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机械运动实验检测题(Word版 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初二物理机械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小宾发现在同一店家购买的同种蜂蜜没有上一次购买的蜂蜜粘。
他想到磁铁的磁性与温度有关,于是猜想粘滞性也可能与温度有关。
根据自己的猜想,小宾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将同一瓶蜂蜜分装入三个小瓶,一瓶放在冰箱,一瓶放在室内,另一瓶放在热水中加热一会儿。
然后找三支相同的试管,让爸爸妈妈帮忙,用三支相同的滴管分别从三个小瓶中各取质量相同的一滴蜂蜜,如图甲,分别滴到倾斜放置着的试管内壁上,记录各滴蜂蜜流到试管底部的时间并进行比较。
蜂蜜在冰箱中在室内经热水加热
在试管中流淌时间较长一般较短
(1)从微观角度思考液体的粘滞性主要是由于分子间存在________,通过表格得到粘滞性与温度的关系可以用图乙中________表示。
(2)在上述探究过程中,小宾将“物质的粘滞性”转换成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测量。
(3)小宾在探究物质的粘滞性与温度的关系时,控制______________等因素不变。
(只填一个即可)
(4)在实际生活中,油墨粘滞性会对印刷质量有一定的影响。
在印刷过程中若油墨的转移不均匀,容易造成印张粘脏、传墨不均,这都是由于油墨粘滞性________(选填“过大”或“过小”)造成的。
【来源】【专题】备战2020届中考物理二轮复习题型专练题型08-创新探究题
【答案】引力D蜂蜜流到试管底部所用时间物质的质量(试管倾斜度等)过大
【解析】
【分析】
【详解】
(1)[1]从微观角度思考液体的粘滞性主要是由于分子间存在引力。
[2]由表中实验信息可以看出:蜂蜜的温度越高,蜂蜜流淌时间越短,则粘性变小;所以图像B能反映粘度随温度变化的图象。
故选B。
(2)[3]此题采用转换法,通过观察流淌时间的长短来比较粘性的大小,将不能直接测量的
“粘性”转换成可以测量的流淌时间的长短来完成实验探究。
(3)[4]小宾在探究物质的粘滞性与温度的关系时,控制了蜂蜜的质量、试管倾斜度,试管长度等因素不变。
(4)[5]油墨粘滞性过大,流动性不强,会导致油墨的转移不均匀,容易造成印张粘脏。
2.如图甲是测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
(1)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
(2)实验中为了便于测量小车的运动时间,斜面应保持___________(选填“较小”或“较大”)坡度;
(3)由实验测量可知,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___________(选填“小于”“大于”或“等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表明小车做的是___________(选填“匀速”或“加速”)运动;
(4)实验过程中某一时刻秒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则读数为___________s。
【来源】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学业质量检测物理试题
【答案】
s
v
t
=较小小于加速 337.5s
【解析】【分析】
(1)实验的原理是
s
v
t =。
(2)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所用的时间长些。
(3)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做加速运动。
(4)秒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
【详解】
(1)[1]测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
s
v
t =。
(2)[2]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较小。
(3)[3][4]由实验测量可知,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小车做的是加速运动。
(4)[5]由图可知: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
0.5min,指针在“5”和“6”之间,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5min;偏向“6”一侧,说明大表盘的读数应读大于30s;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37.5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37.5s,则该秒表的读数为
5min+37.5s=300s+37.5s=337.5s
3.物理实验课上,某实验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字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刻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
(1)本实验的原理是___;
(2)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是为了减小测量_____(填“路程”或“时间”)时造成的误差;
(3)斜面倾角不变,小车由静止释放运动到底端,则小车前半程的平均速度____小车后半程的平均速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4)由图观察可知,小车从乙位置运动至丙位置时,所测量的路程是____cm,平均速度____m/s;
(5)物体的运动常常可以用图像来描述,下图中能反映本实验中小车运动情况的是
______(选填“A”或“B”)
【来源】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题
【答案】v=s
t
时间小于 65.0 0.1625 B
【解析】【分析】【详解】
(1)[1]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需要用到速度的公式v=s
t。
(2)[2]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所用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斜面坡度应小些。
(3)[3]小车由静止释放,做加速运动,小车通过前半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小车通过后半程的平均速度。
(4)[4][5]由图可知,小车从乙位置运动至丙位置时的路程是65.0cm,运动的时间是4s,平均速度
v=
65.0cm
4s
s
t
==16.25cm/s=0.1625m/s
(5)[6] A图为s-t图象,是一过原点的直线,说明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的距离与时间成正比,故A不符合题意;而B图为v-t图象,表示随着时间的增长,速度逐渐变大,故图B 中能反映小车运动情况。
4.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
(1)该实验根据的原理是_____,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和_____;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该使用坡度_____(选填“较大”或“较小”)的斜面;
(3)实验时观察到小车沿斜面顶端运动到斜面底端的过程是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4)若图中秒表每格为1s,则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 m/s;
(5)实验中若让小车运动之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的平均速度偏_____。
(选填“大”或“小”)
【来源】广西来宾市兴宾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教学质量检测物理试题
【答案】
s
v
t
=刻度尺秒表(停表)较小变速 0.2 大
【解析】【分析】【详解】
(1)[1]由于需要测量小车沿斜面运动的平均速度,所以,实验的原理是利用公式
s
v
t
=计算
小车平均速度。
[2][3]根据实验原理知道,实验中要用刻度尺测量小车运动的路程,用秒表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所以,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和秒表。
(2)[4]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一些,这样可以减小小车运动的速度,使小车在斜面上通过的时间更长。
(3)[5]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时,由于相同的距离,所用时间减小,即速度
越来越大,所以,是变速直线运动。
(4)[6]由图知道,小车通过全程的时间是5s,距离是1m,所以,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1m
==0.2m/s
5s
s
v
t
=
(5)[7]实验中若让小车运动之后才开始计时,则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小,由
s
v
t
=知道,平均速度会偏大。
5.如图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
(1)图中AB段的距离s AB=________cm,测得时间t 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
v AB=________m/s。
(2)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v AB会偏________。
(选填“大”或“小”)
(3)实验中应多次测量,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________由静止开始下滑。
(4)v AB________(选填“>”“<”或“=”)v BC。
(5)小车从斜面下滑过程中,其主要能量转化情况是________。
(6)如图是两位同学在一段时间内以不同速度匀速直线运动的三幅照片,请你在如图坐标中标上适当的物理量和单位,并用图象分别描述出男女同学的大致运动情况________。
【来源】2019年广东省汕尾陆丰市中考一模物理试题
【答案】40.0 0.25 小同一位置<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见解析
【解析】
【分析】
【详解】
(1)[1][2]小车运动距离
s AB=80.0cm﹣40.0cm=40.0cm
t AB=1.6s,小车通过AB段的平均速度
v AB=AB
AB
s
t=
0.4
1.6
m
s
=0.25m/s
(2)[3]如果让小车过了B点后才停止计时,所计时间偏大,用公式v=
s
t
知,速度偏小。
(3)[4]实验中应多次测量,应保证小车每次通过的距离相等,故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同
一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
(4)[5]小车从A到C的过程中做加速运动,速度越来越大,故在BC段的速度大于AC段的速度,即v AC<v BC。
(5)[6]车从斜面下滑过程中,小车的质量不变,小车所处的高度逐渐降低,速度越来越快,因此重力势能逐渐减小,动能越来越大,故该过程小车的重力势能转化为了动能。
(6)[7]由图知,女同学追赶并超过了男同学,女同学的速度比男同学的速度大;两同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二人的v﹣t图象:
由图知一开始女同学是落后于男同学的,二人的s﹣t图象:
6.为比较纸锥下落快慢,小波用两个等大的圆纸片,分别裁去一个扇形,做成图甲所示的
A、B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
(1)小波想通过比较纸锥从同一高度下落到水平地面的先后,来确定纸锥下落的快慢,他应该选择图_____ (选填“乙”或“丙”)所示的位置开始释放。
实验中为了减小测量误差,应该让两个纸锥从更_____的地方开始下落;
(2)小波用频闪相机拍下某一纸锥下落过程,如图丁所示;
①能反映出该纸锥下落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是_____(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
A .
B .
C .
D .
②已知照相机每隔0.2s 曝光一次,照片的缩放比例为1∶30,则纸锥经过B 位置时的实际速度为_____m/s ;
(3)小组间交流时,发现不同小组测得不同纸锥下落的最大速度不同。
为此提出两个猜想: 猜想一∶影响纸锥下落最大速度可能与纸锥锥角的大小有关
猜想二∶影响纸锥下落最大速度可能与纸锥质量的大小有关
①小波在某次实验中看到B 纸锥先落地,从而得出锥角小的纸锥下落速度大。
对此,你认为小波所得的结论_____(选填“可靠 ”或“不可靠”),你判断的理由是_____; ②为了验证猜想二,简要的做法是选择形状_____(选填 “相同”、“不同”)质量_____(选填“相同”、“不同”)的纸锥竖直下落,分别测出它们的最大速度。
【来源】2019年陕西省西安市西工大附中中考三模物理试题
【答案】乙 高 A 1.5 不可靠 没用控制纸锥的质量相同 相同 不同
【解析】
【详解】
(1)[1]为了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把两个纸锥拿到同一高度同时释放。
图乙中两纸锥的下端高度相同,图丙中两纸锥的上端高度相同,故应选图乙。
[2]比较下落快慢,可采用相同距离比时间的方法,如果高度太矮,时间差距不明显,所以应从更高的地方开始下落。
(2)①[3]由图丁可知,纸锥在下落过程中,在相同时间下落过程先变大后不变,可知纸锥先加速后匀速,因此A 图像符合题意。
②[4]由图丁可知,最后做匀速直线运动,BC 间的距离为1cm ,所以纸锥由B 到C 的实际路程为
1cm ×30=30cm=0.3m 时间为0.2s
0.3m =1.5m/s 0.2s
s
t ν== (3)①[5][6]实验(1)中没有控制纸锥的质量相等,因此不能得出:锥角小的纸锥下落速度大,小明所得的结论是不可靠的,要科学的探究纸锥下落的最大速度与纸锥的锥角大小关
系,应该:用质量和半径相同的,锥角不同的两个纸锥做实验。
②[7][8]为了验证猜想二:影响纸锥下落最大速度可能与纸锥质量的大小有关,应该:选择形状相同、质量不同的纸锥竖直下落,分别测出它们的最大速度。
如果质量不同的纸锥速度相同,说明最大速度与质量无关,如果质量不同的纸锥速度不同,说明最大速度与质量有关。
7.如图是小明设计的“测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
(1)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
(2)确定计时的电子秒表后,为了方便测时间并减小误差,在实验中应该增加的器材是_________,同时应_________斜面倾斜程度(选填“增大”或“减小”);
(3)如图,若秒表每格为1s,该次实验中秒表指针旋转不足一圈,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______m/s,实验中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1,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2,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3,则这三个平均速度中最大的是_________ (选填“v1”、“v2”或“v3”);
(4)小明认为,测出小车t时间内在斜面上通过的路程,也可以计算其平均速度,请对小明实验方案的可行性作出评估:_________(选填“A”或“B”)
A.可行,实验原理相同 B.不可行,路程测不准确
【来源】重庆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答案】v=s
t
金属片减小 0.2 v2 B
【解析】【分析】【详解】
(1)[1]测量小车在斜面上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v=s
t
;
(2)[2]为了方便测量,实验器材可以添加一块金属片,先后竖立在斜面的中点和最下端,当听到小车撞击金属片时记下时间;
[3]减缓斜面的倾斜程度,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较长,便于准确测量时间;
(3)[4]小车全程运动的距离
s=1m,
t=5s,
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
v
=
1m
5s
s
t
==0.2m/s;
[5]前半程:
s1=0.5m,
t1=3s,前半程的平均速度:
v1=1
10.5m 3s
s
t
=≈0.17m/s,后半程:
s2=0.5m,
t2=2s,
后半程的平均速度:
v2=2
20.5m 2s
s
t
==0.25m/s,
v2>v3>v1,
所以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最大;
(4)[6]如果确定时间t,然后测量小车在t时间通过的路程,小车运动的时间刚好是t时,到达的位置不易确定,小车通过的路程不容易测量,导致平均速度的结果存在较大误差,故选B。
8.小海进行“测量平均速度”实验。
(1)试用刻度尺和停表,如图所示,图甲读数为_______cm,图乙读数为______s。
(2)用图装置实验时,测得AB间距离s AB=40.0cm,AC间距离s AC=80.0cm,小车从A到B 所用时间t AB=2s,A到C所用时间t AC=3s,则AB间平均速度v AB=______m/s,AC间平均速度v AC_________ v AB(选填“>”、“=”或“<”),小车做_______(选填“匀速直线”或“变速直线”)运动。
(3)如果小车过了A
点才开始计时,会使所测AC 间平均速度_____(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来源】广东珠海市香洲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质量监测物理试题
【答案】2.65 220.5 0.2 > 变速直线 偏大
【解析】
【详解】
(1)[1]由图像可知待测物体起始端与4.00cm 刻度对齐,末端与6.65cm 刻度对齐,因此待测物体长度为
6.65cm-4.00cm=2.65cm ;
[2]由图像可知分针位于3min 至4min 之间,偏向4min 位置,秒针指向40.5s 刻度处,因此时间为
3min40.5s=220.5s ;
(2)[3] AB 间平均速度
40cm ==20cm/s=0.2m/s 2s
AB AB AB s v t =
; [4] AC 间平均速度 80cm =27cm/s=0.27m/s 3s AC AC AC s v t =
≈ 因此v AC > v AB ;
[5]小车在下滑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快,是变速直线运动;
(3)[6] 如果小车过了A 点才开始计时,则所测得的时间偏小,由s v t
=
可知,会使所测AC 间平均速度偏大。
9.如图甲所示,在“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中:
(1)气泡上升过程中,若以气泡为参照物,玻璃管口的塞子是________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2)为了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测量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
为便于时间的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_________ (选填“快”或“慢”)。
(3)下表为小明同学在实验中测得的数据,请你根据他所测得的数据在图乙中画出s-t 图像
(________)
从O点开始的路程s/cm010********
从O点开始计时的时间t/s0 1.00 2.00 3.00 4.00 5.00
(4)从实验数据和所画的图象,请你判断小气泡所做的是_______运动,你判断的依据是:_____。
【来源】江苏省东台市第四联盟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答案】运动慢匀速直线路程和时间成正比(或图
像是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或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解析】
【详解】
(1)[1]当以气泡为参照物时,玻璃管口的塞子相对于气泡,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塞子是运动的;
(2)[2]为了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气泡运动比较快时,不容易测量时间,所以为了便于时间的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慢;
(3)[3]将表中的点一一在坐标图中描出来,然后将这些点依次连接起来即可,如图所示:
(4)[4][5]从实验数据分析,每隔1s钟,气泡运动的路程都是10cm,即相同时间内运动的路程相同;从所画的s-t图像来看,是一条过坐标原点的直线;以数学中正比例函数的斜率来看,图像中的斜率是速度且不变;所以能判断气泡做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10.如图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______进行计算的.
(2)由图可知,AB 段的平均速度AB v =_____cm/s ,则BC 段的平均速度BC v =_____cm/s ; (3)由实验看出,小车下滑过程中速度越来越_____(选填“慢”“快”).
(4)在测量小车到达B 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 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 段的平均速度AB v 会偏_____(选填“大”或“小”).
(5)为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 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 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AB
BC
s v t =,他的做法正确吗?______________
【来源】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答案】s
v t
= 20cm/s 50cm/s 快 小 见详解 【解析】 【详解】
(1)[1]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基本原理是s v t
=; (2)[2]由题图知,AB 段的路程:
AB 10.00dm 6.00dm 4.00dm s =-=
AB 段的时间是AB 2s t =;小车通过AB 段的平均速度:
AB AB AB 4.00dm
2dm /s 20cm/s 2s
s v t =
=== [3]BC 段的路程:
BC 6.00dm 1.00dm 5.00dm s =-=
BC 段的时间是BC 1s t =;小车通过BC 段的平均速度:
BC BC BC 5.00dm
5dm /s 50cm/s 1s
s v t =
=== (3)[4]由于小车在BC 段的速度大于AB 段的速度,可以看出小车下滑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快; (4)[5]过了B 点后计时,所计时间偏大,根据公式s
v t
=可知,在路程不变的情况下,时间偏大,速度就会偏小;
(5)[6]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到达B点的速度并不为零,所以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到达C点的时间,并不等于下半程的时间,故不正确,理由是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到达C点的时间,并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