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情说

合集下载

《文赋》缘情说

《文赋》缘情说

《文赋》缘情说陆机的《文赋》,是我国文艺理论批评史上的一篇极为重要的作品,而《文赋》中的重要论点,缘情说。

我们不仅要从《文赋》本身去分析研究,也要从陆机的其它作品中去参互印证。

据今所知,他一共有三次用了“缘情”这个词意。

第一次是在《叹逝赋》中,写到:顾旧要(平声)于遗存,得十一于千百:乐颓心其如忘,哀缘情而来宅。

颓,落也,就是“离去”义。

第二次是在《思归赋》,写到:彼离思之在人,恒戚戚而无欢;悲缘情以自诱,忧触物而生端。

第三次,就是主题《文赋》了,原文是: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

仅仅这样一列举,则陆机本意之与“言志”、与“闲情”、“艳情”、“色情”并无关系。

按陆机本意,“缘情”的情,显然是指感情,旧来所谓“七情”。

可见这“情”也并非是象有些人所理解的,只限于消极哀伤一个方向。

再仔细分析,陆机的“情”似是泛指感情的“性能”或“状态”,即古人所谓“性”或“心”。

第一例里,“心”和“情”对文互义:说欢乐好象已经离开了“心”而不再出现;只有哀伤缘附于“情”而居留不去。

“心”,是指所谓的“感情的性能”。

而“情”则可与“心”同义;也可以是指“心情”、“心境”,即我所谓的“感情的状态”。

在第二例里,“悲缘情以自诱”一句,如承上文而看,也象是指业已形成的某种“心境”,说:“对于本已戚戚无欢的人来说,悲端自然就缘诱相生了。

”如此,“自”似是自然而然的意思。

但如对下句而看,“悲”“忧”一方面是由“情”而单方导发,一方面又是触“物”而兼相诱生,“情”,内心之义;“物”,外物之义。

如此,“自”又似乎是“自身”的意思;而“情”对“物”言,也就更富有“性”的意味,即我所谓的“感情的性能”了。

情和物的屡次对举,表明了陆机之深知并重视二者的关系。

即,缘情与体物,缘情与触物。

所以,陆机之所谓“情”,绝对不是“风情”、“闲情”、“色情”的情。

要想较全面地明了陆机的“缘情”的本意,有必要考虑到上举的这些例证,都作出更好的分析,才有可能理解到陆机真正意图所在。

中国文学批评史笔记及习题

中国文学批评史笔记及习题

绪论基本知识1.儒家的文学教化论是从先秦到汉代逐渐形成的。

2.一般而言,儒家思想主要影响文学的外部规律方面,而道家思想主要影响文学的内部规律方面。

3.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概念和范畴主要受到中国古代传统感悟式直觉思维方式和辩证法思想因素的影响。

4.意境说和教化说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体系的两大支柱。

5.诗话的源起,应以欧阳修的《六一诗话》为最早。

6.何文焕的《历代诗话》,丁福保的《历代诗话续编》、《清诗话》,郭绍虞等的《清诗话续编》是重要的诗话资料的汇编。

7.《词话丛编》的编者是唐圭璋。

8.最早运用评点的批评方法的批评家是南宋末年的刘辰翁。

9.金圣叹把评点的批评方法推向了高峰。

10.重要的文学评点有毛宗岗的《三国演义》评点、张竹坡的《金瓶梅》评点和脂砚斋的《红楼梦》评点。

思考题1.简述中国古代文论的民族特色。

中国古代文论的民族特色与中国古代的社会形态、中华民族的文化背景与思维方式,以及中国文学的特点及其演变发展等因素的影响有关。

(1)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历史悠久,独具体系,有其深刻性与正确性,但变革缓慢,也有保守落后的一面。

(2)由于受到古代社会农业性和宗法性的影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一致,重视道德实践,强调文学的社会内容及其教化作用。

(3)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概念、范畴往往是抽象与具体、概括与体验的统一,其内涵既有确定性,又有多义性。

(4)受中国古代文学传统的影响,中国古代文论偏重于表现(抒情言志),发展为义意境说和教化说为两大支柱的文学理论体系,不同于西方偏重于再现(摹仿),发展为以典型说为核心的文学理论体系。

(5)由于汉语独特的结构和声律特点,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也从中总结出一套结构形式和使用技巧。

“古雅”的审美范畴和“复古”的文学思潮也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一个重要特色。

(6)由于中国古代文学家和批评家往往一身二任,故其理论批评文字也往往也具有浓烈的文学性。

2.简述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表现形态。

中国古代具有系统性的文论专著不多,主要的表现形态为:(1)散见于子书中的某些章节和片段的文论。

“缘情说”--探讨陆机重“情”的诗学观

“缘情说”--探讨陆机重“情”的诗学观

“缘情说”--探讨陆机重“情”的诗学观
郑艾玲
【期刊名称】《课外语文(教研版)》
【年(卷),期】2015(000)010
【摘要】“诗缘情而绮靡”,此中之“情”,一般都理解为感情、真情、情怀。

人心最敏感,感外物之变而嗟叹感怀,而后作诗抒情,往往能以作品中真实的情感打动读者。

陆机为何如此提倡诗赋之“情”,可从当时的社会环境及他个人条件这两方面入手进行探讨。

同时“缘情观”的提出,标示着魏晋时期文学艺术审美观念的发展,具有合理性。

【总页数】1页(P226-226)
【作者】郑艾玲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广州 510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3
【相关文献】
1.陆机"缘情说"的本源、本体及审美意蕴 [J], 吴礼光
2.试析陆机"缘情"说对文艺理论的贡献 [J], 张喜全
3.论陆机诗学主张与其创作实践的矛盾——以陆机的"诗缘情"说为例 [J], 胡吉星
4.河洛地域崇情思潮与陆机的"缘情"诗学观 [J], 冯源
5.阿伯拉尔的“唯情”论与陆机的“缘情”说 [J], 刘鸿麻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_文学自觉_时代的先声_文赋_诗缘情而绮靡_说美学探幽

_文学自觉_时代的先声_文赋_诗缘情而绮靡_说美学探幽
于精微的审美心态的沃土之中。
产其始也,皆收悉反听,耽思旁
讯,精鹜八极,心游万初。其致也,情
瞳咙而弥鲜,物昭晰而互进。倾群言之
沥液,獭六艺之芳润。……于是沉辞拂
郁,若游鱼衔钩,而出重渊之深,二‘一谢
朝华于已披,启夕秀于未振。现古今于
须臾,抚四海于一瞬。”
这里,陆机将文学创作中主体心理活
不焕发出生命的灵趣。这时的‘物”,便变
得情趣盎然,“昭然明晰,,成为渗遭主体
情感的审美意象。所谓‘情由物生,物由情
迁”,所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就是因为主休的情感体验沉潜到灵肉深处
时,便会“思涉乐其必笑,论戚则声共法
偕”,(《文心雄龙·夸饰》)人格精神受
到震动,审美情感得到升华。艺术形象便会
雅而不艳的时弊,他积极提倡语言的秋丽。
由此看来,陆机提出的‘绮靡一说,正
是几应魏晋打情文学的发达和新的审美思潮
的需要,对传统的文质标准予以大胆的批判
和发展,形成了包容着形象、色彩、声韵、
节奏、均衡对称和杂多统一的系统理论。这
在中国文学的幼年时期,能有如此深刻完备
的艺术形式美思想,不能不令人叹为观止!
音。”此说颇有见地。唐孙奎联《诗品撼
说》:“绮则丝丝入扣,丽则灿烂可观。”

绮靡.所蕴含的美,都非专指色彩鲜艳华
丽,同时也包括纹理清楚,井然有序。可见,
‘绮靡,作为诗歌语言的审美标准,决不单
指辞藻妍丽,而是取譬为语言的色彩、音声
都必须象彩色的丝织品那样,既丰富多彩,
又完美组合,以求构成“多样统一”的和谐
教化.的单纯功利主义转而为审美对象这一

【2020】魏晋南北朝古代文论(测试题)

【2020】魏晋南北朝古代文论(测试题)

魏晋南北朝文论【同步练习】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括号内)1.被称为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文论专篇是( D )。

A.《毛诗序》B.《文赋》C.《尚书·尧典》D.《典论·论文》2.我国第一篇讨论文学创作全过程的专论是( B )。

A.《毛诗序》B.《文赋》C.《尚书·尧典》D.《典论·论文》3.“立言者贵于助教”主张的提出者是( A )。

A.葛洪B.班固C.王充D.扬雄4.最早把四声应用到诗歌创作上的诗人是(D )。

A.陶渊明B.曹植C.谢灵运D.沈约5.“东则由刘彦和之《文心》,西则有亚里斯多德之《诗学》,解析神质,包举洪纤,开源发流,为世楷式。

”这一段话的作者是(C )。

A.王国维B.章太炎C.鲁迅D.梁启超6.刘勰《文心雕龙》集中论述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的专篇名(B )。

A.《时序》B.《情采》C.《神思》D.《宗经》7.刘勰把风格归纳为八种类型,见于( C )。

A.《时序》B.《情采》C.《体性》D.《风骨》8.“《文心》体大而虑周,《诗品》思深而意远。

”提出这一观点的学者是( C )。

A.章太炎B.鲁迅C.章学诚D.梁启超9.被钟嵘认为是“元嘉”诗歌的代表人物是(C )“元嘉三大家”:颜延之谢灵运鲍照A.陶渊明B.曹植C.谢灵运D.沈约严羽《沧浪诗话·诗体》中提到“元嘉体”(元嘉是宋文帝年号)10.钟嵘最推崇的诗人是( B )。

“骨气奇佳,辞采华茂”A.陶渊明B.曹植C.谢灵运D.陆机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括号内,答案没有选全或有选错的,该小题不得分)1.陆机的审美理想是(ABCDE )。

A.应B.和C.悲D.俗E.艳2.以下与声律论有关的选项有(ABCD )。

A.声律论的建立与汉语音韵学的发展有关。

B.与当时佛经的转读音译有关,这是陈寅恪在《四声三问》一文中提出的。

简述南北朝之前诗言志说向诗缘情说发展的逻辑进程

简述南北朝之前诗言志说向诗缘情说发展的逻辑进程

在中国的文学理论发展过程中,关于诗歌的本质和功能,有一个重要的变化是从“诗言志”向“诗缘情”的发展。

这种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先秦时期的“诗言志”。

在这个阶段,诗歌被视为表达诗人内心思想、志向和情感的工具。

如《尚书·尧典》中所说:“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在这个时期,诗歌与音乐、舞蹈紧密相连,往往是集体歌唱的形式,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如教化、劝谏等。

第二阶段是汉代的“赋比兴”。

在这个阶段,诗歌的表达方式逐渐丰富,不仅言志,也开始描述事物,这被称为“赋”;同时,诗歌也开始用比喻、象征等方式来表达情感和思想,被称为“比兴”。

这个阶段的诗歌功能更加多样,既有言志的成分,也有描述事物的成分。

第三阶段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诗缘情”。

在这个阶段,诗歌开始更加注重表达个人的情感和感受,而不仅仅是表达志向和思想。

这一变化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变革有关。

当时,社会动荡,人们更加关注自身的情感和内心世界,因此诗歌也开始注重表达个人的情感。

如曹丕的《燕歌行》就表达了对恋人的深深思念和无法实现的无奈。

从“诗言志”到“诗缘情”的发展,体现了中国文学理论的发展和演变。

这个过程不仅是诗歌功能的变化,也是诗人对诗歌本质认识的变化。

在“诗言志”的阶段,诗歌被视为表达诗人内心思想、志向和情感的工具;而在“诗缘情”的阶段,诗歌更加注重表达个人的情感和感受。

这种变化反映了人们对于诗歌本质的认识更加深入,也使得诗歌更加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

同时,“诗缘情”说的兴起也与当时的哲学思潮有关。

魏晋时期,玄学盛行,人们开始更加关注自身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

这种思潮的影响也反映在诗歌创作中,使得诗歌更加注重表达个人的情感和感受。

总之,从“诗言志”向“诗缘情”的发展是中国文学理论发展的重要阶段,体现了人们对于诗歌本质和功能认识的变化。

这种变化不仅使得诗歌更加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也反映了人们对于自身情感和内心世界的关注。

“缘情说”——探讨陆机重“情”的诗学观

“缘情说”——探讨陆机重“情”的诗学观
2 0 1 5年 第 1 O期
Mo r a l e d u c a i t o n a n d t h e p a r t y b u i l d i n g
鳓 陆机重 “ 情 ”的诗学观
郑 艾 玲
( 华 南师 范大 学 ,广 东 广 州 5 1 0 0 0 0 )
【 摘要 】 “ 诗缘情而绮靡”,此中之 “ 情”,一般都理解为感情、真情、情怀。人心最敏感,感外物之变而嗟叹感怀,而后作诗抒情 , 往往 能 以作 品 中真 实的情感 打动读 者 。陆机 为何如 此提 倡诗赋 之 “ 情” ,可从 当时的社会 环境及 他 个人条件 这 两方 面入 手进 行探 讨 。同 时 “ 缘情观”的提 出,标示着魏晋时期文学艺术审美观念的发展 。具有合理性。 【 关键词 】 社会氛围;国破 家亡之痛 ;艺术审美 【 中图分类号 】 G 6 4 3 【 文献标识码 】 A 陆机生活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这时候社会动荡, 政治斗争残酷, 文 人们有 的忧谗 畏讥 ,有 的感 怀身 世 ,普遍 存在着 生存 焦虑 ,作 诗 时 自然 会包 含作 者强 烈 的情感 。而 汉代 确立 起来 的儒 家地位 也受 到 了释道两家的挑战,使得创作者对于文学的关注开始从政治教化 向 对 审美功 能 的转变 ,更 体现 作家个 性 。 儒家 中诗 的感化 作用 、功 利作用 弱化 ,文 人们开 始在 诗文 中 自 觉创 作 ,关注 文学 的形 式技 巧 ,把 诗 当成生 活 的一部 分 ,可 以用 来 言志表达理想,可以用来描绘当时社会生活 ,可以用来抒情反映离 愁别绪 ,可以用来娱乐。例如曹丕的 燕歌行 ,是以妻子的口吻 来表达对远游丈夫的思念,是一首闺怨诗,脂粉气足,志少而情深。 建安文学繁荣发展 ,《 宋书 ・ 谢灵运传 : “ 以情纬文,以文被质。 ” 点 明 了该 时代摩 情丰厚 的特 点 。而正始 文学 更甚 ,诗 人多 是抒写 个 人 忧愤 , “ 忧生 之 嗟” 。陆机 曾说 : “ 颐情 志于 典坟 ” ,在 这样 的 社 会 文化氛 围 中 , 在 前人 经验 总结 中 , 他提出“ 诗 缘情 ” 也 无可厚 非 。 陆机的诗作“ 述情则婉转惬心, 每有感恨之辞, 时出新辞美意” 。 陆机之悲情来源于他 国破家亡之痛。陆氏家族先后仕吴,二相五侯 将军十余人 ,他有高贵的身份 ,加之少有异才,文章为人称道 ,想 必 当时 是意 气 风发 。 一切 美好 却 在他 2 O 岁 那 年 陡 转直 下 , “ 悲 情 触 物 感 ,沉思 郁缠 绵 。” (《 赴 洛道 中作》 ) “ 亲友 多零 落 ,旧齿 皆凋 丧” (《 门有 车马 客行 》 ) ,家 国不在 ,无 处可 依 ,当 时亲友 欢聚 一堂 ,如 今 四处飘 零 ,生死未 卜 ,他犹 如孤 雁离 群 ,孤独 而哀 怨 ,而破 落的 贵族 身份 更使 得他在 政治 上 十分尴 尬 ,写作 时哀 伤之 感 流露 是 自然而 妥帖 。 当然 陆机创 作 也受 到屈原 的影 响 。吴 楚均 处于 南方 ,屈原 自由 而酣 畅地 抒 情 ,陆机不 管在地 理上 还是 传统上 都更 容易 受到 离骚 》 这种 浪漫 主义 抒情 诗 的感染 。 陆机与屈 原 一样 同病相 怜 , 同是才 华 横 溢 的贵 族 ,却在 政治 上屡 遭挫 折 ,同样 是 国破 家灭 的命 运 ,所 以 在创 作实 践上 难免 会产 生感 情 的共鸣 。这 种影 响不 仅表 现在 其文 章 的用 韵夹 杂南 方楚 地 的音韵 ( 刘 勰指 出 “ 士衡 多楚 ” ),还 表现在 形式上 “ 绮靡 以伤情 ” 。 ・ 然 而陆机 所谓 “ 诗 缘情 ” ,既有 区别于 宫体 诗的靡 丽轻 艳 ,又 并非 与 “ 诗言 志 ”泾渭 分 明。诗 之 “ 情”与 “ 志”应 是 交融 的 ,而 外显于情之抒发。 《 文赋》小序 中 “ 意不称物 ,文不逮意”是他对 文章 内容 、主 旨的重视 ,而 “ 缘情 ”则 是他 自觉对 艺术 审美 的追 求 。 人是一种感性的、愉悦于美好事物的动物 , “ 缘情” “ 绮靡”实为 给读 者带 来强 大 的情感 冲击 力和 美感 享受 ,比起简 单 的哲理 诗 、言 志诗 更接 近人 性 ,拉 近与读 者 的距离 。通 过文 字 的力量 ,读 者或 随 着诗 人的 得志 而意 气 昂扬 ,或 随着失 意不 遇 而怆 然悲戚 。喜 、怒 、 哀 、乐、爱、憎的情感是人类所共有 ,情之抒发有时便能唤起读者 相 似 的感受 与 回忆 ,打破 时空 的力量 ,使 人仿佛 身 临其境 ,感 同身 受 。所 以 当被 贬谪 的 迁客 骚人们 看到 阮籍 的 “ 徘 徊将 何见 ,忧 思独 伤心”时会黯然神伤,当亡国遗民者痛苦时也可能仰天长叹: “ 此 恨 绵绵 无绝期 。” 从“ 缘情说”中可以看出诗的逐渐成熟, 在注重内容的基础上 , 追求语言形式与感情表达之美感,使之成为一 门文学艺术,体现人 的主体性、人的自由,也体现当时西晋的文学走向 诗不仅是富有 音乐美感的文字表达形式 ,还有血有 肉,寄寓诗人情感。国家不幸 诗家幸 ,这有一定的道理 ,凡是酿出千古名作的诗人,人生都不是 帆风顺的,也正是这些历练 ,才对人生有精辟而深刻的见解,才 有厚积 的情 感喷薄 而 出。从心理 学上说 , 诗是 诗 人宣泄情 感 的渠道 , 具有 治愈 减负 功能 。人 的心理 就像 是一个 房子 ,承载太 多 的情绪 与 压 力就 会 濒临崩 溃 ,所 以很多 像屈 原这类 的诗 人 ,在苦 于寻 不到 出 路 的时候 ,只 能通过 诗作 “ 发愤 以抒 情 ” ,宣 泄郁 结于 心 中的不 平 之气。缘情作诗是一件 自然而然,真情流露的事,并非 “ 为赋新词 强说愁 ”, 并 非苦心 孤诣堆 砌辞 藻 出来 的 。 如 此说 来 , 一些 儒生 ( 如 纪昀)所说的抒情要受 “ 止乎礼义”的限制,岂不是就是对人性的 遏制 。情 感的水 龙头 若能 收放 自如 , 恰 到礼 仪 , 难 免 会有 刻意修 饰 、

“诗言志”与“诗缘情”考辩

“诗言志”与“诗缘情”考辩

验 ,反之 ,又有谁把 自己不 喜欢 的或对其无任何感觉 进 化论 的思想来 看 , 缘情说 ”比 “ “ 言志说 ” 为科学。 更
的事作 为 自己的 “ 志”呢? 但从文化元典 的价值来 看 ,“ 诗言志”强调的是诗力 、 诗 用的价 值观 ,“ 诗缘情 ”强调 的是诗理 、诗思的审美
《 左传 ・ 襄公二 十五年 》 的记载 : 孔子称赞子产 ‘ 》 多见混用 。 《 选 》 《志 ”文 李善注 日 : 诗 以言志 , “ 故日缘 情 ; 赋以陈事 , 日体 物 。 故 ”此说甚得陆机本谛 。 徐公 特先 诗言志 ”与 “ 诗缘情 ”本质是一致 的。我们 《 左传 》载 ,郑 国宴请晋 大 臣赵孟 ,席间郑 国许 多大 生认为 ,“ 臣赋诗赞颂 晋人 , 惟伯有赋 《 庸风 ・ 之奔奔 》 以 “ 鹑 , 人 认 为 ,情 中有志 ,志 中含情 ;“ 情”是 “ 志”的基础 ,
之无 良 , 以为君 ”句 , 我 借机表 达对 郑 围国君 的怨 恨 。 而 “ ”是 “ ”的外在表 现 。即 “ ”决定 “ , 志 情 情 志”
郑 臣赵文子说 : 伯有将为戮矣 ! 以言志 , “ 诗 志诬其 上 , 而公怨 之 ,以为宾荣 ,其能久乎 ?”第一次 明确 提 出
“ 诗缘情而绮靡 ”一语 者 ,多论 “ 绮靡 ”二字 。
都选 择 了 自己喜欢从 事的事 。“ 喜欢 ”便是 一种情感体
收 稿 日期 :2 0 —40 0 90 .5
作者简介 :宋祖建 ( 9 3 ) 16 ~ ,男,河 南内 乡人 ,南阳理 工学 院教 育学院副教授 。
宋祖建 : “ 诗言志 ”与 “ 诗缘情”考辩
求 。诗歌是 为 了表现作者 的 内心情感和 志意 ,情感于诗 ,犹根 与本 ,考据 渊源 ,探 寻元典 ,辨析 其语用异 同 ,

四川德阳市第五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四川德阳市第五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德阳市第五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72分)一、现代文阅读(30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缘情说”是中国古代天人合一哲学观念的产物,表现了天与人、心与物的同情同构。

它不同于重视个人、自我和主体的西方浪漫主义情感理论,也不是西方学者所认为的“抒情说”。

一些西方学者曾以“抒情说”来定义中国诗学传统,这脱离了中国文化的历史语境,是在用西方抒情诗的概念和模式来看待中国文学,将中国的诗歌解释为主观的、侧重于个人情感的自我表白。

存在这样的理论偏失,除了受“以西律中”的思维模式影响之外,还在于对中国诗学的“情”之产生缺乏深入的体认。

对中国古代诗学“情”之产生的体认,可以用魏晋文学家陆机提出的“诗缘情”这一观点来概括。

陆机将诗歌创作的缘起归结为一个“情”字,这在中国诗学史上是第一次。

陆机是在比较诗和赋的不同时提出这一观点的。

“缘情”的“缘”是“起”“因”的意思,说的是诗歌产生的动因在于情,情为诗歌之生命本源,它反映了中国古代诗论家对“情”的认识的高度自觉。

不过,对“缘情说”的认识不能停留于此,更重要的是把握“缘情说”所规定的“情”的内涵。

陆机在《文赋》中说“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

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

”从他关于“缘情”的描述可见,“缘情”的基本含义是“感物”,是感物兴情,“缘情”的“情”即“物感之情”。

以“感物”和“物感之情”来解释“缘情”并非陆机个人的看法,钟嵘在《诗品序》中也曾提到“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

陆机所说的“物感之情”主要指向自然事物,与个人对时间季节变化和自然事物的体验相关,钟嵘等人所理解的“物感之情”与陆机所说的“物感之情”也有不同,他将其扩展到人伦社会领域,强调诗歌要抒发对社会人生的真情实感。

如钟嵘《诗品序》所说的“物感之情”就蕴含着丰富广阔的社会内容:“或负戈外戍,杀气雄边,塞客衣单,孀闺泪尽;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返……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缘情说”在魏晋时期出现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包括社会的动荡、儒家经学的衰落、士子文人生命价值的发现等等。

最新“诗言志”与“诗缘情”辨析

最新“诗言志”与“诗缘情”辨析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诗言志”与“诗缘情”辨析作者:付珊珊学校:年级:学号:指导教师:职称:定稿日期:“诗言志”与“诗缘情”辨析付珊珊2013年8月摘要:“诗言志”与“诗缘情”是中国古代两个重要的诗歌理论。

“言志”与“缘情”是诗歌发展不同阶段的评述方式,体现了人类历史发展不同时期的文化诉求。

“言志”与“缘情”各有其内涵和侧重,对诗歌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诗歌是为了表现作者的内心情感和志意,情感于诗,犹根与本,考据渊源,探寻元典,辨析其语用异同,可以看出诗与情感的紧密联系。

关键词:诗言志诗缘情情感志情合一“诗言志”与“诗缘情”是我国古代的两大诗歌美学理论,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下面我们追溯这两种说法的源头,并探析两者之间的关系。

一、“言志说”和“缘情说”的渊源总所周知,“诗言志”这个命题最早见于《尚书·尧典》:“夔,命汝典乐,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

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八音和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

”在现今可看到的典籍中,最早把“言”与“志”联系起来并放在一起的,应是《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子曰:‘言以足志, 文以足言, 不言谁知其志’”、“文子: 诗以言志。

不言,”谁知其志?”《左传》载,郑国宴请晋大臣赵孟,席间郑国许多大臣赋诗赞颂晋人,惟伯有赋《庸风·鹑之奔奔》,以“人之无良,我以为君”句,借机表达对郑围国君的怨恨。

郑臣赵文子说:“伯有将为戮矣!诗以言志,志诬其上,而公怨之,以为宾荣,其能久乎?”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诗”与“言志”的关系。

“诗缘情”一语出自陆机的《文赋》,即“诗缘情而绮靡”。

“诗缘情”说的提出,实最早源于《毛诗·大序》中的“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详尽的叙述论证则见于朱自清先生的《诗言志辩》。

在此以前《文赋》涉及“诗缘情而绮靡”一语者,多论“绮靡”二字。

二、“诗言志”与“诗缘情”关系考辩关于“诗言志”与“诗缘情”两者的关系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两者是对立的文艺观。

缘分心情说说短语大全

缘分心情说说短语大全

缘分心情说说短语大全缘分心情说说短语大全缘分心情说说短语推荐1)每天都是一首歌,涂满彩虹的颜色。

用心体味苦与乐,生命何其美丽,奋斗何其精彩!愿你拥有美丽的一刻快乐的一天平安的一年幸福到永远!2)爱情,用浪漫的话说,叫缘分;用科学点儿的话来描述,就是在对的时间遇到了对的人。

3)今生与你相遇,是如此的美丽,那是前世未尽的缘分,不能够奢望与你今生在一起,但愿意来生能够温柔相守。

但愿我永恒的心你能够感觉到。

4)一直在等一个人,一个懂得珍惜缘分的人,一个愿和我牵手相伴到老的人,一个跟我一样相信世间有真爱的人;一直在等一个人,一个关心我在意我的人,一个懂得包容体谅我的人,一个也许并不完美但懂得珍惜我的人;一直在等一个人,一个与我相亲相爱的人,一个我们相互都喜欢的人。

5)世事如棋,人海茫茫,人与人之间能够相遇相知,或是相亲相爱,是必然,也是偶然。

冥冥之中,自有一种说法或叫缘分的东西,君住江之头,妾居江之尾,同饮一江水,这是地缘。

如果因为爱的倾慕,结成连理,那就叫千里姻缘一线牵了。

6)相知相识的时光早已慢慢逝去,我们望着对方的眼睛寻求再见的天空,寻求下一次邂逅的驿站。

因为我们要分离了,也许短暂的分离也代表着永恒的离别。

短暂的相聚却成为了相思的永恒,但我却无能为力。

7)每个人都在路上,匆匆复匆匆,缘分只是匆匆中一把扶持,一声问候。

就像夏日里的一丝清凉、冬天里的一份温暖。

请珍惜在意你的那个女孩!至于你在意的那个,时刻留给她机会或许是最好的!请不要去强求得到什么,缘分是坚持、释然得来的!我不会想要得到什么,只是在傻傻的活自己的色彩人生!8)不要去恨你爱过的人,不要去问分手谁比较痛,在一起是缘分,可是爱也会变冷,爱的背后不是恨,而是遗忘和宽容。

不可以做朋友,因为彼此伤害过,不可以做仇人,因为彼此深爱过。

9)爱的初期:是一种缘分,窃窃的喜悦在彼此的心间。

爱的热恋期:轰轰烈烈的爱火开始燃烧,演绎着柏拉图式的爱情。

爱的平淡期:爱情演变为一种习惯,彼此相互的依赖。

诗缘情

诗缘情

“诗缘情”综述先秦、两汉时期,“诗言志”理论占主导地位。

西晋著名文学家陆机提出了“诗缘情”理论,“诗缘情而绮靡”说是在他的《文赋》中提出的。

明代学者胡应麟曾评:“《文赋》云:‘诗缘情而绮靡’,六朝之诗所自出也,汉以前无有也”,陆机这一诗说的影响力和开创性于此可略见一斑。

其理论打破了“诗言志”这一儒家正统文学观念的束缚,高度概括、总结了建安、西晋以后诗歌向抒情化、形式美方向发展的艺术规律。

“诗缘情”理论的提出具有深厚的美学意义和崭新的审美思想,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本文分别从此理论内容的阐述与评论,此理论的研究概括以及其研究趋势三个方面来对诗缘情理论进行总结和综述。

一、陆机“诗缘情”理论的内容的阐述与评论。

“诗缘情”一语出自陆机的《文赋》,即“诗缘情而绮靡”。

“诗缘情”说的提出,实最早源于《毛诗·大序》中的“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详尽的叙述论证则见于朱自清先生的《诗言志辩》。

在此以前《文赋》涉及“诗缘情而绮靡”一语者,多论“绮靡”二字。

魏晋之际,封建思想支柱的儒家思想丧失了其统治地位,人们动摇了对儒家伦理道德观念的信仰,崇信以老庄思想为标志的玄学思想。

伴随着思想的大解放,文学也走向了自由,即从儒家思想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而不是再“发乎情,止乎礼义”,开始大胆地率性而为,任其自然,文学创作主题由宣扬政治教化变为抒写个人喜怒哀乐之情,文学观念也产生了深刻变化,即从“诗言志”向“诗缘情”的转化,要求自由抒发创作主体的感情。

自陆机提出“诗缘情而绮靡”后,“缘情说”一直备受人们关注。

又因为“缘情说”与诗论开山之祖“言志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遂使问题变得复杂起来。

不仅古人对这一问题存有争议,现代学者也论之颇多,观点亦有分歧,简言之,大致有二。

一是:“缘情”与“言志”不同。

“缘情说”意味着中国诗歌由“言志”走向“缘情”,具有划时代意义。

如朱自清语:“即如诗是言志的,陆机却说‘诗缘情而绮靡’,‘言志’其实就是载道,与‘缘情’大不相同。

简述魏晋南北朝缘情说的主要内容

简述魏晋南北朝缘情说的主要内容

简述魏晋南北朝缘情说的主要内容
魏晋南北朝缘情说是历史上一部极具传播价值的史诗性文学作品,据传是追溯先秦时期的李太白所托,因此得以留存至今。

它主要讲述了南朝齐、梁、陈以及北方北魏、西魏、东魏及最终灭掉南朝的北宋时间段中重要的士族缘情,包括士族的亲属关系、朋友和敌对及其之间的爱恨情仇,以及各种情节的发展。

故事的核心有三:爱情、义气和胆略,给人以希伯来教四条法则的深刻印象:爱上帝,爱人,做正义的事,诚实守信。

在叙事中,爱的不同定义,既包括义父义子的基本情义,也有一男一女之间的洞房花烛;而义气主要表现在爱护本族、救祖护私;胆略体现在前代名臣在草木识路,反抗压制、智谋取勝等方面。

魏晋南北朝缘情说由细节组成,总体上充满着激情和元气,注重表达人性,所以在历史上一直广受欢迎,受众更加广泛。

而叙事者们,在故事体裁上深度剖析,包括爱情的浪漫、复仇的反响、忠心的坚守、智慧的侠行以及灾难的际遇等,都吸引了许多观众的认同。

其中最著名的当属《白叟与兰陵王》,是魏晋南北朝缘情说非常重要的细节,其传奇故事结局令人深刻震撼,无论从文学性还是历史性来看,都极具教育意义。

论中国古代“缘情说”之发展演变过程与表现方式

论中国古代“缘情说”之发展演变过程与表现方式

2021年5月第40卷第5期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JournalofHeilongjiangInstituteofTeacherDevelopmentMay2021Vol.40No.5doi:10.3969/j.issn.2096 8531.2021.05.038 收稿日期:2020 06 16作者简介:杨慧莹(1994—),女,吉林通化人,硕士,从事文艺学(文学理论)研究。

论中国古代“缘情说”之发展演变过程与表现方式杨慧莹(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100048) 摘 要:中国古代“缘情说”有着自身独特的发展演变过程与表现方式。

其以魏晋为分界,魏晋之前“缘情说”虽有显现,但“情”的表现毕竟有限,自魏晋之后,“缘情说”的发展达到新的高度。

在“缘情说”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背景和时代特点展现着独特风貌,天人合一的文化底蕴也为其发展提供了思想基础。

同时,以诗词、小说、戏曲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缘情说”对后世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中国古代“缘情说”;发展演变;表现方式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 8531(2021)05 0124 04 情之所动,心之所慕,犹上善之若水,飘摇于彭泽之宇,似菱花之悠悠,绵延至巫山之云。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桃之夭夭动之以情,时花美人怀之以心,风日水滨触之以貌,落霞秋月赋之以诗,作诗如泉涌之至,达物我融溶之所。

一、中国古代“缘情说”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国古代“缘情说”的发展演变有其自身的发展轨迹,先秦至魏晋时期的“缘情说”亦有其脉络可循。

魏晋之后,文学自觉意识突显,人性之觉醒对“缘情说”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情”与“志”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完全对立关系,正是在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中,避免了二者的对立冲突。

同时,在情性相融之“情”中蕴含了鲜明的民族特性和擅于反思的民族精神。

(一)先秦至魏晋时期“缘情说”的发展演变与人性觉醒纵观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脉络,中国古代“缘情说”有其鲜明特色,并与“言志说”交相呼应。

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意思

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意思

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意思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

出自:魏晋陆机的《文赋》解释:诗歌因为抒情而显得美丽细腻,赋作因表现物态而显得明丽嘹亮。

赏析:在诗歌创作方面,陆机强调了抒情的特征,明确地将“诗言志”的传统理论向抒情化方向推动了一大步。

陆机论文体,不论诗赋,均意辞并重。

缘情,尤言抒情。

所以缘情者,指的是诗意、文旨;绮靡者,指的是语言、辞藻。

《文选·文赋》中李善注解说:“诗以言志,故曰缘情。

”又谓:“绮靡,精妙之言。

”意思说,诗赋不仅语言应该精美华丽,富有文采,更应重视诗人感情的抒发,这就第一次明确地将“诗言志”的传统理论向抒情化方向推动了一大步。

先秦以来,儒家强调言志而不提感情,注重的是诗歌的政治教化内容。

其实“志”也兼括德性和感情,但这个“情”,在儒家眼里必须是经儒家政治道德净化了的情。

到了汉代,虽然已认识到诗歌的抒情特点,明确地将情、志并举,但又强调“发乎情,止乎礼义”,“吟咏情性,以风其上”(《毛诗序》),仍离不开礼教规范。

诗人在礼义的束缚下,不能自由地抒情,阻碍了诗歌的发展。

从汉末到魏晋,文学创作出现了繁荣景象,特别是建安诗歌的发展,使文学进入了自觉时代。

缘情的五言诗发达了,诗歌的抒情性更为明显,许多作家明确地强调感情色彩对诗歌创作的重要性,于是晋陆机在《文赋》中提出“诗缘情”说,强调情感活动是诗人创作的内在动因,诗的美感作用是使欣赏者动情。

缘情说并不排斥“诗言志”说,在《文赋》中,陆机往往情、志并举,但只谈情志,不谈儒家教化,突出的是诗歌表达喜怒哀乐之情的作用,切中了诗歌的艺术特点和本质属性。

这标志着诗歌创作上的突破带来了诗歌理论的发展,开始不受儒家礼教的束缚了。

缘情说提出后,许多诗人、诗论家坚持以情论文,又作了新的发展。

特别是南朝梁刘勰的《文心雕龙》对言情说作出了很大贡献。

他在《精采》篇中说:“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

此立文之本源也。

”把情感提高到“文之经”的地位,认为它在创作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缘分情感语录文案简短

缘分情感语录文案简短

缘分情感语录文案简短1. 缘分让我们相识,情感让我们心生温暖。

2. 缘来不易,情感更珍贵。

3. 用心守护缘分,悉心呵护情感。

4. 缘分是无法言说的奇妙力量,情感是无法割舍的珍贵情缘。

5. 缘分是不期而遇的美好,情感是日久生情的温暖。

6. 缘分不是爱情的起点,而是相知相识的契机。

7. 缘分是天注定的线索,情感是我们共同书写的篇章。

8. 没有缘分,就没有遇见你的美好;没有情感,就没有心底的温暖。

9. 缘分是钟情的开始,情感是相伴的承诺。

10. 用心经营缘分,用爱滋养情感。

11. 我们之间的缘分就像流星划过夜空一样美丽短暂,却留下了深深的情感印记。

12. 缘分如水,情感如舟,相遇在生命的岸边,相守在岁月的长河。

13. 唯有缘分,方能让两颗心相互碰撞出美丽的爱情曲线。

14. 缘分是一场美丽的魔法,情感是源源不断的能量。

15. 缘分让我们相逢,情感让我们永远相守。

16. 缘分把我们牵引在一起,情感让我们走到一起。

17. 缘分是命运的安排,情感是心灵的感应。

18. 缘分是我们相遇的机缘,情感是我们相知的纽带。

19. 缘分是爱情的推手,情感是爱情的落地生根。

20. 缘分是相逢的奇迹,情感是相守的力量。

21. 缘分让相逢成为可能,情感让相守变得美好。

22. 缘分是相遇的奇迹,情感是共度的珍贵。

23. 缘分是瞬间的相遇,情感是日久生情的温存。

24. 缘分是两颗心相连的纽带,情感是无价的心灵寄托。

25. 缘分是无法预知的奇妙邂逅,情感是无法割舍的深深眷恋。

26. 缘分是上天的安排,情感是心中永不熄灭的火焰。

27. 化蝶飞舞的缘分,细水长流的情感。

28. 缘分让我们走到一起,情感让我们相互倾诉。

29. 缘分让爱情有了起点,情感让爱情有了延续。

30. 缘分是上天送给我们的礼物,情感是我们彼此的责任与快乐。

缘情说名词解释

缘情说名词解释

缘情说名词解释缘情,是一种涵盖情感、缘分、缘起等多重含义的词语。

在中华文化中,缘情被视为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历史等各种因素的交织和融合,是一个人生命中的重要元素。

一、情感情感是缘情的核心概念之一。

情感是人类内心深处的感受,包括喜怒哀乐、爱恨情愁等各种情绪。

缘情中的情感,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包括亲情、友情、爱情等各种情感关系。

情感是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也是人类生活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二、缘分缘分是缘情中的另一个重要概念。

缘分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因缘际会,是一种无法预测、无法掌控的力量。

缘分包括前世因缘、今生因果、来世因缘等多重含义。

缘分是中华文化中的重要概念,被视为人生命运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缘起缘起是缘情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缘起指的是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

缘起包括因缘、果报、业力等多重含义。

缘起是佛教中的基本概念之一,被视为人生命运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缘境缘境是缘情中的另一个重要概念。

缘境指的是人生命中的环境、条件、机会等因素,是人生命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缘境包括家庭、社会、文化、教育等多重因素。

缘境是影响人生命运的重要因素之一。

五、缘理缘理是缘情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缘理指的是人生命中的道理、原则、规律等因素,是人生命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缘理包括道德、法律、伦理、哲学等多重因素。

缘理是人类社会中的基本规则和原则,是人类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综上所述,缘情是一个涵盖情感、缘分、缘起、缘境、缘理等多重含义的词语。

在中华文化中,缘情被视为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历史等各种因素的交织和融合,是一个人生命中的重要元素。

在人类社会中,缘情是人类内心深处的感受、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人与人之间的因缘际会、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人生命中的环境、条件、机会等因素、人生命中的道理、原则、规律等因素的综合体现,是人类生活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关于缘分的情话

关于缘分的情话

关于缘分的情话1.茫茫人海,每一场相遇,都是一场美丽;每一场离散,都是一场放逐。

时光,淡化了曾经的一切,岁月磨平了最初的痕迹。

无论快乐,还是忧伤,就这样被时光遗忘,在红尘的烟火里了无痕迹。

2.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擦肩而过!所有的一切都有它出现的理由,不必为此而感到惊讶!3•假如人生不曾相遇,我还是那个我,偶尔做做梦,然后,开始日复一日的奔波,淹没在这喧嚣的城市里;假如人生不曾相遇,我怎么能知道爱情存在的真正意义,必须有缘才能共舞,珍惜今天所爱方能同步;假如人生不曾相遇,我还是我,你依然是你,只是错过了人生最绚丽的奇遇……4.缘份就好似一个圆圈,没有起点没有终点,也逃不出去。

不要想着如何跳出这个圈,因为不可能跳出去。

你永远都生活在一个圈中,只是你没有意识到。

你只要按照圈内的规则去转,你就会转到你的缘分,转到你的机遇。

5.如果说,相遇是一种缘。

那么,流年里所有的邂逅,便是我生命中永不调落的花开。

一个回眸,一次驻足,一声祝福,一份牵念,已足够让一颗柔软的心如沐春风。

让心,欣然。

静静守着一份知意,默默珍惜一份懂得。

让平凡的日子,沾染些许淡淡的诗意。

浅浅笑对,淡淡守候。

6.如果,我们不曾相遇,故事的结局是否还会被所谓的曾经而支配?如果,我们不曾相遇,命运的轮盘是否还会运行着最原始的轨迹?如果,我们不曾相遇,未来的日子里是否就不会再有那么多的如果了?7.这个世界就这么不完美,你想得到些什么就不得不失去些什么。

8.春天有约,今世有缘,这样一种缘分,是一场传奇,不轰轰烈烈,却馨香而真挚。

流年静好,春光亦暖,谁在谁的心上投下了柔软的话语?爰在相聚时,快乐幸福蔓延至心海,只觉得时光是月雌短暂,爰在别离时,无限眷恋,黑夜又显得那样漫长,让心焦急地等待。

9.你当我是个风筝,要不把我放了,要不然收好带回家,别用一条看不见的情思拴着我,让我心伤。

10.相思点点,夜夜期盼,期盼着相逢。

听一曲〃彩云追月〃,泪,滴落!那是心灵的倾诉!幽怨的笛声似在向我诉说着离别后还能否再相聚?此时,独自一人在黑暗中望月思君,有我用蓝色的相思泪调和的思念,飘向远方夜色苍茫中的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缘情说的思考
摘要:陆机在《文赋》中概括各类文图特征及艺术风格时,提出了“诗缘情而绮靡”的观点,“缘情”说的提出,开辟了与“诗言志”相对照的中国古代诗歌理论发展的另一道路,具有开一代风气的重大意义。

主题词:缘情说绮靡
一、引言
在《文赋》之前,曹丕的《典论••论文》将文章分为奏议、书论、铭诔、诗赋四科八体,并分别概括了它们的风格特征。

陆机在此基础上,对文体风格作了更为详尽的阐述。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文学自觉的时代,也是中国审美观念发生转折的关键,也就是说,在这个时代,读书人在根本上能够对文学的特质有所了解,有著明确的认识。

文学的特征,在早期大多是以形象性为主,比较属于表象性的,到了魏晋,渐渐地往艺术性的法方向发展,也就是纯粹的美感的产生。

陆机在《文赋》中列举了诗、赋、碑、诔、铭、箴、颂、论、奏、说十类文体,并对每一种文体的风格特征作了具体的概括。

这里特别值得研究的是他对诗和赋的特征的论述,因为这是当时最主要的纯文学的体裁。

他特别强调感情在诗歌创作中的作用,提出“诗缘情而绮靡”。

二、缘情说
(一)诗缘情
“诗缘情”意为诗歌因情感的触发而作,也就是说,在诗歌中要包含创作者的感情,文辞间应将这种感情流露出来。

《文选》李善注云:“诗以言志,故曰缘情。

”故有人说:缘情,犹言抒情。

诗歌以感情为纽带,感情是诗歌的艺术生命,感情凝滞,则意味着诗思的枯竭。

(二)缘何情
既然诗歌要求抒情,抒什么情,情从何而来?不同阶段的诗人和理论家必要作出不同的回答。

在《文赋》第一段里,作者首先提出“佇中区以玄览,颐情志于《典》《坟》,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以思纷”。

观察宇宙万物的幽深,引起感兴;学习古代典籍,陶冶情志;面对四时万物的变化而触景生情;通过客观事物激发思想情感。

这里所说的景是,是自然景物而不是社会斗争;是把前人书本而不是现实生活作为创作的源泉;所要抒的情,是感伤大自然和四时的变化。

(三)与“诗言志”的比较
从先秦以来,谈诗都是讲“言志”的,诗要表达一定的思想内容。

《左传》、《庄子》、《荀子》等著作中都有过“诗言志”的说法: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诗以言志,志诬其上,而公怨之。


《庄子•天下篇》:“诗以道志。


《荀子•儒效》:“诗,言是起志也。


《礼记•仲尼闲居》:“诗,言其志也。


《尚书•尧典》概括为:“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志”,《说文》云“诗,志也。

从言,寺声”,又云“志者,心之所志也”。

先秦对“志”的理解,主要是思想、志向、抱负,但也饱含感情的因素。

因此,
这一时期,“志”与“情”总是并提的。

魏晋时期,对于文学作品和其他学术论著的区别越来越明显。

曹丕的“诗赋欲丽”就是从形式上所作的区分,陆机提出“诗缘情而绮靡”,更加强调了感情色彩对于诗歌创作的重要性,抓住了诗歌创作过程中的审美心理特征和诗歌的本质属性,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故更符合文学的特点。

“诗言志”向“诗缘情”的转变,昭示了中国古代诗歌理论发展的另一道路,将背离儒家传统观念而朝着追求审美特征的方向发展。

在后人看来,“诗缘情”的出发点是创作主体,强调诗歌与诗人的密切关系,是诗人个体的情绪或情感导致了诗歌的创作,与政治教化、道德宣讲和统治集团的意志没有直接的干系,且情感的抒发,是诗歌艺术不可缺少的基本因素,强调它,是天经地义的。

(四)与“吟咏情性”的比较
《诗大序》提出:“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又说诗是“吟咏情性”的,然而又必须“发乎情,止乎礼义”。

也就是说,诗歌的“言志”是包含了“情”的,但这个“情”不能超越儒家“礼义”的界限,强调诗歌所抒之“情”必须是经过儒家伦理道德的净化的。

这里诗歌的抒情,大体上只是一种手段,目的是要美刺,是要为政治服务。

“诗缘情”的主张与《诗大序》中提出的“吟咏情性”的观点实际上是一脉相承的。

但陆机在《文赋》中只讲缘情而不谈礼义,使诗歌的抒情不再受儒家政教目的的束缚,而回归情感本身,只强调其审美性质,以追求诗的美好动人本身为目标,是文学独立性的表现。

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摆脱令人儒家传统道德的束缚。

三、绮靡
“绮靡”即美好之意。

绮、靡均为美丽的意思,陆机将它们合成一个词语。

同时其义与汉以来常用的“猗靡”一此相关,“猗靡”或用以形容女子容饰,或言男女情爱,或形容音乐、花草、旌旗,总之都是美好动人之意。

“绮靡”应与之同意。

陆机所指的“绮靡”,既包含诗歌形式的美好,也包含诗歌内容的美好,总的说来,就是诗歌的总体风貌给人以美好之感。

放在“是缘情而猗靡”一句中,侧重的便是诗歌形式的美好。

“绮靡”一说,虽指诗歌形式方面的问题,其含义与曹丕的“诗赋欲丽”并无不同。

但从儒家传统的角度看,亦是一种背叛。

儒家历来只讲文辞形式要为政治服务,正所谓“文以足言”、“情欲信,欲辞巧”,都是指形式如何更好的体现内容,从来没有专门指文辞优美华丽的说法。

一般说,儒家传统是提倡质朴而反对华丽的。

而陆机在曹丕的基础之上明确提出“绮靡”的主张,故也曾多遭到迂腐儒生的斥责。

其实,“绮靡”的含义,并非像明清人所说的是“淫秽”“侈丽”之意,而是像李善说的是指“精妙之言”,是没有贬义的。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讲“《九歌》《九辩》,绮靡以伤情”以及西晋文学“结藻清英,流韵绮靡”等,所提到的“绮靡”,都没有贬斥之意。

四、总结
芮挺章说:“昔陆平原之论文曰‘诗缘情而绮靡’,是彩色相宜,烟霞交映,风流婉丽之谓也。


“诗缘情而绮靡”,是陆机对诗歌特点的新的理论概括。

“缘情”就是抒情,指内容而言;“绮靡”就是美丽生动,指形式而言。

陆机说“诗缘情而绮靡”,把抒情的内容和美丽生动的表现形式结合起来,比曹丕提出的更具体、全面,在理论上更进了一步。

在《文赋》的第十三段,陆机把“言寡情而鲜爱,辞浮漂而不
归”,作为文章的重大弊病,主张诗歌必须有其真情实感,爱憎鲜明。

在第十五段,他把“或清虚以婉约,每除烦而去滥,阙大羹之遗味,同未弦之清汜”,也作为文章的弊病,指出过分简陋质朴,缺乏文采,就清淡乏味,不能感人。

“诗缘情而绮靡”的提出,总结了魏晋以后发展起来的五言诗的创作经验,突出了诗的感情因素,又紧紧抓住诗在艺术上的美感要求,推动了诗歌创作的进步,所以说陆机的观点,具有开一代风气的重大意义。

参考资料: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张少康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文学批评史陈建中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
中国文学批评史新编王运熙、顾易生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名著今译夏传才著南开大学出版社
文赋集释人民文学出版社
中国文学批评史邹然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文学批评史蔡镇楚著中华书局出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