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春《中国文化概论》作业1234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中国文化概论》习题集

(完整word版)《中国文化概论》习题集

《中国文化概论》习题集一、填空题1、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

2、天行健,。

3、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

4、致中和,天地位焉,。

5、唯天下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6、中庸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而平常之理,乃天命所当然,.7、知之者不如好知者,。

8、知之必好之,好之必求之, .9、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10、不知则问,。

二、单选题1、“文化”一词中“文"的本义为( )。

A. 文物典籍B. 各色交错的纹理 C。

礼乐制度 D.美、善、德行2、“化”的引申义为( )。

A。

改易 B. 生成 C.教行善迁 D.性质改变3、“文”与“化”合成一词是()。

A。

春秋战国B。

殷商西周 C。

东周 D。

西汉以后4、文化结构四层次说:物质、思想与价值、制度及( )。

A。

风俗习惯 B。

社会关系 C。

语言符号 D.艺术5、文化的核心部分为( )。

A。

物态文化层B。

制度文化层 C. 行为文化层 D。

心态文化层6、属于基层意识形态的是( )。

A。

哲学 B。

政治理论 C. 文学 D.宗教7、在汉语言系统中,“文化”的本义是“以文教化”,属于( )。

A. 大文化 B。

中文化 C. 小文化 D.泛文化8、中国文化的创造主体为()。

A. 汉族 B。

中原地区民族 C. 中华民族 D。

黄河流域民族9、本教材重点在中国文化的().A. 昨天 B。

今天 C。

明天 D。

全部10、以下不属于文化(广义)的是( ).A. 火车 B。

河流 C. 房屋 D.风能三、名词解释1、文化:2、物态文化层:3、制度文化层:4、行为文化层:5、心态文化层:四、简答题1、简要回答中国文化的基本内容.2、简要回答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的联系与区别。

3、简要回答心态文化层的基本内容。

4、简要回答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

全国2013年01月自学考试00321《中国文化概论》历年真题

全国2013年01月自学考试00321《中国文化概论》历年真题

全国 2013 年 1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论试题课程代码: 00321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5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其选出并将 “答题纸” 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化的核心精神被称为( B ) 0-11 A .文化政策B .文化传统C .文化思潮D .文化观念2.世界上几大古代文明的发生,相同的特点是都仰仗大河所具有的灌溉。

古埃及文明发生于(B ) 1-19A .两河流域B .尼罗河C .底格里斯河D .幼发拉底河3.南北朝时期,北方常处在游牧人群向农业居民转化的时期,但占有很大比重的仍是( C ) 1-29 A .牧业经济 B .狩猎经济 C .牧业及狩猎经济 D .农业经济4.北宋曾疏凿了广济河、金水河、惠民河及汴水,它们的共称是(B ) 1-31A .“四渠通漕”B .“通漕四渠”C .“渠漕四通”D .“渠通四漕”5.司马迁的《史记》是( A )A .纪传体通史B .纪传体断代史C .国别史D .典志史 6.夏朝是我国第一代王朝。

夏文化是(A )2-38A .尚忠的文化B .尚孝的文化C .尚义的文化D .尚礼的文化 7.“兼爱”、“尚同”、“尚贤”、“节用”、“非攻”等所体现的是( C ) 2-48A .儒家的思想核心B .法家的思想核心C .墨家的思想核心D .道家的思想核心8.南方把定期贸易的场所称为(B ) 3-117 A .市B .墟第 1 页C .集D .庙会9.近代枪炮的雏形管形火器发明于(C ) 3-158A .唐代B .北宋C .南宋D .元代10.我国古代著名的法医学专著《洗冤录》的成书时代是(B ) 3-155A .唐B .宋C .元D .明11.我国古人观测天象的目的是( D ) 3-152A .预测天气B .研究天体运行C .研究太阳D .用天象的变化预卜人间的祸福12.在宗法制度下,周代王位的传递实行( D ) 4-160A .父子相承B .兄弟相及C .五等爵位制D .嫡长子继承制13.《论语》说: “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

中国文化概论:第13-16章课后答案(修订版张岱年)

中国文化概论:第13-16章课后答案(修订版张岱年)

第十三章中国古代宗教魁十三章中1*1占代宗敬如何S.WP国占代來教足中国文化的•个巫晏纽成篦分?1宗啓的产生木今就尢人类文化淸功的给泉.足人类文化发展史上•个亜尖的坏H2宗教在徃麻的发娱过用中•更勺人种文化现直接卜•了不郸Z缘。

纵彖人说发展的彷史•几f•所TT的文化形态都与宗教灯着羽切的联系,那统直接标左着人类2明的并学•科学、文学.艺术等无不打hr^i 的宗穀印狼:HKWft为▲个时代上圧建割核心的政治制喪、法律•也圾・逍德展范等.也沟受宗教的制约,3中国儿代的许多文化形式祁在不网PM上浚到中国A代宗教的彭响.与中国占代条牧疔若十分密切的联系.4很E文化地通过采敦的形成传捕的,:、中田佛IV了惴家思想ft如何相互影响.用互交嫩的?1两汉吋阴锂耶侑学•侈个社介思潢疔以序求《1恕为琢.佛浓传入如土后・由于馬倍凉思忠仆许直殊异处・也仆不少共対点.因此•经接融・便互划滋蒲外斥,也互相血熾較眩・终于形成•股澎廊的伽池. 赞得中国文化口益壮闻. 2中国他教与備农关条密切,无论是思塑渊海或内容.収方林右禅尺的交互关余及影响,纬、《;思想由相新而相和.历•段m年长的油变过秤•微优教而A・融入浓耳的中田色彩.形成中国化的««:就儒家rti荷.吸取不少佛法的浮菲・从而复兴沈J5 F年的債家. 有所in的代农怫里”・仪佛入口”的理学.3传统值学口育朱教沦彩:冈为从思衆消诲卜说.儒学:代愿优的桀承.叫在:代I、统治地Q的思想足天神观念:整个仏家学说格足《天2下饯道雉・做文序.眉忡灯上张道Z大廉出干天.天不变.班亦不曼.ie人神以也拆是把帰钦学说宗教化.此外.共宗教色彩胚夜現在無养珅论I:和修行方法匕,4宋明理学lift-52的定教功能. 诙学说■三2订炉. 是…种新儒学.tf5te«R - 集理论娜皆Z “心性”学说・实足冏於他教佛Hffifc的制版,兵次•八修行方注也逐淅的山“修心并tl -转向禅宗式的注收证悟的“明心见性"•10第十四章中国古代哲学曲十IN章屮Bi占代Pi学一什么是原始俗家的憐神?1版始嚅学的仙神,忤先足钢迪性的牛命粕神・足人对宇宙的»»»*».2儒家上《通过左彳爱Z心的捋「・把人的枯禅袒扬外也IM J営的人与我、物与我Z分别的•火人介•-之境. 3儁家的玫治思想传统是泄冷的传统.它J求山个人的完*・达成补会的完齊.由成熟的个人.细成成购的社釦4儒耒筋神兄一种様為明南逝中晞”的搐神.也就棗伟丈羽I呼凡、理妙屈r现实的精种.什么是瞬埴衣的ISIS?1逍寂认为・m止的竹学旳总•必復从否毎入『•,•圧烧出去龙面的偏见.执杵.钳淤.穷込到玄切的滋层丈.2進衣迪过否宦的方仏.否足知讥・沐否电Y刀外4】形式的束缚.包括住•京仁文的東漣.以亿圻人生之忧.3追家堆求的自由副K神的"山・不足措放須形骸的情欲.承认白己的生存.利益.价如个性白山.人格尊产、必须以*认别人的牛•存.利益.价似、个性门由.人格与严为先甘.三谈谈屮国竹学关于创适受化•仃时机世的观直?中国皙学认为宇宙足在不斷变化.创进不息的.人类検以生存的字宙足一令无IH的字宙・创进的了宙.»沮联系的宇宙・上论对我门忙旅来说・还址对我冊卜人棗说.我门小施爪肚心禺力去创追針的.*11!的.这址人地万檢交化IIMW昭示给铁们的4玲.人九尺地Z中,裤切体认厂打占白妨生机進勃.盎絶允満,创迴不息的M神備家利己刮人、成己成物・列施济众.道家万物U我为-.优家甘农众丄都足这种帝神的络品.总z・便人格向上发展,不戾开现实世界只鉴超越現实血乳的种种限制・统•的理想人恪.e中国哲学的畑n中同皆学世.維方式的拎长刁欤失是什么?般来说•中展卩【爭家欣鸳孕休曲左・剤址总舍»立就体恃的忠嫌方人,中山传统思维方式協别疋込的处辩证患年和?{鱼出席曲种方式.辩讪:地僧方式強消鹽体.对待、过報、流衍、动东平穷・»;宋中比: •名HP ;分折思炭上有尢辭的成就,严俗眈丸CR念.対断丈「片丫和煤财,仏家聊井也很弟调分析竹八酚定仕的认知力式,宋明理学京中.宋惡比较审祝分析.中国传境七・7电堆方式的缺点是分析方法的薄涵,但片不是亢全沒仃分枷思淮.第十五章中国文化的类型和特点2屮国文化打旳方文化的幼》・冋方丈化被出为•神性2:化”而小佃文化被祢为-⑥件乂化”・它审计但并不是轻■初■它是科熄智统•、以teww的文化.frx-m人勺门然的关系上•他I分注瓯用这z 何的和谐抚-.几乎到了倂伦理关糸的堆步.出人伦的观念・彷彻到天堆力詢z中.3中国文化的伦理刘豺征.二茨認1中国古代礼仝宗汐;机度的亢簷从具迄响的丘期冷4・宗法轲度卜的IH 亲玫识丫1的牺化为法律条乂.左娶》4形戚宗法兀的伦Sifift・«久地左右射人心的社会心埋和行刀规池4仟为社会心理状况的艸论升华.伦用道旦学说成为中华学术的苜宴点心.貝it;和殳.1£只瑕M集权<^) 为r保护口己的釘址沆治“敦“”口c的门民伫应守已口臣臣zai・們£口为口用.夬为妾M.父为「刑.夷实就址站作他们的穴场I•期运r这样的•个游戊現则・絡刻建什会箜造攻一个强调等级伦理制皮的比会.災此几F年来ffjHft制度背适了屮IS较特的伦艸件文化-1结合本卩的-L編”・探讨和分析中国文化的谓暮点产生的原冈?1强久的存由力和赢聚力,乐亚人陆時珠的地刊耳堆檢供了相对隔绝的状逵. 是K形成的圾山Z • -JhW 文化长期以來以期乂的先进件事次•冋化"以武力入住中廉的北方游牧氏庶・反夏演岀“彼眼右械征眼“的戏型・也足个巫妥更因.2亚实闻求秘疋的农业文化心态,中冋传统文化足一胖农业文化,中⑸人民儿「年來的生产方式彤成了逍衣,尚农的H^nui.农业生卢的悯|*已与it说生ts的节赛18总・我w传统VBjmp 旳来派尸农東•在这样的工化徂国内.巫农电思的产件便是版冃成空的爭■3以叙族为木位的京比柬件主义文化.京沐制醱在中・不仅由丁氏旗社介W?%极不金分. 还犹探比茁门然帑济长期足续•宙族楚为妖衣单位・林甘电尺用氏郴成的政治文化.仟农业U然经济中浚长&來时中同社会股麼分敢,£安岛岛杆上的生权畋泊加以统仔.以械徇外故和白然灾玄.厲人辂化的的统合力址来自PH/H:・由此产生了辱杵的传统.5J 外,农业宗注社金的正冷运转.ZUWWU农佗为匸体冯民众的安店乐业-4 12腋神学砂抚的生活弋父.awztt入忠想.诫悄保氏忠炖使得神学退位迫整从宗法中产生,倍学j此认为逍能来白于人的本性・迫家則认为ifi«M、诫于”1:1燃・・・道法白然也・狄是没右认为ifiift堆来滩丁・神的.5取人伦暮(1然的学术檢向・•切的孔域以■人•为橡心・农埋出銚明的唾人丈、币人伦的特色.经学优先井症疏切炎化浹城・中国文化的发展.从客观丄去与奈・门汉代以昭• •盘到“五四•泌动乙前,中UIWF余年的学术发風,实以蛭学为一人主3U屮|£1文化的谐汁点时中印现代社金的何影吐?1中国乂化作为世代栢传的忠雄方人、价値观念.行为稚则、风俗习«!海透左毎个中IN人的血昧屮.制为。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答:在儒家思想的哺育下,中国古代艺术中的不少艺术形式都有着深厚的现实主义传统,带有鲜明的服务于现实的致用精神。

诗歌、文章、音乐等把道德教化作为重要的审美标准和价值尺度。

主要的观念有:(1)"诗言志",基本含义是说诗歌是用来表达作者思想感情和理想追求的一种艺术形式。

这一命题强调的是诗歌的社会功用,特别在儒家的诗教观念中,诗歌对社会政治的干预更重于个人情感的表达。

如《诗经》。

(2)"文以载道"是宋代古文家周敦颐提出来的,认为写文章的目的,就是要宣扬儒家的仁义道德和伦理纲常,为封建统治的政治教化服务,强调文章要服务于社会。

(3)乐以教化。

中国古代音乐历史悠久,并且很早就与道德教化联系在一起。

孔子认为,乐和礼一样,都具有一定的道德规范作用,只有加强礼乐教化才能使百姓有规可依。

这种功利主义音乐观对后世儒家的音乐思想具有重要影响。

【题型:论述】[1] 论述明清之际学风变化的原因。

答:明清之际学风变化的原因是:明朝的灭亡,对仁人志士产生了强烈的刺激,以明末清初的“三先生”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对中国历史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再者,清初对知识分子实施文化高压政策,以文字狱来迫害他们,使他们走向纯而又纯的学术研究中去了。

另外,清代学风的变化还有着学术史本身方面的原因。

从宋儒那里就有“尊性”与“道问学”的分歧。

在成贤成圣的方式上,有的儒家如朱烹熹特别强调多学多思,另一派如陆象山,就强调多读书致知对发明心性没有好处甚至有害。

后—派的意见在明朝王学兴盛的时代,是占了上风的。

但明朝的灭亡,教训了人们不能只是空谈性理,还应该博学以致用。

正是在这两方面的作用下,考据之学渐渐兴旺起来。

学者们对传统的经史文献进行了大量的考订,校勘,辑佚,辩伪和注解工作,整理了一大批文献。

因为这样的工作在清乾隆,嘉庆年间特别兴盛,所以称之为乾嘉学派。

这一时期的学术成就,对后代中国古代文化的研究,是有很大影响。

中国文化概论习题(含答案完整版)

中国文化概论习题(含答案完整版)

•《中国文化概论》习题集赣南师学院美河绪论一、名词解释1.广义文化:它是指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广义文化是与人类及人类的创造活动相联系的,是以人为中心的概念;广义文化是~个历史概念,它涵盖人类历史的全过程,是~个传承发展的综合概念;广义文化的外延涵盖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的全部。

2.狭义文化:又称人文文化.它是某一社会集体(民族或阶层)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经传承属积而自然凝聚的共有的人文精神及其物质体现总体体系。

狭义文化不但以人为中心,而且以人的精神活动为中心,即使观察物化世界,也是以其中的人文精神为核的;狭义文化关注的不是个别人的精神活动,而是经历史传承累积凝聚的共有的、成体系的人文精神;狭义文化关注的不仅是全人类的普遍共性,而且更注重不同民族、阶层、集团人文精神的特点。

3.文化产品:它分广义的文化产品和狭义的文化产品两种.广义的文化产品指人类创造的一切提供给社会的可见成品既包括物质产品,也包括精神产品4.狭义的文化产品专指精神产品,纯粹实用的生产工具,生活器具,能源资材等,一般不称为文化产品。

4.文化涵:它是把一些不屑于狭义文化的事物中所具有的人文特性凸现出来,称为事物的文化涵。

如筷子属于生活用品,只有实用功能.但它有产生的历史背景,与民族饮食特点的适应性(也就是其样式的民族化),各时代对其美化的方式,有关它的传说故事以及命名的由来等等,这些都属于它的人文精神属性的表现,所以,就是它的文化涵.我们平时说的"筷子文化",就是针对所指事物的文化涵而言的。

5.文化现象:指的是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

6.文化事象:在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民族或地域)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反复出现时,这种含规律性的现象称为文化事象。

7.文化观念:一个时期某一阶层或某一行业的人群对文化问题所持的态度和看法,或在某一文化事象里所表现的意识形态,诸如价值观,审美观等等,称作文化观念。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后附答案) 2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后附答案) 2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嫡长继承制2.汉武帝3.望4.《诗经》5.《史记》6.《西厢记》7.王弼8.三纲五常9.甲骨文10.《清明上河图》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2.╳3.╳4.√5.╳6.√7.╳8.╳9.√ 10.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A2.D3.C4.A5.C6.B7.C8.B9.A 10.C11.B 12.B 13.A 14.D 15.B16.A 17.C 18.A 19.D 20.A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后附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宗法是中国古代社会血缘关系的一种原则,其主要精神是________。

2.中国历史上首先使用年号的皇帝是________,第一个年号是建元,其元年相当公元前140 年。

3.古人对于月相,有一系列专门的描述,每月初一称为朔,每月15日或16日称为________。

4.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________,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多年的诗歌305篇。

5.________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成功的史传文学巨著。

6.王实甫是元代前期与关汉卿齐名的戏剧家,他的代表作是________。

7.魏晋玄学是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结合的产物,其创始者为何晏、________。

8.程颢、程颐把“理”或“天理”作为哲学的最高范畴,体现在伦理道德上,就是________。

9.近代发现的中国最古的文字是殷代的________和金文。

10.北宋末年张择端的________为风俗画中之巨幅杰作。

作者在5米多长的画卷上展现了清明时节首都汴京东南城内外的热闹情景。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干后面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每小题1分,共10分)1.女之夫为婿,在他人面前自称其婿为小婿,称对方之婿为令坦。

( )2.明清科举考试,乡试第一名叫做“解元”,会试第一名叫做“状元”。

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总分:100分题量:42题一、单选题(共25题,共25分)1.我国发明的指南针用于航海的时间是()。

A.战国B.唐代C.北宋D.明代正确答案:C本题解析:暂无解析2.在清代南方学术普遍兴盛的局面下,徽州一带尚经术,其中影响最大的典范人物是()。

A.戴震B.戴震C.顾炎武D.俞樾正确答案:A本题解析:暂无解析3.清朝皇帝亲行开耕礼的文物藏品,现保存在北京的()。

A.日坛B.月坛C.天坛D.地坛正确答案:D本题解析:暂无解析4.《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

A.吴道子B.米芾C.赵孟D.张择端正确答案:D本题解析:暂无解析5.被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的《梦溪笔谈》的作者是()。

A.张衡B.沈括C.葛洪D.王桢正确答案:B本题解析:暂无解析6.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出现农耕业萌芽是在()。

A.河姆渡文化时期B.屈家岭文化时期C.仰韶文化时期D.龙山文化时期正确答案:C本题解析:暂无解析7.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利他观念和公益精神的形成是在()。

A.原始公有制时期B.家族宗亲制时期C.中央集权制时期D.奴隶制时期正确答案:A本题解析:暂无解析8.东晋以后,佛教涅学的代表人物是()。

A.道安B.慧远C.道生D.僧肇正确答案:C本题解析:暂无解析9.我国火药的发明最迟是在()。

A.唐代B.北宋C.南宋D.元代正确答案:A本题解析:暂无解析10.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文化正宗是()。

A.道家学说B.魏晋玄学C.宋明理学D.阴阳五行说正确答案:C本题解析:暂无解析11.在我国治理自然环境方面最早做出不懈努力的人是()。

A.唐尧B.虞舜C.夏禹D.商汤正确答案:C本题解析:暂无解析12.西晋时期河西走廊一带,在中原地区完全沦入北方边地部族入侵的混乱之际,因地理之便,长期成为中原文化的中心,对保存中原文化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后来人们称这个地区的文化为()。

A.敦煌文化B.张掖文化C.酒泉文化D.凉州文化正确答案:D本题解析:暂无解析13.中国农耕自然经济解体的时间是在()。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大全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大全

中国文化概论是试题五帝时期相当于什么时期?新时期晚期大溪文化在哪里?长江流域二重证据法是谁提出来的?王国维屈家岭文化主要在今天的哪一个地区湖北汉民族的最终形成是在:汉代“统一化文明”是谁提出来的?李山我国古代文化划分比较简单×马家窑文化是仰韶文化的一种形式。

√河姆渡文化位于今天河南境内×影响文化的长期因素是自然环境。

√良渚文化在江浙一带。

√《老子》是战国时期的作品。

×中国近代气象学奠基者是谁竺可桢“从岁差的观点到四方”是谁文章的内容?竺可桢中国古代,春天是生产的季节√中国古代测量时间的原理与美洲的玛雅文化测时间的原理是相同的。

√“东作”一词在中国的意思是:农耕《诗经》中自由相会的时间是什么时候春敬授民时是农耕文化的需求√《玄功五历》出现于哪里?《管子》《东君》的作者是谁?屈原甲骨文中四方的概念已经形成√在《尧典》中就出现中国历法的影子√闰月是几年一闰4古史辩派的思想是要反封建的。

√2003年考古发现的遗址是:陶寺遗址玉猪龙在谁的墓里发现过颛顼上古时期族群的凝聚依靠的是:C、自身文明的吸附玉猪龙属于哪一种文化?红山文化弗雷泽是哪个国家的英国哪个民族的历法和《管子》中的历法相像?彝族鸡骨战鼓是哪个民族的?彝族中原文明在形成的过程中凝聚了很多种文化。

√民族文化的形成可能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民族的形成必须要有相同的语言√《说文解字》中颛顼的意思是头颅。

√彝族有十二生肖。

√上古时期族群的凝聚是非常稳固的。

×四1 谁是周的始祖A、尧B、契C、后稷D、颛顼我的答案:C2 帝喾有几个儿子A、1.0 B、2.0 C、3.0 D、4.0 我的答案:D3 族群代兴的时间段是什么?A、夏代西周之前B、夏代到商代C、夏代到西周D、夏代到春秋我的答案:A4 谁是殷商的始祖A、尧B、契C、后稷D、颛顼我的答案:B5 传说中出生就知道自己名字的远古帝王是:A、黄帝B、颛顼C、帝喾D、尧帝我的答案:C6 传说中“绝地天通”的远古帝王石:A、黄帝B、颛顼C、帝喾D、尧帝我的答案:B7 踩大脚印而生的是谁?A、姜嫄B、简狄C、尉氏D、褒姒我的答案:A8 “家天下”的开启者是谁?A、启B、禹C、桀D、商纣我的答案:A9 踩大脚印生是人类历史上的一种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时代。

中国文化概论作业参考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作业参考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作业参考答案《中国文化概论》参考答案第一讲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一、填空题1.各色交错的纹理;改易、生成、造化;人化或人类化。

2.凡是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

3.广义的文化包括四个层次:是物态文化层、制度文化层、行为文化层、心态文化层。

4.社会心理、社会意识形态。

5.民族性、国度性。

6.中华民族。

7.语言文字、文化典籍、科技工艺、文学艺术、哲学宗教、道理伦理。

8. 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的中国文化。

9.历史性、遗传性;现实性、变异性。

二、名词解释1.文化:“文化”即人文教化之意,以“文”教化天下。

凡是超本能的,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其成果都属于文化。

因此,文化即自然的人化。

其中包括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凡是由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的、精神的成果都可以称为文化,即广义文化;只包括精神领域的创造活动及其成果,属于狭义文化。

2. 物态文化:由人类加工自然创制的各种器物,既“物化的知识力量”构成的物态文化层。

它是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是可感知的、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事物,构成整个文化创造的基础。

3.中华民族:中华民族是现今中国境内由华夏族演衍而来的汉族和55个少数民族的总称。

4.文化传统:就是受特定文化类型中价值系统的影响,经过长期历史积演而逐渐形成的.为全民族大多数人所认同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上的难以移易的心理和行为习惯。

三、论述题1.谈谈你对文化的理解。

答:(1)文化是中国语言系统中古已有之的词汇,文的本义是指各色交错的纹理,化的本义是改易.生成.造化的意思,文化有以文教化的含义。

(2)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人化”或者“人类化”,是人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客体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

(3)简言之,凡是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的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极其结果,都属于文化,或者说是自然的人化即是文化。

2.结合实际谈谈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答:我们在这里所说的中国传统文化,就是指6千年前的文化至鸦片战争(1840年)时期的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概论课后作业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课后作业答案

第一章1 《五帝本纪》中五帝的文献材料贴合于哪一段 A 新石器文化晚期2 《汉书》里边记载大臣给皇帝上书 说帝王最大的事情是什么 B,承天之序3 下面哪个遗址的发现救活了《尧典》这个文献 D,陶寺4 四方的概念加一个中方的概念 即羲和在中间待着 这是一个历法体系 叫什么 A,五方历法体系5 远古时代 在中国这样一个这么大的广大地域上是怎么把大家凝聚起来的 C,宗教6 上古时期的族群凝聚靠的是什么来吸附 B,它自身的文明7 什么时期有了12个贤臣 D,舜8 小族归于一个强大的族群 给人当儿子 这在摩尔根的《古代社会》里面叫做什么 B,收族9 “同姓不婚”遵循的是哪个族群的习俗 B,周人10 随着家天下到来的时候 尧舜时期的那种服凑奔向文明的哪种方式徒然就中断了 变成了什么 C,杀伐征服11 关于分封制说法不正确的是 A,周武王分封12 周公建议在哪里建立精神首都 B,洛阳13 本视频中提到把殷商人分散了 下面哪个没有殷商人 D,楚14 古代有一个观念 灭你的国家但不灭的你的香烟后代 是因为那个时代的人相信什么 D,闹崇鬼15 分封制在精神上造就了一个结果就是什么 C,忠16 分封体制下的君民关系是什么 A,君民同体关系17 分封制在西周造成了极好的效果 到了以后朝代却不行了 是因为西周时有什么 D,众多的异族18 周人用什么手段联合异族 B 通婚19 本视频说看到 的时候 我们看到了华夏意识成为显形的存在 C 齐恒公尊王攘夷20 分封制最大的功劳是什么 B,统一文化21 关于礼乐文明说法不正确的是 C,商人创制22 中华文化的什么对于中国民族大融合很有利 A,开明性23 下面不属于儒家看乡饮酒礼的 B,繁文缛节24 《曲礼》里边《少仪》规定对老师怎样 D,无隐无犯25 本视频说礼乐文化第二个特点是什么 B,物质形态26 关于礼乐文明说法不正确的是 D,各国皆有27 中国古代发兵用什么礼节 D,丧礼28 我们现在最早的诗歌的记忆是什么 A,《大武》29 “大鬼礼”是什么的一个礼节 C,军事训练30 “大鬼礼”一般举行于什么时候 A,农闲31 关于乡射礼说法不正确的是 B,野人举行32 古代的战车坐在左边的是什么 D,君子1 红山文化区域位于长江流域。

中国文化概论平时作业答案2

中国文化概论平时作业答案2

中国文化概论平时作业(1)一、判断题1、“文明”与“文化”……对2、广义的“文化”……对3、目前学术界……错4、地球上的一切……错5、宗谱,又称祠堂……错6、中华民族的人文……错7、法家学派的先驱……对8、作为兵学鼻祖的孙子……对9、中国文化精神和中华民族精神……对10、中华民族文化是一个多元一体……对11、“天人合一”源于……错12、董仲舒认为“天”的性质……错13、佛儒分歧的焦点是……对14、中国传统人本主义坚持……对15、中国传统文化在人与神之间……错16、中国文化具有贵和尚中的精神……错17、西方文化强调通过斗争……对18、所谓六经……对19、董仲舒“军权神授”……对20、宋明理学自宋代……对二、简答题1、简述文化的主要功能。

答:文化的主要功能:1、传承功能。

2、教化功能。

3、凝聚功能。

4、调试功能。

2、简要分析宗法制的影响。

答:宗法制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影响:1、看重家庭,孝敬祖辈。

2、推崇伦理,尊重传统。

3、父系传承,家国同构。

宗法制多中国文化的影响:1、非宗教化。

2、忠君恤民。

3、道德人生。

4、法古循道。

5、服膺政治。

3、简述崇德利用的建构意义。

答:1、注重个人的德性养成。

2、养成崇高气节的人生境界。

3、树立内圣外王得道德人生。

4、构架中国文化的理性传统。

5、完善全面务实的民族精神。

6、追求“大同”的人类最终目标。

4、简述宋明理学兴起于宋代的原因。

答:1、宋代的政治特点。

2、宋代经济、文化的发展。

3、与思想史自身进程密切相关。

三、论述题1、简要论述文化的特征。

答:文化的特征有:1、是一个综合统一体。

2、体现了人类集体创造的意志和力量。

3、具有内在的稳定性与创新性。

4、具有地域性和超地域性。

5、具有同一性和时代性。

2、简要论述对“天人合一”思想的评价。

P52答:首先,天人合一就其理论和实质而言,是关于人和自然的统一问题。

其次,天人合一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意义。

再次,天人合一推动了对自然科学的关注以及艺术的发展。

《中国文化概观》平时作业(1-4)含答案.

《中国文化概观》平时作业(1-4)含答案.

《中国文化概观》平时作业(1一、判断题(每题 1分,共 20分1、“文明”与“文化”是两个概念,既相互联系又存有区别。

(√2、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社会活动过程中所创造的一切成果,表现为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内容。

(√3、目前学术界一般接受从物质、精神两个层面对文化分类。

(×4、地球上的一切地形中国几乎都有,但以山岭为标志。

(×5、宗谱, 又称祠堂, 是供奉祖先神主、进行祭祀活动的场所, 被视为宗族的象征。

(√6、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炎帝和黄帝即为先秦时代的历史人物。

(×7、法家学派的先驱为春秋时期的管仲、子产。

(√8、作为兵学鼻祖的孙子以自然天论为前提。

(√9、中国文化精神和中华民族精神既相互联系、内在贯通, 又相互区别、各有其旨趣。

(√ 10、中华民族文化是一个多元一体的有机的价值体系,是统一的中华民族的创造力的反映。

(√11、“天人合一”源于奴隶社会的需要。

(×12、董仲舒认为“天” 的性质“与地无异” , 是无意志、无目的、无人格的自然物体。

(× 13、佛、儒分歧的焦点就是生死问题,儒家重生轻死;佛家重死轻生,以神不灭论为其理论根本。

(√14、中国传统人本主义坚持“民为贵”的民本主义精神。

(√15、中国传统文化在人与神之间, 坚持以人为本, 重视现世的人伦生活, 而将宗教和鬼神信仰置于其后,神本主义始终未居主导地位。

(√16、中国文化具有贵和尚中的精神。

“中”是把众多矛盾的事物有机地统一起来,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17、西方文化强调通过斗争来解决矛盾,中国文化则主张通过调和来化解矛盾。

(√ 18、所谓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 19、董仲舒“君权神授”的理既维护了君主的权利也制约了君主的胡作非为。

(√ 20、宋明理学自宋代兴起后, 在政治思想领域占有统治地位, 封建礼教所鼓吹的“三纲五常” 成了人们的基本规范。

北师大2013期末作业 中国文化概论

北师大2013期末作业 中国文化概论

《中国文化概论》作业本课程作业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为“客观题部分”,由15个选择题组成,每题1分,共15分。

第二部分为“主观题部分”,由简答题和论述题组成,共15分。

作业总分30分,将作为平时成绩记入课程总成绩。

客观题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1. “文”“化”二字的复合使用,较早见于战国末年儒生编写的( A )A、《易传》B、《吕氏春秋》C、《战国策》D、《国语》2. 战国时期邹衍在总结早期阴阳五行学说基础上,提出了( C )的观点。

A、八卦B、天人感应C、五行相胜D、天道自然3. 玄学是在魏晋时期兴盛起来的,以( B )为本,并结合《周易》中的儒家思想,所创立起来的一种新的哲学思想。

A、法家思想B、老庄思想C、墨家思想D、佛学思想4.东汉永平十年,汉明帝派使节去印度求取佛经,以白马驮佛像经卷回到洛阳,在洛阳城外建( D ),是史书记载佛教传入中国的开端。

A、少林寺B、相国寺C、大理寺D、白马寺5.“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 C )。

A、《论语》B、《孟子》C、《易传》D、《尚书》6.最早提出“天道自然”观点的是( B )。

A、史伯B、老子C、庄子D、列子7.真正使禅宗成为中国佛教的一个重要宗派的是( B )。

A、达摩B、六祖慧能C、神秀D、济颠8.宋代哲学家张载提出的宇宙本原观点是( A )。

A、气本论B、理本论C、一阴一阳谓之道D、吾心即宇宙9.儒家五经由汉朝人用当时通行的文字( B )记录成书的,所以称为今文经,训解、研究今文经的学问称为今文经学。

A、小篆B、隶书C、籀文D、大篆10.倡导“知行合一”“致良知”并加以系统理论阐述的,是明代哲学家是( B )。

A、李贽B、王阳明C、陆九渊D、顾炎武11. 宋代哲学家张载提出的宇宙本原观点是( A )。

A、气本论B、理本论C、一阴一阳谓之道D、吾心即宇宙12. 书院之名,最早见于( D ),最初是作为官方藏书、修书的场所。

中国文化概论习题集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习题集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习题集答案中国文化概论习题集答案绪论一、1后天而奉天时2君子以自强不息3天下之达道也4万物育焉5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6精微之极致也7好之者不如乐之者8求之必得之9白首方悔读书迟10不能则学二、BCDAD BCCDB三、1 (书P3)(百度)文化是凝结在物质之中又游离于物质之外的,能够被传承的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是人类之间进行交流的普遍认可的一种能够传承的意识形态。

广义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的文化是指人们普遍的社会习惯,如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等。

2 由人类加工自然创制的各种器皿,即―物化的知识力量‖构成的物态文化层。

3 由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各种社会规范、社会组织构成的制度文化层。

4 由人类在社会实践,尤其是在人际交往中约定俗称的习惯性定势构成的行为文化层。

5 由人类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长期絪蕴化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构成的心态文化层,是文化的核心部分。

四、1、(书P6-P7)中国文化是指由中华民族在东亚大陆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创造的文化。

中国是我们民族文化的摇篮。

中华民族是中国文化的创造体。

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对于人类的伟大贡献。

2、(书P5)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涉及范围大小有别,狭义文化在逻辑上从属于广义文化,两者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3 (书P4)是文化的核心部分,分为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态两个子层次。

依其与社会存在关系的疏密程度,可将社会意识形态区别为基层意识形态和高层意识形态。

4 (书P7)有助于更加准确而深刻地认识我们民族自身;有助于更加准确而深刻地认识我们的当前国情;有助于以理性态度和务实精神去继承传统,创造中华民族更加美好的未来。

五、1 P2‘文化?‘一开始专注于精神领域,?‘文明?‘兼容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的双重含义,接近于广义文化。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优选.)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优选.)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 方便更改答:在儒家思想的哺育下,中国古代艺术中的不少艺术形式都有着深厚的现实主义传统,带有鲜明的服务于现实的致用精神。

诗歌、文章、音乐等把道德教化作为重要的审美标准和价值尺度。

主要的观念有:(1)"诗言志",基本含义是说诗歌是用来表达作者思想感情和理想追求的一种艺术形式。

这一命题强调的是诗歌的社会功用,特别在儒家的诗教观念中,诗歌对社会政治的干预更重于个人情感的表达。

如《诗经》。

(2)"文以载道"是宋代古文家周敦颐提出来的,认为写文章的目的,就是要宣扬儒家的仁义道德和伦理纲常,为封建统治的政治教化服务,强调文章要服务于社会。

(3)乐以教化。

中国古代音乐历史悠久,并且很早就与道德教化联系在一起。

孔子认为,乐和礼一样,都具有一定的道德规范作用,只有加强礼乐教化才能使百姓有规可依。

这种功利主义音乐观对后世儒家的音乐思想具有重要影响。

【题型:论述】 [1] 论述明清之际学风变化的原因。

答:明清之际学风变化的原因是:明朝的灭亡,对仁人志士产生了强烈的刺激,以明末清初的“三先生”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对中国历史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再者,清初对知识分子实施文化高压政策,以文字狱来迫害他们,使他们走向纯而又纯的学术研究中去了。

另外,清代学风的变化还有着学术史本身方面的原因。

从宋儒那里就有“尊性”与“道问学”的分歧。

在成贤成圣的方式上,有的儒家如朱烹熹特别强调多学多思,另一派如陆象山,就强调多读书致知对发明心性没有好处甚至有害。

后—派的意见在明朝王学兴盛的时代,是占了上风的。

但明朝的灭亡,教训了人们不能只是空谈性理,还应该博学以致用。

正是在这两方面的作用下,考据之学渐渐兴旺起来。

学者们对传统的经史文献进行了大量的考订,校勘,辑佚,辩伪和注解工作,整理了一大批文献。

《中国文化概论》课程习题与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课程习题与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课程习题与答案(含普及、提高与深化三种类型)第一类别:普及层次习题一、填空题1.优秀传统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具有______和______等积极作用。

2.在国家形成以前,黄河流域分布着两大文化圈,一是以_____为精神支柱的农牧氏族集团______,一是以______为精神支柱的游猎氏族集团______。

3.宗法制的主要特征有______、______和______。

4.除了黄河流域之外,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都是中华文化的摇篮。

5.汉唐之际,汉族与其他民族交流的主要方式,有_______,“____”政策和“____”政策。

6.人类初始集团指的是____。

7.在西周宗法制发展的全盛时期,国家政治中的____统治序列与____统治序列,是合二为一的。

8.“多子分继财产制”渊源于汉武帝时颁布的______。

9.秦以前的宗族属于____宗族,秦以后的宗族则属于____宗族。

10.“二千年之政,秦政也”。

这里的“秦政”指的是_____。

11. 中国人有机论的过程性思维导致____的习惯产生。

12. 整体型思维注重研究事物的____,分析型思维则注重研究事物的____。

13. 北宋哲学家是把______当作____问题进行讨论的第一人。

14. 墨子用于推理的工具是他提出的“三表法”,包括__、___和___。

15. “庄周梦蝶”、“朝三暮四”说明了庄子的______思想。

16. 中国古代系统观揭示了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四种主要的系统关系。

17. 在中国传统观念里,系统内通常会保持稳定的机制,其构成来自两方面,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8. 中国传统宗教观带有很浓厚的现世实用的味道,表现在⑴_________;⑵________。

19. 以朝代为顺序,评述因史事件始末,并独立成篇的史书体裁,叫做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春《中国文化概论》作业1一、单选题1. 王羲之行书天下第一,其代表作为A. 《兰亭集序》B. 《颜勤礼碑》C. 《古诗四帖》D. 《乐毅论》正确答案:A2. 东汉的许慎,系统提出了汉字的六种结构,学术称为A. “造字之本”B. “六用”C. “六体”D. “六书”正确答案:D3. 中国历史上实行郡县制的朝代是A. 秦朝B. 宋朝C. 元朝D. 明朝正确答案:A4. “画圣”是指A. 欧阳询B. 苏东坡C. 吴道子D. 颜真卿正确答案:C5. 我国固有的宗教是A. 佛教B. 道教C. 伊斯兰教D. 基督教正确答案:B6. 清朝皇帝自己的办事机构称为A. 尚书省B. 门下省C. 军机处D. 中书省正确答案:C7. 《古兰经》是哪个教派的经典A. 佛教B. 道教C. 伊斯兰教D. 基督教正确答案:C8. 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史A. 《春秋》B. 《汉纪》C. 《隋书?经籍志》D. 《史记》二、多选题1. 中国古代建筑大体的类型有A. 宫廷B. 陵墓C. 寺庙D. 园林正确答案:ABCD2. 文化结构的四层次说包括A. 物态文化层B. 制度文化层C. 行为文化层D. 心态文化层正确答案:ABCD3. 原始宗教的主要形式有A. 大自然崇拜B. 鬼魂崇拜C. 图腾崇拜D. 灵物崇拜正确答案:ABCD4. 汉字结构所体现的精神,以下描述正确的是A. 浪漫主义B. 写实主义C. 人体本位D. 物质条件和精神生活的反映正确答案:BCD5. 世界三大宗教指的是A. 佛教B. 道教C. 伊斯兰教D. 基督教正确答案:ACD6. 在印刷术方面,元代继活泥字以后,又出现了A. 木活字B. 墨拓技术C. 锡活字D. 铜活字正确答案:ACD三、判断题1. 周人最早生活在东北平原,有着悠久的农业生活传统。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A2. 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人化”或者“人类化”。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B3. 《九章算术》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祖冲之的关于数学理论的著作。

B. 正确正确答案:A4. 农耕自然经济是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B5. 宋代文化最重要的标志是理学的建构,影响至深至巨。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B6. 中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难以推进的原因是由中国农耕社会的多元化结构造成的。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B7. 玄学的产生是从两汉到魏晋思想上的一个重要转变。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B8. 隋朝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指的是三个不同的省份。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A9. 在中华文明史上,农耕民族和游牧一直处于对垒状态,没有融合过。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A10. 指南针是把人类无力感知的地磁信息转换为视觉可见的空间形式的一项伟大的发明。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B11. 周确定的封邦建国制是指以血缘亲疏来辨别同宗之孙的尊卑等级关系,进行分封。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A13春《中国文化概论》作业2一、单选题1. 古汉字与今汉字的分水岭是A. 甲骨文B. 金文C. 小篆D. 隶书正确答案:D2. 中国文化与外域文化的第二次大交汇,开端于A. 清朝康熙年代B. 明朝万历年间C. 清朝乾隆年间正确答案:B3. 孔子十分重视教育,认为“立国”的三大要素是A. 人口、财富、教育B. 人口、家庭、教育C. 人口、资源、教育D. 国家、社会美德、教育正确答案:A4. 中国古代科技的两大特点是A. 现实性与理论性B. 系统性与世界性C. 综合性与广泛性D. 实用性与整体观正确答案:D5. 楷书成熟于A. 魏晋B. 隋唐C. 明初D. 清末正确答案:B6. 我国古代,金銮殿、寺庙、官府等建筑物在选址时所取的朝向是A. 正东B. 正南C. 东南D. 西南正确答案:B7. 太学开始于A. 东汉B. 西汉C. 魏晋D. 南北朝正确答案:B8. 科举制开始于A. 晋B. 唐C. 宋D. 元正确答案:B9. 隶书的成熟期是在A. 秦B. 汉C. 隋D. 唐正确答案:B10. 普通话的基础方言是A. 北京方言B. 北方方言C. 南方方言D. 官话正确答案:B11. 从夏代起,中国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

从夏初一直到周人建国之前,历史的显著特征是A. 部落的代兴B. 部族的代兴C. 族群的代兴D. 方国的代兴正确答案:C12. 我国西晋时期著名的医学著作《脉经》的作者A. 王叔和B. 皇甫谧C. 孙思邈D. 李时珍正确答案:A13. &ldquo;中国于各种学问中,惟史学为最发达;史学在世界各国中,惟中国为最发达。

&rdquo;这句话出自()的著述。

A. 谭嗣同B. 康有为C. 梁启超D. 黄宗羲正确答案:C14. 《汉书五行记》:“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是最早记载A. 太阳黑子B. 彗星C. 日食D. 月食正确答案:A二、多选题1. 中国近代科技发展停滞的原因有A. 传统科技思维的局限B. 重政轻技观念的束缚C. 封建制度的扼制D. 自身强大正确答案:ABC2. 唐代时期,长安城内的“胡化”现象表现为A. 吃胡食B. 穿胡服C. 奏胡乐D. 跳胡旋舞正确答案:ABCD3. 以下作品,属于少数民族在史学方面的杰出著作有A. 《格萨尔》B. 《江格尔》C. 《元朝秘史》D. 《蒙古源流》正确答案:CD三、判断题1. 大教育观一直是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鲜明特色。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B2. 中外文化第一次大交汇是在秦代。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A3. 今天我们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汉字是殷商的甲骨文。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B4. 李清照是宋代词人中不具备爱国精神的一位。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A5. 春秋战国时期成书的《黄帝内经》,就已全面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B6. 汉语的词用在句子里时,可以看出表示语法关系的词形变化。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A7. 汉字是汉族文化的主要载体,随着汉民族的迁徙,汉字承载着汉文化向四周传播。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B8. 托尔斯泰主义的“勿以暴力抗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老聃“无为”思想的启迪。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B一、单选题(共 8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著有《抱朴子》、《金匮药方》等书的著名道士是DA. 寇谦之B. 丘处机C. 孙思邈D. 葛洪满分:5 分2. 在周代,与宗法制密切相关的制度是DA. 三公九卿制B. 井田制C. 察举制D. 分封制满分:5 分3. 佛教在中国的衰落阶段是DA. 东汉魏晋时期B. 东晋南北朝时期C. 隋唐时期D. 宋元明清时期满分:5 分4. 汉代董仲舒提出了“三纲五常”,所谓“五常”指AA. 仁、义、礼、智、信B. 仁、义、礼、智、勇C. 忠、孝、仁、爱、信满分:5 分5. 举行观灯、舞龙、耍狮等礼俗活动的传统节日是AA. 元宵节B. 中秋节C. 端午节D. 重阳节满分:5 分6. 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是AA. 朱熹B. 王阳明C. 张载D. 陆象山满分:5 分7. 宗法制度瓦解的时期是BA. 西周时期B. 春秋时期C. 秦朝D. 汉朝满分:5 分8. 中国伦理思想体系的内容构成包括DA. 为人、待人、治人B. 人道、人格、人心C. 人伦、人情、人性D. 人伦、人道、人性满分:5 分二、判断题(共 8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论语》记载的是孟子及其门客的言论。

AA. 错误B. 正确满分:5 分2. 《赵氏孤儿》是元杂剧的代表作,反映的是爱情题材。

AA. 错误B. 正确满分:5 分3. 高、大、深、庄是中国古宫殿的四大特色B。

A. 错误BB. 正确满分:5 分4. 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

BA. 错误B. 正确满分:5 分5. “礼”是中国文化人伦秩序与人伦原理的最集中体现和概括。

BA. 错误B. 正确满分:5 分6. “因材施教”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教学思想。

BA. 错误B. 正确满分:5 分7.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出自孟子AA. 错误B. 正确满分:5 分8. 李白和杜甫是唐代诗坛的两座高峰。

BA. 错误B. 正确三、多选题(共 4 道试题,共 20 分。

)V 1. 以下属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是ABCDA. 谦和好礼B. 诚信知报C. 精忠爱国D. 克己奉公满分:5 分2. 古代婚姻“六礼”就是婚礼的六道仪式,它们是ADA. 纳采、问名、纳吉B. 定聘、拜天地、闹洞房C. 问话、拜堂、回门D. 纳征、请期、亲迎满分:5 分3. 下列作品,属于明代“四大奇书”的是BCDA. 《红楼梦》B. 《三国演义》C. 《水浒传》D. 《西游记》满分:5 分4. 下列属于屈原的作品的是ABCDA. 《离骚》B. 《九歌》C. 《九章》D. 《天问》满分:5 分一、单选题(共 12 道试题,共 60 分。

)V 1. 世界上最早的测天仪是中国古代创制的AA. 浑天仪B. 简仪C. 六合仪D. 三辰仪满分:5 分2. 中国伦理思想的抽象发展和大一统、封建化的阶段大约在CA. 隋唐时期B. 秦汉时期C. 汉唐时期D. 宋明时期满分:5 分3. 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BA. 魏源B. 林则徐C. 孙中山D. 陈天华满分:5 分4. 司马迁被誉为BA. 中国历史学集大成者B. 中国历史学之父C. 中国历史学之楷模D. 纪传体之父满分:5 分5. 中国艺术的两大基本类型指的是BA. 中和与急进B. 阳刚与阴柔C. 高雅与低俗D. 儒术与道术满分:5 分6. 近代流行的旗袍、马褂是从( C )人那儿学来的服装样式B. 蒙古族C. 满族D. 苗族满分:5 分7. 宋明之后的许多思想家把宋明理学的宗教色彩概括为BA. 儒表道里B. 儒表佛里C. 儒佛合一D. 儒佛道合一满分:5 分8. “诚信知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所谓“诚”,其基本含义是BA. 诚恳待人B. 诚于己,诚于自己的本性C. 诚实做人做事D. 真诚讲信誉满分:5 分9. “君者舟也。

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其阐述者是AA. 荀子B. 孔子C. 孟子D. 老子满分:5 分10. 戏曲的角色分行有CA. 文、武、丑、净B. 红、白、黑、花C. 丑、净、旦、生D. 显、隐、单、偶满分:5 分11. 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为BA. 洋为中用B. 中体西用C. 古为今用D. 全盘西化满分:5 分12. 中国古代音乐形成的独自特色是DA. 旋律优美B. 节奏粗犷C. 声情并茂D. 理性精神满分:5 分二、多选题(共 2 道试题,共 10 分。

)V 1. 80年代“文化热”的特点有BCDA. 统一性B. 现实性C. 广泛性D. 世界性满分:5 分2. 下列属于中国古代雕塑四大集群的有AbCDA. 陵墓集群B. 宗庙集群C. 建筑装饰D. 民间手工满分:5 分三、判断题(共 6 道试题,共 30 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