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界层理论初步

合集下载

04第四章 边界层理论基础

04第四章 边界层理论基础

d ρ ∫ (ux − u0 )ux dy = τ s dx 0
δ
(5—14) ) ——卡门边界层积分动量方程 卡门边界层积分动量方程
适用于层流、湍流,精度取决于 适用于层流、湍流,精度取决于ux=f(x,y) 可预先假定一个速度分布方程,如: x = a + by + cy 2 可预先假定一个速度分布方程, u 代入,求得近似解。 代入,求得近似解。
δ
0
δ
第三节 边界层积分动量方程
一、边界层积分动量方程的推导
方向流动: 只考虑 x 方向流动: d dp ρ ∫ ( u x − u0 )u x d y = τ s + l d x dx 0
作数量级分析时,有 ∂p =0 即边 作数量级分析时, 界层压力p在 方向近似不变 方向近似不变, 界层压力 在y方向近似不变,等于边界 层外面流体的压力,边界层外按理想流 层外面流体的压力, 体处理。 体处理。
∂ 2uy ∂ 2uy 1 ∂p ux + uy =− +v + 2 2 ∂x ∂y ∂y ρ ∂y ∂x
经化简后, 经化简后,得:
(4- 5a)
∂uy
∂uy
(4 - 5b)
1 ∂p ∂ 2ux ∂ux ∂ux ux + uy =− +v 2 ρ ∂x ∂x ∂y ∂y ∂ux ∂uy + =0 ∂x ∂y
d δ dux (4 - 21) ρ ∫ ux (u0 − ux )dy = µ y =0 0 dx dy 次方为例: 以3次方为例: ux = a + by + cy2 + dy3 次方为例 B.C. y = 0, ux = 0 3 2 d ux ux 3 y 1 y y = 0, =0 ⇒ = ⋅ − ⋅ (4 - 22) 2 dy u0 2 δ 2 δ

第8章 边界层理论基础及绕流运动

第8章 边界层理论基础及绕流运动

ux
∂ux ∂x
+ uy
∂ux ∂y
=

1 ρ
∂p ∂x
+
ν
∂ 2u x ∂y 2
∂ux ∂x
+
∂uy ∂y
=
0
边界条件: y =∞(或y = δ),ux = U0 y = 0,ux = 0, uy = 0
其中 U0 = U0(x) =边界层外界限上外部流动的流速 且 p = p(x) = 边界层外界限上外部流动的压强
=
1 2
δ
∫ ∫ δ2 =
δ 0
ux u0
⎜⎜⎝⎛1 −
ux u0
⎟⎟⎠⎞dy
=
δ
1η(1− η)dη = 1 δ
0
6
∫ ∫ ( ) δ3 =
δ 0
ux u0
⎜⎜⎝⎛1 −
ux 2 u0 2
⎟⎟⎠⎞dy
=
δ
1η 1− η2
0
dη = 1 δ 4
10
8.2 边界层微分方程
——利用边界层的性质对粘性流体基本方程(纳维-斯托克斯方 程)的简化。
⎟⎠⎞
=
−δ
dp dx
− τ0
其中: dp/dx和u0应由外部流动求出 → 三个未知量:τ0、δ、ux
应用动量积分方程求解边界层问题的步骤: (1) 补充 ux (x, y)、τ0(δ)关系式,积分方程转变为δ的常微分方程
(2)求解方程 → δ(x) →τ0(x) → 总阻力→ 计算位移厚度等其他 参数。
∫ ∫∫ ∑ 积分形式的动量方程
∂ ∂t
ρurdV
cv
+
cs
ρurundA

流体力学chap.7 边界层理论基础

流体力学chap.7  边界层理论基础
Re = Ux
ν
x为离平板前缘点的距离
对于平板,层流转变为湍流的临界雷诺数为 对于平板,层流转变为湍流的临界雷诺数为: 临界雷诺数
R e kp
U x kp
ν
= 5 × 105
层流边界层转为湍流边界层转捩点的位置坐标 层流边界层转为湍流边界层转捩点的位置坐标
x kp = 5 × 1 0
7 边界层理论基础 ( Elementary on Boundary layer theory) )
• 7. 1 边界层的基本概念
• 7. 2 层流边界层 • 7. 3 紊流边界层方程 • 7.4 边界层的动量积分及能量积分 • 7.5 边界层分离 • 7.6 绕流阻力
1
7. 1 边界层的基本概念
∂ ux U ∂ u′ x = 2 2 ∂x 2 α L L ∂y′2
2 2
,
∂ 2u y
∂ 2u ′ U y = αU 2 2 ∂x L ∂x′2
∂ ux U ∂ u′ x = 2 2 ∂y 2 α L L ∂y′2 ∂p p0 ∂p′ = ∂x L ∂x′
2 2
∂ 2 u y αU U ∂ 2 u ′ y , 2 = 2 2 ∂y α L L ∂y′2 p0 ∂p′ ∂p , = ∂y α L L ∂y′
y
′ ′ ′ ′ ∂ux αU ∂ux ∂p′ 1 ∂2ux 1 ∂2ux u′ M′ : x ′ + u′ ′ =− ′ + ( 2 + 2 2 ) x ∂x αL y ∂y ∂x ReL ∂x′ αL ∂y′
∂u′ αU ∂u′ ∂2u′ 1 ∂2u′ y ′ y + u y y = − 1 ∂p′ + 1 ( y + 2 ) u M′y:x ∂x′ α ∂y′ α α ∂y′ Re ∂x′2 α L ∂y′2 L U L L

第5章-边界层理论基础PPT课件

第5章-边界层理论基础PPT课件
第五章 边界层理论
虽然对Re很小的流动,惯性力可以忽略, 但对于Re很大的流动,粘性力却不能忽略, 否则会带来很大的误差,这是何故?
如水和空气,其粘度都很小,在处理其高
速流动时,如果忽略粘性力的影响,就会
导致与实际不符的错误结果。这个矛盾在
普兰德(Plandt)提出边界层学说之后,才获
得令人满意的解答。 -
-
20
卡门边界层方程即适用于层流,也适用 于湍流。
例:流体沿平板壁面流动时层流边界层 的计算,主要目标是边界层厚度和曳力 子数的计算
大量观察和测量得知ux与y的关系与抛 物线近似,因此可假设:
uxabycy2dy3 a,b,c,d 待定
边界条件:
-
21
y 0处ux 0 a 0
dux dy
-
5
随着边界层的厚度逐渐增加,边界层内
部也会发生变化,在边界层厚度较小处,
其内部流动为层流,该区域称为层流边
界层,当其厚度达到其临界厚度δc或临
界距离xc时,其内的流动逐渐经过一过
渡区转变为湍流,此后的边界层称为湍
流边界层,即使在这区域靠近壁面极薄
的一层流体内,仍然维持层流,称为层
流内层。
-
6
临界距离xc的长度与壁面前缘的形状、粗 糙度、流体性质和流速大小有关。壁面愈 粗糙xc愈短。
-
10
但实际中流速ux接近u0到一定程度时,便 可赋予其有应用价值的边界层厚度定义:
(1)
取ux达到u0的99%时的y值,即
ux u0
0 .9 9
处,y的值即为边界层厚度。
(2)可假设一个表示边界层内速度分布的
公式,如抛物线方程,计算当ux达到
u0时的y值,即为边界层厚度。

传输原理-第六章 边界层理论

传输原理-第六章 边界层理论

6.2 边界层微分方程
一、微分方程的简化
• 由于雷诺数很大时边界层相当薄,因此纳维-斯托克 斯方程得到若干重要的简化。对于流经平板的不可压 缩、稳定的二维流动,连续性方程为:
x y 0
x y
• 又因为质量力可以忽略,因此纳维-斯托克斯方程如下:
x
x
x
y
x
y
1
P x
2x
x2
2x
y2
x
y
• 下图中的整个流场可划分为边界层,尾迹流和势流三
个区域。III区是有流体向右流动的,图中画成空白是
为了与另外两个区域区分。
III
υ
υ
I
II
6.1 边界层理论的基本概念
二、边界层的厚度
• 一般规定,边界层厚度δ是主体流动速度99%处到平 板表面的距离。下图给出流体流过一固定平板的边界 层厚度δ的变化情况,板的长度记为L。在平板的前缘 o处(称为驻点),边界层厚度为零,在流体流动的方向 上,边界层厚度逐渐增加。
第六章 边界层理论
第六章 边界层理论
• 6.1 边界层理论的基本概念 • 6.2 边界层微分方程 • 6.3 冯·卡门动量积分方程
6.1 边界层的基本概念
边界层理论建立的意义
• 雷诺数很大时,纳维-斯托克斯方程中的黏性项 与惯性项相比是很小的,黏性项的作用可以忽略 不汁,因此纳维-斯托克斯方程就简化为理想流 体的欧拉方程。在这样的情况下,流体运动的阻 力等于零,而这显然违背事实。历史上,这个矛 盾被称为达朗贝尔之迷,并一度使人们对理想流 体模型莫衷一是。
~ 1
x Rex

~
x x Rex
式中
Rex
x

第十一章-边界层理论

第十一章-边界层理论

3、转捩点(transition point),临界雷诺数 由层流边界层转变为湍流边界层的点( xcr )称为转捩点。
转捩点的雷诺数为临界雷诺数,可表示为Re xcr
特点:临界雷诺数的大小与边界层外流动的压强分布、壁面粗糙性 质、来流的脉动程度有关,脉动强,临界雷诺数小。
U 0xcr v
测量表明实现转捩的下临界局部雷诺数为
2
-------(11-4)
p =0 y
边界条件为
1 2
几点结论:
u x 0 , u y 0 y : ux U 0 y 0:
-------(11-5)
(1)压强沿物体界面外法线方向的梯度,较沿物体界面切线方向的梯度低一个量级。
p 0 y
上式说明边界层内的压强沿物面外法线方向是不变的,并等于边界层外边界上的压强。
(1) 按位移厚度的定义 u y 2 y 2 d (1 - )dy (1 - sin )dy ( y cos )0 0.363 0 0 U 2 2 (2) 按动量厚度的定义
u u y y 2 (1 - )dy sin ( 1 sin )dy 0 U U 2 2

m

0


0
(sin
y y y sin 2 )d( ) 2 2 2
y 2 1 y 1 y 2 2 2 1 (-cos ) ( sin ) ( ) 0.1366 2 0 2 2 4 0 4 2
将上述的量纲一的量代人式(10-1)中的各项中,则得
0 0 0 2 0 2 0 1 p u u u ux x x x 0 0 ux 0 uy 0 02 02 x x 0 Re y y x 0 0 0 2 0 2 0 1 p u u uy u y y y 0 0 ux 0 uy 0 0 02 02 x Re y y y x 0 u 0 u y x 0 0 0 x y

边界层理论

边界层理论
19世纪中,随着航海、水利工程等的迅速发展,流体力学的另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不可压缩粘性流体流动的 水力学得到很大的发展。它是建立在大量实验测量的基础上。当时如哈根、泊肃叶、雷诺等用实验研究水和其他 粘性流体在管道和槽渠中流动时的阻力和压强损失问题、得到的有关粘性流体的实验研究成果,有助于解决某些 工程实际问题。但由于水力学在理论指导上的不足,由实验成果得出的经验公式和半经验理论公式有一定的局限 性。于是在19世纪中叶产生了粘性流体运动的理论,1827年,纳维尔在欧拉运动微分方程中加上粘性项,第一个 得到粘性流体运动微分方程。1846年,斯托克斯严格地导出了这个方程,称为纳维尔-斯托克斯方程,简称N-S方 程。虽然N-S方程对粘性流体流动问题的研究分析有所帮助,但对这个方程数学上的求解是十分复杂和困难的。 1851年,斯托克斯对N-S方程作了某些简化,略去方程中的惯性项,也就是在非常缓慢的流体流动条件下,计算 出球体在流动的粘性流体中所受到的阻力。
边界层方程组
边界层方程组
不可压缩流体在大雷诺数的层流情况下绕过平滑壁面的情况。在此考虑二维定常不可压缩流动。规定沿物体 壁面的方向为x轴,垂直于壁面的方向为y轴。由于边界层厚度δ比物面特征尺寸L小得多,因此对二维的忽略重 力的纳维-斯托克斯方程逐项进行数量级分析,在忽略数量级小的各项后,可近似认为边界层垂直方向的压力不 变,从而得到层流边界层方程组为:
发展
1907年,布拉修斯成功地应用边界层理论计算在流体中运动物体的摩擦阻力。1921年,卡门和波耳豪森提 出了边界层动能积分方程,以计算边界层问题,这个方程经霍尔斯坦-博伦(1940)和瓦茨进行简化和改进,到 现在还被广泛应用。另外边界层动能积分方程和热能积分方程分别由莱本森和弗兰克尔提出。这三个边界层的近 似计算方法使边界层理论在工程界中很快地推广开来。1925年,普朗特提出的混合长度理论和1930年卡门提出的 相似性理论,将边界层理论推广到紊流边界层、射流和物体后的尾迹流中去。从层流向紊流的转捩现象是流体动 力学中的基本现象。早在19世纪末,雷诺就首先对转捩现象进行了研究。1914年,普朗特做了著名的圆球实验, 正确地指出:边界层中的流动可以是层流的,也可以是紊流的,还指出边界层分离的问题,因此计算阻力的问题 是受这种转捩支配的。从层流向紊流的转捩过程的理论研究,是以雷诺的假设为基础的,即承认紊流是由于层流 边界层产生不稳定性的结果。1921年,普朗特开始进行转捩的理论研究,1929年获得成功。当时托尔明从理论上 算出零冲角平板转捩的临界雷诺数,后被别人所进行非常仔细的实验所证实。稳定性理论能够考虑到对转捩有影 响的压强梯度、抽吸、马赫数和传热等许多因素。这个理论已得到很多重要的应用,如设计阻力非常小的层流翼 型。

水力学第九章 边界层理论基础

水力学第九章  边界层理论基础

uy p 1 1 uy uy uy 1 = [ u y xu ] [ u y yu ] u y u x y y y x y x x u uy x =0 y x
U
y
ux
δ( l)
O
l
x
边界层厚度方向的特征长度 (l ) 比长度方向的特征值 l 是高 一阶的小量。 边界层内流动的惯性力项与粘性力项是同阶量项。 u y 比 u x 小一个量级。
x 比 y 小一个量级。
y
U
ux
δ( l)
O l
x
p 1 1 ux 1 ux ux ux = [ u x u x ] [ u x u y] u y u x x x y y x x y
ux
δ( x)
O
x
边界层中的流动也存在两种流态,从前缘起自层流开始,随 x 增加,边界层越来越厚,壁面对扰动的稳定作用逐渐减弱, UxC x C 直至发生流态的转捩。转捩点 对应的雷诺数 记为 Re C , 称为转捩临界雷诺数。
层流边界层 过渡区 紊流边界层
U
粘性底层
xc
影响边界层转捩的因素很多、很复杂,所以层流与紊流的转捩 不是在某个断面突然发生的,而是在一个过渡区内完成的。转捩 点 主 要 依 靠 试 验 确定 。一 般 认为转捩临界雷诺数在3×105 ~ 3×106之间。
回答
无限长平板突 然起动的例子 然起动的例子 突然起动
粘性流体
δ(t)
U
t 时刻
δ处流速为 1%U
边界层厚度可以看成是壁面对来流的粘滞作用扩散范围的 边界层厚度可以看成是壁面对来流的粘滞作用扩散范围的 度量,定义为壁面起沿法向至流速达到外界主流流速之 99% 度量,定义为壁面起沿法向至流速达到外界主流流速之 99%

第五章边界层理论解读

第五章边界层理论解读

式(5-1)中的第一式为连续性方程;第二式为x方向 的动量传输方程,可简化为
(5-2) 式(5-1)中的第三式为 y 方向的动量传输方程,因为 边界层厚度δ 很小,除 1/ρ(∂p/∂y)项外,其它各项与 x 方 向上的动量传输方程相比可略而不计,可简化为 (5-3)
因为∂p/∂y=0.故x方向动量中 ∂p/∂x 可以写为全微 分dp/dx。应用上述方程组去求解边界层内流动问题时, 特别是式中 ∂p/∂x 成为全微分后,其值可由主流区的运 动方程求得。对主流区同一 y 值,不同 x 值的伯努利 方程可写为 (5-4)
4)AD 面上的动量 由于 AD 是固体表面,无流体 通过 AD 流入或流出,即质量通量为零,但由粘性力决 定的粘性动量通量是存在的,其量值为 τ0 ,所以在控 制体内由 AD 面单位时间传给流体的粘性动量为 τ0∆x。 沿 x 方向一般来说可能还会存在着压力梯度,所以 作用在 AB 面与 CD 面上的压力差而施加给控制体的冲 量为 (5-13) 由讨论边界层微分方程时我们知道 ∂p/∂y=0,所以:
而靠近固体壁面的一个薄层——称为流动边界层, 在它内部由于速度梯度较大,不能略去粘性力的作用, 但可以利用边界层很薄的特点,在边界层内把控制方程 简化后再去求解。
这种对整个区域求解的问题就转化为求解主流区内 理想流体的流动问题和靠近壁面的边界层内的流动问题。
第一节
边界层理论的基本概念
一、边界层的定义
(3)湍流区:随着进流尺寸的进一步增加,使得Rex > 3×106,这时边界层内流动形态已进入湍流状态,边界 层的厚度随进流长度的增加而迅速增加。
应当注意,无论是对过渡区还是湍流区,边界层 最靠近壁面的一层始终做层流流动,这一层称为层流 底层,这主要是因为在最靠近壁面处壁面的作用使该 层流体所受的粘性力永远大于惯性力所致。这里要特 别说明的是,边界层与层流底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层流底层是根据有无脉动现象来划分,而边界层则是 根据有无速度梯度来划分的。因此,边界层内的流动 既可以为层流,也可以为湍流。

边界层理论初步

边界层理论初步
③ 根据边界层速度分布渐近的概念可以导出:
d
(1
u
)dy
0
v
退出
2.动量厚度
与位移厚度相似:无粘性与有粘性流体通过边界层
总的动量流量亏损为:
v 0
u(
v
u
)dy
定义动量厚度 m ,使亏损的动量正好无粘性流动 流动在器壁附近厚度为 m 的动量相等,即:
v2 m
v 0
u(
v
u
)dy
m
u (1 u )dy
u
称名义厚度
9-2、边界层厚度
单位体积流体的惯性力~
V V ~
u2 ,
L
L为流动方向的特征尺度,可理解为板长
单位体积流体的粘性力~
2V ~
u
2
边界层内,惯性力~粘性力:
u2
L
~
u
2
~ L L 或 ~ 1
u ReL
L ReL
1.位移厚度 d
又称为流量厚度,排挤厚度,其含义是:对于 不可压缩流体,当在理性流动情况(即不存在附面
3
U
2
f
x
代入N—S方程后得:
3 f
3
1 2
f
2 f
2
( f
2 f
它们界面附近往往会出现对流传质或扩散现象,即在界面
处存在一很薄和浓度很大的区域,通常称为浓度边界层,
浓度厚度为: m
0c ()
u v
( CA CA CAW CA
)dy
退出
9-2 边界层微分方程
假设:不可压平面流动,不计质量力,边界层内,
c eq : u 0
x y
N S

流体力学-第六讲,边界层理论

流体力学-第六讲,边界层理论

件下流场可以看作由两部分组成 :边界层区和理想流
体区域。
(1)边界层内流动:
按实际流体处理,计粘性力。
处 分作 界为 :两 一个 般区 把间 速的 度分 等界 于面 0.9。9u( 来流速度)
(2)边界层外流动(主流区):
按理想流体处理,不计粘性力。
粘性流体运动服从N-S方程,由于方程的非线性 和边界条件的复杂性,到目前为止还不能用解析方法 求解,给出边界层的定义后,我们可以把流场分为两 部分:一部分为附面层(边界层),属于粘性流,其 中,由于附面层尺寸小,与物体几何尺寸比起来属于 微量,于是N-S方程可以简化。另一部分为主流区, 速度梯度很小,粘性力可以不计,按理想流体来处理。 这种方法是Prandtl提出来的,为流体力学的发展提 供了重要条件。
L u
L2 2
Lu
1 02
即得
Re ~( 1 ) 02
(4)由能量方程 p u x 2 c ,得 2
p x
~u x
u x x
p y
~u
x
u x y

p0 x 0
~u
0 x
u
0 x
x 0
p0 y0
~u
0 x
u
0 x
y0
同理可得:
p0 x 0
~(1),
p0 y0
~(
1 0
)
将上面分析得出的各项量级附写在下式的下面,得
析计算,为此,由三种较严格的规定附面层厚度的方法。
1、 边界层的排挤厚度(流量损失厚度)1 2、 边界层动量损失厚度2 3、 边界层动损失厚度2
A、边界层的排挤厚度(流量损失厚度)
在边界中,由于存在粘性必将引起速度的下降,于是在边界层 中通过的流量必将减小,因而势必有一部分流量被排挤到主流区 (即理想流区)中去,如图所示。

水力学 第八章 边界层理论基础与绕流运动

水力学 第八章 边界层理论基础与绕流运动
3
2、边界层的厚度(Boundary Layer Thickness)
(1)边界层名义厚度
自固体边界表面沿其外法线到纵向流速 ux 达到主流速U0的99%处的距离。 边界层的厚度顺流增大,所以δ 是 x 的函数,即:δ (x)。
8-1 边界层的基本概念
4
(2)边界层位移厚度d(流量亏损厚度、排挤厚度)
第八章
§8 — 1 §8 — 2 §8 — 3 §8 — 4 §8 — 5 §8 — 6 §8 — 7
第八章
边界层理论基础和绕流运动
边界层的基本概念 边界层微分方程•普朗特边界层方程 边界层的动量积分方程 平板上的层流边界层 平板上的湍流边界层 边界层的分离现象和卡门涡街 绕流运动
1
边界层理论基础和绕流运动
3 10 Re xcr
5
教材中取: (2)边界层厚度
Re xcr 5.0 10
U 0xcr 3 106 v
5
1)层流边界层: 5 x Re 1x/ 2
8-1 边界层的基本概念
10
0.381x 2)紊流边界层: /5 Re1 x
2、管流或明渠流的边界层
进口处没有特别干扰的光 滑圆管流,进口段或起始段 长度为
8-1 边界层的基本概念
7
3、层流边界层与紊流边界层
当边界层厚度较小时,流速梯度很大,粘滞应力也很大,边界层内 的流动属于层流,这种边界层称为层流边界层(Laminar Boundary Layer)。 当雷诺数达到一定数值时,边界层内的流动经过一过渡段后转变为湍 流,成为湍流边界层(Turbulence Boundary Layer) 。
如图所示,可知: ρU δ δd 也可表示为:

边界层理论第一章

边界层理论第一章

第一章概论第一节边界层理论的创立和发展一、初始阶段(1904年~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期):布拉休斯(普朗特的学生)于1908年采用相似解的方法将偏微分的边界层方程组变换为常微分方程,完成了平板边界层问题的求解,得出了流体沿平板壁面的摩擦阻力的计算公式。

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基本吻合,给解决实际流动问题提供理论分析的基础,且可用于解释用理想流体概念所不能说明的物理现象,如流动脱体(边界层分离)现象等。

流动脱体现象:流体流经障碍物、截面突然扩大或缩小、弯头等局部阻力骤变处时,流体的流动状况会由层流转化为湍流(紊流)。

而流体在作湍流流动时,其质点作不规则的杂乱运动,流经绕流体时会互相碰撞产生旋涡等现象。

流体流过平板或在直径相同的管道中流动时,流动边界层紧贴壁面。

流经曲面,如球体、圆柱体或其它几何形状物体的表面时,无论是层流还是湍流,在一定条件下都会产生边界层与固体表面脱离的现象,并且在脱离处产生旋涡。

二、第二阶段(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期~六十年代中期):高速边界层、层流稳定性以及湍流边界层,将边界层概念从速度边界层推广到温度边界层,使边界层理论发展成为对流换热理论分析的基础。

出现边界层方程的解法:相似解法、积分方程解法、级数解法、匹配渐进展开法(现统称“奇异摄动法”)和差分数值计算法。

随着飞行器飞行速度增加,必须考虑空气的可压缩性,从而研究了可压缩流体(即高速流体)边界层的阻力计算和传热计算。

由于边界层内层流和湍流的阻力和传热规律不同,除了研究层流边界层,还必须研究层流稳定性和湍流边界层。

湍流边界层研究:雷诺应力的半经验公式,湍流边界层的分层和速度分布的分析与实验研究,湍流边界层的摩擦阻力和传热的计算。

三、第三阶段(六十年代中期至今):处于深入攻坚阶段,当代流体力学的两大问题——湍流与分离流的研究。

分离流:由于边界层相对于逆压力梯度行进足够远时,边界层相对于物体的速度几乎下降到零而产生流动分离的一种现象。

第二节粘性流体的性质一、理想流体与粘性流体理想流体:指不计及粘性的流体。

边界层理论的发展历程和基本概念

边界层理论的发展历程和基本概念

边界层理论的发展历程和基本概念边界层,顾名思义,即处于粘性流场中的物体其表面存在的流动薄层。

边界层的概念在科研中具有很广泛的应用,如气象学家所熟知的大气边界层,治理空气污染时所用到的边界层等等。

今天我们要谈的是空气动力学中的边界层,下面跟着我一起回顾边界层理论的发展历程和基本概念。

边界层概念的提出边界层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末,当时的流体力学主要存在两个研究方向,有趣的是这两个方向实际上毫无共同之处。

其中一个方向是理论流体动力学,它从无摩擦、无粘性流动的欧拉运动方程出发,并达到了高度完善的程度。

然而,却与实验结果有明显的矛盾,尤其对于管道中流体的流动难以解释压力损失和流场中物体的阻力问题,流体的粘性力相对于其他外力很小,人们很难理解仅仅是忽视掉了粘性,为什么理论与实验结果会相差如此之大。

其实,当时人们早就知道了有摩擦流动的完整的运动方程(N-S方程),只不过受限于当时的条件,求解方程极其困难,故实验与理论的巨大差距一直难以解释。

这也就引出了从实际出发而形成的一门高度经验性学科,当时被称为水力学。

水力学以大量的实验数据为基础,避开了理论上的计算,而且在方法和研究对象上都与理论流体动力学大相径庭,但仅仅依靠经验终究是不够的,故其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路德维格·普朗特(Ludwig Prandtl)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路德维格·普朗特 (Ludwig Prandtl) 提出了流动边界层的概念,他在1904年的一次数学讨论会上宣读了论文“具有很小摩擦的流体运动”,在这篇论文中,普兰特借助于理论研究和几个简单的实验(普朗特水槽),证明了绕固体的流动可以分成两个区域:一是,物体附近很薄的一层(即流动边界层),其中摩擦(粘性)起着主要的作用;二是,该层以外的其余区域,这里摩擦可以忽略不计。

边界层概念的提出解决了当时的许多问题,以此为前提,当时的人们对数学上的困难做了很大程度的简化。

基本概念——边界层提到边界层不得不提到另一个流体力学中的概念——雷诺数,用以判断粘性流体流态,同时影响着边界层的厚度。

13边界层理论基础

13边界层理论基础

以应用与平板边界层时,可简化为:
0 d 2
U
2 0
dx
‹#1›8
13-5 平板上层流边界的计算
应用平板的动量方程来求解平板上的层流边界层时,必 须已知边界层内流速分布。
假设 在整个边界层内沿法线方向为直线变化,如下图。
1.层流边界层内的流速分布公式
ux

2
y



y
2
U0
dx

dt
Mdt


U
0
q x
dx


M x
dxdt

U 0
q x
dxdt
‹#1›6
在讨论作用在控制体ABCD上的冲量.
作用在断面AB上的动水压力的冲量为:
I AB p dt
作用在断面CD上的动水压力的冲量为:
ICD


p

p x
dx


‹#1›1
第二,方程组第一式中惯性项与粘性项既然均不能省略,
那么它们应有相同的数量级, 1
1
~
~
l U 0l Ret
式中:雷诺数 Re t

U 0l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边界层的厚度与所绕流物体长
度的比值的数量级是以该物体长度表示的雷诺数平方根
的倒数。
第三,方程组中p为已知,未知数仅为 ux , uy 所以是可解 的。该方程组也可以应用于曲率比较小的曲面边界层,
维埃-司托克斯方程只有在边界条件极简单的情况下 才能求解,有些复杂的问题只能采用近似解法求解。对于 雷诺数很大时,许多问题惯性项和粘性项两者均不能略去。 1904年普兰特对于雷诺数很大的情况进行了研究,首先创 立了边界层理论,对解决高雷诺数粘滞液体的问题提供了 理论分析的可能,流体力学的发展从此进入了新的阶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始条件:t 0 : u U 0 ( x, y ) 边界条件:f (0) 0, f (0) 0 f () 1 ,即u U e
为三阶非线性常微分方程,无解析解,布拉修斯最早给出了 级数解,后来霍华斯等人用龙格—库塔法得到了数值积分解。
平板层流边界层精确解数值表
1.位移厚度
d
又称为流量厚度,排挤厚度,其含义是:对于 不可压缩流体,当在理性流动情况(即不存在附面 层)的情况下,流速均等于主流速度 v 时,流过 d 的流量等于在实际情况下(有附面层)由于粘 性而使流速降低时整个流场减小的流量,即与欠缺 量相等。
退出
对于一给定长度x的器壁,通过 dy 的单位宽度质量流 为 udy ,与无粘性流动相比亏损质量流量为:
定解条件:初始条件:t 0 : u U 0 ( x, y ) 边界条件:y 0 : u 0, 0 y ( ) : u U e 仍然是非线性方程,只有一些特别情况可以得到分 析解 。
平壁层流边界层的布拉修斯解(精确解)
假设:零压梯度
Pe 0, 不可压定常 x
第九章 边界层理论初步
9-1 边界层的概念
• 工程中绝大多数流动都处于高Re区域,即惯性力>>
粘性力, 粘性力可忽略理想流体。
• 但固壁附近要满足无滑移条件,速度低,
通常Re较小,粘性力不能忽略。 •普朗特定义为边界层 边界层内为粘性流动,速度梯度较大, 边界层外为理想流体势流运动。
退出
一. 边界层 边界层原理,即当流体粘度很小时,流经物体的流 动可以分为两个区,物体附近一层很薄的边界层和它以 外的主流区,在前一区域中流的粘性摩擦力起主要作用, 而在后一区域中摩擦力可以忽略不计,1904年德国力学 家L.普朗特通过简单的实验说明了。
Pe 0 )此时可采用 • 更多问题不存在相似性解(如 x
1)级数近似解法; 2)动量积分近似解法; 3)纯数值解法。
• 湍流边界层更为复杂,只能采用 1)半经验理论; 2)数值解。
§9.3 边界层积分方程
流体绕物体的流动可分为成势流区和边界 层区域,而势流区可以使用位势理论求解,而 求解边界层则较困难。 描述边界层粘性流动的是纳维-斯托克斯 方程(N-S方程)
x x ~ 1 , L
y y


y L / Re
~ ,
t
t ~ 1, L /Ue


Ue
~,
P
P ~ 1, 2 U e

, L
u ~ 1, Ue L 1 Re ~ ( ) 2 2 u
u x y 0 u u u P 1 2u 1 2u u . 2 . 2 x y x Re x Re y t 1 1 '2 '2 1 1 2 1 1 1 P 1 2 1 2 u . 2 . 2 x y y Re x Re y t 1 '2 '2 2 1 1
2 2 2u U 3 f U 3 f 2 y x
代入N—S方程后得:
3 f 1 2 f f 2 f f 2 f f 2 ( 2) 3 2
即得到常微分方程:
2 f ff 0
无量纲化与数量级分析
比较各项后的量级后得:
u x y 0 u u u P 1 2u u . 2 x y x Re y t P 0 y
可见,P与y无关,即沿y均匀,可取: 对于边界层问题,
0 t
u v x y 0 2 u u u u v 2 y y x
引入变换:
U x, y x u( , ) f d 0 U (相似变量) (相似函数)
利用:u , - , y x f U 则:
它们界面附近往往会出现对流传质或扩散现象,即在界面 处存在一很薄和浓度很大的区域,通常称为浓度边界层,
u C A C A c ( ) 浓度厚度为: m 0 ( )dy v C AW C A
退出
9-2 边界层微分方程
假设:不可压平面流动,不计质量力,边界层内,
u c eq : 0 x y
引起的质量流量亏损越大。
② 为了保持有粘性与无粘性流动的质量相等,在用无
粘性理论设计管道是应将管壁向外扩大 d
③ 根据边界层速度分布渐近的概念可以导出:
d
0
u ( 1 )dy v
退出
2.动量厚度
与位移厚度相似:无粘性与有粘性流体通过边界层 总的动量流量亏损为: u( v u )dy
1.7208x x 来自 1.7208 U Re x(当η=8.4, f/=1, f=6.67923)

m

0
u u x (1 )dy U U U

0
df df x (1 )d 0.664 d d Re x
可见
3 d 8 m
平壁层流
2 u U 0.664 U f (0) 壁面切应力: w ( ) y 0 y x Re x 2 U w 0.664 壁面阻力系数: C f U 2 Re x
定义为
称名义厚度
9-2、边界层厚度
u 2 , 单位体积流体的惯性力~ V V ~ L
L为流动方向的特征尺度 ,可理解为板长
u 单位体积流体的粘性力~ V ~ 2
2

边界层内,惯性力~粘性力:
2 u
L
~
~
2
u
L L 1 或 ~ u L Re L Re L
2
退出
AC 流入的动量:
d v ( u dy )d x dx 0
( v u )dy
对于整个边界层总的质量流量亏损为:

v
0
( v u )dy
vd ( v u )dy
0 v
根据排挤厚度的定义有:
对于不可压缩流体有:
d
v
0
u (1 )dy v
退出
① d 代表整个边界层内亏损质量流量与无粘性流动
d 越大表明边界层 时单位厚度的质量流量之比,
即 f u U
f 1 f U ( f ) x 2 2
u 2 f U 2 U f x 2 2x
v U 2 f U U 2 U f y x
相应地流体流经器壁时,温度也存在有边界层,叫做
t 为 T 温度边界层,
0.99T
处的厚度。
一般边界层厚度很小,对于平板仅为其长度的几百分
之一。(那么边界层是否可以忽略呢?)
退出
边界层概念
以平板边界层为例,
定义
u x Re x
u 99% 纵坐标, u
5 6 Re 5 10 ~ 3 10 转折点 x
退出
速度为
v
的来流进入前缘后,由于物体的粘附作用,
低层流体的速度变为0。随着x的增加受阻滞的流体在y方 向上逐渐扩大,以致行成一个有明显速度变化的区域,通 常称为速度边界层。 U以渐近连续的方式趋近于 v 边界层与主流之间无
明显的分界线,通常将
界层的名义厚度
v
u 0.99v
处的y值定为速度边
2
总阻力损失(单位宽度):
2 1.328 U l FD w dx 0 2 Re L L
1 L 1.328 C C dx 平均阻力系数: L f L 0 Re L
注意:以上结果不适用于起始点 (Rex 25)
五、边界层问题评述
• 边界层问题求解十分麻烦,上面只是最简单的一种情形。 此问题因存在相似性解(指无量纲的速度分布相同),故 可采用相似变量置换,将方程组化为常微分方程。类似问 题还有轴对称层流边界层。
u 1 p u u u u x v y x v( 2 x 2 y ) 2 2 u v v v 1 p v( v v ) 2 2 x y y x y
2 2
u v 0 连续性方程: x y
平板边界层速度剖面
平壁层流
从计算结果可知:
4. 92x u df U 当 4.92时, 0.99 于是 4.92 或 Re U d x x u x df x d (1 )dy (1 )d lim f ( ) 0 0 U U d U
退出
对于任意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求层流边界层方程的分 析解是相当困难的,许多问题可以通过计算机获得满意的结果。 在工程中许多近似解法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其中动量积分 方程是最简单而又最实用的一种方法,是冯.卡门提出的。 AB 流入的动量:


0

0
u dy
2
CD流出的动量:

d 2 u dy ( u dy )dx dx 0

u u2 ( 1 2 )dy v v
② 焓厚度:
一般有:
I

0
T T u (1 W )dy v TW T
m n d v
TW — 壁温
※能量亏损,焓增加。?
③ 浓度边界层:当某种流体流经一可溶(或含有可
溶物)的固体表面,或两种不太相混流体相互流过时,在

v
0

定义动量厚度 m ,使亏损的动量正好无粘性流动 流动在器壁附近厚度为 m 的动量相等,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