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七律长征》教案
《七律长征》教案一、教学内容教材章节:《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详细内容:本课将学习毛泽东的《七律长征》,通过学习这首诗,使学生了解长征的历史背景,感受红军长征的艰苦卓绝,领略毛泽东的豪情壮志。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七律长征》。
2. 理解《七律长征》的内容,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 学会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了解一些文学常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七律长征》。
难点:理解《七律长征》的内容,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长征》纪录片片段,让学生初步了解长征的历史背景。
2. 新课导入:讲解《七律长征》的写作背景,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3. 诗歌朗诵:让学生跟着老师一起朗读《七律长征》,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4. 诗歌解析: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的意境。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默写《七律长征》,检查学生对诗歌的掌握程度。
6. 课后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回家后向家人讲述长征的故事,并尝试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七律长征》板书设计:将诗歌的内容和重点字词呈现在黑板上,方便学生学习和复习。
七、作业设计1. 请用流畅的语言,向家人讲述《七律长征》的故事。
答案:无固定答案,主要考察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2. 请结合诗中的意象,分析《七律长征》的意境。
答案:无固定答案,主要考察学生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七律长征》的内容和意境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但在诗歌解析方面,部分学生对意象和修辞手法的理解还有待提高。
在课后,可以引导学生多阅读一些关于长征的书籍和诗歌,进一步了解长征的历史和红色文化。
同时,也可以组织一些有关长征的主题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感受长征的精神。
《七律长征》教案优秀7篇
《七律长征》教案优秀7篇律长征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礴”、“丸”、“岷”3个生字,会写“丸”、“崖”“岷”这3个生字。
2、理解诗句,体会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一、预习探究1、导入课题同学们,七十多年前,中国革命史上发生了一件气吞山河的大事,就是红军进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2、了解长征(1)对于长征,你有哪些了解?(2)请同学们看着大屏幕,听老师来介绍一下。
(3)了解七律,读好课题。
二、合作交流1、出示整首诗,指名读,把诗读正确。
2、读诗,不仅要读通,还要读懂。
请同学们快速地默读课文,想想每句诗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就做上记号。
3、理解诗意。
我们一起来交流有下,你刚才在理解诗歌时,有不懂的地方吗?4、读通了诗,又有了初步的理解,谁能说说这首诗主要写什么?(引导学生说出:长征非常艰难,但是红军不怕艰难。
)(板书:艰难不怕难)5、哪两句诗直接写出了这个意思?(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三、品读感悟1、学习句子: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①你从哪些词语中读懂了红军长征很难?A、万水千山B、远征难②你能读出长征的遥远与艰难吗?③那你又从哪里读懂了红军战士不怕难呢?(只等闲)你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2、请同学们仔细地读读这首诗后边的六句话,用“——”划出描写长征艰难的词语或句子,再用“﹏﹏”划出描写红军战士不怕难词语或句子,细细体会。
3、学生自由读、体会。
4、全班交流。
A、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①你从哪里感受到长征艰难?A、五岭逶迤B、乌蒙磅礴“乌蒙磅礴”,你看到了怎样的山?你能读出这种气势雄伟感觉吗?②那你又从哪里感受到红军战士的不怕难呢?A、腾细浪逶迤的五岭在红军战士的眼里,只是翻腾着的细小波浪。
B、走泥丸磅礴的乌蒙山,在红军的眼里只是滚动的泥丸。
C、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山,在红军的眼里只是翻腾的细浪、滚动的泥丸,你能从中感受到什么?③带着这种感受,再来读一读。
七律长征优秀教案
七律长征优秀教案【篇一:七律长征优秀教案】要求: 1、学会“礴、崖、丸、岷”四个生字,理解“远征、等闲、逶迤、磅礴、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尽开颜、万水千山”等的意思。
2、了解诗歌大意,感受红军长征过程中的经历的艰难险阻,体会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了解诗歌大意,感受红军长征过程中的经历的艰难险阻,体会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准备:红军长征路线图。
《长征》朗诵录音。
长征行军图片。
电影《飞夺泸定桥》片段。
电视剧《长征》片段。
课时安排:教学过程:一、了解历史,导入新课:同学们,在距今75年前的1933年,国民党反动派50万大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
(出示长征路线示意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为粉碎敌人的进攻,于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的长征。
他们一路上跋山涉水,冲过四道封锁线,翻过逶迤的五岭、突破乌江天险、四渡赤水,越过乌蒙,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最后翻越岷山,完成了这一史无前例的壮举。
毛泽东主席在回首这段惊心动魄的历史时,不禁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样一首诗。
(出示幻灯片,播放诗歌朗诵录音)二、初读诗歌,感知诗意。
1、指名读诗歌,纠正字音。
师:但是诗歌有其自身的特点,只有读出了诗歌的节奏,才能把诗读的更好 2、齐读诗歌,读出诗歌的味道。
3、质疑问难,感知诗歌的大意。
师:课前大家都预习了课文,那么通过自学,你还有哪些词语不能理解?(1)质疑:可能会提出“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等词语。
(2)质疑:“三军”。
(3)学生试说诗歌大意。
4、诗歌的学习:师: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诗意的?生:查字词典生:先查字词典,再参考相关的资料。
师:如果还不能理解,我们还可以向别人请教。
这些都是理解诗意的好方法,综合起来使用效果会更好。
七律长征教案(优秀7篇)
七律长征教案(优秀7篇)《七律长征》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全诗内容,体会红军在长征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1.抓住关键句指导学生认真朗读,从中体会作者的感情。
2.结合全诗内容,体会红军在长征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精神。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铺垫情感同学们,当代著名诗人雷雁抒在一首诗中这样写道:孩子,这个词语对于你们,是不是已经陌生?因为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那时,你们的爸爸也许还没有出生。
这个词是用血和火写成的。
铁流滚滚,蜿蜒过中国版图上十二个省;从井冈山到陕北,闪闪红星照耀着艰苦的历程。
这个词就是长征。
(板书:七律长征)今天就让我们循着伟人的足迹,走进历史,走进长征。
二、初读诗歌,感知情感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不多字、不少字、不误字,字字响亮。
2、指名读,相机正音。
(逶迤、磅礴、岷山)3、齐读,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三、理解诗意,积蓄情感过渡:相信大家理解了诗的意思后,感受会更具体、更深刻。
1、轻声读,在你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下面做记号。
2、与同桌交流,把你的理解讲给他听,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讨论讨论。
3、全班交流。
远征:长途行军等闲:找近义词平常、普通(叠词:平平常常、普普通通)五岭:地处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省边境的五座山岭。
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板书:~~~~~)乌蒙:在云南、贵州两省之间的乌蒙山。
磅礴:气势雄伟、高大险峻。
(板书:∧∧)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这是两句比喻句,如果让你在这两个句子中分别加上比喻词像,你会怎样加?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话的意思?连绵起伏的五座山岭像翻腾的细小浪花,高大险峻的乌蒙山像脚下滚动的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金沙江湍急的流水拍打着两岸高耸入云的山崖,给人温暖的感觉。
大渡河上横跨两岸的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思。
《七律长征》教案
《七律长征》教案《七律长征》教案《七律长征》教案1一、师生问好导入新课交流资料1、师:刚才的歌曲是什么?作者是谁?指名交流生:《长征》。
生:__。
2、师:你对__有什么了解?同学交流3、出示__图片,教师简介__:伟大的__、军事家、文学家。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七律·长征》。
板书课题4、读课题。
5、师:读课题后你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生:什么是七律?生:什么是长征?出示诗歌教师讲解七律特点。
同学交流对长征得了解。
生:有两万五千里。
6、师:拿出教师准备的资料袋,读读资料看看你又读懂了什么?__读后交流。
7、读课题师:带着你读资料后的感受再读课题。
生读课题。
师:自豪地读课题。
生读。
二、检查预习合作交流1、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预习课文,现在检查一下词语。
出示词语:澎湃逶迤。
生读词语2、师:把这些词语放到课文中你还认识吗?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意。
同学自读指名读3、出示画出节奏的诗歌。
师:按老师画出的节奏读。
同学自读指读齐读三、合作探究披文入情1、师:同学们读诗后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生:等闲是什么意思?生:尽开颜生:逶迤生:澎湃。
师:谁来帮帮他?生:。
2、师:谁来谈谈对诗句的理解?生:。
3、师:这是一座座什么样的山?出示乌蒙山与五岭山脉的图片。
生:高大。
师:假如让你去爬过,你有什么想说的?生:太可怕了。
生:得克服多少困难?太难了。
生:可能一辈子也爬不出来,会迷路。
师:可是在__看来?生:走泥丸,腾细浪。
师:你体会到了什么?生:__战士的__乐观__精神。
生。
4、师:诗中还有那些困难?生: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师: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你有什么问题?生:怎么一个是“暖”,一个是“寒”?出示金沙江图片。
师:看到这种情景你有何感想?生:。
师:难怪敌人说连一只鸟都飞不过来,__过金沙江比登天还难。
师:可是__巧妙的把敌人的主力部队引开,不费一枪一弹过了金沙江。
师:__轻松过了金沙江,你有何感受?心情怎样?生:愉快,高兴。
七律 长征 教学设计(精选12篇)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精选12篇)七律长征教学设计篇1【学习目标】1、熟悉“礴”等3个生字,会写“丸”等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3、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各种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课前预备】1、课前利用各种途径搜集有关红军长征和毛泽东主席的相关资料。
2、预备“长征组歌”中的歌曲《七律·长征》。
【教学过程】一、谈话,如同引入课题1、我们已经学习第七单元的课文,说一说,这单元主要写了什么?2、出示毛泽东主席的相关图片:导语:你熟悉画面上的这个人吗?你都知道哪些有关他的事迹?同学结合“资料袋”和课外收集的相关资料简洁汇报已有学问。
过渡:他就是中国人民的宏大领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毛泽东。
就让我们通过对这组课文学习,来走近他、了解他、感受他那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吧!二、出示课题七律·长征1、了解时代背景:红军为什么要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介绍有关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资料。
1934年,由于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错误,导致了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心苏区依据地,开头二万五千里长征,北上抗日。
在长征的途中,党中心召开了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错误路线的统治,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2、集体沟通。
3、自由朗读课文,留意读准字音。
三、指导朗读:1、从节奏、重音、韵脚、感情几方面考虑: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在现在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学习和发扬长征精神,磨炼意志, 培育乐观向上的情感态度。
四、作业作业本1~4题。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篇2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全诗。
2、理解诗句,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七律 长征教案优秀4篇
七律长征教案优秀4篇《七律·长征》教学设计篇一教材简析《七律。
长征》是语文出版社s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11课,本课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
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和革命乐观精神。
设计意图红军长征已经过去了70多年,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要让学生充分感受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战胜种种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和胜利后无比喜悦的心情,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气质,的确非常困难。
如何让学生穿越时空,亲身体验,深度感知,完成学习目标。
教学中,我主要采用读读、想想、说说等方式,让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读,促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品味、读中欣赏、读中升华,从而达到语文阅读的个性化。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启发理解诗意。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悟暖、寒、只等闲、尽开颜等词语的意思及思想感情。
情感目标:感受红军大无畏的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教学重点感受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战胜种种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和胜利后无比喜悦的心情,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气质。
教学难点理解二、三句诗的意思并体会蕴含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课件教学流程预设一、激情导入:师:回顾那段峥嵘岁月,二万五千里长征,谱写了多少感人肺腑的英雄事迹;二万五千里长征,造就了多少顶天立地的英雄人物;二万五千里长征,又留下了多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力量。
那么,如此丰富深厚的历史内涵,又是如何浓缩到一篇只有56字的诗歌中的呢?下面,就让我们来共同赏析这首诗《七律。
长征》(教师板书课题:11七律。
长征)二、话说长征根据学生课前收集的相关材料,教师梳理后(课件出示),引导学生讨论。
1、《金色的鱼钩》插图(问题:故事的主人公是谁?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什么?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的结局如何?你怎么看待他?)(学生:舍己为人、自我牺牲的精神)2、《丰碑》插图(问题:故事中的什么深深的打动了我们?这座丰碑是用什么铸就的?)(学生:紧密团结,顾全大局的精神)3、《飞夺泸定桥》插图(问题:在二十二勇士身上,我们学到了什么精神?)(学生: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精神)4、《倔强的小红军》插图(问题:你喜欢小战士的倔强么?在小战士的身上你又看到了什么?)(学生: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精神)师:是啊!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北上抗日。
《七律长征》教案学案设计
《七律长征》教案学案设计《七律长征》是一篇感人至深、扣人心弦的诗作,描述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艰辛历程和无畏精神。
通过学习和研读这篇诗作,可以让学生深刻体会到长征精神的伟大意义,激发他们爱国爱党的情感,提升他们的文学修养和写作能力。
为了更好地开展《七律长征》教学工作,下面将介绍一个教案学案设计。
一、教学内容和目标1. 教学内容:《七律长征》诗作的背景、结构和主题;长征精神的内涵和价值。
2. 教学目标:(1)了解《七律长征》的作者何其芳及其创作背景;(2)理解《七律长征》的结构、主题和意义;(3)感受长征精神,激发爱国情感;(4)提升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展示长征路线图和红军长征的历史图片,引导学生了解长征的背景和艰辛。
2. 课堂讲解:介绍《七律长征》的作者何其芳及其创作背景,分析诗作结构和主题,让学生理解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长征精神的内涵和价值,分享个人对长征精神的感悟和思考。
4. 朗诵演讲:学生进行《七律长征》的朗诵和演讲,展现长征精神的力量和魅力。
5. 写作练习:要求学生以长征精神为主题,写一篇作文或诗歌,表达对祖国和英雄的热爱和敬意。
6. 总结反思:通过教学内容的再次回顾和总结,引导学生对长征精神的理解和体会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三、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讨论、朗诵演讲和写作练习等环节的表现。
2. 作业评定:对学生完成的写作作业进行评定,督促他们对长征精神进行深入思考和理解。
3. 教学反馈: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鼓励他们更好地领会长征精神的价值。
通过以上教案学案设计,可以有效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七律长征》诗作及长征精神,激发他们对祖国和英雄的热爱之情,提升他们的文学修养和写作能力。
希望本教案设计对于《七律长征》的教学工作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
《七律长征》教案
-在联系现实生活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长征精神在当今社会中的具体体现,如在学习、生活中的困难面前如何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从而突破难点,使学生真正理解长征精神的内涵和价值。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七律长征》的基本内容、修辞手法和长征精神。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长征精神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七律长征》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值得思考的地方。首先,学生在理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方面存在一定难度,尤其是对仗和意象的运用。在讲授这一部分时,我意识到需要更多具体的例句和生动的比喻来帮助学生理解。今后,我可以在备课时准备更多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让修辞手法变得更为形象和易懂。
《七律长征》教案
一、教学内容
《七律长征》教案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长征》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长征的背景及意义;
2.《七律长征》诗歌的朗读与理解;
3.诗歌中的韵律、对仗、意象等修辞手法;
4.诗人毛泽东的创作特点及表达情感;
5.结合课文,分析长征精神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注重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在学习中感悟长征精神;
3.加强对学生朗读和解读诗歌的指导,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4.课后及时解答学生疑问,帮助他们巩固所学。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诗歌中的具体例子。如“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句诗表达了红军战士面对困难时的英勇无畏。通过分析这样的案例,了解长征精神在实际中的应用。
《七律 长征》教案(优秀2篇)
《七律长征》教案(优秀2篇)《七律长征》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诗歌中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巧用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1、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深情。
2、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极度夸张的手法。
三、教学模式:问题情景教学模式四、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景,导出新课了解长征历史:1934年10月到1935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举行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在长征结束时,毛泽东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写下了威武雄壮、气势磅礴的诗篇《七律长征》,总结了艰苦卓绝的长征。
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二)自学互助1、整体感知诗歌诗意和感情(1)、结合书下注释及个人理解,自主质疑,合作释疑,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的感情基调。
(合作讨论) (2)、学生大声自由朗读,读出你体会的感情,个别学生表演朗读(3〖〗)听范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4)、红军长征可谓是艰苦卓绝,这首诗中你认为红军长征时克服了。
com了那些困难,才胜利到达陕北?(合作讨论) 腾越五岭、疾跨乌蒙山、巧渡金沙桥、飞夺泸定桥、翻越岷山(5)二万五千里长征历时整整一年,作者在诗中为何只描写了这几幅画面来概括长征历史?要用56个字来描写长征丰富浩大的历史内容和不可胜数的英雄业绩,几乎是不可能的。
因此,作者必须选择最能表现红军伟大精神和不朽业绩的。
典型战例场景。
作者选取典型的事件突出文章中心(6)作者为什么要突出红军长征时的艰难险阻?作者借此歌颂红军战士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
《七律长征》公开课教案设计(优秀8篇)
《七律长征》公开课教案设计(优秀8篇)律长征教案篇一【设计理念】新的'课程理念提倡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书面文字、观看音像资料、选择和把握重要信息的能力,这个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每个人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
本教案依据课文自身的特点,在开发教学资源,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方面做出尝试,在教材的许多疑难处、留白处,引导学生思考,补充大量相关的信息资料,在教学中不断丰富和生成新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深化情感。
【教材分析】《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同志在长征胜利后,满怀激情地回忆红军队伍在长征途中排除万难的典型事例,表现了我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激发学生向红军战士学习,培养不怕困难的奋斗精神。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结合课文弄懂逶迤、磅礴、岷山、只等闲、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重要词语意思、理解诗句包含的内容。
2、情感目标:理解诗意,充分感觉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3、能力目标:通过多媒体课件,深情悟读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难点】通过重点词句体会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准备】1、关于长征的照片、电影片段制作教学多媒体及课件。
2、学生查找有关长征的资料并自学生字词。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简介长征知识1、播放录相,激发学生学习热情2、简介律诗及相关长征知识,让学生汇报交流收集的长征知识【设计意图】学生对长征知识较陌生,利用多媒体课件能拉近与历史的距离。
汇报交流搜集的资料,意在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未成曲调先有情”,既让学生产生了学习的热情,又为接受长征精神的洗礼作铺垫。
二、讲读结合,引导学生感知诗意1、播放范读录音,掌握好韵律2、汇报生字词自学情况,评比自学标兵【设计意图】高年级学生应该具备自学字词的能力,汇报的过程显现学生动手能力、搜集资料的能力、组织语言处理信息能力,汇报的过程也是自学方法交流的过程。
七律长征优秀教案
七律长征优秀教案【篇一:七律长征优秀教案】要求: 1、学会“礴、崖、丸、岷”四个生字,理解“远征、等闲、逶迤、磅礴、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尽开颜、万水千山”等的意思。
2、了解诗歌大意,感受红军长征过程中的经历的艰难险阻,体会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了解诗歌大意,感受红军长征过程中的经历的艰难险阻,体会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准备:红军长征路线图。
《长征》朗诵录音。
长征行军图片。
电影《飞夺泸定桥》片段。
电视剧《长征》片段。
课时安排:教学过程:一、了解历史,导入新课:同学们,在距今75年前的1933年,国民党反动派50万大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
(出示长征路线示意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为粉碎敌人的进攻,于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的长征。
他们一路上跋山涉水,冲过四道封锁线,翻过逶迤的五岭、突破乌江天险、四渡赤水,越过乌蒙,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最后翻越岷山,完成了这一史无前例的壮举。
毛泽东主席在回首这段惊心动魄的历史时,不禁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样一首诗。
(出示幻灯片,播放诗歌朗诵录音)二、初读诗歌,感知诗意。
1、指名读诗歌,纠正字音。
师:但是诗歌有其自身的特点,只有读出了诗歌的节奏,才能把诗读的更好 2、齐读诗歌,读出诗歌的味道。
3、质疑问难,感知诗歌的大意。
师:课前大家都预习了课文,那么通过自学,你还有哪些词语不能理解?(1)质疑:可能会提出“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等词语。
(2)质疑:“三军”。
(3)学生试说诗歌大意。
4、诗歌的学习:师: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诗意的?生:查字词典生:先查字词典,再参考相关的资料。
师:如果还不能理解,我们还可以向别人请教。
这些都是理解诗意的好方法,综合起来使用效果会更好。
《七律·长征》教案_《七律·长征》教案
《七律·长征》教案学习目标1.认识“礴”等3个生字。
会写“丸”等3个字。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理解诗句意思,能联系重点词语体会诗歌的感情。
3.初步理解诗歌具有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巧用。
课前准备1.课前利用各种途径搜集有关红军长征和毛泽东主席的相关资料。
2.准备有关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巧渡泸定桥的录像。
3.准备“长征组歌”中的歌曲《七律·长征》。
第一课时通过查找相关资料,初步感知诗歌内容长征:一九三四年十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福建出发,于一九三五年十月到达陕北,行程二万五千余里。
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或称南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逶迤: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
乌蒙:云贵间金沙江南岸的山脉。
走泥丸:《汉书?蒯通转》,“阪上走丸”,从斜坡滚下泥丸,形容跳动之快。
铁索:大渡河上泸定桥,它是用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桥。
岷山:在四川和甘肃边界,海拔四千米左右。
一九三五年九月红军长征经此。
诵读品悟,领略诗境1.听一听《长征组歌》中的段落,谈一谈你所了解的长征。
2.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初步渗透与本诗歌相关的知识指导朗读:从节奏、重音、韵脚、感情几方面考虑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 / 等闲。
五岭 / 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 / 泥丸。
金沙 / 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 / 寒。
更喜 / 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 / 开颜。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播放长征歌曲,以唱配诵,以唱带诵讨论在现在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学习和发扬长征精神,磨炼意志, 培养乐观向上的情感态度。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二北大附小郭琼谈话激趣,导入新课①出示毛泽东主席的相关图片。
导语:你认识画面上的这个人吗?你都知道哪些有关他的事迹?②学生结合“资料袋”和课外收集的相关资料简单汇报已有知识。
过渡:他就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毛泽东。
就让我们通过对这组课文学习,来走近他、了解他、感受他那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吧!放手阅读,整体感知①自学生字词。
教案《七律 长征》教学设计_四年级语文教案
教案《七律长征》教学设计_四年级语文教案教案《七律长征》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长征》是毛主席饱含胜利的喜悦和革命热情所创作的一首七律。
作者以直白的词汇、豪迈的语势,概括出红军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革命主义气概.短短四句诗成为了一幅浓缩红军长征壮阔历程的总览图。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认读三个生字,理解重点词的意思,了解诗歌的大意。
能力目标:继续培养抓住诗眼去品悟诗歌语言的精妙,从而体会思想感情。
情感目标:体会红军长征战胜种种艰难险阻,感受毛泽东和红军将士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教学重点、难点】1、感受红军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
2、理解二、三句诗的意思并体会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今年是2009年,75前的10月,中国这片红色的土地上,发生了一件气吞山河的壮举。
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一年的时间里红这跋山涉水、翻山越岭,经受无数次考验,当胜利即将到来的时候,毛泽东写下了《长征》这首壮丽的诗篇。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七律长征》这首诗。
二、范读诗句。
三、看图。
配诗、解意。
给画配诗(颔联和颈联),说一说每句诗的含义。
播放“飞夺泸定桥”电影片段,感受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品读课文,悟诗情学习诗歌更重要的是要品读诗歌,感悟诗歌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怎么样去体会作者的感情呢?抓住重点词语去体会和感悟。
同学们现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来读一读课文,抓住诗句的重点词语,认真品味,相信你一定有新的感悟。
(分小组自由读,感悟诗句所用修辞手法和表达的情感)学生汇报,教师指导。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播放《长征》诗歌朗诵。
六、拓展延伸:探究;长征精神是什么精神?新时代还需要长征精神吗?总结:和平年代的长征精神脉脉相传,具有长征精神的人,就在你、我、我们身边。
图片展示:运动健儿。
解放军战士科学考察队员七、教师小结:“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七律长征教案优秀6篇
七律长征教案优秀6篇《七律长征》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1.内容上:本课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
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表达上:这是一首七律诗,全诗共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行为一句,共四句,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中间两句对仗,压“an”韵。
全诗运用了总分的写法,一句总写红军不怕远征难,二、三四句分写了红军不怕困难,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手法,用词精当,气势磅礴。
3.教材中的位置:本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十五课,在教材的第八单元,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领略毛泽东的风采。
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展现的是毛泽东的伟人风采和诗人风采。
二、学习目标1.认识三个生字,会写三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征”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对诗句意思的理解,感受到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的领导下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和胜利后无比喜悦的心情,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和高昂气质。
教学难点:理解二、三句诗的意思并体会蕴含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过程(一)了解背景,激情导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
(板书《七律·长征》)师:请你来读读课题。
师: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长征是这首诗的名字。
所以在读的时候,中间应略有停顿。
谁再来读?生:七律、长征。
师:对于长征,你有哪些了解?生:长征是共产党领导的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分别从各苏区向陕甘苏区的战略撤退和转移。
其中红一方面军行程二万五千里,因此长征又常被称作二万五千里长征。
师:同学们,你们看。
课件出示: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的围剿,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根据地,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长征。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优秀6篇)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优秀6篇)《七律·长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生词,理解诗句意思,背诵课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语文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释题导入1.以前你们学过不少古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现代诗,它的作者是毛泽东。
(板书:七律·长征)2.齐读课题。
明白什么是七律吗?(每首八行,每行七个字)【设计意图:导入朴实,“七律”对学生来说并不熟悉,这个知识点需不需要传授,很多老师觉得困惑。
作为高年段学生,要与中学接轨,一定的讲述是必要的,但不深,可以让学生有个大概的印象。
】二、检查预习,交流资料1.对于长征,你了解多少?让学生用概括性的语言叙述,教师注意小结并引向长征的“难”。
2.出示长征路线图并介绍红军长征路线。
你们知道吗?红军长征途中经过大河有24条,险峻高山有18座。
还不只这些,整整12个月的漫漫征程中,每天天上有敌机轰炸,地面有几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
听完这些,你觉得长征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设计意图:新课标提出:“要培养学生初步具备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但在实践中往往成了信息的堆砌,教师要求学生用“概括性语言”实际培养了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此处的说资料、留印象为深入体会长征的“千难万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创设情境,把握诗境1.作为杰出的诗人、伟大的领袖,毛泽东何尝不知道长征途中的险恶重重?(课件出示毛泽东灯下写作情境,红军长征途中图片逐一展示)这是1935年9月的一个深夜,长征即将获得胜利,毛泽东坐在煤油灯下回首长征漫漫征程,他想到了这样的场景:翻越终年积雪的岷山、趟过水流湍急的大河、穿越茫茫无际的草地、血染大渡河上冰冷的铁链……诗人心潮激荡,挥笔写到——老师在悲壮、激昂的乐曲声中范读全诗。
2.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诗人去追忆那难忘的场景(板书:追忆),感受伟人的情怀(板书:抒怀)。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七律·长征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七律·长征
教案主题:七律·长征
教案目标:
1.通过学习《七律·长征》这首诗歌,使学生了解长征这段历史事件;
2.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写作技巧创作自己的作品。
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的意义与主题;
2.感受和欣赏诗歌的美。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
2.激发学生创作诗歌的兴趣。
教学过程:
导入:(5分钟)
向学生展示一张长征的图片,让学生回忆并讨论长征是什么,有什么特点和意义。
呈现诗歌:(10分钟)
播放《七律·长征》的音频,让学生仔细听。
分析诗歌:(10分钟)
通过讨论诗歌的字句、意境和主题,让学生深入理解《七律·长征》的意义。
练习欣赏:(10分钟)
请学生试着朗读《七律·长征》,并向同学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创作诗歌:(15分钟)
1.向学生介绍诗歌的基本写作技巧,例如押韵、运用修辞手法等;
2.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话语表达对长征的理解和感受,鼓励他们创作一首自己的诗歌。
小结:(5分钟)
总结课堂内容,回顾学生的学习收获和创作成果。
拓展活动:
学生可选择将自己的诗歌制作成海报、手抄报等形式,展示给全班同学和老师,让更
多人欣赏和分享。
评价方式:
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表现;
2.评价学生的创作成果,并对其进行指导和鼓励。
七律长征的教案5篇
七律长征的教案5篇(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报告大全、演讲致辞、条据书信、心得体会、党团资料、读后感、作文大全、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y, report encyclopedia, speeches, articles and letters, experience and experience, party and group information, after reading,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七律长征的教案5篇教案在每位老师的教学生涯中都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教案是帮助教师提升课堂效率的重要文本,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七律长征的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七律 长征》教案优秀8篇
《七律长征》教案优秀8篇《七律长征》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诗句内容,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学会3个生字,解释只等闲、尽开颜、万水千山的意思,并且体会词语在诗句中所含有的思想感情。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了解的背景资料,采用读议画读相结合的教学策略,理解诗意领会诗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毛泽东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二、教学重、难点:弄懂诗句中词语的意思,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背诵课文。
三、教学准备:学生搜集与长征相关的文字、图片以及资料。
四、课时安排:3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2.了解课文的大意。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请大家回忆我们曾经学习过哪些描写红军长征的文章?你能谈谈自己的感受吗2.在我国的革命历程中,有一次伟大的壮举,有一座不朽的丰碑,那就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3.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长征》。
二、解题,补充课外资料1.读了课题,你查找了哪些与长征有关的资料?(1)介绍有关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资料。
1934年,由于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错误,导致了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北上抗日。
在长征的途中,党中央召开了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错误路线的统治,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2)介绍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路线。
教师投影出示红军长征的地形图。
红军第一方面军在1934年10月从福建西部的长汀、宁化和江西的瑞金等地出发,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甘肃、陕西等十一个省。
在整个长征的途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历尽了千辛万苦,击败了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
终于在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七律长征》教案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七律·长征》教案《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选自《毛泽东诗词集》,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
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
整理了小学五班级上册语文《七律长征》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七律长征教学设计(1)理解三个新单词,能写出三个新单词。
能正确读写《长征》等单词;(2)动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3)读懂诗歌,感受毛泽东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工农红军的英雄气概。
2. 课文讲解:本课是毛泽东同志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所作的一首诗。
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二万五千英里长征的艰辛历程,赞扬了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这是一首七韵诗。
这首诗有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幕一个句子和四句,由头对、颏对、颈对和尾对组成。
第一联以总指挥的豪爽话语、豪言壮语、高楼大厦、诗词,高度概括了红军长征不畏艰险的英雄精神。
下巴关节承接"千山'。
首先用"战栗'和"壮阔'的夸张手法来表达山的危险,然后用"小浪'和"泥丸'的比方来描述山的渺小,用"克制'的手法来表现红军的伟大。
它的颈部连接着一万个水。
"暖'和"冷'不仅可以描述天气状况,还可以写出心理感受。
尾联描述了长征的最后一程。
"千万里雪'翻越岷山,其实比"千姿百态'的武陵山、乌蒙山更难。
但此时,胜利在望,心情愉悦,"喜悦'发自内心,暴风雪过境的眼神变得更加美丽。
最后,以《开放的面孔》作为结语,写出了红军翻越雪山后的欢乐状态,同时也预示着长征的圆满胜利。
整首诗气势磅礴、气势磅礴、格调高雅、笔法雄浑。
它不仅总体上雄浑有力,节奏强劲,而且在小调、抑扬顿挫上细腻细腻。
这首诗的对仗很工整,词也很准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教案《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长征》是毛主席饱含胜利的喜悦和革命热情所创作的一首七律。
作者以直白的词汇、豪迈的语势,概括出红军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革命主义气概.短短四句诗成为了一幅浓缩红军长征壮阔历程的总览图。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认读三个生字,理解重点词的意思,了解诗歌的大意。
能力目标:继续培养抓住诗眼去品悟诗歌语言的精妙,从而体会思想感情。
情感目标:体会红军长征战胜种种艰难险阻,感受毛泽东和红军将士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教学重点、难点】
1、感受红军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
2、理解二、三句诗的意思并体会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年是2009年,75前的10月,中国这片红色的土地上,发生了一件气吞山河的壮举。
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一年的时间里红这跋山涉水、翻山越岭,经受无数次考验,当胜利即将到来的时候,毛泽东写下了《长征》这首壮丽的诗篇。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七律长征》这首诗。
二、范读诗句。
三、看图。
配诗、解意
给画配诗(颔联和颈联),说一说每句诗的含义。
播放飞夺泸定桥”电影片段,感受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品读课文,悟诗情
学习诗歌更重要的是要品读诗歌,感悟诗歌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怎么样去体会作者的感情呢?抓住重点词语去体会和感悟。
同学们现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来读一读课文,抓住诗句的重点词语, 认真品味,相信你一定有新的感悟。
(分小组自由读,感悟诗句所用修辞手法和表达的情感)
学生汇报,教师指导。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播放《长征》诗歌朗诵
六、拓展延伸:
探究;长征精神是什么精神?
新时代还需要长征精神吗?
总结:和平年代的长征精神脉脉相传,具有长征精神的人,就在你、
我、我们身边。
图片展示:运动健儿。
解放军战士科学考察队员七、教师小结: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板书设计】
七律长征
五岭
千山乌蒙
不怕岷山只等闲
万水金沙江
大渡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