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为人
孔子的为人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 我与尔有是夫!” ——《论语·述而》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 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 勇过我,无所取材。” ——《论语·公冶长》
他是文化巨匠,是失意官员,是模范教师, 是孤独长者,是性情中人,还是众矢之的。 自从孔子创立了儒家学说和儒家学派,他 和他的学说、学派,就成了后世必须面对 的对象,无法回避的话题,谁都绕不过去。 ——易中天
子贡说:如果有广泛施恩于百姓并且能周济大众的,如何?可以称得上仁义 吗?孔子说:做什么事才算是实行仁义呢?一定要像圣人那样吗?尧舜也许 对你说的这些事情尚且感到为难。仁人啊,自己想要站得住也要让别人站得 住,自己想要通达也要让别人能够通达。能够就近选取类似推己及人的事情 去做,可以说是实行仁义的方法啊。
仁的实现
为仁由己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 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 乎哉?(《颜渊》)
仁的实现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 斯仁至矣!”(《述而》) 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
仁的实现途径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 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 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 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学而》)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 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颜 渊》) 仲弓:冉雍,字仲弓,孔子弟子。 大宾:贵宾。 承:承办。 大祭:重大的祭祀活动。 己所不欲:所,用在动词前,代表接受动作的事物。不 欲,不想。——恕道 施:施加。 于:介词,在。 邦:诸侯国。 家:卿大夫的封地。 仲弓问孔子关于仁的事情。孔子说,出门办事如同会见 贵宾,态度要认真;役使百姓如同承办重大的祭祀活动, 要谨慎、严肃地对待。自己不愿意做的,不愿意接受的 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在诸侯国里做官,不要为 名利而争,口有怨言,在卿大夫家里做事,要容人容事, 也不要有怨言。 孔子认为一个领导者要有主敬行恕的功夫,达到“无怨” 这样为政已经成功大半了。所以“仁”不仅是个人的修 养,也可进一步表现在事功上。
孔子为人处事的十大原则
孔子为人处事的十大原则【1】古代学者孔子,是善于创造、建立、维系人际关系的大师。
他为人处事的方法和技巧是:
(1)“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与朋友交往,要诚实,守信用。
(2)“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对自己要求要严格,对他人来要求全责备。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所不喜欢的东西,就不要强加给别人。
(4)“不患人之不知,患不知人也。
”——不要总是抱怨别人不理解自己,而要努力去理解别人。
(5)“以直抱怨,以德抱德。
”——要以公正的态度去对待别人的怨恨,要以恩惠去报答恩惠。
(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正直的人应该努力去成全别人的好事,不去促成别人的坏事。
(7)“乐道人善,乐多贤友。
”——应该乐于宣扬他人的优点和长处,乐于广交贤德的朋友。
(8)“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正直的人持重而不与他人作无谓的争论,与人们友好相处不拉帮结派。
(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看到品德高尚]才华出众的人,应该虚心向他学习;看到言行不轨、不学无术的人,要点对照自己,进行深刻的反省。
(10)“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池里的水太清净了,便没法养鱼;世上的人太严苛了,便没法交友。
孔子这些原则,固然有它的局限性,但他所提倡的诚实谦逊,乐于自省;光明磊落,不计前嫌;与人为善,成人之美;严于律己,宽于待人的为人处事态度,还是值得我们效仿的。
孔子的为人处事对我们的启示
孔子的为人处事对我们的启示孔子作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他的为人处事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启示。
他既是一位智慧的教育家,也是一位谦和的学者。
以下是关于孔子的为人处事的一些观点,对我们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孔子非常注重修身养性。
他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认为一个人如果想要改变国家的命运,首先要从自身做起。
他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要做到正直、宽容、谦虚、和善。
他认为人的性情可以通过学习来改变,通过不断修身养性,可以使人变得更加善良和有担当。
其次,孔子推崇实践与知识的结合。
他提倡实际行动和实践来验证学问的正确性。
他认为只有将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
孔子追求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仅仅是谈论理想。
他的实践精神告诉我们,只有将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就。
此外,孔子非常注重人际关系的处理。
他非常懂得与人相处的智慧,注重以善良、真实和宽容的态度与他人交往。
他认为一个人应该关心和尊重他人的感受,妥善处理彼此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孔子倡导和谐的人际关系,他的言行举止给我们上了一堂做人的课。
另外,孔子对待学习的态度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启示。
他认为学习是一生的事业,年老也要持续不断地学习。
他的学生中年纪最大的都是七十多岁,这表明他相信不管年龄多大,都应该保持学习的热情。
他告诉我们学习是一种乐趣,是对未知世界的探索。
只有不断学习,我们才能不断进步。
综上所述,孔子的为人处事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启示。
他的思想指导我们要注重个人的修养、将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处理人际关系的智慧以及对学习的持续追求。
这些观点对我们今天的生活和工作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希望我们能够从孔子的为人处事中吸取智慧,成为更好的自己。
孔子提倡的的为人处事之道
孔子提倡的的为人处事之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是自古以来传颂的经典。
在《论语》这部著作中,孔子用极其简单却又富含寓意的话教会了我们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
下面是给大家搜集整理的孔子提倡的的为人处事之道文章内容。
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孔子提倡的的为人处事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中记录着一个故事:孔子对着自己的弟子们说:“吾道一以贯之。
”说完之后,就施施然而去,留下弟子们一头雾水地愣在那里。
唯独有曾子明白了孔子的话,并且深以为然。
别的弟子问曾子老师的话是何意,曾子回答道:“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这个简短的故事里,明确鲜明地告诉了我们孔子为人处世最基本的原则,那就是“忠恕”二字。
忠恕二字何以解释,论语中已经给了我们明确的答案。
这是孔子在另外一个时间亲自回答的,他依旧简短地说了一句话,他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后来被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思想领袖伏尔泰奉为圭臬,认为孔子的话语正是其思想启蒙的主旨所在。
这样简短的八个字,在两千年之后被一个法国思想家如此推崇备至,不是没有原因的。
这是一个言简意赅,但却又意蕴深远的八个字。
孔子的思想以中正平和著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是如此。
自己不愿意接受的,就不要推到别人的身上。
这是一种典型的推己及人的思想。
虽说以己度人并非一种完全正确的思想方式,但是通常自己不愿意接受的,又有多少人会接受你的推脱呢?这是一种对于自我行为的原则性约束,也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最基本原则。
这个原则集中体现了两点对人态度:一,人人平等。
二,高尚自我。
人人平等是一种很难得的处世观念,尽管这个世界推行人人平等的观念推行了几百年,但是直到现在,我认为也并没有真正做到。
人与人毕竟是不同的。
不同的思想观念,不同的生活经历,不同的社会地位,会造就千差万别的世界观。
每个人所处的位置不同,自然就会有不同的眼界,对于与自己相差甚远的人,实际上无论是从心理情感上,还是具体行为上,都很难做到真正的平等。
传统国学文化中的十二道:为人、处事、修身、权谋,道道皆经典!
3.庄子——养性之道
养性贵在平易恬淡。《庄子》说:“平易恬淡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故其德全而神不亏。”人一旦被私心掌控,就会失去正常人的心态,变得贪得无厌,就必然会伤身害命。
一个人如果能够保持平易恬淡的心态,减少私欲,那么邪气就不能侵入,就不会形劳精亏导致积累成疾。只有心地坦荡,气定神闲,以平常心态对待人生,知足常乐,才能益寿延年。
传统国学文化中的十二道:为人、处事、修身、权谋,道道皆经典!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这是《道德经》最后一句。老子一向的主张是:退、守、弱、柔。保全了自己,于是立足不败之地。
“上善若水”,人皆取上,水独居下,而能奔流向前,终至成海。将自己放低,才能与世无争,于是广收厚积。
“不争”在《道德经》里出现频繁,偶尔也作“不诤”,或许代表老子对人们最表浅的要求,即语言上的不争执、不争辩。管好自己的嘴是基本修养,在说话尤其容易的当下,学会闭嘴是门学问。
第四重境界:正心。端正心思,摒除邪念。简言之就是不断自省,择善去恶。如果没有正心,能力越强危害越大,不仅害人也会毁己。
第五重境界:修身。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心胸眼光。
第六重境界:齐家。管好一个家庭。从这步起开始做事,落实知行合一,入世修行。
第七重境界:治国。不一定非得是治理一个国家,而是“达则兼济天下”,做更大的事,处理更复杂的关系,利益更多的人。
放下万缘,追求自身真正的精神财富,体悟自性是佛的义谛,而不去追求外在的浮华,才是人生的解脱之道,众生的成就之行。
也许你会觉得这些道理有些太过深奥,您可以先收藏在慢慢体会这当中的人生哲理。
4.孟子——君臣之道
传统国学文化中的十二道:为人、处事、修身、权谋,道道皆经典!
孟子说:“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君怎样待臣,臣就回报君什么,一切上下级关系莫不如此,至今也仍然适用。
孔子的为人 全
居里夫人天下闻名,但她既不求名也不求 利。她一生获得各种奖金10次,各种奖章 16枚,各种名誉头衔117个,却全不在意。 有一天,她的一位朋友来她家做客,忽然 看见她的小女儿正在玩英国皇家学会刚刚 颁发给她的金质奖章,于是惊讶地说“居 里夫人,得到一枚英国皇家学会的奖章, 是极高的荣誉,你怎么能给孩子玩呢?”居 里夫人笑了笑说:“我是想让孩子从小就 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 不能看得太重,否则就将一事无成。”
十五
•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 “未能事人,焉能事 鬼?”曰:“敢问 死。”曰:“未知生, 焉知死。”《先进12 》
• 死生,天理之常,畏者不可以苟 免,贪者不可以苟得。 ---【北宋】欧阳修《唐华阳颂》 • 不论什么神都是人类恐惧心的产 物。 ---【意大利】乔万尼奥里
• 子贡问孔子:“死人有知无知 也?”,孔子曰:“吾欲言死者有 知也,恐孝子顺孙妨生以送死也; 欲言无知,恐不孝子孙弃不葬也。 赐欲知死人有知将无知也,死徐自 知,犹未晚也!” 刘向《说苑· 辨物》
十二
•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 恭而安。 ----------《述而》
• 过度的严厉会造成恐惧,过分的温 和会有失尊严。不要严厉得使人憎 恶,也不要温和得使人胆大妄为。 --------------【波斯】萨迪 举止要合度,先得一切圆熟自然,正 如技艺高超的音乐家一样,指端所 触,无不成调,不必用心,也不必 思索。 ----------【英国】洛克
八
• 子曰:“甚矣,吾衰也! 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 -----------《述而5》
• 人生不可无梦,世界上做大事 业的人,都是由梦而来;无梦 则无望,无望则无成,生活也 就没有生趣。 • ----------林语堂 • 梦是一种完全合理的精神现象, 实际上是一种愿望的满足。 • -----------【知也夫!”子贡 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 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 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孔子是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他的一生为世界文化做了巨大的贡献,那他为人怎样呢?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希望对你有帮助。
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孔子是个怎么样的人,历史上儒生都将孔子看作是极其伟大的圣人,对孔子的言行都极为推崇,就好比西方人信奉上帝那般信仰孔子。
的确,孔子在各方面的成就之大足以被世人尊称一声圣人,然而其实孔子也是一个人,他也会有犯错,也有不足之处。
孔子是历史上著名的伟大人物,在思想、教育等各方面的成就都无比巨大。
他为实现政治理想坚持游历各国十余年,即使碰壁,即使多次差点丧命,他也不曾放弃他的政治理想,从中可以看出孔子是个坚持、乐观、积极向上的人;他主张与人为善、热心助人的人生观,从中可以看出孔子是个善良、富有同情心、热心的人。
他曾拜师于与他学识相差不远的老子为师,多次不远千里问礼于老子,据传他还曾拜七岁儿童为师,从中可以看出孔子是个热爱学习、虚心向学的人。
孔子优点无数,但其实他也有缺点。
孔子不光彩的身世与少年时期上门去鲁国一贵族府上讨吃喝却被轰出府的受辱经历使他有了自卑感,而他的自卑感使得孔子在他爬上高位后用杀人的手段来巩固地位时变得专横、独断;从孔子问礼于老子后辞行时,老子赠给他的几句忠言中,也可以看出孔子喜好揭穿别人的缺点,为人有点自我的缺点;从历史记载中孔子繁复奢华的生活方式中可以看出孔子其实比较虚荣,比较看重别人对他的看法。
虽然孔子的缺点有不少,但是那掩盖不了他的优点、他的成就,总而言之,孔子担得起圣人这个尊称。
孔子的身高有多高根据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记载所说,孔子的身长九尺有六寸。
大家都称之为“长人”而受到大家的议论。
甚至一些学者错误的认为:司马迁写史记是汉朝,汉朝一尺23.1cm,所以就应该按照那是的尺寸来计量孔子的身高。
如果那样算的话孔子高2.21米,与姚明差不多了。
这种看法显然是愚蠢和错误的。
我们都知道,中国的度量衡制度一直都是变化着的,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计量制度。
孔子的为人
7.38 述而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孔子温和而严厉,有威仪而不凶猛,谦恭而 安详。
“温而厉”,这是说孔子的内心温和,而仪容举止庄重 严肃。所谓“即之也温,望之俨然”是也。孔子在外表上显 得温和,很容易让人接近,但是他那稍稍显露的肃穆与严厉 ,又能让人从心底生出一股敬意,不敢过于随便。 “威而不猛”反映的是孔子的内在修养,他在外表上保 持着足够的威仪,但不会让人感到那咄咄蝠人的气势。作为 普通人,能做到''不怒而令人敬畏”的人就已经不错了。毕 竟大多数的人都是以'噁而令人生畏”,靠着自己的声色俱厉 ,为自己迎来些许时'威严”。像孔子这般不怒自威,正是他 的自信和修养的体现,能够达到这一境界的人并不多。而动 辄发怒,以权势压人,既让人害怕又让人厌恶。 “恭而安”这是对孔子内心状态的描述。一般情况下, 很少有人可以做到“温,与“厉”兼而有之,威严之中必然 会带有刚猛之劲,谦恭之时也会掺杂些许的拘束。但孔子不 然,他不但恭而有礼,还不会产生拘束感,一切都显得那么 安详自适。也只有他这种内夕卜均修、德才兼备之人,才能 显现出这样的气象。
志向最高远的是孔子。仔细品味孔子的话,我 们就会发现,他的修养已经超越了“外物”和“ 自我”两个层面,达到了泛爱无私的仁道境界。 他的目光既没有关注外在的一切事物,也没有关 注个人的得失,而是落在对社会大众的关怀上。 这种情感,就像阳光雨露,温暖和滋润着世间万 物,而不求一点回报,这就是“仁”。所以我们 说,孔子之志乃是“仁者之志”,孔子志向之高 远,修养之深湛,是子路颜回远远不及的。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人陪同孔子坐着。孔子说 :'我比你们年龄都大,你们不要因为我在这里就不敢尽 情说话。你们平时总爱说没有人了解自己的才能。如果 有人了解你们,那你们怎么办呢?”
文言文孔子为人的翻译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也。
生于周灵王二十一年,卒于鲁哀公十六年,寿七十三。
孔子幼而聪慧,好学不倦,博览群书,兼收并蓄。
及长,游历四方,广交贤达,以求明道。
孔子为仁者之师,仁者爱人。
其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此乃仁之根本。
孔子教人,以仁为本,劝人行善,勿作恶。
仁者,心之德也,孔子以仁为修身之本,劝人行仁,以期和谐社会。
孔子为义者之宗,义者正道。
其曰:“义者,宜也。
”孔子教人,以义为准则,行事须正,言行一致。
义者,心之节也,孔子以义为立身之本,劝人守义,以期国家安宁。
孔子为礼者之宗,礼者秩序。
其曰:“礼之用,和为贵。
”孔子教人,以礼为规范,使人守序,各安其位。
礼者,心之仪也,孔子以礼为治国之本,劝人守礼,以期社会和谐。
孔子为智者之师,智者知人。
其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教人,以智为求道之途,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方为真知。
智者,心之明也,孔子以智为修身之本,劝人求知,以期天下太平。
孔子为信者之宗,信者诚实。
其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孔子教人,以信为立身之本,言行一致,言出必行。
信者,心之诚也,孔子以信为治国之本,劝人守信,以期国家长治久安。
孔子为贤者之范,贤者德高。
其曰:“贤者,德之盛也。
”孔子教人,以贤为立身之本,德高望重,为民之表。
贤者,心之正也,孔子以贤为治国之本,劝人向贤,以期国家繁荣昌盛。
孔子为圣者之宗,圣者道大。
其曰:“圣人,道之大成也。
”孔子教人,以圣为追求之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圣者,心之广也,孔子以圣为治国之本,劝人崇圣,以期天下大同。
孔子为人生之楷模,其为人之道,传世久远。
吾辈当效仿孔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实现人生价值,成就美好未来。
孔子之教化,如春风化雨,滋润万物,泽被后世,永垂不朽。
孔子为人的文言文翻译
孔子为人的文言文原文:孔子之为人也,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译文:孔子为人之道,聪慧而热爱学习,不以向地位低下的人请教为耻。
他为人处世,奋发向前,忘却了饥饿,以快乐来忘却忧愁,不知老年的到来,如此而已。
孔子之为人也,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仁在其中矣。
译文:孔子为人之道,博学多才且志向坚定,勤于提问且善于思考。
仁德就蕴藏在这其中。
孔子之为人也,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孔子为人之道,经常反省自己,为他人谋事是否忠诚?与朋友交往是否诚信?传授的知识是否习得了?孔子之为人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孔子为人之道,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正的智慧。
孔子之为人也,温良恭俭让,以得中道。
其于人也,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德之至也。
译文:孔子为人之道,温和、善良、恭敬、节俭、谦让,以此达到中庸之道。
对待他人,对善良的人善待,对不善良的人也善待,这是道德的最高境界。
孔子之为人也,其于礼也,敬而远之。
其于乐也,和而不同。
其于人也,求仁而得仁,又何怨?译文:孔子为人之道,对于礼,他尊敬但保持距离。
对于乐,他追求和谐但保持个性和差异。
对于他人,他追求仁德而得到仁德,又有什么可抱怨的呢?孔子之为人也,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孔子为人之道,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心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
孔子之为人也,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使人各得其所。
译文:孔子为人之道,教育不分贵贱,根据每个人的特点施以教育,使每个人都得到合适的位置。
孔子之为人也,以德报怨,何其宽也。
译文:孔子为人之道,用德行来回报别人的怨恨,这是何等的宽容。
孔子之为人也,言必信,行必果,虽困而不改其乐。
译文:孔子为人之道,说话一定守信用,行事一定果断,即使身处困境也不改变自己的快乐。
孔子的为人处世之道
孔子的为人处世之道引言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文化名人。
他对于为人处世的理念和方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孔子的为人处世之道,从孔子的思想、教育理念和行为准则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思想孔子注重人的内在修养和品德塑造。
他认为,一个人应该通过学习和修身来提升自己的道德素质,以成为有益于社会和他人的人。
孔子主张以仁爱为核心的人际关系,强调磨炼心性、培养道德感和修养品德。
他认为,通过充实自己的知识和不断改进自己的思维方式,一个人才能够真正明辨是非、善恶,从而为人处世更加得体。
教育理念孔子的教育理念与他的思想密切相关。
他主张以实际行动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处世能力,强调“教育人有方”。
孔子提倡“学而不思则罔”,他认为学生应该注重思考和实践,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并从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提高。
此外,孔子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修养,他认为人的品德是教育的核心,而德育是教育的首要任务。
行为准则孔子注重个人修养和道德品质的培养,他提出了一系列的行为准则来指导人们为人处世。
以下是几点重要的行为准则:1. 以仁爱为核心孔子主张以仁爱为核心的人际关系,他认为人们应该保持和谐、友善和善良的相处方式。
孔子强调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尊重、理解和帮助,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平衡。
2. 尊敬和孝敬长辈孔子非常重视尊敬和孝敬长辈。
他认为,孝敬父母和敬重长辈是人们基本的道德责任,也是一个人成长成才的基础。
3. 不断学习和进步孔子强调不断学习和进步的重要性。
他认为一个人应该保持谦虚和虚心的态度,永远不满足于现状,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思维方式。
4. 谦逊和宽容孔子主张谦逊和宽容的态度。
他认为一个人应该谦虚待人、宽容他人的不足,并学会从他人身上吸取优点,以便自我完善。
5. 诚信和正直孔子强调诚信和正直的重要性。
他认为一个人应该忠于自己的内心,坚守道德准则,做到言行一致,以树立自己的良好形象。
总结孔子的为人处世之道是一个崇高而实践性强的理念体系。
孔子为人处事的十大原则
孔子为人处事的十大原则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字叫孔丘,字仲尼,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是儒家学派的创立者。
孔子对于人类社会的道德伦理以及人际关系有着深刻的思考和独特的见解,为人处事留下了一系列的智慧原则。
以下是孔子为人处事的十大原则:1.诚实守信孔子强调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他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是建立在言行一致和承诺履行的基础上的。
只有诚实守信的人才能够建立稳固的人际关系。
2.谦逊宽容孔子主张对他人持谦逊宽容的态度。
他认为,一个人应该有大度的胸怀,不以小节计较,善待他人,尊重他人的差异和特点。
3.学习自我改进孔子强调学习和自我改进的重要性。
他认为,一个人应该不断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并追求完善自我的目标。
4.尊敬长辈孔子强调尊敬长辈的传统价值观。
他认为,尊敬和孝敬长辈是人伦关系中的基本道德要求,并且对于社会稳定和和谐有着重要的作用。
5.爱人如己孔子主张爱人如己。
他认为,一个人应该抱有同情心和善意,并以他人的利益为重,他们的苦乐和幸福与自己同等重要。
6.内外兼修孔子提倡内外兼修的原则。
他认为,一个人应该在道德品质的修炼和学问能力的提升上同等重视,通过内在修养和外在知识的提升,实现自我全面发展。
7.忍让和忍耐孔子主张忍让和忍耐的品质。
他认为,一个人应该保持克制和耐心,在面对不公和困难的时候,不轻易发怒,以实现和谐共处和解决问题。
8.尊重规则和制度孔子强调尊重规则和制度的重要性。
他认为,一个人应该遵守社会和组织的规章制度,以维护社会秩序和人类共同利益。
9.积极进取孔子鼓励积极进取的精神。
他认为,一个人应该勇于追求目标,不断进取,不满足于现状,并为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贡献做出努力。
10.和谐共处孔子主张和谐共处的理念。
他认为,一个人应该注重人际关系的和谐,通过沟通、理解和合作,促进彼此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综上所述,孔子为人处事的十大原则包括诚实守信、谦逊宽容、学习自我改进、尊敬长辈、爱人如己、内外兼修、忍让和忍耐、尊重规则和制度、积极进取以及和谐共处。
孔子的为人
时喜读《易经》,他仔细地读了一遍又一遍,从 基本上掌握书的内容,直到对书的内容有了较深 刻的理解,最后他领会了其中的真谛。
以后,孔子又多次认真地读它,以至串连竹 简的韦编(皮绳)磨断了好多次,这就是成语“韦 编三绝”的由来。
记厌住倦。,教诲他人从不倦怠,这些对我有什么困难 2何呢有?于”我哉:意谓对我有什么困难呢?
章旨:孔子自述为学与教学的态度。
终
为学:默而识之,
生
学而不厌
学
习
教学:至圣先师 诲人不倦
延伸
名言: ◎虚心是学问的向导,恒心是博学的保证。
(泰国谚语) ◎要教育别人,要先教育自己。(民国‧刘真)
事例:超越教育!在线学习新革命:叶丙成 叶丙成,号丙绅,现任台大电机系副教授,
章旨:孔子自言“好古敏求”,藉以勉人勤学。
上 生而知之
学而知之
困而学之
下 困而不学
孔子不以天才自居,而认 为自己是属于学而知之的 中等之材
所以要敏以求之,透过勤 奋努力的学习来求得知识
孔子的自谦之词,另也可 以看成是鼓励他人努力上 进的一番话
延伸
名言: ◎活到九十九,书本不离手。(德国谚语)
孔子向被誉为“至圣先师”,在后代 许多学者的介绍中,变得十分的呆板 与无趣,以至现今,有些人只要一听 到孔子,就觉得很无聊,不过是考试 要考的一个古人而已。
探一探孔子究竟何许人也,可以令当 世人尊敬,可以令后世人景仰。
求学历程
生命历程
十五志于学 孔子诞生、孤儿寡母、好学少年
三十而立
一场私学万世师、忍无可忍、苛政猛于虎
章旨:孔子自述一生为学修业的历程。
孔子为人总结
孔子为人总结孔子(公元前551年 - 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思想和学说对中国古代及今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他的一生中,孔子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和卓越的智慧赢得了广泛的尊敬和敬仰。
本文将总结孔子为人的特点和他对人类社会的贡献。
1. 仁爱之心孔子强调仁爱之心是一个人应具备的最基本的品德。
他提倡人们要怀着爱心对待他人,谦虚礼让,热衷于助人为乐。
他相信,只有通过关心和关爱他人,人们才能和谐共处,建立一个和平、稳定的社会。
2. 学无止境孔子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他认为教育是培养人才和改善社会的关键。
他倡导学习不止于书本,而是融入实践和经验中。
孔子自己也是一个学习的榜样,他一生都在不断地学习和求知。
他强调“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为政》),提倡终身学习的观念。
3. 重视道德伦理孔子强调道德伦理对一个人的重要性。
他认为,一个人应该具备诚实、敬畏、正直、仁慈、恒心和诚信等道德品质。
他通过倡导“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来教导人们如何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举止。
4. 知行合一孔子认为,知识和行为要相辅相成,知行合一是一种完善的人格境界。
他强调应将自己的学问融入到日常行为中,将道德理想变为现实行动。
他提倡以实践检验理论,重视实际能力和实际效果。
5. 尊重传统孔子对传统和文化的尊重也是他为人的一个重要特点。
他认为,尊重过去的经验和智慧是培养德行和教化人的基础。
他通过研究古代经典和传统文化,倡导对传统道德观念和价值体系的传承和发扬。
6. 关注教育孔子被誉为中国教育史上的伟大导师,他对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创立了儒家学派,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
他强调教育应以培养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注重人的品德修养和智慧培养。
7. 推崇礼仪孔子推崇礼仪,在他看来,礼仪是维系社会秩序和个人道德的重要手段。
他认为通过遵守礼仪规范,人们能够建立起和谐稳定的人际关系,同时也能够磨砺自己的道德修养。
孔子为人原文及翻译
孔子为人原文及翻译
原文:赵简子①问子贡②曰:“孔子为人何如?”子贡对曰:“赐不能识也。
”简子不说③曰:“夫子事孔子数十年,终业④而去之,寡人问子,子曰‘不能识’,何也?”子贡曰:“赐譬渴者之饮江海,知足而已。
孔子犹江海也,赐则奚足以识之?”简子曰:“善哉,子贡之言也!”
【注释】①赵简子:赵国开国君主,名鞅。
②子贡:孔子的弟子,姓端木,名赐,字子贡。
③说:同“悦”。
④终业:完成学业。
译文:赵国君主赵简子问子贡说:“孔子这个人怎么样?”子贡回答说:“我不能了解他。
”赵简子不高兴说:“先生您跟随孔子学习几十年,完成学业才离开他,我问你,你(却)说不了解,为什么啊?”子贡说:“我好像饥渴的人在江海边喝水一样,知道满足罢了。
孔子就像江海一样,我又怎么能够了解他?”赵简子说:“子贡的话说得很好!”。
孔子为人为学为政之我见
孔子为人为学为政之我见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之一,他的思想和学说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我认为孔子的为人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他提倡“仁爱”、“诚信”等道德观念,强调个人修养和素质的重要性,并注重与他人的交流和沟通。
他尊重他人的意见,也善于倾听别人的建议,这些品质让他在当时的社会中备受尊重和信任。
其次,孔子的学说对我们的学习和发展也有很大的启示。
他主张“学而时习之”,即要不断学习和实践,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他还强调“格物致知”,即通过观察和实践来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同时也注重思考和反思,以达到深入理解和领悟。
最后,孔子的为政之道也是我们可以借鉴和学习的。
他认为政治的核心是“仁政”,即以仁爱和公正为基础来治理国家和社会。
他强调君子的品德和才能,注重选拔和培养有德有才的人才,同时也注重改革和创新,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总的来说,孔子的思想和学说对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都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和领悟他的思想精髓,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为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孔子晚年) • 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 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 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 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宪问35》
• 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 人者穷,怨天者无志。 • --------《荀子 荣辱》 • 反己者,触事皆成药石;尤人者, 动念即是戈矛。 • --------【明】洪应明《菜根谭》
十一
•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 夭夭如也。 ----------《述而》
有人善于伪装自己,在公共场合 和没人注意的场合,表现不一。 《论语 乡党》说孔子在乡党时, 容貌温和谦顺,在宗庙朝廷,态 度谨慎明辨、健谈。此处说孔子 闲居在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态舒展,神色愉悦。 可见他是一个真诚笃定、表里如 一的人。也意味着其人心安理得, 活得自在。
• 美国名将麦克阿瑟,有一次度假时, 遇到绑匪。匪徒以手枪对他,喝令 他将手举起来,麦帅淡淡一笑: “我生平没有学过举手!”匪徒惊 讶:“你是谁?”麦帅缓缓道出姓 名。匪徒甚为震惊,知道在他身上 不易勒索到钱,只会惹上麻烦,回 头就跑了。麦帅的这种镇静的的功 夫,就是勇者不惧的表现。
五
•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 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 云。” • ----------《述而》
十二
•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 恭而安。 ----------《述而》
• 过度的严厉会造成恐惧,过分的温 和会有失尊严。不要严厉得使人憎 恶,也不要温和得使人胆大妄为。 --------------【波斯】萨迪 举止要合度,先得一切圆熟自然,正 如技艺高超的音乐家一样,指端所 触,无不成调,不必用心,也不必 思索。 ----------【英国】洛克
• 凯库勒是一位极富想象力的化学家,长期 被苯分子的结构所困惑。一天夜晚,他在 书房中打起瞌睡,眼前又出现了旋转的碳 原子。碳原子的长链像蛇一样盘绕卷曲, 忽见一条蛇咬住了自己的尾巴,并旋转不 停。他像触电般地猛然醒来,终于提出了 苯分子的结构。对此,凯库勒说:"让我们 学会做梦吧!那么,我们就可以发现真理。 "但凯库勒的梦中发现并不是偶然的,这是 跟他渊博的知识、丰富的想象、对问题的 执着追求分不开的。同学们现在只有掌握 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今后才能有所发明 创造。
元素周期表是由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的。 一天清晨,门捷列夫经过一个夜晚的研究后,疲倦地 躺在书房的沙发上,他预感十五年来一直萦绕心头的问题 即将迎刃而解,因此,这几个星期以来他格外地努力。 十五年来,从他学生时代开始就一直对"元素"与"元 素"之间可能存在的种种关联感兴趣,并且利用一切时间 对化学元素进行研究。最近他感觉自己的研究大有进展, 应该很快就能把元素间的关联和规律串在一起了。由于过 度疲劳,门捷列夫在不知不觉中睡着了。睡梦中,他突然 清晰地看见元素排列成周期表浮现在他的眼前,他又惊又 喜,随即清醒过来,顺手记下梦中的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的发现成了一项划时代的成就,而因为在 梦中得到灵感,所以人们称为"天才的发现,实现在梦中。 "但门捷列夫却不这么认为,把这个累积十五年的成就归 功于"梦中的偶然"让他忿忿不平。他说:"在做那个梦以 前,我一直盯着目标,不断努力、不断研究,梦中的景象 只不过是我十五年努力的结果。"
•厩焚。子退朝,曰: 伤人乎?不问马 。
---《乡党》
• 君子爱人以及物,治近以及 远。 --【西汉】桓宽《盐铁论 刑德》 所有形式的爱常常包含着共同 的基本要素:关心、合理、 尊重和了解。 -----【美国】弗洛姆
楚庄王有一匹好马,照顾的无微不 至,后因肥胖而死,庄王竟欲以大 夫之礼仪厚葬它,左右以为不可, 庄王拒谏。乐官优孟讽谏:“楚国 乃堂堂大国,您欲厚葬爱马,理应 采人君的厚礼,不但备办上等的棺 椁,派甲士挖掘洞穴,使老人儿童 背土,令其他国家的国君前来参加 丧礼……让诸侯各国都知道大王轻 视人而贵重马。”庄王闻言醒悟。
孔子的为人
一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 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 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 之。” ------------《公冶长》
• 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道德经》 • 一个人总得慷慨一点,才配受人尊敬。 -------【英】哈代 后唐庄宗李存勖,年轻时骁勇善战,从未打 过败仗。当了天子以后,统一了北方。他千 万不该,说了一句“伐善”的话。他当着许 多宿将的面说:“我是凭着我的十根手指头, 打下来 的天下。”没有称赞别人的努力。 宿将们听了很泄气,再也无人肯为他尽力作 战。不出三年,就丢了天下,死于兵变之中。
•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 尝饱也。子于是日哭, 则不歌 。
----------《述而》
• 同情是一种爱,此种爱使人对他 人的幸福感到快乐,对他人的不 幸感到痛苦。 ----【荷兰】斯宾诺莎 透过同情去理解并且经验别人的 痛苦,自己也会内心丰富。 ----【奥地利】茨威格
• 史怀哲自幼就是一个在道德上十分敏感的人。读 小学时,村里的年轻人嘲弄犹太人,他也跟在后 面。但是当犹太人毛瑟对此保持沉默,有时也朝 着他们尴尬而友好地微笑时。“这种微笑征服了 我,我第一次从毛瑟那里学到,什么是在受到迫 害时保持沉默。”此外,作为牧师的孩子,家境 比较宽裕。一次和村子里一位高大强壮的顽童打 架,史怀哲最终竟然将对方制服在地。顽童不服, 愤怒的对史怀哲说:“我输给你是没有办法,如 果我也像你每周可以吃到两次有肉的汤,我才不 会输给你!”回家的路上,他忽然意识到愿意为 村子里的少年都是自己的好朋友,其实在骨子里 却对他另眼相待。从此,他不喝肉汤、去教堂不 穿漂亮的大衣、不买时髦的水兵帽等等。总之, 史怀哲不愿意自己与村子里的其他男孩显得两样, 为此让父母很难理解,吃了不少苦头。
六
•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 对。子曰:“女奚不曰: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 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 尔!’” --------《述而》
读书能给人乐趣、文雅和能力。 【英国】培根 努力学习直到生命最后一刻,是 件美好的事。 【法国】卢梭
伟大的科学家牛顿,有一次邀请一位朋友 到他家吃饭。但是当时牛顿正研究科学入 了迷,就把这件事忘掉了。他的佣人由于 提前没有得到他的嘱咐,所以照例只准备 了牛顿一个人吃的饭。临近中午,客人应 邀而来。当客人看到牛顿在埋头计算题, 桌上、床上还摆着稿纸、书籍时,客人就 没有打搅牛顿,又见桌上摆好了饭菜,还 以为是给他准备的,便坐下吃了起来。吃 完后见牛顿还在全神贯注地做研究,就悄 悄底走了。当牛顿把题计算完,兴高采烈 地走到餐桌旁准备吃午饭时,看见盘子里 吃过的鸡骨头,恍然大悟地说:“我以为 我没有吃饭呢,原来已经吃了。”
十四
• 子不语:怪、力、乱、神。 ----------《述而》
智慧意味着对神和人内在的一 切,以及万事万物背后的原因的 认识。 -------------【古罗马】西塞罗 只有在智力薄弱和懒惰无知的人 身上,迷信才是根深蒂固的。 ------------【法国】霍尔巴赫
《史记》秦晋爆发了自崤之战开始的四次战争。 晋襄公抓住了一名秦军俘虏,命车右莱驹将其斩杀。但秦囚却突 然大喊,莱驹胆颤,将戈掉在了地上。这时,站在一旁的狼曋赶紧 上前捡起了戈,斩杀了秦囚,又抓起莱驹追上了襄公的战车。襄公 欣赏狼曋的英勇,就让他顶替莱驹升为车右。 但是,随后主帅 先轸认为狼曋根本称不上勇,就罢黜了他的车右一职。狼曋以此为 奇耻大辱,怒不可遏。他的朋友见状,不禁问道:“君欲以死明志 吗?”狼曋答:“我不知应为何而死!”朋友建议道:“我愿与你 一同起事,共杀先轸。”狼曋马上摇头道:“《周志》有云:‘勇 而害上,不登于明堂’。死而不义,非勇也!能为国而死,方为勇! 我以勇受知于君,得为车右,先轸以不勇而黜之,亦为应当。若犯 上作乱,死于不义,即使上不知我,亦可谓罢黜得当,乃知我也! 我定会将英勇明示于天下,你姑且待之!” 不久,为报崤山之仇,秦国就又对晋发动了战争。双方交战于 彭衙。列阵一毕,狼曋就率部下冲入秦军,奋力杀敌,英勇就义。 沿着他杀出的条血路,晋军随后而上,大败秦军。 狼曋在犯上作乱和为国捐躯之间,选择了后者。他以大局为重, 以大义为先,他的勇是君子之勇。所以,《左传》中说狼曋,“怒 不作乱,而以从师,可谓君子矣”。
四
•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 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 勇者不惧。”子贡曰:“夫 子自道也!” • --------《宪问》 • 子贡:姓端木,名赐,字子 贡。经商致富,长于外交。
• 君子乐天知命,故不忧;神武明辨, 故不惑;定心致公,故不惧。 • ------【东汉】荀悦《申鉴 杂言下》 • 智贵乎早决,勇贵乎必为。早决者无 后悔,必为者无弃功。 • -------【北宋】苏轼《代侯公说项羽辞》
居里夫人天下闻名,但她既不求名也不求 利。她一生获得各种奖金10次,各种奖章 16枚,各种名誉头衔117个,却全不在意。 有一天,她的一位朋友来她家做客,忽然 看见她的小女儿正在玩英国皇家学会刚刚 颁发给她的金质奖章,于是惊讶地说“居 里夫人,得到一枚英国皇家学会的奖章, 是极高的荣誉,你怎么能给孩子玩呢?”居 里夫人笑了笑说:“我是想让孩子从小就 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 不能看得太重,否则就将一事无成。”
二 •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 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 吾忧也。” • ----------《述而》
• 迁善当如风之速,改过当如雷之决。 • 【明】王廷相 • 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 知识和美德。 • -------【意大利】但丁
三
•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 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 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 能学也!” • --------《述而》
八
• 子曰:“甚矣,吾衰也! 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 -----------《述而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