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苏教版生物-课时规范练3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课后限时集训34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苏教版
课后限时集训34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1.在分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时经常涉及“总能量”“摄入量”“输入量(输入到某一营养级的能量)”“同化量”“粪便量”“能量传递效率”等说法,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太阳辐射到某一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即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生产者积累的有机物中的能量为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C.某一营养级生物的摄入量减去粪便量,为该营养级生物同化量D.相邻两营养级生物中高营养级与低营养级生物的摄入量之比表示能量传递效率C[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为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A、B 错误;输入量即同化量,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C正确;相邻两营养级生物中较高营养级与较低营养级生物的同化量之比表示能量传递效率,D错误。
]2.关于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B.分解者所需的能量可来自各营养级生物所储存的能量C.生态系统维持正常功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D.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其余均流入下一营养级D[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部分流向分解者,部分流向下一营养级,D 错误。
]3.(2019·衡水中学高三模拟)如图为某人工鱼塘的主要能量流动图解,其中a、b、c、d为相关鱼的能量同化量。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鱼种甲和鱼种乙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可表示为(b+d)/(a+c)×100%B.鱼种乙中不同个体在鱼塘不同水层觅食不能体现群落的垂直结构C.群落中各种群间不存在地理隔离,因而能进行基因交流D.若除去鱼种乙并增加投放饲料,则鱼种甲的数量会呈现“J”型增长B[据图分析,鱼种甲和鱼种乙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a+c)×100%,A错误;鱼种乙中不同个体在鱼塘不同水层觅食,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不能体现群落的垂直结构,B正确;群落中各种群间不存在地理隔离,但存在生殖隔离,因而不能进行基因交流,C错误;若除去鱼种乙并增加投放饲料,则鱼种甲的食物非常充足,但是生存空间是有限的,因此鱼种甲在鱼塘中将呈现“S”型增长,D错误。
(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生物总复习第34讲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课件
(3)生产者→植食性动物的能量传递效率是
,植食性动物→肉
食性动物的能量传递效率是
。(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4)假设所需能量全部来自生产者,按照图中的能量流动规律,肉食性动
物要增加100 kg,则大约需要消耗生产者
kg。
答案 (1)光 输入的有机物中的化学(2)110×103 16×103 7.5×103 (3)12.7% 15.6%(4)5 047 解析 (1)因为该鱼塘为人工鱼塘,从图中可以看出,流入该生态系统的 总能量的来源一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二是输入的有机物中的化学 能。(2)肉食性动物固定的总能量=0.25+0.05+2.1+5.1=7.5×103 kJ/(m2 ·y);植食性动物固定的总能量=(7.5-5)+0.5+4+9=16×103 kJ/(m2·y); 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16-2)+3+70+23=110×103 kJ/(m2·y)。
(3)生产者→植食性动物的能量传递效率=植食性动物固定的能量中来自 生产者的能量/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100%=(16-2)/110×100%≈12.7%; 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的能量传递效率=肉食性动物固定的能量中来自 植食性动物的能量/植食性动物固定的总能量×100%=(7.5-5)/16×100% ≈15.6%。(4)肉食性动物要增加100 kg,则需要生产者的质量=100÷15.6 %÷12.7%≈5 047(kg)。
5.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可被多级循环利用,从而大大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 6.一只狼捕食了一只兔子,则该狼就获得了这只兔子能量的10%~20%。 (✕) 7.直接以低营养级的生物为食将消耗生态系统更多的能量。 ( ✕ ) 8.拔去田地中的杂草是人为地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可以提高生态系统 的能量传递效率。 ( ✕ )
2020年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 课时作业《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含答案解析)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课时作业《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1.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物质是能量的载体。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能量可驱动物质循环B.物质和能量可循环利用C.能量只能在食物链中流动D.能量和生物数量金字塔均可倒置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物质循环指的是构成生物体的各种化合物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过程B.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的C.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不可分割,同时进行D.物质循环特点是循环往复、反复利用,具有全球性3.缓解全球温室效应危机的重要措施之一是( )A.种植夹竹桃等能大量吸收CO2的植物B.进行人工降雨C.控制CO2的排放D.减少氟利昂制品的使用4.如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的简图,图中的甲、乙、丙各代表( )A.甲为生产者,乙为分解者,丙为消费者B.甲为消费者,乙为分解者,丙为生产者C.甲为分解者,乙为生产者,丙为消费者D.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5.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①~⑦表示生理过程。
下列有关该图的分析错误的是( )A.乙是该生态系统的基石B.⑦过程中碳的传递形式是CO2C.①过程主要是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D.丙中的多种生物之间只存在竞争关系6.下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模式图。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1代表生产者,5可以代表化能合成作用B.碳元素在1、2、3、4之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C.在食物链中占有碳元素最多的营养级可能是1D.1、2、3中含有的有机物可以作为动力来促进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7.根据下图所示碳循环的部分过程进行的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参与①过程的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B.②过程增强后①过程随之增强,故不能通过增强②减少大气中的CO2C.生物群落内部碳循环的形式是含碳的有机物D.人类减少对③的依赖是当前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8.如图是生物圈中碳循环示意图,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生物圈通过碳循环来实现碳元素的自给自足B.A是消费者,C是生产者,各成分间以CO2的形式传递碳元素C.对E过度开发利用会打破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D.碳循环过程中需要能量驱动,同时又是能量的载体9.如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的简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为分解者,乙为消费者,丙为生产者B.①②③表示CO2通过甲、丙、乙的呼吸作用进入大气中C.④可表示大气中CO2进入生物群落的光合作用过程D.碳元素以无机物形式在丙→乙→甲所示的渠道流动10.下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甲、乙、丙、丁构成生物群落,箭头①~⑨表示循环过程。
2020高考生物第4讲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误区纠正 物固定的 过程。( )
2.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其余均流 入下一个营养级。( )
3.一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 散失的能量越多。( )
4.防治稻田害虫,可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 量传递效率。( )
生物
第九单元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
第 4 讲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 动和物质循环
考纲要求
全国卷近五年考题统计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 循环和能量流动的 基本规律及应用 (Ⅱ)
2018·卷ⅡT31,2018·卷ⅢT32, 2016·卷ⅠT5,2016·卷ⅢT5, 2016·卷ⅢT31,2015·卷ⅠT31, 2015·卷ⅡT31,2014·卷ⅡT31
3.能量流动的特点 _单__向__流__动__、__逐__级__递__减__。 4.能量流动的意义 (1)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_人__工__生__态__系__统__,使能量 得到_最__有__效___的利用。 (2) 帮 助 人 们 合 理 地 调 整 生 态 系 统 中 的 能 量 流 动 关 系,使能量_持__续__高__效__地__流__向__对__人__类__最__有__益__的__部__分_____。
2.“莲藕生态养鱼”是种养复合生态型的农业新模 式,在相同环境及养殖条件下,若将池塘中主要鱼种由 草食性鱼更换为肉食性鱼,则鱼类产量将如何变化? 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降低 能量流动逐级递减,肉食性鱼所处营 养级高,获得能量越少。
11
21
则:x115·2+x151·22=A,x215·3+x152·32=A
3A
则
x1=1A5,x2=33A5 ,xx21=
2020年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 课时作业《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含答案解析)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课时作业《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 )①能量输入 ②能量传递 ③能量储存 ④能量转化 ⑤能量散失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⑤2.初级消费者体内的能量,其去路不包括( )A.被次级消费者获得B.被第二营养级的其他生物获得C.通过自身呼吸作用消耗D.被分解者通过呼吸作用散发到环境中去3.在由草、兔、狐组成的一条食物链中,兔经同化作用所获得的能量,其去向不应该包括( )A.通过兔子的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B.通过兔子的粪便流入到分解者的体内C.通过狐狸的粪便流入到分解者的体内D.流入到狐的体内4.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主要目的是( )A.熟悉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B.研究能量流动的方向C.研究能量流动的效率D.使能量尽可能多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5.下图是麻风树林中两个营养级的能量流动图解,已知麻风树的总能量为N。
其中字母代表能量,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从麻风树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A/NB.C代表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C.D代表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D.该图中不包含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6.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某草食动物同化的能量等于( )A.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B.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减去生产者的呼吸量C.被草食动物吃了的植物中所含的能量减去粪便中所含的能量D.用于草食动物的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7.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简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B.该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C.太阳光能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并进入系统,可以热能形式输出D.甲、乙和分解者所储存的能量之和是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8.下图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图解,对此图解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图中方框的大小可表示该营养级生物所具有的能量多少B.该图中C所具有的能量约为B的10%C.该图中的A表示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D.图中所示四个营养级的能量关系为:A≥B+C+D9.如图是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其中A、B、C、D分别代表不同营养级的生物类群,对此图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就是A通过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中的能量B.在此生态系统中,若一只狼捕食了一只野兔,则该野兔中约有10%~20%的能量流入这只狼体内C.由于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一定的,所以B获得的能量越多,留给C、D的能量就越少D.B同化的能量要大于B、C、D呼吸消耗的能量之和10.某草原生态系统总面积为1 000 km2,其中野兔种群的K值为9 600只。
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12.2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课件 苏教版必修3
自主梳理
核心突破
考向感悟
4.生态金字塔 生态金字塔是能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的总称。 不同的金字塔能形象地说明营养级、生物量、生物数量之间的关 系,是定量研究生态系统的直观体现。
类型 项目
能量金字塔
数量金字塔
生物量金字塔
形状
特点 正金字塔形
一般为正金字塔形,有 一般为正金字 时会出现倒金字塔形 塔形
自主梳理
核心突破
考向感悟
易错易混(1)动物同化的能量不等于摄入的能量。 动物同化的能量=摄入的能量-粪便中的能量,即摄入的食物只有 部分被同化。例如兔子粪便中的能量,就不属于兔子同化的能量。 兔子取食的生产者中的能量一部分被兔子同化,另一部分存留在兔 子的粪便中。 (2)粪便中的能量不是该营养级同化量的一部分。 消费者产生的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该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它实际 上与上一营养级的遗体、残骸一样,属于上一营养级的未被利用的 部分。
(2)消费者同化能量=呼吸消耗+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 (3)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分解者分解利用+下一营养级摄入
自主梳理
核心突破
考向感悟
3.能量流动特点及原因分析 (1)单向流动 ①能量流动是沿食物链进行的,食物链中各营养级之间的捕食关 系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是不可逆转的。 ②各营养级通过细胞呼吸所产生的热能不能被生物群落重复利 用,因此能量无法循环流动。 (2)逐级递减 ①各营养级生物都会因呼吸作用消耗大部分能量。 ②各营养级的能量都会有一部分流入分解者,包括未被下一营养 级生物所利用的部分。
提示:城市生态系统中的总能量包括人工投入的能量。 (2)富营养化水体出现水华现象,可以说明能量流动的特点。 (×) 提示: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水中富含大量的氮、磷等元素导致蓝藻 等生物吸收营养后大量繁殖,蓝藻吸收无机盐不属于能量流动范畴。 (3)食物链各营养级中10%~20%的能量会被分解者利用。( × ) 提示:食物链中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而不 是10%~20%传向分解者。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3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含解析新人教版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建议用时:40分钟)1.下列关于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能量流动主要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B.能量在各营养级间可以循环利用C.将消费者的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D.各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少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A〖能量在各营养级间单向流动、逐级递减,B错误;将消费者的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可以提高能量利用率,C错误;各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大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D 错误。
〗2.(2020·河北省高三联考)如图是某森林生态系统中部分食物链上的能量流动关系图,其中字母表示能量值。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在图示的食物链中,猞猁处于第三营养级B.石楠固定的太阳能a小于c、e、f、d之和C.d包括石楠枯枝败叶以及雪兔粪便中有机物的能量D.猞猁的捕食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雪兔种群的发展B〖猞猁处于第三营养级,A项正确;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是生态系统能量的主要来源,一部分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随着呼吸作用散失,石楠固定的太阳能a大于c、e、f、d之和,B 项错误;雪兔粪便中有机物的能量属于石楠固定的能量,C项正确;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是共同进化的,因此猞猁的捕食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雪兔种群的发展,D项正确。
〗3.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图中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B、C、D构成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B.碳在A和D之间的循环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C.D数量减少会导致B数量随之减少D.若C增加Xg,至少需要消耗D 5XgD〖图中C为分解者,不是消费者,不参与食物链的构成,不能按食物链能量传递效率计算,D错误。
〗4.(2020·唐山市高三摸底)某一养殖池塘总面积为500 m2,其中鲤鱼种群的数量趋于稳定时为5 000尾左右,养殖期间收获所有鲤鱼中有机物量为2 500 kg,期间细胞呼吸消耗有机物量为1 000 kg,(已知1 kg有机物含有能量1.6×104 kJ),建立能量流动模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能量流动模型属于数学模型B.当鲤鱼的种群密度为10尾/m2时,其种群数量增长最快C.池塘中生产者的同化量是鲤鱼等全部初级消费者同化量的10~20倍D.养殖期间输入鲤鱼种群的能量约为5.6×107 kJD〖该能量流动模型是以文字表述来抽象概括出事物本质特征,属于概念模型,A错误;由题干可算出K值为10尾/m2,当鲤鱼的种群密度为5尾/m2时,其种群数量增长最快,B错误;相邻两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在10%~20%之间,故池塘中生产者的同化量是鲤鱼等全部初级消费者同化量的5~10倍,C错误;养殖期间输入鲤鱼种群的能量=(2 500+1 000)×1.6×104 kJ =5.6×107 kJ,D正确。
2021年高考生物 课时规范练3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课时规范练3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一、选择题1.关于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A.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B.分解者所需的能量可来自各营养级生物所储存的能量C.生态系统维持正常功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D.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其余均流入下一营养级2.(2019安徽定远重点中学一模)如图是某池塘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贝类的示意图,分析不正确的是()A.D代表一部分能量在细胞呼吸中以热能形式散失B.B是贝类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所需的能量C.贝类摄入的能量就是流入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D.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离不开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3.(2019山东日照期末)某自然生态系统中有一条食物链:甲→乙→丙→丁,在某一时段测得各营养级生物所含的有机物总量依次为a、b、c、d。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乙、丙、丁一定是异养型生物B.甲从无机环境中获得的能量肯定大于a所含的能量C.所含的有机物总量关系为a>b>c>d且a>b+c+dD.因为能量传递逐级递减,所以乙的个体数量一定比甲少4.下图表示能量流经某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示意图[单位:J/(cm2·a)],据图分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是80 J/(cm2·a)B.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 100 J/(cm2·a)C.能量由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20%D.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至少为500 J/(cm2·a)5.某生态系统中存在如图所示的食物网,若将C的食物比例由A∶B=1∶1调整为2∶1,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则该生态系统能承载C的数量是原来的()A.1.875倍B.1.375倍C.1.273倍D.0.575倍6.下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A、B、C代表生态系统的成分,数字表示碳的流动。
【名师推荐】苏教版2020届高考生物专题训练第36讲生态系统的功能—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doc
苏教版2020届高考生物专题训练第36讲生态系统的功能—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一、选择题1.如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 )A.生物与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B.①表示流经生态系统内部的总能量C.一般情况下,②为①的10%~20%D.从能量关系看②>③+④解析: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有机物中的化学能,①是流入初级消费者的能量;生物与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②为初级消费者流入次级消费者的能量,能量在各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10%~20%;因次级消费者自身的生命活动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因此②>③+④。
答案:B2.四川地震造成了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该过程中不会出现的现象是( )A.生态系统的各组成成分发生变化B.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发生变化C.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流动方向发生变化D.部分生物种群的密度会发生变化解析:由于生态系统的破坏,导致部分生物死亡和无机环境变化,会使生态系统中的各组成成分、营养结构、种群密度发生变化。
但是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流动方向不会发生变化,还是从低营养级流向高营养级。
答案:C3.(新题快递)下图1为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所反映出的能量流动情况,图中的箭头符号为能量的流动方向,单位为kcal/(m2·年);图2为某一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其中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E1、E2代表能量的形式;图3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的图解。
据图分析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据图1可知,在入射的有机物中的化学能中,生产者只利用了其中的1%左右B.据图2可知Ⅳ为分解者,相当于图1中的A,能够利用各营养级转移来的能量C.图3中猫头鹰体重每增加1kg,至少消耗A约25kgD.据图可知,图1中的生产者相当于图2中的Ⅰ,相当于图3中的A解析:分析图1数据可知,16000/1500900≈1%,A项的结论是正确的;根据能量金字塔(图2)的特点,可知Ⅰ为生产者、Ⅱ为初级消费者、Ⅲ为次级消费者、Ⅳ为三级消费者,能量金字塔中不包括分解者;图3中的A是生产者,D项正确;对于C项,抓住“至少消耗”去解题,当猫头鹰体重增加1kg,全部来自于食物链A→B→猫头鹰,且传递效率为20%时,消耗的A最少,1÷20%÷20%=25(kg)。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付兑市石事阳光实验学校课时作业(五) [第35讲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基础巩固1.家把“之钟”的时间从晚11点53分调至晚11点55分,警示气候变化构成的威胁“接近核武器的可怕水平”,“温室效”将给人类带来灾难。
下面有关温室效的叙述不恰当的是( )A.化学燃料的燃烧是导致温室效的主要原因B.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以CO2的形式循环C.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存在D.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是解决温室效的最主要措施2.[2012·月考] (双选)图K351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箭头表示循环方向。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图K351A.图中甲、乙、丙、丁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B.图中②③④过程均可表示不同生物的呼吸作用C.缺少类群甲则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不能正常进行D.由于呼吸作用的消耗,丁对食物的同化量远小于摄入量3.[2012·质检] 在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能量的传递效率10%~20%指的是( )A.下一营养级呼吸消耗的能量占上一营养级呼吸消耗能量的比例B.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占上一营养级同化能量的比例C.下一营养级摄入的能量占上一营养级摄入能量的比例D.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占上一营养级摄入能量的比例4.[2012·月考] 图K352中甲、乙、丙分别代表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的三大功能类群。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K352A.丙处于两个营养级,是杂食性动物B.图中表示出了两个食物链C.图中的箭头可以表示物质和能量的传递方向D.乙→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5.[2012·测试] 图K353为生态系统碳循环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图K352A.f表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B.该图中有三条食物链C.图中的a一是自养生物,b、c、d、e一是异养生物D.碳以有机物的形式由a传到b6.[2011·模拟] 图K354是某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流向示意图。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藏躲市安详阳光实验学校课时作业33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下列除哪项外,均为对生态系统内能量流动特征的描述( A )A.食物链和食物网是能量流动的渠道B.食物链中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多C.单向流动,逐级递减D.食物链越短,可供养的消费者越多解析: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选项B、C、D都是围绕这一特点展开的,而A项不是。
2.在如图食物网中,a表示动物性食物所占比例,若要使鸟体重增加x,至少需要生产者量为y,那么x与y的关系可表示为( C )A.y≥90xa+10x B.y≤20xa+5xC.y≥20xa+5x D.y≥100xa+10x解析:根据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如果能量传递效率为20%,则y min 为:xa/20%/20%+x(1-a)/20%=20xa+5x;如果能量传递效率为10%,则y max 为:xa/10%/10%+x(1-a)/10%=90xa+10x;所以20xa+5x≤y≤90xa+10x。
3.在分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时经常涉及“输入量(输入到某一营养级的能量)”“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等说法,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某一营养级生物的摄入量即同化量B.某一营养级生物的粪便量是该营养级生物同化量的一部分C.输入到某一营养级的能量即该营养级生物的同化量D.相邻两营养级生物中较高营养级与较低营养级生物的摄入量之比表示能量传递效率解析:输入量即同化量,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因此,A错误,C正确;某一营养级生物的粪便量实际上是上一营养级生物同化量的一部分,B错误。
4.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 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得到的能量必然大于消费者得到的B.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对所有捕食者都必然是有利的C. 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大D. 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小解析: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能量在各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10%~20%,故A正确;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不可能只对捕食者有利,B错误;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的高低与体型大小没有必然联系,C、D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规范练3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一、选择题1.关于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A.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B.分解者所需的能量可来自各营养级生物所储存的能量C.生态系统维持正常功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D.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其余均流入下一营养级2.(2019安徽定远重点中学一模)如图是某池塘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贝类的示意图,分析不正确的是()A.D代表一部分能量在细胞呼吸中以热能形式散失B.B是贝类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所需的能量C.贝类摄入的能量就是流入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D.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离不开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3.(2019山东日照期末)某自然生态系统中有一条食物链:甲→乙→丙→丁,在某一时段测得各营养级生物所含的有机物总量依次为a、b、c、d。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乙、丙、丁一定是异养型生物B.甲从无机环境中获得的能量肯定大于a所含的能量C.所含的有机物总量关系为a>b>c>d且a>b+c+dD.因为能量传递逐级递减,所以乙的个体数量一定比甲少4.下图表示能量流经某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示意图[单位:J/(cm2·a)],据图分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是80 J/(cm2·a)B.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 100 J/(cm2·a)C.能量由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20%D.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至少为500 J/(cm2·a)5.某生态系统中存在如图所示的食物网,若将C的食物比例由A∶B=1∶1调整为2∶1,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则该生态系统能承载C的数量是原来的()A.1.875倍B.1.375倍C.1.273倍D.0.575倍6.下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A、B、C代表生态系统的成分,数字表示碳的流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生产者、B、C、A构成了两条食物链B.①②⑥⑦为CO2形式,③④⑤为有机物形式C.③④⑤⑥⑦之和等于生产者同化的碳的总量D.经③流向B的碳全部储存于B体内的有机物中7.(2019河南平顶山期末)如图为碳元素在生态系统中循环的模式图,图中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箭头表示生理过程。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甲代表第一营养级B.d过程代表光合作用,b过程代表呼吸作用C.碳元素在甲、乙、丙之间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D.碳元素可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反复利用8.(2019广东模拟)如图是我国北方处于平衡状态的某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箭头表示碳的传递方向,字母表示碳传递途径。
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碳从植物体流入动物体的主要形式是有机物B.a途径是通过光合作用实现的,b、d、g途径是通过细胞呼吸实现的C.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D.如果图中的字母表示碳元素传递的数量,植物正常生长,则夏季a、b、c、e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a=b+c+e9.下表是对某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
表中的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⑤为分解者。
GP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的能量,NP表示生物体贮存着的能量(NP=GP-R),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渠道可能是②→④→①→③→⑤B.能量在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之间的传递效率约为5.5%C.若该生态系统维持现在的能量输入、输出水平,则有机物的总量会增多D.④营养级GP的去向中,未被利用的能量有一部分残留在自身的粪便中10.下图为某人工鱼塘食物网及其能量传递示意图[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是J/(m2·a)]。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为第六营养级B.该食物网中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5%C.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1 357 J/(m2·a)D.该食物网中的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二、非选择题11.图1为某池塘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m1、m2代表不同的能量形式。
图2表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其中a~g表示能量值的多少。
请据图回答问题。
(1)除图1中所示的生物类群,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成分还应有,才能保证其物质循环的正常进行。
(2)图2中,若A表示图1中营养级Ⅱ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B表示营养级Ⅱ同化的能量,C表示。
若图1中营养级Ⅰ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y,营养级Ⅰ、Ⅱ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用图中所给字母的表达式表示)。
(3)若图1中营养级Ⅰ、Ⅱ、Ⅲ各有一种生物甲、乙、丙,构成食物关系如图3。
其中甲能量中比例为x的部分直接提供给丙,要使丙能量增加n kJ,至少需要消耗甲的能量是kJ。
(4)若干年后,该池塘形成一片草地,该过程属于演替。
12.(2018全国Ⅰ理综)回答下列问题。
(1)大自然中,猎物可通过快速奔跑来逃脱被捕食,而捕食者则通过更快速的奔跑来获得捕食猎物的机会,猎物和捕食者的每一点进步都会促进对方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在生态学上称为。
(2)根据生态学家斯坦利的“收割理论”,食性广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在这个过程中,捕食者使物种多样性增加的方式是。
(3)太阳能进入生态系统的主要过程是,分解者通过来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13.(2018天津理综)为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对西黄松老龄(未砍伐50~250年)和幼龄(砍伐后22年)生态系统的有机碳库及年碳收支进行测定,结果见下表。
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净初级生产力: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总碳的速率减去自身呼吸作用消耗碳的速率**异养呼吸: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1)西黄松群落被砍伐后,可逐渐形成自然幼龄群落,体现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大气中的碳主要在叶绿体部位被固定,进入生物群落。
幼龄西黄松群落每平方米有克碳用于生产者当年的生长、发育、繁殖,储存在生产者活生物量中;其中,部分通过生态系统中的呼吸作用,部分转变为死有机质和土壤有机碳后通过的分解作用,返回大气中的CO2库。
(3)西黄松幼龄群落中每克生产者活生物量的净初级生产力(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老龄群落。
根据年碳收支分析,幼龄西黄松群落(填“能”或“不能”)降低大气碳总量。
参考答案课时规范练311.D解析A项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正确。
各营养级(生产者和消费者)储存的能量中都有一部分被分解者利用,B项正确,D项错误。
能量流动具有逐级递减不循环的特点,生态系统维持正常功能需要不断得到系统外的能量补充,C项正确。
2.C解析D代表一部分能量在细胞呼吸中以热能散失,A项正确;A是贝类的同化量,其中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散失,一部分用于B(生长、发育和繁殖),B项正确;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是流入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C项错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同时进行的,二者彼此依存,不可分割,信息传递能够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D项正确。
3.D解析甲为生产者,一定是自养生物,消费者乙、丙、丁一定是异养生物,A项正确;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指的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而a指的是甲所含有的有机物,还应加上甲呼吸作用分解消耗的有机物,因此甲从无机环境中获得的能量肯定大于a所含的能量,B项正确;能量呈现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故四种生物所含的有机物总量关系为:a>b>c>d且a>b+c+d,C项正确;根据能量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甲营养级含有的能量一定多于乙营养级的能量,但甲营养级的个体数量不一定多于乙,D 项错误。
4.A解析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A项正确。
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30 J/(cm2·a),B项错误。
次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不能确定,因此不能确定能量由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C项错误。
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至少为80/20%=400 [J/(cm2·a)],D项错误。
5.B解析当食物比例为A∶B=1∶1时,设C的能量为x,消耗A的能量为x/2×10+x/2×10×10=55x,而当食物比例为A∶B=2∶1时,设C能量为y,消耗A的能量为2y/3×10+y/3×10×10=40y,所以调整比例后生态系统承载C的数量为原来的y/x=55/40=1.375倍。
6.B解析题图中A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B为消费者,C为分解者。
食物链中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A项错误。
⑤⑦是③的一部分,⑥是④和⑤的一部分,C项错误。
生产者流向消费者的碳一部分储存在B的有机物中,还有一部分用于细胞呼吸,D项错误。
7.B解析在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中,生产者和无机环境中的二氧化碳库之间存在双向箭头,故图中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丁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
生产者属于第一营养级,A项正确;图中b代表光合作用,d代表呼吸作用,B项错误;碳在生物群落内部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C项正确;碳元素可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反复利用,D项正确。
8.D解析图示是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其中a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b表示植物的呼吸作用,c表示捕食,d表示动物的呼吸作用,e、f表示动植物的遗体等被分解者利用,g表示分解者的呼吸作用。
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内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A项正确;由图形分析可知,a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b、d、g表示呼吸作用,B项正确;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C项正确;如果图中的字母表示碳元素传递的数量,植物正常生长,在夏季,植物光合作用所固定的总碳量>植物呼吸作用所消耗的总碳量+流到动物体的碳量+流到分解者的碳量,则a、b、c、e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a>b+c+e,D项错误。
9.C解析据题干信息,⑤为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构成。
GP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的能量,即流经每一营养级的总能量,根据①②③④的GP值可判断食物链应为②→④→①→③,则能量在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之间的传递效率为(15.91/141.20)×100%≈11.3%。
该生态系统输入的总能量即生产者固定的能量(②中的GP),输入生态系统内的能量大部分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过程中以热能形式散失,因此输出的总能量为五部分的R值之和,据固定的总能量与呼吸消耗的总能量的比较可知,输入的能量多于输出的能量,因此有机物总量会增多。
消费者产生的粪便中含有的能量属于它的上一营养级生物同化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