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 导论 世界文化史
世界文明史导论
分子逐渐冲破“华夷之辨”的思想禁锢,从“技艺”、“制 度”、“观念”三个层次的学习上层层推进,最终认同了西 方的资本主义“文明”。近代中国的“文明”概念完全是借 鉴西方的语境而来。 在19世纪后期的西方,随着考古学、社会学和人类学的 缘起与确立,开始将“文明”作为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对象、 一种重要领域,这也导致了对“文明”的解读产生了许多内 涵相重叠的定义。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使学术界对“进化” 的观念十分感兴趣,它影响了斯宾塞和美国人类学家路易 斯· 摩尔根等人。他们都认为世界各地区的社会可以按照一个 发展的标准分列在从最低级的野蛮状态到最高级的“文明” 形态序列,并依次划分出“先进的”(“文明的
2、西欧封建化
土地占有的采邑化,自由农民的农奴化,封建主内部关系的 等级化。 查理· 马特的改革,从终身占有到世袭。马尔克公社农民的破 产与沦为农奴。 加洛林帝国的君主查理曼(768-814)的战争对封建化的促 进。 843年,凡尔登条约,帝国瓦解。外敌入侵,内部动荡,封 建化完成。
世界文明史
导 论
一、何谓“文明”
“文明”是世界史、考古学、人类学、社会学和国际政治学 等许多领域的核心词,也常常在日常用语中出现,其含义众 说纷纭,各取所需,莫衷一是。 从词源学和语义学的角度来追溯,“文明”术语在不同的时 期和不同的语境下具有不同的含义。 在中国古代金文中,“文”最初的两个基本含义“文字”和 “纹身”,含有引伸义“修饰”的之意。“文”也特指色彩 交错的纹理,引申为条理、秩序。“明”在古汉语中,有明 亮,彰明的含义。
兰教文明圈、以中国为核心的儒教文明圈,还有佛教文明圈。 这样的划分其实并不那么精确,但或多或少地等够显示个主 要地区的文明特征。 数千年来,各个地区、各个民族不同历史时期的文明现象林林 种种,千差万别,但各种文明形态都经历了各自的流变兴衰、 新旧交替的历史过程。在近代以前,尽管由于山海阻隔、信 仰歧异、习惯差别的限制与阻碍,各主要文明形态之间大体 处于相对封闭、隔绝的状态,到了16世纪,随着西方社会现 代化进程的启动、海道大通和“西力东渐”浪潮的开启,海 道大通和“西力东渐”浪潮的开启,各文明圈之间的碰撞与 交流
世界文明史:导论
美国学者亨廷顿在其《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 的重建》一书中提出:“文明是放大了的文化, 文明史中包括着文化史。” 美国学者克拉克洪提出文明出现的三个表现:
●(1)存在一系列人口至少在5000以上的永久性城 镇、集镇或城市; ● (2)已发明、使用文字; ● (3)已有纪念性的公共建筑和进行礼仪庆典活动 的中心场所。
12
1 、以生产力作为划分文明发展阶段的标准, 将人类文明历程划分为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两 个阶段,而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就是我 们经常所说的现代化。
马克垚认为:史学研究必须要区分不同的 文明,划分不同类型的文明,明确文明在发展 过程中的阶段性。他在《世界文明史》中,把 世界文明划分为农业文明时代和工业文明时代, 从横向角度又可分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 神文明。
(1)认为“文明”与“文化”可以作为涵义 相近或等同的两个概念。在西方,许多人通常 把“文明”与“文化”视为对偶词或同源对似 词。 (2)认为“文明”与“文化”可以按物质和 精神两个方面来区分,前者是物质进步的产物, 后者则与精神领域的遗产相联系。 (3)认为文明是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或者说文明是文化的一个较高的发展阶段,也 有的把它看作是文化的没落阶段。
人类的历史是文明的历史。
---(美)塞缪尔•亨廷顿
世界文明史
导 论
1
文明是人类所创造的全部物质和精神成果。从这 个意义上说,文明史也就是世界通史。---马克垚 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 明演进的历史。 ---刘宗绪
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就是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 合、创新的过程。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客观现实, 是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重要动力。 ---胡锦涛
11
历史人类学
历史人类学第一章导论一、历史人类学的定义:定义一:历史人类学即人类学的“历史”,也就是将文化概念放到过程中去考察,也可以说从文化的角度考察历史。
定义二:历史人类学还是历史学与人类学碰撞并相结合产生的,也就是历史学家采用人类学家的研究方法、视觉、思路来考察历史现象。
自身观点:是一种方法论,即运用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历史问题。
二、历史学的人类学转化文化相对论:每一种文化都具有其独创性和充分的价值﹐因此﹐在比较各民族的文化时﹐必须抛弃以西方文化为中心的“我族文化中心主义”观念。
每个民族的文化时常会有象征该民族文化中最主要特征的“文化核心”。
三、方法的指导:人类学研究的基本材料较少是文字的,而常常是一些形象的实物和口头材料,因此,历史学可从人类学那里学到这类非文字材料的收集、分析、解释的宝贵经验。
比方说,民族志学对于巫术的历史研究有无比的价值,使历史学者可以探讨赋予巫术审判生命力的那些社会、政治、性和心理学上的问题,或者探讨工艺技术或阅读书写能力有限的社会的魔术信仰和宗教习俗的融合。
同样的,人类学的各种看法,有助于了解和区分近代早期诸社会的宗教激情和分隔有助于区别平民和高尚阶级的文化差异——时空、闲暇、工作和家庭生活的差异。
四、人类学的历史化:人类学是未下苦工的历史学,而历史学则是不用头脑的人类学。
”“所谓人类学家下苦功不够,是说对史料的搜集和分析浅尝辄止,不求甚解,以建构理论为兴趣,史料成为理论的附庸。
这种态度早已为中国人类学家所抛弃。
而当人类学家尝试了解各种不同的社会过程的时候,他们就必须去了解,各种社会体系、社会制度、社会角色、社会价值观念及其关系互动,如何在一段悠长的时间中实际运作;而这样做,又要求人类学家考虑到真实的时间流逝,考虑所谓“历史”,以增加学术的深度。
五、历史人类学与历史学的关系在人类学与历史学的互动整合中,历史人类学仍然坚持人类学的原则。
四原则:1)它主要是从事跨民族,或者说跨文化的研究;2)它经常是从事共时态的社会研究;3)它的立场、观点一贯坚持相对主义;4)它的研究思路立足于跨学科的综合研究和全方位的整合性分析。
西方文化概论 第一讲: 关于文化、西方文化及其他
主 讲:孟 节 省
第一讲 关于文化、西方文化及其他
这一讲属于导论,我们的课叫“西方文化概论”,导论主 要围绕文化、西方文化、西方文化概论展开。主要讲以下几个 问题: 一、为什么要学习西方文化? 二、什么是文化? 三、什么是西方文化?西方文化的特点及其精神。 四、学习西方文化的有关问题。
几十年前,有人讲了一个笑话,说的是国际联盟曾以 “大象”为题,悬赏征文。英国人做的事《英国治下的非 洲的猎象事业》;法国人作的是《象的恋爱论》;意大利 人马上就哼了《象啊,象啊„„》的诗歌;德国人提笔就 写思辨性很强的《关于象之研究》;苏联人写的是《俄罗 斯之象—世界之最》;中国人写的是《象群的“伦理纲 常”》;美国人写的是《“象”与“驴”之战》(“象” 为共和党象征,“驴”为民主党象征);波兰人则写了一 篇政论——《波兰的主权与象之关系》。 这则笑话维妙维肖地表现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国 民性格、精神风貌、思维习惯、生活情趣和他们当时在世 界中的地位,这就是文化。
二、什么是文化
1.文化的词源学解释
从词源学上看,“文化”一词含有人类劳动、 改造、加工、区别于自然并驾驭自然的意义。这 个词汇来自拉丁文,本意指耕种、加工、照料、 栽培。今天,人们一般是在人的文化水平、教育 程度、思想修养的意义上运用它。
在中国文字中,“文”是相对于“野”而言的。所谓 “野”,就是未经文明之风吹拂的原始状态。这种状态可 以理解为没文化,也可以理解为野蛮、粗鲁、冲动、无理 性等行为和心理。“文”在中国文字里面,本意为“纹”, 即纹路、纹理、花纹等,强调的是对自然状态的一种人为 地加工和处理。“化”即“华”,做动词用,即“美化” 的意思。《易传》云:“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 以化成天下”就是这个意思。“文化”二字连用,引申到 社会领域,则是教化之意。文化一词最早出现于《说 苑·指武篇》:“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 加诛。”后来,五融在《三月三日曲水诗序》中写到: “设神理以景俗,敷文化以柔道。”从这两个最古老的用 法上看,中国最早的“文化”的概念是“文治和教化”的 意思。
中国的文化史-绪论
• 中国古代学术进展 第十章 学在官府:史官文化与史学传统 第十一章 内圣外王:道身通一的先秦儒学 第十二章 庄周化蝶:存心化物的道家思想 第十三章 阴阳五行:帝国政治与经学建构 第十四章 有无之辨:玄学的兴盛及其论争 第十五章 万川之月:佛的澄明与禅心禅境 第十六章 民胞物与:理学与中国古典学术的终结 中国古代宗教艺术
• 第二十一章 中国古代货币制度和货币形态和演变 第二十二章 中国古代度量衡制度的演变 第二十三章 中国古代天文历法的演变 第二十四章 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成就 第 二十五章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 第二 十六章 中国古代职官制度的沿革
第二十七章 中国古代的选举和科举制度 第二十八章 中国古代的神道观念和主要宗教第 二十九章 中国古代民间神鬼信仰 第三十章 中国古代的禁忌习俗 第 三十一章 中国古代的重要节日
第三节 游动的时代
第分四节 百家争鸣
第四章 帝国建构与文化整合
第一节大一统的历史观念 第二节秦汉制度层面的整合举措
第三节 思想权威的确立 第四节 海纳百川
• 中古——开放融合时代的文化繁荣
第五章 中古的社会与文化
• 第一节 门阀社会 第二节 士族风流
• 第三节 科举制和门阀社会的逐步解体
• 第四节 盛唐气象与中唐后的变局
书·王吉传》:“是以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4.心态文化层: 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及其物化形
态的著作和艺术品。教材中编的语言文字、科学技术、教育、文学、 艺术、史学、伦理道德、宗教、哲学就属于这一文化层面。
文化的一般特征 :
பைடு நூலகம்小如《中国文化史纲要》
• 上古——构筑中华文化
剑桥古代史 第一卷 第一分册,导论与史前史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作者介绍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目录分析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史前史
史前史
铜石
起源
时期
内容
欧洲
导论
古代史
世界
人类 时代
爱琴海地区
新石器时 代
埃及
西亚
地图
地理
文化
内容摘要
《剑桥古代史》初版于20世纪前期,自70年代开始由英语世界及法国、德国等国的知名学者和专家进行长达 30年的重写,由原来的12卷扩展至14卷19册。新版《剑桥古代史》将初版中公元3世纪的古代史下限推到公元7世 纪左右,大量增加关于古代埃及、西亚文明与早期希腊历史,以及社会经济史、文化史的内容,在古代文明的起 源、古代经济的一般特征、古典文明与东方文明的关系、古代世界的转变等一系列根本问题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本书为第一卷第一分册,包括导论与史前史。本书从地球开始形成讲起,叙述了生命的起源、人类的产生和进化 以及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铜石并用时代人类的发展。作者分别是地质学、人类学、考古学、语言学、历史 学、年代学等学科的专家学者,从多角度生动介绍了早期人类发展的历史。本册《导论与史前史》是全套《剑桥 古代史》的组成部分之一,所以在内容安排上只能服从全书的格局,即限于地中海及周边地区,而不涉及东亚、 南亚、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及南、北美洲。这对于想了解整个世界史前史的读者来说,可能是个缺憾。
精彩摘录
这是《剑桥古代史.第一卷.第一分册,导论与史前史》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谢谢观看
与农夫
第六节农夫与 陶工
世界文化史重要名解
填空:美索不达米亚文明1 苏美尔三大贡献:车轮、历法、文字。
2 人类进化阶段划分——四阶段划分法: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
三阶段划分法(理查德-利基):南方古猿、直立人(爪哇人、海德堡人、北京人)、智人(山顶洞人,德国尼安德特人,法国克罗马农人)。
3 1871年,爱德华-泰勒对文化提出定义。
4 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阶段,是人类是史前时代。
5 考古学家根据古人类生产工具的研究,划分为: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
旧石器最久。
6 书中对人类进化阶段的划分:早期猿人、晚期猿人(直立人)、早期智人(古人)、晚期智人(能人)。
7 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已经使用火。
8 人类的第一个社会组织形式是血缘家族。
9 旧石器时代就产生了原始宗教,图腾。
10 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已经创作出最初的艺术作品,最杰出的代表是洞穴壁画,西班牙阿尔塔米拉壁画;法国拉斯哥石窟,复活节岛上的石像,耶利哥城遗址。
11 磨光石器的流行和陶器的广泛使用,是新时期时代的主要标志。
12 瓦巴那基人的“玉米传说”。
13 最初的文字就是结绳记事和刻痕记事。
秘鲁印加人最发达,魁普,意思是结子。
14 最早的文字是由苏美尔人创造的。
15 人类最早的城市出现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16 拉尔夫、伯恩斯认为,文字和城市的出现,标志着人类文明的诞生。
17 目前中国上古和中古的分界线是:亲皇朝为界。
欧洲历史的分期: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为界(上古和中古)。
世界古代文化史的上下限:上限是最早文字的出现,下限为1453年东罗马帝国的灭亡。
18 上古文化中,人类取得主要文化成就之一:轴心时代。
由雅思贝尔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提出。
19 人类最早文明的产生之地:西亚的两个流域,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苏美尔文明)——“河间之地”。
20 入侵的阿卡德帝国寿命不长,被其他人打败后,苏美尔人的城邦国家一个个复苏,最强大的是乌尔城邦,建立者乌尔纳木颁布了现今所知世界上第一部法典:《乌尔纳木法典》。
28214世界文化史
28214 世界文化史江苏教育学院编(高纲0853)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二、《世界文化史》是中学历史老师进修高师本科或自考本科的一门专业理论课。
世界文化史是一门综合性、交叉性的学科课程,它涵盖了哲学史、伦理史、文学史、艺术史、科技史,它从宏观的角度阐述世界各民族创造的文化以及各种文化的起源、发展、衰落和成就。
阐明各种文化的传播、交流、冲突和融合的历史。
按东西方两大文化系统讲述古代文化、中世纪文化、近代文化、现代文化的发展概况及其特点。
从欧洲文化、美洲文化、东方文化的相互比较中发掘各大文化圈内的文明特点。
论述各种文明的特质、评述各大文化的优劣长短。
考试的目的是为了检测自考学员对世界文化史所涉及的哲学、伦理、文学、艺术、宗教史的几大层面是否有一个清晰、简略的发展史线索,要求学员对该课程的跨科学的综合研究性质有明确的认识,要注意各学科间的渗透。
要加强知识的多面性、思维能力多方面的锻炼。
要使学员在各学科领域里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其目的是使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丰厚的文化底蕴,使学生受到历史文化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的哺育、滋养和艺术修养的锻炼。
这是当前教育改革所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课程的考试内容、考核目标和考试命题应充分体现上述目的。
考试的能级要求分为识记、理解、应用三个层次。
识记能级要求:背诵记忆性的知识,如概念、填空或名词解释等。
理解能级要求分三个层面:A、综述(展开材料分析,立足自己的见解),B简要阐释(把教材的观点说清楚、无须展开)。
C把握要点(把书中所列小标题罗例即可)。
应用能级要求:联系社会、历史现实加以分析,应用性强。
学员在学习本课程时,应根据考纲要求,掌握教材的整体结构、既突出重点,又兼顾全面。
第一章导论(一)目的要求通过导言的学习,了解世界文化史所研究的主要内容、核心概念、步及范围、基本宗旨和研究状况。
掌握基本理论问题,对本学科有概括的了解,认识学习世界文化史的重要意义。
(二)考试内容1.“文化”界说(识记)2.世界文化史纲要(B)3.主要的文化史著作(识记)4.世界文化史的分期(B)5.学习文化史的目的和方法(B)第二章文化的起源(一)目的要求该章叙述文化的起源,语言文字的起源,艺术的起源,宗教的起源和科学的萌芽五大问题。
世界中世纪史第一讲 导论PPT课件
返回四
2.学习方法
①要认真对待历史学习,认真看书听 课,作好课堂笔记,结合自学,博览与精 读相结合。
②重视阅读经典著作。 ③把握中世纪历史区域性发展的特点。 ④注意东西、中外比较学习。
⑤留心史学研究,特别是世界中世 纪史研究的动态,掌握最新情报,紧跟 史学发展步伐。
⑥学好外语。这是进一步学习和掌 握乃至研究世界史所必备的基本功之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返回四
学习总结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从魏晋至明清的中国历史也是世界历史的 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本课程不再具体讲述。
返回三
四、学习世界中世纪史的 意义和方法
1.学习意义 2.学习方法
返回导论
1.学习意义 ①可丰富知识,扩大视野,提高素质。
②可了解历史发展规律,封建社会是 人类社会历史必经阶段之一,没有它,就 不可能孕育出近代资本主义社会。没有中 世纪史知识,便不可能深入了解当今时代, 如封建兴衰,中西不同发展等。
19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20
中国近现代史课件 第一讲
▪ 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 月色被打捞起 晕开了结局 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 你眼带笑意
▪ 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於碗底 临摹宋体落款时却惦记著你 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 极细腻 犹如绣花针落地 帘外芭蕉惹骤雨 门环惹铜绿 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 在泼墨山水画里 你从墨色深处被隐去
▪ 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 炊烟袅袅升起 隔江千万里 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 就当我 为遇见你伏笔 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 月色被打捞起 晕开了结局 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 你眼带笑意
…… 弹指岁月 倾城顷刻间烟灭 青石板街 回眸一笑你婉约 恨了没 摇头轻叹谁让你蹙着眉 而深闺 徒留胭脂味
人雁南飞 转身一瞥你噙泪 掬一把月 手揽回忆怎么睡 又怎么会 心事密缝绣花鞋 针针怨怼 若花怨蝶 你会怨着谁
…… 无关风月 我题序等你回 手书无愧 无惧人间是非 雨打蕉叶 又潇潇了几夜 我等春雷 来提醒你爱谁
中国近现代史
第一讲 导 论
一、历史的意义 二、历史是什么? 三、考与文化传承 ▪ 史学与现实社会 ▪ 史学与价值品性
▪ 悠久:从黄帝传说以来约得四千六百余年; 从古竹书纪年载夏以来,约得三千七百余 年。
▪ 无间断:自周共和行政以下,明白有年可 稽;自鲁隐公元年以下,明白有月日可详。
▪ 我是个穷秀才 中状元考进来 却一直状况外 被宦官所陷害 那公公的人脉 遍五湖通四海 大内的高手坏 砸朝廷的招牌 公公他偏头痛 公公他偏头痛 说银两不够重 公公公 公公公 公公 公公贪污很凶 公公贪污很凶 那军饷被掏空 后宫有 佳丽三千 却不能 碰 公公~公公~公公~~~~~~ 我进京赶考 免不了学而时习之的 摇头晃 脑 东方的琴棋书画比西方有情调 弹琵琶古筝我的调调给力重要 再感谢各位乡亲还有父父老
国际关系史课程 课件
第十讲:未来国际关系的趋势与挑战
● 10.1 多极化与全球治理 ● 10.2 科技与信息时代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 10.3 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合作
谢谢观看!
● 1.1 什么是国际关系史? ● 1.2 国际关系史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 1.3 国际关系史的重要性和影响
第二讲:古代国际关系
● 2.1 古代文明间的交往与冲突 ● 2.2 古代帝国与城邦制度 ● 2.3 古代国际贸易与文化交流
第三讲:近代国际关系
● 3.1 西方现代国际体系的形成 ● 3.2 殖民主义与帝国主义 ● 3.3 世界战争与国际秩序的崩溃
第七讲:国际冲突与和平
● 7.1 战争与冲突的根源 ● 7.2 和平与冲突解决的理论与实践 ● 7.3 国际调解与冲突预防
第八讲:国际经济关系
● 8.1 国际贸易与全球化 ● 8.2 发展中国家与国际经济秩序 ● 8.3 国际金融与全球经济危机
第九讲:新兴国家的崛起
● 9.1 新兴国家的定义与特征 ● 9.2 新兴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角色 ● 9.3 新兴国家与国际关系的变革
国际关系史课程课件
目录
● 第一讲:导论 ● 第二讲:古代国际关系 ● 第三讲:近代国际关系 ● 第四讲:冷战时期 ● 第五讲:后冷战时期 ● 第六讲:国际组织与合作 ● 第七讲:国际冲突与和平 ● 第八讲:国际经济关系 ● 第九讲:新兴国家的崛起 ● 第十讲:未来国际关系的趋势与挑战
第一讲:导论
第四讲:冷战时期
● 4.1 冷战的起因和基本特征 ● 4.2 超级大国的竞争与冲突 战结束的原因和影响 ● 5.2 新的国际秩序的建立 ● 5.3 全球化与国际关系的新挑战
第六讲:国际组织与合作
● 6.1 联合国的成立与功能 ● 6.2 国际组织在解决全球性问题中的作用 ● 6.3 国际合作与全球治理
中西文化,第一章-导论文化概说
4.行为文化
行为文化:约定俗成的习惯和定势,是 以民风民俗形态出现,见于日常生活之中, 具有鲜明民族性和地域性的行为模式。
你能列举一些具有地域和民族特 色的行为文化吗?
需要说明的是,文化的各个层次之间是一个 有机整体,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互为表 里,不能割裂。 只是为了考察文化提供不同的切入点, 才分层论析。
一个国家的制度,是文化,是价 值观的体现。反过来,某种制度又 巩固着某种价值观。制度规范虽各 具特色,但显然有先进与落后之分。 体制改革,就是革掉落后的制度, 创造或引进先进的制度。
三、文化的层次和结构
关于文化的层次和结构,有以下几 种观点: (1)两分说: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2)三层次说:物质,制度,精神;
2.价值观是文化的的核心
价值观是判断孰是孰非,孰重孰轻 的标准体系。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 是文化的最高境界。 当今人类最高价值观:自由、平等、 正义;真、善、美。
价值观虽各具特色,但有先进落 后之分。文化的先进与落后,主要是 价值观的先进与落后。如自由与专制, 平等与特权,正义与邪恶,真与假, 善与恶,美与丑。
——中国文化:情感,虚文本位:中国文 化重情感,虚文,人与人关系以情感为 基础。 e.g.“交游称贷,视为当然,其偿也无 期,其质也无物,惟以感情为条 件.……社会经济,因以大乱。”
e.g.“亲养其子,复育其孙;以五递进,又各纳 妇,一门之内,人口近百矣;况夫累代同居,传 为佳话。虚文炫世,其害滋多!男妇群君,内多 诟谇;依赖成性,生产日微;貌为家庭和乐,实 则黑幕潜张,而生机日促耳。昆季之间,率为共 产,倘不相养,必为世讥。事畜之外,兼及昆季。 至简之家,恒有八口。一人之力,曷以肩兹因此 被养之昆季习为游惰,遗害於家庭及社会者亦不 少。” 中国表面上风俗淳厚,但实际上却造成人的依 赖性,减低生产力。
《中国文化概论》课程讲义
中国文化概论目录第一讲导论第二讲炎黄时代的中国文化的开端第三讲传统文化的灵魂——中国哲学第四讲伦理道德的人文文化第五讲中国古代宗教的主体——佛教与道德第六讲中国文物与艺术精品第七讲中国饮食与医药、养生文化第八讲中国古代建筑与园林第九讲中国文化的摇篮——学校与教育第十讲挑战与机遇第一讲导论中国文化概论是一门旨在介绍中国文化概况的课程。
学习这门课程,其目的就是要认识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的内容,了解传统文化,思考与评价其价值,同时展望其未来命运。
1.文化的概论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合。
2.中国文化的结构与层次本课程是以文化学的理论和方法来介绍中国文化的概况的一门课程,要认识和理解中国文化及其精神,必须从理论的角度,结合中国文化的实际来观察和思考。
这样才能不为众多的文化现象所感;也才能不把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抽象化,而只剩下理论的条文。
中国文化包含非常丰富,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
但文化学是有其同性,这也就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一、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p.2 —p.3)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产生和中国历史的演进是同步的。
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萌芽很早。
中国文化“人文”精神的特征:重视人的道德修养,主张人通过自身修养的学习,成为高尚的人,有理想的人。
中国文化“人文”精神负面价值的估价与评说。
中国文化“人文”精神既存在于观念文化,也渗透于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
二、中国文化的“自然”精神(p.3 —p.4)中国文化的创造有其物质基础,而在古代中国,这个物质基础就是农耕生产方式。
中国文化的“自然”精神表现为“天人合一”的思想,和力求与自然合谐的行为。
三、中国文化的“奇偶”精神(p.4 —p.5)中国人在农耕的实践中,创造了“阴”、“阳”两个中国文化范畴,又在数字计称方面归纳出“奇”与“偶”的概念。
“奇偶”变纶形成了中国古代思维方式的特征。
四、中国文化的“会通”精神(p.5 —p.6)中国文化不是抱残守缺、固步自封的变化。
中国文化概论
第三讲: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一、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天人合一与以人为本 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产生和中国历史的演进是同步的。中 国文化的“人文”精神萌芽很早。 中国文化“人文”精神的特征:尊重人的价值。 尊重生命的价值、尊重头脑的价值(科学)、尊重灵魄(宗教 )的价值。德、智、体全面发展。 1.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和谐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追求的最高境 界。重视自然的和谐、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 、人与人的和谐。做人做事和为贵,恰到好处,为人坚持原则 以能团结和谐。 2.以人为本:以民为本、重人伦远鬼神。民为重、社稷次之、 君为轻。 3、肯定个体与心性向善、完美人格的培养:以德性修养为安 身立命之本,重视道德自觉和人格的完美、强调道德在社会、 人生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
陶器和玉器是文化的载体,史前陶器和玉器的制作是与史 前农业相律而发生发展起来的。从陶器和玉器的产地分析 ,可用“西陶东玉”来表述。黄河流域上游的仰韶文化以 彩陶的制作为代表,东北红山文化和长江下游的良诸文化 则以五器最为发达。
炎黄时代的陶器和玉器涌现出大批珍贵的艺术品,开始形 成中国造型艺术的特点,显示出中国艺术传统的发展方向 。在中国文化中,玉器最初是装饰品。新后器时代中晚期 以后,小型玉器被大型玉器所取代,具有了一定的政治意 义,渗透进社会等级观念和原始宗教意识。往后,又发展 成为标志高尚道德品质、象征吉祥如意贵重器物,
中国文化内含非常丰富,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 但文化学是有其同性,这也就是中国文化的基本 精神。
中国文化形成的自然与社会条件
一、中国文化形成与存在的基础 1、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与中国文化的形成 •复杂的地理条件与中国文化的多样化 •优越封闭的地理环境与中国文化的完整与独立 2、人种因素 3、经济与生产方式 •农耕与游牧两种经济类型 •以农业自然经济为主的生产方式
中国文化史纲要
中国文化史纲要第一章导论一、中国文化史的主要内容本课将从古老的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起源讲起,涉及到中国文化的发展脉络、汉字文化、儒道思想文化、宗教文化、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与发明、中国古代工艺、建筑文化、古代音乐舞蹈和戏曲文化、中国古代绘画和雕塑等各领域。
第一节中国文化界说一、文化界说文化是中国古已有之的词汇。
成文于战国的《易传》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人类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的产品称之为文化。
文化区分为狭义文化和广义文化。
狭义文化主要是指观念形态文化,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等属于上层建筑的复杂共同体,习惯上称为精神文化。
广义文化包括人类的一切创造,由三个部分组成: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精神文化。
有关文化的分类: 在有关文化定义的讨论中,学者们发现要想在一个层面上给文化下一个公认的定义是困难的,所以开始尝试对文化进行分类定义,应当说这是富有实际意义的聪明做法。
关于文化的分类定义,影响最广的是根据文化的结构和范畴把文化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
广义的文化即大写的文化(Culture with a big C),狭义的文化即小写的文化(culture with a small c)。
广义文化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个方面。
物质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种种物质文明,包括交通工具、服饰、日常用品等,是一种可见的显性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分别指生活制度、家庭制度、社会制度以及思维方式、宗教信仰、审美情趣,它们属于不可见的隐性文化。
包括文学、哲学、政治等方面内容。
可见,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被称作“大文化”。
广义的“文化”从人之所以为人的意义上立论,认为正是文化的出现“将动物的人变为创造的人、组织的人、思想的人、说话的人以及计划的人”,因而将人类社会——历史生活的全部内容统统摄入“文化”的定义域。
g类教材类型
g类教材类型
G类教材通常指的是“G文化、科学、教育、体育类”的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别:
1. G0:文化理论类教材,如《文化研究导论》等。
2. G1: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概况类教材,如《世界文化史》等。
3. G2:信息与知识传播类教材,如《信息传播学》等。
4. G3:科学、科学研究类教材,如《科学哲学》等。
5. G4:教育类教材,如《教育学原理》等。
6. G8:体育类教材,如《体育心理学》等。
此外,还有G17:青少年、儿童教育与文化类教材,如《儿童心理学》等。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同版本的G类教材分类可能存在差异,建议查阅具体版本的教材目录以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世界文化史参考书目总汇
世界文化史参考书目总汇一:文化史1、历史的灵魂,李公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10月版2、European Culture : an Introducton,王佐良等,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2年版3、世界文明史(上、下),菲列普·李·拉尔夫等,商务印书馆19984、西方文明史(1、2)罗伯特·E·勒纳等,中国青年出版社20035、我们为什么有文化,麦克尔·卡里瑟斯,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6、人上之升,雅可布·布洛诺夫斯基,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7、艺术与文明,肯尼斯·卡拉克,东方出版中心20018、全球通史(上、下),斯塔夫里阿诺斯,上海社科院出版社19889、人论,恩斯特·卡西尔,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10、原始文化,泰勒,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11、原始思维,列维·布留尔,商务印书馆198112、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涻尔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13、历史研究,汤因比,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14、中世纪的衰落,约翰·赫伊津哈,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715、西方人文主义传统,阿伦·布洛克,三联书店199716、西方名著入门(1~9卷),哈钦斯等,商务印书馆199517、欧洲文化史(上、下),彼得·李伯庚,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18、从黎明到衰落,雅克·巴尔赞,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19、世界人文简史——文化与价值,劳伦斯·卡宁汉姆等,中国青年出版社2005年11月20、20世纪思想史,彼得·沃森,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1月21、世界人文史(上、下),罗伯特·C·拉姆,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年1月22、欧洲史(上、下),诺曼·戴维斯,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年1月23、世界:一部历史(上、下)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5月24、一生的读书计划,苏迪曼,花城出版社,198125、人文科学的逻辑,卡西尔,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26、文化人类学,S·南达27、贡布里希文选二:原始文化1、古人类学,吴汝康,文物出版社,19912、地球上的人们——世界史前史导论,B·M·费根,文物出版社,19913、The Adventure of Men,A·S·Gregfor,商务出版社,19944、原始文化研究,朱狄,三联书店,19985、非洲通史,J·基-泽博编,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46、原始人的心智,F·博厄斯,国际文化出版社,19897、原始艺术,F·博厄斯,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8、剑桥插图史前艺术史,保罗·巴恩,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9、原始文化,泰勒,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同1-10)10、原始思维,列维·布留尔,商务印书馆,1981(同1-11)11、世界人口经济史,卡路·M·奇波拉,商务印书馆,199312、事物的起源,利普斯,四川民族出版社,198213、原始人的法,E·霍贝尔,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4、古代社会(上、下),L·H·摩尔根,商务印书馆,197715、远古以来的人类生命线,斯塔夫里阿诺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16、世界历史,朱龙华,北大出版社,199117、世界上古史纲,世界上古史纲编写组,人民出版社,197918、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贾雷德·戴蒙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19、考古学:理论、方法与实践,科林·伦福如保罗·巴恩,文物出版社,2004 三:两河流域1、神秘的苏美尔人,哈里特·克劳福特,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2、日出东方——苏美尔文明探秘,拱玉书,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3、中东,伯纳德·路易斯,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04、美索不达亚考古,S·劳埃德,文物出版社,19905、近东与中东的文明,R·格鲁塞,上海人类出版社,1981四:两河流域(下)——希伯来文化1、波斯人,戴尔·布朗,华夏出版社&广西人民出版社20022、世界上古史纲,世界上古史纲编写组,人民出版社,19793、世界历史,朱龙华,北大出版社,1991(同2-16)4、希伯来文化,朱维之主编,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5、简明犹太民族史,C·罗斯,山东大学出版社,19976、圣经中的犹太行迹,J·B·加百尔,上海三联书店,19917、犹太的思想,R.M.塞尔茨,上海三联书店,19948、犹太的技艺,陈超南,上海三联出版社,19969、以色列2000年,丹·巴哈特等,山东画报出版社,200310、耶路撒冷2000年,丹·巴哈特等,山东画报出版社,200311、犹太百科全书,徐新、凌继尧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12、圣经·旧约全书13、宗教词典,任继愈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198114、圣经百科词典,梁工主编,辽宁人民出版社,199015、旧约概论,(英)约翰·德雷恩,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16、犹太教的本质,(德)利奥·释克,山东大学出版社,200217、圣经文学十二讲,朱维之,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18、圣经文学,(美)勒兰德·莱肯,春风文艺出版社,198819、伟大的代码——圣经与文学,(加)诺恩洛普·弗莱,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20、法律与宗教,伯尔曼,三联书店,199121、法律的故事,约翰·麦·赞恩,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22、牛津法律大辞典,戴维·M·沃克,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五:古埃及1、非洲通史,莫赫塔尔主编,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42、古代埃及史,周启迪,北师大出版社,19943、古代埃及史,刘文鹏,商务印书馆,20004、人类早期文明的“木乃伊”——古埃及文化求实,汉尼稀等,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5、解剖古埃及,巴里·克姆,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6、技术史,查尔斯·辛格等,上海科技教育,2004六:古希腊(古希腊时期著作)1、历史(上、下),希罗多德,商务印书馆,19972、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上、下),修昔底德,商务印书馆,19973、长征记,色诺芬,商务印书馆,19854、回忆苏格拉底,色诺芬,商务印书馆,19845、雅典政制,亚里士多德,三联书店,19576、希腊罗马名人传,普鲁诺克,商务印书馆,1995(古希腊著作研究著作)7、历史著作史,J.W.汤普森,商务印书馆,19888、多面的历史——从希罗多德到赫尔德的历史探索,唐约德·R·凯利,三联书店,2003 (古希腊历史与考古著作)9、剑桥插图古希腊史,保罗·卡特里奇,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10、会说话的希腊石头,保罗·麦克金德里克,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11、爱琴海沿岸的奇异王国,戴尔·布朗主编,华夏出版社、广西人民出版社,200212、希腊庙宇、陵墓和珍宝,戴尔·布朗主编,华夏出版社、广西人民出版社,200213、爱琴文明探源,列昂纳德·科特勒尔,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14、希腊僭主,A·安德鲁斯,商务印书馆,199715、古希腊历史遗产,孙道天,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古希腊社会与文化著作)16、希腊人,基托,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17、希腊方式——通向西方文明的源流,伊迪丝·汉密尔顿,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18、希腊的遗产,F·I·芬利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19、古希腊风化史,利奇德,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20、希腊思想的起源,让—皮埃尔·韦尔南,三联书店,199621、从开端到柏拉图,泰勒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22、古典思想,特伦斯·欧文,辽宁教育出版社、牛津大学出版社,199823、苏格拉底的审判,斯东,三联书店,199824、希腊漫话,罗念生,三联书店,198825、古代希腊文化仪式研究,吴晓群,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26、西洋世界军事史,J.F.C.富勒,广西师大出版社,200427、希腊的神话与传说,斯威布,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28、伊利亚特,荷马(罗念生、王焕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29、奥德赛,荷马(王焕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30、古希腊悲剧经典,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罗念生译)、作家出版社,199831、古希腊三大悲剧家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32、古希腊文学史,吉尔伯特·默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33、西方科学的起源,戴维·德林伯格,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34、医学史,卡斯蒂廖尼,广西师大出版社,200335、西方政治思想史,约翰·麦克里兰,海南出版社,200336、古希腊政治、社会和文化史,萨拉·B·波莫罗伊等,上海三联书店,2010(《理想国》及其研究著作)37、理想国,柏拉图(郭斌和、张竹明译),商务印书馆,198638、理解柏拉图,戴维·梅林,辽宁教育出版社、牛津大学出版社,200039、柏拉图——生平及其著作,A·E·泰勒,商务印书馆,198640、柏拉图研究,王宏文、宋洁人,山东人民出版社,1991七:古罗马1、高卢战记,(古罗马)恺撒,商务印书馆,19952、编年史,(古罗马)塔西伦,商务印书馆,19913、罗马史(上、下),(古罗马)阿庇安,商务印书馆,19954、罗马十二帝王传,(古罗马)苏维托里乌斯,商务印书馆,19965、罗马帝国衰亡史(上、下),(英)爱德华·吉本,商务印书馆,19976、罗马盛衰原因论,(法)孟德斯鸠,商务印书馆,19847、罗马史,(德)特奥多尔·蒙森,商务印书馆,19948、罗马帝国经济史(上、下),(美)M·罗斯托夫采夫,商务印书馆,19859、古罗马风化史,(德)奥托·弗基,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10、罗马的起源,(法)雷蒙·布洛克,商务印书馆,199811、罗马史纲要,杨共乐,东方出版社,199412、罗马文化的古典传统,朱龙华,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八:中世纪1、欧洲中世纪简史,C.W.霍莱斯特,商务印书馆,19882、中世纪经济社会史(上、下),J.W.汤普逊,商务印书馆,19843、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J.W.汤普逊,商务印书馆,19924、中世纪文化范畴,A.古列维奇,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5、中世纪欧洲经济社会史,H.皮朗,上海人民出版社,19646、中世纪的城市,H.皮朗,商务印书馆,19857、中世纪的知识分子,J.勒戈夫,商务印书馆,19968、中世纪欧洲生活与劳动,P.布瓦松纳,商务印书馆,19859、中世纪的生活,热·多古尔,商务印书馆,199810、中世纪,卢·加托,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11、十字军东征,卢·加托,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12、中世纪的衰落,约翰·赫伊津哈,中国美院出版社,199713、第四等级——中世纪欧洲妇女史,苏拉密斯·萨哈,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14、基督教史,唐逸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15、基督教简史,C.F.穆尔,商务印书馆,198116、基督教会史,W.沃尔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17、牛津基督教史,约翰·麦克曼勒斯主编,贵州人民出版社,199518、TheConsiseHistoryofChristianity(基督教简史),R.DeanPeterson,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9、宗教与西方文化的兴起,C.道森,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20、二十世纪宗教思想,J.麦奎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21、走向十字架上的真,刘小枫,上海三联书店,199422、文化神学,保罗·蒂利希,工人出版社,198823、基督教与西方文化(英汉对照),阿尔伯特·甘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24、基督教辞典,《基督教辞典》编写组,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425、剑桥插图中世纪史(350~950年),罗伯特·福西耶,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26、剑桥插图中世纪史(950~1250年),罗伯特·福西耶,山东画报出版社,2008九:西方文化的近代化转型1、佛罗伦萨史,尼科洛·马基雅维里,商务印书馆,19822、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雅各布·布克哈特,商务印书馆,19793、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第一部“文艺复兴”),G.R.波特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4、近现代世界史(上卷),帕尔默·科尔顿,商务印书馆,19885、近代欧洲的兴起,朱孝远,学林出版社,19976、文艺复兴,沃尔特·佩特,广西师大出版社,20007、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丹尼斯·哈伊,三联书店,19988、意大利人文主义,加林,三联书店,19989、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欧金尼奥·加林,三联书店,200310、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与自然,埃伦·G·杜布斯,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11、文艺复兴书信集,李瑜译,学林出版社,200212、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布罗代尔,三联书店,199213、文艺复兴,P.富尔,商务印书馆,199514、宗教改革,R.斯托非,商务印书馆,199515、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马克斯·韦伯,三联书店,198716、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坚尼·布鲁克尔,三联书店,198517、这是我的立场——改教先导马丁·路德传记,罗伦培登,译林出版社,1993补充书目:马基雅维里相关18、论李维,马基雅维里19、君王论,马基雅维里20、关于马基雅维里的思考,利奥·斯特劳斯韦伯相关韦伯主要中译本21、世界经济通史,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22、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同15),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三联书店198723、儒教与道教,江苏人民出版社1993,商务印书馆199524、民族国家与经济政策,三联书店,1997韦伯研究25、社会学思想名家(卷六:马克斯·韦伯),A.科瑟,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26、社会学理论(章六:“马克斯·韦伯与合理化问题”),D.P.约翰逊,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十:近代西方启蒙文化工具书:1、《外国哲学大辞典》,冯契、徐孝道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理性”相关:2、奴役与抗争——科学与艺术,李公明3、希腊思想的起源(117~119页),韦尔南,泰海鹰译,三联书店,19964、西方哲学史(66页),梯利,葛力译,商务印书馆,19955、荣木谭(112页),唐逸,商务印书馆,2000近代自然科学相关:6、十六、十七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亚·沃尔夫,商务印书馆,19857、科学与宗教,约翰·H·布鲁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8、科学与启蒙运动,托马斯·L·汉金斯,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9、近代科学的建构,理查德·S·韦斯特福尔,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10、技术发展简史,乔治·巴萨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11、西方科学的起源,戴维·林德伯格,中国对外出版翻译公司,2001卢梭相关:12、卢梭、康德、歌德,卡西尔,三联书店,199213、西方政治传统(章四),F.沃特金斯,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十一:工业化时代的西方文化约翰·斯图亚特·密尔的著作1、论自由(1859),程崇华译,商务印书馆,19962、代议制政府(1861)3、逻辑学体系(1843)密尔的相关研究著作4、论出版自由,密尔顿,商务印书馆,19965、论宗教宽容,洛克,商务印书馆,19966、表达自由的法律限度,亚历山大·米克尔约翰,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7、自由主义,霍布豪斯,商务印书馆,1996马克斯、恩格斯著作8、共产党宣言,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译,1992十二:补充书目教师建议阅读(2011.6.2)1、世界名著鉴赏大辞典(共四册),F.N.麦吉尔,中国书籍出版社,19902、十九世纪西方音乐文化史,保罗·亨利·朗格,人民音乐出版社,19823、十九世纪文学主流(共六卷),G.勃兰兑斯,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4、中国古代文学英华,程千帆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845、追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往事再现,斯蒂芬·欧文,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6、在风中流亡的诗与思想史,李公明,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7、报刊:《东方早报·上海书评》、《南方都市报·阅读周刊》等其他8、中国史研究入门,山根幸夫9、中国艺术精神,徐复观(台)。
大学世界史教案全集
课程名称:世界史授课对象:大学本科生授课时长:共15周,每周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脉络,掌握世界史的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国际视野,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
教学大纲:第一周:导论1. 介绍世界史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2. 阐述世界史的基本分期和特点。
3. 强调学习世界史的意义。
第二周:古代世界史1. 人类起源和文明起源。
2. 古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的古代文明。
3. 古希腊和罗马的文明。
第三周:古典世界史1. 中世纪的欧洲。
2. 伊斯兰文明的兴起和发展。
3. 亚洲其他地区的古代文明。
第四周:中世纪欧洲史1. 查理曼帝国和神圣罗马帝国。
2. 欧洲封建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3. 教会与世俗政权的冲突。
第五周: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1. 文艺复兴的起源和特点。
2. 宗教改革的兴起和影响。
3. 欧洲殖民主义的兴起。
第六周:近代世界史1. 17、18世纪的欧洲。
2. 工业革命的兴起和影响。
3. 欧洲殖民主义在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的扩张。
第七周:现代世界史1. 19世纪的欧洲和美洲。
2. 20世纪初的国际关系和两次世界大战。
3. 冷战时期的国际格局。
第八周:当代世界史1. 冷战结束后的国际格局。
2. 全球化和地区一体化。
3. 全球性问题与人类发展。
第九周:中国与世界1. 中国古代与世界的关系。
2. 近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3. 当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第十周:亚洲国家的发展1. 亚洲国家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2. 亚洲国家的发展历程和成就。
3. 亚洲国家面临的挑战。
第十一周:欧洲国家的发展1. 欧洲国家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2. 欧洲国家的发展历程和成就。
3. 欧洲国家面临的挑战。
第十二周:非洲国家的发展1. 非洲国家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2. 非洲国家的发展历程和成就。
3. 非洲国家面临的挑战。
第十三周:拉丁美洲国家的发展1. 拉丁美洲国家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历史与历史学
什么是历史? 什么是历史学? 历史学是不是科学?
1、历史:
悠悠岁月之如烟往事。
2、历史学:往事的追溯
◎ 认识过程的哲学原则 两种认识及其相互关系: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形而下层面的认识与形而上层面的认识。
积极参与、交流互动、共同提高
“功夫在诗外” “三人行,必有我师。”
为方便教学,请同学们加入我们班的qq群 295774721,申请加入时请注明自己的学号和姓 名。 加入群之后,修改备注名为:学号-姓名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课堂演讲+学期作业(综述):50%
期末考试:闭卷50%
Ⅱ、基本的范畴与问题
三、文化体系的构成
文化作为一个系统结构就是说它具有体系性与整体性。 它的各个组成部分是相互联系,互相影响的,部分不能取代全 体,而且部分之合也不等于全体,体系是独立的,自足的,同时 又是区分于其他体系的,这是体系研究的基本原则。
文化体系的构成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五个方面: 1、各国与各民族人民的衣、食、往、行等社会生活及其风俗习惯。 2、社会生产类型,指文化类型的主要生产方式,如畜牧生产、渔猎生 产、农业生产或是工业生产等,在人类历史上,古代文化一般是从农畜 业为主的生产形态开始,逐步进入工业社会。由于社会生产类型在文化 发展中地位重要,所以一般直接称为工业文化、农业文化、渔猎文化 等。 3、国家政治机制,包括国家政体与国体,国家法律制度,政府机构 等。 4、语言文字、科学技术等。 5、文化的精神取向,主要就是宗教信仰、思想观念,文化逻辑与民族 精神,道德评价等。它反映一个民族文化的价值判断与精神取向。
本课程的训练内容:
课堂:演讲+讨论 课外:阅读+写作 课堂演讲:每个同学都要参与; 1、尽快选题; 2、准备演讲材料,提前至少一周,发到 我的电子邮箱:liangjianguo2008@ ; 3、课堂演讲,5到10分钟。
课外阅读与写作:
选择一个问题,写一篇研究综述,作为期末作业。 1、尽早提交所选问题,通过email告诉我; 2、5月31号之前提交期末作业。 3、最好提前提交,以便反馈修改。
◎ 吉萨的金字塔与底比斯的神庙 构成古代埃及历史的缩影 从古王国时期法老的统治 到新王国时期僧侣势力的膨胀。
◎ 紫禁城 构成中国封建社会历史的缩影
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 以及统治者与民众之间的隔绝状态。
◎ 传统民居的四合院 贵贱尊卑的社会现象; 封闭倾向。
◎“911”飞机学运用 貌似零乱的历史现象即史料与史实,属形而下层面的感性认识。 内在的联系与客观的规律,属形而上层面的理性认识。
◎ 遵循从个别到一般和从具体到抽象的思路, 史料和史实,分析归纳和演绎推理,问题和观点, 实现认识的升华。 史料的考证和史实的罗列,只是形而下和感性层面的初步认识。
文化与文明是两个相关联但又有各自意义与用法的概念。 第一,二者所指范围有相对差异,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二 者又产生了意义上的相对不同。 从基本的意义上,文明指人类一定历史发展阶段所形成的历 史形态。这一形态是历史的累积,表明人类脱离原始社会与野蛮 生活,因此它具有历史类型学的意义。 中国《易经》中说“天下文明”,指的是人类从蒙昧转向智 慧与知识的历史过程,也可以说与这一意义基本相符。
文明包括了文化的基本构成,所有的文化全都是文明的历史 形态,文明在所处的时代就是一定的文化实践。与文明概念相比, 文化的概念更注重现实的实践性质,文化是文明形态的实践方式。 一般来说,文化是具体的、感性的、实践行为;而文明是概 括的、总体的构成;这只是相对的区分,不是一个绝对标尺。我 们说“西方文明”时指由于西方历史文化所形成的这个传统,这 个文化形态。而说到“西方文化”时,则主要是指西方文化的类 型特点,也包括文化当前的与历史的实践方式。 在日常生活中,“文明”一词有另外的用法,如“举止文 明”,“文明卫生”等,而且还有一些时代所留下了词汇,如 “文明戏”,“文明棍”等,与我们所使用的“文明”一词不同, 不属于研究的范围了。
本课程的教学计划
第9 讲 第10讲 第11讲 第12讲 第13讲 第14讲 第15讲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 欧洲的启蒙运动 拉丁美洲文明 美国文化 日本文化 朝韩文化 非洲文化
本课程的主要参考书
世界文化史 世界文化史 世界文化史 西方文化史 西方文化史论 西方文化史 外国文化史 董小川 高等教育出版社 裔昭印 华东师大出版社2000年 陈佛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年 庄锡昌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福进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徐新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孟昭毅、曾艳兵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从点、线、面到立体 空间,从局部地区到 全球、宇宙。 “地球村” “宇宙村” “蛮夷” →“外星人”
五、“西方”与“东方”
中国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六国表》中说过: 东方物所始生,西方物之成熟。 司马迁所说的“西方”与“东方”与我们现在所说东西方并 不相同,但是他对文化和空间的感受与思考,以及其中充溢 着的哲理,对于我们今天仍然有参考意义。 19世纪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说: 世界历史从“东方”到“西方”,因为欧洲绝对是历史 的终点,亚洲是起点。世界的历史只有一个东方καþšζχην (“东方”这个名词的本身是一个完全相对的东西);因为 地球是圆的,历史并不围绕它转动,相反地,历史是有一个 决定的“东方”,就是亚细亚。 ——黑格尔:《历史哲学》,王造时译,上海书店 出版社,1999年,110-111页。
四、世界是什么?
人类对“世界”的认识,从古到今,不断扩大,对世界 文化史的认识也不断深化。 随着考古、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以及交通与科技的 发展,人们逐步认识着世界。
西方“史学之父”希罗多德的《历史》可以说是一 部早期的世界史,写的主要是希腊及爱琴海地区。 中国司马迁的《史记》,把世界叫“天下”,主要 写的是当时以中原为中心的世界。 唐 周昉 蛮夷执贡图
本课程的参考文献:
赵林著:《西方文化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方汉文著:《西方文化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徐善伟等著:《蓝色诱惑:爱琴文明探秘》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 芬利主编:《希腊的遗产》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 孙道天著:《古希腊历史遗产》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年。 杨俊明等著:《古罗马文化》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 刘洪一著:《犹太文化要义》商务印书馆2004年。 张倩红著:《犹太人·犹太精神》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年。 雷立柏著:《古希腊罗马与基督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 阿尔伯特·甘霖著:《基督教与西方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
第二,虽然“文明”与“文化”有概念的差异,但是,二者 之间的互相联系与互相重合的部分,远远多于它们所表现出 来的差异与区分之处。所以在大多数的使用中,没有必要过 多地纠缠于它们的细微差别,甚至进行无所谓的争议。从广 义来说,文明与文化完全可以等同起来,看做基本相同的范 畴。这样的有助于我们全面地理解它们的实质内容,而不必 过分沉溺于概念的分辨。
以上五种因素可以分为三个大的层次,即社会生产生活层次(包 括以上所说的社会生活与社会生产)、社会组织层次(包括以上 所说的国家政治机制与科学技术和语言文字),与精神意识形态 层次(包括文化的精神取向)。 由于对文化体系有不同的看法,我们无意要求大家削足适履,只 是作出简单的层次划分,以便利于掌握和分析。
世界文化史
第1讲 导论
Ⅰ、本课程简介 Ⅱ、基本的范畴与问题
Ⅰ、本课程简介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计划 第1 讲 第2 讲 第3 讲 第4 讲 第5 讲 第6 讲 第7 讲 第8 讲 导论 两河流域文明与埃及文明 希伯来文明 古希腊文明 罗马文明 中世纪的西方文化 印度文化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
矛盾的对抗与文明的冲突。
历史学作为社会科学的分支, 旨在从特定的角度探讨和揭示人类社会 的运动轨迹。 学习历史和研究历史的目的, 在于认识社会和服务社会。
二、文化与文明
文化是人类对自然加工、改造即用劳动而创造出来的在物 质或精神方面的各种表现;文明则是文化发展到一定高度,从 而脱离野蛮状态一个社会阶段。 在一定时间和地区内,一种文明常是由多种文化汇合而形 成。就原始文化和文明而论,最简单的区别,一是低级与高级 发展之不同;二是有个体与综合的差异。一般理解:文化和自 然相对待,文明和野蛮相对待,文化可以有糟粕,文明只能为 精华。考古证明,野蛮时代已有各类文化,但不能称为“文 明”,文明高于文化,且为综合与精华的表现,概括地说:文 明是文化长期汇流成的河。作为一个社会源远流长,根深蒂固 的精神基础的,应是文明,而不是文化。 ——黄盛璋:《<亚洲文明>代序》,《亚洲文明》, 第2集,2页,安徽教育出版社,1992年。
人们对于“文明”的理论也如同对“文化”的解释一样各不 相同,有许多种定义,迄无共识。 我们的研究课题的主要目的不在于探讨哪一种定义更加合适, 而在与研究具体世界文明本身。在本书中我们基本是采取目前国 际上比较通行的看法,即把“文明”理解为广泛意义上的“文 化”,更具体地说,是指占有一定空间的(即地域性的)社会历 史组合体,包括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两方面,即人们有目的的活 动方式及其成果的总和。 ——汝信:《世界文明大系·总序》,北京,中国社会 科学出版社,1999年,2页。 我们在对于世界文化的研究中,将文明作为文化的总体形态 来看待,并不刻意区分两个词。一般情况下,我们取这两个词的 基本含义相同的部分,可以通用。
本课程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文学、艺术、科技、哲学、史学、教育等领域
的主要文化成就; 难点:世界文化对当今历史发展的影响,以及我们如何 借鉴世界文化史为当今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