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度曲线的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溶解度曲线的教学反思(共五则范文)

溶解度曲线的教学反思(共五则范文)

溶解度曲线的教学反思(共五则范文)第一篇:溶解度曲线的教学反思溶解度曲线的教学反思关于溶解度的教学反思初中化学张妮溶解度这节课的内容是属于中考常规考题中经常出现的内容,相对而言题型多变但是难度不大,但是学生出错率特别高。

于此同时,这节内容又是在学习了饱和及不饱和溶液之后拓展性概念。

今年在这部分知识的讲解过程中主要采取“教师讲解大概(基本概念),学生争论细节”的双主教学模式。

这部分教学开始我首先是严抓饱和与不饱和概念,为了便于理解应用所有知识都采取条框是记忆:例如“饱和”溶液让学生通过概念自己总结几个关键词一温度、二一定量的水、三不能再溶、四“这种物质”的饱和液等几个关键点,每遇到这种题他们都能够有理有据自己做出选择。

因为前期工作到位在溶解度这个概念出来时只是让学生通过概念自己分析两种物理量的区别与联系,自己总结溶解度的关键词有以下几个“1、温度;2、100g溶剂;3、达到饱和;4、溶解的质量(强调单位)”这种自己总结自己说服自己的方法让学生突然就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很容易对概念就掌握的比较好,做题自然流畅了不少。

与此同时,在讲到溶解度曲线的知识点时,首先自己先大概讲解两种溶解度表示方法,其实在学生做好基础知识了解的基础上自己分析两种方法的优缺点,通过优缺点的分析及交流基本就可以掌握溶解度曲线表示的真正含义及优势,从而我在分“点、线、面”详细分析每种情况每种变化,及时让学生利用我总结的规律解答相应试题,基本练习三到五道典型题,大多数的学生都可以掌握溶解度及其表示方法的习题,当然想要达到更精准的效果还需要做更多典型例题进行检测讲练以及点评。

这样的尝试感觉学生今年在做溶解度习题的过程中错误率确实减少很多,但是对于缺乏主动性的学生还是有一些难度,所以尽可能还要想办法督促学困生这个团队再接再厉学好这部分知识。

第二篇:溶解度曲线教学设计(模版)第6章溶解现象第三节物质的溶解性(第3课时)化学组关俊艳教学目标:1.了解溶解度的两种表示方法。

溶解度曲线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溶解度曲线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知识讲解(难点突破)3.知识讲解从溶解度曲线中能获得哪些信息呢?根据溶解度曲线的绘制过程我们得知曲线上的任意一点表示什么含义?1、某物质在某一温度下的溶解度。

左图是硝酸钾和氯化钠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点是硝酸钾曲线上的一点,a点表示什么含义?由此点出发做两条垂直于横、纵坐标的线,对应的点就是这个点表示的含义,即在7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38克。

两条曲线相交于一点,那么此点表示什么含义?在22℃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和氯化钠的溶解度相等.由此可知,2、曲线上的交点两物质在某一温度时溶解度相等。

根据这两条曲线我们能否比较两物质在某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呢?比如我想比较70℃时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大小怎么比呢?3、比较不同物质在某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

你能根据这两幅图归纳这些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有什么规律?1.大多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例如 硝酸钾(KNO3)2.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例如食盐(NaCl)3.及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反而减小影响不大例如食盐(NaCl)由于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所以,这些物质的饱和与不饱和溶液存在如下转化关系。

氢氧化钙除外,因为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反而降低。

从溶液中析出晶体有两种方法。

降温结晶法::适用范围: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

蒸发溶剂结晶法:适用范围: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物质。

从溶解度曲线中还能获得哪些信息呢?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点,表示在此温度下溶质与100g水刚好形成饱和溶液。

在溶解度曲线以上的蓝色区域里的每一个点代表在一定温度下向100g溶剂中加入的固体超过了它的溶解度,形成的溶液是饱和的,且有晶体析出。

在溶解度曲线以下的红色区域里的每一个点代表在一定温度下向100g水中加入的固体小于它的溶解度,形成的溶液是不饱和的。

课堂练习(难点巩固)4.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

溶解度教学设计反思

溶解度教学设计反思

《溶解度》课题实验课教案哈尔滨市南直中学教师:李春燕2010年6月19日《溶解度》课题实验课设计简案课堂落实三维教学目标情况采集表授课教师:李春燕实验班级:九年三班实验人数:42人观察人数:人课题所处阶段:结题阶段实验目的:通过观察点的实验信息采集的收集,在客观、公正、准确分析有关实验数据的基础上得出,教师所运用的教学方法、实验策略是否促使学生教学目标的完成,以及实验方法的运用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成绩有何影响,是否可以把课题的研究成果加以推广。

溶解度教学反思溶解度概念一直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难点,学生难于理解,且这个概念也是初高中衔接不上的一个点,初中新课程中对溶解度的计算不作要求,老师也讲得浅显,但到了高中,又有对溶解度的直接计算,所以很多同学不能适应。

因此,初中老师要让学生充分理解溶解度这个概念的实质。

以前是老师讲授,然后生硬地给出溶解度的概念,不符合新课标理念,今年我改变了教学思路,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请举例说明:1、不同溶质在相同溶剂中溶解能力是否相同?例如,碘和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相同。

2、相同溶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能力是否相同?高锰酸钾在汽油和水中的溶解能力不相同。

3、什么是饱和溶液?教师:我们把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的溶解能力,叫做这种物质的溶解性,通过实验验证,在相同条件下(温度相同),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溶剂里,溶解性是各不相同的,但溶解性只能粗略地表示物质的溶解能力的大小,要定量地描述溶解能力的大小,就要用到溶解度,在讲溶解度之前,先请同学们设计一个实验:若在家里,你如何来比较白糖和食盐的溶解能力的大小?学生讨论提出了一些方案:方案1:取大小相同的两玻璃杯,放入等量同温度的水,再放入相同的白糖和食盐,充分搅拌,使其充分溶解,再比较两杯中剩余固体的多少,剩余多的溶解能力差,剩余少的溶解能力强。

老师引导学生讨论这种方案的可行性。

有的同学提出质疑,假设你加入的两种固体都全部溶于水了,没有剩余固体出现,怎么判断呢?经过讨论,同学们想到,所加的固体,一定要保证其中一个至少达到饱和,于是有的同学提出另一种方法:方案2:先称取质量相同的两种物质(多称点),在温度相同,水的质量相同的两个杯中,分别把两种物质加入,边加边搅拌,直到不溶解为止,都配成饱和溶液,再称剩下的固体,看哪一个溶解的质量多一些,溶解多的溶解能力就强。

《溶解度曲线的应用》教学反思

《溶解度曲线的应用》教学反思

《溶解度曲线的应用》教学反思一、教材分析教材地位和作用《溶解度》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第二课题。

属于化学课程标准一级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二级主题“水与常见的溶液”。

本课题包括“饱和溶液”和“溶解度”两部分内容,本课题在教材中起到了纽带的作用,既是上节饱和溶液的延续,又为接下学习“酸、碱、盐”相关知识做铺垫。

我将本节课内容分为两个课时,下面我就第二课时“溶解度”的教学设计进行了说明。

本课时内容主要介绍固体溶解度的概念,表示法及与溶解性的关系和气体溶解度的有关知识,课程中还安排了丰富的与生活密切相联的问题,学习本节课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科学方法,真正做到“从生活到化学,从化学到社会”。

教学目标基于以上我对教材的了解,并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及九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利用固体溶解度曲线查找常见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

知道溶解度曲线上“各点”的含义和溶液的状态。

能利用有关溶解度的知识解释身边的一些现象。

过程和方法目标采用学生看书自学和学生小组讨论的形式。

在学习过程中,后进生掌握一些基础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兵”教“兵”,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明确“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对学生进行内因和外因的科学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溶解度的概念,固体溶解度曲线的含义。

教学难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二、教学方法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和上面的分析,根据我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论认识及我校的自信心课堂的教学模式理念,确定本节课教学方法。

情景设置法——激发情感,引起兴趣问题设置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其中,教师恰当的点拨引导,让学生拓展思路,把问题引向深入,保证高质量的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三、学习方法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主动获取、整理、贮存、运用知识和获得学习能力的过程,本节课主要渗透以下几个方面的学法指导。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1
2019-2020 学年第二学期 初中·化学
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法等 学习方式:图示法、归纳法、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 前提测评:
师:提问已学内容固体物质溶解的的概念及温度对固体溶解度的 影响:
1.固体的溶解度表示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 100g 溶剂里达 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2.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情况,可以用溶解度曲线表示。 温度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 (1)多数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少数固体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 (3)极少数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设疑:同学们,你们能说出溶解度曲线图上点、线、面的具体意义 吗?好,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 讲授新课: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若要将硝酸钾
从溶液中结晶析出,可采用

4
2019-2020 学年第二学期 初中·化学
(3)将硝酸钾和硫酸锂的饱和溶液,从 20℃降温到 10℃,有晶体析 出的是 。 【解析】本题以溶解度曲线为主题,主要考查学生从溶解度曲线查找物 质的溶解度、分析点的意义、物质结晶的方法等知识点。从图中可以 查出,0℃时氯化钠和硫酸锂的溶解度相等,为 36 g;20℃时,P 点在 硝酸钾溶解度曲线的下方,所以是不饱和溶液。因为硝酸钾的溶解度 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采用降温的方法可以使其结晶,另外还可 以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使硝酸钾结晶析出;硫酸锂的溶解度随着温度 的升高而减小,所以降低温度时不会析出晶体。 答案:(1)36 (2)不饱和 蒸发溶剂法(或降温结晶法) (3)硝酸钾饱 和溶液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希望大家继续加强溶解度曲线 的应用方面巩固练习。 板书设计:
100 g 水中最多只能溶解 40 g 甲,t2℃时甲的溶解度为 60 g,即

课题2 溶解度 反思

课题2 溶解度  反思

课题2 《溶解度》课后反思
本节课,在师生的默契配合下,顺利地完成了课前设定的教学目标,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这一节课上完之后我有如下的感想:
一、本节课的内容比较多,容量比较大,如果使用传统教学方法的话,将会非常紧,因此,我决定使用多媒体,把上课内容先制成课件,通过现代先进的教学仪器、教学手段来增大课堂的容量,帮助自己完成教学任务。

从实施的情况看,这一点要求已经达到了。

所以,我觉得,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可以最大限度的增大课堂容量。

二、实验是学好化学的基础,化学上有很多规律性的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得出的,而且,适当的实验还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因此,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时,我除了开足书上的实验外,还另外补充了其他实验,以帮助学生总结规律并更好地掌握知识,从上课结果看,这一做法确实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所以,我觉得在化学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挥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尽可能通过实验让学生发现规律,这样也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三、衡量一节课成功与否,主要还要看学生最终掌握的情况。

因此,我觉得必须最大可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鉴于此,我在实验的设计、问题的设计、练习的设计等各个方面都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实际,在上课的过程中,正因为这一点,我与学生的双边关系处理的很好,正因为学生配合得很好,我这一节课也上得比较成功。

所以,我觉得要想上好一节课,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当然,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还有不少需要改进,需要向其他老师学习的地方,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会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完善,争取把课上得更好
课题2 《溶解度》教学课后反思
朱书伟
中牟县万滩镇第一初级中学
2013年3月。

九年级化学《溶解度》教学反思一

九年级化学《溶解度》教学反思一

九年级化学《溶解度》教学反思一
收获:充分利用实验提供的感性材料,围绕教学主线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对概念的本质进行分析、归纳,让学生在回顾旧知识的同时,从更高的层次再次对旧知识进行加工梳理,得出规律,在概念的形成、理解、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

教学设计主线要明确,问题设计、活动探究等要围绕主线展开,要注意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注重知识间的联系。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从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不足:此次课的准备和实施,让我体会到今后我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跟上时代的步伐,不仅要关注学生是否学会知识,更要关注知识获取的过程,帮助学生提炼科学方法,逐步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 1 页共 1 页。

溶解度教学反思

溶解度教学反思

溶解度教学反思一:在本节内容中,虽然说难度不大,但在习题中,学生出现错误得时候很多,原因在于对饱与溶液与溶解度以及对溶解度影响因素得准确理解与掌握上,学生容易出现错误,根本在于对饱与溶液与溶解度以及对溶解度影响因素掌握与理解不就是很准确,在做题得时候,感觉难度不大,自己觉得就是做对了,但实际上出现了错误。

因此在学习饱与溶液时,强调让学生理解与掌握饱与溶液得三个条件:一定温度、一定量溶剂、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

只有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才能说就是该条件下该溶质得饱与溶液。

在理解固体溶解度时也强调固体溶解度得三个条件:一定温度、100g溶剂(水)、达到饱与时溶解得溶质质量(所有单位就是克)。

在理解固体溶解度得影响因素时,强调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得因素就是温度,并结合溶解度曲线图分析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得不同情况:大多数固体物质温度越高,溶解度越大;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小(氯化钠);极少数固体物质就是温度越高,溶解度越小(熟石灰)(并且要求学生记住特例)。

在此基础上理解制取晶体得两种方法以及饱与溶液与不饱与溶液得互变条件、提纯物质。

在学习气体溶解度得影响因素时注重结合生活实际分析温度与压强对气体溶解度得影响。

对于溶解度曲线图,作为初三得学生绘图应该说难度不大,着重指导学生从溶解度曲线图中分析与概括信息。

在此基础上,加上适当得练习,在练习时再强调知识点,多数学生能正确与准确分析题目。

个人认为在本节教材得处理与教学中,应该就是基本成功得,望各位同仁提出指正意见与建议。

二:物质得溶解性就是物质溶解能力得定性表示,而溶解度就是物质溶解能力得定量表示。

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物质得溶解性就是物质本身得一种属性。

当精确地比较不同物质得溶解能力时,就需要一把衡量得“尺子”──溶解度。

要比较溶解能力就必须在同一规定条件下,比较不同溶质在同一溶剂中所能溶解得最多量。

因此,溶解度概念既包含了物质溶解性得含义,又进一步反映了在规定条件下得具体数量,就是溶解性得具体化、量化与精确化。

溶解度 教学反思

溶解度  教学反思

主题《溶解度》得意之处:1、引入能紧扣学生的兴趣。

利用学生熟悉的问题,让学生开展讨论,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是学生尽快进入主题。

2、充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更好的了解生活中的化学。

如怎样使一杯糖水变得更甜,汽水为什么打开的时候会冒出大量的气泡,在炎热的夏天在水面能够看见不少游动的鱼但冬天却看不到,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让学生了解生活,解决生活中的生计问题。

3、在预设中为学生留出了足够的学习空间,如:让学生说出自己生活中发现的现象,鼓励学生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的想法是五花八门的,把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说一说,互相交流达成共识。

这样就可以以说促思,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从而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使学生在活动中发展。

4、让学生学进行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综合分析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不足之处:1、评价激励不够。

教学设计中教师的激励性语言很少,这样会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所压制,从而使我的日常工作教学反思堂气氛不活跃,学生对自己的定位不明确,进而影响课堂教学的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2、对合作学习实效性的思考不够。

从以往的课堂中我们发现:面对好玩的东西,组内同学,特别是男同学,时常争先恐后的去抢,而对于做记录这样的差事则不愿意去做,在探究中他们不会合作或不合作,往往忽略了自己在探究活动的责任。

从而造成学生探究效率低下。

课堂教学历来被称为“遗憾的艺术”,每位教师都会有这样的教学体验:教案初成,往往难以发现毛病;下课结束,教学设计的疏漏之处不找自见。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既是教学过程的一个必要环节,是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又是教师积累教学经验的有效方法。

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可以获得宝贵的经验、教训,及时发现新问题,激发教师把教学实践提升到新的高度,实现教师的自我超越。

初中化学_溶解度曲线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_溶解度曲线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学情分析关于溶解度曲线,学生根据数学知识能够在直角坐标系中绘制溶解度曲线,但是很少考虑溶解度曲线所表达的意义及其应用价值。

教学中应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所能提供的信息,认识其表达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1、基础知识情况:学生已经知道了有关溶液,溶解度、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转化、结晶方法、溶质质量分数等基础知识,数学上也接触过有关图像的知识,本节课是利用图像对这些基础知识进行灵活运用,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认知能力和心理素质:对于现阶段的学生,接受能力较强,知识理解能力强,思维转换较快,动手能力较强,课堂活跃。

从心理来讲,具有探知欲望和好奇心。

3、具备的技能和学习方法:现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进行基础的实验操作能力,准确的现象描述,一定的问题分析技能和小组合作学习能力。

同时,他们目前掌握的学习方法有自主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学,互助学习,活动展学。

这样就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中主动地参与,作为课堂的主体。

关于溶解度曲线,学生根据数学知识能够在直角坐标系中绘制溶解度曲线,但是很少考虑溶解度曲线所表达的意义及其应用价值。

所以教学中应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所能提供的信息,认识其表达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效果分析学生已经知道了有关溶液,溶解度、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转化、结晶方法、溶质质量分数等基础知识,数学上也接触过有关图像的知识,对于现阶段的学生,接受能力较强,知识理解能力强,思维转换较快,动手能力较强,课堂活跃。

从心理来讲,具有探知欲望和好奇心。

现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进行基础的实验操作能力,准确的现象描述,一定的问题分析技能和小组合作学习能力。

同时,他们目前掌握的学习方法有自主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学,互助学习,活动展学。

这样就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中主动地参与,作为课堂的主体。

关于溶解度曲线,学生根据数学知识能够在直角坐标系中绘制溶解度曲线,但是很少考虑溶解度曲线所表达的意义及其应用价值。

所以教学中着重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所能提供的信息,认识其表达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初中化学_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_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复习》教学设计《溶解度、溶解度曲线复习》学情分析溶解度部分的知识因其知识点多,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紧密而成为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难点,但和溶解度有关有关的考题又在学考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围绕溶解度问题,教材设置了溶液概念、饱和不饱和溶液、溶解度、溶解度曲线、结晶等相关知识,可以是系统性比较强的一部分。

在新授课时期,这部分知识,分为两段叙述分别包含在第三单元、第八单元中。

在新授课的教学中受学习阶段、掌握程度等因素制约还不能完全展现其相互间的联系,综合性习题不是很多,但在学考中,这一部分考点却是重点内容之一,综合性较强,对应分值较高,成为了重难点之一!由于以上原因,多数学生在这部分知识学习上存在很多问题。

1.溶解度概念不清,把握不准基本的要素,导致这一概念的数学内涵不能很好地掌握应用;2.结晶方法的选择没有掌握规律,对可溶性混合物利用溶解度差异分离的方法难以判断;3.对溶解度曲线所体现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只停留在简单易记的阶段,不能利用这种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知识灵活运用程度不高;4.尤其对溶解度问题中涉及到溶质质量分数的问题束手无策,无从下手。

综上所述,有必要系统集中地把与溶解度相关的知识点整合起来复习,引领学生,系统复习,深化理解各个知识点,提高综合运用的能力《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复习》效果分析溶解度的知识是初中化学重点的章节,也是难点。

在教材中有很重要的地位,因为这部分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更是涉及学考的各种题型和各个层次。

如在填空题、选择题、实验探究、化学推理、化学计算等知识区域,考查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与方法、实验探究能力、在生产生活中灵活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知识信息量过大,多而杂乱,遇到问题,往往束手无策。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有了如下变化:1.进一步理解溶解度概念,对于概念所蕴含的数学关系有直观的认识和理解。

能进行简单的判断和计算;2.明确了不同物质结晶分离的方法,知道了根据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不同选择相适应的结晶方法;3.巩固了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不同状况,会根据溶解度曲线图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生产原理、工艺方法;4.学会了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解度之间的计算方法。

初三化学《溶解度》教学反思范文(通用4篇)

初三化学《溶解度》教学反思范文(通用4篇)

初三化学《溶解度》教学反思范文(通用4篇)初三化学《溶解度》教学反思范文(通用4篇)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三化学《溶解度》教学反思范文(通用4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溶解度》教学反思1溶解度是一节的内容比较抽象枯燥,学生一般情况下不愿学习,不愿动脑思考,如何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来呢?教师可以在教学方式上下功夫,表演形式,故事形式、小组比赛的形式等,在教学方式上,教师所起的作用是帮助和引导。

教师的职责在于帮助,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发展他们所学的东西,并由此发现自己的潜能和发展方向。

使学生在愉快中学习,并有学以致用的感受。

教学中我参考学习了网络资源,将枯燥的数据以故事的形式表达出来,结果学生很感兴趣,教学效果良好。

有人认为形式的花架子的东西不实用,学习需要刻苦勤奋。

可是我们也是从学生时代过来的,有过切身的感受,有兴趣的知识不用费力就能学好,而让学生感到有兴趣,教师就需要花费精力在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上,让学生感到有趣,就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怎样把每节内容与实际、与情境设计在一起,还有待于我努力的去思考、去学习、和同事合作交流。

《溶解度》教学反思2溶解度概念一直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难点,学生难于理解,且这个概念也是初高中衔接不上的一个点,初中新课程中对溶解度的计算不作要求,老师也讲得浅显,但到了高中,又有对溶解度的直接计算,所以很多同学不能适应。

因此,初中老师要让学生充分理解溶解度这个概念的实质。

如“溶解度”概念不仅定义的句子比较长,而且涉及的知识也较多,学生往往难于理解。

因此在讲解过程中,若将组成溶解度的四句话剖析开来,效果就大不一样了。

其一,强调要在一定温度的条件下;其二,指明溶剂的量为100g;其三,一定要达到饱和状态;其四,指出在满足上述各条件时,溶质所溶解的克数。

溶解度教案反思

溶解度教案反思

溶解度教案反思教案标题:溶解度教案反思教案反思是教育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通过对教案的反思,教师能够深入分析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本文将围绕溶解度这一主题,提供一些教案反思的建议和指导。

1. 教案目标和设计:- 教师应该反思自己制定的教案目标是否明确、具体,并与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习目标相契合。

- 教案中的教学活动是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

- 教案中的评估方法是否能够准确评判学生对溶解度知识的掌握程度。

- 教案中的教学资源是否充分利用,能够有效地支持教学活动的开展。

2. 教学方法和策略:- 对于溶解度这一概念比较抽象的内容,教师应该反思自己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有效,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

- 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教学安排。

-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否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教学环境和氛围:- 教师应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是否营造了积极和谐的教学环境,激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疑问。

- 教师是否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相互学习和支持。

- 教师是否通过适当的表扬和鼓励,增强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信心。

4. 教学反馈和改进:- 教师应该反思自己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及时观察和评价,是否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

- 教师应注重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听取学生的评价和建议,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教学理念。

- 教师应与同事进行教学反思的交流和讨论,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成功做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通过对溶解度教案的反思,教师能够发现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

教案反思不仅是对这个特定主题教学的回顾,更是对整个教育教学过程的反思与总结,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校的教学改进提供重要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溶解度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溶解度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B:溶解度曲线下面的面积上的点,表示溶液所处的状态是不饱和状态,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不饱和溶液。
C:溶解度曲线上面的面积上的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饱和溶液,且该溶质有剩余。
六.气体的溶解度:
气体溶解度是指该气体在压强为101 kPa,一定温度时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 的气体体积。例如在0 ℃时,氧气的溶解度为0.049,就是指在0 ℃,氧气压强为101 kPa时, 1体积水最多能溶解0.049体积氧气。
⑵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
表示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查找指定温度时物质的溶解度,并根据溶解度判断溶解性。
②表示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溶解度,可以比较同一温度时,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
③ 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在该点所示的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④比较和确定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程度,并据此确定物质结晶或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鉴于对溶解度概念的理解,学生就存在问题,而绘制溶解度曲线又要有一定的数学知识(直角坐标系)作为支撑,绘制的曲线代表了哪些内容,具有什么意义,学生不能全面的挖掘其中的内涵,理解了其一,不知道其二,系统的掌握溶解度曲线存在问题。
难点教学方法
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亲自绘制溶解度曲线,掌握曲线的由来,感受一定温对应着一个饱和状态,理解他们一一对应的关系,建立了一个正确的曲线,然后从中去分析,去理解曲线的涵义,系统的梳理出曲线所代表的意义。
气体溶解度与温度和压强有关,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随压强增大而增大。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1.固体溶解度是指_______
2.要使KNO3溶解度增大,采用的方法是( )
3. 增加水 B. 增加KNO3 C. 不断搅拌 D. 升高温度

溶解度曲线含义的理解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溶解度曲线含义的理解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④“故园无此声”
想象:身在征途的将士们此时会想些什么?故园的亲人又会想些什么?难道故园真的无此声吗?故园的人看到风雪也会想念远在塞外的亲人。将士们思念故园的宁静,山水分隔的只是距离,但却隔不开牵挂思念的心。
⑤指导朗读:读出风雪的肆虐、读出将士难以入睡、读出对家人的思念。
“山一程,水一程”隔不断思念的心,“风一更,雪一更”吹不散思乡的情。难怪作者长相思。齐读。
那就让这风雪带去故园的人对将士们的牵挂和思念吧。此时,身在榆关外的将士们,他们也让这风这雪带去自己对故园人的思念和怀念。
⑥如果将这首词定格成一幅幅画面,当你的耳畔响起这样的声音,你的眼前会出现哪些画面让你印象深刻。
配乐朗读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4.提到“思乡”,在古诗词中,表达对家乡思念的诗句也有很多,有一些特定的“景”或者“物”都可以和思乡联系起来,比如:
体味“故园”的文化意蕴,要通过理解诗句,展开想象,将凝固的语言转化为可感的画面,具有一定的难度。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这首词中,词人的内心矛盾和冲突学生较难感受,因为这高于五年级学生的情感经验和生活经验。
难点教学方法
1.通过情境诵读和想象,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2.通过讨论及问题探究,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根据实际教学设计需要增行
小结
以下为语文学科《长相思》教学设计案样例。
教师姓名
××
单位名称
××
填写时间
×年×月×日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五年级(上)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第七单元21《长相思》
难点名称
在移情想象中建构“故园”的丰富意象,体味“故园”的文化意蕴。

溶解度授课反思

溶解度授课反思

溶解度授课反思今天上了一课溶解度这节课,樊老师来给我指导,我学到了很多。

从最开始的手足无措,到现在的豁然开朗,虽然从昨天下午接到通知开始做课件、看别人的优质课,忙忙碌碌的准备实验,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因为自己进步了很多,也成长了很多。

首先我以茶卡盐湖的天空之境是怎么形成跟溶解度有关系引入本节课,抓住学生的眼球引起学生的兴趣。

固体溶解度的概念不太好理解,我用了小明和小花想探究氯化钠和蔗糖的溶解度,他们设计了三个方案,看合理吗?虽然这个想法很好从这两个实验来理解固体溶解度,但是设置的三个方案都不合理,最后应该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合理的方案,加深学生对固体溶解度概念的理解。

得出概念要让学生自己得出,并用自己的话叙述出来。

小循环学习方式好,当时做练习进行巩固,但是题要精要简。

画溶解度曲线时我采用手机投屏可以有效展示学生的画图情况,虽然技术不是太熟练,以后会勇于接受新鲜事物,采用高科技辅助教学。

画图时应给学生分好分度值的坐标,5个数据即可方便学生画图,又可以节省时间。

再讲溶解度曲线上表示的点的意义时要慢和细。

展示单曲线上点的意义和线上点线下点的意义,使学生更加理解图像上点的意义。

最后就是做硝酸钾析出晶体的实验,自己很紧张,操作不是太规范,以后实验前要有充分的准备,可以拍自己做的实验视频让学生观看,学生估计会更有兴趣。

最后就是对于好班学生,自己还是不太敢放手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以后要相信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注重学生思维的培养。

还有一点板书要多练习,要记住学生的名字,只有记住学生的名字学生才会走进老师。

最后感谢领导的支持感谢樊老师给我机会并对我的课进行指导,希望以后还能有这样的机会,我会虚心听取大家的意见。

溶解度曲线的含义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溶解度曲线的含义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教师姓名王雅婷单位名称昌吉州吉木萨尔县第三中学填写时间2020.8.27学科化学年级/册九年级下册教材版本人教版课题名称第九单元第二节溶解度难点名称溶解度曲线的含义难点分析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基于溶液在化学研究和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只定性的了解溶液的组成和基本特征是不够的,还应该从定量的认识溶液。

本课题以溶解度为核心,展开对溶液的定量研究。

从定性研究到定量研究,知识内容上加深了,研究方法上提高了,对学生能力要求提升了一个层次。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本节课学生利用溶解度曲线,依据给定的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并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有关信息。

同时注重让学生学会利用已取得的信息,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学会对溶解度曲线的数据分析。

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形成严谨、求真的科学态度,为将来学习打下厚实基础。

难点教学方法1、运用多媒体为教学情境,配以讲授绘制溶解度曲线,引导学生能从图中获取相关的信息,体验数据处理的过程,学习数据处理的方法。

2、通过思考、练习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动脑,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导入知识回顾: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知识讲解(难点突破)一、溶解度的表示方法1、列表法:列表法优势:准确不足:不能表示某种物质任意温度时的溶解度2、曲线法曲线法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以硝酸钾为例,横坐标表示温度,纵坐标表示溶解度,在坐标系中绘制硝酸钾的溶解度的曲线。

曲线法:优势:可以反映出表示某种物质任意温度时的溶解度 。

不足:数据不够准确二、溶解度曲线Ca(OH)2的溶解度曲线1、概念: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2、点的含义温度/℃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溶解度/g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168 202 2463、线的含义溶解度曲线分为:(1)陡升型①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增大。

精选-溶解度教学案例及反思

精选-溶解度教学案例及反思

溶解度教学案例及反思溶解度教学案例及反思【教学设计】本节课是关于溶解度概念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溶解度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这是化学教学中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于是我设计了情境教学,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自主的探究,在交流合作中对概念进行了解,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对概念的了解也非常深刻。

【教学片断】§2-3溶解度(第一课时)教学过程[老师] 找两名同学分角色完成《食盐与硝酸钾的对话》,同学们可以把有关数据简单的记一下。

[学生] 有一天,食盐与硝酸钾在比谁的溶解能力强食盐说:我溶解能力大,在200C时,在每50g水中最多可以溶解18g。

硝酸钾说:那有什么了不起,我也能够溶解在水中,在10oC时,我在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20g呢!食盐又说:你的20g是溶解在100g水里,还是我你强。

硝酸钾又说:但是你的温度比我高,我在600C时,50g 水中最多溶解55g。

食盐又说:那在200C时你怎么不说?硝酸钾又说:那么,你在600C时,是多少呢……究竟谁的溶解能力强,大家给他们评一评吧……[学生1] 找一同一温度;[学生2] 用同样多的水;[学生3] 还得是最多所溶解的;[学生4]都用1g水;[学生5] 都用100g水。

[老师] 同学们说得很好,把你们的观点综合在一起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一个新的化学概念——溶解度,板书课题[学生] 阅读课本P23,固体溶解度的定义。

[练习] 1、下列有关固体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200C时,10g氯化钠溶解在100g水里,所以200C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10gB、200C时,100g氯化钠溶液里溶有10g氯化钠,所以200C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20gC、氯化钠在100g水里溶解20g刚好达到饱和状态,则氯化钠的溶解度是20g。

D、200C时,36g氯化钠溶解在100g水里,恰好达到饱和状态,所以200C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分别找四位同学回答ABCD的正误及理由。

关于《溶解度》一课的一点观摩反思体会

关于《溶解度》一课的一点观摩反思体会

关于《溶解度》一课观摩反思的一点体会
王慧老师的这节课,教学过程中以探究活动为主,在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讨论方案、实验操作四个环节中,以教师提问、学生讨论探究、教师引导得出正确结论等贯彻始终;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理念指导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索、提高动手实验操作能力、逐步提高科学素养的理念。

印象体会较深的有以下几点,值得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学习:
1、课的开头,以学生到讲台上比较个子的高矮,进而提出《食盐和蔗糖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这一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无论什么事物,都要有一个统一标准才可以比较,既让学生明白了一个化学研究的道理,也激发了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

2、能够在提问和师生探讨过程中逐步渗透溶解度概念的要点,并且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和讨论,自己总结出正确把握溶解度概念需要注意的四点:A一定温度条件下;B 溶剂的量为100g;C要达到饱和状态;D在满足上述各条件时,溶质所溶解的质量。

3、设计关于溶解度不同样式的练习题,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判断是否正确,从而让学生逐步从根本上理解溶解度这一概念,学会解决与溶解度相关的习题。

4、运用了多媒体、直观、灵活、提供信息量大的优势,提高了教学效果。

2012部编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溶解度曲线》教案及教学反思

2012部编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溶解度曲线》教案及教学反思

2012部编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溶解度曲线》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1. 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溶解度曲线的含义;2.能够绘制和解读溶解度曲线;3.能够分析溶解度曲线的特点。

2. 教学内容1.溶质和溶剂的概念;2.溶解度曲线的含义;3.绘制和解读溶解度曲线;4.溶解度曲线的特点分析。

3. 教学重点1.能够绘制和解读溶解度曲线;2.溶解度曲线的特点分析。

4. 教学难点1.溶解度曲线的含义;2.溶解度曲线的特点分析。

5. 教学方法1.讲授;2.案例分析;3.组合练习。

6. 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引导学生的思考,让学生了解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概念。

(2)讲授讲解溶解度曲线的含义,以及如何绘制和解读溶解度曲线。

(3)案例分析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溶解度曲线。

(4)组合练习让学生在组合练习中加深对溶解度曲线的理解,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7. 教学评价方法1.课堂测验;2.家庭作业;3.结合实际案例分析。

二、教学反思本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溶解度曲线的含义、绘制和解读溶解度曲线,并分析溶解度曲线的特点。

通过本课的讲授,学生的学习效果明显,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掌握绘制和解读溶解度曲线的方法,也理解了溶解度曲线的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包括讲授、案例分析、组合练习等。

通过案例分析,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和掌握溶解度曲线,以及如何分析溶解度曲线的特点。

通过组合练习,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还注重了与实际情况的结合。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溶解度曲线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从而更好地理解知识点。

同时,我们也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

同时,我们还需要注重评价方法的改进,更好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差异化的教学措施,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溶解度曲线的教学反思
关于溶解度的教学反思
初中化学张妮溶解度这节课的内容是属于中考常规考题中经常出现的内容,相对而言题型多变但是难度不大,但是学生出错率特别高。

于此同时,这节内容又是在学习了饱和及不饱和溶液之后拓展性概念。

今年在这部分知识的讲解过程中主要采取“教师讲解大概(基本概念),学生争论细节”的双主教学模式。

这部分教学开始我首先是严抓饱和与不饱和概念,为了便于理解应用所有知识都采取条框是记忆:例如“饱和”溶液让学生通过概念自己总结几个关键词一温度、二一定量的水、三不能再溶、四“这种物质”的饱和液等几个关键点,每遇到这种题他们都能够有理有据自己做出选择。

因为前期工作到位在溶解度这个概念出来时只是让学生通过概念自己分析两种物理量的区别与联系,自己总结溶解度的关键词有以下几个“1、温度;2、100g溶剂;3、达到饱和;4、溶解的质量(强调单位)”这种自己总结自己说服自己的方法让学生突然就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很容易对概念就掌握的比较好,做题自然流畅了不少。

与此同时,在讲到溶解度曲线的知识点时,首先自己先大概讲解两种溶解度表示方法,其实在学生做好基础知识了解的基础上自己分析两种方法的优缺点,通过优缺点的分析及交流基本就可以掌握溶解度曲线表示的真正含义及优势,从而我在分“点、线、面”详细分析每种情况每种变化,及时让学生利用我总结的规律解答相应试题,基
本练习三到五道典型题,大多数的学生都可以掌握溶解度及其表示方法的习题,当然想要达到更精准的效果还需要做更多典型例题进行检测讲练以及点评。

这样的尝试感觉学生今年在做溶解度习题的过程中错误率确实减少很多,但是对于缺乏主动性的学生还是有一些难度,所以尽可能还要想办法督促学困生这个团队再接再厉学好这部分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