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7画线段的和,差_倍

合集下载

线段与角的和差倍分计算

线段与角的和差倍分计算

线段与角的和差倍分计算一、线段的和差倍分计算已知线段AB=a,延长BA至点C,使AC=AB.D为线段BC的中点。

求CD的长度和a的值。

解析:根据线段的定理,AC=AB+BC,又因为BC=2CD,所以AC=AB+2CD。

又因为AC=2AB.D,所以AB+2CD=2AB.D,化简得CD=(2D-1/2)a,a=3AD。

在一条直线上顺次取A,B,C三点,已知AB=5cm,点O是线段AC的中点,且OB=1.5 cm,求BC的长度。

解析:因为O是AC的中点,所以OC=OA,又因为OB=1.5 cm,所以BC=BO+OC=1.5+OA。

根据勾股定理,OA^2+AC^2=OC^2,代入已知条件,得到OA=√(25-3.75)=4.3301.所以BC=1.5+4.3301=5.8301,约等于6 cm。

某汽车公司所运营的公路AB段有四个车站依次是A,C,D,B,___。

现想在AB段建一个加油站M,要求使A,C,D,B站的各一辆汽车到加油站M所花的总时间最少,则M的位置在哪里?解析: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AC^2+BD^2=2AM^2+2MC^2.又因为AC=CD=DB,所以AM=MC=MD=MB=AC/2=CD/2=DB/2.所以AC^2+BD^2=4AM^2+4MC^2=8AM^2,所以AM^2=(AC^2+BD^2)/8.因为AC=CD=DB=AB/3,所以AB^2=3AC^2=3BD^2,代入上式得到AM^2=AB^2/12.所以M在AB的中点。

点D是线段AB的中点,C是线段AD的中点,若AB=4cm,求线段CD的长度。

解析:根据线段的定理,AC=AB/2=2cm,BD=AB/2=2cm,又因为CD=AC/2=1cm,所以CD的长度为1cm。

已知点C是线段AB上一点,AC<CB,D,E分别是AB,CB的中点,AC=8,EB=5,求线段DE的长。

解析:根据线段的定理,AC+CB=AB,所以AB=AC+CB=8+2EB=18.又因为D和E分别是AB和CB的中点,所以DE=AD-EB=AB/2-EB=9/2.线段AC∶CD∶DB=3∶4∶5,M,N分别是CD,AB的中点,且MN=2 cm,求AB的长。

初中数学线段的和差教学PPT课件

初中数学线段的和差教学PPT课件

反思
解题时要看清题意,当题目中的条件不能确切判断是哪一 种位置关系时,要灵活应用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对所有 可能的位置关系进行考虑.
【例 3】 在一条数轴上有 A,B 两点,点 A 表示数 6, 点 B 表示数-4.P 是该数轴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 A,B 重合),表示数 x,M,N 分别是线段 AP,BP 的中点. (1)若点 P 在线段 AB 上,则点 M 表示的数是 ________, 点 N 表示的数是________(用含 x 的代数式表示). (2)若点 P 在点 B 的右侧,请你计算线段 MN 的长. (3)若点 P 在点 A 的左侧,则线段 MN 的长会变吗?如 果改变,请说明理由;如果不变,请直接写出结果.
【解析】 (1)∵M 是 AP 的中点,N 是 BP 的中点,点 A 表示数 6,点 B 表示数-4,点 P 表示数 x, ∴点 M 表示的数为6+2 x,点 N 表示的数为x-2 4.
(2)①当点 P 在 A,B 两点之间运动时,如解图①.
(例 3 解①) MN=PN+PM=12BP+12AP=12AB=线段的中点是指把一条线段分成两条相等的线段的 点.线段的中点一定在线段上,且只有一个.
重要提示
1.线段中点的三种不同的表示方法:如图 6-4-1,若 O 是 AB 的中点,则 AB=2AO=2BO 或 AO=BO 或 AO= BO=12AB.
图 6-4-1
2.把一条线段分成三条相等的线段的点,叫做线段的三 等分点,线段的三等分点有两个,每条线段的长度都
(例 2 解) 当点 C 在线段 AB 的延长线上时,如解图②, AC=AB+BC,AB=8 cm,BC=4 cm. ∵M 是 AC 的中点,∴AM=12AC, ∴AM=12(AB+BC)=12(8+4)=6(cm). 综上所述,线段 AM 的长为 2 cm 或 6 cm. 【答案】 2 cm 或 6 cm

数形结合,以线段图理解两数的和差及倍数关系

数形结合,以线段图理解两数的和差及倍数关系

数形结合,以线段图理解两数的和差及倍数关系【摘要】本文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以线段图理解两数的和、差和倍数关系。

在数学中,通过图形的方式展示数学概念能够帮助我们更直观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我们将通过线段图展示两个数的相加、相减和倍数关系,使读者能够更容易地理解这些概念。

通过对具体的例子进行分析和展示,本文将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这些数学概念,并且能够更灵活地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通过本文的学习,读者能够在数学学习中更加游刃有余,提高数学解题的能力。

数学并不是仅限于公式和计算,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我们可以发现数学的美感和逻辑性,提高数学学习的乐趣和理解深度。

结合数形,在数学这个领域中探索更多的可能性。

【关键词】数形结合, 线段图, 两数的和, 两数的差, 倍数关系1. 引言1.1 引言在数学中,数形结合是一种非常抽象但又直观的思维方式。

通过将数和形结合起来,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概念,特别是对于初学者来说,这种方法往往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如何利用线段图来理解两个数的和、差以及倍数关系。

线段图是一种直观的图形表示方式,通过它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数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

通过本文的学习,读者将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同时也能够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希望读者在阅读本文时能够认真思考,并尝试自己动手实践,从中获得更多的收获和启发。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2. 正文2.1 数形结合数形结合是一种将数学概念与几何图形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图形化的表达方式来帮助我们理解数学问题。

在数形结合的方法中,我们可以使用线段图来理解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如两数的和、差以及倍数关系。

让我们来看两个数的和。

假设我们有两个数a和b,我们可以用线段图来表示这两个数。

假设a的长度为3,b的长度为4,那么我们可以在数轴上用两条线段分别表示a和b,然后将这两条线段连接起来,即得到了一个长度为7的线段,表示a和b的和。

线段的和差(53张PPT)数学

线段的和差(53张PPT)数学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CD
CB
解析 由题图可知:BD=BC+CD,AD=AC+BD-CB.
(2)如果CD=4 cm,BD=7 cm,B是AC的中点,那么AB的长为_____cm.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3
解析 如果CD=4 cm,BD=7 cm,B是AC的中点,则BC=BD-CD=7-4=3 cm,∴AB=BC=3 cm.
∴点O是线段AB的中点;∵AB=2OB,∴点O是线段AB的中点.故选C.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4.如图,C是线段AB上的一点,点D是线段BC的中点,若AB=10,AC=6,则AD等于( )A.4 B.6 C.7.5 D.8
D
解析 ∵BC=AB-AC=4,点D是线段BC的中点,∴CD=DB= BC=2,∴AD=AC+CD=6+2=8.故选D.
中点
知识点2 与中点有关的计算
答案
自我检测2.点C是线段AB的中点,则下列结论不成立的是( )A.AC=BC B.AC= ABC.AB=2AC D.BC= AB
B
答案
返回

和倍差倍和差问题

和倍差倍和差问题

和倍、差倍、和差问题一、熟练掌握线段图画法二、熟练掌握解答倍数问题※线段图画法画线段图非常非常非常重要,是解决中常用的一种思考策略,它能将题中抽象关系以形象的方式表达出,更清楚地反映数量关系。

画线段图不会浪费时间,越复杂的题目越需要画图,可以说,会不会画图决定着你的解题能力,决定分数!※和倍、差倍、和差问题公式和倍问题:两数之和÷(倍数 + 1)=小数差倍问题:两数之差÷(倍数 - 1)=小数和差问题:(和 + 差)÷ 2 =大数(和 - 差)÷ 2 =小数稍复杂的倍数问题可能包含两个状态,我们一般抓住倍数的那个状态。

●和倍问题线段图1.甲班和乙班共有图书160本。

甲班的图书本数是乙班的3倍,甲班和乙班各有图书多少本?(和倍)2.甲班和乙班共有图书210本。

甲班的图书本数是乙班的3倍多10本,甲班和乙班各有图书多少本?(和倍)3.甲班和乙班共有图书150本。

甲班的图书本数是乙班的3倍少 10本,甲班和乙班各有图书多少本?(和倍)4.甲班和乙班共有图书150本。

甲班的图书给乙班20本后,两班就一样多,甲班和乙班原来各有图书多少本?(和倍)●差倍问题线段图1.甲班的图书比乙班多160本。

甲班的图书本数是乙班的3倍,甲班和乙班各有图书多少本?(差倍)2.甲班的图书比乙班多160本。

甲班的图书本数是乙班的3倍多10本,甲班和乙班各有图书多少本?(差倍)3.甲班的图书比乙班多160本。

甲班的图书本数是乙班的3倍少10本,甲班和乙班各有图书多少本?(差倍)●和差问题线段图甲班和乙班共有图书160本。

甲班的图书本数比乙班的多20本,甲班和乙班各有图书多少本?(和差)和倍问题习题(一)1.小红和妈妈的年龄加在一起是40岁,妈妈年龄是小红年龄的4倍,小红和妈妈各几岁?2.小红和妈妈的年龄加在一起是49岁,妈妈年龄是小红年龄的4倍多4岁,小红和妈妈各几岁?3.小红和妈妈的年龄加在一起是49岁,妈妈年龄是小红年龄的4倍少1岁,小红和妈妈各几岁?4.小明买大书和小书共25本,其中大书的本数比小书的本数的2倍多4本,大书的本数有几本,小单线的书有几本?5.小明买大书和小书共25本,其中大书的本数比小书的本数的2倍少5本,大书的本数有几本,小单线的书有几本?6.师傅和徒弟共生产零件190个,师傅生产的个数比徒弟的3倍少10个;师、徒各生产几个?7.一块长方形木板,长是宽的2倍,周长是54厘米.这个长方形木板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8.一块长方形木板,长是宽的3倍少1厘米,周长是54厘米.这个长方形木板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9.甲乙两个冷藏库原来共存肉92吨,从甲库运出28吨后,乙库存肉比甲库的4倍少6吨,甲库原来存肉几吨,乙库原来存肉几吨?10.甲乙两个冷藏库原来共存肉92吨,从甲库运出10吨给乙后,乙库存肉比甲库的4倍少3吨,甲库原来存肉几吨,乙库原来存肉几吨?11.小红有30支铅笔,小兰有45支铅笔,小兰给小红几支后,小红的支数是小兰的2倍?12.姐姐有320元钱,弟弟有180元钱,弟弟给姐姐多少元钱后,姐姐的钱比弟弟的钱多3倍?13.姐姐有320元钱,弟弟有180元钱,弟弟花掉多少元钱后,姐姐的钱比弟弟的钱多3倍?14.姐姐有320元钱,弟弟有180元钱,姐姐再得到多少元钱后,姐姐的钱比弟弟的钱多3倍?15.三个饲养场共养140头牛,第二饲养场养牛的头数是第一饲养场的2倍,第三饲养场养的头数是第二饲养场的2倍,三个饲养场各养牛多少头?16.三个饲养场共养160头牛,第二饲养场养牛的头数是第一饲养场的2倍,第三饲养场养的头数是第二饲养场的2倍多6头,三个饲养场各养牛多少头?17.三个饲养场共养180头牛,第二饲养场养牛的头数是第一饲养场的2倍,第三饲养场养的头数是第一饲养场的3倍,三个饲养场各养牛多少头?18.有两筐苹果共重78千克,如果从甲筐中取出14千克放入乙筐,则此时甲筐重量和乙筐相等,求两筐原来各有多少千克?19.有两筐苹果共重78千克,如果从甲筐中取出14千克放入乙筐,则此时甲筐重量比乙筐的2倍少12千克,求两筐原来各有多少千克?20.甲桶里有油470千克,乙桶里有油190千克,甲桶的油倒入乙桶多少千克,才能使甲桶油是乙桶油的2倍?21.已知甲、乙、丙三个数的和是135,乙是甲的2倍,丙是乙的3倍,求甲、乙、丙三个数分别是多少?22.甲乙两个粮库原来共存粮170吨,后来从甲库运出30吨,给乙库运进10吨,这时甲库存粮是乙库存粮的2倍,两个粮库原来各存粮多少吨?23.甲、乙、丙三数之和是183,乙比丙的2倍少4,甲比丙的3倍多7,求甲、乙、丙三数各是多少?和倍问题习题(二)24.两个数相除商是8,被除数、除数与商的和是170,求被除数、除数是多少?25.两个数相除商是6余数是7,被除数、除数、商与余数的和是125,求被除数、除数是多少?26.两数相除,商是3,余数是1,被除数、除数、商与余数的和是89。

《画线段的和、差、倍》教后感

《画线段的和、差、倍》教后感

《画线段的和、差、倍》教后感首先,根据课时安排以及备课组的讨论,开课题目最初定为《画线段的和、差、倍》,针对这个主题,我自己先设计了一份教案,最初的设想是先将一些基础知识,如线段和差的意义、中点的定义、线段和差倍的画法等教给学生,然后通过一两道多解的图形计算提升难度,也让这节课更具思考性。

想象与现实总是有差距的,第一次试讲的时候,我在基础概念的引导上花了太多时间,太希望由学生总结出相关结论,问出了一些启发意义不大的问题,导致学生云里雾里,我也没有完成教学内容。

听取了备课组以及初一年级组数学老师的意见之后,我对课堂节奏进行了修正,把要讲的重难点突出,那些学生比较容易理解的概念就点到为止。

于是我的第二次试讲比第一次有了一些进步,层次、节奏把握得比第一次要好很多,但是在难点题目上安排的时间还是偏少,有一部分原因是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犯了一个画图错误,板书位置安排不当,导致画图空间不够,因而耽误了一部分时间。

课后又听了初二、初三年级组数学老师的意见,主要还是觉得这节课既有动手操作,又有计算难点,两种知识点怎么结合到一起、怎么合理安排时间才能让整节课听起来更加流畅是我要花时间琢磨的。

后来幸得吕老师指点,将后面一道计算题的第一问改为整节课的一个引入问题,这样达到了首尾呼应的效果,同时为线段和差画法的得到做了一个铺垫。

然后又干脆将整节课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是画,后一部分是算,于是这节课的标题改为了《线段的和差倍分》,不再强调“画”的过程。

在公开课上完之后,通过听课老师的反馈与自己的总结,我发现还有以下几点可以改进:1、在课堂引入时,可能是让学生提前做了预习工作,学生直接忽略了我的提问,完全按照课本回答,没有走我设想的引导路线,而我还是希望学生能够按我的思路回答,所以在引导上略显生硬。

2、在解释画线段的一半的画法时,提到了让学生尝试长度小于是不满足的,其实也可以解释一下长度等于的情况,这样的解释才是最全面的。

3、在引入中点关系时,可以点一下给出5种等量关系是为了以后计算或证明做准备,根据什么题目选择什么等量关系式。

和倍差倍和差问题

和倍差倍和差问题

和倍、差倍、和差问题一、熟练掌握线段图画法二、熟练掌握解答倍数问题※线段图画法画线段图非常非常非常重要,是解决中常用的一种思考策略,它能将题中抽象关系以形象的方式表达出,更清楚地反映数量关系。

画线段图不会浪费时间,越复杂的题目越需要画图,可以说,会不会画图决定着你的解题能力,决定分数!※和倍、差倍、和差问题公式和倍问题:两数之和÷(倍数+ 1)=小数差倍问题:两数之差÷(倍数—1)=小数和差问题:(和+ 差)÷ 2 =大数(和—差)÷ 2 =小数稍复杂的倍数问题可能包含两个状态,我们一般抓住倍数的那个状态。

●和倍问题线段图1.甲班和乙班共有图书160本。

甲班的图书本数是乙班的3倍,甲班和乙班各有图书多少本?(和倍)2.甲班和乙班共有图书210本.甲班的图书本数是乙班的3倍多10本,甲班和乙班各有图书多少本?(和倍)3.甲班和乙班共有图书150本.甲班的图书本数是乙班的3倍少10本,甲班和乙班各有图书多少本?(和倍) 4.甲班和乙班共有图书150本。

甲班的图书给乙班20本后,两班就一样多,甲班和乙班原来各有图书多少本?(和倍)●差倍问题线段图1.甲班的图书比乙班多160本。

甲班的图书本数是乙班的3倍,甲班和乙班各有图书多少本?(差倍)2.甲班的图书比乙班多160本。

甲班的图书本数是乙班的3倍多10本,甲班和乙班各有图书多少本?(差倍)3.甲班的图书比乙班多160本。

甲班的图书本数是乙班的3倍少10本,甲班和乙班各有图书多少本?(差倍)●和差问题线段图甲班和乙班共有图书160本.甲班的图书本数比乙班的多20本,甲班和乙班各有图书多少本?(和差)和倍问题习题(一)1.小红和妈妈的年龄加在一起是40岁,妈妈年龄是小红年龄的4倍,小红和妈妈各几岁?2.小红和妈妈的年龄加在一起是49岁,妈妈年龄是小红年龄的4倍多4岁,小红和妈妈各几岁?3.小红和妈妈的年龄加在一起是49岁,妈妈年龄是小红年龄的4倍少1岁,小红和妈妈各几岁?4.小明买大书和小书共25本,其中大书的本数比小书的本数的2倍多4本,大书的本数有几本,小单线的书有几本?5.小明买大书和小书共25本,其中大书的本数比小书的本数的2倍少5本,大书的本数有几本,小单线的书有几本?6.师傅和徒弟共生产零件190个,师傅生产的个数比徒弟的3倍少10个;师、徒各生产几个?7.一块长方形木板,长是宽的2倍,周长是54厘米。

数形结合,以线段图理解两数的和差及倍数关系

数形结合,以线段图理解两数的和差及倍数关系

数形结合,以线段图理解两数的和差及倍数关系1. 引言1.1 引言数限制、格式要求等。

以下是根据您的要求编辑后的内容:线段图是数学中常见的几何图形,它由两个端点和连接这两个端点的线段组成。

通过线段图,我们可以直观地理解数学概念,比如数学运算、几何关系和数形结合。

本文将探讨线段图在数形结合中的应用,特别是如何利用线段图理解两数的和差及倍数关系。

通过对线段图的分析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线段图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两数的和差及倍数关系,还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更多数学规律和性质。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将详细探讨线段图在数形结合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通过深入研究线段图,我们可以对数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正文2.1 线段图的基本概念线段图是一种用线段表示数值关系的图形工具,通常用于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

在线段图中,每条线段代表一个特定的数值,可以根据线段的长度和位置来进行数学运算和比较。

在线段图中,每条线段都有一个起点和一个终点,起点表示数值的起始位置,终点表示数值的结束位置。

线段的长度代表数值的大小,两个线段的距离可以表示两个数值之间的差值。

通过比较线段的长度和位置,可以直观地理解数值之间的关系。

除了表示数值大小和差值外,线段图还可以用来表示数值之间的倍数关系。

通过将多个相同长度的线段排列在一起,可以形成一个整体的线段,这个整体线段的长度就代表了这些线段的数量与长度的乘积关系。

线段图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值之间的关系,提高他们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在数形结合的学习中,线段图的应用将更加深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2.2 线段图中的数学运算线段图中的数学运算主要涉及到对线段长度的加减和倍数运算。

通过线段图的形式可以直观地理解数学运算的规律和结果。

我们可以用线段图表示两个数的加法。

假设有两条线段分别代表两个数,那么将这两条线段放在一起,就可以得到它们的和。

线段及角的和差倍分计算

线段及角的和差倍分计算
A 两个角的和为180°,那么这两个角都是直角 B 一个钝角一定大于一个锐角 C 大于90°的角叫做钝角 D 钝角与锐角的差为90°
3、根据图形填空 (1)∠AOC=∠AOB -∠__B_O_C = ∠__A_O_D -∠COD
B
D
C
O
A
(2)若∠AOC=30°,∠BOC=80°,射线OC平分∠AOD, 则∠COD=__3_0_°__,∠BOD=__5_0_°__,并说明理由.
(4)结论:已知线段 AB,点 C 是线段 AB 上任意一点,点 M,N
分别是线段 AC 与线段 BC 的中点,则 MN=12AB.
在一条直线上顺次取A,B,C三点,已知AB=5 cm,点O是
线段AC的中点,且OB=1.5 cm,则BC的长是 ( D )
A.6 cm
B.8 cm
C.2 cm或6 cm
综上,在CD之间(含C、D点)建一个加油站M时,所行驶的总路程最 少,所行驶的总时间最少.
如图3,已知点C是线段AB上一点,AC<CB,D, E分别是AB,CB的中点,AC=8,EB=9,求线段DE的长.
图3 解:根据 EB=9 得出 CB=18,则 AB=AC+CB=26,则 DB =A2B=13,所以 DE=DB-EB=4.
图7
解:(1)∠BOD=∠BOC+∠COD, ∵OB是 ∠AOC的平分线,∴∠BOC=∠AOB=40°. ∵OD是∠COE的平分线,∴∠COD=∠DOE=30°, ∴∠BOD=∠BOC+∠COD=70°;
(2)∠AOB=12(∠AOE- ∠COE)=12(∠AOE- 2∠ COD)=12× (140°-2×30°)=40°.
∴∠α=80°,∠β=100°.
如图10,从点O引出6条射线OA,OB,OC,OD, OE,OF,且∠AOB=100°,OF平分∠BOC,∠AOE=∠DOE, ∠EOF=140°,求∠COD的度数.

画线段的和、差、倍课件

画线段的和、差、倍课件

已知线段AB,画出它的中点C.
解: ①用刻度尺量出AB= cm;
No ②在线段AB上截取AC= AB=
cm;
A ImaC ge B
点C就是所求的线段AB的中点
尺规作图:已知线段AB上找一点C,用直尺、圆规作出它的中点C.
(1)以点A为圆心,以大于
的长a为半径作弧,以点B为圆 心,以a为半径作弧,两弧分别相 交于点E 、点F
复习:
D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射线AB的端点是点A、点B B.联结两点的线段,叫做两点之间的距离 C.直线比射线长 D.线段AB、CD,如果点A与点C重合,点B落
在CD上,那么AB<CD
复习:
2、已知线段a,用圆规、直尺画线段AB,使AB=a
解: 1.画 射线 AC;
2.在
射线AC 上截取 线段 AB=a
2a表示2个a相加.(也 可理解为a的2倍.)即 两条线段a相加的和.
na表示n条线 段a相加的和, 也可理解为线
段a的n倍.
试一试:已知线段a,画出一条线段,使它等于2a.
a
解:(1)画射线OP; (2)在射线OP上顺次截取OA=AB=a 线段OB就是所要画的线段.
O
A
BP
试一试:已知线段a、b(a>b), 画一条线段,使它等于2a-b.
解:(1)画射线OP;
a
b
(2)在射线OP上顺次截取OA=AB=a
O
(3)在射线BO上截取BC=b
a
线段OC就是所要画的线段
A b
Cb
O
A
BP
线段的中点 :将一条线段分成两条相等线段 的点叫做这条线段的中点.
若点M是线段AB的中点,用数学符号表示图中线段关系

线段的相等与和、差、倍林

线段的相等与和、差、倍林

线段的相等与和、差、倍林婷娇一、概念辨析:1.线段有两种表示方法:(1)用两个端点的两个大写英文字母表示,如线段AB;(2)用一个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如线段a.区别:线段有两个端点,没有延伸方向,所以线段AB与线段BA表示的是同一条线段;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向一方延伸,所以射线AB表示端点是点A,向点B的方向无限延伸,而射线BA表示端点是点B,向点A的方向无限延伸;直线没有端点,向两方延伸,所以直线AB与直线BA表示的是同一条直线.2. 线段的大小比较有两种方法:(1)度量比较法,即分别量出线段的长度,根据读数比较大小;(2)叠合比较法,即先把线段的一个端点重合,再把它们相叠合来比较长短.3. 联结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两点之间线段最短.4.两条线段可以相加或相减成一条线段,其长度等于这两条线段的长度的和或差.5.一条线段的n倍,就是把n条这样的线段相加.6.把一条线段分成两条相等线段的点,叫做这条线段的中点.取线段中点的方法有两种:(1)用刻度尺取中点;(2)用尺规作图取中点.二.例题精选:例1.阅读下列语句,并画出符合题意的图形(1)点A在直线l上,点B在直线l外,点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2)直线a、b交于点O,且与直线l分别交于点A、点B.注意:一些语言的规范使用,如点A在直线l上,也叫做直线l经过点A;线段AB的延长线上是指由点A向点B的方向延伸,也叫做反向延长线段BA.例2. 如图,已知线段a,b,试用直尺和圆规画线段,使线段长分别等于:ba(1)a-2b; (2) 12a+b.例3. 已知点A 、B 、C 在同一直线上,AB=25,BC=15,求AC 的长度.分析:三点在同一直线上,若题目未出示图形或未指明三点的相对位置,第三个点与另两个点的相对位置需分类讨论:若点C 在线段AB 上,如图,AC=AB-BC=25-15=10; 若点C 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如图,AC=AB+BC=25+15=40; 若点C在线段BA的延长线上,则BC>AB(不合题意,舍)故AC的长度为10或40. 变式:已知AB=25,BC=15,则AC的长度是不确定的,因为缺了个很重要的条件“A、B、C在同一直线上”。

5.17画线段的和-差-倍

5.17画线段的和-差-倍

B、若 AB=2MB,则点M是AB的中点。
C、若 AM=MB,则点M是AB的中点。
D、若
AM=MB=
1 2
AB,则点M是AB的中点。
练一练
(1)如果点B在线段AC上,那么在表达式
AB= 1 AC、AB=BC、AB+BC=AC 、
AC=2A2 B中,能表示点B是线段AC中点的有( )
D
(A)1个 (D)4个
解:CB=
1 2
AB=4cm,
CD=CB-DB
=4cm-1.5cm=2.5cm.
精挑细选
例1、如图①,AD=AB- DB =AC+ CD 。 图①
例2、如图②,下列说法不能判断点C是线段
的中点的是( C )
( A)AC=CB
( B)AB=2AC
(C)AC+CB=AB
( D)2CB=AB
图② A
C
B
1 、 A M M N NB 1 AB
3
2、 A B 3AM 3 M 3 N NB
线段的四等分点
A MN P B
1 、 A M M N N P P B 1 AB 4
2、 A B 4AM 4 M 4 N N 4 P B
1、M是线段AB上的一点,其中不能判定点 M是线段AB中点的是( A ) A、AM+BM=AB B、AM=BM C、AB=2BM
①只画有射圆线规O和P直;尺(不带刻度) ②在射线怎O么P画上呢顺?次截取
OA=a,AB=b.
线段OB就是所要画的线段
已知线段a、b
a b
怎样画一条线段,使它等于a-b呢?
①画射线OP;
②在射线OP上截取OC=a;
③在射线CO上截取CD=b.

数形结合,以线段图理解两数的和差及倍数关系

数形结合,以线段图理解两数的和差及倍数关系

数形结合,以线段图理解两数的和差及倍数关系
数形结合是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将数学概念与几何形状相结合,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
解数学知识。

今天,我们将以线段图的形式来理解两个数的和差以及倍数关系。

通过这种
视觉化的方法,我们相信学生们会更容易地掌握这些概念。

让我们来看两个数的和与差在线段图中的表现。

我们将取两个具体的数字来作为示例,分别是5和3。

我们可以在一张纸上画出两条线段,分别表示这两个数字。

然后,我们可
以通过图示来表示它们的和与差。

我们画出长度为5的线段,再画出长度为3的线段。

然后,我们将这两条线段连接起来,形成一个以5为底边,3为高的直角三角形。

这个三角形的斜边即为5和3的和。

通过这个图示,学生们可以直观地看到5和3相加所得到的长度。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让学生们更清晰地理解两个数的和与差的概念。

他们将不再
只是单纯地记住概念,而是能够通过图示直观地理解这些概念,从而更好地掌握它们。

我们还可以通过折纸的方法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倍数关系。

我们可以将一张长方
形纸张折成4等分,然后再将每一份再次折成两等分,这样我们就得到了8等分,也就是
得到了8和4的倍数关系。

通过这样的实际操作,学生们将能更加具体地感受到8是4的
倍数这一概念。

除了在教学中使用线段图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数形结合的方法还可以在其他领
域中得到应用。

比如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可以通过图示的方式更直观地理解问题,并
且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种方法不仅适用于数学,还可以应用于其他学科和实际生活
中。

线段的相等与和、差、倍

线段的相等与和、差、倍
AC=()cm,BM=()cm,
BC=()cm,AB=()cm,
CD=()cm,CD=()AB.
5、根据所示图形填空,理解截取、顺次截取的意义,熟练掌握基本画图语句.
已知线段a、b、c,画出一条线段,使它等于2a-b+c.
解:(1)画射线OP;
(2)在射线OP上顺次截取()=a,()=b,()=c;
已知线段a、b,画出一条线段,使它等于a-b.
解法一:(1)画射线OP;
(2)在射线OP上截取()=a,在线段()上截取()=b.
线段()就是所要画的线段.
解法二:(1)画射线OP;
(2)在射线OP上截取()=a,在线段()上截取()=b.
线段()就是所要画的线段.
4、如图,点M是线段AB上的一点,点C是线段AM的中点,点D是线段MB的中点,已知AM=8cm,MD=2cm.根据图形填空:
①a+c-b;
图4
②2a+b;
③2c-3b.
4、应用题
(1)延长线段AB到C,使BC= AB,D为AC中点,且CD=5cm,求AB的长.
(2)A、B、C、D四个点在同一直线上,且AB=8cm,BC=3cm,AD=2cm,求CD的长.
(3)、如图,点C在线段AB上,AC=8厘米,CB=6厘米,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
若端点B落在D上,则得到线段AB小于线段CD,可以记作AB<CD.
若端点B落在D外,则得到线段AB大于线段CD,可以记作AB>CD.
如图
CDCDCD
└─────┘└─────┴─┘└─────┴──┘
4.两点之间的距离
如果一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位置确定了,那么这条线段的位置就确定了.即两点确定一条以这两点为端点的线段.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章 基本平面图形 2 比较线段的长短 怎样画线段的和,差?怎样进行线段和、差、倍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章 基本平面图形 2 比较线段的长短 怎样画线段的和,差?怎样进行线段和、差、倍

怎样画线段的和,差?怎样进行线段和、差、倍、分的计算?
难易度:★★★★
关键词:线段
答案:
画线段的和时,先画线段a,然后在a的延长线上截取b,所得的线段就是a+b.画线段的差时,在较长线段的内部,以其中一个端点为端点截取较短的线段,剩下的那条线段就是两者的差。

【举一反三】
典例:如图,C,D是线段AB上的两点,E是AC的中点,F是BD的中点,若EF=m,CD=n,则AB=()。

思路导引:利用中点性质转化线段之间的倍分关系是解题的关键,在不同的情况下灵活选用它的不同表示方法,有利于解题的简洁性.同时,灵活运用线段的和、差、倍、分转化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也是十分关键的一点.
标准答案:由题意得,EC+FD=m-n
∵E是AC的中点,F是BD的中点,
∴AE+FB=EC+FD
∴AE+FB=m-n
又∵AB=AE+FB+CD
∴AB=m-n+m=2m-n。

【新】沪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7.2《画线段的和、差、倍》优质课课件 (2).ppt

【新】沪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7.2《画线段的和、差、倍》优质课课件 (2).ppt

索 AC- AB= BC
新 知
由此,你可以得到怎样的结论
两条线段可以相加(或相减),它们的和 (或差)也是一条线段,其长度等于这两条线 段的和(或差)
如图填空:

· ·
A
··
BC
·D
E
索 (1 )A E A C (C D ) (D E )
新 (2)B D (B C )(C D )(A D )(A B )
使PA=3AQ。

关 2、已知线段a、b、c(a<b<c),

用尺规画线段,使其分别等于:

①a+c-b;

②2a+b;
1 .
③2c-3b.
3 -
7
四、先画图,后计算
1
过 关
(1)延长线段AB到C, 使BC= 4 AB,
D为AC中点,且CD=5cm,求AB的长 .
斩 (2)A、B、C、D四个点在同一直线上,
。2021年1月11日星期一2021/1/112021/1/112021/1/11
▪ 1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021年1月2021/1/112021/1/112021/1/111/11/2021
▪ 16、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要驶向哪头,那么任何风都不是顺风。2021/1/112021/1/11January 11, 2021

THE END 17、一个人如果不到最高峰,他就没有片刻的安宁,他也就不会感到生命的恬静和光荣。2021/1/112021/1/112021/1/112021/1/11
谢谢观看
将 且AB=8cm,BC=3cm,AD=2cm,
求CD的长.
好 容
易 啊

数形结合,以线段图理解两数的和差及倍数关系

数形结合,以线段图理解两数的和差及倍数关系

数形结合,以线段图理解两数的和差及倍数关系
数形结合是一种通过图形表示、展示数学问题的方法。

通过将数学概念和图形相结合,可以更直观地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

在数形结合中,线段图是一种常用的表示方法,可
以用来理解两个数的和、差和倍数之间的关系。

下面将详细介绍线段图在数形结合中的应用。

我们来看两个数的和的线段图表示。

假设我们有两个数a和b,我们可以用线段图表
示a+b的关系。

具体操作如下:
1. 选取一个合适的单位长度,假设为1。

2. 以0点为起点,用一条线段表示a的长度。

3. 从a的终点开始,用另一条线段表示b的长度。

4. 从b的终点,可以得到线段的总长度,即a+b。

数形结合,以线段图理解两数的和差及倍数关系

数形结合,以线段图理解两数的和差及倍数关系

数形结合,以线段图理解两数的和差及倍数关系
数形结合是一种常用的数学思维方式,通过将数学概念与图形进行结合,可以更直观
地理解各种数学关系和定理。

在数学中,我们经常需要理解两个数之间的和差关系以及倍
数关系,并且数形结合可以提供更直观的方式来理解这些关系。

我们来看两个数的和差关系。

假设有两个数a和b,他们的和可以表示为a+b,差可以表示为a-b。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关系,我们可以将两个数用线段来表示。

假设a和b分别对应线段AB和BC,那么线段AC的长度就代表了a+b的值,而线段AB和BC的长度之差就代表了a-b的值。

图形上的和差关系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加减法的运算性质。

当我们将两个线段相加时,线段的长度会相加,这反映了数学中的加法运算性质。

同样,当我们将一个线段减去另一
个线段时,线段的长度会减少,这反映了数学中的减法运算性质。

画线段的和差倍

画线段的和差倍

b画线段的和、差、倍【学习目标】一、能用等式表示两条线段的和、差、倍的关系。

二、理解线段中点的意义,并能用数学符号语言表示线段的中点。

3、掌握利用尺规画线段的和、差、倍的操作方式。

【活动一】新课探索试探:有理数能够相加减,那么线段能相加减吗?观察:如下图所示,A、B、C三点在一条直线上,问题:(1)图中有条线段,别离是(2)这些线段之间有如何的等量关系?AB+BC= ;AC-BC= AC-AB=小结:两条线段能够(),它们的和(或差)也是一条,其长度等于这两条线段的长度的练习:一、按照右图填空:(1)AB+BC= ;(2)AD= +CD;(3)CD=AD- ;(4)BD=CD+ =AD- ;(5)AC-AB+CD= =BC+ .例1:已知线段a、b,(1)画出一条线段,使它等于a+b.(2)画出一条线段,使它等于a-b.试探:已知线段a,2a的含义是,3a的含义是,na的含义是例2:已知线段a、b,画出一条线段,使它等于2a-b.概念:将一条线段分成两条相等线段的点叫做这两条线段的中点。

如图:,点M 是线段AB的中点。

用符号表示:例3:已知线段AB,画出它的中点C例4:已知线段AB,用尺规作出它的中点C【活动二】实践巩固1、如图,点M是线段PQ的中点,(1)若PM=5cm.则MQ= cm,这是因为= ;(2)若PM=5cm.则PQ= cm,这是因为= ;(3)若PQ=10cm.则MQ= cm,这是因为= ;二、已知,如图点C是线段AD的中点,AC=( )cm, BC=( )cm,那么(1)AD= cm,(2)BD= cm3、按照所示图形填空已知:线段a、b,且a>2b,画一条线条段,使它等于a-2b.解:(1)画射线(2)在射线上,截取=a(3)在线段上,按序截取= =b线段就是所要画的线段。

4、用尺规将线段4等分。

【活动三】自主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困惑的地方吗?请将你的想法和大家谈一谈。

线段的和差倍分以及中点PPT优秀版

线段的和差倍分以及中点PPT优秀版

AC=2AB中,能表示点B是线段AC中点的有( )
(A)1个
(B)2个
(C)3个
(或AB=1/2AC,或BC=1/2AC)
(D)4个
例3、如图,点P是线段AB的中点,点C、D把线段
AB三等分。已知线段,求线段AB的长。
解:
∵ 点P是线段AB的中点,
∴ AP = 1 AB
A
2
∵ 点 C、D把线 段AB三等分,
议一议:
已知:点M在线段ABAM=
1 2
AB,则点M是AB的中点。
B、若 AB=2MB,则点M是AB的中点。
C、若 AM=MB,则点M是AB的中点。
D、若
AM=MB=
1 2
AB,则点M是AB的中点。
练一练
(1)如果点B在线段AC上,那么在表达式
AB= 1 AC、AB=BC、AB+BC=AC 、
A 分别表示a的的2倍、3倍…及a的n倍
BD = ( ) + ( ) = ( )-( )
C
B
所以 CD=CB-DB
1、度量法; 如果B是线段AC的中点,
如果O是线段AC的中点,求线段OB的长。 ∵ 点 C、D把线 段AB三等分,
在直线a上顺次截取A,B,C三点,使得 AB=4cm,BC=3cm.
2、折叠法; B、若 AB=2MB,则点M是AB的中点。
3
2、AB3AM3M N3NB
线段的四等分点
A MN P B
1 、 A M MNP PB 1 AB 4
2、AB4AM4 M4 N N B 4 PB
达标检测
1、M是线段AB上的一点,其中不能判定点 M是线段AB中点的是( A ) A、AM+BM=AB B、AM=BM C、AB=2B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如图,点C是线段AB的中点
(1)若AB=6cm,则AC= (2)若AC=6cm,则AB=
3 12
B
cm。 cm。
A
C
2、已知:AD=4cm,BD=2c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C为
AB的中点,则BC=_____cm. 3
A
C
D
B
例:如图,线段AB=8cm,点C是AB的中 点,点D在CB上且DB=1.5cm,求线段CD的 长度。
B C D A M 观察上图,填空: AD= AB + BC + CD=3 AB =3 BC=3 CD , 1 即AB= 3 AD 。
点B对于线段AD来说,又具有一个特 点B和点C把线段AD分成三条相等的线 殊位置,请给它一个名称,点C具有这一 段,点B叫做线段AD的一个三等分点。 特殊性吗? 点C也是线段AD的一个三等分点。
B
已知:如图,点C是线段AB的中点, D是线段BC的中点, 则
A C D B
1 AC=(CB )= ( AB ) 2 1 1 CD=(DB )= ( CB) = ( AB ) 4 2
AB=2( AC ) =2( CB) =4( CD) =4( DB )
1 3 AD=( 3 )BD=( 1 )BC=( )AB. 2 4
A
C
B
2.已知线段AB的长度为2cm,延长线段AB至点C, 使BC=AB.
则AC= 4cm
点B是线段AC的 中点
D
A
B
C
例3、如图,点P是线段AB的中点,点C、D把线段 AB三等分。已知线段CP=1.5cm,求线段AB的长。
解: ∵ 点P是线段AB的中点, A 1
2 ∵ 点 C、D把线 段AB三等分, 1 ∴ AC = AB 3 ∵ CP=AP -AC
已知线段AC=1,BC=3 是( D A .4 B.2 )
则线段AB的长度
C. 2或4
D.非以上答案
变式:已知A、B、C是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
C 且线段AC=1,BC=3则线段AB的长度是____
已知线段AB=AC,判断点A是否为线段BC 的中点?
已知线段a,那么2a、3a…na 表示什么含义呢? 分别表示a的的2倍、3倍…及a的n倍 已知线段a、b,作一条线段, 使它等于2a-b. ①画射线OP; a ②在射线OP上顺次截取 b OA=AB=a; ③在射线BO上截取BC=b.
你能猜测线段DE的长度吗?试说明理由
E 解: ∵ D、E分别为线段AC、CB的中点 1 1 ∴ DC = AC,CE = CB 2 1 2 ∴ DE =DC+CE = (AC+CB) 2 又∵AB=AC+CB, 1 ∴ DE= AB 2 ∴ DE=3.5cm
A DC
B
读句画图: (1)画射线AM; (2)射线AM上截取线段AB; (3)再在射线AM上顺次截取BC=CD=AB。 试观察图中的线段AB、AC、AD、BC、BD之 间有什么关系?
A C B
点C就是所求的线段的中点
已知线段AB,用直尺和圆规作出 它的中点C. 1 ①分别以点A、B为圆心,以大于 AB 2 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分别相交于点 E、F; ②作直线EF,交线段 AB于点C.
C
点C就是所求的线段的中点
A
B
C
如果B是线段AC的中点, 那么AB=BC=1/2AC ∵点B是线段AC的中点
AB=
D
)
(A)1个 (D)4个
(B)2个
(C)3个
“若AC=CB,则点C是线段AB的中点”这种说法 对吗? 卢小维的解答是这样的: A 解:如图: ∵AC=CB, ∴AB=2AC, ∴点C是AB的中点 你认为卢小维的解答全面吗? 如果不全,漏了哪些情况?
B
C
答:不全面。漏了两种情况。 点C在AB的延长线上;或不在直线AB上。)
∴AB = BC =
1 2 AC
(或AC = 2AB = 2BC) 如果B点在线段AC上,并且AB=BC (或AB=1/2AC,或BC=1/2AC) 那么点B是线段AC的中点。 1 ∵ AB = BC = 2 AC (或AC = 2AB= 2BC) ∴点B是线段AC的中点
议一议:
已知:点M在线段AB上
B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延长射线OP ; B:延长直线CD; C:延长线段CD; D:反向延长直线CD;
C
例 己知,如图,点C是线段AB上一点,点M是线段AC 的 中 点 , 点 N 是 线 段 BC 的 中 点 , 如 果 AB=10cm , AM=3cm,求CN的长。
B
N
C
M
A
解:∵M为AC的中点,∴AC=2AM. 又∵AM=3cm,∴AC=2×3=6(cm) . ∵AB=10cm. ∴BC=AB-AC=10-6=4(cm) . 又∵N为BC的中点, 1 1 ∴CN= BC= ×4=2cm. 2 2
课堂练习:
A C D E F B
已知:如图,AC=CD=DE=EF=FB,填写下列空格: 1.点D是 CE 的中点,是 AE(或CF) 的一个三等分点,
又是 AB 的一个五等分点。 2.一条线段的二等分点有 1 个,三等分点有 2 个,
四等分点有 3 个,n等分点有 (n-1) 个。
3.AC=( 1 )AF, AE=( 3 )AB 。 4 5
∴ CP = 1 1 AB - AB 2 3 1 = AB 6
∴ AP =
AB
C P D
∴ AB=6PC AB=6×1.5=9cm
B
即 AB的长是9cm
1 如图,已知线段AB=a,延长BA至点C,使AC= AB。 2 点D为线段BC的中点。
(1)求CD的长。 (2)若AD=3cm,求AB的长。
C
A D
A
C
D
B
1 解:CB= 2 AB=4cm,
CD=CB-DB =4cm-1.5cm=2.5cm.
精挑细选
例1、如图①,AD=AB- DB =AC+ CD 。 图① 例2、如图②,下列说法不能判断点C是线段 的中点的是(
C

( A)AC=CB
(C)AC+CB=AB
图② A C
( B)AB=2AC
( D)2CB=AB
能, 反向 延长
A a
B
0

随堂练习一
看图说话 点A在直线 l 上 A A l
点A在直线 l 外
l
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1.一个点在一条直线上,也可以说这条直线经过这个点.
2.一个点在一条直线外,也可以说这条直线不经过这个点.
随堂练习一
看图说话
a
直线a和直线b相交于点O
O
b
当两条不同的直线有一个公共点时,我们就称 两条直线相交,这个公共点叫做它们的交点.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延长射线OP ; B:延长直线CD; C:延长线段CD; D:反向延长直线CD;
C
下列语句正确的是( D ) A. 延长直线AB
B. 延长射线OA
C. 延长线段AB 到C,使AC=BC
3、如果线段AB=5厘米,BC=3厘米那么A,C 两点间的距离是( C ) A、8厘米 B、2厘米 C、无法确定 4、已知线段MN,取MN中点P,PN的中 点Q,QN的中点R,由中点的定义可知, MN = 8 RN。
做一做
1、如图,点C是线段AB的中点, AC=8cm, 则BC= 8 cm, AB= 16 cm.
已知:线段a(如图所示),用直尺和圆规 画一条线段,使它等于已知线段a。 画法: 1、任意画一条射线AC。 2、用圆规量取已知线段 a 的长度。 3、在射线AC上截取AB=a, a A B C
(结论) 线段AB就是所求的线段。
设a 设线段a>b,在直线上画线段AB=a,再 在AB的延长线上画线段BC=b,线 段AC就是a与b的和,记作AC=a+b. 如果在线段AB上画线段BD=b,那 么线段AD就是a与b的差,记作 AD=a-b a b a a a a a b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1 A、若 AM= 2 AB,则点M是AB的中点。 B、若 AB=2MB,则点M是AB的中点。 C、若 AM=MB,则点M是AB的中点。 1 D、若 AM=MB= 2 AB,则点M是AB的中点。
(1)如果点B在线段AC上,那么在表达式
练一练
1AC、AB=BC、AB+BC=AC 、 2 AC=2AB中,能表示点B是线段AC中点的有(
A
B
C
D
M
A B C D 1.观察上图,填空:
AB = BC = CD ;
M
AC = AB + BC = 2 AB = 2 BC ;
即AB = BC = 1 AC
2
2.点B具有什么特殊的位置?请你给它起 点B把线段AC分成两条相等的线段, 3.图中还有点B这种特殊位置的点吗? 一个名字,并描述这一位置的特征。 点B叫做线段AC的中点。 把它找出来。 点C,是线段BD的中点。
线段的三等分点
A M N B
1 1、AM MN NB AB 3
2、AB 3 AM 3MN 3NB
线段的四等分点
A M N
P B
1 1、AM MN NP PB AB 4
2、AB 4 AM 4MN 4 NB 4 PB
1、M是线段AB上的一点,其中不能判定点 M是线段AB中点的是( A ) A、AM+BM=AB B、AM=BM C、AB=2BM 2、线段AB=6厘米,点C在直线AB上, 且BC=3厘米,则线段AC的长为( c ) A、3厘米 B、9厘米 C、3厘米或9厘米
两条线段可以相加(减),它们的和 (差)也是一条线段,它们的长度等 于两条线段长度的和(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