烧焦了、味道很奇怪等等,但正是这些失败的实践,让他们一点点改变认识,进而发现新的美味组合,提升厨艺。
还有关于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的部分,我开始的时候理解得不是很透彻。
后来我明白了,就好比在建筑施工中,如果设计师的设计图在结构认识上出现偏差,那在实际施工的时候,就极有可能导致建筑物的不稳定或者坍塌。
而正确的设计图,科学的认识,能够指导建筑工人准确地依据蓝图施工,安全高效地完成建筑任务。
我觉得作者想表达的就是实践和认识如同太极双鱼,密不可分,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这也让我想到我们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还是处理人际关系等。
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书本或者别人告诉我们的认识上,一定要自己去做才行。
而且当我们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也不能固步自封,还要用新的实践来不断完善这个认识。
对了还想说,在理解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后,我意识到这对我的未来启发很大。
在未来学习和工作中,我不会害怕去尝试新的事物,因为我知道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获取真知。
构建生机盎然的高效课堂读《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有感
构建生机盎然的高效课堂-读《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有感我们时常探讨如何让课堂焕发生机,让每一个孩子在其中全情投入,乐于学习并真正成长。
在品读了朱则光先生所著的《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之后获益良多,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角、丰富的案例和深入浅出的论述,为我们揭示了一条通往高效课堂的路径。
它不仅提供了诸多实用的教学策略,还引发了我们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深刻反思。
一、何谓“以学习为中心”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我们或许曾自诩“以学生为中心”,然而,当我们仔细审视,却发现课堂上仍不乏“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吃瓜群众”,他们游离于学习过程之外,缺乏主动参与的热情。
真正的“以学生为中心”,其核心应是“以学习为中心”,即一切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都应以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过程、学习效果为核心导向,而非仅仅关注教师的教或教材的呈现。
这样的教学设计,强调的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主动探索、深度思考,旨在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二、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之要义书中详细阐述了如何以“基于学习、为了学习、促进学习”的原则来设计教学。
以下几点尤为关键:1 .明确并落实学习目标:教学设计应始于清晰、具体、可达成的学习目标,这些目标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未来发展需求,确保学习内容对学生具有实际意义。
教师需引导学生理解目标,使其明确学习的方向与期待的结果,从而激发内在的学习动机。
2 .巧施教学策略与方法:教师需扮演好“教练”角色,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工具与“脚手架”,如概念图、思维导图、合作学习指南等,帮助他们在面对复杂知识时能够步步为营,顺利抵达成功的彼岸。
同时,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模拟、问题探究、项目制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
3 .推行语文大单元学习:打破传统的单篇课文教学模式,围绕主题或核心素养,构建语文大单元,让学生在完成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学习任务中,系统掌握知识,提升综合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为生活和学习而设计》有感
——从儿童的角度进行环境改造
溧阳市新区实验幼儿园陈丽萍
在现实生活中,孩子们时常能想出老师想象不到的材料或空间的使用方法。
我们需要细心观察并鼓励和支持孩子们的想法。
这本书就是从儿童视角下的环境改造至少具有四个要素:开放性材料、灵活性材料、归属性情感、联结性文化。
1.开放性材料。
童年是一个充满好奇和奇迹的时期,在这个时期,梦想和想象力的到激发,儿童开始探索自己的能力。
在各种领域提供开放性材料,会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并满足他们不断重新整理和组合材料以进行探索和发明的愿望。
当为孩子提供灵活的家具和开放性材料时,他们就会参与到最能促进自我发展和学习的活动中去:移动、操纵、调查、建构、表达、创造、沟通和解决问题。
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的身体活动能力越来越强,并发展了自信心和独立性;同时,他们的自我意识增强,思维更加敏捷。
并赢得周围人的尊重。
开放性材料鼓励孩子充分使用他们的大脑,成为反应敏捷的玩伴。
2.灵活性空间。
相对于成人对稳定性、结构性空间的偏好,儿童更倾向于空间的灵活性、可变性,以便在特定的目的下可以重新规划环境。
譬如。
与那些被设计诚单一用途的家具相比,那些可以用多种方式转动、堆叠的模块化家具和带轮子的家具,将给予儿童更多的吸引力。
孩子们是带着活跃的身体和想象力来到幼儿园的,他们会快速地使用物体来表征他们正在考虑的事情,因此,教师要为儿童提供更多弹性空间。
譬如,多层次有创意的表演空间,充满神秘感的探索空间,位于阁楼或楼梯拐角的私密空间,或者位于户外山坡上长长的、可以急速滑下扥运动空间等。
3.归属性情感。
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需要在环境中获得存在感yu8归属感,儿童有甚。
对幼儿而言,“加”意味着一个熟悉的、充满舒适和传统的地方,孩子在这里可以形成记忆和获得身份认同,然而,对于必须上幼儿园的孩子而言,每一天都是由从家到另一个环境的重大转变开始的。
无论是什么样的园所,孩子们每天早上都要按时离开他们的家和家人,经历从一个世界到另一个世界的跨界。
最终,这种每天的转变过程成了孩子们都得接受的一个熟悉的惯例。
因此,幼儿园需要有意识地通过环境建设来支持园所内的教师和儿童建立相互信任关系,创造一个“让每个人感到自己是受欢迎的”第一印象,并不断建立更深的关系,比如,增加幼儿园环境中的生活元素,营造温馨的人际氛围等。
4.联结性文化。
童年时期,孩子们需要通过多种方式来建立一个牢固的身份认同,并与他们周围的人和事物——他们的家人、同伴、榜样、文化和社区以及自然界——建立牢固的关系。
所有孩子们都是带着从家庭和社区中获得的思想、经验和技能的积累来到幼儿园的,教师指导他们学习新知识时应该认可和借鉴这些前期经验,在教学环境中体现儿童的家庭生活和社群关系——从肤浅的传递多元文化传递的途径,转向真正的文化关联和儿童关怀。
比如,重新考虑作息时间、材料多元性、支持性结构、沟通以及关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