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教案
小学劳动法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劳动法的基本概念、适用范围和主要条款。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劳动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提高法律意识。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情怀,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二、教学重点1. 劳动法的基本概念和适用范围。
2. 劳动法的主要条款,如工作时间、工资待遇、劳动保护等。
三、教学难点1. 劳动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如何运用劳动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劳动法相关教材、案例、多媒体课件等。
2. 学生准备:预习劳动法相关内容,了解自身合法权益。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劳动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劳动法的了解和认识。
(二)讲授新课1. 劳动法的基本概念和适用范围。
- 教师讲解劳动法的定义、适用范围、调整对象等。
- 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对劳动法的认识。
2. 劳动法的主要条款。
- 工作时间:讲解法定工作时间、加班工资等。
- 工资待遇:讲解工资支付、工资水平等。
- 劳动保护:讲解劳动安全、健康、卫生等。
(三)案例分析1. 教师选取典型案例,分析劳动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劳动法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1. 查阅资料,了解劳动法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方面的具体案例。
2. 思考如何运用劳动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总结教学经验。
2. 学生反思自身学习情况,提出改进建议。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关注学生的参与度、讨论积极性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3. 考核测试:通过考试评估学生对劳动法的掌握程度。
《劳动法教案》课件
《劳动法教案》课件第一章:劳动法的概述1.1 劳动法的定义解释劳动法的概念和基本内涵强调劳动法的重要性和作用1.2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介绍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如平等就业、劳动保护、劳动权益等解释这些原则的意义和应用1.3 劳动法的适用范围说明劳动法适用的对象和范围,包括劳动者、用人单位等探讨劳动法在不同情况下的适用性问题第二章:劳动者的权益与义务2.1 劳动者的权益阐述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如劳动条件、工资待遇、工时休息等探讨劳动者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2.2 劳动者的义务介绍劳动者应尽的义务,如履行劳动合同、遵守劳动纪律等分析劳动者不履行义务可能面临的法律责任2.3 劳动者的权益保护讲解劳动者的权益保护机制,如劳动争议解决、劳动监察等探讨劳动者如何寻求法律帮助和维权途径第三章:劳动合同与劳动争议3.1 劳动合同的签订与解除讲解劳动合同的签订程序和要件,如双方意思表示、合同内容等探讨劳动合同的解除条件和方式,如双方协商、法定解除等3.2 劳动争议的产生与解决分析劳动争议的产生原因和常见类型介绍劳动争议的解决途径,如协商、调解、仲裁、诉讼等3.3 劳动争议的法律规定阐述劳动争议处理的法律规定和程序探讨劳动争议解决的注意事项和法律责任第四章:劳动保护与劳动条件4.1 劳动保护的基本内容介绍劳动保护的基本要求和标准,如安全卫生、职业病防治等强调用人单位对劳动保护的责任和义务4.2 劳动条件的基本规定阐述劳动条件的基本内容,如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报酬等分析劳动条件的调整和变更机制4.3 劳动保护与劳动条件的法律保障讲解劳动保护与劳动条件的法律保障机制,如劳动监察、行政处罚等探讨劳动保护与劳动条件的法律责任和追究途径第五章:劳动者的培训与发展5.1 劳动者的培训权利与义务阐述劳动者的培训权利和义务,如参加培训、提升技能等探讨劳动者如何行使培训权利和履行培训义务5.2 劳动者的职业发展介绍劳动者的职业发展机会和途径,如晋升、转岗等分析劳动者职业发展的限制和条件5.3 劳动者的培训与发展政策讲解国家和用人单位对劳动者培训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探讨劳动者如何利用这些政策和措施实现自身发展。
模板-劳动法律法规教案
模板-劳动法律法规教案
本教案旨在为初学者提供劳动法律法规的基础知识,并提供相关案例和实践操作,以便更好地了解和应用劳动法律法规。
教案内容如下:
一、劳动法律法规的概念和作用
1. 劳动法律法规的定义
2. 劳动法律法规的作用
二、劳动合同法律法规
1. 劳动合同法的基本要求
2. 涉及到的相关法规
3. 案例分析
三、劳动报酬的法规
1. 劳动报酬的基本要求
2. 对于加班、福利等的规定
3. 案例分析
四、工伤及社会保险法规
1. 工伤保险法规
2. 社会保险法规
3. 案例分析
五、用人单位违法责任的法规
1. 用人单位违规行为的类型及其法律后果
2. 案例分析
本教案的最后部分是实践操作,学员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情况,进行一些模拟操作,以此来提高对于劳动法律法规的熟练掌握程度。
六、实践操作
1. 劳动合同的起草
2. 薪资计算及相关政策的执行
3. 公司应急预案制定
以上是本教案的全部内容,希望初学者能够通过学习和操作,更好地了解和应用劳动法律法规,进而实现自身的职业规划目标。
《劳动法学教案》课件2
《劳动法学教案》PPT课件第一章:劳动法的概念与调整对象1.1 劳动法的定义解释劳动法的基本含义和特征强调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及与之相关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1.2 劳动法的调整对象阐述劳动法调整的劳动关系及社会关系的内容分析劳动法调整的对象的范围和性质第二章:劳动法的宗旨与原则2.1 劳动法的宗旨解释劳动法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目的强调劳动法在保障劳动者权益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2.2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阐述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如劳动平等、劳动保障、劳动保护等分析劳动法原则在实际劳动关系中的应用和意义第三章:劳动者的权益与义务3.1 劳动者的权益列举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如劳动就业权、工资权、休息休假权等解释劳动法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措施3.2 劳动者的义务阐述劳动者的基本义务,如履行劳动合同、遵守劳动纪律等分析劳动者义务的履行对劳动关系的影响第四章:劳动关系的建立、变更与解除4.1 劳动关系的建立解释劳动合同的签订、生效和终止的条件强调劳动合同在劳动关系建立中的重要作用4.2 劳动关系的变更阐述劳动关系变更的情形和程序分析劳动法对劳动关系变更的规定及其意义4.3 劳动关系的解除列举劳动法规定的解除劳动关系的情形解释劳动法对劳动关系解除的程序和补偿要求第五章:劳动争议的处理5.1 劳动争议的定义与类型解释劳动争议的含义和特点列举常见的劳动争议类型,如工资争议、加班费争议等5.2 劳动争议的处理程序阐述劳动争议处理的途径,如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分析劳动法对劳动争议处理程序的规定及其作用《劳动法学教案》PPT课件第六章:劳动保护与劳动安全6.1 劳动保护的含义与内容解释劳动保护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列举劳动保护的主要内容,如劳动条件、劳动环境、职业健康等6.2 劳动安全的原则与措施阐述劳动安全的基本原则,如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等分析劳动法对劳动安全的措施规定及其实施第七章:女职工与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7.1 女职工的特殊保护解释女职工特殊保护的含义和目的列举劳动法对女职工特殊保护的规定,如哺乳时间、产假等7.2 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阐述未成年工特殊保护的原因和意义分析劳动法对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措施,如就业岗位限制、工种限制等第八章:劳动时间与休息休假8.1 劳动时间的规定解释劳动时间的基本概念和规定阐述劳动法对劳动时间的规定及其意义8.2 休息休假的权利与规定列举劳动者的休息休假权利分析劳动法对休息休假的规定及其保障第九章:工资制度与工资权益保护9.1 工资制度的基本概念与类型解释工资制度的基本概念和类型强调工资制度在劳动关系中的重要性9.2 工资权益的保护阐述劳动法对工资权益的保护措施分析工资权益保护的实际应用和意义第十章:社会保险与福利制度10.1 社会保险的基本概念与类型解释社会保险的基本概念和类型强调社会保险在保障劳动者权益中的作用10.2 福利制度的内容与规定列举劳动者的福利制度内容分析劳动法对福利制度的规定及其意义《劳动法学教案》PPT课件第十一章:劳动法律责任与争议处理11.1 劳动法律责任的含义与类型解释劳动法律责任的基本概念和类型强调劳动法律责任在劳动关系中的重要性11.2 劳动争议处理的法律规定阐述劳动法对劳动争议处理的法律规定分析劳动争议处理的实际程序和方式第十二章:劳动监督检查与法律责任12.1 劳动监督检查的含义与职责解释劳动监督检查的基本概念和职责强调劳动监督检查在维护劳动者权益中的作用12.2 劳动监督检查的法律责任阐述劳动法对劳动监督检查的法律责任规定分析劳动监督检查法律责任的实际应用和意义第十三章:集体合同与劳动争议预防13.1 集体合同的含义与类型解释集体合同的基本概念和类型强调集体合同在劳动关系中的重要性13.2 劳动争议的预防与处理阐述劳动法对劳动争议预防和处理的规定分析劳动争议预防的实际措施和处理方式第十四章:劳动派遣制度14.1 劳动派遣的含义与类型解释劳动派遣的基本概念和类型强调劳动派遣在现代劳动关系中的角色14.2 劳动派遣的法律规定与争议处理阐述劳动法对劳动派遣的法律规定分析劳动派遣中出现的争议处理方式和实际应用第十五章:劳动法的国际视野15.1 劳动法的国际标准与实践解释劳动法的国际标准,如国际劳工组织公约等分析劳动法的国际实践和影响15.2 我国劳动法与国际劳动法的衔接与差异阐述我国劳动法与国际劳动法的衔接和差异讨论我国劳动法在国际化背景下的挑战与展望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劳动法的定义与特征、劳动关系的建立与解除、劳动者的权益与义务、劳动保护与劳动安全、女职工与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工资制度与工资权益保护、社会保险与福利制度、劳动法律责任与争议处理、集体合同与劳动争议预防、劳动派遣制度、劳动法的国际视野。
初中劳动法教案
初中劳动法教案一、活动目的1. 让学生了解劳动法的基本内容和原则,提高法律意识。
2. 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
3. 引导学生认识到劳动权益的重要性,增强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
二、课前准备1. 收集相关的劳动法资料和案例。
2. 准备教室环境布置,营造劳动氛围。
三、活动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劳动的短片,引发学生对劳动的思考,引出劳动法的重要性。
2. 劳动法基本概念:介绍劳动法的定义、目的和原则,让学生了解劳动法的基本框架。
3. 劳动权益解读:讲解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如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等,让学生明白自己的权益。
4. 劳动案例分析:分享一些劳动争议案例,让学生学会分析劳动纠纷,提高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
5. 讨论与交流:分组讨论劳动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经验。
6. 行动计划:引导学生制定自己的劳动计划,如参与家务、社会公益活动等,培养热爱劳动的习惯。
7.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谈谈对劳动法的认识和体会,总结劳动法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劳动法的基本内容和原则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参与劳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学生对劳动权益维护的意识和能力。
五、教学资源1. 劳动法教材或资料。
2. 劳动案例。
3. 视频或图片素材。
六、教学建议1.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和案例。
2. 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3. 教师要起到引导和辅导的作用,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劳动法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了解劳动法的基本内容,认识到劳动权益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成为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一员。
同时,教师也要不断学习和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好的指导和帮助。
劳动法学教案范文
劳动法学教案范文教案主题:劳动法学导论教学目标:1.理解劳动法学的定义和目的;2.了解劳动法学的基本原则和体系;3.掌握劳动法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法律制度;4.培养学生对劳动法学实际问题的分析思维和解决能力。
教学重点:1.劳动法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法律制度;2.劳动法学的发展历程;3.劳动法学的基本原则和体系。
教学难点:1.劳动法学的基本原则和体系;2.劳动法学的实际应用。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教学课件;2.三位学生演示案例。
教学过程:一、引入(10分钟)1.通过案例或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劳动法学的概念,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需要劳动法。
2.解答学生提问,澄清学生对劳动法学的认知。
二、劳动法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法律制度(20分钟)1.通过PPT介绍劳动法学的定义和目的,使学生了解劳动法学是什么以及它的目的是什么。
2.简要介绍劳动法学的基本法律制度,如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处理法等。
3.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对劳动法学的兴趣。
三、劳动法学的发展历程(20分钟)1.通过PPT展示劳动法学的发展历程,包括古代的奴隶制、封建社会的世仆制、工业革命时期的工人保护法等。
2.让学生通过案例演示或小组讨论的方式,对不同历史时期的劳动法进行对比分析,强调劳动法发展的必然性和重要性。
四、劳动法学的基本原则和体系(30分钟)1.通过PPT介绍劳动法学的基本原则,如平等原则、保护原则、自由原则等,以及劳动法学的体系,如劳动关系制度、劳动保护制度等。
2.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原则和体系在实际中的运用。
五、劳动法学的实际应用(20分钟)1.请求三名学生上台演示具体劳动法案例,如劳动合同解除、工资拖欠等。
让学生分析案例中涉及的劳动法问题和解决办法。
2.分组讨论其他类似案例,并让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六、总结与评价(10分钟)1.总结劳动法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法律制度,以及劳动法学的发展历程、基本原则和体系;2.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教学评价,并对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解答和辅导。
大学思修《劳动法》的教案
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授课班级:XX级XX班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劳动法》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掌握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劳动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劳动的尊重,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教学重点:1.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2. 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3. 运用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教学难点:1. 如何正确理解和运用《劳动法》2. 如何在实际工作中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劳动法》的背景和意义。
2. 提问:大家平时是否关注过《劳动法》?为什么?二、讲授新课1.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a. 公平原则b. 保障原则c. 协调原则d. 发展原则2. 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a. 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劳动报酬权、休息休假权、劳动安全卫生权、社会保险和福利权、职业培训权、劳动争议处理权等。
b. 劳动者的基本义务:遵守劳动纪律、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维护劳动安全、保守商业秘密等。
三、案例分析1. 案例一:某公司拖欠员工工资,员工如何维权?2. 案例二:某员工在工作中受伤,如何依法索赔?四、课堂讨论1. 如何正确理解和运用《劳动法》?2. 如何在实际工作中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五、总结1. 强调《劳动法》的重要性。
2. 呼吁大家关注自身合法权益,依法维权。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内容1. 回顾《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和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2. 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二、讲授新课1. 《劳动法》的适用范围和调整对象2. 劳动合同制度a. 劳动合同的订立b. 劳动合同的履行c. 劳动合同的变更和解除d. 劳动合同的终止三、案例分析1. 案例一:某员工与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是否合法?2. 案例二:某员工在公司被无故辞退,如何维权?四、课堂讨论1. 如何签订合法的劳动合同?2. 在劳动合同履行过程中,劳动者应注意哪些问题?五、总结1. 强调劳动合同的重要性。
劳动法的教案
劳动法的教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1. 劳动者的权益和义务2. 劳动保护3. 劳动时间4. 劳动报酬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法的基本内容,认识到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
3. 提高学生维护自己权益的意识,增强法律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劳动法的基本内容和劳动者权益的保护。
难点:劳动法相关法律法规的具体应用和维权途径。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真实案例,介绍劳动者在工作中遇到的权益受损情况,引发学生对劳动法的关注。
2. 教材讲解:引导学生学习劳动法的相关章节,详细讲解劳动者权益和义务、劳动保护、劳动时间、劳动报酬等方面的内容。
3. 例题讲解:挑选一些与劳动法相关的典型案例,分析案例中劳动者的权益是否得到保护,以及如何运用劳动法维护自己的权益。
4. 随堂练习:为学生提供一些关于劳动法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运用劳动法保护自己的权益,分享维权经验。
7.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深入了解劳动法相关法律法规,寻找身边的维权实例,并结合实际分析。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劳动者的权益和义务2. 劳动保护3. 劳动时间4. 劳动报酬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了解身边的劳动者权益保护情况,举例说明。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劳动法相关内容,让学生了解了劳动者权益的保护,但在实际运用中,学生可能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多地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劳动法维权。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与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实习等,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体会劳动法的重要性,提高维权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1. 劳动者的权益和义务2. 劳动保护3. 劳动时间4. 劳动报酬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教学内容中,劳动者的权益和义务、劳动保护、劳动时间、劳动报酬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
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教案
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教案第一章:劳动法概述1.1 劳动法的定义与作用1.2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1.3 劳动法的适用范围1.4 劳动法的制定与修订过程第二章: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2.1 劳动者的基本权利2.2 劳动者的基本义务2.3 特殊劳动者的权益保护2.4 劳动者权益的实现与保障第三章:劳动合同3.1 劳动合同的定义与类型3.2 劳动合同的订立与生效3.3 劳动合同的内容与效力3.4 劳动合同的解除与终止第四章:劳动争议处理4.1 劳动争议的定义与类型4.2 劳动争议的处理程序4.3 劳动仲裁的组织与程序4.4 劳动争议的司法处理第五章:劳动保护与职业健康5.1 劳动保护的基本要求5.2 劳动保护的主要内容5.3 职业健康与职业病防治5.4 劳动保护的监督与法律责任第六章:工资与工时制度6.1 工资制度的基本原则6.2 工资的支付与计算6.3 工时的规定与计算6.4 加班加点工资的支付与管理第七章:劳动安全与卫生7.1 劳动安全的基本要求7.2 劳动安全的技术措施与管理措施7.3 职业病防治与职业健康检查7.4 安全事故的处理与法律责任第八章: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8.1 女职工的特殊保护8.2 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8.3 特殊保护的实施与监管8.4 违反特殊保护规定的法律责任第九章:社会保障法基本制度9.1 社会保障法的定义与作用9.2 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内容9.3 社会保险的管理与运行9.4 社会保障法的实施与监督第十章:法律责任与争议处理10.1 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的法律责任10.2 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的争议处理10.3 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与追究10.4 争议解决的途径与程序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劳动法的定义与作用:重点关注劳动法调整的对象和劳动法的法律效力。
补充和说明劳动法调整的对象包括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以及基础上产生的劳动权利和义务。
劳动法的法律效力体现在对劳动关系双方的法律约束力,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
《劳动法学教案》课件
《劳动法学教案》课件第一章:劳动法的基本概念与原则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法的定义和调整对象。
2. 掌握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3. 理解劳动法的作用和意义。
二、教学内容1. 劳动法的定义和调整对象2.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诚实信用的原则合法有序的原则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劳动法的定义、调整对象和基本原则。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四、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劳动法的基本理解和看法。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案例分析,检验学生对劳动法知识的掌握。
第二章:劳动者的权益与义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2. 掌握劳动者的义务。
3. 理解劳动者权益与义务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1. 劳动者的合法权益2. 劳动者的义务3. 劳动者权益与义务的关系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和义务。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劳动者权益与义务的关系。
四、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劳动者权益与义务的理解。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案例分析,检验学生对劳动者权益与义务知识的掌握。
第三章:劳动合同的签订与解除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合同的签订和解除程序。
2. 掌握劳动合同的主要条款。
3. 理解劳动合同签订和解除的法律规定。
二、教学内容1. 劳动合同的签订程序2. 劳动合同的主要条款3. 劳动合同的解除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劳动合同的签订程序、主要条款和解除法律规定。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劳动合同签订和解除的法律规定。
四、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劳动合同签订和解除的理解。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案例分析,检验学生对劳动合同签订和解除知识的掌握。
第四章:劳动争议的处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争议的处理程序。
(完整版)《劳动法》教案
(完整版)《劳动法》教案教学⽬的:了解劳动法产⽣的原因和发展历程,以及劳动法的体系框架。
掌握劳动法的概念、调整对象及其适⽤范围,掌握劳动关系的概念、特征和分类,掌握劳动关系的主体、内容与客体。
重点与难点:在实务中,能够区分劳动关系和劳务关系,熟悉劳动关系的举证责任和证据范畴。
教学⽅式:讲授授课课时:2课时教学内容:第⼀章劳动法概述⼀、课程简介⼆、劳动法的产⽣及发展历程1、产⽣的前提2、资本主义国家劳动法的产⽣和发展3、我国劳动法的概况三、劳动法的概念及其体系框架1、劳动法的概念(1)宪法中关于劳动问题的规定(2)劳动法律(3)劳动⾏政法规(4)劳动规章(5)地⽅性劳动法规和地⽅劳动规章(6)其他法律中关于劳动⽅⾯的规定(7)最⾼⼈民法院有关司法解释2、劳动法的体系框架包括但并不限于以下⼏部分:劳动就业法、劳动关系协调法、劳动基准法、社会保险法、劳动争议处理法。
四、劳动法的调整对象及其适⽤范围1、主要调整对象是劳动劳动关系(1)劳动关系的概念(2)劳动关系的特征(3)区分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4)劳动关系的分类(5)劳动关系的举证责任以及劳动关系主体的确定2、劳动法调整的其他社会关系3、劳动法的适⽤范围五、劳动法律关系1、劳动法律关系的概念是劳动法调整劳动关系⽽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是劳动关系在法律上的体现,是劳动关系为劳动法律规范所调整⽽产⽣的结果。
重点:注意区分劳动法律关系与劳动关系。
劳动法律关系与劳动关系不同:1劳动关系是⽣产关系的组成部分,属于经济基础范畴;劳动法律关系则是意志关系,属于上层建筑范畴。
2劳动关系的形成是以劳动为前提,发⽣在实现社会劳动过程中;劳动法律关系的形成则是以劳动法律规范的存在为前提,发⽣在劳动法律规范调整劳动关系的范围内。
3劳动关系的内容是劳动,劳动者提供劳动⼒,⽤⼈单位使⽤劳动⼒,双⽅形成劳动⼒的⽀配与被⽀配关系;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则是法定的权利义务,双⽅当事⼈必须依法享受权利并承担义务。
2024版年度版《劳动法》教案
劳动法是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 关系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 总称。
调整对象
劳动法主要调整的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 之间的劳动关系,同时还涉及与劳动关 系密切相关的其他社会关系,如劳动行 政关系、社会保险关系等。
2024/2/3
4
劳动法基本原则
1
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原则
劳动法以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为基本宗旨,确保 劳动者在劳动关系中的平等地位和各项权益。
04
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新建、 改建、扩建工程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 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2024/2/3
24
女职工禁忌从事岗位及特殊保护措施
女职工禁忌从事矿山井下、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 强度的劳动和其他禁忌从事的劳动。
用人单位不得安排女职工在经期从事高处、低温、冷水 作业和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
32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2/3
33
2024/2/3
17
04
工资福利与社会保险待遇
Chapter
024/2/3
工资构成
基本工资、绩效工资、津贴补贴、奖 金等。
支付方式
货币支付、银行转账等,需符合法定 货币形式和支付周期要求。
19
福利待遇种类和标准
2024/2/3
福利待遇种类
包括但不限于带薪休假、节日福利、住房补贴、交通补贴、通 讯补贴等。
2024/2/3
21
劳动争议中工资福利问题处理
劳动争议解决途径
协商、调解、仲裁、诉讼等。
2024/2/3
工资福利争议处理原则
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和企业正常运 营秩序。
劳动法教案.doc
劳动法第一章、劳动法的基本原理一、劳动法的概念、意义•1、劳动法: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相联系的某些其他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劳动:基于契约上义务在从属的关系所为之职业上有偿的劳动二、劳动法的调整对象(一)劳动关系(二)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1、处理劳动争议而发生的关系2、执行社会保险方面的关系3、监督劳动法执行方面的关系4、工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5、劳动管理方面发生的关系三、劳动法的适用范围1、在中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2、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实行劳动合同制度的以及按规定应实行劳动合同制度的工勤人员3、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组织的人员不适用劳动法的范围:农村劳动者(乡镇企业职工和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除外)、现役军人、家庭保姆第二章劳动法律关系•一、劳动法律关系的含义和特征•含义:是劳动法调整劳动关系所形成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在实现劳动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特点:1、主体的特定性及双方的平等性和隶属性2、以国家意志为主导、当事人意志为主体3、具有在社会劳动过程中形成和实现的特性※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联系与区别•(1)双方当事人及其关系不同。
劳动关系当事人一方劳动者是自然人,另一方是用人单位;劳动者必须加入用人单位,成为其中一员,并且遵守单位的规章制度,双方存在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反映的是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的关系。
劳务关系当事人一方或双方既可以是法人,也可以是其他组织,还可以是自然人;劳务提供者无须加人另一方,双方不存在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反映的是一次性使用劳动力的商品交换关系。
•(2)劳动风险责任承担不同。
作为劳动关系当事人一方的用人单位组织劳动,享有劳动支配权,因而有义务承担劳动风险责任。
作为劳务关系当事人一方的劳务提供者自行安排劳动,自己承担劳动风险责任。
(3)劳动报酬的性质、支付方式不同。
基于劳动关系发生的劳动报酬是工资,具有按劳分配性质,其支付方式特定化为一种持续的、定期的支付。
劳动法思政课程教案
劳动法思政课程教案教案名称:劳动法思政课程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劳动法的基本概念和内容,掌握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和核心价值观。
2. 培养学生对劳动法的法律意识,增强学生的法律素养和法律道德观念。
3. 提高学生的法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守法意识和合理维权能力。
教学重点:1. 劳动法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2.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和核心价值观。
3. 劳动法的实施与维权。
教学难点:1. 劳动法的实施和维权的实际问题。
2. 学生对劳动法价值理念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导入】1. 引导学生思考:你在生活中常见的与劳动法相关的情景是哪些?你对劳动法有哪些基本了解?2. 提出教学问题:什么是劳动法?劳动法的重要性是什么?【讲解】3. 讲解劳动法的基本概念和内容:a. 劳动法的定义和范围;b. 劳动关系的构成要素;c. 劳动合同的基本要素。
4. 分析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和核心价值观:a. 平等自愿原则;b. 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原则;c. 公平公正的原则。
【案例分析】5. 通过一个常见的劳动纠纷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劳动法的实施和维权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合理维护自己的权益,并遵守劳动法规定。
可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讨论。
【讲解】6. 结合案例分析讲解维权的相关法律程序和途径,并强调法律意识和法律行为的重要性。
【讨论和总结】7. 小组讨论:结合个人或身边的案例,讨论劳动法的实施和维权的方法和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和建议。
8. 总结课堂内容,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强调劳动法的重要性和核心价值观。
【作业布置】9.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并结合劳动法的相关知识,提出解决办法和建议。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的成果,个人作业的完成情况,对学生的课堂互动参与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新劳动法培训教案
新劳动法培训教案教案:新劳动法培训教学内容:1.新劳动法的背景和意义2.新劳动法的主要内容和条款解读3.新劳动法对劳动关系的影响和变化4.如何正确执行新劳动法教学目标:1.了解新劳动法的背景和意义,明确其出台的目的和意义。
2.掌握新劳动法的主要内容和条款,能够准确解读并理解其规定。
3.理解新劳动法对劳动关系的影响和变化,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做出相应的应对和调整。
4.学会正确执行新劳动法,避免违法行为,保护劳动者的权益。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劳动法背景和意义(15分钟)1.通过讲述新劳动法的出台背景和意义,引起学员的兴趣和关注。
2.介绍新劳动法的主要目的,即进一步保护劳动者的权益,促进和谐劳动关系的形成。
第二步:讲解新劳动法的主要内容和条款(30分钟)1.详细解读新劳动法的主要内容,包括工时、休假、工资、合同、解雇等方面的规定。
2.逐条解释新劳动法中的关键条款,帮助学员理解其具体含义和应用范围。
3.结合实际案例,讲解新劳动法在实践中的具体操作和应用。
第三步:分析新劳动法对劳动关系的影响和变化(30分钟)1.分析新劳动法对雇主和劳动者的权益的影响和保护程度。
2.分析新劳动法对企业运营和管理的影响,包括用工成本、用工环境等方面的变化。
3.分析新劳动法对劳动关系的影响,包括劳动纠纷的处理、劳动关系的平衡等方面的变化。
第四步:讲解如何正确执行新劳动法(30分钟)1.总结新劳动法的主要要点和执行原则,如公正、合法、公平等。
2.介绍新劳动法的执行程序和注意事项,如签订合同、支付工资、履行雇佣义务等方面的要求。
3.提供常见问题解答,解决学员对新劳动法执行中的疑惑和困惑。
第五步:总结与课程结束(15分钟)1.总结新劳动法的主要内容和要点,强调学员的学习收获和重点内容。
2.提醒学员牢记新劳动法的执行要求,遵守相关规定,保护自己的权益。
3.鼓励学员学以致用,将新劳动法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和法治思维。
《劳动法教案》课件
《劳动法教案》课件一、教案基本信息1.1 科目:劳动法1.2 课时:45分钟1.3 年级/年级段:高中1.4 教学目标:了解劳动法的基本概念和作用掌握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了解劳动合同的签订和解除认识劳动争议的解决途径二、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劳动法的基本概念、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劳动合同的签订和解除、劳动争议的解决途径2.2 教学难点:劳动法具体条款的理解和应用三、教学方法3.1 讲授法:讲解劳动法的基本概念、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劳动合同的签订和解除、劳动争议的解决途径3.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劳动法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劳动法的应用3.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劳动法相关问题,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四、教学准备4.1 教材:《劳动法》4.2 课件:制作劳动法教案课件,包括图片、视频、动画等多媒体素材4.3 案例材料:收集相关的劳动法案例材料,用于课堂分析五、教学过程5.1 导入:通过引入新闻报道或实际案例,引起学生对劳动法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5.2 讲解劳动法的基本概念,包括劳动法的定义、作用和基本原则。
引导学生了解劳动法的重要性和适用范围。
5.3 讲解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包括劳动者的基本权利、特殊劳动者的权益保护以及劳动者的义务。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劳动者权益的具体内容和保障途径。
5.4 讲解劳动合同的签订和解除,包括劳动合同的订立程序、内容要求、解除和终止条件等。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劳动合同的具体操作和法律规定。
5.5 讲解劳动争议的解决途径,包括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
引导学生了解劳动争议解决的程序和规定,并强调合法维权的重要性。
5.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劳动法对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保护作用。
5.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劳动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活动6.1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劳动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在工作中遇到不公平待遇时如何维权。
政治课劳动法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劳动法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
- 熟悉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和适用范围。
- 掌握劳动法中关于劳动者权益保护的具体规定。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劳动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
3. 情感目标:- 增强学生对劳动法的尊重和遵守意识。
-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 劳动者权益保护的具体规定。
2. 教学难点:- 劳动法在实际应用中的操作性和法律适用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 教材、相关法律法规文件、多媒体教学设备。
- 案例分析、互动讨论材料。
2. 学生准备:- 预习教材相关内容。
- 收集与劳动法相关的案例。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劳动法吗?劳动法有哪些主要内容?2. 通过简短讲解,引入劳动法的基本概念。
(二)讲授新课1.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讲解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如:保障劳动者权益原则、公平原则、平等原则等。
- 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这些原则在劳动法中的具体体现。
2. 劳动法的主要内容- 讲解劳动法的主要内容,包括劳动合同、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工资、社会保险、劳动争议处理等。
- 强调这些内容对于维护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性。
3. 劳动者权益保护- 分析劳动者权益保护的具体规定,如:劳动者的工资权益、休息休假权益、社会保险权益等。
-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劳动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案例分析1. 选择与劳动法相关的典型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讨论。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劳动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课堂互动1.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劳动争议处理过程。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共同探讨劳动法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
(五)总结与作业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劳动法的重要性。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收集与劳动法相关的资料,进行进一步学习。
小学劳动法教案模板及范文
一、教案模板【课程名称】小学劳动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法的概念和基本内容。
2. 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
3. 提高学生运用劳动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劳动法的概念和基本内容。
2. 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3. 劳动争议的处理方式。
【教学重点】1. 劳动法的概念和基本内容。
2. 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教学难点】1. 劳动争议的处理方式。
2. 学生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劳动法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2. 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劳动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劳动法相关话题,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材、课件、案例资料等。
2. 学生准备:提前预习教材,了解劳动法的基本概念。
二、教案范文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法的概念和基本内容。
2. 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教学内容】1. 劳动法的概念和基本内容。
2. 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劳动法的概念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什么是劳动法?劳动法对我们有什么作用?二、新课讲解1. 讲解劳动法的概念: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一种法律规范。
2. 讲解劳动法的基本内容: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劳动保护,劳动合同,劳动争议处理等。
3. 讲解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劳动者享有取得劳动报酬、休息休假、社会保险和福利等权利,同时应履行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等义务。
三、案例分析1. 教师提供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
四、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劳动法的重要性。
2. 提问:你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争议的处理方式。
2. 培养学生的维权意识。
【教学内容】1. 劳动争议的处理方式。
《劳动法教案》课件
《劳动法教案》PPT课件一、教案简介1. 课程名称:《劳动法教案》PPT课件2. 适用对象:高中、大学及社会各界人士3. 课程时长:45分钟4.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劳动法的基本概念、原则和主要内容,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学生尊重劳动、保护劳动者权益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劳动法的定义和作用劳动法的概念劳动法的作用和意义2. 劳动者的权益和义务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劳动者的义务和责任3. 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的种类和内容劳动合同的签订和解除4. 劳动争议的解决劳动争议的解决途径劳动仲裁和诉讼的相关规定5. 劳动法的适用范围和法律责任劳动法的适用范围违反劳动法的法律责任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劳动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分别讲解每个部分的内容,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劳动法的相关知识。
3. 互动:设置问题讨论环节,让学生分组讨论劳动合同的签订和解除等相关问题,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 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强调劳动法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关注自身权益保护。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2. 知识掌握:通过课后作业、测试等方式检查学生对劳动法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践能力:评估学生在讨论和实际操作中运用劳动法知识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1. PPT课件:内容包括劳动法的定义、劳动者权益、劳动合同、劳动争议解决等方面。
2. 案例资料:用于分析和讲解劳动法实际应用的案例。
3. 课后作业:布置与劳动法相关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4. 测试题:用于评估学生对劳动法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活动1. 案例分析:选取涉及劳动法的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2.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扮演劳动者、雇主等角色,模拟劳动合同签订、劳动争议解决等场景,增强学生对劳动法的理解。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劳动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12节第二章劳动法1电子教案
1、宪法关于劳动问题的规定;2、劳动法律;
3、国务院劳动行政法规; 4、劳动规章;
5、地方性劳动法规;
6、国际公约;
7、正式解释 2020/10/8
鉴定要点
• 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 劳动法律是劳动法的最主要的形式。
• 国务院劳动行政法规是当前我国调整劳动关系的主要依据 。
•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规范性文件称为劳动规章。
劳动法律事件: 企业破产; 劳动者伤残; 死亡; 战争; 其他现象
2020/10/8
2020/10/8
A 所有费用发票、门诊病历、3份身份证复印件; B 主治医生开具的“诊断证明书”(医院公章); C “工伤过程说明”材料(附照片),由受工伤者本 人书写并签字,附请2位同事的签名证明。 D 半个月内将上述所有材料交人力资源部。
2020/10/8
生育保险由公司每月按参保 基数缴纳1%的费用;员工个 人不需缴费。
2020/10/8
• 《劳动合同法》第二条进一步规定“中华人民共和
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 组织(以下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 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 本法。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 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 终止劳动合同,依照本法执行“;《劳动合同法实 施条例》第三条进一步补充“依法成立的会计师事 务所、律师事务所等合伙组织和基金会,属于劳动 合同法规定的用人单位”。
第四,具有高度的权威性。 2020/10/8
• 构成劳动关系应当满足两个必要充分条件,即用工者 与被用工者:一.符合劳动法规定的主体或身份;二. 被用工者为用工者提供劳动或工作,两者缺一不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的:了解劳动法产生的原因和发展历程,以及劳动法的体系框架。
掌握劳动法的概念、调整对象及其适用范围,掌握劳动关系的概念、特征和分类,掌握劳动关系的主体、内容与客体。
重点与难点:在实务中,能够区分劳动关系和劳务关系,熟悉劳动关系的举证责任和证据范畴。
教学方式:讲授授课课时:2课时教学内容:第一章劳动法概述一、课程简介二、劳动法的产生及发展历程1、产生的前提2、资本主义国家劳动法的产生和发展3、我国劳动法的概况三、劳动法的概念及其体系框架1、劳动法的概念(1)宪法中关于劳动问题的规定(2)劳动法律(3)劳动行政法规(4)劳动规章(5)地方性劳动法规和地方劳动规章(6)其他法律中关于劳动方面的规定(7)最高人民法院有关司法解释2、劳动法的体系框架包括但并不限于以下几部分:劳动就业法、劳动关系协调法、劳动基准法、社会保险法、劳动争议处理法。
四、劳动法的调整对象及其适用范围1、主要调整对象是劳动劳动关系(1)劳动关系的概念(2)劳动关系的特征(3)区分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4)劳动关系的分类(5)劳动关系的举证责任以及劳动关系主体的确定2、劳动法调整的其他社会关系3、劳动法的适用范围五、劳动法律关系1、劳动法律关系的概念是劳动法调整劳动关系而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是劳动关系在法律上的体现,是劳动关系为劳动法律规范所调整而产生的结果。
重点:注意区分劳动法律关系与劳动关系。
劳动法律关系与劳动关系不同:1劳动关系是生产关系的组成部分,属于经济基础范畴;劳动法律关系则是意志关系,属于上层建筑范畴。
2劳动关系的形成是以劳动为前提,发生在实现社会劳动过程中;劳动法律关系的形成则是以劳动法律规范的存在为前提,发生在劳动法律规范调整劳动关系的范围内。
3劳动关系的内容是劳动,劳动者提供劳动力,用人单位使用劳动力,双方形成劳动力的支配与被支配关系;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则是法定的权利义务,双方当事人必须依法享受权利并承担义务。
2、劳动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1)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劳动者、用人单位(是指在实现社会劳动过程中依照劳动法律规范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当事人。
)(2)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劳动者的权利、劳动者的义务(3)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劳动法律关系主体双方的权利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
(4)劳动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及消灭六练习(案例讨论)教学目的:了解我国的劳动就业制度模式,掌握劳动就业的概念和特征,掌握劳动就业的基本原则;熟悉禁止就业歧视的相关法律规定,熟悉实务中常见的就业歧视类型及其特点,熟悉就业歧视的法律救济途径。
重点与难点:熟练判断常见的就业歧视类型及其特点。
教学方法:讲授与案例授课课时:4课时教学内容:第二章劳动就业和职业培训一、劳动就业概述1、劳动就业: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在法定劳动年龄内从事某种有一定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社会职业。
特点:劳动者是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的公民,包括法定劳动年龄内能够参加劳动的盲、聋、哑和其他有残疾的公民;劳动就业主体应具有就业愿望;劳动者必须从事法委允许的有益于国家和社会的某种社会职业;劳动者所从事的社会职业必须是有一定的劳动报酬或经营收,能够用以维持劳动者本人及其赡养一定的家庭人口的基本生活需要。
2、失业:在法定就业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公民未能实现就业的状态。
主要类型:供求失衡型失业、结构性失业、摩擦性失业、技术进步性失业。
3、充分就业。
二、劳动就业的基本原则一国家促进就业原则;二市场就业原则;三平等就业原则;四照顾特殊群体人员就业原则。
(就业歧视的几种类型)三、促进就业制度概述1.政府在促进就业中的职责2.促进就业的政策支持3.就业服务4.职业中介5.就业援助四、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了解)1、职业教育与培训概述2、职业培训的种类3、职业分类和职业技能评定五、案例讨论教学目的:了解我国劳动合同的立法的概况,了解劳动法合同法的立法宗旨其意义;掌握劳动合同的概念、类型及其特征,熟悉劳动合同的条款和可备条款。
重点与难点:实务中能够熟练签订劳动合同。
教学方法:案例与讲授授课课时:4课时教学内容:第三章劳动合同法律制度概述一、复习前两周内容二、劳动合同的立法概况1.立法概述2.劳动合同的立法宗旨3.对于劳动合同的评价和认识三、劳动合同制度概述1.劳动合同的概念和特征2.劳动合同与劳务合同的区别二者的主体不同;劳动力的支配权不同;履行期限不同;风险责任不同;受国家的干预的程度不同;二者适用的法律规范不同。
3.劳动合同的分类(1)用工模式的不同,分为全日制用工和非全日制用工劳动合同(2)劳动期限的不同,分为有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3)劳动者一方人数为标准划分,分为个人劳动合同和集体劳动合同四、劳动合同的内容、形式和期限1.劳动合同的内容:必备条款主要包括用人单位及劳动者的主要信息、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约定条款:试用期条款、培训和服务期约定、保守秘密和竞争限制约定、补充保险、福利待遇。
2.劳动合同的形式劳动合同应当书面形式、劳动合同签订的时间要求、非全日制用工劳动合同形式。
3.劳动合同的期限五、特殊用工模式劳动派遣(一)劳务派遣概述注意区分劳务中介(二)我国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的规制1、劳务派遣单位资质的限制2、劳务派遣单位的法定义务3、用工单位应当履行的义务4、劳务派遣岗位的限制5、法律责任的规定非全日制用工六、案例演练教学目的:掌握劳动合同订立以及劳动合同履行的概念和原则,劳动合同变更的概念以及发生变更的情形。
重点与难点:熟悉订立劳动合同的相关法律规定及程序。
教学方法:讲授与案例授课课时:4课时教学内容:第四章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和变更4.1 劳动合同的订立一、劳动合同订立的概念和原则劳动合同的订立是指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依法就劳动合同条款进行协商,达成协议,从而确立劳动关系和明确相互权利义务的法律行为。
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订阅劳动合同必须遵循三项基本原则:(一)合法的原则(最基本原则)1、合同的主体合法:劳动合同主体双方要有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
2、合同的内容合法:内容不得违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3.合同的形式合法。
(二)公平原则(三)平行自愿、协商一致原则所谓平等,是指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法律地位平等,即当事人双方应以平等的身份订立劳动合同。
所谓自愿,是指劳动合同的订立,应完全出于合同当事人的意愿,任何一方都不得以地位、权势、经济实力等因素或采取欺诈、威胁的手段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对方,第三人也不得干涉劳动合同的订立。
(四)诚实信用的原则二、劳动合同订立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一)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享有知情权(二)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以任何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
(三)违约金问题三、劳动合同订立的特殊规定四、劳动合同的效力劳动合同的效力,是指劳动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即劳动法赋予劳动合同对双方当事人及相关第三人的法律约束力。
无效劳动合同指当事人违反法律、法规或违背平等、自愿原则签订的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劳动合同。
无效劳动合同的分类(两大类):1、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劳动合同。
2、采取欺诈、威胁等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
3、用人单位免除自己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劳动合同。
无效劳动合同按它无效程度,可分为全部无效、部分无效两种。
《劳动法》第18条第2款规定:“无效的劳动合同,从订立的时候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
确认劳动合同部分无效的,如果不影响其余部分的效力,其余部分仍然有效。
”4.2 劳动合同的履行一、劳动合同履行的原则(一)亲自履行原则(二)全面履行原则(三)协作履行原则二、劳动合同履行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三、用人单位的名称、法定代表人等发生变化时劳动合同的履行四、用人单位发生合并、分立时劳动合同的履行4.3 劳动合同的变更一、劳动合同变更的概念指劳动合同依法依法订立后,在合同尚未改选或者尚未履行完毕之前,双方当事人依法对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进行修改或者补充的法律行为。
二、劳动合同变更的情形三、变更劳动合同时应注意的问题四、劳动合同变更的程序1、一方提出变更请求2、另一方给予答复3、双方签订书面协议教学目的:了解劳动合同中止的概念及其法律规定;掌握劳动合同解除的概念,劳动合同解除的类型;劳动合同解除和终止的法律后果。
重点与难点:劳动合同解除和中止的法律后果。
教学方法:讲授与案例授课课时:4课时教学内容:第五章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一、复习旧课二、劳动合同解除1、概念2、劳动合同的协商解除3、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1)劳动者提前通知解除(2)劳动者随时解除(3)劳动者无须通知立即解除4、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1)用人单位即时通知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2)用人单位预告通知或代通知金解除劳动合同(3)经济性裁员(4)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时负有通知工会的义务三、劳动合同的终止和中止1、劳动合同终止的情形(1)劳动合同期满的(2)劳动者开始依法享有基本养老保险待遇(3)劳动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踪的(4)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的(5)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的(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2、劳动合同逾期终止的情形3、劳动合同的中止四、劳动合同解除和终止的法律后果1、劳动合同解除和终止的经济补偿2、用人单位非法解除、终止劳动合同的法律后果3、劳动合同解除和终止后的法律义务4、违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法定义务的法律五、实战演练(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六、总结教学目的:了解集体协商的意义、原则和内容,工资集体协商的概念、内容和程序,集体合同的作用;掌握集体协商代表的确定,集体合同的订立、变更、解除和终止的相关规定。
重点与难点: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区别与联系教学方法:讲授与案例授课课时:4课时教学内容:第六章集体协商与集体合同一、新课导入二、集体协商1、集体的概念和意义2、集体协商的内容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与卫生、补充保险和福利、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职业技能培训、集体合同管理、奖惩、裁员、集体合同期限、变更、解除集体合同的程序、发行集体合同发生争议时的协商处理办法、违反集体合同的责任、双方认为应当协商的其他内容。
3、集体协商代表的确定4、集体协商程序5、集体协商争议的协调处理6、工资集体协商三、集体合同1、集体合同的概念和特征2、劳动法、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在调整劳动关系中的作用。
3、集体合同的订立、变更、解除、履行和终止(1)集体合同的订立通过集体协商,拟定集体合同草案或专项集体合同草案审议通过集体合同草案或专项集体合同草案报送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查集体合同失效(2)集体合同的变更和解除(3)集体合同的履行和终止四、案例点拔五、小组讨论:案例演练六、作业教学目的:了解工作时间的概念和特征,休息时间的概念和种类,了解缩短工时制、探亲假的相关规定;掌握标准工作时间、不定时工时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相关法律规定,加班加点的概念以及加班加点的相关法律规定。