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力》教学案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弹力》教学案例
一、教学设计
教材地位和作用
《弹力》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内容,是高中力学的基础内容和重要内容,相比于摩擦力来说要相对简单,但摩擦力是建立在弹力基础上的,对于弹力的掌握直接影响到摩擦力的学习;同时,相比重力来说,弹力要难得多。所以,本节成为高一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难点。
知识与技能
⑴知道形变、弹性形变的概念,理解弹性限度。
⑵知道什么是弹力,掌握弹力产生的条件。
⑶能够确定各种弹力的方向。
⑷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知道弹簧的弹力跟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胡克定律.会用胡克定律解决有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
观察演示实验,把观察到的现象结合到已有的经验中,经历探究弹簧形变与弹力的关系,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科学的精神和态度在科学探究过程的重要作用.在体验用简单的工具和方法探究物理规律的过程中,感受学习物理的乐趣,培养学生善于把物理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⑴体会观察微小形变的方法。
⑵明确弹力产生的条件,弹力有无的判断及弹力方向的判断。
⑶实验探究弹簧弹力的规律。
教具准备
细铁丝、刻度尺、钢锯条、弹簧(两个)、海绵、橡皮泥、白纸(每人一套),通过橡皮塞插有细玻璃管的椭圆形玻璃瓶、激光光源、平面镜及支架(两套)、小车(两辆)、橡皮筋、薄木板、充水气球、演示胡克定律用的米尺、弹簧、钩码(每人一套)等等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认识形变
由同学们已有的形变知识入手,引入新课。
实验1:钢锯条在手的作用下弯曲,2:弹簧被拉长或压短,3:海绵受力而被压缩、弯
m g F 曲与扭转,4:橡皮棒的扭转,5:电线弯曲成一定的角度,6:橡皮泥形状变化,7:纸张被手揉皱。
概括得出弹性形变和非弹性形变的概念,弹性限度的概念。
演示实验:(微小形变)
可以看到物体受力都会发生形变,只不过有的比较
明显,有的很微小。对微小形变我们可以通过放大可以
体现出来。
(2)、定义弹力,总结产生弹力的条件
阅读课本结合上述实验,得出弹力的概念,录像片段演示弹力的产生,可以知道弹力产生的条件有两个:直接接触并且发生弹性形变。
用假设法判断弹力是否存在
(3)、弹力的方向探究
实例分析:书本放在桌面上,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1、受几个力的作用?书发生了怎样的形变?
2、支持力的施力物体是谁,它发生怎样的形变?
3、支持力是怎么产生的?方向与形变方向的关系?
结论: 支持力方向垂直于接触面与施力物体(桌子)的形变方向相反。
4、压力的施力物体是谁?它发生的形变?
5、压力是怎么产生的?方向如何?
结论: 压力方向垂直于接触面与施力物体(书)的形变方向相反。
(4)、弹力大小的探究
演示实验: 同一弹簧悬挂不同质量的重物.
观察猜想:形变量越大,弹力越大,同学们猜想弹簧的弹力大小与
形变量之间可能存在怎样的关系?
学生分组实验探究:
1、如何确定弹簧的拉力的大小?
2、弹簧的伸长量如何来测,需要记录什么?
3、设计出你的实验表格。
学生小组展示,教师点评,得出结论:F =kx
进一步说明:k是弹簧的劲度系数k的国际单位是N/m
强调:x 是指弹簧的伸长量.
课堂小结
任何相接触的物体间都可能有弹力,弹力的产生条件是接触并且有形变,但是有些物体的形变量很小,不容易观察到,这种情况下弹力到底有没有?例如物体放在桌面上,压力和支持力不能通过形变来进行判断。弹力有无的判断,解决这个问题可以用假设判断的方法,一般弹力大小的判断要根据物体的实际情况判断。
板书设计
(一)、形变
1、概念: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2、弹性形变:物体在形变后能够恢复原状,这种形变叫做弹性形变。
3、弹性限度:超过一定限度,即使撤去力的作用,也不会恢复原状。这种限度叫做弹性限度。
(二)、弹力
1. 弹力产生的条件:直接接触并且发生弹性形变。
2. 弹力的方向:指向施力物体,形变恢复的方向。
3. 弹力的大小:根据物体的实际情况判断。
4、判断方法:假设法。
二、教学实录
新课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物体与物体的相互作用——力,知道了力的其中一种作用效果,即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下面我们来做这样一些小实验:
新课教学
(一)、创设情景认识形变
(师生互动)教师演示,同学们跟着做实验:
实验1:钢锯条在手的作用下弯曲
实验2:弹簧被拉长或压短
实验3:海绵受力而被压缩、弯曲与扭转
实验4:橡皮棒的扭转
实验5:电线弯曲成一定的角度
实验6:橡皮泥形状变化
实验7:纸张被手揉皱
(教师)这几个实验共同的特征是什么?
(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它们的形状都发生了变化,还有的体积发生了变化。
(教师)上面的这些形变有什么特点?
(学生)教师引导,思考讨论后回答:有的形变可以恢复原状,有的不可以恢复原状。
(设计意图:我从生活情景中引入新课,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观察演示实验,把观察到的现象结合到已有的经验中,为学生学习重点和难点内容作铺垫。)(教师)举例在日常生活中所发现或观察到的一些形变,看看哪些是弹性形变哪些是非弹性形变。
(学生)举例:钓鱼时钓鱼杆的形变,绳的扭转,皮球与地面接触时,网球与球拍接触时都有形变等。
(教师)演示:我们知道弹簧可以发生弹性形变,把弹簧使劲拉长,发现弹簧发生的形变是非弹性形变。
(教师)这个实验说明什么问题?
(学生)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一个弹性限度,弹性形变只能发生在弹性限度内。
下面我们来看这样一个实验:
(教师)演示实验:弹簧下挂一个重物,橡皮条下面挂一个重物,一条金属丝下面挂一个重物。
(教师)金属丝有没有形变?若有这个形变与弹簧、橡皮条的形变有什么不一样?
(学生)意见不一。①没有②可能发生了形变,但是由于形变量太小,所以肉眼观察不出来。
(教师)那到底是有没有形变呢?我们怎样来体现微小的形变量?
(教师)微观放大的方法
(教师)演示实验
用手压扁平瓶子的不同部位,细管中的液面上升或
下降,通过观察液面的升降可以判断瓶子发生形变(用摄
像头辅助教学,大大提高实验的可视性);在一个大桌上
放两个平面镜,用小型激光源发射激光照射平面镜M,用力压桌面,让一束光依次被两面镜子反射,通过反光镜的放大原理可以使墙上的光点移动很大的距离。
通过上述实验,我们可以看到物体受力都会发生形变,只不过有的比较明显,有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