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 导论 世界文化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明包括了文化的基本构成,所有的文化全都是文明的历史 形态,文明在所处的时代就是一定的文化实践。与文明概念相比, 文化的概念更注重现实的实践性质,文化是文明形态的实践方式。 一般来说,文化是具体的、感性的、实践行为;而文明是概 括的、总体的构成;这只是相对的区分,不是一个绝对标尺。我 们说“西方文明”时指由于西方历史文化所形成的这个传统,这 个文化形态。而说到“西方文化”时,则主要是指西方文化的类 型特点,也包括文化当前的与历史的实践方式。 在日常生活中,“文明”一词有另外的用法,如“举止文 明”,“文明卫生”等,而且还有一些时代所留下了词汇,如 “文明戏”,“文明棍”等,与我们所使用的“文明”一词不同, 不属于研究的范围了。
世界文化史
第1讲 导论
Ⅰ、本课程简介 Ⅱ、基本的范畴与问题
wenku.baidu.com、本课程简介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计划 第1 讲 第2 讲 第3 讲 第4 讲 第5 讲 第6 讲 第7 讲 第8 讲 导论 两河流域文明与埃及文明 希伯来文明 古希腊文明 罗马文明 中世纪的西方文化 印度文化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
本课程的教学计划
第9 讲 第10讲 第11讲 第12讲 第13讲 第14讲 第15讲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 欧洲的启蒙运动 拉丁美洲文明 美国文化 日本文化 朝韩文化 非洲文化
本课程的主要参考书
世界文化史 世界文化史 世界文化史 西方文化史 西方文化史论 西方文化史 外国文化史 董小川 高等教育出版社 裔昭印 华东师大出版社2000年 陈佛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年 庄锡昌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福进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徐新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孟昭毅、曾艳兵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 上述哲学原则的历史学运用 貌似零乱的历史现象即史料与史实,属形而下层面的感性认识。 内在的联系与客观的规律,属形而上层面的理性认识。
◎ 遵循从个别到一般和从具体到抽象的思路, 史料和史实,分析归纳和演绎推理,问题和观点, 实现认识的升华。 史料的考证和史实的罗列,只是形而下和感性层面的初步认识。
三、文化体系的构成
文化作为一个系统结构就是说它具有体系性与整体性。 它的各个组成部分是相互联系,互相影响的,部分不能取代全 体,而且部分之合也不等于全体,体系是独立的,自足的,同时 又是区分于其他体系的,这是体系研究的基本原则。
文化体系的构成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五个方面: 1、各国与各民族人民的衣、食、往、行等社会生活及其风俗习惯。 2、社会生产类型,指文化类型的主要生产方式,如畜牧生产、渔猎生 产、农业生产或是工业生产等,在人类历史上,古代文化一般是从农畜 业为主的生产形态开始,逐步进入工业社会。由于社会生产类型在文化 发展中地位重要,所以一般直接称为工业文化、农业文化、渔猎文化 等。 3、国家政治机制,包括国家政体与国体,国家法律制度,政府机构 等。 4、语言文字、科学技术等。 5、文化的精神取向,主要就是宗教信仰、思想观念,文化逻辑与民族 精神,道德评价等。它反映一个民族文化的价值判断与精神取向。
积极参与、交流互动、共同提高
“功夫在诗外” “三人行,必有我师。”
为方便教学,请同学们加入我们班的qq群 295774721,申请加入时请注明自己的学号和姓 名。 加入群之后,修改备注名为:学号-姓名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课堂演讲+学期作业(综述):50%
期末考试:闭卷50%
Ⅱ、基本的范畴与问题
以上五种因素可以分为三个大的层次,即社会生产生活层次(包 括以上所说的社会生活与社会生产)、社会组织层次(包括以上 所说的国家政治机制与科学技术和语言文字),与精神意识形态 层次(包括文化的精神取向)。 由于对文化体系有不同的看法,我们无意要求大家削足适履,只 是作出简单的层次划分,以便利于掌握和分析。
从点、线、面到立体 空间,从局部地区到 全球、宇宙。 “地球村” “宇宙村” “蛮夷” →“外星人”
五、“西方”与“东方”
中国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六国表》中说过: 东方物所始生,西方物之成熟。 司马迁所说的“西方”与“东方”与我们现在所说东西方并 不相同,但是他对文化和空间的感受与思考,以及其中充溢 着的哲理,对于我们今天仍然有参考意义。 19世纪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说: 世界历史从“东方”到“西方”,因为欧洲绝对是历史 的终点,亚洲是起点。世界的历史只有一个东方καþšζχην (“东方”这个名词的本身是一个完全相对的东西);因为 地球是圆的,历史并不围绕它转动,相反地,历史是有一个 决定的“东方”,就是亚细亚。 ——黑格尔:《历史哲学》,王造时译,上海书店 出版社,1999年,110-111页。
本课程的训练内容:
课堂:演讲+讨论 课外:阅读+写作 课堂演讲:每个同学都要参与; 1、尽快选题; 2、准备演讲材料,提前至少一周,发到 我的电子邮箱:liangjianguo2008@126.com ; 3、课堂演讲,5到10分钟。
课外阅读与写作:
选择一个问题,写一篇研究综述,作为期末作业。 1、尽早提交所选问题,通过email告诉我; 2、5月31号之前提交期末作业。 3、最好提前提交,以便反馈修改。
四、世界是什么?
人类对“世界”的认识,从古到今,不断扩大,对世界 文化史的认识也不断深化。 随着考古、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以及交通与科技的 发展,人们逐步认识着世界。
西方“史学之父”希罗多德的《历史》可以说是一 部早期的世界史,写的主要是希腊及爱琴海地区。 中国司马迁的《史记》,把世界叫“天下”,主要 写的是当时以中原为中心的世界。 唐 周昉 蛮夷执贡图

人们对于“文明”的理论也如同对“文化”的解释一样各不 相同,有许多种定义,迄无共识。 我们的研究课题的主要目的不在于探讨哪一种定义更加合适, 而在与研究具体世界文明本身。在本书中我们基本是采取目前国 际上比较通行的看法,即把“文明”理解为广泛意义上的“文 化”,更具体地说,是指占有一定空间的(即地域性的)社会历 史组合体,包括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两方面,即人们有目的的活 动方式及其成果的总和。 ——汝信:《世界文明大系·总序》,北京,中国社会 科学出版社,1999年,2页。 我们在对于世界文化的研究中,将文明作为文化的总体形态 来看待,并不刻意区分两个词。一般情况下,我们取这两个词的 基本含义相同的部分,可以通用。
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的基础课程:《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 《世界现代史》、《世界当代史》和《中国通史》等;
主要相关课程:《世界经济史》、《世界政治制度史》、 《世界宗教史概论》、《中国文化史》等。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总的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世界主要文化发生、发展的历史背景 及概况,并且能够有效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后的工作中; 把握世界文化发展的脉络,能用正确的观点去分析和观察世界 其他文化,并吸取其中的精华,以达到为我所用的目的。 各部分的具体要求: 1、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各个时期和各个区域文化产生与发展 的主要背景; 2、了解与掌握文学、艺术、科技、哲学、史学、教育等领域 的主要文化成就; 3、掌握各种文化发生发展的线索和规律; 4、掌握学习与科学分析世界文化的方法——比较分析法、辩 证分析法等; 5、利用所学知识,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一、历史与历史学 二、文化与文明 三、文化体系的构成 四、世界是什么? 五、“西方”与“东方” 六、世界文化体系的划分 七、世界文化史的分期
一、历史与历史学
什么是历史? 什么是历史学? 历史学是不是科学?
1、历史:
悠悠岁月之如烟往事。
2、历史学:往事的追溯
◎ 认识过程的哲学原则 两种认识及其相互关系: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形而下层面的认识与形而上层面的认识。
第二,虽然“文明”与“文化”有概念的差异,但是,二者 之间的互相联系与互相重合的部分,远远多于它们所表现出 来的差异与区分之处。所以在大多数的使用中,没有必要过 多地纠缠于它们的细微差别,甚至进行无所谓的争议。从广 义来说,文明与文化完全可以等同起来,看做基本相同的范 畴。这样的有助于我们全面地理解它们的实质内容,而不必 过分沉溺于概念的分辨。
黑格尔的东西方已经与我们今天的概念十分相近了,因为从古 代希腊起,欧洲已经开始把自己称为西方,亚洲则代表东方。 黑格尔的说法是片面的,因为并非只有“东方”是一个“完全 相对的东西”,地球是圆的,西方同样是完全相对的。 尽管黑格尔关于东西文化的见解中掺杂着狭隘的民族主义与欧 洲中心主义。但是,他能够看到并肯定东西方的文化差异,对 于今天的人们研究文化关系仍然不无借鉴作用。 其实还有一种奇怪的现象,世界主要文化体系中,除了地中海 大西洋与北美大洋洲之外,近代以来几乎都被看成是“东 方”,包括非洲与拉丁美洲也都被笼统地称之为“东方”,有 人将这种看法称为“无边的东方”。
矛盾的对抗与文明的冲突。
历史学作为社会科学的分支, 旨在从特定的角度探讨和揭示人类社会 的运动轨迹。 学习历史和研究历史的目的, 在于认识社会和服务社会。
二、文化与文明
文化是人类对自然加工、改造即用劳动而创造出来的在物 质或精神方面的各种表现;文明则是文化发展到一定高度,从 而脱离野蛮状态一个社会阶段。 在一定时间和地区内,一种文明常是由多种文化汇合而形 成。就原始文化和文明而论,最简单的区别,一是低级与高级 发展之不同;二是有个体与综合的差异。一般理解:文化和自 然相对待,文明和野蛮相对待,文化可以有糟粕,文明只能为 精华。考古证明,野蛮时代已有各类文化,但不能称为“文 明”,文明高于文化,且为综合与精华的表现,概括地说:文 明是文化长期汇流成的河。作为一个社会源远流长,根深蒂固 的精神基础的,应是文明,而不是文化。 ——黄盛璋:《<亚洲文明>代序》,《亚洲文明》, 第2集,2页,安徽教育出版社,1992年。

文化与文明是两个相关联但又有各自意义与用法的概念。 第一,二者所指范围有相对差异,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二 者又产生了意义上的相对不同。 从基本的意义上,文明指人类一定历史发展阶段所形成的历 史形态。这一形态是历史的累积,表明人类脱离原始社会与野蛮 生活,因此它具有历史类型学的意义。 中国《易经》中说“天下文明”,指的是人类从蒙昧转向智 慧与知识的历史过程,也可以说与这一意义基本相符。
本课程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文学、艺术、科技、哲学、史学、教育等领域
的主要文化成就; 难点:世界文化对当今历史发展的影响,以及我们如何 借鉴世界文化史为当今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系统、全面地了解世界文化发展的基本情况, 加深对世界历史的认识, 加强对中外文化的比较, 学会用正确的观点去分析和观察世界文化,并吸收其中 的精华, 扩大知识面与文化视野,提高人文素质。 文化素质,包括三个能力因素: 学习知识的能力、 应用知识的能力、 创造知识的能力。
◎ 吉萨的金字塔与底比斯的神庙 构成古代埃及历史的缩影 从古王国时期法老的统治 到新王国时期僧侣势力的膨胀。
◎ 紫禁城 构成中国封建社会历史的缩影
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 以及统治者与民众之间的隔绝状态。
◎ 传统民居的四合院 贵贱尊卑的社会现象; 封闭倾向。
◎“911”飞机与纽约世贸大 厦撞击的画面
本课程的参考文献:
赵林著:《西方文化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方汉文著:《西方文化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徐善伟等著:《蓝色诱惑:爱琴文明探秘》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 芬利主编:《希腊的遗产》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 孙道天著:《古希腊历史遗产》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年。 杨俊明等著:《古罗马文化》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 刘洪一著:《犹太文化要义》商务印书馆2004年。 张倩红著:《犹太人·犹太精神》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年。 雷立柏著:《古希腊罗马与基督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 阿尔伯特·甘霖著:《基督教与西方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