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公开课)讲解学习共25页文档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知识点)
<第三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一、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1.体液调节的概念:激素等化学物质(除激素以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CO2等)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的调节。
【特别提醒】(1)体液调节≠体液调节,体液调节除了通过激素的调节外,还包括通过CO2等化学物质的调节。
激素、CO2和其他的一些化学物质都可以通过体液的传送来调节机体的机能,这些调节属于体液调节。
(2)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3)单细胞动物(如草履虫)和一些多细胞低等动物(如水螅、珊瑚虫)只有体液调节,没有神经调节。
2.神经调节的体液调节的区别和联系(1)区别(2)联系①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②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③动物的生命活动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的,但以神经调节为主。
二、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协调1、人体体温恒定的调节(1)人体的产热和散热体温的恒定取决于人体产热和散热量的多少,若产生热量与散热量保持平衡,则体温恒定。
①人体热量的来源:体内有机物不断氧化分解,释放能量。
②产热器官:安静时——主要是由内脏器官产热,其中肝脏产热量最大,运动时——骨骼肌成为主要的产热器官。
③散热器官:人体散热的主要部位是皮肤,主要通过汗液的蒸发和皮肤毛细血管进行散热,其次是通过呼气、排尿和排便带走热量。
(2)体温调节模型:【特别提醒】①体温调节的方式:神经—体液调节②体温调节中的反射活动为非条件反射。
参与体温调节的与产热有关的激素主要有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两者表现为协同作用③甲状腺激素可以通过加快物质的氧化分解,提高新陈代谢来增加产热。
④“寒颤”指骨骼肌不自主战栗,“起鸡皮疙瘩”指立毛肌收缩,二者都是增加产热的途径。
⑤体温感觉中枢和体温调节中枢不是一回事,因为前者位于大脑皮层,后者位于下丘脑。
(3)人体体温恒定的意义人体体温的相对恒定能保证酶的活性,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使新陈代谢等各项生命活动得以顺利进行,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公开课课件
复习:
1 .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反--射--------。 2 . 反射活动的结构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效应器是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组成。 3 . 激素调节是通过--体---液----的传送,作用于靶--细---胞-
。
现象: 步骤A 青蛙体色不变 步骤B 青蛙的体色在光下为亮色,在暗处为暗色 青蛙接受光刺激的部位是眼睛
通过上述实验证明蛙的体色变化是受
__神__经__和__激__素__调节和控制的。
寒冷
正常体温
炎热
血管__收__缩_,皮 肤血流量_____, 皮减肤少 温度_____, 汗腺下降
分泌—减少—,散 热量_减__少_
肌肉和肝脏等产
热_增__加__
血管舒__张__,皮
肤血流量 _增__加__,皮肤 温_上__升___,汗 腺分泌增__加__, 散热量____ 肌肉产热__减__少_
上图是血管分别在低温时收缩和高温时舒张 的情况,据图分析并填空。
思考: 什么调节机制在控制人体的 产热和散热呢?
神经 ——激素
如何进行调节和控制的?
炎热 环境 中
感受器 兴奋
传入神经
感受器 寒冷
兴奋
环境
中传Βιβλιοθήκη 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
传出神经
增加汗的 分泌,使 皮肤的血 管舒张
减少运动
肾上腺素、使皮肤血 甲状腺素 管收缩, 分泌增加 汗腺分泌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是生物体内调节机制的两种主要形式。
神经调节主要通过神经系统传递电信号来调节生理过程,而体液调节则通过体液中的化学物质来调节生理过程。
虽然二者有所不同,但在维持生物体内稳定状态方面,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与互动。
神经调节在生物体内起着快速反应、传导迅速、调节迅速等特点。
当感知到外部和内部环境的变化时,神经系统会迅速传递电信号,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例如,当人体体温过高时,体表的温度感受器会感知到温度的升高,并通过感觉神经纤维传递给中枢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接收到这一信息后,会调节体温调节中枢,通过指令传递给相应的效应器,如汗腺,促使其分泌汗液进行降温。
在这个过程中,神经系统起到了快速传导和调节的作用,使体温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到适宜的范围。
体液调节是机体通过改变体内的体液成分和浓度来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
体液调节主要通过激素的分泌和作用来实现。
例如,当机体血糖过高时,胰岛素会被胰岛细胞分泌入血,并使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增加,同时抑制肝葡萄糖产生,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在这个过程中,胰岛素的分泌和作用起到了调节血糖水平的作用,维持了机体的内稳态。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与互动。
神经调节通过感知外界刺激并传递相应的信号,可以激活体液调节系统。
例如,当机体受到威胁时,神经系统可以通过释放催产素和肾上腺素等激素来调动机体的抗应激反应,使机体进入应激状态。
另外,体液调节也可以通过神经系统进行调节。
例如,高温刺激神经系统后,体液调节会通过释放抗利尿激素来增加尿液排出,以调节体温。
总之,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在维持生物体内稳定状态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
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与互动,相互协调来适应和调节不同的内外环境变化,保持机体的正常功能。
这种联系与互动使得生物体能够在不同的应激情况下保持稳定,并适应环境的变化。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神经调节是通过反射弧,⽽体液调节是通过体液运输调节。
神经调节⽐较迅速,体液调节较缓慢。
神经调节⽐较准确,体液调节⽐较局限,较亡泛。
神经调节时间⽐较短暂,体液调节⽐较长。
关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
A.以体液调节为主
B.以神经调节为主
C.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是各⾃独⽴,互不联系的
D.体液调节依附神经调节
答案:B
区别和联系
1、作⽤⽅式不同:
神经调节是通过反射弧进⾏调节,⽽体液调节是通过体液运输调节。
2、反应速度不同:
神经调节反应⽐较迅速,体液调节反应较缓慢。
3、作⽤时间不同:
神经调节时间⽐较短暂,体液调节时间⽐较长。
联系:
内分泌腺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体液调节可以看做是神经调节的⼀个环节;⽽体液调节对神经系统也有作⽤,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两者常常同时调节⽣命活动。
高二生物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1.人体内的温度,在37℃左右
2.临床测定 口腔:36.7—37.7 (37.2) 腋窝:36.0—37.4 (36.8) 直肠:36.9—37.9 (37.5)
人的体温及其测定
第七页,共26页。
思考:维持恒定的体温有什么好处? 体温恒定是是人和动物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基本条件;体温过高和过低,都会影响新陈代谢的正 常进行,严重时导致死亡。
钠盐 钾盐
食物 食物
去路
①肾脏排尿 ②皮肤排汗 ③肺排除水汽 ④大肠排便
①肾脏排尿 ②皮肤排汗
①肾脏排尿 ④大肠排便
第二十页,共26页。
饮水不足、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
细胞外液渗透压
升高
(+)
细
(-)
胞
外
液
渗
透
压
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
大脑皮层
(-)
细
胞
外
液
渗
垂体
透
压
产生渴觉
抗利尿激素
(+)
下
下
降
主动饮水
体温降低
正常体温
(动态平衡)
第十六页,共26页。
炎热环境中
温觉感受器兴奋
冷觉感受器兴奋
寒冷环境中
传入神经
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传出神经
增加汗的分泌,使 皮肤的血管舒张
肾上腺素、甲状 腺素分泌减少
肾上腺素、甲状腺 素分泌增加
使皮肤血管收缩,汗 腺分泌减少
增加散热
产热减少
温度降低
产热增加
当人处于炎热环境中
第十五页,共26页。
通过神经-体液调节
发出信息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公开课)
晚练第12题
12.人是恒温动物,在一定范围内能够随外界温度变化来调 整自身的产热和散热,从而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假如正常个 体处于0 ℃的环境中,产热为a1,散热为b1;处于30 ℃的环境 中,产热为a2,散热为b2。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同30 ℃环境相比,人处于0 ℃环境中要通过增加产热,减
√ 少散热以维持体温稳定,因此a1>a2,b1<b2 √
B.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但冷的感觉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 C.从30 ℃的环境中进入0 ℃的环境中,人体甲状腺激素和肾 上腺素的分泌会增强,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加 D.从30 ℃的环境中进入0 ℃的环境中,皮肤会起鸡皮疙瘩, 这属于条件反射
尿液 体积(mL/单 位时间) 注射食盐水前 注射食盐水后 25 40 Na+ (mg/kg) 15 12 K+ (mg/kg) 35 30 血浆
Na+(mg/kg)
155 135
K+ (mg/kg) 45 37
√
A.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B.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 C.肾小管重吸收水的能力增强 D.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
×(4)哺乳动物因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其下丘脑渗透压感受
一、下丘脑
1、作为神经中枢:体温调节中枢、水盐平衡调节中枢 2、作为感受器: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 3、作为效应器: 合成分泌抗利尿激素 4、作为内分泌腺: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
二、抗利尿激素
1、作用: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2、合成分泌部位:下丘脑 3、释放部位:垂体
抓主干、重发散
例如: 1、什么是渗透压? 如何判断渗透压的大小? 血浆渗透压升高造成组织水肿吗? 2、抗利尿激素能否口服? 抗利尿激素作用的特点?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是生物体内两种重要的调节机制,它们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着生物体内稳定的内环境,使机体能够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神经调节是通过神经系统来实现对生理功能的调节和协调。
神经系统是由大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组成的复杂网络,具有高度的集成和传导能力。
神经调节主要通过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神经冲动来实现。
当机体内外环境发生变化时,感觉神经元会感知到这些变化,并将信息传递给中枢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在接受到这些信息后,会发出相应的指令,通过神经冲动传递到相应的效应器,如肌肉、腺体等,从而调节相应的生理功能。
例如,当机体遇到威胁或危险时,神经调节会导致体征的变化,如心率加快、呼吸加深等,以使机体能够更好地应对环境的挑战。
体液调节是通过体液系统来实现对生理功能的调节和协调。
体液系统包括内分泌系统和生理调节系统,它们通过分泌激素和调节体液的组分浓度来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内分泌系统由内分泌腺和靶器官组成,内分泌腺分泌激素进入血液循环中,通过血液传递到靶器官上,从而调节器官的生理功能。
生理调节系统包括呼吸、循环、消化等系统,它们通过调节体液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钠、钙、葡萄糖等物质的浓度来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例如,当血液中的钠离子浓度过低时,肾脏会分泌抗利尿激素,使体液中的钠离子浓度恢复正常。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共同维持了生物体内稳定的内环境。
神经调节往往是体液调节的先导和调节中枢。
当机体遇到外界刺激时,感觉神经元会受到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通过神经系统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接受到这些神经冲动后,会发出相应的指令,通过神经传导途径传递到相应的效应器上。
这些指令可以影响到体液调节系统,如刺激肾脏分泌激素、调节血液中的荷尔蒙水平等。
体液调节系统通过分泌激素或调节体液的组分浓度,能够影响到神经系统的功能,如调节神经元的兴奋性、改变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等。
因此,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相互补充、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生物体内环境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