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安全 课时练习(教师版)
实验室安全知识练习题(含答案)

实验室安全知识练习题(含答案)一、单选题(共40题,每题1分,共40分)1、以下关于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的注意事项中,错的是:A、工作人员在试验时应穿工作服,戴防护眼镜B、必须使用生物安全柜等专用安全设备C、必须具备喷淋装置、洗眼器等应急防护设施D、工作人员手上只有在皮肤破损或皮疹时,才应戴手套正确答案:D2、以下哪种物质不会灼伤皮肤?A、强碱、强酸B、强氧化剂C、溴D、KBr、NaBr水溶液正确答案:D3、苯乙烯、乙酸乙烯酯应如何存放?A、放在防爆冰箱里B、和其它试剂混放C、放在通风橱内D、放在密闭的柜子中正确答案:A4、一般无特殊情况,每个人的晨脉是相对稳定的。
如果运动锻炼后,第二天晨脉不变,说明身体状况良好或运动量合适;如果体育锻炼后,第二天的晨脉较以前增加多少次/分以上,说明前一天的活动量偏大,应适当调整运动量?A、2次B、5次C、8次D、12次正确答案:B5、实验室内的汞蒸气会造成人员慢性中毒,为了减少汞液面的蒸发,可在汞液面上覆盖什么液体,效果最好?A、甘油B、5%Na2S溶液C、水液体正确答案:A6、低压电笔一般适用于多少 V以下的交流电压?A、20B、380C、50D、50正确答案:C7、天然放射性的来源是:A、核能源生产B、核技术应用C、陆生放射性核素、宇生放射性核素D、核武器生产和试验正确答案:C8、交流电路断电后,内部的电容可能会:A、电死人B、用仪表测量电容值时,会损坏仪表C、有高电压D、以上都是正确答案:D9、使用生物安全柜(BSC)时下列哪种操作是错的?A、在开始工作前和工作结束后都应当让 BSC的风扇运行 5分钟,移液管或其他物质不能堵住工作区前面的空气格栅B、物品放入柜内工作区之前不需表面净化,使用过程中可以打开玻璃面板C、实验操作应在工作台的中后部完成。
D、操作者应当尽量减少胳膊的伸进和移出正确答案:B10、实验完成后,废弃物及废液应如何处置?A、分类收集后,送中转站暂存,然后交有资质的单位处理B、任意弃置C、倒入垃圾桶中D、倒入水槽中正确答案:A11、闪点越低,越容易燃烧。
硫酸 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课时练习(教师版)

第1节第2课时《硫酸硫酸根离子的检验》课时练习(教师版)1.在如下图所示的实验中,实验开始一段时间后,对观察到的现象叙述错误的是( )A.苹果块会干瘪B.胆矾晶体表面“有白斑”C.小试管内有晶体析出D.pH试纸变红解析浓硫酸具有较强的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因此将苹果块、胆矾晶体和饱和硝酸钾溶液在题中图示装置中放置一段时间后,浓硫酸会吸收它们中的水分,使苹果块萎缩,胆矾晶体变为白色的无水硫酸铜,饱和硝酸钾溶液中析出晶体。
D项pH试纸在浓硫酸中变黑,因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能使pH试纸炭化变黑。
答案 D2.通常情况下,以下气体不能用浓硫酸干燥的是( )A.SO2B.Cl2C.HClD.H2S【解析】选D。
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不能用于干燥还原性气体。
3.浓硫酸和2 mol·L-1的稀硫酸,在实验室中敞口放置。
它们的质量和放置天数的关系如图。
分析a、b曲线变化的原因是 ( )A.a升华、b冷凝B.a挥发、b吸水C.a蒸发、b潮解D.a冷凝、b吸水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浓、稀硫酸在吸水与其中水分挥发的差异。
在两种溶液中都存在吸水和水分挥发两个过程,只不过在浓硫酸中以吸收水分为主,溶液质量增加;而2 mol·L-1稀硫酸中以水分挥发为主,质量减小。
答案 B4. [ 2020·福建宁德六校联考]常温下,下列物质能用铝制器皿盛放的是()A. 浓硫酸B. 稀硫酸C. 食醋D. 氢氧化钠溶液【答案】A【解析】A.铝在浓硫酸中发生钝化现象,故铝制品容器可以盛放浓硫酸,故A正确;B.稀硫酸是弱氧化性的酸,能和铝反应生成氢气,不能用铝制品容器盛放,故B错误;C.食醋中含有乙酸,乙酸为弱酸,能和铝反应生成氢气,不能用铝制品容器盛放,故C错误;D.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与氢气,不能用铝制品容器盛放,故D错误。
故选A。
5.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探究铜丝与过量浓硫酸的反应。
下列实验不合理的是( )A.上下移动①中铜丝可控制SO2的量B.②中选用品红溶液验证SO2的生成C.③中选用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SO2D.为确认CuSO4生成,向①中加水,观察颜色解析移动铜丝,可控制铜丝与浓硫酸的接触,即控制SO2的生成量,故A合理;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故B合理;SO2有毒,且属于酸性氧化物,故C合理;浓硫酸过量,试管中剩余浓硫酸,应将反应后的混合液慢慢加入到大量水中,否则易出现液体喷出试管而发生危险,故D不合理。
专题61 实验仪器与安全(教师版)十年(2013-2022)高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专题61 实验仪器与安全1.【2022年山东卷】下列试剂实验室保存方法错误的是A.浓硝酸保存在棕色细口瓶中B.氢氧化钠固体保存在广口塑料瓶中C.四氯化碳保存在广口塑料瓶中D.高锰酸钾固体保存在棕色广口瓶中【答案】C【解析】A.由于浓硝酸见光易分解,故浓硝酸需保存在棕色细口瓶中避光保存,A正确;B.氢氧化钠固体能与玻璃中的SiO2反应,故氢氧化钠固体保存在广口塑料瓶中,B正确;C.四氯化碳是一种有机溶剂,易挥发,且能够溶解塑料,故其不能保存在广口塑料瓶中,应该保存在细口玻璃瓶中,C错误;D.高锰酸钾固体受热后易分解,故需在棕色广口瓶中、阴冷处密封保存,D正确;故答案为:C。
2.【2022年6月浙江卷】名称为“吸滤瓶”的仪器是A.B.C.D.【答案】D【解析】A.图示实验仪器为蒸馏烧瓶,A不合题意;B.图示实验仪器为分液漏斗,B不合题意;C.图示实验仪器为容量瓶,C不合题意;D.图示实验仪器为吸滤瓶,其特征是一个厚壁的带分支的锥形瓶,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3.【2022年1月浙江卷】名称为“干燥管”的仪器是A.B.C.D.【答案】B【解析】A.是蒸馏烧瓶,故不选A;B.是球形干燥管,故选B;C.是直形冷凝管,故不选C;D.是分液漏斗,故不选D;选B。
4.【2022年湖北卷】下列实验装置(部分夹持装置略)或现象错误的是【解析】A.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都会因水解而使溶液显碱性,碳酸钠的碱性强于碳酸氢钠,滴入酚酞溶液后,碳酸钠溶液呈现红色,碳酸氢钠的溶液呈现浅红色,A正确;B.食盐水为中性,铁钉发生吸氧腐蚀,试管中的气体减少,导管口形成一段水柱,B 正确;C.钠燃烧温度在400℃以上,玻璃表面皿不耐高温,故钠燃烧通常载体为坩埚或者燃烧匙,C错误;D.石蜡油发生热分解,产生不饱和烃,不饱和烃与溴发生加成反应,使试管中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D正确;故答案选C。
5.(2021·山东真题)关于下列仪器使用的说法错误的是A.①、④不可加热B.②、④不可用作反应容器C.③、⑤可用于物质分离D.②、④、⑤使用前需检漏【答案】A【解析】①是锥形瓶,②是酸式滴定管,③是蒸馏烧瓶,④是容量瓶,⑤是梨形分液漏斗。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题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练习(教师)【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题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单选题1.李明同学在做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时,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如图所示),他惊奇地发现蜡烛又能重新燃烧起来。
由此,他大胆地做了一个推测,此白烟是()A. 氧气B. 二氧化碳C. 棉线D. 石蜡的固体小颗粒【答案】D【解析】【解答】A. 氧气有助燃性,但不可燃,不符合题意;B. 二氧化碳是气体,且不可燃,不符合题意;C. 棉线可燃,但不是烟,“烟”是弥漫的固体小颗粒;D. 冷凝的石蜡的固体小颗粒可以形成烟,而且可以燃烧,符合题意;选D 【分析】根据蜡烛燃烧的现象分析。
2.在“对蜡烛及其燃烧探究实验”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燃烧中蜡烛熔化B. 产物水蒸气凝结成小水珠C. 产物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 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白烟【答案】C【解析】【解答】A、蜡烛熔化是液化过程,是物理变化.B、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是液化过程,属物理变化.C、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生成了碳酸钙的沉淀导致的,是化学变化.D、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白烟是蜡蒸汽遇冷形成的石蜡固体,是物理变化.故选C【分析】化学变化是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其特点是有不同于反应物的其它物质生成,利用这一特点进行判断即可.此题是对化学变化的考查,解题时要抓住化学变化是由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即可解决问题.3.梦鑫同学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她认为下列做法中不可取的是()A. 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的现象B. 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C. 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D. 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黑色物质的成因【答案】C【解析】【解答】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的实验现象,就是进行对比实验,做法正确.不合题意;B、查找蜡烛成分资料,探究黑色物质成分,符合科学探究的过程,做法正确,不合题意;C、认为与本次实验无关,就是没有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做法错误,符合题意;D、向老师请教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就是咨询老师,做法正确,不合题意.故选C【分析】本题研究了蜡烛的燃烧,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底部出现了大量黑色物质,发现了问题,应该反复实验,来探究黑色的物质的成分;也可以查阅资料、或与同学讨论、或咨询老师,来解决自己发现的问题,而不能不予理睬,否则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也不符合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本考点考查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然后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一定要有科学的方法、严肃认真的态度,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4.婷婷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被熏黑,你认为她的以下做法不正确的是()A. 反复试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的现象B. 认为与本次试验无关,不予理睬C. 查找资料了解蜡烛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D. 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答案】B【解析】【解答】A、利用反复实验,根据不同的现象来探究烧杯被熏黑的原因,做法正确;B、认为与本次试验无关,不予理睬,不符合探究的学习精神,置之不理的做法不正确;C、查找资料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探究学习的过程,做法正确;D、不懂就问,积极探讨,询问老师或同学来探究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的做法正确;故选B.【分析】根据探究蜡烛燃烧,利用实验的观察和实验的结论,根据探究的学习目的来分析解答.本题以蜡烛燃烧实验来考查实验探究中的探究学习,明确让学生养成科学、严谨的学习习惯是科学探究的基本要求.5.在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燃烧时发出黄色火焰、放出热B. 蜡烛在燃烧前由固体变为液体C. 将蜡烛燃烧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可以变浑浊D. 吹灭燃着蜡烛产生的白烟主要是二氧化碳【答案】D【解析】【解答】A、蜡烛燃烧时发出黄色的火焰,并放出热量,正确;B、点燃棉线灯芯,可以看到灯芯下方的石蜡受热熔化,由固体变为液体,正确;C、将蜡烛燃烧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因为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正确;D、熄灭时的白烟是石蜡蒸气遇冷凝成的石蜡小颗粒形成的,可以燃烧,不是二氧化碳,错误.故选D。
化学实验基础(教师版)

化学实验基础1.了解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
2.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3.能识别化学品标志,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考点一常用实验仪器1.可加热仪器仪器名称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可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其容积的13;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蒸发皿蒸发浓缩时要用玻璃棒搅拌,且液体体积不超过其容积的23坩埚用于灼烧固体物质,把坩埚放在三脚架上的泥三角上加热,取放坩埚必须使用坩埚钳,加热完的坩埚应放在石棉网上冷却需垫石棉网加热的仪器圆底烧瓶液体体积不超过其容积的23,且不少于13锥形瓶振荡时瓶内液体不能溅出烧杯溶解固体时要用玻璃棒搅拌三颈烧瓶三颈口一般放置温度计、冷凝管、分液漏斗、搅拌器等;一般用于液体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2.计量仪器仪器名称主要用途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天平称量药品(及仪器)的质量(精度0.1g)(1)称量前先调零;(2)托盘上应垫纸,腐蚀性药品应盛于玻璃容器内称量;(3)左盘放药品,右盘放砝码;(4)1 g 以下用游码量筒量取液体的体积(精度0.1 mL)(1)不可加热,不可用于配制溶液或作反应容器;(2)应根据量取液体的体积选用合适的规格,原则为“大而近”; (3)无0刻度线容量瓶 用于精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1)根据要求选用一定规格的容量瓶;(2)溶液转入时要用玻璃棒引流;(3)加水至距刻度线1~2 cm 时,改用胶头滴管逐滴加水,使溶液凹面最低点恰好与刻度线水平相切温度计(1)分馏时测量馏分的沸点;(2)测量反应液温度;(3)测量水浴温度(1)不可用于搅拌;(2)根据用途将水银球插在不同部位 ①蒸馏——蒸馏烧瓶支管口处;②测反应液温度——反应液液面以下,但不能接触瓶底;③测水浴温度——水浴加热容器中的水面以下,但不能接触瓶底3.常用的分离、提纯和干燥的仪器仪器主要用途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1)用于过滤;(2)向小口容器中转移液体;(3)倒扣在液面上,用于易溶于水的气体的吸收装置(1)滤纸与漏斗内壁应严密吻合,用水润湿后,中间不得有气泡;(2)过滤时,要做到“一贴、二低、三靠”长颈漏斗用于装配气体发生装置 装配气体发生装置时,应将长颈漏斗下端管口插入液面以下,防止气体逸出(1)球形分液漏斗便于控制液体加入; (2)梨形分液漏斗用于互不(1)使用前应检查活塞和上口塞子是否漏液; (2)分液时,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相溶且密度不同的两种液体的分离或萃取分液(3)不宜盛碱性液体;(4)用分液漏斗滴加挥发性液体时,上口的塞子不能打开,而应使磨口塞上的凹槽和漏斗口颈上的小孔对准(1)用于气体的除杂或干燥;(2)用于排液法集气; (3)用于组装量气装置(1)用于气体的除杂时,气体由长导管进,短导管出; (2)用于测量气体体积时,瓶内应装满液体,连接时,气体由短导管进入(1)内装固体干燥剂或吸收剂;(2)用于干燥或吸收气体 (1)若是球形干燥管,气体由大口进小口出,球形部分装满固体干燥剂;(2)干燥剂或吸收剂均为颗粒状固体,装入干燥管内的药品颗粒不能太大或太小,太小时气流不畅通,太大时干燥效果不好(1)用于蒸馏或分馏时易冷凝液化的气体; (2)用于液体回流(1)直形冷凝管一般用于蒸馏或分馏时冷凝蒸气; (2)球形冷凝管通常用于回流; (3)冷却水下口进,上口出4.其他常用仪器仪器主要用途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1)滴瓶用于盛放少量液体试剂; (2)胶头滴管用于吸取或滴加液体 (1)滴瓶上的滴管与滴瓶配套使用;(2)胶头滴管使用时不要将液体吸入胶头内,不能平置和倒置;滴液时不可接触器壁(1)广口瓶用于贮存固体试剂,瓶口内壁磨砂,并配有磨砂的玻璃塞; (2)细口瓶用于贮存液体试剂,有无色和棕色两种,棕色瓶常用于存放见光易分解的试剂 (1)不宜盛放易挥发物,盛碱性物质时还应改用软木塞或橡胶塞;(2)盛放氧化性试剂时一定要用玻璃塞用于收集、贮存少量气体或做固体的燃烧实验上口为平面磨砂,内侧不是磨砂;如果在其中进行燃烧反应且有固体生成时,应在底部加少量水或细砂(1)作烧杯、蒸发皿等容器的盖子;不能加热(2)进行pH 试纸等试纸的变色实验(1)搅拌(固体溶解或液体蒸发时); (2)引流(过滤或向容量瓶中注入溶液时); (3)蘸取试液或黏附试纸搅拌时不得碰击容器壁加热仪器(热源) (1)酒精量不超过其容积的23,不能少于1/4;(2)用外焰加热,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盏酒精灯;(3)用后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灭考点二 化学试剂的取用和保存 1.药品的取用(1)根据药品的性状和用量选择取用方法取用药品固体药品液体药品 粉末块状一定量 少量多量 一定量 使用仪器药匙(或纸槽) 镊子 用托盘天平称量胶头滴管用试剂瓶倾倒用量筒、滴定管(或移液管)量取①向容器内加固体药品②向容器内加液体药品2.试纸的使用 (1)试纸种类和用途①石蕊试纸(红、蓝色):定性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第4课时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教师版) 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课件(人教版2024

第4课时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解析版)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等级:___________一、选择题1.(24-25九年级上·全国·假期作业)关于蜡烛及其燃烧的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A.蜡烛硬度小,可以用小刀切割B.蜡烛放入水中,会漂浮在水面上C.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二氧化碳D.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三层,且外焰温度最高【答案】C【详解】A、蜡烛硬度小,小刀硬度大于蜡烛,可以用小刀切割,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蜡烛的密度比水的小,蜡烛放入水中,会漂浮在水面上,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烟是固体小颗粒分散到空气中形成的,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不可能是二氧化碳,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固体小颗粒,说法错误,符合题意;D、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三层,外焰与空气接触最充分。
温度最高,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2024·河南信阳·二模)下列蜡烛及其燃烧的过程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蜡烛折断B.石蜡熔化C.蜡油凝固D.蜡烛燃烧【答案】D【详解】A、蜡烛折断中形状发生变化,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石蜡熔化中状态发生变化,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蜡油凝固中状态发生变化,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D、蜡烛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水与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
3.(23-24九年级上·吉林长春·期末)化学实验是研究物质性质的重要方法之一,根据实验现象可推断物质的性质。
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石蜡浮在水面:石蜡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B.取干燥的小烧杯罩在石蜡燃烧的火焰上方,发现有水雾出现:石蜡中含有水C.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重新燃烧:白烟是石蜡固体小颗粒D.取毛玻璃片放在石蜡燃烧的火焰上方,毛玻璃片变黑:石蜡不完全燃烧产生炭黑【答案】B【详解】A、石蜡放入水中,石蜡浮于水面,说明石蜡密度小于水,故A不符合题意;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发生改变;蜡烛燃烧时,有氧气参与反应,则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出现水雾,只能说明石蜡中含有氢元素,故B符合题意;C、蜡烛重新燃烧,是因为白烟的主要成分是石蜡小颗粒,具有可燃性,故C不符合题意;D、取毛玻璃片放在石蜡燃烧的火焰上方,毛玻璃片变黑,可以说明石蜡不完全燃烧后产生了炭黑,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化学实验室安全知识练习题2

化学实验室安全知识练习题2第一篇:化学实验室安全知识练习题2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安全知识练习题(II)1、把玻璃管或温度计插入橡皮塞或软木塞时,常常会折断而使人受伤。
下列不正确的操作方法是: (标准答案:C )A. 可在玻璃管上沾些水或涂上甘油等作润滑剂,一手拿着塞子,一手拿着玻璃管一端(两只手尽量靠近),边旋转边慢慢地把玻璃管插入塞子中B. 橡皮塞等钻孔时,打出的孔比管径略小,可用圆锉把孔锉一下,适当扩大孔径C. 无需润滑,且操作时与双手距离无关2、不慎发生意外,下列哪个操作是正确的?(标准答案:D )A. 如果不慎将化学品弄洒或污染,立即自行回收或者清理现场,以免对他人产生危险B. 任何时候见到他人洒落的液体应及时用抹布抹去,以免发生危险C. pH值中性即意味着液体是水,自行清理即可D. 不慎将化学试剂弄到衣物和身体上,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10-15分钟3、以下物质中,哪些应该在通风橱内操作? (标准答案:D )A. 氢气B. 氮气C. 氦气D. 氯化氢4、超级恒温水浴使用时错误的操作是:(标准答案:C )A. 超级恒温水浴内应使用去离子水(或纯净水),B. 恒温水浴内去离子水未加到“正常水位”严禁通电,防止干烧C. 可以使用自来水5、大量试剂应放在什么地方?(标准答案:D )A. 试剂架上B. 实验室内试剂柜中C. 实验台下柜中D. 试剂库内6、高温实验装置使用注意事项错误的是:(标准答案:D )A.注意防护高温对人体的辐射B. 熟悉高温装置的使用方法,并细心地进行操作C. 如不得已非将高温炉之类高温装置置于耐热性差的实验台上进行实验时,装置与台面之间要保留一厘米以上的间隙,并加垫隔热层,以防台面着火D. 使用高温装置的实验,要求在防火建筑内或配备有防火设施的室内进行,并要求密闭,减少热量损失7、过氧化酸、硝酸铵、硝酸钾、高氯酸及其盐、重铬酸及其盐、高锰酸及其盐、过氧化苯甲酸、五氧化二磷等是强氧化剂,使用时应注意:(标准答案:D )A. 环境温度不要高于30℃B. 通风要良好C. 不要加热,不要与有机物或还原性物质共同使用D. 以上都是8、化学危险药品对人身会有刺激眼睛、灼伤皮肤、损伤呼吸道、麻痹神经、燃烧爆炸等危险,一定要注意化学药品的使用安全,以下不正确的做法是:(标准答案:C )A. 了解所使用的危险化学药品的特性,不盲目操作,不违章使用B.妥善保管身边的危险化学药品,做到:标签完整,密封保存;避热、避光、远离火种。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一)

第十六页,共二十三页。
量多液体(yètǐ)药品的取用
液体(yètǐ)的倾倒 ① 瓶塞: 倒放
②标签 向着手心 : (biāoqiān)
紧挨着试管口
③瓶口:
第十七页,共二十三页。
【思考】
1.细口瓶的塞子(sāi zi)为什么要倒放 在桌子上?
答: 防止药液污染、腐蚀桌面(zhuōmiàn)和 避免试剂受到污染
慢慢竖立起来,使药品或金属颗粒缓缓滑到容器底部,以免打破 容器底。
小结:一横、二放、三慢竖。 往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时,先使试管稍微倾斜,把盛有
药品的药匙(或用小纸条折叠成的纸槽)小心地送至试管底部,然
后使试管直立起来。 小结:一倾、二送、三直立。 注:使用后的镊子和药匙应用干净的纸擦净。
第十四页,共二十三页。
D、盛放固体药品—细口瓶
第十二页,共二十三页。
四、练习(liànxí)实验基本功
1、药品(yàopǐn)取用的原 则
(1)“三不”原则(yuánzé):取用时不用手接触药品, 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 药品的味道。
(2)节约原则:按规定用量取用。若没有说明用量, 一般取最少量:液体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
A .漏斗 B .烧杯 C .量筒 D.试管
3、下列仪器使用不当的是( D) A、用滴瓶盛放液体药品 B、在试管中进行化学反应
C、用量筒量取液体 D、溶解固体药品时用温度计来搅拌
4、下列实验项目所选择的仪器错误的是( )D A、少量试剂的反应—试管
B、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胶头滴管
C、较多量液体加热—烧杯
答: 防止药液挥发和避免试剂受到污染
第十九页,共十三页。
学完本课题(kètí)我知道
加强化学实验安全意识的练习题

加强化学实验安全意识的练习题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环节,但同时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
为了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安全意识,以下是一些练习题,帮助学生加强对化学实验安全的认知。
1. 下列实验中,哪个步骤不符合实验室安全规范?实验步骤:将硫酸倒入水中,搅拌均匀。
A.佩戴防护眼镜B.戴上实验手套C.使用金属勺子搅拌D.将硫酸缓慢倒入水中2. 下列哪个行为是不安全的?A.将手放入试剂瓶中取试剂B.使用塑料容器盛装高温试剂C.将废弃试剂倒入下水道D.将试剂瓶摆放在台边缘3. 在进行实验时,哪种情况下应该立即报告老师或实验室管理员?A.试管中的试剂溅到手上B.试管破裂导致废液洒出C.试管被烧坏了D.试管中的试剂变色4. 实验室中正确的紧急处理方式是什么?A.尖叫并寻求帮助B.迅速将试管扔掉C.使用水冲洗受伤部位D.立即离开实验室5. 在进行化学实验时,哪个行为是错误的?A.在进行实验前读取实验说明书B.将试剂瓶中的试剂直接闻气味C.用手触摸试剂验证温度D.佩戴实验室指定的防护装备6. 以下哪个步骤是在进行实验室清洁时应该注意的?A.将废弃试剂直接倒入下水道B.将实验台上的试剂瓶随意摆放C.将试管直接丢入垃圾桶D.将工具和试剂放回指定的位置7. 为了避免实验中发生意外,应该遵守哪些原则?A.仅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实验B.注视试管管口,注意变化C.将试管放置在热源上进行加热D.用手直接接触试剂8. 实验室中应该使用哪种类型的消防器材?A.泡沫灭火器B.电器灭火器C.二氧化碳灭火器D.水桶9. 下列情况中,哪个不属于使用实验室安全设备的正确方法?A.使用实验室抽风机排除有害气体B.使用实验室洗眼器冲洗眼睛C.使用安全柜存储有毒试剂D.使用防护手套避免触摸化学品10. 当发生实验室事故时,以下哪个措施是错误的?A.立即向老师报告事故情况B.进行急救并停止实验活动C.迅速撤离事故现场D.尽量阻止其他同学进入事故现场以上是提高化学实验安全意识的练习题,希望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并遵守化学实验的安全规范,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与顺利进行。
教师版-鲁教版(五四制)化学八年级全一册1-到实验室去《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一》导学案设计(含答案)

第一单元到实验室去《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一》(共2课时)第1课时自学-诊断一、自学目标:(根据目标读读、划划课本内容)1.认识常见的仪器:试管、胶头滴管、酒精灯、药匙、镊子、试管夹等。
(重点)2.了解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注意事项。
3.记住实验室安全规则,并逐渐养成良好的实验行为习惯。
(重点)二、问题导学:1.观察课本150页认识常见的仪器,找出下列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注意事项,并熟记仪器主要用途注意事项试管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加热后不能骤冷,以防炸裂试管夹用于夹试管夹在试管1/3处加热时要垫上石棉网锥形瓶用作较大量液体反应容器和气体发生装置加热时应放在石棉网上,使受热均匀烧杯用作配制溶液和较大量液体反应的容器量筒用于量度液体的体积不能加热,不能作反应的容器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不能加热,吸取液体不能吸入胶头滴瓶用于存放液体试剂不能加热,集气瓶用于收集或储存少量气体不能加热,不能作反应的容器蒸发皿用于溶液蒸发或浓缩加热后不能骤冷,也不能直接放在实验台上坩埚常用于灼烧固体取用坩埚常用坩埚钳2. 阅读课本14-15页“化学实验室安全规则”特别记忆第4、9条谈谈个人感受。
三、学情诊断:【诊断1】下列实验仪器可直接在火焰上加热的是()A B C D【答案】B【诊断2】实验室里的药品,有的有毒性,有的有腐蚀性,所以,使用药品时,不能用手接触药品_,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闻时要使药品远离鼻孔,用手在容器中轻轻扇动,使少量气体飘入鼻孔_,特别注意不能尝药品的味道_。
【答案】品尝第1课时问题-探究四、探究重点:在实验室里,你如何避免实验事故?一旦发生仪器破碎甚至划伤皮肤等事故,如何应对?五、问题记录:六、论证演练:第1课时觉悟-发展七、水平过关:1.下列仪器能加热,但需要垫上石棉网的仪器是()A. 烧杯B. 量筒C. 广口瓶D. 试管【答案】A2.如图所示,把下列实验所用的仪器的标号和名称填在横线上:(1)吸取和滴加少量的液体需要用;(2)少量溶液相互反应时,需要用__;(3)蒸发溶液时,需要用_;(4)配制溶液,溶解一定量的溶质时,需要用__。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题1.3走进化学实验室 练习(教师)【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题1.3走进化学实验室一、单选题1.取用固体药品时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答案】D【解析】【解答】A. 不能用手去拿药品,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 取用块状药品,试管要横放,此选项不符合题意;C. 取用固体药品,试管要横放,此选项不符合题意;D. 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斜向上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小心地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此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药品取用的“散步分析”;B、根据“一横二放三慢竖”取用固体药品;C、取用粉末状药品“一斜二送三直立”来操作;D、根据C的分析来判断。
2.运输下列物质时,应张贴“腐蚀品”标识的是()A. 氢氧化钠B. 汽油C. 铁矿石D. 大理石【答案】A【解析】【解答】A、氢氧化钠属于强碱,具有腐蚀性,故A符合题意,B、汽油具有挥发性,不具有腐蚀性,故B不符合题意,C、铁矿石不具有腐蚀性,故C不符合题意,D、大理石不具有强腐蚀性,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该图标表示的是腐蚀品,根据各物质的化学性质进行解答。
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B. C.D.【答案】D【解析】【解答】A、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故不符合题意;B、向试管中添加粉末状固体时,试管要平放,故不符合题意;C、用试管和酒精灯给固体药品加热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故不符合题意;D、读取量筒中液体的体积时,视线要与液体凹液面最低处相平,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药品的取用要求、试管中固体加热的注意事项及量筒的正确使用分析。
4.某学生用量筒取液体时,量筒平稳地放置在实验台上,使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读数为18mL;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2mL,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为( )A. 肯定大于6 mLB. 肯定小于6 mLC. 肯定等于6 mLD. 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6mL【答案】A【解析】【解答】使用量筒量度液体体积时,读数时的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仰视时读数偏低,俯视时读数偏高.某学生用量筒取液体时,使视线同溶液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8毫升,即开始液体的准确体积为18毫升;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2毫升,则实际体积小于12毫升,所以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大于18毫升-12毫升(6毫升).故选:A.【分析】根据使用量筒量度液体体积的正确方法及错误操作造成的后果判断,仰视时读数偏低,俯视时读数偏高.了解量筒使用时正确的读数方法,以及仰视、俯视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是解题的关键.5. 下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错误的是()A. 滴管用后插回原瓶B. 加热液体C. 放入铁钉D. 称量固体【答案】C【解析】【解答】解:A、滴瓶中滴管用完后直接放回即可,故A正确.B、加热液体时,试管内液体不可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用外焰加热,故B 正确.C、取用固体时,将试管横放,用镊子将固体送人试管底部,然后慢慢竖起,不可竖直放入,故C错误;D、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且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故D正确.故选:C.【分析】A、根据滴瓶中滴管的正确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加热液体的正确方法判断.C、根据取用固体的正确方法判断.D、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进行分析判断.6.2016年9月22日中央电视台报道了安撤阜阳一个学校实验室因化学实验操作不当而导致的火灾亊故.化学实验过程中的规范操作,对实验安全至关重要.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A. 用剩的药品可以带出实验室B. 加热后的试管立即用水冲洗C. 实验药液溅进眼睛立即用纸巾擦拭D. 洒在实验台上的酒精失火立即用湿布覆盖【答案】D【解析】【解答】A.用剩的药品不要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能带出实验室,要放到指定的容器内,以备下次再用,A不符合题意;B.加热后的试管立即用水冲洗,会造成试管发生炸裂,应自然冷却至室温,B不符合题意;C.实验药液溅进眼睛,立即用大量水冲洗,C不符合题意;D.洒在实验台上的酒精失火立即用湿布覆盖,隔绝氧气达到灭火目的,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 随堂练习(教师试题)(含解析)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一、单选题1.加油站必须粘贴的标志是()A. 节水标志B. 严禁烟火C. 节能标志D. 绿色食品【答案】B【解析】【解答】A、图中所示标志是节约用水标志,加油站无需张贴,A不符合题意;B、图中所示标志是严禁烟火标志,是加油站必须张贴的安全标志,B符合题意;C、图中所示标志是中国节能标志,加油站无需张贴,C不符合题意;D、图中所示标志是绿色食品标志,加油站无需张贴,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加油站中有易燃物质,故需要严禁烟火。
2.下列关于实验操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用10mL量筒操作一次即可量取0.8mL水B. 可用广口瓶及玻璃片代替集气瓶收集气体C. 用托盘天平称量3.8gNaClD. 滴瓶上的胶头滴管使用后,用水清洗后放入滴瓶【答案】 C【解析】【解答】A、不用10mL量筒量取0.8mL水,因为误差会很大;错误、A不符合题意;B、不可用广口瓶及玻璃片代替集气瓶收集气体,会使得气体溢出;错误,B不符合题意;C、用托盘天平称量3.8gNaCl;正确,C符合题意;D、滴瓶上的胶头滴管使用后,不能用水清洗后放入滴瓶,会污染试剂。
错误,D不符合题意;故选C.【分析】量筒的量程选择时,必须与所量取的液体的额体积最接近,而且要一次性量完;广口瓶是用来存放固体药品的仪器,瓶口没有磨砂,与玻璃片接触不严密,易造成收集的气体的泄露;滴瓶上的胶头滴管是专用的,用完后不能用清水清洗;3.以下基本操作错误的是()A. 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保持水平B. 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胶帽在上,不能平放或倒置C. 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试管口不要对着自己或别人D. 洗净的玻璃仪器应放在指定的地方【答案】 A【解析】【解答】A、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A符合题意;B、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胶帽在上,不能平放或倒置,以免腐蚀橡胶帽,B不符合题意;C、用试管夹夹持试管给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要对着自己或旁人,以防液体溅出伤人,C不符合题意;D、洗净的玻璃仪器应放在指定的地方,D不符合题意。
2.1 走进化学实验室(第1课时)(分层练习)(教师版)24-25学年八年级化学全一册同步课堂沪科版

2.1 走进化学实验室(第1课时)1.(2023·上海徐汇·一模)加热时必须要垫石棉网的仪器是()A.蒸发皿B.试管C.燃烧匙D.烧杯【答案】D【解析】蒸发皿、试管、燃烧匙能直接加热,不需要垫石棉网,烧杯不能直接加热,需要垫石棉网。
故选D。
2.(2024·重庆·中考真题)粗盐提纯实验中用到的下列仪器,名称不正确的是()A.长颈漏斗B.蒸发皿C.烧杯D.酒精灯【答案】A【解析】A、图示为普通漏斗,故A错误;B、图示为蒸发皿,故B正确;C、图示为烧杯,故C正确;D、图示为酒精灯,故D正确;故选:A。
3.下列用于存储固体药品的是()A.B.C.D.【答案】C【解析】A、烧杯常用于配制溶液,较多量溶液的反应容器等,不符合题意;B、集气瓶常用于收集或贮存少量的气体,不符合题意。
C、广口瓶通常用于盛放固体药品,符合题意;D、细口瓶常用于存放液体药品,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把硫酸铜晶体装入试管时选用的仪器及进行的操作正确的是()A.用药匙送入B.直接倒入C.用玻璃棒送入D.用镊子夹进【答案】A【解析】根据药品的取用方法可知,硫酸铜晶体取用时需使用药匙或纸槽送入试管底部。
故选A。
5.(2024·江西九江·三模)胶头滴管是实验室常见的仪器。
下列有关胶头滴管的操作中正确的是()A.取B.持C.滴D.放【答案】D【解析】A、用胶头滴管吸取药液时,先用大拇指和食指挤压橡胶胶帽,赶走滴管中的空气后,再将玻璃尖嘴伸入药液中,放开拇指和食指,药液便被吸入,然后将滴管提起。
禁止在药液内挤压胶帽,以免药液被空气污染。
A不正确;B、吸完药液后,应保持橡胶胶帽在上,不能平放或倒置,以免胶帽被腐蚀。
B不正确;C、胶头滴管加药液时,不能伸入容器,更不能接触容器。
应垂直悬空于容器上方。
C不正确;D、胶头滴管用完后,立即用水洗净,放入洁净的烧杯中。
D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D。
6.(2023·湖北荆门·中考真题)实验室过滤操作中,不需要的仪器是()A.B.C.D.【答案】B【解析】过滤时要用到的仪器有:带铁圈的铁架台,玻璃棒、漏斗、烧杯,而不用酒精灯。
2.1 走进化学实验室(第2课时)(分层练习)(教师版)24-25学年八年级化学全一册同步课堂沪科版

2.1 走进化学实验室(第2课时)1.粗盐提纯实验中用到的下列仪器,名称不正确的是()A.长颈漏斗B.蒸发皿C.烧杯D.酒精灯【答案】A【解析】A、由图可知,该仪器是漏斗,不是长颈漏斗,符合题意;B、由图可知,该仪器是蒸发皿,不符合题意;C、由图可知,该仪器是烧杯,不符合题意;D、由图可知,该仪器是酒精灯,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实验室“蒸发结晶”时,不需要的仪器有()A.B.C.D.【答案】BD【解析】蒸发操作中需要蒸发皿和酒精灯,蒸发结束后需要坩埚钳夹持蒸发皿,不需要的仪器是坩埚和试管,故填B。
3.(2024·贵州遵义·一模)实验过程中应遵守安全守则和操作规范。
下列操作或方法正确的是()A.手持试管加热B.轻微烫伤用大量冷水冲洗C.鼻子凑到试剂瓶口闻气味D.为提高实验操作效率,手抓取药品【答案】B【解析】A、不能手持试管加热,防止烫伤,应用试管夹夹持,不符合题意;B、轻微烫伤用大量冷水冲洗,这样能够迅速降低烫伤部位温度,从而缓解疼痛,符合题意;C、闻药品气味,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量气味飘进鼻孔中,不能凑到瓶口去闻,不符合题意;D、不能用手抓取药品,防止发生危险,应用药匙取用,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2024·江苏无锡·一模)实验室新进一批95%的酒精。
在存放处应张贴的标志是()A.B.C.D.【答案】C【解析】A、该标识为腐蚀品标志,错误;B、该标识为有毒品标志,错误;C、该标识为易燃品标志,正确;D、该标识为有害品标志,错误。
故选C。
5.(2024·上海青浦·一模)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检查装置气密性B.加热液体C.滴加液体D.取用固体【答案】C【解析】A、该装置中长颈漏斗与外界连通,不能用该方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故A操作错误;B、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用外焰加热,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试管夹夹在中上部,试管口斜向上,与水平方向大约成45°夹角,故B操作错误;C、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故C操作正确;D、取用固体粉末状药品时,应用药匙取用,不能用手接触药品,故D操作错误;故选:C。
1.1 开启化学之门(第1课时)(分层练习)(教师版) 24-25学年八年级化学全一册同步课堂沪科版

1.1 开启化学之门(第1课时)1.(2024·上海青浦·二模)《天工开物》中记载的下列过程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棉纱织布B.海水晒盐C.伐木制舟D.五谷酿酒【答案】D【解析】A、棉纱织布过程中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B、海水晒盐过程中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C、伐木制舟过程中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D、五谷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正确;故选:D。
2.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菜刀生锈B.酒精燃烧C.汽油挥发D.粮食酿酒【答案】C【解析】A、菜刀生锈生成了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的新物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B、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C、汽油挥发是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正确;D、粮食酿酒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故选C。
3.(2024·湖北武汉·模拟预测)2023年4月10日,我国首条“西氢东送”管道纳入国家规划。
下列有关氢气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可燃性B.难溶于水C.密度比空气小D.通常状况下无色无味【答案】A【解析】A.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A符合题意;B.难溶于水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B不符合题意;C.密度比空气小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C不符合题意;D.通常状况下无色无味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2018·上海·中考真题)属于石墨化学性质的是()A.黑色B.质软C.稳定性D.导电性【答案】C【解析】A、石墨是黑色固体,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错误;B、石墨质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错误;C、石墨具有稳定性,一般情况下不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属于化学性质,正确;D、石墨具有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错误。
2021年初中化学第3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课时练习-教师版

2021年初中化学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1.(2019·河南平顶山初三一模)用分子的观点对下列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五月山顶公园槐花飘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八月金牛山石榴落地腐烂——发生变化形成新分子C.冬月湖面结冰,冰浮在水面上——分子间间隔变大D.腊月室外水蒸气凝结为水——分子大小发生改变【答案】D【解析】A、由于分子是运动的,槐花香的微粒通过运动能分散到周围的空气中,所以闻到香味,不符合题意;B、由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食物腐烂属于化学变化,分子变别的分子,不符合题意;C、冬月湖面结冰,冰浮在水面上,是因为分子间间隔变大的缘故,不符合题意;D、室外水蒸气凝结为水,是因为分子间隔发生改变,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很小,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分子间都有间隔。
气体的分子间隔大,液体和固体的分子间隔比较小。
2.(2020·河南许昌初三二模)下列事实的结论或解释错误的是A.桂花开放时满园飘香: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气体可压缩储存于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C.CO和CO2化学性质不同:原因是分子的结构不同D.碘加热升华:说明分子的体积变大【答案】D【解析】A.桂花开放时满园飘香,是因为桂花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桂花花香,故选项A解释正确;B.气体可压缩储存于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故选项B解释正确;C.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CO和CO2化学性质不同,原因是分子的结构不同,故选项C解释正确;D.碘加热升华,说明分子的间隔变大,但分子的体积不变,故选项D解释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3.(2020·山东李沧初三二模)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徵观解释,错误的是【答案】A【解析】A、氧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是因为压强增大,分子的间隔变小,故选项解释错误;B、稀有气体可作保护气,是因为原子核外电子达到相对稳定结构,故选项解释正确;C、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是因为水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故选项解释正确;D、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是因为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的缘故,故选项解释正确。
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安全知识练习题(I)

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安全知识练习题(I)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安全知识练习题(I)1、气体钢瓶使用后,可以不关闭阀门。
(标准答案:错误)2、冷凝冷却系统上连接用的橡胶管必须用铁丝等固定住,以防止因水压过高而造成管子脱落。
(标准答案:正确)3、可以用烘箱干燥有爆炸危险性的物质。
(标准答案:错误)4、金属锂、钠、钾及金属氢化物要注意使用和保存,尤其不能与水直接接触。
(标准答案:正确)5、能相互反应产生有毒气体的废液,不得倒入同一收集桶中。
若某种废液倒入收集桶会发生危险,则应单独暂存于一容器中,并贴上标签。
(标准答案:正确)6、在实验室允许口尝鉴定试剂和未知物。
(标准答案:错误)7、对于化学试剂或未知物,允许直接用鼻子嗅气味,不用以手煽出少量气体来嗅觉。
(标准答案:错误)8、在实验室内一切有可能产生毒性蒸气的工作必须在通风橱中进行,并有良好的排风设备。
(标准答案:正确)9、在稀释浓硫酸时,不能将水往浓硫酸里倒,而应将浓硫酸缓缓倒入水中,不断搅拌均匀。
(标准答案:正确)10、实验室内的浓酸、浓碱处理,一般要先中和后倾倒,并用大量的水冲洗管道。
(标准答案:正确)11、对于无机酸类废液,实验室可以收集后进行如下处理:将废酸慢慢倒入过量的含碳酸钠或氢氧化钙的水溶液中(或用废碱)互相中和,再用大量水冲洗。
(标准答案:正确)12、对于氢氧化钠、氨水等废液可以进行如下处理:用6mol/L 盐酸水溶液中和,再用大量水冲洗。
(标准答案:正确)13、对于含汞、砷、锑、铋等离子的废液,实验室可以先进行如下处理:控制酸度0.3mol/L[H+],使其生成硫化物沉淀。
(标准答案:正确)14、对于含氰废液可以进行处理:加入氢氧化钠使pH值10以上,加入过量的高锰酸钾(3%)溶液,使CN根氧化分解。
CN根含量高时,可加入过量的次氯酸钙和氢氧化钠溶液。
(标准答案:正确)15、对于含氟废液可以进行如下处理:加入石灰使生成氟化钙沉淀。
(标准答案:正确)16、可以将氯气与氨气混放在一个房间。
氮气与氮的固定、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课时练习(教师版)

第2节第1课时《氮气与氮的固定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课时练习(教师版)1.[ 2020·福建福州八县(市)联考].将空气中氮气转化成氮的化合物的过程称为固氮。
下图中能实现人工固氮的是( )A. 闪电B. 电解食盐水车间C. 根瘤菌D. 合成氨车间【答案】D【解析】【分析】人工固氮是人为的条件下将氮元素的单质转化为化合物的过程。
【详解】A.闪电时,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反应生成NO,属于自然固氮,故A错误;B.工业上利用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氯气,不属于固氮,故B错误;C.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将氮转变成植物蛋白,属于生物固氮,故C错误;D.合成氨车间N2与H2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NH3,属于人工固氮,故D正确。
故选D。
2. [北京东城2020-2020学年高一上期末]下列变化过程发生还原反应的是()A. B.C. D.【答案】C【详解】A.过程中元素的化合价均没有发生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不选;B.Cl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故B不选;C.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故C选;D.Fe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故D不选;故答案选C。
3. [北京东城2020-2020学年高一上期末]下列物质能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 B. C. D.【答案】C【详解】A、氧化铜不溶于水,与水不反应,A不选;B、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没有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B不选;C、二氧化氮溶于水生成硝酸和NO,氮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选;D、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没有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D不选;答案选C。
4. [ 2020·辽宁凌源市联考]下列物质中,不能用单质直接化合生成物质是()A. FeCl2B. COC. SO2D. NO【答案】A【详解】A.Cl2具有强的氧化性,可以将变价金属Fe氧化为FeCl3,因此不能通过单质直接化合形成FeCl2,A符合题意;B.C与不足量的O2在点燃时反应产生CO,B不符合题意;C.S单质在空气或氧气是燃烧产生SO2,C不符合题意;D.N2与O2在电火花作用下反应产生NO,D不符合题意;故合理选项是A。
02 定量实验2-1mol气体体积的测定(教师版)

定量实验2:测定1mol气体的体积教材梳理一、问题分解化学实验室中,可以直接取一定体积(V)的某种气体,称出它的质量(m),或称取一定质量(m)的某种气体,量出它的体积(V),再根据这种气体的摩尔质量,计算出1mol气体的体积:1 mol气体的体积=V(L)/m(g)×M(g/mol)然而,直接测定气体的体积和质量,操作上比较繁复,我们可以设想能否用称量固体的质量、量出液体的体积,间接地得到气体的质量和体积。
二、问题讨论1.测定气体的体积,为什么要标明温度和压强?对于一定量气体来说,其体积主要跟分子间距离有关,分子间距离受到温度和压强两个方面的影响。
压强越大,气体体积越小;温度越高,气体体积越大。
不同的温度和压强下,一定量气体的体积是不同的。
所以在测定气体的体积时,一定要标明温度和压强。
2.常温、常压(假设为101kPa)时,1 mol气体的体积比标准状况下的22.4 L大还是小?在压强相同的情况下,一定量气体的体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所以常温常压下1 mol气体的体积比标准状况下的22.4 L大。
事实上1 mol气体体积约为24 L。
3.怎样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用橡皮塞塞紧A瓶加料口,进行气密性检查。
当橡皮塞塞紧时,B瓶内导管中的液面会上升,上升液柱在1 min 内不下降,确认装置气密性良好。
三、实验原理利用一定质量的金属与酸反应,根据金属的质量计算出产生气体的质量,测量生成气体的体积1 mol气体的体积=V(L)/m(g)×M(g/mol),式中V表示测量出的气体体积、m为计算出的气体质量、M表示该气体的摩尔质量。
四、实验过程1.装配好气体摩尔体积测定装置,做好气密性检查。
2.用砂皮擦去镁带表面的氧化物,然后称取0.100~0.110 g镁带(精确至0.001 g),把准确数值记录于表格中。
备注:该处称取0.100g~0.110g原因:测量体积的范围在110~130mL,除去H2SO4体积后为100~120mL,以标准状况下H2的体积换算得到Mg所需质量为0.107~0.129g,考虑到温度、压强、Mg中可能含杂质等方面影响,,称取0.100~0.110g的镁带较合适。
教师资格证-(高中)化学-章节练习题-第一章-化学学科知识运用-第六节-化学实验

教师资格证-(高中)化学-章节练习题-第一章化学学科知识运用-第六节化学实验[单选题]1.下列属于化学实验的认识(江南博哥)功能的是()。
A.能创设生动活泼的化学教学情境B.能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C.能为学生检验化学理论、验证化学假说,提供化学实验事实D.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实验的教学认识功能主要是为了检验化学假说、验证化学概念和理论,以便使学生获得正确的理性认识。
[单选题]2.高中化学课程中,体现化学学科的基本特点和侧重探究能力和方法培养的是()。
A.实验教学B.化学与技术C.物质结构与性质D.有机化学基础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实验教学模块体现了化学学科的基本特点,侧重探究能力和方法的培养。
[单选题]3.创设化学教学情境最丰富的情景素材是()。
A.实物B.化学实验C.投影仪D.模型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化学实验是创设化学教学情境最丰富的情景素材。
[单选题]4.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可用25mL碱式滴定管量取20mLKMnO4溶液B.B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需先用蒸馏水润湿试纸C.蒸馏时蒸馏烧瓶中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容积的2/3。
液体也不能蒸干D.将金属钠在研钵中研成粉末.使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更安全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解析:碱式滴定管有橡胶管,KMnO4具有氧化性,容易腐蚀橡胶,A 项错误。
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用蒸馏水润湿试纸会影响溶液的pH值,B项错误。
蒸馏时蒸馏烧瓶中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容积的2/3,液体也不能蒸干,C项正确。
钠性质活泼,易与氧气、水反应,做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时不应将钠研成粉末,D项错误。
故本题选C。
[单选题]5.化学科学实验与化学教学实验的区别是()。
A.内容不同B.行为主体不同C.方法不同D.要求不同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化学科学实验是指根据化学实验目的,实验者运用实验仪器、设备及装置等物质手段,在人为的实验条件下,改变化学实验对象的状态或性质,从而获得各种化学科学事实(即化学实验事实)的一种科学实践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第1课时《化学实验安全》课时练习
1.[北京市朝阳2020-2021学年高一上期末]运输汽油的车上,贴有的危险化学品标志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运输汽油车上,应该贴上易燃液体的标志,答案选B。
2.在实验室中,对下列事故或药品的处理正确的是( C )
A.含硫酸的废液倒入水槽,用水冲入下水道
B.金属钠着火燃烧时,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C.有大量的氯气泄漏时,用肥皂水浸湿软布蒙面,并迅速离开现场
D.蒸馏操作时,加热到较高温度时,发现未加沸石,应立即打开瓶塞加入沸石
3.[鄂尔多斯市2020-2021学年期中]对危险化学品要在包装上印上警示性标志,下列化学品的名称与警示性标志名称对应正确的是( D )
A.烧碱——爆炸品B.浓硫酸——剧毒品
C.汽油——腐蚀品D.酒精——易燃品
4.下列各项中,符合实验安全操作要求的是( B )
A.金属钠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B.将使用剩余的金属钠放回原瓶
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过程中加入碎瓷片
D.皮肤上不慎沾上NaOH 溶液,立即用盐酸冲洗
5.下列对事故的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 )
A.如遇到电线着火,应该先关掉电闸
B.发现实验室中有大量的可燃性气体泄漏时,应立即开窗通风
C.不慎将稀盐酸溅到眼睛里,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
D.不慎将少量浓硫酸溅到皮肤上,应立即用水冲洗,然后涂抹10%的NaOH溶液
解析:关掉电闸以防二次伤害,A正确;开窗通风以减小可燃性气体的浓度,以防爆炸,B正确;酸溅到眼睛里,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C正确;NaOH溶液具有强腐蚀性,会造成二次伤害,D错误。
答案: D
6.对下列实验事故或废弃药品的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B )
A.当有大量氯气泄漏时,人应沿顺风方向疏散
B.金属钠意外着火时,应用干燥的沙土盖灭
C.当少量浓硫酸沾在皮肤上,应立即用氢氧化钠溶液冲洗
D.酒精失火用水浇灭
7.下列基本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解析】选B。
除杂时气体应“长进短出”,A错误;H2难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B正确;稀释溶液不能在量筒中进行,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加入水中,C错误;使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要垂直悬空,不能将胶头滴管插入试管中,D错误。
8. [鄂尔多斯市2020-2021学年期中]下列行为中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B )
A.进入煤矿井时,用火把照明
B.节日期间,在开阔的广场燃放烟花爆竹
C.用点燃的火柴在液化气钢瓶口检验是否漏气
D.实验时,将水倒入浓硫酸配制稀硫酸
9. [2020- 2020中央民族大学附中月考]下列实验操作中,主要不是从安全因素考虑的是()
A. 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试剂,滴管不能伸入试管内部
B. 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且外壁干燥后再预热
C. 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上倾斜(约45°角)且外壁干燥后再预热
D. 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应先通一会儿氢气,再加热氧化铜
【答案】A
【解析】A. 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试剂,滴管不能伸入试管内部,主要是防止试剂相互污染,A正确;B. 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且外壁干燥后再预热,防止试管炸裂,与安全因素有关系,B错误;C. 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上
倾斜(约45°角)且外壁干燥后再预热,防止试管炸裂与液体溅出伤人,与安全因素有关系,C错误;D. 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应先通一会儿氢气,再加热氧化铜,防止可燃性气体爆炸,D错误,答案选A。
10.下列有关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正确的是(D )
A.燃着的酒精灯打翻失火,应立即用水浇灭
B.为了使过滤速率加快,可用玻棒在过滤器中轻轻搅拌,加速液体流动
C.蒸发食盐溶液时,发生液滴飞溅现象,应立即加水冷却
D.皮肤上沾有少量浓硫酸,可立即用大量水冲洗
11.化学试剂不变质和实验方法科学是化学实验成功的保障.下列试剂保存方法或实验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C )
A.实验室中金属钠通常保存在煤油里
B.液溴易挥发,在存放液溴的试剂瓶中应加水封
C.保存FeCl3溶液时,通常在溶液中加少量的单质铁
D.浓硝酸通常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置于阴凉处
12.下列事故或药品的处理正确的是( A )
A.金属钠着火,立即用干燥的沙扑灭
B.实验结束后,立即用嘴吹灭酒精灯
C.皮肤上不慎沾上浓硫酸,立即用NaOH溶液冲洗
D.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器壁慢慢注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
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滴管使用时一般不能伸入试管,更不能接触试管内壁
B.不小心摔碎了温度计水银球应立即收集洒落的汞冲入下水道
C.硅胶可防止食物受潮是由于其具有吸水性
D.金属钠失火不可用水来灭火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指出安全生产工作应当以人为本,坚持安全发展、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D )
A.面粉生产车间应严禁烟火
B.NH3泄露时向空中喷洒水雾
C.含Cl2的尾气用碱溶液处理后再排放
D.金属钠失火时应立即用大量冷水扑灭
15.[鄂尔多斯市2020-2021学年期中]下列仪器中不能用于加热的是( C )
A.试管
B.烧杯
C.量筒
D.坩埚
16.以下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 )
A.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
B.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的质量时,砝码放在右盘
C.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D.给烧瓶里的液体加热时,垫上石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