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系统数学建模

合集下载

数学建模例子详解-电梯控制问题

数学建模例子详解-电梯控制问题
方程为:
(3)或矩阵形式为:(4) Nhomakorabea即
(5)
其中 。
初始条件为: (6)
控制约束为: (7)
性能指标为: (8)
现求最优控制 ,把系统从初态 转移到终态 使 达到最小。
2.模型求解
该问题是有约束条件的泛函极值问题,由极小值原理
确定最优控制。
哈密尔顿函数为:
(9)
要使 全局最小,即 使最小,而 ,故可得最优控制为
电梯控制问题
在高为100米的观光塔内装有一电梯,问如何确定控制策略(电梯的动力),才能使游客从塔底到塔顶所化时间最少?
一、建模假设
1.假设电梯装满人后的总质量为 。
2.为了使乘客乘电梯感到舒适,假设电梯运行的加速度 ,且在从塔底到塔顶的整个过程中只有一个加速过程和一个减速过程。
3.假设电源提供的动力和电梯本身的设备在 时不受限制。
(10)
由协态方程得:
(11)

(12)

(13)
所以
(14)
由此可得
(15)
在 平面上, 是一直线,其四种形状以及相应的 如图所示。
由此可见,可供选择的最优控制有下列四种:
a. b.
c d.
切换次数最多一次,切换时间为 ,由该问题的实际推断可得:
(16)
又因为 ,故
由假设2,可设电梯在AB段加速运行,在BO段减速运行,切换点为B点。则AB段的加速度为:
4.假设重力加速度为 (常数)。
5.假设电梯在塔底时 米, ,电梯运行到塔顶时 (待求), 。其中 表示位移,表示 速度。坐标系如图1
6.假设电梯提供的动力为 。
二、模型的建立
根据假设问题的数学模型是:在控制条件

控制基本模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控制基本模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控制基本模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在控制理论和应用中,控制基本模型是指用于描述和分析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控制基本模型是控制工程师和研究人员研究和设计控制系统时的基础,它提供了系统动力学行为的描述以及控制方法的分析和设计。

控制基本模型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传递函数模型、状态空间模型和输入-输出模型等。

这些模型通常基于系统动力学方程和输出-输入关系来建立。

通过对模型进行数学分析和仿真实验,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和预测控制系统的行为,并针对不同的应用需求进行优化设计。

本文将重点介绍控制基本模型的定义和控制方法的介绍。

首先,我们将详细讨论基本模型的定义,包括传递函数模型、状态空间模型和输入-输出模型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然后,我们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控制方法,如比例积分微分控制(PID控制),模糊控制和自适应控制等。

这些控制方法可以根据系统的需求和特点来选择和应用。

通过本文的学习,读者将能够理解和掌握控制基本模型的概念和基本原理,了解不同类型的控制方法的适用范围和特点。

同时,读者还将能够应用所学知识来设计和优化控制系统,提高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总之,控制基本模型是控制系统设计和分析的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通过研究和应用控制基本模型,我们可以不断改进和优化控制系统,提高系统的性能和效果。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的目的是探讨控制基本模型,并介绍相关的控制方法。

为了更好地组织本文的内容,文章结构如下所示:引言部分将在1.1概述中简要介绍控制基本模型的背景和意义,并在1.3目的中明确阐述本文的研究目标。

正文部分将分为两个小节进行讲解。

首先,在2.1基本模型定义中,我们将详细阐述控制基本模型的定义和内容,包括其在控制系统中的作用和应用领域。

其次,在2.2控制方法介绍中,我们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控制方法,包括PID控制器、模糊控制和神经网络控制等,以及它们在控制基本模型中的应用。

结论部分将在3.1总结中对本文进行总结,回顾并强调本文的重点内容和研究成果。

数学建模自动控制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公开课一等奖优质课大赛微课获奖课件

数学建模自动控制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公开课一等奖优质课大赛微课获奖课件

机械网络
C1 C 2 ,T C2
C2
K2
Ts 1
Gc (s) Ts 1
阻容网络
R1 R2 R2
,T
R2C2
第13页
自动控制原理 无源阻容网络
第六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
滞后-超前校正网络
机械网络
R1 R2
R2
T1 R1C1 T2 R2 C2
K1 K2
K2
T1
C1 K1
T2
C2 K2
系统相位和增益裕量分 别为17°和+∞分贝
1.系统稳定 2.稳态误差满意 3.瞬态响应不满意
改变高频部分, c
超前校正
第17页
自动控制原理
第六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
第18页
自动控制原理
第六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
(3)拟定需要增长最大相位超 前角m
50 17 33 m 5 38
补偿c增长造成 Gs(j )相位滞后
K
5
Gs (s)
s(s
5 1)(0.5s
1)
第24页
自动控制原理
第六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
(2)拟定未校正系统相位裕量和增益裕量
20
1.须增长相位裕 量较大
2.c附近Gs(j) 相角减小不久
3.未提出频宽要求
滞后校正
第25页
自动控制原理
第六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
第26页
自动控制原理
第六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
➢执行元件: 受被控对象功率要求和所需能源形式、工作 ➢ 条件限制。伺服电动机、液压/气动伺服马达等;
➢测量元件: 依赖于被控制量形式。电位器、热电偶、测 ➢ 速发电机以及各类传感器等;

控制系统的数学建模方法

控制系统的数学建模方法

控制系统的数学建模方法控制系统是指借助外部设备或内部程序,以使被控对象按照预定的要求或指令完成某种控制目标的系统。

在控制系统的设计过程中,数学建模是十分重要的一步。

通过数学建模,可以将实际的控制过程转化为数学方程,使得系统的行为可以被合理地分析和预测。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数学建模方法,包括常微分方程模型、传递函数模型和状态空间模型。

1. 常微分方程模型常微分方程模型是控制系统数学建模中常用的方法。

对于连续系统,通过对系统的动态特性进行描述,可以得到常微分方程模型。

常微分方程模型通常使用Laplace变换来转化为复频域的传递函数形式,从而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设计。

2. 传递函数模型传递函数模型是描述线性时不变系统动态特性的一种方法。

它以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关系进行建模,该关系可以用一个分子多项式与一个分母多项式的比值来表示。

传递函数模型常用于频域分析和控制器设计中,其数学形式直观且易于理解,适用于单输入单输出系统和多输入多输出系统。

3. 状态空间模型状态空间模型是一种将系统的状态表示为向量形式,并以状态方程描述系统动态行为的方法。

通过状态变量的引入,可以将系统行为从时域转换到状态空间,并进行状态变量的观测和控制。

状态空间模型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和适应性,能够较好地描述系统的内部结构和行为特性,广泛应用于现代控制理论和控制工程实践中。

4. 神经网络模型神经网络模型是一种模拟人脑神经元间相互连接的计算模型,可以用于控制系统的建模与控制。

通过训练神经网络,可以实现对系统的非线性建模和控制,对于复杂控制问题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鲁棒性。

5. 遗传算法模型遗传算法是一种通过模拟生物进化过程,优化系统控制器参数的方法。

通过设定适应度函数和基因编码方式,利用遗传算法优化求解出最优控制器参数。

遗传算法模型广泛应用于控制系统自动调参和优化设计中,具有较强的全局寻优能力和较高的收敛性。

数学建模是控制系统设计的重要环节,通过合理选择建模方法,可以更好地描述和分析系统的动态特性,并基于此进行控制器设计和性能评估。

第二章-1-建模基本概念-电路-传递函数-方块图

第二章-1-建模基本概念-电路-传递函数-方块图

2
1 RCs RC 1
电路及组成
例2:电阻电感电容(RLC)串联电路
1 LDi Ri ie CD
uR
L 1 DuR uR e R RCD
d 2uc (t ) duc (t ) T1T2 T2 uc (t ) e 2 dt dt
• 上述方程是线性定常微分方程。由这种方程描述的系统又称为 线性时不变( linear time-invariant, LTI )系统。由二阶微 分方程描述的系统称为二阶系统。
的方块图。
U
ei
i
R
U
o
I
1
Cs
e0
1 U0 I , Cs
U
i
Ui Uo I R
I
1 Cs
1 R
U
o
传递函数
U o (s) 1 U i(s) RCs 1
电路及组成
一阶系统的阶跃响应
考察标号为***的方程( 称为一阶微分方程 )
de0 T e0 ei dt
控制轨迹
***
19
电路及组成
一阶系统的阶跃响应
y x
A KA 0.632KA
de0 T e0 ei d dt
***
y (t ) KA(1 e
T1 T2
t
T
)
t 时域响应分析: 当 t=0, y(0)=0, 当 t=T, , 当
t
dy dt
t
t 0

KA T dy dt 0
y (T ) KA(1 e 1 ) 0.632 KA
图 2.1
va
LD R LD
vb
16

基于数学建模的电梯控制系统的设计

基于数学建模的电梯控制系统的设计
L i HU Ju VL n, i
( pr n f lcia adEet ncE gneig Chn d eh ooiaUn esy h nd 10 1 hn ) Dea met Eetcln l r i n ier , eguT cn lg l i rt,C eg u6 0 3 ,C ia t o r co n c v i
收 稿 日期 : 0 2— 3— 3 2 1 0 2 作者简介 :闾琳 (9 5一 ) 女( 16 , 汉族 ) 四川成都人 , , 副教授 , 学士, 究方向 : 研 自动控制技术及 自动化装置 。 胡玖 (9 9一 ) 男( 族 ) 四 川 南部 人 , 究方 向 : 18 , 汉 , 研 自动 控 制 技 术及 自动 化 装 置 。
的运行 线路 , 因而使系 统具有 一定 的智 能 。
1 建 立模 型
1 1 变量说 明 .
D 表 示 在数 学模 型 中使用 的变 量 ; D X 而 X X表 示 与 D 对 应 的 、L 中编号 为 X X 的数 据 存储 软 PC X
元件 。

电梯 方 向值 , 电梯运行 方 向 , 也表 示 电动机 的转 动方 向。D = , 。 0 电梯 处 于 等待 或初 始 状 态 ; 。 , D =1
关键词 : 电梯控 制 系统; 运行规划 ; 学建模 ; 数 最佳路 线 ; 可编程控制器
中 图分 类号 : U 7 T 96 文献 标 志 码 : A 文章编 号 : 08— 40 21 )2— 06— 4 10 54 (02 0 03 0
De i n o n e e a o o t o y t m s d o a he a i a o e i s g f a l v t r c n r ls s e ba e n m t m tc lm d lng

基于MATLAB的控制系统数学建模

基于MATLAB的控制系统数学建模
通过研究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分析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频率响应与传递函数
系统的频率响应反映了系统对不同频率输入信号的响应能力,传 递函数描述了系统输入输出之间的数学关系。
频域性能指标
包括幅值裕度、相位裕度、谐振频率等,用于评价系统的稳定性 和性能。
利用MATLAB进行频域分析
01
MATLAB频域分析 工具箱
习等功能,提高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绿色环保
未来控制系统将更加注重绿色环保,采用 更加高效、节能的技术和设备,减少对环
境的影响。
多领域融合
控制系统将与其他领域进行更多的交叉融 合,如计算机科学、机械工程、电子工程 等,形成更加综合的学科体系。
远程控制和自动化
随着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的普及,远程控 制和自动化将成为控制系统的重要发展方 向,提高生产效率和便利性。
实例分析:典型环节传递函数建模
一阶惯性环节
传递函数为`1/(T*s+1)`,其中`T`为时间常数,`s`为复频率。 在MATLAB中可表示为`sys = tf([1], [T, 1])`。
二阶振荡环节
传递函数为`1/(s^2/ωn^2+2ζs/ωn+1)`,其中`ωn`为自然频率,`ζ`为阻 尼比。在MATLAB中可表示为`sys = tf([1], [1/ωn^2, 2ζ/ωn, 1])`。
数学模型描述方法
微分方程法
通过列写系统或元件的微分方程来描述系统的动态特性,适用于线 性定常系统、非线性系统以及时变系统。
传递函数法
在零初始条件下,系统输出量的拉普拉斯变换与输入量的拉普拉斯 变换之比,适用于线性定常系统。
状态空间法
以系统的状态变量为基础,通过状态方程和输出方程来描述系统的动 态特性,适用于多输入多输出系统、非线性系统以及时变系统。

lqr控制器工作原理

lqr控制器工作原理

lqr控制器工作原理
LQR控制器是一种使用线性二次调节(LQR)方法设计的控
制器。

它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建立系统模型:首先,需要对被控制的系统进行数学建模,得到系统的状态方程和输出方程。

通常,这些方程可以通过物理规律或实验数据来获得。

2. 线性化处理:将系统模型线性化,即在工作点附近对非线性方程进行近似,得到线性状态空间方程。

这是因为LQR方法
只适用于线性系统。

3. 设计性能指标:确定系统的评价指标,如稳定性、响应时间、能量消耗等。

这些指标用于定义控制性能的优化目标。

4. 构建系统性能指标:根据设计的性能指标,构建系统的性能指标矩阵。

这个矩阵由系统的状态权重矩阵和输入权重矩阵组成。

5. 解决状态反馈增益:使用状态反馈增益,将系统的状态空间方程转化为闭环方程。

通过求解Riccati 方程来得到状态反馈
增益矩阵。

6. 计算控制输入:通过将状态反馈增益与系统的状态误差相乘,计算控制输入。

根据系统模型的输出方程,可以得到期望的控制输入。

7. 控制器调节:根据实际应用中所需的控制性能,可以通过调整权重矩阵和性能指标矩阵来改善系统的控制效果。

8. 实施控制器:将计算得到的控制输入应用于被控制的系统,实现对系统的控制。

总的来说,LQR控制器利用系统的线性化模型和状态反馈增益,通过最小化性能指标矩阵来优化系统的控制性能,从而实现对被控制系统的高效控制。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及传递函数【可编辑全文】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及传递函数【可编辑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及传递函数2-1 拉普拉斯变换的数学方法拉氏变换是控制工程中的一个基本数学方法,其优点是能将时间函数的导数经拉氏变换后,变成复变量S的乘积,将时间表示的微分方程,变成以S表示的代数方程。

一、拉氏变换与拉氏及变换的定义1、拉氏变换:设有时间函数,其中,则f(t)的拉氏变换记作:称L—拉氏变换符号;s-复变量; F(s)—为f(t)的拉氏变换函数,称为象函数。

f(t)—原函数拉氏变换存在,f(t)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狄里赫利条件):1)在任何一有限区间内,f(t)分断连续,只有有限个间断点。

2)当时,,M,a为实常数。

2、拉氏反变换:将象函数F(s)变换成与之相对应的原函数f(t)的过程。

—拉氏反变换符号关于拉氏及变换的计算方法,常用的有:①查拉氏变换表;②部分分式展开法。

二、典型时间函数的拉氏变换在实际中,对系统进行分析所需的输入信号常可化简成一个成几个简单的信号,这些信号可用一些典型时间函数来表示,本节要介绍一些典型函数的拉氏变换。

1.单位阶跃函数2.单位脉冲函数3.单位斜坡函数4.指数函数5.正弦函数sinwt由欧拉公式:所以,6.余弦函数coswt其它的可见表2-1:拉氏变换对照表F(s) f(t)11(t)t三、拉氏变换的性质1、线性性质若有常数k1,k2,函数f1(t),f2(t),且f1(t),f2(t)的拉氏变换为F1(s),F2(s),则有:,此式可由定义证明。

2、位移定理(1)实数域的位移定理若f(t)的拉氏变换为F(s),则对任一正实数a有, 其中,当t<0时,f(t)=0,f(t-a)表f(t)延迟时间a. 证明:,令t-a=τ,则有上式=例:, 求其拉氏变换(2)复数域的位移定理若f(t)的拉氏变换为F(s),对于任一常数a,有证:例:求的拉氏变换3、微分定理设f(t)的拉氏变换为F(s),则其中f(0+)由正向使的f(t)值。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之系统的数学模型.pptx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之系统的数学模型.pptx

氏变换之比。
传递函数特点:
传递函数方框
1.传递函数是关于复变量s的复变函数,为复域数学模型;
2.传递函数的分母反映系统本身与外界无关的固有特性, 传递 函数的分子反映系统与外界的联系;
3. 在零初始条件下,当输入确定时,系统的输出完全取决于系 统的传递函数 xo (t) L1[ X o (s)] L1[G(s) X i (s)]
若所有系数都不是输入、输出及其各阶导数的函数,则微 分方程表示的系统为线性系统;否则,系统为非线性系统。 对线性系统,若系数为常数则为线性定常系统。
xo(t)3xo(t)7xo(t) 4xi(t)5xi(t)
x (t)3x (t)7x (t) 4t2x (t)5x (t)
o
o
o
i
i
线性定常系统 线性时变系统
CmM L
TaTm
d2
dt 2
Tm
d
dt
Cdua
CmTa
dM L dt
CmM L
设电动机处于平衡态,导数为零,静态模型
Cdua CmM L 设平衡点 (ua0,M L0, ) 即有 Cdua0 CmM L0
当偏离平衡点时,有
ua ua0 ua
M L M L0 M L
则 TaTm ( ) '' Tm ( ) ' ( )
Cd (ua0 ua ) CmTa (M L0 M L ) ' Cm (M L0 M L )
TaTm () '' Tm () ' Cdua CmTa (M L ) ' CmM L 增量化
1. 增量化方程与实际坐标方程形式相同
2. 当平衡点为坐标原点时,二者等价;否则,二者不等价。

MATLAB的控制系统数学建模

MATLAB的控制系统数学建模

赵广元.MATLAB与控制系统仿真实践,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9.8.
在线交流,有问必答
8
后我们所讨论的系统主要以线性定常连续系 统为主。
(2)线性定常离散系统: 离散系统指系统的某处或多处的信号
为脉冲序列或数码形式。这类系统用差分 方程(difference equations)来描述。 (3)非线性系统:
方式2:
>> s=tf(‘s’)
%定义Laplace算子
Transfer function:
s >> G=10*(2*s+1)/s^2/(s^2+7*s+13) %直接给出系统传递函
数表达式
Transfer function:
20 s + 10
s^4 + 7 s^3 + 13 s^2
--------------------
赵广元.MATLAB与控制系统仿真实践,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9.8.
在线交流,有问必答
10
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模型
MATLAB与控制系统仿真实践,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9.8.
在线交流,有问必答
12
本节主要内容
系统传递函数模型简述 传递函数的MATLAB相关函数 10.1.3 建立传递函数模型实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9.8.
在线交流,有问必答
7
原理要点——系统分类
按系统性能分:
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连续系统和 离散系统;定常系统和时变系统;确定系 统和不确定系统。
(1)线性连续系统: 用线性微分方程式(differential equations)

自动化专业考试知识点总结

自动化专业考试知识点总结

自动化专业考试知识点总结一、自动控制基础知识1、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1)控制系统的定义和组成(2)控制系统的分类(3)控制系统的特点2、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1)动态系统的数学建模(2)常见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3)系统的时域分析和频域分析3、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1)系统的稳定性概念(2)连续时间系统的稳定性分析(3)离散时间系统的稳定性分析4、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1)阶跃响应的性能指标(2)频率响应的性能指标(3)系统的灵敏度分析二、自动化技术1、传感器与执行器(1)传感器的分类及特点(2)传感器的工作原理(3)执行器的分类及特点(4)执行器的工作原理2、PLC技术(1)PLC的基本概念(2)PLC的组成和工作原理(3)PLC的程序设计语言(4)PLC的应用3、人机界面技术(1)人机界面的基本概念(2)人机界面的设计原则(3)人机界面的开发工具(4)人机界面的应用4、工业控制网络(1)工业控制网络的分类(2)工业控制网络的组成和工作原理(3)工业控制网络的应用5、自动化生产系统(1)自动化生产系统的基本概念(2)自动化生产系统的组成和特点(3)自动化生产系统的应用案例三、控制系统设计1、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1)经验设计方法(2)分析与合成法(3)优化设计方法2、根轨迹法(1)根轨迹法的基本原理(2)根轨迹法的应用3、频域法(1)Bode图的绘制及应用(2)Nyquist图的绘制及应用(3)频域法的应用4、状态空间法(1)状态空间模型的建立(2)状态反馈控制器(3)状态观测器设计5、系统辨识与参数估计(1)系统辨识的基本原理(2)参数估计的方法(3)系统辨识与参数估计的应用四、自动控制系统的应用1、机械运动控制系统(1)位置控制系统(2)速度控制系统(3)力控制系统2、温度控制系统(1)恒温控制系统(2)恒湿控制系统(3)温度变送器的特性及应用3、流量控制系统(1)开环控制系统(2)反馈控制系统(3)流量变送器的特性及应用4、压力控制系统(1)压力控制的方法(2)压力传感器的特性及应用5、光电控制系统(1)光电传感器的特性及应用(2)光电控制系统的设计原则(3)光电控制系统的应用案例五、现代控制理论1、模糊控制(1)模糊集合的概念(2)模糊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3)模糊控制系统的应用2、神经网络控制(1)神经元的模型(2)感知器的工作原理(3)神经网络控制系统的应用3、自适应控制(1)自适应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2)自适应控制系统的应用4、鲁棒控制(1)鲁棒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2)鲁棒控制系统的应用5、多变量控制(1)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模型(2)多变量控制系统的设计原则(3)多变量控制系统的应用案例六、自动化系统的维护与管理1、维护管理的基本概念(1)维护管理的目标(2)维护管理的原则(3)维护管理的方法2、故障诊断与排除(1)故障诊断方法(2)故障排除技术3、安全防护技术(1)安全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2)安全防护措施的设计原则(3)安全防护技术的应用4、自动化系统的管理与优化(1)自动化系统的数据采集与分析(2)自动化系统的绩效评估与改进(3)自动化系统的管理与优化案例以上就是自动化专业考试知识点的总结,希望能帮助大家系统地复习和掌握相关知识。

火箭弹道控制系统建模及其仿真分析

火箭弹道控制系统建模及其仿真分析

火箭弹道控制系统建模及其仿真分析火箭是一种应用于航天、军事和工业等多个领域的重要武器设备,其飞行过程中需要一个有效的控制系统来保证其精准度和安全性。

而火箭弹道控制系统就是这个系统中的核心部分,是完成飞行控制和轨迹规划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围绕火箭弹道控制系统建模及其仿真分析展开论述。

一、火箭弹道控制系统概述火箭弹道控制系统是指通过控制火箭在飞行过程中的姿态和速度等参数来实现对其弹道轨迹的控制和规划。

其核心是飞行控制器,包括姿态控制器、速度控制器和导引控制器等多个部分,同时还需要与其他控制单元如发动机控制系统、推进剂控制系统等紧密配合,从而实现对火箭飞行过程的全方位控制。

二、火箭弹道控制系统建模火箭弹道控制系统建模是指将其抽象出来,并将其各个组成部分进行描述和量化,从而能够利用数学模型进行仿真分析。

其流程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系统设计:确定火箭弹道控制系统的基本参数和功能结构,并进行整体设计。

2、系统分解:将火箭弹道控制系统分解为各个组成模块,并对每个模块进行详细设计。

3、模块实现:根据设计结果,对每个模块进行软硬件实现。

4、系统集成:将各个模块集成到一起,并进行调试和测试。

5、数学建模:根据实际设计结果,将各个模块进行数学建模。

6、仿真分析:利用所建的数学模型进行仿真分析,并对其仿真结果进行评估和优化。

三、火箭弹道控制系统仿真分析火箭弹道控制系统仿真分析是指利用所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火箭飞行过程中各个参数的仿真模拟,从而评估控制系统的性能和优化其设计方案。

其主要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建立数学模型:根据实际设计结果,确定各个组成模块的数学模型。

2、仿真环境搭建:搭建仿真环境,包括软件、硬件等方面的配置,以实现仿真模拟。

3、仿真参数设置:确定仿真参数,包括时间、空间、材料等方面的参数,以实现不同环境下的仿真分析。

4、仿真试验:根据仿真参数,进行仿真试验,并记录相关数据。

5、数据分析:对仿真试验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评估控制系统的性能,并进行优化设计。

现代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

现代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

现代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一、现代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现代控制系统是指采用先进的数学方法与技术手段对被控对象进行监测、计算与控制的系统。

其核心原理是负反馈控制。

负反馈控制是指通过比较被控变量和参考输入信号的差异,并根据差异信号来调整控制器输出,以实现系统的稳定与优化。

在负反馈控制原理下,系统通过不断的调整控制器输出,使得被控对象的输出变量接近预期值,从而实现控制目标。

二、现代控制系统的分析方法现代控制系统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数学建模、传递函数法、状态空间法等。

数学建模是指将被控对象及其控制系统抽象为数学模型,以方程的形式描述系统的动力学行为。

传递函数法是将数学模型转化为传递函数形式,即输入变量和输出变量之间的关系。

传递函数法可以通过频域分析来研究系统的稳定性、性能等特性。

状态空间法是通过引入状态变量的概念,将系统的动力学行为用矩阵形式表示,可以进行时域与频域分析,更加适用于多变量系统。

三、现代控制系统的设计流程现代控制系统的设计流程包括需求分析、系统建模、控制器设计、仿真与调试、实施与测试等步骤。

首先,需求分析是指明确控制系统的目标、性能指标和约束条件等。

其次,系统建模是将具体的被控对象及其所处环境抽象为数学模型,以便进行后续的控制器设计与分析。

然后,根据系统模型选择适当的控制策略,并设计控制器,以满足系统性能指标。

设计好控制器后,可以进行仿真与调试,通过软件模拟器或硬件实验平台进行系统性能评估与优化。

最后,实施与测试是将设计好的控制系统应用于实际场景,并进行实时测试与监测,以确保系统达到预期目标。

四、现代控制系统的改进现代控制系统的改进主要针对系统的稳定性、响应速度、鲁棒性等方面进行。

常见的改进方法包括:增加反馈环节,加强系统的稳定性;采用先进的控制策略,如PID控制、模糊控制、自适应控制等,以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鲁棒性;运用现代控制理论,如最优控制、H∞控制等,以确保系统在不同工况下均具有较好的性能。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方案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方案

名称:《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题目:基于自动控制原理的性能分析设计与校正院系: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系班级:学生姓名:指导教师:目录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 3二、设计内容2.1控制系统的数学建模--------------------- 42.2 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 ------------------- 62.3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 82.4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 102.5控制系统的校正----------------------- 12三、课程设计总结 ------------------------- 17四、参考文献 --------------------------- 18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本课程为《自动控制原理》的课程设计,是课堂的深化。

设置《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的目的是使MATLA成为学生的基本技能,熟悉MATLA 这一解决具体工程问题的标准软件,能熟练地应用MATLAB^件解决控制理论中的复杂和工程实际问题,并给以后的模糊控制理论、最优控制理论和多变量控制理论等奠定基础。

使相关专业的本科学生学会应用这一强大的工具,并掌握利用MATLAB寸控制理论内容进行分析和研究的技能,以达到加深对课堂上所讲内容理解的目的。

通过使用这一软件工具把学生从繁琐枯燥的计算负担中解脱出来,而把更多的精力用到思考本质问题和研究解决实际生产问题上去。

通过此次计算机辅助设计,学生应达到以下的基本要求:1.能用MATLA软件分析复杂和实际的控制系统。

2.能用MATLA软件设计控制系统以满足具体的性能指标要求。

3.能灵活应用MATLAB勺CONTROL SYSTEM具箱和SIMULINK仿真软件,分析系统的性能。

二、设计内容2.1 控制系统的数学建模控制系统的分析是以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为基础的。

恒温控制问题数学建模

恒温控制问题数学建模

恒温控制问题数学建模
恒温控制问题是一个典型的动态系统问题,可以使用数学模型进行描述和解决。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恒温控制问题的数学建模过程:
1.确定系统变量:首先,需要确定系统中的主要变量,例如温度、时间、加热器的工作状态等。

2.建立微分方程:根据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等物理定律,以及系统的工作原理,可以建立描述温度变化的微分方程。

这个方程可以表示为 (C
\frac{dT}{dt} = P - \alpha T) 其中 (C) 是系统的热容量,(T) 是温度,(t) 是时间,(P) 是加热器的功率,(\alpha) 是系统的散热系数。

3.设定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需要设定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例如,初始条件可以是 (T(0) = T_0) 其中 (T_0) 是初始温度,边界条件可以是 (T(t) = T_{\infty}) 其中 (T_{\infty}) 是环境温度。

4.求解微分方程:使用数值方法(如欧拉法、龙格-库塔法等)求解微分方程,得到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解。

5.评估和控制:根据求解结果,评估系统的性能,并设计合适的控制策略来调节加热器的功率,以实现恒温控制。

需要注意的是,恒温控制问题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问题,其数学建模过程需要根据具体问题进行适当的简化和近似。

同时,控制策略的制定也需要综合考虑系统的稳定性、快速性、准确性和经济性等方面的要求。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一、设计目的。

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对自动控制原理的学习和实践,使学生能够掌握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设计内容。

1. 课程概述。

自动控制原理是现代工程技术中的重要基础课程,它涉及到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数学模型、性能指标、稳定性分析、校正设计等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控制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系统的设计与分析。

2. 课程实践。

课程设计将包括以下内容:(1)控制系统的数学建模与仿真。

通过对不同控制系统的数学建模,学生将学会如何利用数学工具描述控制系统的动态特性,并通过仿真软件进行系统性能分析。

(2)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与校正设计。

学生将学习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方法,以及如何进行控制系统的校正设计,包括校正器的设计和参数整定等内容。

(3)控制系统的实际应用。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学生将了解控制系统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包括工业控制、航空航天、机器人等领域的应用案例。

三、设计要求。

1. 学生在课程设计中要求独立完成控制系统的建模与仿真,稳定性分析与校正设计,以及实际应用案例的分析。

2. 学生需要结合课程学习内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控制系统设计与分析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3. 学生需要按时提交课程设计报告,报告内容需包括设计过程、结果分析、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等内容。

四、设计步骤。

1. 确定课程设计题目和内容。

学生需要根据课程要求确定课程设计题目和内容,明确设计目的和要求。

2. 学习相关知识。

学生需要认真学习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相关知识,包括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数学模型、稳定性分析方法等内容。

3. 进行系统建模与仿真。

学生需要运用仿真软件对所选控制系统进行数学建模,并进行系统性能仿真分析。

4. 进行稳定性分析与校正设计。

学生需要对系统进行稳定性分析,并进行控制系统的校正设计,包括校正器的设计和参数整定等内容。

过程控制系统建模方法

过程控制系统建模方法

容量C
• 含义:生产设备和传输管路都具有一定 的储蓄物质或能量的能力。被控对象储 存能力的大小,称为容量或容量系数, 其意义是:引起单位被控量变化时,被 控过程储存量变化量。
• 种类:有电容、热容、气容、液容等等
阻力R
• 概念:凡是物质或能量的转移,都要克 服阻力,阻力的大小决定于不同的势头 和流率。
压力对象传递函数
气阻R

气压差变化量 气体质量流量变化量
pi po


气容C

容器内气体质量变化量 容器内气体压力变化量
dG dp o
,
dG dt

Cdp o dt
dQ, dQ , RC dpo
dt
po
pi
G(s) po (s) 1 pi (s) RCs 1

K (T1

T2
)s

1
特征方程的根
T1T2s2 (T1 T2 )s 1 0
(2) 具有自平衡能力的多容对象
2-5
多容对象的传函
G(s)
K
(T1 1)(T2 1)(Tn 1)
若T1 T2 Tn T,则
G(s)

K (Ts 1)n
若有纯延迟,则
2.2.2具有纯延迟的单容对象特性
G(s) H (s) K es U (s) Ts 1
2.2.3无自平衡能力的单容对象特性
G(s) H (s) K 1 U (s) T s
2.2.4多容对象的动态特性
• (1) 具有自平衡能力的双容对象 • (2) 具有自平衡能力的多容对象 • (3) 无自平衡能力的双容对象 • (4) 相互作用的双容对象

数学建模中的优化与控制问题

数学建模中的优化与控制问题
节。
特点:线性系统 控制具有简单、 易于分析和设计 的优点,适用于 一些较为简单的
系统。
应用场景:在工程、 经济、生物等领域 中,对于一些可以 近似为线性系统的 对象,可以采用线 性系统控制方法进
行优化和控制。
局限性:线性系统 控制对于非线性系 统的描述和控制效 果有限,对于一些 复杂的系统可能需 要采用更为复杂的
特点:整数规划 问题在求解过程 中具有较高的难 度,因为整数约 束使得可行解的 范围大大缩小。
应用领域:整 数规划广泛应 用于组合优化、 生产计划、物 流运输等领域。
求解方法:常 见的整数规划 求解方法包括 穷举法、割平 面法、分支定
界法等。
数学建模中的控制 问题
定义:线性系统控 制是数学建模中的 一种重要方法,通 过建立线性方程组 来描述系统的动态 行为,并采用控制 策略对系统进行调
应用领域:生产计划、物流、金融等
求解方法:单纯形法、分解法等
定义:在数学建模中,非线性规划是寻 找一组变量的最优解,使得某个目标函 数达到最小或最大值,同时满足一系列 约束条件。
应用领域:包括但不限于金融、经济、工 程和科学计算等领域。
特点:目标函数或约束条件至少有一个是 非线性的。
求解方法:常见的求解非线性规划的方法 包括梯度下降法、牛顿法、拟牛顿法等。
案例背景:交通信号灯在城市交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实现高效、合理的控制 是关键问题。
建模过程: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交通信号灯的配时进行优化,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控制策略:采用智能控制算法,如模糊控制、神经网络等,实现自适应调节。
案例结论:通过实际应用,证明优化后的交通信号灯控制能够有效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减少拥堵。
数学建模中的优化与 控制问题

控制系统方案的初步设计

控制系统方案的初步设计

控制系统方案的初步设计一、引言控制系统是利用各种传感器和执行器来监测和控制特定过程或设备的技术体系。

一个控制系统方案的初步设计关乎到整个控制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本文将介绍控制系统方案的初步设计的内容和步骤。

二、控制目标和需求分析在进行控制系统方案的初步设计之前,需要对控制目标和需求进行充分的分析和明确。

这包括对被控对象的特性、控制变量的选择、控制目标的界定、系统稳定性要求等方面的内容。

只有通过充分的目标和需求分析,才能确保控制系统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三、系统建模和模型选择在进行控制系统方案的初步设计之前,需要进行系统的建模和模型的选择。

系统建模是将被控对象和控制器进行数学建模的过程,可以采用传统的数学建模方法或者基于数据的建模方法。

模型选择是指选择合适的系统模型,包括经典的连续时间模型、离散时间模型、状态空间模型等。

通过系统建模和模型选择,可以为控制系统的初步设计提供基础。

四、控制器的选择和设计控制器是控制系统中最核心的部分,控制系统方案的初步设计需要选择合适的控制器,并进行系统的控制器设计。

控制器的选择可以根据系统的特性和控制要求来确定,可以选择PID控制器、模糊控制器、模型预测控制器等。

控制器的设计需要根据系统的数学模型和控制目标进行,可以采用各种控制策略和优化方法来设计。

五、传感器和执行器的选择和配置控制系统方案的初步设计还需要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和执行器,并进行系统的传感器和执行器的配置。

传感器用于测量被控对象的状态变量,执行器用于控制被控对象的控制变量。

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和执行器可以提高系统的测量和控制性能,配置传感器和执行器可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六、系统仿真和优化在完成控制系统方案的初步设计之后,还需要进行系统的仿真和优化。

系统仿真可以通过建立系统的仿真模型,模拟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的运行情况,评估控制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通过仿真结果可以调整和优化控制系统的参数和配置,进一步提高控制系统的性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f Create or convert to transfer function model Syntax sys = tf(num,den) sys = tf(num,den,Ts) >>num=[1 -5 6] ;
>>den=[1 1 0]; >>H=tf(num, den)
s 5s 6 G( s) 2 s s
式中 x(t ) R n 为n 维的状态向量; u(t ) Rm 为m 维的控制向量;
y(t ) Rl 为l 维的输出向量
A为n×n维的状态矩阵,由控制对象的参数决定; B为n×m维的控制矩阵,C为l×n维的输出矩阵; D为l×m维的直接传输矩阵,如果该系统的传递函数为严格真 分式,则D=0
MATLAB与控制系统仿真
制作:陈俊风 河海大学 物联网工程学院
第10章
jfchen@
控制系统数学建模
10.1 传递函数模型
10.2 零极点函数模型 函数模型
10.3 状态空间函数模型
10.4 模型之间的转换
10.5 方框图模型的连接化简
0 多项式运算
jfchen@
jfchen@
num bm , bm1 ,..., b1 , b0 den 1, an1 ,..., a1 , a0
注意:它们都是按 s 的降幂进行排列的。 传统函数可表示为
num( s) G( s) den( s)
其中 ai, bi为常数,又称为线性时不变系统(LTI); 系统的分母多项式称为系统的特征多项式。 对物理可实现系统来说,一定要满足m≤n。
1 传递函数模型
jfchen@
拉氏变换是求解微分方程的简洁方法。 2. 传递函数(transfer 可以将微分方程化为代数方程求解。 function model)Matlab tf 若系统的初始条件为零,对上式两边取拉氏变换后稍加整理:
s Y ( s) an 1s Y ( s) a1sY ( s) a0Y ( s)
3 状态空间函数模型
jfchen@
>> A=[-2 1 0; 0 -2 0; 0 0 3]; >> B=[0 ;1;1]; >> C=[-2 3 1]; >> D=0; >> sys=ss(A,B,C,D)
a= x1 x2 x1 -2 1 x2 0 -2 x3 0 0 c= x1 x2 x3 y1 -2 3 1 x3 0 0 3
Syntax
[A,B,C,D]=tf2ss(b,a)
B(s) b1s ... bn1s bn 1 H ( s) m1 C sI A B D A(s) a1s ... am1s bm
in controller canonical form
[A,B,C,D]=tf2ss(b,a) Returns the A, B, C, and D matrices of a state space representation for the single-input transfer function
SYS = tf(NUM, DEN,TS) 返回变量SYS为离散系统传递函数 模型。TS为采样周期,当TS=-1 或者TS=[ ]时,表示系统采样周期 未定义 S = tf('s') 定义Laplace变换算子 (Laplace variable),以原形式输入传递函数
Z = tf('z',TS) 定义Z变换算子及采样时间TS,以 原形式输入传递函数
5*s+6)/(s*s+s)
s 5s 6 G( s) 2 s s
2
Transfer function: s^2 - 5 s + 6 ------------s^2 + s
1 传递函数模型
jfchen@
例:已知传递函数模型
10(2s 1) G(s) 2 2 s ( s 7 s 13)
1 传递函数模型
jfchen@
对于离散时间系统,其单输入单输出系统的LTI系统 差分方程为:
a1c(k n) a2c(k n 1) ... anc(k 1) an1c(k ) b1r (k m 1) b2 r (k m) ... bm r (k 1) bm1r (k )
n
n 1
bm s U ( s) bm1s
m
m 1
U ( s) b0U ( s)
Y (s) 设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G ( s ) U (s) bms m bm1s m1b1s b0 则有 G ( s) s n an1s n1a1s a0
1 传递函数模型
对应的脉冲传递函数为:
C ( z ) b1 zm b2 zm1 ... bm1 G( z ) R( z ) a1 zn a2 zn1 ... an1
1 传递函数模型
jfchen@
10.1.2 传递函数的 传递函数的MATLAB 相关函数 MATLAB相关函数 SYS = tf(NUM, DEN) 返回变量SYS为连续系统传递函数 模型
>>Zeros=[ ] ;
>>Poles=[-2 -1];
G(s)
s 2 s 1
5
>>Gains=[5]; >>H=zpk(Zeros, Poles, Gains) Zero/pole/gain: 5 ----------(s+2) (s+1)
2 零极点函数模型
jfchen@
系统的数学模型
jfchen@函数
差分方程
Z传递函数
状态空间
结构图表示
离散状态空间模型
权序列
系统的数学模型
jfchen@
1. 微分方程
设系统的输入为 程为:
d n y (t ) dt
n
u(t ) ,输出为 y(t ) ,表示成高阶微分方
b=
u1 x1 0 x2 1 x3 1
d= u1 y1 0 Continuous-time model.
4 数学模型的相互转换 (1)
jfchen@
模型的相互转换 1. tf2ss
Convert transfer function filter parameters to state-space form
(1)将其输入到MATLAB工作空间中。 (2)时间延迟常数为τ= 4,即系统模型为
G(s)e
4 s
在已有MATLAB模型基础上,设置时间延迟常数。
2 零极点函数模型
jfchen@
Matlab zpk zpk Create or convert to zero-pole-gain model Syntax sys = zpk(z,p,k)
an1
m
d n1 y ( t ) dt
n1

m1
a
dy (t ) 1 dt
a0 y(t ) b0u(t )
bm
d mu ( t ) dt
bm1
d m1u ( t ) dt
b
du (t ) 1 dt
ai (i o,1, , n 1), bj ( j 0,1, , m)
1 传递函数模型
jfchen@
printsys(NUM,DEN,'s') printsys(NUM,DEN,'z') get(sys) set(sys,'Property',Value,...)
将系统传递函数以分式的形式打印 出来,'s'表示传递函数变量 将系统传递函数以分式的形式打印 出来,'z'表示传递函数变量 可获得传递函数模型对象sys的所有 信息 为系统不同属性设定值
2
Transfer function: s^2 - 5 s + 6 ------------s^2 + s
1 传递函数模型
jfchen@
2. 传递函数(transfer function model)Matlab tf
tf Create or convert to transfer function model Syntax >>s=tf(‘s’); sys = tf(‘s’) ys = tf(num,den,ltisys) >>G=(s^2tfsys = tf(sys)
多项式数学表达式
p( x) c1x c2 x
n
系数矢量表示
n1

cn x cn1
P=[c1, c2, c3, …, cn, cn+1];
求值计算 >> polyval(c,x) 卷积计算 >> w=conv(u,v) % 返回多项式系数向量 重构操作 >> c=poly(v) % 返回多项式系数向量 微分操作 >> cdef=polyder(c)
x 4 x 3x 2
3 2
0
jfchen@
多项式运算
>> c = [3 2 1]; >> d=conv(c,[5 7 9]) % 卷积 ans = 15 31 46 25 9 >> dd=polyder(d) % 微分 dd = 60 93 92 25 >> poly(roots(dd)) %roots返回多项式的根 ans = 1.0000 1.5500 1.5333 0.4167
[NUM,DEN] = tfdata(SYS,'v') 以行向量的形式返回传递函数分子 分母多项式 C = conv(A, B) 多项式A, B以系数行向量表示,进 行相乘。结果C仍以系数行向量表 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