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方法概论5PPT课件
合集下载
机械设计基础全套ppt课件
![机械设计基础全套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c778ff5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cc.png)
• 新型设计:应用成熟的科学技术或经过实验证明是可行的新技术,设计 过去没有过的新型机械。
• 继承设计:根据使用经验和技术发展对已有的机械进行设计更新,以提 高其性能、降低其制造成本或减少其运用费用。
• 变型设计:为适应新的需要对已有的机械作部分的修改或增删而发展出 不同于标准型的变型产品。
机械设计原则与方法
机械设计原则与方法
可靠性准则
可靠性是指产品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 在预期的使用寿命内,完成规定功能 的能力。可靠性不仅与产品有关,还 与产品的使用有关。
安全性准则
安全性指产品在流通和使用过程中,有 关危害人身安全与健康的风险大小。
机械设计原则与方法
理论设计
依靠现有的科学理论和试验数据 所进行的设计。它是一种定量设 计,凡属重要和大型的结构均应
分析可靠性设计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困难,如数据获取、模型验证等,并探讨未来发展趋势, 如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可靠性设计等。
THANKS.
机械设计基础全套ppt 课件
目录
• 机械设计概述 • 机械零件设计基础 • 传动系统设计 • 轴系零部件设计 • 连接与紧固件设计 • 液压与气压传动系统设计 • 现代设计方法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机械设计概述
01
机械设计定义与分类
• 机械设计的定义:根据使用要求对机械的工作原理、结构、运动方式、 力和能量的传递方式、各个零件的材料和形状尺寸、润滑方法等进行构 思、分析和计算并将其转化为具体的描述以作为制造依据的工作过程。
热处理
提高材料力学性能和使用 寿命,如淬火、回火、渗 碳等。
零件结构设计及优化
结构设计原则
01
满足功能要求,力求简单、紧凑、合理。
优化设计方法
• 继承设计:根据使用经验和技术发展对已有的机械进行设计更新,以提 高其性能、降低其制造成本或减少其运用费用。
• 变型设计:为适应新的需要对已有的机械作部分的修改或增删而发展出 不同于标准型的变型产品。
机械设计原则与方法
机械设计原则与方法
可靠性准则
可靠性是指产品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 在预期的使用寿命内,完成规定功能 的能力。可靠性不仅与产品有关,还 与产品的使用有关。
安全性准则
安全性指产品在流通和使用过程中,有 关危害人身安全与健康的风险大小。
机械设计原则与方法
理论设计
依靠现有的科学理论和试验数据 所进行的设计。它是一种定量设 计,凡属重要和大型的结构均应
分析可靠性设计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困难,如数据获取、模型验证等,并探讨未来发展趋势, 如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可靠性设计等。
THANKS.
机械设计基础全套ppt 课件
目录
• 机械设计概述 • 机械零件设计基础 • 传动系统设计 • 轴系零部件设计 • 连接与紧固件设计 • 液压与气压传动系统设计 • 现代设计方法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机械设计概述
01
机械设计定义与分类
• 机械设计的定义:根据使用要求对机械的工作原理、结构、运动方式、 力和能量的传递方式、各个零件的材料和形状尺寸、润滑方法等进行构 思、分析和计算并将其转化为具体的描述以作为制造依据的工作过程。
热处理
提高材料力学性能和使用 寿命,如淬火、回火、渗 碳等。
零件结构设计及优化
结构设计原则
01
满足功能要求,力求简单、紧凑、合理。
优化设计方法
机械设计基础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机械设计基础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ac0393b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43.png)
可靠性设计的方法和措施
介绍可靠性设计的方法和措施,如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故障树分析、可靠性分配与预 计等。
可靠性设计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案例
通过具体案例介绍可靠性设计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如航空发动机设计、汽车制动系统 设计等。
05
材料力学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材料力学基本概念及原理回顾
02
01
03
材料力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THANK YOU
感谢聆听
机械设计基础PPT完整全套教 学课件
目
CONTENCT
录
• 机械设计概述 • 机械零件与传动系统 • 机械制造工艺与装备 • 机械设计方法学 • 材料力学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 现代机械设计技术发展趋势
01
机械设计概述
机械设计定义与目的
定义
机械设计是机械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使用要求对专用机械 的工作原理、结构、运动方式、力和能量的传递方式、各个零件的 材料和形状尺寸、润滑方法等进行构思、分析和计算,并将其转化 为具体的描述,以作为制造依据的工作过程。
人工智能在机械设计领域应用前景
人工智能概述
人工智能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 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
人工智能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通过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技术,实现智能设计、智能优化等功能, 提高设计质量和效率。
人工智能与机械设计的未来发展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人工智能将在机械设计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 的作用,实现更加智能化、自动化的设计过程。
包括原动机、传动装置和工作机三 部分。
100%
工作原理
通过传动装置将原动机的动力和运 动传递给工作机,使其完成预定的 工作。
介绍可靠性设计的方法和措施,如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故障树分析、可靠性分配与预 计等。
可靠性设计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案例
通过具体案例介绍可靠性设计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如航空发动机设计、汽车制动系统 设计等。
05
材料力学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材料力学基本概念及原理回顾
02
01
03
材料力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THANK YOU
感谢聆听
机械设计基础PPT完整全套教 学课件
目
CONTENCT
录
• 机械设计概述 • 机械零件与传动系统 • 机械制造工艺与装备 • 机械设计方法学 • 材料力学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 现代机械设计技术发展趋势
01
机械设计概述
机械设计定义与目的
定义
机械设计是机械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使用要求对专用机械 的工作原理、结构、运动方式、力和能量的传递方式、各个零件的 材料和形状尺寸、润滑方法等进行构思、分析和计算,并将其转化 为具体的描述,以作为制造依据的工作过程。
人工智能在机械设计领域应用前景
人工智能概述
人工智能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 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
人工智能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通过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技术,实现智能设计、智能优化等功能, 提高设计质量和效率。
人工智能与机械设计的未来发展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人工智能将在机械设计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 的作用,实现更加智能化、自动化的设计过程。
包括原动机、传动装置和工作机三 部分。
100%
工作原理
通过传动装置将原动机的动力和运 动传递给工作机,使其完成预定的 工作。
机械设计课件ppt
![机械设计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a5447d28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5a1b15c.png)
04
详细设计
对技术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和完善,完 成图纸绘制和工艺计划,为产品制造 提供根据。
02 机械材料
CHAPTER
金属材料
01
02
03
钢铁
常用的机械材料之一,具 有高强度、良好的塑性和 韧性,易于加工和焊接。
铜及铜合金
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能 ,易于加工,常用于制造 电气和电子元件。
铝及铝合金
质轻、耐腐蚀、易于加工 ,广泛用于航空、汽车和 建筑领域。
非金属材料
工程塑料
具有良好的耐腐蚀、绝缘 、质轻和耐磨等特性,广 泛应用于化工、电子和汽 车等领域。
橡胶
具有弹性好、减震性能良 好、绝缘和耐腐蚀等特点 ,用于制造密封件、减震 器和绝缘材料等。
陶瓷
硬度高、耐磨、耐腐蚀, 常用于制造轴承、阀件和 刀具等高精度零件。
复合材料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
金属基复合材料
由玻璃纤维和有机高分子材料复合而 成,具有轻质、高强、耐腐蚀等特点 。
以金属为基体,加入增强纤维或颗粒 等材料复合而成,具有高强度、耐磨 和耐热等特点。
碳纤维复合材料
由碳纤维和有机高分子材料复合而成 ,具有高强度、高模量、轻质等特点 ,广泛应用于航空、汽车和体育器材 等领域。
链传动的类型
根据链条的结构,链传动可以分为滚子链、齿形链等多种类型。
链传动的特点
链传动具有承载能力强、传动效率高、可靠性好等优点,但同时也 存在结构尺寸较大、对安装精度要求高等缺点。
04 机械制造工艺
CHAPTER
铸造工艺
砂型铸造
利用砂型作为模具进行铸造的方法,适用于各种 形状和大小的铸件。
熔模铸造
轴承结构设计
机械设计基础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机械设计基础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2c74267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36.png)
的强度和刚度。
优化设计
在满足强度要求的前提下,通过改 进结构形状、减轻重量、降低应力 集中等措施,提高零件的承载能力 和使用寿命。
疲劳强度分析
针对承受交变载荷的零件,进行疲 劳强度分析和寿命预测,确保其在 长期使用过程中不发生疲劳破坏。
03
连接件与紧固件设计
螺纹连接件设计原理及选型
螺纹连接件基本概念
06
液压与气压传动系统设计基础
液压传动系统工作原理及组成
液压泵
将机械能转换为液压 能的装置,提供动力 源。
液压马达和液压缸
将液压能转换为机械 能的执行元件,实现 往复或旋转运动。
控制阀
控制液压系统中油液 的流动方向、压力和 流量,以满足执行元 件的动作要求。
辅助元件
包括油箱、滤油器、 冷却器、加热器等, 保证系统正常工作。
机械设计基础PPT完整全套教学 课件
• 机械设计概述 • 机械零件设计基础 • 连接件与紧固件设计 • 传动装置设计基础 • 轴系零部件设计基础 • 液压与气压传动系统设计基础 • 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
01
机械设计概述
机械设计定义与分类
定义
机械设计是根据使用要求对机械的工作原理、结构、运动方 式、力和能量的传递方式、各个零件的材料和形状尺寸、润 滑方法等进行构思、分析和计算并将其转化为具体的描述以 作为制造依据的工作过程。
实际案例分析与讨论
典型机械产品的设计 案例解析
机械设计中的创新思 维和实践
实际工程问题的分析 和解决方案
行业前沿动态分享
机械设计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趋势 智能制造、数字化和绿色制造等新技术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机械设计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THANK YOU
优化设计
在满足强度要求的前提下,通过改 进结构形状、减轻重量、降低应力 集中等措施,提高零件的承载能力 和使用寿命。
疲劳强度分析
针对承受交变载荷的零件,进行疲 劳强度分析和寿命预测,确保其在 长期使用过程中不发生疲劳破坏。
03
连接件与紧固件设计
螺纹连接件设计原理及选型
螺纹连接件基本概念
06
液压与气压传动系统设计基础
液压传动系统工作原理及组成
液压泵
将机械能转换为液压 能的装置,提供动力 源。
液压马达和液压缸
将液压能转换为机械 能的执行元件,实现 往复或旋转运动。
控制阀
控制液压系统中油液 的流动方向、压力和 流量,以满足执行元 件的动作要求。
辅助元件
包括油箱、滤油器、 冷却器、加热器等, 保证系统正常工作。
机械设计基础PPT完整全套教学 课件
• 机械设计概述 • 机械零件设计基础 • 连接件与紧固件设计 • 传动装置设计基础 • 轴系零部件设计基础 • 液压与气压传动系统设计基础 • 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
01
机械设计概述
机械设计定义与分类
定义
机械设计是根据使用要求对机械的工作原理、结构、运动方 式、力和能量的传递方式、各个零件的材料和形状尺寸、润 滑方法等进行构思、分析和计算并将其转化为具体的描述以 作为制造依据的工作过程。
实际案例分析与讨论
典型机械产品的设计 案例解析
机械设计中的创新思 维和实践
实际工程问题的分析 和解决方案
行业前沿动态分享
机械设计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趋势 智能制造、数字化和绿色制造等新技术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机械设计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THANK YOU
第二章 机械设计概论_PPT幻灯片
![第二章 机械设计概论_PPT幻灯片](https://img.taocdn.com/s3/m/ea5c760f50e2524de4187e1d.png)
2)选择零件的类型与结构 3)选择零件的材料 4)按可能的失效形式确定零件的计算准则,并确定 零件的基本尺寸,并加于标准化和圆整 5)零件的结构设计 6)绘制零件的工作图,并编写计算说明书
2
2.2 机械零件的载荷与应力
2.2.1 载荷的分类
静载荷: 不随时间变化或缓慢变化的载荷
变载荷:
1)循环变载荷 a) 稳定循环变载荷 b) 不稳定循环变载荷
13
注意:
1)若零件所受应力变化规律不能肯定,一般采用 γ =C的 情况计算
2)上述计算均为按无限寿命进行零件设计,若按有限寿命
要求设计零件时,即应力循环次数103(104)<N<No时, 这时上述公式中的极限应力应为有限寿命的疲劳极限
N
m
N0 N
,即应以σ-1N
代σ-1
,以σoN代σo
3)当未知工作应力点所在区域时,应同时考虑可能出现
硬度≥350HBS钢, No=(10 - 25)x107
有色金属(无水平部分),规定当No>25x107时,近似为无限寿命
区
② m—指数与应力与材料的种类有关。
钢 m=9——拉、弯应力、剪应力 m=6——接触应力
青铜 m=9——弯曲应力
m=8——接触应力
10
3)影响机械零件疲劳强度的主要因素
由于实际机械零件与标准试件之间在绝对尺寸、表面状态、 应力集中、环境介质等方面往往有差异,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 使零件的疲劳极限不同于材料的疲劳极限,其中尤1、应力集中的影响——有效应力集中系数 k (k )
零件受载时,在几何形状突变处(圆角、凹槽、孔等)要产 生应力集中,对应力集中的敏感程度与零件的材料有关,一般材 料强度越高,硬度越高,对应力集中越敏感
2
2.2 机械零件的载荷与应力
2.2.1 载荷的分类
静载荷: 不随时间变化或缓慢变化的载荷
变载荷:
1)循环变载荷 a) 稳定循环变载荷 b) 不稳定循环变载荷
13
注意:
1)若零件所受应力变化规律不能肯定,一般采用 γ =C的 情况计算
2)上述计算均为按无限寿命进行零件设计,若按有限寿命
要求设计零件时,即应力循环次数103(104)<N<No时, 这时上述公式中的极限应力应为有限寿命的疲劳极限
N
m
N0 N
,即应以σ-1N
代σ-1
,以σoN代σo
3)当未知工作应力点所在区域时,应同时考虑可能出现
硬度≥350HBS钢, No=(10 - 25)x107
有色金属(无水平部分),规定当No>25x107时,近似为无限寿命
区
② m—指数与应力与材料的种类有关。
钢 m=9——拉、弯应力、剪应力 m=6——接触应力
青铜 m=9——弯曲应力
m=8——接触应力
10
3)影响机械零件疲劳强度的主要因素
由于实际机械零件与标准试件之间在绝对尺寸、表面状态、 应力集中、环境介质等方面往往有差异,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 使零件的疲劳极限不同于材料的疲劳极限,其中尤1、应力集中的影响——有效应力集中系数 k (k )
零件受载时,在几何形状突变处(圆角、凹槽、孔等)要产 生应力集中,对应力集中的敏感程度与零件的材料有关,一般材 料强度越高,硬度越高,对应力集中越敏感
机械设计基础全套PPT电子课件教案完整版
![机械设计基础全套PPT电子课件教案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f9281c99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a7.png)
重要性
机械设计是机械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机械生产的第一步,是决定机械性能的最主要因素。
功能需求原则
可靠性原则
经济性原则
安全性原则
设计应满足机器或设备的预定功能要求。
设计应追求最佳的经济效益,包括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和产品质量等。
设计应确保机器或设备的可靠性,使其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功能。
04
CHAPTER
连接与紧固设计
详细解释螺纹的形成过程、不同类型螺纹的特点以及螺纹的主要参数,如螺距、牙型角等。
螺纹的形成、类型和参数
螺纹连接的基本类型
螺纹连接的预紧和防松
螺旋传动的应用和分类
介绍常见的螺纹连接类型,如螺栓连接、双头螺柱连接、螺钉连接等,并分析其适用场合和优缺点。
阐述螺纹连接预紧的目的和方法,以及防松措施,如摩擦防松、机械防松等。
02
CHAPTER
机械零件设计基础
满足功能要求,保证可靠性,降低成本,便于制造和装配。
设计准则
理论设计、经验设计、模型试验和有限元分析等。
设计方法
运用数学优化方法,寻求最佳设计方案。
优化设计
根据零件的工作条件和性能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如钢、铸铁、有色金属等。
材料选择
根据零件的受力情况和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强度校核和寿命估算。
06
CHAPTER
轴系零部件设计
轴的结构设计
确定轴的合理外形和全部结构尺寸。
轴的设计计算
包括强度计算和刚度计算。
轴的校核
对设计完成的轴进行强度和刚度校核,以确保其满足使用要求。
联轴器的选用与设计
离合器的选用与设计
制动器的选用与设计
07
机械设计是机械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机械生产的第一步,是决定机械性能的最主要因素。
功能需求原则
可靠性原则
经济性原则
安全性原则
设计应满足机器或设备的预定功能要求。
设计应追求最佳的经济效益,包括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和产品质量等。
设计应确保机器或设备的可靠性,使其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功能。
04
CHAPTER
连接与紧固设计
详细解释螺纹的形成过程、不同类型螺纹的特点以及螺纹的主要参数,如螺距、牙型角等。
螺纹的形成、类型和参数
螺纹连接的基本类型
螺纹连接的预紧和防松
螺旋传动的应用和分类
介绍常见的螺纹连接类型,如螺栓连接、双头螺柱连接、螺钉连接等,并分析其适用场合和优缺点。
阐述螺纹连接预紧的目的和方法,以及防松措施,如摩擦防松、机械防松等。
02
CHAPTER
机械零件设计基础
满足功能要求,保证可靠性,降低成本,便于制造和装配。
设计准则
理论设计、经验设计、模型试验和有限元分析等。
设计方法
运用数学优化方法,寻求最佳设计方案。
优化设计
根据零件的工作条件和性能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如钢、铸铁、有色金属等。
材料选择
根据零件的受力情况和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强度校核和寿命估算。
06
CHAPTER
轴系零部件设计
轴的结构设计
确定轴的合理外形和全部结构尺寸。
轴的设计计算
包括强度计算和刚度计算。
轴的校核
对设计完成的轴进行强度和刚度校核,以确保其满足使用要求。
联轴器的选用与设计
离合器的选用与设计
制动器的选用与设计
07
机械设计基础概论PPT课件
![机械设计基础概论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cb272b9a26925c52cc5bfd7.png)
机器 由机构组成的具有确定运动的机械装置,能实现能 量的转换或传递能量、物料或信息,实现预 期的工作。如 内燃机、电动机、起重机、金属切削机床和计算机等。 机构 是具有确定运动的构件系统,用来传递运动和力 。 构件 是机器运动的最小单元。 零件 是机器加工制造的最小单元。 机器的组成 由原动机、工作机、传动系统等组成。
保证机械零件在要求的寿命内不出现各种失效。
强度准则 [] ,[]
[]lim
刚度准则
S
[]lim
S
挠度 偏转角 扭转角 振动稳定性准则
磨擦学准则
y y
使受激振作用的各个零件的固有频率f 与激振源的频
率 f p 错开。通常应保证
f p 0.85f 或 f p 1.15f
验算压强 p ≤ [p] 验算pv pv ≤ [pv]
时,就可能发生断裂,属强度不合格。 疲劳断裂 过载断裂
变形过大: s 时发生,属刚度不合格。 振动过大甚至共振 :振幅超过了许用值。 零件表面失效:
过大接触应力作用造成。 胶合失效(黏着磨损)、点蚀(疲劳磨损)、 磨损失效(磨粒磨损)、塑性变型。 在化学腐蚀介质的接触和作用下产生腐蚀失效 。
19
2、机械零件的设计准则
5
具体内容
常用机构设计 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间歇运动机构(棘轮机构、 槽轮机 构、不完全齿轮机构) 等。 常用通用零部件设计 传动零件:齿轮传动、蜗杆传动、带传动、螺旋传动等。 联接零件: 螺纹联接、键联接、销联接等。 轴系零件:轴、轴承(滑动轴承、滚动轴承、联轴器等 。
6
齿轮传动
蜗杆传动
带传动
2. 方案设计
按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尽量构思出多种可行的设计方案,通过对 比、筛选,优选出一种功能满足要求、工作原理可靠、结构设计合理、 制造成本低廉的最优方案。
保证机械零件在要求的寿命内不出现各种失效。
强度准则 [] ,[]
[]lim
刚度准则
S
[]lim
S
挠度 偏转角 扭转角 振动稳定性准则
磨擦学准则
y y
使受激振作用的各个零件的固有频率f 与激振源的频
率 f p 错开。通常应保证
f p 0.85f 或 f p 1.15f
验算压强 p ≤ [p] 验算pv pv ≤ [pv]
时,就可能发生断裂,属强度不合格。 疲劳断裂 过载断裂
变形过大: s 时发生,属刚度不合格。 振动过大甚至共振 :振幅超过了许用值。 零件表面失效:
过大接触应力作用造成。 胶合失效(黏着磨损)、点蚀(疲劳磨损)、 磨损失效(磨粒磨损)、塑性变型。 在化学腐蚀介质的接触和作用下产生腐蚀失效 。
19
2、机械零件的设计准则
5
具体内容
常用机构设计 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间歇运动机构(棘轮机构、 槽轮机 构、不完全齿轮机构) 等。 常用通用零部件设计 传动零件:齿轮传动、蜗杆传动、带传动、螺旋传动等。 联接零件: 螺纹联接、键联接、销联接等。 轴系零件:轴、轴承(滑动轴承、滚动轴承、联轴器等 。
6
齿轮传动
蜗杆传动
带传动
2. 方案设计
按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尽量构思出多种可行的设计方案,通过对 比、筛选,优选出一种功能满足要求、工作原理可靠、结构设计合理、 制造成本低廉的最优方案。
机械设计全套ppt课件
![机械设计全套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1703f8416fc700abb68fcd4.png)
运动的连接称为运动副。
运动副元素:两构件上直接参与接触而构成运动副的部分— —点、线或面。
2) 运动副的分类
平面
高副:点、线接触
运 动
运动副
低副:面接触
副运动Leabharlann 转动副空间球面副
运动副
螺旋副
机械设计基础
图1-2 转动副
图1-3 移动副
平面机构中低副引入两个约束,仅保留一个 自由度。
机械设计基础
图1-4 (a)凸轮高副
根据用途不同,机器可分为:
动力机器:实现能量转换,如内燃机、电动机、蒸汽机、发电机、压气机等。
加工机器:完成有用的机械功或搬运物品,如机床、织布机、汽车、飞机、起重
机、输送机等。
信息机器:完成信息的传递和变换,如复印机、打印机、绘图机、传真机、照相
机等。
机械设计基础
绪论
虽然机器的种类繁多,构造、用途和功能也各不相同。 但具有相同的基本特征: (1)人为的实物(构件)组合体。 (2)各个运动实物之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 (3)代替或减轻人类劳动,完成有用功或实现能量的转换。
凡具备上述(1)、(2)两个特征的实物组合体称为机构。 机器能实现能量的转换或代替人的劳动去做有用的机械功,而 机构则没有这种功能。
仅从结构和运动的观点看,机器与机构并无区别,它们 都是构件的组合,各构件之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因此,通 常人们把机器与机构统称为机械。
机械设计基础
绪论
如图1-1所示的内燃机, 是由汽缸体1、活塞2、连杆3、曲轴4、
小齿轮5、大齿轮6、凸轮7、推杆8等系列 构件组成,其各构件之间的运动是确定的。
0.1.2 构件与零件
机构是由具有确定运动的单元体组成的,这 些运动单元体称为构件。
运动副元素:两构件上直接参与接触而构成运动副的部分— —点、线或面。
2) 运动副的分类
平面
高副:点、线接触
运 动
运动副
低副:面接触
副运动Leabharlann 转动副空间球面副
运动副
螺旋副
机械设计基础
图1-2 转动副
图1-3 移动副
平面机构中低副引入两个约束,仅保留一个 自由度。
机械设计基础
图1-4 (a)凸轮高副
根据用途不同,机器可分为:
动力机器:实现能量转换,如内燃机、电动机、蒸汽机、发电机、压气机等。
加工机器:完成有用的机械功或搬运物品,如机床、织布机、汽车、飞机、起重
机、输送机等。
信息机器:完成信息的传递和变换,如复印机、打印机、绘图机、传真机、照相
机等。
机械设计基础
绪论
虽然机器的种类繁多,构造、用途和功能也各不相同。 但具有相同的基本特征: (1)人为的实物(构件)组合体。 (2)各个运动实物之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 (3)代替或减轻人类劳动,完成有用功或实现能量的转换。
凡具备上述(1)、(2)两个特征的实物组合体称为机构。 机器能实现能量的转换或代替人的劳动去做有用的机械功,而 机构则没有这种功能。
仅从结构和运动的观点看,机器与机构并无区别,它们 都是构件的组合,各构件之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因此,通 常人们把机器与机构统称为机械。
机械设计基础
绪论
如图1-1所示的内燃机, 是由汽缸体1、活塞2、连杆3、曲轴4、
小齿轮5、大齿轮6、凸轮7、推杆8等系列 构件组成,其各构件之间的运动是确定的。
0.1.2 构件与零件
机构是由具有确定运动的单元体组成的,这 些运动单元体称为构件。
现代机械设计理论及方法概述(ppt 23页)PPT学习课件
![现代机械设计理论及方法概述(ppt 23页)PPT学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0a70771b9d528ea80c779e7.png)
现代机械设计理论与方法
设计工程研究所
现代机械设计理论与方法
设计工程研究所
绪论
关于设计及其重要性 现代机械与传统机械 现代机械设计所研究的内容 我国机械工程的发展与机械设计
现代机械设计理论与方法
设计工程研究所
对机械设计与理论的学位要求
在力学(特别在动力学)、摩擦学、强度理论、 材料科学、控制理论以及设计理论方面有坚实基 础;在传热学、电子技术、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方 面有较强基础;在人工智能科学、管理科学(特 别是市场分析和成本分析)、环境科学及人机科 学方面有一定的基础。
现代机械设计理械设计中的性能设计
工程设计学 工程建模学
各种系统或行业机械设 计中的共性问题, 设计的原则、理论基础
从模型入手解决产品 设计,设计方法
现代机械设计理论与方法
设计工程研究所
使设计理论具体化和实用化的条件:
能反映设计对象有关本质方面并能定量描述 有完整的设计准则、设计步骤和各种系数在实践或实
40
60
80
100
大型复杂机械的设计必须完成“分析-分解-综合”的过程,其中包含了大量创造性思维过程和智能活动。
设计理论与方法论相关领域
关于现代机械设计理论与方法 产品创新设计、稳健性设计理论、广义优化设计、优势设计、摩擦学设计 也能将机械能转换成其他类型的能量
时间 百分比(
%)
现代机械设计理论与方法
机械电子学、测控理 论与技术、信息科学
人机工程、生物机械学、工业设计等
绿色设计、人工物设计理论
产品创新设计、稳健性设计理论、广 义优化设计、优势设计、摩擦学设计 并行设计、虚拟设计、快速设计、 机电一体化设计等
现代机械设计理论与方法
设计工程研究所
现代机械设计理论与方法
设计工程研究所
绪论
关于设计及其重要性 现代机械与传统机械 现代机械设计所研究的内容 我国机械工程的发展与机械设计
现代机械设计理论与方法
设计工程研究所
对机械设计与理论的学位要求
在力学(特别在动力学)、摩擦学、强度理论、 材料科学、控制理论以及设计理论方面有坚实基 础;在传热学、电子技术、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方 面有较强基础;在人工智能科学、管理科学(特 别是市场分析和成本分析)、环境科学及人机科 学方面有一定的基础。
现代机械设计理械设计中的性能设计
工程设计学 工程建模学
各种系统或行业机械设 计中的共性问题, 设计的原则、理论基础
从模型入手解决产品 设计,设计方法
现代机械设计理论与方法
设计工程研究所
使设计理论具体化和实用化的条件:
能反映设计对象有关本质方面并能定量描述 有完整的设计准则、设计步骤和各种系数在实践或实
40
60
80
100
大型复杂机械的设计必须完成“分析-分解-综合”的过程,其中包含了大量创造性思维过程和智能活动。
设计理论与方法论相关领域
关于现代机械设计理论与方法 产品创新设计、稳健性设计理论、广义优化设计、优势设计、摩擦学设计 也能将机械能转换成其他类型的能量
时间 百分比(
%)
现代机械设计理论与方法
机械电子学、测控理 论与技术、信息科学
人机工程、生物机械学、工业设计等
绿色设计、人工物设计理论
产品创新设计、稳健性设计理论、广 义优化设计、优势设计、摩擦学设计 并行设计、虚拟设计、快速设计、 机电一体化设计等
现代机械设计理论与方法
机械设计基础概论PPT课件
![机械设计基础概论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67d1b98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11.png)
目的
机械设计的目的是在满足预定功能的前提下,优化机械产品的性能、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机械设计发展历程
手工设计阶段
01
早期的机械设计主要依靠设计者的经验和手工计算,设计效率
低下且精度不高。
计算机辅助设计阶段
02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CAD等设计软件广泛应用于机械设计
领域,大大提高了设计效率和精度。
智能化设计阶段
根据连接件和紧固件的受力情况和工作环境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类型(如螺栓、螺母、 销钉等)和尺寸。
进行连接件和紧固件的强度计算
根据连接件和紧固件的载荷和应力分布等参数,进行必要的强度计算,以确保连接件和 紧固件在运转过程中不发生失效。
考虑连接件和紧固件的防松和防腐措施
为保证连接件和紧固件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应采取有效的防松和防腐措施,如采用锁 紧装置、表面涂层等。
轴上需要安装轴承、齿轮等零件时,应设计相应的轴肩、键槽等结 构,以实现零件的准确定位和紧固。
保证轴的加工和制造工艺性
轴的结构应尽量简单,易于加工和热处理,以降低制造成本和提高 生产效率。
齿轮传动零件设计要点
1 2 3
选择合适的齿轮类型和材料 根据传动功率、转速和工作环境等因素,选择适 合的齿轮类型(如直齿、斜齿、锥齿等)和材料 (如钢、铸铁等)。
包括强度、塑性、硬度、韧性等指标,以及影响材料力学性能的 因素。
材料的种类与选用
介绍常用工程材料的种类、性能特点及应用范围,如金属、非金属、 复合材料等。
材料的热处理与表面工程
讲解材料的热处理原理、方法及应用,以及表面工程技术的种类、 特点及应用。
制造工艺基础
铸造工艺
介绍铸造工艺的原理、 特点及应用范围,包括 砂型铸造、特种铸造等。
机械设计的目的是在满足预定功能的前提下,优化机械产品的性能、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机械设计发展历程
手工设计阶段
01
早期的机械设计主要依靠设计者的经验和手工计算,设计效率
低下且精度不高。
计算机辅助设计阶段
02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CAD等设计软件广泛应用于机械设计
领域,大大提高了设计效率和精度。
智能化设计阶段
根据连接件和紧固件的受力情况和工作环境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类型(如螺栓、螺母、 销钉等)和尺寸。
进行连接件和紧固件的强度计算
根据连接件和紧固件的载荷和应力分布等参数,进行必要的强度计算,以确保连接件和 紧固件在运转过程中不发生失效。
考虑连接件和紧固件的防松和防腐措施
为保证连接件和紧固件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应采取有效的防松和防腐措施,如采用锁 紧装置、表面涂层等。
轴上需要安装轴承、齿轮等零件时,应设计相应的轴肩、键槽等结 构,以实现零件的准确定位和紧固。
保证轴的加工和制造工艺性
轴的结构应尽量简单,易于加工和热处理,以降低制造成本和提高 生产效率。
齿轮传动零件设计要点
1 2 3
选择合适的齿轮类型和材料 根据传动功率、转速和工作环境等因素,选择适 合的齿轮类型(如直齿、斜齿、锥齿等)和材料 (如钢、铸铁等)。
包括强度、塑性、硬度、韧性等指标,以及影响材料力学性能的 因素。
材料的种类与选用
介绍常用工程材料的种类、性能特点及应用范围,如金属、非金属、 复合材料等。
材料的热处理与表面工程
讲解材料的热处理原理、方法及应用,以及表面工程技术的种类、 特点及应用。
制造工艺基础
铸造工艺
介绍铸造工艺的原理、 特点及应用范围,包括 砂型铸造、特种铸造等。
机械设计基础课件PPT.pptx
![机械设计基础课件PPT.pptx](https://img.taocdn.com/s3/m/517aecb5f78a6529657d533a.png)
辅助运动:配气 ——启闭进排气阀
第一章 绪论
12
总结:
机器:既能实现确定的机械运动,又能完成有用的机 械功,或者能传递或转换能量、物料、信息等。如
车床——实现确定的机械运动,又作有用的机械功 内燃机——转换能量 机械手——传递物料 照相机——传递信息
机构:仅能传递或转换运动。如
齿轮机构——传递运动 凸轮机构——转换运动
具有以上三个特征——机器
第一章 绪论
14
2、机构的特征
只具有机器的前两个特征——机构
如 凸轮机构(配气机构):把回转运动→直线运动 曲柄滑块机构:将活塞的直线运动→曲柄的回转 运动
3、机器和机构的关系
机器是由一种或多种机构组成的。
第一章 绪论
15
三、构件和零件
1. 机器由机构组成:
2. 机构是人工组合的构件系统,必须满足两点:若干构件
极限应力σlim,τlim应根据零件材料性质及所受应力类 型作如下选择:
1)静应力下工作的塑性材料零件,失效为塑性变形,应 按不发生塑性变形的强度条件计算,常以材料的屈服点σ s,τs作为极限应力σlim,τlim。
2)静应力下脆性材料,失效为断裂,应按不发生断裂 的强度条件计算,常以材料的强度极限σb,τb作为极限 应力σlim,τlim。
5
照相机
第一章 绪论
6
凸轮机构
第一章 绪论
7
齿轮机构
第一章 绪论
8
棘轮机构
第一章 绪论
一、机械、机器和机构
进气阀3
机器实例:内燃机
1、功能:内燃机是 将燃气燃烧时的热能转 化为机械能的机器。
活塞2
顶杆8 连杆5
曲轴6
2、组成包含三种机 曲柄滑构块:机构,将活塞往复 移动转化为曲柄的连续转动; 齿轮9 齿轮机构,改变转速大小和 转向;凸轮机构,将凸轮的 连续转动转变为推杆往复移动。
第一章 绪论
12
总结:
机器:既能实现确定的机械运动,又能完成有用的机 械功,或者能传递或转换能量、物料、信息等。如
车床——实现确定的机械运动,又作有用的机械功 内燃机——转换能量 机械手——传递物料 照相机——传递信息
机构:仅能传递或转换运动。如
齿轮机构——传递运动 凸轮机构——转换运动
具有以上三个特征——机器
第一章 绪论
14
2、机构的特征
只具有机器的前两个特征——机构
如 凸轮机构(配气机构):把回转运动→直线运动 曲柄滑块机构:将活塞的直线运动→曲柄的回转 运动
3、机器和机构的关系
机器是由一种或多种机构组成的。
第一章 绪论
15
三、构件和零件
1. 机器由机构组成:
2. 机构是人工组合的构件系统,必须满足两点:若干构件
极限应力σlim,τlim应根据零件材料性质及所受应力类 型作如下选择:
1)静应力下工作的塑性材料零件,失效为塑性变形,应 按不发生塑性变形的强度条件计算,常以材料的屈服点σ s,τs作为极限应力σlim,τlim。
2)静应力下脆性材料,失效为断裂,应按不发生断裂 的强度条件计算,常以材料的强度极限σb,τb作为极限 应力σlim,τlim。
5
照相机
第一章 绪论
6
凸轮机构
第一章 绪论
7
齿轮机构
第一章 绪论
8
棘轮机构
第一章 绪论
一、机械、机器和机构
进气阀3
机器实例:内燃机
1、功能:内燃机是 将燃气燃烧时的热能转 化为机械能的机器。
活塞2
顶杆8 连杆5
曲轴6
2、组成包含三种机 曲柄滑构块:机构,将活塞往复 移动转化为曲柄的连续转动; 齿轮9 齿轮机构,改变转速大小和 转向;凸轮机构,将凸轮的 连续转动转变为推杆往复移动。
机械设计第五章PPT学习教案
![机械设计第五章PPT学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37c21f30740be1e640e9a6b.png)
3 、串联钢丝
第42页/共129页
三、 永久防松
焊接
冲点
涂
胶
第43页/共129页
5.5 单个螺栓联接的强度计算
设计计算内容与步骤:
1、结构设计:确定螺栓布置形式、数量 2、受力分析:确定螺栓组中受力最大螺栓和所受
最大力 3、强度计算:按受力最大螺栓确定整组螺栓直径
受拉螺栓 联接主 要失效 形式:
第50页/共129页
( 2) 铰 制 孔 螺栓联 接
螺栓杆的剪切强度条件为:
4Fs
d02m
[ ]
MPa
螺栓与孔壁的挤压强度条件为:
p
Fs d h0 min
[ ]p
第51页/共129页
MPa
式中 d0 —螺栓抗剪面直径,mm
m —螺栓抗剪面数目
hmin
—螺栓杆与孔壁挤压面的最小高度 mm,
设计时应使 hmin 1.25d0
第46页/共129页
二 、 紧 螺 栓 联接 1 、 受 横 向 载 荷的 紧螺栓 联接
( 1) 普 通 螺 栓联 接
靠接合面的摩擦 力传递外力 螺栓既受拉应力 又受扭剪应力
第47页/共129页
拉应力
4F0
d12
剪应力
T
Wt
F0
t an (y
v )
d2 2
d13
4F0
d12
t an (y
v
)
机械设计第五章
会计学
1
第五章 螺纹连接与螺旋传动
基本概念:螺纹连接是利用螺纹零件构成的 连接。
特 点:构造简单,拆装方便,工作可靠, 标准件,应用广。
第1页/共129页
❖螺纹的基本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 物理冲突及其解决原理
1、物理冲突的概念及类型
例:为了容易起飞,飞机机翼 应有较大面积,但为了高速飞行, 机翼应有较小的面积,这两种要求 对于机翼设计就是物理冲突
2、物理冲突的解决原理
分离原理
空间分离 时间分离 基于条件 整体与部 的分离 分的分离
2.3 技术冲突及其解决原理
2.3.1技术冲突的概念
2.3.3技术冲突的解决原理
No.2分离(分开)原理 1)将一个物体中的“干扰”部分分离出去。 2)将物体中的关键部分挑选或分离出来。
2.3.3技术冲突的解决原理
No.3局部质量原理 1)将物体或环境的均匀结构变成不均匀结构。 2)使组成物体的不同部分完成不同的功能。 3)使组成物体的每一部分都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
2、冲突的分类
1)通常的分类 2)TRIZ的分类
1)通常的分类
冲突 自然冲突 社会冲突
自然定律冲突 宇宙定律冲突
工程冲突
个性冲突 组织冲突 文化冲突 技术冲突 物理冲突 数学冲突
基于TRIZ的冲突分类
冲突
管理冲突 物理冲突 技术冲突
2.2 物理冲突及其解决原理
物理冲突的概念及类型
所谓物理冲突是指为了实现某 种功能,一个子系统或元件应具有 一种特性,但同时出现了与该特性 相反的特性。
第二章 设计中的冲突及 其解决原理
2.1 概述 2.2 物理冲突及其解决原理 2.3 技术冲突及其解决原理 2.4 利用冲突矩阵实现创新
2.1 概述
1、冲突的概念 2、冲突的分类
1、冲突的概念
产品是多种功能的复合体,为了实现 这些功能,产品要由具有相互关系的多 个零部件组成。为了提高产品的市场竞 争力,需要不断根据市场的潜在需求对 产品进行改进设计。
2.3.3技术冲突的解决原理
No.4不对称原理 1)将物体形状由对称变为不对称。 2)如果物体是不对称的,增加其不对 称的程度。
2.3.3技术冲突的解决原理
No.5合并原理 1)在空间上将相似的物体连接在一起,使 其完成并行的操作。 2)在时间上合并相似或相连的操作。
2.3.3技术冲突的解决原理
2.3.3技术冲突的解决原理
No.8质量补偿原理 1)用另一个能产生提升力的物体补偿第一个物 体的质量。 2)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产生空气动力或液体动 力的方法补偿第一个物体的质量。
技术冲突是指一个作用同时导致有用 及有害两种结果,也可指有用作用的引入 或有害效应的消除导致一个或几个子系统 或系统变坏。技术冲突常表现为一个系统 中两个子系统之间的冲突。
2.3技术冲突及其解决原理
技术冲突的描述
1)一个子系统中引入一种有用功能后, 导致另一个子系统产生一种有害功能, 或加强了已存在的一种有害功能。
2.3.3技术冲突的解决原理
No.11预补偿原理 采用预先准备好的应急措施补偿物体
相对较低的可靠性。
2.3.3技术冲突的解决原理
No.12等势性原理 改变工作条件,使物体不需要被升起或
降低。
2.3.3技术冲突的解决原理
No.13反向原理
1)将一个问题中所规定的操作改为相反的 操作。 2)使物体中的运动部分静止,静止部分运 动。 3)使一个物体的位置倒置。
2)一有害功能导致另一个子系统有用 功能的变化。
3)有用功能的加强或有害功能的减少 使另一个子系统或系统变得更加复杂。
2.3技术冲突及其解决原理
冲突实例:
波音公司改进737的设计时,需要将 使用中的发动机改为功率更大的发动机。 发动机功率越大,它工作时需要的空气 就越多,发动机机罩的直径就必须增大。 而机罩离地面的距离就会减少,但该距 离的减少是设计所不允许的。
2.3.3技术冲突的解决原理
2.3.3技术冲突的解决原理
No.26复制原理 1)用简单、低廉的复制品代替复杂的、 昂贵的、易碎的或不易操作的物体。 2)用光学拷贝或图像代替物体本身,可 以放大或缩小图像。 3)如果已使用了可见光复制,那么可用 红外线或紫外线代替。
2.3.3技术冲突的解决原理
No.26复制原理
2.3技术冲突及其解决原理
39个通用工程参数
2.3技术冲突及其解决原理
实例:用通用参数描述冲突
法兰联接,从性能讲要求密封良好, 需要多螺栓连接;从使用维护讲要求质 量轻、易拆卸,需要少螺栓。
2.3技术冲突及其解决原理本例中Fra bibliotek技术冲突描述如下:
1)如果密封良好,则操作时间长, 质量增加
2)如果质量轻,则密封性变差
3)如果操作时间短,则密封性变差
2.3技术冲突及其解决原理
以39个参数描述, 以上特性的改善将 欲改进特性为: 导致以下特性降低:
1)静止物体的质量 1)结构稳定性
2)可操作性
2)可靠性
3)装置的复杂性
2.3.3技术冲突的解决原理
40条发明创造原理
2.3.3技术冲突的解决原理
No.1分割原理 1)将一个物体分成相互独立的部分。 2)使物体分成容易组装及拆卸的部分。 3)增加物体相互独立部分的程度。
No.6多用性原理 使一个物体能完成多项功能,可
以减少原设计中完成这些功能多个物体 的数量。
2.3.3技术冲突的解决原理
No.7嵌套原理 1)将一个物体放在第二个物体中,将第二个物 体放在第三个物体中,可这样再进行下去。 2)使一个物体穿过另一个物体的空腔。
2.3.3技术冲突的解决原理
No.9预加反作用原理 1)预先施加反作用。 2)如果一物体处于或将处于受拉伸状态, 预先增加压力
2.3技术冲突及其解决原理
冲突实例:
这里出现了一个技术冲突:既希望 发动机吸入更多的空气,但是又不希望 发动机机罩与地面的距离减少。
2.3技术冲突及其解决原理
2.3.2技术冲突的一般化处理
TRIZ理论提出用39个通用工程参数 描述冲突。实际应用中,首先要把组成 冲突的双方内部性能用该39个工程参数 中的某2个来表示。目的是把实际工程 设计中的冲突转化为一般的或类似标准 的技术冲突。
1、冲突的概念
当改变某个零部件的设计,即提高 产品某方面的性能时,可能会影响到与 这些被改进零部件相关联的零部件,结 果可能使产品或系统的另一些方面的性 能受到影响。如果这些影响是负面影响, 则设计出现了冲突
1、冲突的概念
例2—1飞机设计中,如果使其垂直 的稳定器的面积加大一倍,将减少飞机 振动幅值的50%,但这将导致飞机对阵 风和阵雨的敏感,同时增加了飞机的质 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