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与规划——空间生产理论权力视角下城乡规划发展研究

合集下载

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探析

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探析

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探析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析法国社会学家亨利·列斐伏尔(Henri Lefebvre)的空间生产理论。

列斐伏尔作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社会理论家之一,他的空间生产理论对理解现代社会空间现象,特别是城市空间的重构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列斐伏尔的生平及其理论背景,然后重点阐述其空间生产理论的核心观点,包括空间的社会性、空间的实践性以及空间的生产性等。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进一步探讨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理论对现代城市规划、社会空间结构变迁以及社会关系的重塑等方面的影响和启示。

通过本文的论述,期望能够为理解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理论的内涵与价值,以及其在当代社会空间研究中的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理论的核心内容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为理解空间的社会属性、政治经济角色以及其与人类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该理论的核心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列斐伏尔强调了空间的社会建构性。

他认为,空间并非是中立的、客观的存在,而是由社会关系、文化习俗、政治权力等因素共同塑造的。

空间的生产、分配、消费和再生产,都是在社会关系的框架内进行的,这些关系反过来又影响着空间的形式和功能。

因此,空间不仅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是社会关系的载体和反映。

列斐伏尔提出了空间与政治经济的紧密联系。

他认为,空间不仅仅是物质空间,更是一个政治经济的场所。

空间的生产和分配受到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同时,空间也反过来影响政治经济的发展。

例如,城市空间的规划和设计往往反映了统治者的意志和利益,而空间的利用和开发则直接影响着经济活动的进行和社会关系的形成。

列斐伏尔强调了空间的历史性和动态性。

他认为,空间是随着历史的演变而不断变化的,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其特定的空间形态和空间逻辑。

空间也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在不断地被生产、消费和再生产过程中发生变化的。

这种变化不仅反映了社会关系的变迁,也推动着社会关系的发展。

华中师范大学2013-2014学年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名单-Sheet1

华中师范大学2013-2014学年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名单-Sheet1

卢同庆 石蕾 刘晶 赖子亮
非领导职务公务员工作满意度研究——以Y市为例 尤光付 深港口岸间的“水客”问题及治理策略研究 张立荣
第 4 页,共 28 页
序号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学院名称 化学学院 化学学院 化学学院 化学学院 化学学院 化学学院 化学学院 化学学院 化学学院 化学学院 化学学院 化学学院 化学学院
城乡道路网供需系统时空协同发展与演化模拟—— 曾菊新 以武汉城市圈为例 公安县土地利用变化及土地生态安全动态研究 2000年以来武汉市主城区空间生产机制及模式研究 ——以洪山区为例 基于产品结构分析的武汉市夜间旅游发展研究 清代江西省疫灾地理规律与环境机理研究 周勇 余斌 李星明 龚胜生
070503地图学与地理信 流域水可获取性及生态需水研究--汉江流域(湖北 喻光明 息系统 省境内) 第 1 页,共 28 页
论 文 题 目 基于金属-有机骨架的新型固相萃取技术及其应用 丹江口水库水体、沉积泥及周边土壤中有机氯农药 残留分布研究 基于核磁共振技术的中药薤白治疗急性和慢性心肌 缺血的代谢组学研究 基于激光诱导荧光显微镜的并联型液质联用分析系 统的构建及其应用
导 师 徐晖 程靖 李芳 熊博
学位类别 硕士 硕士 硕士 硕士 硕士 硕士 硕士 硕士 硕士 硕士 硕士 硕士 硕士
导 师 王宏志 胡静 谢双玉 聂艳 彭真明 刘华 魏森 丁文 陈业宏 刘元璋 杨彩霞 石先钰 常健
学位类别 硕士 硕士 硕士 硕士 硕士 硕士 硕士 硕士 硕士 硕士 硕士 硕士 硕士
喀斯木江 男
杨雪靖 女 徐静 王倩 岳光 女 女 女
王奋飞 女
第 2 页,共 28 页
序号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亨利·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理论研究

亨利·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理论研究

亨利·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理论研究亨利·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理论研究引言:亨利·列斐伏尔(Henri Lefebvre,1901-1991)是法国一位重要的社会学家和马克思主义学者,他的学术研究领域广泛,但以城市社会学和空间研究最为著名。

列斐伏尔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空间生产理论,对于我们理解和解释现代社会的空间变迁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亨利·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进行探讨和研究。

一、空间生产的概念在列斐伏尔看来,空间生产指的是人类社会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通过建设和组织各种空间形态的过程。

这些空间形态包括城市、乡村、居住区、工业区、公共场所等等。

空间生产是一种历史性的、社会性的过程,通过人们的生产力和社会关系的变迁来塑造和改变着社会空间。

空间生产的目的是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二、城市化和空间生产城市是现代社会空间生产的核心和典型。

列斐伏尔认为,城市化进程是一种资本主义现代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城市化带来了社会空间的巨大变革。

城市不再仅仅是个人生活的空间,而是充满了各种社会和政治关系的空间。

城市不仅仅是一种空间形态,更是一种社会关系的结构。

城市化使得社会空间趋于统一和归一,让人们失去了在自然生活环境中的独立性和多样性。

三、资本主义和空间生产资本主义对空间生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资本主义通过统一和规划社会空间,使得空间成为一种市场化的商品。

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具备高度集中的社会空间来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资本主义社会空间的发展趋势是分化和同质化,城市成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象征。

资本主义通过空间的生产和再生产来巩固自身的统治地位。

四、反抗与空间生产列斐伏尔认为,空间生产不仅仅是被资本主义积极利用的工具,它也是人们抗争和反抗的空间。

人们可以通过创造和改变空间来推动社会变革和解放。

列斐伏尔提出了右派空间、左派空间和反权力空间的概念。

右派空间是指资本主义通过市场和规划所创建的空间,它是统一和同质化的;左派空间是指人们通过反抗和抗争获得的自主性的空间;反权力空间则是一种拒绝被权力统制的空间形态。

从城乡规划到国土空间规划的转变与发展研究

从城乡规划到国土空间规划的转变与发展研究

从城乡规划到国土空间规划的转变与发展研究摘要:本文概括了城乡规划的发展历程和转变为国土空间规划的优势,并从规划对象的转变、规划体系的转变和规划内容的转变这三个方面阐述了城乡规划到国土空间规划的转变与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城乡规划;国土空间规划;转变发展引言:根据党中央及国务院的部署,将之前分布在不同部门的土地利用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城乡规划等融合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实现“多规合一”。

目前已经开展了多个“多规合一”的试点,要做到真正落实规划。

1.城乡规划的发展历程每个时代、时期的城乡规划都是不一样的,古代《考工记》中用地的功能分区和道路系统等,确定了“都”、“王侯”和“诸侯城”的三级城邑制度。

战国时期,列国都城采用了大小城制度。

三国时期,曹魏邺城采用了城市功能分区的规划方式。

到了我们当今社会,改革开放后,结合“依法治国”的理念,《城市规划编制审批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自1980年起,相继出台。

真正标志着我国城市规划运作体系形成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颁布,在1989年。

制定城市建设法规最开始的目的是为了维持城市环境的清洁、整齐与安定,经过不断的实践证明,制定严格的城市建设法规可以有效提高城市建设和规划的质量。

1.转变为国土空间规划的优势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家空间发展的指南,是可持续发展的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

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部署,就是强调国土空间规划对各专项规划的指导约束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三条:国土空间规划应当细化落实国家发展规划提出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要求,统筹布局农业、生态、城镇等功能空间,划定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和城镇开发边界[1]。

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治理实行的重要手段。

要建立以人民为本,实现高品质和高质量发展的生活,国土空间规划是必不可少的因素。

1.城乡规划到国土空间规划的转变与发展的策略今后城市的发展水平取决于规划的水平,各级规划部门可以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立足长远,以大局为重。

“空间的生产”内涵、逻辑体系及对中国新型城镇化实践的思考

“空间的生产”内涵、逻辑体系及对中国新型城镇化实践的思考

“空间的生产”内涵、逻辑体系及对中国新型城镇化实践的思考一、概述“空间的生产”概念源自人文地理学和社会理论的研究,其核心内涵强调了空间并非自然存在或既定不变的实体,而是通过人类活动、社会关系与权力结构动态建构的过程。

这一理论框架认为,空间不仅反映着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多元力量的交织与博弈,而且也是这些力量相互作用下的产物和载体。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以及科技的快速发展,空间生产的模式、形态与意义都在不断演变。

对于中国新型城镇化实践而言,深入理解和应用“空间的生产”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涉及的土地利用变化、城市空间重构、城乡关系调整乃至区域发展格局优化等一系列问题,本质上都是空间生产过程的具体表现。

探讨“空间的生产”的逻辑体系及其与中国新型城镇化实践的内在联系,旨在揭示城镇化背后的动力机制,探寻更加科学、可持续的空间治理策略与路径,以期推动城镇化向着更高质量、更和谐的人居环境方向发展。

研究背景:中国新型城镇化的现状与挑战不平衡发展:中国城镇化发展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东部沿海地区城镇化水平较高,而中西部地区相对滞后。

这种不平衡发展导致了资源配置的不合理,以及区域间的发展差距。

城市病:随着人口的大量涌入,城市面临着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住房紧张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在城镇化过程中,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不高,存在大量的土地浪费现象,这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也影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社会问题:城镇化过程中,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给城市的社会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社会问题,如留守儿童、农民工权益保障等。

面对这些问题和挑战,中国提出了新型城镇化的战略,旨在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提高城镇化质量等手段,实现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

在这一背景下,研究“空间的生产”内涵、逻辑体系及其对中国新型城镇化实践的思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研究意义:探讨“空间的生产”理论在新型城镇化中的应用价值指导城市规划与设计:“空间的生产”理论强调空间的社会属性和生产性,认为空间是社会关系和经济活动的载体。

城市空间理论

城市空间理论
——Aaron Wildavsky, 1973 “如果规划什么都是,也许它什么都不是” ——阿伦·威尔达夫斯基(美国政治学家)
8
1.城市空间、城市空间理论与城市规划
(3)城市空间理论是城市规划学科的核心组成部分
Andreas Faludi: 规划中的理论 规划的理论
孙施文: 哲学层次 科学层次(规律理论) 技术层次(实践经验)
• 2011年,“城乡规划学”成为一级学科
• 全国共有110种一级学科
4
1.城市空间、城市空间理论与城市规划
• 成为独立学科后,对城乡规划理论的要求越来越显迫切
5
1.城市空间、城市空间理论与城市规划
• 城乡规划理论构成: “规划中的理论”+“规划的理论”
关于“如何做规划”的理论: 规划中的理论 (theory in planning) 核心是空间化的城市理论
城市意象图 图片来源:凯文林奇,《城市意象》
个体按主要节点到次要节点和其 间通路的顺序认为空间,最终形 成带有等级的认知结构
24
2.城市空间理论的历史演变
(3)后现代:社会化的城市空间理论潮流
时间地理学
• 注重分析人们活动具体的 制约条件,并在时空轴上 动态描述和解释各种活动 • 对个人行为的线索式研究 ,准确把握不同类型人群 的不同生活需求,进而为 城市规划提供可靠的依据
• 城市规划是政府调控城市空间资源、指导城乡发展与建设、维护社会 公平、保障公共安全和公众利益的重要公共政策之一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 城市规划关注的核心对象是城市空 间,是一项以城市空间资源合理分 配为主要任务的公共政策 • 城市规划是“空间化了的公共政策 或是公共政策的空间化” ——张庭伟
区位与空间经济学理论

《城市规划》杂志2020年总目次

《城市规划》杂志2020年总目次

《城f沁則》杂志2〇2〇年总目次规划研究国土空间规划的维度和温度城市规划70年的回顾与展望从古代都江堰灌区看本土人居生态实践思想 —兼论对生态文明时代城乡规划的启发 "城市人"理论的基本逻辑和操作程序未来城市及其规划探索的*■杭州样本"政策干预对区域均衡发展绩效的检验京津冀地区产业演化的历程解读中国城市发展战略规划转型•结合汕头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探讨《诗经•大雅•公刘> 的规划解读元.明宫城平面规模研究—基于元大都宫城规模及象征意义分析 发展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协同的难点及建议 空间规划的困境.变革与思考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的城市空间联系与规划 基于风险投资活动的研究庄少勤,等01 -9 杨保军,等01 -14 袁琳01 -63梁鹤年02 -68 张京祥,等02 -77 张逸群,等04-12陈昭.等05-9郭璐.等〇5-74 赵春晓05-83黄征学06 -9于立,等06 -15 赵玉萍,等06-55多元主体参与的情境化评图模式探析 刘淑虎,等〇6-106—以城乡规划专业高年级设计类课程为例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治理的沿革与发展 杜雁07 -102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跨区域协调规划实践分析邱建,等〇8-53 —以威州、水磨,淮口三镇为例成都规划建设公园城市的探索与实践 曾九利,等08-112简论〈民法典》与国土空间规划的关联性 吕一平,等09-61经济学实验方法对规划评估的启示 陈铭.等〇9-78非正式“恋地情结":流动空间的人地依恋魏航.等10-20 —形成过程.权力生产与规划转向新时代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的特性与构建 余云州,等11_23—基于广东省的实践探索近代自编教材〈都市计划学> 的规划知识体系李季,等11-58 中国城镇化率60%后的趋势与规划选择 王凯,等12-9规划机构改革与空间治理现代化的路径选择苏冬.等12-18 高质量城镇化下浙江省城市群格局新态势研究张雍雍,等增刊1-10 城镇密集区跨县域协同发展的浙江实践与思考周俊,等增刊1一19 从接轨到融合 马素娜.等增刊1-26—上海大都市毗邻区发展策略研究城市化从•半工半耕‘‘到"半工伴读" 蒋宇阳01 -35—教育驱动下的县域城镇化新特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的演进历程.特征与方向乔艺波01-44 —基于人口、经济与制度视角新兴田园城市: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城镇化理论重构罗震东 〇3-9 城镇化与流动人口家庭空间结构关系研究 陈宏胜.等〇5-19—基于全国大样本数据的分析中国城市流动人口市民化空间分异与治理效率王凯,等06-22中国城市流动人口情感及其社区生活感知研究邹雪瓶,等—以广州市为例城镇化与居民主观福祉关系研究 陈宏胜,等—兼论对城乡规划的检视与启示土地利用发达地区存量建设用地减量化治理研究 郭旭------个新的空间治理分析框架国土空间开发*■源汇•■格局对河道水质的影响陈前虎,%—以杭州市11个排水分区为例从空间规划到土地利用变化 何志超赵春红,等----差异、现状.挑战和未来方向重庆建城以来城市空间扩展及特征研究 郭欢欢,等高铁站点地区空间演化与规划应对 曹阳,等总体规划城市层面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实践与思考陈志诚.等—以厦门市为例-冲突"抑或“协作~ 马淇蔚一生态博弈机制下的城市幵发边界划定路径公共利益共识的形成 安晓娇.等—澳门新城区总体规划公众咨询引发的思考南京市农民工就业迁移轨迹研究 王慧,等—基于••时间-空间-社会-三维视角的分析重庆主城区城市空间结构演变与优化 彭瑶玲,等—基于公共服务功能组织视角上海市老龄化人口的空间分布和影响因素 李涛国际比较视野下的北京医疗资源空间布局探究司志杰,等我国产业园区及其规划技术方法的发展与转变胡壳,等—基于改革开放以来的文献综述住有所居居乐其境单樑,等—新时期深圳宜居城市规划的探索与实践存量发展时期社区足球场建设的方法研究 陈振羽,等城市总体规划文本表达技术实践特征与思考王新哲,等—以〈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 为例临空经济区的空间范围识别 胡科.等—对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的实证分析"城市人"视角下城市基本公共服务设施评估方法魏伟.等—以武汉市为例构建更为韧性的医疗卫生防疫体系策略研究张帆.夸—以北京医疗卫生服务设施为例我国医疗资源供给模式及策略研究 许丽君,等—以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背景特定群体就业中心识别方法的修正和检验 王慧,等残疾人视角的无障碍设施低使用率研究 夏菁,等----以南京市为例上海郊区的半化服务现象及空间分布06-3107-1801-52;07-28;10-910- 3011- 8802- 5903-11503-13004-3105-5406-3906-4707- 8107-11008-7109- 8509-9310- 71;11-911- 1511- 7812- 47周建斌,等12-95浙江省县市全域规划的演进与创新 陈勇,等增刊1-5—从城镇体系规划.县市域总体规划到国土空间规划城镇开发边界外*•两山*•转化路径探索 罗湘璟增刊1-41—以浙江省德清县西部地区为例浙江经济转型与县市域总规转变的回顾及实证钱家潍,等增刊1-75—浙江省经济发展中县市域总规的作用研究初探详细规划强制性.开放性,引导性 黄明华,等01-24—以公共利益为核心的居住地块(街坊)开发强度指标体系构建以品质提升为导向的北京城市副中心控规编制杜立群,等〇1-72Open Space Ratio的译名、概念辨析与适用价值陈璐,等08-98对控制性详细规划司法审查及影响的探讨 何明俊11 -38控规调整的技术管理要素与方法研究 衣霄翔,等11-45—兼论实质内容安排的重要性规划与规则 黄明华,等11-52—对控制性详细规划发展方向的探讨社区步行环境的主动式健康干预 谭少华,等12-35----体力活动视角郊野地区全域控制性详细规划技术路径探索王場,等增刊1—84—基于国土空间规划语境城市设计精细化治理时代的城市设计运作 唐燕02 -20—基于二元思辨基于时空行为适应性的城市设计方案评价研究翁阳03 -102—以北京怀柔科学城总体城市设计为例睹始知终方能完善发展徐苏宁,等〇4-62—城市设计中的图层思想溯源城市中心区垂直空间密度解析与立体形态研究曲冰,等05-44陕北黄土高原沟壑区城镇开敞空间分形秩序研究田达睿.等〇7-38总体城市设计的实施策略研究 杨俊宴〇7 -59广场空气质量与空间设计要素相关性分析 闫利,等08 -61—以乌鲁木齐钻石城广场的六个设计方案为例促进公共健康为导向的街道空间品质提升策略陈婧佳.等〇9-35—来自空间失序的视角健康中国背景下健康导向型人居环境规划研究谢劲,等〇9-48—以杭州市为例中国城市空间文化基因探索 牛雄.等10-81景与观:城市眺望体系的空间解析与建构途径杨俊宴,等12-103城市公共环境艺术的多元协同再创作思考陈桂秋,等增刊1-100山水城市总体城市设计的探索 郑浩,等增刊1-106—以台州市中心城区为例本土文化导向下的老城区特色塑造与活力复兴吴宦漳.等增刊1-120—以浦江县城西区块城市设计为例规划管理用途管制中相邻关系的重构 何明俊05—29—先占原则vs科斯定理面向村民住宅的乡村建设规划许可实践研究潘裕娟,等 〇7-46----以珠海市农村地区为例疫情下医疗卫生设施规划标准研究探索与反思周亚杰,等〇9-55关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标准〉的探讨相秉军,等1〇-93保护与更新1949一2019年中国城市更新的发展与回顾 阳建强,等02-9历史城区不可移动文物消失过程研究 黄伟欣02-103—以1978—2014年长沙历史城区不可移动文物消失过程为例创新街区的场所营造研究 邓智团,等04 -22存量工业用地更新与政策演进的时空响应研究曾鹏,等04 -43—以天津市中心城区为例农村工业化地区的城市更新:从破碎到整合郭炎,等04 -53----以佛山市南海区为例城边型历史文化名村保护与发展的多模式研究张星,等04—97—以宁波市镇海区憩桥村为例黄浦江两岸地区公共空间综合评价体系研究周广坤,等05 -62居民自建:规划之外的地方实践与地方智慧赵旭.等05 -89—以陕西省汉阴老城的更新与发展为例从政府主导到多元合作 韩文超,等05 -97—1973年以来台北市城市更新机制演变历史文化名城的研究进程.特点及趋势 张杨,等〇6-73—基于CiteSpace的数据可视化分析5C战略背景下古城边缘区保护与发展探索 卓想.等〇6-83—以深圳市大鹏所城文化创意园区为例城中村更新改造进程中地方政府角色的变化司南,等06 -90—以深圳市为例产权重构.土地租金与珠三角存量建设用地再开发郭旭,等06—98------个理论分析框架与实证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传统村落图景分类研究覃巧华.等07 -52从外部引入到内部融合 陈铭,等〇7-73—传统特色街区的社区营造与商住矛盾研究小城镇有机更新的“枫桥经验莫洲瑾.等〇8-42—源于基层社会治理的城镇更新机制探索太行山区传统村落时空分布及演变特征研究张慧,等〇8-90《城f成糾》杂志2〇2〇年总目次多元治理视角下的存量规划效用研究 李杨,等09 -120—以深圳市湖贝旧村更新改造为例住房规划基于智慧城市思想的社区健康服务均衡性研究王彦钧.等〇2-95—以深圳市为例深圳社区规划治理体系的改善途径研究 司马晓.等07 -91新冠疫情考验下的武汉社区治理新思考 盛洪涛.等〇9-9村镇规划自然营法:一种由内而外的乡村朴素设计探索杨俊宴,等04-73 ----以陈庄为例"去中心化"下农业与乡村社会协调发展研究洪亘伟.等〇5_35从乡村建设到乡村运营 申明锐〇7-9—政府项目市场托管的成效与困境近现代乡村规划理论的源与流 乔鑫.等08 -77基于城乡融合理念的新型镇村发展路径研究陈建滨.等〇8-120 —以成都城乡融合发展单元为例乡村"福利型"产业逻辑内涵与发展路径探讨段德罡,等〇9_28城乡一体化背景下苏州乡村空间发展透视刘彬,等09-106 村庄建设用地再开发实施后效应评估体系研究郑沃林,等09-113—以广州市林和村和横沙村为例公共健康导向的乡村空间基因提取与优化研究袁青.等10-51 —以严寒地区乡村为例时空视角下白洋淀村庄空间规划与治理探索王怡鹤,等1〇-63 —以淀中四村为例从特色田园乡村实践探讨我国乡村振兴的路径张伟.等11一97特色田园乡村引领下的县域乡村振兴路径探析赵毅.等11-106 —以江苏省溧阳市为例基于"共同缔造"理念的乡村规划建设模式研究陈超,等11 —117—以溧阳市塘马村为例式微的山地乡村 万成伟,等12-77一公共服务设施需求意愿特征,问题.趋势与规划响应从犯罪预防看徽州古村落的空间结构特征 王益12-87浙江省村庄设计经验及典型手法 张建波.等增刊1-47都市近郊区乡村振兴规划探索 张如林.等增刊1-57一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背景下桐庐乡村振兴规划实践基于高质量发展的浙江特色小镇实践探索张如林.等增刊1-67城市生态规划高静风频率城市通风廊道规划探索 汪小请.等08-129—-成都市通风廊道的规划实践城市边缘区绿色基础设施网络规划研究 邢忠.等12-57—公益性产出保障导向大城市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及规划应对蒋蓉,等12-70—成都市中心城区非城市建设用地规划探讨风景旅游高标准规划"水城共融’’的城市副中心的探索杨舒媛.等01 -85开放空间视角下城市绿地概念的现代演变潘仪.等04 -83城市社区绿道的服务效率及设计优化研究 韩西丽.等04-90—以深圳市为例新形势下浙江省风景名胜区定位与发展 李鑫.等增刊1-34—基于自然保护地体系构建下的研究可辨、可塑.可感余伟,等增刊1-91—城市景观风貌规划的创新探索与实践城市交通北京城市副中心交通发展策略浅析 徐铮鸣.等m-8〇分行业居住-就业空间关系及路网交通需求分异时振钦.等02 -87—以广州市为例贯彻《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推进城市交通高质量发展汪光焘,等03-31我国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性质及作用分析姚晓霞.等〇5-104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发展协同的时空响应研究张纯.等05—111----以北京为例可达性叠加效应与空间发展潜力研究 殷子渊〇5-118—剖析香港轨道站域居住空间集聚形态面向实施的公共停车场用地规划方法研究 王波〇8-107—以广州为例国土空间规划构建期大城市交通实践与探索马小毅.等09 -100—以广州市第三轮交通发展战略规划为例新技术、工程规划智慧社会数据基础设施及其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应用戴慎志,等02 -27高密度城市的多尺度空间防疫体系建构思考杨俊宴.等〇3-17城乡■•安全健康单元"营建体系与应对策略钱振澜,等03-25一基于对疫情与灾害防-适-用"响应机制的思考赣州古城理水经验对■■海绵城市"建设的启示吴庆洲.等03-84徽州古村落水口空间环境预防功能及安全启示 王益〇3-93国内城市与区域语境下的韧性研究述评 许婵等〇4-1〇6城市防灾减灾规划中提升社区韧性的方法研究马超.等06 -65重大疫情冲击下城市空间治理考验 吴志强.等〇8-9针对传染性疾病防控的城市空间干预策略 王兰.等08-13面向大气防疫的城市公共空间呼吸暴露风险评价李绥,等08-21建成环境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及循证实践 张庭伟08-33—对美国城市新冠肺炎分布的初步分析重大疫情下城市脆弱性及规划应对研究框架邱建.等09-13城市活力恢复及其影响因子 马琦伟,等09 -22—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情景下的探索空间治理背景下海绵城市规划体系和实施研究王宁.等11-30大数据背景下的通勤模型构建与应用 顾家焕.等11-69----以上海市为例市场05地摊06村庄07短板08周期09价值10局校11配套12国外研究德国规划体系空间要素纵向传导的路径研究周宜笑.等09-68—基于国土空间规划的视角国土空间规划土地用途管制思考 周宜笑1〇-40一基于德国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的规划实践<1961纽约区划则例> 立法目的及其实施路线周剑云.等10—102其他活力城乡美好人居人居与高质量发展城乡规划建设与文化传承国土空间规划怎么做责任规划师路在何方?地下空间从规划到实施有多远城市非正规发展与治理自然保护地体系:中国方案音乐剧■■巴黎圣母院"与城市的可听性孙施文.等01-92吴唯佳.等01 -99王树声,等01 -105孙施文,等〇1-112施卫良,等02 -32李迅.等02-39叶裕民.等〇2_44李金路,等02-50华晨02-110致"全国青年城市规划论文竞赛三十周年"规划提高城市免疫力一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突发事件笔谈会02-115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倡议书联合教学共促规划学科发展城镇风貌管控的制度化路径更有效的城市体检评估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〇3-1吴唯佳.等03-43吕斌,等03-57石晓冬,等〇3-65张京祥.等03 -74周一星 03 -139一读胡序威先生〈一生无悔地理与规划研究》有感处理“六大关系"实现"五个转变"范锐平〇4-9一以片区综合开发推动新区高质量建设的成都实践2020年金经昌中国城市规划优秀论文奖获奖名单 10-114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对国土空间演进的影响耿慧志.等12-28<城市规划〉杂志2020年总目次 12潮涌推征途.风劲好扬帆写在浙规院成立四十周年之际陈桂秋增刊1-编者絮语情感免疫学习石楠0102继承与创新 【主持】王树声文境:一种追求城市空间格局人文境界的规划模式李小龙.等01-•彩页端凝:一种凝神会心的人文空间规划设计方法陈旭,等02-彩页绾合:一种以人文节点凝结城市格局的规划手法李小龙.等〇3_彩页并立联辉:一种并置人文标志提振城市格局秩序的规划手法王树声,等〇4_彩页环峙:一种环布人文标志提振城市格局的规划模式张薇,等05-彩页品峙:一种鼎立标志空间塑造城市人文秩序的规划模式王树声,等06-彩页澄心涤虑:一种追求城市人文空间境界的营造理念高元.等〇7-彩页胜绝宜学:一种择胜地巧营文教空间的规划理念王凯,等08-彩页闬捍:一种把控水脉关键处巧营人文节点的规划方式朱玲.等09-彩页以文凝边:一种促进边疆治理的人文空间规划手段徐玉倩,等10-彩页肃其敬:一种追求城市人文空间敬慕感的营造理念来嘉隆,等11-彩页文荫武备:一种兴文事与修武备融合并重的规划设计理念王树声.等12-彩页遗珠拾粹 【主持】阮仪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安徽省六安市毛坦厂古镇赵逵.等01—彩页海南省澄迈县大美古村袁菲.等02-彩页福建省古田县杉洋古镇袁菲.等03-彩页浙江省绍兴市沥海所城袁菲.等04-彩页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考坑村袁菲,等05-彩页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阜山乡袁菲.等06-彩页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陈宅村袁菲.等07-彩页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大耿古村段亚鹏.等〇8-彩页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兴安县界首古镇赵逵.等09-彩页河北省邢台市路罗镇英谈古寨黄燊.等10-彩页湖北省恩施市红土溪集镇赵苒婷.等一彩页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疏口古村李久君.等12-彩页04。

空间生产视角下城市更新的话语权重构

空间生产视角下城市更新的话语权重构

空间生产视角下城市更新的话语权重构1. 空间生产视角下城市更新的概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更新已成为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重要内容。

在空间生产视角下,城市更新不仅仅是对城市空间的再组织和重塑,更是对城市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关系的调整和优化。

本文将从空间生产的角度出发,探讨城市更新的话语权重构,以期为我国城市更新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空间生产视角强调的是空间的生产过程和空间关系的形成,它认为空间不是一个静态的存在,而是在不断地生产、再生产和重生产的过程中发生变化。

在这个过程中,空间的生产者(如政府、企业、居民等)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塑造了城市的形态、功能和价值。

从空间生产的角度分析城市更新,有助于揭示城市更新背后的权力关系、利益分配和意识形态等因素,为城市更新提供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理论支撑。

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话语权是一个关键因素。

话语权不仅体现在政策制定、规划编制和实施过程中,还体现在社会公众、企业和非政府组织等多方参与的城市治理中。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空间生产视角下城市更新的话语权重构:一是分析城市更新的历史背景和现实需求。

包括政策、市场、技术和社会文化等;五是提出提升空间生产视角下城市更新话语权的建议,以促进城市更新的科学、民主和可持续发展。

1.1 研究背景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更新已成为各国政府和城市规划部门关注的焦点。

空间生产视角作为一种新兴的城市分析方法,强调了城市空间的生产过程和空间关系的形成,为城市更新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在空间生产视角下,城市更新不仅仅是对现有空间的改造,更是对城市空间生产过程的调整和优化。

研究空间生产视角下城市更新的话语权重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从理论层面来看,空间生产视角为城市更新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分析框架。

传统的城市规划研究主要关注城市的物质空间,而空间生产视角则强调了城市的非物质空间、社会关系和权力结构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非物质因素的研究,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城市更新的过程和结果,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参考意见。

空间生产理论

空间生产理论

“空间生产理论”资料合集目录一、迈向三维辩证法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二、基于空间生产理论的古镇旅游景观空间重构三、旅游场域中古城旅游社区的空间生产研究基于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视角四、英美国家关于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理论的新近研究进展及启示五、乡村旅游社区可持续发展研究基于空间生产理论三元辩证法视角的分析六、旅游影响下传统社区空间变迁的理论探讨基于空间生产理论的反思迈向三维辩证法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列斐伏尔,这位著名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以其独特的空间生产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新理解和塑造社会变革的重要视角。

他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出发,进一步发展了“空间”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从而为理解现代社会的复杂性和多元性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工具。

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从社会空间的生产出发,将空间视为一个动态的、生产性的场所。

他认为,空间不仅仅是社会关系的反映,同时也是社会关系的生产者。

这一观点使得我们不能简单地将空间视为一个被动的、静态的背景,而应该看到空间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列斐伏尔进一步指出,社会空间的生产是具有历史性和地域性的。

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域,其社会空间的生产方式和形态都会有所不同。

例如,在农业社会,空间的主要生产方式是自然地形的利用和改造,而在工业社会,空间的生产则更多地表现为对自然空间的抽象和重组。

这种历史性和地域性的差异,使得空间生产理论具有更强的解释力和预测力。

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还强调了空间生产的矛盾性和斗争性。

他认为,空间生产的过程充满了各种矛盾和斗争,这些矛盾和斗争反映了人们在空间占有、使用和再生产过程中的各种社会关系。

这些矛盾和斗争不仅涉及到权力和利益的争夺,还涉及到文化认同和地方感的建立。

总结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我们可以看到其理论具有三个主要特点:动态性、历史性和矛盾性。

他将空间视为一个动态的、生产性的场所,从历史和矛盾的角度来理解空间生产的过程和机制,从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理解空间和社会关系的视角。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及示例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及示例

《城市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方案一、基本信息英文课名:Urban Economics课程代码:1AU32206课程性质:专业教育限选课学时:32学分:2适用专业:城乡规划二、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课程思政目标1.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课程思政目标2. 建立规划法治观念遵循行业规范课程思政目标3. 塑造规划师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课程思政目标4. 遵守规划师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课程思政目标5. 培养学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意识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说明:①毕业要求、毕业要求指标点按照《课程教学大纲》的相关内容填入。

②思政目标参照《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省教育厅关于深入推进全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课程内容进行具体化。

(主要是纲要中“三、明确课程思政建设目标要求和内容重点”)。

三、教学内容与课程思政目标的关系教学内容对课程思政目标的支撑关系②思政元素:指专业知识中具有的政治方向、理想信念、爱国情怀、社会责任、专业伦理、道德法治、科学精神、思维方式、人文精神等内涵的育人要素。

③思政内容参照《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省教育厅关于深入推进全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和思政元素进行具体化。

(主要是纲要中“三、明确课程思政建设目标要求和内容重点”)。

④思政案例:指融入课程思政内涵的教学内容、环节中,具有典型的富有育人意义的事件。

四、典型章(节)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第四章城市经济及产业思政教学设计。

10 我国城市空间规划的理论与研究进展

10 我国城市空间规划的理论与研究进展

87[摘 要]近年来,我国城市空间研究成果非常丰富,但对于成果应用的研究比较薄弱,其不足表现在研究成果多为总结性、描述性和一般性,基础性的理论研究比较缺乏。

寻求适宜于中国发展需要的城市空间结构增长模式及其规划调控机制,是将来城市空间研究的重点。

应积极探讨新的城市空间规划技术方法,从城市空间设计转向城市空间政策的制定,开展城市空间规划的比较研究,进而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城市空间规划体系。

[关键词]城市空间;空间规划;研究综述Progress in Theory and Research on Urban Spatial Planning in China/He Zizhang[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China has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in research on urban spatial planning.However, there is still a lack of enough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such achievements. That lack is shown by the fact that there are more summing-up,descriptive and general researches than basic theo-retical researches. The focus in the future research on the urban space is to look for a structural growth pattern of urban space suitable for the develop-ment in China and its planning regulating mechanism.It is necessary to look for new technical methods for urban spatial planning and start the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urban spatial planning, shifting from the design of urban space to working out policies for urban space, so as to establish an urban spatial planning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Key words] Urban space, Spatial planning, Research review我国城市空间规划的理论与研究进展□ 何子张[文章编号]1006-0022(2006)07-0087-04 [中图分类号]TU984.11+3 [文献标识码]B城市空间研究是城市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城市研究的成果无法落实到城市空间上,则说明其已经超过了城市规划所要研究的范围。

列斐伏尔《空间的生产》述评

列斐伏尔《空间的生产》述评

列斐伏尔《空间的生产》述评列斐伏尔的《空间的生产》是一部对空间问题进行深入探索的重要著作。

在这本书中,他提出了一种独特的社会空间理论,将空间与社会、历史紧密地在一起,深化了我们对空间的理解。

列斐伏尔将空间视为社会的产物,强调了空间的社会性和历史性。

他认为,空间不是一种客观的存在,而是被社会和历史所建构的。

这种观点与传统的西方认识论形成鲜明对比,后者通常将空间视为一种静态的、无限的、无属性的存在。

列斐伏尔则强调了空间的社会建构性,使我们重新审视空间的社会意义。

列斐伏尔通过空间来解读社会和历史。

他认为,空间不仅是社会和历史的反映,还是其形成和发展的关键因素。

他将空间视为一个中介,通过这个中介,社会和历史得以相互影响和作用。

这种观点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社会和历史之间的相互关系。

列斐伏尔提出了"空间实践——空间的表征——表征的空间"的"回溯式进步"概念,强调了社会——历史——空间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这一观点在西方思想史上具有独创性,也为后来的空间理论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列斐伏尔的《空间的生产》是一部具有重要意义的著作,它不仅拓展了我们对空间的理解,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考视角。

通过这部著作,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空间的社会性和历史性,以及空间与社会和历史的相互关系。

这种理解使我们能够更好地把握社会和历史的脉络,同时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塑造我们的空间。

在列斐伏尔的著作《空间的生产》中,他提出了一个引人注目的观点:社会空间的生产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从历史、社会、文化等角度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社会空间、生产、空间、限制、历史、社会、文化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空间一直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从古代的村庄到现代的城市,人类不断地塑造和改变着空间。

然而,列斐伏尔指出,这个过程并不仅仅是空间的塑造,而是社会空间的生产。

空间生产理论

空间生产理论

1.空间生产理论概述法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列斐伏尔首先提出了空间生产理论,该理论于1974年正式提出。

介绍了空间生产的概念。

其核心思想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本体论层面的空间:空间的产生与社会实践其次,它解释了资本主义占主导地位的生产方式:空间本身的生产;第三,提出了城市空间理论:消费主义控制和支配着社会会议空间(变更空间);4)构建“三位一体”的理论框架:空间实践,空间表征和表征空间空间分为三种:“感知空间”,“概念空间”和“生活空间”。

列斐伏尔对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法律和历史以及地理唯物主义的观点确立了以“城市空间是产品和生产过程”为核心的空间生产理论。

2.空间生产逻辑与体育城2.1资本和空间生产马克思主义的新的城市空间理论家哈维将资本对空间的影响纳入城市实践,并提出了“首都城市”“转型”理论。

他认为,城市建设环境的生产和创造过程实质上是资本控制和功能的结果。

第一个周期是资本投资对一般生产和消费手段的投资,形成了生产和消费的空间。

第二个是第二个周期第三个周期是在科学,教育和社会领域的资本投资。

该理论的介绍它表明,资本在城市化过程中直接参与并构建了资本流通。

2.2电力和空间生产法国社会学家Bourdiel提出了权力空间理论,认为社会空间本质上是一种权力空间,而这种权力空间形成了一种权力空间。

绑定字段会影响资本的可及性或流动性。

另一位法国思想家福柯认为,太空的命运取决于权力,空间是“展示权力的地方”,是权力发挥的方式和媒介。

从两位学者的讨论来看,太空中的社会是什么样的因素,位置,资源和生产主要取决于空间中的动力。

2.3城市化发展中的空间生产理论美国社会学家卡斯特(Castel)的代表作“城市问题:马克思主义方法”基于城市的社会组织运动研究对城市空间生产的研究具有广泛的影响。

哈维的社会正义和城市将空间分为绝对的空间和阶段在“s”空间和“联系空间”上,我们认为空间和空间的政治组织反映了各种社会关系,但反过来又对这些关系起作用。

英美国家关于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理论的新近研究进展及启示

英美国家关于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理论的新近研究进展及启示

英美国家关于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理论的新近研究进展及启示一、本文概述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自提出以来,在人文地理学、社会学、城市规划等多个学科领域引发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该理论不仅挑战了传统地理学对空间的静态理解,更提出了空间作为社会实践的产物,其生产、塑造和变迁与社会关系、权力和文化等因素紧密相连。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都市化进程的加速,空间生产理论在解释城市空间结构、社会不平等、权力关系等问题上显示出强大的解释力。

近年来,英美国家的学者在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理论的基础上进行了丰富和深化,取得了一系列新的研究进展。

这些研究不仅进一步拓展了空间生产理论的应用领域,还对其核心概念进行了新的阐释和发展。

本文旨在系统梳理和评述英美国家关于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理论的新近研究进展,以期为我国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启示。

通过对英美国家最新研究成果的梳理,本文发现,学者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进行了深入探讨:一是空间生产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二是空间实践与社会关系的互动研究,三是空间生产与文化认同的关联研究,四是空间生产的都市化与全球化视角。

这些研究不仅丰富了空间生产理论的内涵,也为解决现实社会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本文也指出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如理论应用的局限性、实证研究的不足等。

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探讨了未来研究的可能方向和趋势,以期推动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理论在英美国家乃至全球范围内的深入发展和应用。

英美国家关于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理论的新近研究进展为我们理解和解释城市空间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工具。

通过对这些研究成果的梳理和评价,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空间生产理论的最新发展动态,为我国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二、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理论概述列斐伏尔(Henri Lefebvre)的空间生产理论是当代人文地理学和社会学领域中的重要理论之一。

他通过对空间的深入研究,提出了空间不仅仅是一个物质存在,更是一种社会关系的反映和生产过程的产物。

空间生产理论视角下传统村落文化的保护研究

空间生产理论视角下传统村落文化的保护研究

空间生产理论视角下传统村落文化的保护研究空间生产理论是社会空间的形成和演变的理论框架,研究了社会生活如何通过各种空间实践来塑造城市和乡村的面貌。

传统村落作为中国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社会、文化、历史价值,其保护与传承是当代社会的重要任务。

本文以空间生产理论为视角,探讨传统村落文化的保护问题。

一、空间生产理论空间生产理论主要由人类地理学家亨利·列弗菲夫(Henri Lefebvre)于1974年提出,其核心思想是空间是一种社会生产关系的产物,包括实际空间、表象空间和日常空间三个层次。

实际空间是具体的地理空间,包括社会实践的物质载体,如建筑、道路等。

表象空间是人们对实际空间的感知和认知,是社会权力和意识形态的体现。

日常空间则是人们的日常生活实践和经验在实际空间中形成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社会关系。

二、传统村落文化的保护传统村落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遗产,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但是在城镇化进程中,许多传统村落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失去的危险,保护传统村落文化的重要性凸显。

1. 实际空间的保护传统村落的实际空间是村落文化的物质载体,保护实际空间是保护传统村落文化的重要途径。

一方面,要严格控制土地开发,保护村落的自然环境和景观。

要修缮和保护村落的传统建筑,保存传统的建筑形式和风貌。

2. 表象空间的保护传统村落的表象空间是人们对村落的感知和认知,保护表象空间是保护村落文化的重要手段。

一方面,要加强对传统村落的宣传和推广,提高人们对村落文化的认同和关注度。

要加强对传统村落文化的研究和整理,挖掘村落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为村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3. 日常空间的保护传统村落的日常空间是村民居住和社会交往的场所,保护日常空间是保护传统村落文化的重要方式。

一方面,要重视村落的社会生活和民俗习惯,鼓励村民参与村落的管理和自治,保持村落的社会凝聚力和活力。

要加强对传统村落乡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保护和弘扬传统村落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

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的理论形态研究

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的理论形态研究

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的理论形态研究一、本文概述《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的理论形态研究》是一篇旨在深入探索亨利·列斐伏尔(Henri Lefebvre)空间生产理论的学术文章。

列斐伏尔作为20世纪法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哲学家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他的空间生产理论对当代空间研究、城市规划、社会理论等多个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旨在系统梳理和阐述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理论的核心观点、理论形态及其在当今社会中的应用价值。

文章首先将对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进行简要概述,阐述其产生的历史背景、理论来源及其主要内容。

接着,本文将重点分析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理论的理论形态,包括其空间的三元辩证法、空间实践与空间表征的关系、以及空间生产的政治经济学分析等。

通过对这些理论形态的深入剖析,我们将更好地理解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理论的核心观点和独特之处。

本文还将探讨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理论在当代社会中的应用价值。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空间问题的日益突出,空间生产理论对于城市规划、社会治理、空间正义等领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因此,本文将尝试将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应用于这些领域,以期能够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的理论形态研究》旨在全面深入地探讨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理论的核心观点、理论形态及其应用价值,以期能够为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和实践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理论概述列斐伏尔(Henri Lefebvre)是法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和哲学家,他的空间生产理论为理解城市空间、社会空间以及空间与社会关系之间的复杂互动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主要源于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入研究,尤其是对马克思关于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辩证关系的理解。

在列斐伏尔看来,空间不仅仅是一个物质的存在,更是一个充满社会关系和意识形态的场所。

他提出,空间是社会的产物,是人类社会实践的结果。

这种社会实践包括生产、交换、消费等各个方面,这些活动在塑造空间的同时,也受到空间的影响和制约。

空间生产理论视角下乡村生态教育的路径建构

空间生产理论视角下乡村生态教育的路径建构

空间生产理论视角下乡村生态教育的路径建构一、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乡村地区的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空间生产理论作为一种关注生产方式和空间关系的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来审视乡村生态教育的发展。

空间生产理论强调生产方式、空间关系和社会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认为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从空间生产理论的视角来探讨乡村生态教育的路径建构,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乡村生态教育的本质、特点和发展规律,为乡村生态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空间生产理论揭示了乡村生态教育与生产方式的关系,在传统的农村教育中,教育内容往往以传授农业知识为主,忽视了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而从空间生产理论的角度来看,农业生产是乡村社会生产的核心,生态环境保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

乡村生态教育应该将生态环境保护纳入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和生态行为,从而实现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

空间生产理论揭示了乡村生态教育与空间关系的关系,在传统的农村教育中,教育资源往往集中在城市和县城,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匮乏。

而从空间生产理论的角度来看,乡村地区的空间关系是影响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乡村生态教育应该充分利用乡村地区的空间资源,优化教育布局,提高农村地区的教育质量和水平。

空间生产理论揭示了乡村生态教育与社会结构的关系,在传统的农村教育中,教育对象主要是农村居民,忽视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城乡融合发展的需求。

而从空间生产理论的角度来看,乡村生态教育应该关注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和转移,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从空间生产理论的视角来探讨乡村生态教育的路径建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这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乡村生态教育的本质、特点和发展规律,而且为乡村生态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

1. 研究背景在21世纪的今天,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科技的发展,人类对地球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空间生产理论

空间生产理论

法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列斐伏尔最先提出了空间生产理论,他于1974年《空间的生产》一书中正式提出了空间生产的概念。

其核心观点主要包括4个方面:1)本体论层面的空间:空间是被生产出来的,是社会实践的产物;2)解释资本主义主导的生产方式:空间本身的生产;3)提出城市空间的理论:消费主义控制和支配着社会中的空间(改变空间);4)构建“三元一体”理论框架:空间的实践、空间的表征、表征的空间;并分别对应着三种不同类型的空间:“感知的空间”“构想的空间”“生活的空间”。

列斐伏尔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历史一地理唯物主义的观点,建了“城市空间是产物和生产过程”为核心的空间生产理论。

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空间理论推行者哈维将有关资本对空间的影响带进城市实践中,提出“资本的城市化”理论。

他认为城市建构环境的生产和创建过程实质上是资本控制和作用的结果,以此提出了“资本三重循环”的理论:第一重循环是资本投资向一般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投资,形成生产与消费的空间;第二重循环是资本向生产性和消费性环境建设的投资;第三重循环是资本向科教和社会领域的投资。

此理论的提出揭示了城市化过程中资本是直接参与和建构资本循环的。

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尔提出了权力空间论,认为社会空间在本质上就是权力空间,这种权力空间形成了具有约束力的场域,可以影响资本的可进人或流动性。

另一位法国思想家福柯则认为空间的命运取决于权力,空间是“权力的逞能场所”,是权力发挥的途径和媒介。


两位学者论述中可知,空间中社会具有什么样的要素、处于什么样的位置,拥有什么样的资源、发生什么样的生产,主要取决于权力行使在空间中的发挥。

空间生产理论

空间生产理论

生产:
生产,指人类从事创造社会财富的活动和过程,包括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和人自身的生育,亦称社会生产。

理论:
理论,名词。

是一个汉语固有的词语,理论是指人们关于事物知识的理解和论述。

现代性与空间的生产:
《现代性与空间的生产》是2003年1月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本书是在当代西方都市硏究的背景下讨论都市与文化问题。

内容简介:
《现代性与空间的生产》每辑都将围绕一个特定的主题,收入的论文和译文字数不限,并且重点介绍一位在都市研究领域中具有深远影响的大师级人物,本书以”现代性与空间的生产“为题,介绍的重点人物是列斐伏尔。

《现代性与空间的生产》是由包亚明所编著的。

图书简介:
本研究将重点聚焦于新城问题是如何被发现的分析过程,通过研究范式的转换强调以空间的生产角度看待新城建设行为。

新城问题来源于其被生产的过程,从新城空间生产行为中找寻问题内核,为构建中国新城自身发展的理论提供一种贴近社会现实的新路径。

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理论研究

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理论研究

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理论研究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理论研究导言空间是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背景和载体,空间生产理论对于理解和改造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法国社会学家亨利·列斐伏尔对空间生产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一系列理论概念和观点。

本文将探讨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并探讨其对于社会现象的解释和启示。

一、空间生产理论概述空间生产是指人类社会在物质和非物质层面上创造和改变空间的过程。

列斐伏尔认为,空间不仅仅是地理学上的实体,更是被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力量所塑造和表征的复杂社会现象。

他将空间视为社会关系的产物,主张通过对空间的分析和解构,揭示其中蕴含的权力、阶级和意识形态等因素。

二、具体空间和抽象空间列斐伏尔将空间分为具体空间和抽象空间两个层面。

具体空间是指实际的物理空间,如街道、建筑物等,是人们居住、工作和生活的场所。

而抽象空间则是一种符号化的、经济化的和计划化的空间,是被统治者和资本主义制度所塑造和控制的。

抽象空间主要通过城市化、规划和商业活动等手段来实现,是一种异化且具有控制性的空间形式。

三、空间的生产与社会关系列斐伏尔认为,空间的生产是由社会关系和生产方式决定的。

不同的社会关系和生产方式所创造出的空间具有不同的特征和属性。

例如,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空间的生产具有分割、分化和隔离的特点,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和权力分化。

同时,他也指出,在空间的生产过程中,存在着统治“积极空间”的力量,这种力量通过规划和建设来控制和规范人们的行为。

四、日常生活和权力列斐伏尔关注日常生活空间对于权力的影响。

他认为,日常生活不仅仅是一种个体的行为方式,更是被权力所规训和统制的空间。

在现代社会中,权力从私人领域的家庭、办公室扩展到公共的城市空间,通过空间的布局和组织来控制和制约个体的行为。

因此,理解和改变权力关系需要从空间的角度出发。

五、空间革命与社会变革列斐伏尔追求通过空间的革命来推动社会变革。

他认为,空间的改造和解放可以帮助人们摆脱资本主义空间的束缚,创造更加人性化和平等的社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