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沟通》第二章第三节人际认知理论
《护理人际沟通》读书笔记模板

第一节护理工作或学习中需要的社会支持 第二节支持系统的评估 第三节寻求支持的策略与方法 学习小结 复习参考题
第一节克服评价焦虑 第二节反馈 第三节放松 第四节意象 第五节积极的自我对话 学习小结 复习参考题
第一节文化概述 第二跨文化交际理论 第三节跨文化差异 第四节跨文化沟通的技巧 学习小结 复习参考题
第九章交谈
第十章评估病人的心 理问题
第十一章治疗性沟通 第十二章共情
1
第十三章自我 表露
2
第十四章阻断 沟通的行为
3 第十五章寻求
支持的沟通技 巧
4
第十六章建立 沟通者的信心
5
第十七章跨文 化沟通
第一节交谈概述 第二节交谈的常用技巧 第三节护患关系不同阶段的交谈示例 学习小结 复习参考题
第一节病人常见的心理行为特征 第二节引出病人的心理顾虑 学习小结 复习参考题
第一节与愤怒的病人沟通 第二节与投诉病人的沟通 第三节医院工作场所暴力 学习小结 复习题
第一节与老年病人沟通的非语言技巧 第二节与老年病人沟通的语言技巧 第三节促进与老年病人有效沟通的方法 第四节与认知障碍的老年病人沟通 第五节与失语症的老年病人沟通 第六节与视觉或听觉障碍的老年病人沟通 学习小结 复习参考题
第一节治疗性沟通概述 第二节治疗性沟通的实践 学习小结 复习参考题
第一节共情的概念 第二节共情的定义特征 第三节共情的表达方式 第四节表达共情的过程 学习小结
第一节自我表露的定义及意义 第二节自我表露的模式 第三节自我表露的原则 第四节自我表露的应用 学习小结 复习参考题
第一节阻断沟通的行为概述 第二节阻断沟通的语言行为 第三节阻断沟通的非语言行为 学习小结 复习参考题
感谢观看
第一节人际沟通概述 第二节人际关系与人际交往理论 第三节人际认知理论 学习小结 复习参考题
大学课程《人际交往与沟通(第二版)》PPT课件:第二章 人际交往与沟通理论

生理需求 安全需求
社交需求
尊重需求 自我实现需求
自主进化
自我实现需求: 真善美至高人生 境界获得的需求 尊重需求:成就、名 声、地位和晋升机会
等
社交需求:友谊、爱情及其隶属 关系的需求
安全需求:人身安全、生活稳定以及免遭痛 苦、威胁或疾病等,以及对金钱的需求
生理需求:食物、水、空气、性欲、健康
六、尤尔根·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
前的困难,一点儿一点儿、谨慎地透露这个坏消息, 还得允许他们提出疑问和要求,这样的话能在很大程 度上减少对他们情感的打击。可你倒好,‘唰’一下 子,给他们统统发了电子邮件,且在周五晚上,他们 在家收到邮件后,整个周末,两天多啊,炸窝了,差 不多都处在极度焦虑狂躁中,受不了啦,等不到今天 上班再说啦,到处打电话诉说自己的不幸、倒霉啊, 现在是流言满天飞,说学院要黄了,要破产了,学院 现在正处于一种近乎骚乱的局面。”
学习任务:
理论任务: ①个体层面:自我意识、社会知觉、社会态度、社会动机 ②人际层面: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 ③群体层面:群体心理氛围,个体与群体的相互作用 ④社会层面:人际交往风俗、时尚、阶用中,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和变 化的规律,解释、预见、调控人们的社会交际心理及其 行为。 ②认识自己以及自身的角色,提高自身素质,将生活意 识转化成人际交往的科学意识。 ③从社会人的本质和规律性的高度,在更高的水平上俯 瞰社会交际现象,发挥社会心理学理论的预测、调节和 控制的实践作用。
学习任务:
理论任务: ①不断优化人际交往心理学的理论内涵。 ②了解与明晰个人、群体、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 之间的交互方式及其作用。 ③深化人际态度、自我知觉、心理控制、人际影响、 人际吸引、人际冲突、群体行为等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④为完善人际交往心理学的科学理论体系提供充足的依 据。
人际沟通

象实质上也是对人的印象。在实际生活中,对物的印象,也常常可以
构成为社会印象。比如,被美化了的城市给人们留下的好印象,实际 上包含着市民们和谐被毁坏的古迹和市容留在人们脑中的,往往含有落后和愚昧
的行为以及在荒废和混杂中挣扎着的人群的印象。人际印象在本质上 是对人的面貌和特点、即人格的反映,它比人际知觉更接近人的内在
实验,并提出了许多人际吸引的理论,这些理论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强化理论和认知理论。强化理论强调我们对周围世界评价时的情绪反 应,把个体视为非理性的、非逻辑的,常常依据感情来行事;认知理
论强调对周围世界评价时所经历的思维过程,把个体视为理性的、按
逻辑办事的 。 强化理论;相互作用理论;得失理论相等理论。
3、试阐述人际吸引的相关理论及其影响因素。
4、人际沟通的网络有哪些?并结合实例加以说明。 5、什么是竞争?什么是合作?试述两者的关系。 6、什么是人际冲突?解决人际冲突的方法有哪些?
第四,在人际沟通过程中,有可能产生完全特殊的社会上的、心理
上、文化上的沟通障碍。
• 人际沟通的类型
按照沟通的组织系统分: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 按照是否借助中介分:直接沟通和间接沟通;
按照传递有无反馈分: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
按照语言工具分:口头沟通和书面沟通; 按照功能分:工具性沟通和满足需要的沟通。
种定义的作者们都同意冲突来自于互不相容性。但前者注重个人
内部的互不相容性,后者注重于两个或更多个个体之间的互不相 容性。
冲突的形式: 个人内部的冲突 (1)接近——接近型 (2)背离——背离型 (3)接近——背离型 (4)双重接近——背离型
人际冲突
(1)“零——总和”冲突 (2)“非零——总和”冲突
• 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
《人际沟通》第二章第三节人际认知理论

第三章人际关系基础理论
第二节人际认知理论
二人际交往的心理效应
• 首因效应 • 近因效应 • 晕轮效应 •移情效应 •社会刻板效应 • 经验效应 • 自我投射效应 • 预言自动实现效应
《人际沟通》第二章第三节人际认知理 论
第二节人际认知理论
(一)认知形成的心理效应◎
《人际沟通》第二章第三节人际认知理 论
第三章人际关系基础理论
第二节人际认知理论
(1)对他人的认知包括五个方面
• 对他人情感的认知
• 对他人情绪的认知 • 对他人能力的认知
•对个人倾向的认知
•对他人个性的认知
《人际沟通》第二章第三节人际认知理 论
第三章人际关系基础理论
第二节人际认知理论
(2)对他人认知的作用包括八项:
《人际沟通》第二章第三节人际认知理 论
第二节人际认知理论
二、认知印象的形成与心理效应 ◎
(二)认知印象的形成 印象是客观事物在人脑里留下的迹象或形象。“首因效应”又叫 “第一印象效应”。 1、第一印象的形成 (1)何谓第一印象:是指人与人之间初次接触后留下的对客 体的感性迹象,又叫初次印象。
《人际沟通》第二章第三节人际认知理 论源自《人际沟通》第二章第三节人际认知理 论
第二节人际认知理论
二、人际交往的心理效应 ◎
(一)认知形成的心理效应
心理效应:是指由于社会心理现象、心理规律的作 用,使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形成的一些对人或事所特 有的反应。人们在认知过程中出现的典型错误多数是 由于心理效应造成 的。
交际心里的复杂性,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心理效应:
机和意向作出的理性分析与判断的过程,包括 感知、判断、适宜。
第二章 人际沟通的基本知识

如何增加你的吸引力
增加交往频率 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 帮助别人 赞美别人
我喜欢的人和我讨厌的人
写出你最喜欢的别人身上的个性特点和 你最不能容忍的别人身上的个性特点
对照自己的情况写出在喜欢的个性特点 中,自己拥有哪些,缺少哪些
人际沟通的影响因素
移情 自我表露 信任程度 人际认知中的偏差
自我表露
是一种人们自愿地有意地把自己 的真实情况告诉他人的行为,他所 透露的情况是他人不可能从其他途 径取得的,亦称自我暴露或者自我 显示。其基本特点是主动性、有意 性、真实性、独特性。
自我表露的四个层次
表面层次 第二层次 第三层次 第四层次
乙:你觉得焦虑不安,因为他太反复无常了。
为了提高共情,我们从以下几 方面入手进行训练:
步骤一:学习摆脱自我中心 步骤二:培养对人需要的敏感 步骤三:学习观察并体验自己和他人的
情绪 步骤四:通过观察非言语信息增加对他
人的了解
表达共情
参考句式一:表达对人情感的理解 “你现在的感受是……,因为……。” “你感觉……,因为……。” “你感到……,因为……。”
某人说:“没想到三年的感情,他说断就断 了,最让我受不了的是他说以前是同情我、 可怜我才和我在一起,并不是真的喜欢我。” 某人的感觉是——
适当的反应
用“你觉得——(情绪字眼)因为—— (事实内容简述)”句型
甲:我丈夫真是让我发疯。起初他说我们过得不错, 不必为经济上的问题操心。第二天,我给家里买了 点儿摆设,他却大发脾气。
应何时进行自我表露?
只有在对你重要的相互关系中才应该发生。 要使袒露达到效果,双方必须都要袒露。 检查自己进行自我表露的动机。
人际沟通的影响因素
移情 自我表露 信任程度 人际认知中的偏差
人际沟通

人际沟通护理工作中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基本理论(一)人际认知理论1.人际认知认知是指人的认识活动,人际认知则是指个体推测与判断他人的心理状态,动机或意向的过程。
个体与个体之间正是通过相互认知而实现情感互动的。
人际认知包括对他人的仪态表情、心理状态、思想性格、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认知。
2.认知效应心理学将人际认知方面具有一定规律性的相互作用称为人际认知效应。
(1)首因效应亦称第一印象,是指人在与他人首次接触时,根据对方的仪表、打扮、风度、言语、举止等所做出的综合性判断。
日常生活中的“第一印象”或“先入为主”的效果在社会认知过程中对人的认知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社会心理学家研究证明:在第一印象中,外表是影响第一印象的主要因素,同时一个人在言谈举止中表现出的性格特征也在形成第一印象中起着重要作用。
(2)近因效应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人们往往会比较重视新的信息,而相对忽略陈旧的信息。
此种在人际认知中,因最近或最后获得的信息而对总体印象产生最大影响的效应即为近因效应。
(3)社会固定印象亦称刻板印象,是指某个社会文化环境对某一社会群体所形成的固定而概括的看法。
如社会的固定印象为:商人精明、知识分子文质彬彬、女性温柔等。
一般社会固定印象往往不以直接经验为根据,也不依据可靠的事实材料为基础,而是以习惯的思维为基础形成固定的看法,这种固定的印象可导致对他人认知的偏差。
(4)晕轮效应亦称月晕效应或光环效应,是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对一个人某种人格特征形成印象后,以此来推测此人其他方面的特征,从而导致高估或低估对方。
晕轮效应可分为正晕轮和负晕轮,正晕轮是指将对方的好印象向其他方面扩大、推广,高估对方;负晕轮则是指将对方的不良印象向其他方面扩大、泛化,低估对方。
(5)先礼效应是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向对方提出批评意见或某种要求时,先用礼貌的语言行为起始,以便对方容易接受,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先礼是一种让对方建立人际认知的过程,因为先礼体现善意和诚恳,便于对方接受批评、意见或要求。
人际关系心理学教学大纲

《人际交往心理学》教学大纲学时:51学时学分:3学分理论学时:45学时实验或讨论学时:6学时适用专业:心理学专业大纲执笔人:方双虎大纲审定人:心理学系集体审定一、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人际交往心理学是在人际关系心理方面的客观事实和规范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知识探讨人际关系心理方面客观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从课程性质上,人际交往心理学是一门正在形成的社会心理学分支或应用心理学分支学科。
其学科框架由人际关系理论和人际关系实践两部分组成。
人际交往心理学的任务包括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
其理论任务就是要全面揭示与阐明人际关系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机制,分析人际关系的理论基础,弄清楚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的交互作用的方式,以及人在人际关系体系中的运作,探讨人际态度、社会知觉、自我知觉、心理控制、人际影响、人际吸引、人际冲突和群体行为等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建立人际交往心理学所独有的概念、术语、范畴体系,为进一步完善人际交往心理学的科学理论体系提供依据,为丰富和发展心理学理论和方法积累素材。
其实践任务是将人际交往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应用于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为社会现实生活服务,为目前的改期开放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同时还要纠正现实社会中某些畸形的人际关系,减少和堵截人际冲突、人际内耗,进而增强群体内聚力,用科学的人际交往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处理、调整和改善不良的人际关系,建立和发展新型的社会主义人际关系。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使学生通过对人际交往心理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学习,了解人际交往心理学的对象、任务、方法,明确人际交往心理学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要求学生联系社会现实问题,运用掌握的人际交往心理学的理论和知识,去分析和解决现实社会中的人际关系现象及问题,能在社会生活中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有效调整人际关系、不断改善人际关系和发展新型人际关系,并为进一步学习其他心理学课程及相关学科课程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
《人际沟通》第二章第三节人际认知理论

04
CATALOGUE
人际认知理论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理论面临的质疑与反驳
主观性
人际认知理论强调个体对他人认知的 主观性,但不同个体对同一情境的认 知可能存在差异,导致理论在解释人 际互动时存在主观偏见。
缺乏实证支持
忽视社会文化因素
人际认知理论在解释人际互动时,未 能充分考虑社会文化因素对个体认知 的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普 适性。
思维
个体对感知和记忆的信 息进行加工处理,形成 概念、判断和推理等思
维活动。
想象
个体运用已有的感知、 记忆和思维成果,创造
出新的形象或意象。
人际认知的动态过程
信息获取
个体通过感官获取外部信息,并对这些信息 进行初步的筛选和处理。
信息加工
个体将初步处理过的信息进行进一步的加工 处理,形成对外部世界的认知。
概念
人际认知理论认为,个体在人际交往中会根据自身的认知和经验,对交往对象 进行感知、判断和解释,并据此调整自己的行为和态度,以实现有效的沟通。
理论起源与发展
起源
人际认知理论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 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最初关注个体在 社会环境中的认知过程和行为反应。
发展
随着研究的深入,人际认知理论逐渐 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领域,开始关注 人际关系中的认知过程和互动机制, 并逐渐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体系。
对干预措施的指导有限
由于人际认知理论未能提供具体的干预措施,因此在指导人际沟通 实践方面存在局限性。
未来研究的方向与展望
跨文化研究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不同文 化背景下个体对他人认知的差异 ,以检验人际认知理论的普适性 和适用性。
实证研究
通过实证研究方法,进一步验证 人际认知理论在不同情境下的应 用效果,为理论提供更多支持。
第二节 人际认知、群体理论

“情绪效应”是指认知主体的情绪状态或 特定心境会使人在对人知觉时带上一付有色 眼镜,看出来的人和事都染上了自我的情绪 色彩;等等。
• • • • • •
•
情绪效应一天早晨,有一位智者看到死神向一座城市走去,于是 上前问道:“你要去做什么?” 死神回答说:“我要到前方那个城 市里去带走100个人。” 那个智者说:“这太可怕了!” 死神说:“但这就是我的工作,我必须这么做。” 这个智者告别死神,并抢在它前面跑到那座城市里,提醒所遇到 的每一个人:请大家小心,死神即将来带走100个人。 第二天早上,他在城外又遇到到了死神,带着不满的口气问道: “昨天你告诉我你要从这儿带走100个人,可是为什么有1000个人 死了?” 死神看了看智者,平静地回答说:“我从来不超量工作,而且也 确实准备按昨天告诉你的那样做了,只带走100个人。可是恐惧和焦 虑带走了其他那些人。” 恐惧和焦虑可以起到和死神一样的作用,这就是情绪效应。实际 上,在生活中,这样的效应每天都在发生,只不过已经习以为常。
互补性吸引
• • • • • • •
得人工在形 的的作日象 社印中常就 会象,的是 评以留生一 价及给活个 。获他和人
•
• • • • • •
形象由两部分构成:知名度 美誉度 为什么要重视个人形象? 形象的重要性:形象就是宣传,形象好,社会就能接受你 形象就是效益 名气大了就有效益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形象就是服务 形象好对你的服务就容易接受 如果形象不 好,可能会借题发挥 • 形象就是生命 形象不好影响组织的生命 • 形象重于一切
• 定型效应/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是社会上对于某一类事物或人物 的一种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它主要 表现为: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机械地将交往对象 归于某一类人,不管他是否呈现出该类人的特 征,都认为他是该类人的代表,进而把对该类 人的评价强加于他。刻板印象作为一种固定化 认识,虽然有利于对某一群体作出概括性的评 价,但也容易产生偏差,造成“先入为主”的 成见,阻碍人与人之间深入细致的认知。
第二章人际沟通ppt课件

9.别人喜欢听你讲故事吗?
A、是
B、也许是
C、不是
10.你说话时是否能够避免使用“喔”“嗷”这
样的词语?
A、是
B、也许是
C、不是
11.别人能从你的话语中感到轻松愉快吗?
A、是
B、也许是
C、不是
12.你说话时能够避免屈尊俯就、低三下四吗?
A、是
B、也许是
C、不是
得分与评价:
A=1
B=0
C=-1
◆如果你的得分在8分以上,说明你说话
二、人际沟通的作用 1、丰富人们的知识和经验 2、协调和改善人际关系 3、客观地认识自我 4、使人心理健康 5、营造高效率团队 6、组织管理的基础
三、人际沟通应遵循的原则 1、与人为善原则 2、以诚相待原则 3、谦逊不媚原则 4、义利结合原则 5、灵活多变原则 6、逐步发展原则
课堂互动
“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赞成的为正 方,反对的为反方,组成正反方辩论小 组,围绕该话题进行课堂辩论,教师对 学生辩论情况进行点评。
3、请你谈谈轮效应晕与第一印象效应的 区别与联系。你在生活中有没有晕轮效 应或第一印象效应?请举出具体的例子。
二、克服人际沟通障碍的对策 1、态度要积极 2、坚持实事求是,以理服人 3、以情动人 4、正确地运用语言 5、随机应变 6、保持良好心态,进行换位思考
第二节 人际沟通的技巧
一、说话的技巧 1、主动问候 2、礼貌告辞 3、多谈对方感兴趣的事情 4、重视每一个人 5、学会使用“万能语言” 6、注意停顿 7、恰当使用幽默 8、用词准确易懂 9、不轻易打断对方的谈话
必备知识技能
第一节 人际沟通的特点、作用和原则 第二节 人际沟通的障碍及克服对策 第三节 人际沟通的技巧 第四节 人际冲突处理
第一节人际认知概述分析

自负者正是因为过高评价自己,过分相信自己的聪明,从而导致恃 才傲物。他们常常以己之长量人之短,以己之聪明衬人之笨拙,因 此觉得身边的人都不如自己。他们对别人的喜好和生活漠不关心, 不屑与人交往,对异己者则排挤打压。人们对这种人总是避而远之。
二是自我评价过低,自轻自贱自卑。
与自负者完全相反,自卑者看不到自我价值,很容易轻视自己。 与人交往时候言词唯唯诺诺,表现畏首畏尾,认为自己这也不好, 那也不行,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别人善意的玩笑也会当做挖苦讽 刺。自卑者常常以讨好别人方式来争取友谊,可事与愿违,连自己 都看不起人,别人就更是不屑与之交往了。
第二章 人际认知
一、人际认知及其作用 二、人际认知的过程 三、人际认知的特性 四、人际认知的途径 五、人际认知的归因
2.自我的认知易出现两种偏差
俗语说:“人贵有自知之明”。几乎人人都以为对自己的了解最清 楚。其实,这只是一种一厢情愿的说法。知人不易,知己更难。
一是自我评价过高,孤芳自赏自负; 自负:自许,自恃。
态度时,便会阻碍与人交往的动机与行为,而且,在交往中很容易 出现误会,很难达成理解,人际交往是难以维持的。
人际沟通的相关理论课件

•
科学,你是国力的灵魂;同时又是社 会发展 的标志 。上午1 时46分 2秒上 午1时46 分01:4 6:0220. 11.19
•
每天都是美好的一天,新的一天开启 。20.11. 1920.1 1.1901: 4601:46 :0201:4 6:02Nov-20
•
人生不是自发的自我发展,而是一长 串机缘 。事件 和决定 ,这些 机缘、 事件和 决定在 它们实 现的当 时是取 决于我 们的意 志的。2 020年1 1月19 日星期 四1时46 分2秒T hursda y, November 19, 2020
•
每一次的加油,每一次的努力都是为 了下一 次更好 的自己 。20.11. 1920.1 1.19Thursday, November 19, 2020
•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0 1:46:02 01:46:0 201:46 11/19/2 020 1:46:02 AM
•
安全象只弓,不拉它就松,要想保安 全,常 把弓弦 绷。20. 11.1901 :46:020 1:46Nov-2019-Nov-20
()
人际沟通的相关理论
第一节 沟通概述
一、什么是“沟通” ?
信息发送者遵循一系列规则,凭借一定媒介将信息 发给信息接收者,并通过反馈以达到理解的过程。
信息传递途径
信息发出者
信息 反馈
信息接受者
沟通时的背景或情境
沟通的本质:心与心的交流
佛曰:相由心生,明心见性。 鬼谷子:口乃心之门户。
沟通的本质:心与心的交流
四、沟通的基本模式
1、拉斯韦尔模式 ——沟通要 “5W”
who
to
Which
what channe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人际沟通相关理论
第三节人际认知理论
2、人际认知的特征
1)知觉信息的选择性 2)认知行为的互动性 3)印象形成的片面性
第三章人际关系基础理论
第二节人际认知理论
(二) 人际认知的内容
1、自我认知:是指在社会实践中,对 自己的生理、心理、社会活动以及 对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进行认知。 2、他人认知:是指对交往对象的正确 认识。
认经验。
第二节人际认知理论
(二)认知形成的心理效应◎
7、投射效应:
是指在人际交往中,总是假设他人与自己有着相同特性的
倾向,即把自己的特性投射到其他人身上。典型的投射效应 就是人们常说的”推己及人“,认为别人与自己一样有着相同 好恶、相似的观点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所谓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反应的就是投射效应的一个侧面。
(三)赞许动机 ◎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人总是通过与他人的交往, 来增加对自己的认识。所谓赞许动机,是指交际 的目的能得到对方的鼓励和称赞,从而获得心理 上的满足。赞许动机实质上是 一种取得成就而得 到他人或组织的尊重、承认和赞扬的需要。赞许 动机对于人际交往行为的成效是有直接影响的。 我们在实际交往中,要诚恳、不失时机、恰当地 使用赞誉,强化人的交际动机,激励人的积极行 为。
人们对别人做评价时。常喜欢从好的坏的局部印象出发,
扩散出全部的好货坏的整体印象,就像月晕一样,从一个中心
点组建扩散成一个越来越大的圆圈,所以也称月晕效应。
第二节人际认知理论
(二)认知形成的心理效应◎
3、人的外表具有明显的晕轮效应。晕轮效应对恋爱
的双方其更明显的作用,正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
晕轮效应所产生的认知偏见从已知推及未知、由片面 看全面,往往导致不正确的评价。人际交往中应避免, 但同时也可利用这一点增加自身的吸引力。
第二节人际认知理论
(二)认知形成的心理效应◎
8、预言自动实现效应:
预言自动实现效应又叫”皮格马利翁效应”或”罗森塔 尔效应”.预言自动实现效应告诉我们,对一个人传递积极 的期望,就会使他进步得更快,发展得更好;反之,
就会使人自暴自弃,放弃努力。在企业管理或学校
教育方面,精明的管理者获高明的教育者往往运用 它来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第三节人际吸引理论
人际吸引的规律 ◎
(四)互补吸引律 是指双方的个性或满足需要的途径正好成为互补关系时产
生的吸引力。互相补偿的范围包括:
• 能力特长 • 人格特征 •需要利益 •思想观点
第三节人际吸引理论
二、人际吸引的规律 ◎
光环效应
俄国著名的大文豪普希金曾狂热地爱上了被称为“莫斯科第一 美人”的娜坦丽,并且和她结了婚。虽然娜坦丽容貌惊人,但与 普 希金却志不同道不合。当普希金每次把写好的诗读给她听时,她 总是捂着耳朵说:“不要听!不要听!”相反,她总是要普希金 陪 她一起游乐,出席一些豪华的晚会、舞会,普希金为此丢下创 作,弄得债台高筑,并为她与人决斗而亡,使得一颗文学巨星就
(二)成就动机 ◎
人是一种理性动物,从自我意识出现的那一天 起,人就用一定的价值观来进行评判。评判是社 会性的,即人只有将自身置于社会的背景之中 , 通过自身与别人的比较,才能确立自己的价值。 从某种程度上说。人际交往过程是个体借助于 交往来认识和证实自己,从而表现自己的过程。 所谓成就动机,是指个人专注自己认为重要的工 作,并且愿意全力做好这一工作的心理倾向。
第二节人际认知理论
二、认知印象的形成与心理效应 ◎
(2)第一印象的获取:由认知的主体直接从客体的谈吐、表情、
相貌、姿态、身体、仪表、性别、年龄和服饰等方面获取信息, 并对客体职业、身份、兴趣、爱好、能力、气质、性格等情况 作出初步分析与判断。
第二节人际认知理论
二、认知印象的形成与心理效应 ◎
(3)第一印象的特点:
第二节人际认知理论
二人际交往的心理效应 • 首因效应 • 近因效应 • 晕轮效应 •移情效应 •社会刻板效应 • 经验效应 • 自我投射效应 • 预言自动实现效应
第二节人际认知理论
(一)认知形成的心理效应◎
1、首因效应: 首因即最初印象。首因效应是指人们在对他人总体 印象的形成过程中,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 影响更大。首因效应在职场上到处可见,如“新官上任 因效应占得先机。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毕竟是一种笼统概括的看法,更 多的是给人们带来负面效应。
第二节人际认知理论
(二)认知形成的心理效应◎
6、经验效应:
是指公众个体在对象认知时,总是凭借自己的经验对对象
进行认识、判断、归类的一种心理活动方式。人们总是根据
自己的经验产生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并基于这种准备着对对 象作出分析。 经验效应的产生的心理基础是人们认识的连续性和心理习 惯性,往往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要迷信经验,也不要一概否
•对他人个性的认知
第三章人际关系基础理论
第二节人际认知理论
(2)对他人认知的作用包括八项: • 知人善交 • 知人善教 • 知人善任 •知人善举 •知人善谏 • 知人善学 • 知人善助 • 知人善去
第二章人际沟通的相关理论
第三节人际认知理论
一、人际交往的动机分析 在交际过程中,不论是群体与个体,还 是群体与群体,交际的主体都是个人, 个人的交际行为,既是个人需要的驱使, 又是群体意向的集中,是个体和群体需 要的综合体现。但由于个体和代表群体 的个人需要不同,就决定了交往动机的 多样性和复杂性。
【二】人际吸引的规律 ◎
(一)熟悉吸引律
熟悉是指交往的双方清楚地了解对方的各方面的情况。 人类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形成了一种不喜欢和恐惧未知 事物、喜欢熟悉事物的心理倾向。熟悉会增加人们对事物的喜
爱,甚至人们没有故意注意的对象重复出现,也可以是我们产
生积极的心理体验。
第三节人际吸引理论
人际吸引的规律 ◎
三人际吸引的基本规律 ◎
【一】人际吸引的含义与过程
(一)人际吸引的含义
人际吸引又称人际魅力,即指个体之间在主观上感受到的 时间或空间、直接或间接、现实或希望的相互依存关系,是指 个体间在感情方面相互喜欢和亲和的现象。
第三节人际吸引理论
(二)人际吸引的过程
1. 注意 2. 认同 3.
接纳
4.
交往
第三节人际吸引理论
第二章人际沟通的相关理论
第三节 人际认知理论
第三节人际认知理论 第三节 人际认知理论
第二章人际沟通的相关理论
第三节人际认知理论
【人际认知的概念和内容】 (一) 人际认知的概念
1、什么是人际认知 人际认知是个体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 机和意向作出的理性分析与判断的过程,包括 感知、判断、适宜。
妙用相似吸引
有一位求职青年,到几家单位应聘都被拒之门外,因此 ,感到十分沮丧。这一次,他抱着最后一线希望到一家公 司应聘,在应聘之前,他先打听该公司老总的历史,通过 了解他发现这个公司总经理以前也有与自己相似的经历。 于是他在应聘时与老总畅谈自己的求职经历,以及自己怀 才不遇的愤慨。果然,这一席话博得了老总的赏识与同情 ,最终他被录用为该公司的业务经理。
常显著的影响。 2)首因效应的产生与个体的社会经历、社交经验的 丰富程度有关。
第二节人际认知理论
二、认知印象的形成与心理效应 留下的迹象或形象。“首因效应”又叫
“第一印象效应”。 1、第一印象的形成 (1)何谓第一印象:是指人与人之间初次接触后留下的对客 体的感性迹象,又叫初次印象。
• 第一印象可能是令人终身难忘的印象
• 第一印象可能是唯一的印象 • 第一印象往往能带来人生机遇 •第一印象赖以产生的信息是有限的
善用首因效应
一个新闻系的毕业生正急于找工作。一天,他到某报社 对总编说:“你们需要一个编辑吗?”“不需要!”“那 么排字工人、校对呢?””我们现在什么空缺也没有 了。”“那么,你们一定需要这个东西。”说着他从公文 包中拿出一块精致的小牌子,上面写着“额满,暂不雇 佣”。总编看了看牌子,微笑说:“如果你愿意,可以到 我们广告部工作。”这个大学生通过自己制作的牌子表达 了自己的机智和乐观,给总编留下了美好的“第一印象”, 为自己赢得了一份满意的工作。
(二)接近吸引律
一般来说,生活中经常接近的人比较容易相互吸引。由于 空间距离的接近,可能经常接触,具有彼此了解的机会,所
以吸引力增强。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近水楼台先得月,
向阳花木易为春”。
第三节人际吸引理论
二、人际吸引的规律 ◎
(三)相似吸引律
是指交往的双方存在着诸多的相似点,如目标追求、处 世态度、行为动机、个人爱好等,这些相似点能够缩小
相互之间的心理距离,因此彼此之间容易相互吸引。各种
情况的相似都能引起不同程度的人际吸引,观点、态度接近 职业、背景接近,乃至相似的身体特征等。“物以类聚、人
以群分”,“惺惺相惜”,“同病相怜”,“老乡见老乡,两眼泪
汪汪”,”酒逢知己千杯少“,”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 相识“,这些俗语说得就是这个道理。
第二节人际认知理论
(二)认知形成的心理效应◎
4、移情效应:
移情效应是指把对特定对象的情感迁移到与该对象相关的人 或事上,引起他人的同类心理效应。移情效应首先表现为人情 效应,即以人为情感对象而迁移到相关事物的效应。移情效应 就是一种投其所好,以对方喜欢的人或物为媒介,使得对方把 情感转移到自己身上,从而建立良好的关系。
三把火”、“恶人先告状”、“先发制人”等,都是利用
第二节人际认知理论
1、首因效应: ◎
(1)首因效应的形成原因:
外界信息输入大脑时的顺序对决定认知效果的
作用不容忽视,最先输入的 信息作用最大,大脑处理信息的这种特点是形成首因 效应的内在原因。
第二节人际认知理论
(2)首因效应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