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湿循环作用下滑带土的变形演化和强度参数弱化试验研究_董金玉

合集下载

残坡积土动力特性的试验研究

残坡积土动力特性的试验研究
(ResearchInstituteofGeotechnicalEngineeringandHydraulicStructure, NorthChinaUniversityofWaterResourcesandElectricPower,Zhengzhou,He’nan450046,China)
Abstract:Byusingdynamicsimplesheartestsapparatus,thedynamicpropertiesoftheresidualsoilinanearthquake landslideareaareanalyzedthoughaseriesofdynamicsimplesheartestsforthedifferentconsolidationpressure,the differentdrydensity,andthedifferentvibrationfrequencydynamic.Experimentalresultsshowthatunderthevibration loadtherelationshipofthedynamicshearstressandthedynamicshearstrainishyperboliccurveinsteadoflinear. Whenthespecimensubjectedthesamedynamicstress,thelargerdynamicdeformationiscorrespondingwithhigher frequencyandthelongerdurationofshaking.Dynamicshearmodulusdecreaseswiththeincreaseofdynamicshear strainanddampingratioincreaseswiththeincreaseofdynamicshearstrain.Consolidationconfiningpressure,dryden sityandvibrationfrequencyhassignificantinfluenceonmaximum dynamicshearmodulusoftheresidualsoil.thedy namicshearmodulusandthemaximumdynamicshearmodulusofunsaturatedresidualsoilishigherthansaturatedre sidualsoil,whilethedampingratioissmaller.Thisresultcouldproviderelevantparametersforstabilityevaluationin earthquakelandslidearea,andofferthenecessarybasisfortheanalysisoftheloadingdeformationmechanismandthe dynamicconstitutivemodeloftheresidualunderthedynamicpressure. Keywords:residualsoil;dynamicproperties;dynamicshearstress;dampingratio;dynamicshearstrain

干湿循环过程中壤质黏土干缩裂缝的开闭规律

干湿循环过程中壤质黏土干缩裂缝的开闭规律

V_ 0 1 . 31 N O. 8 Apr . 201 5
干湿循环 过程 中壤质黏 土干缩 裂缝的开 闭规律
李文杰 ,张展羽※ ,王 策,朱文渊, 陈 于
( 1 .河海大学南方地区高效灌排与农业水土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 室,南 京 2 1 0 0 9 8
2 .河 海 大 学 水 利 水 电 学 院 , 南京 2 1 0 0 9 8 ) 摘 要 : 为研 究 干 湿 循 环 过 程 中 农 田 土壤 干 缩 裂缝 的 开 闭规 律 , 在 室 内试 验 的 基 础 上 ,结 合 数 字 图 像 处 理 技 术 对 壤 质 黏
乎没有变化 。土壤含水率为凋萎系数 时,干燥过程 与增湿过程面 积、长度 的频数分布差异较小,而为 田间持水 率时差异 明显 。该成果有助于土壤干缩裂缝 开闭机理及裂缝优先流 的研究 ,为基于裂缝网络的精量灌溉制度的制定提供 理论基础 。
关键词:土壤 ;裂缝 ;含 水率;干 湿循环 ;开闭规律 ;几何形 态特征
土干湿循环过程 中土壤干缩裂缝 网络几何形态特 征进行 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 :干燥过程中土壤含水率随试验时间的变 化经历 3个阶段。增湿过程中,含水率达 到 4 5 %时裂缝完全闭合;裂 缝面积率 、长度密度 、面积周长 比与连通性指数分 别在含水率增加到 3 0 %、3 2 %、3 0 %、3 5 %时开始迅速减小 。裂缝 开裂与 闭合是 2个不可逆的过程 。土壤水分在 田间持水
0 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言
旱涝急转是 时常发生在 中国华南 、长江 中下游及西
分别采用淹 水和模拟 降雨 的增湿方式对土 壤进行湿干循 环试验 ,表 明不 同增湿方 式对裂缝数量 、大小等有 明显 的影响。唐朝生等【 】 o J 研究发现随着湿干循环 次数的增加,

滑带土强度参数的水致弱化规律试验研究_董金玉

滑带土强度参数的水致弱化规律试验研究_董金玉

图 1 滑带土颗粒级配曲线
2 试验方案
在滑带土不同含水率室内直接剪切试验中,三 峡粉土滑带土的控制含水率分别为 11. 00% ( 天然 含水率) 、16. 30% 、18. 00% ( 2 mm 塑 限 含 水 率) 、 20. 18% 、25. 00% ( 10 mm 液 限 含 水 率) 、35. 62% ( 饱和含水率) ; 栾川粉质黏土滑带土控制含水率分 别为 11. 00% 、14. 00% 、16. 90% ( 最 优 含 水 率 ) 、 20. 00% 、23. 00% 、24. 46% ( 天然含水率) 、29. 70%
表 1 滑带土样筛分数据统计
颗粒直径 / mm
土样
0. 075 0. 25 0. 5 1
2
5 10
三峡滑 5. 15 22. 37 38. 19 64. 51 83. 89 95. 03 100 带土
栾川滑 13. 99 37. 19 59. 83 89. 58 96. 08 99. 66 100 带土
滑带土由于物质成分复杂,其强度特性受含水 率影响不同。笔者选取典型的两种滑带土: 三峡粉 土滑带土和洛阳栾川粉质黏土滑带土,对比研究两 种滑带土原状土样在不同轴压下的抗剪强度特性, 分析了两种滑带土的抗剪强度、黏聚力和内摩擦角 在不同含水率条件下的变化规律。
1 滑带土的物理力学特性
三峡库区某滑坡体为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厚度
15. 92 26. 94 Leabharlann 4. 04 31. 29 15. 21
内摩擦角 /( °) 31. 00 28. 33 28. 08 28. 97 26. 32 25. 88
表 3 不同含水率下栾川滑带土的黏聚力和内摩擦角
含水率 垂直荷载 抗剪强度 黏聚力

1998年教育部科技进步奖授奖项目(基础类)

1998年教育部科技进步奖授奖项目(基础类)

1998年教育部科技进步奖授奖项目(基础类)一等奖(50项)98-001 扬子北缘前寒武纪蓝片岩及有关榴辉岩研究北京大学董申保崔文元张立飞魏春景王式光臧启家王晓燕98-002 无穷维Teichmuller空间中的几何北京大学李忠98-003 高坝-地基-库水系统动、静力仿真模型研究清华大学张楚汉王光纶金峰李庆斌宋崇民赵崇斌冯令民徐艳杰阎承大李未显98-004 铸件充型凝固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清华大学柳百成李嘉荣李文珍高志强熊守美朱日明邱伟李永保荆涛贾保仟沈厚发陈瑶98-005 跳过程、粒子系统与特征值估计北京师范大学陈木法王凤雨98-006 混沌和时空混沌的控制与同步及非线性时空系统对注入信号的响应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胡岗屈支林贺凯芬谢发根肖井华98-007 生物医学高分子南开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冯新德何炳林卓仁禧林思聪马建标郭贤权陈兆和范昌烈98-008 原子簇的结构规则和化学键吉林大学唐敖庆李前树98-010 拟线性退化抛物方程的若干问题吉林大学赵俊宁尹景学高文杰李辉来袁洪君98-011 含液晶体系的静态和动态行为及PDLC材料复旦大学杨玉良丁建东张红东98-012 萘系杂环生物性能染料的合成、光氧化及构效关系华东理工大学钱旭红陶志福张玉兰宋恭华徐玉芳徐晓勇魏东芝唐军98-013 高分子系统的分子热力学华东理工大学胡英刘洪来王琨英徐根戎宗明虞大红史济斌98-014 卡茨当-罗斯蒂克胞腔理论华东师范大学时俭益98-015 超新星爆发的产物及其前身星的研究南京大学汪珍如陈阳李向东曲钦岳张庆春98-016 尿激酶原的蛋白质工程:结构和功能关系的研究南京大学朱德煦刘建宁华子春孙自勇陈于红马忠98-017 中国海洋地理研究南京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同济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中山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王颖任美锷尤坤元朱大奎张耀光恽才兴李从先李克让苏纪兰李元芳陈航李凡罗章仁符文侠98-018 神经网络理论及其智能信息处理应用基础东南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天津大学何振亚李衍达迟惠生何永保母国光陈天平张延忻杨绿溪戚飞虎胡光锐张立明阎平凡陈国良余英林靳蕃何明一孙雅明陈珂顾凡及罗发龙王太君邹采荣高西奇姚苏苏关承武98-019 计算机网络协议形式技术及其应用研究东南大学顾冠群罗军舟吴介一吴国新汪芸丁伟沈苏杉费翔沈俊98-020 双水相分配技术的基础及工程研究浙江大学朱自强梅乐和林东强李勉关怡新杨立荣吴有庭韩兆熊98-021 甲烷氧化偶联含氟稀土基催化剂的研究厦门大学万惠霖晁自胜翁维正张伟德蔡启瑞陈明树蔡俊修98-022 微生物对天然纤维素的降解机制研究山东大学高培基阎伯旭曲音波刘洁张玉忠方靖汪天虹陈冠军98-023 非线性光学晶体的结构和特性研究山东大学夏海瑞陈焕矗李丽霞胡连军于慧98-024 稀土-过渡族合金的内禀磁性、磁畴及反磁化机制山东大学北京三环新材料高技术公司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科技大学胡季帆王震西王亦忠梅良模胡伯平杨伏明周寿增98-025 海洋与淡水环境中纤毛虫原生动物的基础生物学研究青岛海洋大学宋微波王梅魏军徐奎栋98-026 海态监测分析雷达的研究武汉大学侯杰昌吴世才杨子杰邱昌熔文必洋石振华吴庆麟管荣生王淑融张继征98-027 硫化床燃烧的气动力、传热和N2O生成机理研究华中理工大学刘德昌陆继东陈汉平张世红刘皓刘焕彩林志杰冯波钱诗智赫俏伍蔚恒黄琳王涛98-028 快速超高密度存储技术的理论与试验研究华中理工大学张江陵金海冯丹周欣荣冯向军袁智敏陶端华98-029 高分子力化学及辐照增容研究四川联合大学徐僖王琪徐闻郭少云李惠林雷景新张爱民王泽琼孔祥安98-030 电力系统可靠性与规划的基础理论及算法研究西安交通大学王锡凡王秀丽98-031 应力腐蚀机理北京科技大学褚武扬乔利杰宿彦京陈奇志高克玮王燕斌张跃李金许万发荣肖纪美98-032 玉米赤霉烯酮与高等植物花发育调控中国农业大学孟繁静韩玉珍傅永福赵德刚陈新建国凤利李秀菊阙月美98-033 中国栽培稻的起源与演化中国农业大学中国水稻研究所广西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江苏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王象坤孙传清才宏伟张文绪汤圣祥汤陵华孙新立庞汉华李道远梁耀懋陈成斌肖晗张居中李自超应存山袁平荣王振山黄燕红李任华朱立煌98-034 岩石炮孔定向切缝控制爆破及能量利用衷和综合机理实验研究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杨永琦张奇杨仁树金乾坤李彦涛杜玉兰高全臣陶龙光98-035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是神经--免疫系统相互调节的介导物质之一北京医科大学王宪韩启德唐跃明邢立愚吴中欣98-036 抗癌铂配合物与细胞相互作用的研究北京医科大学王夔卢景芬李荣昌陈宝卫邹娟曾慧慧98-037 合成不同结构的寡核苷酸和锤头状酶性核酸断裂RNA的机理研究北京医科大学张礼和周德敏杨振军于宏武马灵台闵吉梅98-038 癫痫机制的神经分子生物学研究(二)—NMDA受体及白介素1的作用北京医科大学吴希如单巍松张国荣梁英武张月华98-039 正常与癌细胞的内质网结构及其合成的某些蛋白质中国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宋今丹陈誉华高进孙宝栋王芸庆陈澄韩立群赵迎辉黄集前张福会98-040 用海人酸癫痫模型研究癫痫反复发作的细胞分子机制大连医科大学张万琴高溪李冬冬隋鸿锦关卓史向党陈紫薇孙艺平宫瑾孙兵姜春玲98-041 液态模锻力学冶金学理论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罗守靖王尔德霍文灿胡连喜李贺军梁国宪98-042 含夹杂非均匀介质的理论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杜善义王彪吴林志梁军李文方98-043 孤啡肽受体及阿片受体的信号传导机理研究上海医科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生物学研究所马兰裴刚程智洁赵靖吴亚兰杨茹楼丽广98-044 针刺对中风所致脑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上海医科大学程介士应赛霞赵鹏单红蕖郭景春金竹青高骏98-045 工程结构中分叉问题的分析与计算方法上海大学兰州大学程昌钧朱正佑杨骁何录武98-046 小麦异染色体系及近缘物种的细胞与分子遗传学研究南京农业大学刘大钧陈佩度齐莉莉李万隆王秀娥王苏玲周波孙文献张守忠冯以高98-047 量子力学表象与变换过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范洪义98-048 肝豆状核变性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山医科大学梁秀龄徐评议马少春王丽娟刘焯霖98-049 秦岭造山带岩石圈结构、演化及其成矿背景西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质勘查技术院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河南省地质科学研究所中国地质矿产信息研究院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陕西省地矿厅南京大学四川省应用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矿部物化探研究所张国伟张本仁袁学诚孙勇殷鸿福张宗清高山刘福田肖庆辉夏林圻卢欣祥周鼎武于在平游振东梅志超韩吟文金昕李立李曙光孟庆任张宏飞陈家义欧阳建平路凤香左愚杨辟元伍宗华赵子言张寿广陈毓川徐兆文98-050 土壤-作物系统水分动力学及农业节水的生物学基础研究西北农业大学康绍忠蔡焕杰张富仓梁宗锁孙景生胡炜李永杰熊运章胡笑涛二等奖(178项)98-051 多孔硅的光谱学研究北京大学张树霖蔡生民李经建贾霖何国山98-052 青藏地区晚新生代以来岩溶夷平面与隆升过程研究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崔之久伍永秋高全洲刘耕年葛道凯98-053 扫描隧道显微镜在纳米科技中的应用北京大学杨威生盖峥方胜赵汝光季航98-054 非线性变分问题奇性解的数值解法北京大学李治平98-055 仿射和Moebius微分几何中的子流形理论北京大学王长平98-056 可积系统数学理论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曾云波李翊神98-057 等价定理及电弱对称破缺机制的探索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邝宇平何红建袁简鹏李小源周宏毅98-058 极细微尺度(单个原子、分子直至纳米粒子)超灵敏谱学及其应用清华大学陈瓞延李丽马万云吴国祯薛平刘耀明高虹许祥源文克玲马辉98-059 原子核高自旋态实验与理论研究清华大学朱胜江龙桂鲁邓景康98-060 低维量子结构的物理性质及计算设计清华大学顾秉林朱嘉麟熊家炯倪军吴健98-061 纳米薄膜材料异质界面化学状态研究清华大学曹立礼朱永法姚文清叶小燕98-062 肌酸激酶的去折叠与折叠机制的研究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周海梦王希成王洪睿杨海鹏王泽峰邹承鲁98-063 航天器复杂系统动力学与控制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王照林陈滨刘延柱李俊峰洪嘉振肖世富98-064 数字图象和PLIF技术及其测量射流浓度场的研究清华大学李玉梁黄真理陈朝泉田晓东李云生陈嘉范余常昭陈永灿周雪漪98-065 动态热环境的人体热反应及其动态调节清华大学赵荣义许为全98-066 应用于传热研究的激光散斑测量技术清华大学宋耀祖过增元朱德忠刘志宏吴鹰98-067 非牛顿流体润滑理论与设计研究清华大学温诗铸陈大融黄平杨沛然孟永钢98-068 流体的微扰理论研究清华大学李以圭陆九芳陈健于养信李总成丛威郭明学吴建中98-069 中子辐照硅中的缺陷及其与氢、氧杂质的相互作用清华大学孟祥提范玉殿熊季午左开芬刘学济98-070 载能束材料科学的若干基础研究清华大学崔福斋范玉殿李恒德王宇苏晓维98-071 高密度封装的应用基础研究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电子部第十三研究所李恒德马莒生田杰谟陶琨唐祥云李松法高尚通周和平刘德山王英华王佑祥孙学伟98-072 生物医学信号检测与处理方法的研究及应用清华大学杨福生胡广书高上凯宗孔德高小榕王云华98-073 拟遗传代数理论北京师范大学惠昌常邓邦明98-074 鸟类控制发声学习的神经生物学机制北京师范大学海南师范学院东北师范大学左明雪张信文蓝书成98-075 中国特产濒危雉类生态学及驯养繁殖研究北京师范大学郑光美张正旺张雁云刘彦98-076 超分子体系中的分子识别南开大学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刘育韩宝航童林荟陈荣悌98-077 一个新颖的热重排反应的研究南开大学周秀中徐善生王佰全张永强谢文华98-078 新型过渡金属有机物的反应及其合成方法研究南开大学宋礼成胡青眉申金玉王吉泉颜朝国董育斌98-079 精馏塔气液两相流的流动特性及计算流体力学天津大学余国琮袁希钢黄洁张敏卿王树楹许松林曾爱武98-080 实验界面力学若干问题研究天津大学亢一澜贾有权王燕群邱宇98-081 工程非线性动力学: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天津大学陈予恕徐鉴吴志强丁千刘习军叶敏98-082 光测力学中的瞬态图像采集技术研究及其应用天津大学佟景伟李鸿琦张东升李林安王世斌岳澄98-083 直喷式柴油机燃烧室内近壁混合气浓度分布及湍流混合过程的研究天津大学史绍熙苏万华汪洋谢辉林荣文沈颖刚陈凯吴雄军周海东岳勇98-084 水环境两相湍流和水质的精细模型研究大连理工大学沈永明倪浩清赵文谦周力行邱大洪李玉成98-085 饱和非饱和土中动力-渗流耦合过程分析的有限元方法及应用大连理工大学李锡夔张洪武钟万勰98-086 精化有限元及非线性分析大连理工大学陈万吉张佑启98-087 库群防洪联合调度决策系统的理论与模型大连理工大学大连舰艇学院程春田李登峰王本德陈守煜周惠成98-088 温控相转移催化及其应用大连理工大学金子林蒋景阳王艳华左焕培98-089 钢的氮等离子体基低温表面改性技术研究大连理工大学张仲麟雷明凯王大庸马腾才袁力江98-090 有机聚合物超薄膜组装与功能吉林大学沈家骢张希高芒来张瑞丰孙长青孔维98-091 蛋白质折叠研究吉林大学王玉宏李惟98-092 几种特殊结构的光波导模式特性的理论分析吉林大学马春生刘式墉98-093 稀土离子电子态的高压发光研究吉林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物理研究所池元斌刘慎薪王立中邹广田98-094 高等植物体细胞胚胎发生诱导的调控及机理研究东北师范大学黄百渠王丽郝水何孟元郑晓峰尹东张根发98-095 分子热力学理论模型--氩模型与价值重大的工程物性理论方程东北师范大学首钢吉林柴油机厂张克武张宇英98-096 东北草原羊草草地放牧生态的研究东北师范大学王仁忠李建东祝廷成杨利民98-097 星载微波SSM/I遥感理论模拟和数据验证复旦大学金亚秋98-098 电解银催化剂上氧的吸附态和选择氧化机理研究复旦大学邓景发范康年王晋海杨军98-099 DNA重复片段的群体遗传学理论及应用研究复旦大学金力98-100 岩石节理的形貌参数以及变形和强度研究中南工业大学同济大学孙宗颀夏才初徐放明徐纪成98-101 河口海岸高潮滩盐沼地貌动力学的实验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时钟杨世伦陈吉余98-102 长江三角洲风暴沉积与环境演变华东师范大学许世远陈中原俞立中郑祥民陈振楼周乃晟彭加亮黄昌发许羽98-103 中国河口主要沉积动力过程研究及其应用华东师范大学青岛海洋大学中山大学陈吉余沈焕庭胡方西李春初杨作升潘定安胡辉田向平陈彰榕贺松林孙效功陈耀泰98-104 华北地台南缘及东缘金矿地质背景和成矿规律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山东省地质矿产局胡受奚陈衍景赵懿英叶瑛徐金方刘红樱富士谷胡志宏吴燕玉卢冰郭继春季海章徐兵98-105 震旦纪--寒武纪和新生代古海洋Nd同位素特征及其意义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杨杰东凌洪飞陶仙聪王银喜孙卫国王宗哲98-106 有机污染物性质与活性预测的新方法研究南京大学王连生韩朔睽陈景文冯流寥宜勇98-107 太阳耀斑冕环暂现增亮的观测和分析以及磁重联理论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章振大李晓卿林隽98-108 软件工程理论、技术和工具的研究南京大学郑国梁李宣东徐殿祥陈家骏郑滔赵建华贾国平袁晓东98-109 流体及似流体中孤子的物理特性南京大学魏荣爵陈纬中缪国庆王本仁段文山陈学农王钧义98-110 固体界面和固体中声学非线性效应的研究南京大学水永安姜文华周盛青毛一葳杜功焕98-111 远离β稳定线奇特核的理论研究南京大学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任中洲徐躬耦陈宝秋马中玉朱志远蔡延璜沈姚崧98-112 大气边界层结构及其与自由大气相互作用的研究南京大学赵鸣徐玉貌徐银梓伍荣生谈哲敏98-113 江南中段新元古代碰撞造山运动学及高压变质带研究南京大学舒良树周国庆郭令智施央申孙岩殷俊吴洪亮98-114 共晶材料凝固动力学及相关问题的研究南京大学刘俊明刘治国吴状春98-115 青藏高原自然资源与环境演变的典型案例研究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彭补拙王富葆张捷杨逸畴李升峰包浩生张厚森林振耀濮励杰窦贻俭98-116 纳米微粒的磁、光性质南京大学都有为邢定钰张世远桑海丁维平董锦明蒋正生李齐程光煦钟伟杜剑华陆怀先王文鼐臧文成章建荣98-117 新型无机多孔材料—层柱金属氧化物的制备和表征南京大学侯文华颜其洁郭灿雄陈懿傅献彩98-118 城镇建筑环境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东南大学齐康王建国吴明伟柳孝图黄伟康鲍家声方华杜顺宝卫兆骥夏祖华98-119 以有序单开链为基本单元的机械系统新理论研究东南大学中国石化金陵石油化工公司杨廷力罗玉峰孔宪文刘安心沈惠平单松青石宝钱姚芳华张明张宏褚金奎章剑青李惠良98-120 多维数字信号处理的理论与应用研究东南大学何振亚高西奇邹采荣杨绿溪王太君98-121 若干种LB膜化学反应的研究东南大学袁春伟梁冰洁韦钰98-122 半导体表面吸附和扩散的理论研究浙江大学曹培林周煦炎仇周如洪98-123 计算机辅助参数曲线曲面设计的理论研究浙江大学王国瑾汪国昭郑建民吕伟胡事民98-124 电力系统中的人工智能研究浙江大学韩祯祥文福拴钱源平吴小苗张琦98-125 曲面造型与绘制的基本理论与算法研究浙江大学彭群生马利庄鲍虎军98-126 时滞系统控制理论研究浙江大学褚健苏宏业俞立毛维杰蒋培刚王景成98-127 智能原子光谱分析理论与技术厦门大学杨原应海庄峙厦王小如黄本立谷胜倪哲明李冰98-128 不可逆热机循环的新理论研究厦门大学严子浚陈金灿陈丽璇98-129 晶/液界面边界层的动力学研究山东大学于锡玲刘有臣孙毅岳学锋程振祥98-130 分层介质中波的逆散射研究青岛海洋大学王宁赵犁丰林俊轩98-131 海洋上混合层动力机制的研究青岛海洋大学田纪伟楼顺里孙孚徐肇廷管长龙宋金宝许金山98-132 偏微分方程的现代分析理论武汉大学齐民友陈化王维克徐超江吴方同98-133 准晶位错的弹性理论武汉大学丁棣华胡承正王仁卉杨文革98-134 光周期敏感核不育水稻研究与利用武汉大学朱英国杨代常余金洪张晓国付彬英梅启明朱仁山黄佩霞曹以诚孙俊98-135 反应扩散方程和含时滞的反应扩散方程的理论与应用华中理工大学武汉工业大学武汉大学周笠何猛省宋开泰李大华汤燕斌段志文傅一平98-136 冲压成形模拟及冲模CA D理论与方法华中理工大学肖祥芷董湘怀李建军王耕耘温建勇李亚农盛自强王义林李志刚98-137 金属酶体系的结构、机制和模拟研究中山大学计亮年黄锦汪叶保辉杨光刘建忠杨惠英吴建中焦向东鲁统部刘海洋陈小明翁丽萍98-138 新型Nd-Ti催化剂苯乙烯等规配位聚合及其与α-烃共聚合的研究中山大学林尚安许光学卢泽俭廖凯荣高峰98-139 植物区系学中山大学张宏达98-140 介观物理理论研究:正常金属环中的持续电流中山大学李华钟周义昌马中水朱诗亮98-141 代数的表示,Hall代数和量子群四川联合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彭联刚肖杰98-142 无机刚性粒子增强增韧的界面条件与脆韧转变规律研究四川联合大学傅强王贵恒李瑞海98-143 弱电磁场生物效应的机理研究四川联合大学黄卡玛王保义唐敬贤刘永清刘长军赵翔98-144 非平衡热力学相变理论及应用重庆大学曾丹苓刘朝王飞明向军敬成君敖越杨历98-145 突出区煤的结构及其充瓦斯后的电特性研究重庆大学鲜学福徐龙君张代钧刘新荣刘成伦鲜小红杜云贵陈昌国尹光志王宏图余海龙白云彪98-146 钢表面激光改性的基础研究重庆大学刘江龙丁培道石功奇98-147 高压汽液两相流瞬态传热与流动规律的研究西安交通大学陈听宽徐进良郑建学杨冬98-148 科学与工程中非线性动力学若干理论研究西安交通大学徐健学江俊陈永红傅卫平龚云帆陈振茂98-149 影响汽油机碳氢排放关键因素的研究西安交通大学黄佐华蒋德明周龙保刘圣华曾科潘克煜98-150 沸腾管内汽液两相流流动不稳定性及脉动规律研究西安交通大学陈学俊林宗虎郭烈锦张鸣远肖岷王芊冯自平吴一宁98-151 铁电薄膜及复合热释电薄膜的制备技术与结构性能研究西安交通大学任巍刘芸吴小清姚熹张良莹刘卫国康清熊四辈98-152 计算机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及信息处理技术的研究西安交通大学覃征汪应洛康继昌98-153 量子系统的动力学对称性研究与代数动力学兰州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王顺金李福利左维揭泉林韦联福98-154 大戟、马先蒿药用植物萜、甙活性成分研究兰州大学贾忠建师彦平石建功王长增高建军李忌98-155 技术创新系统模式与创新随机扩散研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官建成张西武郭红屈交胜靳平安98-156 线性振动亏损系统的广义模态理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诸德超时国勤98-157 近代液压控制与故障诊断的研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占林裘丽华李运华董选明张建华石立程涛王少萍莫松峰98-158 兔球虫生物学及球虫病防治中国农业大学殷佩云林昆华刘群张龙现索勋韩谦汪明史晓春谢联金佘锐萍张伟薇王维98-159 中国煤成浆性的基础理论研究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 张荣曾朱书全曾凡杨巧文梁钧台付晓恒许泽胜张文富谢华王祖纳王受路孙宗岳任守政98-160 有机岩石学研究——以塔里木为例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金奎励刘大猛涂建琪方家虎王凌志韩光照98-161 岩石、混凝土宏细观损伤力学研究中国矿业大学谢和平鞠杨98-162 骨巨细胞瘤细胞生物学细胞遗传学及免疫学研究北京医科大学冯传汉孙德青卢平周磊郭卫任侠飞98-163 盐酸二氢埃托啡的精神依赖性研究北京医科大学郑继旺王卫平王桂林哈鹰谢潞98-164 中国青少儿生长发育特点、规律及生长长期趋势研究北京医科大学季成叶林琬生叶恭绍黄智平陈晶琦关明杰。

CPT理论分析及提高触探能力的新思路

CPT理论分析及提高触探能力的新思路

由于国内各科研单位%设计院%高校等单位所选用的 如估算承载力系数和超孔隙水压力!
土的参数 和 计 算 模 型 不 同 造 成 了 计 算 公 式 不 能 统 一"而根据不同理 论%不 同 参 数%不 同 模 型 所 推 导 出
G:H! 孔 穴 扩 张 理 论 孔穴扩张理论主要用以研究无限均质各向同性
静力触探在 我 国 的 发 展 可 以 追 溯 到 上 世 纪 &$ 年代曾在我国出现过的 荷兰机 械式 静力触探仪$ #"B@年由陈宗基教授自荷兰引 进 此 项 技 术!并 且 在 黄土地区开 展 试 验 研 究%#&$ 此 后 #"?@ 年 王 钟 琦 教
授研制成功了我国第一台电测式静力触探 仪 $ %!& 但 是 由 于 上 世 纪 ?$ 年 代 初 到 %$ 年 代 末 我 国 与 国 际 交 流较少!使得在静力 触 探 技 术 发 展 上 形 成 了 与 国 际 不同的技术标准!一 定 程 度 上 制 约 了 我 国 静 力 触 探 的发展$目前国内常用的静力触探探头主要有单桥 探头"我国独有#和 双 桥 探 头!而 孔 压 探 头 自 上 世 纪 A$年代引入我国以来基本上 主要 用 于 科 研 领 域!在 工程实际中的应用相对较少$ FVG! 静 力 触 探 的 应 用 与 局 限
触探在应用中的局 限 性 和 地 域 性 较 强"一 般 适 用 于 形孔的扩张"把探 头 贯 入 的 三 维 问 题 简 化 模 拟 成 平
相对松软的粘性土%粉 土 和 砂 土"对 于 硬 土 &如 高 深 面应变和球对称 问 题! 应 力%应 变 和 位 移 仅 是 径 向
地 层 硬 黄 土 %冻 土 ’和 软 岩 却 无 能 为 力 ! 尤 其 在 我 国 西北大部分地区覆 盖 有 大 面 积 黄 土"处 于 干 旱 半 干

干湿循环作用下改良膨胀土力学指标的变化规律

干湿循环作用下改良膨胀土力学指标的变化规律

改 良膨 胀 土 的 力学 指标 随 干 湿 循 环 作 用 次 数 增 加趋 于 稳 定 。 [ 关 键 词 】改 良膨 胀 土 ;干 湿 循 环 ; 抗 剪 强 度 ;压缩 系 数 ; C B R
[ 中图 分 类 号 】T u 4 7 1 . 9 1 [ 文 献标 识 码 ]A [ 文 章 编 号 】1 6 7 4 — 0 6 1 0 ( 2 0 1 5 ) 0 4 — 0 0 4 1 — 0 6
第4 0卷 , 第 4期
2 0 1 5 年 8 月
公 路 工 程
Hi g h wa y En g i ne e r i n g
Vo 1 . 4 0, No . 4
Au g. , 2 0 1 5
干湿 循 环 作 用 下 改 良膨 胀 土 力学 指标 的变 化 规 律
[ A b s t r aa r i a t i o n r u l e s o f t h e me c h a n i c s i n d e x e s o f i m p r o v e d e x p a n s i v e s o i l a n d d
干湿循环作用不同次数后的直接剪切 、 固结 试 验 及 C B R强 度 试 验 。试 验 结 果 表 明 : 干 湿 循 环 作 用造 成 的 试 样 表 面 松散 , 导 致 了改 良膨 胀 土 力 学 指 标 的快 速 下 降 , 但经 历 多 次 干 湿 循 环 , 试 样表 面的松散程 度及深度 并未 显著增 加 ,
董 云 ,张 渊‘ , 蒋 洋‘ ,刘宇翼
2 2 1 1 1 6 ) ( 1 .淮 阴工 学 院 土 木 工 程 实验 室 ,江 苏 淮 安 2 2 3 0 0 1 ; 2 .中 国矿 业 大 学 ,江 苏 徐 州

干湿循环对强风化泥岩崩解与强度特性的影响

干湿循环对强风化泥岩崩解与强度特性的影响

elastic deformationꎬ elastic ̄plastic deformation and strain hardening.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number of dry ̄wet cyclesꎬ the
strength weakening index D of highly weathered mudstones increases graduallyꎬ while the growth rate tends to decrease.
摘要:为了研究强风化泥岩崩解特性和抗剪强度在反复吸湿、脱湿过程的变化规律ꎬ进行了不同干湿循环次数下的
泥岩崩解试验ꎬ同时开展三轴压缩试验以测定多次干湿循环后的泥岩应力 ̄应变关系曲线ꎮ 结果表明ꎬ强风化泥岩
在经过多次干湿循环后ꎬ岩体结构的崩解程度随循环次数逐渐增加ꎬ崩解率 B t 在干湿循环前期与后期较慢ꎬ中期
disintegration rate of B t is slower in the early and late stage of dry ̄wet cycleꎬ but faster in the middle stage. It can be seen
from the stress ̄strain curve of triaxial compression test that the sample mainly underwent three deformation stages: linear

第 39 卷 第 4 期
2020 年 4 月
BULLETIN
OF

THE

CHINESE

CERAMIC

粘土干湿循环中裂缝演变过程的数值模拟

粘土干湿循环中裂缝演变过程的数值模拟

粘土干湿循环中裂缝演变过程的数值模拟粘土的干湿循环过程是指这种粘性土在水分和空气相对稳定的条件下不断脱水、干燥直至成为坚硬而无结构的砂粒的过程。

粘土的天然结构、孔隙比例和固体分含量决定了这种变化过程。

随着水分蒸发和干湿交替的进行,粘土矿物颗粒经过吸湿或解吸附水,从而形成孔径小于分子间氢键力大小的负孔容结构;随着吸水饱和度增加,由于矿物骨架收缩、引起毛细作用或重力沉降,致使孔隙减少,结构改善;随着吸湿饱和度继续增加,颗粒相互靠近并紧密接触,颗粒之间的平均距离减小,结构趋于紧密,干燥速率减慢;当孔隙水吸收达到极限时,干燥速率开始减慢甚至停止。

通过数值模拟研究表明:在实际应用中,干湿循环过程要比预测的短得多。

粘土矿物中含有的活性官能团(亲水性基团)越多,则越容易吸水;反之,则难以吸水,但强度提高很少。

当具有水化膜的粘土矿物与水接触后,就会发生吸水饱和,即所谓的化学吸附;同时,粘土矿物还可能溶于水。

此外,粘土矿物的尺寸越小,吸附性越好。

当粘土颗粒大小为1-10nm时,一般能较好地吸水;随着颗粒尺寸增加,其吸附性逐渐变差,如果粘土中还含有较多的非粘土矿物,则吸附性会更差。

当粘土矿物表面覆盖有粘土矿物膜,且膜质脆,膜与矿物界面结合松散,则易溶于水,在浸泡和冲洗过程中都将大量吸水,因而其吸湿性比没有膜的矿物要强。

干湿循环的历史很久,但直到最近,人们才真正理解了它的实质和机制。

一般认为,干湿循环是粘土矿物在自然状态下缓慢转变的结果,具有“软-硬-软”相结合的多级循环特征。

这一过程既涉及岩石、气候、地貌等宏观因素,也包括粘土矿物本身的内在因素。

由于受环境变化、动力学、重力等因素影响,这种转变具有不可逆性。

在我国晋陕黄土区发现的高原面以及其他一些地区,目前普遍采用该区的干湿曲线图、干湿剖面图来推测全新世以来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变化。

人们已知道,晋陕黄土层面以下3~5m的地下水埋深及丰水期和枯水期时的含水层厚度,也可由该地区粘土干湿过程中重力场的演变获得。

含水率对残坡积土强度特性的影响

含水率对残坡积土强度特性的影响

含水率对残坡积土强度特性的影响王闯;董金玉;王明龙;李梦姿;张培培【摘要】水对边坡土体的变形和强度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对三峡库区某边坡残坡积土进行不同含水率下的直剪试验,研究含水率对其剪应力-位移以及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残坡积土在低含水率下的剪应力-剪切位移关系呈应变软化,在高含水率下呈应变硬化,且含水率较低时竖向压力对残坡积土的应力-应变曲线亦有影响,随着竖向压力增加,剪切软化现象逐渐减小;土体抗剪强度随着含水率的增大而呈非线性减小,减小的速率表现出先大后小的特征,土体塑限为其抗剪强度减小快慢的分界点;土体黏聚力随着含水率的增大呈二次多项式形式减小,土体内摩擦角整体上随含水率的增大而变小,但变化规律不明显.【期刊名称】《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37)005【总页数】5页(P88-92)【关键词】残坡积土;含水率;剪应力-剪切位移关系;抗剪强度;黏聚力;内摩擦角【作者】王闯;董金玉;王明龙;李梦姿;张培培【作者单位】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河南郑州450045;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河南郑州450045;深圳市地质环境监测中心,广东深圳518034;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河南郑州450045;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河南郑州450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16;TU411.7抗剪强度是表征土体力学性质的一个重要指标,其主要受土体的种类、结构以及含水率的影响。

工程实践中,一定区域内的土体质地和结构一般不会发生太大变化;然而,受降雨、蒸发、灌溉等因素的影响,土体的含水率变化很大。

故对特定区域土体而言,其强度变化主要受含水率的影响[1]。

因此,一些学者针对含水率对土体抗剪强度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

凌华等[2]在改进的普通三轴仪上进行了不同含水量的非饱和土强度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建立了非饱和土的实用强度公式。

申春妮等[3]对重塑非饱和土进行了一系列控制吸力、含水率和干密度的直剪试验,发现非饱和土的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均随含水率的增加而线性减小。

干湿循环作用下膨胀土开裂和收缩特性试验研究

干湿循环作用下膨胀土开裂和收缩特性试验研究

干湿循环作用下膨胀土开裂和收缩特性试验研究叶万军;万强;申艳军;杨更社;董西好;王铭【期刊名称】《西安科技大学学报》【年(卷),期】2016(36)4【摘要】膨胀土的变形特性包括裂隙性和胀缩性,其中开裂和收缩特性对于膨胀土边坡变形研究具有重要的作用.取陕西汉中十天高速公路边坡膨胀土进行室内干湿循环试验,研究不同干湿循环次数下脱湿过程中膨胀土的开裂、收缩特性,观察脱湿完全后裂隙的扩展特性,探讨收缩的方向性随干湿循环次数和初始含水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前2次干湿循环脱湿过程中,裂隙与收缩开展剧烈;脱湿过程中裂隙面积率先增大后减小,第1次干湿循环的裂隙面积率峰值最小,且出现时间较早;脱湿过程中收缩面积率先增大,后趋于平缓,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收缩面积率逐渐增大直至第三次干湿循环趋于稳定,前2次干湿循环其差值最大;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试样的变形量逐渐增大,收缩比开裂更早趋于稳定;裂隙的宽度和长度近似正态分布,裂隙面积概率随着裂隙面积增加逐渐减小;膨胀土的收缩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性质,初始含水率越高,各向异性表现越明显.【总页数】7页(P541-547)【作者】叶万军;万强;申艳军;杨更社;董西好;王铭【作者单位】西安科技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54;西安科技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54;西安科技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54;西安科技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54;西安科技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54;西安科技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5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44【相关文献】1.干湿循环作用下膨胀土裂隙开展室内试验研究 [J], 李亚帅2.干湿循环作用下膨胀土的土压力试验研究 [J], 许第慧;肖燕;吴建宁3.干湿循环机制下风化砂改良膨胀土的收缩特性 [J], 杨俊;童磊;张国栋;唐云伟4.干湿循环作用下膨胀土膨胀特性试验研究 [J], 舒志乐;陈昱东;宋钇宏5.铁路路基弱膨胀土干湿循环作用试验研究 [J], 于宝来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同含水率下高低液塑限红黏土抗剪强度特性研究

不同含水率下高低液塑限红黏土抗剪强度特性研究

不同含水率下高低液塑限红黏土抗剪强度特性研究董金玉;赵亚文【摘要】红黏土的含水率对其抗剪强度特性有着重要影响。

通过不同含水率条件下高、低液塑限红黏土的抗剪强度试验发现,在同一法向压力下高液塑限红黏土的抗剪强度和黏聚力值远大于低液塑限红黏土的抗剪强度和黏聚力值,高液塑限红黏土的内摩擦角值略大于低液塑限红黏土的内摩擦角值;高、低液塑限红黏土的内摩擦角值随含水率的增大先小幅波动,当含水率达到塑限含水率附近时内摩擦角值迅速减小直至稳定;高液塑限红黏土的黏聚力值随含水率的变化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低液塑限红黏土的黏聚力值随含水率的变化呈双峰变化现象,且在塑限含水率附近出现最小值。

通过对变化机理的分析认为,在含水率变化的过程中,水分子与红黏土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抗剪强度有很大的影响。

【期刊名称】《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8(039)003【总页数】4页(P84-87)【关键词】红黏土;含水率;液塑限;抗剪强度【作者】董金玉;赵亚文【作者单位】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河南郑州450046;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河南郑州45004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43抗剪强度是表征非饱和土体力学性质的一个重要指标,已有研究表明,土体种类、结构以及含水率均对抗剪强度有很大影响[1-3]。

红黏土是一类特殊的非饱和土,具有含水率高、液塑限高、孔隙比大、遇水膨胀、失水收缩等特点。

红黏土在不同含水率下的抗剪强度有显著变化,一些学者对不同含水率下红黏土的强度特性进行了研究。

傅鑫晖等[4]用水和丙三醇溶液分别配置不同溶液含量的重塑红黏土进行直剪试验,结果表明,红黏土的内摩擦角随溶液含量的变化改变不大,而黏聚力随溶液含量变化呈现双峰变化现象,用丙三醇溶液配制的重塑红黏土强度低于用水配制的重塑红黏土强度;李涛等[5]通过室内剪切试验发现,红黏土的黏聚力随含水率的增加呈Gauss函数变化,内摩擦角随含水率的增加呈Sigmoidal函数变化;赵蕊等[6]通过三轴不固结不排水试验发现,红黏土的黏聚力和内摩擦角随含水率的增大呈阶梯式减小;毕庆涛等[7]通过室内剪切试验发现,红黏土的黏聚力与含水率存在阶梯状相关关系,内摩擦角与含水率呈微幅度波动状态。

干湿循环下红黏土边坡裂隙演变规律

干湿循环下红黏土边坡裂隙演变规律

干湿循环下红黏土边坡裂隙演变规律陈开圣【摘要】为研究干湿循环下红黏土边坡裂隙的演变规律,采用室内边坡模型模拟日照-降雨干湿循环方式,并使用图像处理技术对获得的裂隙光栅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提取了红黏土边坡裂隙率、裂隙条数、裂隙总长度、土块个数等定量化指标,分析了降雨-蒸发循环作用下裂隙指标的演变规律与干湿循环次数的关系.结果表明:导致红黏土开裂的主要原因是含水率梯度引起的土体上下部基质吸力的差异性,致使土体收缩不均匀,而土体的胀缩性、渗透性和脱湿速率的空间分布则是决定含水率梯度的关键因素;裂隙的宽度、深度和裂隙率随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先增大然后趋于稳定;裂隙总条数、土块个数和裂隙总长度在第1次干湿循环后达到最大值,第2次干湿循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之后裂隙总数量趋于稳定,但裂隙总长度和土块个数在后期干湿循环中仍有小幅增大.【期刊名称】《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年(卷),期】2019(036)005【总页数】10页(P52-61)【关键词】红黏土;模型试验;干湿循环;裂隙;图像处理【作者】陈开圣【作者单位】贵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贵州贵阳 5500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4460 引言红黏土是一种对环境湿度变化敏感和具有多裂缝性、强胀缩性和强度衰减性的高塑性黏土。

干旱季节时土中含水量降低,土体收缩使土体原始结构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而产生裂缝。

梅雨季节时气候湿润,雨水渗入裂缝,土体黏聚力急剧降低,强度衰减,导致边坡浅表层稳定性降低,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裂隙进一步发育,加速了边坡的失稳,诱发滑坡等地质灾害[1]。

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关于干湿循环作用下土质边坡裂隙发育规律及其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做出了初步探索。

王利明[2]针对南宁典型的非饱和膨胀土进行了土体干缩裂缝的相关研究,并分析了其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赵亮[3]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南阳段膨胀土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膨胀土的裂隙特性及其对边坡稳定的影响。

干湿循环作用下原状黄土宏-微观参数关系研究

干湿循环作用下原状黄土宏-微观参数关系研究

干湿循环作用下原状黄土宏-微观参数关系研究刘禹阳;王耕;来弘鹏;谢门东;安驰【期刊名称】《水利学报》【年(卷),期】2022(53)4【摘要】为探明不同干湿循环条件对原状Q2黄土宏观力学性能与微观结构的影响,明确宏观力学参数与微观结构参数的定量关系,开展了干湿循环试验、三轴压缩试验和扫描电镜试验,分析了干湿循环过程中原状黄土宏观强度和微观结构的变化规律,基于综合结构势思想,利用宏观力学参数定义了原状黄土可变性参数表达式,推导了用以描述黄土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的孔隙特征参数,建立了原状黄土宏-微观参数关系表达式。

结果表明:干湿循环作用下,原状黄土孔隙面积比和分形维数呈增长趋势,黄土峰值偏应力和黏聚力持续减小,干湿循环幅度越大,下限含水率越高,黄土孔隙结构的扩张和宏观强度的衰减越快,但内摩擦角变化不大;原状黄土的可变性可用宏观峰值偏应力与土体黏聚力的比值表征,即可变性参数,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原状黄土可变性参数整体呈非单调增长趋势变化;原状黄土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可用孔隙面积比和孔隙分形维数的乘积表征,即孔隙特征参数,其与可变性参数的变化关系和三角函数接近;原状黄土峰值偏应力与孔隙特征参数的比值随黏聚力的变化规律服从指数函数关系,经验证,该函数关系可较为合理地描述原状黄土宏观和微观参数间的数量关系。

【总页数】12页(P421-432)【关键词】原状黄土;干湿循环;结构性;扫描电镜;三轴试验【作者】刘禹阳;王耕;来弘鹏;谢门东;安驰【作者单位】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长安大学公路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641【相关文献】1.干湿循环作用下石膏质岩宏细观劣化特性研究2.干湿循环作用下原状黄土力学性质及细观损伤研究3.干湿循环效应下Na2SO4盐渍原状黄土渗透特性与细观机制4.考虑含水率和干湿循环影响的原状黄土孔隙微观结构研究5.干湿循环作用下软基黄土孔隙结构特性试验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干湿循环作用下伊犁黄土的强度及微观特性

干湿循环作用下伊犁黄土的强度及微观特性

干湿循环作用下伊犁黄土的强度及微观特性
刘叶;周志军;谢宏丽;任玉波;郭志豪
【期刊名称】《科学技术与工程》
【年(卷),期】2024(24)13
【摘要】为探讨干湿循环作用下伊犁黄土的强度劣化规律和微观结构特性,进行了5种干湿循环路径下的三轴剪切试验及扫描电镜测试,分析了不同干密度、干湿循环幅度和次数对伊犁黄土抗剪强度的影响和微观孔隙分布的演化规律,并进行了宏观强度和微观孔隙损失机制之间的探讨。

结果表明:干湿循环幅度越大、循环次数越多,伊犁黄土抗剪强度的衰减速度越快,衰减幅度越大,原状土在5次干湿循环后的三轴剪切强度接近重塑黄土;同种干密度的伊犁黄土的黏聚力随循环次数的增加而降低,同一干湿循环路径下干密度为1.55 g/cm^(3)时,伊犁黄土的黏聚力劣化最显著,而干湿循环对内摩擦角有轻微影响。

另外黏聚力的劣化与孔隙面积比和孔隙特征参数的变化有关,干湿循环后孔隙面积比和孔隙特征参数增加率越大,黏聚力劣化越明显;内摩擦角的变化与孔隙分形维数的变化趋势相近,但变化不显著。

【总页数】11页(P5500-5510)
【作者】刘叶;周志军;谢宏丽;任玉波;郭志豪
【作者单位】长安大学公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446
【相关文献】
1.干湿循环作用下陕北Q_(2)黄土强度及水土特性试验研究
2.干湿和冻融循环作用下黄土强度劣化特性试验研究
3.干湿循环与固化剂耦合影响下的黄土强度与持水供水特性研究
4.干湿循环作用下伊犁黄土强度劣化试验研究
5.冻融循环条件下伊犁河谷典型黄土滑坡力学强度变化及微观作用机理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干湿循环下重塑粉质黏土湿陷变形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干湿循环下重塑粉质黏土湿陷变形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干湿循环下重塑粉质黏土湿陷变形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吴向峰;张卫兵;蒋佳莉;马桂平;管小龙
【期刊名称】《宁夏工程技术》
【年(卷),期】2024(23)1
【摘要】为研究粉质黏土在干湿循环作用下的湿陷变形规律,以银川粉质黏土为研究对象,制备不同饱和度和压实度的试样,进行干湿循环作用下的湿陷变形试验。

结合多因素交互作用的显著性分析法,对不同影响因素下湿陷变形率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压实度及饱和度对湿陷变形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对于中低饱和、高饱和土体,在干湿循环作用下,压实度对减缓湿陷变形作用显著性不同,且减缓效果与干湿循环过程相关。

干湿循环次数、压实度、饱和度的三因素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三因素显著性均为强,交互作用对湿陷变形率显著性程度不同。

为减小压实度和饱和度对地基变形的影响,建议初始压实度不低于95%,且不宜超过最优含水率所对应的饱和度。

【总页数】6页(P42-47)
【作者】吴向峰;张卫兵;蒋佳莉;马桂平;管小龙
【作者单位】宁夏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宁夏旱区现代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411
【相关文献】
1.干湿循环作用对粉质黏土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
2.干湿循环作用下长沙高速粉质黏土软化特性试验研究
3.干湿循环下重塑砂质粉黏土强度及变形特性研究
4.干湿循环次数对粉质黏土动力特性的影响研究与预测
5.干湿循环作用下非饱和重塑黏土变形特性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干湿循环作用下泥质红砂岩软化及崩解特性试验研究

干湿循环作用下泥质红砂岩软化及崩解特性试验研究

干湿循环作用下泥质红砂岩软化及崩解特性试验研究
张艳林;王聪;汤禧龙;吴远达
【期刊名称】《工程勘察》
【年(卷),期】2024(52)1
【摘要】在我国华南地区广泛分布的新近系地层中,岩体的工程性质较差,季节性降雨后易出现大变形破坏。

为揭示该地层岩石特殊的水理特性,以典型的宿迁组红砂岩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其耐久性和软化性进行测定,然后开展了干湿循环试验和循环后试样的力学特性试验,最后通过核磁共振技术对干湿循环过程中试样的孔隙特征进行检测,分析其力学性能的劣化机理。

试验结果表明:红砂岩吸水软化特征明显,但耐久性好,软化系数ω=0.75,二次崩解指数I_(d2)=0.96;干湿循环过程中试样的强度不断降低,干湿循环10次后的单轴抗压强度为饱和状态下的52.3%;干湿循环过程中红砂岩内部产生了大量的微裂隙,孔隙率增加也较为明显,胶结结构的破坏是导致干湿循环过程中红砂岩强度不断降低的主要原因。

【总页数】6页(P14-19)
【作者】张艳林;王聪;汤禧龙;吴远达
【作者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452
【相关文献】
1.红层泥质岩干湿循环下的变形特性试验研究
2.红层泥质岩循环干湿风化下变形特性试验研究
3.干湿循环下不同风化程度泥质粉砂岩崩解特性试验研究
4.干湿循环作用下红砂岩崩解的影响因素研究
5.干湿循环下红砂岩颗粒崩解特性及微观机理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干湿循环作用下红黏土裂隙发育试验研究

干湿循环作用下红黏土裂隙发育试验研究

干湿循环作用下红黏土裂隙发育试验研究
董薇;黄待望
【期刊名称】《科技和产业》
【年(卷),期】2022(22)10
【摘要】对江西红黏土路基填料进行干湿循环试验,比较不同压实度的红黏土试样在干湿循环作用下的裂隙发育情况。

试验所用红黏土在最优含水率附近力学性质较好,即使压实度降低到87%,依然能满足抗剪强度和压缩性要求。

同时考虑规范对于最低压实度的要求,对压实度为90%和93%的试样进行干湿循环试验。

结果表明:在经过6次干湿循环作用后,90%和93%的试样均产生明显的裂隙;93%压实度的土样,相比90%压实度的土样,裂隙发育宽度更细,网状裂隙包裹的土块面积大,边缘土体跌落少,完整性更好;但提高压实度不能防止裂隙的发育,只能抑制裂隙的进一步发育。

试验结果可为研究红黏土作为路基填料在干湿循环作用下的路用性能提供依据。

【总页数】5页(P346-350)
【作者】董薇;黄待望
【作者单位】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交通工程学院;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16.1
【相关文献】
1.干湿循环作用下尼日利亚红黏土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2.干湿循环作用下重塑红黏土水力特性与强度试验研究
3.上覆荷载作用下红黏土干湿循环试验研究
4.极端干湿循环作用下饱和泥浆红黏土的干缩裂隙发育特征
5.干湿循环下红黏土斜坡裂隙性和水土响应试验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干湿循环与盐溶液作用下红黏土-膨润土混合土体变与渗透特性

干湿循环与盐溶液作用下红黏土-膨润土混合土体变与渗透特性

干湿循环与盐溶液作用下红黏土-膨润土混合土体变与渗透特

朱考飞;张可能;贺勇
【期刊名称】《工程地质学报》
【年(卷),期】2024(32)1
【摘要】针对红黏土-膨润土混合土材料在干湿循环作用及复杂化学环境下的性能演化问题,开展了盐溶液入渗作用下红黏土-膨润土混合土的干湿循环试验研究,分析了干湿循环次数、膨润土掺入比、盐溶液浓度对压实混合土材料体变特征与渗透特性的影响,并结合压汞试验揭示了试样收缩变形与渗透系数变化的微观机制。

结果表明: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压实红黏土-膨润土混合土试样累计收缩变形逐渐增大,收缩趋势随入渗盐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干湿循环过程中试样渗透系数呈先增大后减少的趋势,且随着盐溶液浓度增加而逐渐降低;增大混合土中膨润土掺量可以提高试样化学相容性,减少胀缩变形并减小渗透系数。

压汞试验表明,盐溶液入渗及干湿循环作用导致土体孔隙“双峰”分布特征减弱,土体中的大孔数量及孔径减小,小孔略有增多;随着入渗的盐溶液浓度增加,小孔变化不明显,而土体总孔隙率及大孔数量减小,进而导致土体收缩变形增大、渗透系数减小。

【总页数】9页(P19-27)
【作者】朱考飞;张可能;贺勇
【作者单位】有色金属成矿预测与地质环境监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南大学);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4
【相关文献】
1.干湿循环作用下红黏土湿化特性试验研究
2.干湿循环与荷载耦合作用下红黏土胀缩特性
3.干湿循环作用下重塑红黏土水力特性与强度试验研究
4.干湿循环作用下聚合物改性膨润土渗透特性研究
5.干湿循环作用下红黏土抗剪强度特性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盐冻作用下水泥路面毛细吸水系数演化及应力状态分析

盐冻作用下水泥路面毛细吸水系数演化及应力状态分析

盐冻作用下水泥路面毛细吸水系数演化及应力状态分析
董连成;金圣豪;王金玉
【期刊名称】《黑龙江科技大学学报》
【年(卷),期】2024(34)1
【摘要】为探究道面混凝土毛细孔吸水系数与损伤度之间的关系,开展了室内盐冻试验,以冻后混凝土为对象进行毛细吸水试验及力学性能测试,对高寒季冻区在役期水泥路面的路用性能指标控制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混凝土毛细吸水系数与冻融循环次数及损伤度之间均具有较强的非线性关系;外部湿润对道面混凝土的影响深度随盐冻次数的增大而增大,当混凝土损伤度D达到0.13时,湿度影响范围增大20%;相较于抗弯折强度损失,盐冻损伤导致的道面混凝土自身湿度翘曲应力衰减可忽略不计;针对地处高寒季冻区的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需重视盐冻损伤导致的湿润区间加剧引发的钢筋锈蚀问题,常规混凝土路面则需着重考虑盐冻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页数】8页(P77-84)
【作者】董连成;金圣豪;王金玉
【作者单位】黑龙江科技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16.2
【相关文献】
1.荷载与冻融作用下的混凝土毛细吸水性研究
2.建筑材料吸水过程中毛细管系数与吸水率关系的理论分析
3.脱空状态下水泥混凝土路面最大弯拉应力及疲劳寿命的
响应分析4.盐冻作用下水工混凝土强度演化模型5.荷载与干湿循环耦合作用下水工混凝土毛细吸水性能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了强度指标随循环次数的衰减规律 ; 方庆军等 发 现高液限粉土和黏土在第 1 次干湿循环后压缩系数 增长较为明显, 在 3 次干湿循环后趋于稳定, 在5 次 [15 ] 干湿循环后 2 种土的压缩系数趋于相同; 程涛等 研究了不同干湿循环次数后膨胀率对高液限土体 CBR 值的影响规律; 吕海波等[16]通过压汞试验分析 了干湿循环过程中膨胀土的孔径分布和粒间联接力 [17 ] 的变化特征; 陈生水等 认为干湿循环过程中产生 的裂缝不仅削弱了土体的结构, 且为水分的入渗提 供通道, 使边坡土体软化, 强度降低。 在自然界降雨—蒸发或库区水位升降等水 - 土 交替作用过程中, 滑坡滑带土将处于干湿循环变化 之中。以三峡库区和洛阳栾川两处典型滑坡的滑带 土为例, 研究干湿循环变化条件下滑带土的变形演 化和强度弱化特性, 对滑坡稳定性评价及其发展演 化过程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
( a) 粉土滑带土
( b) 粉质黏土滑带土
图1 Fig. 1 表1 Tab. 1
名称 三峡滑带土 栾川滑带土 塑限 / % 18. 0 22. 7
现场滑带土及取样过程 滑带土样土性参数 Parameters of slip soil
10 mm 液限 / % 24. 9 34. 2 塑性 指数 6. 9 11. 5 土样 定名 粉土 粉质黏土
第 48 卷 增刊 2 2016 年 6 月
四川大学学报( 工程科学版)
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 ENGINEERING SCIENCE EDITION)
Vol. 48 Supp. 2 Jun. 2016

( 1.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North China Inst.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electric Power , Zhengzhou 450045 , China)
Abstract : Wettingdrying cycling is a common watersoil interaction mode,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strength and deformation of rock and soil and the stability of landslid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lip soil of silt and silty clay, the deformation evolution and strength weakening characteristic of different types of slip soil under the effect of wettingdrying cycle were studied through the indoor drywet cycling test and direct shear test.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ed that in the state of air dried, the deformation behavior of silty soil of slip soil cracked in the internal of soil, and with the increase of cycle number, the cracks continue expanded and widened, then the cracks closed after saturation. On the other hand, the volume of silty clay shrinked in air dried condition and expanded after saturation. The strength weakening of the two kinds of slip soil presented the same rules under the effect of wettingdrying cycling, the degree of strength weakening was largest at the first cycle of dry and wet, and the strength reached a certain value after the third cycle. As for shear strength parameters of the two types of slip soil, the reduction of the cohesion showed a logarithmic curve form with cycle number, and the angle of internal friction showed a linear form with cycle number. Finally, by analyzing of the sensitivity and significant of the shear strength parameters, it was found that the shear strength of slip soil decrease was mainly due to the lower of cohesive force under the effect of wettingdrying. Compared with the internal friction angle, cohesion was affected by the drywet circulation more significantly. Key words: wettingdrying cycle; slip soil; deformation evolution; shear strength; cohesion; internal friction angle
滑坡是一种严重的岩土体失稳现象, 滑坡产生
收稿日期: 2015 - 09 - 06
的 根本原因取决于组成斜坡的岩土体性质和结构 ,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资助项目 ( 41102203 ) ; 河南省科技创新人才计划资助项目 ( 154100510006 ) ; 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 研专项经费资助项目 ( 201301034 ) ; 盾构及掘进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资助项目 ( 2013 - 07 ) ;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青年 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资助项目 ( 70468 ) mail: dongjy0552@ 126. com 作者简介: 董金玉( 1977 —) , 副教授. 研究方向: 岩土体力学特性及失稳机制. E男, 博士生, * 通信联系人 Email: huangzhiquan@ ncwu. edu. cn
[14 ] [8 - 13 ]
( 图 1 ( a) ) 。室内液塑限试验测得该处滑带土的 10 mm 液 限 为 24. 9% , 塑 限 为 18. 0% , 塑性指数为 6. 9 , 为粉土 ( 表 1 ) 。 洛阳栾川某降雨滑坡, 滑体物 质为残坡积物, 成分为粉质黏土, 基岩地层主要为土 黄色泥岩, 滑坡体物质松散, 地表降雨易入渗, 下伏 基岩为相对隔水层, 雨水入渗遇到基岩隔水层后沿 着基岩与滑体接触带渗流, 导致土体强度较降 低, 形成滑动带( 图 1 ( b ) ) 。 滑带土 10 mm 液限为 34. 2% , 塑限为 22. 7% , 塑性指数为 11. 5 , 为粉质黏 土(对粉土和粉质黏土 2 种滑带土基本特征的分析 , 通过室内干湿循环试验和直接剪切试验 ,
的滑带土在干湿循环作用下的变形演化和强度弱化特征进行试验研究 。 结果表明: 在干湿循环变化下, 粉土滑带 土的变形表现为风干时土样内部产生裂隙 , 且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 , 裂隙不断扩展贯穿和增宽 , 饱和后裂隙又 闭合; 粉质黏土滑带土变形则为风干时体积收缩 , 饱和后体积膨胀; 2 种滑带土在干湿循环条件下的强度弱化规律 基本相同, 第 1 次干湿循环造成滑带土强度弱化程度最大 , 第 3 次后强度基本趋于稳定值 ; 2 种滑带土的黏聚力与 干湿循环次数呈对数曲线形式降低 , 内摩擦角呈线性降低; 干湿循环过程中滑带土抗剪强度的降低主要由其黏聚 力的降低引起, 同时黏聚力受干湿循环的影响较为显著 。 关键词: 干湿循环; 滑带土; 变形演化; 抗剪强度; 黏聚力; 内摩擦角 中图分类号: TV223 文献标志码: A
从图 2 可以看出, 三峡滑带土的限制粒径( d60 ) d30 为 0 . 37 mm, 为 0 . 89 mm, 有效粒径( d10 ) 为 0 . 12 mm, 不均匀系数 C u = 7 . 42 , 曲率系数 C c = 1 . 282 ; d30 为 0 . 18 mm, d10 为 栾川滑带土的 d60 为 0 . 5 mm, 0 . 058 mm, C = 8 . 62 , 不均匀系数 u 曲率系数 C c =
Research on the Deformation Evolution and the Strength Weaking of Slip Soil Under Wettingdrying Cycle
DONG Jinyu, ZHAO Zhiqiang, YANG Jihong, HUANG Zhiquan *
http: / / jsuese. scu. edu. cn
2
四川大学学报( 工程科学版)
第 48 卷
而外界因子如水的作用、 地震、 人为活动等是滑坡产 生的诱发因素, 可改变斜坡岩土体的性质、 强度、 结 构和状态, 其中水是滑坡的重要诱发因子。 干湿循 环是一种常见的水 - 土相互作用方式, 对岩土体的 变形和强度有着重要影响。针对干湿循环过程中土 [1 ] 样变形的演化特征研究, 王国利等 通过离心模型 试验分析了膨胀土边坡在干湿循环作用下裂缝的产 [2 ] [3 ] 生和发展过程; 卢再华 和姚志华 等借助 CT 试 验对干湿循环过程中膨胀土裂隙的产生 、 发展及闭 [4 ] [5 ] 合过程进行了观察和分析; 沈珠江 和郑澄锋 等 对干湿循环过程中土体裂缝的形成、 发展到闭合的 [6 ] ; 整个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 崔溦等 从微观结构出 发, 解释了干湿循环过程中土样性状的变化规律 。 一些学者亦对干湿循环过程中土样强度及其参数的 [7 ] 弱化规律进行了研究。 曾召田等 对干湿循环引 起膨胀土强度指标衰减的变化规律进行初步探讨 , 发现膨胀土的黏聚力随干湿循环次数递增而减小 , 干湿循环次数引起内摩擦角的波动变化较小 ; 杨和 平等 通过不同试验条件对土样进行了干湿循 环作用下强度及其指标变化规律的试验研究 , 得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